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闰土》教学实录及点评(精选15篇)
《少年闰土》教学实录及点评(精选15篇)
《少年闰土》教学实录及点评 篇1
一、导入,渲染情境,朗读方法指导。
1、齐读,感受情景。
师:孩子们,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少年闰土》。好文章不厌百回读。但是这节课的阅读有新要求:一是你要懂得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学习课文,二是要联系所学加深对课文的体验,三是老师希望你们能因此喜欢上鲁迅的文章。
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鲁迅在课文中描写了一个静谧优美的月下瓜地刺猹的情景。打开课文,让我们一齐轻轻朗读第一段。
生齐读第一段
2、读说结合,体会同一意思的不同说法。
出示挂图(文中第一幅插图)
师:多么美丽的月下瓜地刺猹的情景,听老师说这幅图,用心记,等下每个同学都要这样详细地说说这幅图。
师述:“在海边一望无际的碧绿的瓜地上,金黄的圆月挂在深蓝的天空中。一个少年手捏一柄钢*,伏在瓜地边。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 了,那少年便捏了胡*,轻轻地走去,看见猹了,便尽力地刺去,那畜生很伶俐,将身一扭,倒向他奔来,反从胯下逃走了,它的皮毛是油一般地滑。”
生同桌互述。
师:我们刚才说的是课文的8—14段的内容,与第一段相比,你觉得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段比较优美,后面听起来比较刺激。
师:对。你看,同一个意思,用不同的说法,就会有不同的效果。
3、示范背诵,体验熟读成诵的妙处。
师:二十几年前老师读中学时都学过这篇课文,《少年闰土》是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一部分,第一段确实写得很美,现在老师还会背,你们帮老师听听。
师背第一段。
师:读书时有不理解的地方,你就反复读,读到会背,自然就明白了。熟读成诵是理解课文的一个最好的方法。
生试背第一段。
4、提示朗读方法。
师:诵读时还有个秘诀,把文中用得比较好的词读重音,朗读的效果就会更好。
二、抓重点句段,在练习中理解。
1、出示重点段落,反复读。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师:把朗读方法用到这一段话中,看看读得如何?
生齐读,师强调必须注意的重音(如上加粗的词),生再齐读
2、整体入手,体会课文。
闰土经历的希奇的事指的是哪些?出示小黑板中的第一行。
(小黑板)
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描写“瓜地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的内容,并在相应的段落旁写出这些小标题。
师:用这几个小标题来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自己试试看。
指名说说概括方法。
生:刚才我们概括主要内容时的方法:一是用上课题,二是把人物做过哪些事说清楚就可以了。凡是写人的文章,都可以用这个方法概括主要内容。
3、在练习中理解感悟。
(再出示练习)
快速反复阅读课文,按要求在相应段落旁作答。
1、瓜地刺猹——标出你感觉用得好的词语,用自己的话说说当时的情景。
2、雪地捕鸟——把文中的动词圈出来,再仿说一段话,要求用上几个连续动作。
3、海边拾贝——试用“奇形怪状、颜色各异、有的……有的……还有的……”描述海边的贝壳,想好了自己说一说。
4、看跳鱼儿——关于跳鱼儿, 文中的省略号可能省略了什么?写在书页边。
师:仔细观察阅读要求,有什么发现吗?
生:每一个题目都要边看边记下来的。
师用红笔标出
师:对。不动笔墨不读书,记住,真正读透一篇课文,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边记。请大家按上面的要求,快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4、生按要求阅读练习。
三、朗读,练习,交流,提炼学法。
1、抓重点词理解课文。
师:文中有重点句,句中有重点词,抓住关键词句,能帮你很快地读懂课文的。雪地捕鸟这段中圈出的动词就是重点词。朗读时,注意你刚才圈出的动词要读重音。
生齐读自由读第6段。
2、反复朗读理解课文。
师:稻鸡,角鸡,鹁鸪,蓝背……这些鸟你们见过吗?贝壳长成什么样的鬼见了都会怕?真的有两只脚的跳鱼儿吗?
这些都是我素不知道的新鲜事,可是与我们年纪相仿的闰土,不仅知道沙地上树木里这些鸟雀的生活习性,还有海边的那五色的贝壳,潮汛要来时的跳鱼儿……这一切令人无限向往,这样的生活令人羡慕,闰土的知识丰富也令人敬佩。难怪作者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啊”表现了作者惊奇、羡慕、敬佩。
生再反复齐读“啊……”这一段。
3、快速拓展练笔理解课文。
师:四角的天空说明生活圈子极小,生活方式单调,所以闰土所讲的事在作者看来不仅希奇,而且引起了作者和我们无限的想像和疑问:那海边躺满了奇形怪状、颜色各异的贝壳,一定极为美丽;沙地上有不断跳着的跳鱼儿是什么样的情景呢?
现在我们来个比赛快速练笔比赛,老师请你们从这三个问题中,(师用红笔画出)你自己选择其中一题,写下来。从老师说开始,手不能停,看看在规定时间内谁写的内容最多。
经常作这样的练习,你就能写好作文。
……
2、雪地捕鸟——把文中的动词圈出来,再仿写一段话,要求用上几个连续动作。
3、海边拾贝——试用“奇形怪状、颜色各异、有的……有的……还有的……”描述海边的贝壳,想好了自己写一写。
4、看跳鱼儿——关于跳鱼儿, 文中的省略号可能省略了什么?写下来。
4、生自由选择作练笔。
5、小组轮阅后师就典型练笔稍作点评。
6、在练习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师: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在广阔天地锻炼,我们就会知道原来生活是这样丰富多彩,我们也会像闰土一样,见多识广。
同桌互相 说说这一题。
闰土是个-----------------------的孩子,他的-----------------------------------令人羡慕,他的------------------------令人敬佩,“我”渴望着-----------------------------------------的生活。
7、自由反复朗读,理解课文。
师:理解课文的方法有多种多样,对我们来说,最为主要的理解方法是反复朗读,在读中你就会有所体会。
现在打开课文,在规定的时间内反复读课文,你肯定会有所感悟的。
四、拓展延伸,全面感悟。
1、听读与闰土第二次见面的内容,加深理解。
师:本文是鲁迅的小说《故乡》中的一段,这篇小说写我回到阔别二十多年的故乡,主要通过闰土二十年前后的变化,写当时的农村生活和农民的生活。
这样一个活泼可爱、聪明勇敢、见识丰富的少年,二十年后是什么样的呢?
师读《故乡》中描写我与闰土的第二次见面的段落。
2、诵读名言提升理解。
出示
“我想: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生齐读
师:这一段话是我们将来读中学才会学到的,现在读起来,可能你会有点感觉,可能有一天你会恍然大悟,也可能再次读到时你会印象更深。这些都是读书的妙处。自由自在地读书,在不同时期,读同一本书,你会更多的收获的,这也是编书专家所希望的。
3、总结学法
师:鲁迅先生对踏出希望之路始终充满信心,因为二十多年前的少年闰土,也正是当时中国千千万万个农村孩子的代表。他们聪明可爱,知识丰富,勇敢机智,丰富多彩的生活让城里少年无比羡慕,无限向往。
这节课上到这儿,张老师也要与大家话别了,今天能与大家一起学习,真的很高兴,你们的聪明可爱,认真学习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希望大家记住这三个学习秘诀,希望这三个读书方法也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出示
不动笔墨不读书 熟读成诵会理解 想像提问变聪明
教后反思:
很高兴有机会把自己的教学理念以课堂的方式来跟大家交流。
《少年闰土》一课为经典文章,较难的是学生对当时背景的理解。事实上,很多学生对课文的熟悉是我们所想不到的。即使是教师没有上过的课,学生也不是我们想像中的白纸一张,他们大多开学初发新书那几天就把课文看过,有的还看过好几遍。不少学生喜欢找哥哥姐姐的课本看。另外,有个操作上的问题。我们平时的授课中强调要把读挤进课堂,甚至要求读书声不得少于三分之二。这个理念是非常正确的,但是在实际教学的操作中,老师通常在早读课上,提示学生,要教的新课须学生反复朗读,加上预习,许多学生对课文内容也是十分熟悉,如果课上再按部就班地要求三分之二的朗读,学生很多读得并不起劲。所以,这就如三维目标,很全面,但并非每节课都要照顾到三维。所以,我的意图是提供一个长篇课文的阅读教学尝试,一是重点要有所侧重,抓两个重点句段来理解,二是要求要略有提高,比如小练笔,比如课外的拓展,三是学习方法要反复出现,归纳出学法并成系统。
这个课有三个特点:
一是整块教学,追求教学效益最大化。现在都知道不要把课教得支离破碎,但却找不到途径,比如一般听到的课是这样:《学弈》学是什么意思?弈是什么意思?学弈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看注释。评课就说,由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其实一个简单的内容叫了三四个学生回答,这本身就是浪费时间,很多课堂纪律问题都是在提问时出现;而且还有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一个学生这样并不代表所有的学生都这样。所以有以点代面的嫌疑。另外,像这样问一下答一下再读一下,反复地这样,导致学生疲劳厌倦,课堂上景观很不尽人意。整体教学体现在:比如练习要求全部出现,在整个时间块内学生一个一个地学习下来。比如,三个较高要求的内容,让学生在同一时间段内自由选择快速练笔后轮阅交流,每个学生只写一个,可是学了三个内容。
二是学习方法成系统的交给学生。并不是所有学法都要学生自己总结出来,学生毕竟有局限,所有有的是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有的是在教学内容中水到渠成地总结,是需要平时不断渗透的。平常教学我经常以秘诀的形式告诉学生学习方法,学生都比较专注也比较兴趣。比如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朗读的方法,阅读的习惯。
三是关注所有的学生是否在积极主动地学。许多教师在教学中都很苦恼:为什么学生在课上都听懂了,做起练习来还是有许多不会?这其实是因为课上我们所提问的只是个别,个别会了我们就以为是全部会了此其一;其二,有学生发言,对其他学生来讲,就有个先入为主的印象,多数学生就不会再动脑筋去想,这就是教师没有给每个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我的课特点是比较少叫学生个别地一个一个回答,因为一是大班化,二是交流形式可以以小组或同桌,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说而不是当听众,三是时间有限。我认为课堂就是组织所有学生在学习,他们在读在想在写在记就是全员全程参与 学习,真正实现课改的最高要求:让每一个孩子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点评:
本课系惠安县优秀教师讲学团示范课。
张老师的课理性、干练,视角独特,准确抓住教材的重难点加以突破,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此基础上巧妙整合,听说读写有机结合,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印象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是清晰地贯穿学法指导与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又让人感觉不露痕迹自然而然,比如如何概括课文内容、复述课文、有感情朗读句段、拓展示延伸要联系课文、不同时期读同一个文章等等,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如何以教材为凭借进行学习,并掌握学法,这一切又都让人感觉水到渠成。如果每一名教师都能坚持这样做,那就能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二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实实在在的收获。观察张老师的整个课堂,四十分钟中,几乎每一名学生都在忙,都忙着读、忙着写、忙着说、忙着动脑动手动口,在张老师的课堂上,没有学生是配角,没有学生在当听众,给每个学生的充分的学习自主权,给予学生最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
三是遵循学生学习规律,创设条件鼓励学生独立学习,最大面积地受益。如在规定的时间内快速练笔后再轮阅,这样就逼着每个学生要独立思考,要自己去动脑,长久这样训练,学生思维的流畅性敏捷性何悉不发展?而独立思考之后的轮阅,则是集体智慧的分享,这样科学安排,真正扎实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这些细节体现了张老师熟知教育学、心理学,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高屋建瓴,又长期在一线教学,才有这样巧妙细致的安排。又如在规定的时间内口不能停地反复读课文,这样促使学生一定要读,而大家都读就有一定的氛围,这样的氛围反过来又促进学生读书的兴趣。
这些具体可操作的方法也解开了我们平时的疑难,可学可看,不再是看得来学不来。
《少年闰土》教学实录及点评 篇2
《少年闰土》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
1、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闰土生活经验丰富、能干、健康可爱等个性特点。
3、能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教学重点:品味词句,体会闰土的个性特点。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全文,并且了解了“我”和闰土之间的关系,这节课让我们通过学习共同体会闰土的个性特点和“我”的思想感情。
师:首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完成填空:( )的少年闰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填,也可以自己想,可以填一点,更欢迎填几点。
生:我填“机智、勇敢的少年闰土。”
生:我觉得应该填“经验丰富的少年闰土。”(其它答案略)
师:同学们能够体会到闰土健康、机智、勇敢、经验丰富等这么多的特点,真是了不起。
师:你们是怎么体会到闰土这些特点的呢?首先让我们看看从哪儿可以感受到闰土的健康。
生:我是从紫色的圆脸感受到闰土很健康的。(出示句子)
师:从这段话中你还有其它的感受吗?
生:我从头载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感到闰土还很可爱。
师:作者正是抓住紫色的圆脸,小毡帽、银项圈这三个特征,把一个健康、可爱的闰土展现在我们眼前。
谁愿意读读这段话。(指生读)
师:听你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
师:刚才,我们从闰土那种典型的海边农村少年的外貌中感受到了他的健康、可爱。闰土机智、勇敢,经验丰富这些特点又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呢?
生:我是从闰土敢用胡叉刺猹和潮汛要来时他去看跳鱼儿体会到的。
生:我来补充,还可以从闰土捡贝壳、下雪时去捕鸟体会到这些特点。
师:也就是从闰土对“我”讲的那四件希奇事中体会到的。谁愿意读读这四件事。
师:其它同学要认真倾听,听后试着用概括性的语言说说是四件什么希奇事。
生:我把这四件事概括成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
师:下面让我们从这四件事中共同体会生活中那无穷的乐趣。
师:请同学们把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件事用笔画下来再读读。
师:同学们,你们打算按老师给出的方法学还是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学。
生:用我们自己喜欢的方法学。
师:谁愿意说你想用什么方法学?
生:我想锻炼我的胆量,把我感兴趣的事读给听课老师听后再谈谈我的感受。
生:我想看看自己的想象力是否丰富,打算用读进去、想进去的方法学。
生:老师,我觉得我和好朋友一起学比较好。
生:老师,我打算用画漫画的方法学行吗?
生:我想用做批注的方法写出我的感受。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件事。
师:请同学们把刚才的学习情况和大家交流交流。
生:我对看瓜刺猹这件事最感兴趣,我有三点体会,一是闰土很善良,因为走路的人摘瓜吃他们不算是偷瓜没有惩罚,二是闰土很勇敢,因为猹是一种很凶猛的动物,他都不怕,还敢刺,说明他很勇敢,三是他经验丰富,因为他听到响声就能判断是猹,说明他丰富的生活经验。
生:我觉得从“轻轻地走去”也能体会到他经验丰富,因炽有轻轻地走才不会把猹吓跑。
生:老师我有没的感受,我觉得闰土这么小就能帮父母看瓜地,他真是太懂事了。
生:我觉得闰土看瓜还能说明他能干。
师:同学们能够体会得这么深,真不简单,老师想请女同学读第10小节,要读出闰土的经验丰富,请男同学读13小节,要读出闰土的勇敢。
师:一个经验丰富、勇敢的闰土仿佛就站在我们眼前。
生:我最感兴趣的事是海边拾贝,我想到闰土光着小脚丫在海边捡了许多五颜六色的贝壳,回家后,他把这些贝壳做成各种装饰品送给了乡亲们。
生:我觉得闰土不只是捡贝壳玩,他还能在玩中学,你看他能叫出鬼见怕、观音手这些贝壳的名字呢。
师:请喜欢捡贝壳的同学站起来,一起读读这段话。
师:你们让我也感受到了捡贝壳的乐趣。
生:我对雪地捕鸟这件事很感兴趣,我在第三句后做的批注是闰土真聪明、经验真丰富,因为闰土用短棒支竹匾,如果一拉,匾很快就会落地,鸟想逃也来不及了。
生:我和他的体会一样,但我是从闰土用秕谷引诱鸟上当和他在很远的地方拉绳子体会到的,因为如果离得近会被鸟发现。
生:我是从闰土选择下雪之后捕鸟体会到闰土很有经验的,因为下雪之后,鸟找食困难,这时用秕谷引诱他,鸟一定会上当。
生:我有不同的感受,我觉得闰土不但了不起而且知识很丰富,像稻鸡、角鸡等等,我们都没见过,而闰土不但抓过,还能叫出它们的名字。闰土多了不起,知识多丰富哇。
师:同学们通过学习,都有各自不同的感受,谁愿意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生:我觉得看跳鱼儿这件事特别有意思,我画了幅漫画。
看,我画的小跳鱼儿一只在举重,另一只在做上举运动。它们一个共同的愿望,锻炼身体保卫自己的家园。
师:让我们为他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鼓掌。
师:请大家齐读15小节,边读边想像跳鱼儿跳的样子。
师:从这四件事中,我们不仅品味到闰土的个性特点更感受到闰土那丰富多彩的生活,此时此刻,课文中的“我”有什么感想?
生:“我”的感想是: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师:默读这段话,看看有没有疑问。
生:“四角天空”是什么意思?
生:闰土知道那么多,我为什么不知道?
生:“往常的朋友”指谁?
师:建议同学们联系课文前面的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同桌一起研究研究。
生:往常的朋友指的是和“我”一样的少爷。
生:四角的天空指的是“我”生活在四合院里,只能看到院子对着的天空。
师:这是四角天空的本意,谁有更深的体会。
生:我认为“我”生活在四角的天空下,就有如笼中之鸟没有自由。
生:我觉得课文中的“我”生活的空间太小了,不能像闰土一样广泛地接触大自然。
生:我认为“我”有如“井底之蛙”孤陋寡闻。
师:正因为闰土生活在广阔的天地间,所以见识广,而“我”住在深宅大院里,生活空间小,所以才孤陋寡闻,对闰土讲的那些事也觉得特别希奇。
师:请大家带着自己的感受齐读这段话。
师:谭文学到这儿,教师想请同学们再完成一个填空:的“我”,可以根据学完课文后的感想填,也可以根据自己对少年时代鲁迅的了解填。(答案略)
师:同学们,现在大家对课文中的“我”和闰土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老师想利用剩余的几分钟时间开个小小的辩论会,主题是:在当时社会,如果让你选择,你是做闰土还是做课文中的“我”。
辩论要求:
1、先思考,再准备充分的理由并写出发言提纲。
2、先说观点,再陈述理由,做到语言文明、简炼。
3、别人在陈述理由时,你要认真倾听,想出反驳对策。师:时间到,请做闰土的一方先陈述理由。
辩论词
正方:闰土的生活是自由的,可是课文中的“我”就不那么自由了,难道你愿意做一只笼中之鸟吗?
反方:课文中的“我”(指鲁迅),最后成了有名的文学家,可闰土又有什么呢?难道课文中的“我”没有在展翅高飞吗!
正方:是,课文中的“我”确实高习了,难道你说闰土没有高飞吗?一个人,只要他飞过了,做了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就已经很伟大了。
反方:我们承认,闰土是很自由,但这不代表我们的生活就是枯燥无味的,我们可以从读书和学习中获得许多快乐,我们的快乐并不比你们少啊!
正方:闰土喜爱大自然,他很自由,他可以去雪地捕鸟,可以到海边去拾贝壳,可以看瓜刺猹,可以去看跳鱼儿,但课文中的“我”不能,闰土可以从生活实践中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反方:可是闰土不是也学不到书本上的一些知识吗?
(补充)知识不等于实践,如果没有知识就去实践,也只是盲目地去实践。
正方:闰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会刺猹,可课文中的“我”呢?他连猹是什么东西都不知道!
反方:我想问对方辩友一个问题,请问你觉悟得你的生活自由吗?
正方:我当然自由。
反方:可是你知道猹是什么东西吗?
正方:我不知道。
反方:既然你觉得你自由,而你却不知道猹是什么东西,那对于课文中的“我”,不知道猹是什么就有情可缘了。
师:大家刚才的辩论都很精彩,你们各有各的想法,这也很好,但这个故事发生在旧中国,现在已经是二十一世纪,二十一世纪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请大家课下好好思考思考,我们就把二十一世纪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做为下周论坛的主题。
师:同学们,当作者三十年后重返故乡时,首先想到的就是闰土瓜地刺猹的情景,接着从回忆闰土的外貌以及四件趣事中,把一个健康、可爱、机智勇敢、经验丰富的闰土展现在我们眼前,这篇课文只是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节选的一部分,老师建议大家课后好好读读《故乡》这部小说,相信你在读后会对课文中的“我”和闰土以及当时的社会有一个更深刻、更全面的了解。
《少年闰土》教学点评
《少年闰土》是第三学段的一篇课文,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及阶段目标中针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来评价刘老师所上的这节课,其特点如下:
一、力求体现新课程的理念,突出语文教育的生命性。
以“人”为本的思想在这节课上有充分的体现。如刘老师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方面,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可供学生自由发展的平台,让他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为他们的独立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力求凸现语文教育的人文性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决定了语文学科的性质,在语文教育中凸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是至关重要的。这节课刘老师无论是在对学生的谆谆诱导上,还是在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上,都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三、形式多样的朗读,能让学生更充分地感悟文章的思想内容。
四、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去学习,体现了语文教育的生活性。
虽然这节课有很多优点,但如果能在以下几方面加以重视的话,那么这样的语文教学将会更好。
一是要更加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扩大语文学习的范畴,增强课程资源意识。
二是在语文教育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善于积累,养成一个善于积累的好习惯。
最后,希望刘老师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加大改革和实践的力度,放开手脚,在不断地实践与反思的过程中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模式。
《少年闰土》教学实录及点评 篇3
作者:刘丽艳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闰土生活经验丰富、能干、健康可爱等个性特点。
3、能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教学重点:品味词句,体会闰土的个性特点。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全文,并且了解了“我”和闰土之间的关系,这节课让我们通过学习共同体会闰土的个性特点和“我”的思想感情。
师:首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完成填空:( )的少年闰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填,也可以自己想,可以填一点,更欢迎填几点。
生:我填“机智、勇敢的少年闰土。”
生:我觉得应该填“经验丰富的少年闰土。”(其它答案略)
师:同学们能够体会到闰土健康、机智、勇敢、经验丰富等这么多的特点,真是了不起。
师:你们是怎么体会到闰土这些特点的呢?首先让我们看看从哪儿可以感受到闰土的健康。
生:我是从紫色的圆脸感受到闰土很健康的。(出示句子)
师:从这段话中你还有其它的感受吗?
生:我从头载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感到闰土还很可爱。
师:作者正是抓住紫色的圆脸,小毡帽、银项圈这三个特征,把一个健康、可爱的闰土展现在我们眼前。
谁愿意读读这段话。(指生读)
师:听你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
师:刚才,我们从闰土那种典型的海边农村少年的外貌中感受到了他的健康、可爱。闰土机智、勇敢,经验丰富这些特点又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呢?
生:我是从闰土敢用胡叉刺猹和潮汛要来时他去看跳鱼儿体会到的。
生:我来补充,还可以从闰土捡贝壳、下雪时去捕鸟体会到这些特点。
师:也就是从闰土对“我”讲的那四件希奇事中体会到的。谁愿意读读这四件事。
师:其它同学要认真倾听,听后试着用概括性的语言说说是四件什么希奇事。
生:我把这四件事概括成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
师:下面让我们从这四件事中共同体会生活中那无穷的乐趣。
师:请同学们把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件事用笔画下来再读读。
师:同学们,你们打算按老师给出的方法学还是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学。
生:用我们自己喜欢的方法学。
师:谁愿意说你想用什么方法学?
生:我想锻炼我的胆量,把我感兴趣的事读给听课老师听后再谈谈我的感受。
生:我想看看自己的想象力是否丰富,打算用读进去、想进去的方法学。
生:老师,我觉得我和好朋友一起学比较好。
生:老师,我打算用画漫画的方法学行吗?
生:我想用做批注的方法写出我的感受。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件事。
师:请同学们把刚才的学习情况和大家交流交流。
生:我对看瓜刺猹这件事最感兴趣,我有三点体会,一是闰土很善良,因为走路的人摘瓜吃他们不算是偷瓜没有惩罚,二是闰土很勇敢,因为猹是一种很凶猛的动物,他都不怕,还敢刺,说明他很勇敢,三是他经验丰富,因为他听到响声就能判断是猹,说明他丰富的生活经验。
生:我觉得从“轻轻地走去”也能体会到他经验丰富,因炽有轻轻地走才不会把猹吓跑。
生:老师我有没的感受,我觉得闰土这么小就能帮父母看瓜地,他真是太懂事了。
生:我觉得闰土看瓜还能说明他能干。
师:同学们能够体会得这么深,真不简单,老师想请女同学读第10小节,要读出闰土的经验丰富,请男同学读13小节,要读出闰土的勇敢。
师:一个经验丰富、勇敢的闰土仿佛就站在我们眼前。
生:我最感兴趣的事是海边拾贝,我想到闰土光着小脚丫在海边捡了许多五颜六色的贝壳,回家后,他把这些贝壳做成各种装饰品送给了乡亲们。
生:我觉得闰土不只是捡贝壳玩,他还能在玩中学,你看他能叫出鬼见怕、观音手这些贝壳的名字呢。
师:请喜欢捡贝壳的同学站起来,一起读读这段话。
师:你们让我也感受到了捡贝壳的乐趣。
生:我对雪地捕鸟这件事很感兴趣,我在第三句后做的批注是闰土真聪明、经验真丰富,因为闰土用短棒支竹匾,如果一拉,匾很快就会落地,鸟想逃也来不及了。
生:我和他的体会一样,但我是从闰土用秕谷引诱鸟上当和他在很远的地方拉绳子体会到的,因为如果离得近会被鸟发现。
生:我是从闰土选择下雪之后捕鸟体会到闰土很有经验的,因为下雪之后,鸟找食困难,这时用秕谷引诱他,鸟一定会上当。
生:我有不同的感受,我觉得闰土不但了不起而且知识很丰富,像稻鸡、角鸡等等,我们都没见过,而闰土不但抓过,还能叫出它们的名字。闰土多了不起,知识多丰富哇。
师:同学们通过学习,都有各自不同的感受,谁愿意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生:我觉得看跳鱼儿这件事特别有意思,我画了幅漫画。
看,我画的小跳鱼儿一只在举重,另一只在做上举运动。它们一个共同的愿望,锻炼身体保卫自己的家园。
师:让我们为他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鼓掌。
师:请大家齐读15小节,边读边想像跳鱼儿跳的样子。
师:从这四件事中,我们不仅品味到闰土的个性特点更感受到闰土那丰富多彩的生活,此时此刻,课文中的“我”有什么感想?
生:“我”的感想是: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师:默读这段话,看看有没有疑问。
生:“四角天空”是什么意思?
生:闰土知道那么多,我为什么不知道?
生:“往常的朋友”指谁?
师:建议同学们联系课文前面的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同桌一起研究研究。
生:往常的朋友指的是和“我”一样的少爷。
生:四角的天空指的是“我”生活在四合院里,只能看到院子对着的天空。
师:这是四角天空的本意,谁有更深的体会。
生:我认为“我”生活在四角的天空下,就有如笼中之鸟没有自由。
生:我觉得课文中的“我”生活的空间太小了,不能像闰土一样广泛地接触大自然。
生:我认为“我”有如“井底之蛙”孤陋寡闻。
师:正因为闰土生活在广阔的天地间,所以见识广,而“我”住在深宅大院里,生活空间小,所以才孤陋寡闻,对闰土讲的那些事也觉得特别希奇。
师:请大家带着自己的感受齐读这段话。
师:谭文学到这儿,教师想请同学们再完成一个填空:的“我”,可以根据学完课文后的感想填,也可以根据自己对少年时代鲁迅的了解填。(答案略)
师:同学们,现在大家对课文中的“我”和闰土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老师想利用剩余的几分钟时间开个小小的辩论会,主题是:在当时社会,如果让你选择,你是做闰土还是做课文中的“我”。
辩论要求:
1、先思考,再准备充分的理由并写出发言提纲。
2、先说观点,再陈述理由,做到语言文明、简炼。
3、别人在陈述理由时,你要认真倾听,想出反驳对策。师:时间到,请做闰土的一方先陈述理由。
辩论词
正方:闰土的生活是自由的,可是课文中的“我”就不那么自由了,难道你愿意做一只笼中之鸟吗?
反方:课文中的“我”(指鲁迅),最后成了有名的文学家,可闰土又有什么呢?难道课文中的“我”没有在展翅高飞吗!
正方:是,课文中的“我”确实高习了,难道你说闰土没有高飞吗?一个人,只要他飞过了,做了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就已经很伟大了。
反方:我们承认,闰土是很自由,但这不代表我们的生活就是枯燥无味的,我们可以从读书和学习中获得许多快乐,我们的快乐并不比你们少啊!
正方:闰土喜爱大自然,他很自由,他可以去雪地捕鸟,可以到海边去拾贝壳,可以看瓜刺猹,可以去看跳鱼儿,但课文中的“我”不能,闰土可以从生活实践中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反方:可是闰土不是也学不到书本上的一些知识吗?
(补充)知识不等于实践,如果没有知识就去实践,也只是盲目地去实践。
正方:闰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会刺猹,可课文中的“我”呢?他连猹是什么东西都不知道!
反方:我想问对方辩友一个问题,请问你觉悟得你的生活自由吗?
正方:我当然自由。
反方:可是你知道猹是什么东西吗?
正方:我不知道。
反方:既然你觉得你自由,而你却不知道猹是什么东西,那对于课文中的“我”,不知道猹是什么就有情可缘了。
师:大家刚才的辩论都很精彩,你们各有各的想法,这也很好,但这个故事发生在旧中国,现在已经是二十一世纪,二十一世纪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请大家课下好好思考思考,我们就把二十一世纪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做为下周论坛的主题。
师:同学们,当作者三十年后重返故乡时,首先想到的就是闰土瓜地刺猹的情景,接着从回忆闰土的外貌以及四件趣事中,把一个健康、可爱、机智勇敢、经验丰富的闰土展现在我们眼前,这篇课文只是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节选的一部分,老师建议大家课后好好读读《故乡》这部小说,相信你在读后会对课文中的“我”和闰土以及当时的社会有一个更深刻、更全面的了解。
《少年闰土》教学点评
一、力求体现新课程的理念,突出语文教育的生命性。
以“人”为本的思想在这节课上有充分的体现。如刘老师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方面,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可供学生自由发展的平台,让他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为他们的独立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力求凸现语文教育的人文性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决定了语文学科的性质,在语文教育中凸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是至关重要的。这节课刘老师无论是在对学生的谆谆诱导上,还是在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上,都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三、形式多样的朗读,能让学生更充分地感悟文章的思想内容。
四、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去学习,体现了语文教育的生活性。
虽然这节课有很多优点,但如果能在以下几方面加以重视的话,那么这样的语文教学将会更好。
一是要更加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扩大语文学习的范畴,增强课程资源意识。
二是在语文教育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善于积累,养成一个善于积累的好习惯。
最后,希望刘老师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加大改革和实践的力度,放开手脚,在不断地实践与反思的过程中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模式。
(98e.cn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原文地址
《少年闰土》教学实录及点评 篇4
一、教学目标 :
1、认知目标:学习生字新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力目标:快速阅读课文,能用讨论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情感目标: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分析:
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教学媒体:
硬件媒体:计算机、扫描仪、投影仪、录音机、录音带。
软件媒体:文字、图形、音乐。
四、教学过程 设计
1、导入 新课。
(1)教学过程 与教学内容。
含苞欲放的早字。图1(略)
教学策略设计:用“早”字引出作者,简介作者,为学生了解闰土后,从鲜明的对比中体会社会的不平等,以为后面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埋下伏笔。
2、学习课文。
(1)教学过程 与内容:听录音。
策略设计:纠正生字读音,感受语音变化;认读生字新词。
(2)教学过程 与内容:
①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图2(略)、图3(略)
A:脸——紫色
B:头——小毡帽 健康
C:颈——银项圈 活泼
D:怕见人 怕羞
策略设计: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外貌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②讲述闰土的新鲜事,了解闰土是个什么样的人。图4(略)、图5(略)、图6(略)、图7(略)。
学生自主学习课文,说说讲了哪些事?选一件你最喜欢的讲给同学们听。
教学策略设计:体现自主学习,结合口语交际,力求读写合壁。
③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和我都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提问)
和闰土相比,“我们”的知识太少了,目光太短浅了,写出了作者不满现实,追求自由生活的心态。
④惜别
作者:大哭。
闰土:躲在厨房不肯出门。
策略设计:从人物的外表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作者与闰土的浓厚情谊。
3、课外延伸:(图书室或网站)
向同学们推荐《中年闰土》、《故乡》,交流读书体会。
《少年闰土》教学实录及点评 篇5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掌握难认难写字。通过查阅资料、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抓住描写闰土外貌、语言、动作的句子,了解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4.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5.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了解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1.旧宅院图、“看瓜刺猹图”、讲趣事情景图、离别图。
2.本课相关字词、重点段落字幕。
3.相关乐曲。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感
(出示插图,配上音乐)教师深情叙述:有这样一幅画面鲜明地印在“我”的脑海中——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1.初次见面,这位少年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学生发表看法)
2.这位机智勇敢的少年便是鲁迅笔下的闰土。(板书课题)让我们一起来和他打个招呼吧!(齐读课题)
二、快速读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想不想更加全面地了解他?我们前面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请同学们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新词,看看课文先写什么,接着又写了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
2.学生默读课文。
3.检查生字新词。
(1)读一读,并口头组词:
闰rùn胯kuà匾biǎn獾huān俐lì汛xùn秕bǐ猬wèi
(2)给下面的词语找正确的解释,连线:
词语:其间无端素不知道如许希奇单知道
词义:只知道稀奇如此从来不知道其中无缘无故
4.理清课文内容。(板书:回忆→初识→相处→离别)
三、再读课文,感悟形象
1.在“回忆”“初识”“相处”“离别”这四部分内容中,你印象最深、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为什么?
2.集体交流。
3.这四部分中,哪部分写得最详细?(“相处”)
4.我们先来学“相处”这一部分。朋友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聊不完的事。现在就请同学们先把闰土和“我”的对话找出来,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顺句子。看看你能从他们的对话中读出哪些有意思的事。
5.学生自由找、画,自读感兴趣的段落,然后与其他同学交流。
6.集体交流。
(1)学生读自己感兴趣的段落,并说出理由。喜欢相同内容的同学可做补充。说完一件事,教师指导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相关段落。然后再请其他同学汇报。教师注意倾听学生汇报,适时引导、提问。
(2)教师小结。
《少年闰土》教学实录及点评 篇6
一,教学目标
1.感受少年闰土这一人物形象,知道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能联系上下文,说说句子包含的意思.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6个词语的意思.
3.能在教师帮助下理解并写出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第1自然段.
5.摘录课文中描写闰土外貌,神态的词语和句子.
二,教学重点: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及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预习课文,学会本课11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碧绿,郑重,允许,仿佛,厨房,刺猬,畜生,胯下"等词语.
2.通读课文,从总体上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文章的思路.
3.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部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有这样一位少年,他和我们的年纪相仿,不仅健康,天真,活泼,而且勇敢,聪明,有本领,见识广.大家想不想认识他,了解他呢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闰土"是谁,他和"我"是什么关系
3.快速默读课文,找出依据.("我"是少爷,闰土是给我家做工的忙月的儿子.他们是主人和仆人的关系.)
二,预习课文.
1.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说说书写时应该特别注意的地方;理解词语;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默读课文,想想"我"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 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 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开火车式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字音.
2.检查学习情况.
(1)生字中的特殊部首:拜(手);允(厶或儿);畜(亠)
(2)与生字有关的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组词,巩固生字的音形义.
3.质疑(可简单写副板书,便于在下面的学习中反馈)
四,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内容.
1.闰土长什么样呢 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出示绘有闰土看瓜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2.读"他正在厨房里……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一句理解.
板书:紫色的圆脸 头戴小毡帽 颈套银项圈
4.谁来说说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
(1)学生不知从哪说起时,可引导学生做一个小练习:拿铅笔将"圆脸"的"圆","小毡帽"的"小"和"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一句话轻轻划掉,然后看看他是谁,与他相对照,少年闰土有什么样的特点.
对比之后,我们知道闰土是一个年少而又天真活泼的孩子.
(2)再仔细读读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看闰土还有什么特点.
如果学生没有新发现,再做一个练习:用铅笔将"紫色的"划掉,然后换上"苍白的"或"蜡黄的"一类词语,读后说说有什么体会.
体会出闰土"健康"的特点,因为他的脸是"紫色的",为什么是紫色的 (在海边瓜地看瓜,在海边捡贝壳,看跳鱼儿,经风吹日晒变成紫色;闰土是一个"忙月的儿子",是穷苦人家的孩子,生活在农村.)
5.请一位同学总结闰土具有哪些特点
板书:年少 健康 天真活泼
五,理清四件事的顺序
1.提问:闰土和"我"在一起,给"我"讲了哪些事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再按先后顺序说一说.
板书:雪天捕鸟 夏日拾贝 月夜刺猹 潮汛看鱼
七,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
3.用一段话描写一个人的外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从人物的动作,语言入手了解人物的性格,品质特点.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3.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自由朗读课文,找出第四段的中心句.(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
闰土的心里到底有哪些希奇事 请用"/"将第四段分为4层,并用小标题概括每一层的意思.(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瓜地刺猹/潮汛看跳鱼)
闰土给"我"讲的四件事中,哪件事给"我"印象最深 逐件学习.
二,教师引导学习"看瓜刺猹".
1自学.
2.畅谈.
【(1) 看瓜刺猹.因为这件事是文章中主要描写的一件事,课文中先后出现了两次,写得最详细.(2)学生以前根本没听说过这样的事,听后感到很新鲜,所以印象最深.(3)作者写得生动,特别是你听"月亮地下,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给人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突出了闰土勇敢,聪明,能干的特点,所以印象最深. (4)一读到这儿,眼前就浮现出一幅少年闰土在月亮地里勇敢刺猹的画面,所以印象深.(5)这一段不仅给我们的印象深,而且留给作者的印象也很深.课文一开始写作者回忆中的少年闰土的形象,也是看瓜刺猹的画面.这一段最能突出少年闰土动作上的特点.……】
适时板书:聪明,能干勇敢
3.教师小结:好极了,这一段话最能突出少年闰土聪明,能干,勇敢的特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谁的脑子里已经浮现了这样一幅神奇的画面
4.引导同学们想象第一自然段描述的画面.
同学们,你们想一想:看瓜刺猹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晚上);当时是什么样的天空,(深蓝的天空);什么样的圆月,(金黄的圆月);什么样的西瓜地,(碧绿的西瓜地);什么样的银项圈,(明晃晃的银项圈).作者就是抓住了这几种不同色彩的景物特征,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神奇般的美妙世界,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多形式读,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地体会感情.
6.在这样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中,"其中有一个少年"的"其"怎样讲 (那中间,课文中指西瓜地.)
7.同学们,作者对三十年前的朋友如此记忆犹新,可见看瓜刺猹这件事给他的印象是很深的.现在请同学们把描写少年闰土勇敢刺猹主要动作的词语找出来.
(1)学生找后回答.
(2)教师板书:听,捏,走,看,刺
8."看瓜刺猹"动画演示.
(1)再次体会感情
(2)引导背诵(可以演示动画进行提示)
三,学生自学"捕鸟,捡贝壳"两件事.
1.总结"看瓜刺猹"的学习方法.
2.谁能给大家说说其它两件事,又表现了少年闰土的什么特点
3.学生畅谈(先读原文,再谈体会)
4.适时演示"捕鸟"动画,加深理解和体会.
【(1)从捕鸟这件事,也可以看出少年闰土聪明能干的特点.(2)从这件事,还可以看出闰土知识丰富,他能认识好多鸟,我们却不然.(3)从闰土捡贝壳这件事我们也可以看出闰土知识很丰富,他知道好多种贝壳的名字.】
适时板书:见识广扫,支,撒,拉
5.师小结:同学们都谈得很好.大家通过对少年闰土看瓜刺猹,捡贝壳,捕鸟等事情的学习讨论,对少年闰土动作上的特点领会得不错,一个海边农村的少年形象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四,学习"父亲允许闰土来管祭器"部分
1.现在同学们想一想,作者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
【因为那一年作者家是大祭祀的值年,一个忙月忙不过来,所以叫他的儿子闰土来管祭器,从此他俩就认识了.】
2.作者为什么又盼望闰土早点来呢
【因为他早听说闰土这个名字,而且知道闰土和他仿佛年纪,又会装弶捉小鸟雀,想和他玩,所以盼望他早点来.】
3."仿佛"在这里当什么讲 (类似,差不多,相仿,接近)
4.谁能结合句子再给大家说说作者为什么又盼望闰土早点来呢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作者的父亲答应让闰土来管祭器,作者非常高兴,因为他早听说闰土这个名字,而且知道闰土年龄和他差不多,还会装弶捉小鸟雀,所以盼望他早点来.)
板书:"我"盼望
五,引导学生学习体会人物的语言
1.现在同学们想一想,课文中讲了少年闰土的几件事 是采用什么形式讲的 (四件事,对话形式.)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闰土的语言,"我"的语言及作者的插说部分用不同的符号在书中划出来.
3.学生默读勾划.
4.谁把闰土的话给大家读读.
5.在闰土讲的这几段话中,你对哪一段话最感兴趣 请在小组内讲讲.
6.小组讲.
7.小组讨论结束,请把你最感兴趣的话给大家说说.
【(1) 我觉得闰土讲"看瓜刺猹"这段话最有趣,特别是讲闰土刺猹时的动作,连用了几个动词,讲得那么逼真,把一个海边少年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2)我觉得闰土捡贝壳那一段讲得好,他不但把海边美丽贝壳的颜色,样子都介绍给我们这些没有见过贝壳的孩子们,而且还使我们爱上了海边的那有趣的生活.(3)我觉得这句话最好:"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因为他俩身份不同,但他很直爽地邀请人家去,说明他天真,淳朴的性格.(4) 我觉得看跳鱼儿这段话最好,原来我只知道海洋里有鱼,但不知道还有像青蛙似的长着两只脚的跳鱼儿,从中可以看出闰土知识很丰富.(5)我觉得闰土说的这句话给我的印象最深:"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从中可以看出闰土通情达理,朴素可爱的性格.……】
8.刚才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我们确实感到闰土所讲的这几件事,都是生长在海滨的农村孩子最熟悉的事,也是少年儿童生活中的乐趣.这几件事,生动地显示出少年闰土确实是一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从小就热爱农村生活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1."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事,却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1)我往常的朋友是哪些人,他们不知道什么 (练习用排比的句式说话.)
①"我往常的朋友"是些什么样的人 (富家子弟)
②"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是什么意思 ("我"和其他富家子弟一样都生活在深宅大院,不能广泛地接触社会,接触自然,像井底之蛙,见识很少)
③这一自然段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闰土的佩服,对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的向往和对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的不满.)
板书:羡慕 佩服 向往
(2)闰土知道这么多,那么做为少爷的"我"呢 (什么都不知道)不知道什么呢 师生对答:
师 生
闰土知道雪天在沙地上如何捕鸟 而"我"却不知道
闰土知道夏天去海边拾贝壳 而"我"不知道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
闰土有看瓜刺猹的经历 而"我"不知道西瓜还有这样危险的经历
闰土会在潮汛来时去看长着两个脚的跳鱼儿 而"我"听也没听说过还有这样的鱼儿
这许许多多的新鲜事,我从来都不知道.
2."那时候……只是无端地……"这一段话插在了"我"与闰土的对话中间有什么作用 "无端"如何讲 两个破折号有什么用 (说明"我"知识贫乏,什么也不知道.黑暗的封建教育制度脱离实际,脱离生活,并非"我"念书不用功.两个破折号的用法一样,表示注释作用.)
七,学习"分别"部分
过渡:正因为闰土知道得这么多,所以和他在一起的日子"我"很高兴,快乐.可惜,正月很快过去了,闰土要回家了,分别的时刻到了,这时,"我"和闰土的心情怎么样 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出来
1.自由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找出课文哪些词说明"我"和闰土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用"﹏﹏"划出.(急,躲,哭,托,送)
2.课件演示第二幅插图,想象"我"和闰土是得怎样告别的,再说一说.
3.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但从此没有再见面"这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板书:难舍难分)
八,总结全文.
1.你喜欢闰土吗 为什么 课文通过什么来写出闰土的这些特点的
(闰土朴实可爱,聪明能干,知识丰富,课文是抓住他的外貌,语言,行动来写的.)
2.选读课文的精彩片断.
九,模仿课文描写闰土外貌的片断,写一个人的外貌.要求写出人物特点.
板书:
少年闰土
《故乡》 1921年
我 闰土
少爷 忙月的儿子
喜欢 海边农村少年 紫色的圆脸
头戴小毡帽
颈套银项圈
佩服 聪明能干 捕鸟
活泼可爱 捡贝壳
看瓜刺猹
看跳鱼
怀念
《少年闰土》教学实录及点评 篇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所写的事情,感受少年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通过联系上下文、时代背景、同学相互讨论等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
本文课文插图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抽读课后题1(1),贴挂图,放第一自然段的课文录音,师以教鞭随录音指图。
尔后提问:这少年是谁?(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少年闰土)少年闰土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印象?(勇敢机智)那么,课文中哪几句话突出反映了少年闰土的这一形象呢?
(抽答,然后齐读“其间……逃走了”一段话。理解“其间”和“猹”两个词语。)
为了衬托闰土的形象,课文开头描写了哪些景物(天空、圆月。西瓜),用了哪些表示颜色的词语?(深蓝,金黄、碧绿、)
情感朗读指导,齐读本自然段,体会梦幻般的美景衬托下的少年英雄形象。
2、学习第二大段。
师:“闰土”在当时和“我”是什么关系?
快速默读课文,找出依据。(“我”是少爷,闰土是给我家做工的忙月的儿子。他们是主人和仆人的关系,更是一对好朋友)
带着问题,深入探究
1、闰土这个名字是怎样来的?指生读第3自然段。看哪位同学能解释。理解“五行”的意思。(五行:指水、金、火、木、土)
2、就是这样一位少年,我们初次见面是怎样的情景?齐读第4自然段。(引导学生清楚这是对闰土的外貌的描写)议:闰土的外貌描写给你怎样的印象?
3、闰土和“我”不到半日,便熟识了。第二天他给“我”讲了好多“稀奇的事”。(课件出示闰土给我讲稀奇事的课文插图)他给我讲了哪些稀奇的事?自由读文,用小标题表示。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板书:雪地捕鸟、拾贝壳、看瓜、看跳鱼儿)
4、在这几件稀奇事中,你对哪件最感兴趣?为什么?(用自己的话说最感兴趣的事,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请有声有色地朗读你喜欢的段落,读出你的感悟。(小组内读,相互评价;推荐读)
5、再读读这四件事,从中你觉得闰土是个怎样的人?从哪里看出来的?先自学,然后小组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到闰土是个天真、活泼、机智、聪明、见识广的农家少年)
6、和“闰土”相比,“我”是怎样的人?指读有关句子。(此处重点处理:“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闰土“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说明闰土的知识丰富。而“我”和我的朋友“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说明“我们”只能在一个小天地里活动,看不见外面多姿多彩的有趣的世界。闰土知道的事情,我和我的朋友都不知道。)
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抓住重点,深入探究
闰土讲的四件事中,哪一件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快速默读课文。小组内交流后发言。(学生根据根据自己的体会谈,自圆其说即可)
再浏览全文,并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谈谈闰土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研讨表达,体会写法
教师:通过本课的学习,大家有个共同的体会:闰土是个活泼可爱的少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去写闰土的?请同学们画出有关句子,自己读一读。
引导学生体会是从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去刻画少年闰土的形象的。学生读所画句子。师相机指导朗读。
(1)重点处理第一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两处对闰土的外貌描写。
①月夜闰土刺猹的场景。
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对表达的作用,可以用舒缓的语气,体现出静谧的特点。人物描写可以用略带兴奋的语气来读,把人物的机敏勇敢通过语气体现出来。
出示课文第一幅插图,引导学生背诵第1自然段。
②“我”和闰土初次见面的情景。这是对闰土的第二次外貌描写:紫色的圆脸、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见人怕羞。指导朗读时,可以引导学生用平缓的语气去读。
(2)闰土和“我”的对话部分。
这是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可采用先自读、后分角色朗读的方式。注意:闰土讲的这些事,“我”是不知道的。所以读闰土的话可以干脆利索,体现他的聪明能干;读“我”的话时,可以读出好奇和佩服、羡慕的语气。
教师小结:作者是抓住了少年闰土的外貌、动作、语言等去刻画人物特点的,通过这几方面的描写,一个天真活泼、机智勇敢、见多识广的农家少年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再读全文,拓展延伸
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闰土和“我”的交往过程,想象少年闰土的形象。
教师:同学们,“我”和少年闰土尽管家境不同,一个是富家子弟,一个是穷苦孩子,却结下了纯真的友谊。然而,三十年后,“我”和闰土再次相遇时,闰土的巨大变化却让“我”大吃一惊。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历尽三十年的沧桑之后,“我们”还是那么亲密无间吗?如果想知道,请同学们课下阅读鲁迅的小说《故乡》,相信你会有更大的收获。我们将利用阅读课交流读书体会。
布置作业
课文中闰土那纯朴可爱的形象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试着学习课文抓住人物特点的写法,写写你身边的一个小伙伴的外貌吧。
板书设计:
26少年闰土
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
(机智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
《少年闰土》教学实录及点评 篇8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少年闰土》,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五个环节说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少年闰土》一文节选自鲁迅小说《故乡》,课文通过我的回忆描述了一个知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家的少年形象,反映了我和他儿时有过短暂而真诚的友谊,表达了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全文以忆----盼----见----佩----思为线索分为5段,其中第四段是全文的重点段。
二学情分析
六年及上册的学生已基本适应高年级阅读教学,已能够初步养成独立或合作学习课文的阅读能力,对人物描写已有初步的了解,但鲁迅先生的文章中有许多陌生的词语,加之一些语句的表达形式与现在的表达习惯不同,写文章的年代也与当代距离较远,因而,学生对文中的一些语句,表达的含义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需要老师提前安排学生查资料。
三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揣摩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特点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
3用讨论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点
把握写人叙事类文章的解读方法,体会闰土人务形象的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五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鲁迅先生(课件出示鲁迅形象图片)你对鲁迅先生有那些了解?
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课件出示生字新词,检查识读。
质疑问难,释疑存疑
1课文按时间写了几个阶段的事情?文章用了什么样的叙事顺序?
2课文重点写了几个人?我是什么人?闰土是什么人?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3课文介绍了关于闰土的哪些事?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吗?
带者问题,深入探究
1润土这个名字是怎么样来的?
2润土和我不到半日,便熟识了。第二天他给我讲了好多希奇的事,他给我讲了哪些希奇的事?(课件出示润土给我讲希奇事的课文插图:雪地捕鸟,拾贝壳,看瓜,看跳鱼)
3再读读这四件事,从中你觉得润土是个怎样的人?从那里能看出来?(引导学生认识到润土是个天真,活泼机智,聪明,见识广的农家少年)
4和润土相比。我是怎样的人?(此处重点理解:啊!润土的心理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他们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润土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说明润土的知识丰富。而我和我的朋友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说明我们只能在一个小天地里活动,看不见外面多姿多彩的有趣的世界,润土知道的事情,我和我的朋友都不知道。)
研讨表达,体会写法
引导学生体会是从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去刻画少年润土的形象的
1重点处理第一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两处对润土的外貌描写。
月夜润土刺查的场景
我和润土出次见面的情景,这是对润土的第二次外貌描写:紫色的圆脸,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见人怕羞。构成润土的外貌特征,从这里可以看出润土是一个典型的农家少年。
2润土和我的对话部分
再读课文,拓展延伸
让学生再一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润土和我的交往过程。想象少年润土的形象。
尽管我和少年润土家境不同,却结下了纯真的友谊,然而,历尽30年的沧桑之后,我们还是那么的亲密无间吗?如果想知道请同学们课下阅读鲁迅的小说《故乡》,相信你会有更大的收获。
布置作业
课后再次读熟课文
阅读鲁迅的作品,写一篇多后感
第二课时板书:
雪地捕鸟
夏日拾贝
少年闰土→看瓜刺猹→聪明、能干
潮汛看鱼勇敢、见多识广
我羡慕佩服向往(难舍难分)
课文通过“我”对三十年前和闰土之间的一段生活的回忆,刻画出了一个健壮机敏,聪明能干,有丰富知识的农村少年的形象,表达了“我”对闰土爱慕、敬佩和怀念的感情。
《少年闰土》教学实录及点评 篇9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
《少年闰土》是一篇老课文,在组织教学设计时,我大胆地将《故乡》中中年闰土的外貌描写引进课堂,让学生通过对比闰土少年时的纯净与天真,中年时的苍老与悲苦,对帮助学生感悟鲁迅写人物的特点,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具体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自己的体会:
1,在课堂上,我从转变自身角色做起,对学生采用"导"而不是"给":
如教学第一自然段,我不给学生讲闰土的身世和名字的来历,也不讲闰土的外貌特征,而是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品味,去想象,最后让学生动笔学着写,来实现以读学写,学以致用的目的.
2, 我一改往日由老师津津乐道地讲解如何"捕鸟",如何"看瓜刺猹","拾贝壳","看跳鱼儿"等故事情节的传统教法,而是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尽量让精采的语言出自学生之口,并且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口吻说:"我知道,有些同学喜欢捕鸟,有些同学对"看瓜刺餷"感兴趣……那么,你喜欢什么内容,就仔细阅读这一部分,然后把怎样捕鸟,怎样看瓜刺餷的乐趣和拣贝壳,看跳鱼儿的情景说给大家听听,也可以采用"我"和闰土对话的形式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好吗 "这样一引导,学生立刻活跃起来,有的模仿文中的"我"和闰土个性化的语言分角色朗读起来,有的展示自己收集有关"跳鱼儿"的画片,资料与大家分享,有的津津乐道捕鸟的方法和保护鸟类的意义……谁能没有自己的喜爱 谁能没有自己的感受不同的情节,不同的学生有自己不同的感受,即便是同一情节也是如此.学生的这种感受可能是幼稚的,也可能是令人发笑的,但它却是最真实的,是学生自己的. 实践又一次告诉我,这样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对话,比老师唱"独角戏","孤芳自赏"要好的多.
3,在教学中比较注重为学生发展而服务:
在课堂上学生出现自读不领悟,讨论无结果探究无法深入下去的时候,教师不能观望,更不能等待,而要以一种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讨论,发表自己的个人见解,从而推动合作学习的深入,使学生受到积极情感,审美观念的教育.如在对课文第十六自然段"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事……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时, 我引导学生先理解第十四自然段"我素不知道天下有着许多新鲜事……"有了这一个过度句的理解,学生再理解"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就容易多了.
当然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教室角色转换时有时做得不够好,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学习,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陈波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
在《少年闰土》的教学中,我放手于学生,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领会人物特点。在学习课文第一段时,结合图画,让学生领略语言文字的美妙, 感受当时宁静的环境。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学生各抒己见,想象丰富,闰土的形象赫然浮现于我们眼前。学生对闰土形象的理解是潜移默化的。我能注重让学生自读,对语言文字予以直接的思考、理解和感悟。整节课都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的思维情感在课堂中交互流淌;而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的合作者,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
朗读是最好的学习手段,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几处让学生在充分想象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加深理解文章内容。
《少年闰土》一文节选自鲁迅的《故乡》。这个特定阶段的闰土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读鲁迅的文章有时我们必须联系全文,深入理解才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与感悟,使我们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因此我在本课中设计了这样的环节,“中年的闰土又是怎样的呢?”提出这个问题后,我出示了摘自《故乡》中的一段话让学生进行理解。目的是激发学生深入读读《故乡》或是鲁迅另外的文章的兴趣。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
一节课结束了,但关于这节课的反思却开始了,而且萦绕着,挥之不去。“为什么无法上出自己预计的效果?这样也不错,能够以学情为归依。”“当时的课堂机智怎么会如此的缺乏,错过了一些很好的教育契机。这就是真实的我。”……诸多的“遗憾”与“不错”在心里交织。静下心来理出几点作为自己今后教学的借鉴。
一、学会用教材教。
教材只是教学的一个凭借。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达到其中所蕴含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就应该认真钻研教材,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从学生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有四年多的学习经历,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本课我用朋友作为切入点,很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因此,对本课的教学,可以从“悟”字出发,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少年闰土》一文节选自鲁迅的《故乡》。这个特定阶段的闰土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读鲁迅的文章有时我们必须联系全文,深入理解才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与感悟,使我们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因此我在本课中设计了这样的环节,“中年的闰土又是怎样的呢?”提出这个问题后,我出示了摘自《故乡》中的一段话让学生进行理解。目的是激发学生深入读读《故乡》或是鲁迅另外的文章的兴趣。
二、 以学生为主体。
在本课的教学中,放手于学生,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领会人物特点。在学习课文第一段时,结合图画,让学生领略语言文字的美妙,感受当时宁静的环境。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学生各抒己见,想象丰富,闰土的形象赫然浮现于我们眼前。学生对闰土形象的理解是潜移默化的。我能注重让学生自读,对语言文字予以直接的思考、理解和感悟。整节课都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的思维情感在课堂中交互流淌;而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的合作者,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
三、 以读促趣,发展想象。
朗读是最好的学习手段,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几处让学生在充分想象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加深理解文章内容。
四、 尊重文本和超越文本相结合。
“超文本”在我们现在的教学中显得非常重要了,学了一篇课文,延伸的、可挖掘的东西,我们要重视。
本课的遗憾之处是学生自由读,结合体会读比较多,但感情朗读指导被忽略了。学生在发言过程中思维火花的瞬间迸发教师没有及时抓住。
《少年闰土》教学实录及点评 篇10
【教学目标】
1、熟记以下生字:扭 胯 厨 套 猥 畜 窜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一段。
3、感受少年闰土这一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对他的特殊感情。
4、联系上下文、时代背景等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
5、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外貌概括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点】:感受少年闰土这一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对他的特殊感情。
【学习难点】:联系上下文、时代背景等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
【学习指导】:扣词扣句,自读自悟,自主建构
【资料链接】:本文节选自短篇小说《故乡》,是鲁迅于1919年从北京回故乡的见闻,反应了辛亥革命后十年中国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历史,作者回故乡,童年的伙伴、农民闰水(也就是文章中的闰土)来探望他,伙伴的巨大变化使作者感触万千,引起了作者的深切同情,于是鲁迅艺术的再现了农民闰土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节选部分是作者与小伙伴少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写出了一位聪明、活泼、能干、可爱的农村少年,表现了他们少年时代纯真的友谊。
【学习过程】
一、基础达标:(预习完成)
1、看拼音写词语
2、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其间、仿佛、便是、没有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素不知道、如许、先前
3、熟悉文本,说说文章写了闰土哪些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浏览课文,文章记叙了“我”和闰土的几件事?请试着用简练地语言概括出来。
三、精读课文,感悟特点
合作探究:
1、你还有哪些不明白活不理解的地方,同桌探究,解决不了的小组合作。
2、闰土这个名字是如何来的?
3、我们初次见面时是怎样的情景?
4、闰土和“我”不到半日就熟识了。第二天他给我讲了好多“稀奇的事”从文中找出有关部分,自由读文,并抓住关键词句批注、交流、朗读。
①闰土的特点是:
②把最能体现闰土特点的语句,在文中标记出来,谈一谈你的理解,并读出你的理解。
【当堂检测】
a、填空
1、按课文填空。
( )天空中挂着( )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 )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 ),( ),向一匹猹( )刺去。
2、归纳课文有关内容,然后填空。
从闰土给“我”讲( )、( )、( )、( )等几件事,可以看看闰土是一个( )少年。
b、缩写句子
1、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2、狡猾的狐狸假惺惺地挤出几滴眼泪。
3、我们靠着栏杆看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4、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学习反思】
收获:
疑惑:
《少年闰土》教学实录及点评 篇11
背景分析
一、学校环境:龙湖镇小地处瑞安市比较偏僻的山区,这儿经济、文化、教育都相对落后,至今还一直走着传统教学的路子。
二、学生素质:社区、家庭环境、学校的办学条件及传统的教学模式等无法给学生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良好素质的养成,扼杀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时代呼唤:第八次基础教育改革正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每位教育教学工作者都将受其冲击,新课程标准给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高了教师的认识――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新的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中成长,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通过语文实践,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的角色也将随之转变,教师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或施教者,而要成为学生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
(以下就是我在这样的背景与理念下尝试让学生用“主动、探究、合作”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学习《少年闰土》的案例。)
案例课题《少年闰土》(义教五年制第九册第24课)
达成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1个多音字,理解23个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背诵第1自然段。
3、初步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4、能从人物的言行概括出人物的特点,了解闰土是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见识丰富的农村少年。感受“我”热爱劳动人民,珍惜童年友谊的思想感情。
5、尝试并初步学会“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教学思路
先分组讨论设计本课的学习目标,然后进行综合、罗列;再让各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条目标进行研究学习;然后各小组汇报、交流,相互评议,最后评出“最佳组合”。
重点:
创设有助于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完成自己设计的学习目标。
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掌握“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学,分组标号。
1、揭示课题,师向学生简介作者鲁迅及其小说《故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指导学习
师:以往上课都是老师讲你们听,这堂课我们改变一下学习方式,让你们讲,老师听,怎么样?
(学生茫然,不知师何意)
师:也就是说,今天,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我们一起来尝试一下,好不好?
生:好。
师:这种学习方式要求我们每个人要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合作交流。(边 说边板书:主动、探究、合作)(并就此学习方式作简单解释)你们能做到吗?
生:能。
师:下面,我们分组来学习。
(学生分组,自由组合,每小组人数3-8人不限,围成一圈,教师给每组标上组号,一共分为10组,并要求每小组选出记录人和汇报人。)
二、设定目标,分工合作。
师:下面,同学们仔细读这篇课文及课后问题,然后小组讨论研究,给这篇课文设计好学习目标,也就是你认为应该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内容。记录人作好记录。
各小组汇报人汇报本组意见后,教师帮助综合归纳,罗列成(板书):
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课后第4题)
3、能给课文分段,并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4、能回答课后问题(指课后第1题中的问题)。
5、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课后第3题)。
6、弄明白“我”是怎样认识闰土的。
7、了解闰土是怎样的一个人。
8、找出课文的中心句,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9、分清课文的详略,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
10、谈谈自己的读后心得。
师:每小组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目标作为研究课题,小组合作完成。
学生自由选题,教师给每一小目标上标上负责研究的小组号。
三、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四、汇报成果,交流评议。
师:下面由各小组汇报人汇报本组的研究成果。注意:汇报人要报清楚自己小组负责研究的内容,要阐述清楚本组就这一内容研究后的意见或结果。声音要响亮,说话要有条理。其他组一定要认真听,并作好笔记。等他汇报完后,小组开展讨论,若有不同意见或补充的可以提出。下面第1小组开始汇报。
第1小组:我这一组负责的内容是给课文分段,并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我们把课文分为三段:第1段,1-3自然段,写作者是怎样描写闰土的;第二段,4-6自然段,写闰土来作者家给作者讲捕鸟、拾贝壳、看西瓜、看跳鱼的事;第3段,17自然段,写正月过去,闰土要回家,我哭了,他也哭了,最后闰土还是让他父亲带回家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鲁迅和闰土在祭祀中一起玩,闰土给鲁迅讲了很多有趣的稀奇的事,分开后两人互送东西作纪念。
师:其他组讨论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意见或补充的?
(生大多没啥反应,可能是第1小组汇报人声音不够响亮,他们没听清楚。)
师:大家听清楚刚才第1组的发言了吗?
大多数生:没有。
师:那请第1小组汇报人重新汇报一次,希望这一次能大声说出自己组的观点,让每个同学都听清楚。
(第1小组重新汇报一次,这次声音响多了。)
师:现在听清楚了吧?各小组讨论一下,多提宝贵意见。
(学生还是提不出意见。)
师:可能同学们只注意完成了自己小组所负责的内容,对其他组负责的内容没有思考过,所以一下子提不出意见来,那这样吧,每组都先汇报研究结果,等会儿,我们综合起来点评,怎么样?
生:好。
师:那下面就由第2组开始汇报吧。
第2组:我这组是负责回答课后第1题中的问题的。第1个问题,常常浮现在“我”眼前的闰土是什么样的?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用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第二个问题,闰土来了,给“我”讲了哪些稀奇的事?“我”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闰土来了,给我讲了在雪地里捕鸟,在海边拾贝壳,在瓜地里刺猹,在沙地看跳鱼,这些稀奇的事,“我”印象最深的是在瓜地里刺猹这件事。第三个问题,你觉得闰土是怎样一个人?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我觉得闰土是一个活泼可爱、见识丰富、勤劳能干的人,从他给作者讲的几件稀奇的事中就可以看出来。以上是我这一组对课后第1题中的问题的解答。答得不好,请各组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师鼓掌表扬带动全班鼓掌。)
师:第2组汇报人发言时,不仅声音响亮,有条理,还很谦虚,也很有礼貌,很好。其他组的汇报人都应该象他一样发言。下面第三组开始汇报:
第3组:
……
(各小组全部汇报完后)师:大家评评看,哪一小组任务完成得最出色?可以评为最佳组合?(大部分学生不表态,个别学生说自己组最好,也有个别学生推荐别组的。)
师:这就碰到评价问题了,同学们还不知道如何评价,这第一次运用新的学习方式学习,就让老师先来点评怎么样?
生:好!
师:评价重视结果,更重视过程。小组中每个成员是否都主动参与学习,是否积极探究问题,努力寻找答案,是否愉快合作,谁记录,谁汇报,汇报如何等都是评价所要考虑的因素。这次学习,各小组都表现得不错,很快就掌握了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只不过运用起来还不够熟练,慢慢的,会习惯的。刚才老师仔细观察了一下,第6、7两个小组的同学学习非常认真,讨论得非常激烈,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密切合作,非常好。还有第2、8小组的汇报人最有水平,不仅声音响亮,说话也有条理,还有礼貌,真好,至于最佳组合,我们就留给下次评吧!
(下课铃响)
师:由于时间关系,这节课只让各小组汇报各自的学习结果,还未展开讨论,大家回去再仔细研究一下课文,下节课我们再起来交流学习。下课
反思评价
这堂课,我是按全新的教学理念来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尝试用“主动、探究、合作”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来学习,并初步学会这种新学习方式。让教师的角色也发生根本的转变,由单纯意义上的传授者、施教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这堂课,这些目的是达到了,而且落实得比较好,应该说是成功的。
但由此也带出了很多问题:
1、并非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优秀生表现积极,差生则显得无所事事。
2、每一小组只完成组内任务,对其他组内容研究很少,在他组汇报完毕后,很难提出自己的意见。
3、课文知识点只能落实到组,学生难以全面把握课文内容以完成课程目标。
4、学生平时依赖老师惯了,探究问题的能力还没培养起来,对问题的思考和回答都非常肤浅,可学生人数多,组数多,教师的指导只能如蜻蜓点水般,无法引导学生深思。
5、纪律难以约束,学生容易谈论课外话题。
等等诸多问题都还有待解决。如何保留传统教育的精髓,再揉进新的教学理念,新的学习方式,结合学生实际,创设一种现代化的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是每个教师所应追求的目标。
《少年闰土》教学实录及点评 篇12
【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说说句子包含的意思。
2、学会生字、多音字,理解词语。
3、背诵、默写第一节;能从闰土外貌、所述四件事概括闰土的特点。
4、学习本课抓住人物的特点的写作方法。
5、了解闰土是聪明、能干、活泼可爱又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感受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的特点。
2、难点:
联系上下文及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磁带、投影片。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闰土守瓜幻灯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2、指名讲述画面内容。揭题。
3、简介鲁迅及小说《故乡》。
二、自学课文
1、轻读课文,读准读通。理解:
仿佛、无端、素不知道、伶俐。
2、分段。
三、讨论质疑
四、检查自学
认读生字理解新词:
1、理解:
其间、一望无垠、祭祀、仿佛、无端、素不知道。
2、完成作业本⑴。
五、汇报分段情况,说出理学习第一段
1、轻读,思考:
作者首先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是怎么写的?好在哪里?
2、再次看幻灯,结合课文指图复述。
(能运用“深蓝、金黄、碧绿、捏、刺”等词语。)
3、齐读第一节。
六、作业
1、熟读并背诵第一节。
2、作业本2、3题。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
二、导入新课
闰土月下看瓜这件事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我与闰土相识时,闰土是什么样子?
三、学习第三段
1、轻读,边读边划出描写闰土外貌的词句,思考讨论:
这些描写反映闰土什么样的特点?
根据问答板书:
外貌特点
紫色的圆脸 健康的海边少年
头戴小毡帽 农村孩子
明晃晃的银圈 大人疼爱
(见人很怕羞) 朴实天真
2、根据板书完成作业本5题⑴。
四、学习第四段
1、自由读课文,找出本段中心句。
(闰土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事。)
2、闰土心里到底有哪些希奇事?用“/“将第四段分为4层,并用小标题概括每一层的意思。
(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瓜地刺猹──潮汛看跳鱼。)
3、讨论:
这四件事中反映出闰土什么特点?
4、交流,完成作业本5题⑵。
5、闰土给“我”讲的四件事中,哪件事给“我”印象最深?教师和学生配合角色朗读这件事。
五、理解含义深刻句子
1、“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事,却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我往常的朋友是那些人,他们不知道什么?
(练习用排比的句式说话。)
2、理解“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时请学生看课后习题2,先回答括号里的3个问题,再将答案连起来说说含着的意思。
六、小结
通过以上两段课文的学习,你觉得闰土是个怎样的孩子?课文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的?
七、作业
完成作业本4,并熟读课文三四段。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通过前几段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闰土是个机智勇敢、见多识广、活泼可爱的少年,大家读了课文后也和“我”一样想和闰土交朋友,那么谁知道“我”是怎样和闰土认识的呢?课文哪一段作了交代?
二、学习第二段
1、闰土是因为什么到我家来的?“我”和闰土之间是什么关系?
2、自学、汇报。
三、学习第五段
1、课文哪些词说明“我”和闰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划出。
(急、躲、哭、托、送。)
2、感情朗读最后段。“但从此没有再见面”这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四、总结全文
五、模仿课文,写一个人的外貌。要求写出人物特点
《少年闰土》教学实录及点评 篇13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几经修订,直至《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都无一例外的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第一位的基本要求。读必须有时间,本学期来,根据课时安排,每篇精读课文都只有两课时的教学时 间。这样一来,每篇课文两课时的学习之后,有不少学生仍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个别学生甚至连正确地朗读课文的要求也做不到。
针对这一情况,开学初我们就决定利用录音作业,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具体做法是:
一、课前录音
每个学生准备一盒录音带,利用人人都有复读机的便利条件,在学习课文之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努力读准生字词,把课文读对,读顺,并录在录音带上、课上随机播放一至两位学生的录音带、评价过程中,以鼓励为主、这样就将预习的任务延伸到了课外,并落到了实处。
二、课后录音
利用双修日回家,将本周学习的课文朗读给父母等家人听,并请他们提出批评和建议,在改进后,再把自己的朗读录下来,返校后将录音带交给老师、老师在班级民主选举朗读作业评委参与评判,择优在早读课或语文综合活动中播放,还可以在每个合作小组内评选,每组交一份到班级交流。
在录音作业完成的过程中,强调目标要明确:课前录音的主要任务就是努力正确地朗读课文,而课后录音的任务是流利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另外还要强调训练要持久、朗读能力需要长期的艰苦训练,这对于师生来讲都是持久战,因此让学生保持朗读的积极性和兴趣至关重要。
课例
少年闰土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齐读课题)少年闰土、你知道这篇文章是谁写的吗?
你了解他的那些情况?
(简介鲁迅。)
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看课题“闰土”,为什么叫这个名字?
他为什么到“我”家来?“我”和闰土是什么关系?
二、初读课文
1、本课的有些语言风格和现在不一致,所以我们更要多读、多想、多问,课前,老师已布置同学们给课文录音,现在谁愿意把你的录音放给大家听?
2、择一位同学的录音播放:
注意边听边给每个自然段加上序号,听清楚他是否读准、读通。
3、评价。
(鼓励为主,指错要准确。)
4、课文读通顺了,生字词也一个没错,值得夸奖,你们是不是也能读准呢?
三、学习生字词
1、出示加拼音的生字词,自由读,指名读。
2、出示去拼音的生字词,在合作小组内读,指名读。
3、打乱顺序读。
四、再读课文
1、现在请大家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看看文中闰土对“我”说了哪些事?
2、讨论,相机请学生板书:
月下看瓜刺猹
海边捡贝壳
雪地捕鸟
看跳鱼儿
五、质疑问难,释疑存疑
1、预习中,同学们一定会有不少问题,请小组自学交流,看哪些问题小组内能解
决,小组内实在解决不了的请列出来。
2、学生提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根据情况,需马上解答的,可以马上解
答,需要学习课文过程中解决的,可暂时存疑。
六、学习课文“看瓜刺猹”部分
1、出示课文第一幅插图、你能从课文中选择有关的内容为它配音吗?
(学生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听了这段描述,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从哪些语句体会出来的?
(学生回答第二句……)
3、组织学生交流、指导朗读、“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海边的沙地,碧绿的西瓜”:
作者首先描写出一幅优美的月夜田园景象、在这样的景象重,一位勇敢机智的少年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怎样读呢?
4、请一名学生朗读,教师范读,再指名读,学生齐读。
5、这个自然段描写的是少年月夜刺猹的情景,课文还有哪些地方描写这个内容吗?同座交流。
6、指名回答。
(8、9、10、11、12、13。)
7、自由读这几个自然段,问:
为什么要把月夜刺猹的情景放在第一段来写?
七、总结
课文提供的场景十分丰富,单一个“看瓜刺猹”就这么稀奇、有趣,课后你一定要多读课文,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八、作业
1、抄词。
(提醒注意:拜 缚 稻 贼。)
2、朗读课文,给“看瓜刺猹”部分录音。
3、背诵第一自然段。
【课后反思】
1、课前布置预习,完成录音作业,这一设计非常好、《少年闰土》课文非常长,读一遍就需要七分多钟,课前录音,学生不可能拿到课文就读,他总得读两遍以后才录,这一过程就是一个学的过程:读得拗口的地方多读两遍,生字词也要多看两遍、对于一些责任心较强的学生,还会主动的,一些对课文内容感兴趣的学生还会查资料,有的还会问老师、问家长,这一过程是学习课文的一个重要前奏。
2、整体感知课文,我设计的是A、听录音B、快速默读课文、这两个环节分别为8分钟和3分钟,课前我担心时间不够,设计“快速默读”很有帮助,这个训练也是本册语文的一个训练要点。
3、“质疑问难”是本课必不可少的环节,因为课文的语言表述与现在的习惯有很大的差异、我设计小组合作解决,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人心、通过小组合作,学生有的是我问你答,有的是一起,还有解决不了的再在全班讨论。
4、“看瓜刺猹”部分,由课文插图导入,请学生为图配音,然后抓住描写闰土的一句话反复读,体会闰土的机智和勇敢,接下来问“闰土这个人物是在怎样的场景中出现的呢?”范读课文开头的依据,由于入情入境,学生忍不住要随着我一起读了,再将1、2两句读得语速作个比较,让学生读中感悟,背诵第一自然段就水到渠成了、但在接下来的问题:问课文还有哪些地方描写“看瓜刺猹”这个内容时,学生的答案很多,我让学生再读,读后意见仍不一致、这时,我就告诉了学生从8至13自然段都是、这样做是不妥的,因为这不符合《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总之,课堂也是有遗憾的地方,本节课的“读”是到位了:课前录音、课上快速默读、指名读、范读、小组读、分角色读、齐读乃至背诵,课后再录音,我认为这是成功之处,课的各环节设计也是层层相扣、逐步深入,教师的语言、情感能给学生一较好的引导和感染,板书突出本课重点并由学生积极参与、不足之处除了上面提到的有一个问题未能有学生做决断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学生作业之前由于时间不够未能强调“拜、缚、稻、贼”这几个字的字形 。
《少年闰土》教学实录及点评 篇14
二、了解鲁迅,激趣导入
师:首先,我想问问同学们,你们了解鲁迅吗?知道他的哪些作品吗?
(鲁迅是我们伟大的文学家,无产阶级革命家,我们学习过的《三味书屋》,他的小说《故乡》、《朝花夕拾》、《呐喊》、《狂人日记》,《阿Q正传》中的阿Q更是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孔乙己》的形象让人印象深刻……)
师:看来同学们对鲁迅还真有一些了解,那你们知道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吗?他也和我们同学们一样,有着快乐的童年,,也有让他难忘的小伙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鲁迅的儿时伙伴,一起走近鲁迅的童年生活。(齐读课题《少年闰土》指导“闰”的读音及写法)
师:《少年闰土》这篇课文是从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里节选来的。小说是用第一人称“我”写的,“我”的思想感情就是鲁迅的思想感情。但是这是文学作品,人物是典型化的。小说中的“我”就是课文中提到的“少爷”,而不能说“我”就是鲁迅先生自己。课文是小说中的一段插叙,题目“少年闰土”是编入课文时加的。
师: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读准字音,特别要读准生字表中字音,课文中有些词语,可能读起来会感到陌生。在读完课文后在小组内交流,扔不理解的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来,开始吧!
二、学习生字词,理解词义
注意字音:
1、“正”在“正(zheng)在厨房”与“正(zheng)月”中的读音不同。
2、“佛”在“仿佛(fu)”与“神佛(fo)”中的读音不同
3、五行(xing)供(gong)品畜(chu)生
词义:
便是——就是没有知道——不知道无端地觉得——没有原因地觉得
素不知道——从来不知道如许——如此先前——以前单知道——只知道
值年——同族的人家,在祭祀祖先时,每户轮流负责准备,轮到谁准备的那一年,就叫值年。
闰月——闰月特指农历每逢闰年增加的一个月。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迷信的人利用五行相克相生的道理,来推算人的命运。闰土五行缺土,所以起名叫“闰土”,表示五行齐全。
跳鱼儿——指一种鱼的类别,也叫弹涂鱼。
师:现在请同学们画出本文的重点词语。(齐读)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现在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开始吧!
(生边读边思考)
师:读完的同学可以举手示意!
回忆(1)——相识(2~3)——相见(4~5)——相处(6~16)——相离(17)
师:课文就是围绕这四部分来写的,那么谁能根据这四部分内容概括一下本文的中心思想呢?
(本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四、初识闰土,学习外貌描写
师:了解本文的大意后,我们再次看回文章的题目《少年闰土》,这是一篇写什么的文章?(写人)那么我么要了解一个人,首先很重要的是这个人留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对不对?那么现在请同学们再次快速浏览课文,画一画“我”和闰土第一次见面时,闰土是什么样子的?好,开始吧!
1、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2、他见人很怕羞,知识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师:这是关于闰土的什么描写?(外貌)那么除了这句话,课文还有哪些地方描写了闰土的外貌的?(第一自然段)(贴图)
师:请同学们齐读一下关于闰土外貌的句子,先读第四自然段的,再读第一自然段,他正在厨房里,起!(生齐读)
师:从闰土的外貌描写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少年?也就是闰土给你留下了一个怎样的第一印象?
(天真、活泼、受人疼爱、勇敢、机智……)
五、小练笔——猜一猜,外貌描写
师:相信同学们以前也写过很多关于人的文章,其中不可缺少的肯定是描写这个人的外貌,那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叫:我猜、我猜、我猜猜猜!请同学们结合对本文外貌描写的学习,用几句话描述同学的外貌,然后说出来,看看其他同学能不能猜中!描写外貌时一定要注意,抓住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比如说他的眼睛、他的嘴巴等等,写的必须是外貌,不用谈及其性格、品行等等,明白了吗?
(生写,生读,生猜)
六、作业
背诵第一自然段,下节课抽查
七、板书设计:(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弄清少年闰土讲述的四件事情,
2、通过分析对闰土的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闰土的特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的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分析对闰土的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闰土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的感情
一、回顾导入,初识闰土
师:上节课,我们已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了解本文大意,并且从闰土的外貌和初识阶段的描写中,体会他是一名农村的健康可爱的少年,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这位少年——你瞧(出示图画,师背诵第一自然段,然后生背诵)
师:从这幅图中可以看出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呢?(机智勇敢)
闰土还不只是机智勇敢,他还有很多特点呢!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更深入地了解这位少年吧!
二、品读体会,再识课文
师:上节课,我们把课文归纳为四大部分,分别是:回忆、相识、相处、相离,这四个部分中,你觉得印象最深刻、最感兴趣的是哪个部分?哪个部分是课文中最详细的?——(相处)
师:对啊,好朋友相处在一块儿总有说不完的话,聊不完的事儿,现在就请你们把闰土和“我”的所有对话找出来,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看看你能从闰土和我的对话中读出哪些有意思的事呢?
(生变读边思考)
师:同学们基本上都读好了,看看,你先读出了什么有意思的事?
(雪地捕鸟:五个生字都读准海边拾贝、看瓜刺猹:奔(ben)跳鱼儿)
师:同学们刚才通过自己读课文,把这些有意思的事都找的非常准确,这些有意思的事儿,分别是:雪天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儿,这些事儿当中那些事是详细写的、哪些事是略写的?(捕鸟、刺猹是详写;拾贝、看鱼是略写)这些有意思的事,你们都经历过吗?(没有)都听过吗?(没有)像这些没有经历过、没听过的事,叫什么事?文中的话叫——希奇事!(板书:希奇事)
师:这些稀奇事,如果让你和闰土去干的话,你最想干那件事呢?为什么?
(生谈)
师:好,你们都说了自己想跟闰土干得事,那你们知道我最想跟闰土一起干哪件事呢?——引出:看瓜刺猹
嗯,猜的非常准确。来,我们来读一读看瓜刺猹时我和闰土的对话,你们可以画一画,边读边想,咦,这个地方我觉得很有意思,在旁边写上一些批注,开始吧!
师:边读边想边写,这是个会读书的孩子。好,我看都差不多了,我们来交流交流,你们觉得看瓜刺猹的对话当中,哪里特别有意思的?
(师生互动,师生互读)
师:还有谁读出哪里觉得特别有意思的?为什么觉得有意思?
(生读、齐读)
师:同学们,我们跟闰土一起来到了西瓜地里,你们看啊,看见了什么?(结合图画)(深蓝的天空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多美的月夜啊,我们再看,还看见了什么?(期间有一位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怎么样啦?(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师:是啊,刚才同学们看到了这些有意思的事情,是多么地有意思啊!我们再来读一读看瓜刺猹的对话,体会体会这份有意思的有意思!(指导读:“你听,啦啦地响了……”)
师:我们看看课本的插图,你们知道哪位是闰土,哪位是少爷吗?(左边的是少爷,右边的是闰土)
你能感受到闰土是怎样说的,而“我”又是怎么样地在听的?
(滔滔不绝、绘声绘色地说,津津有味到底说)
师:从哪里看出来的?看图,闰土的手怎么样的?(在不断地边说边比划着。)
师:有动作,有表情,你们同桌之间就这样地练一练,把看瓜刺猹这一段练好,好像我们仿佛看到那深蓝的天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和那勇敢的少年!(生同桌练)
师:我看你们着的是绘声绘色地说,聚精会神地听。(抽生读)
师:还真像模像样,我们也像他们一样,也练练这段对话,怎么样?女生就演少爷,男生就演闰土,来,开始吧!
师:多么迷人的月夜,多么勇敢的少年!听着闰土的话,文中的“我”的心早已飞到那一望无际的西瓜地,虽然没有亲眼所见,但闰土看瓜刺猹却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时隔三十年还记忆犹新,来,再来读读“我”的回忆,第一自然段。(生读)
师:令我难忘的何止是看瓜刺猹这件事啊,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还有很多很多,这真叫——用一个词,书上有个词是——无穷无尽。闰土的心中有着——(无穷无尽的希奇事),那我们还等什么,一起拿起书,去分享那些希奇事带给我们的快乐吧。我们先去捕鸟,读第六自然段——我们沙地上,读!请同学们找找表示闰土捕鸟时的动作!
我们再到海边去捡贝壳,第八自然段——我们日里到海边,读!
我们再到潮汛来的时候到海边看跳鱼儿去,第15自然段——我们沙地里,读!
师:同学们,从这些事里,你有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闰土呢?
(有趣、可爱活泼、生活丰富多彩、勇敢机智……)
三、理解深刻句子,体会“我”的思想感情
师:多么精彩传神的对话啊!一个聪明能干、机智勇敢、见多识广的闰土形象便呈现在我们面前,这是呼之欲出啊!“我”听完闰土这些话又有什么感受呢?大家一起看看第16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在这段话里,有什么不懂的?
生:对闰土的羡慕、我生活的单调、枯燥……
师:你们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那什么叫四角的`天空呢?(贴图)
庭院深深、高墙耸立,这就是四角的天空,当闰土在干那些希奇事的时候,我又会在这个地方干些什么呢?当闰土在雪地捕鸟的时候,我会做什么呢?当闰土在海边拾贝壳的时候,我又在干什么呢?当闰土看瓜刺猹的时候,我又会在这儿干什么呢?(坐在暖暖的火炉旁,背着一首首古诗;仰望那一方天空;看树枝的小鸟……)难道一个少爷不如一个农村的少年吗?
(我和我的朋友们都是小少爷,大多数时间只能呆在家里,没有机会出去玩。我的生活很单调,不像闰土的生活那样的丰富多彩)
师:面对一个聪明能干的闰土,面对一个机智勇敢的闰土,面对一个见多识广的闰土,我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读!
师:闰土让“我”看见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我”多么想再和多他相处几天,再听听那些新鲜事啊,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必须回家了,我们要分开了。此时作者的心情会怎样呢?(伤心、依依不舍)带着这份难过和不舍读一读17自然段!
师:闰土这位新朋友,他的心中有着——(生读:无穷无尽的希奇事),这位与众不同的朋友和他讲的那些稀奇事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特别是那看瓜刺猹的勇敢的少年形象,来,一起来背诵第一自然段。
四、总结升华,课外拓展
1、通过本课的学习,大家有个共同的体会:闰土是个机智勇敢、见多识广、活泼可爱的少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去写闰土的?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是从外貌、动作和语言等方面来刻画少年闰土的形象的。这是刻画人物的方法。
2、课文中说“我”闰土从此没有见过面,其实三十年之后,我和闰土再次重逢了。你们想知道他们重逢时是什么样的情景吗?闰土还是当年那位闰土吗?同学们课后阅鲁迅的小说《故乡》便知道啦!
五、板书设计:(略)
教学反思
《少年闰土》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以“初识鲁迅”为专题的第一篇作品。这一文是节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作者采取倒叙的方法,一开始就把所要介绍的人物介绍出来,然后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的特点逐步回忆依次叙述。一步一步刻画出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海边的健康少年,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成功之处如下:
一、以读代讲,读中悟情。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老师是启发者、点拨者、引领者、合作者,对本课重点内容的重点体会,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反复地读,多种形式地读,以读代讲,让学生读中悟、悟中读,从而走进文字、走进情节、走进人物,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闰土外貌描写是本课的重点掌握的写作方法。第一课时我通过让学生找出“我”和闰土第一次见面时闰土的第一印象引出闰土的外貌描写,反复朗读,边读边想象闰土的样子,最后出示闰土的画像,继而与心中的闰土进行一番对比,从而引导学生抓住人物主要特征进行人物刻画。其次,语言描写也是本课落实的重点和关键所在。通过指导读、自读、互读、师生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朗读方式结合,重点研读了“我”和闰土的对话,让学生在对话中了解语言描写的作用、学习语言描写的方法,进一步走进闰土,深入解剖闰土的人物特点。
二、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创设情境。
无论教学手段多么先进,教学语言的地位和作用是难以被完全取代的。具有艺术魅力的教学语言,一方面能给学生正面的示范作用,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又可以让学生从老师那里学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内部动机,启发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思考理解、掌握教师的讲授和学习的内容。在教学中,我努力融入自己的情感,让语调抑扬顿挫,情感高低起伏,营造氛围,尽量让学生走进文本情境中。比如:在理解“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句话的理解,大多数同学有点懂,但说不明白,这正是学生学习中的“愤悱”状态,需要教师点拨。我在让学生充分地读的基础上,展示图画,让学生展开想象“当闰土在做哪些希奇事的时候我在干什么呢?”结合学生的想象,我便描绘画面边让学生联想:“庭院深深庭院深深、高墙耸立,这就是四角的天空,当闰土在干那些希奇事的时候,我又会在这个地方干些什么呢?当闰土在雪地捕鸟的时候,我坐在暖暖的书房里背着那一首首古诗;当闰土在海边拾贝壳的时候,我倚靠在柱子旁仰望着那片狭窄的天空中小鸟飞过的痕迹;当闰土看瓜刺猹的时候,我在这方天空下与少爷们吟诗作对……这样的具体形象的情境创设让学生走进那片天空下,身临其境地体会到作者眼光狭窄,犹如井底之蛙,对自己所处环境的不满,流露出对农村丰富多彩生活的向往。
三、创建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还学生“说话权”。
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亲师”指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要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现代教育学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因此,课堂活动应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积极营造一种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的心理隔阂,促进学生主动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我甚少站在高高的讲台上自圆其说,更多的是走下讲台和学生共同学习、互动,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合作者。如在研读“看瓜刺猹”这件有意思的事时,我先让学生说了自己认为最有意思的事和理由,然后再让他们来猜我的想法,从而巧妙地引出本文的重点“看瓜刺猹”,这样的对话式引导,既能让他们畅所欲言,也不生突兀之感,水到渠成般进入重点内容的学习。
四、重课外拓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致。
短短的课堂是不能把“阅读”这一语文课的“命脉”全面灌输的,关键在于让学生由课堂引发开去,让他们带着对知识的渴求去想象、去阅读更多的文章,从而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并学会阅读。在学习完本文内容后,我让学生想象他们30年后见面的场景:三十年后,“我”与闰土再次重逢了,闰土还是当年我心中的“闰土”吗,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干些什么呢?激起了学生课后去读鲁迅名篇《故乡》的兴致。
在“不足”中成长“
一、课堂时间安排不当,前松后紧。
课堂时间短短四十分钟,要想充分科学利用课堂,对于新教师来说可真是个大难题。在第一课时,由于引导学生学习本组的单元导读,明确学习任务已用了将近10分钟;再带领学生了解鲁迅、介绍鲁迅和本文的相关背景知识又耗费了十分钟时间,那么半节课就这样过去了!以致接下来的教学环节都不能顺利地完成,还得多加半个课时才能勉强完课。纵观其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课堂教学时间安排的不科学这个毛病。由此,我们不得不反思,从教师自身、从学生层面、从师生交流渠道、从知识的建构过程:课堂教学时间应如何科学、有效的安排。我想,它绝不只是个时间的概念.要想达到科学有效,它涉及的面很广:
1、教师首先要有时间的概念。以教师备好一堂语文课为例,预习、导入、新授、练习、巩固、拓展各需多长时间,教师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
2、教师要在备课上下功夫。
教师备课时应吃透教材,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应有一个大致的把握,并做好出现这些问题的解决策略准备,也就是做好充分的“预设”。
3、教师应“吃”透学生。
对于自己所要执教班级的学生,教师对于学生现有的知识层面、生活经验、认知规律乃至学习方式,都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力求在课前预设时做好课堂突发事件的调控和有效解决的准备,为课堂教学的完整达标做好铺垫,也就是充分了解学情。
4、实际教学中的时间把控。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时候都会出现很多教师没有想到的、突如其来的状况,这时教师一定做好调控,掌好舵,任它“风大浪大”,保证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不要偏离其原有的轨道,也就是教师的随机应变能力。
二、不充分考虑学生特点,过于强调阅读。
虽然“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但是没有结合实际学情,“不分青红皂白”地让学生读,显然是效率低下、浪费时间。比如:在读“看瓜刺猹”的对话时,还没让学生走进那片瓜地,看到那匹猹,就让学生“乱刺一通”,可想而知那朗读是无效的、甚至是滑稽的。因此,在引导这部分朗读前,先结合图画创设一定的情景:我们跟闰土一起来到了那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地里,你们看啊!那一片深蓝的天空总悬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那皎洁的光芒铺洒在整片瓜地上,多美的月夜啊!月下有一位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着一把钢叉,机警巡视着!突然,你听!啦啦啦地响,是什么?哦,是一匹猹!少年赶紧将钢叉……这样先让学生走进情境中,学生才能入情入境地朗读,才能真正“读中悟”。
三、课堂气氛沉闷,未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的积极性对于知识的领悟和体会至关重要。在本节课中,在学习“雪天捕鸟”这件事时,我仅仅是让学生朗读以及找出其动作的词语,并没能通过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深入地体会到闰土的特点。倘若能制造简易的工具让学生亲身演示,参与到捕鸟中,那印象该有多深刻啊!且也能深深体会到闰土的聪明能干。
四、没留学生充分的预热时间,难以碰撞思维的火花。
要让课堂“活”起来,思维的碰撞是必不可少的。在本节课中,课堂气氛不太活跃,学生没能积极配合,我想主要是我让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他们还未反应过来,甚至有些同学还没找到相应的段落,我便让他们戛然而止了。这样的最终效果必定是:教师激情澎湃,学生糊里糊涂!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阅读思考、合作交流,在思维激烈碰撞的基础上才能焕发智慧的光芒!
五、教师越俎代庖,“授之以鱼”非“授之以渔”
在本课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过强,不能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悟,没能把“教本”转化为“学本”,都是教师在滔滔不绝地说,学生却无精打采地听。本课是一篇指导学生关于刻画人物写作的一篇极好的范文,我只着重强调本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却没能正确指导如何将这些方法恰如其分地运用到实际写作中,导致要求学生写一位同学的外貌特点时,大部分学生都不能准确地把握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而是写其爱好、品质、特长、性格等方面,未能把教材这个“例子”充分发挥模范的作用。因此,应通过具体的范例指出学生出现的问题,正确指导他们的写作运用。
此外,还有诸多的不足之处:重点不突出、教学思路不清晰、没能面向全体学生……所有的收获都是在磕磕碰碰中获取的,我相信,这一次我又进步了,哪怕是一点点!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会茁壮地成长起来!!
《少年闰土》教学实录及点评 篇15
教学目的:
1利用工具书、学会生字、理解新词。
2看着幻灯、背诵第1自然段。
3学习课文第一段、初步了解人物特点。
背诵第1自然段。初步了解人物特点。
教学准备:
投影片
小黑板
录音机
教学过程:
1、导人新课。
(1)出示绘有闰土守瓜的幻灯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2)指名学生讲述画面的内容。揭示课题。
(3)简介鲁迅及小说《故乡》。
2自学课文。
(1)轻声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生字新词、读准宇音;结合上下文查字典理解下列词语:仿佛、无端、素不知道、伶俐;读通课文。
(2)给课文分段。
3组织讨论质疑。
4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写有生字新词的小黑板、检查认读和理解情况。
①理解下列词义:其间、一望无垠、祭祀、仿佛、无端、素不知道。(教师讲词义、学生写词。)
②给下面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见作业本第1题。)
(2)指名汇报分段情况、井说出自己分段的理由。
5讲读第一段。
(1)学生轻声读第一遍、思考:作者首先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是怎么写的?写得好在哪里?
(2)再次引导看幻灯、结合课文指图进行复述。(要求在复述时能运用“深蓝”、“金黄”、“碧绿”、“带”、“捏”、·刺“等词语。)
(3)齐读课文第一段。
6作业:
(1)熟读并背诵课文第一段。
(2)完成作业本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