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表演游戏《小蝌蚪找妈妈》(通用15篇)_中班游戏教案

98e范文网 时间:

中班表演游戏《小蝌蚪找妈妈》(通用15篇)

中班表演游戏《小蝌蚪找妈妈》 篇1

  设计意图:经过前面三个课时,孩子们对《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更加的理解与充满了表演的兴趣,本次活动中增加了荷花、池塘花草及音乐,使游戏多样化、创新性地开展提供了的保障,游戏过程中以集体、分组、个体活动相结合的形式交叉进行,为了让孩子们充分投入游戏,激活孩子们的表演欲望,将游戏推向了高潮。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内容:《小蝌蚪找妈妈》(四)

  活动目标:

  1、利用周围的材料合理布置游戏场地。

  2、大胆的利用肢体语言,连贯有序的进行游戏。

  3、进一步学习正确地评价自己和同伴的表演。

  活动重点:能根据音乐大胆的用肢体语言,连贯有序的进行表演游戏。

  活动难点:在活动结束时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和同伴的表演。

  活动准备:继续丰富游戏环境,增添一些荷花,水草等辅助材料。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入场,激发幼儿表演兴趣。

  二、回顾上次游戏,提出要求。

  (一)小朋友们,上次我们表演了《小蝌蚪找妈妈》,在故事中你喜欢扮演什么角色?这次你想扮演什么角色?表演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鼓励幼儿从表情、动作、合作等方面提出要求)。 

  (二)小朋友们上次表演的都非常的棒,今天凯红老师还请小朋友来表演,在表演之前凯红老师有几个要求:

  1、能按顺序进行表演,没有轮到自己表演的时候能耐心的等待。

  2、在表演时能大声的进行对话及大胆的运用肢体语言进行表演。

  3、遇到问题不急躁,耐性地和同伴进行协商解决。

  4、表演完的小朋友能安静的观看别人表演。

  三、引导幼儿利用周围的材料合理布置游戏场地,指导幼儿进行角色表演,感受表演游戏的乐趣。

  (一)按照幼儿的意愿选择角色,进行故事表演。

  (二)师幼共同布置场地。

  (三)幼儿开始表演。

  四、评价游戏,结束活动:

  (一)在这次表演中你觉得谁表演的比较好?为什么?

  (二)你觉得还存在哪些不足的地方?可以怎么把它变得更好?

  延伸活动:将头饰等材料放到表演区,供幼儿继续表演。

中班表演游戏《小蝌蚪找妈妈》 篇2

  一、设计意图。

  春天来了,池塘里游来游去的小蝌蚪成了孩子们的最爱,他们关注着小蝌蚪的变化,喜欢用语言描述它们。《纲要》中指出:幼儿的语言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语言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在各种活动中进行。因此借着这个契机,伴随着小蝌蚪的变化,我给孩子们讲述了语言故事《 小蝌蚪找妈妈》。

  这是一个非常富有童趣的故事。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长成了可爱的小青蛙,并帮助妈妈捉害虫。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里面不仅蕴含着科学知识,同时告诉孩子们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能主动探索的道理。

  二、目标定位。

  活动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几个目标:

  1、看图欣赏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感知小蝌蚪找妈妈的一系列经过。

  2、借图的暗示以及教师语言的提示,尝试讲述故事中小蝌蚪与妈妈的对话。

  3、能较专心得倾听故事,对故事活动感兴趣。并在活动中,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教育于生活情境、语言游戏中。充分的课前准备为活动的成功开展提供了可能性。

  三、教学准备。

  1、小蝌蚪找妈妈背景图。

  2、小蝌蚪头饰若干个。

  3、鸭妈妈、鲤鱼妈妈、乌龟妈妈、鹅妈妈、青蛙头饰各一个。

  四、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老师把图片准备好)

  春天来了,暖和的春风轻轻地吹着,阳光照着池塘里的水,青蛙妈妈生的卵慢慢活动起来,变成了大脑袋,长尾巴的小蝌蚪,小蝌蚪们在水中游来游去,十分快活。出示图一

  (二)中间部分。

  1、老师:听,什么声音?咦,小伙伴们,我们的妈妈在哪儿呢?让我们一起去问鸭妈妈吧!

  2、小蝌蚪们游到鸭妈妈那儿,小蝌蚪问:鸭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

  鸭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宽又大。

  好孩子,去问鱼妈妈吧!

  3、蝌蚪们游到鱼妈妈那,儿小蝌蚪问:鱼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鱼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

  好孩子,你们到前面去问一下乌龟妈妈吧!

  小蝌蚪:谢谢您,鱼妈妈,再见!

  4、蝌蚪们游到乌龟妈妈那儿,小蝌蚪问:乌龟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

  乌龟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肚皮是白的。

  好孩子,你们到前面去问一下鹅妈妈吧!

  小蝌蚪:谢谢您,乌龟妈妈,再见!

  5、蝌蚪们游到鹅妈妈那儿,小蝌蚪问:鹅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

  鹅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穿着绿衣裳,唱起歌来“呱、呱、呱”,走起路来一蹦一跳,好孩子,你们快去找她吧!

  6、小蝌蚪继续游,青蛙妈妈来了。小蝌蚪:啊!我们找到妈妈啦!

  7、小结:小蝌蚪们高兴地跟着妈妈游涞游去,并进行有礼貌的对话,有利于幼儿的语言训练。

  五、说教法。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活动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因此,在本活动中,教师不仅仅要用生动的语言,神秘的动作来感染幼儿以外,还要积极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于是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探索法:

  它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基本方法,就是幼儿根据教师准备的小蝌蚪进行探索。

  2、交流讨论法:

  进行了探索操作,我创造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通过介绍小蝌蚪变成青蛙,让幼儿相互交流自己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深化了幼儿各自的认识。

  3、游戏法: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创造性、娱乐性、教育性。在音乐游戏的环节中,我引导幼儿和教师进行一问一答的表演游戏,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掌握了故事中的语言。

  4、提问法:

  设计提问,引导幼儿想问题,回答问题。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这也是语言教育的任务之一。

  六、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索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加升华了情感,在本活动中,幼儿采用的学法有:

  1、多方位的参与:

  新〈纲要〉科学领域的目标中明确的指出,“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我在活动中,引导幼儿看看,说说方式的参与,对小蝌蚪变成青蛙产生了兴趣。

  2、师幼合作法:

  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会明显的提高。为了让幼儿对小蝌蚪有进一步的认识,我采用了教师和幼儿合作对答法,给幼儿提供了表现的机会,让幼儿在积极对答教师的活动中,理解并学习了故事的语言。

  采用以上教学方法,极大的体现了“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较好的完成了本次活动的教育目标。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提高。

中班表演游戏《小蝌蚪找妈妈》 篇3

  当学生刚接触到新课文的时候,总是非常感兴趣。怎样有效利用第一课时学生的新鲜感、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成了我努力的方向。

  本课的开始我以看图说话的形式引入,这对那些没看见过蝌蚪的同学也起了感性了解的作用,而看到过的同学就会边看图边说出很多关于蝌蚪的知识。这其中当然包括书本中没有的知识,拓宽了学习资源,也促使学生多读课外书。

  在学生说了很多关于蝌蚪的信息后,抓住蝌蚪的外形,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我鼓励孩子们进行朗读比赛,看谁把小蝌蚪读得可爱,让大家喜欢。受到了老师的鼓励孩子们都跃跃欲试。这样先说后读,把学生的口头语言自然地过渡到书面语言,积累了表达能力和语感,也加深了对课文文字的理解。

  老师的言语在课堂上也深深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在朗读了第一段课文后,我用富有童话韵味的语言引导,“小蝌蚪们在水里快活地游玩着,有一天他们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妈妈,就决定去找自己的妈妈了。我们一起跟着他们去找好吗?”

  孩子们津津有味地开始了“寻找蝌蚪妈妈”的历程——朗读。

  读着读着,他们就发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小蝌蚪们原来是在快活地游来游去,为什么突然想到要找妈妈了呢?”“鲤鱼妈妈说‘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到那边去找吧!’可为什么小蝌蚪看见乌龟就去叫妈妈,乌龟的嘴巴并不宽啊!”……

  孩子们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说明他们已经沉浸在课文里,思维活跃,作为一个探究者的角色在积极的学习了。这也让我非常佩服孩子们的眼力,这是一群多么爱动脑筋而可爱的孩子啊。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我并没有马上给他们答案,而是顺水推“舟”,让学生继续读课文,然后在小组讨论,看看能不能自己解决这些问题。不能解决的再一起来全班讨论。结果学生都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比如“小蝌蚪是在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捉食”时,想到也要找自己的妈妈;而当小蝌蚪看见乌龟,是因为他们太想找到自己的妈妈了。从哪里看出来呢?“小蝌蚪连忙追上去叫:‘妈妈、妈妈!’”……

  相信孩子,把课堂还给孩子,让四十分钟的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吧!◆[2004-03-20]

中班表演游戏《小蝌蚪找妈妈》 篇4

  激发学生正确学习计算机的动机,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计算机的习惯等等,这些非智力因素,在计算机教学中都应得到重视。它们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并且和智力因素一起,在计算机教学中起着应有的作用,在学生的知识建构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教学案例就充分利用课程资源让学生学会制作的同时,侧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一、教材分析。

  《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是小学五年级信息技术第三课,这节课是在第2课制作小球的基础上,利用动作补间做一个有故事情节的动画。本节课是以一个学生熟悉的故事情境——小蝌蚪找妈妈,生动活泼的动画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激发学生制作的热情与兴趣。让学生同时蕴含了从小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教材首先是将一张图片导入到flash中作为动画背景,这一环节涉及到调整图片的大小和位置、重命名图层,这些操作都是在动画制作过程中自然涉及到的,易于学生接受。在新的图层绘制青蛙,用到了工具箱中的铅笔工具和橡皮工具等,并涉及到某些工具对应的模式,这是一个让学生认识了解并学会使用工具的小练习。在新的图层画蝌蚪并创建动作补间动画,是这个活动的核心部分,操作方法虽在前一节课已经学过,但对于刚刚接触flash mx软件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在这节课安排了同样的动作设置。多个蝌蚪游动的动画,用到了库,同时也可加深学生对于层的认识。最后交流如何让青蛙妈妈动起来是一种知识的延伸,有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

  二、学生分析。学生学习了flash的一些基本操作,虽对flash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操作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本着激发学生正确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计算机的习惯等等,这些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遵循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原则。设计出有一定趣味的、略有难度的任务,吸引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学生只需尝试练习并学会场景的基本操作就可以完成这节课的活动。实践证明,学生在完成一个有趣味的任务时会很专心,乐此不疲。在学习本部分内容时,要学生充分做到手、脑、眼并用。有的同学接受能力强,有的接受能力弱,要照顾好大多数,在学生操作时,要适时加以提示、鼓励,并配以优美的音乐。

  三、教学目标分析。

  1、联系原来学习所学知识,导入图片,学会flash导入外部素材的方法;

  2、调整图片的大小和位置、重命名图层,这些操作都是在动画制作过程中自然涉及到的,易于学生接受。在新的图层绘制青蛙,用到了工具箱中的铅笔工具和橡皮工具等,并掌握某些工具对应的模式。

  3、新的图层画蝌蚪并学会制作简单的动作补间动画,是这个活动的核心部分。

  四、教学重难点。

  教在新的图层画蝌蚪并创建动作补间动画,是这个活动的核心部分,操作方法虽在前一节课已经学过,但对于刚刚接触flash mx软件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在这节课安排了同样的动作设置。多个蝌蚪游动的动画,用到了库,同时也可加深学生对于层的认识。最后交流如何让青蛙妈妈动起来是一种知识的延伸,有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

  五、教学过程。

  (一)猜谜引题,激发兴趣

  师:大家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则谜语,猜猜看?

  师: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

  生:小蝌蚪(师贴小蝌蚪图)

  师:真聪明!再猜一个: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

  生:(齐)青蛙(师贴青蛙图)

  师:你们觉得它们是一家人吗?为什么长相相差这么大呢?难怪小蝌蚪连自己妈妈都不认识,今天我们就跟着小蝌蚪一起去找妈妈吧!

  (二)动画创设情景

  同学们你们谁观看过这个故事的动画片。

  确定动画场景,首选“荷塘”,也可以由学生自己确定关键词搜索,分小组合作,要求是快速准确的找到所需要的图片。注意学生在这一环节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根据情况适当提供帮助。

  将图片导入并调整大小:调整图片的大小会用到任意变形工具,有的学生可能会把长度和宽度分开调,致使图片变形,引导学生借助shift键拖动四角上的小方块改变图片大小。如果导入的图片过大,看不到边界的话,可提示学生改变工作区的显示比例。可由学生自己尝试如何对图层重命名。插入图层的方法:可以选择“插入——图层”,也可以单击时间轴左下角的插入图层图标。提醒学生注意到新插入的图层与被选中图层的关系(新插入的图层在被选中图层的上方)。

  (三)联系所学,创建补间动画

  使用铅笔工具画图,先认识铅笔工具的几种模式:伸直、平滑、墨水,让学生在工作区尝试画一些简单的图形,如花、草、几何图形等,体会三种模式的特点。在画青蛙轮廓时,选择合适的模式绘图。使用颜料桶工具填充颜色时,有时会填充不上,让学生参照教材中“提个醒”的内容,选择合适的空隙大小。

  绘制蝌蚪并创建动画:

  蝌蚪的绘制方法由学生自己决定,不要求统一。教材中又提到了将图形转化为元件的又一方法:先选中图形的轮廓及轮廓内图形(可以用鼠标拖出一个框来选中),然后按f8键,转化为元件之后,就可以利用它制作动画了。第二个关键帧的位置可以任意选择,不一定要选在第50帧,最后让同学们相互交流第二帧位置的不同与动画效果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注意观察在“池塘”和“青蛙”图层插入普通帧前后动画效果的变化。某一图层在插入一帧之后,其他图层的帧数应该作相应调整。

  (四)大胆想象,再创作。

  让学生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制作多个蝌蚪游动的动画:

  提醒学生,对于多个蝌蚪,可以设置不同运动速度或者方向,只要符合故事情节即可。

  六、自我评析。

  猜谜语是学生最喜欢的游戏活动之一,用这种方式开课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走进课文语言的欲望。

  在学习本部分内容时,要学生充分做到手、脑、眼并用。有的同学接受能力强,有的接受能力弱,要照顾好大多数,新课程的理念,提倡信息技术教学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学生学习了flash的一些基本操作,虽对flash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操作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本着激发学生正确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计算机的习惯等等,这些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遵循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原则。设计出有一定趣味的、略有难度的任务,吸引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学生只需尝试练习并学会场景的基本操作就可以完成这节课的活动。实践证明,学生在完成一个有趣味的任务时很专心,乐此不疲。

中班表演游戏《小蝌蚪找妈妈》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仔细观察、虚心求教的习惯,培养热爱自然、观察动物的兴趣,具有热爱生命的情操。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别”;理解16个新词的意思,能在句子中找出“发现、孤独、确实”的近义词。

  3、能仿照例句,根据规定的内容,用“原来……怪不得……”写一句话。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5、能有条例地写出青蛙蝌蚪和蛤蟆蝌蚪的不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懂“不合群”,并能了解合群何不合群的蝌蚪的区别。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能读准多音字“调、觉、难、别”的读音,掌握16个词语。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质疑

  1、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请他们把比较有价值的写在黑板上。如:小蝌蚪为什么不合群?不合群的小蝌蚪是怎样的?作者为什么要写不合群的小蝌蚪?

  二、带着问题读课文

  1、学生自己读课文。

  2、指名读感兴趣的小节,并纠正读音。(调、别、仍、难、觉)

  三、默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题问题

  1、默读。

  2、同学间交流。

  3、集体交流。

  四、抓主要问题

  1、请学生选择哪些问题是比较重要的。

  2、再请学生选择一个次要的问题,带着两个问题到书中寻找答案。

  五、讨论

  不合群的小蝌蚪是怎样的?

  从形体上看,独游的小蝌蚪比群游的小蝌蚪略微大一点;从颜色上看,独游的蝌蚪是青灰色的,而群游的却是黑色的。(指导朗读时,注意读出不同点)请学生讲一讲两类蝌蚪的不同。

  课文中哪些地方是写小蝌蚪不合群的?

  1、我发现有只小蝌蚪孤零零地在游,好像在跟那些成群结队的小蝌蚪闹别扭似的。

  理解:闹别扭换个词。

  指导朗读,读出小蝌蚪那种可怜的样子。

  2、不料,那只小蝌蚪又从队伍中钻出来,单独游到一旁去了。

  和“孤零零”的意思差不多的词语是什么?

  (朗读时,强调“又”和“单独”)

  3、可是,过了一会儿,他仍旧从队伍中钻了出来,自个儿悠闲地游来游去。

  朗读时强调“自个儿”。说说“悠闲”的意思或做做样子。

  4、我们在课文中找到了那么多和“孤零零”的意思差不多的词,你想怎么评价小作者?(体会汉语的丰富性,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

  5、作者写得那么好,我们怎样把它读好呢?(齐读1、2两段)

  这就是不合群的小蝌蚪,它跟成群结队的小蝌蚪是不一样的。

  教师小结:同学们真能干,在读一篇文章的时候,不仅能提出自己的疑惑,还能自己解决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仔细分析原因,知道小蝌蚪不合群的原因。

  2、能为青蛙妈妈写一则寻人启示。

  3、能用“原来……怪不得……”说写一句话。

  4、明白生活中有许多科学知识,懂得要学会生活中的科学知识,需要做到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并虚心求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读词语。

  合群 孤零零 成群结队 闹别扭 孤独 不料 队伍 单独 调皮 仍旧 悠闲 略微 难道 疑问 蛤蟆 怪不得

  2、你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吗?

  二、讨论,解决上节课中的另外两个问题

  1、上节课我们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知道了不合群的小蝌蚪是怎样的?

  但是,课文中的两位同学和我们都一样,虽然有了这样的发现,却不知道原因。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我和永明的疑问吗?这个问句还可以怎么问?

  2、如果我们平时碰到不懂的问题,有哪些办法可以解决呢?

  (如:查百科全书,上网查询,问老师)

  3、书上的小朋友采用了问老师的办法。他们是怎么问的呢?怎样才能让老师很快地听明白?那么,我们在问的时候,就要求讲清楚,用一句话说明白,不罗嗦。谁会问?

  (先请学生说,在不能说清的情况下,出示两个句式。)

  句式:老师,我发现有些小蝌蚪……,这是怎么回事?

  老师,我发现有两种不同的小蝌蚪,一种……一种……,您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4、小朋友,你们能解释这个原因吗?

  用书上的话说说原因,自由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5、小朋友们明白了吗?

  书上那个句子说明他们明白了?你能用“原来……怪不得……”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你明白了什么吗?(指导朗读)

  6、讨论到这里,小朋友们有没有找到另一个问题的答案呢?在3月25 日,这么一个晴朗的日子里,我们去春游。作者为什么在日记中不写写小朋友们是怎么玩的,而写这么几只小蝌蚪?

  三、综合提高

  我们的问题解决了,可青蛙妈妈还在烦恼呢!你看,这只不合群的小蝌蚪就这样离开家,在外面玩,青蛙妈妈可着急了。你能帮帮它,为它写一则寻人启示吗?讨论:启示中应该写些什么?(外形特征,性格脾气)

  【板书】

  外形特征    性格脾气

  灰色略大    独游    变成青蛙

  黑色稍小    群游    变成癞蛤蟆

  善于观察    虚心求教

中班表演游戏《小蝌蚪找妈妈》 篇6

  [教学要求]

  一、学会生字词,会用“快活地”造句;进行“感叹句”和“疑问句”句式的训练。

  二、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三、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激发学习情绪。自学课文。结合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词。试读课文。理清层次、分段。范读课文。复习生字词。

  第二课时:讲读课文。朗读全文。简要复述。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语 ,激发学习情绪。

  这两天,小朋友们都在观察小蝌蚪,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青蛙。)可是小蝌蚪却不认识自己的妈妈,它们就去找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

  (揭示课题,“蝌蚪”(kē dǒu))

  二、自学课文。

  揭示自学要点:

  1.小蝌蚪为了找妈妈,向谁去打听的?

  2.最后小蝌蚪在哪儿找到了妈妈?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

  三、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词。

  结合学生回答上面的两个问题,出示下列词语。

  lǐ

  鲤鱼 让学生看插图,认识鲤鱼的模样。

  guī

  乌龟 提示学生注意“龟”的下半部是不是“电”,“L”一笔上面不出头。

  dūn

  蹲 可指名一学生做“蹲”的姿势;发音强调韵母是un;教学字形时,提示学生注意“蹲”的右上部“酋”里面的一短横不能丢。

  pī

  披 让学生联词。(例:披上大衣、大地披上绿色的新装、披星戴月。)

  bì

  碧绿 让学生组词造句。(例:晚上,满天的星星像珍珠撒在碧玉盘里。)

  shāng

  衣裳 “裳”指导学生发轻声,后鼻音。

  四、试读课文。

  可采取全班轮读的方式进行。(一人读一句,或一人读一节)

  五、理清层次,分段。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先启发学生找出主要段落,然后再给全篇课文分段。(学生如有困难可先默读)

  提问:课文中写小蝌蚪找妈妈,写了几个小节?(二、三两节。)

  中间这两节是写小蝌蚪找妈妈,那么这一段前面一节(第一节)写的什么?这一段后两节写的是什么?这样,课文分成几段?

  课文可分成三段:

  1.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

  2. 小蝌蚪找妈妈。

  3. 小蝌蚪找到了妈妈。

  六、范读课文。

  请小朋友们把书翻到前面看《小蝌蚪找妈妈》的插图。看好后听老师读课文。老师读到哪儿,小朋友的手就指到图上有关的地方。

  (老师范读全文。学生边听边观察插图)

  七、复习生字词。

  用小卡片全班轮读。(一人识一个,联一个词)

  快读。(要学生迅速读出字音)

  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二、讲读课文。

  第一段。

  1.出示第一幅插图。(一张画有水草的图,然后贴上一群小蝌蚪的剪纸。)

  提问:你们看,池塘里有多少蝌蚪?(帮助学生理解“一群”。)2.如果后面又来了几群(在远处贴上数群小蝌蚪的剪纸),这叫多少蝌蚪呢?

  (引导学生区别“一群”与“一群群”)

  3.(引导学生观察)谁说说这些小蝌蚪是什么样儿的(训练说一句话:小蝌蚪。)

  4.现在我们看课文上是怎么写的?(指名读第一小节)

  5.指点:课文上说小蝌蚪快活地游来游去,告诉我们小蝌蚪很开心,自由自在的,小朋友想想,我们还可以说什么快活地做什么,谁能说一句,(引导学生运用“快活地”一词,出示:“快活地”的句式)

  6.齐读第一段。

  第二段。

  1、叙述:小蝌蚪在池塘里游来游去(边说边揭示长了后腿的小蝌蚪的剪纸,贴在的原来的水草图上),你们看,这时候的小蝌蚪和原来的样子有什么变化?(引导观察进行比较)。

  2、小蝌蚪游呀游呀,看见鲤鱼妈妈在教自己的孩子捉食(揭示鲤鱼妈妈的剪纸贴在水草图上,取下未长脚的小蝌蚪)。这时候,小蝌蚪会想起谁呢?(想起自己的妈妈。)哪个小朋友能说一句话,后面用上疑问号,把小蝌蚪想妈妈的心情表达出来?

  (例句:谁是我的妈妈呢?

  我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呢?

  我们的妈妈在哪儿呢?

  …… )

  3、小蝌蚪想妈妈,就去向鲤鱼妈妈打听。小蝌蚪怎么问的?鲤鱼妈妈怎么回答的?请一个小朋友读小蝌蚪的话,一个小朋友读鲤鱼妈妈的话,大家读叙述的话。

  分角色朗读。

  4、小蝌蚪照着鲤鱼妈妈的话去找自己的妈妈。小蝌蚪找呀找呀,你们看这时候的小蝌蚪和前面的样子又有什么不同?

  (揭示长了四条腿、拖着尾巴的小蝌蚪的剪纸,贴在水草图上,让学生比较。)

  5、指点:小蝌蚪先长出的是后腿,后长出的是前腿。小蝌蚪正游着,他们看见了乌龟(取下先贴上的鲤鱼剪纸和才长后腿的小蝌蚪的剪纸,再贴上长了四条腿的小蝌蚪和乌龟的剪纸),小蝌蚪会怎么想的?

  6、小蝌蚪是怎么对着乌龟喊妈妈的?乌龟又怎么说的?现在请女同学读小蝌蚪的话,男同学读乌龟的话,老师读叙述的话。

  分角色朗读。

  7、你们想,小蝌蚪怎么会把乌龟当着妈妈的?学生回答后加以指点:青蛙是四腿、阔嘴巴,但不等于四条腿阔嘴巴的就是青蛙。

  8、现在,你们评一评,鲤鱼和乌龟的话谁说得全面?(引导学生做出判断)。

  第三段。

  1、小蝌蚪听了乌龟的话,又去找妈妈,过了几天,小蝌蚪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贴上脱掉尾巴的小青蛙的剪纸)

  2、(取下原先长尾巴的小蝌蚪的剪纸)小蝌蚪这次怎么把青蛙认定是自己的妈妈的?

  复习读:鲤鱼妈妈和乌龟的话。

  3、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该多高兴啊!你们想,小蝌蚪会对青蛙妈妈说些什么?谁能说一句话,后面用感叹号,把小蝌蚪找到妈妈的喜悦心情表达出来?

  (例句:妈妈,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你啊!

  妈妈,原来你在这儿啊!

  妈妈,我们终于找到你了!)

  4、小蝌蚪和妈妈见面了,大家都非常高兴,它们的话该怎么读呢?请一个小朋友读小蝌蚪的话,一个朋友读妈妈的话。

  分角色朗读。

  5、青蛙的样子,课文上是怎么描写的?让学生比较。

  课文上描写的:

  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双大眼睛。

  换一个说法:

  荷叶上有一只大青蛙,背上颜色是绿的,肚皮上的颜色是白的,眼睛是凸出来的。

  这两段话意思差不多,你们说,哪一段写得好?(课文上写得好,觉得青蛙很美很可爱。)

  齐读这一段话。

  6、那么课文上是怎样把青蛙写得可爱的呢?我们看,写青蛙的动作,用了哪些词儿?

  (板书:蹲 披 露 鼓 )

  7、启发:这些表示青蛙动作的词,都用得很好。如果把“鼓着一对大眼睛”换成“瞪着一对大眼睛”,怎么样?

  8、这是写青蛙的动作。你们再看,写青蛙身上颜色也是很讲究的。谁能把这些词儿找出来?

  (板书:碧绿的 雪白的)

  9、比较:

  青蛙披着绿的衣裳,露着白的肚皮。

  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

  10、指导朗读。突出四个动词和这两个形容词。

  11、小朋友,想一想,为什么要把青蛙写得这么美呢?

  12、讲述:因为青蛙是益虫。一只青蛙年能捉一万五千多条害虫,我们小朋友要好好保护青蛙。

  13、现在小蝌蚪已经长成了青蛙,它们和妈妈一起捉虫了,同学们看看图,再自己读读课文。

  (学生自学课文最后一节)

  14、出示卡片:蹲 蹬

  让学生认读,并区别其含义。

  三、朗读全文。

  四、简要复述。

  小蝌蚪怎么找妈妈的,我们知道了,在找妈妈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谁能简单地说说?

  学生默读,准备复述。

  〔板书设计 〕

  小蝌蚪找妈妈——青蛙长尾巴

  两条后腿 披 碧绿的

  两条前腿 露 雪白的

  尾巴变短 鼓

  尾巴不见了。 蹲

中班表演游戏《小蝌蚪找妈妈》 篇7

  一、教学目标 :

  1、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中几个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知道它是捉虫能手,懂得应该保护青蛙。

  2、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认识“矢”字旁,理解“蝌蚪、脑袋、快活、鲤鱼、捉食、乌龟、碧绿、肚皮、低头”等词语的意思。

  3、能按问题的提示扩写句子,把句子写具体,通过选词填空、连句,了解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4、会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青蛙是捉害虫的能手,懂得保护青蛙人人有责。

  2、教学难点 :认识蝌蚪和青蛙,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三、教学时间:3课时

  四、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读通课文,学习本课的14个生字,认识“矢”字旁,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大概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一)直接揭题、读题。

  学习生字“蝌蚪”。

  (二)初读课文。

  1、要求:边读边把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把它读正确。

  这是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有趣在哪呢?自己到课文中去找一找。

  2、检查初读情况。

  生字词出示:蝌蚪池塘脑袋甩着鲤鱼乌龟披着短了蹲着碧绿肚皮鼓着

  (1)按照课文读一读,即带拼音。

  (2)看着黑板读一读,不带拼音。

  (3)字形的教学:你记住了哪些字,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或是你认为哪些字比较难写,需要大家帮忙的?

  (4)我说你做:师说脑袋生指着脑袋师说甩着生做动作(可以用手表示)蹲着、肚皮、鼓着、短了

  (5)送生字回家。

  过渡:大家已经能够把生字很正确地念下来了,那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吗?全体起立,如果有错了,你就坐下来读。

  (6)反馈读错的情况,集体纠正。

  (7)你能把这些生字按照课文内容组成一段简单的文字吗?

  生说,也就是故事的大概内容。

  (三)完成课后作业 :

  第1题,写出同偏旁的字。师按照学情做进一步的指导。

  第二课时

  要点:认识蝌蚪和青蛙,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一)小蝌蚪的样子。

  1、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划。

  找出:大大的脑袋,青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

  2、读一读句子。

  3、画一画小蝌蚪的样子(为了画面的美观你可以加进一些事物)。

  4、说一说你自己所画的图。

  5、练一练。

  小蝌蚪游来游去。

  (1)小蝌蚪在哪里游来游去?

  (2)小蝌蚪在哪里怎样地游来游去?

  (二)小蝌蚪的形态变化。

  1、过渡。

  师:小蝌蚪游啊游,身体发生了变化。请你在课文中找出来,用上自己喜欢的记号。

  (1)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后腿。

  (2)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又长出两条前腿。

  (3)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随机认识“短”

  (4)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2、仿造春蚕的不同时期图画一画青蛙的生长过程。

  3、交流,既评一评。

  4、改一改。

  5、说一说。

  参照课后五:

  选词填空,说说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又先最后接着

  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长出了两条前腿,尾巴变短了,尾巴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小青蛙。

  6、读一读。

  (三)青蛙的样子。

  1、读一读,找一找。

  师:小蝌蚪变成了青蛙,青蛙长什么样,你能在课文中找出来吗?用不同于小蝌蚪的记号标出。

  生:四条腿,宽嘴巴。

  生:披着碧绿的衣服,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生: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服。

  2、说一说。

  师:能把青蛙的特征连起来说一说吗?

  生:青蛙有四条腿,嘴巴是宽宽的,披着碧绿的衣服,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3、背一背青蛙的形态句。

  (四)作业 布置:课堂作业 本2、5、6

  第三课时

  要点:指导分角色朗读全问,再次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完成课堂作业 本。

  (一)巩固练习:

  1、复习新词,听写词语。

  2、排列顺序:

  ( )小蝌蚪的尾巴变短了。

  ( )小蝌蚪又长出了两条前腿。

  ( )小蝌蚪甩着长长的尾巴游来游去。

  ( )小蝌蚪的尾巴不见了。

  ( )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

  3、填空完成。

  青蛙四条腿、嘴巴、披着,露着,鼓着。

  (二)分角色朗读全文。

  1、分组读。

  2、抽组读,评议。

  3、选择喜欢的角色读。

  (三)读了课文,你来猜一猜这个故事为什么要到我们的课文里来?

  教育意义:要保护青蛙,知道青蛙是捉害虫的能手;看待事物要正确,不要听到一点就判断事物。

  (四)随堂练习。

  完成课堂作业 本作业 。

  反思:

  在教学中之所以确立这个为难点,因为文章的绝大多数篇幅都是写的这个内容,而且同学们对动物的了解不多,容易混淆一些常识性的内容。在以前教学中只是抓住一些文中的句子进行读、说,觉得学生的掌握情况很好。在这一次,无意间让学生画一画,没想到一画问题就画出来了,在画中检查出学生在青蛙的生长过程中只注意到四肢的变化,没有注意到颜色、花纹的变化,而这就不能正确地反应出生长过程以及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经过这样的教学相信学生对这一认识会由不正确到正确。在整堂课的教学中一条线贯穿到底,从检查环节来看,效果是明显的,即使是最差的学生也能准确无误地说出青蛙的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2004-03-20]

中班表演游戏《小蝌蚪找妈妈》 篇8

  教学要求: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观察图面并了解图面之间的联系,从而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3 读懂课文,了解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丰富学生的自然常识。4 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教学难点 :注意观察青蛙的形体变化。教学设想:这是一篇看图学文,通过小蝌蚪在鲤鱼、乌龟地帮助下找到妈妈的童话故事,向学生生动地讲述了青蛙的生长过程。全文配有一幅连续彩图,图文并茂。整个教学过程 突出以下几个特点。  ·注重观察能力的培养。本文为看图学文,图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增加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利用现代技术将连续插图分割成几个相对独立的画面,让学生学会局部观察,再引导学生观察整幅连续图。巧妙地把蝌蚪变成青蛙的生长过程用对比连续图片展现出来,充分利用插图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兴趣和观察能力。 ·注重表达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设计有趣的句式练习,在插图地辅助下,教学生用不同的句式把观察到的同一画面中的相同内容表达清楚。 ·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运用动画效果将课文中难理解的动词“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先做以动画演示,再让学生亲自表演体验,从而在实践中理解词语的含义。 ·从扶到放,培养自学能力。发挥文章中有相似段落的优势,重点指导学生学习一部分,教给学习方法,再设计合理的自学提纲,指导学生自学其他相似段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合理设计练习,突破难点教学。课文的重点、难点集中在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和了解青蛙的形体变化。因此从连续图中截取青蛙在不同时期生理变化的图片,设计相应的填空题,在教学结束时,用此练习,让学生一目了然地弄懂了青蛙的生长过程。 ·注意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课文中人物较多,每个角色都各有特色,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学习用不同的声调、语气来读不同人物所说的话,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同时也是一种文学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制作电子课件,学生制作卡片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荷叶上 蹲 大青蛙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简略)  1.看课文插图,引出课题。 2.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三、再读课文,划出不懂的字词。用查字典或联系课文内容的方法理解字词意思。四、三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并思考讨论:  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标出自然段,想想每一段讲什么? 3.你想从课文中了解什么? 五、学习生字。1.认读生字卡片,组词。 2.辨析字形,说说你是怎样识记字形的。 3.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1.直接引课,板书课题。(放映课件第一页:课文插图) 同学们看看大屏幕就知道我们这节课学习哪一课。[板书课题] 2.指导看图,理清思路。1看图说说课文里讲了几个小动物?哪两个小动物是故事的主角呢?[板书:小蝌蚪、青蛙] 2 用一句话说说小蝌蚪和青蛙是什么关系。如:(1)小蝌蚪是青蛙的妈妈,青蛙是小蝌蚪的孩子。(2)青蛙和小蝌蚪是母子关系。过渡:小蝌蚪为什么要找妈妈?怎样找妈妈?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放映课件第二页:课文录象)  3.学习课文第一段。1(放映课件第三页:小蝌蚪图画)指导看图。 看图说说小蝌蚪长什么样?你从图上还能观察到什么?(显示词语卡片:大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池塘里 一群小蝌蚪 快活地游来游去)2 练习组句。(1)学习书上第一段的范句。读第一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这四张卡片上的内容组织成一句话的。(2)如果打乱卡片的顺序,不改变句子意思,这句话该怎样说呢?(显示不同序列的词语卡片)(3)读句子,了解不同语序的句子是怎样表达同一内容的。小结:其实还有很多种说法,同学们有兴趣可以在课后多多练习。3第一段的这句话很长,我们如何读好这句话呢?老师范读,注意什么地方停顿,什么地方重读,什么地方声调高。学生听后自由读,个别读。 4.学习课文第二段。 过渡:小蝌蚪们生活的这么快乐,为什么要去找妈妈呢?我们一起在第二段的学习中 找答案。1个别读第二段,思考问题。读后,用“因为┄所以┄”回答。2读第二句,想想“迎上去”是什么意思?(放映课件第四页:演示动画)指导朗读,读出小蝌蚪有礼貌的语气来。3 鲤鱼妈妈怎样回答?读句子。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知道它们的妈妈长什么样呢?4这时的小蝌蚪身体有什么变化呢?找出句子读一读。[板书:长出后腿]“游啊游”、“过了几天”说明什么?读句子,要读得慢一些。5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二段。 5.学习第三段。 1 总结第二段的学习方法。读懂课文��理解词语��练习朗读2 用这种方法,进行小组学习。(放映课件第五页:出示自学提纲)3 检查自学。  1.讨论提示的问题。[板书:长出前腿] 2.看动画理解“追上去”的意思。(放映课件第六页:演示动画) 3.分组朗读,读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语气。 六、学习第五、第六段。过渡:前面的学习都是老师提出问题同学们来思考、解答,那么下面的学习同学们能试着学着老师的样子提问吗?1个别读文,提出问题,请同学帮你解决。2集中讨论:  1.小蝌蚪有什么变化?[板书:尾巴变短(消失)] 2.“游过去”和“迎上去”“追上去”有什么不同? 3.(放映课件第七页:出示青蛙图画)找出课文中写青蛙样子的句子,读一读。 (显示词语卡片: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荷叶上 蹲 大青蛙 )读读四张卡片。不改变句子意思,变换卡片的顺序,这句话该怎么说。排列自己做的卡片,试着说一说。 4.齐读课文四、五段。 七、总结全文。1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呢?(放映课件第八页:填空练习)看图填空。齐读填空。2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3你还知道有关青蛙的哪些知识,告诉大家。八、课堂练习。课后第二题填空。板书: 1 小 蝌 蚪小 ↓蝌 长出后腿蚪 ↓找 长出前腿妈 ↓妈 尾巴变短(消失)↓青 蛙 保护环境 人人有责教学目标 :认知:  1.懂得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 2.懂得保护环境是社会公德的基本条件,人人有责. 情感:  1.对破坏环境的人和事表示愤慨; 2.愿意为环境保护作出自己的贡献. 行为:1.护环境卫生,不做污染环境的事; 2.劝阻他人不要污染环境,破坏环境; 3. 积极参加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教学要点、难点:  1.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2.自觉地保护环境卫生;不做污染环境的事,保护生态环境;积极参加环保活动。 教具准备:课件一套学具准备:收集有关破坏环境的材料;一张白纸。学习方法:自学法,生生之间合作学习,师生之间合作学习。教学过程 :  1.引题激趣   1.激趣:看图片(一个小村庄原来的面貌) (话外音:在一条河边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问:谁能把这个画描述一下?生:蓝蓝的天上飘着白云。师:这里一定空气清新(简笔画出一朵云)生:在白云下面有一条清澈的小河。师:多美的小河呀!清澈见底,河里还有许多小鱼在游来游去(简笔画出一条河和几条鱼)。生:小河边上有个小山坡,善上涨满了郁郁葱葱的树林,在这个山坡上有个小村庄。师:真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小村庄(简笔画小村庄)。2 小结,讲解什么是环境。(指着黑板上简笔画)同学们这一切和深埋在地下的矿藏,地球周围的大气,就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板书:环境)。3 提问,同学们根据你已有的知识谈一谈环境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呢?生:环境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紧密联系着;生:环境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生:环境中的水可以供我们引用,空气可以供我们呼吸,矿藏可以发展我们的工业。师:小结:所以说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的基本条件。(板书: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4 过渡:(指着第一幅图片)问:你们觉得这个小村庄的环境怎么样?(生齐说:美),可是,几 之后,由于人为的破坏,小村庄变成了这样!5 出示第二张图片。(小村庄被洪水冲毁后的照片)(画外音:在一次洪水中,小村庄被冲毁了。)6.问:这说明什么?生齐声说:要保护环境。7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八课: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板书课题:八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8 齐读课题一遍。 二 学文明理:(一)看有关课文的内容的录像,明理。1 过渡:小村庄的人们由于破坏了环境,家园被大水冲毁了,同样,人类在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看地球妈妈已经向我们发出呼救信号!(出示地球妈妈头像,上面写着“sos”)2.让我们来听一听地球妈妈的自述吧!(放环境污染的录像)(画外音:如今有人大量排放废气、废水、粉尘,有人盲目砍伐森林,毁坏草场,我的绿衣服被撕得粉碎,我的肌肤遭到严重侵害,我的血液受到严重污染,我以无力保护水分、土壤,洪水、冰雹、沙尘暴,兴风作浪,不断袭击着我,我怎能供给孩子们生活和生产所需的一切,孩子们,妈妈在受难,在呼吁,在挣扎,你们怎么办?)问:地球妈妈告诉我们哪些环境污染的现象呢?生:大气污染、水源污染、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这四个环境污染现象,是地球妈妈告诉我们的。3 (投影机上打出:大气污染、水源污染、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提问:这些现象会给人们带来哪些危害呢?请同学们结合 你了解到的,把环境污染对人类造成的危害用连线涂表示出来。请拿出课前准备的纸和笔。(学生用笔自己画出环境污染连线图)4 那位同学愿意把你画的连线图给大家展示一下。生1:(环境污染连线图如下)大气 植物污染 使人生病水源 动物生2:(环境污染连线图如下)水土流失 失去耕地 无吃破坏植被 使人 威胁生存土地沙化 吞蚀城市 无住处5 (用实物投影打出学生1的环境污染连线图)问:你能把你的具体想法告诉大家吗?生1:由于过多使用农药和化肥,使地上水和地下水受到了严重污染,这直接危害着人类的健康,据统计,世界上80%~90%的疾病和1/3以上的死亡者的死因都与受细菌感染和受化学污染的水有关;还有用农药催出的瓜,国,蔬菜,不仅不好吃,还会使人拉肚子,甚至得上怪病.师:好,请你先坐下来,你说得很好,把发言机会留给大家.谁能象他那样把连线图的下面这部分来说一说.生:大气水源污染,使动物中毒死亡,得上怪病,人们吃了这些动物的肉,也会染上疾病.生:我还知道大气污染会使人得癌症以及一些怪病,我在电视上看到有个村很多村民得了食道癌,有关专家去考察才发现当地水污染极为严重,当地居民得的食道癌,也是由于水污染严重引起的.许多大城市的大气污染直接危害到数千万市民的健康.小结:可见环境污染危害着人类健康.(板书:危害人类健康)6.(用实物投影机打出学生2的环境污染连线图)请你把你的具体想法告诉大家.生2:由于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使我国耕地面积越来越少,这样下去,不但会影响我国的经济建设,甚至连人们吃饭都会成问题,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师:谁能来说一说连线图线面这部分,看看谁比他说得更好!生:破坏植被造成土地沙漠化的面积越来越大,我国现在已达到262万平方千米。我还从电视上了解到:沙子淹没了我国陕北、内蒙古一带的村庄,使村民无法生存,只好背井离乡。由此可见土地沙漠化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生:我还知道在前苏联1969年1月发生了一次“黑风暴”。由于人们盲目滥砍滥伐,植被被严重破坏,使大风一刮就是几天,80多万顷的麦苗被拔了起来,吹的满天飞扬,棕黑色的土壤被狂风卷起,形成黑色的雾浪,长达数百千米,这就是有名的“黑风暴”。生:四月分几次沙尘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当时我觉得嗓子发干,鼻子发痒,有许多细小的砂子打在我的脸上很痛,后来,从报纸上看到沙尘暴会导致鼻炎、喉炎、肺炎、角膜炎、结膜炎等。小结:听了他们讲的沙尘暴,不由得使我想起几天嗯前我看到的中央电视台播放的4月份甘肃的一次沙尘暴纪实片,只见当时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有一个腰粗般的树干被拦腰折断,横卧公路之上,顿时交通堵塞,事故频频发生。同学们,可见环境污染现象已经威胁着人类的生活。(板书:威胁人类生活)  7.除了地球妈妈给我们讲述的环境污染现象,你还了解哪些环境污染现象呢?  生:我还知道破坏臭氧层对人类危害也很大,每年春天地球两极上空就会形成臭氧层空间,北极臭氧层损失20%至30%之间,南极就会损失50%以上,臭氧层每减少1%,皮肤癌就增加7%,白内障就增加0.6%,现在每年死于皮肤癌有十几万人,患白内障的病人就更多了。生:我还知道生态平衡被破坏,也会危害着人类。前几天放学路上,我看见很多虫子在飞,到了自由市场,发现莲花白上也有许多飞虫,后来从广播上知道,这是由于吃这些蚜虫的小动物减少了,使蚜虫大量繁殖,对农作物有很大影响,影响农作物的收成。生:我还知道噪音也会给人们造成危害,据科学报道:长期生活在噪音中的人,寿命会减少很多。8.总结:同学们,地球是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如果破坏了它,我们就无法深存,保护环境吧,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保护环境还是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必须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二)学习课文、明理(根据自学要求、学习课文第三节至完)1.过渡: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呢?请同学们根据自学要求,自学课文第三节至完。 出示自学课文要求:小组合作学习;自己提问,自己解答;互相交流。2.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 3.老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哪一个组的同学,愿意把你们自学的情况,向大家汇报一下。1.请一个学习小组汇报学习情况:(方法小组中每人一题来说,也可以选代表来说,方法自定) 生(甲):我们组在自学课文这几段中提出三个问题:(1)国际、我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2)中小学生是怎样做的?(3)我们应该怎样做?针对第一问题,我组采用了抢答方法进行解决。师:能把你们抢答题说给全班同学听吗?你来考考他们,好吗?生(甲):好,第一题。世界环境保护组织规定,每年的几月几日为“世界环境保护日”?生:6月5日。生(甲)第二题:我国政府颁布了什么法?生:《森林法》《环境保护法》生(甲)第三题:我国政府规定哪一天为植树节?生:3月22日。生(甲)第四题: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等单位也倡导实施了什么迈向21世纪的绿色希望工程?生:保护母亲河。生(甲):我们组第一题的抢答全部说完了。生(乙):针对第二个问题,我们是这样回答的:龙羊峡库区的小学生已经开始保护母亲河;黄河,他们挖沟蓄水,平整土地,多年来与库区人民营造绿林998亩;兰州市铁货街的小学生们在河边发现死鱼,利用假日分析水质,发现黄河水质污染十分严重,于是他们向各污染水源的工厂发出呼吁,并树立起了保护母亲河的宣传牌,受到一致好评。生(丙):多的三个问题,我们回答是这样的:我们用该做到积极参加绿化祖国、美化环境的活动。2.师问:对他们组的回答,你们有什么不同意见或补充吗? 生:我觉得他们第三题的回答不够具体,我认为应该分三点来说:(1)保护环境卫生,不做污染环境的事;(2)保护生态环境,不捕杀野生动物;(3)爱护山林绿地,积极参加阿植树造林等活动,建立小苗圃、小花园、不践踏草坪,不攀折花木,不乱砍乱伐树木,自觉做一名“保护环境的小卫士”。师小结:你说得很好,我把你说得再概括一下第一点是,保持环境卫生,第二点是保护生态环境。第三点我想问问大家,植树造林、建立小苗圃小花园这些活动是什么活动?(生:环保活动)所以第三点是积极参加环保活动。(板书:保持环境卫生,保护生态环境、积极参加环保活动)3.辨析导行:   1.辨析巩固  1.过渡;同学们自学效率很高,大我还是想考考你们是否真的学懂了?请看大屏幕。 2.出示辨析题一: 有人认为,保护环境是大人们的事,与我们小孩没有关系。他的观点对吗?为什么?生:我觉得这种想法不对,因为破坏树木时是一瞬间的事情,而种植树木的时间却很长,如果小孩子都来破坏,不保护,而只想大人来保护,来种植。那么树木就会越来越少,危害也会越来越大。生: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如果没有了地球,人们就无法生存,还有人人都需要一个舒适的环境,这样环境要让每个人建造,所以说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不能只靠大人。小结:地球上每一个人,不仅要哦又保护环境的意识,更要有保护环境的行为。3.出示辨析题2: “我随便扔一个塑料袋,随地焚烧麦秆、树叶,没什么?”他的观点对吗?为什么?生:他们做得不对,随地焚烧麦秸,树叶。会排除黑烟,其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清新的空气,当时就受到了污染,如果小朋友都象他这样,大气污染就会更加严重。生:塑料袋是一种很不容易分解的物质,如果被埋在土里,就会影响土质,导致植物死亡,所以不要看随手扔一个塑料袋好像没有什么,如果人人都像他这样,就会造成严重白色污染。生:有一年,人们在各个地方不约而同地发现大量海龟死亡,经科学家解剖鉴定,海龟是因食大量塑料袋而死的,可见人们多不注意环保,游玩时随手把塑料袋扔进海中而造成的。小结:保护环境就应该从身边事情做起,从小事做起。3.口述辨析3:可是,我么们学校就存在着这样一个现象,交大三村家属区由几块草坪,时常有同学们在上面踢足球,做游戏,不仅影响了周围居民的休息,而且破坏了草坪,学校为此教育多次,但这个现象至今仍未杜绝,这是为什么? 1.今天,我们就来个实话实说,请曾经在草坪上踢足球做游戏的同学,谈一谈你当时是怎么想的? 生:在上面踢球摔着不疼;生:我感觉在草坪上踢足球很带劲,不怎么热,凉快。生:我觉得在草坪上踢足球安全、没有汽车;生:我觉得在草坪上踢足球空气清新,使人兴奋。……2.他们的想法对吗?请大家先看一份资料:(阅读1) 据统计,假若建一亩地的绿色草坪,它能起到这样的作用:每天能吸收67千克的二氧化碳,突出49千克的氧气;能吸收22至60立方米空气中的各种灰尘;能降低噪音;还能吸收毒气,有的树种和草类还有杀死各种病菌的作用。此外,大量植树造林,还可以阻挡风沙,保护庄稼,保持水土,避免洪水灾害。3.看了这份资料,你觉得他们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生:他们的想法不对,因为那些草被踩死了,就再也长不上来了,就不能为人们防尘、防噪音了,也破坏了环境;生:他们的想法不对,他们的观点都是从个人的利益出发的,他们只想着草坪能对自己带来什么好处,却没有想到草坪能给更多的人带来更多的好处;生:我觉得他们的想法不对,我们刚才学习阅读已经知道了草给人们带来那么多贡献,我们应该保护它,无论什么理由,也不能踩; 4.听了同学们的讨论,我想问问曾经在草坪上玩耍的同学们,你以后会怎样做? 生:自己不再在草坪上踢足球了,还劝阻队员不在草坪上踢足球了;生:我以后见有人踩草坪,我就劝阻他,给他讲草坪给人们带来的作用。生:我在草坪边树立“保护环境,保护草坪”的小标语。…… ……小结:我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通过我们全班每位同学的努力,让在草坪上做游戏,踢足球的现象彻底杜绝!  结合实际: 1.同学们,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他们在保护环境方面都做到了那些事呢?  (小组讨论,每组推荐一人)(手拿手抄报)生:这是我办的手抄报,在这个手抄报的主要内容部分写了一些有关环境保护的小诗和小口号,目的是想告诉人们,环境与我们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爱护环境又像爱护我们身体一样重要。另外,我还写了一些有关废电池污染的内容,其实,这种体积小,污染大的污染源还不止一个,我写这些是想让全体少先队员知道,光靠喊口号,做环保小标牌是不够的,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为了祖国幸福的明天,我们要从小做起,动动手,将这些有回收意义的污染物顺手捡起,交有关部门处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也是保护环境。生:(手拿环保宣传画)这是我办的环保宣传画,我想通过动物、植物对环境污染的憎恨来提醒人们保护环境。生:3月12日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给校园里的花草树木浇了水,并给每棵树的树干刷了石灰,防止树被虫蛀。生:5月1日,妈妈带我到产河去玩。记得在我小时候,那里的水清澈见底,鱼儿游得可欢了,可这次去,我们看到是浑浊的水,臭味刺鼻,我还带来了一瓶(拿出采集的产河水)。这一切都是由于环境污染所造成的,这两张照片(拿出两张自拍的照片)是我从产河调查时所拍摄的。大家看,用红笔画出的地方就是一个排放污水的管道口,这张是产河河床上堆积的垃圾。生:(拿出调查报告)这是我对西安护城河水质的调查报告,我对护城河从朝阳门到东门段进行调查,发现水质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为此我提出了几条治理措施,其中一条“沿护城河修建一排垃圾箱”的建议得到了省长潘连生的好评。生:这是我办的警示语(拿出警示语)上面写着“让世纪之花开在春天”我要提醒全校同学爱护花草树木,现在已被学校选用。……小结:同学们为环境保护一定作出了很多很多事情,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先说到这里,可后由中队长主持一次环保中队会,在那我们同学们再畅所欲言吧!1.你以后还想干什么? 生:回家给我爸爸、妈妈说,以后买菜不要用一次性塑料袋,而用编织袋、布袋等;生:我们在春有、秋游,随父母出去旅游时,应该把一些食品包装袋和饮料瓶带走,或放入垃圾箱,不能随地乱扔;生:看到有人捕杀或买卖野生动物要阻止,还要给它们讲一些保护野生动物的知识,如果阻止不了,向有关部门反应。生:我家有自己的私车,我以后让爸爸少开,这样可以减少大气污染。生:我以后在学校,家中不再大声喊叫,在家不把音响、电视声音开得太大,以免制造噪音。生:我会在社会的公共场所了贴一些环保警示语,增加社会上的每一个人的环保意识。生:以后少用一次性物品,如筷子、餐具、口杯等。生:一水多用,比如说洗完手的水拖地,洗完碗的水冲厕所等。生:外出时劝阻父母不吃野生动物。……  4.巩固扩展,引发创新: 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应该怎样保护环境,我们还应该为改造环境、创造更加美好的环境,献计献策。(出示几幅环境污染的画面:大气污染、土地沙化、垃圾成堆,珍异动物濒临灭绝)同学们面对此情此景,请同学们认真想,多思考,献计献策!(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生:我们可以多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公园,还给动物一个新。家。生:在沙漠边缘种一些易成活的树木;如红柳、白杨等,保持土壤,不让它随风飘扬。生:我觉得应该发明一种垃圾分拣器,垃圾进入其中,就会自动进行分类,据有关数据表明:每一吨废纸可以在造出800千克的好之,每一吨塑料还可以造出600千克的无铅汽油和柴油,而可能造成有毒污染的电池,还可以从中提炼除稀有金属。生:现在许多工厂燃烧煤炭,排放对人体有害的气体,应尽快改用天然气,这样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得病了。生:我准备在烟囱口上安装一个空气过滤器,把那些有害物质全部吸收、过滤,再定期清除,剩下的无害气体在排出烟囱,就不会大气污染了。生:我发明一种粘合剂,把沙漠上的沙子都粘住,不会移动,再采用无土栽培法种树使沙漠变成绿洲。生:如今,我国已掌握了纳米技术,我们可以利用它,把垃圾分解,然后再制成有用的东西。……小结:同学们为保护环境,献出这么多计策,我祝大家的愿望设想早日实现,使我们的家园更美好!5.总结全文 1.过渡: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那个小村庄吗?那场洪水后,小村庄的人们认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他们植树造林,做了很多环保工作,现在这个小村庄是什么样子呢?你们想去看看吗?请看大屏幕。(出示:新建的小村庄图)2.总结:同学们让我们也像小村庄的人们一样,为营造一个有清新空气,又洁净水源,温馨而美丽的环境而努力吧!

中班表演游戏《小蝌蚪找妈妈》 篇9

  “小蝌蚪傻吗?”问题一提出,教室里就热闹起来了,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笔者认为,这种时候最易激发学生的思维,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于是,笔者因势利导,把学生分成了两组,组织了一场辩论。

  生:小蝌蚪真傻,他看见乌龟四条腿,就把他当作了妈妈。

  生:我也认为小蝌蚪傻,因为乌龟虽然有四条腿,但它的嘴巴又不宽。

  生:我也觉得小蝌蚪很傻,在没弄清楚事实之前就乱叫妈妈。

  (接着发言的是认为小蝌蚪不傻的小朋友)

  生:我觉得小蝌蚪一点也不傻。他能按照鲤鱼妈妈的话去找,乌龟不就是四条腿,宽嘴巴的吗?

  生:我觉得小蝌蚪不傻,因为小蝌蚪和他们的妈妈长得太不像了。

  生:我也认为小蝌蚪不傻,小蝌蚪生下来后,他妈妈就离开了他,所以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妈妈什么模样。

  生:是呀,我觉得小蝌蚪找错妈妈不是他的错,而是鲤鱼妈妈说的不够详细,没有把青蛙的样子说完整。

  师:你说的有道理,鲤鱼妈妈介绍得不完整,才使小蝌蚪找错了妈妈。那是谁帮小蝌蚪找到了妈妈呢?

  生:是乌龟帮小蝌蚪找到了妈妈。

  师:乌龟怎么说的?你能读一读吗?(生读)

  师:大家认为乌龟说得对吗?

  生:我觉得不对,乌龟还是没有介绍完整。他还应该加上“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

  生:我知道了,小蝌蚪是通过鲤鱼妈妈和乌龟他们的帮助下才找到妈妈的。

  生:我觉得小蝌蚪不但不傻,还很聪明。他能把鲤鱼妈妈说的和乌龟说的特点合起来去分析。

  师:如果老师现在重新问你们小蝌蚪傻不傻,你们会怎么回答?

  生:(响亮而又齐声地回答)不傻。

  师:通过大家的讨论,我们知道了小蝌蚪并不傻。他找错妈妈的原因是鲤鱼和乌龟没有完整地介绍他妈妈的样子。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不应该单方面去分析一样事物。而应该综合地分析才不至于出差错。

中班表演游戏《小蝌蚪找妈妈》 篇10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塘、群、灰、捕、迎、龟、裳、碧、鼓”这9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2.能联系课文内容辨析“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三个词语及所处句子的意思。

  3.理解课文中描写青蛙样子的句子,及句子中的动词如“披”“露”“鼓”。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想象、表达能力。

  2.通过生字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课上通过字、词训练及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点:

  让学生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庄稼的好朋友,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三)注意体现创新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 中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几个生长阶段的挂图打乱次序,请学生辨析,依次排列,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在课下可到池塘边细致观察小蝌蚪、青蛙的样子,了解它们是怎样发生变化的,也可将小蝌蚪带进课堂。也可用录像进行直观教学。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一)重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二)难点:

  1.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2.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的不同用法。

  3.理解小青蛙在寻找妈妈过程中心情及身体上的变化。

  4.通过教师引导学习第二段,掌握自学三、四段的方法。

  (三)疑点:了解小蝌蚪为什么会把乌龟当成妈妈。

  (四)解决方法:通过读鲤鱼妈妈的话及描绘青蛙样子的句子,使学生了解到乌龟与青蛙不同,不能根据身体的部分的特征就去判断,也就是说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了解,同时通过朗读使学生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十分急切,所以错把乌龟当妈妈。

  三、课时安排:3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课上配合教学进行小组讨论来解决重点难点。

  2.在学习生字词时请学生到前边来进行指导学习、认识。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戴好头饰来讲台前表演。

  4.将打乱顺序的小青蛙各个生活阶段的卡片排列好并进行说话训练。

  五、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将本课应掌握的字、应理解的词、句训练到位。

  2.进行朗读训练及指导。

  3.结合挂图,学习课文内容。解决重、难、疑点。

  4.进行保护青蛙的教育。

  (二)整体感知:

  1.出示整幅的跨页挂图,学生从左至右观察,边看边想:这课讲了一件什么事?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结合图画看看小蝌蚪是怎样找妈妈的?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和目标完成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课题,解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小蝌蚪吗?它长得什么样?(投影出示,认识小蝌蚪),小蝌蚪是怎样长大的?它的妈妈是谁?学习了这一课我们就知道了。(板书课题)

  (二)看图,了解图意:

  1.出示挂图,学生从左至右观察,边看边想:这几幅图向我们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2.利用投影出示,看图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看第一幅图着重观察小蝌蚪是什么样的?

  看第二幅图说说小蝌蚪遇见了谁?会说些什么?它的身体有什么变化?

  用观察第二幅图的方法自己观察三、四幅图,自由说说图意,适当进行想象,教师予以指导点拨。

  (三)借助拼音,结合图画,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1.借助拼音认识生字,标出自然段,用“ ”在文中画出生字新词,练习读并读准字音。

  2.在认识生字新词的基础上,借助拼音读课文,要读通每一句话。

  3.检查自读效果,逐段指名读课文,并领读生字词,其余学生注意认真听,读后师生议论,予以评价,注意指导下面几个字的读音:“塘”,“迎”“裳”这几个字是后鼻韵母,要读准。

  群:读q*n,不要错读成q0n。

  捕:读b(,不能读成p(。

  裳:读轻声shang,衣裳(shang)。

  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

  (四)结合看图,读讲第一段:

  1.读第一段,看第一幅图,问:

  (1)小蝌蚪是什么样的?

  (2)结合课文,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3)自由读第一段,说说你能够读懂那些词?

  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注意指导以下几个重点词语:

  一群:指许多小蝌蚪聚在一起,结合学生平时生活实际还可以说“人群,建筑群”。

  对“甩着”、“快活”、“游来游去”几个词的理解要对照画面,启发学生想象。最好通过观察实物或录像。在朗读中体会“甩”这里是摆动的意思,例如“牛甩着尾巴”。

  快活,游来游去能够说明小蝌蚪的心情很高兴。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着。

  2.指导朗读第一段,要读出有趣、高兴的语气。

  3.投影出示课后练习2的(1)题,口头填空,齐读句子。

  (1)________里有________小蝌蚪,大________,________的身子,________长长的尾巴,________地游来游去。

  正确答案:池塘 一群 脑袋 黑灰色 甩着 快活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第二课时

  (一)图文对照,读讲第二段。

  1.出示第二幅图问:过了几天,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再结合课文,说一说。

  2.继续观察:小蝌蚪遇见了谁?它会说些什么?会怎样想?再结合课文阅读,找出有关句子,再回答。

  理解这一段着重领会“长出了两条后腿”“捕食”“迎上去”以及鲤鱼妈妈讲的青蛙特征“四条腿”“宽嘴巴”。

  (1)结合看图,弄清蝌蚪先长出两条腿的位置。

  (2)捕食:捉取食物。

  (3)迎上去:正面主动上前叫“迎”,在这里表示有礼貌,也表示鲤鱼是迎面而来。

  3.指导朗读:要读出孩子问话那种天真的语气。鲤鱼妈妈要读出亲切、长辈式的语气。

  过渡语: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以后,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妈妈?

  (二)讲读理解第三段。

  1.用学习第二段的方法试着说说学学第三段,先试说图意然后图文对照,读读第三段,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词和哪些句子?最后小组讨论,交流意见。

  2.体会:“追上去”表明小蝌蚪和乌龟前进的方向相同,也表现了小蝌蚪知道妈妈的特征和位置后急于找妈妈的心情。

  3.解决疑点:为什么小蝌蚪错把乌龟当妈妈?联系第二段鲤鱼妈妈介绍的特征来体会。主要原因是小蝌蚪了解妈妈的特征不全面。

  4.引申扩展:我们平时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否则就会闹笑话。

  5.听录音,指导朗读第三段。要读出小蝌蚪找妈妈那种急切的心情,要读出乌龟和蔼可亲的语气。

  (三)学习理解四、五段。

  1.小组讨论:通过看图和朗读四、五段,你又学会了什么?小蝌蚪怎样找到妈妈的?它们的妈妈是谁?

  2.品析重点词语:比较“游过去”与“迎上去”“追上去”的不同,体会小蝌蚪找到妈妈那种高兴的心情。表明青蛙是“蹲”在荷叶上,小蝌蚪不急着追赶,也说明小蝌蚪认准了青蛙是自己的妈妈,已对妈妈的长相有了全面了解,相信自己不会认错了,所以不慌不忙。

  3.引导学生思考小蝌蚪是怎样认出妈妈的?回顾鲤鱼和乌龟所介绍的特征与青蛙妈妈的样子相符合,这回小蝌蚪了解全面了,所以找到了妈妈。

  4.说说这两段主要讲什么?(要多问多想)

  5.学生自由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练习朗读。

  6.进行思想教育,引申扩展,通过学习第五段,你懂得了什么?(进行保护青蛙的教育)

  (四)练习,巩固:

  投影出示练习题:

  1.小蝌蚪先长出两条________,过了几天,长出两条________,又过了几天,________变短了,成了________。

  正确答案:后腿、前腿、尾巴、青蛙。

  2.青蛙四条腿,________嘴巴,________一对大眼睛,披着________,露着________。

  正确答案:宽、鼓着、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板书设计 :

  长出后腿 四条腿、宽嘴巴

  长出前腿 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

  尾巴变短→不见 绿衣裳、雪白的肚皮

  第三课时

  (一)看图、读全文,小结课文内容。

  1.拿出己打乱顺序的青蛙各个生活阶段的照片、卡片或图片依次排列,小声说小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

  2.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分析生字、识记字形、组成词语、指导书写:

  1.请学生在黑板前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2.注意指导学习以下生字。

  塘:左右结构,13画,第8画右边要出头,第十画上下都要出头。

  迎:半包围结构,与“柳”字相比较,里面的“卬”要看清,不要多写一“撇”。龟:共7画,下边是不是“电”。

  裳:共14画,下边是“衣”不是

  鼓:13画,第九笔是“一”,右边是“支”不是“攴”,也不是“父”。本课是“凸起”的意思。

  碧绿:青绿色。碧:第四笔是“提”

  (三)指导学生戴头饰表演这一课的小故事。

  (四)布置作业 :

  1.完成字词的抄写。

  2.朗读课文。

  3.在实践中观察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

中班表演游戏《小蝌蚪找妈妈》 篇11

  佚名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新词。

  2.使学生从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3.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重点

  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从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 

  学习小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

  教学准备

  1.挂图

  2.幻灯片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揭示课题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它们想找自己的妈妈,但又不知道妈妈是谁?它在哪?我们跟他们一起去找好吗?

  (板书:小蝌蚪找妈妈)

  二、从图入手指导总观全图

  问:小蝌蚪长什么样?我们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三、读全文,理解一、二自然段

  (1)读准字音。

  (2)标出自然段。

  ①问:哪一自然段写小蝌蚪的样子?

  ②学生再读第一自然段。

  问:小蝌蚪什么样?(大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尾巴。)

  ③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问: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三句话)说说每句话什么意思?重点指导三个问题,要求先谈问题a.过了几天,小蝌蚪有什么变化?看图观察小蝌蚪长后腿的位置?b.它见到了什么,问了什么话?(见到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c.它是怎样得到回答的?(板书:四条腿宽嘴巴)

  师小结:学习这段我们分三步①读全文看有几句话?②想每句话什么意思?③读问题看图回答问题。

  四、再读第二自然段,体会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

  布置作业 :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第二节

  一、读第二自然段,想想第二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二、三个学生分别读三、四、五自然段

  (1)问:三、四、五自然段哪两自然段与第二自然段叙述方法基本相同?(三、四自然段)

  (2)师扶着学习第三自然段。指导学生分步骤学习。

  ①读全文,看有几句话?②想想每句话是什么意思?③读问题,看图回答问题。④再读全段。

  (3)放手让学生自学第四自然段。把第二个问题改为②它们来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③小蝌蚪和青蛙妈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4)问:小蝌蚪在看见鲤鱼、乌龟、青蛙妈妈时怎么做的?(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它们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迎上去:有礼貌,也为了让鲤鱼发现自己。这与我们问路一样。追上去:小蝌蚪和乌龟前进方向相同,表现它们找妈妈的心情。这也是急中出错的原因。游过去:真实地表达出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因为这次肯定不会错了,于是就高高兴兴地游过去。

  三、讲读第五自然段

  问:第五自然段有几句话?

  1 第一句话什么意思?出示幻灯,显示小蝌蚪整个的变化过程。

  2 第二句什么意思?从青蛙天天捉害虫你想到了什么?

  四、小结:同学们看图,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随着不断了解妈妈的特征,自己的身体也在变化,最后终于找到了妈妈,它多高兴呀!

  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2

  板书设计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第三节

  一、在生字表中标出字的偏旁部首

  二、出示生字

  1.易写错的字:群(第二笔要出头)宽(注意不要加点)甩(第五笔是)裳(下部是衣,不要少写亠)鼓(右边是支,不是攵)龟(下边不出头)

  2.正音:捕(bu)裳(shang)

  3.组词

  脑(大脑)甩(甩开)捕(捕鱼)龟(乌龟)

  恼(恼怒)用(使用)扑(扑来)鱼(金鱼)

  4.笔画笔顺提示:脑:第八笔是。迎:第二笔是

  三、结合课文说说词语的意思

  池塘:蓄水的坑,一般不太大,比较浅。

  甩:挥动,课文中是“摆动”的意思。

  碧绿:青绿色。

  捕食:捉取食物。

  鼓:本课是凸起的意思。

  四、布置作业 :

  1.写生字

  2.写词

  3.课后练习

中班表演游戏《小蝌蚪找妈妈》 篇12

  辽宁省葫芦岛市龙港区实验小学 陈兴杰  

  说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一课《小蝌蚪找妈妈》。

  说教材:

  这篇看图学文以浅显的文字生动地描写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同时向学生叙述了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这篇课文是本册书看图学文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朗读能力基础上的强化训练,同时也是对以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教材编排看,课文中人物角色较多,语言生动趣味性强,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典型教材:从教材结构看,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段落相仿,也是进行学法指导的最佳范例。同时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尤其低年级更应该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本课分三课时完成,下面我重点阐述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思想,根据教材的编排体系,学生的学习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读准9个生字的读音,随文理解字义。(2)理解青蛙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3)学会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嫩容的基础上,学会分角色朗读对话的方法。教学难点是:体会人物心情,读准相应语气。

  说教法学法:

  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因此,我充分发挥了教材的示范作用,构建了“导拨读训式”教学模式,坚持以读为基础,读训相结合的方法,侧重培养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的能力。

  说教学过程:

  本课时我分五个环节来进行:

  一、巧设导言,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最大限度挖掘学生前在的内动力,消除大部分城市儿童因地域差异和生活经验贫乏的障碍,我首先播放录象,这段有声有色的录象使学生的无意注意很快地被活泼可爱的小蝌蚪所吸引。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巧妙导入新课:青蛙妈妈生下小蝌蚪就离开了,所以它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妈妈是谁,于是它们就到处去找妈妈,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新课《小蝌蚪找妈妈》(板书),这样精心设计导言,调动学生视觉听觉交叉参与活动,有效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能够主动、充满激情地参与学习活动。

  二、整体感知,明了大意。

  三、这一环节我坚持从整体入手,图文结合的方法。

  1、投影演示。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想:每幅图画的是什么?再把这四幅图连起来观察思考: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样就使观察更完整、更系统,在直观上使学生对小蝌蚪的生长过程有了鲜明的感性认识。

  2、从图入文。根据低年级儿童爱看动画片的特点,我请学生边看动画录象边听课文范读录音,一方面使学生直观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规范的语音、语调等朗读技巧。看完后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教师重点检查以下几个生字的读音。

  三、精读品味,参悟学法。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依据教材的结构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精心渗透了学法指导,侧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1、略讲第一自然段,让学生了解小蝌蚪的样子。

  2、精讲第二自然段,层层深入,渗透学法。

  3、首先投影演示,使学生了解小蝌蚪此时长出了两条后腿。

  然后从图学文,重点抓住“迎上去”一词体会小蝌蚪的心情。这一词语的理解对于低年级儿童有一定困难。为了化静为动,化难为易,我借助活动投影片直观启发,引导学生动眼看,动脑想,动口说,多种感官积极参与。这样学生就不难理解:“迎上去”就是小蝌蚪从鲤鱼阿姨对面游过去。同时在“体会人物心情”时,由于学生生活经验所限,理性思维尚处在萌芽阶段,于是我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对比理解(“游过去”和“迎上去”换位比较),加上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情感体验,紧紧围绕“迎上去”一词及时追问:小蝌蚪为什么从鲤鱼阿姨对面游过去?联系你的日常生活体会一下它此时的心情?这样层层深入,步步紧逼,无疑降低了教学难点的坡度,使低年级的朗读指导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4、教师小结,回顾学法:

  (1)抓住“迎上去”体会小蝌蚪的急切心情。

  (2)分清小蝌蚪和鲤鱼阿姨说话声音和速度的特点。

  这样的小结使学生对朗读对话的方法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潜意识中领悟到了朗读的一些技巧(只求领悟,不求硬记)

  四、自学点拨,灵活运用。

  有了前面学法指导的基础,此时我适当放手,适时点拨,引导学生运用学法,逐步形成能力。

  1、图文对照,让学生了解小蝌蚪又长出了两条前腿。乌龟妈妈告诉小蝌蚪他们的妈妈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2、组织学生自学讨论,教师点拨,投影出示思考题。

  (1)通过哪些词能体会小蝌蚪的心情,你是怎样体会的?

  (2)与小蝌蚪相比,乌龟说话的声音和速度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学时采取自己想、同座说、组内交流、全班交流多种形式,教师巡视,适时点拨。如果学生体会心情时有困难,教师可以追问小蝌蚪为什么要连忙追上去呢?这样削减了教学难点的坡度,分清人物后采取多种形式朗读。

  另外,在回读前三自然段时我还充分发挥学生表演才能,让他们带着头饰进行配乐表演读,充分增强了分角色朗读的效果。

  五、巩固练习,强化训练。

  语文教学要坚持不动笔墨不读书,因此我在进行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同时,还加强了写的训练,为此设计了两道思考题。

  1、填空

  里有小蝌蚪,大,的身子,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此题设计意在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渗透了一些仿写的方法。

  2、按照上面的写法仿写两种小动物的样子。

  地点数量样子干什么

  (1)有,大象

  (2)

  此题设计体现了两个层次,意在由浅入深,拓展学生思维,强化语言文字训练。

  总之,这节课我充分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时时刻刻坚持以读为基础,读训结合,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切切实实地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中班表演游戏《小蝌蚪找妈妈》 篇13

  (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看图学文1)

  一、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生字、生词。

  2、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三、教具准备:

  生字词小黑板、教学插图、教学录像带

  四、教学地点:

  多媒体综合电教室

  五、教学课时:

  三课时

  六、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认识青蛙吗?(生:认识!)那大家也都知道我们的朋友如按好坏来分可分为好朋友和坏朋友。蚜虫是庄稼的坏朋友,那青蛙就是庄稼的好朋友。你们喜欢青蛙吗?那又有谁知道青蛙小时候是长什么样儿的?它又是怎样长大的呢?(幻灯片出示小蝌蚪插图,然后指出这就是青蛙小时候的样子,它名字叫——小蝌蚪)那么,小蝌蚪又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学了今天这一篇课文大家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

  二、初识图意。

  1、提出看图要求: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都在干些什么?(幻灯出示第一幅插图)(生答)

  2、逐图出示另三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在身体上有什么变化?再连续播放四幅图,让学生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分别遇到了谁,揭示这也就是——小青蛙成长的过程。

  3、提问:大家看到最后两幅图了吗?小蝌蚪最后变成了什么?它们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生述)

  4、小结: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四幅图,想想小蝌蚪每次去找妈妈时身体都出现了哪些变化?开头怎样?过了几天怎样?后来又怎么样?最后变成什么了?(生述)

  三、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自轻声朗读课文。

  思考:小蝌蚪找妈妈找了几次才找到?它都遇到了谁?

  2、纠正读音(群、捕、迎、裳等)

  3、回答思考问题,师生初步分角色朗读课文。(师:叙述部分;小蝌蚪、鲤鱼、乌龟及青蛙妈妈由四组学生分别扮演。)

  四、讲读第一自然段。

  1、讲读第一自然段,看第一幅图。

  提问:课文中是怎样写小蝌蚪的样子的?找出相关词句,说一说,并用笔划出来。

  提问:我们池塘里的小蝌蚪有几只?(生:有一群。)师讲解“一群”的意思,然后再指导生给“群”组词。

  指导学生看图,体会小蝌蚪心情如何?问:从图上小蝌蚪的什么动作可以看出?自然段中哪一些词语描写了小蝌蚪很“快活”呢?(师指导生联系小蝌蚪甩尾巴的情景回答。)

  2、指导学生看图,师复述小蝌蚪外表。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蝌蚪有趣、快活的神情。

  五、课堂作业 :

  完成课后作业 第二题(1)小题

  第二课时

  一、图文对照,讲读第二段。

  1、看第二幅图,提问:现在我们的小蝌蚪跟第一幅图模样有什么不同?

  2、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蝌蚪有什么变化。

  3、再读(指名个别读)

  4、看图,讲述小蝌蚪是为什么会游向鲤鱼妈妈?理解“迎上去”意思。

  述:因为小蝌蚪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于是想到自己也该有妈妈,但又不知妈妈长得怎么样,所以就游过去问。

  述:正面向前叫“迎”。在这里既表示礼貌,也为了让鲤鱼妈妈能发现自己——小蝌蚪。

  5、根据讲读内容,提问:鲤鱼妈妈告诉小蝌蚪,它的妈妈有什么特点呢?

  6、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我们的”“哪儿”要读重音;鲤鱼妈妈的回答要用长辈式亲切的语气读出来。)

  二、看图,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

  1、看图,提问:小蝌蚪过了几天身体上又起了什么变化?

  生读第三自然段。

  2、学生回答,师板书。

  3、小蝌蚪为什么会把乌龟错认为是自己的妈妈呢?课文中为什么要用“追上去”,而不用“迎上去”呢?(师引导学生回答:一是,一前一后要用“追”;二是,体现出了它们以为找到了妈妈时的高兴、迫切的心情。)

  4、乌龟妈妈告诉小蝌蚪,它们妈妈的特点是什么?(让学生划出文中语句并读一读)

  5、指导朗读第三段。小蝌蚪“连忙追上去叫”这一句,要读出急于找到妈妈的迫切心情。

  6、轻声朗读第四、五两段,指导生边读边看图,思考:

  1) 小蝌蚪过了几天,身体上又起了什么变化?(板书)

  2) 小蝌蚪到底有没有找到妈妈呢?他们的妈妈究竟是谁呢?它们是怎么认出来的?

  (生联系图及有关句子回答:回顾乌龟介绍的青蛙妈妈的特征,还有前面鲤鱼妈妈讲的“四条腿,宽嘴巴”,小蝌蚪了解妈妈的特征全面了,也就可以找到妈妈了。)

  7、第四段主要讲了什么?先读再说。(自由读后再指导学生说出段意)

  “小蝌蚪已经是青蛙了”,为什么加上个“已经”?小蝌蚪是怎样跳到荷叶上去的呢?(蹬、蹦、跳)

  8、小青蛙跟着妈妈干什么?这说明了什么?(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怎样对等青蛙呢?(生: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好朋友——青蛙)

  三、巩固练习。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全文。

  2、完成课后第一道题。

  3、完成课后第三道题。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分角色看图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按顺序说说小蝌蚪是怎样长大的。

  (大脑袋、长尾巴——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两条前腿——脱掉尾巴、换上绿衣裳)

  3、指导完成课后第二题。

  二、指导有感情地分组朗读课文。

  三、识记生字,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观看生字表教学录像带,激发学生兴趣。

  2、指导学习生字。

  3、难写、易错字形分析:

  塘:共13画,第八画右边要出头,第10笔一竖上下都要出头,左边是。

  迎:半包围结构,里面的不要多写一撇。书空。

  龟:共7笔,上边是,下边是不是“电”。书空。

  裳:共14画,下边是“衣”。

  鼓:右边是“支”不是也不是,本课是“凸起”的意思。

  4、运用测试及书写。(师巡视指导并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

  四、总结课堂。◆

中班表演游戏《小蝌蚪找妈妈》 篇14

  师:同学们,学完了这一课,我们来谈谈对青蛙的了解。

  生:青蛙会捉虫,是庄稼的好朋友。

  生:青蛙的叫声很好听,它还会写诗:“呱呱,呱呱,呱呱呱,……”

  师:你的想像力真丰富。

  生:青蛙走路是蹦蹦跳跳的,它还是游泳能手。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

  生:老师,我知道蛙泳就是青蛙发明的。

  师(微笑地):是吗?

  另一生:不对,是我们学习青蛙游泳时的动作来游泳。

  师:也可以说人模仿青蛙的动作。

  生:青蛙的肉很好吃。

  (教室里一阵哄笑)

  师:哦,你吃过青蛙肉吗?

  生:我吃过,爸爸说青蛙会捉蚊子,吃了青蛙,蚊子就怕我了,不敢叮我。

  师:其他同学有什么看法?

  生:你吃了青蛙,也不可能变成青蛙,蚊子怎么会怕你呢?

  生: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它一天能提很多害虫,要保护它,怎么能吃呢?

  生:如果我们把青蛙全吃了,那地里的庄稼不就被害虫吃光了吗?到时,我们人类还吃什么?

  生:哦,原来不能吃青蛙的肉!

  【执教者阐述】

  新基础教育理论认为:“任何学校教育活动都会对人的身心产生多方面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所以,每一项学校教育活动都应顾及学生多方面的发展。”课堂教学尤需如此。教例中,我关注到学生“吃青蛙肉”这一状况,及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使“爱吃青蛙肉”的同学也受到教育,增强了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和实现育人的功能。◆ 

中班表演游戏《小蝌蚪找妈妈》 篇15

  一、同学们,这是一篇没有注上拼音的课文,请你认真地把课文读三遍,把生字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并做好生字卡片。

  二、通过朗读,你认识了多少个生字?把你会读的生字注上拼音。

  灰(    )  阿(   )  顶(   )  披(   )  裳(   ) 蹲(   )

  迎(   ) 追(   )  姨(   )  鼓(   )  鲤(   ) 游(   )

  三、在日常生活中,你一定通过留心观察,认识不少字了吧?把他们写下来,比一比,看谁写得又多又正确。

  四、课文一共有6幅插图,请你找出相对应的自然段,然后图文对照,再读一读,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幅图的。

  五、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请用“——”划下来,小青蛙又是什么样子的?用“~”划下来。

  六、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请写下来。

  七、读了课文,下面这些词相信你能选对。

  迎上去    追上去     游过去

  1.小蝌蚪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就(        )。

  2.老师来到我家家访,我连忙(         )。

  3.那个阿姨把钱包丢了,我捡起来(         )还给她。

  八、读一读,猜一猜,背一背。

  大脑袋,圆肚子,细尾巴,黑身子,变、变、变……长出四条腿,丢了细尾巴,吃饱了,呱呱呱,捉害虫,顶呱呱。                                  

  谜底:(      )

  九、我知道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我还会把这个过程画下来呢!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