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精选14篇)四年级语文教案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精选14篇)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篇1
课题
2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课时
总计 3 课时
主讲人:王映辉
备课时间:9、2
上课时间:9、3
教
学
目
标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默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教学难点
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流程
个性设计
一、导入
1.各组交流一下读书活动的开展情况。
2.准备好课前发的材料。
阅读《我的童年》,谈一谈读后的感受。
3.比较一下《我的童年》和《窃读记》的异同。
4.读一读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羡林先生家,采访一下这位德高望重、酷爱读书的老爷爷,听听他对读书的见解。(板书课题)
二、做采访准备
说一说自己想采访的感兴趣的读书问题。(教师做好记录)
讨论一下在采访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礼貌问题、作记录问题……)
三、读课文,找到自己的答案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在季老的话语中,找到自己问题的答案。
四、感悟课文内容
1.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谈谈你对这几点的认识。
(1)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2)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
(3)进行古诗文积累。
2.这篇文章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
这篇文章是一篇访谈录,一问一答式。
我们在访问爱读书的人时,用这样的记录方式就很好。希望同学们把我们的读书活动继续进行下去,开展得丰富多彩。
3.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小苗和大树不仅代表着苗苗和季羡林,“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小苗”与“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能成才的内容。
五、个性阅读,独特见解
1.在小组内就感兴趣的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还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2.形成小组意见全班交流,达成一些共识,得到启发。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3.谈谈你对闲书的认识。
六、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特点
1.同位俩分角色读课文,读完后互相评价。
2.两名学生分角色一问一答。
3.全班对于他俩的读进行评价,说出理由。
如:“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从中可以看出季羡林老先生亲切幽默、平易近人,说得形象生动,听来如临其境。
“爷爷,我和您太像了,我也喜欢看闲书。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着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爸爸知道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从话语中可以感觉出苗苗的童稚与可爱。
“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对下一代青年的殷切希望与深深关爱。
……
七、学技巧,指导综合性学习活动
通过读这篇文章,说一说进行访谈活动还应注意些什么。
八、辩论
对课上和写作业的时候看闲书、学生偏科、背两百首诗和五十篇古文多不多;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等问题进行辩论,说出自己的见解。
九、拓展
调查一下本班同学阅读的书目;
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并做一份访谈记录。
同学们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你说我们应该怎样来学习这篇课文
总结学法
1、 识生字,读懂词、句意思。
2、 分角色读课文,知内容
3、 总结学习收获。
1、根据自己的作文现状,看课外书情况,谈谈自己以后该朝哪方面努力。
2、怎样对自己的学科进行调整,才能适应21世纪的三贯通的人才要求。
板
书
设
计
小苗和大树的对话
读闲书
三贯通
背诗词、古诗文
练
习
设
计
一、把与作品有关的人物连线。
《水浒传》刘备
《三国演义》宋江
《三侠五义》观世音
《西游记》白玉堂
二、“小苗与大树”交谈了哪几件事?简要写下来。
教
学
反
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将整个教学环节分成以下五个环节:
(1)初读课文,读出生字新词。
(2)再读课文,了解这篇课文写了什么?
(3)这篇课文和其他课文比较,有什么不同?
(4)读重点的句和段,体会人物的好品德。
(5)找出课文中季羡林和苗苗对读书的主张,同时小组讨论、交流,自己对看课外的看法。这样重点突出,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篇2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三
江西南昌市船山路小学 郑广南
学习目标
① 认识本课生字。
②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
做一个全面的学生。
课前准备
① 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② 布置学生列出清单:自己喜欢的课外书书名。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① 齐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② 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一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
③ 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④ 指名读导语,明确学习要求。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①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做好批注。
② 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
③ 指名站起来逐节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④汇报: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 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① 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完成表格。
苗
苗
的
见
解
我
的
季
先
生
的
见
解
感
受
② 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③ 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a 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读书。
b 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c 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d 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积累运用,培养能力
① 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划下来,多读几遍。
② 结合自己的 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
↘拓展活动
① 向大家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书。
②向大家推荐一些书目:《古文观止》《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利用课余时间读读。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二
重庆市九龙坡区杨家坪小学
学习目标
1、认识三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我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
学习重难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初读课文。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著名作家吗?(叶圣陶、老舍等),那么你们见过这些作家吗?有一位苗苗小同学不但见过很多著名的作家,还采访过他们呢。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有关苗苗同学采访著名作家季羡林爷爷的内容。让我们去看看他们都谈了些什么。
2.板书课题。
3.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音(尤其注意多音字),读通句。
4.检查自读情况。
(二)精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再读课文,说说苗苗同季老交流交流了哪些问题?(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古诗文)
3.结合插图,体会文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并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苗苗: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好问,对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
季老:平易近人,亲切随和,幽默中善于引导,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
(三)达成共识,感受阅读乐趣。
1.在小组内,根据文中谈到的问题,选择一两个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感受。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2.全班交流,重点交流“闲书”问题:
(1)在苗苗对季老的采访中,他们用了很长时间在讨论看闲书。那么到底闲书知什么,能结合课文谈谈你们的理解吗?
(2)同学们能从两个人的交流中体会到阅读能带来欢乐,帮助写作。老师也特别喜欢阅读。我想这样说,“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的大门”。你能有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对阅读的感受吗?
(3)教师小结:看来,“闲书”不闲,著名诗人也曾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今天,老师想说的是,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吧!
五、品味题目寓意。
再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1.与二人名字相关。
2.寓意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六、课外拓展:(任选一、两项)
1.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
2.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阅读,读书时作摘抄或填写阅读记录卡。
3.调查一下本班同学的阅读书目;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学习课文的写法,做一份访谈纪录。
4.写一个读书推荐卡,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同学。
点评:
重庆九龙坡区是我社第一批参加实验的实验区,它们从XX年参加课改以来,通过抓集体备课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以上就是该区在暑假期间组织教师备课的全部成果。看了之后,我有一些话要说:
一、感动。这些教案是九龙坡区教师在区教研室的带领的帮助下,经过一个暑假的辛勤工作研究出来的,是冒着重庆的酷暑做出来的,这种团结、协作、奋斗的精神实在令人感动。更令人感动的人,他们愿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无私地奉献出来,给全国的实验老师提供备课的思路。所以,我想老师们在看到这些教案时,不应该窃喜又有了应付检查的材料,不应该产生偷懒的想法,因为这是彼时彼地的教案,不一定都适合你。老师们要感谢他们的最好方式是,对他们的教案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者提出自己的教案,这样才能形成共同研究的良好氛围。
二、感想。九龙坡区探索出来的集体备课、网络备课曾经在天津的经验交流会上介绍过,当时我就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教研形式。它发动集体智慧、群策群力,准备出一份水准较高的教案,同时还省去了老师大量的无谓劳动,老师完全可以把这个时间用在学习提高上。面对这样一份相对“标准化”的教案,老师需要做什么呢?第一需要做的是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调整、完善教案;第二更需要做的是记好“教学反思”,看看自己在实施教案的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大到整个的设计思路,小到某一个问题的提问方式,都可以重新思考,虽然本课时不能重复,但长期经过这样反思,将对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
三、感慨。小学语文课改已经进入了第五年,第一批参加课改的老师和学生也用到了五年级上册教材。课程改革对老师观念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师生在此过程中的收获也是有目共睹的。但综观近一年多的课程改革的进展,使人不禁有“慢”下来,甚至是“走老路”的感觉。个中原因自然是很复杂的,但我以为大致有三:第一是经过课改初期的“激情燃烧”,这时已经有些疲塌了;第二越来越到小学毕业之时了,对如何考评尚不清楚;第三受某些专家的影响,加之一些 瓶颈问题无法突破。而重庆九龙坡区的这些教案给我强烈感受是,老师的探索热情并没有衰减,改革的动力并没有消失,他们为自己前几年取得的成果而自豪,也为自己以后将取得的成果而充满信心。所以,参考、学习这些教案的老师,不光得到了某些备课上的便利,更应该为他们的精神而感动。(人民教育出版社小语室 王林)
读书访谈──《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一
山东德州跃华学校小学部 李怀源 孟祥芹 王明明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默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学习重点: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学习准备:准备材料《我的童年》,学生人手一份;课前搜集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各组交流一下读书活动的开展情况。
2.准备好课前发的材料。
阅读《我的童年》,谈一谈读后的感受。
3.比较一下《我的童年》和《窃读记》的异同。
4.读一读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羡林先生家,采访一下这位德高望重、酷爱读书的老爷爷,听听他对读书的见解。(板书课题)
二、做采访准备
说一说自己想采访的感兴趣的读书问题。(教师做好记录)
讨论一下在采访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礼貌问题、作记录问题……)
二、读课文,找到自己的答案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在季老的话语中,找到自己问题的答案。
三、感悟课文内容
1.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谈谈你对这几点的认识。
(1)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2)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
(3)进行古诗文积累。
2.这篇文章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
这篇文章是一篇访谈录,一问一答式。
我们在访问爱读书的人时,用这样的记录方式就很好。希望同学们把我们的读书活动继续进行下去,开展得丰富多彩。
3.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小苗和大树不仅代表着苗苗和季羡林,“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小苗”与“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能成才的内容。
四、个性阅读,独特见解
1.在小组内就感兴趣的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还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2.形成小组意见全班交流,达成一些共识,得到启发。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3.谈谈你对闲书的认识。
五、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特点
1.同位俩分角色读课文,读完后互相评价。
2.两名学生分角色一问一答。
3.全班对于他俩的读进行评价,说出理由。
如:“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从中可以看出季羡林老先生亲切幽默、平易近人,说得形象生动,听来如临其境。
“爷爷,我和您太像了,我也喜欢看闲书。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着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爸爸知道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从话语中可以感觉出苗苗的童稚与可爱。
“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对下一代青年的殷切希望与深深关爱。
……
六、学技巧,指导综合性学习活动
通过读这篇文章,说一说进行访谈活动还应注意些什么。
七、辩论
对课上和写作业的时候看闲书、学生偏科、背两百首诗和五十篇古文多不多;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等问题进行辩论,说出自己的见解。
八、拓展
调查一下本班同学阅读的书目;
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并做一份访谈记录。
编辑短评:这几篇教案较好的理解了编者的编写意图,突出了综合性学习的特点。最突出之处是把活动穿插到课文的学习中,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而不致使活动落空。不足之处是课文的讲解仍是太多太细,加上活动时间,学生的负担较重。(王林)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篇3
时间:2007.09.09
地点:姐姐家
我:姐姐我们进行一次采访好吗?一起谈谈对读书的体会,行吗?
姐姐:行!你问吧!
我:姐姐你爱读什么书?
姐姐:我最爱读名著类的小说和随笔。其中包括《梵高传》,《巴黎圣母院》和《我的地坛》等等。
我:那好,姐姐,爸爸一直让我多看书,多看书有什么好处呢?
姐姐:可以提高文学素养,有利于写作水平和思维能力的提高,丰富语言辞藻,对了,还有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姐姐,既然你读过那么多书,你一定知道看书应该分几个步骤?
姐姐:如果看小说应该一边看一边摘记,提炼精华和主旨,看完以后写读书笔记。如果是随笔要多读几次,对于重要的词句,加以反复揣摩,并与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
我:那姐姐你小学的时候是读什么书的?
姐姐:小学读书面比较窄,一般看的都是作文书、童话书。也曾看过国内外名著,但无法了解其内涵,所以我觉得当时我应该多接触一些适合我们小学生读的随笔、散文,比如《读者》,那妹妹你是读哪些书的?
我:姐姐,我是读小说、童话、散文等一些适合我读的书,其中有《绿野仙踪》、《月亮宝石》、《海底两万里》、《格林童话》等,姐姐,既然我们都爱看书,但是遇到不懂的地方应该怎么办?
姐姐:可以反复诵读,和同学讨论,向老师询问。
我:姐姐,打断一下,如果这个人比较胆小,不敢向老师询问,该怎么办?
姐姐:可以通过上网查询同样读过这本书的网友所写的心得与体会。当然,最好还是向老师询问,这样子不但可以得到帮助,而且可以提高胆量,一举两得!
我:我爸爸不让我看作文书,姐姐,我听我爸爸说,你以前读过很多作为书,姐姐你觉得看作文书有什么好处?
姐姐:你爸爸为什么不让你看作文书?
我:因为爸爸发现大多数学生看作文书后只能写作文书的内容了,写不出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了。
姐姐:这样啊!其实看作文书就是同同龄人交流写作方法,对我们的写作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但是要在看作文书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见解,而不是照搬照抄。
我:姐姐,我的采访结束了,谢谢你的合作,拜拜!
姐姐:拜拜!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篇4
课题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课型略读课第几
课时1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三维)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与
难点自读课文,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教学方法与
手段本文作为阅读课文,且是对话形式的访谈录,没有复杂的句式、过多的修辞和深奥的语句,完全口语化,所以应放手让学生自学,自读自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教师只需起到激趣、点拨、引领作用。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时,先激发学生对访谈的兴趣,使之饶有兴趣地了解课文内容;再梳理苗苗的问题,明晰季老对读书、学习的见解;然后扩展阅读,鼓励学生读整本的《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鼓励学生利用学到的方法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使用教材的构思本文作为略读课文,且是对话形式的访谈录,没有复杂的句式、过多的修辞和深奥的词句,完全口语化,所以更应放手让学生自学,自读自悟苗苗与季老的对话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紧密相关,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辩论,如,季老是主张看闲书的,但在课上和写作业的时候看可行吗;苗苗的爸爸打她对吗;学生偏科与任课教师有关系吗;背两百首诗和五十篇古文多不多;我们能成为“三贯通”的人才吗……
课时教学流程补充
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课堂变化及处理
主要环节的效果
一、话题导入,激发学生对访谈的兴趣
1、不知同学们有没有留意最近电视上《实话实说》、《艺术人生》等谈话型节目十分火热。这些节日以什么吸引观众获得大家的青睐呢?
联系学生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激发学生对访谈的兴趣。
2、同学们对节目的“了如指掌”足以说明这类访谈节目的成功,一期好的节目不仅需要好题材,更需要对话双方彼此尊重、真诚相对,以及渊博的知识,风趣的语言:
你想学习采访吗?让我们一起跟随12岁的女孩张苗来到北京大学季羡林教授的家,欣赏他们的访谈片段。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谈话的主要内容
自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苗苗给季老提出了哪些问题?
学生读后交流,教师引导概括。
板书:
闲书、偏科、学习外语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研读课文,明晰季老对读书、学习的见解
1、对于苗苗天真而真诚的提问,季老是如何解答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季老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语言。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根据学生对访谈的再现,因势利导,明晰季老的见解以及对下一代的殷切期望。
导语:季老对于苗苗感兴趣的那些问题,持有什么态度,他是如何解答的呢?
交流预设:
⑴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①季老主张看闲书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②同学们对《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有哪些了解?
③什么样的书是闲书?你的父母允许你看吗?季老是主张看闲书的,但是在课堂上和写作业的时候看行吗?
激发学生共鸣,促其酣畅淋漓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⑵要努力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的人才,因此不能偏科:
①同学们如何理解“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②小组讨论,交流偏科的危害。
小组讨论使更多的学生有阐明观点的机会,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使学生对偏科的危害有更全面的了解。
⑶要学好外语,还要进行古诗文积累:
①“起码”怎么理解?“注”是什么意思?
②交流:
“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你听了季老的话有什么感想?
在交流和讨论中,培养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四、品味人物,分角色朗读
1、过渡语:“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同学们的对季老的话感想不一,苗苗有什么反应呢?请同学读一读。
2、苗苗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3、引读:
季老也从苗苗的语气中听出了苗苗的惊讶,季老说:
4、课前同学们搜集了有关于季羡林教授的资料,谁来介绍一下?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5、分角色朗读:
从一老一小谈笑中我们分明感受到了苗苗的率真、可爱,季老的平易近人,循循善诱。请同学分角色读一读《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五、回顾文题,体会寓意
通过同学们的朗读,我感觉到了苗苗对季老的尊敬爱戴,也感受到季老无名人架子,亲切随和,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现在,让我们再看一看课文的题目《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回味题目,你明白了什么?
(寓意:
六、扩展阅读,鼓励综合性学习活动
1、小小年纪、刚刚12岁的苗苗不仅采访过季羡林教授,她还采写当今中国文学艺术界的大家:臧克家、史铁生、黄宗江和王蒙,还有油画大师、美协主席靳尚谊和国宝级人物、笑星之首马季等。真可谓是茁壮的小苗苗和参天大树们的对话。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到《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全书,读一读苗苗和15位名人面对面的交流。
学生自由谈这类节目的特点,教师相机引导这些节目的话题与人们生活联系紧密,主持人幽默、睿智。
齐读课题
学生读书、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可在书上做上记号)
边读边在表明季老观点的地方做上记号,也可写出自己的感悟
季老以自己小时候的趣事以及询问苗苗如何写好文章来阐明自己主张读闲书。
(均为清代侠义小说,以行侠仗义,惩恶扬善为主题)
讨论、交流
(“贯通”,即全部透彻地理解和领悟,达到精通。“三贯通”则是指清华大学提出的“中西贯通”“古今贯通”和季老提出的“文理贯通”。这句话是季老针对苗苗偏科而说的。国力的竞争取决于人才的竞争,21世纪是一个知识和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学贯中西、博古通今,还要文理兼备。这种综合型的人才,才能适应新世纪发展的需要。)
“起码”即最低要求,最低限度。注:用文字解释字句。文中指对《古文观止》中难以理解的词句加上注释。
指名读,读出苗苗的惊诧、童真
谦虚好问,率直而有礼貌,对季老充满了爱戴崇敬。
生读
季羡林先生是北京大学的教授,他翻译和创作过许多作品,涉及到语言学、翻译学、文学等多个领域。季老在《我的童年》一书中记录了他小时侯偷偷看闲书的有趣经历。
2007年中国十大杰出人物
在朗读中要把握住人物对话的基调:苗苗谦虚好问,对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而季老幽默、随和,他们的对话极富口语化。
表面上与二人的名字密切相关,“小苗”──苗苗;“大树”──季羡林。实际上“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小苗”与“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会成才的内容。)
激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课时教学设计尾页
板书设计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闲书多看书
偏科三贯通
学习外语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
☆补充设计☆
作业设计
1、请在正确读音下边打“√”
爷爷,您在《我的童年》里说,您小时候,最感兴(xìngxīng)趣的就是看闲书,您喜欢看《三国演义》,还能将《水浒(xǔhǔ)传(chuánzhuàn)》里绿(lülù)林好汉的名字背得滚瓜烂熟。、扩展练习:
2、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见读书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我想这样说“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请你用这样的句式表达对阅读的感受。
3、向大家推荐自己读过的好书。
4、辩论《看闲书是否影响学习》。
教学后记
1、【词】
绿林好汉滚瓜烂熟能文能理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
【段】
喜欢语文当然好,但语文要好,数学也要好。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所以,不管你喜不喜欢,一定要学好数学。最后清华大学办了一个班,选的是高才生,提出要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的人才。我看,有这两个贯通还不行还应该加一个文理贯通。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2、多音字
单:dān(单位)传:chuán(传说)绿:lǜ(绿色)曾:zēng(曾孙)
chán(单于)zhuàn(传记)lù(绿林)céng(末曾)
shàn(单县)
盛:chéng(盛不下)正:zhèng(正路)
shèng(盛况)zhēng(正月)
2、反义词
随便──拘束通顺──别扭喜欢──讨厌困难──容易重要──次要鼓励──压制
3、近义词
随便──任性滚瓜烂熟──倒背如流重要──主要首要紧要
鼓励──鼓舞鼓动鞭策激励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篇5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学习目标
1、认识三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我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
学习重难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初读课文。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著名作家吗?(叶圣陶、老舍等),那么你们见过这些作家吗?有一位苗苗小同学不但见过很多著名的作家,还采访过他们呢。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有关苗苗同学采访著名作家季羡林爷爷的内容。让我们去看看他们都谈了些什么。
2.板书课题。
3.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音(尤其注意多音字),读通句。
4.检查自读情况。
(二)精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再读课文,说说苗苗同季老交流交流了哪些问题?(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古诗文)
3.结合插图,体会文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并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苗苗: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好问,对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
季老:平易近人,亲切随和,幽默中善于引导,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
(三)达成共识,感受阅读乐趣。
1.在小组内,根据文中谈到的问题,选择一两个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感受。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2.全班交流,重点交流“闲书”问题:
(1)在苗苗对季老的采访中,他们用了很长时间在讨论看闲书。那么到底闲书知什么,能结合课文谈谈你们的理解吗?
(2)同学们能从两个人的交流中体会到阅读能带来欢乐,帮助写作。老师也特别喜欢阅读。我想这样说,“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的大门”。你能有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对阅读的感受吗?
(3)教师小结:看来,“闲书”不闲,著名诗人也曾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今天,老师想说的是,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吧!
五、品味题目寓意。
再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1.与二人名字相关。
2.寓意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六、课外拓展:(任选一、两项)
1.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
2.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阅读,读书时作摘抄或填写阅读记录卡。
3.调查一下本班同学的阅读书目;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学习课文的写法,做一份访谈纪录。
4.写一个读书推荐卡,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同学。
3、走遍天下书为侣
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伴侣、娱乐、百音盒、毫不犹豫、一趟、背诵、零次、编写、某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4.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以书为友”的习惯。
学习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继续开展读书的综合性学习。
学习难点
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学习准备
收集读书的名言,整理自己读书的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有这样一个机会,让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什么呢?为什么?
在设想中,让学生尽情地说出自己的选择和理由,然后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板书课题)
二、释题明意
齐读课题,“侣”是什么意思?(伴侣、同伴)课题是什么意思?质疑课题。(为什么要选择书为自己的同伴?)
三、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把自己认为不好理解的段落认真读一读。
3.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让学生当老师,提示易错之处。
4.接读课文,纠正字音。
5.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解决作者选择以书为侣的原因,说一说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小组内交流学习所得,讨论自己疑惑的问题,再不懂的全班交流。
四、读文交流,体会作者情感
1.书到底有怎样的魅力,使作者毫不犹豫地选择它作为自己唯一的伙伴呢?
作者把书当作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家,不论朋友见了多少面,家回了多少次,我们还是会发现新的东西。说明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读而不厌。
(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读课文,注意评价的多样性。)
此外,你觉得作者选书作为自己的伙伴还有什么原因吗?
(尊重学生的独特解读)
2.作者认为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不管读多少遍,她也在这样的读书过程中总结了一些方法。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是什么?她的读书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
内容思考──品味欣赏──寻找新知──总结收获──产生共鸣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每读一遍书,我们都会收获与上一次不同的体验,寻找到新的发现。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同学们,我们平时也读了很多的书,你有什么好的读书经验,或者听了作者的读书体会,你有什么启发?和大家谈一谈。
学生总结自己的读书心得和经验,或从作者的介绍中总结收获。
我们平时总是更在意读书的数量,大部分书都只是读过一遍而已,泛泛地涉猎,大都不求甚解。现在我们再把以前读过的书拿出来读一读,按照作者的读书方法,看看你有什么新的体会,及时做好记录,到本单元的语文实践活动时我们一起来交流。
五、课堂总结接读全文,由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六、神奇岛
今天,你独自驾舟来到一个神奇的小岛,想领略岛上奇特的风景,必须先要通过岛上居民建造的智慧宫殿,你准备好了吗?
1.书法阁:请正确、漂亮地书写“侣、豫、盒、娱、趟、诵、零、编、某”等字。(温馨提示:想要写好写对每个字,一定要仔细观察每个字的字形,还要特别留意一些易混易错字的笔画。如“豫”的左边的是“予”不是“矛”,“零”的下边是“令”不是“今”,“某”的上边是“甘”不是“廿”。一些笔划较多的字,可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
2.留音库:请有感情地朗读刚学过的课文中你自己喜欢的段落。
3.藏书殿:收集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另外在书库中选择你曾经很喜欢的一本书,再读一读,看看有没有新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说一说上节课的内容:作者只带一本书上路的原因和方法。
二、品味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1.了解了作者的选择,你有什么深刻的感受?
(作者特别喜爱书,对书有着深厚的感情,而且作者很会阅读。)
2.作者对书有着深厚的感情。那么,作者是如何生动具体地表达自己的这种情感的呢?
(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自己的根据,然后反复读一读自己找到的句子,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感情。)
(1)假设
这篇文章通篇都用了假设来贯穿全文,作者通过层层递进的假设,一步步表明观点说明方法。开始作者假设独自旅行,只能带一样东西,如果问到自己,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选择一本书”;然后又进一步假设别人感叹,自己的回答是愿意读上一百遍,读到能背诵的程度,表明自己的观点: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最后假设自己坐在船里,如何反复地读书,如有人为伴。在假设的情境中,作者仿佛在与人交流,把自己对书的独特情感以及自己在书中体会到的乐趣表达的淋漓尽致。
(2)设问
假设独自旅行,只能带一样东西,如果问到自己,自己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选择一本书”。毫不犹豫地回答直接显示了自己对书的情有独钟。
(3)反问
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
连续两个有理有力的反问让你不得不点头称是,朋友越见越亲,家越回越依赖,每一次新的接触都让我们情感更深一层,书难道不是这样的吗?
(4)比喻
作者还运用了许多生动贴切的比喻,把自己爱书的情感表达得更形象。
①作者把书比喻为家。家总让人感到温馨和留恋,而且家每天都回,谁也离不开,作者把书和家相比,表示对书的喜爱犹如爱家一样。读自己喜爱的书,就是回自己温暖的家。另外,作者将书比喻为家,不仅表达了喜爱之情,还说了家从不同角度去看,会发现不同的美,来说明一本书值得反复去读。
②作者将书比喻为朋友。朋友,是你孤单寂寞时的陪伴,是你伤心难过时的安慰。朋友能给你快乐,给你许多新鲜的东西。谁不愿意与朋友在一起呢。把书当作自己亲密的朋友,足可以看出作者对书的珍爱。
朋友间次次相见,家日日都回,却不会生厌,反而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作者以常见的事物为喻,生动而又巧妙地说明了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读而不厌。
③作者还将书比喻为一处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故地”,指书已读多遍,了解并熟悉;“想去就去”,是说方便,随心所欲,想读就读。由前面的“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到现在的“就是”“也是”,愈加表达出了作者对书浓郁的情感,对一本书喜爱到百读不厌的程度。
拓展练习: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也是。
④作者将书比作人。书,不是枯燥的、呆板的,而如一个活生生的人一样生动、有情。作者读书,就如与人在交谈一样。
⑤作者将书比作伴侣。这正是与题目相呼应,《走遍天下书为侣》。书,也就是在生命中时刻陪伴,能够共担风雨,分享喜怒哀乐,特别亲密的伴侣。这个比喻就更能表达出作者对书的喜爱。
补充积累:
正是这些贴切的比喻,充分地表达出作者的爱书之情,读书之法。其实关于书的比喻有很多,高尔基也曾说过,“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你读过这样的句子吗?或者结合你自己的体验,也试着来说一说这样的句子。
学生展示自己的积累和收集的资料。
(5)列举
作者将自己读书的方式方法详尽地叙述下来,给我们以启发指导,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反复读一本书,不断体会新的收获。
以上几种表达方式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相机教学,不必面面俱到。
作者正是通过以上多种表达方式把自己对书独特浓厚的情感贴切地表现给我们的。
三、感情诵读,体味情感
在领悟表达方法的过程中,将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反复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将自己的感受融入进去。
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阅读链接
朗读补充诗歌《神奇的书》。
1.画一画书神奇在哪里。
2.说一说作者的表达方式。
3.谈一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4.背一背这首诗歌。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充满感情的接读课文。
2.说说自己对书的感受。
六、漂流谷
现在,你的小船来到了惊险的漂流谷,要找对途经才可以顺利通过哟,准备好了吗?
1.拿出勇气: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平静心态: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
3.补充能量:根据课文中的读书方法以及同学们交流的读书体会,整理读书卡。
4.奋力向前:继续用学到的读书方法读书,注意及时记录。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篇6
学习目标
认识本课生字.
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
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2.布置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单.
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齐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
3.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4.这篇课文的形式与我们以前读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做好批注.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
3.指名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交流汇报: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1.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完成表格.
苗苗的见解 我
的
感
受 季先生的见解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3.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a.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b.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c.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d.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积累运用.培养能力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
拓展活动
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书.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篇7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积累】会写本课的生字,辨别形近字并进行组词,读准易误读字的字音,掌握课文中较有特点的多音字的字音、字义与组词。
【方法与能力】(1)能结合课文理解文中出现的生词的意思;(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情感与思想】激发学生对读书学习的热爱之情。
【拓展与延伸】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节我们学习了散文家林海音的《窃读记》,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则是一篇关于读书学习的对话,其中也谈到了读书的问题?你们想知道课文具体讲了一些什么吗?好,现在我们就开始学习《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板书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二、初读课文,思考
1、文写了谁和谁的对话?他们谈了些什么内容?
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思考、讨论与交流。
提示:“小苗”指苗苗,“大树”指季羡林。
课文写了小作者张钫与国学大师季羡林的一次采访记录,具体谈了“阅读、偏科、学习外语、积累古诗文”四个内容。
2、按部分朗读课文,逐层学习
提示:
(1)理解词语 “闲书”指课外书。“正课”课堂上学习的课程。
(2)重点学习“谈读书”这部分的内容。
(3)拓展延伸读书除了季老先生说的可以写好文章之外,还有什么益处? 此题为全面体会读书的益处,深入领悟读书的真谛所设。应该从“学习知识、提高阅读与写作能力、加强自身的人文修养、学会做事做人”几个方面加以引导,并且让学生明确地懂得最后两点才是读书的“真谛”,从而正确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3、你从他们的对话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提示:学生自由回答,只要能依据课文内容来修正自己在学习中的态度、方法与习惯即可。
4、你们现在知道题目的真正的意思了吗?
引导学生根据谈话内容来领悟。
提示:表面上与二人的名字密切相关,“小苗”指苗苗,“大树”指季羡林。实际上“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小苗”与“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会成都的内容。
5、你从课文的谈话中可以体会到季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吗?
提示:要求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来体会。
亲切幽默、平易近人。
板书设计
阅读主张看“闲书”(能写好文章)
偏科要“三贯通”(全面发展) 亲切幽默 平易近人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殷切希望 深深关爱
学外语早学,注意发音
积累古诗文诗两百,文五十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课后的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在默读中理解内容,在朗读对话中得到启示。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4.认识阅读课外书籍的重要性,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2.认识阅读课外书籍的重要性,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
课时按排:2课时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课后的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齐读课题,提问:如果真的让小树苗与大树对话,那么你认为他们会说什么呢?
3.课文中的小树苗、大树分别指的是谁呢?
4.介绍作者:季羡林,(1911-),山东清平人。是中国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
5.如果你要采访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你会问他什么问题呢?
6.师: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羡林先生家,看看小作者是怎样采访这位酷爱读书、知识渊博的老爷爷,听听季爷爷对读书的见解。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1) 出示重点词语,指名读准字音
水浒传 起码 闲书 滚瓜烂熟 能文能理 古文观止 绿林好汉 三侠五义
(2) 意思:
绿林好汉:原指西汉末年聚集起义的湖北绿林山的农民起义军。后泛指聚集山林、反抗封建统治者的人们。
滚瓜烂熟:形容朗读、背诵得熟练流利。
(3) 近反义词:
近:贯通(沟通) 喜欢(喜爱) 赶紧(赶快) 起码(至少) 鼓励(鼓舞)
反:喜欢(讨厌) 困难(容易) 鼓励(打击) 滚瓜烂熟(吞吞吐吐)
2.同桌分角色读课文,想想课文中的一老一少都谈论了哪些话题,读完后同桌互相简单地说说。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在默读中理解内容,在朗读对话中得到启示。
2.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3。认识阅读课外书籍的重要性,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想想课文中的一老一少都谈论了哪些话题。(板书)
二.品读课文,感悟读书之道
1.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谈谈你对这几点的认识。
((1)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2)要中西贯、古今贯通、文理贯通,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
(3)进行古诗文积累。)
2.这篇文章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
(这篇文章是一篇访谈录,一问一答式)
3.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小苗和大树不仅代表着苗苗和季羡林,“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不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常识渊博,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三 指导有感情朗读
师:此时此刻,进行“现场再现”,你能够学好其中的角色吗?看谁把人物的对话内容记得最牢,能够最传神地演绎文中的角色。
1.揣摩人物的特点
说一说季老与苗苗分别有什么特点?(季老很有涵养且待人谦和,说话语气温和显得循循善诱;苗苗是一个小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季老充满敬意,说话时活泼天真。)
2.自由读课文,对话的内容记清楚,把人物的特点读出来。
3.同桌分角色读课文,读完后互相评价。
4.两名学生分角色一问一答。
5.全班对于他俩的朗读进行评价,说出理由。
6.师生表演“现场采访”,再进行采访。
7.从朗读中,你觉得季老和苗苗分别是怎样的人?请你评价。
四.课外延伸
1.调查一下本班同学阅读的书目。
调查人 被调查人
阅 读 书 目
2.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最好是围绕读书方面的),采访学校的一位老师。更一个采访提纲,并做一份访谈记录。形成小组意见全班交流,达成一些共识,得到启发。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板书设计: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话题一:讨论看闲书-----多读课外书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话题二:谈学习偏科-----提倡三贯通
(苗苗) (季羡林) 话题三:请教学好外语----鼓励早学习
话题四:背诵古诗文-----加大积累量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篇9
1.五年级语文 小树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
2.班级情况:
本班同学在学习上积极主动,大多数同学活泼好动,上课能与老师积极配合。 每四人为一个小组,上课喜欢与同学一起讨论。
3.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采用对话的形式,让学生从对话中得到启示。主要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和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
4.教学目标:
(1).认识课后的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在默读中理解内容,在朗读对话中得到启示。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4).认识阅读课外书籍的重要性,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
5.教学重难点:
(1).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2).认识阅读课外书籍的重要性,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
6.课时按排:2课时
7.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二.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齐读课题)
2.提问:如果真的让小树苗与大树对话,那么你认为他们会说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
3.课文中的小树苗、大树分别指的是谁呢?大家想知道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去读课文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重点词语,指名读准字音
水浒传 起码 闲书 滚瓜烂熟 能文能理 古文观止 绿林好汉 三侠五义
(2)理解意思:
绿林好汉:原指西汉末年聚集起义的湖北绿林山的农民起义军。后泛指聚集山林、反抗封建统治者的人们。
滚瓜烂熟:形容朗读、背诵得熟练流利。
2.教师范读课文
3.学生自由读课文
4.全班分角色读课文,想想课文中的一老一少都谈论了哪些话题,读完后同桌互相简单地说说。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想想课文中的一老一少都谈论了哪些话题。(板书)
二.品读课文,感悟读书之道
1.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谈谈你对这几点的认识。
((1)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2)要中西贯、古今贯通、文理贯通,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3)进行古诗文积累。)
2.这篇文章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
(这篇文章是一篇访谈录,一问一答式)
3.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小苗和大树不仅代表着苗苗和季羡林,“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不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常识渊博,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三 指导有感情朗读
1.揣摩人物的特点
说一说季老与苗苗分别有什么特点?(季老很有涵养且待人谦和,说话语气温和显得循循善诱;苗苗是一个小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季老充满敬意,说话时活泼天真。)
2.自由读课文,对话的内容记清楚,把人物的特点读出来。
3.同桌分角色读课文,读完后互相评价。
4.两名学生分角色一问一答。
5.全班对于他俩的朗读进行评价。
6.从朗读中,你觉得季老和苗苗分别是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8.课堂练习
小组内扮演小记者练习采访。
9.作业
课外阅读好书,积累摘抄好词佳句。
10.借助资料:远程教育网络。
11.自问自答:学生配合较好,但是朗读和课堂练习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篇10
小苗何人?就是照片上这个天真无邪、满面笑容的小丫头,今年12岁,东城师范附小六年级(3)班的学生,大名,张苗。何为大树?指的是冰心、巴金、胡洁清、季羡林、史铁生、李国文、丁聪、黄宗江、靳尚谊、曹文轩、臧克家、魏明伦、马季、邓友梅、王蒙等这些几乎涵盖中国文化名流各个层面的“参天大树”。对话开始的时候,小苗才10岁,起因也简单:一天小苗上语文课,学的是《我们的军长》,作者邓友梅。回家后小苗问爸爸,这个邓友梅是常来咱家的邓伯伯吗?爸爸大笑,只有一个邓友梅呀!于是小苗就把老师和同学们要问的问题一股脑儿地倒给了邓伯伯,从而也就拉开了一个10岁女孩与15位名家真情对话的帷幕。今年“六一”,即将小学毕业的小苗收到了给自己的最好的童年礼物——一本广州出版社出版的《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一个不满12岁的孩子就有一本作品在握,换了别的小孩,必得骄傲非常。然而小苗却不,她不在乎出书呀、成名什么的,她的快乐是原始的质朴的。每当采访过后,举着刚刚打印好的原稿雀跃着来到教室,看着同学们唧唧喳喳相互传阅的瞬间,那才是她陶醉的时候。说实话,张苗与这批文化名人的交流得益于她的家庭背景,别的孩子是难有这样的机遇的,然而这种机遇也是为有准备的人准备的,况且爸爸妈妈的“帮忙”还是挺有原则的。一直请求见见臧克家爷爷,爸爸总是以“老人高龄、不宜打扰”挡了回来,于是一气呵成地读完《世纪老人——臧克家卷》后,把一份采访提纲悄没声儿地放在爸爸书桌上。于是苗苗就站在了老人的客厅里,激动得连声好都忘了问就傻呵呵地背诵起了爷爷的诗《有的人》。
童言无忌、童心无邪,无忌和无邪的张苗那一个个“厉害的”的问题像一面小镜子一样,逼视着这些长者的心灵,同样回归到无忌无邪中的“参天大树”们就这样毫无保留地捋起了他们的“年轮”。小苗会这样问季羡林:“爷爷,您6岁就离开妈妈到济南读书了,可是,您在书里写了很多很多想妈妈的事,我也和您一样,妈妈出差的时候,我就特别想她,爷爷,人到多大就不想妈妈了呢?”小苗会这样问靳尚谊:“您画的那个塔吉克新娘、那个小提琴手都特别好看,我照着镜子学她们,可怎么学也学不像,后来才发现,原来呀,她们都是大眼睛,都会用眼睛笑,我是个小眼睛孩儿,而且喜欢咧开嘴笑,叔叔,您是不是觉得大眼睛比小眼睛好看呀?您为什么不画一个小眼睛阿姨呢?”小苗会这样问王蒙:“我觉得您是一个特别好玩的人,您当‘右派’的时候全家都迁到了新疆,少数民族爱唱爱跳的非常开朗,您在他们中间生活的时间一长,是不是性格也少数民族了呢?”
就是这样的令人忍俊不禁,有谁能拒绝这样的采访,又有谁能在这样的妙趣横生中不感到快乐! 工作起来,小张苗是个绝对细心的小记者;日常生活中,她可是个大大咧咧的孩子。在同学中,人缘极好,功课嘛,中等偏上,数不清当过多少次干部,又因种种缺点被免了职,目前的“官衔”是宣传委员,因为个儿高,班里关窗户、擦黑板的活儿也顺手包了。小苗的班是个异常活跃的集体,平常玩的游戏是故事接龙、脑筋急转弯和演木偶戏,内容是自创的,剧本由张苗写,《牛顿的椅子与苹果》、《神州号》等写了一堆,末了,小苗净演些椅子、狗熊、歪脖树之类,好角色都被同学抢去了。据说最多的一句台词是一声“好”。小苗还有很多优点:极富同情心,吃冰棍挑最便宜的,衣服穿妈妈剩的,这种“有钱难买少年贫”的本色在如今家境优裕的独生子女中几乎是罕见的。问小苗上中学后的打算,小家伙说,到时候再想吧。“我现在所有的感觉就是舍不得,我们班同学拿来好多盆花,我们要跟花儿在一块儿度过我们小学时代的最后几天。”在张苗小小的快乐的心灵中,世界是色彩斑斓的,是培育像她这样小苗儿小花儿的温床。我想我们所有的成人都应该为这种彩色的梦想去努力作点什么。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篇11
2
2
教学目标:
1、认识三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4、认识阅读课外书籍的重要性,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
教学重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 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季羡林的资料和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著名作家吗?(叶圣陶、老舍等),那么你们见过这些作家吗?有一位苗苗小同学不但见过很多著名的作家,还采访过他们呢。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有关苗苗同学采访著名作家季羡林爷爷的内容。让我们去看看他们都谈了些什么。(板书课题)
2、提出学习目标
(1)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字词和较长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说说这篇文章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苗苗同季老交流了哪些问题?他们对读书有哪些见解?
(4)朗读课文并结合插图,体会文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并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5)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
(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要求: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别人在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抽查情况)
1、小组内学习展示。
(1)、这节课,我学会了季羡林、水浒传、彭公传、绿林好汉、滚瓜烂熟、三侠五义、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等词语,理解了绿林好汉、滚瓜烂熟的意思。
(2)、我会用其中的一些词语造句。
(3)、我能够流利地读通读顺课文。
(4)、我知道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我知道了这篇文章是一篇访谈录,一问一答等。
2、抽查学习情况。
抽查生字词的读和说的情况。(主要是针对中差生)
(二)、学文悟情展示。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读课文,说说苗苗同季老交流交流了哪些问题?(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古诗文)他们对读书有哪些见解?(文章写好,要多看书;要三贯通,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进行古诗文积累)
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生1: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生2: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不要偏科,要全面发展……)
生3: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不仅要学贯中西、博古通今,还要文理兼备。这种综合型的人才,才能适应新世纪发展的需要……)
生4: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这里面既有季老自身成长的体验,又有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继承的关注,更是对“古今贯通”的一个注解与落实……)
3、结合插图,体会文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并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苗苗: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好问,对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
季老:平易近人,亲切随和,幽默中善于引导,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
4、品味题目寓意。
(与二人名字相关。寓意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5、课文朗读展示,学生进行评价并说出理由。
生:“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从中可以看出季羡林老先生亲切幽默、平易近人,说得形象生动,听来如临其境。
生:“爷爷,我和您太像了,我也喜欢看闲书。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着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爸爸知道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从话语中可以感觉出苗苗的童稚与可爱。
……
三、激发知识冲突(可与学习成果展示合为一体)
“闲书”指什么?谈谈你对闲书的认识。
四、学习收获展示
1、通过读《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你有哪些收获?
2、展示自主收集的资料。
五、作业
调查一下本班同学阅读的书目;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并做一份访谈记录。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篇12
师:在苗苗对季老先生的采访中,他们用了很长时间在讨论看闲书。那么,到底闲书指什么,能结合课文谈谈你们的理解吗?
生:我觉得闲书就是指不是课本的书。苗苗看的《水浒传》,季老小时候读的《三国演义》《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都算闲书。
师:你是从他们的对话中了解到的。那到底是谁管这些孩子们爱读的书叫闲书呢?
生:我在读《哈里?波特》时,妈妈就这样说过,“不好好学习,就知道看闲书。”
生:我喜欢看漫画,爸爸也说要我少看闲书,多做点题。
师:看来很多家长都把读课外书称为“闲书”,言外之意就是没用的、浪费时间的书,所以苗苗和季老都要偷偷地读。那季老今天为什么还主张看闲书呢?让我们再读读课文。
生:季老说要把文章写好,写通顺,应该看课外书。他的文章写得那么好,一定和他小时候看闲书有关。他还讲鲁迅也说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师:季老的话多么有说服力啊!
生:还有呢。季老在回忆他童年看闲书的事时,说得津津有味,这么多年过去了,他还记得那么清楚,这说明看闲书能给人带来无穷的乐趣。
生:还有,当他听说苗苗看闲书挨了爸爸的打时,没有评论,而是笑了。
师:季老就是这样在谈笑风生中表明了自己的观点,是那么亲切自然。让我们同桌间分角色读一读6-7页的内容。
(同桌间分角色朗读)
师:同学们能从两个人的交流中体会到阅读能带来欢乐,帮助写作。老师也特别喜欢阅读。我想这样说,“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对阅读的感受吗?
生:阅读,是一位向导,帮我找到智慧的源泉。
生:阅读,是一架望远镜,让我看得很远很远。
……
师:看来,“闲书”不闲,著名诗人杜甫也曾说过,“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今天,老师想说的是,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吧!
(语文课 堂网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此文转载于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篇13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是一个小学生对季老的“访谈录”,也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的一种文体。这两个人虽然在年龄、阅历、学识上有着差距,但在交流的过程中却平等和谐。所以,在他们的对话中可以感受到季老的和蔼亲切、对下一代人的殷切希望和关爱。
而本文的内容比较简单,我是这样让学生认识这种新文体的:一开始,我先让两个学生分别扮演苗苗和季老来朗读课文(他们读的时候采用直接对话的形式),其他学生听着。等他俩读完后,我再问其他学生:“这两个人在干吗?”孩子们联系了之前学过的对话形式说出了这是在“对话”。“一个问一个答,他们在干什么?” “采访。”一个孩子马上接上来了(回答得很激动,可能自豪吧)。“真好!那如果将采访的内容记录下来呢,我们就叫它为‘访谈录’,这是我们第一次碰到的。而且它就像我们平时在对话一样,内容很简单……”在学生认识这种文体之后,我再抛出问题“苗苗和季老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等,一步一步来解决。
在简单解决一些问题后,我问学生:你们喜欢看闲书吗?有的说喜欢,但苦于没书;有的干脆就保持沉默,不表态,其实我心理清楚:他们爱玩,爱看电视,即使有书也不去翻一翻。于是,我先给他们读季老先生的作品《我的童年》节选,然后结合老先生的主张教育学生:平时多看一些闲书可以多学一些知识,也可能多写一些好的文章。季先生有如此高的成就,其实跟他小时侯爱看闲书分不开的,且小时侯记的东西长大了也不容易忘记。而文章写得好,苗苗说的那两个重要条件——写真事、多看课外书,我认为也是有道理的。接着,我提了个要求:全班每人准备一本课外书,自己看了之后做些读书摘记或者写写读书心得,然后转借给其他同学,同时,你也能借到其他同学的书,这样轮流看的话,咱们不就有书看了吗?很多孩子都表示同意,但第二天带书来的还是很少。
我希望经过我不间断的提醒,能慢慢地使孩子们有爱看闲书的意识,并能主动积钱买书看,从提醒到自觉,让“书香伴我行”不再是空话。
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一单元《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反思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略读课文,又是对话形式的访谈录,没有复杂的句式、过多的修辞和深奥的词句,完全口语化,要求学生“粗知文章大意”只抓重点、难点,方法上让老师放手教学,鼓励学生自己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方法把课文读懂。因此,我放手让学生自学,自读自悟。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从词到句,由句到段再到文,降低了学生的认知难度。我以简洁的语言引导追求启发性和艺术性,让学生置身于优秀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从而受到了感染和熏陶。课上,我没有对文章进行琐碎的分析,而是对教材进行了合理裁剪,大胆地进行取舍,而不是面面俱到,抛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如:说说苗苗和季老交流了哪些问题?“说出你感兴趣的或不明白的地方,自读课文后全班交流”;本课作为访谈录,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文体,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这一老一小说话的语气,把握住人物对话的基调,读得自然。在议读中,学生不断地进步与升华。
小学语文第九册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反思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一篇略读课文,又是对话形式的访谈录,在课前我充分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在课中,把课堂交给学生,充分让他们读与悟,发挥合作探究的小组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本节课中我深感课堂的氛围与提问的技巧有很大的关系:开始我问“季羡林和苗苗的对话中一共谈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问题一抛出,读过之后竟然无人能回答,这是我意料之外的。有些气恼,一番责问之后,我反省自己,是不是问题给得太大呢?学生还没有透过全文概述中心的能力?!于是,我换种方式说:“苗苗提了些什么问题?季羡林爷爷是怎么回答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然后根据回答再分类,看看谈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学生们纷纷举手,问题迎韧而解,孩子们似乎如释重负……突然感悟:不同的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不一样,备课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在完全了解学生知识、能力等层面上进行教学问题的设计才是合理有效的。老师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的问题,即指引线不能太抽象,又不能太简化,游刃有余,张弛有度,学生才能学得有信心,课堂上才会碰撞出各种耀眼的火花。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篇14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略读课文,又是对话形式的访谈录,没有复杂的句式、过多的修辞和深奥的词句,完全口语化,要求学生“粗知文章大意”只抓重点、难点,方法上让老师放手教学,鼓励学生自己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方法把课文读懂。因此,我放手让学生自学,自读自悟。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从词到句,由句到段再到文,降低了学生的认知难度。我以简洁的语言引导追求启发性和艺术性,让学生置身于优秀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从而受到了感染和熏陶。课上,我没有对文章进行琐碎的分析,而是对教材进行了合理裁剪,大胆地进行取舍,而不是面面俱到,抛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如:说说苗苗和季老交流了哪些问题?“说出你感兴趣的或不明白的地方,自读课文后全班交流”;本课作为访谈录,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文体,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这一老一小说话的语气,把握住人物对话的基调,读得自然。在议读中,学生不断地进步与升华。
小学语文第九册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反思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一篇略读课文,又是对话形式的访谈录,在课前我充分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在课中,把课堂交给学生,充分让他们读与悟,发挥合作探究的小组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本节课中我深感课堂的氛围与提问的技巧有很大的关系:开始我问“季羡林和苗苗的对话中一共谈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问题一抛出,读过之后竟然无人能回答,这是我意料之外的。有些气恼,一番责问之后,我反省自己,是不是问题给得太大呢?学生还没有透过全文概述中心的能力?!于是,我换种方式说:“苗苗提了些什么问题?季羡林爷爷是怎么回答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然后根据回答再分类,看看谈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学生们纷纷举手,问题迎韧而解,孩子们似乎如释重负……突然感悟:不同的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不一样,备课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在完全了解学生知识、能力等层面上进行教学问题的设计才是合理有效的。老师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的问题,即指引线不能太抽象,又不能太简化,游刃有余,张弛有度,学生才能学得有信心,课堂上才会碰撞出各种耀眼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