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精选17篇)_大班科学教案
科学活动:(精选17篇)
科学活动: 篇1
活动目标:
1. 认识家中常见的植物.
2. 感觉照顾植物的乐趣.
3. 了解植物成长的过程.
活动准备:
1. 幼儿用书:&;lt lt;我家的植物&;gt gt;.
2. 挂图:&;lt lt;我家的植物&;gt gt;.
3. 班级里栽种的各种植物.
活动流程:
展示挂图→ 思考问题→ 照顾植物→ 活动延伸
活动过程:
一.展示挂图:
请幼儿看幼儿用书&;lt lt;我家的植物&;gt gt;的画面,教师给幼儿一一讲解展示挂图&;lt lt;我家的植物&;gt gt;.
二.思考问题:
看到了图上的许多种植物后,请幼儿思考以下问题:
─哪些植物会发出香味?你们家里有能发出香味的植物吗?这些植物让你想到什么有趣的事?
─哪些植物的叶子有多种颜色?你家有吗?是些什么颜色的叶子呢?
─哪些植物会攀爬?这些植物学会开花吗?开什么颜色的花呢?
─哪些植物常在房间.客厅里看到呢?
三. 照顾植物:
请幼儿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照顾植物:
─修整枯掉的叶子或过长的枝叶。
─整株拔起生病的植物,更换土壤、晒晒太阳。
─当土壤表面干了的时候,就需要给植物浇浇水,直到喷底有水漏出来为止。
─开花的植物放在阳光下,观叶的植物一星期1-2次太阳即可。
四、活动延伸:
学习孵豆芽的方法并观察豆芽成长的过程。
科学活动: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亲身体验、观察、了解沙子的特征。
2、通过实验,观察比较干沙和湿沙的不同。
3、乐意玩沙,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充分体验探索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多种玩沙工具、玩沙场地。
活动过程:
一、带幼儿进入玩沙场地。
1、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到外面去上一节课,我们要一起去玩沙,但是到了玩沙的地方,小朋友先不要玩沙,老师会问小朋友一些问题哦,等你们回答了老师的问题之后,老师才请小朋友去玩。
2、带幼儿进入玩沙场地.
二、请幼儿观察、了解沙子的特征。
1、这里面有好多好多的沙子,请你们仔细看一看,并且摸一摸它,这些沙子都是什么样子的呢?
2、教师总结:这些沙是细细的,软软的,黄黄的,一粒一粒的。
3、你们看看,沙子里面是不是还藏了很多的小石子呢:请幼儿想想应该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把沙子和石子分开呢?
4、教师示范:用沙漏将石子与沙分开,并请幼儿观察。让幼儿说说为什么石子可以和沙分开。
三、引导幼儿比较干沙和湿沙的不同
1、你们知道怎么样可以把沙子变湿吗?
2、给沙子加水,观察湿沙与干沙的不同,请幼儿观察加了水的湿沙与干沙有什么不一样。
3、拿湿沙与干沙分别在手上捏一捏,请小朋友观察后说一说。
4、小结:干沙抓在手上会一粒粒游流下来,像流水一样,但湿沙放在手里捏一捏可以捏出不一样的形状。
四、请幼儿体验玩沙
1、教师:现在老师请小朋友一起来玩一玩这些沙吧!但是在玩的时候小朋友要注意些什么呢?
2、注意不要把沙弄到了自己和别人的身上,在玩沙的时候也不能上扬,这样容易伤到眼睛。
3、请幼儿用各种模型按沙,看看干沙和湿沙按出来的模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4、用手给沙做各种造型,感受干沙和湿沙的不同,并提问:哪一种沙子更好做造型?用干沙和湿沙做造型的时候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科学活动: 篇3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了解不同花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等;
2.让幼儿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事物;
3.引导幼儿能按照老师指定的花的某一特征对不同的花进行分类;
4.让幼儿感受到花,大自然的美,获得美的体验;
活动准备:
迎春花盆栽一盆,ppt,ppt中所介绍的花朵的彩色卡片画各一张,不同花朵的帽子每位小朋友一顶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让幼儿猜一谜语,导入
1.小朋友们,老师请你们猜个谜语,猜猜是什么
几根枝,开满花,
叶子小,开黄花。
远看蝴蝶在飞舞,
迎来春天喜洋洋
(二)认识不同的花
1.老师展示迎春花,从迎春花的颜色,形态(花朵大小,有无尖刺),生长环境来引导幼儿进一步认识迎春花。
2.ppt展示一些常见的但具有不同特点的花,老师按照花朵颜色,花朵大小,有无尖刺,生长环境这四个角度的顺序来帮助幼儿一一认识这些花朵。
(三)帮助小花朵找朋友
1.老师在黑板上画两个房子形状的图,并将迎春花的图片贴在一个房子里,将白牡丹花贴在另一个房子里,“现在有两朵小花要找好朋友去它家玩,老师这里呢有很多的小花朵都愿意去它们家玩,但是呢小花朵们又不能同时去他们家,所以啊老师想了个办法,把小花朵们安排好了去哪家玩”老师将所有红色的花贴到迎春花一起,白色的花贴到白牡丹一起,请小朋友看看老师是按什么规律分的。
2.这是老师帮小花朵找的朋友,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们除了用老师这个方法来给迎春花和白牡丹找朋友,还能从我们刚刚认识到的小花们其他的什么特点来分?跟幼儿一起从花朵大小,有无花刺两个方面一起再给小花朵找朋友。
3.换两种花(白荷花与红玫瑰)请客,老师让幼儿从颜色,有无尖刺,生长环境(水里还是土壤),来给小花朵找朋友。
(四)游戏---我是小花朵
1.“刚才小朋友们一起帮小花都找了好多好多的朋友,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们自己来扮演小花朵,并给自己找朋友”。
2.老师说明游戏规则:小朋友们全部蹲下,听清老师说的花朵特征,帽子上的花朵拥有这一特征的小朋友可以站起来。
(五)总结
我们发现当我们按照不同的标准来给小花朵找朋友的时候小花朵找到的朋友也是不一样的,小朋友们回家后可以帮妈妈给家里的衣橱里的衣服按照不同的标准分分类,做个能干的小宝宝!
科学活动: 篇4
活动目标:
1.任意弯折扭扭棒,大胆折出多种造型。
2.尝试运用多种材料让扭扭棒站起来。
活动准备:
1.扭扭棒若干、记录表人手一份。
2.积木、彩泥、瓶盖、泡沫、夹子等。
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引导观察想象。
1.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2.教师将扭扭棒弯曲成“o”形。
3.师:细细长长的扭扭棒除了变成圆形,还可以变成什么呢?
二、玩一玩,鼓励创造表现。
1.幼儿自由想象弯曲扭扭棒,教师观察指导。
2.师:你把扭扭棒变成了什么?
三、做一做,启发思考探索。
1.师:你能想出什么办法让扭扭棒站起来呢?
2.幼儿自由讲述让扭扭棒站起来的方法。
3.出示各种材料,引导幼儿观察。
4.幼儿尝试操作,运用不同材料让扭扭棒造型站立起来,并记录。
5.幼儿看着记录表,交流操作情况。
科学活动: 篇5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影子
活动目标:
1、乐于参加科学探究活动,了解光和影子的关系。
2、对身体的影子及其变化感兴趣,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重点:喜欢参加科学探究活动,体验游戏快乐。
活动难点:了解光和影子的关系。
活动准备:投影仪、音乐《雨中旋律》、幼儿具备"影子"相关经验(事先准备好的寻找影子视频)、人站在太阳下影子图片一张、教师幼儿具备做各种手影的经验、画有每位幼儿影子造型的长轴纸卷一个、蜡笔。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音乐律动)
小朋友们,今天张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请大家认真听,比比是谁第一个猜出谜底。我的谜面是:有个好朋友,天天跟我走,有时走在前,有时走在 后,我和他说话,就是不开口。(是一种现象,有阳光的时候就会出现)(影子)
基本部分:嗯,小朋友们很棒,都猜对啦!我们的影子这么的神奇,那它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我这有一段小朋友们寻找影子的视频,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好不好?那我们要带着几个任务去看,
第一个:你找到了那些影子?(在什么情况下找到的)
第二个:我们去了什么地方影子就突然消失了,为什么?(幼儿观看视频资料)(引导幼儿思考回答之前提出的问题)
小朋友们回答得真棒,我们表扬下自己。
接下来,我们再通过一张图片更进一步的了解光与影子的关系(出示图片)
(引导幼儿懂得在有光的情况下才会有影子,当光线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光线照不到的地方就变黑了,这就是影子)
(发现光和影子的关系)好,下面张老师就带着你们一起来玩影子游戏好不好?
第一个游戏:手影游戏(老师先做出几个造型示范,幼儿猜并模仿,再请7--8名幼儿分别在投影仪前做不同造型的手影,边做造型边学小动物叫声,其他小朋友来猜并模仿)
第二个游戏:给影子涂色(教师将每位幼儿做的影子造型提前画在长轴纸上,请每位幼儿找到自己影子造型给影子穿上漂亮的衣服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图案)
结束部分:教师与幼儿一起分享欣赏影子作品并和自己影子拍照留念。
大班科学活动设计:有趣的影子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影子
570) this.width=570;" border=undefined>
570) this.width=570;" border=undefined>
570) this.width=570;" border=undefined>
570) this.width=570;" border=undefined>
570) this.width=570;" border=undefined>
570) this.width=570;" border=undefined>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影子
设计意图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告诉我们,幼儿科学学习的方式是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因此,让幼儿了解光与影“近大远小”关系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幼儿找一找、试一试。在反复操作、验证的基础上,感知不同角度、不同距离光照后影子的变化,继而获得光和影关系的直接经验。
活动目标
1.在找一找、变一变、试一试中,感知光与影“近大远小”的关系。
2.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光影的造型,体验趣味光影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小手电6支,动物剪纸6种,光影照片,光影造型图片.光影造型视频。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人,了解幼儿对光影现象的经验
师:你们见过影子吗?在哪里见过影子?你们见过什么样的影子?
教师梳理小结:光和影是一对好朋友,有光的地方经常能看到各种各样奇妙的影子。
二、感知影子的变化,获得光和影的感性经验
1.出示一组光影照片。师:这组影子有什么不同?你觉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2.师:刚才大家说了很多原因,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影子产生了不同呢?要怎样才能知道?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你们来试一试就可以知道真正的原因了。一会儿两个小朋友合作,一个拿小动物,一个拿小手电,两人一起来试一试怎么让小动物的影子变大和变小,你们要记住结果,等我请你们回来的时候把结果告诉我。
3.幼儿合作探索,试一试、玩一玩,什么时候影子大(模糊),什么时候影子小(清晰)。
4.交流探索结果。师:找到小动物影子变大变小的原因了吗?你是怎么做的?(根据提出的问题,请幼儿演示实验方法)
小结:小朋友都发现了影子变大变小的秘密,光离小动物越近,影子就越大;光离小动物越远,影子就越小。
三、体验光影造型游戏,进一步感知光和影的关系
1.欣赏光影艺术《奥斯卡艺术造型》。师:看了这段会变的、有趣的影子,小朋友肯定有很多话想说吧!你知道这些影子是怎么来的吗?
师:这些有趣的影子都是许多人一起合作变出来的!今天范老师也给小朋友准备了有光的地方,你们想不想也来变一变呢?
2.出示光影造型图片,让幼儿根据图片上影子的造型来变一变。
个人表演:请小朋友积极动脑,怎么改变自己的影子,让影子变得大些、小些、瘦些、宽些。
小组合作:变出千手观音、桥等。
全体表演:变大树。
3.总结:刚才表演的时候光没动,只是小朋友在动,就变出这么多的大影子和小影子。如果光不停地动,小朋友也在动,那么会变出哪些有趣的影子呢?以后有机会我们再来试一试。
活动感悟
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影子”经历了一次难忘的磨课研修过程,使我在活动设计能力和现场教学机智等方面都获得了很大的进步。
第一阶段:解读教材,重视环节。我在确定课题后,开始对照《指南》要求设计教学环节,查找相关资料了解物体成影的条件。同时,在每个环节中设疑,让孩子们不断地猜测,结合生活经验的积累反复操作、验证、自由探索。之后,我通过介绍、演示等方式帮助幼儿整理获取的有关光与影近大远小的关系,最后总结的时候再次设疑,激发幼儿再探索的愿望。
第二阶段:重构环节,微调教具。经过第一阶段对教材的解读和有效备课后,我整理总结出比较完整的第一份教案,为了了解该教案设计中的不足和教学的具体情况,我进行了几次试教研课,发现了教具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之前为幼儿表演准备的白色幕布太短,影响影子的成形,我对教具进行了微调,把幕布加宽加长。同时为幼儿提供了小手电和剪纸动物,让他们两两合作探索。
第三阶段:优化细节,全面提升。在对活动的目标、重难点、环节进行重新梳理后,我又对活动中引导语、提问、回应等做了进一步的优化提升,使得课堂教学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图案(聂莉莉)
活动目标:
1、发现物体的对称性。
2、根据提供的已有图形,画出与物体相对称的另一半。
活动准备:
1、具有两组相对称的图形片若干。
2、幼儿活动材料二册第19页《有趣的对称图案、水彩笔》。
3、人手一张长和宽为4厘米和3厘米的彩色纸、剪刀、水彩笔。
4、已拼插好一半对称图案的玩具或插粒若干套,玩具、插粒若干。
活动过程:
一、后面躲着谁。
1、教师出示已折成一半的图形或实物,让幼儿猜猜后面会是什么。(幼儿猜测,教师打开图形让幼儿验证)
2、幼儿每人一张方形手工纸,折对称图形。(角对角折三角形,边对边折长方形等)。
二、找朋友。
1、在绒板上展示图形片,请幼儿在提供的图形中找找每个图形的朋友,说说他们为什么是朋友。
2、集体观察两个图形的异同:形状、颜色、图案相同,左右位置相反,感知理解对称的意义。
三、找一半。
1、让幼儿说一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对称物体。
2、找找自己身体上有没有对称的地方。(眼睛、耳朵、手等)
3、请幼儿翻开幼儿活动材料,指导其找出对称的图画并图色。
4、请幼儿观察已经拼好一半的图案,用相同的玩具材料拼出想对称的另一半。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喷泉
活动目标
1、在幼儿玩水的过程中,通过玩玩、看看等活动,使幼儿初步了解一些水注喷高的原因。
2、能够通过自己的语言较准确地表述出自己的探索结果。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大胆探索的能力。
活动准备:
水盆、水、可乐瓶底(底部钻孔)、软管、毛巾、短吸管。
活动过程:
(活动提要)
本活动分5步完成:
1、幼儿自由玩水
2、探索水向上喷的方法
3、发现喷泉喷高的原因
4、利用经验制作喷的更高的喷泉
5、延伸活动:探索其它喷水的方法
(活动重点)
了解喷泉喷高的原因以及如何利用材料让喷泉喷的更高。
(具体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玩水:
1、请幼儿用软管和小碗来玩水。
2、教师巡回观察,记录归纳幼儿玩水的几种方法。
二、探索玩喷泉的方法,找到不喷水的原因:
1、设疑:怎样让水向上喷?
请幼儿自由玩水,进行探索。
2、教师巡回观察,记录归纳幼儿的第一次探索结果:
哪些幼儿能够自己探索出让水向上喷的方法,有哪些幼儿有时能使水向上喷,有哪些幼儿找不到让水向上喷的方法。
3、请能使喷泉喷出水的幼儿,帮助喷不出水的幼儿共同找出不喷水的原因。(盛水的小碗举的太低)
4、请起初喷泉喷不出水的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喷泉为什么喷不出水来?
三、喷泉比赛:
1、请幼儿自由结合两人一组进行喷泉比赛,看谁的喷泉喷的高,并讲出自己喷泉喷的高的原因。
2、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比赛结果及喷泉喷高的原因。(盛水的小碗举的高、盛水的小碗大盛的水多)
四、探索制作更高的喷泉:
1、幼儿讨论如何让喷泉喷的更高。(盛水的小碗举的越高,喷泉就会喷的越高)
2、幼儿两两结伴,寻找合适的材料加长自己的软秘、加大自己的瓶子,做出喷的更高的喷泉。
延伸活动
请幼儿回家同父母共同想出其他做喷泉的方法。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喷泉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设计――会变化的影子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会变化的影子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影子各种变化的兴趣,体验观察发现、探索学习的乐趣。
2、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并能用语言、绘画等方式表达、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3、知道影子的变化与光和物体的位置变化有关。
活动准备
1、投影仪一台,手电筒、照明灯若干。
2、立体和平面玩具若干。
3、画有各种物体的练习纸四张,油画棒若干。
重点难点
1.重点引导幼儿积极参加探索活动,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
2.难点是使幼儿获得对影子变化的经验,并用较清晰的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法. 玩“捉影子”游戏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启发回忆法. “你们玩儿过什么样的影子游戏?”“为什么会有影子?”启发幼儿回忆已有经验,进一步了解影子产生的原因。
3、探索发现法.幼儿自由操作材料,进行探索学习,发现影子变化的秘密。
4、讲述演示法请幼儿将自己发现的影子的秘密,讲述或演示给大家看,进行经验分享,体验探索成功的喜悦。
5、操作实践法幼儿分组讨论,根据探索到的影子的秘密,合作画出光源或影子的位置,进一步理解光源与影子位置的变化关系。
6、录像启示法通过观看录像“怎样把影子藏起来”,引导幼儿互相讨论,激发进一步活动的愿望,生成下次活动的内容。
活动延伸
依据幼儿的意愿,户外进行“捉影子”游戏或者“藏影子”游戏。
科学活动: 篇6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夏天到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夏天的气温、天气、动植物的生活、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变化。
2、有细致地观察与比较能力,会根据不同的标准对夏季用品进行分类。
3、知道夏季应该注意防暑降温并体验夏天给人们特有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夏天调查表:请幼儿画出自己找到的夏天。
2、请幼儿收集各种夏天使用的物品或图片。
3、请幼儿连续做一个月的气温观察记录,并画出曲线图。
4、幼儿用书:《夏天的秘密》、《夏季的星空》。
活动过程:
1、幼儿寻找夏天的变化。
教师:现在是什么季节?请你出去找一找,看看哪里能找到夏天?
教师带领幼儿到室外,引导幼儿从周围环境的变化来发现夏天的特点。
教师:请你说说你是怎么发夏天到了的?你还知道夏季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你喜欢夏天嘛?说说理由。
2、展示幼儿收集的夏季用品,学习分类的方法。
教师:我们夏季都会用到一些什么特别的东西呢?
请幼儿介绍并展示幼儿收集的物品。
教师:夏季有这么多特别的东西,我们将它们这样分类呢?
3、结合幼儿用书,引导幼儿看气象记录,讨论夏季应该注意的事项。
教师:这是小朋友做的气象记录,你发现最近的气温又什么变化?
教师:气温越来越高,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教师提醒幼儿应该注意防暑降温,多喝水,少在室外活动,少吃冷饮,注意饮食卫生等。
科学活动: 篇7
活动目标:
1、关注天气预报,感受、了解风级,初步了解风与我们的关系。
2、能根据自己的感受分辨风力的大小。
活动准备:
1、录下天气预报的声音或使用电话,引导幼儿发现有关风的信息。
2、户外活动时引导幼儿根据天气预报感受不同的风级.
3、风级图。
活动过程:
一、 认识风级。
1、幼儿听天气预报,说说今天的天气。
2、风儿和许多朋友说着悄悄话,听,今天风儿要和我们小朋友说些什么呢?(放录音:小朋友,我们风有大有小,你们谁知道我们是怎样表示风的大小的?)--幼儿猜猜(对了,我们是从一级风到十二级风来表示的)--我要问问了,一级风和十二级风有什么不同呢?
--小结:原来风有十二级,从一级风、二级风、三级风到十二级风,级数越大风越大。
3、出示风级图,请幼儿观察。(使用教具--风级大转盘)4、一二级风,你看到了什么?你会听到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5、三四级风吹的时候是怎样的呢?
6、五六级风与三四级风有什么不同呢?你是从哪里发现的?
7、七八级风来了,会发生些什么情况呢?
8、九级风以后会是什么样的呢?
引导幼儿回忆沙尘暴或台风时的感受。
二、风级标志。
1、观察天气记录表中有关风级的记录,看一看、说一说,前几天的天气记录中是否有关风级的记录。
2、引导幼儿讨论:怎样在天气记录中记录风级?
3、商量哪种风级标志让人一看就明白,讨论并确定下来。
4、说一说刮风时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
5、那我们一起和大小风儿做游戏吧!
教师边念风级歌,边引导幼儿做动作:一级二级纸削跑(单腿站立,允许轻轻摇晃),三级四级彩旗飘(彩旗飘),五级六级树枝摇(转圈跑),七级八级帽吹掉(说到七级八级帽吹掉时,小朋友坐到椅子上)。
科学活动: 篇8
【活动目标】
使幼儿发现土壤是有生命的动植物生长生活的地方,教育幼儿关心周围世界,珍惜土壤。
【活动准备】
1、挖土的小铲子,纸盒若干。
2、装几盒泥土放在桌上供幼儿观察。
3、黑板一块。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挖泥土。
“请小朋友拿上小铲子,我们到外面去挖一些泥土,挖的时候要仔细看看泥土里有些什么?”教师和幼儿共同到户外挖泥土,引导幼儿观察上中有什么。
二、引导幼儿观察土壤,探索土壤里的东西。
“请小朋友看看、摸摸土壤,能发现什么?注意不要马上弄出来。”指导幼儿观察,倾听幼儿的议论,观察幼儿的态度。
“现在请你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土壤里有枯树叶、树根、死虫子、骨头……)
“另外,土壤中还有大家看不见的很小的微生物,它帮助把枯叶—……等腐烂成肥料,使土壤肥沃。”“土壤有什么用?”
(肥肥的土壤里可以生长各种植物、蔬菜、树木、花卉、水稻、草等。人们就有粮食和蔬菜吃,动物也有了食物。土壤还是蚂蚁、蚯蚓等小动物的家。)
三、小结。
“土壤很宝贵,没有它,植物就不能生长,人和动物就没有食物吃,有的动物也就没有家。我们要珍惜土壤,保护土壤。”
四、活动延伸
1、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各种土壤及土壤中生长的各种植物。
2、组织幼儿在土壤里种花或其它植物。
活动反思: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所说: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从而使孩子更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做一个生活的热爱者。作为幼儿教师的我更应该注重激励、呼唤、鼓舞幼儿去动手、去操作、去探索、去发现。
科学活动: 篇9
活动目标:
1。了解常见的落叶树,感知秋天树叶变化的季节特征。
2。尝试按树叶的形状、大小与影子进行匹配。
重点难点:
尝试根据树叶的形状、大小与影子进行匹配。
活动过程:
一、感受秋天的变化。
提问: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你从哪可以看出是秋天了?(天气变化、人们的着装、大自然环境的变化)小结:秋天草儿变黄了,树叶落了,树上结果子了,天气也变凉了。
二、播放多媒体课件,了解故事内容。
1。播放动画前半段提问:小树叶为什么会离开大树妈妈?
小结:秋天到了,一些树叶就会慢慢地变黄,慢慢地离开大树。
2。播放动画后半段提问:树叶离开大树妈妈后做了什么事情?树叶宝宝是通过什么办法,怎么样才找到自己的影子的?它们的形状一样吗?颜色一样吗?
教师小结:小树叶终于亲到了自己的影子,原来树叶和影子在形状和大小上是一样的。
三、在观察、比较、质疑中发现秘密,获得经验。
播放录音:大家好,我是梧桐树的叶子,一到秋天我也会离开大树妈妈,我也想去亲亲自己的影子,你们能帮我找找我的影子吗?
1。帮梧桐叶找影子(出示众多梧桐叶的影子)请幼儿仔细地看一看、找一找,哪片是梧桐叶的影子?为什么?
教师小结:原来树叶和它的影子在形状、大小上是一摸一样的。
2。拓展有关落叶树的知识讨论:秋天里还有哪些树叶也可以亲到自己的影子?
教师小结:秋天到了,有好多树的叶子会掉下来,我们把这些树都叫做落叶树。
3。幼儿操作,匹配游戏,进一步积累经验。
教师:让我们来帮帮这些小树叶找找他们的影子,用线把他们连起来。
延伸活动:
那等我们中午吃好饭,我们每个人到树下捡一片树叶,然后到四周去找找树叶的影子。
科学活动: 篇10
活动目标:
1、学习按一定的模式分类。
2、增强记忆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幼儿用书《开商店》
2、各种水果、文具卡片、结构模式卡片ab ab ab;aab aab;aa bb aa bb;abb abb;abc abc等。
3、家园合作:利用购物机会,观察了解商店、超市的相关知识。
活动过程:
1、回忆交流:
“在商店里你见到了什么?商店里的物品是怎样摆放的?”
师生共同总结:商店里的商品是按一定的规律摆放的。
2、看图片,了解规律:
教师出示水果店背景图:
“水果店里还可以进哪些货呢?”
请幼儿在空格处贴上相应的水果卡片。
教师出示文具店背景图:
“文具店里还可以进哪些货呢?”
“摆放这些文具可以有几种方法?”
幼儿操作,建构对模式的认知,指导幼儿理解模式结构,如:ab ab ab;aab aab ;aa bb aa bb;abb abb;abc abc等。
3、练习巩固对“模式”的理解:
指导幼儿完成幼儿用书《开商店》:
请幼儿说说商店里的货物排列有哪几种模式?请在相应的模式旁打“√”
教师关注幼儿完成作业的情况。
科学活动: 篇11
[设计思路]
外面下着雨,忽然一个孩子指着外面说:“看,泡泡!”孩子们立刻围拢过去。七嘴八舌议论开了:这个泡泡大、那个泡泡小、那个泡泡没有了。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由此,我设计了主题活动——《好玩的泡泡》。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究帮助幼儿积累运用多种工具吹泡泡的经验。
2、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配置好的泡泡水,各种粗细长短质地不同的工具和废旧材料。
2、经验准备:幼儿已经具有一些调配泡泡水及吹泡泡的经验。
3、课件:情景是一个小朋友在用不同的`工具吹泡泡。
[活动过程]
一、观看课件,引起幼儿用不同工具吹泡泡的兴趣。
二、实践、探索。
1、呈现吹泡泡的工具请幼儿观察。
2、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吹泡泡。
3、自由讨论:说一说用不同的工具吹出的泡泡是否一样。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的工具吹出的泡泡也不一样。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制作吹泡泡的工具。请幼儿运用教师和家长提供的一些半成品材料制作吹泡泡的工具,进一步了解工具的变化能改变吹出泡泡的样子。
[效果分析]
只有让孩子们感觉到他们有新发现,是自己得到结果和找到答案的,他们才能真正体验到发现的乐趣、成功的快乐。本活动通过观看——实践——探索——操作等一系列活动,使幼儿在尝试运用不同工具吹泡泡的同时积累了新的经验,体验了探索的乐趣。
科学活动: 篇12
活动目标:
1、能大胆尝试,积极探索,体验合作的乐趣。
2、发现力的传递现象。
活动准备:
长条形木块5筐
活动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幼儿自由尝试探索。
1、我们把积木一块一块的竖起来,然后用手指轻轻推第一块积木,你猜后
面的积木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
2、幼儿猜想并自由发表建议
3、幼儿尝试探索
四个人一组互相商量怎么玩,可以在桌子上或者地板上玩。
4、交流演示
小结:把积木一块一块的排好,用手指轻轻推第一块积木,后面的积木会一块跟着一块的倒下去。
5、为什么用手指轻轻推第一块积木,后面的积木会一块跟着一块的倒下去?(力的传递)
二、幼儿第二次尝试探索
1、如果我们把积木一块一块的排好,在中间拿掉两块或三块积木,用手指轻轻推第一块积木,积木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2、幼儿尝试探索
3、交流演示
小结:把积木一块一块的排好,在中间拿掉两块或三块积木,用手指轻轻推第一块积木,前面的积木倒了,后面的积木没有倒,因为拿掉积木的地方距离太大了,力传不过去了。
三、幼儿第三次尝试探索
1、是不是只有排成直线才能推倒所有的积木?还有别的排法吗?
2、幼儿尝试
3、交流不同的排法
四、结束
1、引导幼儿给游戏取名字
2、提出“多米诺骨牌”游戏名称,请幼儿回家和家长一起查阅游戏的来历
和成人的多种玩法。
活动反思:
1、教学各环节比较清楚有条理性。在解决“力的传递”这个问题时引导幼儿探索还不够,因此幼儿没有很好的理解和表达。
2、活动时应该让幼儿在地板上玩比较好,首先声音轻,其次利于幼儿的合
作。
3、活动中“幼儿交流演示”的时间安排可以再紧凑一些。
科学活动: 篇13
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与反思 活动名称 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声音活动班级 小班课时 活动设计背景 声音对小班孩子来说特别感兴趣,周围到处都是声音。他们喜欢去聆听各种各样的声音,去猜测去探索,去模拟,所以针对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及喜好,用各种声音让他们去感知声音的特性及去模仿声音的变化 活动目标1、游戏活动,乐意猜测、感知生活中各种声音。(重点目标)2、用多种乐器来模拟生活中的各种声音,乐意对模拟各种声音进行尝试探索活动。(难点目标) 教学重难点重点:游戏活动,乐意猜测、感知生活中各种声音。难点:用多种乐器来模拟生活中的各种声音,乐意对模拟各种声音进行尝试探索活动。 活动准备 ppt:幼儿熟悉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录音及对应的图片乐器及响罐多于幼儿总人数 活动过程 开始(导入)部分一、 小耳朵会听音1、游戏-点五官捂住耳朵,放开耳朵,说说有什么不一样?2、游戏——听声音的方向 基本部分二、各种各样的声音1、讨论:你听到过生活中哪些声音?(辅助提问:在家里听到过声音?在马路上听到过声音?在公园里听到过声音等)2、ppt呈现各种声音的录音,让幼儿进行猜测及观看图片进行验证ppt声音出现顺序——公鸡叫声、汽车声、电话声、雨声及咳嗽声3、小结:原来我们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我们喜欢各种各样美妙的声音在我们身边响起,我们也要学会去倾听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声音。 结束部分三、 模拟玩声音1、分组提供各种乐器及响罐等,让幼儿去玩一玩请小朋友们拿起会发声的玩具玩一玩,你听到的声音象什么?2、幼儿操作声音玩具,老师巡回指导询问引导幼儿“这个玩具发出的声音象什么声音?”3、集中幼儿,出示各个声音乐器等,一一请幼儿说出象什么个别幼儿交流,全体分享4、小结:我们身边的玩具能发出我们熟悉的玩具,各种各样的声音原来可以这样变出来,小朋友们可以动脑筋变出更多美妙的声音哦。 活动延伸 延伸活动:回活动室、回家找找身边的玩具能不能发出更多奇妙的声音 教学活动反思从活动设计来看,层次清晰,步步第进,目标层层落实,但从我当天活动的感觉来看,觉得有几点做的不是很好。首先准备工作不充足,没检查盖子是否有破损,造成罐子多而分组不便,所以导致孩子在进行摇一摇的过程中,有些豆子掉落下来。所以开始部分发现这一情况后,有点紧张,语言不够规范,语速较快。其次:各环节时间的把握不恰当。重点没有突出,如第二环节应设为难点与重点处,时间应稍长一些,让幼儿充分体验不同物体所发出的不同声音,最好再加以验证。在第三环节,听一听玩一玩中,我用的时间长了些,虽本意是想让幼儿感受声音给人带来的乐趣,但给人的感觉像是在进行节奏活动。也许观念的不同吧。(我认为是在音乐游戏中幼儿在感受不同的声音给人带来不同的感觉,不同的快乐。)我想,如有时间进行试上,或许问题就能及时暴露,及时调整,及时解决了。虽活动不是很成功,可我不后悔进行尝试,但在今后的活动中还是要更多的融入自己的思想。
科学活动: 篇14
活动目的
1、在多次探究验证中探索感知力作用于蛋壳的凹面与凸面时出现的不同现象,发现拱形面能承受更大的力。
2、在操作中能仔细观察,会与同伴分享交流探究的发现。
活动准备
1、《小鸡出壳》挂图;
2、鸡蛋壳、削好的铅笔、针筒、装水的盆、托盘、积木、纸板若干;
3、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以故事"小鸡出壳"引发问题,激发幼儿兴趣。
师:"鸡姐姐和鸡妹妹吵个不停,你们来评评理,到底是谁先啄破了蛋壳?"
(二)第一次探索:戳鸡蛋壳的凸面与凹面,哪个更容易破?
1、与幼儿共同设计实验方法:
提问:我们来做个实验吧,那要怎么做能比较出谁先啄破蛋壳的呢?需要什么材料?什么东西比较像小鸡的尖嘴巴?
2、幼儿用铅笔模拟小鸡的尖嘴巴,做自由落体,分别戳蛋壳的凸面、凹面,并记录探究的结果。教师关注幼儿探究的过程与困难,鼓励幼儿多次尝试验证。
3、结合幼儿记录表,交流分享。
师:"小朋友们都发现蛋壳的凹面比较容易戳破,蛋壳的凸面要花较大的力才能戳破。"
(三)第二次探索:为什么蛋壳的凸面不容易戳破?
1、设置疑问:鸡姐姐不服气,我也用了同样的力气,为什么啄不破蛋壳呢?我用的力气到底到哪里去了呢?
2、教师出示针管,介绍操作的方法。
3、幼儿实验,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水流下的情况。
4、交流分享探究的结果。
师:针管里的水落在蛋壳凸面时就散开了,就像铅笔戳在蛋壳上的.力被分散了,所以蛋壳不容易破;当水落在蛋壳的凹面时,会集中在蛋壳里,就像是力集中在蛋壳的中心,蛋壳就容易破。
(四)第三次探索:拱桥承载的重量更大吗?
1、教师介绍材料及操作方法:
幼儿两两合作,分别用纸板搭两座"桥"(一座平面桥、一座拱桥),然后轻轻地往上面摆放积木,比一比哪座桥承载的积木更多,并以小组记录的方式记录结果。
2、幼儿操作探究,教师引导幼儿更有效地进行合作,交流自己探究的结果。
3、结合记录表分享交流:
"哪座桥承受的积木多?有不同意见的吗?"
(五)引发问题,拓展活动。
师:"拱形的力气更大吗?在我们的生活里,人们在哪些地方运用到了拱形,请你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明天带到班上和吧。"
科学活动: 篇15
活动目标:
1、感受纸筒是站立纸中最受力的,并探索纸筒的粗细与承受积木数量间的关系。
2、积极猜测、讨论,表达自己在探索中的发现。
3、在科学操作活动中,能学习商量,耐心、细致友好地与同伴合作。
活动准备:
1、人手一份长条形白纸、固体胶。
2、每组一篮积木、铅笔、记录表。
3、粗细纸筒若干
活动过程:
一、实验探索:让纸站起来
1、师:你有办法让这张纸站起来吗?请你试一试,桌上的固体胶你可以用,也可以不用。
2、幼儿自由操作,尝试让纸站起来
3、探索后交流:你的纸是怎么站起来的?(重点认识纸筒)
二、感受纸筒是站立纸中最受力的
1、师:站立的纸放上积木会怎么样呢?哪个站立的纸最厉害呢?
2、幼儿操作,师作巡回指导
3、师讲评,请幼儿交流操作后结果。
三、探索粗细纸筒与承受积木数量间的关系。
1、师:看,这两个纸筒有什么不同?(粗细不同)哪种纸筒力量大,你知道吗?
2、动手试一试。
3、交代操作要求
4、请个别幼儿上台操作实验
5、三个幼儿商量分工合作,分组分工合作盖高楼
6、幼儿合作盖高楼,师作巡回指导
7、实验后交流,分析记录表,幼儿表达实验的结果和发现
四、延伸活动
在区域活动时间继续制作发现
科学活动: 篇16
活动目标:
1.知道有多种方法可以使瓶中的水位升高。
2.能够发现乌鸦能否喝到水与水量的多少及加入瓶中物体的大小有关系。
3.愿意动脑思考,体验合作与探索发现的乐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大石子、小石子、沙子、贴有水位线并标有1号、2号的塑料瓶若干、漏斗、小勺子、小抹布、小组活动记录单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讲述乌鸦喝水的故事,引起幼儿兴趣
二、交流验证,知道“填石头”能够增高水位
1.提出问题:刚才的故事中,小乌鸦用什么方法喝道了水?
2.验证猜测:请一位小朋友来验证“填石头”的方法是否可行
小结:经过小朋友的验证发现小乌鸦的方法是可行的,石头放进瓶中,水位线真的升高了。
三、动手实验,探索并发现乌鸦能喝到水的方法
第一次实验:取三个2号瓶,并放入不同的材料,观察是否都能让乌鸦喝到水。
1.提供2号瓶,观察与1号瓶有什么不同。(水位)
2.引发猜想,2号瓶里的水少,填入哪一种材料能让乌鸦喝到水?为什么呢?
3.操作实验,发现往2号瓶里填小石子和沙子,乌鸦可以喝到水。填入大石子则不能喝到水。
4.交流思考,影响水位上升的`因素
小结:水位线受石子间缝隙大小的影响,加入小石子或沙子后,水会流到缝隙中,但因缝隙小,剩下的水被挤到上面来,乌鸦就能喝到水了。而大石子见得缝隙较大,可以容纳大部分的水,被挤出的水就变少,乌鸦就不容易喝到水了。
第二次实验:怎样做才能让乌鸦在填了大石子的2号瓶里喝到水呢?
1.提出问题,引发猜想:怎样做才能让乌鸦在填了大石子的2号瓶里喝到水呢?
2.操作验证,交流讨论:“继续在装有大石子的2号瓶内加入小石子和沙子还能继续增高水位线,让乌鸦喝到水。”这又是为什么呢?将实验结果用对号、或错号标记到小组活动记录单上。
活动延伸:
联系生活,交流经验。让小朋友们想想说说还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帮助乌鸦成功的喝到水。
小结:经过我们一起齐心协力的合作,开动脑筋的思考,找到了很多方法来帮助小乌鸦,那么在生活中,我们也会像小乌鸦一样遇到大大小小的难题,希望我们都能学习小乌鸦多动脑筋,多观察思考,然后去动手把它解决掉!
活动反思:
乌鸦喝水,这个故事虽然很简单,但转而变成一个科学活动之后,却让我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从一开始内容的选择,到后来目标的制定,再到环节的不断调整,可以说是一个不断突破、不断蜕变的过程。
科学活动: 篇17
教学目标:1、清楚肌肤的特征与作用,能借助触觉及已有经验辨别触碰对象。
2、明白保卫肌肤的关键性。
教学预备:
1、纸盒每一组统一,里面装布娃娃、树皮、羽毛、棉絮、泡泡塑料、小木板、金属制品、棉织物等方便触碰了解的物件。纸盒一侧抠一小孔,可以让一只手深入。
2、用于蒙眼的眼罩四个。
3、画画用的纸、笔一人一份。
教学过程:
(一)开始
1、幼儿教师:带孩子做律动《由头至脚》。
问:刚刚我们律动中做到了我们身体的那一些器官?(提问孩子)
2、幼儿教师:小孩们,除这一些器官,我们身体上另外还有那一些器官?
3、我们身体上有一样神秘奇妙的物品,请你们猜猜它是啥?(让孩子自由回答)幼儿教师一步步导出答案——肌肤。
4、孩子听小故事《神秘奇妙的“紧身衣”》。
(二)基本
探讨肌肤的作用。
1、幼儿教师:孩子们,刚刚小故事中讲的是啥?(孩子探讨),幼儿教师启发孩子说一说肌肤的作用(它有触觉,能明白冷、热、软、硬与痛痒;它能调节身体温度,排泄没用的东西)
2、启发孩子想想怎么样保卫自个儿肌肤。
肌肤对我们十分关键,我们应当怎么样保卫它?幼儿教师启发,孩子得出论断。(预防灼伤、灼伤、划伤等等)
3、不看也明白。
a、幼儿教师:肌肤有一样厉害的本事,他碰到一样物品,不需要双眼帮忙,便可“猜”出是啥。
b、幼儿教师带领孩子发现:每一组派1名孩子来摸纸盒内的物件,并讲出物件名字或类别,幼儿教师拿出该物件验证猜想是不是准确。
c、孩子动手操作:每一组一只纸盒,轮换蒙眼触碰盒中物件,说一说名字或类别,拿出盒中物件,用其接触其余身体部位上的肌肤,说一说有何感觉。
4、好象长了双眼。
幼儿教师:肌肤非常神秘奇妙,貌似长了双眼一样,我们来瞅瞅哪个的肌肤更神秘奇妙。
孩子两两结伴,孩子甲在孩子乙背部用手指画简易的图案(或者写字、写数字),乙在纸上记录甲所画的图案,接着,2人对换。
5、孩子出示自个儿的记录。
接连开展几次,瞅瞅哪个的感觉更准,能把画在背部的简易图案准确的记录下来。
扩展:
在生活中启发孩子:怎么样来保卫我们的肌肤?幼儿教师开展总结评论。
(三)结束:
听music,走出教学室,叫我们的肌肤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