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精选11篇)八年级生物教案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精选11篇)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篇1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是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课标中要求学生明确动物获得行为的两种方式,学会区分动物的两种行为,初步把握两种行为的要领,但不能要求过高,因为学生还缺少一些基础知识,如什么是遗传物质他们并不懂。因此,让学生通过资料分析,对两种行为的形成,两种行为对动物维持生存的意义,以及不同动物学习能力的差别进行了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重要性。
本节从学习的过程中,体现了人们对科学概念的认识和深入体会。在教学中,通过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从对动物的趣味性为切入口,使课堂进入分析、探讨的认识学习过程。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学过或掌握了一些动物行为的特征,这为新的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的基础。他们热爱大自然,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心理,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自主地解决问题,掌握知识。由此确定了以下的教学内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动物获得动物行为的两种方式,并举例说明。
学会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性行为。
能说明动物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讨论、发言等活动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积极地思考,从而提高学生进行研究学习的能力及交流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参与问题的讨论,学生能认同人类学习和自身学习的重要性。
通过各种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树立珍爱生命,自觉尊重和爱护动物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动物的学习行为。
教学难点
动物行为对其生存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
出于八年级的学生,根据此时期学生心理特征和对动物特征有相关的了解及对动物的兴趣爱好,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判断能力,我采用的是自主学习+分组探讨+互动交流的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本节内容教学时间为二课时。第一课时:本节开始—p33最后;第二课时:p34—本节教材最后
六、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知道动物的行为不仅是指动物的动作,还包括动物的站立姿势、体色的改变、气味的释放等。动物所进行的这一系列有利于它们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闭上你的眼睛,任凭你的思绪遨游在辽阔的海洋;奔跑在美丽的草原;飞翔于蔚蓝的天空,你一定会被那千姿百态、奥妙无穷的动物行为所吸引。请同学们举例说说你所观察或了解到的动物行为。
考虑到同学们会把动物行为片面理解为动物的行为动作,采取积极的办法,引导同学们知道凡是有 1、 回忆、搜索自己脑海里认为是动物行为的情景并回答。
2、 通过录像的启发、老师的点拨,重新认识什么是动物的行为。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
1、 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 知道动物的先天性行为的形成是由遗传物质所决定的,是动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但有局限性。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和生活经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动物的适应能力就越强。
3、 认同人类或自身学习的重要性。
三、
1、 根据探究的资料背景对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
2、 尝试制定计划,能设计探究实验的对照组和实验组,会选择和控制变量。
利于动物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
组织学生阅读资料,启发学生思考、讨论4个讨论题(另:谈谈人类或自己学习的重要性)。其间巡视、旁听学生的讨论,对学生的见解给予积极的评价并补充和完善,以达到教学目标。
出示思考题:迷路的小狗会根据它留下的气味原路返回,这是什么行为?以此题引导学生考虑问题时不能绝对化。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作出假设,不管作出什么假设,只要是有道理的,应该给予积极的评价。
提示学生:科学是严谨的、实事求是的,来不得半点马虎和虚伪。做科学实验要持严肃、认真、细心的态度。为此提示学生在实验前必须制定好计划及考虑到要注意的问
学生在阅读与分析资料的前提下,通过充分的讨论甚至激烈的争论,说出各自的见解,使所学知识得以内化和迁移。
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理解作出不同的假设。
以小组为单位,集个人智慧于一体,根据老师的提示及教材提出的注意问题,尝试制定实验计划。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3、谨慎操作
4、尝试编写探究报告 题。
教师可根据学生提供的计划对适当的环节作示范。
实验报告的过程是科学探究活动的继续,辨证的逻辑,严密的推理,是科学活动要求的品质。在撰写科学探究报告时会得到锻炼。
模仿老师胆大心细地亲自操作。
学生明确目的意义,认真分析、总结实验全过程,从中得到启示和收获,使实验有始有终。
同步练习: 《同步学习》中的“智能检测”
交流总结,体会感受
课堂即将结束时,我总是要求学生们用自己的话总结课文,以展示自己学习的成果。由于各自的感想体会不同,但从学生对课堂的知识的收获中,看到了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学会尊重和欣赏别人的成果。这样通过对比,学会反思,认识到自己在今后不断学习的重要性。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篇2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是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课标中要求学生明确动物获得行为的两种方式,学会区分动物的两种行为,初步把握两种行为的要领,但不能要求过高,因为学生还缺少一些基础知识,如什么是遗传物质他们并不懂。因此,让学生通过资料分析,对两种行为的形成,两种行为对动物维持生存的意义,以及不同动物学习能力的差别进行了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重要性。
本节从学习的过程中,体现了人们对科学概念的认识和深入体会。在教学中,通过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从对动物的趣味性为切入口,使课堂进入分析、探讨的认识学习过程。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学过或掌握了一些动物行为的特征,这为新的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的基础。他们热爱大自然,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心理,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自主地解决问题,掌握知识。由此确定了以下的教学内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动物获得动物行为的两种方式,并举例说明。
学会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性行为。
能说明动物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讨论、发言等活动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积极地思考,从而提高学生进行研究学习的能力及交流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参与问题的讨论,学生能认同人类学习和自身学习的重要性。
通过各种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树立珍爱生命,自觉尊重和爱护动物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
动物的学习行为。
教学难点
动物行为对其生存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
出于八年级的学生,根据此时期学生心理特征和对动物特征有相关的了解及对动物的兴趣爱好,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判断能力,我采用的是自主学习+分组探讨+互动交流的教学方法。
六、教学设计
为了全面地引导学生达到教学的目标,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教师的角色转变。已不是从前知识的传授者,而是一个从知识的传授者中解脱出来,引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不再是学生知识的唯一来源。因此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就变得尤为重要,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把这一点作为我要突破的重点来处理,在教学中我主要进行如下:
1、从生活实际出发,导入新课。
由于日常生活中我们学生有很多熟悉,也许是经历过的事。如:家里养的小狗,这样就把学生们身边对动物行为的感受引入到这节课要讲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这样让学生有利于提高对知识的兴趣。
2、从熟悉的事例到陌生事例的分析,区别动物的行为。
生活中的动物的行为是多种多样的,要理解动物所产生的行为属于哪一类。因此我先让学生明白分类的依据。在这个基础上,我先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物,让学生谈谈动物所产生行为的看法,对此认识学习的重要性然后让学生去阅读资料、观察图片、进行对比、分析判断,这样使学生在认识到判定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觉能力。
当学生对所认识的知识有所了解后,我请同学谈谈自己的分析过程,发表自己的看法依据。对同学们提出的看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每个学生都能溶入到自主探究性的学习中。这样我就通过这个活动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所谓新课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不仅是促进者、指导者和协助者,而且是一个亲密合作的伙伴。当学生在探讨中出现错误时,老师应给予一定的引导,讲解及时纠正。学生在提出问题时,教师乐意地接受,并和学生们一起探讨、分析、讲解。让我们的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这样增强了师生的合作精神,培养了感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我对每一位(组)学生的发言,都给予积极的评价,评价中注意关注和理解学生个性发展的差异,尊重和认可学生个性化的价值取向,让学生从评价中体验成长发展的快乐,从而受人赞赏而奋发向上。
3、交流总结,体会感受
课堂即将结束时,我总是要求学生们用自己的话总结课文,以展示自己学习的成果。由于各自的感想体会不同,但从学生对课堂的知识的收获中,看到了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学会尊重和欣赏别人的成果。这样通过对比,学会反思,认识到自己在今后不断学习的重要性。
七、板书设计
八、自评
通过这一节,我觉得主要的学习任务基本完成,但还是有不太如意的地方,比如在演示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会聚和发散作用的实验,这个实验其实应该是实际给学生们做一下,但是只是通过学生会以前的小学的回忆导出图片,进而说出凸透镜的会聚作用,设计的不太好,准备的不太好。 还有一个不太理想的就是 没有用光的折射 说明为什么光经过凸透镜向中间 聚集,而凹透镜就向 四周 扩散,这也是一个疏漏的地方。
总之,希望领导们和老师们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篇3
一、 教学目标
1、 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 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
3、 尝试制定探究计划,设计探究实验的对照组和实验组,会选择并控制变量。 4、 参与问题讨论,认同人类学习或自身学习的重要性。
5、 参加探究活动,培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动物行为对其生存的影响,并认同人类学习或自身学习的重要性;学生学习态度的引导和强化;探究实验的实施。难点:探究材料的准备。
三、 课前准备 教师:动物行为相关资料;果蝇的相关资料;宠物观察日记;菜青虫卵的采集和隔离饲养,以及果蝇的采集和饲养的布置。学生:宠物观察日记,菜青虫卵的采集和隔离饲养,果蝇的采集和饲养。
四、课时分配 两课时
五、--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判断并说出资料1---5中是动物的哪一类行为?小组观察讨论。直接观察教材的资料。引导学性对相关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断。知道动物的先天性行为的形成是由其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是动物生存的基本条件,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有局限性。能说出资料1、3的行为不是学来的。小组代表阅读相关资料。阅读教材资料。组织其他同学认真听取汇报,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注意激励学生,并进行积极的评价。知道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形成的,学习行为越复杂,动物的适应能力就越强。 观察讨论,对比资料1与2、资料3与4、资料1与5,能说出越高等的动物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形成的时间就越短。提示对资料2、4、5的对比观察。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并进行积极的评价。知道动物的学习行为是为了适应环境,在长期的进化中形成的。人类或自身的学习也应是长期的和不断发展的。 讨论“资料分析”中讨论题4,能说出人类或自身学习的意义。 提示对题4的讨论,在讨论中作为积极“旁观者”参与,在问答中注意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并给予积极的评价。根据探究的资料背景,能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能作出假设。阅读探究的资料背景,能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认可教材提出的问题,填写相应的假设答案内容。 提示阅读。在学生探究活动开始时,注意使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的态度来面对科学问题;在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时,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 尝试制定探究计划,能设计探究实验的对照组和实验组,会选择并控制变量。 议论教科书及教师的提示,能说出探究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说出实验对照和所控制的变量。 巡视,并旁听学生的讨论。参与学生的讨论,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注意引导的技巧,并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篇4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本课题是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中的第二节,本课的一个主要任务是让学生通过资料分析,学会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并通过学习认识到任何一种动物包括我们人类要更好地适应环境而不被淘汰,都必须具备学习能力,特别是我们人类要提高生存本领,认识世界,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在这一课题内容中,我认为应该分2课时进行讲授,其中第一课时主要任务解决如何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及对二者关系的探讨。第二课时主要任务完成对“动物绕道取食”的探究,并对学生进行“人类的生存质量更多地依赖学习行为”的情感教育。今天我所讲的是对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二)教学地位及作用
前面第一章学习了各种环境中的动物,学生对各种动物的行为也有所认识,但是,具体怎么区分动物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还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更没有深刻体会学习行为的意义。本课时的重点是对这两种行为的区分,初步认识动物行为的意义,为下一课时对学生进行学习意识的情感教育打下基础。所以学生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下一节课的教学及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地位十分重要。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①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②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关系的探讨。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动物行为的特点,识别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了解二者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表达交流能力
情感目标:①通过对资料图片的观察,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之情。
②认同学习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③树立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和进化的观点。
二、说方法
(一)学情分析
1.从学生知识结构来看,经过七年级的学习,再加之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所知,对于本节内容的学习来讲,无疑已有了良好的基础。关键是教师如何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去引导学生分析、归纳、自我学习,以期达到更佳的效果。
2.从学生学习方法来看,尽管初中学生思维方式偏重感性,但经过不断的训练,也已具备初步的理性思维能力,这对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很重要。教师可提供更多学生感兴趣的资料让他们感知,再引导其理性思维,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至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相互帮助、共同提高。
( 二)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进行直观演示,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参与法:通过参与活动的形式,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
3.小组讨论法:利用已有的资料,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三)学习方法
本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启示法、观察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
三.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动物世界》节目片段;经过整理的宠物行为观察日记及关键图片,并制作成课件;教材中“资料分析”中的图文制成的课件;动物行为相关
资料课件。
学生准备:整理过的宠物行为观察日记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多媒体播放动物世界片段,以此情境导入新课,启发学生思维:这些动物在干什么,它们这样做有什么目的?在学生的回答中归纳:动物的这些有目的的活动就是动物的行为。教学中,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与学生的交流、问题的提出、对学生回答的评价等都努力在营造一种轻松、愉快、活泼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更多的驰骋的空间,让孩子们体验到学习是享受,乐学亲师。
(二)新课教学:
1.知识聚焦:教师展示动物的的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并根据行为目的不同推断行为的类型。同时加以剖析、引导区分。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深入生活,认识生活,在生活的体验中汲取成长的营养。
2.生活拾趣:学生展示自己的宠物观察日记,教师加以适当评价和鼓励,并出示准备好的观察日记,引导学生对其中的有关行为获得的途径的进行分析,归纳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概念,并通过图片资料验证巩固,加深认识。
3.快乐参与: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和动物有过接触,因此,同学们都能列举出一些动物的行为。因此鼓励学生分别举两个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例子,看谁举的又好又准。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同学们完成对知识的理解消化。动物行为是多种多样的,如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许多行为都有较强的趣味性,很容易吸引学生,但从本质上理解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更为重要。因此教师要以此为主线,精心设计,并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4.深入探究:通过对图片、文字资料的探讨归纳,使学生认识到先天性行为的局限性和学习行为的适应性。在讨论过程中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小组讨论,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交流能力。在探究活动中,要鼓励学生提出和实施个性化的探究方案,肯定符合科学性的自主性探究活动,倡导创新,合作交流。
5.实验再现:这是前苏联的生理学家巴普洛夫曾经做过的实验,通过对这个实验中狗的行为的分析,逐步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行为是建立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和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逐渐形成的,但它需要巩固,否则会逐渐退化,并让学生思考这个实验对学习的启示。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扮演的只是引导、点拨、协助、积极参与的旁观者的角色,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料,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体验,在体验中感受,在感受中主动获取,积极探索,提高能力。
6.案例解析:这个实验中有三个主人公:鸡、狗、黑猩猩,它们对玻璃墙外的食物的有不同取食方式,在对现象的解释中归纳出: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别的。动物越低等,学习能力也就越差。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也就越强。那么同种动物之间学习能力是否相同呢,下来的小游戏:一枪打四个,学生自己就可以得出答案了。
(三)畅谈收获: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人类的学习行为对人类有怎样的意义?你打算如何去做?在潜移默化中渗透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和进化的观点。使学生认识到:我们人类要更好地适应环境生存而不被淘汰,都必须具备学习能力,必须提高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引导、点拨、协助学生为主。在学生提出问题、回答问题时都得到了老师的鼓励、积极的评价和引导,或语言,或目光,或肢体动作,使孩子们有勇气说,表现欲更强,更积极思考,更主动求知探索,这样常常收到更好的效果。
五.教学反思:
1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节安排二个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而且我提前布置“宠物观察日记”,不但激发学生兴趣,还为教学做好准备。
2教学策略的选用:
(1)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不是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主动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基于此,本节课通过引导探究式学习,构建一个互动和探究的环境,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获得动物行为的有关知识。
(2)运用媒体工具,向学生提供资料,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鼓励、启发、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3)课堂上、课前、课后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多动嘴、多动脑,更多地让学生去发现、去总结、去归纳,摒弃教师教学生看的做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的学习目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4)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少评价他们的描述正确与否,让他们自主发现,享受成功的喜悦。建立了新型的、和谐的、民主的、开放的课堂气氛,学生的学习知识的欲望才会如此强烈,真正做到了师生之间在进行心智的交流。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篇5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原因
二、教学重点
掌握动物的几种行为类型的特点以及各科种行为对动物的生存和种族繁衍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设计探究蚂蚁觅食行为的方案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5-2-2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一、动物的行为有: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
二、先天性行为的概念
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如鸟育雏、蜜蜂采蜜、失去蛋的企鹅会把鹅卵石当作企鹅蛋来孵化等。
三、学习行为
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如山雀偷吃牛奶等。
四、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区别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
不是生来就有的,在成长过程中形成
获得途径
由遗传物质控制
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
适应性
造就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复杂的环境
进化趋势
无脊椎动物主要的持为方式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在它们的全部行为活动中所占比重也越大。
课本例子
母袋鼠与幼袋鼠、小鸟喂鱼、菜青虫的取食行为
蚯蚓走迷宫的实验、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钓取白蚁、黑猩猩摘取香蕉、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
六、作业
1、动物具有“学习能力”,有利于( )
A、找到食物 B、逃避敌害 C、找到配偶 D、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
2、下列各项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马戏团的狮子表演节目 B、老鼠打洞 C、小狗作算术 D、蚯蚓走迷宫
3、下列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野鸭的迁徙 B、蜘蛛结网 C、蜜蜂采蜜 D、山雀偷喝牛奶
七、教学反思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篇6
学习导引
重点和难点
本节学习的重点是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并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难点是运用研究动 物行为的方法, 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往往是一些简单的、出生时就必不可少的行为;学习行为则是动物不断适应多变的环境,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证。动物的生存环境越复杂多变,需要学习的行为也就越多。动物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不断地获得新的行为。所以说,动物的学习行为是比先天性行为更高级的一种行为。如果 一种动物一生只具备先天性行为而没有学习行为,这种动物就会因找不到食物或不能逃避敌害而被大自然淘汰。研究发现,就连动物界最低等的草履虫,也是有学习行为的。另外,无论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后天的学习行为,都是有遗传基础的,而且很多行为很难分清究竟属于哪一类,如鸟 类 的迁徙和鱼类的洄游,都是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相结合的结果。
先天性行为的意义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对动物的生存非常重要,使得动物一出生就能很快具有生存的基本能力,比如刚出生的小袋鼠生来就会自己爬到袋鼠妈妈的育儿袋中,继续生长发育,否则就会死掉;刚出生的婴儿就会吃奶,并会抓握物体,这些都是先天性行为,保证了婴儿摄食的基本需要,而摄食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条件。
关于动物的学习能力
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别的。动物越低等,学习能力也就越差。走迷宫的蚯蚓要经过200次以上的尝试和错误后,才能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而走复杂迷宫的鼠学习就会快得多。对于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或不同种的动物来说,即使学习条件相同,学习的速度也会有差异,这是因为学 习行为也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
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包括两类:观察法和实验法。观察法要求观察者精确、真实、详尽、客观地反复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也就是说要求观察者在观察某种动物时,将这种动物的所作所为不加渲染地如实记录,即见到什么就记下什么。实验法是运用各种手段将行为的主体(动物)或行为的环境条件(各种有关刺激)加以改变,来分析研究动物行为的一种方法。通常是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这就是综合法。教材中的两个研究动物行为的探究活动,即菜青虫的取食行为和动物的绕道取食,都可以用综合法来研究,同学们可以根据具体条件替换实验材料或方法。
知识闯关
1.小欧同学家的宠物狗非常可爱。小欧一回家,小狗就会把他的拖鞋叼给他,让小欧非常高兴。 小狗的这种行为属于:
a.适应行为;b.经验行为;
c.学习行为;d.先天性行为。答( )
2.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下列各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a.小狗钻火圈;b.听饭盆声,饲养动物就往饭盆跑;
c.小猴走钢丝 ;d.小牛出生就会吃母牛的奶。答( )
3.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所具有的特点是:
①动物生来就具有的行为;②不是动物生来就具有的行为;③由身体里遗传物质所控制的行为;④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
a. ②④;b. ①④;c. ①③;d. ②③。答( )
4.“狼孩”的故事为许多同学所熟悉。失去了小狼的母狼,把人类的婴儿当作自己的后代来喂养。母狼的这种行为属于:
a.贮食行为;b.防御行为;
c.先天性行为;d.学习行为。答( )
5.家鸽、蚯蚓、青蛙、鲫鱼和草履虫是同学们已经了解和熟悉的动物,它们都有学习行为,按照其学习行为由简单到复杂的程度排序,正确的是:
a.草履虫—蚯蚓—青蛙—鲫鱼—家鸽;
b.草履虫—蚯蚓—鲫鱼—青蛙—家鸽;
c.草履虫—青蛙—蚯蚓—鲫鱼—家鸽;
d.草履虫—鲫鱼—青蛙—蚯蚓—家鸽。答( )
6.在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时,需要从菜青虫卵开始进行隔离饲养,同学们讨论这样做的原因,其中不正确的是:
a.这样才能说明观察或检验菜青虫的某些行为究竟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后天的学习行为;
b.避免其他因素的干扰;
c.有利于给 菜青虫提供安静的环境;
d.探究结果更具有可信度。答( )
7.下列图中动物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①小鸟喂鱼 ②大山雀喝 牛奶 ③黑猩猩钓取食物 ④鸡的绕道取食
a. ①②④;b. ①③④;
c. ①②③;d. ②③④。答( )
8.判断下列说法 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从动 物行为的目的来看,动物的行为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
(2)生物圈中的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 越强,学会某种行为的过程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 )
(3)只要认真观察就一定能很好地研究某一种动物的行为。( )
(4)在学习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同种动物 的学习能力是相同的。( )
9.请根据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判断下面这些动物的行为是属于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将 代号填入表中,并说明先天性行为 和学习行为的主要特点。
(1)小猫吃奶(2)象帮人运木材(3)鸡孵蛋(4)变色龙能改变身体的颜色(5)听见上课铃,同学们赶紧走进教室(6)鹦鹉学舌(7)黑猩猩堆叠木 箱,去摘香蕉(8)蜜蜂采蜜(9)鸟筑巢(10 )导盲犬帮助盲人过马路(11)蜻蜓点水(12)蚕吐丝
动物行为类型 代号 主要特点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探究乐园
1.树林中,一只小鸟正飞来飞去忙着找吃的。突然,它发现树上有一个色彩艳丽的小动物在慢慢移动,便迅速飞了过去,将小动物一口吞入口中。就在同时,小鸟觉得口中刺痛难 当,赶快把它吐了出来。原来这小动物是舞毒蛾的 幼虫,既有艳丽的色彩,又有毒毛,毒毛会粘在捕食它的动物的口腔黏膜上,使捕食者痛苦不已。
( 1)如果今后这只小鸟再看见艳丽的舞毒蛾幼虫可能会怎样做?请说明你这样推测的理由。
(2)这只小鸟的这种行为从获得途径上看属于哪种行为?请说明理由。
2.成年黑猩猩会利用经验来解决问题。当香蕉被挂在高处,徒手够不到时,黑猩猩就会把几个木箱堆叠起来,然后爬到木箱顶上去摘香蕉。请分析回答:
(1)黑猩猩的这种行为从获得途径来看属于_________行为。
(2)刚出生不久的幼黑猩猩能否完成这种行为?
(3)幼黑猩猩要完成这种行为,需要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和_______而获得。
(4)学习行为对动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3.请阅读资料后回答问题。
在某地生活着几种鸟。鹰就是其中一种,它的脖子较短,能捕食刚孵出不久的其他鸟的幼鸟;而鹅不捕食这些幼鸟,它的脖子较长。当刚刚孵出的幼鸟看到任何鸟类的影子时,它们就马上将身体蜷缩起来。随着幼鸟逐渐长大,当它们看到鹰的影子时仍然会将身体蜷缩起来,但它们看到鹅的影子时却不再蜷缩。
(1)刚刚孵出的幼鸟看到任何鸟类的 影子时,它们就马上将身体蜷缩起来。幼鸟的这种行为从获得途径上看属于什么行为?这种行为是由什么决定的?
(2)请你预测一下,当看到下图a、b两种鸟的影子时,稍大一些的幼鸟将有怎样的行为?这种行为说明了什么问题?请试着解释。
课堂延伸
研究者将一只母鸡关在笼内(见右图),只许它伸出头来啄食。再用观察鸡的学习行为木板、铁丝等做一个食物槽,准备观察和研究鸡的学习行为。
食物槽上的有色塑料插片(一个为红色,一个为黑色)可以通过铁丝的拉动将食物杯盖住。食物杯为一凹窝,可放 母鸡吃的谷粒。在实验前,让母鸡饿36小时,然后在一只上面有红色插片的食物杯里放上几粒 谷子,再把杯子靠近母鸡,母鸡欲啄食时,迅速将红色插片盖上。当母鸡啄黑色插 片时,拉开插片,杯里无谷粒。当母鸡再啄红色插片时,拉开插片,便可吃到谷子。通过多次训练后,母鸡就会只啄红色插片,而再也不去啄黑色插片了。
(1)请你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2)在做上述实验前,为什么要使母鸡挨饿?
(3)研究人员用了哪些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
参考答案
知识闯关
1. c 2. d 3. c 4. c 5. b 6. c 7. d
8.(1)×(2)√(3)×(4)×
9.
动物行为类型 代号 主要特点
先天性行为 (1)(3)(4)(8)(9)(11)(12 ) 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学习行为 (2)(5)(6)(7)(10) 动物生来没有,而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探究乐园
1.(1)将不再捕食它;由经验得知,捕食它会让自己受伤。(2)属于学习行为;因为小鸟生来并不知道艳丽的舞毒蛾幼虫有毒,只是经过捕食后,由生活经验得知它会伤害自己,今后不能吃它,所以不属于先天性行为,而属于后天的学习行为。
2.(1)学习;(2)不能;(3)学习;(4)学习行为是动物不断适应多变的环境,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证。动物的生存环境越复杂多变, 需要学习的行为也就越多。动物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不断地获得新的行为。所以说,动物的学习行为是比先天性行为更高级的一种行为。如果一种动物一生只具备先天性行为而没有学习行为,这种动物就会因找不到食物或不能逃避敌害而被大自然淘汰。
3.(1)属于先天性行为;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2)看到a影子时,幼鸟将身体蜷缩起来;看到b影子时,幼鸟的身体不再蜷缩;说明鸟类具有学习行为,较大的鸟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可以知道某种鸟的影子是否代表有危险,以及是否需要躲避。
课堂延伸
(1)鸡有学习行为,通过多次尝试,它知道啄黑色插片与取食无关,所以只啄红色插片;(2)挨饿后,鸡取食欲望强烈,有利于实验的进行;(3)观察法和实验法(也统称综合法)。肌肉也就瘫痪了。(2)略。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篇7
学习目标:
1、 举例说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区别。
2、 通过探究实验“菜青虫的取食行为”和“动物的绕道取食”,培养探究能力。
3、 阐述动物的行为对生物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的意义。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难点:探究动物的某种行为
学习过程
一、 情境引入:
观察一段马戏节目片段,提出问题:马戏团中的小动物可以表演很多有趣的节目,自己家的小动物为什么不行呢?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任务一: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自学教材p32-33,了解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概念。并举例说明哪些是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学习任务二:阐述动物的行为对生物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的意义。
1、 研究教材中“资料分析”,小组讨论资料后的“讨论”,总结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将动物的行为的意义与大家共同分享。
3、 拓展反思与应用:
(1)动物的取食行为中钓鱼时鱼吃饵料是属于 行为,第一次被钩住逃脱的鱼不再上钩是属于 行为。
(2)一只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总是给养鱼池边浮到水面张口求食的金鱼喂它捕来的昆虫,就像喂自己的雏鸟一样,这种行为属于 行为,金鱼到池边求食属于 行为。
学习任务三、学会探究动物的一种行为。
1、 学生分组完成探究实验:
探究一:菜青虫的取食行为
提出问题:菜青虫总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这一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吗?
作出假设:菜青虫总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这一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学生讨论材料中给出的菜青虫的生活习性得出)
制定实验计划:(提示学生根据教材中给出的材料和图片,讨论完成实验过程);
讨论和完善计划;
实施实验计划;
实施实验计划,预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反思实验得失。
探究二:动物的绕道取食
提出问题: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是一种学习行为吗?
作出假设: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是一种学习行为。(提示学生根据材料给出的“尝试与错误”分析得出)
制定实验计划(提示学生根据教材中的图示“动物的绕道取食”来制定)
讨论和完善计划;
实施实验计划,观察预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反思实验得失。
2、 拓展反思:
(1) 讨论防治菜青虫的办法。
(2) 不同动物“尝试与错误”的次数一样吗?如果不一样,说明了什么?
(3) 这项探究活动对你自己的学习有什么启发?
三、系统总结:
引导学生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得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区别、意义、举例。
四、尝试应用:
国宝大熊猫的食物种类比较单一(竹子),由于环境污染和破坏,大熊猫的数量曾经濒临灭绝,试从动物的行为来分析原因,并呼吁同学们关爱环境,保护野生动物。
六、诊断评价:
1、 实验人员想了解一下新孵化的鸟类是怎么获得对它们母亲的情感的。他们选择了六只刚孵化的小鸭。小鸭①、②、③刚孵化出来就被从它们的出生地移走了,使得它们没有见到它们的母亲。小鸭④、⑤、⑥还和它们的母亲在一起。
实验员给小鸭①、②、③展示了一个气球,同时播放母鸭叫的录音,经过若干天后,实验员发现小鸭①、②、③模仿它们的母亲的行为并时刻跟随在气球左右。请选择:
(1)小鸭①、②、③的行为发展过程可用下列哪个术语描述( )
a、先天性行为 b、社会行为 c、学习行为 d、被动行为
(2)小鸭④、⑤、⑥最好被称为( )
a、实验模型 b、对照组 c、实验组 d、一个变量
(3)如果不是把小鸭①、②、③暴露在气球周围并播放母鸭叫的录音,而是将它们暴露在一只猫的周围并播放鸭叫的录音,则小鸭①、②、③可能会怎么样( )
a、可能吓唬其他鸭子 b、将失去繁殖能力 c、将发出类似猫的声音 d、将会认为猫是它们的母亲
2、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行为。在探究动物先天性行为的活动中,a组同学对于菜青虫的行为产生了兴趣。请你帮助他们完成探究实验的设计:
提出问题:菜青虫总在十字花科(如白菜)叶片上出现,而不吃空心菜等其他植物的叶子,这是先天性行为吗?
作出假设: 。
制定计划:(1)菜青虫的来源:a、去白菜地里捕捉已长大的菜青虫;b、去白菜地寻找即将孵化的卵,等待刚孵出的菜青虫。请你选择以上两种获得菜青虫的方式,你的选择是: 。你的理由是: 。
(2)实验的变量: 。你打算选择哪两种植物的叶子?a、 ;b、 。
(3)每一组菜青虫的数量:a、用1只菜青虫;b、用10只菜青虫。你的选择是:
,你的理由是: 。
(4)如果你做出来的实验结果与你的假设相吻合,那么你得出的结论是:
。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观察事物和表达、交流信息的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乌龟的绕道取食行为”进一步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
3.掌握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
情感目标:
通过本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研究动物行为的兴趣和激发他们的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探究方法和提高学生的研究动物行为的兴趣。
课前准备:龟,木块,沙土,湿草,新鲜的猪肉碎末(馅)
教学设计:
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复习导入新课
思考并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进入课题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设计探究
阅读资料、小组讨论、设计探究
指导、组织、
完成探究过程,得出结论
实施探究、分组实验、记录结果
指导、
倾听
讲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师:(提问)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动物的哪些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哪些属于学习行为,并且我们也介绍了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有哪些?
师:(导入新课)是的,动物行为学家通常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进行行为学研究,即综合法。今天我们就运用综合法来做一个探究实验,看一下乌龟(已饿了一段时间,食欲较强)是否可以绕道取食。请同学们打开课本35页阅读动物的绕道取食部分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
学生活动一:
阅读动物的绕道取食,从课本35页到36页。
师:根据课本给出的背景资料和老师已给的实验材料,请你提出动物绕道取食行为的探究问题。需要说明的是:老师已提前给乌龟用沙土和湿草筑了个巢,并且在它们的巢穴中喂食过新鲜的猪肉馅。
学:提出假设“乌龟可以绕道取食”
师:那你如何来证明你的假设呢?下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并完成探究(可书36页的有关内容)
学生活动二:
学:分组讨论后完成探究。
师:请各小组交流自己的探究。
学:在班上交流各组的探究。
师:大家的各有所长,下面由我和大家来在刚才的基础上共同讨论找到一个最佳探究。
先将饿了一段时间的小乌龟放好。
用木块挡成几条道路,每条道路宽约15厘米,长大约100厘米,其中有4条是走不通的(取不到食物的),一条是可以取到食物的通路。
把乌龟放在入口处,出口处放好沙土,湿草和新鲜的猪肉馅,观察乌龟要经过多少次错误尝试才能找到食物,并记录下每次找到食物的时间填入表格中(5次)。
根据你的实验结果,写出实验结论。
学:实施新的探究,并记录观察结果,填好表格,得出结论
师:让各组发表各自的观察结果和所得出的结论。
学:各组发表各自的观察结果和所得出的结论。
师:引导学生结合此探究活动,谈亲身感受(不要过多限制学生)。
学:先各小组交流各自的感受。然后在班上交流。
师:最后。通过此探究,认识动物的学习性行为不是动物生来就具有的,而是动物在生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人类是动物界进化等级最高的类群,人类的学习行为也是动物界中最为复杂多样的,同时,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生存质量也更多地依赖学习行为。人类有复杂的语言文字,有着其他任何动物都没有的、依靠第二信号系统的学习行为。面对信息时代的到来,人类应该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通过本探究,能够对学生的学业有所促进作用。
(三)课堂:
本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动物的学习行为。通过本探究使大家掌握了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了解动物行为的成因。面对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应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希望通过本探究,能够的学业有所促进作用。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篇9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阐述动物的行为对动物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的意义;
(2):举例说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2.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研究蜗牛的资料,让学生接受科学方法的训练;
(2):通过对“研究蜗牛的实验”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语言表达
(3):通过列表比较“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培养学生比较、区分事物并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4)培养学生利用图书馆或网络查找、整理相关信息资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分析研究蜗牛的资料过程中,体验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逐渐形成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在讨论“研究蜗牛的实验”中,学会交流与表达。学会与他合作。
(3):通过学习“后天学习行为的意义”,让学生意识到主动积极学习对掌握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在学习过程中能自觉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4.教学重点:
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5.教学难点分:
分析蜗牛研究的资料,概括先天性行为与后天学习行为的特征
二.设计思路
导入新课→设置疑问启动思维→展示资料→交流成果→小结
三.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出示一些动物行为的挂图,设置疑问启动思维。
第一节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2、组织学生阅读资料,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动物行为研究事例:蜗牛的行为研究(另:谈谈人类或自己学习的重要性)。其间巡视、旁听学生的讨论,对学生的见解给予积极的评价并补充和完善,以达到教学目标。
实验1的过程:
学生讨论,交流
师小结:
1假设蜗牛喜欢生活在黑暗的环境。(合理即可)
2实验控制的因素是光照,A端有光,B端无光。
步骤3中A端、B端都有光,蜗牛停留的时间是随机的,没有明显异。
步骤4中A端有光,B端无光,如果蜗牛喜欢黑暗的环境,则蜗牛在B端停留的时间应该长一些。
师:在试验1的基础上我们再看实验2。
试验2的过程
师:我们也做过类似的实验是什么呢?
生:狗分泌唾液的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建立
师:在此基础上来讨论活动中3、4的问题
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
3.步骤(1)中涡虫对强光的反应是伸展身体,这是涡虫的本能行为。
步骤(4)中涡虫对强光的反应是收缩身体,这是涡虫的后天学习行为。
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是:实验中多次给涡虫以“光照—电击”连续刺激,涡虫对“光照”形成了条件反射,强光由无关刺激变成了条件刺激。
4.实验1的先天性行为适应相对稳定的的生活环境。实验2中涡虫的后天学习行为能适应迅速改变的环境。有利于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繁衍。
师:通过这两个实验我们知道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同学们已经在课前看了书,现在我们根据书45页和25也上的内容阐述着两种行为的区别。
学生答(略)
教师总结:
四、课堂练习:
1、下列现象,属于学习行为的是A、野鸭的迁徙B、蜘蛛结网C、蜜蜂采蜜D、山雀偷吃牛奶
2、动物具有“学习能力”,有利于
A、找到食物B、逃避敌害C、找到配偶D、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
3、下列各项,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A、马戏团里狮子表演节目B、老鼠打洞C、小狗作算术D、蚯蚓走迷宫
4、乌贼遇到危险时释放墨汁,对这一行为不正确的叙述是
A、是一种先天性行为B、是一种学习行为C、对个体生存有利D、是生来就有的行为
五.小结: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1.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身体里的遗传物质所控制的行为。鸟育雏蜜蜂采蜜动物的先天性行为-灰喜鹊喂养小杜鹃动物的本能是生下来就有的行为,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同时也因为这些动物体内具备了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也就是生理因素成熟了。2.后天性行为:不是动物生来具有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动物的后天性行为-山雀偷吃奶油、蚯蚓的学习行为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后天行为也复杂,而且后天性行为在动物的活动中占的比重也越大。
六、作业: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篇10
教学目标
本节教学内容在生物新课程标准中规定为: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从教材的内容上看,本课从观察宠物入手,从生活实际出发,以感性认识为基础,进一步探讨有关问题,提高认识,促进今后的学习 。因此,确定本节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尝试编写探究实验报告。
2.能力目标:培养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表达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参加探究活动,培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鼓励创新;在问题 探讨中,认同人类学习或自身学习的重要性。
重点和难点
重点:动物行为对其生存的影响;认同人类学习和自身学习的重要性;探究实验的实施。
难点:探究实验材料的准备和操作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动物世界》节目片段;经过整理的宠物行为观察日记及关键图片,并制作成课件; 教材中“资料分析”中的图文制成的课件;动物行为相关资料课件;菜青虫卵的采集和隔离饲养关键步骤制成的课件,及采集和饲养资料;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和非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布置学生准备。[来源:学。科。网]
学生准备:整理过的宠物行为观察日记;菜青虫卵的采集和隔离饲养及记录;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查找有关菜青虫的资料。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思路
知识源于生活,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深入生活,认识生活,在生活的体验中汲取成 长的营养。这就是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和动物有过接触,因此,同学们都能列举出一些动物的行为。通过课前一个月时间的观察和《动物世界》节目片段的精彩回放,增强了感性认识。因此从叙述观察到的动物行为入 手,区分哪些是生物生来就有的行为,哪些是通过环境作用,由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再看资料分析材料,进一步学会区分认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然后探究一种动物的行为,加深理解动物行为的成因,最后播放《动物世界》精彩片段,拓宽视野,增强趣味性,收到课虽尽意未止的效果。
动物行为是多种多样的,如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许多行为都有较强的趣味性,很容易吸引学生,但从本质上理解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更为重要。因此教学中要以此为主线,精心设计,并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探究活动中,要鼓励学生提出和实施个性化的探究方案,肯定符合科学性的自主性探究活动,倡导创新,合作交流。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扮演的只是引导、点拨、协助、积极参与的旁观者的角色,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料,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体验,在体验中感受,在感受中主动获取,积极探索,提高能力。
课堂实录
授课过程
第一课时
多媒体播放动物世界片段,以此情境导入新课。
师:你喜欢这个片段吗?在这个片段中你看到了哪些动物的什么行为?同学们可以随便议论一分钟。
生:议论。
师:这些动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太容易见到,我们非常感谢这个电视栏目带给我们这么多的动物朋友,感谢那些科学工作者们,为我们大开了眼界,一饱眼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小动物,一个月前我们已经约定好,和这些小动物近距离接触,并把你观察到的小动物活动情况记录下来,进一步整理,做了这件事的同学请举手。
生:几乎全部参加了这 项活动,很兴奋地举起手来。
师:很好。老师也很喜欢小动物,我也同样写了观察日记。现在我们以 小组为单位,组内交流你的观察所得,让你编制的“动物世界”回放给大家 ,好吗?
生:好。
师:在交流过程中我们注意评 判,谁的更细致,更生动,全班推选两名同学在班级交流 。
(孩子们讲得更起劲了,惟恐不被推举出来,因为日记里凝聚了孩子们辛勤的汗水与欢乐。几分钟后孩子们停了下来,表明交流完成,推举结束。)
师:两名代表将你们的观察所得呈现给大家,语言尽量生动些,好吗?
生:我观察的是奶奶家刚出生的三只小猫,它们全都是一身黑白相间的毛,那毛柔柔的,很可爱。刚出生的四五天,它们眼睛一直不能睁开,我想去帮它们把眼睛扒开,奶奶说不可以,要等它自己睁开才行。在这些天里,小猫几乎就知道吃、睡,一直不离开猫妈妈,把它从猫妈妈身边拿开,它就叫个不停,直到放回猫妈妈身边她才安静下来。猫妈妈的身体对它们来说,是世界上最安全,最稳妥的避风港。此时它们的活动空间就是这个窝,在妈妈身边钻来钻去的。猫妈妈经常用舌头舔小猫的全身,为它们梳洗打扮,希望它的孩子们漂亮,惹人喜爱。小猫吃奶的时候很不情愿让人靠近,猫妈妈会发出警告,那声音好有威严,令人生畏。五天后,三只小猫陆续睁开了眼睛,它们用好奇的目光打量着这个陌生的世界。随着视力的发育,四肢力量的加强,他们的活动空间加大了,试着到处观光,不放过任何一个“景点”。除了吃奶,还能吃烂粥,精力充沛起来,更活泼可爱了。近几天,我一到那里,叫它们三个的名字,它们就向我走来,象阔别已久的老朋友一样。汇报完毕。
师:细心的观察,爱心的融入,使你多了三个猫朋友,恭喜你!
生:我观察的是小鸡。我很幸运,两个月前邻居李奶奶家母鸡正在孵蛋,二十一天后我听到了小鸡的叫声,我赶紧过去看,窝里已经有七、八只小鸡了。这时刚好有一只蛋被啄开一个口,口越来越大,小鸡的头从里面探出来,它身上湿漉漉的,紧接着两只翅膀也出来了,后面的蛋壳对此时的它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了。它用翅膀和头部与束缚它的半截蛋壳抗争着,但仅仅几分钟它就成了胜利者,它试着站起来,抖了抖潮湿略显光秃的身体,可动作刚进行了一半就摔了一跤,它勇敢地站 起来试着迈步,刚走两步又摔了一跤,看来要站稳、走路对它目前来说还真不容易,但它学得很快,一会的工夫就能走很快了。它从啄开蛋壳的 那时起就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仿佛在宣布它的出世。因为它的出世过程被我一览无余,很巧,所以我叫它“巧巧”,在它翅膀上系条彩线便于和其他小鸡区别。鸡妈妈从窝里出来吃食了,咯咯地叫着,巧巧听了赶紧跟过去,啄食小米,喝水,仰脖咽下去,俨然象个吃喝老手。几天后,小鸡们已经能从窝里跳上跳下了,也能到院子里活动了,但是一听到大的响动就逃向妈妈身边。会被淘气的小猫追 得落慌而逃;会从别的小鸡嘴里抢吃同一条虫子;会在吃的时候防着人家来抢。有一次巧巧在聚精会神地吃东西,我大声一喊,它被吓得打个趔趄,然后冲着我叫个不停,好象在和我理论。它们长得很快,现在羽毛丰满多了,每次我去看它们,都被它们围起来,尤其是巧巧,不知道它把我当成 了妈妈还是食 源了,紧跟在我身边,有时我突然停下,它煞不住脚,或撞我腿上或向后坐在地上。我先说到这吧。
(孩子们已经笑得不行了,我被他们同化了,呵呵。)
师 :好乖巧的巧巧,好顽皮的你,谢谢你带给我们的精彩回放。
(看得出孩子们意犹未尽,但是时间关系只能到此为止了。)
师:现在老师把观察过程中拍摄下来的一组图片奉献给大家,看的同时请同学们思考:我们观察到了动物的哪些行为?这些行为是动物一生下来就会的吗?
生1:摄食行为,如鸡吃米。
生2:运动行为,如跑、走、跳、爬等。
生3:防御行为,如斑马看到狮子就跑掉。
生4:繁殖行为,如母鸡孵蛋。
生5:贮食行为,如蚂蚁将食物搬入洞中。
生6:攻击行为,如雄象海豹为争夺领域而战斗。
师:说得都很准确。哪些是一出生就会的呢?
生1:小猫吃奶,小鸡啄食,睡觉等,是一出生就会的。
生2:母鸡孵蛋好象也是生来就会的。
生3:老师,母鸡孵蛋不是生来就会的吧,应该是和 其他孵蛋的母鸡学的。
生4:不对,单独养的母鸡也会孵蛋呢,我家养的那只母鸡已经孵过一次蛋了 ,它不曾和任何孵蛋的母鸡接触过,这说明母鸡孵蛋的行为是生来就会的。
(通过这场争辩,母鸡孵蛋是否是先天性行为已然明了。)
师:这是一场有价值的争辩,在争辩中我们找到了可信赖的答案,在学习方面我们需要这种探索精神。
(既学到了知识,又鼓舞了士气,端正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更浓,自主性更强了。)
师:生来就有的行为我们称它是什么行为?而由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叫什么行为?
生:前者为先天性行为,后者为学习行为。
师:是什么原因使它们有了先天性行为了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三十二页寻找答案。
生:因为动物体内有遗传物质,遗传物质决定了动物生来就有这些行为。
师:没有这些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是否能建立起来呢?
生:不能。学习行为要以先天性行为为基础,通过环境因素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
师:回答得很好。请同学们在书中概念处做好标记。下面我们共同看一组资料片,边看边思考以下问题:
1.区分哪些是先天性行为,哪些是后天性行为。
2.对比分析资料1和资料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动物维持生存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3.对比分析资料3和资料4,先天性行为有哪些局限性?
4.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有差别吗?学习行为有遗传 因素的作用吗?
(学生观看资料片,思考,想好就可以回答问题了。)
生:第一题,资料1和3是先天性行为,资料2、4、5是学习行为。资料1和3中小袋鼠和小鸟的行为都是不用学习就会的,是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而蚯蚓走迷宫,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钓取和摘取食物,是在遗传因素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师:回答正确。
生:第二题,资料1和2的动物行为都对动物自身的生存有好处,资料1中刚出生的小袋鼠如果爬不到母袋鼠的育儿袋中吃奶,就很难存活,所以幼袋鼠的这种行为是它存活的基础;资料2中的蚯蚓经过多次的尝试和错误后,能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是对环境的适应,使它能更好地生活。
生:老师,是不是学习行为越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越强呢?
师:你想的很有深度,很好。谁能回答这名同学提出的问题呢?
生:我想一定是的。比如说小松鼠学会爬树,在树上吃东西,做窝。这样就逃避了比它强大的动物捕获,适应环境生存下来。再比如说,猫学会用尾巴放到水边钓鱼,使它的食物来源更广泛。再比如说,刚才的资料片中大山雀学会偷喝牛奶,使它能轻易获得大量的、优质的食物,对大山雀们来说,无异于天上掉馅饼,在这样的环境中活得更好。
生:老鼠吃东西时戒备心很强的,它的一对鼠目不停的转,耳廓张开,随时准备逃离,它之所以有这些行为,也是它对环境的适应啊,因为以它为食的动物种类和数量实在可观啊。
生:还有,我们的祖先学会了钻木取火,少挨冻,多吃熟的食物,生活质量有了提高,比从前更适应环境了。
生:我们的祖先还制造了火药,抵御 侵略的能力增强。
生:通过学习,科学家还发明了蒸汽机,利用产生的能量做好多事情。
生:通过研究,人类利用仿生学制成了飞机,拓宽了活动的空间。
生:在科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也成功地发射了宇宙飞船,更深入地向未知领域迈进。
师:对呀,你们说得太好了,简直是把人类──高等动物的学习史、发展史展现给了大家。人类同动物一样,正是在不断学习中进步,不断探索中前行,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人类的发展经历了极其漫长的岁月,每一项发明创造都凝聚了前辈们辛勤的汗水,印 上了他们奋斗的足迹,做为青少年的我们,现在应该做好哪些事情呢?
生:发奋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
生:努力学好每一科课程,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 技能,争取将来有大作为。
生:我们不但要搞好学习,还要有一颗爱心,爱亲人,爱家乡,爱祖国,爱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地球。
师:是的,学习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我相信,通过努力你们会实现你们的理想的。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师:如果没有这些学习行为又将如何呢?我们继续答题吧。
生:第三题,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存的基础,是种族延续的保证。但是资料3中小鸟喂鱼的行为对小鸟本身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并没有什么益处,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浪费。
师:有道理。
生:象这种哺育后代的繁殖行为是有阶段性的,到一定时期就会消失。如果动物没有学习行为,一旦亲体的繁殖行为消失了,就要忍受饥饿,生命将结束,物种将灭绝。所以只有先天性行为是不行的。
生:要想生存,就得象大山雀那样,自己奋斗,寻找出路,才能不被淘汰掉。
师:那我们就做个不偷东西的大山雀吧。(孩子们都笑了。)接着看第四题。
生:蚯蚓、大山雀、黑猩猩比较起来黑猩猩更聪明,思维更复杂,所以学习能力更强。
师:在同样条件下培养黑猩猩钓取食物,它们的学习速度是否相同呢?
生:不可能相同。
师:对,不同种动物或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之间学习能力是不同的,能说一说差别的原因吗?比如说:结构因素、形态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
生:遗传因素。
师:具有了遗传因素,子代就一定能象亲代那 样吗?留做课后思考吧。回想本节内容,我们学到了什么?请总结。
生:(三名同学)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先天性行为,什么是学习行为,及两者的区别。通过比较知道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存的基础,是种族延续的必要条件,而后天的学习行为对动物的生存至关重要,由此我们得到启示;人类要认识世界,就必须要“学习、学习、再学习”。
师:大家总结得很全面、很透彻。今天的课结束了。
生:作业。
第二课时
探究实验──菜青虫的取食行为
师:一起回忆探究实验有哪几个环节。
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 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师:今天我们以菜青虫为例,探究动物的行为。我们先来熟悉我们的探究对象。
生;(介绍菜青虫)菜青虫是菜粉蝶的卵经过大约一周左右时间发育成的幼虫,它以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为食,是危害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害虫,长大后变为蛹,最终羽化成菜粉蝶。
师:展示学生采集和饲养虫卵的录象片段。
生:对照屏幕介绍采集和饲养过程。在十字花科植物叶片的背面找到的虫卵,连同叶片一起采集回来,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饲养,4~5天相继发育成了幼虫。
师:万事具备,开始分组实验。
生;逐个环节进行。
师:巡查。
(掌握实验进行情况,对共性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在“讨论和完善计划”这个步骤,同学们的疑问比较多,有必要提请全班讨论,迅速解决。)
师:出示讨论题。
讨论题1:为什么要从卵开始进行隔离饲养?直接从十字花科植物叶片上采集幼虫做实验不可以吗?
生:不可以。因为我们探究的是菜青虫的取食行为是先天性的行为还是学习行为,如果直接用菜青虫做实验,它取食十字花科植物叶片的行为是生来就有的还是后 来学的就不能确定,实验的可信度降低。
师:有道理。
讨论题2:怎样对菜青虫卵进行隔离饲养?
生:要模仿它自然生活环境条件饲养,如光照、温度、湿度、充足新鲜的食物等。
生:要多取些卵,保证幼虫的数量。
师:想得很全面。
讨论题3:选择哪些种类的叶片较好?
生:选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和非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
师:只选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可以不?
生:不可以,要用其他植物的叶片做对照才能说明问题。
师:选上面带毛或刺的叶片可以不可以?
生:不可以,这样不能确定是毛或刺影响了菜青虫取食还是菜青虫根本就不取食这类植物的叶片,所取的叶片要和十字花科的叶片相似,软、光滑、阔叶等。
师:讨论题4:实验用的叶片和滤纸等应当一样大吗?
生:要一样大,不要因为叶片的大小不同影响菜青虫的选择。
师:讨论题5:滤纸的颜色要和菜叶一样吗?
生:象上一个问题一样,要避免其他因素对探究问题的影响。
师:讨论题6:用什么方式让菜青虫对不同的叶子或滤纸进行积极选择?
生:要在菜青虫饥饿状态下实验 ,这时它会积极地去找食物,效果要好些。
生:真叶和假叶与菜青虫的距离要相同。
生:叶片还不能离菜青虫太远,要让菜青虫容易找到。
师:很对。
讨论题7:对照实验要在同样的时间和地点来做吗?
生:是的,要在相同环境条件下进行,保证实验的严谨有效,更有说服力。
师:谁来说说你们组的实验计划,让大家参考一下,好吗?
生:
1、挑选20条肥壮的菜青虫。
2、准备大一些的培养皿。
3、两片小白菜叶,两片菠菜叶,两片莴笋叶。
4、将选好的叶片摆在培养皿的边缘,将20条菜青虫放在培养皿的中央,距叶片大致1 cm。
5、认真观察,并做好记录。
师:大家认为他们的计划如何,可行吗?
生:可行。也可以把小白菜叶、菠菜叶、莴笋叶换成浸有十字花科植物叶汁液的滤纸和没浸汁液的滤纸。
师:当然可以,请继续实验。
生:开始实验操作。
师:巡视,以积极态度旁观。
生:观察很认真,记录很详尽。
(实验结束了,结果已经出来。)
师:针对实验现象,我们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呢?
生:菜青虫的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
师:为什么这样认为呢?[来源:98e范文网]
生:实验用的菜青虫从出生就没和外界接触过,它取食十字花科植物叶片的行为,是它出生后就会的,而不是根据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是由体内遗传物质控制的。
师:各小组表达交流实验中成败之处,互相借鉴。先谈失败。
生:实验用时较长,可能是叶片不很新鲜,不很吸引菜青虫吧。
生:我们用时也长了些,可能是滤纸浸得太湿了,叶的气味小了吧。
生:我们开始时不小心,培养皿中滴上了水,菜青虫在里面爬行得很慢,也影响了实验速度。
生:我们的20条菜青虫可能不饿,有12条在菠菜叶和芹菜叶那边呆了半天,不过没有取食行为,后来才慢慢爬向白菜叶那边,影响了我们实验的速度。
生:我们取菜青虫时,可能拿捏得紧了一点,有几条直到现在也没爬向任何叶片取食。
师:虽然我们有失败,但可贵的是我们找到失败的原因,这次失败是我们下次成功的基础,失败是成功之母。有哪些成功之处呢?
生:所用的菜青虫数量比较适合,能说明问题。
生:我们把小白菜叶、菠菜叶、莴笋叶做了修剪,形状、大小相同,但是并没混淆菜青虫的“视听”,最终它 们各个都找到了小白菜叶,象做游戏一样,很有趣的。
生:我们组是这样做的,选用了小白菜叶、菠菜叶、莴笋叶、芹菜叶还有浸入大白菜叶汁液的滤纸和被染料染成绿色的滤纸,为菜青虫设置了“迷魂阵”,可它们寻寻觅觅,最终还是找到了小白菜叶和浸有大白菜叶汁液的滤纸,边休息边香甜的吃起来。
生:我们把菜青虫编为两组进行实验的,一组是比较大的菜青虫,一组是比较小的,把它们分别放入并排的两个培养皿,我们除了观察它取食哪类植物的叶,还比较了它们寻找食物的速度,大菜青虫爬行很快,找到食物也快,取食速度也快。由此我们想到:一定要让自己快些成长起来,让国家强大起来,否则会在竞争中被淘汰。
师:这么多的优点足可以使我们再做这个实验时锦上添花,并且有了这么深刻的认识。万物皆思均有得。我们要象刚才这名同学一样,做个有心人,善于思考的人。
(播放《动物世界》精彩片段,结束课。)[来源:学*科*网]
生:整理实验材料,填写探究报告。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篇11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一、学习重点
1.学会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认识动物的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二、学习难点
认识动物的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三、内容提示
获得途径
决定因素
意义
四、学习任务
任务(一)
将“小狗吃奶”、“猴子骑车”“蜜蜂采蜜”、“鸟儿育雏”、“海豚表演”和“蜘蛛结网”这6种动物的行为分为两类,并说出分类依据。
任务(二)
阅读课本48-49页资料分析,分组解决讨论题目。
1.上述资料里描述的各种动物行为中,哪些是先天性行为?哪些是学习行为?
2.对比分析资料1和资料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对动物维持生存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3.分析资料3,试说说先天性行为有没有局限性。
4.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有差别吗?
任务(三)
解决实际问题:鹦鹉妞妞唱歌这一行为是生来就有的吗?如果不是,这种行为又是怎样形成的?
任务(四)
羊羔跪乳,乌鸦反哺——思考:我可以为爸爸妈妈做些什么?
五、练习巩固
1.“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诗句分别描绘了蝴蝶和蜻蜓的( )
a.防御行为、取食行为 b.防御行为、迁徙行为
c.取食行为、繁殖行为 d.繁殖行为、攻击行为
2.下列不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
a.孔雀开屏 b.白细胞聚集到伤口周围
c.蚂蚁搬家 d.小狗打盹
3.“飞蛾扑火,自取灭亡”,蛾类的趋光性是一种( )
a.攻击行为 b.繁殖行为
c.先天性行为 d.后天性行为
4.下列动物行为中,最复杂的是( )
a.蚯蚓走迷宫 b.老马识途
c.鹦鹉学舌 d.黑猩猩设法取下高处的香蕉
5.动物具有学习能力,这有利于( )
a.找到食物 b.逃避敌害
c.找到配偶 d.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
6.下列动物中,学习能力最强的是( )
a.蜜蜂 b.小白鼠
c.蚯蚓 d.鲨鱼
7.菜青虫喜欢取食十字花科植物这一行为的决定因素是( )
a.习惯 b.后天环境
c.遗传物质 d.多次尝试
8.杜鹃将自己的卵产到别的小鸟巢中,小鸟为杜鹃孵卵并喂食杜鹃的雏鸟。对小鸟这种行为的解释,正确的是( )
①是先天性行为
②是学习行为
③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④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9.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 )
a.蚂蚁搬家、大雁南飞、孔雀开屏
b.猫捉老鼠、尺蠖拟态、鹦鹉学舌
c.蜘蛛结网、公鸡报晓、惊弓之鸟
d.狗辨主客、黄牛耕地、老马识途
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低等动物没有学习能力,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
b.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喂金鱼是一种后天性行为
c.幼小的黑猩猩钓取白蚁是一种先天性行为
d.蚂蚁筑巢和蜘蛛结网都是动物的先天性行为
11.印度曾发现一个从小被狼收养的7岁女孩成为了“狼孩”,各种行为都像狼。经过精心教育,她逐渐学会了直立行走,但在16岁因病去世前都未能真正学会说话。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直立行走、说话都是人类的学习行为
b.狼孩被发现时不具有学习行为
c.学习行为在幼年时更易形成
d.学习行为的形成受到成长环境的影响
1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动物的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
(2)动物的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 )
13.请你再举出动物的一种先天性行为和一种学习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