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考察报告(精选9篇)

98e范文网 时间:

培训考察报告(精选9篇)

培训考察报告 篇1

  职业培训和技能竞赛学习考察团一行20人,赴韩进行为期两周学习考察。主要内容分为韩国职业培训制度和韩国职业技能竞赛制度两部分。学习方式是以讲学为主,并组织参观了现代汽车、三星电子和浦项制铁等现代企业。

  韩方对这次学习考察做了周到而细致的安排,老师的讲座都有充分的准备,讲课效果比较好。学员们认为,通过两周的学习考察,都有不少收获。同时,通过学习交流,也加深了中韩双方的相互了解,增进了友谊。特别是通过业务学习,对每位同志今后的工作会带来一定的帮助。总之,由于韩方周到而热情的接待,加之学员们充满了生活乐趣和学习热情,整个活动充满了团结、友谊、共勉的气氛,使学习考察任务比较圆满地结束。为了使领导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学习情况,现将学习情况整理为书面材料呈上,请验收。

  学习报告分两部分。一是职业培训方面。这一部分讲座内容同前次的讲座内容基本相同,已提交报告,并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韩国的职业培训制度。本报告尽可能避免同上次报告的重复,挖掘某些新的东西,但比较困难。现在的报告角度,不是完整系统介绍韩国的职业培训制度,而是从几个不同侧面分析了他们的做法,以示突出重点。二是职业技能竞赛方面。这一方面讲座内容,由于是首次安排,内容是全新的,报告将系统地介绍韩国职业技能竞赛的制度,做法以及运行,并对我国职业技能竞赛工作提出建议。

  一、韩国职业培训体系及其运行

  韩国比较正规、重视建立职业培训制度,始于1967年。经过三十多年的运行实践,其体系和运行机制不断健全完善,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职业培训体系和运行机制。这一体系的建立和运行,为发展韩国经济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韩国职业培训体系

  韩国职业培训体系,有其自己的发展变化过程,在此所讲的体系是现行的,或者是将要推行的新的体系,将演变过程舍去。

  1、职业培训法规子系统

  韩国重视职业培训,首先体现在职业培训立法方面。从1967年的《职业训练法》制定开始,到1999年将要实行的《劳动者职业训练促进法》止,三十多年共制定实行了十几部法规。如为了规范技术技能资格鉴定,出台了《国家技术资格法》,为了规范职业训练,出台了《职业训练基本法》,为了规范职业培训费用,出台了《职业训练促进基金法》和《雇佣保险法》,为规范学校行为,出台了《技能大学法》。完整健全的法规体系,是韩国职业培训体系的核心支柱,有力支持和保障了职业培训事业的发展。韩国发展职业培训,不仅充分重视立法和用法,而且特别重视在实践运行中对法律的修改、补充和完善,使法规的立足点、支持点,更切合经济发展、人才培养实际。即将出台运行的《劳动者职业训练促进法》,就是在国内外新的经济发展形式下制定的,它将从各方面更大限度地开发、发挥劳动者的能力,创造终身学习的环境和气氛,促进企业向上和社会、经济的共同发展。

  2、职业培训、训练子系统

  职业培训、训练子系统是韩国职业培训体系的主体,包括培训实体-学校、培训中心;培训形态(办学形式);技术技能水平等级,就业信息与职业介绍;培训评估等。

  (1)、技术、技能水平等级

  韩国现行8个技术、技能水平等级,明年将改为5个,(见下图)改革的主要原因,一是现实需要。由于失业者增多,出现了单技能、技术工就业困难,而更多的岗位职务需要多技能、多技术者(我们称复合工种);二是有利于对劳动者进行评价。

  现行体系 革新后体系

  (2)、职业培训形态

  韩国讲的职业培训形态,我们可从办学主体的角度理解为办学形式。如图所示:

  ①公共培训 a、公共团体机构办学(主要是韩国产业公团、大韩商工会议所、障碍雇佣促进公团。承担的工种为通用工种、 尖端技术工种、输出战略工种和新工种)

  b、政府机构

  c、地方自治团体(地域性工种、就业容易的工种)

  ②企业内培训(企业内需要,而又容易操作的工种技能)

  ③认定培训(指经主管部门批准的私人办学,主要是投资少,见效快的工种技能)

  (3)、职业培训实体(学校、中心)

  韩国的职业培训学校、中心,有其明确的分工和责任任务,比较系统规范。如图所示,培训形式、管理机关、下属院校,一目了然。

  (4)、师资教材

  师资教材,是培训体系中的决定因素。韩国有专门的职业技能教师培训院,对教师进行资格取证培训和能力提高培训。确保教师资格和知识技能的不断补充和更新。教材由劳动部门统筹,全国统一编发,不在社会上公开发行。确保岗位职务分析、教材编写,培训实施的统一性。

  (5)、职业培训信息与职业介绍

  韩国职业培训信息的搜集、分析、加工很有特色,工作细致、扎实,重点突出。如岗位职务需求的调查分析(专文讲),加大了培训与使用的结合力度。发布就业岗位需求信息,回收劳动者岗位职务选择信息。对有从岗就业愿望而能力不适应者(主要是失业者),先进行免费培训,再输送到岗位。学生从业跟踪信息搜集,分析学生岗位职务、环境等适应能力,以利于职业培训本身的提高和完善。韩国发布岗位职务需求信息,搜集就业者择业信息,将信息互递与加工同培训和职业介绍有机结合起来,并通过计算机联网进行操作完成。

  (6)、职业培训评估

  职业培训评估,是保证培训质量的手段。根据办学条件要求,韩国每年将所有的培训实体全部评估一遍,以确保通过培训计划和培训条件的落实,实现培训质量的目标。以防为主,控制并堵住出现质量问题的漏洞。

  3、职业技能竞赛子系统

  韩国职业技能竞赛,对于促进技能人才成长,发展职业培训事业,功效显著,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一是宣传力度大,推开范围广,年年开展。每年四月份地方选拔赛,九、十月份全国大赛。全国赛的尖子,经专门训练参加国际赛;二是重奖,如领导会见、颁发奖金、提供各种学习机会等;三是国家保证资金的投入。

  4、职业技能鉴定子系统

  韩国职业技能鉴定制度是在发现培训质量不能保证之后,为促进和提高培训质量,确保人员素质提高而设立的一项重要制度。近几年,全国每年有200万人参加技能鉴定,1998年可达到300万人(失业人员、大学生为了就业都在学习技能,并获取证书)。鉴定通过率一般为 19%(鉴定机构,非盈利性单位,不是靠发证谋生)。质量是通过率的唯一尺度,证书内涵必须同岗位需求相一致。必须通过鉴定把握培训质量,促进培训质量提高。为此韩国职业技能鉴定基本上是全国统一调控。具体调控办法为:由劳动行政部门委托国家级事业单位主管具体鉴定事项,如统一命题、统一考务管理、统一证书发放管理等。总的看,韩国职业技能鉴定正在发展完善中,持证上岗力度有待强化。

  上述职业培训立法、职业培训实施、职业技能竞赛和职业技能鉴定构成韩国职业培训框架体系。立法是框架体系中的柱石,培训是框架体系中的主体结构,竞赛和鉴定是促使框架主体完整性和完美性的手段,在框架体系中各得其所,发挥作用。

  (二)韩国职业培训运行

  如果说立法和制度的建立是战略问题,那么其运行就是战术问题。在运行方面,韩国特别注意管理功能的行为界定和职责任务的定位,注意运行基础工作和运行过程的监督检查,在注意过程质量的前提下保证运行成果的质量,因而职业培训质量高、效果好。他们在依法运行的前提下,建立了自己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并使之不断健全完善。

  1、培训机构

  韩国劳动部、韩国产业人力公团、地方劳动事务所和鉴定事务所,加之不同层次的培训学校、中心,构成韩国职业培训运行载体。在机构设立和职责分工方面,特别强调决策、协调和具体实施中的制约、协作和统一。上述不同层次的职业培训运行载体,按其各自的功能、职责发挥作用。如劳动部,主要是决策和综合协调管理,包括法规的制定和发布,制定人力开发、资格鉴定计划,运用资金调控人力发展对策、监督职业培训质量实施情况。产业人力公团是落实劳动部决策的具体实施管理部门。也就是说劳动部提出年度工作目标和计划,产业人力公团将目标和计划落到实处。

  学校(中心)是职业培训运作的主体。韩国学校等级分类和人才培养分类是相一致的。如不同技术等级类别和技能类型分别由不同类型学校承担培训任务,界定明确,确保培养目标和培训结果的一致性。

  2、运行中的基础工作与行为规范

  涉及到职业培训中的基础工作,主要有信息搜集、课程设计、教材开发、设备配备、教师培训等。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其行为规范。具体做法是,从岗位职务分析调查论证开始,然后编制培训基准(标准)、开发课程、教材、提出设备配备要求、教师选配与培训,教学评估、就业后跟踪调查等。各项工作,井井有条,是职业培训运行的基础。

  3、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

  在职业培训运转中,韩国也出现了人们愿意上普通学校,不情愿上技能职业学校的倾向。为解决技能人才成长发展中的问题,韩国下大力气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取得了一定成效。具体做法是:一是完善教学条件和设施,增强学员的就业适应能力。据讲,在高失业率的今天,这一做法非常有效,许多普通院校毕业生就业非常困难(不足50%),已有部分大学生自觉到职业培训学校进行技能技术取证培训(技能大学毕业生100%就业,有些专业就业需求是供给的几倍多)。二是开展竞赛活动,提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三是采取经济措施,鼓励重视技能人才的单位和提高技能人才本人的经济地位。对单位除采取低息贷款(主要指企业和认定培训)外,对重视技能人才培养和使用的企业,给予企业重视技术人才奖,由国家颁发奖牌,并规定在税收方面给予减征的优惠。对个人设有技能竞赛奖,企业工人技术奖。如规定在企业连续工作20年工龄者,劳动部出证明,减少其工资所得税。对高技能获得者,给予一次性一千万元韩币奖金,并且由接见。设优秀技能教师劳动部部长奖。获此殊荣,一次性奖励500万韩元,还要免费送国外进修学习。四是坚持持证上岗制度。这项工作虽然还没有全面推开,但某些工种岗位必须持证上岗。如某些经营生产单位,国家规定某些岗位必须持证上岗,否则,劳动部门不给予开业经营许可证,该单位就无法开业经营。国家采取的这些措施,对开展职业培训和技能人才的成长发挥了作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4、监督检查和评估

  监督检查和评估,是运行中的保证措施,从职业培训发达的国家看,这一条,是职业培训运行工作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韩国每年对所有的培训实体评估一次,有效地促进和保证了培训实体本身的健康运行。

  5、经费对运行的支持

  经费是职业培训运行的食粮,没有经费,运行是不可能的。韩国职业培训经费的筹措支付与管理,曾得到国际劳工培训专家的认同。它的最大特点是,经费筹措与支付,由国家行为统筹协调。主要来源是以雇佣保险金和就业促进基金的形式征集,征集后再由主管部门支付到培训方面。另外,企业培训自办学校,企业本身投入也是非常可观的。

  总的讲,韩国职业培训体系的健全和运行机制的完善,使韩国职业培训事业不断发展,并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经济危机、失业严重的今天,他们仍抓住促进经济发展的法宝-职业培训,毫不放松。他们讲,职业培训的今天,是韩国经济复苏、发展的明天,要使韩国经济健康步入21世纪,首先必须有其健康发展的职业培训事业。这些应该给我一个很好的启示。

  二、韩国职业培训与职务分析

  通过职务分析,将培训科目同岗位需要结合起来,促使提高培训效益,强化培训的贴切性和有效性。这是韩国职业培训的显著特点。

  职务分析的关键,就是根据现实社会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变化和企业发展实际,选择需求岗位,并通过岗位职务所涉及到的条件分析,确定实现职务分析的三个目的:一是为培训大纲、教材、鉴定命题提供详实的信息资料;二是为企业用工管理(用人与招聘)提供科学规范的依据;三是为劳动部门工种分类、工种调整及标准制定提供资料。由于岗位职务分析的目的明确,第一手资料又是来源于社会和企业需求实际,加大了培训与使用结合的力度,使培训事业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之后,是按照职务分析的目标选择确定工种的框架范围。工种选择的框架范围,直接关系到职务分析的有效价值,关系到培训同就业结合的实现程度。因而工种岗位对象的选择确定,必须是在主管部门确定的框架原则内进行。韩国现行的工种岗位对象的选择确定框架有五项具体原则。一是已经开发运行的工种,原职务分析仍不能为培训提供充分资料者;二是即将确定的新工种(指已在企业运行,但未经劳动部门正式批准);三是通过现实调查,由经济、企业发展过程中提出的工种;四是产业结构变化需要调整的工种;五是已进行分析过的工种,但由于新的变化需要进一步分析的工种。这五条原则,要充分体现为岗位需求和适应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服务的宗旨。

  职务分析的程序,是职务分析质量的保证措施,总计有12个阶段或步骤:

  1、审核分析工种;

  2、确定工种对象;

  3、制定具体工作计划书;

  4、开发职务分析表格;

  5、职务分析准备(对工作人员培训、搜集有关资料、研究并确定岗位同培训的关系等);

  6、拟定职业工种和职务分析方案计划书(包括职业工种、岗位、企业,及企业类型,每一职务必须通过大中、小三类企业的分析);

  7、计划书的现场实施操作,即下到企业进行具体职务分析(专家和企业人员协助完成);

  8、处理分析结果(同一职务需有三个企业说明),制定结果分析报告书;

  9、对具体工作现场进行分析,提出该职务涉及到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10、分析结果的综合整理和加工、分别填写《职业明细表》、《职务明细表》、《操作明细表》和《职务概要》等表格;

  11、职业、工种职务分析材料宣传,公布工种职务、培训及鉴定内容等有关信息;

  12、编印成果报告书,分别送发企业、学校、图书馆等有关单位。

  上述几个工作程序,是职务分析的系统工程,由韩国产业公团具体承办。但具体工作方案和工种对象的确定,必须由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具体工作由工种专家会同企业共同完成。

  在职务分析的几个工作阶段中,《职业明细表》等四个表格是工作成果的具体体现,为便于大家学习借鉴,再给予进一步说明。

  职务概要,内容包括职务名称、工作领域、工种特点和特殊要求等。

  职业明细表,主要由五方面的内容构成:一是基本情况,包括职业(工种)名称、工种序号、工种要求的职务水准等级、资格证等级。二是职务条件,包括性别、年龄、学历、资格等级、身体(包括心理素质要求)条件。三是培训要求,包括培训单位(公共培训、企业培训、认定培训)、培训时间、见习时间。四是特别说明,包括职业行为领域(可能在什么地方、什么性质的单位就业、上岗)、可能晋升的阶梯(如班长、组长、厂长等)。相关职业、工种关系的说明,可以从事相同工种的临近工种转职职务的责任要求(如安全、产业合格率、生产效率等)。五是工作条件和环境,包括工作姿式(站、坐)、室内外、安全卫生(如高空、有毒、有害作业),自然条件(照明、温度、湿度、噪音)以及机械、电工和化学作业条件等。

  职务明细表。主要有五方面的内容构成:一是职务名称及职务定义;二是岗位职务工作过程步骤分解或动作分解,以利于培训单元的确定;三是特殊事项注明(如设备型号、功能的特别要求);四是工具需求及工具数量和名称,注明主要设备、辅助设备、消耗性设备、非消耗性设备;五是相关知识技能的说明。

  岗位操作明细表,是职务分析的核心表格,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现场的作业标准,注明本职务工作者的基本条件,从技术方面提出劳动者的基本操作技术条件,如产品精密度、合格率、单位产品时间要求、使用工具等;二是作业程序(即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并用难、较难、易三个难度等级标注岗位职务的难度,有什么特殊要求和特殊事项,也要标注清楚;三是相关知识、技能要求;四是生产所需要材料和工具设备,并标注主要工具和设备、辅助工具和设备,以及消耗性工具、非消耗性工具。

  职务分析是职业培训的基础,是培训同就业、使用结合的有效方式。它对推动韩国职业培训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我们有一定的`学习借鉴作用。当然,学习借鉴,并不是照搬他的具体做法,如职务分析表格的制作与内容,职务分析的步骤等。但他们的工作模式、工作思路以及通过培训的针对性、克服培训的盲目性,从而提高培训的贴切性、效益性,实现培训为就业服务的目的。这些值得我们深思。

  三、韩国的职业培训与职业培训基准

  为了做到职业培训的规范化、标准化,在岗位职务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了职业培训基本准则(标准),韩国称之为职业培训基准。这个基准从训练目标、教学内容、学时、培训设施、教职员工等诸多方面,规定了职业培训最低限度条件标准,在全国统一执行,形成了具有韩国特色的职业培训标准。

  (一)职业培训基准(标准)的内容与功能

  韩国的职业培训基准,类似我国的培训大纲,但感到它更具详实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如在培训目标中,明确规定了达标的知识、技能水平尺度,而且还明确规定上岗后产品质量达到的水平及合格率。在教学内容上,不仅规定理论、操作的内容和比例,还对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基本训练、专业训练、应用训练分别提出具体要求。特别规定教养教育(思想、社会基本生活方面的)不得少于理论课时的3%,一般常规性社会基本训练(如电脑、安全保健)不得少于操作课时的10%。培训实施从理论、实操两个方面规定匹配比例,如人均教室、活动场地、实习场地面积和操作训练设备等,提出了底线数量、质量要求,型号也做了严格规定。对教师,按职务要求分别提出培训时间和达标上岗条件。培训基准(标准)内容的详实和可操作性,充分发挥了其基准特有的功能:一是能够实现培训单位的培训目标,做到高效高质;二是保证全国职业培训水平的统一性和协调性,统一尺度和标准指导全国职业培训计划和组织管理;三是确保从国家的角度保证劳动者技能的提高,维护劳动者获取基本经济地位的能力。通过职业培训基准的实施,真正实现国家目标(全面开发人的能力)、培训单位目标(从数量、质量两方面实现培训计划)、企业目标(有适合生产岗位需求的劳动者)、学生目标(有更强的就业能力和技能)。目标的四位一体,均在培训基准中加以体现,从而保证了职业培训的高效发展。

  (二)确定职业培训基准的基本原则

  如前所述,职业培训基准的功效,在整个职业培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见,职业培训基准的质量成了决定职业培训质量的前提条件。多年来,韩国已将制定职业培训基准,作为开展职业培训工作的重要内容,抓得准(内容选定准确),抓得牢(工作抓住不放)、抓得细(工作过程细致),对保证和不断提高培训效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韩国确定职业培训基准,有几条重要的原则,以确保职业培训基准的质量。

  1、按照职务分析需求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设备。教学内容课程的设定,首先考虑全国技术水平的发展和培训目标,维持工种发展的均衡性。不是为完成教学计划。取证任务而设计教学内容和课程,而是为实现就业目标开发教学内容和课程。

  2、以企业发展、产业调整作为制定职业培训基准的唯一宗旨。这不仅体现在以企业调查为基础确定职业培训基准方面,而且通常是根据企业发展、产业变化,不断调整修改培训基准(一般2-3年修改一次)。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断提高培训为企业服务的有效性。因而,培训方面必须随着企业的变化而调整其服务目标和服务方式。

  3、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为了保证职业培训质量的基本一致性,韩国绝大部分培训要素均有全国统一的尺度。但考虑到工种、区域和信息搜集、分析整理的不充分性(失真性),以分散自主,弥补统一的不足。因而规定教学内容的开发,70%全国统一,30%留有区域或学校自主。又如教养教育(占理论总课时的3%),通用实操课(占操作总课时10%)训练,必须全国一致,不允许有任何删改。教学设备、师资配备全国统一尺度,不能低于低线,高者不限。对于正规培训(一年以上),由劳动部长官发布培训标准,培训者必须严格执行;一年以下的培训(非正规的培训),由劳动部提供参考标准,起示范作用。

  (三)职业培训基准开发程序

  职业培训基准开发是在岗位职务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系统工程,共分四个阶段,12项工作内容。

  1、职业培训基准开发的准备。包括调查与工种选择、制定工作计划书,拟定工作人员培训计划书,送审并批准计划书等。

  2、职业培训基准工作方案的确定。包括原有资料的搜集整理、确定专家名单、执笔人以及对其业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等,同时还要确定工作所涉及的区域及协助人名册,提交完整的工作方案草案。

  3、职业培训基准的开发。包括职业培训基准草案的起草复审和审批。

  4、职业培训基准的实施。包括最后文件的制定、印刷、发布和宣传。

  职业培训基准(大纲),是韩国制定具体培训计划,开展职业培训工作的基本准则。它的制定,由决策部门(韩国劳动部)、事业单位(韩国产业人力公团)和工种内容专家共同承担完成。它的工作基础是建立在广泛的企业调查之上。职业培训基准的推行与实施,既有权威性(政府颁布,国家水准),又有可靠性(内容专家参与),更有可操作性(企业需求为宗旨),从而大大提高了培训的效果和效益。研究韩国职业培训基准的内容及其制作过程,很受启发。一是制定职业培训标准,首先应注意职业培训标准的实践性,也就是在确定企业岗位职务需求的基础上,确定职业培训标准,既考虑到国家技术进步的需要,又不能脱离企业当前需要的实际。二是充分体现统一与灵活的原则。全国统一的标准必须执行,充分体现统一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在灵活方面,又充分体现了其自主性。统一与灵活互补、相得益彰。三是动态管理,根据需求变化补充或调整培训标准,保持其适应性。四是工作程序的严谨性,以确保工作质量和效果。

  四、韩国职业培训评估内容与方法

  韩国职业培训评估,从教育培训总体、学生管理、研究开发、企业培训支持和运行协调五个方面,构成系统化、规范化的评估评价体系,指导对职业培训进行全面系统地评估、评价。详细内容为:

  教育培训总体评估、评价:内容包括学校方案计划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教学活动和学习气氛;教学设备装备及利用,以及同企业联系的程度等。

  学生管理评估、评价:内容包括对学生指导计划的落实情况;学生身体、生活的关心和困难的解决;奖惩制度的建立及实施;安全、卫生、保健的执行效果;成绩通过率、资格取证率、就业率、就业后跟踪管理等。

  研究开发评估、评价:内容包括研究开发活动的次数和效果;论文发布的数量、质量,对教学的指导意义及产生的效果,有无新的研究开发成果。

  企业培训支持:内容包括支持对象,是否是最需要支持的企业;设备、技术的指导、支援及其课程的开发,是否符合岗位技术发展要求;资金支持是否及时到位,特别是在资金运转困难时,有何克服困难的办法。

  运行管理评估评价:内容包括经费运用与财会管理的恰当性;校领导积极推动学校发展的办法措施,以及周边事务的处理和协调;员工的工作态度、热情,及其教师进修比例,设备的维护管理等。

  评估、评价方式是:学校根据国家颁布的评估评价标准,拟定评估、评价报告和填写有关表格上报。主管部门组织评估、评价人员,对其报告进行审核,然后到实地考评。

  考评实行打分制。对于优秀学校给予产业公团理事长奖,并发给一定奖金,以资鼓励。

  推介韩国职业培训评估、评价的内容和做法,有这么几点思考:一是韩国职业培训评估评价的内容全面,特别是注重效果方面的评估,如就业率,同企业挂钩的情况。二是他的经常性、全方位。做到年年评估,每校不漏。三是注意考评的规范性,并充分体现在考评工作中的专家行为。四是评估同奖励结合,产生互动效益。

  五、韩国失业者对策介绍

  由于金融危机影响,韩国出现了严重的失业问题。目前,失业人数达到160万,失业率约7.3%。有史以来最高失业率的出现,给韩国社会和政府带来极大的压力。解决失业问题,已作为近期劳动工作的重点,也是韩国经济发展中的头等大事。主要政策措施为:

  (一)发展公共劳动事业,创造就业岗位

  政府对社会已有的企业或经营单位进行挖掘,找出其中亟需开展的临时性工作,将失业者组织起来进行补充。如国家图书馆资料整理,树木修伐等岗位。这些临时性工作,一般工作期三个月左右。不能当作正式就业。待遇也比较低,每天约27000韩元,免费提供一顿午餐。还有的企业需要开拓发展,但有风险,政府对类似企业给予资金支持,扩大就业岗位,输送失业人员就业。

  (二)强化雇佣安定工作,稳定现有工作岗位

  对于需要发展,但遇到资金困难处于破产危机的企业,为避免企业以解除职工的办法度过危机,政府经调查论证,对这类企业给予资金支持,以维护职工现有的岗位职务。如对建筑业就业采取了这种办法。

  (三)积极推进职业培训,提高失业者的竞争能力

  一边出现失业问题,一边出现新的职务需求。但失业者的原有能力不能适应新的需求。将这一部分人(主要是大学生和高中生)组织起来进行新技术和新技能培训。97年接受这种培训的达30万人之多。培训费全部由国家承担,并根据家庭瞻养,由政府对受训者发给不同水平的培训期间的生活津贴。

  (四)保证生活安定,给予失业者最低生活保障

  凡失业者,并缴纳了个人失业保险金的(占个人工资的0.3%),失业后给予6个月失业生活补助。如果有意创业,还要从雇佣保险金中给予贷款。子女上学如有困难的,给予学费支持(一般不超过两个子女)。

  韩国出台上述四个方面的政策,就是想利用多种办法,缓解就业压力,对失业者再就业,及其家庭生活给予大力支持。他们规定,每个失业者必须能够享受到上述的一条政策,如果接受三次免费培训仍不能就业者,才视为最终失业。推行上述办法,对解决失业和社会安定,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据统计,失业再就业率达50%,如果不推行上述办法,失业率将会达10%以上,是非常可怕的。1999年,韩国政府继续推行这些行之有效的办法。目前正在积极筹措资金,即通过政府发行债券、财政预算和雇佣金节余等几个渠道解决资金方面的压力。另外,动员大家尽一切能力开展职业培训工作,力求通过多方面努力,使就业压力进一步缓解。

培训考察报告 篇2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学习兄弟省市旅游教育培训方面的先进经验,加强我省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按照局党组《关于开展百日大调研活动的方案》,由王维副局长带队,组成第三专题调研组,于3月8日至18日,先后赴广西、安徽两省以座谈交流和实地学习考察的形式就旅游教育培训等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学习考察

  的基本情况

  在11天的专题调研考察中,第三调研组先后与桂林市旅游局、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局、安徽省旅游局以及安徽的旅游企业进行了座谈交流,了解了当地旅游教育培训开展和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并实地考察了广西和安徽的一些景点。

  学习考察的总体印象,一是广西、安徽两省对旅游业的发展非常重视,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的扶持力度很大;二是旅游业对扩大就业和提高当地居民收入方面贡献显着;三是景区建设地方特色鲜明,景区管理科学、规范;四是地方政府的旅游资源保护意识很强,几百年的古村至今保存完好。

  二、外省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1、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建设

  根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旅游人才培养的需要,广西旅游局在国家旅游局的支持下,举办了第二、三期东盟旅游人才培训班,广西民族大学和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被授予广西东盟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牌匾,成为东盟旅游人才培训基地。基地为东盟各国旅游业发展提供多样性、多层次的教育培训服务。这将进一步促进广西和东盟全面开展旅游合作、进行东盟语种培训、旅游研究和学术、业务交流活动,成为旅游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业界交流的重要平台,成为连接中国与东盟旅游界的重要通道和纽带。

  2、旅游专业院校建设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隶属于广西旅游局,创办于1985年,1994年正式定名为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设有旅游与休闲管理系、酒店管理系、旅游外语系、导游系、商务系、视觉艺术系、艺术表演系、基础部、社科部、公共外语部等7系3部,29个专业,现有在校生近万人。目前已经形成了与旅游业产业结构相匹配、紧贴行业需要的专业体系。是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第一届理事会副会长单位、国家旅游局在西南地区唯一的全国旅游饭店及旅行社总经理、部门经理岗位资格考试定点单位,也是广西旅游人才培训基地及自治区旅游局导游资格考试培训基地和教材编写单位。毕业生就业率名列广西院校第一,连续多年被评为自治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与境外旅游组织和旅游院校密切联系,积极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推动旅游教育与国际接轨。学校成为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重点支持单位和其教育委员会附属成员单位,12月与香港理工大学承办了由世界旅游组织、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一届旅游教育国际论坛。

  3、旅游教育培训专项资金

  为开展好旅游教育培训工作,广西旅游局还设立了旅游教育培训专项资金。经过近的发展,广西的旅游教育培训专项资金已经增至110万元。在专项资金的使用上,根据培训计划,分区域、分种类统筹各类培训班,在经费上给予支持。目前正在开展“导游三年大培训”工作,计划在XX年底前完成全区2万多名导游的全员培训。

  4、旅游教育培训内容、形式

  在常规的行业培训任务之外,广西旅游局拓宽了行业培训的内容和形式,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1)横向联合培训

  广西旅游局与广西红十字会联合举办“旅游系统救护师资培训班”,导游员经过培训取得“救护师培训证书”,将成为具有救护资格的导游员和培训旅游行业救护师的师资储备。

  (2)以赛代训

  举办“广西导游风采大赛”,通过大赛,选拔培训一批能胜任重大接待活动、能代表广西导游水平的高素质导游员,提升导游队伍的整体形象和综合素质。

  三、对我省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设想

  1、建议设立辽宁旅游教育培训专项资金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第十八条明确提出“加大政府投入。地方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各级财政要加大对旅游宣传推广、人才培训、公共服务的支持力度。”。设立教育培训专项资金,旅游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就有了资金保障,资金可以提升培训质量、于创新培训手段和扶持培训基地建设等方面。

  2、建议组建辽宁旅游职业学院

  据了解,目前很多省的旅游局都有下属旅游职业学院,搞得较好、影响较大的有: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山东旅游职业学院、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南京旅游职业学院等。这些旅游专业院校在旅游教育培训、科学研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些院校专业设置特色鲜明,向行业输送了大批旅游管理人才、旅游企业经营人才、旅游专业技术人才和旅游服务技能人才,毕业生供不应求,创造了较高的社会效益。很多院校已经发展 成在国内知名度很高的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

  建议在省旅游教育中心的基础上组建辽宁旅游职业学院,大力发展旅游职业教育,充分发挥旅游业对就业的拉动、促进作用。在学院设立旅游培训中心和旅游研究中心,发挥学院在旅游教育、培训、科研方面的基地作用。

  3、进一步改革导游资格考试

  近年来,我省在导游资格考试工

  作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采取了网上报名、网上缴费、网上打印准考证等的方式方便考生,并受到广大考生的欢迎。以“方便考生、服务基层”为宗旨的导游资格考试改革还可以有进一步创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上导游资格考试在技术上已经成熟。

  (1)笔试

  由省旅游局建立网上管理系统和网上题库,在各市设立考点,笔试试题由系统在题库中随机抽取。考生交卷后,系统自动显示成绩,可以根据需要多次组织考试。

  (2)现场考试

  现场考试采用视频录像方式,考生在网上管理系统现场抽取景点讲解及应变能力等各类问题后,面对网络摄像头自行回答,考生现场考试的视频直接传回省旅游局网上管理系统,由省旅游局组织评委统一在网上评分。

  据了解,湖南省已经在试行网上导游资格考试。

  4、与签订邻省导游资格互认协议

  导游是一个流动性较大的职业,跨省交流十分频繁,辽宁、吉林、黑龙江同属东北地区,地理环境、风土人情都比较接近,在人才培养、宣传促销等方面,我省应该与吉林、黑龙江两省加强合作,获得共赢。签订导游资格互认协议将对加强东三省导游人才交流,为我省引进短缺的韩语、俄语导游人才提供便利。

  在时机成熟的条件下,在导游资格互认协议的基础上,我省还可以考虑组织东三省导游资格联合考试,这将极大提升辽宁在全国旅游行业的影响力。

  据了解,目前江苏、浙江、上海三省市已经签订导游资格互认协议,并取得较好效果。

  5、建立旅游人才网,提供网上培训、就业服务

  传统的培训方式,容易受到时间、场地的限制。但是,如果在网上进行培训,就可以很好避免这类问题。建立辽宁旅游人才网,可以很方便地在网上参加培训,可以在网上下载培训的教材、讲义,观看培训视频,交流学习心得。人才网上还可以提供各种就业服务信息,在旅游企业和求职者之间建立起一个沟通的桥梁,成为永不落幕的培训班、招聘会。

  6、举办“导游大赛”丰富培训内容

  传统的讲授培训方式参与性较差,举办“导游大赛”等类型的活动,可以动员从业人员广泛参与,充分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通过网络媒体和电视媒体的宣传,还可以进一步提升辽宁旅游的知名度。

  我省旅游产业的发展与壮大,综合竞争力的全面提高,高素质旅游人才队伍是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我省旅游业要做到全面、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建设一支思想好、业务精、效能高的旅游人才队伍,走“人才兴旅”之路。旅游教育培训工作要在加大力度、创新手段、培育精品、提高质量方面下功夫,大力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升我省旅游业软实力,为我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培训考察报告 篇3

  根据国家外国专家局的安排,应德国瓦尔道夫市政府的邀请,以民政部人教司濮洁同志为团长,由民政部、部分国家级社区建设实验区及重庆、长沙两所学院领导、专家、学者组成的赴德国社区发展培训考察团一行17人,于20xx年9月1日至25日对德国社区发展情况进行了为期25天的培训学习考察,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培训考察的目的

  1、了解德国社区发展的情况。

  2、实地观摩考察他们的成果。

  培训考察团在德国期间,先后拜会了法兰克福社会福利局青年社会福利部,黑森州社会福利协会,黑森州体育联合会、联邦政府林姆伯格民事局、德国民事救助管理协会、德国联邦社会福利联合会、劳动者撒玛丽亚协会、慕尼黑自然保护协会、

  巴伐利亚州劳工、福利法规及家庭与妇女部、德国联邦家庭、退休者、妇女、青少年部等行业管理部门和政府机构,先后参观了摩菲德市的新建社区、威斯巴登市养老院、德国民事救助中心、慕尼黑自然保护与环境绿化协会、联邦民事服务局及属下的社区康复中心等机构。

  德国方面还按照我们的培训计划,安排了社会福利政策与法规、德国的体育俱乐部与全民健身运动、德国的兵役制度与社会福利体制、民事保护与事故预防、志愿者与劳动保护、德国的家庭问题与家庭政策、劳工问题、非政府组织在社区层面的作用等讲座。

  这次培训考察活动,德国方面给予了我们热情周到的安排,使这次培训考察得以顺利进行,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达到了增进相互了解的目的。

  二、德国社区发展简况和基本经验

  这次培训时间虽然短暂,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德国和我们的社会制度不同,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有着很大的差异,地方政府的设置及职能情况也不同,但是,德国从俾斯麦首相开始实行了对外开放,

  特别是二战以后实行改革发展的目标,确实对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德国经过改革把国家建设成为经济实力比较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原因固然很多,但从社区发展和地方政府功能与体制上去考察,也有不可低估的因素,德国政府的一些做法和经验,对完善我国政府功能,推进社区建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基层社区社会管理体制,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一)明确各级管理权限,把地方政府建设成为有活力的一级政权

  德国是一个典型的联邦制国家,它的政府体系由联邦州和地方(市、镇)三级政府组成,各州、市高度自治,联邦与州之间没有上下级隶属关系,但联邦高于州的地位,州与地方的关系是地方自治较高的单一制,德国民众对政府的理解是:有权征税的官方组织。

  巴伐利亚劳工局的介绍比较清楚:在政府管理权限上实行分权制,宪法逐项列举了联邦的权力,没有列举的由各州行使,地方政府根据州议会的特许行使权力,这样,各个层次政府之间的职责明确,在规定的范围内,地方政府有较大的自主权,并有比较完善的确保地方自治的法律体系,我们考察的法兰克福、柏林、慕尼黑等地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些都与他们政府能够有效发挥其职能作用直接相关。

  尽管如此,德国还在不断地进行着改革。

  据法兰克富福利协会介绍,针对法兰克福是全德国第四大城市,又是州政府所在地,是一个多元化社区的特点,提出了政府的工作重点是应知道社区内的人员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怎样使政府少管一些,多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和市场的作用?

  经过论证,确定了降低市场部分的税率、繁荣商业、增加服务和工作岗位等,明确政府由管理型政府改为向经营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政府购买服务,如:黑森州威斯巴登养老院,是劳动者社会福利协会主办的,

  建立这个养老院,私人投资了90%的资金,政府投入了10%的资金,投资者建好房就把它租给了这个养老院。

  政府发给老人养老福利金,老人就到这样的养老院交钱(养老金),由养老院向这样的老人提供养老服务,养老院方面只计成本,不赢利,所收费用只够养老院的开支,政府对这样的社会福利事业免税。

  在黑森州向这样的福利院有500多个,老人都是用政府发放的养老金到这些机构养老,这实际上就是政府购买服务。

  (二)不断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基层管理体制

  德国的地方政府体制从实际出发,各地千差万别。

  地方政府也就是市、镇之间相互独立、自治的结构,市、镇都是州的分治区,镇虽然处于某个市的区域内,但并不意味着它在行政上从属于某个市。

  因此,地方政府之间,只有执行事务范围的不同。

  在行政区划上,市与市之间、镇与镇之间,以及市、镇之间大小相差悬殊,除三个直辖市和州一级,一般说来地方政府的组织形式,由州议会以法律规定,但有的具体问题也由各地方政府通过选民投票,根据本地情况来决定。

  (三)把能让社会办的事情尽可能让社会去办

  管理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这是德国部分专业人士的看法,这种观点未免偏颇,但他的基本精神是对的。

  德国各级政府除了少量的行政部门外,存在着各种门类的非政府组织、社团组织、非营利性机构等,它的职能比较单一,主要是为市民的需要提供生活,工作、文化等多方面的服务,这些组织起到了沟通政府与社会不同利益团体的联系和拾遗补缺的作用。

  同时,德国还是一个社会保障服务网络化较健全的国家,在各级政府拿出资金发展公共福利事业的同时,把握资本主义社会私有经济发达的特点,采取各种办法,从民间筹集大量资金,利用私有经济、社会团体、非营利机构、志愿者服务等,与政府结成伙伴关系,共同办好社会福利事业。

  如:慕尼黑自然保护协会这样一个机构,它就是政府放手让他们从事绿化和自然保护这样一项工作,而这个机构又充分利用了政府的政策和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的资助,把这样一项本该由政府承办的事情办得有声有色,既减轻了政府的压力,又调动了这些非营利机构的积极性,还使得政府与公民之间的矛盾通过这样的“缓冲带”逐步予以化解。

  (四)增加民主决策的透明度

  德国为了鼓励民众参与社会事务,采取了一些公开形式,一是议会会议公开,会议场所设有专门的民众席,允许旁听,也可组织参观联邦议会;二是通过电视、报纸等公开政府及其官员的情况;三是政府办公公开,上网即可查询有关政府运作的情况;四是重大事务预先告知民众,并举行听证会,让民众发表意见等,尊重民意。

  同时,通过各种社区组织,反映情况,开展社会工作。

  (五)地方财政有较大的自主权、税收体系完善

  德国地方政府的财政开支和举办公益事业经费来源由税收保证,任何人都交税,买东西也都交税。

  联邦、州和地方政府各有一套独立的税务机构、税种分开。

  这为政府提供足额的社会公益事业经费和福利资金起到了保障作用。

  同时社会强制保险为社会积累了强大的资源,每一个人都有了必备的资金保障,并有20xx多个法律来保障社会保障资金的正常运行。

  三、德国社区发展的经验给我们的启示

  德国社区发展的经验为我们现阶段的社区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1、党和政府的强有力组织和推动在社区建设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个推动力,抓好当前的社区建设。

  2、社区内各单位、机构、团体的协作力有利于社区资源的充分开发,也有利于社区凝聚力的形成。

  3、社区内部组织的统合力关系着社区建设工作是否按照社区的发展方向有序的运作。

  4、社区居民的拉动力关系着社区建设的成败。

  5、居民社区意识、参与意识的培养是社区建设初期的关键,也是社区建设过程中一项长期的任务。

  6、社区内中介组织的培养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环节。

  7、社区工作队伍,特别是社区志愿者队伍的培养是关键。

  8、社区活动有效开展必须依托于设施、环境、管理和人的有机协调。

培训考察报告 篇4

  美国是当今世界农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据介绍现有人口2.6亿,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仅占2%左右,一个农民一年生产的农产品可满足128个人的生活要求。

  密西根州位于美国的东北部与加拿大隔湖相望,气候条件和我国东北近似,是全美玉米、奶牛(牛奶)的主要生产区,全州现有人口940万,面积17万平方公里,地广人稀,务农人口仅占总人口的2.2%,农业生产具有以下特点:

  (一)农业生产以家庭农场为主,农场规模越来越大。

  无论是种植业,还是养殖业,都以家庭为单位,实行规模经营,从发展趋势看,规模将会越来越大。全州前几年有5.2万个家庭农场,现在下降到5万个。家庭农场分两种类型,一种为专业性农场,一种为兼业性农场。中等专业性农场一般耕种200000亩地。无论专业性农场还是兼业性农场,都以自己耕种为主,农忙时雇请部分临时工,劳动生产率水平很高。

  (二)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

  耕地、播种、施肥、喷药、收刈、脱粒、加工、运输、精选、烘干、贮存、畜牧业上料、挤奶、消除栏圈全部实行机械化。我们参观的一些农场主无不拥有多种机械,这些机械性能良好,用途广泛,有的可以一机多用,如种植机械从整地、播种、施肥、喷药和收刈、脱粒、秸秆粉碎可一次完成。农产品加工,只要一按电钮全部自动完成,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惊人。由于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很高,规模小一些的农场主大都是主营农业,兼营其它。

  (三)商业性意识越来越强。

  农业生产以市场为导向,按市场需求进行,我们访问的农家,大都拥有电脑终端和州立大学农学院及其他信息中心联网,随时掌握市场供求信息,决定自己的生产经营。州立大学和其它信息提供者只负责提供市场信息,帮助农场主分析,利用信息,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都由农场主取决市场自主经营。

  (四)社会化服务十分发达。

  各农场与社会的各涉农部门和商业公司都保持着密切联系,农场所需的良种、化肥、农药、机械、饲料等生产资料,农产品的运输、销售、贮存,以及其它需要解决的问题,只需打个电话,有关单位便及时登门服务。

  (五)劳动者素质较高。

  50%左右的农场主是大学毕业生,有的还是硕士甚至博士毕业生,农民的平均学历达到中专以上。

培训考察报告 篇5

  美国根据本国的国情和农业资源,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对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进步发挥巨大作用,它的一些作法和经验可供我们借鉴。为此,我们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法律、法规。

  农业技术推广是一项公益事业,需要政府强有力的支持,需要法律预以保护。我国人大常委会经过多年酝酿讨论,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颁布了我国第一部农业推广法,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这无疑将对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但从推广法颁布两年来的实施情况看,由于法律条文太原则,操作性差,难以落到实处,建议尽快制订《农业技术推广法》实施细则,使法律更加完善,特别是在维护农技推广机构合法权益,国家保障措施等方面要具体、明晰,具有可操作性。

  (二)改善农技推广部门的装备,促进农业科技信息、网络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科技和经济信息,显得越来越重要,信息已成为一项重要财富,谁先得到它,谁就可以取得经济上的主动权。美国农业推广部门把信息传递作为向农民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大的农场主也十分注意收集农业科技和市场信息,他们都装备了先进的信息传播设备,建立了完善的信息传递系统。目前,我国农技推广部门普遍装备落后,信息传递慢,渠道单一,适应不了农民发展商品生产的需要。建议国家增加投入,改善农技推广部门的装备,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农业科技广播电视台。我国幅员辽阔,交通不发达,广播电视的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它不受交通便利与否的影响,同时利用广播配以电视,更加形象、生动,适合我国农民文化水平低的实际,是传播农业科学技术的一种好方法,国家应把它作为科技兴农战略的一件大事来落实。二是逐步建立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计算机的发明和普及应用,促进信息事业的发展。世界发达国都把计算机的普及推广和网络化,作为经济建设中的一件大事来抓,建议国家在“九·五”期间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采取与地方联合投资的办法,在每个省确定若干个地、县农技推广部门,开展计算机网络建设的试点,同时,组织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开展计算机软件开发。争取用一、二个五年计划,把全国县级以上农技推广机构都用计算机网络起来。三是增加农业科技读物出版发行,使农民比较容易得到自己需要的资料。

  (三)加快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步伐,提高农业推广人员的业务素质。

  我国农技推广机构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内部分工过细,人员过多,业务素质普遍偏低。可借鉴美国的经验,逐步将推广机构内服务性的专业站(室)向专业性服务公司(肥料公司、药械公司、果品公司等)发展,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逐步向综合性、宏观性方向发展。从重点进行生产技术指导,逐步转向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与评价,农业环境保护等方面发展。二是采取切实措施加快对现有农技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各级政府要增加农业技术培训经费,农业部和人事部门组织制定农技推广机构岗位任职标准,以调动在职科技人员参加学习、培训的积极性。三是继续抓农业内部的“三农”协作。我们认为,“三农”协作重点是省一级,省一级“三农”分属不同的三个系统协作难度大,农业部喊了多年成效不大,建议农业部对几年来“三农”协作情况;进行一次调查,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就“三农”协作的组织形式,协作内容和方式,以及经费开支等做出具体规定,充分调动三家的积极性。

  (四)增加农业投入,引导农业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农业发展。

  农业只有达到一定规模实现集约化经营,才能创造出更好的经济效益。我国目前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无疑是一种好的制度应长期坚持,但是,在乡镇企业发达,劳力向工业大量转移的地方及东北、西北等耕地面积大的地方,可以根据群众意愿,引导农民把土地向农业大户集中,建立家庭农场,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国家应增加投入为这些家庭农场提供一些中长期(10?0年)的贷款,帮助他们购买生产加工方面的机械设备,大幅度提高劳动效率,使之成为农业现代化的样板。

  (五)改革农村教育。

  目前我国不少地方的中学教育存在着主要为了升学的偏向,在教育内容、教学方式上与农村需要脱节,根据我国实际,农村学校应以培养新型农民为主要目标,中、小学在教学内容,课程安排及对学校的考学率上都应围绕这一目标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培训考察报告 篇6

  根据局里统一安排,我们一行四人于7月19日至26日,参加了“江苏省统计管理赴港培训班”的学习和考察,圆满完成了学习任务。

  一、基本概况

  江苏省统计系统30名同志参加了由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苏港人才培训合作办公室与香港大学中国事务处在港联合举办的“江苏省统计管理赴港培训班”,其内容非常丰富。一是课程学习。听取了香港政府统计处组织架构及工作方针、香港官方统计系统的发展及管理、统计人员的培训及发展、国际统计标准的应用、与国际及本地社群的关系、统计研究及素质保证、统计法例及相关法例、统计系统及资讯科技发展与应用、资料发布的原则及收费政策、发布数据的方法、官方统计数据的应用、推广统计认知和服务承诺等13个课程讲座内容。二是参观交流。参观了香港大学校园和统计及精算学系,政府统计处的就业及职位空缺统计和电脑辅助电话访问中心的运作,香港廉政公署,政府统计处的服务贸易统计、电脑中心、刊物销售中心和贸易统计数据服务中心。

  二、主要收获

  一是学到了先进的管理经验。无论是香港大学和政府统计处,还是香港廉政公署,所到之处无不使我们领略到秩序井然、规范高效、积极向上、勤奋工作的环境和氛围。从管理的角度看,也许是他们的组织架构和岗位职能的设置、教育培训、督促检查和考评激励等方面起到了切实有效的作用。拿政府统计处来说,香港政府统计处隶属于政府的财政司下的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其组织架构的领导层(见图1)既不纵深又不横扩,而第一线工作架构呈扁平型。政府统计处的员工约1520人(见图2)。政府统计处处长是政府的统计事务总顾问,也是政府统计事务体系的主管。统计处副处长直接管辖三个科,即技术支援科:研究统计方法以提高统计素质;发展科:统计系统的发展及素质监控检定;行政科:部门的行政工作。统计处的五名助理处长分别负责五个统计职能部,即经济统计一部:对外商品贸易统计、价格及住户调查统计;经济统计二部:按行业划分的年、季、月经济统计调查,工商业资讯科技的使用情况和普及程度统计,港外母公司驻港及当地办事处统计;经济统计三部:国民收入统计和国际收

  支平衡统计;社会统计部:人口、劳动人口和其他社会统计;综合统计部:劳工统计,为部门内的资讯科技应用提供支援服务,为其他政府部门提供统计专业服务,出版事宜,人力资源发展有关活动。

  员工教育培训的总要求,重视发展人力资源的潜能;培育每一名员工在执行职务时能达到最佳表现;实施一系列全面培训及发展项目。教育培训的内容包括统计知识、统计管理技术、处理事务的技巧和能力、特定课题的知识、资讯科技的应用、语文及沟通技巧。

  督促检查工作形成了一个数据素质保证框架(见图3)、素质管理系统(见图4)和咨询委员会。咨询委员会由15人组成,政府统计处处长担任主席,14名委员中有11名来自商业、学术和社会各界的非官方代表,有3名分别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首席助理秘书长、规划署署长和政府经济顾问的官方代表。咨询委员会每年召开两次(5月和9月)会议,就政府统计事务体系的统计事宜向统计处长提供意见。

  考评激励工作,从适切性、准确度、适时性、可予获取的程度、可比性和连贯性等六个方面设计了19个素质指标,每个素质指标以5分的顺序尺度(最高的5分到最低的1分)表示。政府统计处还负责置于其他29个政府部门及决策局统计组人员的招聘、培训、调派和晋升等管理事宜。

  二是了解了香港的繁荣。街上的人流接踵而行,高耸的楼宇鳞次栉比,繁荣的经济自由发达,称得上是名实相副的亚太地区乃至国际的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和贸易中心。从统计快报数据资料可见一斑。香港的土地面积为1104平方公里,约是南京市的六分之一;香港的常住人口为702.64万人,总住户232.6万户,南京市的常住人口为771.31万人,户籍总住户205.64万户,但香港的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6480人,是南京的5.5倍,香港的居民平均预期寿命高于南京5岁;香港的地区生产总值约是南京的3.4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约是南京的3.7倍;香港的产业主要是服务业,即运输、旅游、金融、商贸和其他服务,其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达91.8%,南京只占51.3%;香港的进出口总值约为南京的20倍;香港接纳入境旅游者约为南京的26倍。

培训考察报告 篇7

  11月29日至12月17日赴法国进行培训考察。现将培训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培训考察团在法国巴黎先后走访了法国劳工部社会保险部、法国建筑业联合会、法国职业培训协会和法国成人职业培训中心,受到有关方面友好热情地接待。有关方面的官员详细介绍了职业培训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情况、政策法规、组织机构、运作机制、资金来源与筹集方式和管理经验,并实地参观考察了巴黎成人职业培训中心,参观了一些建筑工地和城市规划建设以及古建筑保护等。培训考察团全体同志,不仅了解到很多情况,学到了一些较先进管理知识,同时也亲自感受到了法国在社会保障制度、职业培训制度方面以及在市场管理、人的管理方面完备的法律体系和法律意识。团员们深感开阔了眼界,拓宽了视野,触动了传统的封闭式的思维模式,拓展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维观念,感到收获很大。

  法国是目前世界上社会保障体系和职业培训体系比较完善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实行社会保障的国家。学习借鉴国外的经验,对推动我国建设事业的发展,搞好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建筑业劳动保险工作的发展,提高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素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都具有积极的借鉴指导作用。

  一 、法国基本概况

  法国的建筑业十分发达,实力比较雄厚,在欧州10大建筑集团中,法国占了4家,20xx年这四家的营业额达到316亿美元,建筑业真正成为法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建筑业中,拉法热一科佩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之一,波利埃和绍松公司是法国最大的建筑材料批发商之一。

  二、法国社会保障体系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与发展。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形成的比较早,十九世纪中叶,法国、德国、英国从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产业工人就实行了不同形式的保险制度享受保险工人的年龄定为55岁,有的为60岁:有的享受基本工资30%,有的50%不等,总之,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随着工业革命发展而形成的,社会保障是工业革命的产物。

  1889年,巴黎国际会议制定了一个公共救济原则,即个人、企业、国家、社会等共同承担保险费问题。社会保险的广义是,职业的安全感和消除失业;劳动者的收入安全感和家庭负担的补偿:通过得到治疗和预防职工疾病和工伤事故对工作能力的保证;在疾病、生育、残疾、工伤事故情况下和劳动者达到某一年龄时,给予一定的补偿和救助。随着工业革命的成功,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产业队伍的扩大,1910年,法国建立了强制性的养老保险制度 。1995年,法国政府进行了社会保障组织机构的改革,制定了医疗费偿付法律以及三个相关条列,使法国社会保障体系更加趋于完善。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法国社会保险分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险、家庭补助保险和其它保险(生育保险、残疾人保险等)。开展社会保险的同时还进行社会救助。养老保险分为不同的体制,比如有普通体制、特殊体制、非受薪者体制、特殊津贴体制和全国团结基金的补充津贴体制等5种体制,不同体制对不同的人群。比如非受薪者体制主要是农业经营者、农民在家庭补助金体制中包括生育补助、不受收入条件限制的时期性补助、受收入条件限制的补助、住房补助、支付给孤儿和单亲父(母)的时期性补贴和残疾人补贴等。

  (三)社会保险的组织管理。目前,法国的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并没有改变以往的经营原则,社会保险机构仍保留了二战前的私营性质,地区社会管理局仍根据1898年关于互助法律规定组织运转,但他们只有为公众服务的职能。社会保险部面向全国,为国会负责。社会保险部主要负责起草保护公民抵抗社会风险的立法和有关规定,监督对法律的执行实施和解释,确保为民众服务职能的正常运行。

  (1)普通体制。普通体制的行政组织是公立性质的。国家保险基金管理局把地方保险基金管理局业务活动集中统—起来,1967年分别建立了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家庭外助三个国家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主要职能:

  一是建立统一的透明的帐目;

  二是机制的运转保持财务平衡;

  另外有—个社会保险机构的中心管理局,同属国家级机构,主要负责整个社会保险金的收支平衡。

  这四个保险局是公众机构。在地方一级的有129个地区医疗保险金管理局,16个大区医疗保险金管理局,1个大区养老保险管理局和4个家庭补助金管理局等,共同组成了法国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分摊金的征收由105个征收联盟进行。

  (2)农业体制。农业体制的行政组织,国家一级的有三个农业社会互助金中心管理局组成,分别是农业互助中心管理局(负责受薪者的社会保险和工伤事故);家庭补助金中心管理局和农业互助全国养老保险金管理局(负责非受薪人员)。

  (3)特殊体制的行政组织,是依据于普通体制的保险金管理局或公立部门本身,他具有互助性质的保险管理局,拥有与行政和财政自主权的部门,如矿业体制包括全国矿业社会保险自主管理局;国营铁路公司也有自己的疾病和生育保险自主互助基金和一个养老部门及一个本行业的医疗保险组织等。

  (4)非受薪者及非农业体制。非受薪者、非农业体制的组织分为:手工业者养老保险由全国自主管理局负责:工业主和商人由全国自主补偿金管理局负责;在自由职业体制里每一个职业有一个自主管理局,称之为“行业局”。同时在手工业者、商人和自由职业人的医疗保险体制分为3级管理:即全国保险金管理局、大区互助保险管理局和合约机构。另外有自由保险和个人保险由社会保险机构经营。

  (四)社会保障管理监督机制。法国社会保障的管理监督机制比较健全。在法国所有社会保险机构受制于严格的行政监督之下,目的在于维护国家及参保者的总体利益,保证数额巨大的社会分摊金的合理使用。这项行政监督由负责社会保险的有关部委及有关部门具体进行,中央行政和大区卫生社会事务部和工业、交通、建筑、商业和手工业涉及到的部委,农业体制由农业部来监督。另外,则政和社会事务总监察处等对保险金管理局及其部门履行监督。在实施社会保险工作中,若发生纠纷,则通过过法律诉讼予以解决。诉讼包括法院及社会保险事务法庭(称一审委员会)。

  法国设有国家审计委员会,每年对社会保险的收支进行一次审计。

  一是审查社会保险各体制的账目;

  二是了解由法院强制性质的补充养老保险体制的帐目,

  三是普通体制与其他机构进行的金融活动等等。

  目前,在法国除了以上形式社会保障和组织体制外,还有其他形式的社会保障体制,比如失业保险、互助会、私营保险、行业保险等。法国实行的补充养老保险体制属于私法范围的自由采用的体制,在行业或跨行业方面,通过雇主机构和受薪者机构间的集体合同或协议,或通过雇主和他的职员间的协议,这些体

培训考察报告 篇8

  *市教育局非常重视此项工作,不仅投入大量经费,而且在挂职对象、挂职时间、挂职学校等方面都做了精心安排。

  到目前为止,此项工作已经开展了五期,其中“乡进城”两期共24人,“城下乡”两期共12人。“乡进城”是由海城、台安、岫岩、千山四个县(市)区各选送6名年轻有为、有培养前途的正职中小学校长,分别到市内三城区的24所学校进行为期两个月的挂职锻炼。这24所学校都是该地区管理水平较高且有特色的学校,共同特点是“重管理、求实效、讲创新、办特色”。“城下乡”是由市内三城区各选派2名中小学校长,分别到海城、台安、岫岩三个县(市)区的12所中小学进行为期5周的挂职锻炼,他们均是年龄在45岁以下的市级和区级名校长,其中有3名校长是*市首届骨干校长高级研修班学员。

  通过两种形式的挂职锻炼,城、乡中小学校长普遍感到受益匪浅,他们在学习、交流和实践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农村中小学校长不仅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路,更增强了紧迫感和使命感。城市学校办学理念提升之快、学校管理之规范、办学模式之新颖令他们始料不及,他们在感叹农村学校硬件建设落后的同时,深刻意识到思想观念上存在的差距。“以人为本”的管理、“为发展而教育”以及“小班化教学”,这些原本抽象的新知识和新理念都变得生动、鲜活,具有可操作性,使农村校长深受启发。他们目睹了专家型、学者型校长的风采,掌握了科学管理的内涵,体验到了新课程改革的成效,领悟到了因地制宜办特色学校的“真谛”。他们还尝试由后台走向前台,亲自主持城市学校工作,参与一系列教学、教研活动,这些亲身经历使他们平添了勇气,增强了学、赶先进校长的信心。

  市内三城区的挂职校长,在毫不保留地做好传、帮、带,充分发挥名校、名校长辐射作用的同时,他们本身也得到锻炼和提高。农村艰苦的教学环境和教师执着的敬业精神使城市校长的心灵受到洗礼和净化,丰富了人生阅历,磨练了意志品质,为打造明星校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加挂职锻炼的校长们还充分利用这个契机,主动担负起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与对口学校建立起长期帮扶关系,并不断深化这种姊妹校友谊,互通有无,彼此促进,共同发展。

  实践证明,选派优秀中小学校长挂职锻炼是一项功在当前、利在长远的工作,是提高领导干部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是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管理资源,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最好尝试。为了确保此项工作积极稳妥、健康有效地运行下去,*市教育局在认真总结前期工作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注意不断加强管理和完善制度。20*年就挂职校长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交流、主持工作等方面提出了量化指标,制定了《关于中小学校长挂职锻炼工作的有关要求》,统一印制了《中小学校长挂职锻炼考核纪实表》和《中小学校长挂职锻炼工作考核手册》等,使这项工作逐步形成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收效更为显著。

培训考察报告 篇9

  应法国职业培训协会和法国建筑业联合会的邀请,中国建设职业培训与劳动保险培训考察团一行11人于20xx年1l月29日至12月17日赴法国进行培训考察。现将培训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培训考察团在法国巴黎先后走访了法国劳工部社会保险部、法国建筑业联合会、法国职业培训协会和法国成人职业培训中心,受到有关方面友好热情地接待。有关方面的官员详细介绍了职业培训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情况、政策法规、组织机构、运作机制、资金来源与筹集方式和管理经验,并实地参观考察了巴黎成人职业培训中心,参观了一些建筑工地和城市规划建设以及古建筑保护等。培训考察团全体同志,不仅了解到很多情况,学到了一些较先进管理知识,同时也亲自感受到了法国在社会保障制度、职业培训制度方面以及在市场管理、人的管理方面完备的法律体系和法律意识.团员们深感开阔了眼界,拓宽了视野,触动了传统的封闭式的思维模式,拓展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维观念,感到收获很大。

  法国是目前世界上社会保障体系和职业培训体系比较完善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实行社会保障的国家。学习借鉴国外的经验,对推动我国建设事业的发展,搞好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建筑业劳动保险工作的发展,提高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素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都具有积极的借鉴指导作用。

  一 、法国基本概况

  法国是世界上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之一。二次世界大战后被称之为“光荣30年”的大建设、大发展,实现了现代化。目前国内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居世界第四位,20xx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22156美元.行政区划为22个大区、96个省(另有4个海外省),面积55.16平方公理,人口5908万人。

  法国的建筑业十分发达,实力比较雄厚,在欧州10大建筑集团中,法国占了4家,20xx年这四家的营业额达到316亿美元,建筑业真正成为法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建筑业中,拉法热一科佩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之一,波利埃和绍松公司是法国最大的建筑材料批发商之一。

  二、法国社会保障体系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与发展.

  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形成的比较早,十九世纪中叶,法国、德国、英国从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产业工人就实行了不同形式的保险制度享受保险工人的年龄定为55岁,有的为60岁:有的享受基本工资30%,有的50%不等,总之,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随着工业革命发展而形成的,社会保障是工业革命的产物。

  1889年,巴黎国际会议制定了一个公共救济原则,即个人、企业、国家、社会等共同承担保险费问题。社会保险的广义是,职业的安全感和消除失业;劳动者的收入安全感和家庭负担的补偿:通过得到治疗和预防职工疾病和工伤事故对工作能力的保证;在疾病、生育、残疾、工伤事故情况下和劳动者达到某一年龄时,给予一定的补偿和救助.随着工业革命的成功,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产业队伍的扩大,1910年,法国建立了强制性的养老保险制度 。1995年,法国政府进行了社会保障组织机构的改革,制定了医疗费偿付法律以及三个相关条列,使法国社会保障体系更加趋于完善。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

  法国社会保险分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险、家庭补助保险和其它保险(生育保险、残疾人保险等)。开展社会保险的同时还进行社会救助。养老保险分为不同的体制,比如有普通体制、特殊体制、非受薪者体制、特殊津贴体制和全国团结基金的补充津贴体制等5种体制,不同体制对不同的人群.比如非受薪者体制主要是农业经营者、农民在家庭补助金体制中包括生育补助、不受收入条件限制的时期性补助、受收入条件限制的补助、住房补助、支付给孤儿和单亲父(母)的时期性补贴和残疾人补贴等。

  (三)社会保险的组织管理.

  目前,法国的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并没有改变以往的经营原则,社会保险机构仍保留了二战前的私营性质,地区社会管理局仍根据1898年关于互助法律规定组织运转,但他们只有为公众服务的职能。社会保险部面向全国,为国会负责.社会保险部主要负责起草保护公民抵抗社会风险的立法和有关规定,监督对法律的执行实施和解释,确保为民众服务职能的正常运行。

  社会保险制度包括四大类:

  一是非农业,(包括工业、商业和服务业)受薪者的普通体制;

  二是农业体制(包括经营主和受薪者);

  三是非农业职业受薪者体制(包括手工业者和商人、自由职业者);

  四是特殊体制(包括公务员、职业军人、地方行政部门职员、国营铁路公司职工、电力煤气公司职工。建筑、矿工、海上作业者等).另外还有1978年法律规定的神职人体制.当前享受社会保险的人数分别为;受薪者2100万人:非受薪者230万人;补贴人员2.3万人,合计参保人数为2330万人,占总人口的45%以上。每年社会保险支出4160亿欧元。

  (1)普通体制.普通体制的行政组织是公立性质的.国家保险基金管理局把地方保险基金管理局业务活动集中统—起来,1967年分别建立了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家庭外助三个国家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主要职能:一是建立统一的透明的帐目;二是机制的运转保持财务平衡.另外有—个社会保险机构的中心管理局,同属国家级机构,主要负责整个社会保险金的收支平衡.这四个保险局是公众机构。在地方一级的有129个地区医疗保险金管理局,16个大区医疗保险金管理局,1个大区养老保险管理局和4个家庭补助金管理局等,共同组成了法国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分摊金的征收由105个征收联盟进行。

  (2)农业体制.农业体制的行政组织,国家一级的有三个农业社会互助金中心管理局组成,分别是农业互助中心管理局(负责受薪者的社会保险和工伤事故);家庭补助金中心管理局和农业互助全国养老保险金管理局(负责非受薪人员)。

  (3)特殊体制的行政组织,是依据于普通体制的保险金管理局或公立部门本身,他具有互助性质的保险管理局,拥有与行政和财政自主权的部门,如矿业体制包括全国矿业社会保险自主管理局;国营铁路公司也有自己的疾病和生育保险自主互助基金和一个养老部门及一个本行业的医疗保险组织等。

  (4)非受薪者及非农业体制.非受薪者、非农业体制的组织分为:手工业者养老保险由全国自主管理局负责:工业主和商人由全国自主补偿金管理局负责;在自由职业体制里每一个职业有一个自主管理局,称之为“行业局”.同时在手工业者、商人和自由职业人的医疗保险体制分为3级管理:即全国保险金管理局、大区互助保险管理局和合约机构.另外有自由保险和个人保险由社会保险机构经营。

  (四)社会保障管理监督机制.

  法国社会保障的管理监督机制比较健全.在法国所有社会保险机构受制于严格的行政监督之下,目的在于维护国家及参保者的总体利益,保证数额巨大的社会分摊金的合理使用.这项行政监督由负责社会保险的有关部委及有关部门具体进行,中央行政和大区卫生社会事务部和工业、交通、建筑、商业和手工业涉及到的部委,农业体制由农业部来监督。另外,则政和社会事务总监察处等对保险金管理局及其部门履行监督。在实施社会保险工作中,若发生纠纷,则通过过法律诉讼予以解决.诉讼包括法院及社会保险事务法庭(称一审委员会)。

  法国设有国家审计委员会,每年对社会保险的收支进行一次审计。

  一是审查社会保险各体制的账目;

  二是了解由法院强制性质的补充养老保险体制的帐目,

  三是普通体制与其他机构进行的金融活动等等。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