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说勤奋》语文教案(精选13篇)四年级语文教案
四年级上册《说勤奋》语文教案(精选13篇)
四年级上册《说勤奋》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干有所作为,才干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懂“司马光、童第周”有辉煌的成绩是因为他们刻苦勤奋。
2、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教具学具:
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揭题
(板书:勤奋)看到“勤奋”一词,你会想到什么?学生回答。
今天我们来学习文章《说勤奋》,文中是如何来说勤奋的。(板书: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生字,读准字音。
2、自由、轻声读文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划出不理解的地方。
3、同桌互读,互问,四人小组讨论疑难问题。
4、回答教师问题:你懂了什么?
5、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6、全班质疑问难。
7、齐读全文。
三、细读课文,体会词句的意思。
过度: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1、指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找出主句。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3、体会交流
你可知道,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设问)
古今中外,每一个胜利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比喻)
用"鲜花"比喻胜利者所取得的成绩
用"汗水"、"心血"比喻胜利者付出的努力。
4、指导朗读。(个人朗读。全班朗读。)
5、归纳板书
提出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这一段用设问的方法提出自身的观点,非常明确,引起读者的考虑。
五、作业抄生字。
第二教时
一、复习检查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你懂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2节
我们继续学习下面的课文。
1、指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写了谁?(司马光)
2、写了司马光的几件事?
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就去玩了,他却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长大以后,他更加勤奋。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
3、体会交流
A、哥、弟间的对比,(指导朗读)
B、"小时侯"与"长大以后"的具体描写(指导朗读)
c、特别"醒枕"的奥妙
D、取得的成绩(指导朗读)
4、两件事说明了什么?哪些词语特别能说明司马光的勤奋。
5、指导朗读
6、齐读这一段
7、归纳板书
这一段分别写了司马光小时侯和长大以后,勤奋学习的事情,举了几个例子,通过对比烘托、细节描写等方法突出描写司马光的勤奋,写得特别生动,读了,我们就仿佛能够看到司马光那认真的样儿。
三、学习课文第3节
(以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读课文
(2)讲童第周的故事
(3)找出描写童第周勤奋和取得成绩的句子。
经过半年的努力……………………名列前茅。
后来他远渡重洋………………………发生了很大影响。
(4)体会交流
成果差不是天生,童第周名列前茅、青蛙卵剥离技术所发生的影响,这些事实证明,勤能补拙,胜利来自勤奋是真理。
(5)指导朗读
(6)归纳板书
天资聪明的人靠勤奋能成才,反之也会流于平庸;
基础较差的人靠勤奋同样也能成才,不应自暴自弃。
举例说明………………司马光和童第周的胜利事例
四、学习课文第4节
(1)齐读课文
(2)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体会交流
课文通过司马光和童第周古今两个具体事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干有所作为,才干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3)造句:只有…………才干…………才干…………
(4)归纳板书
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总结观点………………学习条件好了,但仍然不能忘了勤奋
五、默读课文,质疑问难
六、安排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
板书计划
提出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举例说明………………司马光和童第周的胜利事例
总结观点………………学习条件好了,但仍然不能忘了勤奋
四年级上册《说勤奋》语文教案 篇2
所谓说课,就是教师备课之后讲课之前(或者在讲课之后)把教材、教法、学法、授课程序等方面的思路、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及其依据面对面地对同行(同学科教师)或其他听众作全面讲述的一项教研活动或交流活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说勤奋》说课稿,希望大家喜欢!
《说勤奋》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说勤奋》是一篇说理性的课文,通过古今两个具体事例,告诉学生,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根据本单元的教学训练要求,我对这节课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检查朗读,学生有感情地全文。
2、围绕“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这一论点,重点学习课文2、3小节,教育学生从小要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3、交流课外搜集到的名人成功的故事,从中受到教育或启发。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符合本课特点,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进行思想教育紧密结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本课的教学开展紧紧围绕“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这一论点,构建学习板块,系统组织教学。通过组织学生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结合司马光的具体事例,通过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细细咀嚼,理解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他是怎样“用汗水浇灌出来的”?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主要采用学习的迁移,自主开展学习,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模式,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同样讨论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和“他是怎样用汗水浇灌出来的?”这样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入地领悟“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2、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重视学法指导,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需要,更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需要。为此我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让学生充分去感知语言材料,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感悟、小组学习,研究语言文字。我教学生用“读”“思”“议”“悟”的方法学习本课,仔细品味重点段、句、词,体会文中的情感。这种方法,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锻炼了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你们有自己的理想吗?请谈谈你们的理想。(学生自由发言)
2板书课题
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
(板书:13说勤奋)
3、解题。
题目中的“说”,就是谈、讲的意思。这是一篇说理类的文章,文章主要说了一个怎样的道理呢?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明白、说清楚的呢?下面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来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己试读课文
(1)出示要求:
a、画出生字,圈出生字,标出自然段序号。
b、读准字音。借助生字表上的拼音,读准字音。
c、读顺句子。对于比较难读的长句子要反复读几遍,直到读通为止。
d、读通全文。把课文多读几遍,想想每一个自然段说了什么。
(2)学生交流讨论。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
学生读,教师作如下引导:
①提醒学生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宋、砸”是平舌音。
“枕、稍、础、拙”是翘舌音。
“馁”的声母是n
“卵”的声母是l
②指导读好长句子。
出示:
理想境界桥梁心血浇灌砸缸滚瓜烂熟枕头稍微编成巨着
生物学毫不气馁急起直追习惯回顾名列前茅远渡重洋剥离
基础补拙良训改善有所作为贡献
同学们/一定还记得那个砸缸救人的司马光吧,他/是北宋/着名的史学家。
晚上睡觉前,/他总是/习惯地/回顾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如今,/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条件/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不能忘记/“勤奋”二字。提醒学生注意句中的停顿。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
师生评议。
3、范读课文。
读后引导学生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不要求说全面)
4、疏通全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讨论:
课文是分几部分来谈勤奋的?
三、细读课文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一段。
(1)找出中心句。
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
(是勤奋)
(2)这儿的“桥梁”是个比喻句,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通往理想的桥梁”的意思吗?
(实现理想的途径)
(3)你能把这个自问自答的句子换一个说法吗?
(“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或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板书: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学生齐读板书)
(4)过渡:是的,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相机出示:
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讨论:“鲜花”在这里指什么?(他们所取得的成就)
“汗水和心血”又是指什么?(艰辛的劳动)
(5)想一想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这里把成功者所取得的“成就”比作“鲜花”,把他们为此付出的艰辛劳动比作“汗水”和“心血”。说明了成功者的成功是他们勤奋刻苦、孜孜以求的结果,勤奋是他们的成功之路,是他们取得成功的必不可少的因素)
(6)出示:
a、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b、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7)比一比,这两句话你更喜欢哪一句?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第二句话更加具体,通过“古今中外”“每一个”“都是”说明了无数的事例证明了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
(8)指导朗读第一段。
四、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指读要求学会写的生字。
2、自己设计记忆字形的方法,感到困难的在下面打“?”。
3、交流自学情况。
4、指导书写“枕、末、惯、基”。
五、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2,用钢笔描红。
2、抄写句子。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要培养学生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依然是重点。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全文为重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在上一课时中,学生学习了课文的第一小节,因此我设计了检查学生朗读情况,引出本文的中心句,通过练习变换句式,加深学生对中心句的印象。为进一步学习课文2、3小节夯实基础。)
(二)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课文围绕“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相机板书:司马光、童第周)
2、大家一定还记得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司马光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天资聪明)
3、天资聪明的司马光长大后取得了什么成就呢?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讨论:
(1)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查阅资料了解司马光的巨着《资治通鉴》
(2)司马光怎样用汗水和心血去浇灌的?(“终于”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警枕”的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联系生活体会“19年”的艰辛艰难。)
(引导学生边读边找出书上有关词语和句子。理解“滚瓜烂熟”“一遍又一遍”)
(3)司马光的事例告诉我们(板书):“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4)自由练读第二自然段
(5)指名读,师与生一起评点,是否读出了司马光的刻苦、勤奋?
4、小结:砸缸救人的司马光从小就天资聪明,但是他依然始终如一地勤奋学习,最后写成了名留千古的史学巨着《资治通鉴》,这就充分说明了“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在这部分教学时,先了解名人成就,再探讨期中原因,对于学生深刻领悟勤奋的巨大作用,无疑更加巧妙、合理。)
(三)细读第三自然段
1、学生自学,完成下列思考题,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有关的词句画出来:
(1)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
(2)童第周的情况和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
(3)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为什么他同样取得了成功?
(4)童第周的成功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2、小组交流讨论
3、师生围绕思考题交流探讨
1、学生讨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句话的含义,老师相机板书。
(理解“高难度青蛙剥离手术”,体会童第周所取得的成绩。)
2、指导朗读
3、让学生根据板书小节,引导学生明确:不论天资聪明还是基础比较差的人,只要勤奋,都可以成才。
4、齐读两句名言,大家认为这两句名言好吗?好,就让我们一起把它抄在自己语文课本的首页,时刻勉励自己。
(自学问题的设计很有讲究,要有一定的内容跨度,要有逐步的层次递进,要有广阔的拓展空间,要有足够的思考强度,值得反复推敲,精心设计。语文课堂应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可以记录教师板书,可以记录课堂上随机产生的佳词妙句。注重这种积累,会让学生受益无穷。)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主要写了什么?
2、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3、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谈谈学习了这一课的感想,并写在小作本上。
注重教学的深化、拓展、延伸。一堂课上完了,学生系统地整理学习的收获,将思考、感悟、情感形诸文字,是学习过程的延伸,是学习效果的深化,是语文能力的提升,可谓一举多得。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3、收集资料,开展成功名人故事会。
(课程总目标提出“学会使用常用的课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的能力。”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出与教学目标有关的作业。教学之前,我布置学生回去收集有关“名人成功故事”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学生收集到的资料是多方面的,有图片、有录音、有文字介绍,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有关“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的道理,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四年级上册《说勤奋》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导入。
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自己的将来,你的理想是什么?(学生畅谈)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妙的理想,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那么,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呢?
2、板书课题。
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15 说勤奋)
3、解题。
“说”就是谈、讲的意思。这是一篇说理类的文章,文章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清楚的呢?下面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来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读情况。
(1)读生字词
“宋、砸”是平舌音。
“枕、稍、础拙”是翘舌音。
“馁”的声母是n。“卵”的声母是l。
(2)读句子
你觉得哪些句子有些难读,你能读好它吗?
(3)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生评议)
3、再读课文。
同座可以讨论说说课文主要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再集体讨论。
4、指导分段。
课文是分几部分来谈勤奋的?课文可以分几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
第二段:(第2~3自然段)
第三段:(第4自然段)
三、学习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一段。
(1)找出中心句。(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2)这儿是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的意思吗?
(3)把这个自问自答的句子换一个说法。
板书: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学生齐读)
(4)过渡:是的,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用他们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讨论:“鲜花”在这里指什么、“汗水和心血”又是指什么?
(5)你能说一说这一句话的意思吗?
2、指导朗读第一段。
四、生字练写
1、练读生字。
2、自己记忆学习,说一说什么字感到困难,集体讨论怎么记。
3、练习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学生试背第一段。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二段。
(1)读课文第二段思考:围绕“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
(2)自学第二自然段(四人小组讨论:看了这段你明白了些什么?)①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看出他从小就聪明过人。
②司马光的勤奋主要表现:别人玩他读书;用“警枕”自励自勉。找出关键词
③自由练读。
④集体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3)自学第三自然段(学法同上)
①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
②经过努力,学习赶上来了。(抓关键词:“终于”说明什么)
③道理:勤能补拙,有付出才有收获。
④自由练读。
⑤集体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4)教师小结:勤奋能使天资聪明的人成才,反之也会流于平庸;勤奋也能使基础较差的人成为可用之才,不可自暴自弃。成功与勤奋是分不开的。
2、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2)这一段在全文起了什么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3、教师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说勤奋》这篇课文,知道了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能以文中的司马光、童第周为榜样,学习他们的的刻苦勤奋的精神。
三、试背课文
1、自由练习背诵。
2、学生选择背诵2~4自然段中的任一段。
四、作业
1、说一说词意。
滚瓜烂熟 毫不弃馁 名列前茅 勤能补拙
2、造句。
既……又……
只有……才能……才能
五、板书:
15 说勤奋
司马光(天资聪明 → 编成《资治通鉴》
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 → 完成蛙卵剥离手术
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四年级上册《说勤奋》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过程
一、 对话课题——解读文体
1.出示成语:闻鸡起舞、悬梁刺股、凿壁借光、囊萤映雪。
2.对话课题:
(1)板书:勤奋。举例说说你对“勤奋”的理解。
(2)板书:说。题目中的“说”是什么意思?
(“说”是一种文体,有讨论、议论、论述、论说的意思。这是一篇说理性的课文。)
二、 对话字词——解读大意
1.出示生字词,读准字音。
(1)一类生字词:枕头、稍微、期末、校园、习惯、远渡重洋、基础、社会。
(2)二类生字词:资治通鉴、毫不气馁、名列前茅、剥离、良训。
2.自由交流理解的生字词。
3.指名逐节朗读,说说每节的大意。
板书:桥梁是勤奋;司马光勤奋;童第周勤奋;一生要勤奋。
(通过板书,凸显课文的中心——“勤奋”。)
三、 对话第1节——解读观点
1.自读自悟:读了第1节,你明白了什么?
2.师生对话。
(1)“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换个句式可以怎么说?
(这是一个比喻句,也是一个设问句。引导学生既关注语言内容,也关注语言形式。)
(2)“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这句话中“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汗水和心血”各是什么意思?彼此有什么联系?
(3)出示补充材料一,朗读。
“成功之花,人们只羡慕它现实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风雨。”——冰心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
(4)读了第1节后,你有什么感受?
3.齐读第1节。
4.师述过渡:勤奋是不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不是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呢?接下来,让我们读读“司马光”和“童第周”的事例。
四、 对话第2节——解读司马光
1.交流有关司马光的资料:课前大家搜集了哪些司马光的资料,简单说一说。
(北宋大臣,史学家。《资治通鉴》:按历史年代编写,从战国时期公元前403年到五代时期公元959年,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小时候砸缸救人。)
2.自读自悟,圈点批注:司马光的“勤奋”从哪里可以读出?
3.围绕勤奋,师生对话。
(1)小时候:“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一直”、“滚瓜烂熟”。
引读:
春天,春色满园,蝶飞燕舞,哥哥、弟弟读了一会书就去玩了——(生读)
夏天,酷暑难耐,屋内闷热,哥哥、弟弟读了一会书就去玩了——(生读)
秋天,秋高气爽,满山红叶,哥哥、弟弟读了一会书就去玩了——(生读)
冬天,银装素裹,堆雪人打雪仗,哥哥、弟弟读了一会书就去玩了——(生读)
(2)长大后:“更加”、“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继续读书写作”、“警枕”、“19年”。
(引导学生想象一下,头枕着“警枕”睡觉是怎样的情景。)
4.读了司马光勤奋成才的事例,你有什么感受?
5.引读:司马光勤奋成才的事例,说明——(生读)“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五、 对话第3节——解读童第周
1.交流有关童第周的资料:课前大家搜集了哪些童第周的资料,简单说一说。
(我国著名生物学家,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创始人。在比利时留学,完成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欧洲生物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自读自悟,圈点批注:童第周的“勤奋”从哪里可以读出?
3.围绕勤奋,师生对话。
(1)“成绩很差”、“毫不气馁”、“急起直追”、“天刚亮——读书”、“睡觉前——回顾”、“改进学习方法”、“名列前茅”。
(2)出示补充材料二,默读。
童第周17岁才进中学。他文化基础差,学习很吃力,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才45分。校长要他退学,经他再三请求,才同意让他跟班试读一个学期。
第二学期,童第周更加发愤学习。每天天没亮,他就悄悄起床,在校园的路灯下面读外语。夜里同学们都睡了,他又到路灯下面去看书。值班老师发现了,关上路灯,叫他进屋睡觉。他趁老师不注意,又溜到厕所外边的路灯下面去学习。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上来了,各科成绩都不错,数学还考了100分。童第周看着成绩单,心想:“一定要争气。我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办到的事,我经过努力,一定也能办到。”
(3)童第周的勤奋,让你想起了哪些成语?
(闻鸡起舞、悬梁刺股、凿壁借光、囊萤映雪、废寝忘食……)
4.读了童第周勤奋成才的事例,你有什么感受?
出示句子:由此可见,即使基础比别人差一些,只要肯下功夫,也是照样可以成才的。正如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所说,“勤奋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1)交流有关华罗庚的资料。
(华罗庚:我国著名数学家。初中毕业后刻苦自学,取得优异成绩。创立“优选法”、“统筹法”。)
(2)说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的意思。
(3)举自己或别人的事例,来谈谈自己的观点。
5.引读:童第周勤奋成才的事例,说明——(生读)“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六、 对话第4节——深化观点
1.指名朗读。
2.观点争辩:有人说,如今,我们生活和学习条件改善了,“勤奋”二字可以不提了。你认为呢?
3.出示句子: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请联系文中司马光、童第周的具体事例,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齐读。
七、 对话作者——解读结构
1.自读自悟全文:作者是怎样来一层一层“谈勤奋”的?
2.师生对话。
首先,提出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接着,证明观点——司马光和童第周靠勤奋成才;
最后,深化观点——要不忘勤奋,要一生勤奋。
3.司马光和童第周都是靠勤奋成才的,这两个事例不是有些重复吗?
司马光:古代的,是天资聪颖的人靠勤奋成才的。
童第周:现代的,是基础较差的人靠勤奋成才的。
(选择有代表性、有说服力的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4.练笔:现在,请你再举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例,来说说“勤奋”。
八、 诵读名言
出示补充材料三,诵读。
1.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
2.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张衡
3.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富兰克林
4.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在掌握了所读东西的记忆特征后,就惟有勤奋二字了。——茅以升
5.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
6.在天才和勤奋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它几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生婆。
教材简析
《说勤奋》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5课,这是一篇说理性较强的议论文。课文以“勤奋”为主线贯穿始终,通过古今两个具体事例——司马光、童第周勤奋成才,告诉读者: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这篇课文观点鲜明,说理透辟,语言凝练,行文简洁,是篇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
教学理念
议论文的文体特征,决定了小学生阅读这篇课文是有一定的难度。它不像记叙文那样有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优美生动的意境画面,它长于说理,巧于论证。这些对于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过于抽象,缺乏情趣,因此绝大多数学生对这篇课文的阅读兴致不高。
教学这篇课文,可以凸显以下三个设计理念:
1.扣住“勤奋”,层层对话。“勤奋”是本课的中心论点,课文的四个自然段围绕“勤奋”,分别写了: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司马光勤奋成才;童第周勤奋成才;不忘勤奋、一生勤奋。
教学中,要扣住“勤奋”这一核心话题,引导学生到文章的字里行间,找到勤奋的注脚,读懂勤奋的内涵。引导学生与文本、文本中的人物、文本外的经历,展开层层对话,使“勤奋”这个中心论点,不只停留于文本之中、概念之中,而成为一种感性的体验、实在的行动。在引导学生与“勤奋”的不断对话过程之中,将“文”与“道”自然地契合在一起。
2.解读“事例”,感性对话。课文中所选择的两个事例非常典型,一个是古代的,一个是现代的,一个是天资聪颖的人靠勤奋成才的,一个是基础较差的人靠勤奋成才的。这样的事例,说理深刻,令人信服。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事例、人物之中,感性而细致地解读司马光、童第周的“勤奋”。要引导学生品味诸如“躲在”、“一遍又一遍”、“一直”、“滚瓜烂熟”、“警枕”、“毫不气馁”、“急起直追”、“每天天刚亮”、“晚上睡觉前”等词句,设身处地、切己体察来感悟“勤奋”二字的内涵,与这两个人作一次感性的对话。
3.引入“生活”,延伸对话。阅读这篇课文,一定要引导学生把自己放到课文之中,不断地向自己追问:我是这样吗?我会怎么做?我有这样的经历吗?……特别是要能在对话的过程中,激活学生的相似生活经历,把学生的学习生活体验引入课堂,并加注在文本解读中,就一定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种引入生活的延伸性对话,能让文本解读得更饱胀,能让学生体验得更深刻。
四年级上册《说勤奋》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生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感知说理的方法,能找出作者的观点。
3.感悟文中有关词句,体会只有勤奋学习,才能实现理想,有所作为。能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悟词句,能有感情地朗读。
难点:感知说理的方法。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上课之前我想和你们谈谈理想(板书),你有什么理想呢?
生:……
师:是啊,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理想,然而你可知道,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
生:是勤奋!
师:对!(板书:勤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说勤奋》。板书:说。
你是怎样理解这个“说”字的。
生:(谈论……说一说……说道理……)
师:对,“说勤奋”就是谈论关于勤奋的道理。那么,关于勤奋,作者有怎样的观点,又是如何去证明的呢?读完课文,你自然就知道了。
二.检查预习
师:同学们都预习过课文了,下面我们就来展示一下预习的收获。
1.读生字
读屏幕上的生字,一生全部读完,一生再读,开火车。
2.读生字,说生词
读一个生字,说出它在课文中的生词,小组读。
3.读生词,读句子。
读屏幕上的生词,找出含有生词的句子,读一读。
(相机与生交流:预习时读了几遍书?……鼓励学生:你真勤奋!难怪你的书已经读得这么流利了。)
三.初读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找出作者的观点,用“——”画出。
2.大屏幕显示句子: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朗读句子。
3.理解“鲜花”、“汗水和心血”
(“鲜花”就是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取得了成功,“汗水和心血”就是勤奋。)
读第一句话,这是个什么句子?(设问句)换成肯定的说法。
过渡: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举了两个例子,下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的2、3自然段。
四.精读感悟
1. 同座两人合作学习其中的一个例子,思考:他们成功了吗?找出有关他们成功的词句,读一读。
大屏幕映示:
北宋著名的史学家
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
他用了19年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师简介《资治通鉴》)
后来他远渡重洋,到比利时去留学,由于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欧洲生物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他们成功靠什么?(勤奋)
同座再读课文,画出能体现他们勤奋的句子。
司马光:
小时侯……滚瓜烂熟为止。
长大以后……叫“警枕”。
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他的勤奋?(扣住:一遍又一遍、滚瓜烂熟、稍微、继续、警枕)(相机用“滚瓜烂熟”说一句话)
有感情地朗读。
引导出“小时侯”、“长大以后”,这就是——一生勤奋。
再读句子:只有一生勤奋,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童第周:
第一学期末……急起直追。
每天天刚亮……改进学习方法。
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他的勤奋?(扣住:“毫不气馁、急起直追、每天天刚亮、晚上睡觉前、总是”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
师:是啊,童第周的成功不就告诉我们(出示句子):“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生读。
3.再读课文,小结。
五.课外延伸
1.搜集关于勤奋的名言、俗语、成语、诗词等。
2.为文章再添一个因勤奋而成功的事例,来证明作者的观点。
四年级上册《说勤奋》语文教案 篇6
之一
佚名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9个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10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懂得勤奋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深入感悟文章的内涵。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过程 】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解题:题目中的“说”就是谈、讲的意思。这是一篇说理类的文章。读了这个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文章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明白、说清楚的呢?)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分段。
1、听课文录音,想一想:课文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
2、交流(只要求说出大概意思就可以了)
3、引导分段。
(1)学生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在哪里提出了观点?又是怎样证明这个观点的?课文最后又是讲了什么?
(2)交流。
(3)根据以上问题给课文分段,并在文中作好记号。
三、分段读通课文。
1、先拼读生字,读熟新词。
2、分段读通课文。
自己练读——指名读——纠正读音,指导读通长句——齐读。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一段,画出中心句。
2、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1)这里的“桥梁”是什么?
(2)把那句自问自答的句子换一个说法。
(3)过渡:是的,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相机出示: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讨论:“鲜花”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汗水和心血”又是指什么?
(4)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5)出示: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比一比,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齐读后一句。
3、齐读第一段。
4、当堂背诵第一段。
五、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自己设计记忆字形的方法,感到困难的在下面打“?”。
2、交流自学情况。
3、指导书写“枕”、“末”、“惯”、“基”。
4、钢笔描红。
六、作业 :
1、完成课后练习3:读一读,再抄写。
2、背诵第一段。
3、区别形近字组词。
未悄社梁渡
末稍杜粱度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成才的故事,懂得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的道理。
2、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3、略知说理文的篇章结构,摆事实,讲道理。
重点难点:
懂得勤奋能使天资聪明的人成才,反之也会流于平庸;勤奋也能使基础较差的人成为可用之才,不应自暴自弃。懂得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勤能补拙的道理。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
上节课学习了第一段,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二、细读第二自然段
1、课文围绕“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相机板书:司马光、童第周)
2、大家一定还记得一年级学过的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司马光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天资聪明)
3、天资聪明的司马光长大后取得了什么成就呢?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讨论:
(1)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终于”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警枕”的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司马光怎样用汗水和心血去浇灌的?(引导学生边读边找出书上有关词语和句子。理解“滚瓜烂熟”“一遍又一遍”)
(3)司马光的事例告诉我们(板书):“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4)自由练读第二自然段
(5)指名读,师与生一起评点,是否读出了司马光的刻苦、勤奋?
4、小结:砸缸救人的司马光从小就天资聪明,但是他依然始终如一地勤奋学习,最后写成了名留千古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这就充分说明了“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三、细读第三自然段
1、学生自学,完成下列思考题,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有关的词句画出来:
(1)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
(2)童第周的情况和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
(3)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为什么他同样取得了成功?
(4)童第周的成功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2、小组交流讨论
3、师生围绕思考题交流探讨
4、学生讨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句话的含义,老师相机板书。
5、指导朗读
6、让学生根据板书小节,引导学生明确:不论天资聪明还是基础比较差的人,只要勤奋,都可以成才。
7、齐读两句名言,大家认为这两句名言好吗?好,就让我们一起把它抄在自己笔记本的首页,时刻勉励自己。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主要写了什么?
2、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3、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谈谈学习了这一课的感想,并写在小作本上。
五、总结课文:(略)
六、作业 完成课后思考题3、4两题。
附、板书:
13、说勤奋
司马光(天资聪明) 编成《资治通鉴》
勤奋是通往
理想境界的桥梁
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 完成蛙卵剥离手术
四年级上册《说勤奋》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9个生字,其中绿色通道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懂得勤奋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深入感悟文章的内涵。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色通道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略知议论文是说理的文章,一般的篇章结构是:先提出观点,再列举事例,讲道理。
【教学过程】
一、由名言导入
成功=一分天才+九十九分汗水
请你说说你对这句名言的理解。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解题:题目中的“说”就是谈、讲的意思。这是一篇说理类的文章。读了这个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文章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明白、说清楚的呢?)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分段。
1、听课文录音
想一想:课文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
2、交流(只要求说出大概意思就可以了)
3、引导分段。
(1)各自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在哪里提出了观点?又是怎样证明这个观点的?课文最后又是讲了什么?
(2)交流。
(3)根据以上问题给课文分段:1、提出问题;2、列举事例;3、点题总结。
三、分段读通课文。
1、先拼读生字,读准新词。
2、分段读通课文。
自读巩固预习效果——指名读——纠正读音,指导读通长句——齐读。
四、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
2、重点指导书写“枕”、“末”、“惯”、“基”。
3、钢笔描红。
4、练习书写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3:读一读,再抄写。
2、熟读课文。
3、区别形近字组词。
未( )悄( )社( )梁( )渡( )
末( )稍( )杜( )粱( )度( )
四年级上册《说勤奋》语文教案 篇8
文章围绕 “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我在教学中主要让学生通过自学,先学习司马光从小就很聪明但也很勤奋。他手中鲜花是怎么得到的。然后从华罗庚的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为切入点,引出基础较差、起步晚的童第周,他手中的鲜花是如何取得的。在这一过程中始终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资源,使课堂教学为学生服务。
学生完成课堂练习,比较轻松。但课后背书的情况不是太好,主要是课文太长,课上没有充足的时间朗读,看来对于学生的读书仍需加强。
反思2
15《说勤奋》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章,课文通过古今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读者: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还没有上这课时,我真担心学生没有兴趣学这篇课文,因为这样说理性很强的文章他们从没有接触过,该怎样调动他们学习这篇文章的积极性呢?上“凤凰语文网站”寻找了相关资料,觉得可以在比较中学习这篇文章,于是就有了以下的教学思路。
课文中主要介绍了两个人物,一个是古代的司马光,一个是现代的童弟周。他们有着许多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于是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寻找他们两个相同的地方与不同的地方,在交流司马光和童第周相同点时学生都说他们都获得了成功,都付出了努力。同时学生也找到了表示成功的句子,从句子中我让他们找司马光和童弟周成功的标志是什么?当然学生也很容易就找到了作者的观点,那就是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在找相同点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找不同点,于是学生告诉我他们一个是古代的,一个是现代,找有关句子弄明白一个是天资聪明,一个是起步晚,基础差。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突破课文的难点“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通过这样比较以后的学习,学生理解难点到这里便水道渠成了。
不过在课堂上我认为我还有许多地方做得还不够的,我总感觉课堂上读的部分不够理想,可能是说理性很强的文章,描写得不是很优美,所以学生的朗读就没有那么投入,同时学到最后我让学生起来交流相关名人名言时,由于课前学生的预习情况做得不够理想,所以学生不能回答,后来只好我说了两句。看来我以后在课前准备方面要做得更全面一些,而且,学生已经是四年级了,他们完全有能力自己去准备,这样也可以培养他们搜集资料的能力。
四年级上册《说勤奋》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词,理解部分词语。
3、明确作者观点,读懂两个故事。
教学重点:读懂故事,明确观点。
教学难点:对比读两个故事、了解文体。
教学准备:预习课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理想。同学们,你的理想是什么?
……
大家的理想是如此美好。那么,你们可知道,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呢?
……
对,是勤奋!(出示: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理想,然而你可知道,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齐读,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说勤奋》。谁知道这里的“说”是什么意思?
对,作者就是想和大家谈一谈勤奋。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看词语:
稍微 剥离 毫不气馁 滚瓜烂熟
期末 华罗庚 急起直追 名列前茅
枕头 资治通鉴 勤能补拙 有所作为
基础 远渡重洋
(1)开火车朗读,及时正音。
(2)为了能够读准这些生词,你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个字音?(齐读)
(3)点击“基础”:通过完成“预习导航”,我们知道“基础”有两个意思。它原来是指 ,本课是指 。
(4)你从哪个成语中读到了“勤奋”?能给我们说说它的意思吗?
2、请同学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
1、作者谈勤奋,课文中哪两句话直接表明了勤奋的作用?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到以后请用笔划下来。
交流(出示):
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1)第一句话中的哪个词语让你看到了勤奋?(理解“汗水和心血”、“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适时板书:桥梁、一生勤奋)
(2)齐读两句话。
2、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在文中举了哪两个人的例子?
板书:司马光、童第周
a、同学们,轻声地读一读课文的2、3两小节,把这两个人的事例作比较,看看它们有何不同之处,又有哪些相似之处,可以在适当的地方做做记号。
b、把你的发现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交流:(相同或不同之处)
(1)古代、现代:
难怪作者在开头用了这样一个词语呢?(“古今中外”)
(2)天资聪颖、基础较差: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司马光天资聪颖?又从哪些地方看出童第周基础较差?
基础差的人只要勤奋也能成才,难怪华罗庚说:(引读)“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辛苦一分才。”
(3)都取得了成功:
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他们成功了?
“著名的史学家”、“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著名的生物学家”、“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在欧洲生物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4)勤奋:
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他们的勤奋?读给大家听一听。
适时理解、再读“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3、是勤奋让他们取得了成功。难怪作者说,……(再出示作者的观点,齐读)
4、现在,谁能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完成作业:
1、钢笔描红。
(1)(出示生字)想把它们写正确、美观,你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2)教师范写:惯
(3)学生描红“末”、“惯”。
2、完成《补充习题》1、2
五、布置课后作业:
1、搜集司马光、童第周及《资治通鉴》的相关材料。
2、搜集与“勤奋”有关的名言以及通过勤奋获得成功的事例。
板书设计:
说勤奋
桥梁
司马光、 童弟周
一生勤奋
四年级上册《说勤奋》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深刻感悟文章内涵,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做一个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学过程:
一、板书导入,初步感知勤奋的意思
1、板书课题。
板书“勤”字。认识它吗?为什么右边是个“力”字?
板书“奋”字。齐读。给他找个兄弟。(勤劳、努力、刻苦、奋发)
师: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谈谈这“勤奋”二字。板书“说”字。
二、交流观点,树起正确的勤奋观点
过度:曾经有人对你说过有关“勤奋”的话吗?谁?怎么说的?
2、你认为我们要不要或该不该勤奋?为什么?(自由阐发观点,指导用上关联词,如:因为只有勤奋,我们才能取得好成绩,才能做有用的人。)
3、你认为我们可不可以不勤奋?为什么?
师述:我认为人必须勤奋,没有什么要不要、该不该、可不可以,谁让你是人的呢?要想一生懒惰,那么来世就去做猪。
4、虽然,勤奋对一个人这么重要,但老师还是发现生活中有不少人并不勤奋,那是为什么?(怕吃苦,图享受)谁不想快快活活、轻轻松松、舒舒服服过日子,你们怕不怕吃苦?
投影1:我们要勤奋,我们不怕吃苦!齐读。(读得有决心)
5、好了,现在我们的观点和课文中的观点不谋而合,找一找课文中的观点。指名说。
投影2: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1)自由读。
(2)指名读第一句。谁能把这句话说明白点?(换一种说法)课文中还有一句话你能说明白吗?——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3)老师读第二句:先强调“只有”一词,问学生听出什么来了?再强调“一生”一词,问学生听出什么来了?齐读。
三、以理服人,感悟文中勤奋成才的例子
6、作者就说这两句话,说一百遍你相信吗?说一千遍呢?那要怎样你才相信?(举例)
师:对了,用事实说话,事实胜于雄辩。
7、作者举了谁的例子?(司马光,童第周)怎么不举老师我的例子的?
师:我们又学到一点:用最具有代表性的、众所周知的事实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
8、司马光和童第周实现理想(成功)了吗?书上怎么说的?
9、他们的成功靠的是什么?(勤奋)从书中找出有关句子画出来。
A、司马光的事例
(1)读课文。
投影3:他却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2)感悟第一句:什么叫“滚瓜烂熟”?他是怎么做到滚瓜烂熟的?(一遍又一遍)一遍又一遍就是两遍吗?(不知多少遍)——这就是“勤奋”!
比较他和哥哥、弟弟的不同,从中能比较出什么?(仅仅比较出司马光很勤奋吗?从而知道勤奋是件吃苦的事,许多人都吃不了这个苦)
(3)感悟第二句:司马光的枕头与我们平时用的枕头有什么不同?用这种枕头你习惯吗?为什么?司马光把这种枕头称为——学生说(警枕)。为什么叫它“警枕”?这里的警应是什么意思?(警戒、提醒)提醒他什么?(时时刻刻都不要浪费时间,要抓紧时间学习和写作)——这就是“勤奋”!
B、童第周的事例
指名读课文。
从这段话里,我们可以读出四个字,是什么?(起早贪黑)——同样这也是“勤奋”!
C、司马光和童第周的事例比较
投影4:抓紧时间睡觉时
天刚亮睡觉前
从这几个词里,你又没有发现勤奋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征?(珍惜时间)
投影5:同学们一定还记得那个砸缸救人的司马光吧,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
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到了17岁才进中学。第一学期他的学习成绩很差……
比较这两句话,能比出什么来?有以下三点:
(1)一个是古代,一个是现代,古今中外,哪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不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2)司马光从小聪慧,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
(3)不管你是聪明也好,笨也好,只要努力,都能成功。
不管你是聪明也好,笨也好,要想获得成功,都要靠勤奋。
投影6:名人名言:
成功=1份天才+99份汗水。
——科学家爱因斯坦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数学家华罗庚
不论你有多么聪明,也不论你基础有多么差,只要勤奋,都能获得成功。
——暂时还没有“家”颜老师
10、读到这儿你心中有什么感受?
11、还是让我们再一次齐读大屏幕上的几句话:
投影7: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12、总结:
是啊,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必须也只有靠勤奋二字,我们中华民族古来就有勤劳的优良传统,也留下了许许多多家喻户晓的勤奋成才的感人故事,像头悬梁、锥刺骨,像凿壁偷光,像闻鸡起舞,像囊萤映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勤奋会拉长我们的生命,会让我们短暂的生命变得有价值、有光彩!
附:板书
13、说勤奋
桥梁(图)
理想境界
四年级上册《说勤奋》语文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懂“司马光、童第周”有辉煌的成就是因为他们刻苦勤奋。
2、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教具学具:
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揭题
(板书:勤奋)看到“勤奋”一词,你会想到什么?学生回答。
今天我们来学习文章《说勤奋》,文中是如何来说勤奋的。(板书: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生字,读准字音。
2、自由、轻声读文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划出不理解的地方。
3、同桌互读,互问,四人小组讨论疑难问题。
4、回答教师问题:你懂了什么?
5、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6、全班质疑问难。
7、齐读全文。
三、细读课文,体会词句的意思。
过度: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1、指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找出主句。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3、体会交流
你可知道,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设问)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比喻)
用"鲜花"比喻成功者所取得的成就
用"汗水"、"心血"比喻成功者付出的努力。
4、指导朗读。(个人朗读。全班朗读。)
5、归纳板书
提出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这一段用设问的方法提出自己的观点,非常明确,引起读者的思考。
五、作业抄生字。
第二教时
一、复习检查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你懂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2节
我们继续学习下面的课文。
1、指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写了谁?(司马光)
2、写了司马光的几件事?
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就去玩了,他却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长大以后,他更加勤奋。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
3、体会交流
a、哥、弟间的对比, ( 指导朗读)
b、"小时侯"与"长大以后"的具体描写(指导朗读)
c、特别"醒枕"的奥秘
d、取得的成就(指导朗读)
4、两件事说明了什么?哪些词语特别能说明司马光的勤奋。
5、指导朗读
6、齐读这一段
7、归纳板书
这一段分别写了司马光小时侯和长大以后,勤奋学习的事情,举了几个例子,通过对比衬托、细节描写等方法突出描写司马光的勤奋,写得特别生动,读了,我们就仿佛能够看到司马光那认真的样儿。
三、学习课文第3节
(以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读课文
(2)讲童第周的故事
(3)找出描写童第周勤奋和取得成就的句子。
经过半年的努力……………………名列前茅。
后来他远渡重洋………………………产生了很大影响。
(4)体会交流
成绩差不是天生,童第周名列前茅、青蛙卵剥离技术所产生的影响,这些事实证明,勤能补拙,成功来自勤奋是真理。
(5)指导朗读
(6)归纳板书
天资聪明的人靠勤奋能成才,反之也会流于平庸;
基础较差的人靠勤奋同样也能成才,不应自暴自弃。
举例说明………………司马光和童第周的成功事例
四、学习课文第4节
(1)齐读课文
(2)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体会交流
课文通过司马光和童第周古今两个具体事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3)造句:只有…………才能…………才能…………
(4)归纳板书
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总结观点………………学习条件好了,但仍然不能忘了勤奋
五、默读课文,质疑问难
六、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
板书计划
提出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举例说明………………司马光和童第周的成功事例
总结观点………………学习条件好了,但仍然不能忘了勤奋
四年级上册《说勤奋》语文教案 篇12
之二
佚名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9个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10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懂得勤奋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检查第一段背诵情况。
二、细读第二段。
1、读课文第二段。思考:围绕“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读后交流,板书:司马光、童第周)
2、细读第2自然段。
⑴同学们知道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吗?从这个故事你知道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看出司马光小时候就聪明过人)
⑵司马光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用19年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抓住“19年时间”可见时间长,“著名”、“巨著”可见不同一般,可向学生简介《资治通鉴》,进一步更了解成就之大。
司马光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容易吗?从哪个词可看出来?(指出“终于”一词说明《资治通鉴》是司马光花费心血和汗水换来的)怎样读好这一句?
⑶自读课文讨论:司马光勤奋表现在哪些地方?
交流:a.小时候别人玩的时候他仍读书。
b.长大后用“警枕”的自励自勉。
⑷出示:小时候,别人玩的时候他仍读书。
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你较喜欢哪一句?为什么?(抓住:“每当”、“却”、“一遍又一遍”、“一直”、“滚瓜烂熟”等词体会司马光的惜时,读书次数多、时间长、程度深,以及对比手法更突出了司马光的勤奋)
如何读好这一句?自由练读,读给同桌听,推荐读,注重评议。
⑸文中“警枕”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⑹小结:司马光的例子告诉我们,即使天资聪颖过人,也同样需要勤奋,只有勤奋,才能获取成功的硕果。
⑺齐读课文第2自然段。
3、细读第3自然段。
文章除了写司马光勤奋的事例外,还写到了童第周。
⑴读读第3自然段,看看童第周与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从哪些词可看出来?(起步晚,基础差,抓住“17岁才进中学”、“学习成绩很差”)
⑵但“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了上来,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
⑶“终于”一词说明了什么?(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付出艰辛的劳动)
⑷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后来他远渡重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简介“青蛙卵剥离手术”体会“高难度”。
⑸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为什么他同样会取得成功?
交流:抓住“毫不气馁,奋起直追”、“天刚亮……就”、“睡觉前……总要……还”等词句体会,怎样读好这些句子?体会童第周的勤奋。
⑹童第周的成功说明了一个道理:“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从课文中找出语句来理解“勤能补拙”,用划出。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这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名言,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勤奋”的名言?(多搜集)
⑺自由练读第3自然段。
⑻指导背诵第3自然段。
教师小结:勤奋能使天资聪明的人成才,反之也会流于平庸;勤奋也能使基础较差的人成为可用之才,不应算暴自弃权。作者通过一古一今两个人的典型事例再一次证明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成功者的成功无一不是勤奋刻苦、孜孜以求的结果。
除了司马光、童第周外,你还知道古今中外名人勤奋好学的事例?(推荐读课外书)
4、细读第三段。
⑴自由读第三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作者对我们的要求和希望)
⑵齐读最后一句话,(抓住“只有……才能……才能”体会勤奋的意义)
根据第三段的内容,完成填空。
司马光只有( ),才能( )。童第周只有( ),才能( )。
⑶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⑷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5、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说勤奋》这篇课文,知道了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能以课文中的司马光、童第周为榜样,学习他们那种勤奋刻苦、孜孜以求的精神,相信你们在人生旅途中有所作为,为人民、为社会作出贡献。
三、作业 :
1、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滚瓜烂熟 史学巨著 毫不气馁 名列前茅 勤能补拙
2、背诵课文。
3、区别形近字组词。
未( ) 悄( ) 社( ) 梁( ) 渡( )
末( ) 稍( ) 杜( ) 粱( ) 度( )
板书设计 :
13、说勤奋
司马光(天资聪明) 编成《资治通鉴》
勤奋是通往
理想境界的桥梁
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 完成蛙卵剥离手术
四年级上册《说勤奋》语文教案 篇13
《说勤奋》是苏教版教材第七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课是一篇说理性较强的文章。课文通过古今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读者: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全文共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通过设问的形式明确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第二自然段列举了司马光的事例来证明作者的观点。先具体写司马光小时侯勤奋学习,后写司马光长大后勤奋写作,终于编成了史学巨著《资治通鉴》。第三自然段写的是童第周勤奋成才的故事,重在说明“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第四自然段是对全文的总结,号召同学们不忘勤奋,一生勤奋,长大才能有所作为。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从中受到教育。而教学难点:理解句子“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的意思。
教学本课,我以匡衡的“凿壁借光”的故事引入新课,通过学生对“勤奋”的理解来导入新课,让学生在回顾具体的人和事的过程中对勤奋的含义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这样,使说理的文章更感性化,学生对学习文章的兴趣也会更浓。
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并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清楚的。学生自读结束后,组织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理解课文内容,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在学习第一段中,重点是引导学生先理解文章的中心句:“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再反复地朗读这些句子,加以强调,深化认识。这样,教学的重点得以强化,难点得以层层的突破。对于课文第二自然段,学生自读课文,找一找:司马光取得了什么成就?这个成就是怎么取得的?引导学生用自由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可以圈圈、点点,做上记号。学生自主研读后,组织全班交流。在交流司马光取得成就的过程中,对《资治通鉴》作些介绍。第三自然段的学习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从童第周的故事中领悟“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的道理。
给学生适度的时间与“文本”对话,诵读、感受、理解、欣赏课文,从两个故事中感悟到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再回顾全文,进行总结,初步了解说理文章的“总—分—总”的写法。最后进一步展开师生、生生间的对话,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平等地交流,真诚地沟通,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
课后拓展延伸,让学生查找关于勤奋的名人名言,摘抄下来作为座右铭鼓励自己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进步,并再一次查找勤奋成才的名人事迹,从中受到启发。从而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形成大语文观。
本课的教学主要是通过品析词句、自主探究、比较学习等方法,使学生读懂一个人不论聪慧或愚笨,只有勤奋学习,长大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学生通过认真读书、查找资料来理解“勤奋”的真正含义。
1、品词析句法
精读第二自然段中,重点引导学生感悟:(1)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2)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一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引导感悟第一段文字时,让学生查词典理解“滚瓜烂熟”的意思,然后导问:“司马光怎么做到滚瓜烂熟的呢?”引出“一遍又一遍”即无数遍地高声朗读,一直到滚瓜烂熟为止。这就是勤奋。对第二段文字,从“警枕”一词入手。先引导学生借助字典查一查“警”字在“警枕”一词中的含义,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一想如果睡觉的时候枕着一个圆圆的木头会是一种什么感受,进而体会司马光的勤奋:用“警枕”挤出睡觉的时间读书写作,这就是勤奋呀!是勤奋使他完成了《资治通鉴》的编写,是勤奋使他成了流芳百世的名人。司马光从小就聪明过人,可他一直非常勤奋,从他的故事中我们还能感悟到什么?引导交流,并在交流中使学生明白:砸缸救人的司马光从小就显现出不凡的天资,但是他依然始终如一地勤奋学习,最后编成了名留千古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这就充分说明了“成功等于一分天才加九十九分汗水”;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学习童第周的故事,可以抓住“毫不气馁”“急起直追”“名列前茅”等体会他的勤奋好学。
2、比较法
童第周和司马光的天资明显不同,学习时可采用比较法学习,指导学生把童第周和司马光作对比,看看他们之间有什么异同,从而深刻领会“即使基础比别人差一些,只要肯下功夫,也是照样可以成才的”和“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的道理。最后再指导学生回味诵读,读出感受。还有可以通过句式的比较加深理解、感悟。
3、读悟法
新课标十分重视朗读的训练,朗读是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好方法,苏教版的语言优美,富有人文性,本文故事感人,整篇文章条理性强,应该让学生多读,在思考中读,在交流中读,在感悟后读。特别是文章的中心论点要反复读,在学了司马光、童第周勤奋的例子后再读,总结时再读。这样以读促思,以读促悟,使语文课堂充满朗朗的读书声,真正体现语文教学的返朴归真。
4、自主合作学习探究法
采用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鼓励学生结合自身情况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并允许学生对问题有不同的见解,不强求统一,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