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合作签约仪式领导讲话(通用3篇)
战略合作签约仪式领导讲话(通用3篇)
战略合作签约仪式领导讲话 篇1
尊敬的黄总、各位来宾、各位媒体朋友、与精英伙伴们:
大家好!
非常高兴与大家在这里相聚,共同见证与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保险(集团)公司是我国最大的世界五百强保险企业,同时,也是全球市值最大的上市寿险公司。20xx年,司营业收入达到亿元,总保费收入达到亿元,居行业第一;总资产达到万亿元,占行业总资产的,居行业第一。在推动公司转型发展的同时,一直致力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产品与服务,全力打造行业领先、客户青睐、最具价值的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
凭借公司的品牌、服务和实力,分公司的业务和服务已涵盖医疗、意外、投资、分红、养老和企业年金等多个领域。2
奥迪,这一从诞生之日起就蕴含着领先科技血脉的汽车品牌,一直致力为广大客户带来更安全、更高效、更好地汽车驾乘体验。20xx年全球销量突破170万辆,中国地区销售总量接近60万辆,深受精英人士青睐,其享誉国际的高技术水平、质量标准、创新能力,充分诠释了“突破科技 启迪未来”的品牌精神。
和战略合作,是两家世界500强企业的强强联手,也是两家企业整合行业优势提升服务内涵的开始。未来,我们双方将实现优势互补、信息共享,广大的客户将享受到优质的附加值服务。未来,国寿的客户选择购买奥迪汽车,将享受到最实在的优惠,同样,客户选择投保保险,也将享受到最优质的服务。
为了感谢广大客户对长期以来的大力支持和信赖关爱,我们将向今天到场的所有尊贵客户赠送一份价值**万元的保险保障。
最后,预祝本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祝大家新春快乐,合家团圆,身体健康,事业有成!
谢谢!
战略合作签约仪式领导讲话 篇2
尊敬的常董事长,尊敬的各位来宾,尊敬的媒体朋友们:
大家晚上好!很高兴与大家在这里相聚,共同见证中国国航与中国联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这标志着我们双方的合作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联通)是国有控股的特大型电信企业,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国航)是中国大型骨干航空运输企业,也是中国唯一的载国旗飞行的航空公司。两大央企战略协同,真诚合作,将使我们双方的发展更进一步,也将使我们的客户得到更加便捷、优质的服务。在此,要特别感谢中国联通长期以来对国航业务发展的大力支持。我相信,随着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双方将在市场营销、产品开发与创新、信息化建设、客户服务等各个方面,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强化合作内容,提升合作价值,更好地体现我们作为中央企业承担的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近年来,国航大力推进枢纽网络战略,建成了以北京为枢纽、上海为门户、成都为区域枢纽的均衡的国内国际航线网络,品牌价值连续多年居中国民航之首。截至20__年11月底,国航拥有以波音、空客为主的各型飞机258架,运营覆盖32个国家和地区的250多条航线,通过国航以北京为核心枢纽的强大、均衡的全球航线网络,乘客可以便捷地到达87个国内目的地、56个国际及地区目的地。国航在全球范围内与22家著名航空公司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将服务进一步拓展到160个国家的987个目的地,常旅客已突破1000万。目前,国航已成为中国资产结构最优、盈利能力最强、最具市场价值的航空公司,并连续三年跻身世界品牌500强,是中国民航唯一入选的航空公司。20__年,在世界性金融危机和行业严冬重压下,国航实现了盈利,在国资委所属综合交通运输企业中,盈利水平首次名列第一,并位居世界航空公司前茅。新的一年,我们将着眼于大的竞争格局,不断提升竞争能力,协调实现五个转变,即:枢纽网络建设由规模增长向品质提升转变;安全管理体系由系统建设向系统应用转变;营销创新由构建新型战略渠道向提升新渠道价值贡献转变;运行、资源管控由架构完善向实际效率提升转变;服务品质由短板提升向系统化建设转变,坚持客户导向,努力为旅客提供全流程的美好体验。这一切都需要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与手段加以支撑,而中国联通正是我们信息化道路上的同行者和好伙伴。中国联通拥有覆盖全国、通达世界的现代通信网络,拥有固定通信、移动通信、国内国际通信设施服务、卫星国际专线、数据通信、网络接入和各类电信增值等多项业务,目前国航大部分固话和网络专线服务都由中国联通提供,在国航的网络设计与建设过程中,中国联通给予了有效指导和大力配合,在我们今后的发展中也一定会为我们提供强大支持。
我相信,今天的签字仪式将是我们双方优势互补、信息共享、互利双赢的开始,我们将努力构建双方合作发展的新平台、新机制,进一步深化资源利用、业务整合、全流程服务等全方位的合作与交流,提升战略协同层次和水平,提升创新能力,实现战略发展中新的跨越。
最后,预祝中国联通和中国国航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取得圆满成功!祝大家新春快乐,合家团圆,身体健康,事业有成!
谢谢!
战略合作签约仪式领导讲话 篇3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大家下午好!
人间四月天,春意正盎然。在这百花争艳、姹紫嫣红的美好季节里,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一同召开沪陕承接产业转移合作项目对接会暨xx市代表团第一次签约仪式。首先我代表,对在百忙之中,前来参加本次会议的领导和嘉宾表示衷心的感谢!
20xx年是实施“十二五”发展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我国很多地方都在加快推动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随着“调结构”、“促转型”成为各地“十二五”发展的共识,后危机时代的全球经济结构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持续调整时期,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进入规模化阶段,中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仍有巨大的国际竞争力,包括我们陕西在内广大中西部地区是此轮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地。
因此,今天借这个机会我想简单讲一下当前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一些新趋势、以及陕西——上海投资合作前景,并对xx市的招商引资工作提一些具体建议。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最新调查显示,大多数外资企业仍然选择继续向中国大陆进行产业转移,而且转移的不是低端制造业,而是区域研发中心和高端制造业,以及为之服务的现代服务业。
外资企业之所以继续看好中国首要原因在于中国巨大的国内市场;其次是中国的规模经济优势。这两大优势蕴藏巨大的成本降低潜力,可以抵消劳动力等成本增长。由此可见,中国仍然是世界产业分工链中重要的转移目的地。各地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应及时把握这一新情况。
在外资加大对中国研发、制造和服务业的三大重点转移背后,这些企业的市场本土化、研发本土化和制造本土化是三个值得我们注意的新趋势和新动向。这些本土化与过去外资将中国作为桥头堡向世界市场进军不同,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是完完全全奔着中国本土市场,一切面向中国的本土消费特点而来的。这对消费市场不断增长的广大中西部地区来说是宝贵机遇。
我国国内产业转移呈现出了与国际产业相互交织的特征。一方面,在新一轮的国际产业转移中,不少跨国公司跳过东南沿海地区,直接进入内地;另一方面,长三角、珠三角的产业,除流向内地外,也有一部分开始向越南、老挝等东南亚国家迁移。无论是国际产业转移,还是国内产业转移,都不再是单纯的工厂迁移,而是越来越多地采取跨地域并购、证券投资、风险投资、项目外包、产业链整体转移等新兴方式。
我国沿海地区传统工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已十分明显。当前,面对外需持续萎缩、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等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任务非常重,一方面,上海迫切需要通过产业转移腾出更多的资源和空间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业;另一方面,上海地区的企业急需地对外扩张和开展投资合作,通过与中西部地区的联动发展提升产业和企业在全国乃至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上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并不是简单地把劣势产业转出,而是有着占领新市场、降低成本、获取资源等多方面的战略发展目标。
陕西在中西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得天独厚,资源丰富,消费市场潜力大,综合承载能力强。就而言,它的自然资源相当丰富,素有“南北植物荟萃、南北生物物种库”之美誉。她的优势在于绿色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历史底蕴。
陕西是一片充满古老魅力和现代活力的热土,和上海开展产业投资合作的前景非常广阔。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加速推进,陕西的后发优势与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的产业互补性将日益显现。希望这次沪陕承接产业转移合作项目对接会能成为陕西和上海共谋发展,共创大业的新起点、新契机。
是。自xx年成立以来,我们秉承“,”的宗旨,以为中心,积极搭建平台,与全国很多地方的政府和工业园区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鉴于这几年来我们积累的一些行业经验,针对xx市的招商引资工作,在此,我提以下几条具体建议:
1、设立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整个区域并不是都具备承接产业转移的条件,特别是那些主体功能定位为生态涵养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区域,不适宜大规模推进工业和城市化建设。因此,通过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产业集中布局和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引导和促进沿海转移产业和外商投资向这些地区集中,将有利于推动城市传统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布局;
2、通过政府财税工具,降低出口型内迁企业物流成本。
可借鉴国外对迁到后发展地区的企业给予投资补贴的做法,由省级和市级财政建立专项资金,对向xx市迁移的企业提供适当补贴,以降低其迁移成本(这样还可抑制企业向陕西和以外的低成本地区转移)。利用扩大内需投资,建立和完善与沿海的高效物流网络。
3、出台鼓励跨省区、跨市区的产业园区合作共建的政策。
把东部产业园区的资金、技术、管理和招商等优势,与土地、劳动力和优惠政策等优势结合起来,引导东部一部分传统产业集群中的核心企业与相互配套的企业,整体迁移到当地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投入和园区管理共同参与;共建土地收益和税收按照双方的股本和协议分成。建议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产业园区合作共建涉及的具体政策。
4、建立产业对接的协调组织机制。一是建立产业转移与承接的信息交流平台,提供政府经济政策、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商品供需动态、和外部经济合作主要意向以及备选项目等重要信息,帮助待转移企业科学决策;二是设立产业对接及转移协调机构,定期不定期就产业合作发展、产业转移对接、共同投资开发、重大项目推进等加强协调与沟通,以使得产业转移与承接的周期更短、成本更小、效果更好。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以及国内产业转移的黄金周期并不长,也就三五年的时间。因此,我们应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制定适合自身的产业转移和承接策略,力争从承接此轮产业转移中争取最大的收益。真心希望我们促进会今后能在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和密切陕沪投资合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最后,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