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逻辑联结词(通用8篇)高二数学教案

98e范文网 时间:

1.6.1逻辑联结词(通用8篇)

1.6.1逻辑联结词 篇1

  课    题:1.6 逻辑联结词(2)

  教学目的:

  1.加深对“或”“且”“非”的含义的理解;

  2.能利用真值表,判断含有复合命题的真假;

  3.培养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判断复合命题真假的方法

  教学难点:对“p或q”复合命题真假判断的方法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内容分析:

  这一节的重点是逻辑联结词“或”、“且”、“非”.学习简易逻辑知识,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进行简单推理的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这方面,逻辑联结词“或”、“且”、“非”与充要条件的有关内容是十分必要的.

  这一节的难点是对一些代数命题真假的判断.初中阶段,学生只是对简单的推理方法有一定程度的熟悉,并且,相关的技能和能力,主要还是通过几何课的学习获得的,初中代数侧重的是运算的技能和能力,因此,像对代数命题的证明,学生还需要有一个逐步熟悉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什么叫做命题?(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命题 正确的叫真命题,错误的叫假命题 )

  2.逻辑联结词是什么?(“或”的符号是“∨”、“且”的符号是“∧”、“非”的符号是“┑”,这些词叫做逻辑联结词)

  含义是?“p或q”是指p,q中的任何一个或两者.例如,“x a或x b”,是指x可能属于a但不属于b(这里的“但”等价于“且”),x也可能不属于a但属于b,x还可能既属于a又属于b(即x ab);又如在“p真或q真”中,可能只有p真,也可能只有q真,还可能p,q都为真.

  “p且q”是指p,q中的两者.例如,“x a且x b”,是指x属于a,同时x也属于b(即x a b).

  “非p”是指p的否定,即不是p.  例如,p是“x a”,则“非p”表示x不是集合a的元素(即x  ).

  3.什么叫做简单命题和复合命题?(不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是简单命题由简单命题和逻辑联结词“或”、“且”、“非”构成的命题是复合命题 )

  4.复合命题的构成形式是什么?

  p或q(记作“p∨q” ); p且q(记作“p∨q” );非p(记作“┑q” ) 

  二、讲解新课:

  判断复合命题真假的方法

  1.“非 p”形式的复合命题

  例1 (1)如果p表示“2是10的约数”,试判断非p的真假.

  (2) )如果p表示“3≤2”,那么非p表示什么?并判断其真假.

  解:(1)中p表示的复合命题为真,而非p“2不是10的约数”为假.

  (2)中p表示的命题“3≤2”为假,非p表示的命题为“3>2”,其显然为真.

  小结:非p复合命题判断真假的方法

  当p为真时,非p为假;当p为假时,非p为真,即“非 p”形式的复合命题的真假与p的真假相反,可用下表表示

  p 非p

  真 假

  假 真

  2.“p且q”形式的复合命题

  例2.如果p表示“5是10的约数”,q表示“5是15的约数”,r表示“5是8的约数”,试写出p且q,p且r的复合命题,并判断其真假,然后归纳出其规律.

  解:p且q即“5是10的约数且是15的约数”为真(p、q为真);

  p且r即“5是10的约数且是8的约数”为假(r为假)

  小结:“p且q”形式的复合命题真假判断

  当p、q为真时,p且q为真;当p、q中至少有一个为假时,p且q为假 可用下表表示

  p q p且q

  真 真 真

  真 假 假

  假 真 假

  假 假 假

  3.“p或q”形式的复合命题:

  例3.如果p表示“5是12的约数” q表示“5是15的约数”,r表示“5是8的约数”,写出,p或r,q或s,p或q的复合命题,并判断其真假,归纳其规律.

  p或q即“5是12的约数或是15的约数”为真(p为假、q为真);

  p或r即“5是12的约数或是8的约数”为假(p、r为假)

  小结:“p或q”形式的复合命题真假判断

  当p,q中至少有一个为真时,“p或q”为真;当p,q都为假时,“p或q”为假. 即“p或q”形式的复合命题,当p与q同为假时为假,其他情况时为真. 可用下表表示.

  p q p或q

  真 真 真

  真 假 真

  假 真 真

  假 假 假

  像上面三个表用来表示命题的真假的表叫做真值表.

  在真值表中,是根据简单命题的真假,判断由这些简单命题构成的复合命题的真假,而不涉及简单命题的具体内容.

  例4(课本第28页例2)分别指出由下列各组命题构成的“ p或q”,“p且q”,“非p”形式的复合命题的真假:

  ① p:2+2=5,q:3>2;

  ② p:9是质数,q:8是12的约数;

  ③ p:1∈{1,2},q:{1} {1,2};

  ④ p:φ {0},q:φ={0}.

  解:①p或q:2+2=5或3>2 ;p且q:2+2=5且3>2 ;非p:2+2 5.

  ∵p假q真,∴“p或q”为真,“p且q”为假,“非p”为真.

  ②p或q:9是质数或8是12的约数;p且q:9是质数且8是12的约数;非p:9不是质数.

  ∵p假q假,∴“p或q”为假,“p且q”为假,“非p”为真.

  ③p或q:1∈{1,2}或{1} {1,2};p且q:1∈{1,2}且{1} {1,2};非p:1 {1,2}.

  ∵p真q真,∴“p或q”为真,“p且q”为真,“非p”为假.

  ④p或q:φ {0}或φ={0};p且q:φ {0}且φ={0} ;非p:φ {0}.

  ∵p真q假,∴“p或q”为真,“p且q”为假,“非p”为假.

  4.逻辑符号

  “或”的符号是“∨”,“且”的符号是“∧”,“非”的符号是“┐”.

  例如,“p或q”可记作“p∨q”; “p且q”可记作“p∧q”;“非p”可记作“┐p”.

  注意:数学中的“或”与日常生活用语中的“或”的区别

  “或”这个逻辑联结词的用法,一般有两种解释:

  一是“不可兼有”,即“a或b”是指a,b中的某一个,但不是两者.日常生活中有时采用这一解释.例如“你去或我去”,人们在理解上不会认为有你我都去这种可能.

  二是“可兼有”,即“a或b”是指a,b中的任何一个或两者.例如“x a或x b”,是指x可能属于a但不属于b(这里的“但”等价于“且”),x也可能不属于a但属于b,x还可能既属于a又属于b(即x a∩b);又如在“p真或q真”中,可能只有p真,也可能只有q真,还可能p,q都为真.数学书中一般采用这种解释,运用数学语言和解数学题时,都要遵守这一点.还要注意“可兼有”并不意味“一定兼有”.

  另外,“苹果是长在树上或长在地里”这一命题,按真值表判断,它是真命题,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认为这句话是不妥的.

  5.学习逻辑的意义

  一方面是因为数学基础需要用逻辑来阐明,另一方面是因为计算机离不开数学逻辑,课本中介绍的洗衣机上的“或门电路”和电子保险门上的“与门电路”就是两个在这方面应用的实例.可以说计算机的“智能”装置是以数学逻辑为基础进行设计的.

  同学们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中电器的自动控制功能,再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

  电路:

  或门电路(或)         与门电路(且)

  三、小结:用真值表法判断复合命题真假的方法

  四、练习:课本第28练习:1,2.

  答案:1.⑴真;⑵真;⑶假.

  2.⑴p或q:4∈{2,3}或2∈{2,3};p且q:4∈{2,3}且2∈{2,3};非p:4 {2,3}.

  ∵p假q真,∴“p或q”为真,“p且q”为假,“非p”为真.

  ⑵p或q:2是偶数或不是质数;p且q:2是偶数且不是质数;非p:2不是偶数.

  ∵p真q假,∴“p或q”为真,“p且q”为假,“非p”为假.

  五、作业:课本第29页习题1.6:3,4.

  六、板书设计(略)

  七、课后记:

1.6.1逻辑联结词 篇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含有“或”、“且”、“非”复合命题的概念及其构成形式;

  (2)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

  (3)能用逻辑联结词和简单命题构成不同形式的复合命题;

  (4)能识别复合命题中所用的逻辑联结词及其联结的简单命题;

  (5)会用真值表判定相应的复合命题的真假;

  (6)在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简单推理的技能.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判定复合命题真假的方法;难点是对“或”的含义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在当今社会中,人们从事任何工作、学习,都离不开逻辑.具有一定逻辑知识是构成一个公民的文化素质的重要方面.数学的特点是逻辑性强,非凡是进入高中以后,所学的教学比初中更强调逻辑性.假如不学习一定的逻辑知识,将会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经常犯逻辑性的错误.其实,同学们在初中已经开始接触一些简易逻辑的知识.

  初一平面几何中曾学过命题,请同学们举一个命题的例子.(板书:命题.)

  (从初中接触过的“命题”入手,提出问题,进而学习逻辑的有关知识.)

  学生举例: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 ……(1)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

  教师提问:“……相等的角是对顶角”是不是命题?……(3)

  (同学议论结果,答案是肯定的.)

  教师提问:什么是命题?

  (学生进行回忆、思考.)

  概念总结:对一件事情作出了判定的语句叫做命题.

  (教师肯定了同学的回答,并作板书.)

  由于判定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所以命题有真假之分,命题(1)、(2)是真命题,而(3)是假命题.

  (教师利用投影片,和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例1 判定以下各语句是不是命题,若是,判定其真假:

  命题一定要对一件事情作出判定,(3)、(4)没有对一件事情作出判定,所以它们不是命题.

  初中所学的命题概念涉及逻辑知识,我们今天开始要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介绍简易逻辑的知识.

  2.讲授新课

  大家看课本(人教版,试验修订本,第一册(上))从第25页至26页例1前,并归纳一下这段内容主要讲了哪些问题?

  (片刻后请同学举手回答,一共讲了四个问题.师生一道归纳如下.)

  (1)什么叫做命题?

  可以判定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

  判定一个语句是不是命题,关键看这语句有没有对一件事情作出了判定,疑问句、祈使句都不是命题.有些语句中含有变量,如 中含有变量 ,在不给定变量的值之前,我们无法确定这语句的真假(这种含有变量的语句叫做“开语句”).

  (2)介绍逻辑联结词“或”、“且”、“非”.

  “或”、“且”、“非”这些词叫做逻辑联结词.逻辑联结词除这三种形式外,还有“若…则…”和“当且仅当”两种形式.

  对“或”的理解,可联想到集合中“并集”的概念. 中的“或”,它是指“ ”、“ ”中至少一个是成立的,即 且 ;也可以 且 ;也可以 且 .这与生活中“或”的含义不同,例如“你去或我去”,理解上是排斥你我都去这种可能.

  对“且”的理解,可联想到集合中“交集”的概念. 中的“且”,是指“ ”、“ 这两个条件都要满足的意思.

  对“非”的理解,可联想到集合中的“补集”概念,若命题 对应于集合 ,则命题非 就对应着集合 在全集 中的补集 .

  命题可分为简单命题和复合命题.

  不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叫做简单命题.简单命题是不含其他命题作为其组成部分(在结构上不能再分解成其他命题)的命题.

  由简单命题和逻辑联结词构成的命题叫做复合命题,如“6是自然数且是偶数”就是由简单命题“6是自然数”和“6是偶数”由逻辑联结词“且”构成的复合命题.

  (4)命题的表示:用 , , , ,……来表示.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作补充和强调,非凡是对复合命题的概念作出分析和展开.)

  我们接触的复合命题一般有“ 或 ”、“ 且 ”、“非 ”、“若 则 ”等形式.

  给出一个含有“或”、“且”、“非”的复合命题,应能说出构成它的简单命题和弄清它所用的逻辑联结词;应能根据所给出的两个简单命题,写出含有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复合命题.

  对于给出“若 则 ”形式的复合命题,应能找到条件 和结论 .

  在判定一个命题是简单命题还是复合命题时,不能只从字面上来看有没有“或”、“且”、“非”.例如命题“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此命题字面上无“且”;命题“5的倍数的末位数字不是0就是5”的字面上无“或”,但它们都是复合命题.

  3.巩固新课

  例2 判定下列命题,哪些是简单命题,哪些是复合命题.假如是复合命题,指出它的构成形式以及构成它的简单命题.

  (1) ;

  (2)0.5非整数;

  (3)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4)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

  (5)平行线不相交;

  (6)若 ,则 .

  (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辨析.教材中对“若…则…”不作要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作些补充.)

  例3 写出下表中各给定语的否定语(用课件打出来).

  若给定语为

  等于

  大于

  是

  都是

  至多有一个

  至少有一个

  至多有 个

  其否定语分别为

  分析:“等于”的否定语是“不等于”;

  “大于”的否定语是“小于或者等于”;

  “是”的否定语是“不是”;

  “都是”的否定语是“不都是”;

  “至多有一个”的否定语是“至少有两个”;

  “至少有一个”的否定语是“一个都没有”;

  “至多有 个”的否定语是“至少有 个”.

  (假如时间宽裕,可让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

  置疑:“或”、“且”的否定是什么?(视学生的情况、课堂时间作适当的辨析与展开.)

  4.课堂练习:第26页练习1,2.

  5.课外作业:第29页习题1.6 1,2.

1.6.1逻辑联结词 篇3

  教学目的:

  1.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

  2.了解含有“或”、“且”、“非”的复合命题的构成.

  教学重点: “或”、“且”、“非”的含义

  教学难点:对“或”、“且”、“非”的含义的理解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内容分析:

  学生在初中数学中,学习过简单的命题(包括原命题与逆命题)知识,掌握了简单的推理方法(包括对反证法的了解).由此,这一大节首先给出含有“或”、“且”、“非”的复合命题的意义,介绍了判断含有“或”、“且”、“非”的复合命题的真假的方法.接下来,讲述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并且在初中的基础上,结合四种命题的知识,进一步讲解反证法.然后,通过若干实例,讲述了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的有关知识.

  这一大节的重点是逻辑联结词“或”、“且”、“非”与充要条件.学习简易逻辑知识,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进行简单推理的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这方面,逻辑联结词“或”、“且”、“非”与充要条件的有关内容是十分必要的.

  这一大节的难点是对一些代数命题真假的判断.初中阶段,学生只是对简单的推理方法有一定程度的熟悉,并且,相关的技能和能力,主要还是通过几何课的学习获得的,初中代数侧重的是运算的技能和能力,因此,像对代数命题的证明,学生还需要有一个逐步熟悉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命题的概念: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命题 正确的叫真命题,错误的叫假命题

  例如:①11>5        ②3是15的约数       ③0.7是整数

  ①②是真命题,③是假命题

  反例:④3是15的约数吗? ⑤ x>8   

  都不是命题,不涉及真假(问题) 无法判断真假

  “这是一棵大树”; “x<2”.  都不能叫命题.由于“大树”没有界定,就不能判断“这是一棵大树”的真假.由于x是未知数,也不能判断“x<2”是否成立.      

  注意:①初中教材中命题的定义是: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这里的定义是: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说法不同,实质是一样的

  ②判断命题的关键在于能不能判断其真假,即能不能判断其是否成立;不能判断真假的语句,就不是命题.

  ③与命题相关的概念是开语句 例如,x<2,x-5=3,(x+y)(x-y)=0.这些语句中含有变量x或y,在没有给定这些变量的值之前,是无法确定语句真假的.这种含有变量的语句叫做开语句(有的逻辑书也称之为条件命题).

  在教学时,不要在判断一个语句是不是命题上下功夫,因为这个工作过于复杂,要求学生能够从正面的例子了解命题的概念就可以了.

  二、讲解新课:

  1.逻辑连接词

  例  ⑥ 10可以被2或5整除;   (10可以被2整除或10可以被5整除)

  ⑦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⑧ 0.5非整数 .( 非“0.5是整数”)

  逻辑联结词:“或”、“且”、“非”这些词叫做逻辑联结词

  2.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

  简单命题:不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叫做简单命题

  复合命题:由简单命题再加上一些逻辑联结词构成的命题叫复合命题

  其实,有些概念前面已遇到过

  如:或:不等式  x6>0的解集   { x | x<2或x>3 }

  且:不等式 x6<0的解集   { x | 2< x<3 } 即 { x | x>2且x<3 }

  3.复合命题的构成形式

  如果用 p, q, r, s……表示命题,则复合命题的形式接触过的有以下三种:

  即:p或q   记作 pq         p且q    记作 pq

  非p    (命题的否定)   记作 p

  释义:“p或q”是指p,q中的任何一个或两者.例如,“x a或x b”,是指x可能属于a但不属于b(这里的“但”等价于“且”),x也可能不属于a但属于b,x还可能既属于a又属于b(即x ab);又如在“p真或q真”中,可能只有p真,也可能只有q真,还可能p,q都为真.

  “p且q”是指p,q中的两者.例如,“x a且x b”,是指x属于a,同时x也属于b(即x a b).

  “非p”是指p的否定,即不是p.  例如,p是“x a”,则“非p”表示x不是集合a的元素(即x  ).

  开语句:语句中含有变量x或y,在没有给定这些变量的值之前,是无法确定语句真假的.这种含有变量的语句叫做开语句(有的逻辑书也称之为条件命题).也可以把简单的开语句用逻辑联结词“或”、“且”、“非”连结起来,构成复合的开语句(有的逻辑书也称之为复合条件命题),这里的“或”、“且”、“非”与复合命题中的“或”、“且”、“非”符号与意义相同.在进行命题教学时,要注意命题与开语句的区别,特别在举有关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例子时,容易把两者混淆.

  例1(课本第26页例1)分别指出下列复合命题的形式及构成它们的简单命题:

  ⑴ 24既是8的倍数,也是6的被数;

  ⑵ 李强是篮球运动员或跳高运动员;

  ⑶ 平行线不相交.

  解:⑴ 这个命题是p且q的形式,其中p:24是8的倍数,q:24是6的倍数.

  ⑵ 这个命题是p或q的形式,其中p:李强是篮球运动员,q:李强是跳高运动员.

  ⑶ 这个命题是非p的形式,其中p:平行线相交.

  例2 命题“方程|x|=1的解是x=±1”中,使用逻辑联结词的情况是(      )

  a:使用了逻辑联结词“或”    b:使用了逻辑联结词“且”

  c:使用了逻辑联结词“非”    d:没有使用逻辑联结词

  三、小结

  1.“或”、“且”、“非”这些词叫做逻辑联结词;

  2.逻辑符号:

  “或”的符号是“∨”,例如“p或q”可以记作“p ∨q”;

  “且”的符号是“∧”,例如,“p且q”可以记作“p∧q”;

  “非”的符号是“┑”,例如,“非p”可以记作“┑p”.

  3.不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是简单命题;

  4.由简单命题和逻辑联结词“或”、“且”、“非”构成的命题是复合命题

  四、练习:课本第26页  “练习”

  五、作业:课本  p29  习题1.6   1、2

  六、板书设计(略)

  七、课后记:

1.6.1逻辑联结词 篇4

  课时13   课 题:逻辑联结词(一)教学目标 :1.了解命题的概念和含有“或”、“且”、“非”的复合命题的构成.2.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3.培养学生观察、推理的思维能力.教学重点: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及复合命题的构成.教学难点 :对“或”的含义的理解.教学方法:问题及发现教学.教具准备:powerpoint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逻辑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比如:在我们推理的过程中;一些逻辑问题也是很有趣的例如:(三猫偷吃鱼问题)(投影)初中已学习过一些逻辑的知识例如命题,请一位同学说出命题的概念.(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本节将继续研究和讨论命题及命题的构成.二、新课今天我们重新学习一下命题的概念: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命题的定义:“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与初中定义说法不同,但实质是一样的.看投影 下列语句中哪些是命题,哪些不是命题?并说明理由:(1)12>6.              (2)3是15的约数.(3)0.2是整数.           (4)3是12的约数吗?(5)x>2.                (6)这是一棵大树.(其中(1)、(2)、(3)是命题,因为它能确定语句的真假;而(4)、(5)、(6)不是命题,其中(4)不涉及真假,(5)不能判断真假,(6)中由于“大树”没有界定,不能判断真假.)语句是不是命题,关键在于是否能判断其真假,即判断其是否成立,而不能判断真假的语句就不能叫命题。一般情况下,命题是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和祈使句都不是命题。例如(4)、(5)、(6)。 再分析考虑下列语句:(投影)(7)10可以被2或5整除.(8)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9)0.5非整数.上述三个命题与(1)、(2)、(3)的区别是什么?(比前面的命题复杂了.)上述三个命题,是由简单的命题组合成的新的比较复杂的命题.那么命题(7)中的“或”与集合中学过的哪个概念的意义相同?(这里的“或”也是可兼或;与集合并集定义中:A∪B={x|x∈A或x∈B}的“或”意义相同.)命题(8)中的“且”呢?(与集合交集定义中:A∩B={x|x∈A且x∈B}的“且”意义相同.)对命题(9)中的“非”显然是否定的意思,即“0.5非整数”是对命题“0.5是整数”进行否定而得出的新命题.复合命题的构成:10命题中的“或”、“且”、“非”叫做逻辑联结词.20不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叫做简单命题.30由简单命题与逻辑联结词构成的命题叫做复合命题.那么,上述命题中哪些是简单命题?哪些是复合命题?其区别是什么?复合命题构成形式的表示:常用小写拉丁字母p、q、r、s……表示命题.上述命题(7)、(8)、(9)构成的形式分别是什么?((7)构成的形式是:p或q;(8)构成的形式是:p且q;(9)构成的形式是:非p.)看投影2指出下列复合命题的形式及构成它的简单命题:(1)24既是8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2)李强是篮球运动员或跳高运动员;(3)平行线不相交((1)中的命题是p且q的形式,其中p:24是8的倍数;q:24是6的倍数. (2)的命题是p或q的形式,其中p:李强是篮球运动员;q:李强是跳高运动员.  (3)命题是非p的形式,其中p:平行线相交.)复合命题的构成要注意:(1)“p或q”、“p且q”的两种复合命题中的p和q可以是毫无关系的两个简单命题                     (2)“非p”这种复合命题又叫命题的否定;是对原命题的关键词进行否定;   下面给出一些关键词的否定:正面语词等于大于小于是都是至少一个至多一个否定不等于不大于(小于等于)不小于(大于等于)不是不都是一个也没有至少两个三、课堂练习:(课本P26,1、2)四、小结:本节课讨论了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的构成;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即:简单命题(定义)                   复合命题的构成逻辑联结词“或”、“且”、“非”         .五、课后作业 1、课本:P29,习题1.6:1 、2.2、预习:(1)复合命题判断真假的方法是什么?(2)复合命题“p或q”、“p且q”、“非p”的判断规律分别是什么?六、教学后记:

1.6.1逻辑联结词 篇5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含有“或”、“且”、“非”复合命题的概念及其构成形式;

  (2)理解“或”“且”“非”的含义;

  (3)能用和简单命题构成不同形式的复合命题;

  (4)能识别复合命题中所用的及其联结的简单命题;

  (5)会用真值表判断相应的复合命题的真假;

  (6)在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简单推理的技能.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判断复合命题真假的方法;难点是对“或”的含义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在当今社会中,人们从事任何工作、学习,都离不开逻辑.具有一定逻辑知识是构成一个公民的文化素质的重要方面.数学的特点是逻辑性强,特别是进入高中以后,所学的教学比初中更强调逻辑性.如果不学习一定的逻辑知识,将会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经常犯逻辑性的错误.其实,同学们在初中已经开始接触一些简易逻辑的知识.

  初一平面几何中曾学过命题,请同学们举一个命题的例子.(板书:命题.)

  (从初中接触过的“命题”入手,提出问题,进而学习逻辑的有关知识.)

  学生举例: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  ……(1)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

  教师提问:“……相等的角是对顶角”是不是命题?……(3)

  (同学议论结果,答案是肯定的.)

  教师提问:什么是命题?

  (学生进行回忆、思考.)

  概念总结:对一件事情作出了判断的语句叫做命题.

  (教师肯定了同学的回答,并作板书.)

  由于判断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所以命题有真假之分,命题(1)、(2)是真命题,而(3)是假命题.

  (教师利用投影片,和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例1 判断以下各语句是不是命题,若是,判断其真假:

  命题一定要对一件事情作出判断,(3)、(4)没有对一件事情作出判断,所以它们不是命题.

  初中所学的命题概念涉及逻辑知识,我们今天开始要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介绍简易逻辑的知识.

  2.讲授新课

  大家看课本(人教版,试验修订本,第一册(上))从第25页至26页例1前,并归纳一下这段内容主要讲了哪些问题?

  (片刻后请同学举手回答,一共讲了四个问题.师生一道归纳如下.)

  (1)什么叫做命题?

  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

  判断一个语句是不是命题,关键看这语句有没有对一件事情作出了判断,疑问句、祈使句都不是命题.有些语句中含有变量,如 中含有变量 ,在不给定变量的值之前,我们无法确定这语句的真假(这种含有变量的语句叫做“开语句”).

  (2)介绍“或”、“且”、“非”.

  “或”、“且”、“非”这些词叫做.除这三种形式外,还有“若…则…”和“当且仅当”两种形式.

  对“或”的理解,可联想到集合中“并集”的概念. 中的“或”,它是指“ ”、“ ”中至少一个是成立的,即 且 ;也可以 且 ;也可以 且 .这与生活中“或”的含义不同,例如“你去或我去”,理解上是排斥你我都去这种可能.

  对“且”的理解,可联想到集合中“交集”的概念. 中的“且”,是指“ ”、“ 这两个条件都要满足的意思.

  对“非”的理解,可联想到集合中的“补集”概念,若命题 对应于集合 ,则命题非 就对应着集合 在全集 中的补集 .

  命题可分为简单命题和复合命题.

  不含的命题叫做简单命题.简单命题是不含其他命题作为其组成部分(在结构上不能再分解成其他命题)的命题.

  由简单命题和构成的命题叫做复合命题,如“6是自然数且是偶数”就是由简单命题“6是自然数”和“6是偶数”由“且”构成的复合命题.

  (4)命题的表示:用 , , , ,……来表示.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作补充和强调,特别是对复合命题的概念作出分析和展开.)

  我们接触的复合命题一般有“ 或 ”、“ 且 ”、“非 ”、“若 则 ”等形式.

  给出一个含有“或”、“且”、“非”的复合命题,应能说出构成它的简单命题和弄清它所用的;应能根据所给出的两个简单命题,写出含有“或”、“且”、“非”的复合命题.

  对于给出“若 则 ”形式的复合命题,应能找到条件 和结论 .

  在判断一个命题是简单命题还是复合命题时,不能只从字面上来看有没有“或”、“且”、“非”.例如命题“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此命题字面上无“且”;命题“5的倍数的末位数字不是0就是5”的字面上无“或”,但它们都是复合命题.

  3.巩固新课

  例2  判断下列命题,哪些是简单命题,哪些是复合命题.如果是复合命题,指出它的构成形式以及构成它的简单命题.

  (1) ;

  (2)0.5非整数;

  (3)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4)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

  (5)平行线不相交;

  (6)若 ,则 .

  (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辨析.教材中对“若…则…”不作要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作些补充.)

  例3  写出下表中各给定语的否定语(用课件打出来).

  若给定语为

  等于

  大于

  是

  都是

  至多有一个

  至少有一个

  至多有 个

  其否定语分别为

  分析:“等于”的否定语是“不等于”;

  “大于”的否定语是“小于或者等于”;

  “是”的否定语是“不是”;

  “都是”的否定语是“不都是”;

  “至多有一个”的否定语是“至少有两个”;

  “至少有一个”的否定语是“一个都没有”;

  “至多有 个”的否定语是“至少有 个”.

  (如果时间宽裕,可让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

  置疑:“或”、“且”的否定是什么?(视学生的情况、课堂时间作适当的辨析与展开.)

  4.课堂练习:第26页练习1,2.

  5.课外作业 :第29页习题1.6  1,2.

1.6.1逻辑联结词 篇6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含有“或”、“且”、“非”复合命题的概念及其构成形式;

  (2)理解“或”“且”“非”的含义;

  (3)能用和简单命题构成不同形式的复合命题;

  (4)能识别复合命题中所用的及其联结的简单命题;

  (5)会用真值表判断相应的复合命题的真假;

  (6)在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简单推理的技能.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判断复合命题真假的方法;难点是对“或”的含义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在当今社会中,人们从事任何工作、学习,都离不开逻辑.具有一定逻辑知识是构成一个公民的文化素质的重要方面.数学的特点是逻辑性强,特别是进入高中以后,所学的教学比初中更强调逻辑性.如果不学习一定的逻辑知识,将会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经常犯逻辑性的错误.其实,同学们在初中已经开始接触一些简易逻辑的知识.

  初一平面几何中曾学过命题,请同学们举一个命题的例子.(板书:命题.)

  (从初中接触过的“命题”入手,提出问题,进而学习逻辑的有关知识.)

  学生举例: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  ……(1)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

  教师提问:“……相等的角是对顶角”是不是命题?……(3)

  (同学议论结果,答案是肯定的.)

  教师提问:什么是命题?

  (学生进行回忆、思考.)

  概念总结:对一件事情作出了判断的语句叫做命题.

  (教师肯定了同学的回答,并作板书.)

  由于判断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所以命题有真假之分,命题(1)、(2)是真命题,而(3)是假命题.

  (教师利用投影片,和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例1 判断以下各语句是不是命题,若是,判断其真假:

  命题一定要对一件事情作出判断,(3)、(4)没有对一件事情作出判断,所以它们不是命题.

  初中所学的命题概念涉及逻辑知识,我们今天开始要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介绍简易逻辑的知识.

  2.讲授新课

  大家看课本(人教版,试验修订本,第一册(上))从第25页至26页例1前,并归纳一下这段内容主要讲了哪些问题?

  (片刻后请同学举手回答,一共讲了四个问题.师生一道归纳如下.)

  (1)什么叫做命题?

  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

  判断一个语句是不是命题,关键看这语句有没有对一件事情作出了判断,疑问句、祈使句都不是命题.有些语句中含有变量,如 中含有变量 ,在不给定变量的值之前,我们无法确定这语句的真假(这种含有变量的语句叫做“开语句”).

  (2)介绍“或”、“且”、“非”.

  “或”、“且”、“非”这些词叫做.除这三种形式外,还有“若…则…”和“当且仅当”两种形式.

  对“或”的理解,可联想到集合中“并集”的概念. 中的“或”,它是指“ ”、“ ”中至少一个是成立的,即 且 ;也可以 且 ;也可以 且 .这与生活中“或”的含义不同,例如“你去或我去”,理解上是排斥你我都去这种可能.

  对“且”的理解,可联想到集合中“交集”的概念. 中的“且”,是指“ ”、“ 这两个条件都要满足的意思.

  对“非”的理解,可联想到集合中的“补集”概念,若命题 对应于集合 ,则命题非 就对应着集合 在全集 中的补集 .

  命题可分为简单命题和复合命题.

  不含的命题叫做简单命题.简单命题是不含其他命题作为其组成部分(在结构上不能再分解成其他命题)的命题.

  由简单命题和构成的命题叫做复合命题,如“6是自然数且是偶数”就是由简单命题“6是自然数”和“6是偶数”由“且”构成的复合命题.

  (4)命题的表示:用 , , , ,……来表示.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作补充和强调,特别是对复合命题的概念作出分析和展开.)

  我们接触的复合命题一般有“ 或 ”、“ 且 ”、“非 ”、“若 则 ”等形式.

  给出一个含有“或”、“且”、“非”的复合命题,应能说出构成它的简单命题和弄清它所用的;应能根据所给出的两个简单命题,写出含有“或”、“且”、“非”的复合命题.

  对于给出“若 则 ”形式的复合命题,应能找到条件 和结论 .

  在判断一个命题是简单命题还是复合命题时,不能只从字面上来看有没有“或”、“且”、“非”.例如命题“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此命题字面上无“且”;命题“5的倍数的末位数字不是0就是5”的字面上无“或”,但它们都是复合命题.

  3.巩固新课

  例2  判断下列命题,哪些是简单命题,哪些是复合命题.如果是复合命题,指出它的构成形式以及构成它的简单命题.

  (1) ;

  (2)0.5非整数;

  (3)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4)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

  (5)平行线不相交;

  (6)若 ,则 .

  (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辨析.教材中对“若…则…”不作要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作些补充.)

  例3  写出下表中各给定语的否定语(用课件打出来).

  若给定语为

  等于

  大于

  是

  都是

  至多有一个

  至少有一个

  至多有 个

  其否定语分别为

  分析:“等于”的否定语是“不等于”;

  “大于”的否定语是“小于或者等于”;

  “是”的否定语是“不是”;

  “都是”的否定语是“不都是”;

  “至多有一个”的否定语是“至少有两个”;

  “至少有一个”的否定语是“一个都没有”;

  “至多有 个”的否定语是“至少有 个”.

  (如果时间宽裕,可让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

  置疑:“或”、“且”的否定是什么?(视学生的情况、课堂时间作适当的辨析与展开.)

  4.课堂练习:第26页练习1,2.

  5.课外作业 :第29页习题1.6  1,2.

1.6.1逻辑联结词 篇7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含有“或”、“且”、“非”复合命题的概念及其构成形式;

  (2)理解“或”“且”“非”的含义;

  (3)能用和简单命题构成不同形式的复合命题;

  (4)能识别复合命题中所用的及其联结的简单命题;

  (5)会用真值表判断相应的复合命题的真假;

  (6)在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简单推理的技能.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判断复合命题真假的方法;难点是对“或”的含义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在当今社会中,人们从事任何工作、学习,都离不开逻辑.具有一定逻辑知识是构成一个公民的文化素质的重要方面.数学的特点是逻辑性强,特别是进入高中以后,所学的教学比初中更强调逻辑性.如果不学习一定的逻辑知识,将会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经常犯逻辑性的错误.其实,同学们在初中已经开始接触一些简易逻辑的知识.

  初一平面几何中曾学过命题,请同学们举一个命题的例子.(板书:命题.)

  (从初中接触过的“命题”入手,提出问题,进而学习逻辑的有关知识.)

  学生举例: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  ……(1)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

  教师提问:“……相等的角是对顶角”是不是命题?……(3)

  (同学议论结果,答案是肯定的.)

  教师提问:什么是命题?

  (学生进行回忆、思考.)

  概念总结:对一件事情作出了判断的语句叫做命题.

  (教师肯定了同学的回答,并作板书.)

  由于判断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所以命题有真假之分,命题(1)、(2)是真命题,而(3)是假命题.

  (教师利用投影片,和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例1 判断以下各语句是不是命题,若是,判断其真假:

  命题一定要对一件事情作出判断,(3)、(4)没有对一件事情作出判断,所以它们不是命题.

  初中所学的命题概念涉及逻辑知识,我们今天开始要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介绍简易逻辑的知识.

  2.讲授新课

  大家看课本(人教版,试验修订本,第一册(上))从第25页至26页例1前,并归纳一下这段内容主要讲了哪些问题?

  (片刻后请同学举手回答,一共讲了四个问题.师生一道归纳如下.)

  (1)什么叫做命题?

  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

  判断一个语句是不是命题,关键看这语句有没有对一件事情作出了判断,疑问句、祈使句都不是命题.有些语句中含有变量,如 中含有变量 ,在不给定变量的值之前,我们无法确定这语句的真假(这种含有变量的语句叫做“开语句”).

  (2)介绍“或”、“且”、“非”.

  “或”、“且”、“非”这些词叫做.除这三种形式外,还有“若…则…”和“当且仅当”两种形式.

  对“或”的理解,可联想到集合中“并集”的概念. 中的“或”,它是指“ ”、“ ”中至少一个是成立的,即 且 ;也可以 且 ;也可以 且 .这与生活中“或”的含义不同,例如“你去或我去”,理解上是排斥你我都去这种可能.

  对“且”的理解,可联想到集合中“交集”的概念. 中的“且”,是指“ ”、“ 这两个条件都要满足的意思.

  对“非”的理解,可联想到集合中的“补集”概念,若命题 对应于集合 ,则命题非 就对应着集合 在全集 中的补集 .

  命题可分为简单命题和复合命题.

  不含的命题叫做简单命题.简单命题是不含其他命题作为其组成部分(在结构上不能再分解成其他命题)的命题.

  由简单命题和构成的命题叫做复合命题,如“6是自然数且是偶数”就是由简单命题“6是自然数”和“6是偶数”由“且”构成的复合命题.

  (4)命题的表示:用 , , , ,……来表示.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作补充和强调,特别是对复合命题的概念作出分析和展开.)

  我们接触的复合命题一般有“ 或 ”、“ 且 ”、“非 ”、“若 则 ”等形式.

  给出一个含有“或”、“且”、“非”的复合命题,应能说出构成它的简单命题和弄清它所用的;应能根据所给出的两个简单命题,写出含有“或”、“且”、“非”的复合命题.

  对于给出“若 则 ”形式的复合命题,应能找到条件 和结论 .

  在判断一个命题是简单命题还是复合命题时,不能只从字面上来看有没有“或”、“且”、“非”.例如命题“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此命题字面上无“且”;命题“5的倍数的末位数字不是0就是5”的字面上无“或”,但它们都是复合命题.

  3.巩固新课

  例2  判断下列命题,哪些是简单命题,哪些是复合命题.如果是复合命题,指出它的构成形式以及构成它的简单命题.

  (1) ;

  (2)0.5非整数;

  (3)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4)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

  (5)平行线不相交;

  (6)若 ,则 .

  (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辨析.教材中对“若…则…”不作要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作些补充.)

  例3  写出下表中各给定语的否定语(用课件打出来).

  若给定语为

  等于

  大于

  是

  都是

  至多有一个

  至少有一个

  至多有 个

  其否定语分别为

  分析:“等于”的否定语是“不等于”;

  “大于”的否定语是“小于或者等于”;

  “是”的否定语是“不是”;

  “都是”的否定语是“不都是”;

  “至多有一个”的否定语是“至少有两个”;

  “至少有一个”的否定语是“一个都没有”;

  “至多有 个”的否定语是“至少有 个”.

  (如果时间宽裕,可让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

  置疑:“或”、“且”的否定是什么?(视学生的情况、课堂时间作适当的辨析与展开.)

  4.课堂练习:第26页练习1,2.

  5.课外作业 :第29页习题1.6  1,2.

1.6.1逻辑联结词 篇8

  二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高中数学第一册上第一章第六节逻辑联结词 

  地位和作用: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学习数学需要全面的理解概念,正确的进行表述,判断和推理,这就离不开对逻辑知识掌握和应用。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基本的逻辑知识是认识问题,研究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而本部分内容逻辑联结词又是逻辑知识的基础,也是学生在初中数学中学习过简单的命题知识进一步深化和推广。 

  重点和难点: 

  由于逻辑联结词是逻辑知识的基础,也是学生能否掌握和判断一个事物并形成正确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所以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以及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复合命题的理解和应用应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上采取了以下的措施: 

  (1)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精心设置一组例子,逐步引导学生观察,探讨,联想,归纳出逻辑联结词的含义,从中体会逻辑的思想。 

  (2)    通过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的对比,明确它们存在的区别和联系,加深对复合命题构成的理解,抓住其本质特点。 

  说教学目标 :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依据新课表纲要,我从三个方面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一)    认知目标: 

  了解命题的概念,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掌握含有“或” ,“且” ,“非”的复合命题的构成 

  (二)    能力目标: 

  1 经历抽象的逻辑联结词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抽象,推理的思维能力   

  2 通过发现式的引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的主体意识,并在这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 

  为了要达到教学目标 的要求,我采用如下的方法: 

  教法指导: 

  依据现有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结合他们的认识水平,在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的基础上,在本节采用发现法为主,以谈话法,讲解法,练习法为辅的教学方法,意在通过老师的引导,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列举两组例子,让学生观察,找出两组例子的区别和联系,从中发现问题,并通过简单的指导,启发学生与已有的知识做模拟,来加深对理性知识的理解。 

  学法指导: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教”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知识”,而正确的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这种能力的关键,因此在本节的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讨论,模拟归纳等手段来进行本节课的学习,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活动: 

  依据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本节课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既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讨论式学习,真正实现新课标下的“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摸式 

  教学手段: 

  为了更好,更形象,直观地突出难点,增大容量,提高教学效率,本节课采用小黑板辅助教学,并用彩色粉笔加以强调突出,从而实现最优化的教学。 

  教具:小黑板,彩色粉笔 

  学具:笔,草稿纸 

  教学过程 :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对整个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规划,主要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一〉    创设情景,导入  新课 

  一堂课好的开始,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设置了一个问题情景: 

  王惠,张红,李欣同学中的一位在放学后把教室打扫干净了,事后,老师问他们三个人是谁做的好事。王惠说:“是李欣做的”;李欣说:“不是我做的”;张红说:“不是我做的”。已知只有一个人说的是实话,你能判断是谁做的吗?由于学生已具有一些生活的简单的逻辑常识,所以此问题解决不难。由此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极大地体现了逻辑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性,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趣味性。 

  〈二〉    自主探索,归纳新知 

  如果上一环节解决了如何引出问题,那么本环节将解决如何认识问题。在有了上面知识的引入,相信学生已对逻辑知识有了良好的兴趣,紧接着对学生说:要解决以上的这种问题,就需要学习以下的知识。 

  由于命题知识是学习本节知识的基础,为了启发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索的能力,为此,有如下的设计: 

  拿出小黑板,上面有如下的题目: 

  (1)12>6 (2)3是15的约数 (3)0.2是整数 (4)3是12的约数吗? 

  并提出两个问题(1)根据你们已有的知识,请同学们判断一下,上面的四个语句是不是命题 ?(2)依据你们的判断能给命题下一个定义吗?让学生自我总结什么是命题,最后给出命题的定义,并强调指出语句是不是命题的关键在于它是否能判断其真假。 

  学了命题的概念后,紧接着将学习逻辑联结词和复合命题的构成,这是本节的难点和重点,由于设计到抽象的概念,而“比较”是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有效方法,所以我设计了如下的比较: 

  再次出示小黑板,上面有以下的题目: 

  (5)10可以被2或5整除 (6)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 (7)x>3或x=-1 (8)0.2非整数 

  提出以下三个问题 (1)根据上面命题的定义,判断以下的语句是不是命题,并说出理由?(2)指出上面的命题与这些命题的区别是什么?(3)在解决了这些问题后,思考一下命题中的“或” ,“且” ,“非”与集合中学过的哪些概念的意义相同呢? 

  (1)    这样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探究问题的习惯。同时,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提出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的概念,并与前面的集合知识相联系,指出这里的 

  (2)    提出简单命题,复合命题的概念“或” ,“且” ,“非”与集合中的并,交,补的意义是相同的,并阐述这里的“或” ,“且” ,“非”与生活中的“或” ,“且” ,“非”的区别和联系,从而强化对逻辑联结词“或” ,“且” ,“非”的理解。 

  通过这样的比较与学生的自主探索,我相信学生应对本节的难点和重点有了一定的理解,为了进一步理解复合命题的构成形式,提出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p,q,r,s 等表示命题,既是(p或q, p且q,非 p)三种形式,那么上面的复合命题该如何表示,并用彩色粉笔对三个联结词加以标示以强调,在这基础上,举出以下的例子: 

  (1)    24既是6的倍数,也是8的倍数 (2)小李是篮球运动队员或跳高运动员 (3)并行线不相交 

  提出下面的两个问题: 

  (1)    三个命题应是上面的那种形式   

  (2)    三个命题是由哪些简单命题和联结词构成 

  让学生自我发现,探索,发现问题,然后抽学生来回答,看学生在理解这些知识的情况,针对他们出现的问题,给出解决的方案,从而达到对知识的理解。 

  本环节中通过设计“问题串”,作比较等方式,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抓住其实质,从而轻松的掌握了本节的教学难点 :“或” ,“且” ,“非”定义的理解和复合命题的构成形式,同时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深化知识 

  适当的巩固性,应用性练习是学习新知识、巩固性知识必不可少的。为了加深对本节知识的掌握,为此用习题26页的习题2进行课堂练习,在学生做时,进行课堂巡视,针对学生解题时出现的问题,教师及时的加以强调和总结。 

  〈四〉课时小结,反思提高 

  让学生总结,并进行组内交流,互相补充,请小组代表发言,来了解学生对整节课的理解情况,最后对这节课进行补充,强调这节的难点和重点,使学生在理解时具有针对性。这种小结方式通过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有利于构建自己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的正向迁移。 

  〈五〉布置作业  

  为了巩固本节的新知识,为下一节的学习作准备,适当的作业 是必要的。 

  1 课本P 29 习题 1.6.1   1题 

  2 预习提纲    a  复习命题判断真假的方法是什么? 

  b  复合命题’p或q’,’p且q’ ,’非p’  的判断 

  真假的规律是什么? 

  教学评价: 

  作为一节概念课,在教法上,我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精心设计问题情景,积极引导,启发学生思考,经过观察,模拟,归纳,最终突出本节的难点,突破本节的难点。同时教学的好坏,取决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本节通过对课堂实施的情况和学生反馈信息作出即及时性评价,并顺势从教学内部进行调节,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整洁明了的板书能给学生美的感受,积极的视野刺激,提高学生的热情,根据本节知识重难点的分析,将板书设计 为三版: 

  板书设计   

  整洁明了的板书能给学生美的感受,积极的视野刺激,提高学生的热情,根据本节知识重难点的分析,将板书设计 为三版: 

  §1.6.1   逻辑关联词 

  1.    命题的定义                4.逻辑联结词的意义    例题              

  2.    逻辑联结词                 5.命题的表示方法                 

  3.    简单命题,复合命题的定义 

相关专题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