下学期 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精选2篇) (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的概念,会写出给定向量的坐标,会作出已知坐标表示的向量;2.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第四教时(精选6篇) 教材:全集与补集目的:要求学生掌握全集与补集的概念及其表示法过程:一 复习:子集的概念及有关符号与性质。提问(板演):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6的正约数},b=
对数函数 教学目标 1.把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且在把握性质的基础上能进行初步的应用. (1) 能在指数函数及反函数的概念的基础上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了解
逻辑联结词(1) 教学目的:1.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2.了解含有“或”、“且”、“非”的复合命题的构成.教学重点: “或”、“且”、“非”的含义
1.6逻辑联结词(2) 课 题:1.6 逻辑联结词(2)教学目的:1.加深对“或”“且”“非”的含义的理解;2.能利用真值表,判断含有复合命题的真假;3.培养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归纳推
第一册数列(精选2篇) 教材:数列、数列的通项公式目的:要求学生理解数列的概念及其几何表示,理解什么叫数列的通项公式,给出一些数列能够写出其通项公式,已知通项公式能够
幂函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通过对幂函数概念的学习以及对幂函数图象和性质的归纳与概括,让学生体验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幂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并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能力。...
映射 教学目标1.了解映射的概念,象与原象的概念,和一一映射的概念.(1)明确映射是特殊的对应即由集合 ,集合 和对应法则f三者构成的一个整体,知道映射的特殊之处在于必须是多对一和一对一的对应;(2)能准确使用数学符号表示映射, 把握映...
人教版高一数学《函数单调性的运用》教案 函数单调性的运用体验回顾 :1. 函数 满足 对任意定义域中的x1, x2成立,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 2.设函数 ,若对于任意 ,不等式 恒成立,则实数 的取值范围是 . 经典训练 :【题型一】解抽象函数不等式问题例1:定义在实...
2.8(第一课时 对数函数的定义、图象和性质) 2.8(第一课时 对数函数的定义、图象和性质)教学目的: 1.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图象及其性质以及它与指数函数间的关系;2.会求对数函数的定义域;3.渗透应用意识,培养归纳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数学发现能力。...
高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函数的定义域 定义域(高中函数定义)设a,b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f(x),x属于集合a。...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教学目标 (1)把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2)知道一元二次不等式可以转化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3)了解简单的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4)能利用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来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理解它们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5)能够进行较简单的分类...
1.6逻辑联结词(2) 课 题:1.6 逻辑联结词(2)教学目的:1.加深对“或”“且”“非”的含义的理解;2.能利用真值表,判断含有复合命题的真假;3.培养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判断复合命题真假的方法 教学难点:对“p或q”复合...
向量的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教学目标:1、掌握向量的加法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 2、会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作两个向量的和向量,培养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将向量运算与熟悉的数的运算进行类比,使学生掌握向量加法运算的交换律和结...
(苏教版)交集,并集 交集、并集知识目标: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会求两个集合的交集、并集;理解区间的表示法;掌握有关集合的术语和符号,会用它们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逻辑联结词(1) 教学目的:1.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2.了解含有“或”、“且”、“非”的复合命题的构成.教学重点: “或”、“且”、“非”的含义 教学难点:对“或”、“且”、“非”的含义的理解 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
2.3函数的单调性(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函数单调性的应用重点难点:含参问题的讨论,抽象函数问题.教学过程一、 复习引入 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复合函数的单调性.二、 例题.例1. 如果二次函数 在区间 内是增函数,求f(2)的取值范围. 分析:由于f(2)=22-(a-1) ×2+5=-2a...
函数 教学目标 1.理解函数的概念,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法,会求函数的定义域. (1)了解函数是非凡的映射,是非空数集a到非空数集b的映射.能理解函数是由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三要素构成的整体. (2)能正确熟悉和使用函数的三种表示法:解析法,列表法,...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运算律(1) 教学目的:1 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2 掌握平面向量数量积的重要性质及运算律;3 了解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可以处理有关长度、角度和垂直的问题;4 掌握向量垂直的条件 教学重点: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定义教学难点:平面向量数量积...
几种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教案(2课时) 几种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两课时)一、教学目的1、利用函数图象及数据表格,比较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幂函数的增长差异;2、结合实例让学生体会直线上升,指数爆炸,对数增长等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的意义;3、运用函数的三种表示法(解析...
1.3 交集与并集(3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实例及图形让学生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及有关性质。(1)结合集合的图形表示,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 (2)掌握交集和并集的表示法,会求两个集合的交集和并集;教学重点:交集和并集的概念教学难点:交集和并集的概念、...
集合与简易逻辑1.1集合(一) 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2 1.1集合(一)课 题 §1.1集合(一) 教学目标 1、理解集合的概念和性质。 2、了解元素与集合的表示方法。 3、熟记有关数集。 4、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
高一数学函数教案4 第三课时(2.1,2.2)教学目的:1.初步掌握分段函数与简单的复合函数,会求它们的解析式,定义域,值域. 2.会画函数的图象,掌握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重点难点:分段函数的概念及其图象的画法.教学过程:一、 复习 函数的概念,函数...
函 数 对 称 性 的 探 究 绍兴县越崎中学数学组 徐民江函数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主线,是中学数学的核心内容,也是整个高中数学的基础。函数的性质是竞赛和高考的重点与热点,函数的对称性是函数的一个基本性质,对称关系不仅广泛存在于数学问题之中,而且利用对称性往...
1.3 第二教时 1.3 第二教时复习:交集、并集的定义、符号授课: 一、集合运算的几个性质:研究题 设全集 u = {1,2,3,4,5,6,7,8},a = {3,4,5} b = {4,7,8}求:(cu a)∩(cu b), (cu a)∪(cu b), cu(a∪b), cu (a∩b)若全集u,...
3.1.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1、 能够结合二次函数的图像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2、 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联系。3、 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提升学生的抽象和概括能力。...
1.8第二课时 1.8 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 一个命题条件的充分性和必要性可分为哪四类?二、讲授新课: 1、充要条件请判定下列命题的条件是结论成立的什么条件?(1)若a是无理数,则a+5是无理数;(2)若ab,则a+cb+c;(3)若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有两...
对数函数 教学目标 1.把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且在把握性质的基础上能进行初步的应用. (1) 能在指数函数及反函数的概念的基础上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了解对底数的要求,及对定义域的要求,能利用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图象间的关系正确描绘对数...
数列 第三章教材分析本章是数列,特别是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有着较为广泛的实际应用 如各种产品尺寸常要分成若干等级,当其中的最大尺寸与最小尺寸相差不大时,常按等差数列进行分级,比如鞋的尺码;当其中的最大尺寸与最小尺寸相差较大时...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精选5篇) 教学目标(1)掌握;(2)知道一元二次不等式可以转化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3)了解简单的分式不等式的解法;(4)能利用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来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理解它们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5)能够进行较简单的分类讨论,借助...
子集 子集第三教时目的: 让学生初步了解子集的概念及其表示法,同时了解等集与真子集的有关概念.过程: 一 提出问题:现在开始研究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存在着两种关系:“包含”与“相等”两种关系. 二 “包含”关系—子集1. 实例: a={1,2,3} b=...
1、3、1 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1、3、1 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小故事: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首的胡夫大金字塔,在1889年巴黎埃菲尔铁塔落成前的四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胡夫大金字塔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在四千多年前生产工具很落后的中古时代,埃及人是怎...
四种命题(精选4篇) 教学目标(1)理解的概念;(2)理解之间的相互关系,能由原命题写出其他三种形式;(3)理解一个命题的真假与其他三个命题真假间的关系;(4)初步掌握反证法的概念及反证法证题的基本步骤;(5)通过对之间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逻辑推理...
交集,并集(精选6篇) 教学目标:(1)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2)掌握有关集合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3)能用图示法表示集合之间的关系;(4)掌握两个较简单集合的的求法;(5)通过对概念的讲解,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
3.4 等比数列(通用16篇) 教学目的:1.灵活应用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 2.熟悉等比数列的有关性质,并系统了解判断数列是否成等比数列的方法。 教学重点:等比中项的应用及等比数列性质的应用. 教学难点:灵活应用等比数列定义、通项公式、性质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3.1 等差数列(精选15篇) 教学目的:1.明确等差数列的定义,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2.会解决知道 中的三个,求另外一个的问题 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等差数列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课件第一页) 二、讲解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