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学生人格 关注个体差异(精选2篇)七年级政治教案
尊重学生人格 关注个体差异(精选2篇)
尊重学生人格 关注个体差异 篇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提出数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为首要目标,强调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数学课程应以学生为本,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
一、教材内容从贴近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入手。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是《标准》中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但它并不就指数学内容本身的价值,而应体现在教师如何组织数学教材,如何使学生实现其所学数学内容的价值。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要注重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要注重借助日常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例子,创设生活情境,把现实生活引入课堂教学,丰富课堂教学中的现实内容,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
如教学“归一应用题”:滨河公园原有20条船,每天收入360元,照这样计算,现在增加15条船,每天一共收入多少元?教师没有直接出示这一例题,导入 是这样的:“同学们,你们到公园去都玩过游船吗?”学生纷纷举手发言,这一日常生活事例激起了讨论的热潮。于是老师又说:“我知道大家的感受一定很多,不过,今天我们不急着谈感受,而是游船的老板遇到麻烦事儿,想请大家出出主意。”一听说是帮忙出主意,学生的兴致更浓,个个睁大眼睛,集中注意力想听个究竟。老师告诉说:“王老板在公园承包了20条船,每天收入360元。国庆节就快到了,他也想趁这节日旺季多赚点钱,可一时又拿不定主意。大家有什么好的合适的办法,给他出一个,行吗?”学生的积极性可高了,有的建议增加每条船的租金,有的建议增加游船的只数,有的建议缩短每船每次的使用时限,还有的建议大大增加超时的处罚金,也有个别学生认为应增强宣传力度,并增加一些奖项来吸引游客……。教师夸奖了学生有这许多方法,但并不做任何选择,而是引导学生结合日常生活情况,从数学角度进行思考、交流、讨论,然后得出比较合理的方法,同时也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例题的学习。
教师这样的设计,使导入 的情境生活化,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教师可以从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把握好学习的主动权,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二、教学过程 从增强学生个体体验的实践展开。
《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教学过程 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 。应当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的机会,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并能充分地在实践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如教学“克和千克”的认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不够,为了能帮助他们把握好这两个不同的质量概念,课堂上教师通过让学生拿几颗花生或黄豆等掂一掂,感受“1克”有多重。当学生知道“1千克=1000克”这一等量关系时,教师先让学生猜测“1千克”的鸡蛋大约有几个,再通过指导学生用天平称来验证学生的猜想是否正确。学生在积极参与这一生动、直观的感性活动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增强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过程 中还结合观察一堆煤的录像,拎一拎一袋大米,抬一抬杠铃,抱一抱班里某位同学,算一算客船的最多载客数等活动,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个体体验,初步地建立了对概念的认知。教师在学生初步实践感知的基础上,把课堂活动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校园、家庭、社区等生活环境中去发现,去寻找并交流“你所认识的1克或1千克的物体”、“几克或几千克的物体”。
这样,从根本上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既有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符合《标准》的基本理念“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标准》提倡从“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评价。本着“以人为本,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的基本理念,教师应重视发展性评价、鼓励性评价、协商性评价以及学生自评为主的评价方式。评价应当与积极引导学生真正改变学习方式以及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联系起来。
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数学学习评价中应强调过程性评价,主要从评价主体互动化、评价方式动态化、评价内容多元化三个方面来体现。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多几把尺子,就可能多一批个性发展的学生。”(教育部《发展素质教育提要》)总之,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尊重学生人格 关注个体差异 篇2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提出数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为首要目标,强调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数学课程应以学生为本,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
一、教材内容从贴近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入手。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是《标准》中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但它并不就指数学内容本身的价值,而应体现在教师如何组织数学教材,如何使学生实现其所学数学内容的价值。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要注重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要注重借助日常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例子,创设生活情境,把现实生活引入课堂教学,丰富课堂教学中的现实内容,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
如教学“归一应用题”:滨河公园原有20条船,每天收入360元,照这样计算,现在增加15条船,每天一共收入多少元?教师没有直接出示这一例题,导入 是这样的:“同学们,你们到公园去都玩过游船吗?”学生纷纷举手发言,这一日常生活事例激起了讨论的热潮。于是老师又说:“我知道大家的感受一定很多,不过,今天我们不急着谈感受,而是游船的老板遇到麻烦事儿,想请大家出出主意。”一听说是帮忙出主意,学生的兴致更浓,个个睁大眼睛,集中注意力想听个究竟。老师告诉说:“王老板在公园承包了20条船,每天收入360元。国庆节就快到了,他也想趁这节日旺季多赚点钱,可一时又拿不定主意。大家有什么好的合适的办法,给他出一个,行吗?”学生的积极性可高了,有的建议增加每条船的租金,有的建议增加游船的只数,有的建议缩短每船每次的使用时限,还有的建议大大增加超时的处罚金,也有个别学生认为应增强宣传力度,并增加一些奖项来吸引游客……。教师夸奖了学生有这许多方法,但并不做任何选择,而是引导学生结合日常生活情况,从数学角度进行思考、交流、讨论,然后得出比较合理的方法,同时也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例题的学习。
教师这样的设计,使导入 的情境生活化,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教师可以从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把握好学习的主动权,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二、教学过程 从增强学生个体体验的实践展开。
《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教学过程 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 。应当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的机会,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并能充分地在实践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如教学“克和千克”的认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不够,为了能帮助他们把握好这两个不同的质量概念,课堂上教师通过让学生拿几颗花生或黄豆等掂一掂,感受“1克”有多重。当学生知道“1千克=1000克”这一等量关系时,教师先让学生猜测“1千克”的鸡蛋大约有几个,再通过指导学生用天平称来验证学生的猜想是否正确。学生在积极参与这一生动、直观的感性活动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增强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过程 中还结合观察一堆煤的录像,拎一拎一袋大米,抬一抬杠铃,抱一抱班里某位同学,算一算客船的最多载客数等活动,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个体体验,初步地建立了对概念的认知。教师在学生初步实践感知的基础上,把课堂活动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校园、家庭、社区等生活环境中去发现,去寻找并交流“你所认识的1克或1千克的物体”、“几克或几千克的物体”。
这样,从根本上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既有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符合《标准》的基本理念“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标准》提倡从“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评价。本着“以人为本,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的基本理念,教师应重视发展性评价、鼓励性评价、协商性评价以及学生自评为主的评价方式。评价应当与积极引导学生真正改变学习方式以及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联系起来。
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数学学习评价中应强调过程性评价,主要从评价主体互动化、评价方式动态化、评价内容多元化三个方面来体现。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多几把尺子,就可能多一批个性发展的学生。”(教育部《发展素质教育提要》)总之,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