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多变的天气》学案分析(精选4篇)高三地理教案
高三地理《多变的天气》学案分析(精选4篇)
高三地理《多变的天气》学案分析 篇1
一、说教材
二、使用 flash 的设计思路
三、设计特点 四、导入新课 五、新课讲授
一、 说教材
我从以下四方面进行说明:
(一)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都感受着天气的变化,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使学
生了解了有关天气的具体知识,又为以后学习气候的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教材的具体特点。
考虑到地理对初一学生来说是一门新学科,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感材料入手,联系实际生产、生活,既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认识有关概念的内涵和基本原理,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技能和能力,又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三) 三维目标的确定。
根据课程标准,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我设计了如下的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 1 、会描述天气
2 、理解天气的特征
3 、会预报天气预报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地理头脑来分析问题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识人类生产、生活与天气的关系,提高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4 .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课标的要求,学习对学生生活有用的地理,因此我将“天气与人类息息
和“电视天气预报”确定为本节课的重点。
根据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但尚未形成多方面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所以我
将“多方位、多层次地分析天气与人类的关系”确定为难点。
二、 使用 flash 的设计思路。
本节课我制作了两个软件,一个是教师的教学软件,一个是学生的学习软件。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一、怎样描述天气 二、了解天气特征 三、分析天气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四、预报电视天气预报。在课堂上,在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和 flash 强大的语音、图像交互功能和多种多样教学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给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快乐的学习主体。
三、 设计特点。
1. 以理论联系实际为指导,提供大量的相关素材,让学生自主去学习,也利于教师选取部分内容进行授课。
2. 极其完美的画面与声音,令知识深烙学生脑海。
3. 操作方面,进退自如,尊重学生意愿,可以重复阅读和练习。
四、 导入新课
根据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我用一段他们喜欢的动画片导入新课。在播放前提出问题:同学们在观看的同时思考“这是什么动画片?”“歌中唱到了什么?”学生看后,兴趣盎然,气氛活跃,争先恐后地回答:“海尔兄弟”、“唱到了不同的天气”。这时我趁机导入:今天我们就从谈天气开始,学习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这样自然的就将学生带入了新课的学习情境。
一、 新课讲授
(一) 怎样描述天气
我从日常生活入手,给同学们展示了三种常见的天气现象,雷、风、雨。通过这些天气情境的再现,激发学生产生无限暇想,说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不同的天气“阴、晴、冷、热、雪、冰雹、沙尘暴”等,然后总结得出“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来描述天气”,同时通过学习对这些短暂的天气现象的描述也为分析天气特征作了铺垫。
(二) 天气特征
为了让学生理解“天气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我给学生提供了三则材料“七月的天,孩子的脸”“东边日出西边雨”“暴雨前后”,学生利用自己的学习软件可以自主选择,进行阅读分析,展开激烈的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耳朵、心灵感受着天气,从而说出第一则材料反映了天气的特点是短时间的大气状况,变化快,第二则材料说明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不同;第三则材料说明同一地方不同时间的的天气差别可能很大。”这样既推动了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又体现了新课改理念中的“认知与情意的统一”。最后,我再利用“天气瞬息万变”的特点,过渡到“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
(三) 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
在这一环节中,我为学生准备了六条资讯,学生阅读后选出六条资讯所反
映的内容,这部分我设计的是普通的选择题,但却模拟了人机交互的功能,比如第一则材料反映的是天气与交通的关系,如果选错了就说:“再想想”选对了就说“恭喜你答对了”这样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就可以根据计算机的提示正确与否来了解自己的学习程度。第二则材料反映了天气与生活的关系;第三则反映了天气与农业的关系;第四则材料反映了天气与军事的关系;第五则材料反映了天气与商业的关系;第六则反映了天气与工业生产的关系。在分析完资讯之后,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我进一步设问:“除此以外,你们还能举出天气对人们其它方面的影响吗?”这时学生纷纷发言:“人类的健康、旅游、体闲、娱乐、建筑等也都受到天气正面或负面的影响”,而且男女生争论的异常激烈,使课堂进入高潮。本环节的设计,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用联系的一分为二的发展观点来分析,看待问题的能力,轻松的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这时候我趁热打铁,利用天气的重要性过渡到预知近期天气的方法,进入“电视天气预报”的学习。
(四) 电视天气预报
本环节学生通过自主浏览“天气预报的形成过程的五幅图片来了解天气预报的形成步骤”、“通过分析卫星云图上不同颜色代表的不同地理事物来读懂卫星云图”、“通过识别不同的天气符号”来为最后预报天气预 报做准备。其中,“识别不同的天气符号”是本环节的重点和难点,针对学生记忆易混淆的特点,我设计了三屏“天气符号”和“景观图片”相对应的操作练习,如果拖动正确,符号就在图片下安家落户,如果不正确,符号即归位。而且学生可以反复操作练习,这是笔试答卷所达不到的,通过教学实践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通过操作使学生感觉有趣,乐于学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
最后,学生模拟央视天气预报员用自己的语言预报天气预报,而且是用抢答的方式进行的,当屏幕上城市闪动时,学生即可开始抢答,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生动丰富的预报语言使课堂气氛再次进入高潮。
这样整节课就在边学边练的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完成了,而且使“学习对学生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课改理念贯穿始终。
高三地理《多变的天气》学案分析 篇2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教学要求1.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这一术语。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内容点析1. 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教材没有直接给出天气的概念,而是联系实际分两步解释天气。第一步,说明怎样描述天气。第二步,解释天气“多变”的特点:同一时刻,不同地方天气不同;同一地方,不同时刻天气有变化。从感性材料入手,联系实际生产、生活,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认识有关概念的内涵和基本原理,并在学习过程中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技能和能力,这是贯穿本章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2. 图3.1举例性地介绍天气的三种状况:a图侧重于“晴”;b图侧重于“风”;c图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天气与气候第三章侧重于“冷”。图中设计同学对天气的谈论,以使学生学会怎样描述天气。3. “天气及其影响”的活动部分,围绕“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这一主题设计。第1题提供资料,并要求学生参照已有资料再补充至少一个资料。第2题让学生分析已有资料。第3题要求对活动作小结。4. 天气预报是每个人每天都要关心的问题。人们可以通过多种媒体(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获得天气预报,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电视天气预报,因此,教材也将收看电视天气预报作为重点。5. 为体现sts(科学、技术、社会)教育,教材从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引入。图3.3展示了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主要环节。它向学生说明天气预报是由许多人、许多单位共同参与的结果,并运用了许多先进设备,从而使学生在感性认识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同时,受到科学精神的教育。图中所展示的具体内容不要求学生掌握。6. 图3.4除展示了报纸上刊登的天气预报外,还就天气预报中常提到的阴晴、降水概率、风向、风力、温度等天气要素加以解释,以排除学生阅读天气预报时可能遇到的障碍。风力由弱至强分为0~12级(共13级)(见后面的参考资料)。风向风力符号解释:电视天气预报图中一般用带尾羽的箭矢来表示风向风力,箭矢所指方向为风的去向;尾羽的数目和形状表示风力,如3根尾羽表示6级风,4根尾羽表示7级风,尾羽呈三角旗状,则表示风力为8级或8级以上。温度的两个值依次是日最高温度(3 ℃)和日最低温度(-8 ℃)。7. 阅读材料中提到的克里米亚战争,又称东方战争。战争的一方是英、法、土耳其等国,另一方是俄罗斯。该战争持续多年,最后以俄罗斯的失败而告终。8. 教材将了解电视天气预报设计成活动,并按电视天气预报过程分三个步骤:认识卫星云图、熟悉天气符号、看懂城市天气预报图。活动的总体设计思想是使学生通过活动能够看懂电视天气预报。9. 教材将从互联网上查阅天气预报设计成活动,目的是使学生学习使用现代手段,也使学生多了解一种获取天气预报的途径。该活动不要求所有学生完成。10.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除关心每天的天气状况外,对空气质量状况也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也要求重点城市播报每天的空气质量状况及空气质量状况预报。教材随机选择了某日(xx年1月9日)我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并绘制成图3.9,使学生在读图过程中,了解空气质量日报的有关知识,从而能大致看懂电视中的空气质量日报。空气污染指数是评价一个地区环境质量状况的一种方式,是将空气质量的监测数据,按照一定方法处理后,变成大家熟悉的0~500的数字。数字越大,说明污染越严重,空气质量状况就越差。空气的质量级别、污染指数和质量状况之间的关系见下表。空气质量级别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状况ⅰ1~50优ⅱ51~100良ⅲ1101~150轻微污染ⅲ2151~200轻度污染ⅳ1201~250中度轻污染ⅳ2251~300中度污染ⅴ>300重度污染11. 空气污染物的来源是多方面的,从加强环境教育角度考虑,教材主要举例性地让学生了解人为原因形成的空气污染物。把这部分内容安排成活动,就是希望通过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了解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及应采取的措施,从而对于空气质量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教学建议【天气及其影响】1. 这一部分的教学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其一,先通过阅读图3.1理解天气,然后通过活动理解“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其二,先通过活动理解“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然后通过阅读图3.1理解天气。2.天气的教学主要应抓住“怎样描述天气”和“天气的特点”,不要求了解严格的天气概念。正确描述天气,既能加深对天气概念的理解,又是一项基本技能。在阅读图3.1时,要把视野放开,引导学生从更多的方面认识天气。第一,图中只表现了晴、风、冷三种状况,相应地要补充阴、雨(可扩大到雪、雹等降水形式)、热三种状况。第二,在“阴晴、风雨、冷热”之外,还应补充其他天气状况,如雾、扬尘等。第三,可及时让学生描述上课时教室外的天气状况。天气特点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举例说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短时间”,可从某一时刻、一天、几天等不同的时间尺度举例说明。某一时刻如“现在正在下雨”,一天如“今天很闷热”,几天如“这几天阴雨连绵”。第二是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不同,如“东边日出西边雨”、“十里不同天”等。第三是同一地方不同时刻的天气有变化,如夏天暴雨前后的天气变化、冬天寒潮前后的天气变化等。3.活动中材料a说明了天气与交通的关系,材料b说明了天气与生活的关系,材料c说明了天气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材料d说明了天气与军事的关系。其他方面可让学生补充,如天气与工业生产、工程建设、商业活动、旅游活动、休闲娱乐等的关系。学生补充资料(图3.2e),可在前一节课后安排,由学生在课外搜集。活动最后要求学生写篇小短文,可在课堂上写,也可在课后写;应引导学生围绕“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这一主题,综合写也可,就某一方面展开写也可。【明天的天气怎么样】1.在各种媒体的天气预报中,以电视天气预报最引人注意,并且,了解电视天气预报也是本部分教学的重点,因此,“明天的天气怎么样?”的教学,建议按下面的顺序进行:电视天气预报(活动1~3题)──其他媒体的天气预报(图3.4和活动第4题)──归纳天气预报的作用和主要内容──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图3.3)。2.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一般先出现卫星云图,因此活动先从认识卫星云图开始。教学由此开始,也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动第1题主要通过引导学生读图3.5完成。因为学生还没有具体的区域知识,读此图过程中,只要求学生能按图示解释,分清陆地和海洋,并在图上指出哪些地方可能是晴天、阴天或雨天:无云的地方可能是晴天;有亮白色云的地方可能有雨;有灰白色云的地方可能是阴天。活动的第2题是为第3题做准备,在让学生熟悉常用的天气符号后,介绍了用天气符号表示天气变化的方法。题中天气符号所表示的天气变化情况依次是:晴转阴;小雨转中雨。活动第3题通过模拟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的形式,使学生熟悉天气符号,看懂城市天气预报图。教学时可把图中所示的13个城市分成6组,每组分别找1~2位学生播报。每组播报后,再找1~2位学生(未参加播报的)评判。3.在了解了电视天气预报后,可引导学生思考:还可以从哪些渠道获得天气预报?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读图3.4了解报纸上的天气预报;看活动第4题了解从互联网上可获得天气预报和气象知识。活动第4题可作为选学内容,由学生课外选做。4.引导学生综合报纸和电视天气预报内容,归纳出一般情况下“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的情况”。然后,再结合图3.4中箭头拉出的框解,使学生了解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概念。在熟悉了天气预报内容和有关知识后,学生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思考“为什么要进行天气预报?”(天气预报可让人们及早做好准备,充分利用有利的天气,避免和预防不利天气的危害。)5.最后,让学生读图3.3概括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观测—接收数据—处理资料、制图—分析判断—做出预报。对图中涉及的设备和具体技术性问题,不必细究。在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中,需要制作和分析天气图。由此,引导学生看“阅读材料”,使学生对天气图的起源和作用有所了解。【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1.图3.9的教学,主要是使学生根据污染指数判断各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进而比较各城市空气质量的优劣(这一日)。如有可能,老师可摘录前一天中央电视台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日报中一些城市的空气污染指数,让学生判断其空气质量状况。对于有关概念,如空气质量、空气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等,不要求学生掌握;对于各城市空气质量差别的原因,也不必细究。2.活动部分涉及农业生产、交通、生活、居住等四方面与空气质量的关系,要求学生就其中一个方面谈自己的看法。四个问题都是开放式的,可引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学时切忌以某一标准要求所有的学生,而应注意保护每个学生探讨问题的积极性;同时,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产生污染物污染空气,使空气质量下降,反过来又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为此,人类应该控制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以创造美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高三地理《多变的天气》学案分析 篇3
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地理《多变的天气》说课稿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是阿城区进修学校的地理教师赵秀波。我说课的题目是《多变的天气》,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
我说课的内容按以下五部分进行:
一、说教材
二、使用 flash 的设计思路
三、设计特点 四、导入新课 五、新课讲授
一、 说教材
我从以下四方面进行说明:
(一)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都感受着天气的变化,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使学
生了解了有关天气的具体知识,又为以后学习气候的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教材的具体特点。
考虑到地理对初一学生来说是一门新学科,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感材料入手,联系实际生产、生活,既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认识有关概念的内涵和基本原理,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技能和能力,又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三) 三维目标的确定。
根据课程标准,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我设计了如下的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 1 、会描述天气
2 、理解天气的特征
3 、会预报天气预报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地理头脑来分析问题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识人类生产、生活与天气的关系,提高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4 .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课标的要求,学习对学生生活有用的地理,因此我将“天气与人类息息
和“电视天气预报”确定为本节课的重点。
根据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但尚未形成多方面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所以我
将“多方位、多层次地分析天气与人类的关系”确定为难点。
二、 使用 flash 的设计思路。
本节课我制作了两个软件,一个是教师的教学软件,一个是学生的学习软件。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一、怎样描述天气 二、了解天气特征 三、分析天气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四、预报电视天气预报。在课堂上,在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和 flash 强大的语音、图像交互功能和多种多样教学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给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快乐的学习主体。
三、 设计特点。
1. 以理论联系实际为指导,提供大量的相关素材,让学生自主去学习,也利于教师选取部分内容进行授课。
2. 极其完美的画面与声音,令知识深烙学生脑海。
3. 操作方面,进退自如,尊重学生意愿,可以重复阅读和练习。
四、 导入新课
根据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我用一段他们喜欢的动画片导入新课。在播放前提出问题:同学们在观看的同时思考“这是什么动画片?”“歌中唱到了什么?”学生看后,兴趣盎然,气氛活跃,争先恐后地回答:“海尔兄弟”、“唱到了不同的天气”。这时我趁机导入:今天我们就从谈天气开始,学习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这样自然的就将学生带入了新课的学习情境。
一、 新课讲授
(一) 怎样描述天气
我从日常生活入手,给同学们展示了三种常见的天气现象,雷、风、雨。通过这些天气情境的再现,激发学生产生无限暇想,说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不同的天气“阴、晴、冷、热、雪、冰雹、沙尘暴”等,然后总结得出“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来描述天气”,同时通过学习对这些短暂的天气现象的描述也为分析天气特征作了铺垫。
(二) 天气特征
为了让学生理解“天气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我给学生提供了三则材料“七月的天,孩子的脸”“东边日出西边雨”“暴雨前后”,学生利用自己的学习软件可以自主选择,进行阅读分析,展开激烈的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耳朵、心灵感受着天气,从而说出第一则材料反映了天气的特点是短时间的大气状况,变化快,第二则材料说明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不同;第三则材料说明同一地方不同时间的的天气差别可能很大。”这样既推动了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又体现了新课改理念中的“认知与情意的统一”。最后,我再利用“天气瞬息万变”的特点,过渡到“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
(三) 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
在这一环节中,我为学生准备了六条资讯,学生阅读后选出六条资讯所反
映的内容,这部分我设计的是普通的选择题,但却模拟了人机交互的功能,比如第一则材料反映的是天气与交通的关系,如果选错了就说:“再想想”选对了就说“恭喜你答对了”这样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就可以根据计算机的提示正确与否来了解自己的学习程度。第二则材料反映了天气与生活的关系;第三则反映了天气与农业的关系;第四则材料反映了天气与军事的关系;第五则材料反映了天气与商业的关系;第六则反映了天气与工业生产的关系。在分析完资讯之后,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我进一步设问:“除此以外,你们还能举出天气对人们其它方面的影响吗?”这时学生纷纷发言:“人类的健康、旅游、体闲、娱乐、建筑等也都受到天气正面或负面的影响”,而且男女生争论的异常激烈,使课堂进入高潮。本环节的设计,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用联系的一分为二的发展观点来分析,看待问题的能力,轻松的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这时候我趁热打铁,利用天气的重要性过渡到预知近期天气的方法,进入“电视天气预报”的学习。
(四) 电视天气预报
本环节学生通过自主浏览“天气预报的形成过程的五幅图片来了解天气预报的形成步骤”、“通过分析卫星云图上不同颜色代表的不同地理事物来读懂卫星云图”、“通过识别不同的天气符号”来为最后预报天气预 报做准备。其中,“识别不同的天气符号”是本环节的重点和难点,针对学生记忆易混淆的特点,我设计了三屏“天气符号”和“景观图片”相对应的操作练习,如果拖动正确,符号就在图片下安家落户,如果不正确,符号即归位。而且学生可以反复操作练习,这是笔试答卷所达不到的,通过教学实践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通过操作使学生感觉有趣,乐于学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
最后,学生模拟央视天气预报员用自己的语言预报天气预报,而且是用抢答的方式进行的,当屏幕上城市闪动时,学生即可开始抢答,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生动丰富的预报语言使课堂气氛再次进入高潮。
这样整节课就在边学边练的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完成了,而且使“学习对学生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课改理念贯穿始终。
高三地理《多变的天气》学案分析 篇4
课前请同学们听歌曲,如《种太阳》,这样容易使学生消除紧张情绪。
创设情境:首先请两位同学表演场景对话,让学生们注意观看。
场景对话如下。
小明:天可真热啊,烈日炎炎,骄阳似火,我都快中暑了。我真想去北方避暑。唉,对了,我的好朋友小亮,他家搬到了黑龙江的齐齐哈尔,那里肯定很凉快,不如我去他那里避一避暑。对,我得赶快给他打电话。喂,你好!是小亮吗?我是小明。
小亮:你好你好!小明,好久不见了,你还好吗?
小明:好什么呀!天太热了,我都快中暑了,上海这一个星期持续高温,每天气温都在35℃以上,这不,我给你打电话,想去你那里避暑。
小亮:你可千万别来,我这里一连下了三天大雨,电闪雷鸣,树被风吹断了,铁路让洪水冲垮了。
小明:那可怎么办呢?要不等天好了,你给我打电话吧。
小亮:打电话多费钱啊!我们去看天气预报吧。
小明:对啊,天气预报,天气预报,天气早知道。我们现在就去查看天气预报。
承转
师:谢谢两位同学的精彩表演,我们今天就共同学习怎样收听收看天气预报。
讲授新课
师:课前我布置同学们收集近几天的天气情况,你们是从哪里获得天气信息的?
生:收听广播、收看电视、看报纸、打电话、上网等。
师:同学们的办法可真多。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节目收视率特别高,我们以它为载体,学习怎样收看天气预报。请同学们看下面的一段录像,注意主持人是如何播报天气情况的。我们一会也要尝试模仿播报教材第47页的xx年3月23日的天气情况。
生认真收看。
师:天气预报中首先出现的是一张卫星云图,请同学们看46页介绍,说一说怎样看懂这张图?
生回答略。
师:请你们猜一猜绿颜色的地方有可能是什么天气?为什么?
生:晴天。因为上方没有很厚的云层。
师:卫星云图只能反映陆地和海洋的基本天气情况,要想知道具体城市的天气情况,还要继续收看城市天气预报。请同学们结合46和47页两幅图,以同桌为单位,练习播报xx年3月23日的天气情况。
生练习。
师:哪位同学愿意模仿主持人到前面来,播报城市天气预报?
学生踊跃争先,特别是还有一位同学以快板的形式播报,课堂气氛很活跃,掀起了高潮。在这种氛围下,学生很快记住了天气符号。
师:同学们的播报很精彩,希望你们今后成为优秀的主持人!
承转
师:下面我们通过几个小活动,来检测大家是否记住了天气符号。
活动(一):请根据我的描述,想一想会发生哪些天气情况?请同学们快速举起相应的符号卡片。
a.白雪皑皑 b.万里无云 c.电闪雷鸣 d.乌云密布
活动(二):在城市天气预报图中,一个城市旁边有时会出现两个天气符号,这表示什么?请同学们分别选出常见的例子。举符号卡片展示。
活动(三):当出现上述的天气变化时,你应该提醒家人注意什么?
活动(四):请同学们分别选出一种表示恶劣天气的符号,并说一说在这样的天气中,我们又应注意什么呢?
活动(五):你感觉天气预报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帮助?
通过五个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每个学生都认真思考,踊跃发言。我发现学生们的生活经验很丰富,知识面也很开阔。如他们说冰雹和霜冻对农业生产最为不利,还联系今年夏天的一场大暴雨,说在天气恶劣时要注意交通安全,注意增减衣服等等。他们感觉天气预报对生活很有帮助,所以一定要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好习惯。我及时地进行了思想教育,我们的父母工作很忙,他们没有时间看天气预报,如果我们养成了这个好习惯,就可以提前告诉父母天气的变化,让他们上下班增减衣服,注意交通安全。这是子女对父母最好的关心方式。
承转
师:请同学们看沙尘暴的符号卡片或照片。你们愿意生活在这样的空气环境中吗?
生:不愿意。
师: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师:请同学们描述自己经历的一次空气很清新的时候和很污浊的时候。
生描述。
师:在生活中,你看到哪些空气污染的现象?
生举例说明。
小到烟头,大到战争的硝烟弥漫,学生们的思路被打开了,例子举不胜举。他们还展示了自己收集来的图片。
师:污浊的空气会对人和周围环境造成哪些危害呢?
生举例说明。
师:污浊的空气会造成这么大的危害,所以我们要保护大气环境,尽量减少空气污染。
师:刚才大家谈到的是对空气污染的直观感受,是否能用准确的数字来衡量空气质量的好坏呢?请同学们看教材48页介绍。
生看书总结。
师:结合图3.9,请你找出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图中有没有重度污染的城市?
生活动略。
师:哈尔滨的空气质量属于哪一级?
生回答略。
师:齐齐哈尔的空气质量与哈尔滨的差不多,说明我市空气质量良好。
师:我们学会了看空气质量日报,会对生活有什么帮助呢?
生:如果外出旅行,我要选择空气质量好的城市;早晨锻炼身体,要看一看空气质量是否适合。
师:生活中常会遇到一些很矛盾的事情,请同学们结合以下两件事,进行辩论,说一说你的观点。
活动(一):小辩论
1.我家想买一套新房子,有两个选择。一处在江边,空气清新,环境优美,但房价非常贵;另一处在工厂附近,房价很便宜。爸爸想买江边的,妈妈要买工厂区的房子。买哪一处好呢?请你当参谋。
2.每年秋收后去农村看奶奶,我发现农民都要把田里的秸秆烧掉,用秸秆灰当做肥料,给土地施肥。这样做好不好?
生开始辩论。
师:小结,当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我们应多想办法,尽量达到平衡,可持续发展。针对一些常见的空气污染现象,我们应如何去做呢?
教师出示4个小案例,让学生们讨论,如何减少空气污染。
活动(二):出谋划策
1.城市里的汽车可真多,尤其是私人汽车的数量增加很快,汽车尾气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2.为了冬季取暖,北方地区经常有一些锅炉房的烟囱黄烟滚滚。怎么办?
3.家庭装修过度,出现头晕、恶心的现象。
4.建筑工地拆除旧房子,没有防尘措施,造成大量灰尘。
生讨论研究。
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解决空气污染的可行办法。
师:小结,除了我们想出的办法外,可能还会有更好的办法来减少空气污染,这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好好学习,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让空气更清新,环境更优美。
课堂总结:
师:一节课的学习,使我们收获很大,请同学们谈一谈收获和感悟。
生回答略。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养成一种习惯,即收听收看天气预报;树立一种意识,即保护大气环境。
结束语:愿同学们每天沐浴阳光,呼吸新鲜空气,也愿祖国风调雨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