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风》教学杂谈(精选17篇)二年级语文教案

98e范文网 时间:

《画风》教学杂谈(精选17篇)

《画风》教学杂谈 篇1

  《画风》教学杂谈

  中国语文网 编辑整理

  【湖北省南昌市豫章路小学 李 燕】

  〖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新教材设计精美,图文并茂。为了让学生读懂故事,理解课文,达到语言文字训练的目的,并通过训练鼓励学生积极思维,教学中教我们可充分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或运用儿歌、谜语、游戏、课本剧等活动,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在阅读中思维的积极性。

  如教二年级下册《画风》一课时,以自编风的儿歌这一环节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开拓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长征小学 余少平】

  〖面向全体学生,提供创新性发展的机会〗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几乎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都能表现出良好的创新性。教师应该要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各种手段挖掘隐藏在学生中的创新潜力,学生的这种潜力在教师的引发和培养下是完全可以挖掘并得以很好发展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平等地给每个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尤其要给后进生更多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把丰富多彩的个人世界展现出来,获得创新性发展。

  当然,孩子们的作品存在差异,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观点。特别是给后进生以创新的机会,激励后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创新,保护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比什么都重要。如,我教第四册《画风》这篇课文时,合理地利用课文中三位小朋友通过动脑筋画出风的故事,提出“你会画风吗?你想怎样画风?”的问题,鼓励孩子们积极开动脑筋,把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风中的景物说一说,画一画,孩子们画出了弯了腰的小草,飘在空中的气球,被风吹起的花裙,烟囱上歪了的烟等等,每个同学都能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不同的内容。尤其优先让后进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的图画,既满足了学生口头表达的欲望,同时使每个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很好的训练和发展。

  【黑龙江省大庆市八百晌创业小学 杨秀英】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主要体现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而说与写的能力在当今社会又显得尤为重要。

  国家教委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这就告诉我们,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是符合小学语文学科性质的,因为,语文不仅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而且更重要的是一门交际性的基础工具学科。2005年的上半年,我们学生正处于二年级下学期,主要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针对低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具有很强的表达欲、表现欲的特点,我在教学中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说一说,演一演,议一议,写一写来进行说话和简短的写话练习。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写完整通顺的话的能力。如学习《画风》一文,请学生用“风来了,风把…吹…了,风藏在…里”这样的句式说一说,随后又将几个相同句式的句子连成一首小诗,起名为《风来了》,学生各抒己见,写得好极了。

  然后在请学生拿起笔来动手画一画风,并引导学生写一写自己画的风,从而不但培养学生了的想象力,还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说话及写话的能力都得到了加强,为三年级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湖北省洪湖市太阳岛中英文学校 周春香】

  〖改变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以往上课教师讲学生记,全属被动状态。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宰作用。通过课改,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宰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每当上课时让学生自由选择想了解什么,尽量满足他们的欲望,这样他们学习起来,更有兴趣。如学《画风》这课时,有人问“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能画风呢?”、“风有什么作用?”、“我想说说如果我画风该怎样画?”等等。尊重学生的选择,让他们的个性自主张扬。当学生提问后学生能解决的自由解决,不能解决的小组合作解决。一堂课下来同学们的观察力得到培养,都能善于观察有风的现象,一人能说好几种呢!有“学习园地的试卷被风吹起来了,”有“流动红旗被风吹得飘起来了”,还有 “老师的裙子被风吹得飘起来了”……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我真正感觉到将课堂教学的视线集中到学生身上效果就是不一样。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北京路第一小学 魏平兰】

  〖多听不如多读〗

  学生不爱语文教育的失败,而现在不爱语文的学生确实存在,我认为原因之一是教师没让学生多读,忽视学生的“读”或“读的不到位”,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听二年级老师上完《画风》,这种想法更坚定我在阅读教学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对语言现象及其文化内涵进行切身的感悟一读的决心。

  记得当老师指名让学生读,那个孩子站起来大声地读着,听着那字音准、声音美,看着她脸上的表情随文本内容出现的变化,我也情不自禁地小声跟着讲习起来,这一刻,每个孩子听得是那么认真,也许他们在静静地思考“我应该怎样读?”也许他们早已被感染,正默默地在心里读。新课程标准指导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何况中华民族素有重视诵读的优良传统呢。

  到底怎样理解“多读”?我认为是让出多的时间让学生读课文,让学生多读课外书,从低年级的年龄特征考虑,首先应是让学生养成自读课文的习惯。

  扣题生疑 以疑促读 导探导创──《画风》教学谈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凤江小学 黎肖红

  《画风》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李卫、丹丹、小艺一起画画儿时遇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即“谁能画风”,是小艺首先动脑筋想出办法,最后还是三人合作,用不同景物的变化描绘出风的样子。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懂得要勤于观察生活,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善于合作,敢于创新。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及课型特点,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一开始,我投影“看不见,摸不着,不声不响走过,小草见它弯腰,小花见它摇头,红旗见它招手,风车见它欢呼,似乎在说:‘谢谢你!’”请学生猜一种自然现象,学生马上猜出是风,我板书“风”字。接着,让学生用“风”字组词,看谁组得又多又准确。顿时,课堂热闹了,学生如雨后春笋站起来发言。虽然是二年级学生,但是他们积累词语很丰富,四字词语也说了不少,如:风起云涌、风云变幻、风山水起、风高物燥、风雨同路等。看见学生兴致这样浓,于是顺势引入课题:“你们开动脑筋组了那么多‘风’字好词,能否把风画出来呢?”板书:画风。

  二、扣题生疑,激趣明标

  齐读课题后,问学生: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同学们有的说课文写谁画风,他们怎样画风,画得好吗?有的说风看不见,摸不着怎样画呢?有的说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这就是我们学习《画风》要解决的重点问题。这样扣题生疑,不仅诱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发挥他们的主体性,自己提出学习目标。

  三、借疑促读,演示解难

  《画风》这篇课文比较易懂,对话较多,不必要花太多的时间逐句逐段的讲解。在教学中,要以读为本,让学生带着疑问读课文。通过多读,特别分角色朗读,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质疑,用疑问去驱动学生思维、探索,并通过cai课件演示风来的时候东西如何起变化,解决学生理解上的难点,既直观形象,又能吸引学生。

  第一个问题:

  “李卫、丹丹、小艺一起画画时遇到了一个什么难题?”这个问题可放手让学生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在读中找答案,并适时诱导学生朗读,读出遇到困难时焦急、烦恼的语气。此时,我把握机遇问:读到这,你想知道什么?学生紧接着说出他们的疑问,情绪高涨。

  第二个问题:

  三个小朋友怎样动脑筋画风?画得好吗?这个问题是解决文章的重点、体会中心的关键之处。于是我创设了一个表演氛围,让学生自荐扮演角色,通过形式各样的分角色朗读,如四人小组、男女生和老师合作或自己挑选对手合作表演等,在读中、在表演中领会三个小朋友借助飘动的旗子、弯弯的树、斜斜的雨丝和转动的风车来表示风。尽管这些事物是学生生活中见过的,但是要一下子感悟它的动,还是比较抽象的,尤其是理解“忽然吹来一阵风,画中的景物好像都在动”。为了解决这些难点,我利用课件演示飘动的旗子、弯弯的树、斜斜的雨丝,增强形象性,符合二年级学生直观思维的特点。

  四、归纳明理,情感升华

  1、让学生角色朗读全文,进一步体会三位同学的创新精神,然后畅谈学了《画风》这课后的收获。教师相机板书:

  观察生活

  开动脑筋

  合作创新

  请学生自己归纳小结,不仅能及时反馈信息,而且可以进一步促进主体性的发展。

  2、三位小朋友那么爱动脑筋,请你用一、二句夸夸他们。教师也要及时表扬学生,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扩展活动,导探导创

  人常讲“情随心动,趣从内生”,低年级学生对竞赛活动非常感兴趣,因此我设计了一项创新性画画比赛活动,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科学之情。

  二年级学生好像刚破土而出的笋芽,对自然对生活充满好奇,但观察、思维能力却不强,要逐步拓展、延伸。我把这项活动分解成几个环节:

  1、大自然中有哪几种风,它们各有什么作用?请学生把收集到的资料、图片展示出来,并说一说。

  2、风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很多,但台风、龙卷风、风暴等给人类造成一定的危害,你有什么方法防治?

  3、你准备用什么东西来表示风?接着让学生动笔画风,并把所画的说一说。看谁画得好,说得好。这三个环节的设置,宛如一把金钥匙,开启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探索创新。

《画风》教学杂谈 篇2

  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了解风吗?能说说你感受到的风吗?有风的时候,会出现什么不同的景象呢?风是什么颜色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画风》这个故事

  二、识字

  1.粘贴三个小朋友的头像,说说他们的名字。学生读课文找答案,教师在头像旁写上他们的名字。号召学生和他们三个做朋友,与他们三个打招呼,作简要的自我介绍。例如,宋涛、陈丹、赵小艺,你们好!我叫×,很想和你们做朋友。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打招呼、交朋友”的过程中就会认识“宋、涛、陈、丹、赵、艺”六个生字了。

  2.想一想、找一找:“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了。

  3.用减一减的办法识字:湿—显

  三、写字指导

  (1)正确书写。

  不要多笔画:“丹”字只有一点。“乌”字中间没有点,加迠就成了“鸟”字。“丝”字上边的两绞丝没有点。

  不要少笔画:“忽”字下面的三点,不能少。“眨”左边是目字旁,不能少一横。“涛”字左边三点,右下还有一点。

  (2)美观书写。

  观察结构特点:如,“显”字上小下大、上短下长;“忽、丝”二字上长下短。“杆、眨、涛”左窄右宽;“杆”左高右低,“眨、涛”左短右长。

  比较借鉴:乌—鸟丹—舟涛—寿陈—冻

  示范:“艺”字草字头的横宜略长,下面的“乙”字“折笔”应尽量向左边斜,“弯”应写平,“钩”直上。

  第二课时

  一、情景引入,巧设悬念

  1.情景激趣。今天咱们一块儿去“旅行”。去之前老师有一个要求,你们要根据老师的描述,把你们看到和听到的用笔画出来。

  2.学生拿出纸笔作画。请几位学生上黑板作画。

  3.教师描述。今天天气真好,蓝蓝的天上飘着朵朵白云。你们朝远处看,那儿有一座青山,山脚下住着一户人家,房前屋后种着果树,一条小溪从门前流过。赶快把这优美的景色用画笔画下来。

  4.学生边听边根据自己的想象作画。

  5.教师继续描述:你们闻到了吗?没有?赶快深呼吸,闻到了吗?这是什么香味?你们听到了吗?远处传来了什么声音?多好听啊!赶快把这些让人陶醉的香味和美妙的声音画下来。

  6.学生质疑:声音、气味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

  7.小结: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容易画,那么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能不能画呢?

  二、质疑解难,探究学习

  1.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读书情况。你读后知道了什么?想说些什么?

  3.学生自由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播放电脑课件。

  (我知道红旗在飘说明有风……教师播放红旗飘动、风车转动、雨丝斜斜等电脑动画课件。)

  4.小结。红旗在飘动、小树弯弯腰、风车在转动、雨丝斜斜,都是因为有风的缘故。风虽然不能直接画出来,但可以通过画与风有关的事物表现出来。

  5.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一位小朋友。为什么?

  (我们喜欢这些小朋友,是因为他们爱动脑筋,遇到困难不退缩,积极思考。)

  三、朗读感悟,深入理解

  1.自由组合,分角色练习朗读。

  2.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3.小组推荐代表朗读。

  4.评读:用什么语气?什么语调?

  (提示:宋涛应该用疑问的语气说“谁能画风”这句话,而且说的时候心里应该很得意,因为他认为风是画不出来的,他其实想为难一下陈丹和赵小艺。陈丹说“谁也画不出来”这句话时,应该带有为难的语气。赵小艺说“我能”这句话时,应该是非常自信的语气,语调比较高,声音较大。宋涛说“是风,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了”这句话时,应该用惊喜的语气,大声地说,因为他是受到小艺的启发突然明白原来风是可以这样画的,所以他非常高兴。)

  5.表演示范朗读。

  四、驰骋想象,描绘美景

  1.展示刮风图,感受风的魅力。

  2.动手画风,展示学生画风的作品。

  3.启发想象:声音、气味与风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它们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果由你来画声音、气味,你会画什么?请你们把自己的奇思异想用五彩画笔描绘出来。

《画风》教学杂谈 篇3

  一、教材简析

  本文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爱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画风”这个题目引起了课文中的小朋友思考。风看不见也摸不着,怎么画?陈丹、赵小艺、宋涛三个好朋友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结果他们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学习课文4-8自然段,理解李卫、小艺、丹丹画风的方法,引导学生新旧知识结合,感受大自然中风动的景物,从而养成仔细观察,学会积累的习惯。

  三、教学对象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较差,对课文的感知主要是通过朗读理解,但学生对自然的感受已经有了许多积累,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朗读,加上孩子天生爱画、爱说,本课设计让学生通过查一查、画一画、议一议,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理念

  倡导自主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以学生为主体,朗读为重要手段,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自由读、分组读,分角色朗读,表演示范读等)语言实践中,培养语言的感悟能力,尤其引导学生抓住人物个性化的句子,读懂课文,把握人物情感,切身体会到遇事善于质疑、思考、解疑带来的无穷乐趣,并树立起自信,同时培养交流合作的意识。

  五、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课前活动,激发兴趣

  1、谜语激趣:禾苗见它弯腰,小树见它招手,花儿见它点头,浪花见它欢笑。请学生自己到田野里、大海边、校园中寻找谜底。

  2、引导探究:看看哪位最爱动脑筋的同学有办法把它带到教室里来。

  (二)揭示谜底,引入新课

  1、揭谜底,并让大家说说你是怎样把它带到教室中来的。

  2、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位小朋友,看看他们又是怎么办的?

  (三)、初步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想知道怎样画风吗?风画出来漂亮吗?咱们来听课文录音,好吗?[录音]有的小朋友都听入迷了!

  2、下面的这段时间,老师想请你用你喜欢的学习方法来自学课文,不过,老师有一点小小的要求,你读书的时候要把生词画出来,读一读,把生词所在的句子多读几遍。等会儿咱们比比谁学的最好。

  (生自学)

  3、你的表情告诉老师你非常自信,愿意接受大家的考查吗?(生答)

  (1)[出示:句子]

  你瞧!屏幕上的这几个句子里住着生字宝宝,谁敢站起来读一读。男同学和女同学比赛读。(生读)女同学声音真好听,小男子汉声音真响亮。

  (2)细心的小朋友一定会发现,旗杆的杆的颜色与其他字的颜色不一样,你知道为什么?(杆是个多音字,)谁能用另一种读音组词?

  (3)[出示:课件]咱们把生字宝宝和他的伙伴请出来,开火车读好吗?你来当火车头,火车这样开,行吗?

  (4)刚才大家读的真棒,可是,要想和生字宝宝成为好朋友,就得想个好办法把他们记住。请你们小组合作,来记住这些字。

  (5)都记住了吗?你认为哪一个字最难记?你用什么好方法记住的。还能用别的方法记住他吗?(猜字谜、讲故事)

  (6)这些生字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你能用它另外组个词说句话吗?

  (四)、朗读感悟,体验情感

  1、出示三个头像,说说他们的名字。

  学生自由诵读课文找答案,以第一人称作自我介绍。如“我叫赵小艺,我在(干什么)。”

  2、鼓励学生与“它”交朋友,同时引导读姓名,认识其中六个生字,可联系身边同学的名字来认识。

  3、练习对话,开展争做文中小朋友的活动。

  ①自由诵读;让学生读他(她)喜欢的段落。

  ②自由组合练对读。

  ③小组推荐代表,分角色朗读,竞赛读。在读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示范、指导。

  “谁能画风?”要读出宋涛疑问的语气,且心里有一丝得意的情绪;陈丹说“谁也画不出来”时,应带有为难的语气,赵小艺说“我能”时,应该是非常自信、高兴的语气,语调比较高、声音较大;“我也会画风了”“我还能画”等句子要带惊喜、兴奋的心情,用自信、肯定的语气读。

  5、表演、示范朗读。

  (五)留意生活、描绘美景

  1、回忆刮风的景象。

  2、动手画风,比比谁想得妙、画得好。展示学生画风的作品。

  3、课外拓展。

  还有哪些事物都是看不见,摸不清的,如果由你来画,你会画什么?请你把自己的奇思异想,用彩笔描绘出来。

  (六)、作业:

  课文我们学完了,谁愿意来为大家设计一个有趣的作业,(生答)你可以接受同学的建议,也可以自己想出一个别具一格的作业来。下节课,咱们比比谁的收获最大。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风的声音)今天,我们就来做个和风有关的游戏,好吗?谁能唱唱和风有关的歌?(抽生)谁能背背和风有关的诗句?(抽生)对了,孩子们,风可以听到,感受到,可以唱出来,可以说出来,可是,风能画出来吗?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继续学习---《画风》。

  二.自主探究

  1. 在上节课中,我们认识了三个活泼可爱的小朋友,今天呀,他们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想认识一下他们吗?(出示课件)和他们打个招呼吧!(宋涛、陈丹、赵小艺)(注意相机引导孩子打招呼的语气和礼貌)

  2.现在,聪明的孩子们,请你动脑筋回忆一下,这三位小朋友到底是怎么画风的呢?请你从课文中找出描写他们画风的句子,用波浪线把它划出来。(生找)

  请你起来读一读你到找的句子好吗?(生读)

  课件随机出示

  宋涛----“宋涛想了想,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

  师相机指导:同学们,从他的话中,我们听出有风了吗?你觉得怎么读才可以让我们感觉到风呢?这样吧,老师就当宋涛,现在正准

《画风》教学杂谈 篇4

  教学目标:

  1、我会认“涛、陈”等7个生字。

  2、我们要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我们要懂得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

  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要懂得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则谜语,仔细来听: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打一自然现象,是什么呢?(风)

  2、你都知道哪些风?(生自由说:春风、龙卷风、北风等等,引导学生用动作来表现。)

  3、看不见、摸不着的风能画出来吗?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三位小朋友画风的故事。(板书课题,齐读。)

  过渡:同学们的声音真响亮,把风姑娘也吸引来了,她还给我们带来了任务呢!

  4、出示学习目标,指名读

  大家好,我是风姑娘,今天和我一起探寻风的足迹吧!我们每到一站还有任务哦!

  第一站:我会认'“涛、陈”等7个生字。

  第二站:我们要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我们要懂得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过渡':大家有信心完成吗?真棒,每个小朋友都信心十足,就让我们带着这份自信和智慧进入学习的第一站吧!

  二、自学导航一

  1、小组合作学习课后“我会认”的生字。

  方法:组内交流识字方法、组词,并说一句话。

  2、自由读课文,想一想文中都有谁在画风,用——画出他们的名字。

  方法:自己完成。

  (一)小组合作学习,师巡视。

  (二)汇报展示

  1、小组派代表交流识字方法。

  过渡:听到你们说的这么好,生字宝宝都开心地跳起来了。瞧,他们跳到了小朋友的名字中了,你认识吗?

  2、出示:赵小艺、陈丹、宋涛(指名读、齐读)

  师:第二个问题解决了吗?文中都有谁在画风呢?看,这三个小朋友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让我们和他们一起进入学习的第二站吧!

  三、自学导航二

  1、读一读,想一想:文中的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用曲线画出描写他们画风的句子,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2、试着用下面的句式,说说他们的画。

  风来了,风把——吹——了,风藏在——。

  方法:先同桌对学,再组内交流。

  (一)小组合作学习。

  (二)汇报展示

  1、学习赵小艺的画

  (1)指名读第四段

  师:哪个词让你感受到了风?

  生:飘。(板书:飘)

  师:这儿有一幅赵小艺的画,想看吗?(出示课件)从这幅图上,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谁能给这幅图配上书上的话,美美的读一读?(指名读、评价)

  (2)出示句子,对比

  A、赵小艺眨眨眼睛,想了想说:“我能!”

  B、赵小艺说:“我能!”

  (第一句话比第二句话具体,而且第一句话是经过思考说出来的,第二句话没有思考直接就说出来了。)

  师:带着你的理解,再读读第4小节。

  过渡:赵小艺还画了什么?

  (3)指名读第8段。

  师:你从哪个词中可以感受到有风?(板书:转)谁能读出这种感觉?(指名读,评价)

  师:赵小艺真聪明,她用旗子飘和风车转的方法吧风表现出来了,你用下面的句式说说她的画吗?

  风来了,风把旗子吹起来,风藏在飘着的旗子里。

  风来了,风把风车吹转了,风藏在转动的风车里。

  过渡:瞧,现在你成了一名小诗人了,那陈丹又是怎样表现风的呢?

  2、学习陈丹的画

  (1)指名读第6段

  师:哪个词让你感受到了风?(板书:弯弯)

  师:想不想看看陈丹的画?你觉得陈丹的画怎么样?她的画中有风吗?

  师:谁能给这幅图配上书中的文字读一读?(指名读,评价)

  (2)补充句子

  风来了,风把——吹——了,风藏在——。

  过渡:我们来看看宋涛的画吧!

  3、学习宋涛的画

  (观察图画)你从他的画中感受到了风吗?那文中是这么写的?

  (1)指名读第7段

  师:你从哪个词中感受到了风?(板书:斜)

  (2)指导朗读

  (3)补充句子

  风来了,风把——吹——了,风藏在——。

  过渡:我们把这几句话连起来就是一首小诗了,一起来读一读吧!

  4、齐读小诗《风来了》

  过渡:我们欣赏了三位小朋友的画,还给他们的画配上了一首小诗,现在我们都是小诗人了。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风声)风来了,所有的景物都动了,想看看这些动起来的景物吗?

  5、理解最后一小节

  (1)播放动画

  (2)瞧,这些景物都动了,显得更美了,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3)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这是说他们画得好,是对他们的赞美。)

  6、是啊,这三个小朋友经过认真的思考,画出了这么美的画,得到了大家的赞美,那你喜欢这三个小朋友吗?为什么?

  7、说的真好,老师知道你们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下面我们就来大显身手,也来说说你想怎样画风?(生自由说)

  师: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设计了一个个精妙的创意来画风,我们又成了一名小画家了!

  四、回顾目标,谈收获

  1、这节课已经接近尾声了,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风姑娘给我们提出的任务完成了吗?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3、师总结:你们的收获可真不少,我们知道了这三个小朋友经过动脑筋、想办法,从不会画风到学会了画风,这件事告诉我们(出示课件,齐读)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勤思考,想办法,才能获得成功。在今后的生活中,你们能做到吗?

  过渡:下面到了考验大家的时候了。

  五、达标检测

  1、我会选

  gǎn gān zhuàn zhuǎn kōng kòng

  旗杆( ) 转身( ) 天空( )

  一杆秤( ) 转动( ) 空地( )

  2、我会填

  一( )风 一( )雨丝 一( )风车

  一( )树 一( )红旗 一( )云

  六、作业

  喜欢画画的你:用你的画笔画出不同的风。

  喜欢写日记的你:把你想到的画风的方法写下来。

  喜欢创新的你:声音、气味和风一样,也是看不见摸不着,请你试着画出来,还要配上一段介绍哦!

  板书设计:

  15 画风

  赵小艺 旗子飘 风车转

  陈丹 小树弯

  宋涛 雨丝斜

  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画风》教学杂谈 篇5

  上了今天《画风》这一课,深深地知道了自己教学上的种种不足,也迫切地想要找出全部的缺点,希望能通过一次次地磨砺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增强自己的教学能力。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进行了反思:

  一个老师能上好一堂课,最重要的莫过于看他的教师的基本功了。首先,我的教学语言在语调上没有缓急,没有随课文的内容和感情做到抑扬顿挫。大部分时候应紧张语速太快,影响了学生的接收。其次教姿上还要多下功夫,如在课堂上走动的范围应大些,应自然、落落大方,以一种轻松的姿态出现在课堂上。在今天出现课件无法正常放映时,应做好两手准备,可以板书要出示的三个名字,课堂应变能力还有待提高。也提醒自己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在本节课上我的教学语言一是比较单调,贫乏的语言让课堂变得没有活力。如对学生的激励语、评价语应该多丰富些,构思比较好的过渡语、导语、结束语能让课文内容更紧密。语言上少指示性强的话,多些童趣。二是自己的语言不够精练和精确。如你从哪里看出的?从课文中哪句话看出的?这些问题可以精简成一个问题。精确是指在评价学生反馈时,有时没有及时指正,在教学语言上不能太随意。

  课堂提问次数太多,并且很多问题都是无效的,这样的.确不能提高教学质量,我想多斟酌是必要的。其次提问的范围不全面,对如第一行和最边上同学要多关注,多参与。

  在拿到课文时,我应该在深入钻研教材,从一个单元目标的高度,从前后课文的联系上,把握课文的主旨,设计课文的环节。在本课的内容主旨上我出现了偏差,如第三大环节我以喜欢哪幅图来做主线,

  而忽视了了解谁的风是怎么画的?谁最爱动脑这一中心。在朗读方面,可以多设计些方法如齐读、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读、分角色读、开火车读等等。像读本课三个名字时应加朗读力度。

《画风》教学杂谈 篇6

  一、师生问好

  二、师:我们来猜个谜语,好么?(生来本无形,走路却有声,夏天无它热,冬天有它冷)

  生:风

  师:同学们真聪明,生活中风是无处不在的,但它却看不见,摸不着,可是居然有三个小朋友把它画了出来(板书:画),这街课我们就来学习 15 画风 (板书课题)

  谁愿意读一读课题(2-3人)

  你们想认识画风的小朋友么?(想)那就请这三位小朋友亮相吧(出示带有拼音的画面)请你和他们打个招呼吧!(生:……)

  陈丹,赵小艺,宋涛一看我们二年三班的同学这么有里买,这么热情,他们也非常高兴,他们三个表示要和你们做永远的朋友,那你们也能永远记住他们吗?(能)(出示无拼音画面)谁还认识他们?这位是——陈丹 这位是——

  这个字读?(丹)谁来组一个词?那这个字呢?(涛)组词?

  这个字——陈,你是怎么记住的?剩下的几个字你有办法记住么?

  师:同学们真聪明,只用了一会的工夫就记住了这么多生字,还结识了三位小朋友,那我们就看一看他们是怎么样画风的吧!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听老师读课文!

  (……)

  (1)师:你们想学他们画风的方法么?(想)那就请你们打开书大声地读课文,不认识的自己互相问一问,开始

  (……)

  (2)师:你们学会他们画风的方法了么?那他们是怎样画风的呢?请你快速读课文,把他们画风的句子用浪线画出来。

  (……)

  (3)谁来说一说赵小艺怎么样画风的?(第一次:旗帜 第二次:风车转) 赵画了两次风,老师这有一个风车,一面旗帜,你能让它转起来,票起来么?(出示风车,旗帜)

  生:动(风真的吹动了旗子,吹转了风车)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把赵画风的句子读一读,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生读)

  师:你能根据赵画风的这两句话,完成下面这个句子吗?

  风来了,风把_______吹_______了,风藏在_______里

  (先根据第一句填,再根据第二句填)

  这两句话就组成了一篇优美的小诗,谁能读出诗的优美?

  (4)赵画这样的风,陈在赵的启发下又画了怎样的风呢?谁来说一说?(弯弯的小树)谁能把这句话再读一遍(弯弯应该怎么读?为什么?)

  生:重读,为了突出是风把小树吹弯的

  师:现在我们就是一棵小树,你认为你读出了风的感觉,你就弯一弯你的腰! 谁来读?(你认为他读出了风,你就弯一弯腰)

  (5)宋又画了怎样的风呢?胶乳老师就是宋,现在正准备画风呢,请你们大家用朗读告诉我,我应该怎样画风?(生读)

  师:我明白了,应该这样画(出示动画)

  宋涛就这样画出了风(幻灯)那你能根据他画的风完成这句话吗?

  (同上)

  师:赵,陈,宋开动脑筋画出了风,我们同学仔细分析,描述的风,他们画了一幅幅画,我们也写了一首小诗,谁愿意朗读一下(课件出示,生 3-5人)师:他们都画了风,那你最喜欢谁呢?

  (赵:第一个画风,爱动脑筋;宋:爱提问<提了什么问题?读出语气,他画风了吗?你也爱动脑筋>;陈:她不会的知识,通过动脑筋,向别人学习,也学会了)

  小结:宋善于提出问题,陈能正确正视自己,善于向别人学习,赵不仅能思考问题而且能解决问题,他们三人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

  三、拓展

  1、你会画风吗?请你画一画。

  2、你会描述风吗?请你说一说。(同上)

  3、你能用你的肢体演一演风吗?

  四、思考:你知道生活中还有什么是看不见摸不着却无处不在的?把它展示出来!

《画风》教学杂谈 篇7

  [情景说明]

  《画风》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以一个有趣的题目,引起了课文中小朋友的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一起画画,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想考一考大家,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注意,听好了,谜面是:“看不见它的影子,摸不着它的身子,小草见它点头,花儿见它弯腰。”(打一自然现象)

  生:我认为谜底是风。

  生:我也认为是风。

  师:你们可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出来了,对,就是风。

  师:听听,这是什么声音?

  生:风声。

  师:我们知道,风听得见也可以感受得到,可以看一看,写一写,那它能画出来吗?

  生:能!

  师:那该怎样画呢?今天我们学习了《画风》这一课就明白了。

  (板题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66页,自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用笔圈出来。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

  (生在小组内学习生字)

  师:同学们学得真认真,课文中的三位新朋友你们认识了吗?

  (出示课件)指名读。

  师:(出示课件)大屏幕上有什么变化?

  生:拼音没有了。

  师:你们还认识吗?

  (男女生赛读,表扬自己)

  师:老师这儿有一些词语,谁愿意当小老师来教教大家。(出示词语)

  (指名教,其他同学跟读并正音)

  师:这些生字宝宝离开了他们的好朋友,你们还认识吗?(出示课件)

  (分小组读生字)

  师:你认为哪些字要提醒大家的?

  生:我认为“乌云”中的“乌”要提醒大家,不要把里面多写了一点,那就成了一个“鸟”了。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

  生:我认为“呼呼地转”中的“转”要提醒大家,这是一个多音字,在课文中读四声。

  师:你知道的真多!

  生:我认为“眨眼睛”这个词特别要注意,“眨”是三声,“眼睛”这个词读轻声。

  生:你说得真棒!老师也同意你的意见。

  ……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那么能不能又快又准地读出来呢?老师要来检查了,小火车……(“开火车”检查字音)

  师:这列火车又快又稳地到达了目的地,奖他们小组一面红旗,还有哪个小组愿意接受挑战?(生纷纷举手,认读生字,师生帮助正音。)

  师:同学们把生字宝宝们认会了,现在老师想把它们送回课文中,你们有信心读准字音吗?

  生:有!

  师:真是一群自信的孩子!好,那你们读吧,边读边想一想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课文

  师:谁能告诉大家,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课文写了三个孩子画风的事。

  师:他们是怎样画风的呢?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自学提示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出示自学提示:(1)默读课文。

  (2)把写赵小艺、陈丹、宋涛画风的句子分别画上波浪线、方框、横线。

  (3)在小组内说说他们是怎样画风的?

  (指名说,课件出示相关的句子、记号。)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他们是怎样画风的,那你们想看他们的画吗?

  生:(齐呼)想!

  师:你想看谁的画?他是怎样画风的?

  生:我想看赵小艺的画,他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出示课件)

  板书:图片(飘动的红旗)

  (出示文字,指名读)

  师:“赵小艺眨眨眼睛”说明他在    (想办法)他第一个想出画风的方法,如果你是他,你会怎样说,谁来大胆地读一读。

  (指名读,自评,互读,再指名读,齐读。)

  师:他还画了什么?

  生:他还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出示课件)

  板书:图片(转动的风车)

  师:这一句该怎样读呢?

  (出示文字指名读,小组赛读,读得好的小组奖一面红旗。)

  师:你还想看谁的画?他又是怎样画风的?

  生:我想看陈丹的画,他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出示课件)

  板书:图片(弯弯的小树)

  师:课文上哪个自然段是写这幅画的,你能找出来读读吗?

  (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师:还剩谁的画没有看啊?(宋涛的)想看吗?(想)那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课件)

  师:他画了些什么?

  板书:图片(斜斜的雨丝)

  师:谁愿意说一说,读一读。

  (指名读,喜欢这一自然段的同学一起读)

  师:小结:(出示课件)红旗在飘动,小树在弯腰,风车在转动,雨丝斜斜,都是因为有风的缘故。风虽然不能直接的画出来,但可以通过画与风有关的事物表现出来。

  师:爱动脑筋的三个孩子用自己不同的方法画出了风,那么他们在画风之前画了些什么呢? (指名说)

  师:后来他们画了风,你们觉得画了风后的画怎样?

  生:我觉得画了风后的画显得更美了。

  师:课文中是怎样写的呢?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师:你喜欢课文中的三个孩子吗?为什么?

  生:我喜欢课文中的三个孩子,因为我觉得他们很聪明。

  生:我也很喜欢课文中的三个孩子,因为他们的想象很丰富。

  ……

  师:看来同学们都很喜欢课文中的三个孩子,既然你们那么喜欢他们,你们可以分角色朗读课文或者演一演啊,好不好?

  生:(齐声)好!

  (生在小组内朗读课文或表演)

  师:哪个小组愿意上台来分角色朗读课文或者演一演?

  (小组上台分角色朗读课文,生评,师评。)

  四、拓展延伸

  师:课文中的三个孩子都很聪明,想出了画风的办法,老师相信你们比他们还要聪明,如果是你,你打算怎样画风呢?(师打开窗户,一阵风吹来)

  生;我会画一个孩子的头发被吹起来了。

  生:我会画书在自己翻。

  生:我会画一个孩子在放风筝。

  ……

  师:同学们的方法可真多啊,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只要你们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做生活的小主人,你们会有更多新奇的发现!

《画风》教学杂谈 篇8

  师:在上课之前,请你们听段录音,听完后告诉老师,你们听到的是什么声音?(放录音)很多小朋友已经听出来了,一起来说,是——

  生:风声。

  师:对!(板书:“风”)风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生:风很冷。

  生:风有时候大有时候小。

  生:风能吹动很多东西。

  生:风没有颜色。

  生:

  师:说得真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跟它有关,题目就叫《画风》(板书:20、画风)大家把课题念一遍。

  生:(齐念)画风。

  师:小朋友们,当你看到这个课题后,你会提出些什么问题呢?想到了你就站起来说。

  生:谁和谁在画风?

  生:他们在哪儿画风?

  生:风是什么样的?

  生:他们是怎样画风的?

  生:他们画得好吗?

  师:同学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问题提得真好!今天这节课呀,我们就来了解其中的两个问题:(课件出示)1.谁在画风?2.他们是怎样动脑筋把风画出来的?谁来把这两个问题读一读?(生读)

  师:读得好!我们要想弄明白这两个问题呀,就必须认真读课文。首先,请同学们自由地把课文读一遍,把字音读准了。注意,自由读就是各读各的。好,开始。(生读)

  师:下面呀,老师来检查一下,看谁刚才读得认真?(课件显示:李卫 丹丹 小艺 旗杆 擦去 斜斜的男孩 显得)这是这篇课文的生词,谁来读读?(生读)

  师:读得真好!来,咱们一起来读一遍。(生齐读)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能回答第一个问题了吗?一起来说。

  生:(齐)是李卫、小艺和丹丹在一起画风。

  生:那他们是怎样动脑筋把风画出来的呢?(指问题2)这就是我们这节课主要要解决的问题。

  师:咱们先来看图,你们看(出示三幅图)这就是他们的画,老师这有三个问题,大家一起来读一遍。

  生:(齐读)1.你喜欢谁的画?

  2.他的画上画了什么?3.从哪儿可以看出有风?

  师:接下来,请小朋友自己练习把这三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你想说哪幅就说哪幅。(生练说)

  师:哪位小朋友愿意说给老师听呀?

  生:我喜欢小艺的画。

  师:好,老师把它放大。(点击放大)好,你继续说。

  生:他的画上画了房子、太阳、大树、红旗和一个拿着风车的小朋友,从画中红旗飘起来了、风车转起来了可以知道有风。

  师:我们看他说的对不对?(点击

  “红旗”、“风车”分别听到表扬)从她的回答中,我们知道了,原来小艺是通过画红旗飘风车转(板书:红旗飘风车转)来表现风的。还有哪位小朋友想来说说其他的图?(回到三幅图)

  生:我喜欢丹丹的画。

  师:好,我也把它放大,你继续说。

  生:画上画了房子、太阳、树和小鸟。从画中画了弯弯的小树可以知道有风,因为是风把小树吹弯了。

  师:嗯,不错。哦!原来丹丹画的是被风吹弯了的小树。(板书:小树弯)老师这还有一幅画,谁想说?举手的人可真多!接下来,老师要在你们当中挑一位小朋友上台来说,好,你来。

  生:我喜欢李卫的画。

  师:好,老师也把它放大。(点击放大)好,你接着说。

  生:他的画上画了房子、树、乌云、雨点。

  师:在这里“雨点”这个说法可不对,应该说“雨丝”。好,请你继续说。

  生:从雨丝斜了可以看出有风,因为是风把雨丝吹斜了。

  师:(点击“雨丝”听到表扬)瞧,它夸你了,你真聪明!谁能学着老师的样(指板书),把刚才这位小朋友说的也画下来、写下来呢?(生画雨丝,写“斜”)

  师:刚才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现在谁能看着老师黑板上画的和写的来告诉大家,他们是怎样把风画出来的?

  生:他们是通过画红旗飘、风车转小树弯、雨丝斜把风画出来的。

  师:(小结)也就是说他们是通过画风中不同景物(指板书)的变化来表现风的。小朋友们学得真好!已经弄明白了这两个问题,下面呀,我们就来练习朗读。(课件显示: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这是课文中的一个句子,谁来读?

  生:(读)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师:哦,我听出来了”,突出了“在大树旁边”这几个字,还有没有不同的读法?

  生:(读)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师:不错,强调了“几棵”这个词。还有谁想读?

  生:(读)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师:你想突出“弯弯的”这个词对吗?好!大家刚才凭自己的理解朗读了这个句子,读得都不错。如果单独是这样一个句子,你们的读法都对。可是,你们看(指课题),这课的课题是什么呀?

  生:(齐念)画风。

  师:那么,在读这个句子时,我们应该突出哪个词才能体现有风呢?

  生:弯弯的。

  师:谁再来读?

  生:(读)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师:好,大家就照这个样子读!(生齐读)

  师:仿照刚才的读法,谁来读下面这句话?(出示:1.李卫说:“谁能画风?”2.丹丹说:“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3.小艺眨眨眼睛,想了想,说:“我能!”)

  师:下面,我请几位小朋友上台来分角色读这几句话。这次老师有个要求,在读的时候不仅要有感情,还要加上表情和动作,谁来?(生纷纷举手)

  师:(指名)好,老师就请你们四个分别来读李卫、小艺、丹丹和作者的话,其他的小朋友来做评委,认真看,仔细听,读得好呢,咱们就来点掌声。(生上台读)

  师:还有哪些小朋友想来试试?哦,真多!好,接下来咱们分组来读,老师来读作者的话,1、2、3组的同学分别读李卫、小艺、丹丹的话,咱们一起合作来把这组对话有感情地朗读一遍,像刚才这几位小朋友一样,也带上表情和动作。(生读)

  师:刚才,同学们读了课文中的句子,下面我们来把整篇课文读一遍。这一回,你们自己找伙伴,想找谁就找谁,看哪四个小朋友合作得最好?注意,先分好角色再读。好,开始。(生自由找伙伴分角色读课文)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书上的三个小朋友是这样(指板书)来画风的,但老师相信,如果是我们班的小朋友来画的话,你们的点子一定会更多。现在,请小朋友们一闭上眼睛。听!风儿向你们吹来了。(放录音)在风中呀,许多事物发生了变化,高高的天空中,清澈的小河边,碧绿的山坡上,人们身上穿的,桌上摆的,阳台上挂的,等等等等。如果让你们也来画风,还可以画些什么呢?一起来说说看。

  生:我可以画头发飘起来了。

  生:我可以画窗帘被风吹动了。

  生:我可以画书页在翻动。

  生:我可以画尘土在飘扬。

  生:我可以画裙子被风吹得摆起来了。

  生:……

  师:同学们想象真丰富!真聪明!那你们能不能把你刚才说的画下来呢?

  生:能!

  师:好。请同学们拿出彩笔和纸,把你们想的像老师这样用简单的两笔画下来,看谁画得又快又好?可以自己画自己的,也可以两三个小朋友一起合作画。瞧,老师这儿有一幅简单的画,谁愿意上来添画?(生画,师放录音)

  师:画好了就举起你们的小手,没画好的也把笔停下来,咱们下课再继续画。刚才,老师发现有几个小朋友画得不错。老师把他们的画都收了上来,咱们一起来看看这是谁的画?来,把你画的跟大家说说。(生说)

  师:我们再来看看上面几个小朋友画的画。

  师:(展示画)谁画的呀,你们都说说你们画了些什么来表现风的?(生说)

  师:(小结)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真不错,这说明只要我们开动脑筋,敢于想象,就一定能把想做的事做好!接下来,老师布置课后作业。(出示:风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又给人类带来哪些坏处?怎样让风更好地为人类造福?)回家可以翻翻书,也可以问问爸爸妈妈啊,咱们以后再一起来讨论讨论。

  (作者单位:衡阳市人民路小学)

《画风》教学杂谈 篇9

  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结合教材内容,适当运用情境教学不仅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教学《画风》一课时,根据课文特点,设置教学目标,创设了以亲自体验为线索的情境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去了解课文内容。

  首先,我挑选了一个有风的日子教学这课,打破了传统的按一定顺序的规律,一上课,我便激情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让你们当一回小画家,画一画我们美丽的校园,好吗?”同学们齐声说:“好!”这样做的同时又把语文和美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由于我们班在教学楼的二楼,视野比较开阔,我就叫同学趴在教室的窗台上一字排开,画着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和“哗哗”作响的树木。同学们兴趣盎然地画了起来,在他们画画的同时,我又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仔细观察你所画的事物与平时什么时候是不一样的?同学们踊跃地举起手来,我请了一位同学回答,他说:”我们现在画中的景象跟平时没有风的时候是不一样的,没有风的时候,红旗不会飘扬,树叶也不会“哗哗”作响,枝条也是下垂着的,今天我们画的是有风的时候,红旗在迎风飘扬,树叶在“哗哗”作响,枝条也在随风起舞。这位同学回答后,我没有马上给予肯定,而是征询其他同学的意见,问到:“你们同不同意他的观点?”同学们齐声回答:“同意。”我马上肯定了他们的观点,并表扬他们有细心观察的好习惯,接着,我又继续把他们引向课文的主题,用总结引入了新课:“同学们,也就是说通过你们的画,人们可以感觉到风的存在,你们实际上是把那摸不着的象——风给画出来了,对吗?你们真了不起,相信你们今天完全有能力自学这一课——画风。

  这时候,我就要求同学们自学课文,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但是通过自学后,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已经不成问题了。这堂课的教学前奏比较长,老师的讲解却很少很少,但是我觉得取得的效果却远远比老理由讲解要来得快来得直接,使学生对课本上的知识不教自明,使学生在亲自体验中了解课文,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学习语文。从而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化,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一节课下来,我发现学生学得特别投入,效果非常好。

《画风》教学杂谈 篇10

  通过对这三位小朋友画风的学习,说说你们喜欢他们吗?为什么?(三位小朋友善于观察生活,遇到问题善于动脑筋。)

  板书:敢想敢做,善于动脑。

  1、现在呀,我们要来展示你们朗读课文的水平。谁想来展示呢?

  ⑴个别读(分段朗读)

  ⑵分角色朗读课文(分小组朗读)

  2、刚才,同学们替课文当中的三个小朋友展示了画风。现在阿,老师想让你们也来展示一下你们自己是怎样画风的。不过,老师这一次要求你们展示的方法可有些特别,老师先不要你们说,也不要你们画,而是让你们把画风的办法想一想,再写下来。听明白了吗?

  例:泛着波纹的湖水,放风筝的小孩,人顶风向前走。

  3、小结:

  风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用不同形式把它画下来。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善于观察事物,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要敢于创新,向文中的三个小朋友学习,做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

  4、作业:

  ⑴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三个小朋友善于动脑的句子。

  ⑵画画风,画好后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旗子飘

  小树弯敢想敢做

  15、画风雨丝斜善于动脑

  风车转

《画风》教学杂谈 篇11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

  2、通过学习,培养同学的创新意识与合作精神。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

  动手摸不着,用眼看不到,花儿见它点头,小树见它招手。这是什么?

  谜底:风

  2、板书:

  风。

  3、那谁会画风呢?想不想展示一下画风的身手?(想)好,那俺们这节课就请同学们来展示自身画风的身手。

  4、板书:

  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首先,俺们来展示一下你们自同学字的身手。看看你们能把这一课的生字读出来吗?

  ⑴ 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⑵ 出示卡片,全班齐读生字。

  ⑶ 开火车读,在就个别字组词。

  ⑷ 做个小游戏。

  ⑸ 指导字“陈”的左耳旁由几笔写成?(二笔),笔划读成“横撇弯钩”;“艺”字的下半局部是由几笔写成?(一笔),笔划读成“横折弯钩”。

  2、过渡:

  看来,同学们的生字都掌握的不错。现在俺来检查你们的课文读懂了没有?请你说一说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先用笔画出你自身的答案。同桌讨论交流。(结合挂图)

  2、汇报:

  ⑴ 赵小艺:

  句子:“只见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体会:因为有风时,风吹动旗子,旗子才会飘起来。所以画飘动的旗子,就画出了风。

  板书:旗子飘

  ⑵ 陈丹:

  句子:“只见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体会:风把小树吹弯了,弯弯的小树就表示有风。

  板书:小树弯

  ⑶ 宋涛:

  句子:“他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体会:斜斜的雨丝是因为有风吹。

  板书:雨丝斜

  ⑷ 赵小艺:

  句子:“风车在呼呼地转。”

  体会:风车转动是因为风吹,画出了转动的风车就表示有风。

  板书:风车转

  2、交流、讨论:

  通过对这三位小朋友画风的学习,说说你们喜欢他们吗?为什么?(三位小朋友善于观察生活,遇到问题善于动脑筋。)

  板书:敢想敢做,善于动脑。

  3、现在呀,俺们要来展示你们朗读课文的水平。谁想来展示呢?

  ⑴ 个别读(分段朗读)

  ⑵ 分角色朗读课文(分小组朗读)

  4、刚才,同学们替课文当中的三个小朋友展示了画风。现在阿,老师想让你们也来展示一下你们自身是怎样画风的。不过,老师这一次要求你们展示的方法可有些特别,老师先不要你们说,也不要你们画,而是让你们把画风的方法想一想,再写下来。听明白了吗?

  例:泛着波纹的湖水,放风筝的小孩,人顶风向前走。

  四、小结

  风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俺们可以用不同形式把它画下来。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善于观察事物,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要敢于创新,向文中的三个小朋友学习,做个人见人爱的好小朋友。

  五、板书设计

  旗子飘

  小树弯  敢想敢做

  15、画风  雨丝斜  善于动脑

  风车转

  五、作业

  1、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三个小朋友善于动脑的句子。

  2、画画风,画好后与同学交流。

《画风》教学杂谈 篇12

  [教材简介]

  这是一篇贴近儿童生活的新教材,主要讲了三个小朋友在画画时用不同的景物变化描绘出了风的样子.使学生懂得要勤于观察生活,遇到问题要多动脑筋,敢于创新.

  [学生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较差,对课文的感知主要是通过朗读理解,但学生对自然的感受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与积累.

  [设计理念]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设计力求让学生真正地走文本,融入角色,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及文中蕴含的道理.

  [预设目标]

  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阅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预设重,难点]

  学习课文4-8自然段,理解宋涛,陈丹,赵小艺画风的方法,感受大自然中风动的景物,从而养成仔细观察,学会积累的习惯.

  [预设时间]

  2课时.

  [预设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猜谜激趣,导出"风".

  "云儿见它让路, 花儿见它点头. 小树见它招手, 禾苗见它弯腰."

  2,说说有关风的词语.

  3,板书课题,针对课题质疑.

  二,初读感知,认识生字

  1,带着问题,初读课文.

  2,利用三个主人公的名字学习生字,并结合板书.

  三,学习课文,读中感悟

  1,学习第1段.

  (1)出示挂图,师引读第1自然段;

  (2)过渡:这时候,有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提出了个什么问题

  (指名回答)

  2,男女生分角色读2,3自然段.

  3,学习第4-8自然段.

  (1)默读,思考:他们是怎样画风的,动笔画出有关句子;

  (2)赵小艺是怎样画风的

  ①结合生回答,师板画"一面旗子";

  ②画风怎么画成了一面旗子 (生找出宋涛的话)

  ③指导读(师谁能把这面旗子读得飘起来 )

  a,指名读

  b,分组赛读

  (3)陈丹,宋涛,赵小艺还画了些什么

  ①结合生答,师板画:"弯弯的小树""斜斜的雨丝""风车";

  ②各种形式读6-8自然段.

  小结过渡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风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可以通过别的事物来表现,只要善于动脑筋,什么问题都会解决的,从你们自信的小脸上,老师发现如果让你们来画,一定会画得更多.

  四,启发想像,拓展延伸

  1,闭眼想像,师描述.

  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听,风儿向我们吹来,有徐徐的微风,有可怕的龙卷风……在风中呀,许多事物发生了变化,高高的天空中,清澈的小河边,碧绿的山坡上,人们身上穿的,桌上摆的,阳台上挂的等等等等,如果让你们也来画风,还可以画些什么呢 一起来说说吧!

  2,即兴作诗,畅所欲言.

  (1)出示句式:

  "风来了,风把 吹 了,风藏在 里".

  (2)生即兴作诗

  (3)师根据生答填

  如:风来了,

  风把小草吹弯了,

  风藏在弯弯的小草里.

  (4)齐读自创小诗《起风了》

  师:瞧瞧,老师把你们说的串起来就变成了一首小诗,我们一起来朗读欣赏一下你们共同的杰作.

  3,小结,鼓励创新.

  师:同学们想像力真丰富.只要我们开动脑筋,敢于想像,就一定能把想做的事做好!下课后,我们就把风儿画下来,写下来.

  五,指导书写"陈""转"

  (1)生观察,用"我发现……"说话;

  (2)师范写,生书空;

  (3)生练写;

  (4)展示,评议,订正.

  第二课时(略)

《画风》教学杂谈 篇13

  一、说教材

  《画风》一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讲读课文主要讲了李卫、丹丹、小艺一起画画儿时遇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即“谁能画风”。是小艺首先动脑筋想出了办法,最后还是三人合作,用不同景物的变化描绘出了风的样子。本课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懂得要勤于观察生活,遇到问题要动脑筋、善于合作、敢于创新。

  (一)针对课文特点,在第一课时教学字、词和熟读课文后,结合班级实际,我把本篇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认知目标

  通过对课文的朗读,让学生知道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画出风的。并通过读文理解句意。

  2、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实际和查找有关资料了解风的特点、作用和种类,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团结合作精神。

  (3)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画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拓展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3、语感目标

  通过情感朗读,让学生体会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体会到故事中小朋友的聪明机智。

  4、德育渗透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懂得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并且学生会勤于观察生活、遇事动脑、善于合作、敢于创新的精神。

  (二)设重点为: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和不断创新的意识。

  定难点为:培养学生动脑想像能力,激发热爱大自然、勇于求知的兴趣。

  二、说教法

  我们强调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议论纷纷、主动学习、书声朗朗四线并进。《画风》一课,对于课文中的词语、句子的理解比较浅显,学生很容易通过朗读自己体会,重点仅在于让学生了解三个小朋友是怎样动脑筋画风的,以及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和不断创新的意识。故而我在这堂课中主要选用自主学习、读书体会的教学方法。

  通过让学生“先自己读书找疑→然后,小组内互相质疑,合作解疑→最后,全班汇报交流”的方式学习课文,以及多种方式的读让学生体会课文;最后,让学生大胆思维:你还可以怎样画风,并放手让学生自己参与的方式。这一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对课文理解更深,效果更好。在动手、动嘴、动脑中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进行了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为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有利条件,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说学法

  向学生传授“学法”,让学生“领悟”是我教学这堂课文的真正目的。根据教材和我班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让学生用自主学习的方式来学习,达到营造主动、互动、合作和生动的课堂学习氛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智慧。

  四、说课堂教学行为策略的具体运用

  小学生如同棵棵春苗,需要春风细雨才能拔节竞长。课堂里应当春意盎然,可不能寒霜似剑。要消除压抑儿童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凝固、沉郁的气氛,换回满园春色。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作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尊重他们的个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把他们的潜能很巧妙地牵引出来,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和氛围,让学生能动地学起来。只要学生能读懂的就不要去讲;只要学生能够自己领悟的就不要再去分析,不分析怎么办?变老师的分析为学生进行扎实的、生动的、有效的语言实践、能力体现和思维的有效发散,以此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据此,在《画风》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体现了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增强主体意识、教学法意识、训练意识,着眼于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扎实有序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教学结构

  《画风》第二课时的教学结构从总体上分为四大环节:

  ⑴猜谜语导入新课。通过猜谜语激趣从而自然的引入课题。

  ⑵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一设计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全文内容。根据修订版大纲精神,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的主要区别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二年级下半学期已经掌握了一些自学方法,读书的遍数要多,要求一步步地提高,调动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培养了独立阅读能力。

  ⑶自主学习,读书体会。通过让学生“先自己读书找疑→然后,小组内互相质疑,合作解疑→最后,全班汇报交流”的方式学习课文,这一设计在自学环节中学生已经能做到正确、流利。对学生小组内质疑、解疑,从课文中找相关语句的方式,学生能自己解决课文,理解到李卫、丹丹在小艺的启发下由不会画风到画风的经过,再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分角色对读、老师引读)体会课文,从而为最后一个环节(即拓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⑷拓展。让学生说说还可以怎样画风,并让其将风画出来,最后上讲台将自己的画展示给大家看,并将其中的内容描述给大家听。这一设计体现了修订版大纲的精神,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说与画的欢乐气氛中受到教育,进行了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画风》教学杂谈 篇14

  教学思路:

  《画风》一文贴近儿童生活,语言简单朴实,主要讲三个小学生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画纸上的故事。人物多,对话多,又是三个人的相互交流,这样的课文学生还是第一次遇到,所以不易理清课文中人物的态度、观点和做法,可在朗读感悟过程中采用贴头像的方法弄清每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

  风摸不着,看不到。孩子们平时又很少细心观察风与其他事物的关系,所以对于如何画风没有进行过深入的思考。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分角色读文中体会三个孩子的思想,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同时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画风,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

  2.重点抓住三个孩子的对话领会他们的创意。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分角色朗读课文,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有风的声音的磁带。(四人一组)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根据当天的天气,聊风)

  1、猜谜语。

  师:孩子们我们来动脑筋猜个谜语好吗?

  出示谜语:(课件)云儿见它让路,花儿见它点头,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谜底:风并板书风)

  2、师:说说风——分享你的知识。

  你们知道哪些风或风的成语呢?(课件)

  你还知道哪些古诗中写到了风?(《风》《村居》《草》)

  小结:

  多奇怪的风啊风摸不着看不到,没有颜色,没有味道,可刮在脸上却能感觉到、用耳朵能听到,听,播放风的声音,你能把它画下来吗?(补充课题)(板书:画风)

  【感悟风的声音,说出写风唱风的'歌谣,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感性经验,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画风的积极性。】

  那风无形无色看不见,摸不着,能画出来吗?真的能吗?今天这节课周老师与大家一起学习的课文《画风》。(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3、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这一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围绕课题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很好地唤起学生学习的情趣和好奇心,产生读书探究的欲望,促进主体的发展。)

  过渡:小朋友们真善于思考,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认真读书,善于思考的孩子一定能够在课文中找到它们的答案。请大家打开书,翻到66页15课。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由读课文

  课件出示读书要求:

  (1)、同学们各自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两遍,快的同学读三遍。

  (2)、读准字音,用笔圈出不认识的生字,借助课本拼音或同学、老师认识。

  (3)、标出自然段。

  2、检查生字。(过渡:同学们,读完了吗,现在老师想与你分享读书的收获。)

  (1)、课文中是谁把风画出来了?你圈出了吗?(请1、2个学生来回答。)(课件出示人名)

  齐读,男生读,女生读。想一想、找一找:“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了。

  【根据课文特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巧妙识字,提高了识字质量】

  怎样认识他们记住他们的名字呢?(交流)

  (2)、他们分别是谁?

  (课件,指出文中的每个人物)

  (课件出示)孩子们,向他们打个招呼吧?

  (3)接读课文。能读好的举手。

  (同学们,课文能读通顺了吗,能一起分享你读书的收获吗?读的正确流利要是读出感情更好了,为了给老师一个惊喜,给同学们一个惊喜,现在请大家再读一遍,准备准备。)

  小结:读得还不错,成功总是属于敢于挑战的同学。通过倾听大家读我们明白了:这篇课文讲的是(宋涛、陈丹、赵小艺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风画出来的故事。课件)

  过渡:认识了这三位好朋友,你喜欢他们吗?他们是怎样画风的呢,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他们画风的句子。(课件出示读书要求)

  三、细读感悟。

  1、自由默读课文(不出声,不指读。)

  读书要求:默读第二至第八自然段。

  找出他们动脑筋画风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读一读,说说你的体会。

  2、分享读书的体会。学生展示句子,课件一一出示。

  师:有答案了吗?谁来告诉大家他们是怎样画风的呢?随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⑴只见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⑵说着,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⑶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⑷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她读书细心吗?句子中的“她”“他”分别指谁呢?能不能换成小朋友的名字,说得更清楚些?随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上面的句子。

  3、师:那赵小艺他们的画到底是怎样的呢?想不想看看他们的画呢?课件逐幅出示赵小艺三个人的画:你看到了些什么?这是谁画的画?能给它配上课文里的句子吗?

  师:配得好吗?大家一起来读读这一段。(课件出示:画和相应的文字)

  【本环节克服了乏味地串讲,对学生提出自读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在自读中解决问题,随机出现图文并茂的课件,再加上老师适当鼓励性的提问,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理解、思维等能力得到了提高,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过渡:多聪明的孩子啊!他们知道风看不见、摸不着,不能直接画出来,但他们善于动脑筋,互相启发、互相提醒,用不同的形式表现出了风。这三个小朋友正说着、画着,忽然吹来一阵风——(课件展示第九自然段,教师引读,识字显。)

  4、学生读这一自然段,拓展练句子。——师小结课文画风的内容(小诗)

  四、分角色朗读。

  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一位小朋友?为什么?(我们喜欢这些小朋友,是因为他们爱动脑筋,遇到困难不退缩,积极思考。)

  (1)教师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提示:宋涛应该用疑问的语气说“谁能画风”这句话,而且说的时候心里应该很得意,因为他认为风是画不出来的,他其实想为难一下陈丹和赵小艺。陈丹说“谁也画不出来”这句话时,应该带有为难的语气。赵小艺说“我能”这句话时,应该是非常自信的语气,语调比较高,声音较大。宋涛说“是风,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了”这句话时,应该用惊喜的语气,大声地说,因为他是受到小艺的启发突然明白原来风是可以这样画的,所以他非常高兴。)

  (2)、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一遍,教师巡视指导。

  (3)、每组派代表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朗读表演。

  【三幅头像有助于学生分清人物的态度、观点和做法;分角色朗读易于体会三个小朋友互相启发,互相协作和敢想敢做的精神。】

  五、有趣的作业。

  过渡: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三个小朋友,他们善于观察生活,遇到问题善于动脑,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做个人人喜欢的好孩子。

  声音、气味与风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它们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果由你来画声音、气味,你会画什么?请你们把自己的奇思异想用五彩的画笔描绘出来。

《画风》教学杂谈 篇15

  一、教学目的:

  1、学习与要求学会的12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读懂课文,知道遇事要开动脑筋、细心观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和合作精神。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和不断创新的意识。

  三、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图片。

  四、课前准备:指导学生观察刮风时景物的动态。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激qing导入

  1、谈话: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5课《画风》,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你们认识了课文中哪几位小朋友?(老师板书三个小朋友的名字)

  2、设境:看,在这美丽的春天,三个小朋友背着画夹来到了一片青草地,他们展开了画纸,在洁白的纸上画了起来,他们都画了一些什么呢?小朋友想不想知道?(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分步探究

  1、引读第一自自然段

  刚开始,他们都画了什么?你是从课文第几自然段知道的?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探究2—8自然段(他们怎样画风呢?课文哪几自然段描写了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

  (1) 自读2—8自然段,边读边划出文中写他们怎样画风的句子。(要求:自读2—8自然段,边读边用“——”划出三个小朋友怎样画风的句子。)

  (2) 读句子。(根据学生说的在课本上划出画风的句子)

  (3) 边读边讨论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读画风的四句话)

  (4) 读后交流。(他们三个人分别是怎样画风的?)

  板画:飘动的旗子、弯弯的小树、斜斜的雨丝、转动的风车

  板书:飘、弯、斜、转、

  老师小结:在风中,不同的景物有不同的形态,旗子会飘、风车会转、小树会弯、雨丝会斜,他们想得多妙呀,这样就把风画出来了。

  (5)辨画,练习说话。(小艺、丹丹、宋涛三幅画及说明文字)

  1、 自读对话

  过渡:三个小朋友都把风画出来了。那么画风这个问题最先是谁提出来的?

  (1) 他们说了些什么呢?

  (2) 体验对话怎样读?请小朋友分角色练练,体会体会。(前后四人组成合作小组,学生自由选择角色)

  (3) 请三个小朋友上台试一试。

  (4) 他们读得怎么样?大家评一评。

  重点指导:“我能!”(自豪的语气,在遇到困难时,我们也应该勇敢地说“我能”!“我行”!充满自信,面对挑战。)

  “我也会画风了。”(“也会”一词说明了陈丹由不会画风到会画风时的高兴心情。)

  “我还能画!”(“还能”说明了赵小艺第二次想出了好主意时的兴奋、自豪)

  (5) 想象体会

  ① 小艺、丹丹、宋涛正说着、画着,忽然吹来一阵风(听:风来了……)请小朋友入神地看着画上三个小朋友的画,好好地感受感受。

  ② 谁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画中的景物都在动,你觉得它们会怎样的动呢?)

  ④ 小结:文中三个小朋友依据平时自己细心的观察,开动脑筋,用不同方式画出了风,这说明了这三个小朋友怎么样?

  师结合板书:爱动脑、善观察

  四、拓展延伸

  1、用笔画风:三个小朋友都动脑筋画出风,如果你来画风,你会怎样画?

  小结:小朋友们想象力真丰富,刚才大家说了许多,你们能象老师这样用简单的几笔把风画出来吗?

  2、评一评。(学生介绍作品)

  五、总结

  今天我们说了风、也画了风。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事物和感受,也可以用画笔表现出来:冷热、高兴、害怕等等。回家之后,请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画下来吧。

《画风》教学杂谈 篇16

  画风这篇课文已经是第二次教学了,本想按照第一次教学那样,在教学过程穿插让他们试着自己来画画风。但是后来想想,似乎有些单调,或者说思路过于狭窄吧,所以我打开了浏览器。在看了其他老师的教学过程后,我选择了其中一位老师中间一小段的教学过程,因为在我看来还是比较适合我们班孩子,后来课堂就这样地进行着了……

  师:宋涛、陈丹、赵小艺多会动脑筋呀!通过画雨丝、风车等事物,画出了风!你还知道可以画哪些事物来表现风吗?(生仔细想了想后,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师:真会思考!咱们班的同学一点儿也不比他们差!是的,我们还有许多办法能表现风。(出示虞世南《咏风》:“逐舞飘轻袖,传歌共绕梁。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香。”)读读这首诗,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自由朗读,反复读)

  生1:他写的是风!

  生2:诗里面没写出“风”字,但是,我们读了可以感觉到有“风”,不是吗?

  师:瞧,风可以画,还可以写。你们还有别的办法能表现风吗?

  学生反馈:可以表演,可以朗诵……

  师:那好,让我们自由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方式来表现风吧!

  学生起身到自选区域活动:

  画风组—静静地挥笔作画,有的画飞扬的长发,有的画高飞的风筝……

  咏风组—摇头晃脑诵读有关风的诗歌,不时相互倾听、评议。

  演风组—在“导演”指挥下,煞有介事地表演……

  师: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吧!

  咏风组选派代表上台朗诵;演风组全体上场,有的学风吼,有的扮瑟瑟发抖的路人,有的演摇撼的树、草;画风组亦由代表上台展示作品并作说明。

  这次的课堂活动对于孩子们来说还是比较新颖独特的,学生不仅可以画,还可以咏,甚至演风。鼓励学生的个性化的发展,给学生以选择的权力、选择的自由,打破封闭,扩大自主选择的空间,课堂变得更广阔。学生们则尽兴地将自己的独特感受、体验以富于个性化的方式进行展示与分享。在这样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学生的创造性和表现欲得到了极大的鼓舞与满足。个性得以张扬和发展。我想下次同学们一定会表现得更出色,课堂会变得更生动。

《画风》教学杂谈 篇17

  画风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识“宋”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动脑筋。

  教学重点难点:识字,写字,朗读体会

  教学准备:课件,卡片

  生:尺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读“风” 适时地加以评述(如微风、大风、龙卷风等)多么美的风啊

  2、设疑:那风能画吗?并板书画风

  二、初读课文

  师:那我们打开课文,看看书中的小朋友是怎么画风的呢?

  1、建议:认真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把生字多读几遍,如果不认识可以向同学或者老师请求。

  2、学生自读课文,师巡视

  3、检查学习结果

  (1)认识词组旗杆 显得更美 风车呼呼地转

  (2)指读(接读)课文,读后评价

  (3)课文中讲到了谁在画风呢?

  卡片出示 认识三个小朋友的名字 指读 带读 齐读

  那这三个小朋友姓什么啊?一起来叫叫他们的姓是—— 一起说他们的名是……

  我们班有姓陈的吗?这个叫耳东陈

  三、研读课文

  (一)研究怎么画风

  1、出示图 那这幅图上的三个小朋友究竟哪个是陈丹、哪个是赵小艺哪个是宋涛我们不知道,我们只有去学习他们是怎么画风的才知道。

  2、默读课文。思考:他们是怎么画风的,把风藏在哪里了呢?把他们怎么画风的句子拿尺子用直线画出来。

  3、汇报交流

  (1) 赵小艺眨眨眼睛,……飘着。

  o这句话中没有风啊,怎么能说画出风了来了呢?哦,是风,风藏在飘着的旗子里了。

  (出示:是风风把旗子吹的飘起来了。)

  o指导读(哦,旗子有点飘起来了;恩,老师感受到旗子飘了……)

  o赵小艺还怎么画风的? 她又把风藏哪里了?哦,藏在呼呼转的风车里了

  出示:是风,风把风车吹得呼呼地转

  o指导读这句话(风车转起来了。)

  (2)陈丹说……小树。

  这回谁知道风在哪里了? 哦,风在弯弯的小树里了。出示:是风,风把小树吹得弯弯的。

  指导读(哦,小树弯了。)

  (3)宋涛想了想……吹斜了。

  宋涛是用什么来表示风的呢?(斜斜的雨丝)哦,是风风把雨丝吹的斜斜的。

  指导读(雨丝有点儿斜了。)

  (二)指导写名字

  现在我们学习了他们怎么画风了,知道了图上这三个小朋友分别是谁了吧?那我们来写写他们的名字吧。

  范写:在写之前先看老师写,看仔细喽

  一个叫陈丹还有个女孩叫小艺男孩叫涛涛

  板书:着重教写涛

  学生写:我们把这三个名字写在插图上 交流有不同的答案吗?

  (三)喜欢谁,了解三个小朋友的个性

  他们那么能干,能画出那么多的风,那你喜欢哪个小朋友呢?在那个小朋友边上做个自己喜欢的记号

  1、指名说

  2、说说理由

  赵小艺:聪明、能干、自信读好赵小艺想了……

  陈丹:聪明读好:陈丹说:“我也会会画风了。”

  宋涛:厉害

  (四)分节朗读

  出示插图,让学生找到小节并读出来

  四、拓展

  他们三个小朋友多么会动脑筋啊,有那么多的办法把风表示出来,你有画风的好办法吗?能把风藏在哪里呢?

  六、小结

相关专题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