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政治教学在山区的艰苦探索(精选2篇)七年级政治教案

98e范文网 时间:

新课标下政治教学在山区的艰苦探索(精选2篇)

新课标下政治教学在山区的艰苦探索 篇1

  新兴县六祖镇集成中学史地政科组

  秋去冬来,大雁早已飞过,在温暖的纬度安然休憩。而勤劳了又一个学期,我们却无法马上平静下来;回望刚过去的一个学期,半苦半甜的滋味久久不能忘怀。我们总结经验,我们吸取教训,我们希望在新的学期里给工作带来更多更好的方法和理论依据。

  从2004——2005学年度,我国在基础教育中,从初始年级起采用全新的课程标准。新的课程标准与以往使用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比较,其体例、结构、表述与呈现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既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又能够把党和国家的要求与学生的身心需要有机地统一起来,素质教育理念能够浸透在新课本的字里行间。

  一、七年级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特点分析

  1.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

  新的课程标准完全改变了过去课标“识记”“理解”“运用”的梯级认知目标体系,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一般而言,学生的品德心理结构包括知、情、行三个环节,学生的品德和心理发展相应地也应该是以认知、情感、行为三者为主体的综合发展。但是,在这三者之中,认知是“导向”而非“主导”,更应注重情感与行为的发展。因而,新的课程标准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绪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项技能是否形成。

  2.以全新的设计形式呈现课程内容。

  过去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是按照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的形式来限定课程内容的。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完全改换了这种方式,而采用以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的形式来构架,这样,就给教学实施者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更大的空间。内容标准部分由学习领域(如心理、道德等)而至学习主题(如认识自我、学法用法等)再至目标要素(如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等),阐述学生在不同阶段应实现的具体学习目标。课程标准最终要检验的是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结果,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某一任务或者是否达到了某一目标。

  3.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本着“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这一理念,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化了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以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同时,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尊重学生个性和独特发展需要的基础上,着眼于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形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鼓励大胆合理的想象,提倡探索精神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通过讨论、调查、查阅资料、访谈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4.体现了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

  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力图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提出有效的策略和具体的评价手段,引导学校的日常评价活动更多地指向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课程标准中建议采取多种方式、方法进行评价。对学生学习评价的方法有:观察、描述性评价、项目评价、谈话、成长记录、考试等。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成长记录”,建立学生的成长足迹袋,记录学生在学习思想品德课过程中的各种表现,主要是进步和成就。此项记录以学生的自我记录为主,老师、同学和家长共同参与。通过这种评价,一方面,让学生可以以自我记录反思自己的成长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另一方面,又发展了学生评价自己作品的技能和独立学习的能力,为全面而客观地评价他人和自己,建立健全的自我意识奠定了基础。

  二、山区乡镇新课程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几个问题:

  作为山区乡镇的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在努力实践和探索新课程的组织形式和实施办法的过程,深切地体会到山区乡镇的特殊地域性和一些具体的困难。粤西山区是广东省经济比较落后的地方,有着它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

  首先,它和城市环境存在差别。地域性处于相对落后状态,信息系统还十分不完善,这体现在农村网络的普及程度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新课程要求中的自主学习,自我探索活动的开展。它的社会结构也与城市千差万别,在教学过程 中,我们常常可以发现课本中的许多内容并不适宜与城市学生采取同样的方法。

  其次,传统观念根深蒂固。除了农村封建教育观的残留外,这里群众的教育观念更新速度普遍较慢,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有许多家长,甚至老师表示不解。这给新课程的开展带来了许多压力。

  再次,对新课程的实际实施监管力度不足。由于对于新课程的“策动者”来说,我们处于最远程、最底层状态,对于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是否落到实处,明显缺乏足够的监管力度。这体现在,学生的终端评价标准远远未能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应试教育模式仍可以大行其道。有违新课程标准的只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的现实行为等等,严重扭曲新课程的目的。

  另外,新课程探索过程,不容忽视的实际困难还有:

  第一,教学资源不足影响“课改”效果。在农村学生本身基础就较为薄弱,要进行“改”

  本身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尚若再加上教学资源不足,那“课改”就更难进行。由于电教平台不足,许多本来可以用课件轻松完成的任务无法实现,刻苦的教师对小黑板、试卷等“情有独中”。

  第二,“课改”式的教学引发课堂秩序的新现象。既然“课改”相对是以学生活动为主,那就有可能出现课堂的“混乱”现象,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如何更好的把握秩序。可是由于硬件限制,许多教师连麦克风都无法配备,上起课来“投鼠忌器”。

  第三,“课改”是一件长期效应工程,需要付出的努力也是相当的大。“课改”的成效也不是马上就可以突显出来的,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考验,当然也对学校提出了考验, “课改”的实施有可能不能直接见成绩,同样学校面对的是社会,学生家长见不到成绩,就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声誉,甚至关系到学校的生死存亡。因此,这就需要相应改革、完善评价体系.

  三、在艰苦探索中的甜果

  1、教师角色的转变。

  传统的政治课堂教学的观念已不适应新世纪的形势,面对新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社会经济变革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挑战,政治教师必须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实现教学的两个转变:一是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个性发展的转变;二是实现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就要求我们政治教师要实现教学的科学化、综合化、实践化,即要求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新教材真正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老师只是导演、是配角,学生才是演员、是主角,学生能否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使学生能够真正动起来,畅所欲言,大胆说出自己所想,同时老师又要加以正确的引导,真正做到活而不乱,一堂课就在这样浓烈的学习氛围中、秩序井然地得以完成,并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2、把微笑带进课堂。

  现代教学,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 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是互动式的教学。互动式教学要求师生有伙伴式交流,这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放飞学生的思绪,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课改教学中,我们摒去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简单方式,把教学形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教师非常注意营造民主宽松的氛围,总是用赞赏的目光注视每一位发言的学生,及时地评价、热情地鼓励,帮助发言者克服在众人面前讲话时紧张恐惧的心理。

  3、组织好课堂的讨论活动。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舒畅合作的教学氛围,意味着承认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关注学生的发展,意味着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改变。围绕论题进行有效讨论,有助于自由地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推理能力、人际交流技巧等多维能力;有利于使学生丰富对事物的认识,进而改变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培养学生积极的道德价值观;更能促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有效的多元交流、多元互动,在互动交流中相互启发、共同发展。

  4、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的教不可能代替学生的学,因此,我们教师不能越俎代庖,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生会自主学习。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武断、不强制、不灌输。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善于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条件,营造恰当的氛围,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采用启发、讨论式、调查式等方式教学,指导学生会自主学习。这样,会使学生能够主动去探索社会现实及自我成长的问题,而不是将书本中的内容作为教条来死记硬背。通过自主学习,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珍惜学习时光。

  5、导行讲究实效性。

  在思品教学中,导行是提高思品实效的至关重要的环节,因而导行要有实效性。思品课的导行过程要遵循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行为实践的要求不过高、过多,也不过低、过少。用这种方法指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道德知识、观点,正确处理、解决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就能较好地掌握导行的尺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艰苦的探索中,我们欣喜地发现,许多老师已经掌握了较好的导行标准。

  6、评价学生的标准的多元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评价学生的方式日益暴露出其诸多的弊端,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和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十分必要。我们认为新课程的评价应由家庭评价、社会评价和学校评价等几部分构成。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而重点不是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通过评价,使学生能做到学有所悟、学有所用、学有所成,这才是评价的最终目的。

  四、在艰苦实践中对传统政治教育的反思

  新课程标准的试行,对政治学科的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曾几何时,政治学科在中小学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今天,我们不得不去反思和探索如何以“有作为”去赢得政治课教学的“有地位”。走进新课程,解读新课程,政治教学要以激情演绎,以理性驾驭。

  新课程倡导学生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教学应该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对话代替训导,教师应该成为教学沟通的智者。新课程倡导教学过程 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倡导树立民主的教育教学思想,要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要接纳学生独特的个性行为表现,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让学生自由充分发展自己。政治教学坚持德育为首,是贯彻教育民主平等思想的有效载体。教学不是教师对学生的训导和灌输,而是对学生思想、思维和情感的倾听和理解,是“千方百计地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政治教师总认为政治难教,学生没有兴趣,我想那是因为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有太多的要求与必须,用一种居高临下的气势去划定学生思维与行动的空间,久而久之,学生对教师就有一种敬而远之的表现,远其师而疑其道,对学生来讲,对政治的学习,就变成了一种任务和负担,而不是一种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政治教学,呼唤对话、交流与合作,呼唤教学民主。

  在过去政治教学中,教师重结论轻过程,重识记轻思维的现象是较普遍的,人为地把形成结论的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条文背诵,一切都是现成的,学生的任务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必须要真正确立“学习者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学,把教学过程 真正内化为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发现与创造过程;其次是对教师教学潜能的开发,发挥教师的教学潜能,对教学情景、教学策略、教学方法进行有目的的优化设计,能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这种潜能的开发,也包括教师角色从“独奏者”到“伴奏者”的转变,教师的任务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是引导学生而不是塑造学生。

  政治教育的真正目的不仅在于教书,更重在育人,一旦当教学不再是把关注和提升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为唯一目的,而是附加了其它目的以后,我们就不得不怀疑教学中功利思想的存在。新课程纲要的试行,已经赋予了政治课教学许多新的内容,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我们要力求使政治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哲学家的阶梯,演讲家的平台,思想家的摇篮;让学生用哲学的思辨性,思想性和逻辑性去观察社会,观察人生。

  2005-1-25

  附,参考书目:

  [1] 钟启泉、吴铎、罗国振:《道德教育展望》,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

  [2] 董奇等译编,【美】Robert L.linn 等著:《教学中的测验与评价》,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3] 陈会昌著:(博导文丛)《德育忧思——转型期学生个性心理研究》,华文出版社,1999年5月第1版。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开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局面——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文件汇编,团结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中学思想政治课贯彻党的xx大精神指导意见》,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

  [6] 钟启泉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年第1版。

  [7]魏曼华等:《初中思想政治课教材调查报告》(内部资料),2002年。

新课标下政治教学在山区的艰苦探索 篇2

  新兴县六祖镇集成中学史地政科组

  秋去冬来,大雁早已飞过,在温暖的纬度安然休憩。而勤劳了又一个学期,我们却无法马上平静下来;回望刚过去的一个学期,半苦半甜的滋味久久不能忘怀。我们总结经验,我们吸取教训,我们希望在新的学期里给工作带来更多更好的方法和理论依据。

  从2004——2005学年度,我国在基础教育中,从初始年级起采用全新的课程标准。新的课程标准与以往使用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比较,其体例、结构、表述与呈现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既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又能够把党和国家的要求与学生的身心需要有机地统一起来,素质教育理念能够浸透在新课本的字里行间。

  一、七年级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特点分析

  1.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

  新的课程标准完全改变了过去课标“识记”“理解”“运用”的梯级认知目标体系,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一般而言,学生的品德心理结构包括知、情、行三个环节,学生的品德和心理发展相应地也应该是以认知、情感、行为三者为主体的综合发展。但是,在这三者之中,认知是“导向”而非“主导”,更应注重情感与行为的发展。因而,新的课程标准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绪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项技能是否形成。

  2.以全新的设计形式呈现课程内容。

  过去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是按照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的形式来限定课程内容的。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完全改换了这种方式,而采用以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的形式来构架,这样,就给教学实施者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更大的空间。内容标准部分由学习领域(如心理、道德等)而至学习主题(如认识自我、学法用法等)再至目标要素(如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等),阐述学生在不同阶段应实现的具体学习目标。课程标准最终要检验的是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结果,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某一任务或者是否达到了某一目标。

  3.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本着“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这一理念,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化了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以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同时,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尊重学生个性和独特发展需要的基础上,着眼于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形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鼓励大胆合理的想象,提倡探索精神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通过讨论、调查、查阅资料、访谈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4.体现了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

  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力图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提出有效的策略和具体的评价手段,引导学校的日常评价活动更多地指向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课程标准中建议采取多种方式、方法进行评价。对学生学习评价的方法有:观察、描述性评价、项目评价、谈话、成长记录、考试等。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成长记录”,建立学生的成长足迹袋,记录学生在学习思想品德课过程中的各种表现,主要是进步和成就。此项记录以学生的自我记录为主,老师、同学和家长共同参与。通过这种评价,一方面,让学生可以以自我记录反思自己的成长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另一方面,又发展了学生评价自己作品的技能和独立学习的能力,为全面而客观地评价他人和自己,建立健全的自我意识奠定了基础。

  二、山区乡镇新课程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几个问题:

  作为山区乡镇的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在努力实践和探索新课程的组织形式和实施办法的过程,深切地体会到山区乡镇的特殊地域性和一些具体的困难。粤西山区是广东省经济比较落后的地方,有着它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

  首先,它和城市环境存在差别。地域性处于相对落后状态,信息系统还十分不完善,这体现在农村网络的普及程度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新课程要求中的自主学习,自我探索活动的开展。它的社会结构也与城市千差万别,在教学过程 中,我们常常可以发现课本中的许多内容并不适宜与城市学生采取同样的方法。

  其次,传统观念根深蒂固。除了农村封建教育观的残留外,这里群众的教育观念更新速度普遍较慢,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有许多家长,甚至老师表示不解。这给新课程的开展带来了许多压力。

  再次,对新课程的实际实施监管力度不足。由于对于新课程的“策动者”来说,我们处于最远程、最底层状态,对于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是否落到实处,明显缺乏足够的监管力度。这体现在,学生的终端评价标准远远未能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应试教育模式仍可以大行其道。有违新课程标准的只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的现实行为等等,严重扭曲新课程的目的。

  另外,新课程探索过程,不容忽视的实际困难还有:

  第一,教学资源不足影响“课改”效果。在农村学生本身基础就较为薄弱,要进行“改”

  本身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尚若再加上教学资源不足,那“课改”就更难进行。由于电教平台不足,许多本来可以用课件轻松完成的任务无法实现,刻苦的教师对小黑板、试卷等“情有独中”。

  第二,“课改”式的教学引发课堂秩序的新现象。既然“课改”相对是以学生活动为主,那就有可能出现课堂的“混乱”现象,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如何更好的把握秩序。可是由于硬件限制,许多教师连麦克风都无法配备,上起课来“投鼠忌器”。

  第三,“课改”是一件长期效应工程,需要付出的努力也是相当的大。“课改”的成效也不是马上就可以突显出来的,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考验,当然也对学校提出了考验, “课改”的实施有可能不能直接见成绩,同样学校面对的是社会,学生家长见不到成绩,就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声誉,甚至关系到学校的生死存亡。因此,这就需要相应改革、完善评价体系.

  三、在艰苦探索中的甜果

  1、教师角色的转变。

  传统的政治课堂教学的观念已不适应新世纪的形势,面对新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社会经济变革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挑战,政治教师必须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实现教学的两个转变:一是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个性发展的转变;二是实现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就要求我们政治教师要实现教学的科学化、综合化、实践化,即要求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新教材真正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老师只是导演、是配角,学生才是演员、是主角,学生能否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使学生能够真正动起来,畅所欲言,大胆说出自己所想,同时老师又要加以正确的引导,真正做到活而不乱,一堂课就在这样浓烈的学习氛围中、秩序井然地得以完成,并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2、把微笑带进课堂。

  现代教学,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 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是互动式的教学。互动式教学要求师生有伙伴式交流,这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放飞学生的思绪,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课改教学中,我们摒去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简单方式,把教学形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教师非常注意营造民主宽松的氛围,总是用赞赏的目光注视每一位发言的学生,及时地评价、热情地鼓励,帮助发言者克服在众人面前讲话时紧张恐惧的心理。

  3、组织好课堂的讨论活动。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舒畅合作的教学氛围,意味着承认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关注学生的发展,意味着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改变。围绕论题进行有效讨论,有助于自由地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推理能力、人际交流技巧等多维能力;有利于使学生丰富对事物的认识,进而改变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培养学生积极的道德价值观;更能促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有效的多元交流、多元互动,在互动交流中相互启发、共同发展。

  4、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的教不可能代替学生的学,因此,我们教师不能越俎代庖,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生会自主学习。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武断、不强制、不灌输。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善于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条件,营造恰当的氛围,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采用启发、讨论式、调查式等方式教学,指导学生会自主学习。这样,会使学生能够主动去探索社会现实及自我成长的问题,而不是将书本中的内容作为教条来死记硬背。通过自主学习,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珍惜学习时光。

  5、导行讲究实效性。

  在思品教学中,导行是提高思品实效的至关重要的环节,因而导行要有实效性。思品课的导行过程要遵循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行为实践的要求不过高、过多,也不过低、过少。用这种方法指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道德知识、观点,正确处理、解决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就能较好地掌握导行的尺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艰苦的探索中,我们欣喜地发现,许多老师已经掌握了较好的导行标准。

  6、评价学生的标准的多元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评价学生的方式日益暴露出其诸多的弊端,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和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十分必要。我们认为新课程的评价应由家庭评价、社会评价和学校评价等几部分构成。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而重点不是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通过评价,使学生能做到学有所悟、学有所用、学有所成,这才是评价的最终目的。

  四、在艰苦实践中对传统政治教育的反思

  新课程标准的试行,对政治学科的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曾几何时,政治学科在中小学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今天,我们不得不去反思和探索如何以“有作为”去赢得政治课教学的“有地位”。走进新课程,解读新课程,政治教学要以激情演绎,以理性驾驭。

  新课程倡导学生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教学应该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对话代替训导,教师应该成为教学沟通的智者。新课程倡导教学过程 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倡导树立民主的教育教学思想,要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要接纳学生独特的个性行为表现,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让学生自由充分发展自己。政治教学坚持德育为首,是贯彻教育民主平等思想的有效载体。教学不是教师对学生的训导和灌输,而是对学生思想、思维和情感的倾听和理解,是“千方百计地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政治教师总认为政治难教,学生没有兴趣,我想那是因为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有太多的要求与必须,用一种居高临下的气势去划定学生思维与行动的空间,久而久之,学生对教师就有一种敬而远之的表现,远其师而疑其道,对学生来讲,对政治的学习,就变成了一种任务和负担,而不是一种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政治教学,呼唤对话、交流与合作,呼唤教学民主。

  在过去政治教学中,教师重结论轻过程,重识记轻思维的现象是较普遍的,人为地把形成结论的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条文背诵,一切都是现成的,学生的任务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必须要真正确立“学习者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学,把教学过程 真正内化为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发现与创造过程;其次是对教师教学潜能的开发,发挥教师的教学潜能,对教学情景、教学策略、教学方法进行有目的的优化设计,能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这种潜能的开发,也包括教师角色从“独奏者”到“伴奏者”的转变,教师的任务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是引导学生而不是塑造学生。

  政治教育的真正目的不仅在于教书,更重在育人,一旦当教学不再是把关注和提升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为唯一目的,而是附加了其它目的以后,我们就不得不怀疑教学中功利思想的存在。新课程纲要的试行,已经赋予了政治课教学许多新的内容,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我们要力求使政治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哲学家的阶梯,演讲家的平台,思想家的摇篮;让学生用哲学的思辨性,思想性和逻辑性去观察社会,观察人生。

  2005-1-25

  附,参考书目:

  [1] 钟启泉、吴铎、罗国振:《道德教育展望》,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

  [2] 董奇等译编,【美】Robert L.linn 等著:《教学中的测验与评价》,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3] 陈会昌著:(博导文丛)《德育忧思——转型期学生个性心理研究》,华文出版社,1999年5月第1版。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开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局面——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文件汇编,团结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中学思想政治课贯彻党的xx大精神指导意见》,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

  [6] 钟启泉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年第1版。

  [7]魏曼华等:《初中思想政治课教材调查报告》(内部资料),2002年。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