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教案《元宵节》《看花灯》(通用16篇)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98e范文网 时间:

第一单元教案《元宵节》《看花灯》(通用16篇)

第一单元教案《元宵节》《看花灯》 篇1

  第一单元

  元宵节

  单元教学内容:

  “元宵节”为主题,两篇主体课文和一片自读课文,安排了识字、写字等基础知识的学习,设计了笔顺指导、扩词、造句、积累偏旁及口语交际等语文活动。

  单元教学目标:

  1.认字25个,写字16个。

  2.复习看拼音识字。学习方框、火字旁、目字旁。学填常用偏旁表。

  3.用“圆、灯、年”组词。用“觉得”造句。续编灯谜。

  4.背诵《元宵节》,初步认识对联。

  5.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地习俗,体会亲情、友情,更加热爱生活。

  单元教学重点:

  加强朗读训练,初步建立生字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

  单元教学难点:

  了解农历正月十五的中国的传统习俗,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单元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等

  单元教学时间:

  6—7课时

  元宵节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10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得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认识10个生字。

  教学难点:

  认识10个生字,并能正确流利得朗读课文。

  德育渗透点:

  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元宵节的习俗,体会亲情、友情,更加热爱生活。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方法:

  听读法。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正月十五是什么节日吗?在这个节日里我们都干些什么?吃些什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诗歌《元宵节》。

  二、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师范读课文,生用手指课文,听清字音。

  2.学生练读课文。(1)自己读。

  (2)同座互读。

  (3)指名读。

  窗外/月儿/圆又远,

  全家/欢聚/吃汤圆。

  正月/十五/元宵节,

  家家/户户/庆团圆。

  3.学习生字。

  宵  节  窗  圆  吃  汤  正  户  庆  团

  (1)    以小组为单位在识字小先生的带领下认字。

  (2)    师指导认识方框儿。

  (3)    谁愿做小老师。

  (4)    生字组词接力游戏。

  三、            背诵课文。

  1.自己背。

  2.开火车背。

  四、总结:这节课同学们能认真读课文,读的有感情,并能背诵。基本上都能掌握认识的字。

  板书设计:

  元宵节

  窗外/月儿/圆又远,

  全家/欢聚/吃汤圆。

  正月/十五/元宵节,

  家家/户户/庆团圆。

  宵  节  窗  圆  吃  汤  正  户  庆  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2.学习偏旁“方框”

  教具: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儿歌《元宵节》,谁能把这首儿歌读给同学们听,也可以试着背一背。

  2.检查生字的读音并组词

  用多种形式读字音:指名读、开火车、集体读、学生a读字音,学生b组词

  二、识字、写字:

  1.分小组自学,然后汇报:

  学生a:按结构进行分类学习。“节”是上下结构的,“欢”“吃”是左右结构的,“庆”是半包围结构的,“围”是全包围结构的……

  学生b:“节”的偏旁是“草字头”……

  学生c:正的笔顺是: ……

  学生d:我会给节组词:“节日”……

  2.重点直到“欢、吃、团”三个字,请学生当小老师

  “又”字旁的最后一笔是点,第四笔是横钩,书写时左宽右窄

  “口”字旁要写的小,最后一笔是横折弯钩注意区别“ ”

  写方框时注意距离天字格上下、左右距离要相等

  3.课件显示生字结构笔画

  三、范写生字、个别指导

  四、课堂作业:

  1.完成拼音田字格

  2.写出带下列偏旁的字并组词

  (     )(            )      (     )(            )

  (     )(            )       (     )(            )

  (     )(            )

  五、教学延伸:

  学了这课后想不想过元宵节?查一下今年的元宵节是公历的几月几日?你知道世界上还有哪些地方的人们过元宵节?

  六、总结:

  本课掌握较好,“团”字书写还要加强练习。加强说话练习。

  七、布置作业:

  八、板书设计:

  元宵节

  欢吃

  

  教学反思:

  看花灯

  教学要求:

  1.  思想教育要求:调动学生相关的情感体验,知道“元宵节”也叫“灯节”

  2.  知识要求:学习本课生字词语并能正确规范书写

  3.能力要求: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想象花灯的样子。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识字和写字是本课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在了解课文基础上,想象或说一说自己看过的花灯

  德育渗透点:

  知道元宵节也是灯节,想象花灯的样子,表达美好的愿望。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花灯样子

  3.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具:

  生字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中国传统的节日“元宵节”谁还记得他还叫什么节?

  2.元宵节的时候,家家户户大街小巷挂起各种各样的花灯,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

  3.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看花灯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请同学借助汉语拼音读儿歌

  2.自由读课文,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边读,边画出生字

  3.出示生字卡片,以多种形式巩固生字读音

  ⑴.齐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⑵.小组长抽查用生字卡片进行学习

  ⑶.猜字游戏

  三、理解课文内容,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样的花灯?请你介绍给同学

  2.指导朗读

  当你看到这么多花灯时,你想说什么?

  ⑴.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欢腾。

  ⑵.各种彩邓真奇妙,明年我也做花灯。

  ⑶.说一说你最喜欢课文中哪一种花灯?能画出他的样子吗?

  ⑷.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明年我也做花灯”,要做什么样子的?

  ⑸.我们也动手做花灯,元宵节的时候把他挂在家中,挂在大街小巷,你能说一说你的心情吗?

  请你带着这种心情再读一遍儿歌

  朗读儿歌的时候要读出节奏来。

  四、试背儿歌:

  五、板书设计:

  看 花 灯

  “金鱼”    吐                  “奥运”灯

  “猴子”   眨

  看——做    “字母”灯

  “小猫”   追

  “蜻蜓”   立                   “山羊”灯

  六、课堂作业:

  1.    读词语:

  2.    先读课文,在填空

  3.    画一盏花灯

  4.    猜、编灯谜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2.学习偏旁“火字旁”“目字旁”

  教具: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出示一盏花灯笼)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一盏什么灯笼?你能给他起个名字吗?

  这节课,我们就和这些汉字朋友交朋友。

  二、识字、写字

  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自学生字表。

  2.检查汇报,给汉字找家

  3.巩固生字读音,建立音形联系

  4.小组自学

  ⑴.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

  ⑵.说一说你帮助了谁,谁帮助了你

  5.重点指导“灯”、“金”“真”三个字书写。

  “火”字旁的最后一笔是点,书写是注意做高右低,左窄右宽

  “金”字是上下结构的字最后一笔长

  三横,而且距离要相等

  6.范写生字,独立书写

  7.个别指导

  三、课堂作业

  1.完成拼音田字格

  2.看一看,填一填

  四、总结:

  本课掌握较好,注意“八”字头与“人”字头的区别。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看花灯

  花(huā)  灯(dēnɡ)  金(jīn)  吐(tǔ)  立(lì)  各(ɡè)  真(zhēn)  年(nián)

  年:

  第五课时  语文天地

  教学目标:准确抄写单韵母,能用“圆、灯、年”扩词,能用“觉得”造句。初步认识对联。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听写:节日 立正 家家户户欢庆 花灯 金鱼 真好 一年

  二.抄写a  o  i  u  ü 6个单韵母,抄写时主义者几个字母都站中格。

  三.组词,看谁组得多。

  圆:(     )  (     )  (     )  (      )

  灯:(     )  (     )  (     )  (      )

  年:(     )  (     )  (     )  (      )

  四、            仿照例子说一说。

  这个彩灯,我觉得很奇妙。

  这个          ,我觉得很好吃。

  ,我觉得        。

  五、            认识对联

  出示两幅对联

  明月照九州        明月皎皎千门雪

  花灯映万家        华灯盏盏万户春

  1.学生借助拼音读对联。

  2.观察对联有什么特点。

  3.你还看到那里有对联。

  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发言积极,你们学得真棒!

  板书设计:        

  语文天地

  组词,看谁组得多。             

  圆:

  灯:

  年:

  第六课时    语文天地

  教学目标:学看日历,了解“华人”的含义。口语交际:节日待客。

  教具准备:日历、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1。背诵《元宵节》。

  2.用“圆、灯、年”扩词。

  3.用“觉得”造句。

  二.学习看日历。

  1.拿出准备的日历讨论:阳历、阴历。

  2.“元宵节”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在阴历的什么时间?

  3.讨论:你知道世界上那些地方的人们过元宵节?

  讨论后汇报。华人遍布世界各地,虽然他们离开祖国很久,但他们还是按照华人的习俗过华人的节日,比如元宵节、春节。

  三.口语交际:学习招待客人。

  1.看图说一说:元宵节那些人道家里来了?你欢迎他们来吗?为什么?

  2.以小组为单位表演。

  3.全班表演。

  4.评比。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又了解了那些知识?你学得高兴吗?

  板书设计:                   语文天地

  农历        正月十五     元宵节

  阳历      二月九日

  第七课时   语文天地

  教学目标:学习“口、火、目”字旁。猜谜语,集体续编灯谜。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学习偏旁

  偏旁

  表示的意思

  例字

  口

  围起来

  围、圆

  火

  目

  1.组内讨论。

  2.填表。

  3.小结。

  二.续编谜语

  1.自学《猜灯谜》

  (1)    字读课文,用学过的方法识字。

  (2)    说一说:什么是灯谜?灯谜跟普通谜语有什么不同?

  (3)    师小结。

  2.续编灯谜。

  每小组商量编一个谜语。                        

  汇报。

  三.课堂总结: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偏旁

  表示的意思

  例字

  口

  围起来

  围、圆

  火

  目

  单元小结:

第一单元教案《元宵节》《看花灯》 篇2

  今天是正月十五,虽说春节已经走近尾声,但各各地方却仍然洋溢着浓厚的春节气息和喜洋洋的氛围,《元宵节》教学反思。而对学生来说,元宵节亦余味犹存。值此佳节,教学《元宵节》再适合不过了。《元宵节》这篇课文是北师大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课文。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热爱我国的传统文化、重视亲情和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能正确把握基本的流程和环节,做到以图为凭,激情激趣。在导入的设计上也是下足功夫。鉴于低年级的`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图片资料对于他们而言更有吸引力,所以,我试着让孩子按照我的要求去收集关于元宵节的资料、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报纸图片,教学反思《《元宵节》教学反思》。这样做,不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收集的过程中感受我国的传统文化魅力和家人团聚的可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使得课堂教学更具实效性。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使他们感到学校和学习是有趣的。比如以图为凭,引导学生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人们在过元宵节。同时,多鼓励他们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比如在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时,引导他们互相评价各自在元宵节时做些什么。学生在《元宵节》这课上“过”足了瘾,整个课堂上喜庆气息韵味十足。我觉得这种快乐学习的模式就是自己本节课用得最成功的地方。在教学过程中,我能正确把握基本的流程和环节,做到不脱节,在课文引入上也颇费心思,以激趣为主,让孩子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孩子能够在这个“小家庭里”感受到节日的喜庆。

  但由于今天是开学的第二天,孩子们学习激情还是不够高,学习的心思还是花的。所以在本周我要做的的是提高心思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集中精力学习。

第一单元教案《元宵节》《看花灯》 篇3

  教学目标:

  1、认字15个,写字画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元宵节、闹花灯的热闹景象培养学生想像力,激发民族自豪感。

  4、句式训练,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元宵节》,大家来说说元宵节人们在干什么?(吃汤圆)“汤圆”的“圆”是什么意思?(团圆的意思)既然大家都团圆了,咱们再一起去看看元宵节最好玩的花灯吧!(好)(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三、认识字词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跟着作者走进花灯的世界吧!(生齐读课文)

  1.看第一盏花灯,认识“金”、“吐”、“泡”。(师出示词语卡片“金鱼”,先认“鱼”,再读文中句子,认“金鱼”这个词,最后认“金”字。)

  2.看第二盏花灯,认“眨”、“睛”、“猴”。(师“眨眼睛”,并让学生认真观察,进行讨论。)

  3.看第三盏花灯,认知“走马灯”。

  4.看第四盏花灯。

  5.小结。

  四、熟读课文

  1.教师领读课文。(提醒学生“吐”“眨”“追”“立”这四个字要读重音。“真”要拖长音。)

  2.生练读课文。齐读。教师指导后再读。挑战读。

  五、再认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以小组为单位认读,评出“优胜小组”。

  2.指名认读生字卡片,评出“优胜个人”。

  3.全班齐读生字卡片。

  六、布置作业

  发挥想像力,把自己喜欢的花灯画下来。明天我们比一比,看谁的花灯最好看。

第一单元教案《元宵节》《看花灯》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写字8个。

  2、正确、流利地朗诵并背诵课文。

  3、培养收集资料的'能力。

  4、了解元宵节的民俗风情,感受元宵节的快乐及过节时的融融亲情。

  教具、学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一、放飞想像,体验幸福

  1、请生闭上眼睛,想像一下去年的元宵节,你是怎样度过的?(指名作答)a.元宵节要吃。生:汤圆。板书汤圆,齐读。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出示课题),齐读二遍

  你是怎么记住这几个字的?(提示:“圆”的部首是“方框儿”,全包围结构)红笔标出部首。

  3、小组合作识字。(会的帮不会的)

  4、全班认读生字。

  5、指名口头扩词练习:宵汤圆

  二、初识课文,随文识字

  1、师范读课文,生用手指。

  2、请会读的学生来试读一下?你是怎么学会的(表扬预习的)

  3、小组认字比赛:(随机指)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4、这些生字中哪个字最难记?你是怎么记住的?

  5、齐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

  1、出示挂图

  图上画了什么?两个小朋友急着回家干什么?他们和家人是怎么过元宵节的?

  小结:多快乐的元宵节呀,也许他们在过节时还一起朗读《元宵节》这首诗呢?你们愿意再读一读吗?齐读课文。

  2、指名读。(表扬大胆的学生,请生点评)

  3、小组比赛读课文。(评出最佳朗读小组)

  4、全班拍节奏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

  我为小组争光:你从课文中知道了哪些元宵节的知识?你还知道过元宵节有哪些风俗习惯?(写对联、猜灯谜、闹花灯)

  五、作业

  背诵课文,写生字,收集对联以开展“我的展区”)

  北师版一年级下册第1课《元宵节》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识10个生字,进行渗透性识字。学习书写8个生字。

  2、复习看拼音识字,学习多音字“正”。

  3、学习偏旁:方框。

  4、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并会背诵。

  5、进行热爱我国传统文化,重视家人亲情和亲近大自然的美好情愫的渗透教育,让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元宵节”的资料。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说说过春节时,你觉得最快乐的事。

  2、出示元宵,这是什么?前些日子我们刚刚过了什么节?(元宵节)

  3、你们对元宵节有什么了解?

  (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得名,是因为其节俗活动在每年阴历的第一个月(元)月十五日夜(宵)举行。元宵节还叫“灯节”。正月十五夜,街上到处火树银花。五彩缤纷的花灯上有各种谜语,供人们观赏和猜测。正月十五吃元宵有团圆、甜蜜之寓意,象征全家团团圆圆,和睦幸福,象征全民族的大团结。)

  4、你们还记得今年的元宵节是公历的几月几日?世界上还有哪些地方的人们过元宵节?

  二、师生共同参与探究

  (一)、朗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在不认识的字下面点点儿。

  2、老师大声读课文,你们坐好指读姿势,会读的同学可以小声跟着读。

  3、同桌互相帮助,要求:不会的字请同桌帮助。

  (二)、学习生字

  1、元宵节虽然过去了,但是老师还是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元宵”,请大家品尝。

  我带来的元宵可不是那么容易吃到的,请你们先把“元宵”背后的字学会了,才能品尝到元宵的味道。(同学们认识的读读就行,把较难的字贴在黑板上。)

  2、在课文中读一读大家都认识的生字。(出示课件)

  3、请同学们用自己方法记忆这些教难的生字。

  4、小老师教学生字,说一说记忆这些生字的好方法?

  5、认识新偏旁:方框儿

  与“团、圆”二字相结合,说明其表示“围起来”的意思。

  (三)、观察田字格,看一看这些字是怎样占格的。

  1、自己观察“团、欢”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指导书写。

  3、学生独立书写生字。

  三、游戏

  摘灯笼的游戏。

  方法:能正确读出并能组词的同学可摘到小灯笼。

第一单元教案《元宵节》《看花灯》 篇5

  主    题: 《元宵节》

  ——以民族节日为主题的网络整合式中班教育活动

  单位:邹城市机关幼儿园

  班级:中班

  设计者:黄静

  目录

  一、 主题的来源

  二、 主题教育目标的预设

  三、 主题思考网络的预设

  四、 主题活动网络的预设

  五、 主题探究计划的预设

  六、 可利用的教育资源

  七、 主题探究活动展开与生成

  八、 主题预设网与生成网

  九、主题探究活动评价与反思

  十、 主题探究活动资料超市

  研究方向:民族文化艺术教育研究

  主  题 :民 族 节 日  《 元 宵 节 》

  --以民族节日为主题的网络整合式中班教育活动

  一、 主题的来源

  元宵节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民俗节日,每逢元宵节,全国各地的人们会以不同的方式来欢庆这一共同的节日,从而体现了我国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本主题设计旨在以横向、纵向;多学科多种形式,多种内容。通过唱歌、舞蹈、儿歌、灯谜、传说故事、折纸、绘画、体育游戏等一系列的民间艺术教育活动,让幼儿加深对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认识,感知元宵节的欢乐、喜庆、祥和的气氛,了解元宵节的一些风俗习惯,培养幼儿愉快的情趣,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从而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几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二、主题教育目标的预设

  1、情感目标: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幼儿体验元宵节的快乐,感受集体活动的快乐。

  2、态度目标: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参加集体活动,培养为集体做好事,关心集体的品质。

  3、能力目标:通过折叠“移动的花灯”、学习花灯儿歌、组织观灯猜谜等活动,使幼儿丰富知识经验,体验民间习俗和节日欢乐,感知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4、知识目标:知道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元宵节,以及这个传统节日的来历、有关的趣事。

  5、技能目标:幼儿在学、说、跳、唱中充分感受到过年的喜悦心情,使幼儿萌发科技发展意识,培养幼儿对民族文化和传统艺术的情感,进一步促进幼儿对各种事物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三、主题思考网络的预设

  吃面叶

  踩 高 跷

  四、主题活动网络的预设

  五、 主题探究计划的预设

  1、整体计划:主题探究进程的预设

  谈话活动:元                             宵节的来历

  收集有关元宵 

  节的的资料。

  参观灯展

  2、周计划预设

  第一   周      教育活动计划

  本周要点      以元宵节为主题组织活动,使幼儿使幼儿丰富知识经验,体验民间习俗和节日欢乐,感知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家长工作 请家长带孩子逛逛灯具店;领孩子参观元宵灯会,并给予指导。

  生活活动

  察观个别幼儿的情绪。引导每个幼儿积极投入活动。1、指导幼儿观察幼儿园和家中的各种各样的灯具。   2、教 育幼儿注意午休。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晨间活动 跑步 自选活动 跳绳     欣赏故事 欣赏音乐

  学习活动 儿歌

  闹元宵   语言活动

  儿歌:

  元宵节 认知活动:

  观 灯 会

  民俗文化——赏花灯、猜灯谜 数学区:

  有趣的图形

  学习活动 语言:    

  元宵节的故事    

  民间音乐

  卖汤圆     谈话:  

  元宵节趣事

  体育活动

  传花灯

  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 语言区:猜谜       建构区:玩积木

  美工区: 添画:花灯

  益智区:玩橡皮泥    做元宵

  美工区:折纸   移动的花灯

  学习活动 音乐活动

  挂红灯

  民间食品制做——元宵    数学区:

  复习7的守恒

  区域活动 谈话

  元宵节趣事

  户外活动 玩大

  型玩具

  跳绳

  扔沙包

  玩沙 玩大

  型玩具

  学习活动

  自选区域 音乐活动

  律动

  敲敲打打

  智力游戏

  赏灯猜谜 健康活动:

  长长和圆圆          

  自选区域

  离园活动 形体训练,收拾衣物离园。

  本周要点    以元宵节为主题组织活动,使幼儿使幼儿丰富知识经验,体验民间习俗和节日欢乐,感知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家长工作 请家长给孩子讲讲有关元宵节的故事,带孩子逛逛灯具店;领孩子参观元宵灯会,并给予指导。

  生活活动

  1、察观个别幼儿的情绪。引导每个幼儿积极投入活动。

  2、指导幼儿观察幼儿园和家中的各种各样的灯具。

  3、教 育幼儿注意午休。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晨间活动 跑步 区域活动 跳绳     欣赏故事 欣赏音乐

  学习活动 民间儿歌卖汤圆 数学区:

  有趣的图形         比较7、8两数的关系 民俗活动——舞龙 语言:

  观灯会

  学习活动

  自选区域 学习8的形成与数数  

  区域活动 认知

  香椿与垂柳

  自选区域

  区域活动 益智区:赏灯猜谜

  美工区: 添画:花灯

  益智区:玩橡皮泥    做元宵

  美工区:折纸   灯笼

  学习活动 儿歌

  元宵节数花灯 民间文学——儿歌   《闹元宵》

  民间美术      折纸   《 灯笼》

  区域活动

  故事

  狼和小羊

  户外活动 玩大

  型玩具

  跳绳

  扔沙包

  玩沙 玩大

  型玩具

  学习

  活动  欣赏民歌:

  正月十五 那一天

  区域活动 民间歌曲:

  闹元宵      

  区域活动 绘画

  灯笼

  离园活动 形体训练,收拾衣物离园。

  第  二  周      教育活动计划

  六、 可利用的教育资源

  1、环境创设

  室内: 主墙——为了给幼儿营造一个身临其境的活动氛围,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我们为幼儿选取了各式灯笼、烟花、鞭炮等道具。

  活动区——语言区:收集有关元宵节的照片、画报、简报、谜语等。表演区:投放一些鼓、锣、灯笼等供幼儿表演。美工区:投放一些橡皮泥供幼儿操作。

  2、家长参与——鼓励家长参加这一活动中来,向老师、幼儿介绍元宵节的不同风俗习惯。

  3、社区与社区资源的利用——组织幼儿到铁山公园参观元宵节灯展。

  七、 主题探究活动展开与生成

  活动一:民间文学——儿歌   《闹元宵》     活动形式:集体

  活动二:认知活动    观灯会             活动形式:小组

  活动三:民间故事——《  十五闹正月元宵    》      活动形式:集体

  活动四:民间故事——《灯谜的故事》          活动形式:集体

  活动五:民间文学——儿歌 《元宵数花灯》       活动形式:集体       

  活动六:民间歌曲    《闹元宵》              活动形式:集体

  活动七:民间歌曲      《卖元宵》           活动形式:集体

  活动八:民间美术      折纸   《 灯笼》         活动形式:小组       

  活动九:民间美术   《移动的花灯》          活动形式:小组

  活动十:民间食品制做——元宵             活动形式:小组

  活动十一:民俗活动——舞龙

  活动形式:小组

  活动十二:民俗文化——赏花灯、猜灯谜      活动形式:集体

  活动一

  民间文学——儿歌   《闹元宵》

  活动形式:小组

  一、活动目标

  1、知道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了解元宵节吃元宵、观花灯、猜灯谜、踩高跷等民间风俗习惯。

  2、学习儿歌《闹元宵》,了解其内容。

  3、丰富词汇:元宵、花灯、高跷。

  二、活动准备:

  录象片:元宵节的热闹情景。

  三、活动过程

  1、 引导幼儿观看录象片,。

  2、 教师示范朗。

  3、 领幼儿朗诵。

  让幼儿你一句我一句的连接背诵。

  活动二:

  观     灯    会

  活动形式:集体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我国元宵节的意义及民俗习惯。

  2、引导幼儿成分体验传统节日的欢乐气氛。

  3、培养幼儿尊老爱幼的社会性品质。

  二、活动准备

  1、活动前请家长带幼儿看灯会,给幼儿讲灯,丰富他们对花灯的认识;请家长为幼儿准备一盏花灯,带到幼儿园在教室或室外一角布置灯会。

  2、请五六位幼儿分别化装成老人和孩子。

  3、元宵、花灯挂图各一幅。

  三、活动过程

  1、忆元宵

  出示元宵和花灯的图片,引起幼儿对元宵节的回忆和谈元宵节的兴趣。

  (1)看了这幅图想起什么事情。

  (2)元宵是用什么做的?吃起来什么味?

  (3)元宵表示什么意思?

  2、观灯会

  (1)教师向幼儿提出观灯要求:要仔细观看灯的颜色、形状几特点。

  (2)幼儿自由结伴观花灯,可与同伴相互介绍自己的花灯特点,然后请同伴到灯会中找出它。

  (3)插入情景:“老人”带“孩子”观灯,其中一个孩子吵着看不到,老人无奈。观察幼儿怎样处理,必要时给予指导,是幼儿懂得相互关心和照顾。

  3、总结性谈话。

  活动三:

  民间故事——《  十五闹正月元宵    》

  活动形式:集体

  活动目标

  通过故事学习,让幼儿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及有关风俗,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挂图、故事磁带。

  活动过程

  1、教师讲述故事。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边看挂图边听故事。

  3、教师讲解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4、分组游戏。

  活动延伸

  请家长带领幼儿参观十五灯展。

  活动四:民间故事——《灯谜的故事》

  活动形式:集体

  活动目标

  通过看图讲述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感受民间文学作品,了解猜谜的来历。

  活动准备

  挂图、故事磁带。

  活动过程

  1、教师讲述故事。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边看挂图边听故事。

  3、教师讲解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4、分组游戏。

  活动五:

  民间文学——儿歌 《元宵数花灯》

  活动形式:集体

  活动目标

  1、知道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了解元宵节吃元宵、观花灯、猜灯谜、踩高跷等民间风俗习惯。

  2、学习儿歌《元宵数花灯》,了解其内容。

  3、丰富词汇:元宵、花灯、高跷。

  活动准备

  1、事先让幼儿观看灯展,了解一些灯的知识。

  2、各种花灯及图片。

  活动过程

  4、引导幼儿观看花灯。

  5、教师示范朗诵。

  6、领幼儿朗诵。

  7、让幼儿你一句我一句的连接背诵。

  活动六:

  民间歌曲    《闹元宵》

  活动形式:集体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了解正月十五闹花灯,舞狮子、扭秧歌等民间习俗。

  2、 注意唱准附点音符,学会听前奏、间奏。培养幼儿的乐感和节奏感。

第一单元教案《元宵节》《看花灯》 篇6

  一、活动目标

  1、认识元宵节及花灯,并初步感受民俗曲风。

  2、通过肢体造型、乐器感应重音。

  3、让幼儿了解元宵节的由来,感受节日欢乐的气氛,一起欢度节日。

  4、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二、活动准备

  音乐CD,CD播放机

  花灯图片,鼓、打棒

  三、活动重难点

  通过肢体造型、乐器感应重音

  四、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逛灯会,让我们听着鼓声踏着有序的节奏出发吧!(老师敲鼓,幼儿随节奏的'快慢迈着前进的步伐,每到结束部分,幼儿听到重音的就做各种各样的造型原地不动。)

  2、认识元宵节和花灯

  (1)谈话(出示花灯图片)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样的花灯?我们来学一学花灯的样子吧?

  在哪里可以看到花灯呢?什么时候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花灯?

  (2)小结:农历正月十五日是元宵节,夜晚小朋友提着灯笼外出,街道上张灯结彩,庙会上人山人海,非常热闹。

  3、肢体造型感应重音

  (1)有一首曲子讲的是元宵灯会的事情,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听了这说曲子,让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

  拍子:拍腿感应拍子

  重音:拍地板感应重音

  (2)引导幼儿引用不同的肢体动作感应重音。

  (3)引导幼儿发现重音的不同:“小朋友都用了不同的形式感应了重音,重音部分由什么不一样吗?

  (4)幼儿再次欣赏音乐,感应重音。

  (5)肢体造型

  师:让我们也变成一盏盏美丽的花灯吧!幼儿随音乐的节拍快步走,在重音处,幼儿做各种花灯造型,老师拍照。

  4、乐器感应重音

  (1)出示乐器并介绍名称及用法

  (2)乐器感应重音

  拍子:打棒互敲

  重音:铃鼓

  (3)幼儿轮换敲奏

  5、结束

  小朋友都表现得很棒!能准确找到重音。也能用乐器把它敲奏出来。请小朋友把乐器按顺序收好吧!

  反思:

  此活动的教学重点就是通过肢体造型和乐器感应重音。孩子们基本上达成我的预定目标,课堂氛围很活跃,孩子们积极表现,意犹未尽。

  为了让孩子们准确的感应重音,在第一环节,我让孩子听着鼓声踏着有序步伐前进,遇到重音时孩子任意做出造型,老师的敲鼓声要有轻重之分,这样孩子才能准确感应重音。

  孩子通过身体律动和乐器来感应重音,我通过提问让孩子自己探索感应重音的方式,这样可以满足孩子的探索欲望和即兴表演,这一点孩子做得很好,当孩子两人合作通过摆花灯造型来感应重音的环节,孩子没有按老师的要求去完成,这是老师应该要求孩子按老师的指定方向,跟随音乐的拍子前进,重音时摆出各种各样的造型。总的来说,孩子的课堂氛围很活跃,积极参与游戏,教师要注意的就是每次听音乐之前,老师都要提出要求,语言简单明了。

第一单元教案《元宵节》《看花灯》 篇7

  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了解元宵节的习俗。

  2、学习搓元宵,能将陷料包在里面并团成元宵。

  3、感受节日的快乐,体验劳动的喜悦和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做元宵的料和陷。

  2、煮元宵的锅。

  活动过程:

  一、元宵的由来。

  1、老师讲解元宵节的习俗。

  2、说说人们在元宵节都会干些什么事?(吃元宵、赏花灯)

  二、搓元宵。

  1、观察元宵的陷和料。

  2、老师进行示范。将糯米粉搓圆,挖一个坑把陷放在里面,在把它搓圆。

  3、把所有的元宵放在大容器里滚圆。

  三、比一比。

  1、幼儿分组搓元宵,看那一组的元宵搓的多、圆为获胜组,老师进行奖励。

第一单元教案《元宵节》《看花灯》 篇8

  活动目标:

  1、能选取元宵节的典型情景,有目的地安排画面。

  2、感知图像大小、多少与画面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支水彩笔、勾边用的浅色油画棒、大红水粉颜料。

  2、欣赏作品“热闹的元宵节”。

  3、幼儿用书《热闹的元宵节》。

  活动过程:

  1、欣赏与讨论:

  教师出示欣赏的作品,幼儿回忆过元宵节的情景:

  “这些画面反映的是什么节日?大家在感什么?”

  “小朋友手里都有什么?”(各种形状的灯笼:又拉的、有提的、有拖的)

  幼儿讨论人和灯应该先画哪一样比较合适。(先画人再画灯)

  先画哪个人。(中间的人)

  2、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启发幼儿围绕元宵节各种各样的灯构想画面。

  边画边思考各种灯的造型和人物动态。

  注意图像的大小、多少与画面的关系。

  画面完成后,用大红的水粉颜料涂底色。

  3、观赏作品:

  幼儿相互观赏同伴的作品,分析思考怎样使画面节日气氛浓厚。

第一单元教案《元宵节》《看花灯》 篇9

  教案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赏花灯、猜灯谜是元宵节的风俗习惯之一,感受过节的愉悦心情。

  2、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描述自己的花灯,并讲述一个。

  3、发展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活动背景: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孩子们纷纷跟着大人前去公园参观灯会。

  教案准备:

  1、物质——每人准备一盏花灯,上面贴有一则。小奖品若干。

  2、知识——有过过节的生活体验。

  活动进程:

  一、导入开门见山引入主题:正月十五闹花灯,赏灯猜谜就是我们元宵节的风俗习惯之一。

  二、展开

  1、赏灯活动。

  (1)幼儿相互欣赏各自的花灯,教师引导幼儿用连贯的语言介绍自己花灯的形状、颜色、名称及特别之处等等。

  (2)请几名介绍有特色的幼儿给大家介绍自己的花灯。

  2、猜谜活动。

  (1)教师将幼儿分成两组,A组持有花灯和奖品,并给B组幼儿念,B组来猜灯谜,猜中了即得到奖品。教师讲清玩法后,幼儿自愿展开。(根据时间进行交换)

  (2)集体讲述自己猜谜的情况:谁猜中了我的灯谜?我自己猜中了几个灯谜?

  (3)集体将难猜的灯谜找出来,大家一起猜,或带回家请爸爸妈妈帮助猜。

  三、结束

  将A组和B组得到的奖品比一比,看哪队胜利了?鼓励幼儿将自己猜到的回家说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来猜一猜。

第一单元教案《元宵节》《看花灯》 篇10

  教学目标 : 

  1.进行“宵、节、窗、圆、吃、汤、正、户、庆、团”的渗透性识字。学习生字“节、欢、吃、正、五、户、庆、团”的书写。  

  2.复习看拼音识字,学习多音字“正”。 

  3.学习偏旁:方框。  

  4.有节奏地朗读、背诵《元宵节》。 

  5.进行热爱祖国传统文化,重视家人亲情和亲和大自然的美好情愫的渗透教育,让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教学准备:1.布置预习,让学生收集有关“元宵节”的资料。2.相关课件制作。 

  教学过程 : 

  一、热身活动。 

  1.说说:过春节时你感到最快乐的经历,让大家感受到你的快乐。①先随意对身边的伙伴说,再鼓励自愿说给大家听。②大声说出自己的心情:“春节真快乐!” 

  2.背一首以前的儿歌,要求有节奏、好听。(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训练口语表达,为背诵作一定的准备。) 

  二、教学活动。 

  1.汇报资料收集成果。①学习小组进行资源共享,感受课前准备活动:收集资料的快乐。②汇总资料,由代表发言:我了解到的“元宵节”。③了解概念:“农历”、“正月”、“传统习俗”、“团圆”、“灯谜”。④适当小结: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这一天,全家人齐聚一堂,一起赏月、吃汤圆。还有元宵灯会,猜灯谜等传统游艺活动。元宵节还叫“灯节”。⑤提问:中国赏月、家人团圆的节日还有哪个?在传统习俗上有些什么不同? 答: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吃月饼。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收集资料的能力;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家人团聚的亲情可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 

  2.阅读大比拼。①自读课文。要求:注意坐姿正确;眼睛和书本保持一定的距离;把不会的字圈出来。 

  ②互帮互助小组学习。要求:虚心请教、学习识字;当当小老师,主动帮助同学学习;读通读顺课文。 

  ③拼音识字大比武。要求:出示标注拼音的生字“宵、节、窗、圆、吃、汤、正、户、庆、团”,拼读准确,速度快。 奖励:“一级棒”奖章。 

  ④朗读争冠。要求能读出儿歌的节奏来。 奖励:“顶呱呱”奖章。 

  (通过教学活动环节,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进行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完成儿歌学习任务。) 

  3.拍手朗读,感受节日的快乐。窗外/月儿/圆又圆,全家/欢聚/吃汤圆。正月/十五/元宵节,家家/户户/庆团圆。(加强朗读练习) 

  三、愉快学习新知识。 

  1.认识新偏旁:方框儿。 与“团、圆”二字相结合,说明其表示“围起来”的意思。认识偏旁表。 

  2.掌握多音字“正”,让学生分别用常用读音四声和本课读音一声组词。 奖励:“小机灵”奖章。 

  3.学写新字。①认真观察生字书写“节、欢、吃、正、五、户、庆、团”。 

  ②作重点指导:A提醒学生注意“欢”字第四笔是横钩,不是横折。B示范“吃”字书写,用红笔标出第五笔,第六笔。请学生说说这两笔为什么用红笔标出来?使学生知道第五笔是横。和“欢”写的横钩不一样,第六笔的横折弯钩起笔应写在田字格的正中。C请学生说说“团”字是什么结构?什么偏旁?怎么写好看?使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知道“团“字是方框作偏旁的全包围结构的字,写方框时应注意距田字格上、下、左、右的距离要相等。 (掌握本课基础知识点) 

  四、教学延伸。 

  1.学习了这课后想不想过“元宵节”?查一下今年的元宵节是公历的几月几日?你知道世界上还有哪些地方的人们过元宵节吗? 

  2.收集灯谜,做做花灯。 

  3.练习正确书写生字。(教学巩固,为下一课学习作铺垫。) 

  教学反思: 

  一年级的学生好动,爱游戏。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培养一定的学习能力,感受与人相处、共同成长的快乐。在教学活动中享受语文学习、知识增长的乐趣。学生反馈、教学效果较好。同时,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第一单元教案《元宵节》《看花灯》 篇11

  教学目标:

  1.认字:认识10个生字,进行渗透性识字。写字:书写8个生字。

  2.复习看拼音识字,学习多音字“正”。

  3.学习偏旁:方框。

  4.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并会背诵。

  5.进行热爱我国传统文化,重视家人亲情和亲近大自然的美好情愫的渗透教育,让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1.继续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2.感悟儿歌的情感,并有节奏地读出来。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元宵节”的资料。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说说过春节的时候,你觉得最快乐的事是什么?

  ① 同桌互相说一说。

  ② 大声讲给同学听。

  2.出示元宵,这是什么?前些日子我们刚刚过了什么节?(元宵节)

  3.你们对元宵节有什么了解?

  (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得名,是因为其民俗活动在每年阴历的第一个月(元)月十五日夜(宵)举行。元宵节还叫“灯节”。正月十五夜,街上到处火树银花。五彩缤纷的花灯上有各种谜语,供人们观赏和猜测。正月十五吃元宵有团圆、甜蜜之寓意,象征全家团团圆圆,和睦幸福,象征各民族的大团结。)

  4.你们还记得今年的元宵节是公历的几月几日?世界上还有哪些地方的人们过元宵节?

  点评:

  ① 元宵节是每个孩子都有的经历,而且刚刚过去,记忆犹新。课堂开始就由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新课,拉近了学生与课堂的距离,使学生很快融入到课堂学习中。

  ② 学生通过自己查找元宵节的资料,从而培养动手、动脑收集资料的能力。

  ③ 学生通过元宵节的经历,可以感悟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体会家人团聚的亲情可贵。

  二、师生共同参与探究

  (一)朗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在不认识的字下面点点儿。

  2.老师大声读课文,你们做好指读姿势,会读的同学可以小声跟着读。

  3.同桌互相帮助,要求:不会的字请同桌帮助。

  4.自己练习读儿歌。

  5.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学生读,学生评价。)

  点评:在评价过程中培养学生面对面地进行评价,体现了课堂上师生、生生都是平等的。

  (二)学习生字

  1.元宵节虽然过去了,但是老师还是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元宵”,请大家品尝。

  我带来的元宵可不是那么容易吃到的,请你们先把“元宵”背后的字学会了,才能品尝到元宵的味道。(同学们认识的读读就行,把较难的字贴在黑板上。)

  2.在课文中读一读大家都认识的生字。(出示课件)

  点评:测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已知情况,从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已有经验,进行有效的教学。

  另外,采用“元宵”进行测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方法记忆这些较难的生字。

  4.反馈学生中出现的问题。

  刚才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有两个字问题较大。(出示:“吃”、“团”)

  请小老师教学生字,说一说记忆这些生字的好方法?

  5.认识新偏旁:方框儿

  与“团、圆”二字相结合,说明其表示“围起来”的意思。

  (三)观察田字格,看一看这些字是怎样占格的。

  1.自己观察“团、欢”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指导书写。

  3.学生独立书写生字。

  三、游戏

  摘灯笼的游戏。

  方法:能正确读出并能组词的同学可摘到小灯笼。

  附:板书设计

  1.元宵节

第一单元教案《元宵节》《看花灯》 篇12

  《元宵节》教学反思

  正月十五后,虽说春节已经走近尾声,但各各地方却仍然洋溢着浓厚的春节气息和喜洋洋的氛围。而对学生来说,元宵节亦余味犹存。值此佳迹,教学《元宵节》再适合不过了。

  众所周知,元宵节是中国全家人欢聚一堂赏月、吃汤圆的传统节日。在教学过程中,我能正确把握基本的流程和环节,做到不脱节,在课文引入上也颇费心思,以激趣为主,让孩子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孩子能够在这个“小家庭里”感受到节日的喜庆。学生在《元宵节》这课上“过”足了瘾,“吃”元宵“吃”得津津有味,整个课堂上喜庆气息韵味十足。甭说学生学得怎么样,我认为这种快乐学习的模式就是自己本节课用得最成功的地方。

  但也因为学生对识字、写字教学过程谙熟于心,写字教学课略显枯燥,课堂气氛较为呆板,不够活跃,以致有些学生课上注意力焕散。在今后的写字教学上,应力求形式的多样性来改善枯燥的写字课堂。

  《元宵节》教学反思2

  开学第一天,就上了两节连堂课——《元宵节》。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1、认字25个,写字16个。2.复习看拼音识字。学习方框、火字旁、目字旁。学填常用偏旁表。3.用“圆、灯、年”组词。用“觉得”造句。续编灯谜。4.背诵《元宵节》,初步认识对联。5.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地习俗,体会亲情、友情,更加热爱生活。教学重点:加强朗读训练,初步建立生字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教学难点:了解农历正月十五的中国的传统习俗,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具体结合到本课来讲,教学目标:认识10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得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教学重点:认识10个生字。教学难点:认识10个生字,并能正确流利得朗读课文。 学习偏旁“方框”。在教学过程中,我能正确把握基本的流程和环节,做到不脱节,在课文引入上也颇费心思,以激趣为主,让孩子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第一课时效果比较理想,除了完成教学任务以外,还带着孩子了解了春联以及元宵的来历,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面;第二课时写字教学显得较为枯燥,孩子都已经对识字、写字的教学过程谙熟于心了,所以在课堂上,气氛不是太活跃,有点呆板,以后要在写字教学这一块儿狠下功夫,力求形式的多样性。

  《元宵节》教学反思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欢”字教学,可以说是很好地体现了这一教学新理念。在本课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自主识字,生动活泼地识字,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地说从两个方面着手:

  1.联系已有知识。结构主义学习理论十分强调学习者已有知识、经验的作用,认为学习者的“前理解”“前结构”会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影响。只有学习者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新知识发生相互作用时,才能产生理解。就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来说,已经认识了一些基本字,掌握了“猜字谜”“加一加”“减一减”“组词” 等常用的识字方法,这就成为他们识字的先前“认识模块”,是独立、自主识字的宝贵的学习资源,不可忽视。

  2.联系生活经验。语文是母语教育,汉字在学生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开始学习汉字之前,小学生已通过口语积累了相当数量的口语词汇,这些都为识字奠定了基础。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调动已有积累,学生才纷纷说出“欢乐”、“欢心”、“喜欢”等积累的词语。既强化了识字效果又拓宽了识字途径。

第一单元教案《元宵节》《看花灯》 篇13

  之三

  北京市海淀区二里沟中心理工附小 苑 伟

  教学设想:

  《元宵节》是小学语文第二册(北师大版)第一单元第一篇主体课文。根据教材及学生年龄特点,我在教学本课时,做了如下设想:

  一、充分利用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之所以把《元宵节》这一主题安排在第一单元,一是从时间上看,刚刚过完春节、元宵节时间相隔不远,可调动学生相关的情感体验,从而对学习内容产生亲近感;二是从国情上看,元宵节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而且相关活动都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有朗朗上口且生动有趣的诗歌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目——元宵节的习俗,同时体会亲情、友情、更加热爱生活。我在设计导入  新课这一环节时,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的开始,我先请同学们说说在过春节时,你感到最快乐的事情,让大家共同感受一下你的快乐。由于学生们有这样的亲身体验,积极性很容易就被调动起来,当有学生谈到元宵节或有关团圆等内容时,就请学生们延续这一话题,请大家讲一讲关于元宵节的知识(这是课前,同学们已收集好的资料,这时讲给同学听)。在了解了元宵节的知识后,请大家回忆今年的元宵节在公历的几月几日,由此导入  新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儿歌《元宵节》。在学习这首儿歌时,学生们会带着“元宵节”的这种情感体验进行学习,应该具有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利用教材训练学生有节奏的朗读课文

  《元宵节》是一首儿歌,全诗4句28言,其中1、2、4句押韵,韵脚全都押在“圆”字上,诗句节奏明快,语言朴素,琅琅上口,孩子们读起来倍感轻松欢快,是朗读训练的好教材。在朗读时,要读出节奏来,我采用拍手朗读的方法,让学生在明快的节拍中感受节日的欢乐。

  三、充分发挥课堂评价的激励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互相评价等,都具有激励功能。它能让学生体验进步和成功的愉悦,认识自我的价值,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课堂评价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他们刚刚跨入校门,对于老师、同学的肯定是非常重视的。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大多注了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评价,而忽视了学生间的评价。其时,学生之间的那种评价才是最真实的,有什么就会说什么,用儿童的语言去评价儿童,这样学生间更容易交流、合作。学生在互相评价的过程中,可以互相帮助,互敬互爱。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进行同学间的互相评价,可能有些难度,那么在开始评价时,教给学生一些评价的方法。多挖掘同学身上的优点,找到自身的差距,对存在的问题,要以建议的形式提出。如:在课堂上学生可以根据同学的发言进行评价,“xx同学读的特别有语气,我喜欢你,我要向你学习。”“xx同学,我想帮你补充一点。”“xx同学,刚才你第三个字读错了,我来帮帮你。”

  教学目标 :

  1、识10个生字,进行渗透性识字。学习书写8个生字。

  2、复习看拼音识字,学习多音字“正”。

  3、学习偏旁:方框。

  4、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并会背诵。

  5、进行热爱我国传统文化,重视家人亲情和亲近大自然的美好情愫的渗透教育,让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元宵节”的资料。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  新课

  1、说说过春节时,你觉得最快乐的事。

  2、出示元宵,这是什么?前些日子我们刚刚过了什么节?(元宵节)

  3、你们对元宵节有什么了解?

  (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得名,是因为其节俗活动在每年阴历的第一个月(元)月十五日夜(宵)举行。元宵节还叫“灯节”。正月十五夜,街上到处火树银花。五彩缤纷的花灯上有各种谜语,供人们观赏和猜测。正月十五吃元宵有团圆、甜蜜之寓意,象征全家团团圆圆,和睦幸福,象征全民族的大团结。)

  4、你们还记得今年的元宵节是公历的几月几日?世界上还有哪些地方的人们过元宵节?

  二、师生共同参与探究

  (一)、朗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在不认识的字下面点点儿。

  2、老师大声读课文,你们坐好指读姿势,会读的同学可以小声跟着读。

  3、同桌互相帮助,要求:不会的字请同桌帮助。

  (二)、学习生字

  1、元宵节虽然过去了,但是老师还是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元宵”,请大家品尝。

  我带来的元宵可不是那么容易吃到的,请你们先把“元宵”背后的字学会了,才能品尝到元宵的味道。(同学们认识的读读就行,把较难的字贴在黑板上。)

  2、在课文中读一读大家都认识的生字。(出示课件)

  3、请同学们用自己方法记忆这些教难的生字。

  4、小老师教学生字,说一说记忆这些生字的好方法?

  5、认识新偏旁:方框儿

  与“团、圆”二字相结合,说明其表示“围起来”的意思。

  (三)、观察田字格,看一看这些字是怎样占格的。

  1、自己观察“团、欢”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指导书写。

  3、学生独立书写生字。

  三、游戏

  摘灯笼的游戏。

  方法:能正确读出并能组词的同学可摘到小灯笼。

  >

第一单元教案《元宵节》《看花灯》 篇14

  一、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节日及主要习俗。

  2、观赏各种花灯,了解民俗文化,感受节日气氛。

  3、知道元宵节是正月十五,要吃元宵。

  4、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5、感受节日的快乐气氛,乐意参加布置环境的活动。

  二、活动准备

  1、请家长带幼儿观赏元宵灯会。

  2、收集各种花灯的照片、图片。

  3、煮熟的元宵每位幼儿一个。

  三、活动过程

  1、讨论导入

  (1)元宵节是什么时候?

  (2)元宵节都做些什么?

  2、出示元宵食品,了解吃元宵习俗。

  (1)幼儿观察元宵的外形特征,讨论:元宵为什么制作成圆的?

  (2)教师小结:元宵表示团圆,表达了人们希望年年团圆的美好愿望。

  (3)幼儿品尝元宵,进一步感受元宵的美好。

  3、出示各种花灯,引导幼儿观赏,描述。

  (1)提问:这是什麽?你最喜欢其中那一盏花灯?

  (2)引导幼儿讲述元宵节观赏灯会的感受.

  如:看到各种各样花灯,你的心情怎样?元宵节晚上,街道上是什么样地?人们为什要挂这么多花灯?

  (3)教师小结:元宵节是春节的最后一天,人们非常珍惜.希望大家能快乐的聚集在一起,于是就挂出形态各异,大小不同的花灯,还在灯上贴出谜语,组成灯会,吸引大家。

  4、游戏“元宵节,闹花灯。”

  幼儿分为8-10人一组,随着儿歌变化队形,比一比哪组队形看。

  四、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第一单元教案《元宵节》《看花灯》 篇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欢”字教学,可以说是很好地体现了这一教学新理念。在本课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自主识字,生动活泼地识字,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地说从两个方面着手:

  1.联系已有知识。结构主义学习理论十分强调学习者已有知识、经验的作用,认为学习者的“前理解”“前结构”会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影响。只有学习者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新知识发生相互作用时,才能产生理解。就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来说,已经认识了一些基本字,掌握了“猜字谜”“加一加”“减一减”“组词”等常用的识字方法,这就成为他们识字的先前“认识模块”,是独立、自主识字的宝贵的学习资源,不可忽视。

  2.联系生活经验。语文是母语教育,汉字在学生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开始学习汉字之前,小学生已通过口语积累了相当数量的口语词汇,这些都为识字奠定了基础。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调动已有积累,学生才纷纷说出“欢乐”、“欢心”、“喜欢”等积累的词语。既强化了识字效果又拓宽了识字途径。

第一单元教案《元宵节》《看花灯》 篇1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材料,自主选择适宜的工具制作彩色元宵。

  2.在与材料的互动中激发幼儿积极思维,大胆动手操作,遇到困难会想办法解决。

  3.体验操作活动的乐趣。

  4.体验元宵节的快乐氛围。

  5.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活动准备:

  1.材料区:幼儿已制作成的各种彩色水、米粉。

  2.工具区:各种餐具(碗、调羹、盘子等),抹布

  3.游戏区:大地毯上洒满蓝色小绉纹纸条。

  活动过程:

  1.与幼儿共同回忆制作彩色水的过程。

  2.教师出示米粉和彩色水,讨论如何制作彩色的元宵。

  师:今天我们要来做彩色元宵,需要什么材料呢?

  幼:彩色水,米粉。

  师:有了彩色的水,米粉。我们怎样制作彩色的元宵呢?

  幼A:米粉里放点红色的水。

  幼B:搅拌米粉。揉成米粉团,再搓成彩色元宵。

  3.幼儿自主选择喜欢的材料,进行操作。

  教师巡回引导,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提醒幼儿之间互相帮助,注意卫生。对能力不强的幼儿给予引导和帮助。

  幼A:一边和着米粉,一边数着数:“1、2、3、4、5,够了。”然后用调羹搅拌着米粉和红色的草莓汁,“变了,变了,米粉变成红色了。”兴奋的她不断的探索着米粉、米粉糊、米粉团……

  幼B:不时地看看自己的操作,又偷偷地瞧老师。原来是他的桔子米粉糊太稀了。面对他的困惑,教师给予及时的旁敲侧击的引导。

  4.幼儿互相交流制作过程,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

  5.游戏:元宵乐

  幼儿扮成元宵在地毯上自由滚动。(有的幼儿侧着滚、有的幼儿抱着脚翻滚、有的幼儿头顶着地一个接着一个的滚、还有的幼儿两人抱成一团翻滚……滚成一团,笑成一团。)

相关专题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