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余映潮的《七颗钻石》观摩示范课(精选12篇)
评余映潮的《七颗钻石》观摩示范课(精选12篇)
评余映潮的《七颗钻石》观摩示范课 篇1
浙江省松阳县民族中学 卢慧琴
在世纪之初诞生的新课程标准,是中国教育应对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挑战,是培养创新人才、增强综合国力的战略性决策。其深远意义远远超过了课程与教材的范畴。
新课程教学的改革,基点在课堂。没有课堂教学的改革与进步,新课程理念就无法落实到实处。于是,对新课程、新课堂的探问就成为广大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
下面, 我们来观看全国语文特级教师、教育专家,湖北省荆州市教研室语文教研员余映潮老师的《七颗钻石》示范课的视频案例,来真切地感受余老师语文课堂那浓浓的诗意、纯真的诗情、真挚的诗境;来学习如何评课。
《七颗钻石》是江苏教育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奇思妙想”,《课程标准》中对这种体裁的教学要求是“学会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能受到一定的感染和启迪。”这篇文章篇幅短小,情节简单,但“爱”的主题非常鲜明,学生在感知课文的“爱”的同时,可以让学生以课文为引子,感悟生活,关注社会。 《七颗钻石》是一篇美丽的童话,作者是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它讲述了一个善良的小女孩因为充满了爱心而得到了生活对她巨大的回报的故事,从而告诉读者爱心的力量是神奇的,文字浅显易懂,学生很喜欢。
(先播放11分钟案例,稍作停顿,评)
一、课文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
课堂伊始,余老师就在朗读方法上进行指导,先让同学们齐读,提出读书的要求:1、用童声读;2、读出故事味、3、读出事中情。这要求本身就是一种诗意的创造、诗意的引导。读完后作出评价:流畅,这是一个优点,缺点呢,语速有点快,要用童声来读,去感受故事的内容,要读出故事味来,要注意抑扬顿挫。然后再按照要求各读各的,先范读一点点内容,再让学生娓娓读来,尽显童话的韵味,尽显童稚的纯真、尽显人物的感情、尽显课堂的诗境。自由读完毕后 。还请一位小姑娘读第二段,强调读出故事味,读出文中情。完了评价:读得好,那么好听的声音!再请一位小男孩读最后一段,要求怎样表达文中的意味。评价:你读得好,你们注意他的停顿了没有: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这一段要读得慢一点,为什么呢?过一会儿讨论了就知道了。自然地又引出了下面的话题。在教学中我们看到余老师对朗读指导上的特色,让学生在不同种类的读中即品味文意又体会到不同读法的妙处,阅读能力得到了培养。
二、独具特色的课堂设计,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
在学生就课文内容展开的过程中,余老师的课堂设计以板块式思路为主一节课就是几个板块的组合,其教学过程 就是“块”与“块”的碰撞。所谓的“板块式思路”即在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中,从不同的角度有序地安排几“块”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这几个“板块”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必须是有机整合,其最高境界或者说最终目的便是几个板块的浑然一体。板块教学有效地解决了长期困扰语文课堂繁杂无序的问题,让教师有一种可操作性,给人以看得见,想得到,用得着的感觉。《七颗钻石》,余老师就构思了这些板块:活动一(旅行第一站)——进入录音棚(读课文),活动二(旅行第二站)——畅游智慧泉(研究课文),活动三——来到创作室,活动四——描述小姑娘。整堂课的气氛轻松愉快,似乎文中内容真的是同学们在旅行途中的所见所闻,使课堂充满情趣,而在创作室,又使学生找到自我,展现自己了的才华。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三、语文课堂是以生为本的课堂,——对学生的评价
课堂上,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话语:“非常有层次” “我同意你的看法”“真好,真好”“答得好”“他说得真的蛮好”“瞧!你说的多棒!” “那么好听的声音!”“这个情节很合理”“你也很聪明”“你的悟性真高!”“你的感受真切”“你也有一颗纯洁的心”……诗样的话语,滋润着学生的心田,盛开的必然是同样诗样的花朵。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首最美的诗,课堂上,余老师尊重学生的天性,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学生得来的体验,余老师都给予充分的肯定,有时加以适当的引导,教师把学生的回答提高到理论的角度,如:第一个问题:(写景的作用)渲染了环境的严酷,文学作品在写人物的时候往往以环境的描写来烘托,有时设置的是狂风暴雨,有时设置的是漆黑的夜晚,有时设置的是深山老林;当然,心情好的时候设置的是和风细雨。这样的一笔,就是起着烘托人物,设置背景的作用,记住:写风写雨,写森林写太阳,写旱灾,笔无虚设,是实实在在的一笔。对第二个问题,引导: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多角度地,从不同的侧面来表现人的性格,使故事曲折有致,池水掀波。第三个问题,引导:照应之美,美好穿插,诗意的烘托;第四个问题:(结尾)结而不尽,意味深长。这些既体现了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又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余老师对学生心灵的呵护,使每一个孩子都大受鼓舞,他尊重孩子的独特体验,尊重孩子的心灵感受,开启孩子的诗心,这也正是余老师赤诚的诗心所在。
四、新课堂,是平等的课堂,绿色的课堂,生态的课堂,是充满诗境的课堂——教学用语的美
初读课文后,余老师出示四个问题“不写第一段不行吗?不写小狗和过路人不行吗?不写水罐的变不行吗?不出现七颗钻石不行吗?”最后还问:“你也能问上一句吗?”连问题都诗一样的美。课即将结束,余老师又设计了这样的环节:想一想,轻轻描述一个好梦;试一试,快乐地描述一个场景;诗样的话语,引发诗样的答案。新课堂是“聊天室”,余老师和学生在这里平等对话、友好交往。这是心与心的交换,情与情的相牵,思与思的碰撞,神与神的交融。
课文结尾,“你能用一句话来描述一下小姑娘吗?”一石激起千层浪,“是一个童话形象”“善待别人”“让上苍感动的人”“阳光女孩”“有钻石般美好心灵的人”……这里,余老师没有刻意去求顺、求实、求纯、求完美,而是充分尊重学生内心的独特体验,这样的课堂才是最活的,教学才是最美的,师生之间的活动才是最有价值的。
课文的小结:读起来,让我们心情激荡;说起来,让我们发现闪光;想起来,让我们思绪飞扬。这,既是对课堂的教学过程 的小结,更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了自信。
五、新课堂,是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是充满诗趣的课堂
在抛出问题后,余老师引导学生自选一个话题,集中解决一个问题。学生在自主参与中获得的体验,解决着一个又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课堂上洋溢着善于发现,勇于探究的欢乐。这里,教师的身份已经由知识的垄断者演变为学生读书的对话者。《七颗钻石》结题,余老师仍不忘课堂诗趣的烘托:读起来,让我们心情激荡;说起来,让我们发现闪光;想起来,让我们思绪飞扬。
语文是最富情感性、审美性的学科,和诗有着特殊的血缘。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由此产生的心灵感应和生命体验正是诗中的真、善、美。语文课堂的教学应凭借诗情的激发,让学生享受诗一般审美创造的心灵感应;语文课堂的生命活动,应凭借诗意的追寻,让学生焕发诗一般的创造智慧和优美意境。余老师的课堂正是这种诗情的激发、诗意的创造、诗趣横生的课堂。学生自始至终处于一种诗意的熏陶之中,不由得诗意大发,课堂上精彩纷呈,学生妙语连珠,情不自禁地也成为一位小诗人。
其实,课堂教学中还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仔细探究,如:课文的导入 (把学课文当作旅行),教师的导向,学科知识的渗透(衬托的运用等),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学生活动贯穿课堂始终,教师只作穿针引线),
纵观余映潮老师的课堂教学特点,我认为遵循了新课程的理念:
深入挖掘教材,密切联系生活,落实知识,培养了阅读、理解、分析、思维、表达等能力;学会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刚才我是从实践到理论的角度去评,也就是从课堂中发现亮点或问题再映射到相关的理论。就我们目前来说,从理论的高度去观察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难度更大,而从实践到理论或许简单一点。今后我们的理论水平提高了,再慢慢的学习用从大到小的方法去评,让我们评课的水平能与时俱进。
当然,我们平时评课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时间去准备,也不可能这么详细,其实,我们只要选取你听课时感受最深,你认为最可取的几点来说就行。如果你几言他几语,我们也进行合作、探究,那么集中大家的智慧,就有了方方面面的看法和意见,高低优劣,自然分明,也就达到了评课的目的。
评余映潮的《七颗钻石》观摩示范课 篇2
教学目标:
1、从感悟描写水罐一次次变化的语言文字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2、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七颗钻石》。首先我们复习一下昨天学习的字词。
2、出示词语。指名学生认读。
3、最后一行的词语请大家一起读:旱灾 干涸 干枯 焦渴
4、看到这四个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二、初步感知,理清脉络
1、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草木丛林也都干枯,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这个时候,对于地球上这些可怜的生命来说,水就是——生的希望。为了生的希望,为了母亲的健康,一个小女孩在一天夜里手捧着水罐走出了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在找水的过程中,小姑娘的水罐发生了许多神奇的变化。你们通过课前预习都找到答案了吗?和小组同学交流,相互说说发生了哪些变化?然后完成自学提示练习。
2、学生板书水罐的变化。
3、针对学生板书纠错或补充。
三、深入理解,感悟爱心
1、水罐的变化是如此的神奇,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它发生了这些变化呢?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给你们的学习锦囊,讨论学习。
要求:分小组解决问题。1、2小组解决水罐为什么会由空的,变成满的?3、4小组找出水罐为什么会变成银的?5、6小组解决水罐为什么会变成金的?7、8小组解决水罐为什么会跳出钻石、涌出水流?
2、小组讨论、交流。把讨论的结果写在黑板上。
3、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谈感受,其他小组补充。
4、小结:正是小姑娘和母亲之间这深深的、浓浓的爱,以及她对小动物、过路人这无私广博的爱融合在一起,汇成了一股浓浓的爱流,(板书:画心)是爱心创造了奇迹,地球上终于有了新鲜的水流。
四、感情朗读,深化情感
1、多么感人的童话故事啊,让我们把这些动人的句子再读一读,感受小姑娘善良纯洁的心灵。
2、出示句子,学生自由朗读。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议。
五、结合自身,升华主题
1、正是因为有了爱,我们现在每天才能够快乐、幸福的生活。能不能把自己感受到的爱,和大家一起来分享呢?下面就让我们共同讨论一个温馨的话题——爱是什么?你感受到的爱是什么样的?
2、同学们确实长大了,能够感受到我们的父母、长辈、老师、同学的关爱,你们有没有想过,在感受爱的同时,也要付出一些爱呢?你想把爱献给谁呢?又会怎样去做呢?
3、除了身边的人,我们还可以把爱献给动物和植物呢!看小动物受伤了,你愿不愿帮它,看见小草倒了,愿不愿把它扶起来呢?
4、同学们拿出你爱心卡,把你感受到的爱,和想付出的爱,写在上面好吗?写好的同学,把它贴在黑板上。(音乐:爱的奉献)
5、老师看到了你们亲手做的爱心卡,感受到了你们浓浓的爱,也体会到了付出和被爱是同样的幸福。老师希望你们尽情地享受爱,也大方地去付出爱。就像歌曲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六、布置作业,拓展练笔
选择下面其中一个情节,展开想象编故事。
①小姑娘出门找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她会做一个什么样的梦呢?
②小狗把小姑娘绊倒了,在小狗身上曾经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
③从水罐里涌出了清澈又新鲜的水流,大地上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评余映潮的《七颗钻石》观摩示范课 篇3
下面是关于童话故事《七颗钻石》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
一、说教材
这篇精读课文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个短短的童话故事,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种社会理想: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课文首先写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地球上的一次大旱灾,使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使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突出了水在当时的重要性;然后写小姑娘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随着一次次让水,水罐也一次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地球上终于有了一股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是本课的重点,同时应引导学生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在于,读关于爱心的神奇故事,体会爱心对别人乃至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
二、说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3、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中华考试论坛
三、说教学过程
课文情节比较简单,但内涵比较深。
我是用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来导入的,这样的导入很直接,让学生一下子就能进入到课文内容中来,节省时间为后面课文主体部分的教学准备。
对课文主体部分的教学我是借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为线索来进行。水罐的神奇和一次次变化主要体现为:
空水罐——装满水——银水罐——金水罐——七颗钻石——大熊星座
从“空水罐”到“水罐装满水”: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累得倒在地上睡着了,醒来后发现水罐里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小姑娘对母亲的爱使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
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小姑娘发现水罐里装满了水,虽然又累又渴,但没有舍得喝,急着赶回家去给妈妈喝,被脚底下的小狗绊倒,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这部分我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喜出望外”等词句,体会小姑娘的心情,感受小姑娘对母亲的爱。正是小姑娘对母亲的爱,使水罐再次显示出它的神奇。
水罐变成银的和变成金的我是放在一起来进行的,原因有三:一是因为课文比较长,如果也象教学第二自然段水罐第一次变化那样详细的话时间来不及;二是考虑到学生在学习了第二自然段以后,已经知道从什么角度来体会这个变化的原因,因此也没有必要详细说明;其三,是为了突出水罐的第一次变化和最后一次变化,也就是为了突出重点,所以这部分,即三、四自然段就通过让学生通过自己朗读来体会,体会小姑娘不但深爱着自己的母亲,还用真挚的爱心对待动物和水罐的神奇并不在于小姑娘本身,而在于爱心,只要有人献出爱心,水罐就会发生神奇的变化。
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小姑娘强忍住焦渴,把水罐递给了过路人。这部分抓住“再也忍不住”“咽了一口唾沫”等关键词句,引导学生了解小姑娘当时多么想喝水,从而体会她把水让给过路人是多么美好的行为。在教学时我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水罐的最后一次变化。首先,最后一次变化应是在前几次变化的基础上的,如果前面任何一次选择有违“爱心”,水罐里都不可能跳出七颗钻石,涌出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为帮助理解这次变化的重要性,我结合第一自然段来想象爱心带来的神奇变化: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大地一片焦渴的景象,而现在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人们的心情将会如何?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体会这篇童话的内涵。
为让学生更好地把握“爱心”这一主题,在课文教学结束了以后,我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七颗钻石要变成星星呢?因为钻石晶莹剔透,闪烁着美丽的光芒,它可以用来表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在本课中,星星和钻石一样,象征着美好的心灵,象征着爱心。星星永远挂在夜空里,象征着爱心永恒;它光照人间,还表示爱心普照人间。童话故事美丽的结尾寄予了作者美好的愿望。然后出示了“愿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的句子,这样就让孩子更好的把握和理解“爱心”的主题。然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结合自己了解到的关于“爱心”的故事来谈谈爱心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在说完后我播放了一个以《爱的奉献》为背景音乐的短片,让学生在了解了爱心的神奇力量后感受发生在不久前我们身边的爱心故事,感受爱的伟大力量,让学生带着深深的感触走出教室、走进生活。
然后再一次出示“愿我们的爱心像星星一样普照人间。”此时,已经不仅仅是大熊星座了,让学生知道所有的星星都爱的使者,所有的人都应该是爱的化身,知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最后布置爱心作业,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始终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在接受别人帮助的同时感谢别人,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收获快乐和感动。
评余映潮的《七颗钻石》观摩示范课 篇4
[案例背景]
“使我们的课堂扎实有效”,一直是我们老师追求的目标,但要怎么做?却是说的简单,做起来难。所谓“实”就是“扎实有效”,即:将学生带入情境后,还应努力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利用文本创设的语境理解词语,结合感悟的过程进行语言实践,学习语文知识,在语言练习的过程中感悟文章的主旨,提高了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增量,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情境描述]
片段一:
理解重点句:“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地上睡着了。”体会小姑娘找水找得辛劳。
[1]老师:“找水轻易吗?哪里可以看出来?”
学生说:“不轻易,她哪儿都去过了,还是没有找到水。”
徐老师又问:“哪儿?都去过哪里呢?”
学生:小河、村庄……
指导朗读。
[2]老师说:“哪句话说明了她对母亲的孝顺?”
学生找出来“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地上睡着了。”说明她一直找,说明了对母亲的孝顺。
老师:“都到过哪里?”学生:“到过树林,找露水;到过小溪……”
老师:“还可能倒过哪里找?”学生说……
指导朗读。
片段二:
[1]老师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忽然从门外来了一个过路人讨水喝。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徐老师在这里用了一个换位思考的角度,假如你是那个小姑娘,你当时想喝吗?请你读读。在学生充分体会到极想喝这水时,老师出示了“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心想————,可是————,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学生说,体会小女孩的爱心。
这里的语言实践点非常好。学生进行语言实践以后,深切体会到小女孩的爱心,对生疏人也很有爱心。
[2]老师在学完课文以后,出示开头“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及动物都焦渴而死。”齐读。再出示句子:“有了这股清澈新鲜的水流,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 ),草木丛林也都( ),许多人和动物都( )。”学生交流。
老师的这个对比说话的实践点也设计得很好,不仅是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的要领,还能起到概括全文,总结全文的作用。
[反思与讨论]
片段一中的两位老师都抓住了重点词“哪儿”来进行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说的基础上充分理解小女孩去的地方多来理解小女孩对母亲的孝顺和爱,学生说的有增量,在说的基础上读,自然有增量了。
片段二中,两位老师都能在文本创设的语境中练习语文技能,体现了思维练习的力度,也解决了学生在言语实际交际过程中的思维展开的问题,使学生在言语交际过程中的理解与表达的思维水平得到了提高,让语言实践有了一定的增量。
从这两个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读出:“只有提高语言实践的增量,才能促进课堂教学的扎实有效。”那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1、抓重点词语进行语言实践:
字词教学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词语是有效阅读的前提。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查字典、语素分析、交换近义词、联系上下文等。理解词语不能只停留在文字表面。于漪老师说:“语文课不只是浅显的文字阅读,所谓“文情并茂”,即指文字中有深刻的内涵。”教师要会发现和挖掘文字背后的深层意义。在文本创设的语境中理解词语的涵义,能正确体会词语的作用,而理解了词语又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感悟文本,并在此过程中学习正确应用词语来表情答意。
2、抓语文技能进行语言实践:
语文技能是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能力,也就是听、说、读、写的能力。课改以来,语文教学强调对课文内容(人文精神、语感经验)的整体感知、熏陶、积淀,将语文技能练习一并抛弃。长此以往,只能实现语文素养“三个维度”中的第一个维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素养的第二、第三个维度——“过程与方法”和“知识与能力”就必然无法进行教学,自然也就无法实现了。其实,语文教学应该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文本的语言文字都承载一定的内容。语文教学就要凭借语言文字,练习语言,发展思维,在上述过程中必然使学生受到情感的、道德的、美的熏陶。
评余映潮的《七颗钻石》观摩示范课 篇5
教学过程
一、导入(展示页1)
1、静夜,当我们仰望星空,在那北方有七颗很亮的星,它们排成斗形,像七颗钻石,指示着北方。关于这七颗星在遥远的俄罗期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现在就让我们打开课本,让伟大的文学家托尔斯泰给我们讲一讲吧。
2、对于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我们了解多少呢?(展示页2)
二、学习目标(展示页3)
1、培养朗读能力。
2、童话的特点之一:丰富的想象。
3、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4、理解爱心的伟大,学会关爱他人,传递爱心。
三、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展示页4)
1、录音读课文,引导学生把握字音,读出感情。
2、学生齐读课文
四、自主合作探究
(一)读一读——我的收获(展示页5)
1、积累词语
2、本文非常简短,大家读过之后,能否用自己的话将其复述一遍呢?
3、动情阅读喜欢的段落
(二)问一问——我的理解
(展示页7)
(三)说一说——我的展示(展示页8)
童话中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如果小姑娘这时候做了一个梦,她会做一个什么样的梦呢?发挥你的想象展示一下吧!
(四)评一评——我的发现(展示页9)
1、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女娲是怎样的人。
2、评课堂学生的表现——评三名表现优秀者。
(五)练一练——
五、总结下课
评余映潮的《七颗钻石》观摩示范课 篇6
《七颗钻石》教学杂谈
【四川省宜宾市南岸小学 成家宏】
〖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展现个性〗
教师要善于因材施教,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计划,创设丰富的生命课堂,给不同的学生以不同的钓鱼竿:有的是钓浅水的小鱼,有的是钓深海的大鱼;有的是一竿一钓,有的是一竿多钓。并授以不同的钓鱼法,从不同方法中培育出不同个性,各有收获:有的能超越群体,有的能超越自我。如此,学生的个性才能得以充分的张扬。
同时,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思维的训练。如我在教完《七颗钻石》一课后,出示了这样一道题:你怎样理解爱?学生的答案是异彩纷呈的:“爱是人类最美好的语言”、“爱是无私的奉献”、“我们都在爱心中孕育生长,再把爱的芬芳洒播到四方”、“我们要在爱心中大声歌唱,再把爱的幸福带进每个的心上”、“爱会带给你无限温暖,也会带给你快乐和健康”……放飞学生的思维,学生的个性就展现在我眼前,我能不为之动容和欣喜吗?
又如在写作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多角度思考、多方面比较,从不同时空、不同领域、不同对象去捕捉写作的灵感,去培养鲜明的个性,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在不断创新的活动中磨练出良好的学习能力。
阳光是灿烂的,孩子是可爱的,课堂是美丽的,让孩子在课堂这块异彩的天地里放出绚丽的光芒吧!
《七颗钻石》教学札记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实验小学 戴慧萍
4月12日 周三
今天开始上《七颗钻石》。这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个短短的童话故事,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种社会理想: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而课文重点是在于水罐的神奇和一次次变化主要体现为: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银水罐── 金水罐──从中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今天只上第一课时,主要带领孩子初步理解课文,也可以说是整体把握,还有主要学习生字。
我从前两课开始导入的,从亲情到友情,都是人间关于爱的故事,今天我们将学习的也是关于爱的故事。板书课题,读。自由读课文,朗读课文,听课文录音,主要就是要让孩子一遍遍熟悉课文。完成这一切后,让他们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一个同学讲得不是很清楚,好几个同学相互帮着说,搞清楚了课文讲了那些人物,小姑娘,妈妈,小狗,过路人,他们之间的关系。孩子说完了,我便顺着颜说的地球上发生了一场大旱灾,让孩子学习课文第一段,让孩子说说从中体会到什么,再读,可以从中发现什么吗?孩子们答出了,“体会到那场干旱的可怕。”“感受到到处缺水。”“感受到水是多么重要。”引导孩子发现“干涸,干枯,焦渴”一组近义词,积累词语。
接着学习生字,学习前面九个生字,音先过关。接着重点是形,字形方面让孩子自己看了自己说,同学交流,说说哪些比较难记。很多孩子不约而同说是 “罐”,分解开记忆就不难了,组词更不难,因为已经学过《陶罐和铁罐》一文了。还有“舔,哀”的字形。其余就让孩子们读过去。
最后书写生字。
4月13日 周四
继续上《七颗钻石》。
从复习第一段开始,让孩子说说在那种情况下水真的是非常宝贵的。
接着还是读课文,让孩子们找文中"描写水罐神奇变化的句子",默读课文,画出来。
全班交流,从第二段开始,孩子们找出来,指名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出示水罐神奇变化的句子。让他们感受“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银水罐──金水罐──从中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感受小姑娘对妈妈的关心对妈妈的爱,感受小姑娘对小动物的爱心,感受母亲对孩子的爱心,感受小姑娘对过路人的爱。孩子从划一划,交流,朗读。聆听中,感受课文主题,爱心是神奇的,可以让世界变得美好。
而在开始小姑娘累得在沙地上睡着了,引导孩子想象,她可能做了个梦,梦见什么呢?有的孩子说梦见天下雨了,她的罐子装满水了。有的说梦见她找到一股清泉,治好了妈妈的病。有的说梦见她找到一条小溪,她赶紧装满罐子的水……
最后“七颗钻石升上天空,变成七颗星星……”孩子们有的说一定是变成北斗七星了,那北斗七星经常帮助别人指路,就和小姑娘一样乐于助人。有的说变成星星,更能照亮人们前进的路了。
那么人间会发生什么变化?让孩子们结合课文第一段来想象,说说爱心带来的神奇变化。
再让孩子说说小姑娘是怎么样一个孩子?孩子七嘴八舌,说出了她是善良,有爱心,乐于助人的孩子。
最后让孩子们再读课文,完成配套用书。
评余映潮的《七颗钻石》观摩示范课 篇7
【教学目标】
1、本课要求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递给、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4、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预习,整体感知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三、学习生字,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导语渲染,调动情感
1、齐读课题:
师: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七颗钻石》。
2、情感渲染,感受“水”的重要性:
⑴ 师:请孩子们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老师带你们穿过时空遂道来到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这一场大旱灾使人类及所有动物、植物受到了极大的灾难,同学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
⑵ 师:此时此刻,大家最需要的是什么?(“水”)
3、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
师:是啊,那个时候,水是多么的珍贵。
《七颗钻石》就是发生在那场大旱灾中的一个既神奇又令人感动的童话故事。
二、紧扣“神奇”,理清“水罐”的变化
1、师提出“第一次读书”的要求:
师:文中写小姑娘抱着空木罐去找水,接下来,发生了很多神奇的事情,想不想知道?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80页自由大声地读读课文,把令你觉得很神奇的地方找出来,用“──”把这些句子划出来。
2、生自由大声读、边划、师巡视、指导。
3、反馈:
生想先说哪个句子,师就先指导读哪个句子,并边板书。
⑴ 例如:“当小姑娘再拿木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银的”:
师:水罐变成了银的!(板书“银”)真神奇!可从你的读中老师感受不到神奇,你能再读读吗?
一生读→指导后再读→全班读
⑵ 指导别的“神奇”的句子,理清“水罐的几次变化”:
师:你还找到哪些句子!谁能像我们刚才这样读给大家听。
生依次找出来,并说明神奇在哪?师板书:
空木罐 ? 钻石、水流
装满水 银 金
(空木罐──装满水──银──金──水流)
4、教生学会提问题:
师:看到空木罐,变成银的,又变成金的,最后还从罐子里跳出钻石,你最想问什么?(如:为什么会发生变化?等)
三、紧扣“感动”以学定教,感悟“爱”
生第二次读课文,小组自学:
1、师激发读书欲望
⑴ 师:是呀!为什么会变化?你赶紧再读读课文,就会明白!
老师请孩子们四人为一小组,一起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⑵ 出示“学习建议”:
师:来看看老师给你们什么学习建议?
① 用“ ”画出使你感动的句子,并想想为什么?
② 把这些你感动的句子在小组里读一读,并交流学习感受:
师:我们各个小组来比赛一下,看谁找的句子最准确,理由最充分,而且读得最有感情。好!各小组开始读书。
2、生小组自学,师巡视指导。
反馈:
以学定教,生先说哪个句子,就先学哪句。共4个句子。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带领学生感受浓浓的“爱”。
这4个句子的教学预设如下:
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引领学生感受浓浓的爱。
1、“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
2、小姑娘往手掌倒了一点水,小狗把它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
3、母亲说:“我反正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
4、“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小结:
1、师与生一起围绕板书复述课文。
⑴ 师先做示范,根据板书说一小段故事。
⑵ 生学着复述。
2、师:那我们刚才提出的问题,有答案了吗?水罐为什么会变化?
3、再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教学最后一个阶段:
师:这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就是北斗七星。
(出示课件)
四、走出文本,畅谈感受
1、学了这篇文章,你想对文中的小姑娘或她的母亲说什么?
2、你想对身边的亲人、老师或同学朋友说什么?
五、欣赏朗读,总结全文
1、师:这是个既神奇又让人感动的故事,让我们再一起感受一下它的美好。想不想回家讲给别人听,那就用心记住这个故事。播放“朗读课件”
2、总结:
今天,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这篇文章,老师也被感动了,让我们从今天起,学会关爱父母,帮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学会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做一个快乐、热情的人,好吗?让我们记住这个美丽的童话故事齐读《七颗钻石》。
3、现场学习如何关爱身边的人,体会关爱别人不是很难的事。
【板书设计】
19、七颗钻石
空木罐 钻石 水流
为母亲找水 爱 让给过路人
装满水 金
分给小狗 银 母女相让
(空木罐──装满水──银──金──钻石水流)
评余映潮的《七颗钻石》观摩示范课 篇8
作者:小竹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68
一堂精彩的读读悟悟的课——《七颗钻石》
作者:小竹
一、设置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出示“大熊星座”图片:在天空的正北方,有排列成斗形的七颗星,闪闪发光,他给人们指明了方向,这就是大熊星座,又叫北斗星。这七颗晶亮的,玲珑剔透的星星是怎样来的呢?
出示课题: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利用想象的翅膀,带给我们一个美丽感人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吧!
(教师的语调缓慢而引人发思)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流利。(生自由读)
2、 反馈:谁愿意读第一段?推荐一位同学读第二段。你觉得还有谁比你读得好的,你找他当你的榜样。你接着读。第四段我们一起来读读。
(指名初读课文,通常是教师指定。现在请学生来指定,体现了学生的主题思想,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被指到的同学读得非常认真。)
3、 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这回我还让你们度,默读。
l 要求:你可以提提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可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可以说说你有什么感受?……一边读一边想,想好你要说的话,待会儿我不说,就请你来说,好吗?(生默读)
l 生1:小姑娘醒来后怎么就有水了呢?(是个好问题)
l 生2:为什么小姑娘的水从银的又变成金的了呢?(也是个好问题)
l 生3:我觉得小姑娘开始去找谁是对亲人的爱,给路人水是对陌生人的爱。我觉得小姑娘是个善良的人。
(聪明的学生已能通过初步阅读感受到文章的中心。从这个设计可以看出,教师通过几个“可以”不仅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还给了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学生的问题、感悟都能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来讲。)
(学生提出来的问题,非常好,教师没有给与重视,而是直接提出了“水管神奇在哪里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学生也已经答到了,教师在这里可以这样说:同学们很会提问题,你们的种种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一个:水罐为什么会这么神奇?)
l 生4:我能回答他的问题:水罐是个神奇的水罐。
师:哪些地方让你感到水罐是如此的神奇,用双层横线划下来。仔细找,看谁能把它找得最全。
l (教师抓住机会,抓住学生中的问题和感悟,进行与文本的对话,非常及时。那么教师为什么会如此自信,学生一定会谈到这个问题呢?缘于教师在课前对文本进行了仔细的钻研,找出了文本中许多可以深入探讨的内容,因而显得游刃有余。)
三、体会水罐的神奇
1、 划出有关句子,请学生读。
缺水而有水——神奇。
2、
l 课文哪里告诉我们缺水?(生:第一段。)
l 出示第一段,齐读。哪些词最能说明缺水?(根据学生回答,显红:干涸、干枯、焦渴)再读,注意这几个词。
3、 缺水而有满满一罐水——更神奇。
l 师:此时的水意味着什么?(生:生命)是啊,是生命之水、救命之水呀!而小姑娘的水罐里居然有满满的一罐水,真神奇呀!谁再来读读。
4、 这是什么时候,罐里竟有清澈新鲜的水的呢?(生:累。)
师:他怎么会累倒在地上的呢?她又为什么去找谁?哪些句子让你感到小姑娘很孝顺呢?
生:哪儿也找不到。
师:他可能到哪儿去找谁呢?(生想象)
板书:孝心感天
再读:你能把小姑娘这种孝心河水灌的神奇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四、整体感悟
1、 配上音乐,美美地来读读1、2、两个自然段。
五、预报下节课内容:
师:水罐还在继续发生变化,变成银的,变成金的,变成……又是什么是他不断的变化呢?下节课再学。
研读重点句——教师设计的导语
l “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水罐由木头变成银的,实在是神奇!在那样干渴的情况下,母亲急需水,小姑娘也渴得要命,可她仍然把水分给了小狗一点儿,救了小狗一条命。小姑娘真的把动物当成了朋友,她的爱心又一次感动了上天,才有神奇的事发生。(教师板书:爱心如银)
l “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金的。”
水罐由木做的变成银的,又变成金做的,神奇极了。母亲又渴又生着病,她多么需要这罐生命之水,可为了孩子,她放弃了水,也就放弃了生命,这种伟大的牺牲精神使上天又一次创造了奇迹。(教师板书:母爱似金)
l “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水罐里能跳出钻石,能涌出救活万物的生命之水,真是神气极了!小姑娘已经干渴到了极点,当她也忍不住要喝母亲让给自己的水时,却又强忍住渴,把水让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过路人。这种对陌生人的同情与爱,使天地为之动容,他们获得了水。(教师板书:爱心感动天地)
#
评余映潮的《七颗钻石》观摩示范课 篇9
武进剑湖初级中学 周云 常州市北环中学祝畅红
教学目标 :
1、初步了解想像的作用,并试着在阅读和写作中运用想像
2、让学生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的想像力,感悟 “爱” 的博大。
具体课型:自主,协作,探究学习
课前准备:
1、把你以前读过的童话故事找来,再读童话,感悟童话的特点
2、开展一次以收集“爱心故事”为目的的阅读活动,每人至少收集一则
故事
推荐资料:图书资源:《爱的教育》《安徒生童话故事集》《格林童话》
《王尔德童话》
影视资源:《哈里波特》《妈妈再爱我一次》
网络资源:
教学过程 :
1、导语 :同学们仔细看,专注听,然后谈谈你的感受。(用课件“七颗钻石插入”《爱的奉献》音乐)
2、朗读课文,并试着读出感情
说说你喜欢这样的故事吗?为什么?
结合以前读过的童话故事,能否说说童话有什么特点?
(接着,就从童话富有想像并能阐述一定道理入手进行深入研究)
3、想像创作:
童话中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倒在地上睡着”如果小姑娘这时候做了一个梦,她会做什么梦呢?发挥你的想像说说梦中的情景。
4、 探究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
卖火柴的小女孩
圣诞节前夕。天气真冷,还下着雪,刮着北风。有位失去母亲的小女孩,为了养活生病的爸爸,冒着风雪去卖火柴。
“火柴,谁要火柴。”
她没有棉衣,穿着一条旧裙子,头上围着一条破头巾,脚上穿着一双拖鞋。她沿街叫卖,可是没有一个人理她。人们都在准备圣诞礼物,高高兴兴,欢欢喜喜,小姑娘多可怜啊!她有许多火柴,全部都包在一个旧围裙里,手里拿着几根。
已经中午了,她一根火柴也没卖掉。她又饿又冻地向前走,雪花落在金黄的长发上。她走到一幢楼房的窗前,朝里张望。啊!屋里那棵圣诞树多漂亮啊,一位母亲正和两个孩子在玩耍,那孩子该多幸福啊,桌子上还点着许多彩色的蜡烛,有红的、黄的、绿的、白的,她最喜欢那些红色的蜡烛,在桌上格外显眼。
看到这里,小女孩想起了她的祖母和妈妈,她们最疼爱她,可是,她们都去世了,想着想着,小女孩哭了。
哭着哭着,她又走上了大街,突然,“轰隆”一声,一辆马车经过,差一点将她撞倒。马车飞一样跑过去了,小女孩的身上沾满了泥水,而且拖鞋也丢了,她只好赤着脚,在雪地里喊着:
“火柴,谁要火柴。”
夜幕已经降临,小女孩的脚已冻得发红发青。大街上到处都是烤鹅肉的香味。
“啊,有钱的人家准备过节了。”
她实在走不动了,疲乏地缩在一个墙角里。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有卖掉一根火柴。家里而且也很冷,风可以从许多地方刮进屋子里来。她冻得发抖,她需要温暖,哪怕有一根火柴的光和热也好。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太冷了。她决定划着一根火柴,让它燃烧。
“哧!”
火柴燃烧了,象一杂温暖、光明的火焰,小女孩觉得象坐在火炉旁一样。火烧得那么欢,那么暖,那么美!这是怎么回事呢?当小女孩刚刚伸出她一双脚,打算暖和一下时,火焰忽然熄灭了。火炉也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中只有烧过的火柴。
她又划了一根火柴,火柴燃烧起来,发出了光。墙上有亮光照着的那块地方突然变得透明,象一片薄纱,她可以看到房间里的东西,有馅饼,有烤鹅,更有趣是的,这只烤鹅从盘子里跳出来了,它的背上插着刀叉,正在地上走着呢,一直向小女孩走过来。她伸出手去,火柴又熄灭了,她摸到的是冰冷的墙壁。
她又划了一根火柴,火柴燃烧起来,变成一朵粉红色的光焰。她发现自己坐在一棵美丽的圣诞树下,比中午见到的那棵圣诞树还要大,还要美丽。它的树枝上有几千只蜡烛。小女孩把双手伸过去,火柴又熄灭了。几千只蜡烛都变成了明亮的星星。这些星星中有一颗落下来,在天空中划出一条长长的亮光。
她又划了一根火柴。啊,火光中出现了她日日夜夜思念的老祖母,她扑进老祖母的怀抱。
“祖母!”小女孩叫起来。“请把我带走吧!带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的地方。我知道,这根火柴一熄灭,你就会不见了。就象那温暖的火炉,那美丽的烤鹅,那幸福的圣诞树一样,我什么也看不见了。\"
于是,小女孩把剩下的火柴全划着了,因为她非常想把祖母留住。
火柴发出更加强烈的光芒,照得周围比白天还要明亮,祖母是那样慈祥,她把小女孩抱起来了,她们在光明和幸福中飞走了。越飞越高,真的到了没有寒冷,没有饥饿的地方。
新年的早晨,人们看到小女孩仍坐在墙角里,她双颊通红,脸上带着幸福的微笑。可是,她已经死了,冻死在圣诞节的夜晚,她手里仍握着一把烧过的火柴梗。
探究:两篇文章的结尾给你什么启示,如果安徒生生活在今天,他还会这么写吗?
5、语文活动,主题:《让世界充满爱》
下列三项活动中,任选一项写出你的设计方案,小组交流后推选出代表作全班交流。
一、关爱每个伙伴
假设在你的伙伴中,有人或者因学习方法不当而考试分数偏低,或者因家庭环境不好而内心痛苦,或者因外形不佳而自惭形秽……请你与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针对这些伙伴的具体情况,给予切实的帮助?怎样使每个人都感到集体的温暖,与大家一起快乐地成长?
二、同在一片蓝天下
报刊上,不时有关于伟人、英雄、成功者业绩的报道;荧屏上,经常闪现各种明星的身影。你能否把目光从报刊、荧屏转向街头墙角,看看那些摆小摊的、扫大街的、捡破烂的……他们的外表怎样?说什么话?做什么事?建议与他们交谈,甚至有一些交往,让彼此心灵沟通。然后全班或分组交流,每人说说自己的观察所得与感受。
三、人人都献出一份爱
请关心最近媒体的报道:某地有个孩子因天灾人祸而失学,某人因意外事故而落下终身残疾,某人突然患上重病却缺少医疗费用……全班分组讨论一下,我们应该采取哪些行动?应该怎样帮助他们?然后大家行动起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6、小结:让同学在纸片上写一句话(和爱有关的),表达自己上完这节课的感悟和体会。
7、拓展作业 :
(1)让学生以“爱”为主题,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和联想,创作一则童话。
(2)阅读童话,把你最感兴趣的内容经过加工,讲给你的弟弟和妹妹听。
指导思想:
《七颗钻石》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童话,是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本堂课的教学设计在如何渗透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倡导自主、协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上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1、语文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应是一种共同参与以至共同创造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 中必须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和感受。本文的内容较为简单,一读就懂,所以就鼓励学生在阅读时作出有个性的反应,甚至是“突发奇想”,于是设计了想像创作题
2、语文又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因此在阅读过程中就要引导学生体验这种感情,并受到熏陶和感染,这样学生对所描写的景物、人物、情节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于是设计了《让世界充满爱》为主题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
3、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改的核心,课上积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合作、探究,让每个学生尽可能充分发展。
根据信息时代的特点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其设计思路是:
(1)以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的大语文观为基本理念;
(2)以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方法;
(3)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为目标;
(4)以引导学生感悟 “爱”这种博大的感情,陶冶自己的情操为契机。
本课教学特点:
(1)以读为本,感悟朗读,体现语文课上的“书声朗朗”。
(2)培养新一代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能力。
(3)想像创作旨在强化个性体验,感受性阅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能力。
(4)探究阅读试图让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领悟“爱”的内涵。
(5)语文活动设计体现语文学习的活动性、开放性、体验性、创造性,并渗透了人文因素。
评余映潮的《七颗钻石》观摩示范课 篇10
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及动物都焦渴而死。
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她匆匆忙忙,没有注意到脚底下有一条小狗,一下子绊倒在它身上,水罐也掉在了地下。小狗哀哀地尖叫起来。小姑娘赶紧去捡水罐。
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满满的。小姑娘把水倒在手掌里一点,小狗把它都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银的。小姑娘把水罐带回家,带给了母亲。母亲说:“反正我就快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个过路人,要讨水喝。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而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想象,感知童话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3、从水罐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的神奇力量。
4、联系实际,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重难点
1、从水罐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的神奇力量。
2、联系实际,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过程
一、激qing导入
(课件展示:图片)同学们,当我们仰望夜空,会看到满天璀璨的星星,它们闪烁着光芒。在正北方,有排列成勺形的七颗星星,闪闪发光,它指引着前方,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星座吗?这是大熊星座,又叫北斗七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它有关的童话故事——《七颗钻石》
(课件展示)
1、作者介绍
2、童话的特点
二、朗读感知
要求学生注意:1、读准注音(课件展示)
干涸 水罐 绊倒 舔净 一瞬间 咽了一口唾沫
2、思考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用自己的话说说。
3、请同学们说说水罐发生了哪几次变化。
第一次:空水罐装满了清亮的水。
第二次: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第三次: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
第四次:水罐里变出了七颗大钻石和一股巨大的水流
三、品读探究
(一)体会小姑娘的孝心
1、文章开头给我们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内容。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非常缺水?(理解干涸、干枯、焦渴)指导练读
师:所以,当时最缺的是什么?(水)
(使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如,生命之水、希望之水、救命之水;有了水,人和万物才能继续生存下去,没有水,等待人和万物的只有死亡。)
2、小姑娘在一天夜里为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她可能到哪儿去找水?找到了吗?水罐里为什么会有水呢?学生自由想象回答。
(她可能到小溪边,大河旁,山泉下,她会翻山越林,到处去找水,手会被树枝割破,衣服会被树枝划破,跌倒了又爬起来……能找的地方她都找遍了,可哪儿都没有水,她只能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是的,是孝心感动了上天,使她拥有了这一罐清澈新鲜的水
3、小姑娘意外地得到了一罐水,如果你是她,你会怎样用掉这罐水呢?(启发学生展开各种想象),这时小姑娘的心情又如何?(课件出示“小姑娘喜出望外……”的句子)
(1)“喜出望外”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喜出望外?
(2)谁能把这句话读好?学生练读。
小结:看,就是这样一个小姑娘,为了母亲忍住了干渴,多么爱妈妈,多么孝顺,正是小姑娘对妈妈的这片孝心,才使她拥有了这一罐清亮的水。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部分内容,要读出小姑娘对妈妈的孝心。
(二)体会小姑娘的善心
读第二次变化的过程
(课件出示句子:小姑娘把水倒一点在手掌里,小狗把它都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讨论:
1、小狗为什么变得欢喜起来?(因为它又有了生命力,它感谢小姑娘真挚的爱心)
2、是什么使木水罐变成了银水罐?
小结:小姑娘不但爱自己的母亲,还用爱心来对待小动物,这银水罐多么像小姑娘那颗晶莹美丽的爱心呀!
(三)体会妈妈的慈爱
1、第三次是怎么变化的呢?请同学们轻声地读一读,读完后可以把你的想法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2、谁愿意来读读母亲的话,指导朗读。
小结:母亲也需要这生命之水,可为了孩子,她放弃了,也把生命的希望给了孩子。母爱真伟大!是母爱的力量把银水罐变成了金的!这金光闪闪的水罐多么像母亲对孩子金子般的爱呀!
(四)体会小姑娘的爱心
1、水罐又一次发生了变化,请你读读第四次变化的过程。
2、小姑娘接过妈妈手里的水罐,她再也忍不住了,就在她想凑上水罐喝水时,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个过路人,要讨水喝。小姑娘又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过路人。
3、这时,水罐又一次发生了什么变化?
(从水罐里跳出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4、课文开头是一片荒芜的旱灾景象,大家想一想,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会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变化呢?
例如:那股水流越涌越多,向门外流去,向————流去,向———流去……
5、交流所写内容。
(五)合作探究
同学们,水罐从一个空空的木水罐,突然间装满水,然后变成银水罐、金水罐流出清澈的水,最后跳出七颗宝贵的钻石,这一系列神奇的变化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是爱,爱创造了奇迹,展示:)
女孩 母亲(孝心)
女孩 小狗(善心) 爱
母亲 女孩(母爱)
女孩 陌生人(爱心)
四、畅谈爱的故事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爱,水罐才最终会跳出七颗钻石,变成星星升到天上,让这爱永远在空中闪烁。爱创造了奇迹,爱是永不枯竭的源泉。同学们,你身边肯定也有许多充满爱心的人,许多充满爱心的事,请把你知道的和“爱”有关的故事讲给我们大家听,好吗?
五、总结
是啊,如果没有爱心,这个世界是不可想象的。因为有了爱心,我们才感到温暖,让我们从今天起:更要懂得对别人付出爱,要学会关爱父母,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愿你们都能成为充满爱心的人。相信,拥有爱心会让你充满神奇的力量。最后就让我们一起用歌曲《爱的奉献》结束新课吧!
评余映潮的《七颗钻石》观摩示范课 篇11
课前谈话:师生互相作自我介绍。
一、 引入:
1、(出示课件)
师:你看,晴朗的夜空明月高悬,引人遐想,看到月亮你会想到哪些故事?
生:嫦娥奔(ben)月。
师:嫦娥奔月,第三个字读ben 。奔,那是月亮,我朝那儿奔,明白了吗?有一个目的地,我过去,这个字就念奔。我光是跑,那就是伏地上直接奔跑,所以你再说是哪个故事?
生:嫦娥奔月。
师:大家一起说。
生齐:嫦娥奔月。
师:真好,想到嫦娥奔月。你想到了什么?
生:吴刚砍桂树。
师:吴刚伐桂,好。
师:看,这是什么?课件出示(北斗七星)
生:北斗七星。
师:北斗七星,斗是什么意思?
生:勺子。
师:老师给你们讲,“勺”和“斗”不同,“勺”吃饭用的,“斗”是干什么的,“斗”是过去粮食,谷、米、面有多少,放在一个大容器里装着,用它去量一斗两斗,称量粮食用的,明白了吗?所以不是小勺,是大斗,很大的斗。这边还有一个很长的木柄,这就叫斗。(指课件)像吗?这叫什么?
生齐说:北斗七星。
师:今天学的课文与北斗七星有关系。 (板书课题:七颗钻石)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导阅读方法。
师:几个自然段?
生:四个。
师:(指名读)
师:真好,读得不错,预习得很充分。很久很久以前,第一自然段讲地球上发生了什么?大——
生:旱灾。
师:这个旱灾有多大?请你来说,读完了你就知道了,有多大?
生:可能会影响到全世界。
师:影响到全世界。你看课文里提供的信息有什么?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旱灾有多大?
生:全地球都遭到了旱灾。
师:这上面写了是全地球都遭到了旱灾。旱灾到底严重到什么程度?
生:让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师:许多人和动物都怎么样?
生:焦渴而死、渴死了……
师:咱们口语说渴死了,书里可没这么说,说了一个很文的词,这个词是什么?(板书:焦渴)
生:焦渴而死。
师:什么是焦渴?
生:就是水没有了,他们就很口渴。
师:你说的还是口渴,现在说焦渴。
生:焦渴就是因为没有水渴死了。
师:对,因为没有水焦渴而死。焦渴什么意思?
生:焦渴而死就是渴得受不了而死了。
师:渴得哪里受不了?
生:渴得嘴巴受不了。
生:全身都受不了了。
师:全身都受不了了,首先是嗓子里怎么样?渴得怎么样?
生:说不出话来了。
师:渴得都干了,渴得嗓子都冒烟了。对吗?这叫焦渴而死。这个嗓子因为没有水分,让你感觉到火烧火燎,这叫“焦”。明白了吗?再读这个词。
生:焦渴而死。
师:所以,“焦”和 “渴”的意思并不一样。这是说旱灾严重的程度,接着说。
生:所有的水井和河流都干涸了。
师:好,所有的水井和河流都干涸了。老师要写一个词,你们猜写哪个词?
生:干涸。(板书:干涸)
师:这么聪明。老师又要问什么?
生:干涸是什么意思?
师:没错。(众笑)谁来回答?
生:干涸就是一滴水都没有了。
师:就是没有水了,就是水都干了。我们口语说河里边都干了,这叫——
生:干涸。
师:“干”就是“涸”, “涸”就是“干”。这是说河里没有水了,还干旱到什么程度?
生: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
师:好,你说我该写什么词?
生:干枯。(板书:干枯)
师:什么是干枯?
生:干枯就是这个东西已经干了。
师:什么东西干了?
生:草木和丛林都干了。
师:花草树木都干了,叫什么?
生:干枯。
师:“干”就是“枯”, “枯”就是“干”。(指板书)那么河里、河床、水井没有水了叫“干枯”吗?那叫——
生:干涸。
师:丛林、花草没有水分了,蔫了,没了,那叫“干涸”吗?那叫——
生:干枯。
师:“干涸”和“干枯”都是干,但是用的时候不能用错地方,它搭配的词语不能搭配错了,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你看这个干旱大不大?(在“大”字下加着重符号)请你读——(指大屏幕)
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为了说明旱灾之大,后面说了几个意思?
生:三个。
师:三个。能不能这样说,先说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再说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都干枯了,行不行?为什么?
生:不行。因为,如果水井和草木从林后干枯的话,人们以前就有水喝。但是……
师:有水喝就不会焦渴而死。对吧,这样说它不符合事理,不符合道理。所以我们说话可以随意,写成文章不可以随意,谁先谁后,它有事理的逻辑在里面。明白了吗?请你再读这个自然段。
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三、运用方法,学习阅读。
师:第二自然段开始讲写一个小姑娘给她妈妈找水,她妈妈病了需要水喝,拿着一个什么?
生:水罐。
师:什么样的水罐?有水吗?(板书:空水罐)
生:没有。
师:是一个空空的水罐,但是这个故事从头到尾发展过程中,这个水罐一次又一次的发生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自由读)
师:先是从什么,再变成什么,特别神奇,对吧?(板书:神奇)现在我们就来读这段课文,体会水罐变化神奇。第一次变化从第二自然段开始读到哪里为止,谁来?一边读就要一边去思考。
生读“一天夜里……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师:这是水罐的第一次变化,空水罐变成了什么?
生:满水罐。
师:变成满水罐,神奇在哪儿?原来——
生:空的。
师:现在是——
生:满的。
师:装满水的水罐。(板书:装满水)装满了什么样的水,读——
生:清澈新鲜。
师:对,清澈新鲜。(板书:清澈新鲜)“新鲜”大家都理解,什么是“清澈”?
生:清澈的意思就是可以看到水罐的底。
师:说明水很——
生:透明。
师:透亮,透明,这叫什么?
生:清澈。
师:所以清澈和新鲜的意思又不一样。读这个词。
生齐读。
师:再读。
生再齐读。
师:原来是空的,现在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小姑娘感到意外吗?
生:感到。
师:一个词点出了意外,只有一个字,哪个词?
生:“竟”字。
师:如果“竟”字换成别的词,意思还通,换哪个?
生:如果。
师:如果,行吗?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换成什么?
生:应该是“却”。
师:“却”是转折,还没有意外的意思。比“却”还好的,你来。
生:竟然。
师:行不行?
生:行。
师:好了,还有吗?
生:居然。
师:可不可以?
生:可以。
师: 竟、竟然、居然,这三个词的意思都差不多,都表示在自己的——
生:意外。
师: 意料之外,现在一位同学读,读出意料之外,读出惊奇、惊喜。
生读:当她醒来……
师: 原来罐子里有水吗?
生:没有。
师: 空的,现在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师强调“竟”“满”“清澈新鲜”)你读读后面。
生读,比上次更有感情了。
师: 真好。大家一起读。
生齐读。
师: 这是第一次变化,接着谁来读?
生读:小姑娘喜出望外……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
师: 读得非常好。老师发现这里有一个跟“竟”字意思相近的词,哪一个?一起说。
生齐说:喜出望外。
师: 喜出望外。(板书:喜出望外)老师写这个词,你说什么是喜出望外?
生:就是特别高兴的意思。
师: 那就是“喜”。
生:欢喜。
师: 对了,“出望外”怎么解释?
生:“喜出望外”整个的意思就是欢喜的都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了。
师: 说明了欢喜的程度,都到极点了。这就高兴极了,或者喜极了。喜出望外不是这个意思。
师: 然后匆匆忙忙地走,最后因为小狗绊倒,她以为洒了,结果——
生:没洒。
师: 神奇在什么地方?
生读句子。
师:你又读了一遍句子,自己的话,神奇在哪儿?
生:这次变化神奇在水没有洒。
师: 水没有洒,而且怎么样?
生:而且罐子还端端正正地放在地上。
师: 她以为罐子应该倒了,但是没有倒,这里有个词叫什么?
生:端端正正。
师: 老师写这个词——端端正正,(板书:端端正正)你在底下想什么?
生:我想到站应该站得很端正,坐应该坐得很端正。
师: 你想到了你站应该站端正,好。端端正正什么意思?
师: “端”和“正”是一回事吗?
生:是。
师: 不是。(众笑)它有接近的意思,都很正。但“端”还有一个很直。(师示范)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 “端”是又直又正,这样组成一个词,读这个——
生:端端正正。
师: 她以为应该倒,但是罐子端端正正的,这是神奇之一,神奇之二是什么?,
生:神奇之二在于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
师: 神奇在哪儿?听老师读。老师强调的是什么?
生:满满的,没有倒出一滴水。
师:你们认为这次神奇在水,水还是满的。这是你们的理解。第一次水可就满了,你说满那是第一次,第二次神奇之处是水满吗?
生:第二次神奇之处是水罐掉在地上水没有洒出来,而且一滴水也没有洒出来,还是跟以前一样满。
师: 跟以前一样满,还是端端正正,水还是那样满。但是你刚才读的时候,表示你理解的意思是什么?我学你来读。(师读句子。)给人感觉,这次神奇之处就是水满,你听老师怎么读。(师范读,强调“端端正正”“还是”)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 老师强调的神奇之处是什么?
生:端端正正。
师: 那是刚才那个词语。
生:老师强调的词语是“还是”。
师: 就是装的水原来是满的,现在怎么样?
生:也是(还是)满的。
师:依然是满的,一滴水都没有洒。这是第二次的神奇之处,明白吗?
生:明白了。
师: 所以读课文要仔细理会。大家齐读这句。
生齐读句子。
师: 这才读出了味道。第三次神奇,谁来读?
生读句子。
师: 神奇在哪儿?
生:罐子变成银的了。
师: 这是罐子的——这个词你们还不会说。(板书:银)就像那位同学说的要帮助一下,罐子的质地变了,原来是木质的,现在变成了银质的。所以这次变化的神奇在什么?说吧,别那么拘束。由木头罐子变成了——
生:银的。
师:一起读这句。
生读句子。
师: 这次读得好,再往下。
生读:小姑娘回到家……水罐又变成了金的。
师: 你说这次神在哪儿?
生:这次神在原来水罐是银的,现在又变成了金的。
师: 质地的变化,对吗?这是神奇之一,还有。
生:神奇之二是水罐在一瞬间就变成了金的。
师: 好,你说什么是“一瞬间”?
生:就是很快的,当你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
师:一瞬间就是一眨眼睛,水罐变得很快,由银的变成了金的。(板书:金)一起来读,变得很快。
生齐读这个句子。
师: 真好,再往下。
生读:这时……
师(打断):这儿没读好,突然——读。
生继续读:突然……
师(再打断):听老师读,突然从门外……你再读。
生接着读。
师: 你感受到了神奇在哪儿?
生:它的神奇之一在于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
师相机画箭头从“金”指向课题。
生:它的神奇之二是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水流。
师: 涌出什么?(板书:涌出水流)
生:涌出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师: 这是神奇之二,接着说。
生:它的神奇之三是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师: 好的,现在大家都能理解这个情节,不过有一个词,大家不一定认识——涌出,你看,这个水从哪里涌出?
生:水罐。
师: 现在,这就是这个水罐(拿起茶杯),谁来做演示,这个水怎么出来?
生上台演示,手伸进杯子,再拿出来往外往下。
师(重复演示):从这样就涌出来了,好,你演示的就是涌出。但是你们看课文插图,那上面的水怎么出来的?谁做演示?
生(上台边演示边解说):是这样直的往上出来。
师: 直的往上出来,一直到上面,是吗?这叫“涌出”吗?
生:可以啊。
师(摇头):比“涌出”更确切点,叫什么?
生:冲出。
师: 还可以换什么词?
生:喷出。
生:冒出。
师: 冒出不行,冒出没有这么多的力量。就是喷出,就是溅出,就是冲出,对吗?课文里说是“涌出”,第一位同学演示,水从下面冒出来流到两边,这就叫做“涌出”,对吧?要按课文的意思,这个插图这样画对吗?
生:不对。
师:不对,水应该从下面冒出流到边上来,只要向上冒流到边上就可以了。知道什么是“涌出”,把它和“喷出”区别开来。一边读一边想像当时的情景,这时——
生齐读句子。
师: 神奇吗?
生:神奇。
四、体会情感,感受爱心。
师: 这个一共有五六次变化,特别神奇,让你感觉到这样的事情不可能在人间发生,因为它是一篇童话故事,所以编的很神奇,如果你这样想,这个木头水罐它本身会变吗?
生:不会。
师: 一定有一个什么人他会什么魔法,在一旁帮助这个小姑娘,他给水罐施了魔法,才使水罐一次又一次的变化,有道理吧?你说,这个施魔法的人应该是什么人?咱们给这个故事例添加一个人物,还要美一点。
生:哈利波特。
师: 哦,小魔法师。
生:那些专门会变魔术的魔法师。
师:魔法师,好,非常好。还有什么?
生:神仙。
师: 神仙,对吧。
生:是爱。
师: 是爱,好。我们现在说一个人物。
生:是仙女。
师: 是仙女,这个很美。
生:是天神。
生:是上帝。
师: 不说了,一定有很多答案。我们赞成哪一个比较美的?
生:神仙、仙女、哈利波特……
师:好,就哈利波特。现在请你注意,这篇文章如果加上一个人物哈利波特,应该怎么读?
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这时候,哈利波特就在后边悄悄跟着就在旁边看着,他眼前发生的这些事情,把他的心灵深深地震住了,所以他一次又一次地让水罐发生着变化,帮助着小姑娘。现在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读,要读得非常美。现在,除了你,你们在座的所有同学就当哈利波特。你们一边读一边想像当时的情景,然后你们想象你们出于什么样的感受去帮助她,为什么帮助她?一定要仔细看,是她的哪些行为感动了你?
生读第一个情景。
师: 好,就读到这儿,下面是你们帮助她。请问你被她什么感动了?
生:我被她对妈妈的爱而感动。
师: 详细点,哪儿写对妈妈的爱,你感受到什么?
生:我从“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感受到我应该帮助她.
师: 应该帮助她,她渴吗?但是这个时候她怎么样?
生:这个时候她还在为母亲找水。
师: 于是你被感动了。
生:我从她夜里找水被感动了。
师:你读得就更仔细了,看的更认真了。她不是——
生:大白天去找。
师: 而是——
生:而是又冷又淡淡的月光去找。
师: 她不会等到天明去找,母亲现在需要水,别看夜里,别看天黑黢黢的,别看她是一个小姑娘走夜路害怕,她也要去——
生:找水。
师: 于是你被——
生:感动了。
师: 真好。
生:我从“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感动了。
师:这个“哪儿”怎么能感受到对母亲的爱?
生:她找遍了每一个角落,可是都没有找到水。
师:一看“哪儿”就知道小姑娘找遍了每一个角落,多好啊。于是你被感动了。别看找遍了每一个角落,还得继续找。
生:我从“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里“睡着了”体会到她对妈妈有爱。因为她晚上去找,晚上我们都睡着了,而且她一个人又不害怕到外面去找,而且她非常的累,肯定会睡着的。
师: 因为她找遍了很多个地方,必然很累,对吗?一个小姑娘因为对母亲的爱战胜了对黑夜的恐惧, 战胜了疲劳,但是累的睡着了。所以你被深深地感动了。就读到这儿,你们被感动了。现在请你们读,你们帮她——
生齐读第一次变化。
师: 多么有爱心的哈利波特!那位小姑娘你继续读(刚才台上的学生),你们继续看。
生读第二个情节。
师: 请你们发表感受。
生:我从“小姑娘赶紧去捡水罐”里的“赶紧”感受到她对母亲深深的爱,因为水罐里的水有可能是世界上唯一的一桶水。
师: 那是世界上唯一的一罐水,是小姑娘给妈妈的礼物。赶紧去把它捡起来,怕把水洒了。于是你被感动了。
生:我从“小姑娘喜出望外……”这里面的“赶紧”体会到小姑娘对妈妈的爱很深。
师: 她自己渴吗?
生:渴,但是她要把世界上唯一的一罐水给妈妈喝,难道她不爱妈妈吗?
师: 难道她自己不渴吗?但是她要给生病的妈妈喝,她的母亲现在更需要水。多好的孩子!
生:我从“匆匆忙忙”体会到小姑娘对妈妈有深深的爱,因为“匆匆忙忙”是很快的意思,她怕妈妈渴死了,所以匆匆忙忙地跑回家去,把水当做礼物送给妈妈。
师: 她抱着水罐匆匆忙忙赶回家,别看她害怕,别看她累,别看她都躺在地上了,但是她还是赶紧往家走,这个词就叫——
生:匆匆忙忙。
师:你从这个词体会到了小姑娘对妈妈的爱。匆匆忙忙不只是快,什么是“匆匆”?
生:匆匆就是很急的意思。
师: 没错,忙忙呢?
生:就是很忙的意思。
师: 对,匆匆就是很急,再加上忙,就是急急忙忙。我们口语里说急急忙忙,写到文章里就用哪个词?
生:匆匆忙忙。
师: 真好,说的太好了。你们都被感动了,于是一起来帮助她,读——
生齐读:她以为……
师: 都是你们给施的魔法,是不是?再往下,还请你来读(台上的女孩)。
生读情节三。
师: 她自己舍不得喝,给小狗喝。
生:我从“倒了一点水”体会到她的心地非常善良,因为那是世界上唯一的一罐水。既然是唯一的一罐水,那她就要节约着喝,如果是平常的人,一般的人,没有同情心的人,然后呢,就会踢小狗一脚。
师: 就不会给小狗喝。
生:她却往手掌里倒了一点水。
师: 真好。给妈妈救命的水,她自己都舍不得喝,她却给小狗一点,多有爱心的小姑娘!于是你被感动了。
生:我从这里的小狗体会到她有爱心,因为如果是你的话,你就会踹小狗一脚,你会说:快走快走,那是我给妈妈救命的水,我才不给你喝呢。但是这个小姑娘却这样做了,所以我觉得她非常有爱心。
师: 对了,在有的人眼睛里面人比狗宝贵,给人救命的水怎么能给狗喝呢?可是在这个小姑娘的眼睛里是这样吗?
生:不是。
师: 这个小狗的生命也是非常宝贵的。你体会得真深刻,老师很佩服你。于是你就给她施了魔法。大家一起来读。
生齐读:当小姑娘……
师: 真好,这个小姑娘也非常感谢你们这些哈利波特。继续读。
生读情节四:。
师:这次不是小姑娘感动了你,是谁感动了你?
生:是小姑娘的母亲,因为她都要死了,她的女儿很干渴,她都很想喝了,不过她的妈妈都忍受着干渴,她还是给女儿喝。
师: 在妈妈的眼睛里,自己孩子的健康,自己孩子的生命比什么都重要,即使自己马上就要死去。
生:一个人要死了,当然希望自己能活下去。但是她的妈妈看见自己的女儿这么孝顺,她反正要死了,还是把世界上唯一的一罐水给自己的女儿喝吧。只要女儿能活,她的心也不会死的。(众鼓掌)
师: 真好。谁不想活呀!但是这个母亲被自己孩子的爱深深的感动了,她把生的希望留给了自己的女儿,她说了什么?反正要死了,什么是“反正”?
生:我觉得“反正”的意思就是快要。
师: 不是快要。
生:我觉得反正的意思就是肯定。
师: 不是肯定。好了,不说了,听老师说。就是这样想是死,这样做也是死。(师做手势,手掌翻过去反过来)在这里我们可以把“反”理解为把水喝了,结果也是死。那么正呢?我不喝,最后也是死。就是喝和不喝,最后都是死,这叫反正都是死,明白了吗?你们也被这个母亲对孩子的爱深深地感动了,刚才那位同学说的多好啊!现在你们又给她施了魔法,一起读。
生齐读:就在这一瞬间……
师: 真好。继续读下去。
生读情节四。
师: 我从这感受到小姑娘很有善心。我从“小姑娘咽了……”里面的“递给”体会到小姑娘很善良。因为“递给”就是我把这个东西给你,现在世界上只有这一桶水了,她自己也没有喝,还要拿给别人喝,难道你不感动吗?
师: 对了,这里水可不是我端着你喝一口,而是把水罐全都递给你。你从这个“递给”体会到小姑娘的爱心,体会的非常仔细,非常深刻。
生:我从“过路人”体会到小姑娘非常有善心。
师: 怎么从“过路人”就体会到呢?
生:因为这是她自己讨的水,为什么要给过路人喝呢?
师: 认识吗?陌生人,一个过路人,不是自己的妈妈,不是小动物,跟自己丝毫没有关系,她把水递给了他。于是你们一起给她施了魔法。
生:我也从“递给”体会到小姑娘非常有善心。因为她递给的可以说是命,也可以说是爱。就像一首诗里说;爱就像一只鸽子,如果你握得太紧就会把它闷死,当你握的太松它就会飞走。所以我体会到小姑娘很有善心。(众笑)
师: 听懂了吗?你想强调的是这种爱不要握得太紧,也就是不要光关注自己,还要关心他人。你们从“递给”体会到小姑娘很有善心,我从“咽了一口唾沫”体会到小姑娘很有善心,你们能体会到吗?她自己也渴。于是,读吧——
生齐读:这时突然……水流。
师: 你们被彻底感动了,所以不只是给她变一变质地,不单是给她一点水,而是给她怎么样?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课文读到这儿你能理解了吗?什么让在座的哈利波特感动了,老师只写一个字,写哪个字?一起说。(板书:爱)
生:爱。
师: 全文只写了一个字,但是这篇文章涉及到不同的爱,你看,她给妈妈找水,这是谁给谁的爱?
生:女儿对母亲的爱。
师: 女儿对母亲的爱,子女对父母的爱。那么她给小狗水,这是什么爱?
生:人对动物的爱。
师: 人与动物、植物、自然的爱。她给过路人水这是对谁的爱?
生:这是对他人的爱。
师: 对他人、对陌生人,意味着对所有人都要关爱。那么母亲给女儿水,这就是最伟大的母爱。虽然爱的不同,但是它的核心就一个字,就是爱。课文读到这就差不多了,课文一次又一次的写水罐的变化,演绎了一次又一次的神奇,现在我想看看你们的想象力如何,能不能把这种神奇继续演绎下去,行吗?(出示课件:夜空星斗——湖泊图和相应的句子)
师: 那七颗钻石变成了星星,那些水流到一个低洼的地方,越聚越多,清澈碧绿,波光粼粼。有了这么多水,现在你再回顾一下课文,谁需要水?
生:小姑娘。
师: 她口渴了,咽唾沫了。
生:小姑娘的妈妈。
师: 小姑娘的妈妈生命垂危。
生:那个过路人。
生:那只小狗。
师: 看第一自然段提示一下。
生:植物也需要水。
师: 动植物都需要水。
生:河流那些也需要水。
师: 河床、水井也需要水。整个世界都需要水,如果这个时候你是这个小姑娘,你该怎么办?
生:把水舀一勺到井里,井马上就满了。
生:哈利波特对水罐说一句魔语“水花四散”……就到处布满江河湖海,万物都有了生机。
师:这个故事还可以有神奇的想象,请你课后再想想作为这故事的结尾。
评余映潮的《七颗钻石》观摩示范课 篇12
教学目标
一、理解"爱心"的神奇力量,学会关爱他人,成为能献出爱心的人。
二、了解童话作品夸张、想象的特点。
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四、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兴趣爱好。
教学重点
一、爱心的神奇力量。
二、丰富的想象。
教学构想
"奇思妙想"旨在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不应该由教师去讲解,而应由学生在学习了课文后自己去品味、感悟。在品味、感悟的基础上在发挥能力。《七颗钻石》是一篇童话,没有文字障碍,一定在学生自己阅读、朗读的基础上,讨论童话的主题。
课时: 一节
教学流程
讨论----朗读----想象----感悟
朗读设计
一、学生朗读
目的:初步感知、感受课文内容。
可以提的问题:课文写了什么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回答。(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二、教师范读
目的: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
可以提的问题:感悟、认识小姑娘的爱心,学生可以考虑,文章哪些地方写得好?
三、学生朗读
目的:深入理解课文。(学生喜欢的句子、文段。)
可以提的问题:认识小姑娘爱心的宝贵,争取做一个具有爱心的人。
朗读层次
1、浅显了解 2、深入知道 3、品味含义
目的: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小姑娘高尚的心灵和纯洁可爱的形象。
教学环节
导入 :每个同学都热爱自己的父亲、母亲,热爱自己的家人。比如关心爸爸妈妈下班累不累,爸爸妈妈下班后给他们倒一杯水,给他们拿拖鞋等等。
讨论: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入对课文内容的学习。
讨论的内容1、爸爸妈妈是怎样爱我们的,举例;2、作为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是怎样表达对父母的爱。
同学们的童年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童话故事则是陪伴我们的一位良师益友,为我们编织美丽的生活花环,给我们无穷想象的空间。那你们都听过那些童话呢?大家都熟悉安徒生和格林,熟悉他们的《睡美人》、《白雪公主》、《灰姑娘》、《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姑娘》等。展示学生绘画作品(作品都是学生心目中最美最喜欢的童话人物),按作品顺序依次说出喜欢的理由。
什么是童话?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通俗易懂、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列夫 .托尔斯泰的童话世界,一个与你们有着同样年龄的小姑娘她有着对妈妈的爱心、对所有人的爱心。(对作者的了解,请同学们看课文下的注解。《七颗钻石》这是俄国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主要作品有《塞瓦斯托波尔故事》《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板书: 童话 七颗钻石
朗读
学生朗读课文
目的:感知课文内容。学生分散朗读,四人一组,每人一节,一生读,其余三人听,再推选代表在全班朗读。
问题:课文写了什么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朗读前要求学生注意:1、在课本上注音。2、思考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读准加"• "字的音: 干涸(hé) 水罐(guàn) 绊(bàn)倒 舔(tiǎn)净
一瞬(shùn)间 咽(yàn)了一口唾( tuò )沫(mo)
讨论,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教师补充:这是写一个干旱之年,一个小姑娘为母亲找水,小姑娘和母亲两次让水的感人故事,所以,我们在朗读时,要有感情有表情的朗读。
教师范读
目的:理解文章大意。(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
问题:为了认识小姑娘的爱心,学生考虑,自己认为这篇童话哪些地方写得好。
讨论,出示三题,学生分小组讨论解决。
课文导读
1、水罐是神奇的,神奇在哪里?
2、发生了哪些变化?
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银水罐--金水罐--从中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般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3、最让你感动的情节是什么?
提示:小姑娘为母亲找水、给小狗喝、给过路人喝。三个情节比较得出"爱心"的主题。
板书:空木水罐----有水----端正地放着----银水罐----金水罐----七颗钻石----巨大的水流
想象
1、细读小姑娘为母亲找水的情节,圈出感人的词来。让我们来猜测一下,小姑娘找不到水,心情是怎样的?累的倒在地上,会做什么样的梦,好梦?恶梦?或联系自己口渴,要喝水,但到处找不到水……最后渴醒了……发挥你的想象,说说梦中的情景。
3、小姑娘对母亲的爱心深深的感动了我们,也一定感动了……否则,等他醒来时水罐里怎么会有水呢?这小狗和过路人都是真的?还是上帝的化身……同学们想一想,是上帝的话他又是怎么想的呢?写出上帝的心理活动。
板书: 夸张、想象
讨论:正因为上帝对小姑娘的考验不再犹豫了,所以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般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七颗钻石飞到天上,变成北斗七星。这是全文最让人振奋的情节。(大熊星座即北斗星,在北天排列成斗(或勺)形的七颗亮星。用直线把勺形边上两颗星连接起来向勺口方向延长约5倍的距离,可找到北极星。故此两星又名"指极星"。北斗星是指示方向和认识星座的重要标志。)
感悟
品味朗读,《七颗钻石》透过一个小小的童话故事,寄托了一个道德期盼:要尽量为别人着想。引导学生阅读这篇作品时,要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小姑娘纯洁可爱的形象;透过“喜出望外”“真想……但……就赶紧”“咽了一口唾沫”等词语,感受小姑娘美好的心灵。同时,可以从题目上去加深对课文思想的理解。为什么不用“一罐水”而要用“七颗钻石”作标题?“钻石”和“星星”都是美好事物的象征,在短文中,它们正是纯洁心灵的幻化物。全班齐读第四节,启发学生来参与片段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大熊星座真的是这样来的吗?作者为何要这样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美好愿望?
提示:爱心像北斗齐七星那样普照人间,愿每个人都拥有爱心。
板书: 爱心永恒 普照人间
列夫.托尔斯泰利用想象的翅膀,带给我们一个美丽而感人的爱心故事,我们不得不惊叹作家奇妙的想象本领,其实,我们大家的想象也是很丰富的,接下来,让我们也来腾飞我们的想象。
当堂作文训练
1、故事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个过路人,要讨水喝……假如你是作者,你会怎样写下去呢?试给故事续写一结尾。
2、课文开头是一片荒芜的旱灾景象,试想,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人们、大地……将会怎样?反映久旱逢甘露的幸喜之景。
3、试想,如果没有爱心,这个世界会成怎样的世界?
讨论,承第三个题目转入总结。
是啊,如果没有爱心,这个世界是不可想象的。因为有了爱心,我们才感到温暖,我们不但要沐浴爱心的温馨,更要懂得对别人付出爱,正如一首歌里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愿你们都能成为充满爱心的人,相信拥有爱心会让你充满神奇的力量。
板书设计 童话 七颗钻石
(想象) 空木水罐----有水----端正地放着----银水罐----金水罐----七颗钻石----巨大的水流
主题 爱心永恒 普照人间
在组织学生谈体会时,可以先小组再全班。不管是就文说文还是联系生活说文,都要加以肯定。
内容简评 七颗钻石
【这是俄国伟大作家列夫 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童话。为什么不用“一罐水”而要用“七颗钻石”作标题?“钻石”和“星星”都是美好事物的象征,在短文中,它们正是纯洁心灵的幻化物。而用“一罐水”做题目,平淡、不新颖。故事写的是干旱之年一个小姑娘为母亲找水,小姑娘和母亲几次让水的故事。篇幅很短,情节也不复杂。 】
很久很久以前,【这是人们讲故事时常用的开头 】在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及动物都焦渴而死。【这篇童话第一段环境描写突出了什么? “所有”和三个“都”说明旱情之严重,告诉人们:水,已经成了生存之水,生命之水。 】
【从第二段的叙事中,我们知道了,小姑娘的水罐在不同的情况下五次展示了它的神奇,文章以水罐的变化为线索,这些变化都是以"爱心"为前提,紧紧围绕"爱心"这个中心。这也体现了童话“夸张”的特点。 】
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爱心1 】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在草地上睡着了。”也许她做了一个梦,请你发挥想象,用100多字把小姑娘的梦描述出来。想象合理即可,有奇思妙想更好。 】【 “夜里”,“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表现了小姑娘对母亲的爱心。 】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神奇1 】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小姑娘的爱心感动了上帝,所以当她醒来的时候,“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 】【其实,到底感动了谁呢?故事里没说。是上帝,是老天?是耶稣?是圣母马里亚……都可以,让同学们自己去想象,都不影响故事要表达的意思。 】小姑娘喜出望外,【美好心灵 】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美好心灵 】【爱心2 】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自己也非常渴,“真想喝个够”,但想到妈妈就不渴了,赶紧跑回家去。这是第二次写小姑娘对母亲的爱心。 】她匆匆忙忙,没有注意到脚底下有一条狗,一下子绊倒在它身上,水罐也掉在了地下。小狗哀哀地尖叫起来。小姑娘赶紧去捡水罐。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由于爱,当她绊倒时,罐子里的水一点儿都没有洒掉。 】【神奇2 】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满满的。【爱心3 】小姑娘把水倒在手掌里一点,小狗把它都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小姑娘自己舍不得喝水,却倒了一点儿给小狗,这是些小姑娘对小狗的爱心。 】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神奇3 】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由于爱,木头做的水罐变成了银的。 】小姑娘把水罐带回家,交给了母亲。【爱心4 】母亲说:“我反正就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母亲病得 “就要死了”却不肯喝水,把水让给小姑娘喝,这是写母亲对女儿的爱心。 】就在这一瞬间,【4神奇 】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由于爱,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 】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个过路人,要讨水喝。小姑娘咽一口唾沫,【美好心灵 】【爱心5 】把水罐递给了这过路人。【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喝水的时候,却又把这生命之水让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过路人,这表现了小姑娘及其崇高的爱心。 】【这“过路人”到底真的是一个过路人,还是上帝的化身?可以让同学们自由想象。 】这时,突然【神奇5 】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般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由于这爱,“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般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小姑娘和她的母亲得救了,人们都得救了。 】
而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故事的结尾耐人寻味:拿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变成了大熊星座,即北斗星。体会上面这个句子表达了怎样的美好愿望?这一结尾表达了作者的美好愿望:愿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大熊星座即北斗星,凭借它,人们夜里不会迷失方向;作者说它是小姑娘的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变成的,请说说你的理解。 】
中心意思:这篇童话讲述了一个小姑娘和她的母亲出于爱心多次让水而感动了上帝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希望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的美好愿望。
写作特点:最主要的特点是丰富的想象。在作者笔下,水罐变得非常神奇,随着作者的想象而发生一次又一次的变化。但这些变化都非常符合读者的愿望,所以使人感到,这一切都是可能、而且是应该发生的。
归纳: 小姑娘的水罐在不同的情况下五次展示了它的神奇
(找水)1、小姑娘对母亲的爱心 神奇1: 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
(绊倒)2、小姑娘对母亲的爱心 神奇2: 罐子端端正正地放着,水还满满的
(狗喝水)3、小姑娘对小狗的爱心 神奇3: 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母亲让女儿喝)4、母亲对女儿的爱心 神奇4: 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爱之所至)
(素不相识的人)5、把水罐递给过路人喝 神奇5: 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涌出巨大的水流,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大熊星座。
(小姑娘崇高的爱心) 水罐写得这样神奇到底是为什么 ?是为了说明爱心的巨大力量
阅读课文,按要求作答。
1、 为什么不用"一罐水"而要用"七颗钻石"作标题?
"钻石"和"星星"都是美好事物的象征,在短文中,它们正是纯洁心灵的幻化物。
2、 括号中选择最恰当的词,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____________(干涸、干燥、干旱)了,
草木丛林也都____________(打蔫、干枯、枯竭)了。许多人及动物都______________(焦虑、焦躁、焦渴)而死。
3、 这篇童话第一段环境描写突出了什么?
说明旱情之严重,告诉人们:水,已经成了生存之水,生命之水。
4、小姑娘的水罐在不同的情况下五次展示了它的神奇:(小姑娘的水罐是神奇的,神奇在哪里?学生在课文中找出。)
第一次:小姑娘找不到水累倒了,醒来时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
第二次: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满满的。
第三次: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第四次: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
第五次:水罐里变出了七颗大钻石和一股巨大的水流,那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变成了大熊星座。
5、作者把水罐写得这样神奇到底是为什么? 提示:是为了说明爱心的巨大力量。
6、体会下面这个句子表达了怎样的美好愿望。
"而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
答:表达了作者希望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的美好愿望。
7、"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在草地上睡着了。"也许她做了一个梦,请你发挥想象,用100多字把小姑娘的梦描述出来。(想象合理即可,有奇思妙想更好。)
8、大熊星座即北斗星,凭借它,人们夜里不会迷失方向;作者说它是小姑娘的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变成的,请说说你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