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鼓手》教案(通用15篇)_大班艺术教案

98e范文网 时间:

《小鼓手》教案(通用15篇)

《小鼓手》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及鼓声强与弱的力度变化。

  2、会听随鼓声的大小做相应动作,表现鼓声的强与弱。

  3、培养与同伴交流合作的能力,并体验两人一起合作造型的愉快。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准备:大鼓一面

  活动过程:

  (一)入场:随伴奏带开火车进入课室。

  1、引导幼儿跟随音乐节奏做动作。

  2、引导小朋友辨听和模仿火车开来(由弱变强)和火车开走(由强变弱)的声音。

  3、扩散练习:鼓励幼儿大胆模仿各种小动物

  来了和走了的声音(如小鸡、小鸭、小猫、小狗等),注意声音的由弱变强和由强变弱。

  (二)主体部分:欣赏歌曲

  1、用动作感受歌曲第一段

  (2)播放歌曲第一段,教师随乐舞蹈。

  (3)引导幼儿随第一段舞蹈,用动作感受歌曲。

  2、欣赏第二段,用身体动作表现鼓声。

  (1)感受鼓声强弱。

  l引导幼儿认真倾听,感受鼓声强弱。

  l引导幼儿用拍手和嘴巴发出的声音表示鼓声强弱。

  (2)欣赏歌曲

  l完整欣赏歌曲一遍,找出歌曲中的鼓声特点。

  l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鼓声由弱到强。

  l鼓励幼儿创编舞蹈动作表现鼓声的最强音,鼓励幼儿相互学习、模仿,并进一步创编。

  3、随乐完整表演。

  结束部分

《小鼓手》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及鼓声强与弱的力度变化。

  2、会听随鼓声的大小做相应动作,表现鼓声的强与弱。

  3、培养与同伴交流合作的能力,并体验两人一起合作造型的愉快。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大鼓一面

  活动过程:

  (一)入场:随伴奏带开火车进入课室。

  1、引导幼儿跟随音乐节奏做动作。

  2、引导小朋友辨听和模仿火车开来(由弱变强)和火车开走(由强变弱)的声音。

  3、扩散练习:鼓励幼儿大胆模仿各种小动物来了和走了的声音(如小鸡、小鸭、小猫、小狗等),注意声音的由弱变强和由强变弱。

  (二)主体部分:欣赏歌曲

  1、用动作感受歌曲第一段

  (2)播放歌曲第一段,教师随乐舞蹈。

  (3)引导幼儿随第一段舞蹈,用动作感受歌曲。

  2、欣赏第二段,用身体动作表现鼓声。

  (1)感受鼓声强弱。

  引导幼儿认真倾听,感受鼓声强弱。

  引导幼儿用拍手和嘴巴发出的声音表示鼓声强弱。

  (2)欣赏歌曲

  完整欣赏歌曲一遍,找出歌曲中的鼓声特点。

  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鼓声由弱到强。

  鼓励幼儿创编舞蹈动作表现鼓声的最强音,鼓励幼儿相互学习、模仿,并进一步创编。

  3、随乐完整表演。

  结束部分

  活动反思:

  1.为了激发孩子的活动热情,老师启发幼儿大胆地表达内心感受,体会肢体动作带来的乐趣。让孩子们与同伴一起寻找客人老师的游戏,是孩子们尽情分享、交流的时刻,满足了幼儿与老师近距离接触的心理需求。

  2.在活动中,孩子们可以自由发挥想象,然后与同伴交流,产生灵感,大胆有创意的表达。

  3.老师尊重每位幼儿的想法与创造,只要他们动脑筋想到的,都值得欣赏。让他们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游戏。

《小鼓手》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表现小鼓手的歌曲,鼓声的变化这部分显然是较难的,因此,我首先通过敲鼓游戏,引导幼儿探索节奏,在游戏中,让幼儿感受鼓声的不同节奏和强弱变化。然后再根据幼儿的接受程度,引入副歌部分,利用图片,帮助幼儿熟悉歌词,初步学唱歌曲,体验歌曲中活泼、欢快的情绪。最后在幼儿熟悉歌曲的情况下,教师要求幼儿边唱边做动作,可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我觉得大班幼儿已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对于歌曲节奏的把握程度还是可以的。此活动同时也丰富了幼儿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活动目标:

  1、在听听、做做、玩玩中,感受鼓声的不同节奏和强弱变化。

  2、通过观察图片,熟悉歌词,初步学唱歌曲,唱出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活动重难点:

  歌曲的副歌部分,即鼓声的节奏变化。

  (1)鼓声由远到近、由弱到强。

  (2)○/○//×○/这部分涉及休止符。

  活动准备:

  1、鼓、图片四幅(太阳、花、鸟、小朋友)。

  2、歌曲伴奏音乐。

  活动过程:

  一、通过敲鼓游戏,探索不同的鼓声节奏。

  1、教师敲鼓,引导幼儿探索节奏。

  师:小朋友,今天,赵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样好玩的东西,这种东西会发出奇妙的声音,你们猜猜是什么?

  幼儿:小鼓

  师:小鼓说:“很高兴认识大二班的小朋友,我给你们带来了好听的歌曲。小朋友,你们想听吗?”赵老师要来做小鼓手,请你们仔细听一听,小鼓是怎样唱歌的?

  师敲节奏://

  师:小鼓是怎样唱歌的?

  幼儿:咚咚的唱歌。

  师:我们可以用小嘴,和小鼓一起唱歌。

  节奏://(师边敲边演示一遍)

  师:你们还想用身体的哪个部位和小鼓一起唱歌?(教师选择两至三位幼儿的意见进行以下节奏的练习)

  ////;

  ////;

  ////

  (此部分根据幼儿的掌握情况灵活增减)

  2、个别幼儿敲鼓,集体模仿不同的鼓声节奏。

  师:谁也想来做个小鼓手,有节奏地敲出好听的歌曲?(教师请两名幼儿表演)

  师:刚才小朋友敲出的声音是怎样的?我们一起用嘴巴来学学看!

  (此环节主要运用了探索法和游戏法,通过敲鼓游戏,引导幼儿探索节奏,在游戏中,让幼儿感受鼓声的.不同节奏和强弱变化,为下一环节作铺垫。)

  二、学习副歌部分。

  1、倾听并练习副歌的鼓声节奏

  师:赵老师还想来做小鼓手,仔细听,这次小鼓唱歌跟刚才有什么不一样?

  ////(由弱到强)

  师:请小朋友用小嘴巴学一学小鼓唱歌,先是轻轻地唱,然后响亮地唱。

  师:再用小手来试试。小鼓轻,你们也轻;小鼓响,你们也响。

  师:小鼓还想唱歌,听听这次小鼓又是怎样唱歌的?

  ○/○//×○/(引导幼儿敲出休止符)。

  师:小鼓又要来唱了,这次要唱得更长一点了。

  ////○/○//×○/

  师:小鼓这次越唱越响,越唱越高兴了。跟着小鼓一起试着唱一唱。(重点练习最后部分,反复练习至少三遍)

  2、边敲,边说副歌歌词,并尝试由弱到强的变化。

  师:边唱边想,小鼓越敲越高兴声音会有什么变化?

  幼儿:越来越响(此环节是整个活动的难点,让幼儿用身体的不同部位和小鼓唱歌这种方式掌握副歌歌词,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完整地学唱歌曲

  1、熟悉旋律。

  师:今天,小鼓唱歌又好听又开心,小鼓唱得有快有慢、有强有弱,真有趣。钢琴听了也要来唱歌了。请小朋友听一听,钢琴和小鼓哪些地方唱的是一样的?听伴奏。

  师:听出来了吗?再听一遍。

  2、出示四幅图片,先欣赏歌曲,熟悉并记忆歌词。

  师:小鼓、钢琴唱的歌真好听,许多朋友都来听他们唱了。请小朋友一起听听,还有谁也来听小鼓唱歌了。师范唱。

  师:谁先来听小鼓唱歌?然后呢?再仔细听一听。师范唱。

  师:我们来帮他们排排队。

  3、遮挡部分图片,讨论记忆歌词的不同方法,随琴声学唱歌曲。

  师:这些小卡片要跟小朋友玩一个捉迷藏的游戏,请小朋友闭上眼睛,看看谁藏起来了?(小花)听着钢琴来唱,把小花唱出来。你们唱好听了,小花又会出来的。

  幼儿学唱歌曲。

  师:再闭上眼睛,看看这次是谁藏起来了。遮掉小鸟。

  师:这次有两个朋友藏起来了。太阳和小朋友。

  4、边自由表演,边演唱歌曲。

  师:今天我们学了一首新的歌曲,歌名就叫《小鼓手》。小朋友喜欢这首歌吗?你最喜欢哪一句歌词?一起来做做动作。(教师请两至三名幼儿发言)

  师:最后,让我们一起边唱边把好看的动作做出来。

  (此环节故居幼儿的接受程度,引入副歌部分,利用图片,帮助幼儿熟悉歌词,初步学唱歌曲,体验歌曲中活泼、欢快的情绪。并在幼儿熟悉歌词的情况下,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活动反思:

  为了激发孩子的活动热情,老师启发幼儿大胆地表达内心感受,体会肢体动作带来的乐趣。让孩子们与同伴一起寻找客人老师的游戏,是孩子们尽情分享、交流的时刻,满足了幼儿与老师近距离接触的心理需求。

《小鼓手》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熟悉歌词,初步学唱歌曲,唱出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2、能观察图谱,学习副歌部分,表现出鼓声的强弱变化。

  3、会根据歌曲节奏,利用身体和生活乐器,创编不同的敲鼓动作。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5、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活动准备:

  1、大鼓一个。

  2、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通过敲鼓游戏,探索不同的鼓声节奏。5′左右

  1、教师出示大鼓,请个别幼儿敲鼓探索节奏。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谁?谁想当小鼓手,来敲出好听的声音?

  2、请幼儿用声音模仿不同的敲鼓节奏。

  师:刚才小朋友敲出的声音是怎样的?我们来用嘴巴学学看!

  二、学习副歌部分。8′左右

  1、教师敲鼓,请幼儿欣赏节奏。

  师:大鼓还会这样唱歌,你们听!(教师敲击大鼓)大鼓是怎么唱歌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

  2、教师出示图谱。

  师:大鼓的歌声除了节奏不一样,声音的大小也可以不一样。看着这个图谱,你们能告诉我这一小节鼓的声音是大还是小?这一小节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请幼儿跟随琴声利用周围可以当鼓的替代物表现出大鼓声音的强弱变化。)

  3、教师敲击大鼓

  师:大鼓又要唱歌了,你们听!大鼓是怎么唱歌的?和刚刚的声音又有什么不一样?

  4、教师出示图谱。

  师:原来这次鼓声有了停顿。我们一起来试一试。(请幼儿跟随琴声利用周围可以当鼓的替代物表现出大鼓声音的强弱变化。)

  5、请幼儿跟随将副歌部分完整练唱。

  三、完整地学唱歌曲。15′左右

  1、欣赏歌曲,熟悉歌词。

  师:我们小鼓手敲鼓的声音真好听。你们听,谁听到了我们的鼓声?

  2、引导幼儿熟悉记忆歌词。

  提问:我们的鼓声被谁最先听到了?后来又有谁听到了?

  3、学唱歌曲。

  用图片遮挡法帮助幼儿熟悉记忆歌词。

  4、提出演唱要求。

  师:小鼓手敲鼓的心情怎么样?

  太阳、花儿、小鸟、小朋友听到好听的鼓声心情怎么样?

  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5、完整表演歌曲。

  活动反思:

  这是一首表现小鼓手的歌曲,鼓声的变化这部分显然是较难的,因此,我首先通过敲鼓游戏,引导幼儿探索节奏,在游戏中,让幼儿感受鼓声的不同节奏和强弱变化。然后再根据幼儿的接受程度,引入副歌部分,利用图片,帮助幼儿熟悉歌词,初步学唱歌曲,体验歌曲中活泼、欢快的情绪。最后在幼儿熟悉歌曲的情况下,再要求幼儿边唱边做动作,并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此活动同时也丰富了幼儿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小鼓手》教案 篇5

  本次活动《小鼓手》是一课三议的第一教时,为了幼儿更易理解歌词中拟人化的语句,我把“太阳听了微微笑,花儿听了点点头,小鸟听了跳起舞,小朋友听了真高兴!”做了一个flash动画,当我再次备课后发现,就中间一段播放课件的画,总觉得不完整,于是我又用了1个晚上的时间把《小鼓手》整首歌曲制作完,心中有些许的喜悦,其实在很多活动中,课件能把知识形象化,架起了孩子思维与客观事物相结合的桥梁。制作一个课件需花费很多精力,但我觉得很值得,而且很有成就感。我感到一个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只要我肯学,我一定会做的更好。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要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在导入部分,我为了增强趣味性,提问“大鼓走累了,谁来帮它敲敲背?”很自然的引出活动内容。歌曲的副歌部分较难,所以我把副歌前置,为了让幼儿能更好的学会副歌节奏,我通过让幼儿用手在膝盖、头、肩膀上敲鼓,还让幼儿手拿筷子在不同的地方敲打节奏等多种手段让幼儿学习节奏,使幼儿不会感到枯燥无味,而且每次幼儿找地方敲打,都是幼儿自由选择的,增强了幼儿的兴趣,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性。为了让幼儿理解声音的强弱,我在制作副歌图谱时,把鼓画成了大小不等的鼓,还用身体幅度的大小来暗示鼓声的大小。

  第三个环节是学习主歌部分,我运用课件让幼儿欣赏,使幼儿真切的感受到了“太阳微笑,花儿点头,小鸟跳舞,小朋友高兴”的情感,吸引了幼儿的眼球,当我提问“你听到了什么?”幼儿举手的积极性特别高,而且一下子就排除出他们听到的先后顺序,使活动顺利的进行下去。

  通过完整欣赏歌曲,梳理了歌曲脉络,让幼儿完整的感受歌曲,为幼儿完整表演歌曲作了铺垫。

  最后是创编歌曲环节,我边拿起小锣、小铃,边说“大鼓来了,还有谁来?”把话题自然引到创编环节中,让幼儿把“小锣当当当”、“小铃叮叮叮”唱到歌曲中。

  在本次活动也有不足的地方,如:在学习副歌部分,如果把节奏分解一下,把3种不同的节奏分别让幼儿学一学,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在制作副歌图谱时,我只考虑到鼓声的强弱,用大小鼓来表述,可是歌曲中唱的是都是大鼓。我想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会更加仔细的研究教案,更加巩固自己的薄弱环节。

《小鼓手》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熟悉歌词,初步学唱歌曲,唱出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2、根据副歌节奏,创编不同的敲鼓动作;重点学习副歌部分,唱出强弱变化。

  3、在活动中努力使自己的歌声与他人歌声及与琴声协调一致。

  二、活动准备1、《小鼓手》音乐磁带、录音机。

  2、大鼓一面。

  3、已看过幼儿用书:《小鼓手》。

  三、活动过程1、教师引导幼儿通过敲鼓游戏,探索不同的鼓声节奏。

  教师出示大鼓,请个别幼儿敲鼓探索节奏。

  教师引导幼儿用声音模仿不同的鼓声节奏。

  师:刚才小朋友敲出的声音是怎样的?我们一起用嘴巴学学看!

  2、教师引导幼儿学习副歌部分。

  教师演唱副歌部分,幼儿倾听副歌中鼓声的节奏。

  师:现在我来唱一段歌曲,你们听一听歌曲中鼓的节奏是怎样的。

  教师引导幼儿在周围寻找可以当鼓的替代物,练习敲副歌节奏。

  教师引导幼儿创编不同的敲鼓动作,随琴声敲出副歌节奏。

  师:还可以做哪些敲敲的动作?我们这次跟着琴声完整地进行表演。

  幼儿边敲边唱出副歌,并在教师的帮助下尝试表现出鼓声由弱到强的变化。

  师:请你们边唱边想,小鼓越敲越高兴时声音会有什么变化?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3、教师引导幼儿完整地学唱歌曲《小鼓手》。

  教师引导幼儿回忆已看过的《小鼓手》图片,同时欣赏歌曲,熟悉并记忆歌词。

  教师引导幼儿按歌词顺序讲述图片内容。

  师:谁在敲鼓?鼓声被谁先听到?谁后听到?我们来帮助他们排排队。(小鼓手、太阳、花、小鸟、小朋友)教师引导幼儿一起回忆图中的情境,一边随琴声轻声学唱歌曲。

  教师组织幼儿讨论记忆歌词的不同方法。

  幼儿边自由表演,边演唱歌曲(分集体、小组、个别练习演唱几遍)。

《小鼓手》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在听听、做做、玩玩中,感受鼓声的不同节奏和强弱变化。

  2、通过观察图片,熟悉歌词,初步学唱歌曲,唱出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活动准备:

  1、鼓、图片四幅(太阳、花、鸟、小朋友)。

  2、歌曲伴奏音乐。

  活动过程:

  一、通过敲鼓游戏,探索不同的鼓声节奏。

  1、教师敲鼓,引导幼儿探索节奏。

  师:小朋友,今天,赵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样好玩的东西,这种东西会发出奇妙的声音,你们猜猜是什么?

  幼儿:小鼓

  师:小鼓说:“很高兴认识大二班的小朋友,我给你们带来了好听的歌曲。小朋友,你们想听吗?”赵老师要来做小鼓手,请你们仔细听一听,小鼓是怎样唱歌的?

  师敲节奏://

  师:小鼓是怎样唱歌的?

  幼儿:咚咚的唱歌。

  师:我们可以用小嘴,和小鼓一起唱歌。节奏://(师边敲边演示一遍)

  师:你们还想用身体的哪个部位和小鼓一起唱歌?(教师选择两至三位幼儿的意见进行以下节奏的练习)

  ////;

  ////;

  ////(此部分根据幼儿的掌握情况灵活增减)

  2、个别幼儿敲鼓,集体模仿不同的鼓声节奏。

  师:谁也想来做个小鼓手,有节奏地敲出好听的歌曲?(教师请两名幼儿表演)

  师:刚才小朋友敲出的声音是怎样的?我们一起用嘴巴来学学看!

  (此环节主要运用了探索法和游戏法,通过敲鼓游戏,引导幼儿探索节奏,在游戏中,让幼儿感受鼓声的不同节奏和强弱变化,为下一环节作铺垫。)

  二、学习副歌部分。

  1、倾听并练习副歌的'鼓声节奏

  师:赵老师还想来做小鼓手,仔细听,这次小鼓唱歌跟刚才有什么不一样?////(由弱到强)

  师:请小朋友用小嘴巴学一学小鼓唱歌,先是轻轻地唱,然后响亮地唱。

  师:再用小手来试试。小鼓轻,你们也轻;小鼓响,你们也响。

  师:小鼓还想唱歌,听听这次小鼓又是怎样唱歌的?○/○//×○/(引导幼儿敲出休止符)。

  师:小鼓又要来唱了,这次要唱得更长一点了。

  ////○/○//×○/

  师:小鼓这次越唱越响,越唱越高兴了。跟着小鼓一起试着唱一唱。(重点练习最后部分,反复练习至少三遍)

  2、边敲,边说副歌歌词,并尝试由弱到强的变化。

  师:边唱边想,小鼓越敲越高兴声音会有什么变化?

  幼儿:越来越响

  (此环节是整个活动的难点,让幼儿用身体的不同部位和小鼓唱歌这种方式掌握副歌歌词,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完整地学唱歌曲

  1、熟悉旋律。

  师:今天,小鼓唱歌又好听又开心,小鼓唱得有快有慢、有强有弱,真有趣。钢琴听了也要来唱歌了。请小朋友听一听,钢琴和小鼓哪些地方唱的是一样的?听伴奏。

  师:听出来了吗?再听一遍。

  2、出示四幅图片,先欣赏歌曲,熟悉并记忆歌词。

  师:小鼓、钢琴唱的歌真好听,许多朋友都来听他们唱了。请小朋友一起听听,还有谁也来听小鼓唱歌了。师范唱。

  师:谁先来听小鼓唱歌?然后呢?再仔细听一听。师范唱。

  师:我们来帮他们排排队。

  3、遮挡部分图片,讨论记忆歌词的不同方法,随琴声学唱歌曲。

  师:这些小卡片要跟小朋友玩一个捉迷藏的游戏,请小朋友闭上眼睛,看看谁藏起来了?(小花)听着钢琴来唱,把小花唱出来。你们唱好听了,小花又会出来的。

  幼儿学唱歌曲。

  师:再闭上眼睛,看看这次是谁藏起来了。遮掉小鸟。

  师:这次有两个朋友藏起来了。太阳和小朋友。

  4、边自由表演,边演唱歌曲。

  师:今天我们学了一首新的歌曲,歌名就叫《小鼓手》。小朋友喜欢这首歌吗?你最喜欢哪一句歌词?一起来做做动作。(教师请两至三名幼儿发言)

  师:最后,让我们一起边唱边把好看的动作做出来。

  (此环节根据幼儿的接受程度,引入副歌部分,利用图片,帮助幼儿熟悉歌词,初步学唱歌曲,体验歌曲中活泼、欢快的情绪。并在幼儿熟悉歌词的情况下,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小鼓手》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熟悉歌词,初步学唱歌曲,唱出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2.能观察图谱,学习副歌部分,表现出鼓声的强弱变化。

  3.会根据歌曲节奏,利用身体和生活乐器,创编不同的敲鼓动作。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5.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活动准备:

  1.大鼓一个。

  2.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通过敲鼓游戏,探索不同的鼓声节奏。5′左右

  1.教师出示大鼓,请个别幼儿敲鼓探索节奏。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谁?谁想当小鼓手,来敲出好听的声音?

  2.请幼儿用声音模仿不同的敲鼓节奏。

  师:刚才小朋友敲出的声音是怎样的?我们来用嘴巴学学看!

  二、学习副歌部分。8′左右

  1.教师敲鼓,请幼儿欣赏节奏。

  师:大鼓还会这样唱歌,你们听!(教师敲击大鼓)大鼓是怎么唱歌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

  2.教师出示图谱。

  师:大鼓的歌声除了节奏不一样,声音的大小也可以不一样。看着这个图谱,你们能告诉我这一小节鼓的声音是大还是小?这一小节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请幼儿跟随琴声利用周围可以当鼓的替代物表现出大鼓声音的强弱变化。)

  3.教师敲击大鼓

  师:大鼓又要唱歌了,你们听!大鼓是怎么唱歌的?和刚刚的声音又有什么不一样?

  4.教师出示图谱。

  师:原来这次鼓声有了停顿。我们一起来试一试。(请幼儿跟随琴声利用周围可以当鼓的替代物表现出大鼓声音的强弱变化。)

  5.请幼儿跟随将副歌部分完整练唱。

  三、完整地学唱歌曲。15′左右

  1.欣赏歌曲,熟悉歌词。

  师:我们小鼓手敲鼓的声音真好听。你们听,谁听到了我们的鼓声?

  2.引导幼儿熟悉记忆歌词。

  提问:我们的鼓声被谁最先听到了?后来又有谁听到了?

  3.学唱歌曲。

  用图片遮挡法帮助幼儿熟悉记忆歌词。

  4.提出演唱要求。

  师:小鼓手敲鼓的心情怎么样?

  太阳、花儿、小鸟、小朋友听到好听的鼓声心情怎么样?

  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5.完整表演歌曲。

  活动反思:

  这是一首表现小鼓手的歌曲,鼓声的变化这部分显然是较难的,因此,我首先通过敲鼓游戏,引导幼儿探索节奏,在游戏中,让幼儿感受鼓声的不同节奏和强弱变化。然后再根据幼儿的接受程度,引入副歌部分,利用图片,帮助幼儿熟悉歌词,初步学唱歌曲,体验歌曲中活泼、欢快的情绪。最后在幼儿熟悉歌曲的情况下,再要求幼儿边唱边做动作,并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此活动同时也丰富了幼儿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小百科:鼓是一种打击乐器,在坚固的且一般为圆桶形的鼓身的一面或双面蒙上一块拉紧的膜。鼓可以用手或鼓杵敲击出声。鼓在非洲的传统音乐以及在现代音乐中是一种比较重要的乐器,有的乐队完全由以鼓为主的打击乐器组成。

《小鼓手》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小鼓手》,在活动中感受音乐的渐强与休止。

  2.通过与老师、同伴合作,体验分角色歌唱活动带来的成功感。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鼓,难点前置。

  (一)教师敲鼓:∣ ∣×—︱

  1.谁能把刚才小鼓唱的歌曲用小手拍出来?

  2.教师边敲边唱: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二)教师再次敲鼓: ∣ ∣ ∣ ∣

  1.鼓声有什么变化?(渐强)

  2.教师边敲边唱: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三)教师第三次敲鼓: 0︱ 0︱ ∣× 0∣

  1.谁能用手拍出来?

  2.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拍。

  3.一边拍一边唱。

  二、学唱歌曲

  (一)学习歌词

  1.教师完整范唱(有伴奏):你刚才听到了什么?

  2.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3.介绍歌曲名字。

  (二)幼儿学唱

  1.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唱。

  2.有感情地唱: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情唱?开心的表情是怎么样的?

  3.再次带领幼儿唱,教师放低声音。

  (三)分析每段音乐性质,有感情地唱。

  1.你最喜欢歌曲里面的哪一句?为什么?

  2.再次完整唱歌曲:把每一段不同的情感表现出来。

  三、分角色演唱歌曲

  1.教师唱黄色小鼓咚咚的部分;幼儿唱粉红色歌词部分。

  2.师幼交换角色唱。

  3.幼儿分两声部唱,教师指挥。

  4.幼儿交换角色唱,教师指挥。

  四、欣赏现场录下来的幼儿演唱时的录像。

  师小结:我们都能够像小演员一样进行表演。

  简单评析:

  1.能够将难点进行前置

  2.在解决鼓声越来越响,渐强这一块,建议加入钢琴

  3.不要将第一句:“我是一个小鼓手,敲起鼓来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分裂开来,这里不需要有鼓点,鼓点只要用在最后两句就可以了。

  4.要表现歌曲“优美”的情感,演唱歌曲要有轻重,优美处可以轻一点,“诶”这个字可以唱得渐强。

  5.教师搭建的图谱支架撤离不够及时,不要从头用到尾,当幼儿演唱两遍后就可撤离。

《小鼓手》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能观察图谱,理解歌曲内容,学唱歌曲,感受歌曲轻松、愉快的曲调。  2、会根据歌曲节奏,利用身体和生活乐器,创编不同的敲鼓动作。  3、积极参与并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能大胆自信地表演。活动准备:  大鼓一个;歌词图谱;筷子、牛奶罐、盒子等废旧材料。活动过程:  一、感受歌曲旋律与节奏  (一)律动,感受歌曲旋律。  1、幼儿当神气的小鼓手,合着歌曲旋律入场。  2、提问:刚才,我们合着《小鼓手》的音乐走进来,你听了这首曲子有什么感觉呢?  (二)利用图谱,练习歌曲节奏。  1、出示图谱,讲解节奏。  2、练习:集体学大鼓唱歌,用“咚”声来表示。  3、利用身体部位练习节奏。  二、学唱歌曲  (一)完整地欣赏歌曲。  1、教师第一次范唱(清唱),鼓声用敲鼓的方式表达。提问:你听到了什么?  2、第二次完整地范唱。提问:大鼓是怎么样唱歌的?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图谱。  (二)根据图谱,有节奏地朗诵歌词。  1、教师指图谱,幼儿跟教师有节奏地朗诵歌词。  2、重点练习:渐强(利用图谱法——鼓的从小到大来表现音的从弱到强)和休止符节奏(利用图谱法——没有画鼓棒的鼓表示)。  (三)幼儿学唱歌曲。  1、幼儿轻声跟唱一遍。  2、幼儿用好听的声音跟唱一遍,放开唱。  3、幼儿独立演唱歌曲一遍。  4、提升要求,幼儿背唱三遍:  (1)拿掉两张图片,幼儿演唱歌曲。  (2)拿掉所有图片,幼儿演唱歌曲。  (3)拿掉节奏图谱,幼儿演唱歌曲。  5、幼儿边唱边表演歌曲一遍。  6、分男女幼儿合作演唱歌曲:女孩当小鼓手,男孩当鼓,第二遍交换。  三、利用身体和生活乐器,激发幼儿对歌唱活动的兴趣  1、请一名幼儿当小鼓手,边唱边敲大鼓;其余幼儿把肚子、膝盖、肩膀等当作大鼓边唱边敲打。  2、提问:我们可以生活中的什么东西当作大鼓呢?(可把牛奶罐、盆子、盒子等当作大鼓)  3、幼儿表演:  第一次表演,请幼儿边唱边敲;  第二次表演进行提升,敲鼓的地方不能发出声音,直接用“鼓声”表示。  四、结束:幼儿再次当小鼓手,在边敲边唱中出活动室

《小鼓手》教案 篇11

  《小鼓手》是一首充满了童趣的歌,表现出小鼓手的神气、自豪、喜悦。我定的目标中除了唱出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还有根据副歌节奏,创编不同身体部位的敲鼓动作,重点是唱出副歌部分的强弱变化。看到这些目标,我想主要应该通过引导幼儿学唱、欣赏和律动,体验歌曲的欢快的节奏、热情的情绪,培养幼儿的音乐创造力,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为了让幼儿分辨鼓声的节奏和强弱,我让幼儿一边模仿敲鼓动作,一边模仿发出小鼓的声音。这样的活动幼儿很乐意接受,而且每次我让幼儿自己在身上找地方敲打。大家自由选择,增强了活动的兴趣。

  为了让幼儿理解声音的强弱,我在制作副歌图谱时,把鼓槌画成了大小不等的三种,小的表示很轻,中的表示稍强,大的表示最强。在示范时,我也用不同的身体幅度的大小来暗示鼓声的大小强弱。幼儿很快就分辨出了不同的强度,敲打或模仿声音时都有所区别。

  重要的环节是学习歌唱部分。为了帮助幼儿掌握歌词,我制作了四张图谱让幼儿欣赏并加深记忆。歌词也很简单易懂,幼儿很快就掌握了。学唱时,我先有感情地进行示范,,旨在给孩子一个音乐的完整的感受。幼儿被我的歌声吸引了。我又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小鼓手的歌唱得怎么样?请你到歌词里面来找答案,好在哪里?(引出歌词:太阳听了微微笑,花儿听了脸儿红,小鸟听了跳起舞,小朋友听了多高兴。)第二次范唱,我再请小朋友完整听,有没有发现熟悉的旋律?巩固“咚咚”部分,再听,出现了几次?等等问题来引导孩子欣赏歌曲,让孩子能够按层次有针对性的理解歌曲,同时也培养了孩子听辨音乐的能力,教会了孩子听音乐的方法。整个学唱部分幼儿非常主动,为了提醒幼儿不“喊唱”,我在“哎”这一句,加了身体动作和手势,幼儿听得很乐意,纷纷模仿,效果格外地好!

  如此整个活动我通过引导幼儿完整欣赏歌曲,梳理了歌曲脉络,让幼儿完整的感受歌曲,为幼儿完整表演歌曲作了铺垫。最后,我带着幼儿一起扮演小鼓手,随着伴奏边唱边表演动作,副歌部分我们还分三组进行不同的表现,把活动推向了高潮!

  总结本次活动的成功之处,我认为自己在通过让幼儿听节奏,模仿节奏,到看图片、看示范动作提示等等,整个过程将幼儿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给他们以最大空间感受、体验、想象、表现的机会,从而能帮助幼儿挖掘潜力、释放情感、体验成功。活动中,我重视孩子们的参与,积极引领他们自己去认识、去学习、去发现。给与他们及时的鼓励和肯定,如此环环相扣保证了整个教学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进行。在活动中,我和孩子们都感受到了音乐的热情和快乐,大家一起唱一起舞,好不酣畅淋漓!

《小鼓手》教案 篇12

  目标:1.初步学唱歌曲《小鼓手》,感受歌曲欢快的特点,体验“小鼓手”的自豪情绪。

  2.感受音乐的强弱变化,能以自己的方式表现这种情绪。

  准备:钢琴、自制图片(小鼓手、太阳、花、鸟、小朋友)

  重点:初步学唱歌曲,感受歌曲欢快的特点。

  难点:愿意与同伴一起演绎小鼓手神气自豪的样子。

  过程:

  一、直接引题:

  师:上星期我们参观了蔚斗小学,小朋友们很喜欢他们的社团,其中有一个社团里面有的在敲架子鼓、吹萨克斯、拉小提琴,还记得吗?

  二、欣赏歌曲。

  1.教师清唱歌曲。

  (1)幼儿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2)出示图片,按歌曲顺序排列。

  2.再次示范唱,鼓励幼儿回忆,填补空缺,将图片排列完整。

  三、歌曲学唱。

  1.清唱跟唱。教师放慢速度,结合图片跟唱歌曲。

  2.教师配合琴声一起学唱歌曲。

  3.演唱歌曲。请部分幼儿表现出小鼓手神气自豪的样子进行演唱,其他幼儿伴唱。

  四、鼓点表现。

  根据歌曲用时弱、时强、特强的表现方式来演绎歌曲。

《小鼓手》教案 篇13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表现小鼓手的歌曲,鼓声的变化这部分显然是较难的,因此,我首先通过敲鼓游戏,引导幼儿探索节奏,在游戏中,让幼儿感受鼓声的不同节奏和强弱变化。然后再根据幼儿的接受程度,引入副歌部分,利用图片,帮助幼儿熟悉歌词,初步学唱歌曲,体验歌曲中活泼、欢快的情绪。最后在幼儿熟悉歌曲的情况下,教师要求幼儿边唱边做动作,可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我觉得大班幼儿已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对于歌曲节奏的把握程度还是可以的。此活动同时也丰富了幼儿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重难点:

  歌曲的副歌部分,即鼓声的节奏变化。

  1、鼓声由远到近、由弱到强。

  2、 ○ / ○ / /× ○/这部分涉及休止符。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重点学习鼓声的不同节奏和强弱变化。

  2、通过学习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活动准备:

  1、鼓一只、鼓棒一根。

  2、图谱一幅:节奏图四条、图片四幅(太阳、花、鸟、小朋友)、图卡一张(~~~~)。

  3、歌曲伴奏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幼律动进场。

  2、幼儿发声练习。

  二、通过敲鼓游戏,探索不同的鼓声节奏。

  1、教师敲鼓,引导幼儿探索节奏。

  2、幼儿说出节奏,师出示节奏卡。

  3、师幼演唱节奏。

  4、倾听并练习副歌的鼓声节奏。

  5、幼儿说出节奏,师出示节奏卡。(“休止符”的意义说明)。

  6、师幼演唱节奏。

  三、完整地学唱歌曲。

  1、熟悉旋律。

  教师钢琴伴奏唱歌。

  教师提问歌名和歌词内容。

  教师清唱一遍歌曲。

  2、根据幼儿回答,逐个出示图片,熟悉并记忆歌词。

  教师再次提问歌词的内容。

  (幼儿先说,教师后出示图片,并唱出这句歌词)

  师幼完整演唱歌曲。

  师幼分别交换演唱歌曲中的“鼓声”和其他部分歌词。

  师幼完整演唱歌曲。

  教师提问幼儿喜欢的歌词。

  师幼共唱这句歌词。

  教师演唱歌曲中难的歌句。

  师幼共唱难的歌句。

  师幼完整演唱歌曲。

  3、遮挡部分图片,讨论记忆歌词的不同方法,随琴声学唱歌曲。

  教师分别藏起1个、2个、4个图卡,让幼儿演唱出来。

  教师藏好除鼓声部分的图卡后,请幼儿唱一遍。(幼儿唱出一个,教师还原一个)

  四、边自由表演,边演唱歌曲。

  1、教师钢琴伴奏,幼儿演唱歌曲。

  2、师幼随乐演唱做动作退场。(两遍音乐)

《小鼓手》教案 篇14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初步学唱歌曲。

  2.学习正确表现音乐的情感,并创编新的歌词。

  3.初步掌握轮唱中遇到的新的合作方式。

  活动准备:

  教具:大鼓、鼓锤、节奏、图片,敲鼓与唱歌的标记。

  学具:小鼓、鼓锤、画夹和水彩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

  幼儿自由敲小鼓,引起活动兴趣。

  (评析:让幼儿自己在探索中获得感性经验,又适合幼儿好动的性格特点。)

  二、学习副歌节奏。

  1.幼儿模仿老师敲鼓:

   ︱ ︱ ︱ ︱

  2.出示小猫、小鹿卡片,引导幼儿注意敲出上述节奏从弱到强的变化。

  3.老师按 0 ︱ 0 ︱ ︱× 0 ‖的节奏敲鼓。

  提问:鼓声有什么变化?

  你们会唱出这样的节奏吗?

  4.出示袋鼠卡片,提醒幼儿注意休止符;出示大象的.卡片,帮助幼儿理解“riten.”(突慢)的意思。

  5.幼儿完整演奏副歌节奏。

  (评析:借助动物们走路脚步的轻重,帮助幼儿理解节奏的强弱,效果很好。)

  三、学唱歌曲。

  1.老师随琴声有感情地范唱。

  提问:歌里唱了些什么?谁听到了我的鼓声?

  幼儿回答后,老师出示相应图片。

  2.老师清唱一遍,帮助幼儿加深对歌词的理解。

  3.幼儿看图片轻声学唱。

  4.幼儿用好听的声音学唱。老师注意提醒小朋友:前奏敲鼓,最后部分唱出鼓声。

  5.师生对口形练唱。

  6.幼儿一边唱一边配上自己喜欢的动作。

  7.分组轮唱的方式练唱歌曲。

  四、创编歌曲。

  1.幼儿讨论:“除了太阳、花儿、小鸟和小朋友,还有谁会听到鼓声?它们听了鼓声会怎么做?”

  2.小朋友将自己想到的画在纸上。

  3.小朋友四人一组自由组合,把自己画的内容编到歌里去,用轮唱的方式演唱。

  4.教师请幼儿把自己编的歌唱给大家听。

  5.小朋友分组到客人老师面前表演。

《小鼓手》教案 篇15

  教学内容

  唱 《我是小鼓手》

  动 音乐游戏:队列操

  拓展 了解鼓号队的组成和音乐表示力

  教学目标

  1、要求同学用神气、自豪和喜悦的情绪演唱歌曲《我是小鼓手》,启发同学处置好休止和强弱的对比。

  2、通过音乐游戏“队列操”培养同学在活动过程中的协调性和与他人的合作意识。

  教材分析

  《我是小鼓手》是一首充溢童趣的儿童歌曲,表示了小鼓手神气、自豪、喜悦之情。演唱时要注意唱准第三句的同音反复。最后的补充句模拟大鼓的声音,要启发同学处置好休止和强弱的对比。

  音乐游戏“队列操”是一个有关节奏、音色听辨的游戏活动,旨在结合本单元的人文主题,让同学熟悉大鼓、小军鼓、大镲的音色,掌握二分、四分、八分节奏和其组合。

  教学重点

  学习用神气、自豪和喜悦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休止和强弱的演唱要准确。

  教学过程

  一、 实物导入——感受音乐

  出示实物小军鼓,引出歌曲《我是小鼓手》。

  二、唱唱敲敲——享受音乐

  学唱新歌《我是小鼓手》

  1、 完整地聆听歌曲

  2、 带领同学按节奏朗读歌词。

  3、 用分句模唱法学唱歌曲。

  4、要求同学随着钢琴哼唱旋律。

  5、分句填唱歌词。

  6、对同学个别唱不准的地方,进行重点教唱。

  7、 用多种方法练唱歌曲,协助同学掌握音准。

  8、 回忆小军鼓、大鼓的演奏方法,然后按大鼓、小鼓的节奏在第一、第二和补充乐句处为歌曲伴奏,可以徒手敲击,也可发放少量的打击乐曲伴奏。

  三、听听走走——表示音乐

  1、引导同学结合课本插图讲解活动的规则。

  2、分组讲解三种节奏和行进的`要求。

  3、请三个小朋友分别演奏三种打击乐器的相应节奏。

  4、要求同学听到什么乐器演奏就依照相应的方向走,行走时要有节奏感。

  5、引导同学想一想“还能怎样敲?怎样走?”,留给师生创新的空间。

  四、拓展练习-号鼓队的组成

  1、 介绍号鼓队中使用的各种乐器和其演奏方法。

  2、 介绍号鼓队演奏的场所和其作用。

  五、课堂小结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