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学案分析(通用2篇)高三地理教案
高三地理《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学案分析(通用2篇)
高三地理《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学案分析 篇1
1.教材和教法分析
从结构层面上看,本节是在学生理解化学基本概念、元素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如何从海水中提取人类生存发展所需物质,同时为选修四学习氯碱工业作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知识层面上看,本节通过教材上实验、思考与交流、资料卡片、科学视野等栏目,重点学习海水淡化、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钠、溴单质、确认海带中存在碘元素及自然资源的开源节流。
从能力层面上看,本节是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契合点,有利于使学生明确实验室进行试管实验的简便易行与实际生产中会遇到很多复杂问题之间的差距,提高综合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教法设计上,我采用“一个中心,两条主线”的教学方式。一个中心指以学生活动解决问题为中心,两个主线指知识主线和能力主线。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高视角、低起点,加强直观教学,采用设问、类比、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联想、迁移,改变单一的被动接受式学习方式,向追求多元化学习目标、重视过程的理解和体会的方向转变。
2.学情和学法分析
学生已具有物质分离、碘单质与淀粉间的相互检验、卤素间的置换等知识。思维具有广阔性,富有想象力,有极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却不知实际问题的处理远比书本知识复杂;他们特别想知道丰富的海水资源包含哪些及如何提取它们为人类服务;而通过阅读课内外资料,将教材上的内容设计为流程图等可以获得。
3.教学目标
依据上述分析,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理解,我提出如下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顺利连接蒸馏装置;设计实验证明海带中碘元素的存在;绘制从海水中提溴的流程图,并能用有关化学方程式表示。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有目的的阅读资料,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氧化剂、沉淀剂的选择,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海水中提取镁的探讨和学习,体会化学在生产、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培养对自然的关注意识和参与意识。
4.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从教学内容来看是比较简单的,重点是将物质分离,氧化还原,金属冶炼等知识应用到物质提取中。但如何从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角度理解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便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所在。
5.教学过程
为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以情入境 导入新课
本阶段的设置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课前预习内容:利用网络、课外书籍等搜集海洋中蕴含资源和能源的相关信息,用图片、文字、数据等加以说明,交由三组整理,准备汇报。这样培养了学生阅读能力、获取信息能力、整合信息的能力和团队精神。通过整理,学生触动很大,发现海洋不再是他们眼中那个似乎很了解的海洋,而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有极大的开发前景,提升了对本节课学习的渴望程度。
上课伊始,三组同学边播放图片,边讲解海洋中存在的水资源、化学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能源及空间资源等,作业完成质量之高是超出我想象的。这时再让学生列举海洋资源存在哪些?并告知本节课中重点学习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便顺利引出本节课主题。
第二个阶段:推陈出新 讲授新课
将海水资源简单归类为海水水资源、海水化学资源和其他资源三个方面,并提出每方面要达到的目标,学生从一开始就明确学习任务,可以更好的有的放矢。
探究一:海水水资源的利用
我以“海水水量如此之大,为何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却频频叫“渴”,国家因何实施南水北调工程?”设疑,引导学生思考海水淡化的必要性及海水淡化的方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小组讨论等形式迅速寻找答案。蒸馏操作在必修一有所涉及,所以要求学生描述蒸馏操作所需仪器、注意事项,并安装蒸馏装置。生动的教学情境,加深学生对蒸馏原理的理解和掌握,锻炼了他们动手能力、合作精神。至于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及利用海水进行循环冷却等了解性内容,我以资料卡片的形式呈现,配以简单讲解。
探究二:海水化学资源的利用——氯化钠提取及应用
对于海水中提取氯化钠,已在九年级及必修一有所接触,因此我通过展示盐场的图片将教学重点放在思考氯化钠的工业提取过程上,理论与现实的差距在他们的头脑中种下了种子,并迅速的成长。他们冷静下来,开始理性的思考问题。设疑氯化钠除食用外,又是如何用于钠、漂白粉等化工产品生产的?并告知选修四还会继续学习利用食盐生产烧碱、纯碱、氯气等。学生在复习元素知识的同时,也认识到化学在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影响,提升了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兴趣。
探究三:海水化学资源的利用——确认海带中碘元素的存在
海带中富含碘元素,经常食用可有效预防甲状腺肿大是学生熟知的,但一盘清新的凉拌海带丝依然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示海带中的碘元素以负一价的碘离子形式存在,要求学生在不阅读教材的前提下,思考如何确认海带中含有碘元素,编写流程图。几分钟后,各小组派代表阐述本组设计的原理、步骤等。从整体上看,他们基本上都考虑了获得碘离子溶液,转化为碘单质、加淀粉检验的思路。我充分肯定他们设计中的合理及创新成分,然后他们阅读教材上的实验栏目,比较与自己设计的不同,分析其所用试剂的原因。这样学生深入理解了获取碘离子的方法及选择双氧水做氧化剂的绿色化学理念。既提高了获取信息能力,又使他们认识了自己思维的漏洞,并加以注意。学生在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解释结论、思考交流等活动中,增强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提高科学探究能力。至于如何从海带中提取碘单质,留给优生课下继续探究。
探究四:海水化学资源的利用——提取溴单质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工业提取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海洋元素”溴提取我采取学生阅读教材资料卡片内容,独立完成流程图的编写并用有关方程式表示的方式。在此,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思想再一次得到触动,体会到工业生产与书本知识的联系性、差异性、复杂性。
探究五:海水其他资源的利用及自然资源的开源节流
通过阅读学生搜集的资料及教材最后一段内容,学生了解海水中还存在大量其它资源,留给学生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创造空间。通过阅读科学视野——自然资源的开源节流,交流自己的理解与体会,使学生理解化学在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个阶段 知识迁移 学以致用
本阶段的设置是对已学知识的应用巩固。比如教材习题中工业上提取镁的问题,依据工业冶炼镁的知识,学生很容易得出正确答案。然而引导学生思考各步操作的目的、意义及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选择氢氧化钙做沉淀剂,通过不同类型的课堂练习题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及运用情况,并对知识进行查漏补缺,拓展延伸。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
第四个阶段 布置作业 深化理念
作业一:将教材93页3、4题写在作业本上,作业二:写一句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警示语或搜集一种海水资源利用情况,作业三:调研天津海水资源开发现状并作简单评述。学困生做作业一,学有余力的同学做作业一和二,学优生做作业一和三。这样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意识到开发利用资源的同时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损害子孙的利益,做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6.教学反思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的教学发生了从简单的运用教材,到开发新课程的教学资源的转变;从注重知识掌握,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从单一的纸笔测验方式评价,到学习档案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样化评价机制的转变等。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上充分运用教材上的
各个栏目,突出程序性知识,淡化陈述性知识,以知识为载体突出能力培养,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实施后我和学生达到了双赢。
高三地理《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学案分析 篇2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高中地理《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说课稿范文,希望老师们通过阅读全文,可以真正了解说课稿的格式及写作要求。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同仁:
大家好!
我是来自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四中学的教师张丽侠,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现行高中教材人教版必修二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课时《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加以说明:
1.教材和教法分析
从结构层面上看,本节是在学生理解化学基本概念、元素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如何从海水中提取人类生存发展所需物质,同时为选修四学习氯碱工业作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知识层面上看,本节通过教材上实验、思考与交流、资料卡片、科学视野等栏目,重点学习海水淡化、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钠、溴单质、确认海带中存在碘元素及自然资源的开源节流。
从能力层面上看,本节是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契合点,有利于使学生明确实验室进行试管实验的简便易行与实际生产中会遇到很多复杂问题之间的差距,提高综合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教法设计上,我采用“一个中心,两条主线”的教学方式。一个中心指以学生活动解决问题为中心,两个主线指知识主线和能力主线。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高视角、低起点,加强直观教学,采用设问、类比、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联想、迁移,改变单一的被动接受式学习方式,向追求多元化学习目标、重视过程的理解和体会的方向转变。
2.学情和学法分析
学生已具有物质分离、碘单质与淀粉间的相互检验、卤素间的置换等知识。思维具有广阔性,富有想象力,有极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却不知实际问题的处理远比书本知识复杂;他们特别想知道丰富的海水资源包含哪些及如何提取它们为人类服务;而通过阅读课内外资料,将教材上的内容设计为流程图等可以获得。
3.教学目标
依据上述分析,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理解,我提出如下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顺利连接蒸馏装置;设计实验证明海带中碘元素的存在;绘制从海水中提溴的流程图,并能用有关化学方程式表示。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有目的的阅读资料,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氧化剂、沉淀剂的选择,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海水中提取镁的探讨和学习,体会化学在生产、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培养对自然的关注意识和参与意识。
4.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从教学内容来看是比较简单的,重点是将物质分离,氧化还原,金属冶炼等知识应用到物质提取中。但如何从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角度理解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便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所在。
5.教学过程
为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以情入境 导入新课
本阶段的设置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课前预习内容:利用网络、课外书籍等搜集海洋中蕴含资源和能源的相关信息,用图片、文字、数据等加以说明,交由三组整理,准备汇报。这样培养了学生阅读能力、获取信息能力、整合信息的能力和团队精神。通过整理,学生触动很大,发现海洋不再是他们眼中那个似乎很了解的海洋,而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有极大的开发前景,提升了对本节课学习的渴望程度。
上课伊始,三组同学边播放图片,边讲解海洋中存在的水资源、化学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能源及空间资源等,作业完成质量之高是超出我想象的。这时再让学生列举海洋资源存在哪些?并告知本节课中重点学习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便顺利引出本节课主题。
第二个阶段:推陈出新 讲授新课
将海水资源简单归类为海水水资源、海水化学资源和其他资源三个方面,并提出每方面要达到的目标,学生从一开始就明确学习任务,可以更好的有的放矢。
探究一:海水水资源的利用
我以“海水水量如此之大,为何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却频频叫“渴”,国家因何实施南水北调工程?”设疑,引导学生思考海水淡化的必要性及海水淡化的方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小组讨论等形式迅速寻找答案。蒸馏操作在必修一有所涉及,所以要求学生描述蒸馏操作所需仪器、注意事项,并安装蒸馏装置。生动的教学情境,加深学生对蒸馏原理的理解和掌握,锻炼了他们动手能力、合作精神。至于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及利用海水进行循环冷却等了解性内容,我以资料卡片的形式呈现,配以简单讲解。
探究二:海水化学资源的利用——氯化钠提取及应用
对于海水中提取氯化钠,已在九年级及必修一有所接触,因此我通过展示盐场的图片将教学重点放在思考氯化钠的工业提取过程上,理论与现实的差距在他们的头脑中种下了种子,并迅速的成长。他们冷静下来,开始理性的思考问题。设疑氯化钠除食用外,又是如何用于钠、漂白粉等化工产品生产的?并告知选修四还会继续学习利用食盐生产烧碱、纯碱、氯气等。学生在复习元素知识的同时,也认识到化学在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影响,提升了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兴趣。
探究三:海水化学资源的利用——确认海带中碘元素的存在
海带中富含碘元素,经常食用可有效预防甲状腺肿大是学生熟知的,但一盘清新的凉拌海带丝依然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示海带中的碘元素以负一价的碘离子形式存在,要求学生在不阅读教材的前提下,思考如何确认海带中含有碘元素,编写流程图。几分钟后,各小组派代表阐述本组设计的原理、步骤等。从整体上看,他们基本上都考虑了获得碘离子溶液,转化为碘单质、加淀粉检验的思路。我充分肯定他们设计中的合理及创新成分,然后他们阅读教材上的实验栏目,比较与自己设计的不同,分析其所用试剂的原因。这样学生深入理解了获取碘离子的方法及选择双氧水做氧化剂的绿色化学理念。既提高了获取信息能力,又使他们认识了自己思维的漏洞,并加以注意。学生在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解释结论、思考交流等活动中,增强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提高科学探究能力。至于如何从海带中提取碘单质,留给优生课下继续探究。
探究四:海水化学资源的利用——提取溴单质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工业提取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海洋元素”溴提取我采取学生阅读教材资料卡片内容,独立完成流程图的编写并用有关方程式表示的方式。在此,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思想再一次得到触动,体会到工业生产与书本知识的联系性、差异性、复杂性。
探究五:海水其他资源的利用及自然资源的开源节流
通过阅读学生搜集的资料及教材最后一段内容,学生了解海水中还存在大量其它资源,留给学生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创造空间。通过阅读科学视野——自然资源的开源节流,交流自己的理解与体会,使学生理解化学在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个阶段 知识迁移 学以致用
本阶段的设置是对已学知识的应用巩固。比如教材习题中工业上提取镁的问题,依据工业冶炼镁的知识,学生很容易得出正确答案。然而引导学生思考各步操作的目的、意义及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选择氢氧化钙做沉淀剂,通过不同类型的课堂练习题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及运用情况,并对知识进行查漏补缺,拓展延伸。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
第四个阶段 布置作业 深化理念
作业一:将教材93页3、4题写在作业本上,作业二:写一句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警示语或搜集一种海水资源利用情况,作业三:调研天津海水资源开发现状并作简单评述。学困生做作业一,学有余力的同学做作业一和二,学优生做作业一和三。这样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意识到开发利用资源的同时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损害子孙的利益,做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6.教学反思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的教学发生了从简单的运用教材,到开发新课程的教学资源的转变;从注重知识掌握,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从单一的纸笔测验方式评价,到学习档案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样化评价机制的转变等。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上充分运用教材上的各个栏目,突出程序性知识,淡化陈述性知识,以知识为载体突出能力培养,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实施后我和学生达到了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