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教学设计教案(精选13篇) 一、(课件展示1)导入:李清照在它的词作《一剪梅》中说过:“此情无计可消除,才可眉头,却上心头”,写出了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使人领略到她
祭妹文(通用3篇) 十七、祭妹文袁枚一、教学目的:1、了解本文从生活中选取有代表性的材料,按时间顺序概括死者一生以及寓情于事的写法。掌握一些多义词的意义。2、认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精选14篇) 一、紧扣目标,自然引入,激发兴趣。“本单元的目标是听清楚和说明白。上一次我们学习了〈穿云破雾上九天〉一文,大家积极发言,以记者采
《项链》演绎由浮躁到真实的人生历程(精选15篇) 望江长岭高级职业中学关于《项链》的主题,历来争论较多。或说表现了资本主义社会普遍存在的虚荣心;或说表现了人性的
《沁园春·长沙》意象意境教案(精选16篇) “意象”是我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术语,它包括“意”和“象”两方面的内容。这里的“意”指的是创作主体的思想感情,这里的“
《再别康桥》课堂教学设计教案(精选14篇) 七大山人步骤:一、引题:什么是诗?《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严羽《沧浪诗话》说:“诗者,吟咏性情也
李镇西讲 教案(通用2篇) 听李老师讲课:(错漏较多,敬请原谅)时间:2004年9月6日星期一下午第三节地点:高一三班教学内容:秋天的情怀教学过程:提前发关于秋天的一组诗文。...
张开双臂,选择博爱 ——苏教版《七颗钻石》创新学案教案(精选17篇) 深圳市葵涌中学 郭逢春导语:人生一路,处处关情。亲情、友情、爱情,无不让生命充满感动与绚丽。“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是亲情的关爱;“山会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是友情的牵挂;“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是恋情的思念。...
《诗歌鉴赏》教案(精选9篇)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48 次) 时间:2004/11/24 02:36pm 来源:xiaoyanzi时间:23日下午学生:高三某班教材内容:海子的《日记》,杜甫的《孤雁》,苏轼的《卜算子》课前准备:投影仪投放,苏东坡的画像,字迹。...
《错误》教学设计教案(精选13篇) 一、(课件展示1)导入:李清照在它的词作《一剪梅》中说过:“此情无计可消除,才可眉头,却上心头”,写出了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使人领略到她的万千愁情,给予人们无止境的遐想。...
李镇西讲《沁园春 长沙》第二课时教案(通用13篇) 听李老师讲课之二时间:2004年9月8日星期三地点:成都新教育实验外语学校高一三班教室授课老师:李镇西老师听课老师:罗老师,陈老师,桃夭,铁皮鼓现场记录:铁皮鼓前面有眼保健操,顺便进行班级教育:我发现有许多同学现在慢慢认识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教案(精选15篇) 周口市第九初级中学 李仲达教学目标:一、理解诗的内容及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二、培养诗歌朗读能力,在诵读中进一步感悟。三、培养关心他人、爱国爱民的优秀品德。...
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教案(通用2篇)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324 次) 时间:2004/11/23 02:17pm 来源:边城[这个贴子最后由边城在 2004/11/23 07:43pm 第 1 次编辑]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正如小燕子所言,这一首诗的内涵太多。如何让学生品出其中的味道,很难操作。...
《孔雀东南飞》第一课时教案(精选17篇)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35 次) 时间:2004/11/22 01:16pm 来源:边城[这个贴子最后由边城在 2004/11/22 01:17pm 第 1 次编辑]想来自己很久没有写实录了,所以不好意思下,提起笔来写下这个标题。...
《空城计》教学设计教案(精选17篇) 常绿树教材分析:这是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十三课的教学内容。《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它以三国时代的历史为背景,描述了自东汉灵武帝刘宏中平元年(184年)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将近一百年的政治、军事以及外交的斗争故事。...
陈情表教案(通用12篇)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体会文章“陈情于事,情深理切”的表达特点。2.鉴赏巧妙的说话技巧。[教学过程]一、学生朗读或背诵课文。二、开展课堂讨论,细致剖析《陈情表》“陈情达意”的艺术特点。...
劝学教案(精选16篇)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指导学生通过翻译课文,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句式等;背诵默写全文。②了解本文的议论结构,学习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2.过程与方法:教师指导,学生...
《绿》教学设计教案(通用15篇) 昆山市蓬朗中学 刘祖元教学目标:欣赏文章语言准确、形象、富于情感、有表现力的特点;了解并初步掌握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教学重点、难点:学会赏析文章的语言特色。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步骤:一、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再别康桥》课堂教学设计教案(精选14篇) 七大山人步骤:一、引题:什么是诗?《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严羽《沧浪诗话》说:“诗者,吟咏性情也。”张舜民《跋百之诗画》中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教案(精选15篇) 山东垦利一中 王同亮一、学习目标:1、理解小说曲折生动的情节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作用。体味欧·亨利似的结尾的妙处。2、能认识建立精神的支点对人生的重要性。学习主人公“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
窦娥冤教案(通用13篇) 教学目的1.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2.结合“单元知识和训练”,掌握研究性阅读的特点,学会研究性阅读的方法。教学重点:1.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2.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精选3篇) 教学目标:1、体会黄山雄奇壮丽的景色之美,能说出黄山诸景的特点。2、了解电视解说词的特点,能说清本文写作角度的转换。并能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这种变换角度多方面写景的方法。3、懂得珍惜和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鼎湖山听泉教案(精选17篇) 鼎湖山听泉谢大光[教学目的]1、描写游览所见景物的主要特色。2、记游写景中比喻方法的运用。3、游览中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感受。[教学重点]1、比喻手法的运用。2、以山泉之美来体现山林之美。...
《山居秋暝》课案教案(精选16篇) 郫县一中 李国栋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推敲诗意,提高诗歌鉴赏能力。2、理解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风格特点。3、培养学生探究、质疑、批判的文化精神。教学重难点:1、要求学生掌握“抓诗眼,品意境”,“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故都的秋教案(通用16篇) 教学步骤: 1. 导入 2了解感知3理解分析4揣摩体会(5讲解全篇)6迁移训练 教案草稿 教学目标:理解本文“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一体”的艺术手法,学会从景物描写中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近体诗八首教案(通用3篇) 一、教学目的: 1、欣赏并领会近体诗的艺术特点。 2、品味诗歌的意境。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难点: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
长亭送别教案(精选16篇) 第一课时(一)介绍作者王实甫,名德信,字实甫。大都(北京)人,元代著名杂剧作家。所作杂剧14种,现仅存《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四丞相高会丽春堂》《吕蒙正风雪破窑记》(二)介绍《西厢记》剧情(三)介绍《长亭送别》在《西厢记》中的...
虞美人教案(精选14篇) 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依据时间顺序,理清三个不同时期听雨的场景。2、通过三幅听雨场景的对比写法,分析出作者在文字背后隐藏的情感变化。说明:这首词的作者蒋捷,虽生卒年不详,但知生当宋、元易代之际,是进士出身,几年以后宋就亡了...
《谏太宗十思疏》 教学设计示例教案(通用16篇)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本文先设喻明理,然后据事发挥,最后引发出主题的论证思路。2.学习本文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3.掌握文中实词、虚词和语言现象、句式特点。4.认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当时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鉴意义。...
《陈情表》备课指导教案(精选13篇) 一、课文悟读本文是李密向晋武帝司马炎上的表文。文中叙述了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家中的孤苦情况和祖母对自己的辛勤抚养,真挚地表达了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的感情,详尽婉转地说明了自己屡次辞谢晋朝征召的原因,既表达了对晋朝皇帝的感激之...
《愚公移山》教案教案(精选16篇) 教学目的:一重点学习下列文言词句:实词——方、仞、阴、阳、惩、君、汝、孀、龀、长息、穷匮、加(增)、何苦、亡(以应)。虚词——且、焉、诸、以。句式——省主句(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倒装句(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教案(精选16篇) 一、教学设想课堂的行进按照“四三二一”之顺序:先提炼要素,揭示其作为一个隐喻,包含着励志故事的普遍特征;后以同类文本作比,彰显属愚公神话特有的异志;再提出良种假设,引入生活经验,将枯燥的“寓言说理”,转变为“人情故事”,...
语言的演变教案(精选3篇) 真话难说蒋子龙 一位尚不足60岁的作家住进了医院,经过一系列现代医疗技术的检查,确诊为晚期肺癌。已无法做手术,也没必要了。家属却坚决要求医生给开一刀,不能白白等死。...
《种树郭橐驼传》 教学设计示例教案(精选12篇) 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了解作者及文章的思想内涵。2.掌握“类、固、致、易”实词的多义性和“且、而”等虚词意思和用法。(二)能力训练点1.学习本文设事明理的写法。2.掌握文章运用对比与映衬的表现手法。...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教案(精选17篇) 教学目的:体会诗中健康美好的感情,鉴赏其意象所营造的空灵的意境和清新飘逸的风格。教学重点:鉴赏其意境美、抒情美、音韵美。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了解徐志摩的创作与对康桥的感情教学内容与步骤:一.背诵课文,导入新课...
《六国论》教学设计教案(精选15篇) 【教学目标设计】 【教材分析】 《六国论》是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课文,是高二第一篇文言文。新教材非常重视古代经典诗文的阅读积累,全套教材编排的古代诗文作品,约占课文总数的40%,高一高二上学期文言文按时代编排,本单元为宋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