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 论(通用16篇)高二物理教案

98e范文网 时间:

绪 论(通用16篇)

绪 论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生物与生物科学的研究对象;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了解生物科学的发展及高中生物学学习的主要内容;了解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了解生物科学学习的意义和目标。

  能力目标

  在对生物特征的分析和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对生物科学研究方法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在对生物科学发展的讨论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表达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

  在生物科学发展过程的讨论中,激发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在对生物科学研究基本方法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在问题的讨论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探究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知识体系图解

  章节地位和作用

  本节为起始课,既是整个高中生物学学习的起点,同时生物的基本特征也是高中生物学学习的主要内容,因此应该是全书学习内容的概括,在整个高中学习占具有统领作用。

  重点分析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的基本特征是高中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既涵盖了生物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也是高中生物学的主要教学内容。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生命本身的特征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两个方面,生命本身的特征主要是新陈代谢和生殖,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主要是生物与环境的相互适应。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将有助于形成总体的概念,对高中的生物学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是教学的重点。

  (二)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

  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中所包含的科学研究基本程序,既是学习和探究生物学问题的基本方法,也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和得出结论等基本程序,在具体的问题探究过程中体会和学习这些基本方法,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三)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是课的重要目标,激发出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将非常有利于高中生物学的学习,课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能否激发出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因此是教学的重点内容。

  难点分析

  (一)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生物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属于中没有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上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在教学中可采用案例法,即以一个需要研究的生物学问题的研究过程来体验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教师可以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语言表达等各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完成高中生物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法建议

  (一)学生基础较好的学校或班级

  可采用讨论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以讨论为主的综合课。通过对几个典型问题的讨论,学习生物科学的研究对象;通过几个生物新技术发展事例的讨论,认识生物科学将成为二十一世纪领先发展的科学;通过讨论,认识学习生物科学的社会意义以及生物科学普及教育的目标。

  第二课时:以讨论为主的综合课。在第一节课的基础上,总结生物的基本特征;在学生对一个典型问题的探究过程中,体会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通过自学认识生物科学的发展史、认识生物学学习的方法和要求。

  (二)普通学校

  可采用讲解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讲解生物学的研究对象、生物科学将成为二十一世纪领先发展的科学和生物科学普及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教师列举、展示、讲解生物科学研究的事例、生物科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例、生物学现象的趣事等,主要目标是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以及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第二课时: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生物科学的发展史、学习生物学的方法等。教师归纳总结生物的基本特征,在对一个实际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归纳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最后引领学生阅读教材学习生物科学的发展史和学习生物学的方法。教学设计方案

  引入:我们今天要开始学习的学科是生物学。在初中生物学的基础上,从全新的角度来学习生物学。

  板书:

  "绪":丝者,线头,找到"头",引出"线"。课中我们要解决生物学学习的基本 问题: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为后面的系统学习奠定基础。

  问题1:生物学是研究什么的?

  说明:"生物科学",科学课范畴,属自然科学。--恩格斯说:我们周围的世界,除了物质的运动和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都没有。"生命"就是一种物质运动的高级形式,凡是有生命的都是生物。生物学就是研究生物体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一、生物与生物科学

  1.生物:有生命的物质(体)。

  2.生物科学:研究生物体的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问题2:生物学研究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说明:研究生命的基本特征、生物体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1)生命的特征

  案例1:人的个体发育过程。

  涉及的主要生物学现象和规律有:

  a)个体发育过程本身的描述

  b)个体发育过程中,个体生长发育需要的物质材料与能量来源

  c)个体发育过程需要调控--生命密码的破译(人类基因组计划)

  d)个体发育过程中的一些自然观点

  如: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组织形成器官,各个组织依然保持原有的功能,而组织的总和──器官又有新的功能),生物与环境相互适应(个体发育不仅受生命密码的控制,还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等。

  通过案例,可以说明:生物体是自然界中物质、能量、信息的统一体。由于信息的不同而成为一种高级运动形式。生物体是生命与周围世界相互作用而成的统一体,这种相互作用过程使得生物体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形成自己的结构,并且与环境相统一。

  案例2:单细胞动物(草履虫)与多细胞动物(家兔)的生活。

  a)草履虫和家兔都完成生长、代谢、生殖的功能,这是共同的地方

  b)草履虫通过一个细胞的各个部分完成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生殖等功能,这是单细胞生物进行生命活动的特点

  c)家兔通过不同的系统完成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及生殖等功能,这是多细胞动物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进行生命活动的特点

  d)每一种现存的生物都通过自己的方式(形态、结构、功能等方面的特点)与外界环境相适应

  (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说明:

  从历史的角度看,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这是进化论研究的内容;从现实的角度看,生物由于是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逐渐进化而来的,因而现存的生物都在一定程度上是与环境相适应,具备各自的适应特点,这是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二、生物科学将成为二十一世纪领先发展的科学

  生存与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现在世界面临的人口、粮食、能源、资源、污染等重大问题都与生物科学的发展关系密切。

  1、生命科学研究的首要目的是保证生命的质量。

  案例3:许多疾病正在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艾滋病、癌症、心血管疾病等,研究表明人类的疾病都与遗传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现代医学的发展正努力与疾病进行对抗,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将有利于人类最终能够能根治这些疾病。

  说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a)艾滋病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艾滋病的传播与人自身的行为习惯和社会状态有关系,并且艾滋病的治疗还没有有效的方法,因此对于艾滋病,应加强预防。

  b)癌症即恶性肿瘤,是细胞分裂失控而无限制地增殖下去,癌症的起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质上与人的遗传物质(基因)有关。现代医学的发展不仅正努力寻找导致癌症的原因,而且正在努力寻找治疗癌症的各种,各种方法中,修复癌症的缺陷基因是根本的方法。

  C)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研究将帮助人类从根本上解决遗传病的问题。

  2、生物技术的影响

  案例4:生物技术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墨西哥本来是一个粮食进口国,科学家将小麦矮秆基因通过转基因技术转入本国的粮食作物中,获得高产粮食作物,墨西哥也变成了粮食出口国;芬兰科学家将某种基因通过转基因技术转入牛体内,使这种牛分泌的乳汁中含有治疗贫血症的物质,这种物质的价钱高达每磅8000万美元。

  说明:

  a)生物技术的发展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大的支持。

  b)生物技术的发展及其行业,为就业提供了机会。

  c)社会发展的要求和生物技术本身的发展势头,使得生物科学将成为二十一世纪领先发展的科学。

  三、生物科学普及教育的目标

  问题3:学习生物科学的目的是什么?

  说明:通过一些事例引导学生分析学习生物学的目的,并启发学生自己思考学习生物学的目标。

  1、提高对生命自身的认识,从而更有效地对待生命。

  如:提高自我保护与自我保健的意识,学习一些自我保护和自我保健的方法。

  2、提高对生命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从而更有效地对待社会生活方式的选择。

  如:对自己的生活和行为从生物学角度重新认识,选择科学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判断和选择正确的社会生活方式、参与社会判断。

  3、综合能力的提高

  如:对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等报道的科学新闻的辨别,全新的科学的认识方法。

  四、生物界与生物的基本特征

  问题4:列举你所知道的不同类型的生物。

  说明:引导学生列举不同的生物类型,边列举边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最后总结归纳出生物界的基本类群。

  1、生物界:

  问题5:不同类群的生物具有的共同的特征就是生物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都有什么呢?

  说明:引导学生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一是所有生物都具有的,二是生物有而非生物没有的特征,最后总结归纳。

  2、生物的基本特征

  a)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蛋白质和核酸、细胞

  b)生物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c)应激性。

  d)生长、发育和生殖现象。

  e)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f)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问题6:这七项特征中,最基本特征是什么?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说明: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生物的各个特征,认识到新陈代谢和生殖是生物的最基本特征,其他特征都是在这两个特征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

  a)新陈代谢。

  b)生殖。

  五、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问题7: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案例5:教师挑选几片同一植物上的羽状复叶,在一个枝条的几个羽状复叶中,如果是奇数羽状复叶,可以看到个别偶数羽状复叶的存在(如果是偶数羽状复叶,也可以看到个别奇数羽状复叶的存在),请同学观察后提出问题,并针对自己的问题提出可能的解释,并引导学生设计方案取证来验证自己的解释,最后看能否对自己的问题得出结论。

  说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按照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引导提出假设--设计方案验证假设--得出实验结论等程序,并不一定实际进行实验的验证,但可以经历这个过程,体验这个过程。

  总结归纳:

  1.提出问题--前提

  (1)观察提问

  (2)文献提问:未完、未深入

  2.提出假设(即预测原因)

  提出可能的解释(猜想)

  3.实验验证

  设计实验,对假设进行验证

  4.得出结论

  否定或肯定假设

  说明:不仅是研究方法,也是学习方法,还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生物科学的发展和现代生物科学的新进展

  问题8:阅读教材,总结归纳生物科学的发展阶段,了解现代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并结合自己知道的实例,体会生物科学的进展。

  总结归纳:

  1.生物科学的发展阶段

  (1)描述生物学阶段

  (2)实验生物学阶段

  (3)分子生物学阶段

  2.生物科学的新进展

  (1)生物工程方面

  (2)生态学方面

  板书提纲

  绪 论

  一、生物与生物科学

  1、生物:有生命的物质(体)。

  2、生物科学:研究生物体的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1)生命的特征(举例说明)

  问题:

  个体发育过程,需要描述。

  发育过程中,物质材料与能量来源。

  发育的调控──生命密码的破译(人类基因组计划)

  (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历史的角度:进化

  现实的角度:生态学

  二、生物科学将成为二十一世纪领先发展的科学

  1、生命科学研究的首要目的是保证生命的质量。

  2、生物技术的影响

  三、生物科学普及教育的目标

  1、提高对生命自身的认识,从而更有效地对待生命。

  2、提高对生命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从而更有效地对待社会生活方式的选择。

  3、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生物界与生物的基本特征

  1、生物界:植物界

  动物界

  菌物界

  原核生物界

  病毒界

  2、生物的基本特征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生物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3)应激性。

  4)生长、发育和生殖现象。

  5)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6)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最基本特征:生殖和新陈代谢。

  五、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提出问题--前提

  (1)观察提问

  (2)文献提问

  2、提出假设(即预测原因)

  3、实验验证

  设计实验,对假设进行验证

  4、得出结论

  六、生物科学的发展阶段和生物科学的新进展

  探究活动

  调查媒体对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报道

  探究目的:通过对近期报刊杂志等媒体的调查,了解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近况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初步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探究原理: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得以显现,其中报刊杂志等媒体对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报道在一个侧面反应了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媒体对生物科学技术报道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生物科学技术发展在整个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地位。

  问题:请你选择一到两种报纸(或杂志、互联网、电视节目等),对其中的科学技术的报道进行分类统计,统计出生物科学技术方面的报道占总的报道的比例,写出调查报告,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简单分析。如果可能,与同学一起交流你们的调查报告。

  方案设计示例:

  材料用具:近一个月的《参考消息》或近一年的《科技导报》、笔、笔记本

  方法步骤:

  (1)设计科学技术报道的分类方法和统计方法,并设计相应的记录表格。分类方法如:信息科学技术、生物科学技术、物理科学技术、化学科学技术、其他类;统计方法如:篇幅数对比、版面量对比、字数对比等。

  (2)翻阅《参考消息》或《科技导报》,查找并确定科技类的文章或报道及其分类,并进行数量统计,填入首先设计好的表格中。

  (3)对统计结果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分析,看能否得出什么结论。形成自己的调查报告,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分析讨论:

  (1)你对科技文章的分类方法是否合理、全面?对科技文章的统计方法是否科学?

  (2)从调查结果看,你认为新世纪最有发展的学科是什么?

绪 论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生物与生物科学的研究对象;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了解生物科学的发展及高中生物学学习的主要内容;了解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了解生物科学学习的意义和目标。

  能力目标

  在对生物特征的分析和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对生物科学研究方法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在对生物科学发展的讨论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表达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

  在生物科学发展过程的讨论中,激发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在对生物科学研究基本方法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在问题的讨论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探究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知识体系图解

  章节地位和作用

  本节为起始课,既是整个高中生物学学习的起点,同时生物的基本特征也是高中生物学学习的主要内容,因此应该是全书学习内容的概括,在整个高中学习占具有统领作用。

  重点分析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的基本特征是高中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既涵盖了生物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也是高中生物学的主要教学内容。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生命本身的特征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两个方面,生命本身的特征主要是新陈代谢和生殖,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主要是生物与环境的相互适应。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将有助于形成总体的概念,对高中的生物学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是教学的重点。

  (二)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

  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中所包含的科学研究基本程序,既是学习和探究生物学问题的基本方法,也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和得出结论等基本程序,在具体的问题探究过程中体会和学习这些基本方法,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三)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是课的重要目标,激发出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将非常有利于高中生物学的学习,课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能否激发出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因此是教学的重点内容。

  难点分析

  (一)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生物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属于中没有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上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在教学中可采用案例法,即以一个需要研究的生物学问题的研究过程来体验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教师可以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语言表达等各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完成高中生物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法建议

  (一)学生基础较好的学校或班级

  可采用讨论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以讨论为主的综合课。通过对几个典型问题的讨论,学习生物科学的研究对象;通过几个生物新技术发展事例的讨论,认识生物科学将成为二十一世纪领先发展的科学;通过讨论,认识学习生物科学的社会意义以及生物科学普及教育的目标。

  第二课时:以讨论为主的综合课。在第一节课的基础上,总结生物的基本特征;在学生对一个典型问题的探究过程中,体会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通过自学认识生物科学的发展史、认识生物学学习的方法和要求。

  (二)普通学校

  可采用讲解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讲解生物学的研究对象、生物科学将成为二十一世纪领先发展的科学和生物科学普及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教师列举、展示、讲解生物科学研究的事例、生物科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例、生物学现象的趣事等,主要目标是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以及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第二课时: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生物科学的发展史、学习生物学的方法等。教师归纳总结生物的基本特征,在对一个实际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归纳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最后引领学生阅读教材学习生物科学的发展史和学习生物学的方法。

  第 1 2 页  

绪 论 篇3

  绪 论 知识目标:

  1.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了解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和发展方向;

  3.了解当代生物科学的新进展;

  4.掌握学习高中生物学的要求和方法;

  5.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生物的基本特征,掌握辨别生物和非生物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重点:

  1. 生物的基本特征;

  2. 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难点:

  1.如何运用生物的基本特征来解释常见的生物学现象;

  2.区别应激性和适应性、应激性和遗传性、应激性和反射。阅读提示:

  什么叫生物?生物和非生物有何区别?

  讲解提纲:

  【ⅰ】生物的基本特征:

  1. 生物都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物质基础:是指所有生物都是由原生质构成的,其主要成分是: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生物性状的体现者;

  核 酸:是遗传物质,是生物性状的控制者。

  结构基础:所有生物都有严整的结构,根据生物体的组成可分为:

  细 胞 生物:绝大部分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的共同结构是由

  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非细胞生物:如病毒和类病毒,它们是虽然没有细胞结构,但它们也有严整的结构。

  2. 生物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1) 概念:生物休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和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

  (2) 图解:

  物质和能量

  生物体 外界环境 (3) 两个方面:

  同化作用:外界物质 自身组成物质,储存能量;(合成代谢)

  异化作用:自身组成物质的一部分氧化分解,并将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释放能量;(分解代谢)

  (4) 两个过程:

  物质代谢、能量代谢

  (5) 概述性总结:

  a. 新陈代谢过程是生物体的自我更新过程;

  b.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c. 是生物的最基本特征;

  d. 是生物和非生物的最根本的区别;

  e. 进行新陈代谢的前提保证是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3. 生物体都有应激性

  (1) 概念:

  生物体对外界的各种刺激都有一定的反应。

  (2) 完成结构:

  单细胞动物:原生质

  多细胞动物:神经系统和体液

  植物:激素

  (3) 举例:

  动物:向光性,

  植物:向水性、向肥性、向地性、背地性、向光性。

  (4) 作用:

  趋向于有利刺激,躲避有害刺激,能够适应周围环境。

  (5) 比较:

  应激性和反射的区别:

  反射是通过神经系统来完成的,而低等动物和植物却没有神经系统。

  应激性和适应性的区别:

  应激性是适应性的一个方面,适应性是长期对环境的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而应激性却是在短期内就能表现出来的!

  4. 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1) 概念:

  生长:细胞学基础是:细胞数目的增多,是细胞分裂的结果;

  细胞体积的增大,是细胞生长的结果。

  新陈代谢基础是:同化作用超过了异化作用。

  发育: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最后趋于成熟的过程。

  基础是:细胞分化。

  生殖:生物体产生后代的过程。

  (2) 三者关系:

  生长和发育

  生物体 幼体 成体

  生 殖

  5. 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遗传:相同,各个物种基本上保持稳定;

  变异:不同,使生物物种向前进化发展。

  强调:同种生物进行比较。

  6. 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指导学生举例,如蚯蚓等等

  【ⅱ】当代生物科学的新发展

  微观 宏观

  分子生物学 生物学 生态学

  阅读p5:

  一. 生物工程方面:

  应用范围 科学进展 应用价值

  医学 乙肝疫苗 预防乙肝

  干扰素 抑制病毒在细胞内繁殖

  人类基因组计划 预防和根治疾病

  农业 转移抗病基因 抵抗病毒

  导入生长激素基因 生长加快

  两系法杂交水稻 提高产量

  抗虫基因导入棉花 抗棉铃虫

  能源与环境保护 石油草的培育 能提炼石油

  超级菌 分解石油,清除石油污染

  二. 生态学方面:

  1. 生态学概念:

  研究生物与其生存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 目前人类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人口爆炸、环境污染、资源匮乏、能源短缺和粮食危机五大问题

  3.遵循生态平衡规律,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运用生态学原理,建设生态农业。

  学生阅读p6安徽省颖上县小张庄建立的农业生态系统

  【ⅲ】生物科学的发展:

  指导学生自学:

  生物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各个阶段名称 经历时代 主要作为 代表人物及重大事件 备注

  描述性生物学 十九世纪前 以描述为主主要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分类 1665年,英国人罗伯特。虎克发现细胞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动物学家施旺创立了细胞学说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物种起源>

  实验生物学 十九世纪中后期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用实验手段和理化技术考察生命过程,研究分析生命活动规律 奥国学者孟德尔

  分子生物学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后 主要研究与生命本质密切相关的大分子物质蛋白质和核酸 40 年代美国科学家艾弗里用细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50年代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提出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ⅳ】学习高中生物课的要求和方法:

  一. 学习高中生物课的要求:p6

  二. 学习方法:

  1. 重理解,勤思考;

  2. 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3. 重视观察和实验;

  4. 重视理论联系实际。【ⅴ】研究性课题(两课时,地点:学生电脑室)

  调查媒体对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报道

  一. 重点:

  通过对媒体的调查,了解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的近况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初步学会收集的处理生物科学技术信息的方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二. 难点

  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三. 主要媒体:

  (一)。报纸、刊物、书籍等,刊登新成果较多的是一些健康报、科技报等,

  推荐<世界科技译报>

  (二)。电视、广播

  (三)。互联网

  推荐<中学生科技网>,网址:

  点击"高科技前沿生命科学"

  四. 信息分类:

  可分为生命起源方面、生物工程方面、疾病治疗方面、脑科学研究进展、生态环境方面;其中生物工程方面较多,又可分为:

  人类基因组研究、致病基因与基因治疗、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农作物新品种研究和开发等。

  五. 作业:

  撰写小报告,归纳总结生物学发展的现状与最新成就,并谈谈自己和观点和看法。

  二. 练习:

  1. 见课时练习

  2.预习第一章第一节<细胞的化学成分>

绪 论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生物与生物科学的研究对象;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了解生物科学的发展及高中生物学学习的主要内容;了解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了解生物科学学习的意义和目标。

  能力目标

  在对生物特征的分析和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对生物科学研究方法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在对生物科学发展的讨论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表达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

  在生物科学发展过程的讨论中,激发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在对生物科学研究基本方法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在问题的讨论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探究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知识体系图解

  章节地位和作用

  本节为起始课,既是整个高中生物学学习的起点,同时生物的基本特征也是高中生物学学习的主要内容,因此应该是全书学习内容的概括,在整个高中学习占具有统领作用。

  重点分析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的基本特征是高中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既涵盖了生物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也是高中生物学的主要教学内容。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生命本身的特征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两个方面,生命本身的特征主要是新陈代谢和生殖,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主要是生物与环境的相互适应。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将有助于形成总体的概念,对高中的生物学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是教学的重点。

  (二)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

  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中所包含的科学研究基本程序,既是学习和探究生物学问题的基本方法,也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和得出结论等基本程序,在具体的问题探究过程中体会和学习这些基本方法,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三)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是课的重要目标,激发出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将非常有利于高中生物学的学习,课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能否激发出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因此是教学的重点内容。

  难点分析

  (一)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生物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属于中没有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上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在教学中可采用案例法,即以一个需要研究的生物学问题的研究过程来体验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教师可以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语言表达等各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完成高中生物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法建议

  (一)学生基础较好的学校或班级

  可采用讨论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以讨论为主的综合课。通过对几个典型问题的讨论,学习生物科学的研究对象;通过几个生物新技术发展事例的讨论,认识生物科学将成为二十一世纪领先发展的科学;通过讨论,认识学习生物科学的社会意义以及生物科学普及教育的目标。

  第二课时:以讨论为主的综合课。在第一节课的基础上,总结生物的基本特征;在学生对一个典型问题的探究过程中,体会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通过自学认识生物科学的发展史、认识生物学学习的方法和要求。

  (二)普通学校

  可采用讲解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讲解生物学的研究对象、生物科学将成为二十一世纪领先发展的科学和生物科学普及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教师列举、展示、讲解生物科学研究的事例、生物科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例、生物学现象的趣事等,主要目标是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以及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第二课时: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生物科学的发展史、学习生物学的方法等。教师归纳总结生物的基本特征,在对一个实际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归纳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最后引领学生阅读教材学习生物科学的发展史和学习生物学的方法。教学设计方案

  引入:我们今天要开始学习的学科是生物学。在初中生物学的基础上,从全新的角度来学习生物学。

  板书:

  "绪":丝者,线头,找到"头",引出"线"。课中我们要解决生物学学习的基本 问题: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为后面的系统学习奠定基础。

  问题1:生物学是研究什么的?

  说明:"生物科学",科学课范畴,属自然科学。--恩格斯说:我们周围的世界,除了物质的运动和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都没有。"生命"就是一种物质运动的高级形式,凡是有生命的都是生物。生物学就是研究生物体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一、生物与生物科学

  1.生物:有生命的物质(体)。

  2.生物科学:研究生物体的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问题2:生物学研究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说明:研究生命的基本特征、生物体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1)生命的特征

  案例1:人的个体发育过程。

  涉及的主要生物学现象和规律有:

  a)个体发育过程本身的描述

  b)个体发育过程中,个体生长发育需要的物质材料与能量来源

  c)个体发育过程需要调控--生命密码的破译(人类基因组计划)

  d)个体发育过程中的一些自然观点

  如: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组织形成器官,各个组织依然保持原有的功能,而组织的总和──器官又有新的功能),生物与环境相互适应(个体发育不仅受生命密码的控制,还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等。

  通过案例,可以说明:生物体是自然界中物质、能量、信息的统一体。由于信息的不同而成为一种高级运动形式。生物体是生命与周围世界相互作用而成的统一体,这种相互作用过程使得生物体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形成自己的结构,并且与环境相统一。

  案例2:单细胞动物(草履虫)与多细胞动物(家兔)的生活。

  a)草履虫和家兔都完成生长、代谢、生殖的功能,这是共同的地方

  b)草履虫通过一个细胞的各个部分完成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生殖等功能,这是单细胞生物进行生命活动的特点

  c)家兔通过不同的系统完成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及生殖等功能,这是多细胞动物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进行生命活动的特点

  d)每一种现存的生物都通过自己的方式(形态、结构、功能等方面的特点)与外界环境相适应

  (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说明:

  从历史的角度看,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这是进化论研究的内容;从现实的角度看,生物由于是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逐渐进化而来的,因而现存的生物都在一定程度上是与环境相适应,具备各自的适应特点,这是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二、生物科学将成为二十一世纪领先发展的科学

  生存与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现在世界面临的人口、粮食、能源、资源、污染等重大问题都与生物科学的发展关系密切。

  1、生命科学研究的首要目的是保证生命的质量。

  案例3:许多疾病正在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艾滋病、癌症、心血管疾病等,研究表明人类的疾病都与遗传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现代医学的发展正努力与疾病进行对抗,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将有利于人类最终能够能根治这些疾病。

  说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a)艾滋病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艾滋病的传播与人自身的行为习惯和社会状态有关系,并且艾滋病的治疗还没有有效的方法,因此对于艾滋病,应加强预防。

  b)癌症即恶性肿瘤,是细胞分裂失控而无限制地增殖下去,癌症的起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质上与人的遗传物质(基因)有关。现代医学的发展不仅正努力寻找导致癌症的原因,而且正在努力寻找治疗癌症的各种,各种方法中,修复癌症的缺陷基因是根本的方法。

  C)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研究将帮助人类从根本上解决遗传病的问题。

  2、生物技术的影响

  案例4:生物技术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墨西哥本来是一个粮食进口国,科学家将小麦矮秆基因通过转基因技术转入本国的粮食作物中,获得高产粮食作物,墨西哥也变成了粮食出口国;芬兰科学家将某种基因通过转基因技术转入牛体内,使这种牛分泌的乳汁中含有治疗贫血症的物质,这种物质的价钱高达每磅8000万美元。

  说明:

  a)生物技术的发展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大的支持。

  b)生物技术的发展及其行业,为就业提供了机会。

  c)社会发展的要求和生物技术本身的发展势头,使得生物科学将成为二十一世纪领先发展的科学。

  三、生物科学普及教育的目标

  问题3:学习生物科学的目的是什么?

  说明:通过一些事例引导学生分析学习生物学的目的,并启发学生自己思考学习生物学的目标。

  1、提高对生命自身的认识,从而更有效地对待生命。

  如:提高自我保护与自我保健的意识,学习一些自我保护和自我保健的方法。

  2、提高对生命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从而更有效地对待社会生活方式的选择。

  如:对自己的生活和行为从生物学角度重新认识,选择科学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判断和选择正确的社会生活方式、参与社会判断。

  3、综合能力的提高

  如:对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等报道的科学新闻的辨别,全新的科学的认识方法。

  四、生物界与生物的基本特征

  问题4:列举你所知道的不同类型的生物。

  说明:引导学生列举不同的生物类型,边列举边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最后总结归纳出生物界的基本类群。

  1、生物界:

  问题5:不同类群的生物具有的共同的特征就是生物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都有什么呢?

  说明:引导学生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一是所有生物都具有的,二是生物有而非生物没有的特征,最后总结归纳。

  2、生物的基本特征

  a)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蛋白质和核酸、细胞

  b)生物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c)应激性。

  d)生长、发育和生殖现象。

  e)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f)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问题6:这七项特征中,最基本特征是什么?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说明: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生物的各个特征,认识到新陈代谢和生殖是生物的最基本特征,其他特征都是在这两个特征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

  a)新陈代谢。

  b)生殖。

  五、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问题7: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案例5:教师挑选几片同一植物上的羽状复叶,在一个枝条的几个羽状复叶中,如果是奇数羽状复叶,可以看到个别偶数羽状复叶的存在(如果是偶数羽状复叶,也可以看到个别奇数羽状复叶的存在),请同学观察后提出问题,并针对自己的问题提出可能的解释,并引导学生设计方案取证来验证自己的解释,最后看能否对自己的问题得出结论。

  说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按照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引导提出假设--设计方案验证假设--得出实验结论等程序,并不一定实际进行实验的验证,但可以经历这个过程,体验这个过程。

  总结归纳:

  1.提出问题--前提

  (1)观察提问

  (2)文献提问:未完、未深入

  2.提出假设(即预测原因)

  提出可能的解释(猜想)

  3.实验验证

  设计实验,对假设进行验证

  4.得出结论

  否定或肯定假设

  说明:不仅是研究方法,也是学习方法,还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生物科学的发展和现代生物科学的新进展

  问题8:阅读教材,总结归纳生物科学的发展阶段,了解现代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并结合自己知道的实例,体会生物科学的进展。

  总结归纳:

  1.生物科学的发展阶段

  (1)描述生物学阶段

  (2)实验生物学阶段

  (3)分子生物学阶段

  2.生物科学的新进展

  (1)生物工程方面

  (2)生态学方面

  板书提纲

  绪 论

  一、生物与生物科学

  1、生物:有生命的物质(体)。

  2、生物科学:研究生物体的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1)生命的特征(举例说明)

  问题:

  个体发育过程,需要描述。

  发育过程中,物质材料与能量来源。

  发育的调控──生命密码的破译(人类基因组计划)

  (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历史的角度:进化

  现实的角度:生态学

  二、生物科学将成为二十一世纪领先发展的科学

  1、生命科学研究的首要目的是保证生命的质量。

  2、生物技术的影响

  三、生物科学普及教育的目标

  1、提高对生命自身的认识,从而更有效地对待生命。

  2、提高对生命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从而更有效地对待社会生活方式的选择。

  3、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生物界与生物的基本特征

  1、生物界:植物界

  动物界

  菌物界

  原核生物界

  病毒界

  2、生物的基本特征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生物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3)应激性。

  4)生长、发育和生殖现象。

  5)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6)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最基本特征:生殖和新陈代谢。

  五、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提出问题--前提

  (1)观察提问

  (2)文献提问

  2、提出假设(即预测原因)

  3、实验验证

  设计实验,对假设进行验证

  4、得出结论

  六、生物科学的发展阶段和生物科学的新进展

  探究活动

  调查媒体对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报道

  探究目的:通过对近期报刊杂志等媒体的调查,了解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近况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初步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探究原理: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得以显现,其中报刊杂志等媒体对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报道在一个侧面反应了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媒体对生物科学技术报道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生物科学技术发展在整个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地位。

  问题:请你选择一到两种报纸(或杂志、互联网、电视节目等),对其中的科学技术的报道进行分类统计,统计出生物科学技术方面的报道占总的报道的比例,写出调查报告,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简单分析。如果可能,与同学一起交流你们的调查报告。

  方案设计示例:

  材料用具:近一个月的《参考消息》或近一年的《科技导报》、笔、笔记本

  方法步骤:

  (1)设计科学技术报道的分类方法和统计方法,并设计相应的记录表格。分类方法如:信息科学技术、生物科学技术、物理科学技术、化学科学技术、其他类;统计方法如:篇幅数对比、版面量对比、字数对比等。

  (2)翻阅《参考消息》或《科技导报》,查找并确定科技类的文章或报道及其分类,并进行数量统计,填入首先设计好的表格中。

  (3)对统计结果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分析,看能否得出什么结论。形成自己的调查报告,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分析讨论:

  (1)你对科技文章的分类方法是否合理、全面?对科技文章的统计方法是否科学?

  (2)从调查结果看,你认为新世纪最有发展的学科是什么?

绪 论 篇5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1、  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从化学组成上说,生物体的基本组成物质(原生质)中都有蛋白质(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和核酸(遗传信息的携带者)。从结构上说,除病毒和类病毒等生物没有细胞结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所有生物都有严整的结构。2、  生物都有新陈代谢作用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和非生物的最根本的区别,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是生物体内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3、  生物体都有应激性①植物:茎:向光性;根:向地性;整株:向肥性。②动物:趋利避害。③反射是应激性的一种形式。④应激性由遗传物质决定。应激性是适应性的基础。4、  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①生长、发育是生殖的前提,通过生殖实现了遗传和变异。②同化作用>异化作用:生长、发育(具体表现在细胞分裂导致细胞数目的增多和细胞生长导致细胞体积的增大)同化作用≈异化作用:身体状况保持稳定同化作用<异化作用:衰老或重病5、  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遗传:各个物种基本上保持稳定变异:使生物物种向前进化发展6、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适应性)二、生物科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1、描述性生物学:①19世纪以前,生物学主要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                     ②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为研究生物的结构、生理、生殖和发育等奠定了基础。                     ③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科学的阐述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中心的生物进化理论。       2、实验生物学:1900年,蒙德尔发现的遗传定律被重新提出。       3、分子生物学:①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物科学研究的主要目标逐渐集中在与生命本质密切相关的生物大分子——蛋白质和核酸上。                      ②1944年,美国生物学家艾弗里用细菌作实验材料,第一次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③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共同提出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这是20世纪生物科学最伟大的成就。三、当代生物科学的新进展   1、20世纪以来,生物学的研究向微观和宏观两个领域发展,前者已发展到了分子水平,后者已发展到了生态学领域。   2、生物工程:〈1〉①细胞工程:英国克隆羊“多利”、“番茄马铃薯”、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②基因工程:“抗虫棉”、“人类基因组计划”                    ③酶工程                    ④发酵工程(微生物工程):生产抗生素、酿酒                    ⑤生化工程               〈2〉①医学:乙肝疫苗、干扰素、人类基因组计划                    ②农业:转移抗病基因(抵抗病毒)、导入  生长激素基因(生长加快)、两系法杂交水稻、抗虫基因导入  棉花                    ③能源与环境保护:石油草的培育、超级菌(分解石油,清除石油污染)   3、生态学: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面临的危机如人口爆炸、环境污染、资源匮乏、能源短缺和粮食危机等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生态学,生态学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基本原理,已成为人类谋求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例:1、在生物的下列基本特征中,哪一项不是维持生物个体生存所必需的( D )       A.应激性 B.适应性    C.新陈代谢    D.生殖作用    2、当太阳光移动时,蜥蜴的部分肋骨就会延长,使身体扁平并与太阳成直角,这种特征是由下列哪项决定的( C );这种特性说明生物具有( D );这种特性在生态学上属于( A )A.适应性 B.向光性 C.遗传性 D.应激性    3、“朵朵葵花向太阳”这种生物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 C ) A.应激性 B.遗传性 C.适应性 D.向光性 注:“朵朵葵花向太阳”这种生物现象在形态学上称为植物的向光性,在生理学上称为应激性,在生态学上称为适应性。    4、病毒作为生物的主要理由是( D )A.能使其他生物致病 B.具有细胞结构C.由有机物组成                    D.能产生后代    5、下列植物感应活动中,不是由于环境因素的单向刺激引起的是( B ) A.根向着地心方向生长              B.含羞草的小叶合拢C.茎背着地心的方向生长            D.根朝向肥料较多的地方生长

绪 论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生物,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关生物学的科学成就。

  2.使学生初步了解生物学的内容和学习生物学的意义

  3.了解学习生物学的基本方法。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或实物,对比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培养学生的观察、对比、

  判断、归纳的思维能力。

  2.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向全班同学介绍生物科学的发展及巨大成就,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介绍我国生物科学研究的成就,启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并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动力。

  2.通过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们的科学素质。

  3.通过学生活动,促进新同学相识,培养协作精神。

  教学建议

  知识体系图解

  教材分析

  这一节是全册教材的绪论课,分别讲述为什么要学习生物科学知识,初中生物课的内容和学习方法两部分内容,使学生对生物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生物是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必修的一门基础科学,也是初一学生进入中学阶段接触的第一门实验科学。这一节课也是整个中学阶段学习生物知识的绪论课,将直接影响学生在今后对生物科学知识的学习。

  教法建议

  通过生物教学,除了要使学生了解并获得生物学基础知识外;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形成基本的生物学观点;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发展智力;并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生物学技能,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要完成上述任务,必须通过认真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意义,去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教师要极为重视这一节课的教学,精心准备、组织安排好,这将对激发学习兴趣起着决定性作用,也为学生今后积极主动地以科学的方法去学好生物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对本节课的教学作如下建议:

  1.结合生物学教学特点,从学生升入中学开始,就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具体做法是:

  (1)提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生物的照片、图片,课前进行展示,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2)课上,让学生介绍他们身边生物的趣闻。

  2.对于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学习生物学的意义和学习生物学的基本方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在学生发表个人见解或小组意见的基础上用学生的话加以归纳。教师在讨论中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周围的生物现象入手,从生活实例入手,可以使生物课密切联系实际。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将兴趣向探究规律及原理方面发展。

  3.学习生物学的意义,可以让学生列举自己从报刊、杂志、广播等各种传媒中获得的信息,特别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的事例,加以说明。以感受生物学的地位和作用。

  4.教材中有些内容在一个课时内完不成,有的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有的可以贯穿在以后的教学过程 中。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探索生物的奥秘

  重点:为什么要学习生物科学知识?(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难点:学会一些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尤其是要了解实验法的基本步骤。

  教育过程:

  引言:(从学生展示的生物图片作为切入点)大家展示了这么丰富多彩的的生物图片,可见,生物是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我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生物,同时,生物科学的知识也是日新月异,趣味无穷。

  (可采取学生分组讨论的形式,并明确各组讨论的主题)

  (一)为什么要学习生物科学知识?

  1.什么是生物,它具有哪些特征?

  (通过讨论方式,师生一起总结出科学的结论)

  自然界中,凡是有生命的物体都叫生物。

  同学们列举身边的生物,并说出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2.生物学的发展史。

  补充资料:

  近代生物学发展史上的几件大事:

  ①17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医生哈维开创了近代实验生物学,建立了血液循环学说。

  ②18世纪瑞典植物学家林奈于1735年出版了《自然系统》一书,建立了新的动物、植物的分类系统,创立了生物命名法——双名法。

  ③1665年美国物理学家虎克用其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软木薄片的细胞壁,从而发现了细胞,将人们对生物的认识引入到细胞这个微观领域中。

  ④1683年荷兰人列文虎克用其自制的显微镜观察污水、牙垢等,发现了细菌和原生动物,成为微生物学的创始人。

  ⑤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创立了细胞学说。

  ⑥ 1859年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这一名著,提出了生物进化理论。

  ⑦ 1865年奥地利人孟德尔经过8年的豌豆杂交实验,发表了题为《植物杂交实验》的论文,提出了两个遗传的基本规律。

  当代生物学的重大成果和发展趋势:

  ①DNA的双螺旋结构。

  1953年4月,美国的沃森和英国的克里克公布了他们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的研究结果,建立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②人类基因组的研究。

  科学家估计,人类约有10万个基因,编码序列约为1亿个碱基对。人体基因DNA全序列分析,即基因组研究。研究内容是:分析测定30亿个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破译每个核苷酸序列中包含的遗传信息,搞清每个遗传信息的生物学功能。世界上已有一些国家先后立项对此进行研究,我国也将人体基因组的研究列入国家研究项目。科学家预测,人类基因组研究有巨大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将是生物学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③生态学的研究。

  生态学是生物学中古老的分支学科。生态学创立于1869年,是德国进化论者海克尔创立的。本世纪30年代,生态学初具规模。50年代以后,数学被引入生态学的研究,生态学发展为定量的科学,近几十年来,人口剧增、粮食短缺、环境恶化、资源危机,困扰人类的重大问题都离不开生态学的研究,生态学则显得越来越重要了。1998年我国长江发生特大水灾,损失巨大,更加引起我国对生态学研究的重视。

  3.生活和生产实践中需要生物学知识。(讨论)

  4.我国在生物研究科学中取得的成就。(参考课本)

  5.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与生物科学的密切关系。(粮食、人口、污染、资源)

  (二)初中生物课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1.生物课的内容(这一部分内容可由学生通过图片、影像资料介绍)

  2.什么是观察法?

  3.什么是调查法?(直接调查和间接调查)

  4.什么是实验法?它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通过实验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三)教师总结

  手段:以学生讨论为主

  设计思想

  本节课是绪论课,是学生共同学习的开始,所以注意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一课是以课小学生收集资料,课上学生讨论为主线,再加以老师画龙点睛的总结,采用设题――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总结的模式。

  板书设计 :

  探索生物的奥秘

  一、 为什么要学习生物科学知识?

  1.什么是生物,它具有哪些特征?

  2.生物学的发展史。

  3.生活和生产实践中需要生物学知识。

  4.我国在生物研究科学中取得的成就。

  5.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与生物科学的密切关系。

  二、初中生物课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1.生物课的内容

  2.什么是观察法?

  3.什么是调查法?

  什么是实验法?它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探究活动

  观察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动,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

  提出问题

  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作出假设

  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作出假设的依据是:在花盆、石块下等阴暗的地方看到了鼠妇,而在明亮的地方没有看到。当把花盆、石块搬开后,鼠妇很快就爬走了。

  制定计划

  这个假设是否正确呢?你也可能会说,把花盆搬开后鼠妇爬走,不一定是光的影响,因为搬动花盆本身就是对鼠妇的外来刺激。看来要检验假设是否正确,还需要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材料用具:每个小组10只鼠妇,湿土,铁盘(或塑料盘、纸盒),纸板,玻璃板。

  实验装置: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盖上玻璃板。这样在盘内就形成了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

  方法步骤:

  1.全班分成6-8个小组进行实验。

  2.将鼠妇放入实验装置,两侧的中央放同样数目的鼠妇,静置2分钟。

  3.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

  实施计划

  按照上述实验方案做实验。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认真记录。你可以设计一个与下表类似的表格;记录实验数据。

  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鼠妇数

  环境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6分钟

  7分钟

  8分钟

  9分钟

  10分钟

  11分钟

  明亮

  阴暗

  得出结论

  你们小组的实验结果与假设一致吗?你们的结论是什么?

  表达和交流

  向全班同学汇报你们小组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计算出全班各组第10次数据的平均值。对全班平均值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与你们小组得出的结论一致吗?如果不一致,请在老师的指导下分析原因。

  讨论

  1.这个实验中有哪些因素对鼠妇有影响?你如何保证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你确定的变量引起的?

  2.为什么要用10只鼠妇在做实验?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行吗?

  3.为什么要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

  观察校园内或校园附近的植物和动物

  [观察与记录]

  1.本观察小组共_____________人,组长_____________。

  2.画本组观察路线草图(参考范例)

  3.填表,将观察到的生物进行简单的记录。

  调查人

  班 级

  调查地点

  调查时间

  天气状况

  生物名称

  数量

  生活环境

  4.小结

  (1)全组共观察到_____________种植物,其中是_________________本人发现的。

  (2)全组共观察到_____________种动物,其中是_________________本人发现的。

  [分析与思考]

  1.不同的植物生活环境_____________;不同的动物生活环境______________。

  [应得结论]

  1.我们身边的动物与植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调查是一项科学工作。对你所看到的生物,不管你是否喜欢它,都要认真观察,如实记录。不能仅凭个人好恶取舍。

  2.不要损伤植物和伤害动物,不要破坏生物的生活环境。

  3.注意安全。全组同学要集体行动,不要一个人走到偏僻的地方;不要攀爬高处;不要下水;等等。

  观察路线草图参考范例

绪 论 篇7

  详细介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生物,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关生物学的科学成就。

  2.使学生初步了解生物学的内容和学习生物学的意义

  3.了解学习生物学的基本方法。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或实物,对比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培养学生的观察、对比、

  判断、归纳的思维能力。

  2.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向全班同学介绍生物科学的发展及巨大成就,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介绍我国生物科学研究的成就,启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并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动力。

  2.通过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们的科学素质。

  3.通过学生活动,促进新同学相识,培养协作精神。

  教学建议

  知识体系图解

  教材分析

  这一节是全册教材的绪论课,分别讲述为什么要学习生物科学知识,初中生物课的内容和学习方法两部分内容,使学生对生物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生物是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必修的一门基础科学,也是初一学生进入中学阶段接触的第一门实验科学。这一节课也是整个中学阶段学习生物知识的绪论课,将直接影响学生在今后对生物科学知识的学习。

  教法建议

  通过生物教学,除了要使学生了解并获得生物学基础知识外;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形成基本的生物学观点;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发展智力;并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生物学技能,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要完成上述任务,必须通过认真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意义,去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教师要极为重视这一节课的教学,精心准备、组织安排好,这将对激发学习兴趣起着决定性作用,也为学生今后积极主动地以科学的方法去学好生物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对本节课的教学作如下建议:

  1.结合生物学教学特点,从学生升入中学开始,就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具体做法是:

  (1)提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生物的照片、图片,课前进行展示,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2)课上,让学生介绍他们身边生物的趣闻。

  2.对于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学习生物学的意义和学习生物学的基本方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在学生发表个人见解或小组意见的基础上用学生的话加以归纳。教师在讨论中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周围的生物现象入手,从生活实例入手,可以使生物课密切联系实际。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将兴趣向探究规律及原理方面发展。

  3.学习生物学的意义,可以让学生列举自己从报刊、杂志、广播等各种传媒中获得的信息,特别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的事例,加以说明。以感受生物学的地位和作用。

  4.教材中有些内容在一个课时内完不成,有的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有的可以贯穿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

  --方案

  课题:探索生物的奥秘

  重点:为什么要学习生物科学知识?(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难点:学会一些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尤其是要了解实验法的基本步骤。

  教育过程:

  引言:(从学生展示的生物图片作为切入点)大家展示了这么丰富多彩的的生物图片,可见,生物是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我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生物,同时,生物科学的知识也是日新月异,趣味无穷。

  (可采取学生分组讨论的形式,并明确各组讨论的主题)

  (一)为什么要学习生物科学知识?

  1.什么是生物,它具有哪些特征?

  (通过讨论方式,师生一起总结出科学的结论)

  自然界中,凡是有生命的物体都叫生物。

  同学们列举身边的生物,并说出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2.生物学的发展史。

  补充资料:

  近代生物学发展史上的几件大事:

  ①17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医生哈维开创了近代实验生物学,建立了血液循环学说。

  ②18世纪瑞典植物学家林奈于1735年出版了《自然系统》一书,建立了新的动物、植物的分类系统,创立了生物命名法——双名法。

  ③1665年美国物理学家虎克用其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软木薄片的细胞壁,从而发现了细胞,将人们对生物的认识引入到细胞这个微观领域中。

  ④1683年荷兰人列文虎克用其自制的显微镜观察污水、牙垢等,发现了细菌和原生动物,成为微生物学的创始人。

  ⑤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创立了细胞学说。

  ⑥1859年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这一名著,提出了生物进化理论。

  ⑦1865年奥地利人孟德尔经过8年的豌豆杂交实验,发表了题为《植物杂交实验》的论文,提出了两个遗传的基本规律。

  当代生物学的重大成果和发展趋势:

  ①dna的双螺旋结构。

  1953年4月,美国的沃森和英国的克里克公布了他们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的研究结果,建立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②人类基因组的研究。

  科学家估计,人类约有10万个基因,编码序列约为1亿个碱基对。人体基因dna全序列分析,即基因组研究。研究内容是:分析测定30亿个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破译每个核苷酸序列中包含的遗传信息,搞清每个遗传信息的生物学功能。世界上已有一些国家先后立项对此进行研究,我国也将人体基因组的研究列入国家研究项目。科学家预测,人类基因组研究有巨大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将是生物学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③生态学的研究。

  生态学是生物学中古老的分支学科。生态学创立于1869年,是德国进化论者海克尔创立的。本世纪30年代,生态学初具规模。50年代以后,数学被引入生态学的研究,生态学发展为定量的科学,近几十年来,人口剧增、粮食短缺、环境恶化、资源危机,困扰人类的重大问题都离不开生态学的研究,生态学则显得越来越重要了。1998年我国长江发生特大水灾,损失巨大,更加引起我国对生态学研究的重视。

  3.生活和生产实践中需要生物学知识。(讨论)

  4.我国在生物研究科学中取得的成就。(参考课本)

  5.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与生物科学的密切关系。(粮食、人口、污染、资源)

  (二)初中生物课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1.生物课的内容(这一部分内容可由学生通过图片、影像资料介绍)

  2.什么是观察法?

  3.什么是调查法?(直接调查和间接调查)

  4.什么是实验法?它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通过实验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三)教师总结

  手段:以学生讨论为主

  设计思想

  本节课是绪论课,是学生共同学习的开始,所以注意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一课是以课小学生收集资料,课上学生讨论为主线,再加以老师画龙点睛的总结,采用设题――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总结的模式。

  板书设计:

  探索生物的奥秘

  一、为什么要学习生物科学知识?

  1.什么是生物,它具有哪些特征?

  2.生物学的发展史。

  3.生活和生产实践中需要生物学知识。

  4.我国在生物研究科学中取得的成就。

  5.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与生物科学的密切关系。

  二、初中生物课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1.生物课的内容

  2.什么是观察法?

  3.什么是调查法?

  什么是实验法?它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第12页

  绪论探索生物的奥秘

绪 论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生物与生物科学的研究对象;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了解生物科学的发展及高中生物学学习的主要内容;了解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了解生物科学学习的意义和目标。

  能力目标

  在对生物特征的分析和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对生物科学研究方法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在对生物科学发展的讨论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表达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

  在生物科学发展过程的讨论中,激发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在对生物科学研究基本方法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在问题的讨论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探究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知识体系图解

  章节地位和作用

  本节为起始课,既是整个高中生物学学习的起点,同时生物的基本特征也是高中生物学学习的主要内容,因此应该是全书学习内容的概括,在整个高中学习占具有统领作用。

  重点分析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的基本特征是高中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既涵盖了生物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也是高中生物学的主要教学内容。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生命本身的特征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两个方面,生命本身的特征主要是新陈代谢和生殖,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主要是生物与环境的相互适应。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将有助于形成总体的概念,对高中的生物学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是教学的重点。

  (二)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

  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中所包含的科学研究基本程序,既是学习和探究生物学问题的基本方法,也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和得出结论等基本程序,在具体的问题探究过程中体会和学习这些基本方法,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三)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是绪论课的重要目标,激发出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将非常有利于高中生物学的学习,绪论课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能否激发出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因此是教学的重点内容。

  难点分析

  (一)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生物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属于绪论中没有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上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在教学中可采用案例法,即以一个需要研究的生物学问题的研究过程来体验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教师可以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语言表达等各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完成高中生物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法建议

  (一)学生基础较好的学校或班级

  可采用讨论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以讨论为主的综合课。通过对几个典型问题的讨论,学习生物科学的研究对象;通过几个生物新技术发展事例的讨论,认识生物科学将成为二十一世纪领先发展的科学;通过讨论,认识学习生物科学的社会意义以及生物科学普及教育的目标。

  第二课时:以讨论为主的综合课。在第一节课的基础上,总结生物的基本特征;在学生对一个典型问题的探究过程中,体会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通过自学认识生物科学的发展史、认识生物学学习的方法和要求。

  (二)普通学校

  可采用讲解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讲解生物学的研究对象、生物科学将成为二十一世纪领先发展的科学和生物科学普及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教师列举、展示、讲解生物科学研究的事例、生物科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例、生物学现象的趣事等,主要目标是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以及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第二课时: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生物科学的发展史、学习生物学的方法等。教师归纳总结生物的基本特征,在对一个实际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归纳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最后引领学生阅读教材学习生物科学的发展史和学习生物学的方法。教学设计方案

  引入:我们今天要开始学习的学科是生物学。在初中生物学的基础上,从全新的角度来学习生物学。

  板书:绪论

  绪:丝者,线头,找到头,引出线。绪论课中我们要解决生物学学习的基本 问题: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为后面的系统学习奠定基础。

  问题1:生物学是研究什么的?

  说明:生物科学,科学课范畴,属自然科学。--恩格斯说:我们周围的世界,除了物质的运动和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都没有。生命就是一种物质运动的高级形式,凡是有生命的都是生物。生物学就是研究生物体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一、生物与生物科学

  1.生物:有生命的物质(体)。

  2.生物科学:研究生物体的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问题2:生物学研究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说明:研究生命的基本特征、生物体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1)生命的特征

  案例1:人的个体发育过程。

  涉及的主要生物学现象和规律有:

  a)个体发育过程本身的描述

  b)个体发育过程中,个体生长发育需要的物质材料与能量来源

  c)个体发育过程需要调控--生命密码的破译(人类基因组计划)

  d)个体发育过程中的一些自然观点

  如: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组织形成器官,各个组织依然保持原有的功能,而组织的总和──器官又有新的功能),生物与环境相互适应(个体发育不仅受生命密码的控制,还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等。

  通过案例,可以说明:生物体是自然界中物质、能量、信息的统一体。由于信息的不同而成为一种高级运动形式。生物体是生命与周围世界相互作用而成的统一体,这种相互作用过程使得生物体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形成自己的结构,并且与环境相统一。

  案例2:单细胞动物(草履虫)与多细胞动物(家兔)的生活。

  a)草履虫和家兔都完成生长、代谢、生殖的功能,这是共同的地方

  b)草履虫通过一个细胞的各个部分完成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生殖等功能,这是单细胞生物进行生命活动的特点

  c)家兔通过不同的系统完成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及生殖等功能,这是多细胞动物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进行生命活动的特点

  d)每一种现存的生物都通过自己的方式(形态、结构、功能等方面的特点)与外界环境相适应

  (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说明:

  从历史的角度看,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这是进化论研究的内容;从现实的角度看,生物由于是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逐渐进化而来的,因而现存的生物都在一定程度上是与环境相适应,具备各自的适应特点,这是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二、生物科学将成为二十一世纪领先发展的科学

  生存与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现在世界面临的人口、粮食、能源、资源、污染等重大问题都与生物科学的发展关系密切。

  1、生命科学研究的首要目的是保证生命的质量。

  案例3:许多疾病正在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艾滋病、癌症、心血管疾病等,研究表明人类的疾病都与遗传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现代医学的发展正努力与疾病进行对抗,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将有利于人类最终能够能根治这些疾病。

  说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a)艾滋病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艾滋病的传播与人自身的行为习惯和社会状态有关系,并且艾滋病的治疗还没有有效的方法,因此对于艾滋病,应加强预防。

  b)癌症即恶性肿瘤,是细胞分裂失控而无限制地增殖下去,癌症的起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质上与人的遗传物质(基因)有关。现代医学的发展不仅正努力寻找导致癌症的原因,而且正在努力寻找治疗癌症的各种,各种方法中,修复癌症的缺陷基因是根本的方法。

  C)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研究将帮助人类从根本上解决遗传病的问题。

  2、生物技术的影响

  案例4:生物技术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墨西哥本来是一个粮食进口国,科学家将小麦矮秆基因通过转基因技术转入本国的粮食作物中,获得高产粮食作物,墨西哥也变成了粮食出口国;芬兰科学家将某种基因通过转基因技术转入牛体内,使这种牛分泌的乳汁中含有治疗贫血症的物质,这种物质的价钱高达每磅8000万美元。

  说明:

  a)生物技术的发展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大的支持。

  b)生物技术的发展及其行业,为就业提供了机会。

  c)社会发展的要求和生物技术本身的发展势头,使得生物科学将成为二十一世纪领先发展的科学。

  三、生物科学普及教育的目标

  问题3:学习生物科学的目的是什么?

  说明:通过一些事例引导学生分析学习生物学的目的,并启发学生自己思考学习生物学的目标。

  1、提高对生命自身的认识,从而更有效地对待生命。

  如:提高自我保护与自我保健的意识,学习一些自我保护和自我保健的方法。

  2、提高对生命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从而更有效地对待社会生活方式的选择。

  如:对自己的生活和行为从生物学角度重新认识,选择科学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判断和选择正确的社会生活方式、参与社会判断。

  3、综合能力的提高

  如:对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等报道的科学新闻的辨别,全新的科学的认识方法。

  四、生物界与生物的基本特征

  问题4:列举你所知道的不同类型的生物。

  说明:引导学生列举不同的生物类型,边列举边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最后总结归纳出生物界的基本类群。

  1、生物界:

  问题5:不同类群的生物具有的共同的特征就是生物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都有什么呢?

  说明:引导学生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一是所有生物都具有的,二是生物有而非生物没有的特征,最后总结归纳。

  2、生物的基本特征

  a)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蛋白质和核酸、细胞

  b)生物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c)应激性。

  d)生长、发育和生殖现象。

  e)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f)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问题6:这七项特征中,最基本特征是什么?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说明: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生物的各个特征,认识到新陈代谢和生殖是生物的最基本特征,其他特征都是在这两个特征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

  a)新陈代谢。

  b)生殖。

  五、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问题7: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案例5:教师挑选几片同一植物上的羽状复叶,在一个枝条的几个羽状复叶中,如果是奇数羽状复叶,可以看到个别偶数羽状复叶的存在(如果是偶数羽状复叶,也可以看到个别奇数羽状复叶的存在),请同学观察后提出问题,并针对自己的问题提出可能的解释,并引导学生设计方案取证来验证自己的解释,最后看能否对自己的问题得出结论。

  说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按照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引导提出假设--设计方案验证假设--得出实验结论等程序,并不一定实际进行实验的验证,但可以经历这个过程,体验这个过程。

  总结归纳:

  1.提出问题--前提

  (1)观察提问

  (2)文献提问:未完、未深入

  2.提出假设(即预测原因)

  提出可能的解释(猜想)

  3.实验验证

  设计实验,对假设进行验证

  4.得出结论

  否定或肯定假设

  说明:不仅是研究方法,也是学习方法,还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生物科学的发展和现代生物科学的新进展

  问题8:阅读教材,总结归纳生物科学的发展阶段,了解现代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并结合自己知道的实例,体会生物科学的进展。

  总结归纳:

  1.生物科学的发展阶段

  (1)描述生物学阶段

  (2)实验生物学阶段

  (3)分子生物学阶段

  2.生物科学的新进展

  (1)生物工程方面

  (2)生态学方面

  板书提纲

  绪 论

  一、生物与生物科学

  1、生物:有生命的物质(体)。

  2、生物科学:研究生物体的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1)生命的特征(举例说明)

  问题:

  个体发育过程,需要描述。

  发育过程中,物质材料与能量来源。

  发育的调控──生命密码的破译(人类基因组计划)

  (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历史的角度:进化

  现实的角度:生态学

  二、生物科学将成为二十一世纪领先发展的科学

  1、生命科学研究的首要目的是保证生命的质量。

  2、生物技术的影响

  三、生物科学普及教育的目标

  1、提高对生命自身的认识,从而更有效地对待生命。

  2、提高对生命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从而更有效地对待社会生活方式的选择。

  3、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生物界与生物的基本特征

  1、生物界:植物界

  动物界

  菌物界

  原核生物界

  病毒界

  2、生物的基本特征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生物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3)应激性。

  4)生长、发育和生殖现象。

  5)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6)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最基本特征:生殖和新陈代谢。

  五、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提出问题--前提

  (1)观察提问

  (2)文献提问

  2、提出假设(即预测原因)

  3、实验验证

  设计实验,对假设进行验证

  4、得出结论

  六、生物科学的发展阶段和生物科学的新进展

  探究活动

  调查媒体对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报道

  探究目的:通过对近期报刊杂志等媒体的调查,了解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近况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初步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探究原理: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得以显现,其中报刊杂志等媒体对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报道在一个侧面反应了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媒体对生物科学技术报道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生物科学技术发展在整个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地位。

  问题:请你选择一到两种报纸(或杂志、互联网、电视节目等),对其中的科学技术的报道进行分类统计,统计出生物科学技术方面的报道占总的报道的比例,写出调查报告,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简单分析。如果可能,与同学一起交流你们的调查报告。

  方案设计示例:

  材料用具:近一个月的《参考消息》或近一年的《科技导报》、笔、笔记本

  方法步骤:

  (1)设计科学技术报道的分类方法和统计方法,并设计相应的记录表格。分类方法如:信息科学技术、生物科学技术、物理科学技术、化学科学技术、其他类;统计方法如:篇幅数对比、版面量对比、字数对比等。

  (2)翻阅《参考消息》或《科技导报》,查找并确定科技类的文章或报道及其分类,并进行数量统计,填入首先设计好的表格中。

  (3)对统计结果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分析,看能否得出什么结论。形成自己的调查报告,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分析讨论:

  (1)你对科技文章的分类方法是否合理、全面?对科技文章的统计方法是否科学?

  (2)从调查结果看,你认为新世纪最有发展的学科是什么?

绪 论 篇9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达尔文及《物种起源》;

  2、初步了解“绪论”的写法;

  3、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筛选达尔文对物种起源的主要观点。 

  过程与方法:

  继续训练并提高筛选文章主要观点,筛选关键词语、关键语句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达尔文坚持真理、珍重客观事实、谦虚谨慎、严肃认真、深入细致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刻苦钻研的奋斗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整体把握、理清思路、筛选主要观点及筛选关键语句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辨析绪论与序言。 

  绪论即导言是一种用来说明著作的编写经过、出版意图、编写体例、资料来源和作者情况等的文体。一般放在书的前面,目的是让读者了解全书的要旨,引导读者更好地理解全书的内容。他与著作的作者必须是同一个人且两者的内容一定有关联,而序言不必做这样的要求。 

  2、关于《物种起源》

  英国杰出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所著《物种起源》(全名为《依据自然选择或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的物种起源》)于1859年11月24日问世。这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巨著。该著作批判了创造论的错误,阐明了进化论的思想。

  3、解释下列词语

  琐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趋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札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研习课文

  1、通读全文和注释。

  (1)速读课文,找出自己理解有疑难的词语,先利用工具书自行解决。

  (2)理出文章结构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2、画出每一自然段的关键性语句。

  解说:1、如何认识文章的关键句?

  2、理清文章结构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3、筛选出能概括第1段主旨的中心句。 

  4、达尔文为什么提前出版《物种起源》?

  5、第三段的主旨句是什么?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完成《学习与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阅读5-9节,找出各段的关键句。 

  二、研读课文

  1、 第5段的关键句是-----------? 

  2、作者是由什么推断出这个结论的? 

  3、他和其他博物学家的观点不同在哪里? 

  4、作者对于自己的结论持什么态度? 

  5、这说明作者具有什么样的精神? 

  6、(1)辨析选择题,在第5段中,作者以啄木鸟、槲寄生为例是想证明以下哪一种看法? 

  ①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②一般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作为唯一可能引起变异原因”是不合理的。

  ③要想了解“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就不能单凭一方面的条件。

  (2) 本段的最后两句话有什么任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达尔文对物种起源的主要看法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种起源》绪论学案答案

  第一课时

  二、研习课文

  第二题

  1、解说:如何认识文章的关键句   

  1)要明白关键句能突出体现文章主旨。

  2)从内容看,中心句是关键句,它是集中揭示说明对象特征或点明主要事理的语句。

  3)从结构看,总提句、总结句和重要的过渡句是关键句。总提句、过渡句能显示文          

  章内容的推进,总结句能概括文章基本内容。

  4)从出现频率看,反复出现的句子是关键句,它能表示需要强调的内容。   

  2、理清文章结构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整理成书的过程(1) 

  第一部分:写作经过         提前发表的原因(2) 

  (1—4)          本书“还是摘要的性质”(3) 

  向提供过帮助的自然学者致谢(4)

  第二部分(5--9)介绍《物种起源》的主要内容,批判神创论,同时阐明他的进化论的基本观点。

  3、筛选出能概括第1段主旨的中心句。 

  明确:“我之所以说明这些,是为了要表明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 

  总结: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整理成书的经过”,表现达尔文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 

  4、达尔文为什么提前出版《物种起源》?

  促使达尔文提前出版《物种起源》的两个原因是:一是尽管研究工作将近结束。但全部成书尚需更多时间,而自己渐感体力不支(主观方面);二是因为华莱斯通过独立研究了几乎和达尔文一样的结论,达尔文不忍心20多年的辛勤劳动付之东流(客观方面)。

  总结:第二段的主要内容是:“提前发表的原因”。表现了达尔文实事求是的精神。

  5、第三段的主旨句是什么? 

  明确:本书还是摘要的性质,未必完备。(内容过简的原因) 

  作者还提到,“错误的窜入,还是不可避免的”,“本书所述及的,仅仅是我得到的一般结  

  论”可以从这些语句中看到作者谦虚谨慎的态度。

  第二课时

  研习课文

  1、第5段的关键句是-----------? 

  明确: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2、作者是由什么推断出这个结论的? 

  明确:对于生物相互间的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的关系、地理的分布以及在地质期内出现的程序等等事实加以思考 

  生物相互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可分成门、纲、目、科、属、种六个层次,同一层次、上一层与下一层之间,具有很多的相似点。如:桃花与梅花同属蔷薇科,家猫与东北虎同属猫科,人与金丝猴同属灵长目。 

  生物胚胎间的关系:人、鸡、猪、蛙、龟、鱼等的早期胚胎很相似,这表明它们有共同的祖先。 

  地理的分布:在大体相似的气候,如南美洲、非洲、澳洲都位于南半球,具有热带和温带的气候,可是生物类型彼此差别很大,或者是说在有些地区,如非洲(或南美洲)内部各地气候条件很大,但那里的生物类型却彼此相似。 

  现存生物与古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古生物学的地质学按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把地球的历史分成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在越早形成的地层里,生物越简单、越低等,越晚形成的地层里,生物越复杂、越高等。这就证明了地球上现存的生物不是神创的,而是从最简单的生物一步一步进化而来的。 

  3、他和其他博物学家的观点不同在哪里? 

  明确:一般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如气候、食物等等作为惟一可能引起变异的原因。 

  4、作者对于自己的结论持什么态度? 

  明确:“仍然难以令人满意。” 

  5、这说明作者具有什么样的精神? 

  明确:在科学研究上决不轻率、精益求精的精神。 

  6、(1)辨析选择题,在第5段中,作者以啄木鸟、槲寄生为例是想证明以下哪一种看法? 

  ①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②一般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作为唯一可能引起变异原因”是不合理的。

  ③要想了解“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就不能单凭一方面的条件。

  明确:是要证明第③种看法。因为作者对这两个例子的分析有明显区别。对于啄木鸟的例子。作者说“仅仅归因于外界的条件是不合理的”。而对于槲寄生的例子,作者说“仅仅以外部环境或植物习性的影响,或植物本身的倾向来解释……是不合理的”。而“植物习性的影响”、“植物本身的倾向”不属于“外界的条件”(即外部环境),因此可排除第②项;对于第①项,学生只要抓住作者举这两个例子主要想否定不正确的作法即可排除。

  (2) 本段的最后两句话有什么任用? 

  明确:这两句话举了两个事例,来否定一般博物学家的观点。

  7、达尔文对物种起源的主要看法是什么?

  明确:a物种中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b自然选择是物种产生的最重要的条件。

绪 论 篇10

  第1课时    绪论

  知识精华

  生物基本特征 解释

  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蛋白质是        的主要承担者,核酸是遗传信息的         ;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      构成的

  生物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          的总称

  生物体都有应激性 生物体对外界刺激都能发生一定的反应。因而能       周围的环境

  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以便保证种族的延续。 

  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生物的各个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生物科学的发展阶段 主要成就

  描述性生物学阶段 1、细胞学说;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实验生物学阶段 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被重新提出

  分子生物学阶段 1、1944年,艾弗里用细菌作实验材料,第一次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2、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共同提出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题例领悟

  例1:夏日取池塘中一滴水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你会发现一些生物的存在。你确认它们是生物的主要依据是:

  a、            b 、           c、         

  解析:确认它们是不是生物应主要依据生物基本特征,这些基本特征,只有生物才具有,而非生物是不可能具有的。因此,这些基本特征是区别生物与非生物的重要标志;另外,要关注题干中“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一条件,从生物基本特征中筛选出符合条件的特征。

  答案:a、有细胞结构b、能进行繁殖c、对外界刺激能发生反应

  例2:大雁每年秋天由北方飞往南方越冬,到第二年春季又飞回北方繁殖,大雁的这种节律行为,从根本上说是由下列哪项决定的

  a、食物     b、温度    c、大雁的dna     d、适应性

  解析:大雁的这种迁徙行为是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形成的,是适应环境的表现。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性、变异性有极重要的作用。大雁的这种迁徙行为是由大雁的遗传物质——dna决定的。

  答案:c

  自我评价

  一、选择题

  1、以下各项中,不属于应激性的是

  a、鸟的前肢变成翼       b、葵花朵朵向太阳

  c、狗见主人摇尾巴       d、敲击人的膝盖骨下方的韧带,会产生膝跳动作

  2、病毒可作为生物的主要理由是

  a、能产生后代           b、具有细胞结构

  c、由有机物构成         d、能使其它生物致病

  3、生物与非生物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生物体具有

  a、细胞结构             b、应激性

  c、遗传性               d、新陈代谢作用

  4、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a、大肠杆菌      b、变形虫    c、衣藻      d、噬菌体

  5、20世纪以来,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是

  a、粮食、人口           b、人口、环境

  c、水和能源             d、粮食、资源、人口、环境

  6、实验生物学阶段研究的目标和手段主要是

  a、 描述生物的形态与结构

  b、 观察生物的形态并进行分类

  c、用理化手段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d、用实验手段和理化技术考察生命过程

  7、下列属于生物工程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是

  a、 营造华北、东北、西北防护林工程

  b、 建设小张庄农业生态工程

  c、 在南方建立桑基鱼塘生态工程

  d、 将某细菌抗虫基因导入棉花,培育出抗虫棉

  二、 简答题

  1992年,陕西一农民从河中捞起一块重达20多公斤的不明物体——“怪肉”,这是不是生物?经观察此物体具有不断生长的特点,因此初步判断为生物体,经鉴定为大型粘菌复合体。构成“怪肉”的微生物有乳酸杆菌、醋酸杆菌和酵母菌。该物中含有大量蛋白质和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以及核酸、多糖、矿物质等。特别是具有能刺激人体细胞生长、提高人体免疫力、消除多种疾病等功效。

  (1)、粘菌、乳酸杆菌、醋酸杆菌和酵母菌的基本组成物质中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                 。

  (2)、粘菌、乳酸杆菌、醋酸杆菌和酵母菌的生长、生殖发育、应激性等都是生物体在不断地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基础上实现的。由此可见             

  (3)、科学家制造“超级菌”分解石油属于               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

  自我评价答案:

  1 2 3 4 5 6 7

  a a d d d d d

  1)蛋白质、核酸(2)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3)生物工程

绪 论 篇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达尔文及《物种起源》;

  初步了解“绪论”的写法;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筛选达尔文对物种起源的主要观点。 

  过程与方法:

  继续训练并提高筛选文章主要观点,筛选关键词语、关键语句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达尔文坚持真理、珍重客观事实、谦虚谨慎、严肃认真、深入细致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刻苦钻研的奋斗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整体把握、理清思路、筛选主要观点及筛选关键语句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辨析绪论与序言。 

  绪论即导言是一种用来说明著作的编写经过、出版意图、编写体例、资料来源和作者情况等的文体。一般放在书的前面,目的是让读者了解全书的要旨,引导读者更好地理解全书的内容。他与著作的作者必须是同一个人且两者的内容一定有关联,而序言不必做这样的要求。 

  2.关于《物种起源》

  英国杰出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所著《物种起源》(全名为《依据自然选择或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的物种起源》)于1859年11月24日问世。这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巨著。该著作批判了创造论的错误,阐明了进化论的思想。

  3:解释下列词语

  琐屑:                                    。

  审慎:                                        。

  趋向:                                           。

  札记:                                            。

  二、研习课文

  1.通读全文和注释。

  (1)速读课文,找出自己理解有疑难的词语,先利用工具书自行解决。

  (2)理出文章结构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2、画出每一自然段的关键性语句。

  解说:1、如何认识文章的关键句   ?

  。         2、理清文章结构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3、筛选出能概括第1段主旨的中心句。 

  4、达尔文为什么提前出版《物种起源》?

  5、第三段的主旨句是什么?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完成《学习与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阅读5-9节,找出各段的关键句。 

  二、研读课文

  1、 第5段的关键句是-----------? 

  2、作者是由什么推断出这个结论的? 

  3、他和其他博物学家的观点不同在哪里? 

  4、作者对于自己的结论持什么态度? 

  5、这说明作者具有什么样的精神? 

  6、(1)辨析选择题,在第5段中,作者以啄木鸟、槲寄生为例是想证明以下哪一种看法? 

  ①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②一般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作为唯一可能引起变异原因”是不合理的。

  ③要想了解“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就不能单凭一方面的条件。

  (2) 本段的最后两句话有什么任用? 

  7、达尔文对物种起源的主要看法是什么?

  《物种起源》绪论学案答案

  第一课时

  二、研习课文

  第二题

  1.解说:如何认识文章的关键句   

  1)要明白关键句能突出体现文章主旨。

  2)从内容看,中心句是关键句,它是集中揭示说明对象特征或点明主要事理的语句。

  3)从结构看,总提句、总结句和重要的过渡句是关键句。总提句、过渡句能显示文          

  章内容的推进,总结句能概括文章基本内容。

  4)从出现频率看,反复出现的句子是关键句,它能表示需要强调的内容。   

  2、理清文章结构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整理成书的过程(1) 

  第一部分:写作经过         提前发表的原因(2) 

  (1—4)          本书“还是摘要的性质”(3) 

  向提供过帮助的自然学者致谢(4)

  第二部分(5--9)介绍《物种起源》的主要内容,批判神创论,同时阐明他的进化论的基本观点。

  3、筛选出能概括第1段主旨的中心句。 

  明确:“我之所以说明这些,是为了要表明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 

  总结: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整理成书的经过”,表现达尔文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 

  4、达尔文为什么提前出版《物种起源》?

  促使达尔文提前出版《物种起源》的两个原因是:一是尽管研究工作将近结束。但全部

  成尚需更多时间,而自己渐感体力不支(主观方面);二是因为华莱斯通过独立研究

  了几乎和达尔文一样的结论,达尔文不忍心20多年的辛勤劳动付之东流(客观方面)。

  总结:第二段的主要内容是:“提前发表的原因”。表现了达尔文实事求是的精神。

  5、第三段的主旨句是什么? 

  明确:本书还是摘要的性质,未必完备。(内容过简的原因) 

  作者还提到,“错误的窜入,还是不可避免的”,“本书所述及的,仅仅是我得到的一般结  

  论”可以从这些语句中看到作者谦虚谨慎的态度。

  第二课时

  研习课文

  1、 第5段的关键句是-----------? 

  明确: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2、作者是由什么推断出这个结论的? 

  明确:对于生物相互间的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的关系、地理的分布以及在地质期内出现的程序等等事实加以思考 

  生物相互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可分成门、纲、目、科、属、种六个层次,同一层次、上一层与下一层之间,具有很多的相似点。如:桃花与梅花同属蔷薇科,家猫与东北虎同属猫科,人与金丝猴同属灵长目。 

  生物胚胎间的关系:人、鸡、猪、蛙、龟、鱼等的早期胚胎很相似,这表明它们有共同的祖先。 

  地理的分布:在大体相似的气候,如南美洲、非洲、澳洲都位于南半球,具有热带和温带的气候,可是生物类型彼此差别很大,或者是说在有些地区,如非洲(或南美洲)内部各地气候条件很大,但那里的生物类型却彼此相似。 

  现存生物与古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古生物学的地质学按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把地球的历史分成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在越早形成的地层里,生物越简单、越低等,越晚形成的地层里,生物越复杂、越高等。这就证明了地球上现存的生物不是神创的,而是从最简单的生物一步一步进化而来的。 

  3、他和其他博物学家的观点不同在哪里? 

  明确:一般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如气候、食物等等作为惟一可能引起变异的原因。 

  4、作者对于自己的结论持什么态度? 

  明确:“仍然难以令人满意。” 

  5、这说明作者具有什么样的精神? 

  明确:在科学研究上决不轻率、精益求精的精神。 

  6、(1)辨析选择题,在第5段中,作者以啄木鸟、槲寄生为例是想证明以下哪一种看法? 

  ①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②一般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作为唯一可能引起变异原因”是不合理的。

  ③要想了解“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就不能单凭一方面的条件。

  明确:是要证明第③种看法。因为作者对这两个例子的分析有明显区别。对于啄木鸟的例子。作者说“仅仅归因于外界的条件是不合理的”。而对于槲寄生的例子,作者说“仅仅以外部环境或植物习性的影响,或植物本身的倾向来解释……是不合理的”。而“植物习性的影响”、“植物本身的倾向”不属于“外界的条件”(即外部环境),因此可排除第②项;对于第①项,学生只要抓住作者举这两个例子主要想否定不正确的作法即可排除。

  (2) 本段的最后两句话有什么任用? 

  明确:这两句话举了两个事例,来否定一般博物学家的观点。

  7、达尔文对物种起源的主要看法是什么?

  明确:a物种中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b自然选择是物种产生的最重要的条件。

绪 论 篇1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达尔文及《物种起源》;

  2、初步了解“绪论”的写法;

  3、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筛选达尔文对物种起源的主要观点。 

  过程与方法:

  继续训练并提高筛选文章主要观点,筛选关键词语、关键语句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达尔文坚持真理、珍重客观事实、谦虚谨慎、严肃认真、深入细致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刻苦钻研的奋斗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筛选主要观点及筛选关键语句

  【课时安排】二课时

  【课前预习】请同学们课下自己查找达尔文及其《物种起源》的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达尔文是个怎样的人?

  2、《物种起源》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的一句名言。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你了解达尔文吗?你知道《物种起源》所阐述的观点吗?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打开达尔文的进化论之门。

  二、解题: 

  1、辨析绪论与序言。 

  绪论即导言是一种用来说明著作的编写经过、出版意图、编写体例、资料来源和作者情况等的文体。一般放在书的前面,目的是让读者了解全书的要旨,引导读者更好地理解全书的内容。他与著作的作者必须是同一个人且两者的内容一定有关联,而序言不必做这样的要求。 

  2、关于《物种起源》

  英国杰出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所著《物种起源》(全名为《依据自然选择或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的物种起源》)于1859年11月24日问世。这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巨著。该著作批判了创造论的错误,阐明了进化论的思想。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字词掌握情况见《学习与评价》p1 页

  2、由学生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教师根据情况肯定、纠正和补充达尔文的科学事迹。

  达尔文学说是生物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说。由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所著《物种起源》一书奠定科学基础,以后为生物学上的成就加以论证和发展。达尔文通过环球考察,搜集了大量有关动植物演变和发展的科学资料,指出生物进化的主导力量是自然选择,即遗传、变异与选择三种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认为生物发生的微细的不定变异,通过累代的选择作用,适者生存,并逐渐累积有利的变异发展成新种。不适于外界环境条件的就被淘汰。他总结了用人工选择方法获得家畜和农作物新品种的实验成果,进一步论证了自然选择学说。达尔文的学说是人类对生物界认识的伟大成就,给形而上学、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以沉重打击,在推动现代生物学研究的进展方面起了巨大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达尔文的学说给予很高评价。

  四、研习课文

  1、指导学生通读全文和注释。

  (1)学生速读课文,找出自己理解有疑难的词语,先利用工具书自行解决。

  (2)理出文章结构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2、画出每一自然段的关键性语句。

  解说:如何认识文章的关键句   

  (1)要明白关键句能突出体现文章主旨。

  (2)从内容看,中心句是关键句,它是集中揭示说明对象特征或点明主要事理的语句。

  (3)从结构看,总提句、总结句和重要的过渡句是关键句。总提句、过渡句能显示文章内容的推进,总结句能概括文章基本内容。

  (4)从出现频率看,反复出现的句子是关键句,它能表示需要强调的内容。        

  3、理清文章结构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整理成书的过程(1) 

  第一部分:写作经过         提前发表的原因(2) 

  (1—4)          本书“还是摘要的性质”(3) 

  向提供过帮助的自然学者致谢(4)

  第二部分(5--9)介绍《物种起源》的主要内容,批判神创论,同时阐明他的进化论的基本观点。

  4、筛选出能概括第1段主旨的中心句。 

  明确:“我之所以说明这些,是为了要表明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 

  总结: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整理成书的经过”,表现达尔文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 

  5、达尔文为什么提前出版《物种起源》?

  促使达尔文提前出版《物种起源》的两个原因是:一是尽管研究工作将近结束。但全部

  成尚需更多时间,而自己渐感体力不支(主观方面);二是因为华莱斯通过独立研究

  了几乎和达尔文一样的结论,达尔文不忍心20多年的辛勤劳动付之东流(客观方面)。

  总结:第二段的主要内容是:“提前发表的原因”。表现了达尔文实事求是的精神。

  6、第三段的主旨句是什么? 

  明确:本书还是摘要的性质,未必完备。(内容过简的原因) 

  作者还提到,“错误的窜入,还是不可避免的”,“本书所述及的,仅仅是我得到的一般结论”可以从这些语句中看到作者谦虚谨慎的态度。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完成《学习与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情况

  二、阅读5-9节,找出各段的关键句。 

   如何认识文章的关键句

   1、 突出地体现文章的旨趣,标示文章的思路,显示文章的结构特点的句子是关键句。

  从内容看,中心句是关键句,它是集中揭示说明对象特征或点明主要事理的语句。 

  2、从结构看,总提句、总结句和重要的过渡句是关键句。总提句、过渡句能显示文章内容的推进,总结句能概括文章基本内容。

  3、从出现频率看,反复出现的句子是关键句,它能表示需要强调的内容,同时也显示脉络层次。

  三、研读课文

  1、第5段的关键句是-----------? 

  明确: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2、作者是由什么推断出这个结论的? 

  明确:对于生物相互间的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的关系、地理的分布以及在地质期内出现的程序等等事实加以思考 

  生物相互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可分成门、纲、目、科、属、种六个层次,同一层次、上一层与下一层之间,具有很多的相似点。如:桃花与梅花同属蔷薇科,家猫与东北虎同属猫科,人与金丝猴同属灵长目。 

  生物胚胎间的关系:人、鸡、猪、蛙、龟、鱼等的早期胚胎很相似,这表明它们有共同的祖先。 

  地理的分布:在大体相似的气候,如南美洲、非洲、澳洲都位于南半球,具有热带和温带的气候,可是生物类型彼此差别很大,或者是说在有些地区,如非洲(或南美洲)内部各地气候条件很大,但那里的生物类型却彼此相似。 

  现存生物与古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古生物学的地质学按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把地球的历史分成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在越早形成的地层里,生物越简单、越低等,越晚形成的地层里,生物越复杂、越高等。这就证明了地球上现存的生物不是神创的,而是从最简单的生物一步一步进化而来的。 

  3、他和其他博物学家的观点不同在哪里? 

  明确:一般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如气候、食物等等作为惟一可能引起变异的原因。 

  4、作者对于自己的结论持什么态度? 

  明确:“仍然难以令人满意。” 

  5、这说明作者具有什么样的精神? 

  明确:在科学研究上决不轻率、精益求精的精神。 

  6、(1)辨析选择题,在第5段中,作者以啄木鸟、槲寄生为例是想证明以下哪一种看法? 

  ①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②一般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作为唯一可能引起变异原因”是不合理的。

  ③要想了解“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就不能单凭一方面的条件。

  明确:是要证明第③种看法。因为作者对这两个例子的分析有明显区别。对于啄木鸟的例子。作者说“仅仅归因于外界的条件是不合理的”。而对于槲寄生的例子,作者说“仅仅以外部环境或植物习性的影响,或植物本身的倾向来解释……是不合理的”。而“植物习性的影响”、“植物本身的倾向”不属于“外界的条件”(即外部环境),因此可排除第②项;对于第①项,学生只要抓住作者举这两个例子主要想否定不正确的作法即可排除。

  (2) 本段的最后两句话有什么任用? 

  明确:这两句话举了两个事例,来否定一般博物学家的观点。

  7、达尔文对物种起源的主要看法是什么?

  明确:a物种中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b自然选择是物种产生的最重要的条件。

  四、科技类说明文阅读训练(补充)      

  五、课堂小结:

  这篇绪论主要说明了《物种起源》的写作经过及作者对物种起源问题的一些基本的看法。文章语言准确严密。充分显示达尔文审慎的科学态度。

  六、布置作业

  完成讲义练习

  板书设计:  

  整理成书的过程(1) 

  第一部分:写作经过         提前发表的原因(2) 

  (1—4)          本书“还是摘要的性质”(3) 

  向提供过帮助的自然学者致谢(4)

  第二部分(5--9)介绍《物种起源》的主要内容,批判神创论,同时阐明他的进化论的基本观点。

绪 论 篇1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生物,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关生物学的科学成就。

  2.使学生初步了解生物学的内容和学习生物学的意义

  3.了解学习生物学的基本方法。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或实物,对比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培养学生的观察、对比、

  判断、归纳的思维能力。

  2.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向全班同学介绍生物科学的发展及巨大成就,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介绍我国生物科学研究的成就,启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并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动力。

  2.通过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们的科学素质。

  3.通过学生活动,促进新同学相识,培养协作精神。

  教学建议

  知识体系图解

  教材分析

  这一节是全册教材的绪论课,分别讲述为什么要学习生物科学知识,初中生物课的内容和学习方法两部分内容,使学生对生物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生物是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必修的一门基础科学,也是初一学生进入中学阶段接触的第一门实验科学。这一节课也是整个中学阶段学习生物知识的绪论课,将直接影响学生在今后对生物科学知识的学习。

  教法建议

  通过生物教学,除了要使学生了解并获得生物学基础知识外;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形成基本的生物学观点;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发展智力;并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生物学技能,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要完成上述任务,必须通过认真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意义,去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教师要极为重视这一节课的教学,精心准备、组织安排好,这将对激发学习兴趣起着决定性作用,也为学生今后积极主动地以科学的方法去学好生物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对本节课的教学作如下建议:

  1.结合生物学教学特点,从学生升入中学开始,就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具体做法是:

  (1)提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生物的照片、图片,课前进行展示,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2)课上,让学生介绍他们身边生物的趣闻。

  2.对于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学习生物学的意义和学习生物学的基本方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在学生发表个人见解或小组意见的基础上用学生的话加以归纳。教师在讨论中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周围的生物现象入手,从生活实例入手,可以使生物课密切联系实际。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将兴趣向探究规律及原理方面发展。

  3.学习生物学的意义,可以让学生列举自己从报刊、杂志、广播等各种传媒中获得的信息,特别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的事例,加以说明。以感受生物学的地位和作用。

  4.教材中有些内容在一个课时内完不成,有的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有的可以贯穿在以后的教学过程 中。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探索生物的奥秘

  重点:为什么要学习生物科学知识?(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难点:学会一些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尤其是要了解实验法的基本步骤。

  教育过程:

  引言:(从学生展示的生物图片作为切入点)大家展示了这么丰富多彩的的生物图片,可见,生物是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我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生物,同时,生物科学的知识也是日新月异,趣味无穷。

  (可采取学生分组讨论的形式,并明确各组讨论的主题)

  (一)为什么要学习生物科学知识?

  1.什么是生物,它具有哪些特征?

  (通过讨论方式,师生一起总结出科学的结论)

  自然界中,凡是有生命的物体都叫生物。

  同学们列举身边的生物,并说出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2.生物学的发展史。

  补充资料:

  近代生物学发展史上的几件大事:

  ①17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医生哈维开创了近代实验生物学,建立了血液循环学说。

  ②18世纪瑞典植物学家林奈于1735年出版了《自然系统》一书,建立了新的动物、植物的分类系统,创立了生物命名法——双名法。

  ③1665年美国物理学家虎克用其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软木薄片的细胞壁,从而发现了细胞,将人们对生物的认识引入到细胞这个微观领域中。

  ④1683年荷兰人列文虎克用其自制的显微镜观察污水、牙垢等,发现了细菌和原生动物,成为微生物学的创始人。

  ⑤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创立了细胞学说。

  ⑥ 1859年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这一名著,提出了生物进化理论。

  ⑦ 1865年奥地利人孟德尔经过8年的豌豆杂交实验,发表了题为《植物杂交实验》的论文,提出了两个遗传的基本规律。

  当代生物学的重大成果和发展趋势:

  ①DNA的双螺旋结构。

  1953年4月,美国的沃森和英国的克里克公布了他们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的研究结果,建立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②人类基因组的研究。

  科学家估计,人类约有10万个基因,编码序列约为1亿个碱基对。人体基因DNA全序列分析,即基因组研究。研究内容是:分析测定30亿个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破译每个核苷酸序列中包含的遗传信息,搞清每个遗传信息的生物学功能。世界上已有一些国家先后立项对此进行研究,我国也将人体基因组的研究列入国家研究项目。科学家预测,人类基因组研究有巨大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将是生物学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③生态学的研究。

  生态学是生物学中古老的分支学科。生态学创立于1869年,是德国进化论者海克尔创立的。本世纪30年代,生态学初具规模。50年代以后,数学被引入生态学的研究,生态学发展为定量的科学,近几十年来,人口剧增、粮食短缺、环境恶化、资源危机,困扰人类的重大问题都离不开生态学的研究,生态学则显得越来越重要了。1998年我国长江发生特大水灾,损失巨大,更加引起我国对生态学研究的重视。

  3.生活和生产实践中需要生物学知识。(讨论)

  4.我国在生物研究科学中取得的成就。(参考课本)

  5.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与生物科学的密切关系。(粮食、人口、污染、资源)

  (二)初中生物课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1.生物课的内容(这一部分内容可由学生通过图片、影像资料介绍)

  2.什么是观察法?

  3.什么是调查法?(直接调查和间接调查)

  4.什么是实验法?它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通过实验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三)教师总结

  手段:以学生讨论为主

  设计思想

  本节课是绪论课,是学生共同学习的开始,所以注意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一课是以课小学生收集资料,课上学生讨论为主线,再加以老师画龙点睛的总结,采用设题――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总结的模式。

  板书设计 :

  探索生物的奥秘

  一、 为什么要学习生物科学知识?

  1.什么是生物,它具有哪些特征?

  2.生物学的发展史。

  3.生活和生产实践中需要生物学知识。

  4.我国在生物研究科学中取得的成就。

  5.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与生物科学的密切关系。

  二、初中生物课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1.生物课的内容

  2.什么是观察法?

  3.什么是调查法?

  什么是实验法?它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探究活动

  观察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动,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

  提出问题

  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作出假设

  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作出假设的依据是:在花盆、石块下等阴暗的地方看到了鼠妇,而在明亮的地方没有看到。当把花盆、石块搬开后,鼠妇很快就爬走了。

  制定计划

  这个假设是否正确呢?你也可能会说,把花盆搬开后鼠妇爬走,不一定是光的影响,因为搬动花盆本身就是对鼠妇的外来刺激。看来要检验假设是否正确,还需要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材料用具:每个小组10只鼠妇,湿土,铁盘(或塑料盘、纸盒),纸板,玻璃板。

  实验装置: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盖上玻璃板。这样在盘内就形成了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

  方法步骤:

  1.全班分成6-8个小组进行实验。

  2.将鼠妇放入实验装置,两侧的中央放同样数目的鼠妇,静置2分钟。

  3.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

  实施计划

  按照上述实验方案做实验。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认真记录。你可以设计一个与下表类似的表格;记录实验数据。

  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鼠妇数

  环境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6分钟

  7分钟

  8分钟

  9分钟

  10分钟

  11分钟

  明亮

  阴暗

  得出结论

  你们小组的实验结果与假设一致吗?你们的结论是什么?

  表达和交流

  向全班同学汇报你们小组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计算出全班各组第10次数据的平均值。对全班平均值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与你们小组得出的结论一致吗?如果不一致,请在老师的指导下分析原因。

  讨论

  1.这个实验中有哪些因素对鼠妇有影响?你如何保证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你确定的变量引起的?

  2.为什么要用10只鼠妇在做实验?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行吗?

  3.为什么要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

  观察校园内或校园附近的植物和动物

  [观察与记录]

  1.本观察小组共_____________人,组长_____________。

  2.画本组观察路线草图(参考范例)

  3.填表,将观察到的生物进行简单的记录。

  调查人

  班 级

  调查地点

  调查时间

  天气状况

  生物名称

  数量

  生活环境

  4.小结

  (1)全组共观察到_____________种植物,其中是_________________本人发现的。

  (2)全组共观察到_____________种动物,其中是_________________本人发现的。

  [分析与思考]

  1.不同的植物生活环境_____________;不同的动物生活环境______________。

  [应得结论]

  1.我们身边的动物与植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调查是一项科学工作。对你所看到的生物,不管你是否喜欢它,都要认真观察,如实记录。不能仅凭个人好恶取舍。

  2.不要损伤植物和伤害动物,不要破坏生物的生活环境。

  3.注意安全。全组同学要集体行动,不要一个人走到偏僻的地方;不要攀爬高处;不要下水;等等。

  观察路线草图参考范例

绪 论 篇14

  【教学目的】

  阅读目标

  1.能够辨别和筛选重要信息和材料。

  2.能够把握文中关键句,进而整体把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3.了解序言的写作体例。

  情意目标

  了解达尔文及其进化论,学习达尔文尊重客观事实、深入细致、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筛选信息、整体把握的方法。

  2. 难点:如何提高学生对说明性文字的阅读兴趣。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 点拔引导,通过对疑难点的点拔,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讲练结合,通过练习提高文本阅读的可操作性。

  媒体设计

  1. 拟采用图片和文字投影的方式,以扩大课堂的容量。

  2. 有条件可在课前播放有关介绍达尔文的影视片。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投影

  达尔文头像

  大家一定还记得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把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和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相提并论。一百多年前,达尔文的思想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看法,一百多年来,这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你了解达尔文吗?你知道进化论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打开达尔文进化论之门。

  二.解题:

  1.板书课题

  投影

  辨析下列句子标点使用正确与否。

  (1)我们学习《物种起源*导言》。

  (2)我们学习《物种起源》导言。

  (3)我们学习《<物种起源>序言。

  (4)我们学习《物种起源导言》。

  2.关于“导言”。导言即绪论。书的前面有一篇导言,目的是让读者了解全书的要旨,引导读者更好地理解全书的内容。

  3.介绍达尔文及其进化论。

  请一位学生读浅释1,教师补充。

  投影

  查理•罗伯特•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min,1809—1882).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22岁从剑桥大学毕业后,以博物学家的身份乘海军勘探船“贝格尔号”作历时五年的环球旅行,观察并搜集了动植物和地质等 方面的大量材料,经归纳整理与综合分析,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于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一书,成为生物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随后骏马征服 《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人类起源及性的选择》等书,进一步充实了进化学说的内容。

  摘自《辞海》(1999年版)

  投影:

  进化论 亦称“演化论”,旧译“天演论”。通常指生物办的进货理论。生物进化论是研究生物进化、生物发展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的科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部门。进化论一词最初是拉马克提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奠定了进化论的科学基础。而现代生物学的发展,促进了生命起源、物种分化和形成等进化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认为生物最初从非生物而来,现代地球上生存的各种生物,有共同的祖先,它们在进化过程中,通过变异、遗传和自然选择,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恩格斯认为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是19世纪自然得科学三大发现(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细胞学说和进化论)之一。

  摘自《辞海》(1999年版)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a.速读课文

  a.画出文中结论性的语句;

  b.理出文章结构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b.学生相互交流各自对文章结构和段意的理解,请一位同学回答;

  c.教师板书并明确。

  整理成书的过程(1)

  写作经过 提前发表的原因(2)

  (1—3) 内容过简的原因(3)

  物种由演变而来(4)

  基本观点 介绍研究的方法(5)

  (4—7) 家养变异的作用(6)

  强调观点的正确(7)

  (解说:通过速读,整体感知文章并初步筛选出文章的关键句及主要观点;通过讨论交流,理清文章结构。整体把握全文;通过简洁的段意概括,意在培养学生提炼观点、准确表达的语用能力。)

  2.具体研习,突出重难点

  (1)请一位学生说出其所画的关键句,而后集体加以确认。

  明确:什么是关键句?有哪些类型?

  关键句是指文章中十分重要的语句,它突出地体现了文章的旨趣,标示文章的思路,显示文章结构的特点。其类型为:

  a、从内容来看,中心句是关键句。它是集中揭示说明对象的特征或点示主要事理的语句。

  如:第1段“……我之所以说明这些,是为了要表明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

  第2段“……这也是使我早日发表这个摘要的一个原因。”

  第4段“……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b、从结构看,总结句、总提句及重要的过渡句是关键句。总结句概括了文章最基本的内容,总提句、过渡句显示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的推进。

  如:第4段“关于物种起源的……问题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这个总提句清晰地把文章分为两个部分。

  第5段“因此,我们对于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迫切地需要有个明确的了解。”这个过渡句提示了下文的主要内容。

  第7段“我深信生物的种不是不变的;……我又确信自然选择作用,它虽然不是物种变异的唯一条件,也该是最重要的条件。”简明扼要地总结了进化学说的基本观点。

  c、从出现的频率来看,反复出现的文句是关键句。一方面是作者着力要表达的观点需要强调,另一方面也用于显示层次。

  如:第4段、第6段、第7段都反复说“生物的各,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大量的、遗传的变异是可能的”“生物的种不是不变的。”

  (2)如何筛选关键句?

  明确:从内容入手,找出中心句;从思路、结构入手,确认总提句、过渡句和总结句。

  3.欣赏品味

  思考:这篇“导言”主要说明了《物种起源》的写作经过和作者对物种起源问题的一些基本看法。透过说明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到达尔文怎样的一种精神和人格魅力?在文章中找出能够体现这种精神和人格魅力的文字。

  学生讨论,圈点。

  明确:

  第1段,从“远航”(1831年)到“现在”,其间“深刻的印象”,“耐心搜集”、“整理研究”、“专心思考”、“又把这些札记加以充实”等等,一个正确的结论,从考察到研究,从感性到理性,从纲要到全书,历经二十几年,可以看出达尔文对待科学工作的严谨审慎的态度和长期刻苦钻研的精神。

  第2段,“华莱斯先生……一般结论,几乎和我完全相同,……”并结合注释4,可以看出达尔文实事求是的态度。

  第3段,指出本书的缺陷,“还是摘要的性质”;说明今后的打算,“详尽地刊出”避免使别人“得到完全相反的结论”,反映出达尔文对理论著作严肃、审慎的态度及谦虚的精神。

  第4段,“仍然难以令人满意”表明作者决不轻率地作出结论的科学态度。

  第5段,“这类的研究,虽然常为一般博物学家所忽略,但是我却相信它的价值的重大。”说明作者注重亲身实践的科学态度。

  第6段,“很不幸”“不得不简略”反映出不回避缺陷与不足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第7段,“毫不怀疑地断言创造论的错误”、“我相信”、“我深信”、“我又确信”,这些突出地说明了达尔文在科学研究工作中毫不动摇的信念和勇于坚持真理的精神。教师引导学生对上述精神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并板书:长期考察,实事求是,谦虚审慎,决不轻率,亲身实践,不避缺陷,毫不动摇。

  4.课堂训练

  印发以下材料(或投影),课堂讨论完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1982年,英国伊丽莎白皇家学院的科学家加德纳提出了一种新的学说,这一学说认为(a),鸟类和哺乳动物并不像传统观点所认为(b)的分别起源于两支不同的古代爬行动物,而是起源于共的祖先—“哺乳鸟”。这一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共同祖先是2.25亿年前从古代爬行动物中分出来的,因而鸟类和哺乳动物的亲缘关系比爬行动物更接近。与众不同的是,加德纳提出这一学说时,并不像以往的动物进化研究者那样主要依据古代动物的化石资料,而是依据对不同动物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的比较。

  画横线的句子中,两个“认为”所认定的内容各是什么?

  1.认为(a)

  2.认为(b)

  提示:本题考查对关键句的理解。回答两个“认为”所认定的内容,从本质上说,就是理解关键句的含义,把握两种不同学术见解。要正确回答两个“认为”所认定的内容,可以借助句子结构分析。画线句子是复杂单句,作为谓语“认为”所认定的内容是“鸟类和哺乳动物并不像伎观点所认为的分别起源于两支不同的古代爬行动物,而是起源于共同的祖先—‘哺乳鸟’。”“认为(a)”所认定的内容包括“不像”、“而是”两个侧面,也就是从否定和肯定这两个角度说的。“认为(b)”所认定的内容正好是“认为(a)”所否定的内容。可见“认为(b)”所认定的是“分别起源于两支不同的古代爬行动物。”

  5.课堂小结

  阅读是为了获取信息,求得知识,以丰富自己,不断完善看书的知识结构。今天的这堂课,我们不仅了解了达尔文和他的进化论,而且通过对作者说明性导言的阅读,使我们在整体感到遗憾知文章内容和思路的基础上,学会了如何发现关键语句,懂得了正确理解关键语句对理解文章的作用,并以此来指导我们今后的阅读实践。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琐忆》中鲁迅曾说:“进化论牵制过我,但也有过帮助。”怎样理解这句话?请加以思考。

  3.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的片段。

  附:课堂板书设计:

  整理成书的过程(1) 长期考察

  写作经过 提前发表的原因(2) 实事求是

  (1—3) 内容过简的说明(3) 谦逊审慎

  物种由演变而来(4) 决不轻率

  基本观点 介绍研究的方法(5) 亲身实践

  (4—7) 家养变异的作用(6) 不避缺陷

  强调观点的正确(7) 毫不动摇

绪 论 篇15

  本课是必修五第一专题:科学之光的第一篇课文,本专题多为说明文,重在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学生学会从文章中筛选提取信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达尔文及《物种起源》;2、初步了解“绪论”的写法;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筛选达尔文对物种起源的主要观点。

  【过程与方法】继续训练并提高筛选文章主要观点,筛选关键词语、关键语句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达尔文坚持真理、珍重客观事实、谦虚谨慎、严肃认真、深入细致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刻苦钻研的奋斗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整体把握文章,筛选文章中的重要信息,并训练学生对相关 信息的组合输出能力。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请同学们课下自己查找达尔文及其《物种起源》的相关资料进行归纳、 整理,回答:1. 达尔文是个怎样的人?2.《物种起源》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一、导入新课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的一句名言。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你了解达尔文吗?你知道<物种起源>所阐述的观点吗?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打开达尔文的进化论之门。

  二、解题: 1.辨析绪论与序言。 绪论即导言一般放在书的前面,目的是让读者了解全书的要旨,引导(ben文由wuyanrenjia收集整理)读者更好地理解全书的内容。 2.关于《物种起源》 这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巨著。阐明了进化论的思想。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积累语文基础知识

  2、由学生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教师根据情况肯定、纠正和补充达尔文的科学事迹。

  四、研读课文

  1.理清文章思路 ①、【指导学法】如何认识文章的关键句 a/要明白关键句能突出体现文章主旨。b/从内容看,中心句是关键句,它是集中揭示说明对象特征或点明主要事理的语句。c/从结构看,总提句、总结句和重要的过渡句是关键句。d/从出现频率看,反复出现的句子是关键句,

  ②、理清文章结构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写作经过 (1—4) 第二部分(5--9)介绍著作内容及进化论的基本观点。

  2、阅读1---4节【筛选出能概括第1段主旨的中心句】

  【阅读第2段,思考:达尔文为什么提前出版《物种起源》? 】

  【第三段的主旨句是什么?可以看出作者什么样的写作态度?】

  3、阅读5-9节

  第5段的关键句是-----------?作者是由什么推断出这个结论的? 他和其他博物学家的观点不同在哪里?

  作者对于自己的结论持什么态度? 这说明作者具有什么样的精神? 本段的最后两句话有什么任用?

  达尔文对物种起源的主要看法是什么?

  《物种起源》的深远影响

  4、品味语言

  达尔文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不仅体现在他对科学的研究上,还体现在他的作品语言的运用上。

  分析文中典型句子中的加点词语,想一想这些加点词语对体现达尔文的人格魅力有神表现作用。

  五、科技类说明文阅读训练(补充) 巩固训练,培养筛选归纳概括的能力。

  六、课堂小结:

  这篇绪论主要说明了《物种起源》的写作经过及作者对物种起源问题的一些基本的看法。文章语言准确严密。充分显示达尔文审慎的科学态度。

  六、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整理成书的过程(1)

  第一部分:写作经过 提前发表的原因(2)

  (1—4) 本书“还是摘要的性质”(3)

  向提供过帮助的自然学者致谢(4)

  第二部分(5--9)介绍著作内容及进化论的基本观点。

绪 论 篇1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生物,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关生物学的科学成就。

  2.使学生初步了解生物学的内容和学习生物学的意义

  3.了解学习生物学的基本方法。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或实物,对比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培养学生的观察、对比、

  判断、归纳的思维能力。

  2.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向全班同学介绍生物科学的发展及巨大成就,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介绍我国生物科学研究的成就,启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并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动力。

  2.通过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们的科学素质。

  3.通过学生活动,促进新同学相识,培养协作精神。

  教学建议

  知识体系图解

  教材分析

  这一节是全册教材的绪论课,分别讲述为什么要学习生物科学知识,初中生物课的内容和学习方法两部分内容,使学生对生物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生物是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必修的一门基础科学,也是初一学生进入中学阶段接触的第一门实验科学。这一节课也是整个中学阶段学习生物知识的绪论课,将直接影响学生在今后对生物科学知识的学习。

  教法建议

  通过生物教学,除了要使学生了解并获得生物学基础知识外;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形成基本的生物学观点;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发展智力;并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生物学技能,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要完成上述任务,必须通过认真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意义,去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教师要极为重视这一节课的教学,精心准备、组织安排好,这将对激发学习兴趣起着决定性作用,也为学生今后积极主动地以科学的方法去学好生物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对本节课的教学作如下建议:

  1.结合生物学教学特点,从学生升入中学开始,就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具体做法是:

  (1)提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生物的照片、图片,课前进行展示,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2)课上,让学生介绍他们身边生物的趣闻。

  2.对于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学习生物学的意义和学习生物学的基本方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在学生发表个人见解或小组意见的基础上用学生的话加以归纳。教师在讨论中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周围的生物现象入手,从生活实例入手,可以使生物课密切联系实际。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将兴趣向探究规律及原理方面发展。

  3.学习生物学的意义,可以让学生列举自己从报刊、杂志、广播等各种传媒中获得的信息,特别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的事例,加以说明。以感受生物学的地位和作用。

  4.教材中有些内容在一个课时内完不成,有的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有的可以贯穿在以后的教学过程 中。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探索生物的奥秘

  重点:为什么要学习生物科学知识?(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难点:学会一些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尤其是要了解实验法的基本步骤。

  教育过程:

  引言:(从学生展示的生物图片作为切入点)大家展示了这么丰富多彩的的生物图片,可见,生物是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我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生物,同时,生物科学的知识也是日新月异,趣味无穷。

  (可采取学生分组讨论的形式,并明确各组讨论的主题)

  (一)为什么要学习生物科学知识?

  1.什么是生物,它具有哪些特征?

  (通过讨论方式,师生一起总结出科学的结论)

  自然界中,凡是有生命的物体都叫生物。

  同学们列举身边的生物,并说出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2.生物学的发展史。

  补充资料:

  近代生物学发展史上的几件大事:

  ①17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医生哈维开创了近代实验生物学,建立了血液循环学说。

  ②18世纪瑞典植物学家林奈于1735年出版了《自然系统》一书,建立了新的动物、植物的分类系统,创立了生物命名法——双名法。

  ③1665年美国物理学家虎克用其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软木薄片的细胞壁,从而发现了细胞,将人们对生物的认识引入到细胞这个微观领域中。

  ④1683年荷兰人列文虎克用其自制的显微镜观察污水、牙垢等,发现了细菌和原生动物,成为微生物学的创始人。

  ⑤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创立了细胞学说。

  ⑥ 1859年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这一名著,提出了生物进化理论。

  ⑦ 1865年奥地利人孟德尔经过8年的豌豆杂交实验,发表了题为《植物杂交实验》的论文,提出了两个遗传的基本规律。

  当代生物学的重大成果和发展趋势:

  ①DNA的双螺旋结构。

  1953年4月,美国的沃森和英国的克里克公布了他们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的研究结果,建立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②人类基因组的研究。

  科学家估计,人类约有10万个基因,编码序列约为1亿个碱基对。人体基因DNA全序列分析,即基因组研究。研究内容是:分析测定30亿个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破译每个核苷酸序列中包含的遗传信息,搞清每个遗传信息的生物学功能。世界上已有一些国家先后立项对此进行研究,我国也将人体基因组的研究列入国家研究项目。科学家预测,人类基因组研究有巨大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将是生物学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③生态学的研究。

  生态学是生物学中古老的分支学科。生态学创立于1869年,是德国进化论者海克尔创立的。本世纪30年代,生态学初具规模。50年代以后,数学被引入生态学的研究,生态学发展为定量的科学,近几十年来,人口剧增、粮食短缺、环境恶化、资源危机,困扰人类的重大问题都离不开生态学的研究,生态学则显得越来越重要了。1998年我国长江发生特大水灾,损失巨大,更加引起我国对生态学研究的重视。

  3.生活和生产实践中需要生物学知识。(讨论)

  4.我国在生物研究科学中取得的成就。(参考课本)

  5.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与生物科学的密切关系。(粮食、人口、污染、资源)

  (二)初中生物课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1.生物课的内容(这一部分内容可由学生通过图片、影像资料介绍)

  2.什么是观察法?

  3.什么是调查法?(直接调查和间接调查)

  4.什么是实验法?它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通过实验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三)教师总结

  手段:以学生讨论为主

  设计思想

  本节课是绪论课,是学生共同学习的开始,所以注意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一课是以课小学生收集资料,课上学生讨论为主线,再加以老师画龙点睛的总结,采用设题――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总结的模式。

  板书设计 :

  探索生物的奥秘

  一、 为什么要学习生物科学知识?

  1.什么是生物,它具有哪些特征?

  2.生物学的发展史。

  3.生活和生产实践中需要生物学知识。

  4.我国在生物研究科学中取得的成就。

  5.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与生物科学的密切关系。

  二、初中生物课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1.生物课的内容

  2.什么是观察法?

  3.什么是调查法?

  什么是实验法?它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探究活动

  观察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动,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

  提出问题

  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作出假设

  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作出假设的依据是:在花盆、石块下等阴暗的地方看到了鼠妇,而在明亮的地方没有看到。当把花盆、石块搬开后,鼠妇很快就爬走了。

  制定计划

  这个假设是否正确呢?你也可能会说,把花盆搬开后鼠妇爬走,不一定是光的影响,因为搬动花盆本身就是对鼠妇的外来刺激。看来要检验假设是否正确,还需要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材料用具:每个小组10只鼠妇,湿土,铁盘(或塑料盘、纸盒),纸板,玻璃板。

  实验装置: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盖上玻璃板。这样在盘内就形成了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

  方法步骤:

  1.全班分成6-8个小组进行实验。

  2.将鼠妇放入实验装置,两侧的中央放同样数目的鼠妇,静置2分钟。

  3.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

  实施计划

  按照上述实验方案做实验。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认真记录。你可以设计一个与下表类似的表格;记录实验数据。

  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鼠妇数

  环境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6分钟

  7分钟

  8分钟

  9分钟

  10分钟

  11分钟

  明亮

  阴暗

  得出结论

  你们小组的实验结果与假设一致吗?你们的结论是什么?

  表达和交流

  向全班同学汇报你们小组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计算出全班各组第10次数据的平均值。对全班平均值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与你们小组得出的结论一致吗?如果不一致,请在老师的指导下分析原因。

  讨论

  1.这个实验中有哪些因素对鼠妇有影响?你如何保证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你确定的变量引起的?

  2.为什么要用10只鼠妇在做实验?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行吗?

  3.为什么要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

  观察校园内或校园附近的植物和动物

  [观察与记录]

  1.本观察小组共_____________人,组长_____________。

  2.画本组观察路线草图(参考范例)

  3.填表,将观察到的生物进行简单的记录。

  调查人

  班 级

  调查地点

  调查时间

  天气状况

  生物名称

  数量

  生活环境

  4.小结

  (1)全组共观察到_____________种植物,其中是_________________本人发现的。

  (2)全组共观察到_____________种动物,其中是_________________本人发现的。

  [分析与思考]

  1.不同的植物生活环境_____________;不同的动物生活环境______________。

  [应得结论]

  1.我们身边的动物与植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调查是一项科学工作。对你所看到的生物,不管你是否喜欢它,都要认真观察,如实记录。不能仅凭个人好恶取舍。

  2.不要损伤植物和伤害动物,不要破坏生物的生活环境。

  3.注意安全。全组同学要集体行动,不要一个人走到偏僻的地方;不要攀爬高处;不要下水;等等。

  观察路线草图参考范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