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焦耳定律(精选16篇)高二物理教案

98e范文网 时间:

2.5 焦耳定律(精选16篇)

2.5 焦耳定律 篇1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教案

  2.5焦耳定律

  年   月    日

  课 题

  §2.5焦耳定律 课 型 新授课

  教   学  目   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电功的概念,知道电功是指电场力对自由电荷所做的功,理解电功的公式,能进行有关的计算。 2、理解电功率的概念和公式,能进行有关的计算。 3、知道电功率和热功率的区别和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推导电功的计算公式和焦耳定律,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电能与其他形式能量的转化和守恒,进一步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电功、电功率的概念、公式;焦耳定律、电热功率的概念、公式。 难点 电功率和热功率的区别和联系。 教 学 方 法 等效法、类比法、比较法、实验法 教  学 手 段      灯泡(36 v,18 w)、电压表、电流表、电源、滑动变阻器、电键、导线若干、投影仪、投影片、玩具小电机                      教学活动 (一)引入新课 教师:用电器通电后,可以将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请同学们列举生活中常用的用电器,并说明其能量的转化情况。学生:(1)电灯把电能转化成内能和光能;(2)电炉把电能转化成内能;(3)电动机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4)电解槽把电能转化成化学能。教师:用电器把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能的过程,就是电流做功的过程。电流做功的多少及电流做功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本节课我们学习关于电功和电功率的知识。 (二)进行新课 1、电功和电功率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1)电场力的功的定义式是什么? (2)电流的定义式是什么? 学生:(1)电场力的功的定义式w=qu (2)电流的定义式i= 教师:投影教材图2.5-1(如图所示)如图所示,一段电路两端的电压为u,由于这段电路两端有电势差,电路中就有电场存在,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i,在时间t内通过这段电路上任一横截面的电荷量q是多少? 学生:在时间t内,通过这段电路上任一横截面的电荷量q=it。教师:这相当于在时间t内将这些电荷q由这段电路的一端移到另一端。在这个过程中,电场力做了多少功?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电场力做的功w=qu=iut 教师:在这段电路中电场力所做的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电流所做的功,简称电功。电功:(1)定义:在一段电路中电场力所做的功,就是电流所做的功,简称电功. (2)定义式:w=uit 教师:电功的定义式用语言如何表述?学生:电流在一段电路上所做的功等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u,电路中的电流i和通电时间t三者的乘积。教师:请同学们说出电功的单位有哪些?学生:(1)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功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 (2)电功的常用单位有:千瓦时,俗称“度”,符号是kw·h. 教师:1 kw·h的物理意义是什么?1 kw·h等于多少焦?学生:1 kw·h表示功率为1 kw的用电器正常工作1 h所消耗的电能。 1 kw·h=1000 w×3600 s=3.6×106 j 说明:使用电功的定义式计算时,要注意电压u的单位用v,电流i的单位用a,通电时间t的单位用s,求出的电功w的单位就是j。教师:在相同的时间里,电流通过不同用电器所做的功一般不同。例如,在相同时间里,电流通过电力机车的电动机所做的功要显著大于通过电风扇的电动机所做的功。电流做功不仅有多少,而且还有快慢,为了描述电流做功的快慢,引入电功率的概念。(1)定义:单位时间内电流所做的功叫做电功率。用p表示电功率。(2)定义式:p= =iu (3)单位:瓦(w)、千瓦(kw)[说明]电流做功的“快慢”与电流做功的“多少”不同。电流做功快,但做功不一定多;电流做功慢,但做功不一定少。教师:在力学中我们讲功率时有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之分,电功率有无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之分呢?学生分组讨论。师生共同总结:(1)利用p= 计算出的功率是时间t内的平均功率。(2)利用p=iu计算时,若u是某一时刻的电压,i是这一时刻的电流,则p=iu就是该时刻的瞬时功率。教师:为什么课本没提这一点呢?学生讨论,教师启发、引导:这一章我们研究的是恒定电流,用电器的构造一定,通过的电流为恒定电流,则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必是定值,所以u和i的乘积p不随时间变化,也就是说瞬时功率与平均功率总是相等的,故没有必要分什么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了。[说明]利用电功率的公式p=iu计算时,电压u的单位用v,电流i的单位用a,电功率p的单位就是w。 2、焦耳定律 教师:电流做功,消耗的是电能。电能转化为什么形式的能与电路中的电学元件有关。在纯电阻元件中电能完全转化成内能,于是导体发热。设在一段电路中只有纯电阻元件,其电阻为r,通过的电流为i,试计算在时间t内电流通过此电阻产生的热量q。学生:求解产生的热量q。解:据欧姆定律加在电阻元件两端的电压u=ir 在时间t内电场力对电阻元件所做的功为w=iut=i2rt 由于电路中只有纯电阻元件,故电流所做的功w等于电热q。产生的热量为

  q=i2rt 教师指出:这个关系最初是物理学家焦耳用实验得到的,叫焦耳定律,同学们在初中已经学过了。学生活动:总结热功率的定义、定义式及单位。热功率:(1)定义:单位时间内发热的功率叫做热功率。(2)定义式:p热= =i2r (3)单位:瓦(w)[演示实验]研究电功率与热功率的区别和联系。(投影)实验电路图和实验内容: 取一个玩具小电机,其内阻r=1.0 ω,把它接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1)先夹住电动机轴,闭合电键,电机不转。调整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使电压表的示数为0.50 v,记下电流表的示数,算出小电机消耗的电功率和热功率,并加以比较。(2)再松开夹子,使小电机转动,调整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0 v(此电压为小电机的额定电压),记下电流表的示数,算出小电机消耗的电功率和热功率,并加以比较。[实验结果](1)电机不转时,u=0.50 v,i=0.50 a,

  p电=ui=0.50×0.50 w=0.25 w

  p热=i2r=0.502×1.0 w=0.25 w

  p电=p热 (2)电机转动时,u=2.0 v,i=0.40 a,

  p电=ui=2.0×0.40 w=0.80 w

  p热=i2r=0.402×1.0 w=0.16 w

  p电>p热 学生:分组讨论上述实验结果,总结电功率与热功率的区别和联系。师生共同活动:总结:(1)电功率与热功率的区别电功率是指输入某段电路的全部功率或在这段电路上消耗的全部电功率,决定于这段电路两端电压u和通过的电流i的乘积。热功率是在某段电路上因发热而消耗的功率,决定于通过这段电路的电流的平方i2和电阻r的乘积。(2)电功率与热功率的联系若在电路中只有电阻元件时,电功率与热功率数值相等。即p热=p电 教师指出:上述实验中,电机不转时,小电机就相当于纯电阻。若电路中有电动机或电解槽时,电路消耗的电功率绝大部分转化为机械能或化学能,只有一少部分转化为内能,这时电功率大于热功率,即p电>p热。教师指出:上述实验中,电机转动时,电机消耗的电功率,其中有一部分转化为机械能,有一部分转化为内能,故p电>p热。(投影)教材56页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对例题的分析、求解。 (三)课堂总结、点评 教师活动:让学生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总结,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总结,然后请同学评价黑板上的小结内容。学生活动:认真总结概括本节内容,并把自己这节课的体会写下来、比较黑板上的小结和自己的小结,看谁的更好,好在什么地方。 点评:总结课堂内容,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教师要放开,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允许内容的顺序不同,从而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框架。 (四)实例探究 ☆求两点间的电势差 【例1】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对一个“220v,40w”的灯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接在110 v的电路上时的功率为20 w b.接在110 v的电路上时的功率为10 w c.接在440 v的电路上时的功率为160w d.接在220 v的电路上时的功率为40 w 解析:正确选项为bd。(法一)由 得灯泡的电阻 ω=1210ω ∴电压为110v时,  w=10 w 电压为440v时,超过灯炮的额定电压一倍,故灯泡烧坏,p=0. (法二)由 。可知r一定时,p∝u2, ∴当u=110v= ,p=p额/4=10 w 说明:灯泡是我们常用的用电器,解题时一般不考虑温度对其电阻的影响。用电器的标称值,指其额定值,即用电器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功率以及电流值,由p额=u额·i额可知,p、u、i有同时达到、同时超过、同时不满足的特点。【例2】一直流电动机线圈内阻一定,用手握住转轴使其不能转动,在线圈两端加电压为0.3v,电流为0.3a。松开转轴,在线圈两端加电压为2 v时,电流为0.8 a,电动机正常工作。求该电动机正常工作时,输入的电功率是多少?电动机的机械功率是多少? 解析:电动机不转动时,其消耗的电功全部转化为内能,故可视为纯电阻电路,由欧姆定律得电动机线圈内阻: 电动机转动时,消耗的电能转化为内能和机械能,其输入的电功率为 p入=i1u1=0.8×2w=1.6 w 电动机的机械功率 p机=p入-i12r=1.6-0.82×1 w=0.96w 说明:在非纯电阻电路里,要注意区别电功和电热,注意应用能量守恒定律。①电热q=i2rt。②电动机消耗的电能也就是电流的功w=iut。③由能量守恒得w=q+e,e为其他形式的能,这里是机械能;④对电动机来说,输入的功率p入=iu;发热的功率p热=i2r;输出的功率,即机械功率p机=p入-p热=ui-i2r。【例3】潮汐发电是利用涨落潮的水位差来工作的,潮差越大,海水流量越大,发电功率也越大。我国潮汐能的可供开发的总装机量为3.6×107 kw。1980年8月,在浙江江厦建成第一座潮汐电站,装机量为3×103 kw,平均年发电量为1.7×107 kw·h,其规模居世界第二位。(1)试根据上文中给出的数据,计算我国建造的江厦潮汐电站平均每天满负荷工作几小时? (2)设江厦潮汐电站涨潮和落潮时的平均潮差为6 m,计算每次涨潮时流量是多大?(设潮汐电站的总能量转换效率为50%)解析:(1)江厦潮汐电站功率为3×103 kw,年发电量为1.07×107 kw·h,由公式w=pt可算出每天满负荷工作的时间为  s=9.8 h (2)由文中给出数据及每天涨、落潮的次数可知,平均每次的发电量为 j 因为 所以每次涨潮的平均流量为 m3/次说明:本题涉及到潮汐这种自然现象,涨潮和落潮时均有水流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例4】如图所示,有一提升重物用的直流电动机,内阻r=0.6ω,r=10ω,u=160 v,电压表的读数为110 v,求(1)通过电动机的电流是多少?(2)输入到电动机的电功率是多少?(3)在电动机中发热的功率是多少?(4)电动机工作1 h所产生的热量是多少?解析:(1)设电动机两端的电压为u1,电阻r两端的电压为u2,则

  u1=110 v,u2=u-u1=(160-110)v=50 v 通过电动机的电流为i,则i= =  a=5 a (2)输入到电功机的电功率p电,p电=u1i=110×5 w=550 w (3)在电动机中发热的功率p热,p热=i2r=52×0.6 w=15 w (4)电动机工作1 h所产生的热量q,q=i2rt=52×0.6×3600 j=54000 j 说明:电动机是非线性元件,欧姆定律对电动机不适用了,所以计算通过电动机的电流时,不能用电动机两端的电压除以电动机的内阻。通过计算发现,电动机消耗的电功率远大于电动机的热功率。  

  学 生 活 动

  作   业 书面完成p57“问题与练习”第4、5题;思考并回答其他小题。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后 记

2.5 焦耳定律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电流的热效应.

  2.理解的内容、公式、单位及其运用.

  能力目标

  知道科学研究方法常用的方法等效替代法和控制变量法在本节实验中的运用方法.

  情感目标

  通过对焦耳生平的介绍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克服困难的信念.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从实验出发定性研究了电热与电流、电阻和时间的关系,这样做的好处是体现物理研究问题的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更好地体会的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避免了一开始就从理论上推导给学生造成理解的困难和对纯电阻电路的理解的困难.在实验基础上再去推导学生更信服.同时启发学生从实验和理论两方面学习物理知识.

  做好实验是本节课的关键.

  教法建议

  本节课题主题突出,就是研究电热问题.可以从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入手,可以举例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亲身体验.然后进入定性实验.

  对内容的讲解应注意学生对电流平方成正比不易理解,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数据帮助他们理解.推导中应注意条件的交代.定律内容清楚后,反过来解决课本中在课前的问题.

  教学设计方案

  提问:

  (1)灯泡发光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灯泡,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2)电风扇使用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电动机部分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学生回答:发烫.是电流的热效应.

  引入新课

  (1)演示实验:

  1、  介绍如图9-7的实验装置,在两个相同的烧瓶中装满煤油,瓶中各装一根电阻丝,甲瓶中电阻丝的电阻比乙瓶中的大,串联起来,通电后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使煤油的温度升高,体积膨胀,煤油在玻璃管里会上升,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煤油上升得越高.观察煤油在玻璃管里上升的情况,就可以比较电流产生的热量.

  2、  三种情况:

  第一次实验:两个电阻串联它们的电流相等,加热的时间相同,甲瓶相对乙瓶中的电阻较大,甲瓶中的煤油上升得高.表明: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第二次实验:在两玻璃管中的液柱降回来的高度后,调节滑动变阻器,加大电流,重做实验,让通电的时间与前次相同,两次实验比较甲瓶前后两次煤油上升的高度,第二交煤油上升的高,表明:电流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第三次实验:如果加长通电的时间,瓶中煤油上升越高,表明:通电时间越长,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2)

  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做了大量的实验于1840年最先精确地确定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这个规律叫做.

  可以用下面的公式

  表示: Q=I2Rt

  公式中的电流I的单位要用安培(A),电阻R的单位要用欧姆(Ω),通过的时间t的单位要用秒(s)这样,热量Q的单位就是焦耳(J).

  例题 一根60Ω的电阻丝接在36V的电流上,在5min内共产生多少热量.

  解: I=U/R=36V/60Ω=0.6A

  Q=I2Rt=(0.6A)2×60Ω×300s=6480J

  在一定的条件下,根据电功公式和欧姆定律公式推导出公式如果电流通过导体时,其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而没有同时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也就是电流所作的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那么,电流产生的热量Q就等于电流做的功W,即Q=W. W=UIt,根据欧姆定律U=IR推导出Q=I2Rt,

  (3)总结

  在通电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条件下,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在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条件下,电流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

  在通电电流和电阻相同的条件下,通电时间越长,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探究活动

  【课题】的演示

  【组织形式】学生分组或教师演示

  【活动方式】

  1.提出问题

  2.实验观察

  3.讨论分析

  【实验方案示例】

  1.实验器材:干电池四节,玻璃棒,若干电阻丝,蜡烛,火柴棒.

  2. 制作方法

  把同一根电阻丝分别绕在玻璃棒的两端,绕线匝数比例为1∶8,两线圈相距5cm左右,然后在这两个线圈上滴上同样多的蜡,使线圈被蜡均匀地包住.点着火柴立即吹灭,靠其余热将两根火柴杆粘在两个线圈上,如图1所示.

  图1

  3.实验步骤

  (1)用两节干电池给玻璃棒上的电阻丝通电,可看到匝数多的线圈(电阻大)上的火柴杆比匝数少的线圈(电阻小)上的火柴杆先掉.这就表明:在电流强度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就越多.

  (2)经过较长时间后,匝数少的线圈(电阻小)上的火柴杆也会掉下来.这就说明:通电时间越长,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3)用四节电池(增大电源电压)重做上述实验,可看到两根火柴杆都先后很快掉下来.在线圈的温度不太高时,可认为总电阻不变,电压增大时,通过它们的电流增大.这就表明:电流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2.5 焦耳定律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电流的热效应.

  2.理解的内容、公式、单位及其运用.

  能力目标

  知道科学研究方法常用的方法等效替代法和控制变量法在本节实验中的运用方法.

  情感目标

  通过对焦耳生平的介绍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克服困难的信念.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从实验出发定性研究了电热与电流、电阻和时间的关系,这样做的好处是体现物理研究问题的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更好地体会的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避免了一开始就从理论上推导给学生造成理解的困难和对纯电阻电路的理解的困难.在实验基础上再去推导学生更信服.同时启发学生从实验和理论两方面学习物理知识.

  做好实验是本节课的关键.

  教法建议

  本节课题主题突出,就是研究电热问题.可以从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入手,可以举例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亲身体验.然后进入定性实验.

  对内容的讲解应注意学生对电流平方成正比不易理解,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数据帮助他们理解.推导中应注意条件的交代.定律内容清楚后,反过来解决课本中在课前的问题.

  教学设计方案

  提问:

  (1)灯泡发光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灯泡,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2)电风扇使用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电动机部分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学生回答:发烫.是电流的热效应.

  引入新课

  (1)演示实验:

  1、  介绍如图9-7的实验装置,在两个相同的烧瓶中装满煤油,瓶中各装一根电阻丝,甲瓶中电阻丝的电阻比乙瓶中的大,串联起来,通电后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使煤油的温度升高,体积膨胀,煤油在玻璃管里会上升,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煤油上升得越高.观察煤油在玻璃管里上升的情况,就可以比较电流产生的热量.

  2、  三种情况:

  第一次实验:两个电阻串联它们的电流相等,加热的时间相同,甲瓶相对乙瓶中的电阻较大,甲瓶中的煤油上升得高.表明: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第二次实验:在两玻璃管中的液柱降回来的高度后,调节滑动变阻器,加大电流,重做实验,让通电的时间与前次相同,两次实验比较甲瓶前后两次煤油上升的高度,第二交煤油上升的高,表明:电流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第三次实验:如果加长通电的时间,瓶中煤油上升越高,表明:通电时间越长,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2)

  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做了大量的实验于1840年最先精确地确定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这个规律叫做.

  可以用下面的公式

  表示: Q=I2Rt

  公式中的电流I的单位要用安培(A),电阻R的单位要用欧姆(Ω),通过的时间t的单位要用秒(s)这样,热量Q的单位就是焦耳(J).

  例题 一根60Ω的电阻丝接在36V的电流上,在5min内共产生多少热量.

  解: I=U/R=36V/60Ω=0.6A

  Q=I2Rt=(0.6A)2×60Ω×300s=6480J

  在一定的条件下,根据电功公式和欧姆定律公式推导出公式如果电流通过导体时,其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而没有同时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也就是电流所作的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那么,电流产生的热量Q就等于电流做的功W,即Q=W. W=UIt,根据欧姆定律U=IR推导出Q=I2Rt,

  (3)总结

  在通电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条件下,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在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条件下,电流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

  在通电电流和电阻相同的条件下,通电时间越长,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探究活动

  【课题】的演示

  【组织形式】学生分组或教师演示

  【活动方式】

  1.提出问题

  2.实验观察

  3.讨论分析

  【实验方案示例】

  1.实验器材:干电池四节,玻璃棒,若干电阻丝,蜡烛,火柴棒.

  2. 制作方法

  把同一根电阻丝分别绕在玻璃棒的两端,绕线匝数比例为1∶8,两线圈相距5cm左右,然后在这两个线圈上滴上同样多的蜡,使线圈被蜡均匀地包住.点着火柴立即吹灭,靠其余热将两根火柴杆粘在两个线圈上,如图1所示.

  图1

  3.实验步骤

  (1)用两节干电池给玻璃棒上的电阻丝通电,可看到匝数多的线圈(电阻大)上的火柴杆比匝数少的线圈(电阻小)上的火柴杆先掉.这就表明:在电流强度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就越多.

  (2)经过较长时间后,匝数少的线圈(电阻小)上的火柴杆也会掉下来.这就说明:通电时间越长,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3)用四节电池(增大电源电压)重做上述实验,可看到两根火柴杆都先后很快掉下来.在线圈的温度不太高时,可认为总电阻不变,电压增大时,通过它们的电流增大.这就表明:电流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2.5 焦耳定律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电流的热效应.

  2.理解的内容、公式、单位及其运用.

  能力目标

  知道科学研究方法常用的方法等效替代法和控制变量法在本节实验中的运用方法.

  情感目标

  通过对焦耳生平的介绍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克服困难的信念.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从实验出发定性研究了电热与电流、电阻和时间的关系,这样做的好处是体现物理研究问题的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更好地体会的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避免了一开始就从理论上推导给学生造成理解的困难和对纯电阻电路的理解的困难.在实验基础上再去推导学生更信服.同时启发学生从实验和理论两方面学习物理知识.

  做好实验是本节课的关键.

  教法建议

  本节课题主题突出,就是研究电热问题.可以从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入手,可以举例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亲身体验.然后进入定性实验.

  对内容的讲解应注意学生对电流平方成正比不易理解,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数据帮助他们理解.推导中应注意条件的交代.定律内容清楚后,反过来解决课本中在课前的问题.

  教学设计方案

  提问:

  (1)灯泡发光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灯泡,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2)电风扇使用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电动机部分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学生回答:发烫.是电流的热效应.

  引入新课

  (1)演示实验:

  1、  介绍如图9-7的实验装置,在两个相同的烧瓶中装满煤油,瓶中各装一根电阻丝,甲瓶中电阻丝的电阻比乙瓶中的大,串联起来,通电后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使煤油的温度升高,体积膨胀,煤油在玻璃管里会上升,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煤油上升得越高.观察煤油在玻璃管里上升的情况,就可以比较电流产生的热量.

  2、  三种情况:

  第一次实验:两个电阻串联它们的电流相等,加热的时间相同,甲瓶相对乙瓶中的电阻较大,甲瓶中的煤油上升得高.表明: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第二次实验:在两玻璃管中的液柱降回来的高度后,调节滑动变阻器,加大电流,重做实验,让通电的时间与前次相同,两次实验比较甲瓶前后两次煤油上升的高度,第二交煤油上升的高,表明:电流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第三次实验:如果加长通电的时间,瓶中煤油上升越高,表明:通电时间越长,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2)

  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做了大量的实验于1840年最先精确地确定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这个规律叫做.

  可以用下面的公式

  表示: Q=I2Rt

  公式中的电流I的单位要用安培(A),电阻R的单位要用欧姆(Ω),通过的时间t的单位要用秒(s)这样,热量Q的单位就是焦耳(J).

  例题 一根60Ω的电阻丝接在36V的电流上,在5min内共产生多少热量.

  解: I=U/R=36V/60Ω=0.6A

  Q=I2Rt=(0.6A)2×60Ω×300s=6480J

  在一定的条件下,根据电功公式和欧姆定律公式推导出公式如果电流通过导体时,其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而没有同时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也就是电流所作的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那么,电流产生的热量Q就等于电流做的功W,即Q=W. W=UIt,根据欧姆定律U=IR推导出Q=I2Rt,

  (3)总结

  在通电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条件下,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在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条件下,电流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

  在通电电流和电阻相同的条件下,通电时间越长,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探究活动

  【课题】的演示

  【组织形式】学生分组或教师演示

  【活动方式】

  1.提出问题

  2.实验观察

  3.讨论分析

  【实验方案示例】

  1.实验器材:干电池四节,玻璃棒,若干电阻丝,蜡烛,火柴棒.

  2. 制作方法

  把同一根电阻丝分别绕在玻璃棒的两端,绕线匝数比例为1∶8,两线圈相距5cm左右,然后在这两个线圈上滴上同样多的蜡,使线圈被蜡均匀地包住.点着火柴立即吹灭,靠其余热将两根火柴杆粘在两个线圈上,如图1所示.

  图1

  3.实验步骤

  (1)用两节干电池给玻璃棒上的电阻丝通电,可看到匝数多的线圈(电阻大)上的火柴杆比匝数少的线圈(电阻小)上的火柴杆先掉.这就表明:在电流强度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就越多.

  (2)经过较长时间后,匝数少的线圈(电阻小)上的火柴杆也会掉下来.这就说明:通电时间越长,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3)用四节电池(增大电源电压)重做上述实验,可看到两根火柴杆都先后很快掉下来.在线圈的温度不太高时,可认为总电阻不变,电压增大时,通过它们的电流增大.这就表明:电流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2.5 焦耳定律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电流的热效应.

  2.理解的内容、公式、单位及其运用.

  能力目标

  知道科学研究方法常用的方法等效替代法和控制变量法在本节实验中的运用方法.

  情感目标

  通过对焦耳生平的介绍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克服困难的信念.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从实验出发定性研究了电热与电流、电阻和时间的关系,这样做的好处是体现物理研究问题的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更好地体会的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避免了一开始就从理论上推导给学生造成理解的困难和对纯电阻电路的理解的困难.在实验基础上再去推导学生更信服.同时启发学生从实验和理论两方面学习物理知识.

  做好实验是本节课的关键.

  教法建议

  本节课题主题突出,就是研究电热问题.可以从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入手,可以举例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亲身体验.然后进入定性实验.

  对内容的讲解应注意学生对电流平方成正比不易理解,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数据帮助他们理解.推导中应注意条件的交代.定律内容清楚后,反过来解决课本中在课前的问题.

  教学设计方案

  提问:

  (1)灯泡发光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灯泡,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2)电风扇使用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电动机部分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学生回答:发烫.是电流的热效应.

  引入新课

  (1)演示实验:

  1、  介绍如图9-7的实验装置,在两个相同的烧瓶中装满煤油,瓶中各装一根电阻丝,甲瓶中电阻丝的电阻比乙瓶中的大,串联起来,通电后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使煤油的温度升高,体积膨胀,煤油在玻璃管里会上升,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煤油上升得越高.观察煤油在玻璃管里上升的情况,就可以比较电流产生的热量.

  2、  三种情况:

  第一次实验:两个电阻串联它们的电流相等,加热的时间相同,甲瓶相对乙瓶中的电阻较大,甲瓶中的煤油上升得高.表明: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第二次实验:在两玻璃管中的液柱降回来的高度后,调节滑动变阻器,加大电流,重做实验,让通电的时间与前次相同,两次实验比较甲瓶前后两次煤油上升的高度,第二交煤油上升的高,表明:电流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第三次实验:如果加长通电的时间,瓶中煤油上升越高,表明:通电时间越长,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2)

  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做了大量的实验于1840年最先精确地确定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这个规律叫做.

  可以用下面的公式

  表示: Q=I2Rt

  公式中的电流I的单位要用安培(A),电阻R的单位要用欧姆(Ω),通过的时间t的单位要用秒(s)这样,热量Q的单位就是焦耳(J).

  例题 一根60Ω的电阻丝接在36V的电流上,在5min内共产生多少热量.

  解: I=U/R=36V/60Ω=0.6A

  Q=I2Rt=(0.6A)2×60Ω×300s=6480J

  在一定的条件下,根据电功公式和欧姆定律公式推导出公式如果电流通过导体时,其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而没有同时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也就是电流所作的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那么,电流产生的热量Q就等于电流做的功W,即Q=W. W=UIt,根据欧姆定律U=IR推导出Q=I2Rt,

  (3)总结

  在通电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条件下,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在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条件下,电流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

  在通电电流和电阻相同的条件下,通电时间越长,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探究活动

  【课题】的演示

  【组织形式】学生分组或教师演示

  【活动方式】

  1.提出问题

  2.实验观察

  3.讨论分析

  【实验方案示例】

  1.实验器材:干电池四节,玻璃棒,若干电阻丝,蜡烛,火柴棒.

  2. 制作方法

  把同一根电阻丝分别绕在玻璃棒的两端,绕线匝数比例为1∶8,两线圈相距5cm左右,然后在这两个线圈上滴上同样多的蜡,使线圈被蜡均匀地包住.点着火柴立即吹灭,靠其余热将两根火柴杆粘在两个线圈上,如图1所示.

  图1

  3.实验步骤

  (1)用两节干电池给玻璃棒上的电阻丝通电,可看到匝数多的线圈(电阻大)上的火柴杆比匝数少的线圈(电阻小)上的火柴杆先掉.这就表明:在电流强度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就越多.

  (2)经过较长时间后,匝数少的线圈(电阻小)上的火柴杆也会掉下来.这就说明:通电时间越长,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3)用四节电池(增大电源电压)重做上述实验,可看到两根火柴杆都先后很快掉下来.在线圈的温度不太高时,可认为总电阻不变,电压增大时,通过它们的电流增大.这就表明:电流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2.5 焦耳定律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电流的热效应.

  2.理解的内容、公式、单位及其运用.

  能力目标

  知道科学研究方法常用的方法等效替代法和控制变量法在本节实验中的运用方法.

  情感目标

  通过对焦耳生平的介绍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克服困难的信念.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从实验出发定性研究了电热与电流、电阻和时间的关系,这样做的好处是体现物理研究问题的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更好地体会的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避免了一开始就从理论上推导给学生造成理解的困难和对纯电阻电路的理解的困难.在实验基础上再去推导学生更信服.同时启发学生从实验和理论两方面学习物理知识.

  做好实验是本节课的关键.

  教法建议

  本节课题主题突出,就是研究电热问题.可以从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入手,可以举例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亲身体验.然后进入定性实验.

  对内容的讲解应注意学生对电流平方成正比不易理解,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数据帮助他们理解.推导中应注意条件的交代.定律内容清楚后,反过来解决课本中在课前的问题.

  教学设计方案

  提问:

  (1)灯泡发光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灯泡,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2)电风扇使用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电动机部分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学生回答:发烫.是电流的热效应.

  引入新课

  (1)演示实验:

  1、  介绍如图9-7的实验装置,在两个相同的烧瓶中装满煤油,瓶中各装一根电阻丝,甲瓶中电阻丝的电阻比乙瓶中的大,串联起来,通电后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使煤油的温度升高,体积膨胀,煤油在玻璃管里会上升,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煤油上升得越高.观察煤油在玻璃管里上升的情况,就可以比较电流产生的热量.

  2、  三种情况:

  第一次实验:两个电阻串联它们的电流相等,加热的时间相同,甲瓶相对乙瓶中的电阻较大,甲瓶中的煤油上升得高.表明: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第二次实验:在两玻璃管中的液柱降回来的高度后,调节滑动变阻器,加大电流,重做实验,让通电的时间与前次相同,两次实验比较甲瓶前后两次煤油上升的高度,第二交煤油上升的高,表明:电流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第三次实验:如果加长通电的时间,瓶中煤油上升越高,表明:通电时间越长,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2)

  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做了大量的实验于1840年最先精确地确定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这个规律叫做.

  可以用下面的公式

  表示: Q=I2Rt

  公式中的电流I的单位要用安培(A),电阻R的单位要用欧姆(Ω),通过的时间t的单位要用秒(s)这样,热量Q的单位就是焦耳(J).

  例题 一根60Ω的电阻丝接在36V的电流上,在5min内共产生多少热量.

  解: I=U/R=36V/60Ω=0.6A

  Q=I2Rt=(0.6A)2×60Ω×300s=6480J

  在一定的条件下,根据电功公式和欧姆定律公式推导出公式如果电流通过导体时,其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而没有同时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也就是电流所作的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那么,电流产生的热量Q就等于电流做的功W,即Q=W. W=UIt,根据欧姆定律U=IR推导出Q=I2Rt,

  (3)总结

  在通电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条件下,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在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条件下,电流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

  在通电电流和电阻相同的条件下,通电时间越长,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探究活动

  【课题】的演示

  【组织形式】学生分组或教师演示

  【活动方式】

  1.提出问题

  2.实验观察

  3.讨论分析

  【实验方案示例】

  1.实验器材:干电池四节,玻璃棒,若干电阻丝,蜡烛,火柴棒.

  2. 制作方法

  把同一根电阻丝分别绕在玻璃棒的两端,绕线匝数比例为1∶8,两线圈相距5cm左右,然后在这两个线圈上滴上同样多的蜡,使线圈被蜡均匀地包住.点着火柴立即吹灭,靠其余热将两根火柴杆粘在两个线圈上,如图1所示.

  图1

  3.实验步骤

  (1)用两节干电池给玻璃棒上的电阻丝通电,可看到匝数多的线圈(电阻大)上的火柴杆比匝数少的线圈(电阻小)上的火柴杆先掉.这就表明:在电流强度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就越多.

  (2)经过较长时间后,匝数少的线圈(电阻小)上的火柴杆也会掉下来.这就说明:通电时间越长,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3)用四节电池(增大电源电压)重做上述实验,可看到两根火柴杆都先后很快掉下来.在线圈的温度不太高时,可认为总电阻不变,电压增大时,通过它们的电流增大.这就表明:电流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2.5 焦耳定律 篇7

  (一)教学目的

  1.知道电流的热效应。

  2.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引出焦耳定律。

  3.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公式、单位及其运用。

  (二)教具

  如图的实验装置一套(比课本上图9梍7的实验装置多用一个乙瓶和一块电流表)。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问:(

  l)灯泡发光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灯泡,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2)电风扇使用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电动机部分有什么感觉?为什么?学生回答:发烫。是电流的热效应。

  再通过课本本节开始的“?”和图1,引入新课。

  2.进行新课:

  ①介绍如图1的实验装置,告诉学生ra>rb,rb=rc,通电后,ia=ib,ib<ic(从电流表的示数可知道i的数值)。

  ②问: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研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

  ③问:该实验的原理是什么?观察什么?向学生讲述:当电流通过电阻丝a、b、c时,电流产生的热量就使三个瓶中的煤油温度升高、体积膨胀,瓶塞上面原来一样高的液柱就会逐渐上升。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液面就会上升得越高。我们可以通过三个管中液面上升的高度比较电流产生的热量。

  ④教师演示实验,记录下在同一时刻三管中煤油液面的高低情况:hc>ha>hb。

  ⑤分析:

  问:比较a、b两瓶,什么相同?(i、t相同),什么不同?(r不同,ra>rb;玻璃管中煤油上升的高度不同,ha>hb)说明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在通电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条件下,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问:比较b、c两瓶,同上问(略)。

  引导学生回答:在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条件下,电流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教师指出;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

  问:上述实验中,若通电时间越长,瓶中煤油上升得将会怎样?(学生答;越高)引导学生回答:在通电电流和电阻相同的条件下,通电时间越长,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2)师生共同归纳,教师指出,英国物理学家焦耳通过大量的实验,总结出焦耳定律。

  ①内容: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②公式:q梍i2rt。③单位:

  i一安,r一欧,t一秒,q一焦。注意:焦耳定律是实验定律,在此可向学生讲一些焦耳的故事,以激发学生勤奋学习,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

  3)根据电功公式和欧姆定律推导焦耳定律。若电流做的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即

  q梍w,又∵w=uit

  ,根据欧姆定律u=ir

  ,∴q=w=uit=i

  2rt

  开(4)指出:焦耳定律适用于任何用电器的热量计算,对只存在电

  (5)例题:

  例2:某导体的电阻是2欧。当1安的电流通过时,l分钟产生的热量是多少焦?

  例3:一只“220v45w”的电烙铁,在额定电压下使用,每分钟产生的热量是多少?你能用几种方法解此题?

  (6)讨论:(先由学生说,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归纳)

  ①课文前面“?”中的为什么“觉察不出和灯相连的电线发热”。

  分析:因为电线和灯串联,通过它们的电流是一样大,又因为灯的电阻比电线的大得多,所以根据焦耳定律q=i2rt可知,在相同时间内电流通过灯产生的热量比通过电线产生的热量大得多。因此,灯泡热量发光,而电线却感觉不到热。

  ②课文前面“?”中的和电炉相连的电线为什么显着发热?

  分析:照明电路的电压是一定的,由p=ui可知,电路中接入大功率电炉时,通过的电流大,在电线的电阻相同的情况下,跟电炉相连的电线中通过的电流比跟灯泡相连的电线中通过的电流大得多。所以根据焦耳定律q=i2rt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电流通过跟电炉相连的电线产生的热量比通过跟灯泡相连的电线产生的热量大得多。因此跟电炉相连的电线显着发热,有可能烧坏它的绝缘皮,甚至引起火灾。

  ③讨论课本本节中的“想想议议”,让学生自己说。

  讨论小结:应用公式解释判断问题时,必须注意条件。

  3.小结:略。

  (四)说明

  1.研究焦耳定律的实验是把课本上的1、2两次实验同时进行。闭合开关后,让学生同时观察三个瓶里玻璃管中煤油液面升高的情况(在课前就把实验电路连接好),这样,可以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分析实验,引出焦耳定律及运用焦耳定律上。

  2.q=w只对纯电阻电路(如灯泡、电炉等)适用,对非纯电阻电路(如含电动机的电路)不适用,这一点要向学生交待清楚。

  注:本教案依据的教材是人教社初中物理第二册九章。

2.5 焦耳定律 篇8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流的热效应及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

  2、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公式、单位及其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

  知道等效替代法和控制变量法在本节实验中的运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视频中实验的体验,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动脑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电流的热效应跟电阻、电流和时间的关系的探究

  【教学难点】

  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真观察、分析,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具准备】

  实验视频多媒体课件等

  【新课引入】

  教师出示一些用电器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

  这些用电器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电与热的有关问题

  【进行新课】

  电流的热效应

  电热的实质是电能的转化。电热既是电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同时也是电流做功的过程。但是对不同的用电器来说,在消耗相同的电能的情况下,电能转化为内能的多少是不同的比如电炉子、电饭锅、电烙铁等用电器的主要作用就是把电能转化为内能,从而供人们利用,此时在不考虑能量损耗的情况下可以近似认为电能全部转化成了内能;但是对于像电风扇、电冰箱、电视机、洗衣机等用电器,它们的主要目的不是将电能转化为内能,而是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所以此时消耗的电能中,只有很少一部分电能转化成了内能,这时的热效应体现得不明显。

  知识点2焦耳定律Q=I2Rt

  1、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

  (1)猜想:(教师引导鼓励学生发言)

  生1:可能与电压有关,因为电压越大,电炉中产生的热越多;

  生2:可能与电阻有关,因为电炉丝发热,而跟电炉丝相连的铜导线却不太热;

  生3:可能跟电流有关,因为常听说,电流大容易引发火灾

  教师总结:电流、电压和电阻三个量之间是有联系的,明确了两个量就可以再确定另外一个量,故我们研究电流、电阻与导体产生热量的关系就可以了。

  (2)设计实验:(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

  ①如何控制电流一定时电阻的变化?

  ②如何控制电阻一定时电流的变化?

  ③如何比较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转换的思想)

  师请同学们观察通电的电炉和相连的导线

  生:电阻丝很快地发红,与之相连的导线却不太热

  师:电阻丝与导线是怎样连接的?请就此提出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在电流相同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有什么关系?

  演示实验1:把两个电阻不同的金属丝串联起来,放入装有相同质量煤油的两个烧瓶中,通电,观察烧瓶中的温度计的示数、说明哪个烧瓶中产生的热量多?可得出产生热量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

  分析结论:在电流、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演示实验2:用一个电阻来做,通过滑动变阻器改变通过电阻的电流,观察烧瓶中的温度计的示数、得出什么结论?

  分析结论:在电阻、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通过的电流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演示实验3:用一个电阻来做,通过相同的电流,改变通电的时间,观察烧瓶中温度计的示数、得出什么结论?

  分析结论:在电阻、通过的电流相同的情况下,通电时间越长,产生的热量越多

  说明:探究电热因素的方案较多,学生提到的,都可尽量鼓励学生大胆地去探究

  (3)怎样理解实验所选器材的目的:

  ①实验时,选用的烧瓶要完全相同,里面所盛的煤油质量也要相同,以使两瓶中的煤油吸收不同的热量时,升高不同的温度

  ②瓶中阻值不同的电阻丝也可分别用镍铬合金丝和铜丝

  ③烧瓶中,为什么要装煤油?

  答:因为煤油的比热容小,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明显,从而使实验现象明显,另外煤油不导电,还能防止漏电

  ④在实验中,为什么要将两电阻丝串联?

  答:由于影响电热大小的因素有多个,所以必须采用控制变量法,才能探究某一因素对电热的具体影响、例如,探究电阻大小对电热的影响时,必须控制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当两电阻丝串联时,可以绝对保证电流大小和通电时间相同

  ⑤由于实验中电流在导体上产生的热量无法直接观察,故采用转化法,把放出热量的多少转化为能直接观察的温度变化的多少、通电后电流在电阻丝上产生的热量越多,煤油上升的温度越高,观测温度的变化情况,就可以定性比较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了

  (说明:当然本实验还有很多转化方案、例如,转化为烧瓶中煤油受热使煤油柱升高的高度;或转化为密闭空气受热膨胀使U形管中红色液柱出现高度差;或转化为导体上用蜡均匀黏住的火柴棒掉下的数目等、注意用心体会吧!)

  2、焦耳定律

  师英国物理学家焦耳通过大量的实验于1840年最先精确地确定了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的结论,这与我们刚才得出的电热与电流、电阻的关系是一致的,于是人们为了记住他,把这个规律叫做焦耳定律

  教师总结:运用焦耳定律计算电热时应注意:

  (1)焦耳定律公式Q=I2Rt,是由实验总结出来,只要有电流通过导体,都可以用它来计算所产生的热量

  (2)公式中各物理量都是对同一段电路或同一导体而言的,也是对应于同一状态的

  纯电阻电路中利用、12.8郭彩霞焦耳定律求电热

  师像刚才接电炉的电路中,电流工作时将电能全部转化为热能,这样的电路叫纯电阻电路、初中我们所研究的电路,大部分是纯电阻电路,如电灯、电阻的电路、而电风扇所在的电路,电流工作时,消耗的电能只有一部分转化为热能,大部分转化为机械能,这样的电路为非纯电阻电路

  消耗的电能W与产生的电热Q之间的关系:

  (1)纯电阻电路中,消耗的电能W等于产生的电热Q;

  (2)非纯电阻电路中,消耗的电能W大于产生的电热Q

  师请大家看教材P101页《想想议议》,分析讨论

  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总结

  额定电压相同的灯泡,额定功率越大,电阻越小,单位时间内产生的热量越多、因为灯泡的电路是纯电阻电路,所以有Q=W=Pt=、12、8郭彩霞焦耳定律,当电压一定时,电阻越小,相同时间内产生的热量越多、而用焦耳定律比较两个电阻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热量的多少时,其前提条件是流过两个电阻的电流相同、二者并不矛盾,是两者的前提条件不同。

  对于焦耳定律的理解,教师应注意强调公式适用的条件,而不能片面地利用数学知识去讨论、对于焦耳定律可从两点加深理解:①在时间、电压相同时,由Q=、12、8郭彩霞焦耳定律可知电阻越小,产生的热量越多;②在时间、电流相同时,由Q=I2Rt可知,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P8

2.5 焦耳定律 篇9

  (一)教学目的

  1.知道电流的热效应。

  2.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引出焦耳定律。

  3.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公式、单位及其运用。

  (二)教具

  如图的实验装置一套(比课本上图9梍7的实验装置多用一个乙瓶和一块电流表)。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问:(

  l)灯泡发光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灯泡,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2)电风扇使用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电动机部分有什么感觉?为什么?学生回答:发烫。是电流的热效应。

  再通过课本本节开始的“?”和图1,引入新课。

  2.进行新课:

  ①介绍如图1的实验装置,告诉学生RA>RB,RB=RC,通电后,IA=IB,IB<IC(从电流表的示数可知道I的数值)。

  ②问: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研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

  ③问:该实验的原理是什么?观察什么?向学生讲述:当电流通过电阻丝A、B、C时,电流产生的热量就使三个瓶中的煤油温度升高、体积膨胀,瓶塞上面原来一样高的液柱就会逐渐上升。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液面就会上升得越高。我们可以通过三个管中液面上升的高度比较电流产生的热量。

  ④教师演示实验,记录下在同一时刻三管中煤油液面的高低情况:hC>hA>hB。

  ⑤分析:

  问:比较A、B两瓶,什么相同?(I、t相同),什么不同?(R不同,RA>RB;玻璃管中煤油上升的高度不同,hA>hB)说明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在通电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条件下,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问:比较B、C两瓶,同上问(略)。

  引导学生回答:在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条件下,电流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教师指出;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

  问:上述实验中,若通电时间越长,瓶中煤油上升得将会怎样?(学生答;越高)引导学生回答:在通电电流和电阻相同的条件下,通电时间越长,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2)师生共同归纳,教师指出,英国物理学家焦耳通过大量的实验,总结出焦耳定律。

  ①内容: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②公式:Q梍I2Rt。③单位:

  I一安,R一欧,t一秒,Q一焦。注意:焦耳定律是实验定律,在此可向学生讲一些焦耳的故事,以激发学生勤奋学习,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

  3)根据电功公式和欧姆定律推导焦耳定律。若电流做的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即

  Q梍W,又∵W=UIt

  ,根据欧姆定律U=IR

  ,∴Q=W=UIt=I

  2Rt

  開(4)指出:焦耳定律适用于任何用电器的热量计算,对只存在电

  (5)例题:

  例2:某导体的电阻是2欧。当1安的电流通过时,l分钟产生的热量是多少焦?

  例3:一只“220V45W”的电烙铁,在额定电压下使用,每分钟产生的热量是多少?你能用几种方法解此题?

  (6)讨论:(先由学生说,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归纳)

  ①课文前面“?”中的为什么“觉察不出和灯相连的电线发热”。

  分析:因为电线和灯串联,通过它们的电流是一样大,又因为灯的电阻比电线的大得多,所以根据焦耳定律Q=I2Rt可知,在相同时间内电流通过灯产生的热量比通过电线产生的热量大得多。因此,灯泡热量发光,而电线却感觉不到热。

  ②课文前面“?”中的和电炉相连的电线为什么显著发热?

  分析:照明电路的电压是一定的,由P=UI可知,电路中接入大功率电炉时,通过的电流大,在电线的电阻相同的情况下,跟电炉相连的电线中通过的电流比跟灯泡相连的电线中通过的电流大得多。所以根据焦耳定律Q=I2Rt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电流通过跟电炉相连的电线产生的热量比通过跟灯泡相连的电线产生的热量大得多。因此跟电炉相连的电线显著发热,有可能烧坏它的绝缘皮,甚至引起火灾。

  ③讨论课本本节中的“想想议议”,让学生自己说。

  讨论小结:应用公式解释判断问题时,必须注意条件。

  3.小结:略。

  (四)说明

  1.研究焦耳定律的实验是把课本上的1、2两次实验同时进行。闭合开关后,让学生同时观察三个瓶里玻璃管中煤油液面升高的情况(在课前就把实验电路连接好),这样,可以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分析实验,引出焦耳定律及运用焦耳定律上。

  2.Q=W只对纯电阻电路(如灯泡、电炉等)适用,对非纯电阻电路(如含电动机的电路)不适用,这一点要向学生交待清楚。

  注:本教案依据的教材是人教社初中物理第二册九章

2.5 焦耳定律 篇1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电流的热效应.

  2.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公式、单位及其运用.

  能力目标

  知道科学研究方法常用的方法等效替代法和控制变量法在本节实验中的运用方法.

  情感目标

  通过对焦耳生平的介绍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克服困难的信念.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从实验出发定性研究了电热与电流、电阻和时间的关系,这样做的好处是体现物理研究问题的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更好地体会的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避免了一开始就从理论上推导给学生造成理解的困难和对纯电阻电路的理解的困难.在实验基础上再去推导学生更信服.同时启发学生从实验和理论两方面学习物理知识.

  做好实验是本节课的关键.

  教法建议

  本节课题主题突出,就是研究电热问题.可以从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入手,可以举例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亲身体验.然后进入定性实验.

  对焦耳定律内容的讲解应注意学生对电流平方成正比不易理解,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数据帮助他们理解.推导中应注意条件的交代.定律内容清楚后,反过来解决课本中在课前的问题.

  教学设计方案

  提问:

  (1)灯泡发光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灯泡,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2)电风扇使用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电动机部分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学生回答:发烫.是电流的热效应.

  引入新课

  (1)演示实验:

  1、  介绍如图9-7的实验装置,在两个相同的烧瓶中装满煤油,瓶中各装一根电阻丝,甲瓶中电阻丝的电阻比乙瓶中的大,串联起来,通电后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使煤油的温度升高,体积膨胀,煤油在玻璃管里会上升,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煤油上升得越高.观察煤油在玻璃管里上升的情况,就可以比较电流产生的热量.

  2、  三种情况:

  第一次实验:两个电阻串联它们的电流相等,加热的时间相同,甲瓶相对乙瓶中的电阻较大,甲瓶中的煤油上升得高.表明: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第二次实验:在两玻璃管中的液柱降回来的高度后,调节滑动变阻器,加大电流,重做实验,让通电的时间与前次相同,两次实验比较甲瓶前后两次煤油上升的高度,第二交煤油上升的高,表明:电流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第三次实验:如果加长通电的时间,瓶中煤油上升越高,表明:通电时间越长,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2)焦耳定律

  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做了大量的实验于1840年最先精确地确定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这个规律叫做焦耳定律.

  焦耳定律可以用下面的公式

  表示: Q=I2Rt

  公式中的电流I的单位要用安培(A),电阻R的单位要用欧姆(Ω),通过的时间t的单位要用秒(s)这样,热量Q的单位就是焦耳(J).

  例题 一根60Ω的电阻丝接在36V的电流上,在5min内共产生多少热量.

  解: I=U/R=36V/60Ω=0.6A

  Q=I2Rt=(0.6A)2×60Ω×300s=6480J

  在一定的条件下,根据电功公式和欧姆定律公式推导出焦耳定律公式如果电流通过导体时,其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而没有同时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也就是电流所作的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那么,电流产生的热量Q就等于电流做的功W,即Q=W. W=UIt,根据欧姆定律U=IR推导出焦耳定律Q=I2Rt,

  (3)总结

  在通电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条件下,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在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条件下,电流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

  在通电电流和电阻相同的条件下,通电时间越长,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探究活动

  【课题】“焦耳定律”的演示

  【组织形式】学生分组或教师演示

  【活动方式】

  1.提出问题

  2.实验观察

  3.讨论分析

  【实验方案示例】

  1.实验器材:干电池四节,玻璃棒,若干电阻丝,蜡烛,火柴棒.

  2. 制作方法

  把同一根电阻丝分别绕在玻璃棒的两端,绕线匝数比例为1∶8,两线圈相距5cm左右,然后在这两个线圈上滴上同样多的蜡,使线圈被蜡均匀地包住.点着火柴立即吹灭,靠其余热将两根火柴杆粘在两个线圈上,如图1所示.

  图1

  3.实验步骤

  (1)用两节干电池给玻璃棒上的电阻丝通电,可看到匝数多的线圈(电阻大)上的火柴杆比匝数少的线圈(电阻小)上的火柴杆先掉.这就表明:在电流强度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就越多.

  (2)经过较长时间后,匝数少的线圈(电阻小)上的火柴杆也会掉下来.这就说明:通电时间越长,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3)用四节电池(增大电源电压)重做上述实验,可看到两根火柴杆都先后很快掉下来.在线圈的温度不太高时,可认为总电阻不变,电压增大时,通过它们的电流增大.这就表明:电流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版权说明:作品来源于网上,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

2.5 焦耳定律 篇1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电流的热效应.

  2.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公式、单位及其运用.

  能力目标

  知道科学研究方法常用的方法等效替代法和控制变量法在本节实验中的运用方法.

  情感目标

  通过对焦耳生平的介绍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克服困难的信念.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从实验出发定性研究了电热与电流、电阻和时间的关系,这样做的好处是体现物理研究问题的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更好地体会的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避免了一开始就从理论上推导给学生造成理解的困难和对纯电阻电路的理解的困难.在实验基础上再去推导学生更信服.同时启发学生从实验和理论两方面学习物理知识.

  做好实验是本节课的关键.

  教法建议

  本节课题主题突出,就是研究电热问题.可以从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入手,可以举例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亲身体验.然后进入定性实验.

  对焦耳定律内容的讲解应注意学生对电流平方成正比不易理解,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数据帮助他们理解.推导中应注意条件的交代.定律内容清楚后,反过来解决课本中在课前的问题.

  教学设计方案

  提问:

  (1)灯泡发光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灯泡,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2)电风扇使用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电动机部分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学生回答:发烫.是电流的热效应.

  引入新课

  (1)演示实验:

  1、介绍如图9-7的实验装置,在两个相同的烧瓶中装满煤油,瓶中各装一根电阻丝,甲瓶中电阻丝的电阻比乙瓶中的大,串联起来,通电后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使煤油的温度升高,体积膨胀,煤油在玻璃管里会上升,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煤油上升得越高.观察煤油在玻璃管里上升的情况,就可以比较电流产生的热量.

  2、三种情况:

  第一次实验:两个电阻串联它们的电流相等,加热的时间相同,甲瓶相对乙瓶中的电阻较大,甲瓶中的煤油上升得高.表明: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第二次实验:在两玻璃管中的液柱降回来的高度后,调节滑动变阻器,加大电流,重做实验,让通电的时间与前次相同,两次实验比较甲瓶前后两次煤油上升的高度,第二交煤油上升的高,表明:电流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第三次实验:如果加长通电的时间,瓶中煤油上升越高,表明:通电时间越长,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2)焦耳定律

  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做了大量的实验于1840年最先精确地确定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这个规律叫做焦耳定律.

  焦耳定律可以用下面的公式

  表示:Q=I2Rt

  公式中的电流I的单位要用安培(A),电阻R的单位要用欧姆(Ω),通过的时间t的单位要用秒(s)这样,热量Q的单位就是焦耳(J).

  例题一根60Ω的电阻丝接在36V的电流上,在5min内共产生多少热量.

  解:I=U/R=36V/60Ω=0.6A

  Q=I2Rt=(0.6A)2×60Ω×300s=6480J

  在一定的条件下,根据电功公式和欧姆定律公式推导出焦耳定律公式如果电流通过导体时,其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而没有同时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也就是电流所作的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那么,电流产生的热量Q就等于电流做的功W,即Q=W.W=UIt,根据欧姆定律U=IR推导出焦耳定律Q=I2Rt,

  (3)总结

  在通电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条件下,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在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条件下,电流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

  在通电电流和电阻相同的条件下,通电时间越长,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探究活动

  【课题】“焦耳定律”的演示

  【组织形式】学生分组或教师演示

  【活动方式】

  1.提出问题

  2.实验观察

  3.讨论分析

  【实验方案示例】

  1.实验器材:干电池四节,玻璃棒,若干电阻丝,蜡烛,火柴棒.

  2.制作方法

  把同一根电阻丝分别绕在玻璃棒的两端,绕线匝数比例为1∶8,两线圈相距5cm左右,然后在这两个线圈上滴上同样多的蜡,使线圈被蜡均匀地包住.点着火柴立即吹灭,靠其余热将两根火柴杆粘在两个线圈上,如图1所示.

  图1

  3.实验步骤

  (1)用两节干电池给玻璃棒上的电阻丝通电,可看到匝数多的线圈(电阻大)上的火柴杆比匝数少的线圈(电阻小)上的火柴杆先掉.这就表明:在电流强度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就越多.

  (2)经过较长时间后,匝数少的线圈(电阻小)上的火柴杆也会掉下来.这就说明:通电时间越长,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3)用四节电池(增大电源电压)重做上述实验,可看到两根火柴杆都先后很快掉下来.在线圈的温度不太高时,可认为总电阻不变,电压增大时,通过它们的电流增大.这就表明:电流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2.5 焦耳定律 篇12

  【课题】

  焦耳定律 编号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一、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焦耳定律,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课前预习学案

  二、预习内容

  1.电流做功的多少等于 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数量;所谓电流做功,实质上是导体中的恒定电场对 的 力在做功,电荷的 减小,其他形式的能在增加;公式:W= ,P= 。

  2.电流通过用电器时把 能全部转化为 能,这样的电路叫做纯电阻电路。

  三、提出疑惑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电流热效应的本质

  2.掌握焦耳定律,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3.理解电功和电热的关系,能区分纯电阻电路和非纯电阻电路中的电功和电热

  二、学习过程

  1.电功和电功率

  (1)电功是电流通过一段电路时,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电场能、机械能、化学能或内能等)的量度。

  (2)W= qU=UIt是电功的普适式, P= UI是电功率的普适式,适用于任何电路。

  2.焦耳定律和热功率

  (1)电热则是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为内能的量度.

  (2)Q=I2Rt是电热的计算式,可以计算任何电路中电流I 通过电阻R时在t时间内产生的热量(电热);P=I2R是热功率的计算式,

  3.电功和电热

  (1)在纯电阻电路中:电流通过用电器以发热为目的,例如电炉、电熨斗、电饭锅,电烙铁、白炽灯泡等这时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电功等于电热,即W=UIt=I2Rt= .同理P=UI=I2R= .

  (2)在非纯电阻电路中:电流通过用电器是以转化为内能以外的形式的能为目的,发热不是目的,而是难以避免的内能损失。例如电动机、电解槽、给蓄电池充电、日光灯等.?这时电路消耗的电能,即W=UIt分为两部分,一大部分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例如电流通过电动机,电动机转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另一小部分不可避免地转化为电热Q=I2R t(电枢的电阻生热).这里W=UIt不再等于Q=I2Rt,应该是W=E其他+Q.?

  (3)电功和电热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只有在纯电阻电路中,电功才等于电热,W=Q=UIt=I 2R t= ;在非纯电阻电路中,电功大于 电热,W>Q,这时电功只能用W=UIt计算,电热只能用Q=I2Rt计算,两式不能通用。

  例1 一台电风扇,内阻为20 Ω,接上220 V电压后,消耗功率66 W,问:?

  (1)电风扇正常工作时通过电动机的电流是多少??

  (2)电风扇正常工作时转化为机械能的功率是多少?转化为内能的功率是多少?电动机的效率是多少??

  (3)如果接上电源 后 ,电风扇的'风叶被卡住,不能转动,这时通过电动机的电流, 以及电动机消耗的电功率和发热功率是多少??

  三、当堂检测

  1. 用电器两端电压22 0V,这意味着

  A.1A电流通过用电器时,消耗的电能为220J

  B.1C正电荷通过用电器时,产生220J的热量

  C.1A电流通过用电器时,电流的发热功率为220W

  D.1C正电荷从电势高端移到电势低端时,电场力做功220J

  2. 一灯泡标有“220V,100W”字样将其接到110V的电源上(不考虑灯泡电阻的变化),则有

  A.灯泡的实际功率为50W

  B.灯泡的实际功率为25W

  C.通过灯泡的电流为额定电流的

  D.通过灯泡的电流为额定电流的

  3.下图电路中,电灯L1、L2都标有“220V,100W”;电灯L3、L4都标 有“220V,40W”.将A、B两端接入电源,最暗的灯是 ( )

  A.L1 B.L2 C.L3 D.L4

  4.把两个相 同的电灯分别接在图中甲、乙两个电路里,调节滑动变阻器,使两灯都正

  常发光,两电路中消耗的总功率分别为 和 ,可以断定

  A. 〉 B. 〈 C. = D.无法确定

  5. 输电线总电阻为r,输送的电功率是P,送电电压为U,则用户得到的功率为

  A.P B. C. D.

  6.一个直流电动机所加电压为U,电流为 I,线圈内阻为 R,当它工作时,下述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为U2/R

  B.电动机的发热功率为I2R

  C.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为I U-I2R

  D.电动机的功率可写作IU=I2R=U2/R

  7.有一个直流电动机,把它接入0.2V电压的 电路时,电动机不转,测得流过电动机的电流是0.4A,若把它接入2V电压的电路中,电动机 正常工作,工作电流是1A。求:

  (1)电动机正常工作时的输出功率 ;

  (2)如在正常工作时,转子突然被卡住,此时电动机的发热功率多大?(提示:电动机在电路中转子不转动时为纯电阻用电器)

2.5 焦耳定律 篇13

  (一)教学目的

  1.知道电流的热效应。

  2.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引出焦耳定律。

  3.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公式、单位及其运用。

  (二)教具

  如图的实验装置一套(比课本上图9梍7的实验装置多用一个乙瓶和一块电流表)。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问:

  l)灯泡发光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灯泡,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2)电风扇使用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电动机部分有什么感觉?为什么?学生回答:发烫。是电流的热效应。

  再通过课本本节开始的“?”和图1,引入新课。

  2.进行新课:

  ①介绍如图1的实验装置,告诉学生RA>RB,RB=RC,通电后,IA=IB,IB<IC(从电流表的示数可知道I的数值)。

  ②问: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研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

  ③问:该实验的原理是什么?观察什么?向学生讲述:当电流通过电阻丝A、B、C时,电流产生的热量就使三个瓶中的煤油温度升高、体积膨胀,瓶塞上面原来一样高的液柱就会逐渐上升。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液面就会上升得越高。我们可以通过三个管中液面上升的高度比较电流产生的热量。

  ④教师演示实验,记录下在同一时刻三管中煤油液面的高低情况:hC>hA>hB。

  ⑤分析:

  问:比较A、B两瓶,什么相同?(I、t相同),什么不同?(R不同,RA>RB;玻璃管中煤油上升的高度不同,hA>hB)说明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在通电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条件下,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问:比较B、C两瓶,同上问(略)。

  引导学生回答:在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条件下,电流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教师指出;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

  问:上述实验中,若通电时间越长,瓶中煤油上升得将会怎样?(学生答;越高)引导学生回答:在通电电流和电阻相同的条件下,通电时间越长,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2)师生共同归纳,教师指出,英国物理学家焦耳通过大量的实验,总结出焦耳定律。

  ①内容: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②公式:Q梍I2Rt。③单位:

  I一安,R一欧,t一秒,Q一焦。注意:焦耳定律是实验定律,在此可向学生讲一些焦耳的故事,以激发学生勤奋学习,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

  3)根据电功公式和欧姆定律推导焦耳定律。若电流做的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即Q梍W,又∵W=UIt,根据欧姆定律U=IR,∴Q=W=UIt=I2Rt開

  (4)指出:

  焦耳定律适用于任何用电器的热量计算,对只存在电

  (5)例题:

  例2:某导体的电阻是2欧。当1安的电流通过时,l分钟产生的热量是多少焦?

  例3:一只“220V45W”的电烙铁,在额定电压下使用,每分钟产生的热量是多少?你能用几种方法解此题?

  (6)讨论:(先由学生说,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归纳)

  ①课文前面“?”中的为什么“觉察不出和灯相连的电线发热”。

  分析:因为电线和灯串联,通过它们的电流是一样大,又因为灯的电阻比电线的大得多,所以根据焦耳定律Q=I2Rt可知,在相同时间内电流通过灯产生的热量比通过电线产生的热量大得多。因此,灯泡热量发光,而电线却感觉不到热。

  ②课文前面“?”中的和电炉相连的电线为什么显著发热?

  分析:照明电路的电压是一定的,由P=UI可知,电路中接入大功率电炉时,通过的`电流大,在电线的电阻相同的情况下,跟电炉相连的电线中通过的电流比跟灯泡相连的电线中通过的电流大得多。所以根据焦耳定律Q=I2Rt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电流通过跟电炉相连的电线产生的热量比通过跟灯泡相连的电线产生的热量大得多。因此跟电炉相连的电线显著发热,有可能烧坏它的绝缘皮,甚至引起火灾。

  ③讨论课本本节中的“想想议议”,让学生自己说。

  讨论小结:应用公式解释判断问题时,必须注意条件。

  3.小结:略。

  (四)说明

  1.研究焦耳定律的实验是把课本上的1、2两次实验同时进行。闭合开关后,让学生同时观察三个瓶里玻璃管中煤油液面升高的情况(在课前就把实验电路连接好),这样,可以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分析实验,引出焦耳定律及运用焦耳定律上。

  2.Q=W只对纯电阻电路(如灯泡、电炉等)适用,对非纯电阻电路(如含电动机的电路)不适用,这一点要向学生交待清楚。

2.5 焦耳定律 篇14

  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焦耳定律。我将从以下五个部分进行阐述。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设计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所以我把学情分析作为本次说课的第一部分。

  一、学情分析。

  在心理方面:九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对物理实验较感兴趣。但缺乏理性思维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及观察能力有待提高。 知识能力方面,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了解了欧姆定律,电能、电功率知识。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基础。

  二、教材分析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依据,一名教师不仅要备好学生,更要备好教材。下面我将从内容定位和教学重难点来对教材进行分析。焦耳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电能和热能转换中的体现,在整个初中物理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从本章结构来看,电与热是对电能、电功率的应用总结,也是从电热角度认识安全用电的理论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另外,电热利用和防止的内容,很贴近学生生活,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育理念。

  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为:电流热效应的影响因素,焦耳定律的理解。教学难点为如何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并分析得出电流热效应的影响因素。

  为加深学生对电流热效应影响因素的认识,通过探究实验得出决定性的结论,给出焦耳定律后,再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物理公式进行推导,以此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合作进行探究的方式来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根据新课标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知道电流的热效应,知道焦耳定律的内容,并能用焦耳定律说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通过探究,知道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体会物理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通过交流和讨论培养合作学习的态度和意识。

  4、知道利用和防止电热的场合和方法。

  5、通过电热的利用和防止知识的学习,认识科学是有用的。

  四、教法学法

  如何将教学活动进行的轻松,有效,教法学法的选择是关键。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 我打算运用如下4种教法:

  1.探究教学法

  本节课探究的问题是:在电流相同时,电能转化成热能的功率跟电阻有什么关系,这里我将采取了探究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提出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等,教学中完全遵循科学探究的步骤,采取这种教学方法的好处首先是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学生很愿意针对自己的问题进行一系列探究,或者说这样能迎合学生心理,其次采用探究教学法,教学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教学总体思路明析。当然在探究教学中,也不能做到面面俱到,而应有所侧重,提出问题和进行实验设计是本次探究实验应侧重的两个环节。

  2.演示实验法

  演示实验好处是形象、直观,能快速切入主题,深受学生欢迎。同时演示实验也可揭露事物的来龙去脉,引发学生思考等。电流的热效应学生是有生活体验的,教师若能把学生的生活体验搬到课堂来,展现在学生的面前,那么学生将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欲望将有所提高。此外,电流相同时,电流产生热的功率跟什么有关,这个本节课将要探究的问题如果要学生提出来,简直太难了,怎么办呢?要解决这个矛盾,最好的办法是借助实验演示。当然教师还要运用巧妙的语言进行启发和引导。

  3.谈话教学法

  谈话就是坦诚地面对面的交流,本节课中,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需要谈话,实验探究需要谈话,学生自我展示需要说话,课堂探究需要谈话,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谈话教学法,能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民主的课堂气氛,符合新课程倡导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理念。

  4、合作学习法

  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中为完成共同任务,从而形成一种协作互助的学习方式。本节课探究电流相等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的功率跟电阻有什么关系,探究过程涉及几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群策群力,因此很有必要形成合作小组进行协作学习,同时通过有效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

  5、理论联系实际 ,在学习了焦耳定律后,启发学生联系实际,举出身边电热的利用和防止的例子,使学生体会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标理念。

  五、教学设计

  本节课可设为如下五大环节:1创设情境,诱导思维 2师生互动,全员探究。3分析推理,规律应用 4知识迁移,拓展延伸, 5总结提炼,当堂检测。

  一)创设情境 诱导思维

  生活中的物理周六,小明的爸爸出门前嘱咐他好好写作业,不要看电视。爸爸回来时看到他在认真写作业,电视机也没打开,很高兴。可之后就发现,小明刚看过电视。聪明的爸爸是怎样判断的呢?从生活走进物理,洗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师生互动,全员探究

  教师给电炉丝通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电炉丝和导线通过的电流相同,为什么电炉丝热得发红,导线却几乎不热? 从而引出要研究的课题: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这也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完成的探究任务。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说出自己的猜想。然后教师进行分组,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引导学生思考:要研究多个变量与一个量的关系,我们应该用哪种方法呢?另外怎样来显示通电导体,产生的热量。 提醒学生控制变量法和转化法在实验中的运用。比如:将通电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转化为烧瓶中煤油温度升高的多少。学生集思广益,画出实验电路图。

  出示实验器材后,要学生根据设计好的电路图,连接实物,进行实验。实验一 探究热量与电阻关系,要保证电流,通电时间相同,比较不同电阻的铜丝和镍铬合金丝产生热量的多少。实验二探究热量与电流关系时,去掉一个烧瓶,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以改变通过导体的电流,保证电压。通电时间一定时,观察现象。实验三,探究热量与通电时间的关系时,也要控制电压和电流相等。

  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学生不难得出电热与电流、电阻、通电时间的定性关系。

  在此环节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给学生探究活动制订一个目标,明确探究目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师引导下,学生合作完成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思维程序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三)分析推理,规律应用。

  教师向学生说明:由于实验条件有限,我们做的探究实验只能得出Q与I、R、T的定性关系,但早在1840年英国物理学家焦耳,通过大量实验,已总结出他们的定量关系!这就是焦耳定律、教师向学生强调各个物理量的单位。

  为了加强学生对焦耳定律的认识,引导学生进行公式推导。向学生强调;在电能全部转化为热能的情况下,可以由电功率和欧姆定律公式推导得出焦耳定律。在此要强调只有在纯电阻电路中才可以这样推导,而在非纯电阻电路中,电路消耗的电能要大于产生的热量。

  学生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后,再讨论前面“炉丝和导线”的问题,以加深学生对焦耳定律的理解,也让学生体会到探究知识的成就感。 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和讲解,让学生学会运用焦耳定律,并且规范解题步骤。

  四)知识迁移,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讨论:哪些用电器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为我们服务的呢?从而将教学内容拓展到电热的利用和防止上。向学生说明:也有很多情况下我们并不希望用电器的温度过高,比如电视机后盖上的散热孔,就是为了避免电热过高,损坏电器设计的。放映如下视频,热得快也是利用电流热效应来工作的,它的却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但也带来了安全隐患。用热得快烧水时,如果使用者忘记切断电源或者水被烧干后,很容易引起火灾。让学生学会辩证得看待问题,加强安全用电的意识。

  五) 总结提炼,当堂检测

  最后,让学生讨论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内容,教师适当的加以补充,使学生在头脑里建立起清晰的知识系统。 课堂最后当堂检测。要求学生,课下自制一个 有高低两档的简易电热器, 另外还要学生上网查找用电安全常识,为第五节安全用电的学习做好准备。

  我的板书分为两块主板书和副板书主板书用于板书 重要知识点,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节知识结构。副板书部分,用于显示实验电路图,及课堂上随机出现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

  以上是我说课的所有内容,不妥之处恳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指正。

2.5 焦耳定律 篇15

  1.教学目标

  1.知道电流的热效应。

  2.知道焦耳定律。

  3.知道利用和防止电热的场合和方法。

  2.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热效应跟哪些因素有关。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电炉烧水电热取暖器电熨斗

  [师]这些用电器工作时有一个什么共同特点?

  [生]都要消耗电能。

  [生]都会产生热。

  [师]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一定能举出许多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会发热的例子

  这种现象这叫电流的热效应.

  板书:电流的热效应

  [师]在前面课程小灯泡的发光实验中,同学们曾有意地去触摸过小灯泡,感觉小灯泡(同学们一起说)热.有没有同学触摸过导线,如小灯泡连接的导线热不热. [生]我摸过,没感觉到热.

  [生]我也在家里摸过做饭的电饭锅,饭都熟了,导线也没感觉到热.

  [师]同学们有没有考虑过这样的问题:导线和用电器中流过的电流相同吗?

  [生]相同.

  [师]导线和用电器中流过了相同的电流,用电器发热而导线却几乎不发热,这是为什么?今天同学们就来一起探讨电流经过用电器时产生的热量与什么有关.

  二、进行新课

  电流的热效应

  [想想做做]方法一:

  [师]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电流的热效应与电阻的关系了,那跟电流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能否设计出实验来验证呢?

  [生]讨论后得到实验方案

  [强调]控制变量的重要。

  [演示]P49演示实验

  [师]这个实验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生]在通电时间一定、电阻相同的情况下,通过电流越大,导体产生的热量越多。 [师] 同学们再来思考一下,电流的热效应还跟什么因素有关?

  [生]时间,比如电视机通电越久,机身就越热。

  [师]刚才我们从第一个实验也可以看到,铜丝或镍铬合金通电时间越久,煤油的温度升高得越多,说明产生的热量也越多。

  焦耳定律

  [师]从刚才的几个实验我们知道了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的多少跟导体的电阻、电流和通电时间都有关系。其实早在1840年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就精确地确定了它们的关系,得到了焦耳定律。

  (学生阅读焦耳定律的内容)

  板书:Q=I2Rt

  Q——热量——焦耳(J).

  I——电流——安培(A)

  R——电阻——欧姆(Ω)

  t——时间——秒(s)

  引导学生利用电功率的表达式P=IU和欧姆定律推导出焦耳定律。

  [强调]在说到两个物理量“成正比”“成反比”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条件:关系式中其他物理量的大小不变.

  [投影]

  例题:某导体的电阻是2 Ω,通过2 A的电流时,在1min内产生多少热量?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演算、要求一名学生板演)

  解:由题知:R=2 Ω I=2 At=1min=60s

  Q=I2Rt =(2 A)2×2 Ω×60s =480J

  (同学们在演算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大家注意:代入计算的时候,要将电流的单位“A”一起平方 ,同时要注意单位的统一。)

  [师]我们通过实验、观察、利用公式推导得出了电流热效应跟什么因素有滚.同学们现在能不能回答本节开始时的问题?

  [生]导线和用电器(电炉或电饭锅或电灯)中通过的电流相同,但是导线的电阻较小,而那些电器的电阻较大,所以,那些电器发热,而导线几乎感觉不到热.

  [师]生活中有些电热我们要利用,有些电热我们是要防止的.

  三.电热的利用和防止

  [师]关于电热的利用,同学们已经了解了许多,比如…

  [生]电烙铁、电熨斗、电饭锅、电烤炉、电炉…

  [师]同学们举出的都是利用电来加热的设备,都是常见的电热器.

  出示电炉(可用投影仪投影放大)

  [师]电热器的主要部分是发热体.同学们观察电炉由什么组成?

  [生]主要是炉丝即电阻丝.

  [生]还必须有炉盘,电炉盘是绝缘材料做成的.

  [师]从实际考虑,电炉丝应该有什么要求?

  [生]电炉就是要靠电炉丝发热的,所以炉丝的电阻应该很大.

  [生]炉丝还应有较高的熔点,这样它在发热时才不容易烧断.

  [师]同学们以电炉为例说明发热体是什么做的?

  [生]发热体是由电阻(率)大,熔点高的电阻丝绕在绝缘材料上做成的.

  (播放视频:电熨斗开壳看电热体或出示“热得快”、电饭锅等电热器,并能将电饭锅、电熨斗的发热板取出让学生观察,向学生说明,其他的电热器也都需要用电阻大、熔点高的金属导体作为发热体)

  [师]我们了解了电热器,大家能不能说说使用电热有什么好处?

  [生]电热清洁卫生,没有环境污染.

  [生]热效率高,使用方便.

  [生]能方便地调节,如控制温度,操作简单.

  [生]…

  [师]同学们知道了利用电热的好处.但有些时候,有些地方的`电热我们是不需要的,还要设法防止.有关的内容,大家了解的有哪些呢?

  [生]电机使用过程中会发热,如果连续使用时间过长,还会烧坏电机.

  [生]有些导体上的绝缘材料会因温度过高,使绝缘材料迅速老化,甚至烧坏. [生]电视机开的时间长了会发热.电视机后盖上有许多孔,就是为了能通风散热. [生]电脑中还装有风扇,也是为了散热,减少电热的危害.

  [生]老师用的投影仪上也装有小风扇,也是为了快点散热.

  [生]农村抽水、磨面用的电动机连续工作一段时间后要休息一会,等凉了再用,是为了防止电热可能造成的危害.

  播放视频:电动机散热窗或录音机散热窗,加深学生印象。

  [师]同学们对电热的危害及防止了解的还真不少.老师这儿有一份电器的说明书,请大家仔细阅读,并分析说明其中的道理.

  [投影]

  教师引导学生着重注意以下内容:将电器置于通风良好处;勿使电器淋雨或受潮,长期不用的电器隔一段时间应该通电一次.

  [生]电器工作时,置于通风良好的地方,是为了能使电器更好地散热、防止电热产生的危害.

  [生]电器淋雨或潮湿会降低绝缘性能,使电路工作失常,影响用电器的使用.长期不用的电器隔一段时间要通电,是为了利用电热来驱潮,是电热的利用.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大家一起来小结本节内容.

2.5 焦耳定律 篇1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知道电流的热效应,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公式及其运用,知道电热器的原理及构造。

  2、过程与方法目标:要求学生能从感知事物→提出问题→自己设计→动手动脑探究科学规律中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会科学探究、知识迁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的思想和精神,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精神,渗透实事求是和科学献身教育,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如何使学生在科学探究中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科学研究的能力。

  三、教法与学法

  将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师引导下的科学探究,加强组内同学间的合作、讨论和交流,加强师生间相互反馈,以问题和小组交流贯穿教学的始终,不断提出新问题,不断解决新问题。开学时就将学生4人一组分组,分组时男女生分开后,自由组合,便于讨论与交流,随着学习的深入,可适当调整小组成员,每个组至少有一个好的同学能起到小老师的作用,带领小组同学开展自主式学习。

  四、教具与学具

  学生用:铁架台、学生电源、大号试管和温度计各三支、导线若干、量筒、煤油、电阻丝(5、10、10欧各一根,教师课前用电炉丝截取并焊好导线)。每小组一套。

  教师用:与学生的基本相同,温度计改用数字的,另加各种电热器(电炉、电饭锅、白炽灯、电风扇等)、多媒体课件及教学平台。

  五、探究实验:

  研究通电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电阻和时间的关系。

  六、教学活动实录(部分):

  (一)导入新课

  师:(教师出示电饭锅,白炽灯、电风扇)这几种电器各有什么功能?

  生:煮饭、照明、吹风。

  师:这些电器虽然功能不同,有没有共同点?

  (学生小组讨论,请三位同学上来各拿一个电器,同时通电实验1分钟,并请他们触摸电器和电扇的电动机部分)

  (凡教师提出问题,教师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同桌或四人小组讨论)

  生:它们工作时都会发热。

  师:对!电流通过任何电器或导体,电器和导体都会发热,这种现象叫电流热效应。(教师

  板书:电流热效应)

  师:这种现象中能量是怎样转化的?

  生:电能转化为内能。(教师板书:电能转化为内能)

  师:它们产生的热量有什么不同?

  生:(学生讨论后)它们产生的热量有多有少。

  (在学生心里自然产生了“产生热量有多少?”这个问题。)

  【点评】根据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问题情景,提出问题,建立问题期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二)科学探究焦耳定律:

  师:既然电流通过用电器产生的热量不同,同学们会想到什么问题?

  (学生议论纷纷,举手发言,教师引导 )

  生: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师:你们觉得与什么因素有关?(引导学生去猜想)

  (学生议论纷纷,举手发言,教师引导 )

  生:可能与电压、电流、电阻、时间或其它等等因素有关。(学生猜想)

  师:同学们讨论很热烈!猜想对不对呢?(引导学生进入实验研究)

  生:我们用实验来验证!(通过平时的教学,学生都明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问题都要由实验事实来评判)

  【点评】各种研究问题和教学活动都是由学生自己提出来的,而不是教师强加的,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充满兴趣和动力去解决自己发现的问题。

  师:好!下面就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方案(学生设计实验)

  (学生小组讨论,讨论时间可以长一点)

  【点评】教师开始不要给任何提示,以免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放开思维去思考,培养学生开放型思维能力。

  师:哪个小组汇报一下你们设计的实验方案?

  (学生七嘴八舌,但真能设计完整方案的不多,此时需要教师的引导)

  师:你们说说做这个实验首先要解决一些什么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如何进行实验设计) 生:热量的多少如何用实验展示出来?

  生:如何用实验来验证热量与电流、电阻、时间的关系。

  生:用什么样的电路去实验。

  生:

  师:大家想想在前面的学习中有没有可以体现热量多少的办法?

  生:(学生讨论并发言)有热胀冷缩比较热量法,测温度比较热量法等等。

  师:请××同学谈谈你们的方法。

  生:我们利用热胀冷缩的办法:找两个相同的烧瓶

  师:很好!因为要进行比较,一定要条件相同,所以要用相同的烧瓶其他小组还有什么方法?

  【点评】渗透科学的比较方法:条件相同。

  生:可以将上述烧瓶中的空气膨胀换成液体(水或煤油)

  师:也很好!测温度比较热量法呢?

  生:可以直接用温度计去测量升高的温度,质量相等的煤油温度升高越多,吸热越多 师:××同学说得很好!只是上述前几种方法是定性讨论方法,只能说明多少关系,最后这种方法是从定量的角度去考虑的,我们今天就采用他说的这种实验方法,好吗?

  【点评】渗透教学民主的观念。

  师:现在再来看看如何用实验来验证热量与电流、电阻、时间的关系。大家想想:在前面的学习中,经常学到某个物理量由几个物理量决定,当讨论它与其中一个量的关系时,要使另外的量相同或不变。这是什么方法?

  生:这是控制变量法。

  【点评】再次渗透科学的比较方法和控制变量法:条件相同。

  师:因此我们可以将上述问题分解成三个问题来研究?分解成哪三个问题?

  生:热量与电流,热量与电阻,热量与时间三个关系问题。

  师:如何用实验研究热量与电阻的关系?

  生:将两个不同的电阻通以相同的电流(可以串联),比较两个电阻在相同的时间里产生的热量。

  师:如何用实验研究热量与电流的关系?

  生;将两个相同的电阻通以不同的电流(可以并联),比较两个电阻在相同的时间里产生的热量。

  师:如何用实验研究热量与时间的关系?

  生:选择任意一个电阻,不断通电,观察温度是否随通电时间不断升高。

  师:综合大家的意见,我们要做三次实验,花的时间太长。为了节省实验时间,能否将上述三次实验合并为一次实验?看哪个小组最先设计好实验电路。

  (学生小组讨论,画出初步的实验电路图,不一定每个小组都对,教师用投影仪展示某组设计的实验电路图,并请该组代表讲述设计思路)

  生:

  (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展示探究过程中的问题流程图,如右图所示。教师结合该图,小结一下同学们设计实验的过程,并统一认识和完善实验电路)

  【点评】通过上述引导和展示图例,教会学生学会分解问题和合并问题,学会逐步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也提倡了开放性思维、多种解决方案。

  师:请同学们按照上述我们设计的实验方案开始实验。

  说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有关实验数据,教师随时指导实验。(进行实验)

  实验记录:煤油的初温:T0=____。

  煤油的末温:T1=____,T2=____,T3=____(三个末温应为同时的温度)。

  (教师巡视各个小组,有选择地将某个小组的实验数据用投影仪展示出来,并请该组同学将数据转换成下表内容)

  师:其它小组实验数据虽然与这不同,但都与这个数据差不多,可以看出其中的规律。哪个同学说一下,你从这数据中看出了什么?(数据分析,归纳总结)

  生:(学生可能说不准确,但大体的意思肯定能说得出来)。

  师:××同学发现了一个规律,我们不妨把这个规律称为定律。大家鼓掌祝贺他。其实这个定律早在很多年前,物理学家焦耳就是按照刚才大家的研究方法,实验研究了很多年才得出的,因此这个定律也叫焦耳定律。

  (教师用教学平台投影焦耳定律的内容、公式、单位等)

  说明:在现实中学实验条件下,该实验能够得出较准确的数量关系。

  【点评】开展成功与激励教育,另外强调了我们的研究方法与物理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一样,潜意识地使学生认同科学探究的方法。

  师:有的同学会问:我们一节课就能把这个规律研究出来,而焦耳要用好多年才能研究出来,是不是他有点问题?这里面有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那时的实验条件不够好;

  第二:缺少必要的指导老师,因为在他之前没有任何人研究和知道这个问题;

  第三:缺少与其他科学家的合作与交流,基本上是一个人关门在家研究,要走很多弯路。而我们有老师指导和小组交流合作,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

  第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实验要精确,实验数据没有什么误差,误差大了就得重新做,不然就不叫规律了。焦耳就是在实验条件简陋的情况下,重复实验了几千次,直至实验很精确了才得出了焦耳定律。

  师:请问你们哪个小组的实验没有什么误差?

  生:有较大误差。

  【点评】通过对焦耳的故事介绍,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精神的教育,并培养学生的科学献身精神,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同时也告诉了学生在科学研究中合作与交流的重要,还为下面的评估作了铺垫。

  师:能不能找一找误差的原因和改进的办法?(对实验探究的评估)

  生:(学生讨论后发言)有热量的散失,试管外面包隔热材料。

  生:有可能这电阻丝的电阻不准确,可换用阻值准确的电阻丝。

  生:温度计读数不同时,尽量同时读数。

  生:三支试管中的煤油质量有误差,最好用天平准确测量。

  生:温度计本身不标准,应事先选择标准的三个温度计。

  生: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从这里也可以告诉我们以后进行科学实验研究时,不仅要做好误差分析,更应该在设计实验和实验操作中时刻考虑到怎样才能减小实验误差,这样才能更好地得出规律出来。

  【点评】评估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过程,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评估的重要性。

  (三)自学训练

  学生自己阅读课本上的例题,借此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

  【点评】该例题不难,课本上解题过程很清楚,学生自己看得懂。学生自己能学的东西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获取,没有必要加进教师这一中间环节,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己学习的能力。

  (四)交流与思考

  用投影仪将下面问题投影出来,请同学们互相交流看法。

  1、焦耳定律中有这样一句话:“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小李想:如果要电炉在一定时间里多放出热量,应当增大电阻丝的电阻。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2、电风扇通电会发热,这些热量是人们希望得到的吗?电风扇的能量转化形式怎样?能否想点办法减少电风扇的能量散失?

  【点评】第一题是检查学生对焦耳定律和科学比较方法的理解,第二题是回应开头,并且让学生思考电热与电功的区别。

  (五)小结及布置作业

  用投影仪将教学流程图投射出来,结合该图重点小结一下上述科学探究的步骤和方法。

  【点评】每节课都这样,同学们就逐渐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步骤和方法,潜移默化地学会了科学探究。

  布置作业:将上述思考题作为作业,做在作业本上,待老师阅后保存在自己的学习档案袋里。

  【点评】学生的作业不能总是算过来算过去,经常给学生布置一些文字型和开放型作业可以更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利用所学的科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用科学知识去解释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所学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关专题

精选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