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玩的纸板》教案(精选2篇)_中班体育教案
《好玩的纸板》教案(精选2篇)
《好玩的纸板》教案 篇1
一、说活动背景
纸板是幼儿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东西,幼儿对它比较熟悉。由于取用方便和纸板所具有的小巧、轻薄的特点,很容易成为幼儿活动的玩具,中班下学期的幼儿已经具有一定的运动创新能力,他们在运动中不再满足于模仿别人的动作,而是想通过某种方式表现自我。我根据《纲要》所提出的“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要求,设计了这个活动。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方法玩纸板,发展走、跑、跳、投掷等动作。
2、在自主运动和创新中提高活动能力。
3、体验玩纸板的乐趣。
重点是纸板的不同玩法,难点是多张纸板的不同玩法。重难点的突破主要依靠引导幼儿创新尝试,和集体学习模仿来完成。
三、说活动准备
根据以上目标,考虑到体育活动的特点和幼儿活动的开放性,我准备将这次活动放在比较开阔的室外进行。场地约为20×20米。其次为幼儿准备每人一张以上的纸板,上面分别贴上颜色和数字。就因为纸板所具有的灵活多变易操作的特点,符合幼儿创新和表现的.欲望。也符合《纲要》中:“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形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条件。”的要求。
四、说活动程序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根据幼儿的特点,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方式来组织幼儿的活动。”我根据活动目标和幼儿的运动特点,为本次活动设计了四个大环节:热身运动、自由探索活动、交流分享和游戏活动。其中的自由探索活动和交流分享为本次活动的重点部分,下面将具体讲一讲各个环节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第一环节:热身运动:快乐的纸板操。
(这一环节主要是引起兴趣,进行适当的身体活动,引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为下一环节的跑步做准备。)
在教师的带领下,幼儿听音乐做热身运动:颈部运动、上肢运动、下肢运动、体转运动、跳跃运动、放松运动。使幼儿在积极主动的的活动中锻炼四肢的肌肉、关节,为下面的活动作好准备。
第二环节:自由探索活动。
这是活动的重点部分,教师在此环节中必须关注而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并适当地给予帮助和指导。
教师引导幼儿自由探索玩纸板,提出玩纸板的要求:“分散在场地上玩,比比谁玩的办法多、玩得不错的本领大。”这环节里幼儿可能会出现很多种玩的方法:如当飞碟投掷、顶在头上、绕纸板跑、跳跃等,教师就应该及时鼓励,并要求“把本领练得更大”如投的远、顶的时间长等。在幼儿已经玩了一会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几个人合作玩纸板。这一环节教师的观察和引导主要起到了活动的支持者的作用,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创造,想出各种不同的玩法。通过教师的激励和引导,既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又帮助幼儿掌握和提高运动能力。
第三环节:交流分享。
此环节是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深化,通过幼儿自我介绍和示范,促使幼儿通过同伴间的学习掌握技能和技巧,达到锻炼的目的。
全体幼儿围成圆圈,分散在场地周围,请多名幼儿在集体面前演示不同的玩法,集体进行学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帮助示范的幼儿进行正确的语言表述,如玩飞碟时协助讲解:拇指和食指捏住纸板的边缘,举过肩膀,用力往前甩。帮助幼儿很快掌握动作要领。
第四环节:游戏活动:快乐蹦蹦跳。
这一环节主要既综合前面的内容,又有所创新地进行集体性游戏,感受游戏的快乐,活动体能逐渐呈下降状态。
1、找朋友。幼儿根据教师的语言分别找到与自己相同的数字或颜色,相互碰一下。
2、跳纸板。将纸板分散放在场地中间,幼儿四散站立,集体念口令“跳跳跳,跳到×”并根据教师出示的标记迅速跳到所在的位置。
最后以“下雨了”的情节结束活动,把纸板当做伞,举在头上或顶在头上,轻松返回。
当然,这只是我的初步设想,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注重的是孩子们在活动中能发现什么,在身体协调方面能做到什么,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
《好玩的纸板》教案 篇2
一、活动背景;
纸板是幼儿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东西,幼儿对它比较熟悉。由于取用方便和纸板所具有的小巧、轻薄的特点,很容易成为幼儿活动的玩具,孩子们经常在课间拿着纸板自由的玩。而到了中班下学期,幼儿已经具有一定的运动创新能力,他们在运动中不再满足于模仿别人的动作,而是能借鉴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想象创造,再通过某种方式来表现。因此它们很需要有这种能满足它们需求的活动。《纲要》中也提出“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这样的要求。结合以上两点,我设计了这个活动。
二、活动目标;
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及中班孩子健康领域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目标:
1、鼓励孩子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创造性的玩纸板,发展走、跑、跳\、投掷等动作。
2、在自主运动和创新中提高活动能力。
3、体验玩纸板的乐趣。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纸板的不同玩法,难点是多张纸板的不同玩法。重难点的突破主要依靠引导幼儿创新尝试和集体学习模仿来完成。
三、活动准备
根据以上目标,考虑到体育活动的特点和幼儿活动的开放性,这次活动在比较开阔的室外进行,场地约为20×20米。在场地的一端有红、蓝两条线,之间相隔10米,是给幼儿进行比赛用的起跑线和终止线。之所以间隔8米,意识考虑到集体游戏的活动密度与强度,二个是考虑到中班孩子的生理特点。其次为幼儿准备每人一张纸板。
四、活动过程;
依据制定的目标以及根据幼儿的生理,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方式来组织幼儿的活动。我将本次活动设计了五个大环节来进行。一是热身运动、二是自由探索活动、介绍,经验的分享与交流、三是集体竞赛游戏,四是放松整理环节。其中的自由探索活动和交流分享为本次活动的重点环节。
第一环节是热身运动,我将组织幼儿做自编的快乐纸板操。这一环节主要是引起兴趣,进行适当的身体活动,为接下来的运动做好生理上的准备。我会组织孩子排成四路纵对,随着教师的口令有节奏的,有力的完成每一节操。在做完纸板操以后,教师要将孩子的队形从四路纵队转变到一个大圆,这是为第二环节的活动做准备,有利于孩子的解散和结合。(3)
第二环节是自由探索活动,教师要启发鼓励孩子创造出不同的玩纸板的方法这是活动的重点部分。这一环节是分四个小层次来完成。两次分散玩和两次集合介绍。第二次玩是在第一次玩的基础上提高要求,引导孩子通过互相合作来玩纸板。
第一层次:中班孩子已经有了一种比较独立的,会自我创造的一种欲望,它们不希望总是模仿别人或跟随别人来做,有自我创新的精神。而自我创新的活动需要在一种比较宽松,有足够自主空间的环境下进行。因此我采取的开放式的学习环境。教师只需要把要求明确的传达给孩子然后让孩子根据教师的要求去进行。在体育活动中,安全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在提出的要求中必须包括安全教育。如提醒孩子找一空的地方玩,在玩的过程中不能将纸板打到同伴的身上等。
当孩子们在自主探索的时候,教师要成为一名支持者与启发者,会善于观察孩子的行为,并给予及时的给予帮助或指导。能力强的孩子,教师要给他的创造给予肯定,鼓励他想出更多不同的方法。能力弱的孩子,教师也要鼓励或给予帮助,让他也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有持续活动的信心。在孩子玩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意个别,还要注重大局,要通过观察来归纳一下孩子玩纸板的多种不同的、比较典型的方法,做到心中有数,为接下来的介绍做好铺垫。(5)
第二层次是集合介绍,完成经验的分享。中班孩子在进行操作的过程中,还不能很好的关注同伴的行为,因此在分散自由玩以后很有必要进行集体的介绍活动,使得个别的经验能得以扩散,教师要组织孩子来学一学,提高孩子玩纸板的能力。在进行这一活动时孩子们是围站在圆圈上的。这种队形有它的优点。一是孩子在介绍时可以到圆圈的中心位置,照顾到所有孩子能清楚的看到。二是在学一学的时候,尤其是练习投掷,可以让孩子全部向后转,背对大家把纸板抛出去,成放射性,这样就不容易发生抛在孩子身上的情况。在介绍时教师要根据刚才观察到的情况,请使用不同方法的孩子来介绍,尽量做到全面。于此同时,在孩子介绍自己方法的时候,教师也要注重动作的正确性,如孩子在介绍玩飞碟时就要协助讲解:拇指和食指捏住纸板的边缘,举过肩膀,用力往前甩。以便幼儿尽快掌握动作要领。另外在孩子介绍的时候,教师要加强语言的指导,引导孩子用比较连贯的语句表述自己的方法,适当丰富一些动词。(6)
体育活动中,同伴间的合作是很重要的。因此在第一次分散玩以后,有必要引导幼儿尝试合作游戏,为此就有了第二次玩纸板。孩子们在活动时教师要鼓励它们用多块纸板进行游戏,因此在玩法上又有了一定的提高,教师可以在个别指导时用语言或动作给与一定的启发,帮助孩子提高玩纸板的技能。教师通过观察,可以将接下来集体游戏的玩法在这一环节中渗透,对有创意的玩法要给与肯定。
第三环节是集体游戏:快乐蹦蹦跳。这个游戏是在第二次分散玩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
中班年龄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竞争意识,他们很希望自己在集体活动中有出色的表现,得到大家的认同。为了让孩子的这种意识有所发展,所以我采用了集体游戏的形式。将所有孩子集中在操场一边的蓝色起跑线上,听到“出发”的口令,孩子们就利用两块纸板的前后移动来向前跳,直到红线结束。考虑到全班孩子人数较多,避免在活动中发生碰撞,所以我是分两次进行的。另外考虑到孩子整堂课活动的量,所以红蓝之间的距离安排了8米。在比赛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兴趣达到了高潮。第四环节是放松活动。这一环节我也充分利用了纸板。当游戏结束以后,教师让孩子把纸板当成地垫坐下休息。在片刻后交易设计“下雨了”的情节结束活动,引导孩子把纸板当做伞,举在头上或顶在头上轻松返回活动室,结束整个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