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职考察报告(精选3篇)
任职考察报告(精选3篇)
任职考察报告 篇1
公司领导:
根据公司要求,党支部、行政管理部和纪检组于*年*月*日对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进行了考察。
一、基本情况
略
二、德才表现、工作实绩
(一)思想政治素质较好。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作风正派。
(二)自觉学习政策理论和业务知识。职期间,负责安全管理、监督、制度编写工作,任务完成出色。
(三)工作扎实努力,积极主动,认真负责,踏实肯干,沟通协调能力强,服从工作安排。
(四)作风严谨,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生活上不骄不躁,作风严谨,敢于坚持原则,遵章守纪,廉洁自律,不侵占公家一分一厘,不行贿受贿。在考察中没有发现有违法违纪行为。
(五)为人谦虚谨慎,善于听取他人意见,博采众长,不断完善自己。宽以待人,尊重领导,团结同志。
三、员工谈话情况
四、建议:要深入一线,提高现场处置能力;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并在实践中校正和指导;严格管理,照章办事,善于发现不足和问题。
五、考核结果
考察组认为:工作能力强,品行兼优,符合拟任安监主管任职条件。
考评人:
2**年*月*日
任职考察报告 篇2
调研组采取个别访谈、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对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状况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征求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查找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
从调查情况来看,全县共9个镇、65个部门、22个窗口单位组织了421人参与了问卷调查,共上报问卷421份,占全县党员干部的11.1%,其中:乡镇55份,县级机关部门304份,窗口单位62份。问卷收集后,工作人员及时对问卷进行分类、汇总,按照镇机关党员干部、县机关党员干部、窗口单位党员干部、非党干部、女干部、年轻党员干部、中老年党员干部不同类型和层次将问卷分为7类,进行整理。其中:镇机关党员干部55份,占问卷总数13.1%;县机关党员干部304份,占问卷总数72.2%;窗口单位党员干部62份,占问卷总数14.7%;非党干部133份,占问卷总数31.6%;女党员干部152份,占问卷总数36.1%;20-30岁党员干部33份,占问卷总数7.8%,45-55岁党员干部47份,占问卷总数11.2%。
问卷整理完成后,由每个牵头单位在问卷中选定20人左右组织召开座谈会,其中:镇机关党员干部座谈会由双石铺镇牵头组织;县机关党员干部座谈会由机关工委牵头组织;窗口单位党员干部座谈会由人社局牵头组织;非党干部座谈会由统战部牵头组织;妇女党员干部座谈会由妇联牵头组织;年轻党员干部由县团委牵头组织;中老年党员干部座谈会由县委老干局牵头组织。共组织召开座谈会8场,参会人数达到172人,共收集意见建议97条,为调研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县镇机关党员干部思想基本状况
通过调查研究,全县县、镇机关党员干部的思想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具体表现在:
(一)理想信念坚定,政治意识强
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党的基本理论有较为深入的领会,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作为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认识深刻。从调查情况来看,92%的县镇机关干部对党和国家特别是县委、县政府旅游兴县、工业强县、建设幸福大政方针认同度较高。对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健康持续发展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流积极健康。
(二)乐于干事创业,竞争意识强
广大机关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较高,发展意识较强。调查表明:95%的县镇机关干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始终比较坚定,能够按照县委制定的奋斗目标,干事创业,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能够自觉遵守职业操守,较好的完成了岗位所赋予自己的职责。
(三)思想积极向上,服务意识强
人心较齐,特别是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敢于打硬仗,保证了全县各项工作顺利推进。从调查来看:76%以上的干部能或基本能适应外部形势变化,主动接受工作任务和方式变化,不断学习新知识,及时给自己充电,工作中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
(四)纪律作风严谨,廉政意识强
随着中央“八项规定”、市委“十个不准”以及县委“十项规定”的深入贯彻执行,机关纪律作风整顿活动的持续开展,各机关单位的工作作风得到明显改进、廉政意识得到明显增强,对外形象明显提升。
二、县镇机关党员干部思想上存在的问题
从调查和座谈的情况来看,尽管大多数干部继承和发扬了党的优良传统,能解放思想,勇于创新,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县镇机关干部思想和工作方面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学习培训抓的不实
一是从问卷调查情况来看,少数干部没有阅读报纸新闻习惯,不注意新知识的学习,放松了自身学习提高;二是部分业务部门缺乏专项业务培训,部分干部反映,自己仅参加过由人社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业务工作仅靠平时自学和钻研,有些部门2至3年都没有进行过专项业务培训,个别单位在抽调干部培训时缺乏计划性,带有盲目性,选送培训的干部长期不任用,造成了培训与使用分离的现象,影响了干部参训的积极性及培训质量和效益;三是对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重工作轻学习,重实践轻理论,有的干部不能正确处理好工学关系,忙于日常事物,有的干部学习状态不佳,存在厌倦、抵触情绪。
(二)工作积极性不强
机构改革后,根据《综合管理类公务员非领导职务设置管理办法》第五条相关规定,镇已经不能设置非领导职务,大多数县级部门也只设置了1至2名主任或副主任科员,设置数量偏少。部分老干部认为工作已经快“到站”,干了一辈子也只是科员和九级职员,升迁也无望,已经没有再努力工作的必要。同时,在调研中,年轻干部普遍反映单位工作头绪多、干事的人少,“鞭打快牛”的现象严重。工作任务重需要经常加班、下村、出差,但与此同时由于工作经费紧张,加班费、下乡补助、差旅费却少的可怜甚至无法兑现,导致工作积极性不强。
(三)干部考核及选拔有待改进
年终考核未能真实反映工作的实际情况,往往是“多干事就会多出错”“少干事就会少出错”“不干事就会不出错”,业务量较大岗位往往失误较大,受批评较多;部分镇干部反映干部提拔青睐部门干部,对镇干部的提拔力度不够大,各镇领导干部大多都是从县级部门“空降”,而一批在镇上工作多年,基层经验丰富的干部却得不到组织重用,导致多数干部感到工作动力减退;各镇干部流动性大,留不住人才,往往是培养好了,就调部门去了,缺乏引导“干部往基层走”的政策导向和制度保障。
(四)文化生活缺乏
主要表现在各镇,一是由于离家较远、工作条件艰苦等原因,部分干部的子女教育、就业、父母赡养、婚恋等问题已经成了影响工作正常开展的后顾之忧,与此同时得到组织与领导的关心与关注却较少,导致干部精神上没有归属感;二是生活单调,工作量大,长期加班加点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其业余文娱生活匮乏,大部分县镇机关缺乏必要的文化娱乐设施,少数干部因为平时业余生活单调而不思进取甚至赌博成瘾,大大影响了干部在广大老百姓中的形象。依此次调研来看,全县九个镇,能够定期组织开展干部文化活动丰富干部业余生活的镇级机关仅为1个,比例仅占11%,体现出我县在丰富活跃基层机关干部文化活动上重视不够。文化生活的匮乏,直接影响着干部的精神面貌和工作积极性,不利于干部健康成长。
(五)对临时人员缺乏管理
主要体现在县级各部门,部分单位对临时雇佣人员缺乏管理,一是个别单位没有签订正规的劳动合同,劳动关系很不规范,没有给临时人员参加社会保险,临时人员自身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保护;二是由于临时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使我县机关事业单位没有针对他们进行专门的培训,临时人员没有经过上岗培训就招之即用,容易出现违规办事甚至是违纪现象;三是零时人员待遇较低,部分机关聘用的零时人员工资低于陕西省颁布的最低工资标准(910元/月)。全县机关事业单位涉及编外临时用工48个单位88人,平均工资1161.6元/月,最低工资标准为600元/月;工资标准为2164元/月。其中:低于最低工资910元/月的涉及19个单位66人,平均工资744.4元/月,涉及门卫、打字员、炊事员、司机等岗位。
(六)窗口单位作息时间不合理
我县目前涉及9个镇,100个行政村,群众居住分散,且因交通等因素局限,偏远镇村群众来县办事,早起到县城最早在上午12时左右,这时正值单位下班休息,等到2点上班才能办事,群众当天无法返回家中,无形中给群众增加负担,不方便群众办事。
三、措施和建议
(一)加强培训学习
把业务干部技能培训提升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业务性强的单位要保障培训人次和培训效果。通过演讲、知识竞赛、答辩等形式,改进一些枯燥、乏味、没有实际意义的学习培训方式,把日常学习培训、岗位知识和技能培训以及脱产培训有机结合起来,有效提高县镇业务干部业务知识和技能。
(二)提高干部待遇
积极联系争取,增加我县非领导职务职数,科学合理的设置非领导职务,适时启动全县干部医保门诊补助、适时启动各镇公务员干部津补贴、适时启动各镇干部符合一定条件的每年奖励一个月基本工资制度,增加工作经费预算,保障干部加班费、下乡补助、差旅费的正常列支,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干部考核、轮岗交流、选拔机制
按照合理评定、绩效导向、自我管理、有效激励的原则,对干部各项工作的数量与质量、行为与结果、态度和责任,科学合理地考核评价,有效解决“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和“多干多出错、少干少出错、不干不出错”的问题,调动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将绩效考核与目标考核、人事管理、日常督查等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形成较为完善的考核激励体系,使真正干事的干部得到相应的奖励。进一步改进基层培养选拔干部方式,适时选拔基层优秀干部到县级部门或重要岗位上工作,增强中青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促进镇与镇之间、部门内岗位与岗位之间的干部交流,结合干部的才能表现,用人所长,人尽其才。探索建立“干部往基层走”的政策导向和制度保障,为基层一线干部创造更多施展才华的机会和平台,使得基层能够锻炼人才、培养人才更能留住人才。
(四)丰富机关文化生活
借鉴一些现代企业的管理方式,丰富机关文化生活,树立良好的机关文化氛围,增强干部的工作责任心和心理归属感。通过组织召开民主生活会,征询一线干部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发挥工会、党团组织的职能等方式,加强对一般干部和困难干部的关心和帮助,在“待遇留人”的基础上达到“感情留人”。
(五)加强对临时人员的管理
督促相关用人单位与聘用人员签订正规劳动合同,督促其完善养老、医疗、工伤等保障机制,并适度提高临时聘用人员的工资待遇,维护临时人员的合法权益。同时要加强对临时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纪律教育,进一步探索建立临时聘用人员管理新机制,做到以制度管理人。
(六)执行“朝九晚五”的作息时间
建议窗口单位实行早九点上班,晚五点下班,中午只留1个小时休息时间,保证群众办事方便,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任职考察报告 篇3
一、近年来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x市在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的完善中,从注重GDP增长转到全面落实“五位一体”布局上来,通过设置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充分体现“显绩和潜绩”和“速度和质量”的有机统一,切实把干部的思想和精力聚焦到谋划推动科学发展上来,主要有以下3点做法:
1、追求“差异化”,注重可比性。对于考核内容,分区镇(乡)和部门分别进行考核,同时为确保可比性,在部门考核中,按照被考核单位部门的职能职责、工作性质、业务特点,考核对象共分为党群部门、政府部门、垂直管理部门三大类。区镇(乡)除了考评综合先进奖外,还根据条线设置16个单项工作奖、企业贡献奖和特别贡献奖等。部门除了考评先进部门奖外,还设置嘉奖、特别贡献奖等。对科级干部的考核,区分职责分工,按正职、副职层面进行考核,确保同一类型的科级班子和同一类别的科级干部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竞争。
2、追求“个性化”,注重针对性。采取“共性化指标”与“个性化指标”相结合的方式,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区镇(乡)类重点考核经济建设、民生幸福、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内容,同时根据各区镇(乡)确定的个性化加分考核内容,加大了年度重点工作指标考核的权重,将个性化加分点与全市的重点工作、中心工作的着力点更加紧密结合起来。部门类重点考核业务工作、共性工作目标、效能建设等方面内容,其中业务工作考核分年度目标考核、督查考核、市领导考核3个方面,共性考核党风廉政建设、组织建设等4大类14小类进行评价,同时根据部门工作在南通县市排名、重点工作突破等内容,进行加减分。
3、追求“多元化”,注重准确性。在由考核牵头部门组织打分,市考核领导组办公室汇总排名的考核办法基础上,加大对重点工作和中心任务的考核督查力度,全力推动年度目标任务圆满完成。设立效能评议环节,推行“下评上、基层评机关”等举措,将市直部门与区镇(乡)分开,全面检测各项工作的落实和完成情况。对在党风廉政建设、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实行“一票否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市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导向性、操作性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但是面对当前干部考核所遇到的新形势、新任务,我市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仍然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在达到考准、考实、考真的要求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为:
1、考核指标上仍不够科学。主要表现在共性指标多,个性指标少,同一考核指标“一锅煮”和“一刀切”的现象仍然在一定程度地存在,这方面主要在于个性化指标的确定较难,可比性一般;考核指标还是往往从大而全出发,重点不突出,所涉及的考核内容涵盖面较宽,这方面主要是各类考核内容和考核指标设计过分要求考虑细致、面面俱到,反而凸显不出核心指标的重要性和导向性。
2、考核方法上仍不够全面。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结合不紧密,日常考核往往流于形式,导致部分单位考核数据依然存在“水分”问题,间接影响了考核结果的权威性和群众认可度。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结合不紧密,现阶段的考核中较多运用定量考核,而定性考核的指标内容相对比较单一,不能对领导干部主观能动进行有效的鉴别和评价。组织评价与群众评议结合不够,由于考核往往集中在年终,时间紧、任务重以及考虑到成本因素和可操作性,在吸收群众广泛参与考核工作上做得还不够。
3、考核结果运用上仍不够充分。虽然考核结果与奖金挂钩,但往往是奖优不罚劣,对班子评价排名靠后的部门和领导干部个人没有实质性的惩罚措施,问责的手段还不够多,常常采取的是无关痛痒的诫勉谈话,动真格的比较少,考评结果与干部选任结合不够紧密,往往造成提拔使用、评先选优相脱节的“两张皮”现象,因此,对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触动不是太大,考核作用发挥不够明显。
4、考核“潜绩”上仍办法不多。在20__年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改进考核方式手段,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虽然,我们近年来也在“潜绩”的考核中做了些有益尝试,但客观来说,相对于“显绩”而言,“潜绩”多是“能见度较低”的工作,较难将其量化分析,缺乏较为有效的考核手段,而“潜绩”往往又是发展所需、群众所盼,只有“潜绩”的增加了,“显绩”才有增长的后劲,因此,对于干部“潜绩”的考核势在必行,而又办法不多。
三、思考及对策
建议完善科学合理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即是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新形势下提高干部考核质量、选准用好干部的必然选择。为此,对于就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提以下3点建议:
1、科学设置考核指标,突出导向性。一是围绕工作中心,确保考核指标重点突出。要坚持“中心工作在哪里,指标跟进到那里”的原则,特别是个性化指标中,更要加大对全市中心工作任务的细化分解的体现,确保通过考核,推进各项中心任务落到实处。二是合理划分类别,确保考核指标全面科学。要进一步加大差异化分类考核的力度。在市直部门的考评中,建议不简单的按照党群、政府、垂直这3个类别划分,而是按部门所承担的工作性质、部门规模、工作量不同等进行调整划分,使之更具类比性,例如按照城建口、财税口等条线进行划分。在区镇(乡)的考评中,继续加大个性化考核指标的占比,结合所承担的以及落户在辖区内的全市重点工作,设置相应的个性化考核指标,从而更真实、全面地反映地区的综合发展情况。三是广泛征询意见,确保考核指标凝聚共识。年初考核指标初步确定后,要广泛细致地征询各方面的意见建议,进一步查漏补缺、修改完善。
2、改进完善考核方法,突出准确性。一是坚持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进一步改革现有的年终集中考评一锤定音的单一考评模式,通过定期研判、中期集中督查、重点任务专项检查等方式,加强对目标任务的过程管理,并将考核情况以一定分值计入年终考核结果。二是坚持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要加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的综合分析,做到“既看数字,又不唯数字”,注意把当前工作和长远影响,民主测评结果,相关部门提供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审计和专项考核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做到既考核已经取得的“显绩”,又考核打基础、利长远的“潜绩”,着力促进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三是坚持组织评价与群众评议相结合。一方面,继续通过述职述廉、实地考察、个别谈话等多种方法,全面深入考核了解干部。另一方面,扩大群众有序参与,进一步公开考核内容、考核程序、考核方法和考核结果,主动接受群众的评判和监督。
3、充分运用考核结果,突出实效性。一是加强对考核结果的分析研究。通过对考核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总结各领导班子的特长优势、缺点不足及发展态势等方面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帮助不断改进提高。二是加强与考核对象的思想交流。根据综合考核的结果,及时反馈考核结果,定期开展谈心谈话活动,重点抓好“优”、“差”两头。对于综合考评成绩较好的同志,要予以鼓励;对于考评成绩较差的同志,要敲敲警钟,帮助他们查找问题,积极改进。三是加强考核结果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运用。严格落实年度不同等次结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之间的奖惩制度,注意拉大不同等次结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之间的奖惩力度。对绩效考核突出的优先提拔重用,优先评先评优;对绩效考核差的,给予整顿、调整或诫勉谈话。通过考核,畅通干部“下”的渠道,从而进一步强化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坚决杜绝“庸、懒、散、推”等懈怠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