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产阶级革命家(精选2篇)高二历史教案

98e范文网 时间:

无产阶级革命家(精选2篇)

无产阶级革命家 篇1

  专题五 

  [内容标准]

  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主要理论贡献,体会其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而不懈奋斗的探索精神。

  简述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基本史实,认识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贡献。

  了解毛泽东、邓小平等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贡献,认识其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创新精神。

  [学习要求]

  1.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在三大国际工人组织和1848年欧洲革命中的主要活动。

  2.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理论贡献:《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的理论建树。

  3.体会马克思、恩格斯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而不懈奋斗的探索精神。

  4.简述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基本史实。

  5.简述列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采取的举措: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电气化设想。

  6.认识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贡献。

  7.体会列宁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巨大的创新精神。

  8.了解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历史贡献。

  9.了解邓小平在民主革命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的历史贡献,

  10.感受毛泽东、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创造精神。

  [整体感知]

  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工业革命的进行,工人运动在资本主义国家中迅速兴起,马克思和恩格斯参加工人运动,创立并不断完善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列宁以巨大的创新精神,将马克思主义发展到列宁主义阶段,并以此指导了俄国的革命和建设,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集体领导下,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20世纪中国的第二次历史巨变,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随后开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苦探索;邓小平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识,领导实现了现代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转变,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20世纪中国的第三次历史巨变。

  [知识清单]

  一、无产阶级革命家们

  1.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与恩格斯

  19世纪工业革命的浪潮在推动社会结构急剧变化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新的社会现象如

  不平等的加剧、劳资双方的对立与冲突等,工人运动作为工业革命的直接产物在资本主义国家中迅速兴起,到19世纪中叶,出现社会主义思潮与工人运动的结合,并进一步发展成为一种社会运动,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位无产阶级革命导师。

  1818年,马克思生于德意志南部的特里尔城,恩格斯于1820年生于德意志莱茵北部的巴门市。1844年,两人第一次会面后,开始了他们之间的伟大合作。1847年11月,他们出席了共产主义者同盟代表大会,并受大会委托共同起草同盟的纲领,这就是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它是科学社会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在它的指导下,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就由工人阶级的自发行为上升为一个阶级反对另一个阶级的自觉斗争。《资本论》也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人共同的研究成果。该书是一部不朽的巨著,它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从剖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笔,得出了科学的结论: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1864年,第一国际成立,马克思任德国通讯书记,并为国际起草了《成立宣言》和《临时章程》,是第一国际的灵魂,第一国际宣传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加速了科学社会主义被无产阶级掌握的过程,促成了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1876年,它宣告解散。1883年马克思逝世后,指导国际工人斗争的重任落到恩格斯身上,他指导和帮助成立了第二国际,前期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但是,它没有共同的纲领、章程和领导机构,没有创办机关刊物;虽然它定期举行大会,共同讨论重大问题,但做出的决议,由各国工人党自愿遵守。第二国际的这种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为第二国际后期各国工人党指导思想上出现混乱埋下了隐患。恩格斯病逝后,修正主义占据主导地位,导致第二国际在19xx年解体。

  透过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社会批判和超越,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两位伟大思想家的理性智慧和不懈探索精神,他们顽强执着而积极乐观的信念和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

  2.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列宁

  列宁是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他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帝国主义时代的现实相结合、和俄国的国情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列宁主义阶段,并以此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

  1870年,列宁出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辛比尔斯克城(今乌里扬诺夫斯克),1892年,他开始在伏尔加河一带宣传马克思主义,1895年在彼得堡成立了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这是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萌芽,它第一次在俄国实现了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19xx年,创办《火星报》,为建立一个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进一步做好了准备;19xx年,列宁出席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这次会议上形成了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此后,布尔什维克的思想体系便称为布尔什维主义,标志着列宁主义的形成。19xx年,列宁写成《社会民主党 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第一次阐明了在帝国主义时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特点、动力、道路、前途,认证了民主革命中无产阶级领导和工农联盟的问题,提出了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目标。19xx年,列宁写成《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提出“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首先取得胜利”的论断,这是继《资本论》之后又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1917年二月革命后,他将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国情相结合,提出《四月提纲》,领导布尔什维克党确定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路线,赢得了人民的支持,取得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并在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巩固了苏维埃政权后,实施了新经济政策,以社会主义方式清除了资本主义模式下没有清除的俄国现代化的阻碍,使各行各业得到快速恢复和发展;提出了被称为“第二个党纲”的国家电气化计划。从1922年12月到1923年3月,列宁在与病魔作斗争的同时,断断续续口授了一批重要的信件和文章,对党的历史经验,特别是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和教训进行了总结。1924年1月21日,列宁逝世。

  3.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

  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出生于湖南湘潭一个农民家庭,1918年,毛泽东第一次到北京,结识了北大图书馆主任李大钊,开始了解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1921年,参加了中共一大,成为中共的创建者之一。大革命期间,毛泽东提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大革命失败后,他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出中国革命的唯一正确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935年的遵义会议上,他成为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延安时期,毛泽东领导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写成哲学著作《矛盾论》和《实践论》,系统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领导了延安整风,毛泽东思想成熟,1945年的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抗战胜利后,毛泽东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指挥人民军队迅速推翻了国民党政府,建立了新中国。在领导人民恢复了经济,巩固了政权以后,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1956年的《论十大关系》标志着毛泽东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形成了初步的系统的思路。1957年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提出要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1958年他发动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中国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特别是他在晚年发动的“文化大革命”运动更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一次严重曲折,给党和国家赞成了巨大的损失。但他所犯的错误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所犯的错误,他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失误。

  毛泽东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的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的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4.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19xx年,邓小平生于四川广安。1924年入党,大革命失败后,他开辟了左右江革命根据地,1933年,由于坚持和拥护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而被打击,遵义会议前后,他才又被任命为中共中央秘书长,抗战期间,他领导了晋冀鲁豫根据地的全面工作,解放战争期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把中原变成了夺取全国胜利的前进基地,随后的淮海战役,使人民解放军兵锋直逼长江北岸,又直接部署和指挥了渡江战役。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主政大西南,1956——1966年,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文革”开始后,受到冲击,被疏散到江西,1973年复出,1975年受命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期间,进行全面整顿,天安门事件后,邓小平又一次被打倒。1978年后,邓小平成为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中的核心,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领导推动了20世纪中国的第三次巨变,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开拓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新境界,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

  二、无产阶级革命家给我们的启示

  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学习,我们要理解他们为追求真理而不懈奋斗的探索精神,理解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从本本出发,教条地、机械地照搬马克思的句子,马克思主义必须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本国实际相结合,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这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的共同品质。

  [重点突破]

  一、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贡献

  列宁是继马克思、恩格斯之后国际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他领导了十月革命,捍卫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生存和独立,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他用自己的智慧、果敢和革命的灵活性为俄国、为世界人民开创了一条走向社会主义的新路。他用实践经验证明了社会主义需要市场经济,对于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毛泽东、邓小平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历史贡献

  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缔造者,没有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就没有新中国的诞生,就没有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他的一生是为开辟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断探索的一生。邓小平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贡献,更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历史上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由自发行为上升到自觉行动”始于

  a.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成立       b. 马克思与恩格斯第一次会面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正义者同盟的成立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最锐利的理论武器

  b.《共产党宣言》第一次提出了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历史任务

  c.马克思与恩格斯积极参加1848年欧洲革命,亲自走上前线,直接参加斗争

  d.在1848年欧洲革命中,马克思与恩格斯创办了《莱茵报》,以宣传革命

  3.下列表述不符合《资本论》内容的是

  a.以对资本的论述为主题     b.第一卷论述资本的生产过程

  c.第二卷论述资本的流通过程 d.第三卷论述资本的消亡过程

  4.马克思被称为第一国际的“灵魂”,这是因为他

  a.为第一国际起草了《成立宣言》和《共同章程》

  b.发起并主持第一国际的成立大会

  c.在第一国际内部与非科学社会主义流派坚决斗争  

  d.推动了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

  5.下列对第二国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前期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b. 定期举行大会,共同讨论重大问题形成决议

  c.有共同的纲领、章程和坚强有力的领导机构

  d.后期修正主义占据主导地位并且导致其破产

  6.把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资本论》全部出版②第二国际破产

  ③第一国际解散④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④①②d.④③①②

  7. 列宁主义形成的标志是

  a.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的成立   b.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成立

  c.《火星报》编辑部制定了党纲草案    d.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召开

  8. 列宁的《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

  a.论证了民主革命中无产阶级领导与工农联盟的问题

  b.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计划策略

  c.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在一个国家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

  d.论证了无产阶级必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原理

  9. 下列说法不符合新经济政策精神的是

  a.1922年,苏维埃某农民把纳税后剩余的粮食拿到市场上出售

  b.1923年,苏维埃某农民粮食获得丰收,他雇用两个劳动力帮忙抢收小麦

  c.1924年,红色资本家哈默取得列宁格勒汽车厂的经营权

  d.1925年,某资本家获得顿巴斯煤矿的开采权

  10.下列有关《布列斯特和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俄同德国签订      b.目的是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c.对苏俄来说,是一个割地赔款的屈辱和约,是不应该签订的

  d.它使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赢得了短暂的喘息时间

  11. 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共同点是

  a.国家享有优先获得农民部分农产品的权利  

  b.农民自由支配交国家后剩余的农产品

  c.禁止农产品自由贸易     d.在农村推广合作制

  12. 被列宁称为“第二个党纲”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国家电气化计划     

  c.新经济政策       d.《四月提纲》

  13.为新型人民军队的建设奠定基础的事件是

  a. 三湾改编          b.井冈山会师

  c.古田会议决议       d.“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的制定

  14.1935年的瓦窑堡会议

  a.重新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b. 毛泽东提出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的战略方针

  c. 确立了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

  d.解决了以农民为主要成份的红军如何建设成为新型的人民军队的问题

  15.1949年3月,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这句话的意思主要是

  ①避免农民战争中的流寇主义②克服农民阶级的私有观念

  ③防止产生骄傲麻痹思想④防止干部中出现享乐腐化作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6.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的贡献有

  ①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②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③提出中国革命应分两步走的思想

  ④顺利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⑤强调要正确处理农业同轻重工业的关系

  a.①②③④⑤b.③④⑤c.①②③ d.①②③⑤

  17. 邓小平在抗日战争期间的活动不包括

  ①在前线参与指挥神头村战役②部署和指挥渡江战役

  ③领导晋冀鲁豫根据地的全面工作④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

  a. ①②b.③④c.②④ d.①③

  18.“文革”期间,毛泽东多次说,邓小平协助刘伯承打仗是得力的,有战功。下列史实可作为依据的是

  ①任红七军和红八军的总政委,成立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②出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委,粉碎日军对晋东南根据地的“九路围攻”

  ③指挥上党、平汉战役,配合重庆谈判

  ④挺进大别山,威胁国民党统治的中心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9. 1985年邓小平说:“改革也是一场革命”。其本质含义是

  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b.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改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d.改变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

  20.为了“催动中国改革开放的列车再次提速”,邓小平

  a.专程视察深圳、珠海和厦门经济特区b.推动浦东的开发开放

  c.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视察南方,发表南方谈话

  二、材料解析题

  21. 阅读下列材料

  “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用自己也达到完美。”

  ……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马克思中学时的作文,转引自教材125页 请回答:

  (1)归纳材料的主要内容。

  (2)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3)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2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邓小平1985年10月《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

  材料二   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吗?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

  ——邓小平1987年2月《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

  材料三   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经济。

  ——邓小平1990年12月《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

  材料四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1992年南巡讲话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包含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2)比较材料三和材料四,材料一、二阐述的基本思想有何发展?说明了什么问题?

  (3)邓小平的言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方针是否一致?为什么?对此你有何认识?

  三、问答题

  23. 简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24.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社会主义道路问题上有哪些成功的探索?

  第五专题巩固练习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c a d a c d d b d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b a b c c c b a d

  解析

  11. 答案为a  本题主要考查再认再现历史现象和理解能力,通过比较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共同点,加深对这两种政策的认识,同时也暗含着对这两种政策的评价。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教材中的重点,在教学中,一般都对这两者的不同点进行比较。强调这种不同点很重要,但如果过分侧重,甚至完全忽略了它们之间的共同之处,就会形成一种片面的不正确的印象,似乎它们之间是完全割裂的,没有一点联系,这与事实是不相符的。从另一个角度说,一个政府政策的连贯性是一种客观存在,也是判断其性质所依据的一个方面。学会这一点,对认识历史现象不无裨益。这正是本题的立意所在。题目中的b、c两项比较容易排除;这道题对今后的历史教学的意义在于,不仅仅要注意顺向思维,更要注意逆向思维,要活跃思维,不要束缚思维。

  19. 答案为a   这是一道能力要求较高,难度也稍大一些的题目。题目设置的情境比较新颖,是教材中没有表述的,对于学生来说,靠记忆是不行的,必须调动自己的思维,才能得出正确答案。正确的选项必须满足对问题涵盖最全面和解释最深刻这两个条件。选项b涉及的工作重心的转移,本身具有革命的含义,“革命”本身就是大的转变,但是改革的内容远远超出工作重心的转移,在转移完成后,改革还要长期进行下去;选项c和d都只濉了改革的某一个方面,而不是对改革的全面叙述。从正面看,改革开放就是要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因素,解放生产力,它是一场社会经济领域的革命。

  二、材料解析题

  21.(1)我们选择职业的依据应该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这两者并不矛盾;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自己就会变得坚强,充满乐趣,我们的事业将永存。(2)马克思在青年时代就立下了远大的志向。(3)我正在读高中,应该以马克思为榜样,立下远大的志向,将来为国家、为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只有从小立志,人生才能有奋斗的目标,才会有前进的动力,长大才能有所作为。(此题可以自己发挥,只要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 本题以马克思中学时的作文为材料命制。第(1)问要求学生归纳材料的内容,考查的是概括、归纳能力;第(2)问考查的是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第(3)问要求学生谈谈从中得到的启示,属于开放式的问题。

  22. (1)否定以计划和市场作为区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标准,初步提出用市场方法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2)更明确地提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不在于计划和市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的思想。说明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发展。(3)一致。因为其符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目标。认识:邓小平的探索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党和人民的重大认识问题,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思想理论依据。

  三、问答题

  23.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把国家经济转入战时轨道;劳动义务制,不劳动者不得食;实行严厉的余粮收集制,禁止私人买卖粮食。新经济政策:实行粮食税,农民纳税后剩余的粮食可以在市场上出售,交换所需的工业品和其它商品;帮助私人小工业、小商品生产的恢复和发展;采取租让制,国家把无力经营或不擅长经营的企业,租让给外国资本家;容许一定范围的贸易自由。

  24. 1956年4月,发表《论十大关系》,标志着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开始形成一个初步的然而是比较系统的思路,成为八大政治报告的指导思想;(4分)中共八大上,毛泽东致开幕词,号召全党“必须善于学习”,大会指出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做出的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探索;(4分)1957年,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并在其后的南巡中进行“游说”;(4分)把1961年定为调查年,倡导大兴研究之风。(4分)

  解析  本题要求学生对“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社会主义道路问题上的成功探索”进行回答,考查的是综合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这一问题,要注意题目中的“1956年”、“建设中国社会主义道路问题”、“成功探索”等限定语。

无产阶级革命家 篇2

  专题五  无产阶级革命家教案

  一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与恩格斯

  【课标要求】

  1.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在三大国际工人组织和1848年欧洲革命中的主要活动。

  2.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理论贡献:《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的理论建树。

  3.体会其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而不懈奋斗的探索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发表《共产党宣言》,投向对资产阶级统治“武器的批判”;《资本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历史意义,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的斗争。

  难点:如何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如何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不断丰富和发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过去千年(1000-),谁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最大?

  千年最伟大运动员:拳王阿里

  千年最伟大艺术家:达•芬奇

  千年最伟大世界领袖:圣雄甘地

  那么谁是千年第一思想家?

  1999年9月,英国广播公司( bbc ),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投票一个月,结果是马克思位居第一,爱因斯坦第二,牛顿第三,达尔文第四。1999年,由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教授们以同一命题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结果仍然是马克思位居第一,爱因斯坦第二。xx年7月,英国广播公司又以古今最伟大的哲学家为题,调查了3 万名听众,结果是马克思得票率第一。

  讲授新课

  一、青年时代

  1、马克思

  (1)伟人诞生:1818 年5 月5 日,德国莱茵省特里尔市

  (2) 中学时代,确立崇高理想是为人类谋幸福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17岁的马克思中学毕业考试中的德语作文。作文引起了他的老师的注意,文章中深刻的思想内容为教师们所惊叹,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果人只是为了自己而劳动。他也许能成为有名的学者、绝顶的聪明人、出色的诗人,但他绝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完人和伟人。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3)大学生活:学习法律、兴趣广泛、研究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

  (4)大学毕业后,《莱茵报》主编,宣传进步思想,

  马克思在柏林上学时,参加了青年黑格尔派组成的博士俱乐部,很快成为其最年轻的精神领袖。但不久便与青年黑格尔派发生分歧。

  1841年春,马克思从柏林大学毕业后回到特里尔,与深深相爱的燕妮在一起。

  传世情书--马克思致燕妮

  相识时马克思4 岁,燕妮8岁。他们是儿时的邻居,并在那是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可能也有早恋现象。燕妮出身于名门贵族,美貌非凡,她不顾家庭的反对,在上大学之前与马克思秘密订婚,当时马克思17岁的,燕妮21岁。此后燕妮苦等了马克思7、8 年。这七八年间他们几乎没有怎么见面,只有断断续续的书信来往,那时热血澎湃的马克思写了无数感人的诗篇给燕妮,直到他们都八十多岁的时候,燕妮还会拿出来阅读。他们于在1843 年结婚。当时,当时正是马克思被德国反动政府驱逐,准备流亡国外的最困难的时候,燕妮毅然放弃豪华、舒适的家庭,与马克思结婚并随着马克思颠沛流离,生活极端困难。在伦敦5年,是马克思和燕妮一生中最困难的日子,他们四个孩子死了三个(一生共生六个也有说七个,但只活下三个)。但就是在这期间,马克思写出了他最重要的著作《资本论》。而进行校订的就是燕妮。  

  在最困难的岁月,从没有动摇过燕妮对马克思的坚贞爱情。他们相守一生,矢志不渝。她经常自豪地说:“我很幸福,因为马克思在身边,他是我生命的支柱!”  

  1843年开始马克思选择了一条艰难的人生旅途:几乎长达40年的流亡生活,40年的拼命工作,40年的贫困和牺牲。 由于马克思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卓越贡献和对地主、资产阶级无情揭露和批判,使得一切反动势力诅咒他、驱逐他。他不得不携持家小四处转移,其生活困难有时达到难以想象的地步。在反动统治者的迫害下,马克思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终生飘泊国外。普鲁士政府、比利时政府、法国政府均曾驱逐过他。最终他选择了英国 。“我是世界公民 ”,这是马克思的名言,也是马克思革命流亡生涯的真实写照。

  2、青年恩格斯

  (1)伟人诞生

  (2)社会实践活动:

  尽管青年时代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有着不同的社会经历,但他们却有着共同的志向。他们都同情农民、工人等社会基层群众的疾苦,志愿“为大家而献身”。马克思在中学的作文就是一篇很好的说明。这篇作文也是我们在以往经常引用的著名文献之一。它表明了马克思立志创建一个自由和公正的社会体制的最初理想。1843年,马克思到达巴黎,并合办刊物《德法年鉴》,在研究英国的经济学和法国革命史基础上,第一次阐述了“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的问题,强调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担当实现“人类解放”的伟大重任。

  恩格斯虽然与马克思出身不同,生活经历各异,但恩格斯早年生活在德国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他所看到的工人生活的凄惨景象使他终身难忘。1842年,恩格斯到他父亲在英国曼彻斯特的营业所工作。在这-里,他不但进一步看清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认识了新兴的工业无产阶级,而且亲历经济危机,看到了工人的悲惨生活以及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尖锐斗争。在英国的经历成为恩格斯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共同的奋斗理想使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不同的地方,共同发起了对封建主义的专制和资本主义的贪婪的批判。青年时期理论和实践斗争的磨炼,使马克思和恩格斯打下了创建伟大学说的良好基础。

  ----------这说明他们有共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思考:马克思、恩格斯为什么会走上革命道路并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

  提示:①生活的时代背景——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结构的急剧变化;

  马克思、恩格斯诞生于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结构急剧变化的时代。在这一时期,社会财富在快速增长的同时,许多新的社会现象如不平等的加剧、劳动者依附性的加强、劳资双方的冲突与对立、资本主义投机性的盛行等也突出地显现出来。它们虽都属于工业文明的衍生物,但是由于观察视角的巨大差异,作为工业文明体制的雇佣劳动者,工人阶级承受着早期工业文明所带给他们的苦难和痛楚,他们最早展开了对工业文明的批判。他们从最初本能地捣毁机器等自发原始的反抗,逐步进展到进行有组织有纲领的大规模斗争运动,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由此兴起。马克思和恩格斯就诞生在欧洲工人运动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中。

  ②共同的志向——志愿“为大家而献身”;

  ③青年时期理论和实践斗争(经历)的磨炼——良好基础。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马克思和恩格的革命实践活动:实现思想伟大转变:思想转向唯物主义、共产主义

  1844年《〈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标志马克思从革命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转变

  1844-1845年《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标志恩格斯从革命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转变

  2、伟大合作:

  (1)1844年恩格斯在巴黎会见马克思。从此开始伟大合作 

  (人教)第二提琴手:这是恩格斯博大胸怀和谦虚的说法。经济上资助,感情上支持,理论上帮助:积累了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阶级关系的第一手资料,给马克思创作《资本论》提供了巨大帮助 。

  (2)理论合作:① ② ③

  (3):合作创建无产阶级政党:“正义者同盟”

  3、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 诞生的历史条件:恩格斯说,马克思主义“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中”。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必修一专题八)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阶级基础: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思想基础:吸取了19世纪人类优秀文化成果(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德意志古典哲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等)。马克思和恩格斯个人努力。

  恩格斯说,马克思主义“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中”。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读史感悟:① 材料中的“思想材料”指的是什么? 思想理论成果 。② “物质的经济的事实”又是指什么? 工 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

  (2)标志:1848 年马恩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同盟纲领,即《共产党宣言》,它第一次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做了全面系统的阐述。

  (3) 内容:对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作了系统阐述,论证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建党学说和策略原则。(练习册p64或必修一p124)

  (4)影响:从此无产阶级 有了自己的革命理论,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工人阶级的自发斗争上升为一个阶级反对另个阶级的自觉行动

  补充: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

  三大组成 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 法(英)空想社会主义

  三、投身武器的批判(革命实践):投身 1848 年欧洲革命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曾经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9页) 马克思和恩格斯把反对资产阶级的理论,看做是“批判的武器”;把反对和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革命和斗争,看做是“武器的批判”。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是无产阶级的理论家,也是无产阶级的革命家。 

  马克思这段名言所体现的哲学思想就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话中有两个主句,即“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和“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会变成物质力量”。这两句话讲了两层意思,前者是说“理论不能代替实践”,后者是说“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是如何投身对资本主义的“武器的批判”的? 

  1、马克思恩格斯与法国革命:支持法国二月革命,马克思赠钱给工人购买武器

  2、马克思恩格斯与德国革命:直接领导德国革命,恩格斯还亲自率人袭取军械库,成为站在斗争最前线的斗士;创办《新莱茵报》宣传革命思想,两次被查封

  四:不朽的《资本论》

  《资本论》 从1843年起,马克思开始研究经济学。经过25年辛勤劳动,读了1500多本书,终于写成《资本论》第一卷。指导学生结合教材,抓住关键的时间。

  (1)问世的背景:19 世纪中叶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日益暴露

  (2)写作概况:马克思 1867 年出版第 1 卷;恩格斯整理出版 2、3 卷。

  (3)内容: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 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是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科学的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4)影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政治经济学中的一次革命,成为工人运动的指南

  五、从“第一国际”到“第二国际”

  1、第一国际:(1864—1876年)

  (1)背景:p133    19世纪50 年代末至 60 年代初,欧洲的工人运动出现了高潮

  (2)成立:p133   1864年,“ 国际工人协会”,马克思亲自为协会起草了《成立宣言》、《临时章程》等重要文件,成为第一国际的灵魂。

  (3)、活动:p133

  补充:1871 年,法国爆发了巴黎公社革命,马克思给予了支持,发表了马克思最辉煌的文件之一的《法兰西内战》。

  (4)意义:

  2、第二国际(1889—19xx年)

  (1)背景:

  (2)成立

  (3)活动及特点

  第二国际特点:没有制定纲领和章程,没有统一的领导机构,没有创办机关刊物。做出的相应决议,由各国工人党自愿遵守。第二国际的这种组织形成和活动方式,为第二国际后期各国工人党指导思想上出现的混乱埋下了隐患。恩格斯病逝后,修正主义占据主导地位,导致第二国际解散。

  项  目 第一国际 第二国际

  历

  史

  条

  件 物质基础 资发展-蒸汽时代 资发展-电气时代

  阶级基础 工人运动从低潮走向高潮的阶段

  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

  组织条件 由各国工人团体组成 由各国社会主义政党组成

  个人条件 马、恩领导 恩格斯的指导

  概

  况 时间地点 1864年、伦敦 1889年、巴黎

  组织形式 有纲领章程、机构、 没纲领章程、无机构

  性质 都是国际性的工人组织

  各国的上级组织 独立自主,通过决议指明方向

  范围 少数欧洲国家 整个欧洲和北美

  作    用 都推动国际工人运动发展。

  六:[小结] 简述马克思、恩格斯在革命斗争中的主要事迹(从理论研究和革命实践两个方面归纳)

  (一)、马克思的一生中主要从事了哪些理论和实践(革命)活动?

  a、革命理论

  1)马恩合写《神圣家族》,是一部批判青年黑格尔派唯心主义著作;

  2)《德意志意识形态》发展黑格尔的辩证法,系统地阐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

  3)18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

  4)1871年马写了《法兰西内战》赞扬巴黎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总结了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这个被认为马克思所写的最辉煌的文件

  5)晚年编写的《资本论》是政治经济学中的一次革命

  b、实践(革命)活动

  1)1846年马恩在比利时创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在工人中传播科学社会主义。

  2)1847年参加并改组“正义者同盟”为“共产主义同盟”并为其起草纲领《共产党宣言》

  3)1848年欧洲革命爆发,马在物质援助法国革命,并回国参加德国的三月革命,在《新莱因报》上宣传无产阶级观点。

  4)1864年创立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马始终是协会的领袖和灵魂 

  5)1871年法国巴黎公社革命爆发,马克思满腔热情地给予支持和帮助。

  (二)、恩格斯的一生中主要从事了哪些理论和实践(革命)活动?

  1)1844--1845年《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标志恩格斯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

  2)与马克思合写《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

  3)1846年,马恩在比利时创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在工人中传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4)1847—1848年,马恩参加“正义者同盟”,并将其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出席共产主义者同盟代表大会,受大会委托起草同盟纲领,即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

  5) 参加1848年欧洲革命  

  6) 马克思《资本论》的第二卷和第三卷在恩格斯整理下分别于1885年和1894年出版

  7)马逝世后恩格斯独自担负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任务。1889年 在他的指导和推动下,第二国际在巴黎成立,推动19世纪末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8)《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系统探讨了人类社会史前史

  (三)、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做了哪些领导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工作?

  1、加强与各国工人政党的联系,指导他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前提下独立地决定本国革命的方针和策略

  2、在恩格斯的指导和推动下,第二国际成立,推动了19世纪末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3、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在马克思主义史上第一次探讨了人类社会的史前史,揭示了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起源、发展及其消亡的规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

  (四)、通过学习,马克思、恩格斯身上有哪些值得人们敬仰和学习的

  马克思为了实现人生目标要克服一切困难,不怕艰辛,始终不渝地坚持信仰,坚定信心,要勤奋刻苦,要善于思考,善于研究,善于与他人合作。

  恩格斯有无私、大度、谦逊胸怀

  学习到他高尚的人格和人品,不记名利、虚怀若谷

  七、评价

  (一)马克思:

  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学说,成为无产阶级斗争的理论武器;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参加1848年欧洲革命;创建第一国际;支持巴黎公社运动;关注亚洲民族革命

  马克思主义思想对世界影响深远。

  (二)恩格斯:

  伟大的思想家:与马克思共同创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参加1848年欧洲革命;领导第二国际;关注19世纪末资本主义新发展

  恩格斯具有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的精神和博大胸怀与伟人人格。

  (三)马克思与恩格斯结合评价

  马、恩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国际无产阶级领袖。是无产阶级理论家和革命家。他们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学说,成为是指引人民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行动指南。他们把一生的智慧和精力献给了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伟大的人格被世人颂扬。马、恩不计名利、始终不渝地信仰、勤奋刻苦、不懈探索的精神是人们学习榜样 。

  [总结]引导学生学习“学习建议”,从宏观上把握教材(理论——实践,创立——发展)。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