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分数》教案(精选16篇)五年级数学教案

98e范文网 时间:

《认识分数》教案(精选16篇)

《认识分数》教案 篇1

  十、认识分数

  一、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读、写简单的分数。

  2、 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以及同分母的两个分数的大小;探究并学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计算,并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算法。

  3、 使学生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了解分数产生与发展的大致历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内容:P98--100

  教学目标:

  1、 能结合直观图示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能用折纸、涂色等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读、写分数。

  2、 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 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在一次愉快的队日活动中,同学们每两个人分成一组来分食品。小强和小红他们俩准备了哪些食品?这么多好吃的食品怎样分才能让他们俩都满意呢?(板书:平均分),什么叫平均分?

  2、问:你愿意帮他们分一分吗?

  3、指名分食品,并贴出相应图画。

  4、分蛋糕: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能分到几个?

  5、师:要表示"半个",就要学习新的数,就是分数。

  二、认识分数,操作探究

  1、认识二分之一

  ⑴谈话:我们先来看看半个蛋糕师什么羊的?(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现在我们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半个,这半个用分数表示就是二分之一。(板书:二分之一),二分之一怎么写呢?看老师写出这个分数,先写中间的横线,再在横线的下面写2,表示把这一块蛋糕平均分成了2份,最后在横线的上面写1,表示半个是其中的一份。这个数就是分数。

  问:你能完整地说说老师是怎么写出分数二分之一的吗?

  ⑵你想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把数学书打开到P98,自己找一找,读一读,认一认。

  学生自学课本。

  问:中间的横线叫什么?分数线上面的数叫什么?分数线下面的数叫什么?分子和分母谁在上,谁在下?

  ⑶谈话:你会读出这个分数吗?先读什么?再读什么?

  ⑷问:这半个蛋糕是这块蛋糕的1/2,那么另外半个蛋糕是这块蛋糕的几分之几呢?

  ⑸谈话:认识了1/2,你想不想拿一张纸折一折,把它的1/2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来呢?

  学生折纸、涂色。完成后在小组里交流。

  班级交流:你是怎样表示这张纸的1/2的?可以涂哪部分?还可以涂哪部分?

  还有谁的折法跟他不一样?

  2、想想做做1

  谈话:认识了1/2,你还想认识其它的分数吗?

  出示第1题,学生齐读题目。

  教师指导填写第1幅图下面的分数。谈话:这幅图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了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几?在这幅图下面的括号里写出一个分数表示出来。

  学生独立完成后几题。

  3、想想做做2

  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你是怎么选的?为什么?

  小结:只有把一个图形或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才是它的几分之一。

  三、自主探究,比较大小

  1、谈话:我们来做个游戏,拿出老师发给你的三张圆纸片,比较一下,这三张的大小怎样?

  请你折出一张纸的1/2,涂上颜色;再折出另一张纸的1/4,涂上颜色。比较这两张纸中涂色部分的大小。这两张纸中的涂色部分各用什么分数来表示?你能比较出折两个分数的大小吗?

  折出第三张的1/8,涂上颜色,你想用1/8与前面的哪个分数比较大小?跟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

  全班交流:1/2>1/8 1/4>1/8

  2、想想做做3

  谈话:三张纸条的长度怎样?

  问:第一张纸条全部涂色,用"1"表示,第二张、第三张纸条的涂色部分会表示吗?

  指名说出填写的分数,教师板书。

  问:谁能根据这三张纸条涂色部分的大小,比较一下这三个分数的大小?

  指名回答。

  3、想想做做5

  指名读题并说出题目要求。

  学生动手涂一涂并比较大小。

  小组内交流。

  四、延伸拓展,总结评价

  1、谈话:我们再做一个游戏,拿出老师发给你的那张长方形纸,与同组小伙伴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折出你最喜欢的几分之一后,涂上颜色,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比较它们的大小。最后每组选出秀的两幅作品贴到黑板上。

  2、想想做做6

  谈话这次的黑板报有哪些板块?《科学天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几?《艺术园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几?哪一部分大一些?

  3、谈话: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分数,我们的生活不光有整数,也有分数。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分数有哪些认识?今天学习的分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觉得还要学习什么样的分数?

  认识几分之几

  教学内容:P101--104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平面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

  2、 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同分母的两个分数的大小,并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

  3、 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了解分数产生和发展的大致历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过程:

  一、折一折

  1、谈话: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几分之一这样的分数,你们还能用折纸、涂色的方法来表示分数吗?

  请大家每人拿一张正方形纸,折成同样大小的4份,再把其中的一份或几份涂上颜色。

  2、请一位涂1/4的学生到前面展示。

  问:你涂了几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这一份为什么可以用1/4表示?

  3、拿出一份涂3/4的正方形纸,问:涂色部分可以用分数表示吗?涂了几份?涂色部分有几个1/4?用哪个分数表示?(学生尝试回答)

  讲述:把一张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3份是3个1/4,可以用3/4表示。(板书:3/4)

  4、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你涂了4份中的几份?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

  5、全班交流,把不同分法、涂色的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并用分数表示。

  6、教师选择部分学生作品展示、比较。

  问:这几位同学的分法及涂色的方法都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2/4表示呢?

  二、试一试

  1、学习"试一试"

  出示题目:先说说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各表示几分之几,在( )里填上适当的分数。

  先由学生自己观察、判断,再和同桌说说涂色部分表示几分之几,然后填在书上。

  2、"想想做做"2

  学生自己在书上涂色,然后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比一比

  谈话:上节课我们比较过1/2和1/4的大小,还记得吗?那么你能想办法比较出3/5和2/5的大小吗?

  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看哪个组想出的办法好。

  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不同方法的学生展示比较的过程和结果。

  四、做一做

  1、想想做做4

  学生独立做题,在书上填写,全班共同订正。

  2、想想做做1、5

  独立完成,指名说出理由。

  五、读一读

  谈话:分数是谁发明的呢?自由阅读P104"你知道吗?"

  六、全课总结

  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P105--106

  教学目标:

  1、 经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会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计算。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能在计算分数加、减和解决简单的分数司机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3、 能主动地参与有关的操作和探索活动,对分数与生活的联系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圣诞节到了,妈妈为丁丁烤制了一个大蛋糕丁丁非常高兴。丁丁急着要吃蛋糕,妈妈说:"今天一定要给你蛋糕吃,不过要先回答出妈妈问题。"丁丁说:"没问题!"妈妈把大蛋糕切成了8块,其中的 2块抹上了草莓酱,3块抹上了巧克力,问丁丁:"两次抹酱的蛋糕一共有多少块?5块!"丁丁快速地说。"你能计算出两次抹酱的部分一共是这块蛋糕的几分之几吗?"这个问题可把丁丁难住了。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助丁丁吗?

  二、自主合作,经历学习过程

  1、简单的分数加法

  问:求两次抹酱的部分一共是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谈话:等于多少呢?同学们可以借助手中的长方形纸片,先把它的2/8涂上红色,再把它的3/8涂上绿色,仔细观察,两次涂色部分一共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自己算一算。

  学生独立操作、思考、探究。

  组内讨论,交流想法。

  评讲:你是怎么算出得数的?

  小结:观察算式,计算时分母变了没有?为什么没变?

  2、简单的分数减法

  问:观察你们涂好的长方形的红色部分和绿色部分,你能提出一个减法问题吗?你能解答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结果。

  组内交流算法。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想想做做1

  出示题目,指名说出题意。让学生一起列式并算出结果。

  2、想想做做2

  先独立计算,然后在小组内校正,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3、想想做做3

  独立读题完成,指名说出题意。

  集体订正。

  4、想想做做4

  指名说出题意。

  在小组内一人提出问题,其他人共同解答。

  5、挑卡片组成加法算式。

  四、拓展延伸

  P106思考题: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去填一填,再比一比,然后组织交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不必揭示分数基本性质的名称及其抽象的内容。)

  单元测试及试卷分析(两课时)

《认识分数》教案 篇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国标本)

  三年级上册p98-100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读、写分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秋游图,把每种食品都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到多少?用拍手表示。

  二、 认识几分之一、操作深化。

  1、直观操作、初步感知。

  老师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问:“半个”可以用什么数表示?

  揭题:认识分数。(板书:认识分数)

  小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2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贴)

  2、操作理解,深入认识。

  老师这里有一张长方形纸,你能折一折,并涂出这张纸的1/2吗?

  学生活动。

  这些折法都不同,为什么每份都可以用1/2表示?

  师:虽然折法不同,但他们都把这张长方形平均分成了2份,所以每份都是它的1/2。

  3、辨别判断,巩固认识。

  下面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也可以用1/2来表示?

  4、联系生活,丰富认识。

  想想看,在生活中1/2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看来: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5、认识几分之一(5分)

  认识了1/2,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你想试着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出你想认识的几分之一吗?

  (小组活动:表示出圆、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几分之一)

  汇报:说说看你表示的是几分之一?你是怎么表示的?

  每人向同组的小伙伴介绍自己表示的分数。

  小结:把一个物体或者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6、教学各部分名称及写法。

  7、用分数来表示一些图形的涂色部分:想想做做1

  谁来说说看图1的涂色部分可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图2呢?说说看为什么能用1/6表示?图3……图4……

  8、感受几分之一与“1”的关系:想想做做3

  请大家看屏幕,把一张纸条全部涂满颜色用1来表示。

  随着电脑的演示,让学生猜猜看:现在涂色部分是这张纸条的几分之一?

  观察一下从中你能想到些什么呢?

  小结:同样长的纸条,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

  四、自主探索,比较大小

  1、实验:(每小组有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

  实验:用两张同样大小的纸片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出它的1/2、1/4,再比一比它们的大小。

  小结:1/2大于1/4

  2、猜想

  那请你猜一猜,1/8和1/2、1/4比一比大小怎样?

  你是怎么想的?

  3、验证

  用另一张同样大小的纸片折一折、涂出它的1/8,和它的1/2、1/4比比,看看我们的猜想正确吗?

  小结:通过实验我们验证了自己的猜想: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表示每一份的分数就越小。

  4、“想想做做”第5题。

  四、全课小结:(8分)

  1、回顾一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2、找分数:其实分数就在我们身边,让学生在熟悉的教室中寻找分数。

  3、小结:生活中的分数还有很多很多,我们要做有心人,善于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大胆猜想,勇于探索,相信同学们会有更多的收获。

  4、介绍分数产生的历史。

《认识分数》教案 篇3

  一、说教材

  1、说课的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本第五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教时认识分数及93页做一做。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分数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但物体和图形的一半却是学生所熟悉的,因此,本节课主要从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经验出发,并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让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况下才能产生分数,给学生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

  3、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2)能直观地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3)沟通生活和数学的联系,感知生活中的数学。

  4、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

  (1)教材以游乐园的形式,呈现了本单元的基本学习内容,体现了在玩中认识数学以及人与生活、自然的有机联系。

  (2)认识几分之一通过两个学生分月饼的情境引入分数,使学生知道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 。利用迁移推想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3)学生通过动手折出之分几一、创设学习情境,重视教学知识的操作性,让学生充分感知分数,并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5、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和认识几分之一是教学重点;感知分数的意义和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是教学难点;教学的关键是提供学生尽可能多的材料,通过学生折、玩、涂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分数的意义和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

  二、说教法

  设计这节课主导思想是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让学生在折一折、涂一涂、玩一玩中探索分数的意义,亲自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新课标》中提出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三、说学法

  1、通过直观形象的图形、实物中认识平均分、进而感知分数的意义。

  2、进行比较、动手实践中学习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

  四、本节课教学设计主要分四个环节进行:

  1、活动引入,体会平均分。

  2、主动探索,感悟新知。(从面到点)

  (1)认识几分之一:平均分分母的意义几分之一的意义揭示课题。

  (2)认识1/2 :不同的图形用相同的分数表示。

  3、利用学生资源(动手操作)比较分数的大小。

  4、在生活中找分数,让学生体验分数来源与生活。

  教学程序设计

  一、导入:(新课标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所以我在设计本节课时,从学生最熟悉的分苹果出发,让学生感知平均分)

  1、创设情境,聪聪和明明分6个苹果,怎么分?

  生1:

  2、教师:这两种分法哪种最特别?为什么?(特出平均分)板书

  3、如果两个苹果分给2个人,怎么分?

  生:每人一个

  4、出示一个苹果,分给俩人,能平均分吗?怎么分?

  5、学生以圆为例动手操作,折出一样大,也就是平均分。(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

  二、教学几分之一(大量感知把一样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一份的基础上再揭示分数,目的:传授程度减少,让学生自主探究)

  1、请选择信封里你喜欢的图形,折一折,分一分,你有哪些不同的分法。并把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生动手操作,师巡视了解情况)

  2、反馈:(把学生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并给它们编号。1/2有3个,1/3、1/4、1/8、1/6、1/16、1/32各一个,不平均分的2个)

  教师:这些图形是不是平均分的?为什么?今天我们先来研究能平均分。

  教师:为什么认为这些是平均分的? (每一份分得一样多,就是平均分)

  3、观察一下这些平均分的分法有什么不一样? 

  (1)(平均分的份数不同)

  (2)把( )平均分成( )

  4、(根据第3问灵活提问,全部或有选择的)让学生说说图的意思。(如:把正方形平均分成n份,涂出了其中的一份)

  5、教师:(拿出一个图形)这个图形整个用1来表示,那么这个图形平均分成了2份,这一份用什么数来表示?(如果生说不出师自己说)认识1/2、1/3、1/4(在此插入书写方法)在图形下板书各种几分之一,教读法

  6、教师:为什么这一份用1/2,那一分却用1/4呢?

  生:平均分的份数不一样,它平均分成2份,它平均分成4份

  7、揭题:象这些1/2、1/3、1/8我们都叫它为分数(板书:分数)

  8、举例:1/4就表示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正方形的1/4。

  空白部分还有几个1/4?

  8、练习(判断题)

  三、教学1/2(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1、(师把学生作品用1/2表示的图往下拉)我们来看这几个作品,都用分数1/2表示,图形不同,为什么都能用相同的分数1/2表示呢?

  小结:(能用1/2表示的这些图的共同点)把( )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都是它的1/2

  2、教师:空白部分用哪个数来表示呢?为什么?

  3、(再次强调意义)1/2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

  选择一个分数说一说意义

  四、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1、(拿出1/2和1/32的两个同样图形)我们来看这两个图形,涂色部分用1/2表示,那个涂色部分用1/32表示的是这一块,(可以剪下比一比)哪个大?为什么呀?

  (1/2表示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它的一份就比平均分成32份的一份大)

  板书:1/2>1/32

  2、猜想:1/2、1/8和1/32的大小

  板书:1/2>1/8>1/32

  3、自由选择两个分数比一比大小,你发现了什么?(分的份数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

  4、说一个更小的分数。

  五、生活中的分数(分数就在我们身边)看到这些东西你联想到几分之一?

  A、用什么分数表示想到几分之一?

  B、拓展练习

《认识分数》教案 篇4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认识分数》第P98-100页。

  2、教材分析

  本单元《认识分数》这一教材是学生第一接触的内容,在认识上比较生疏,与以往学习的整数相比,无论在意义,读、写方法,还是在计数单位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别,并且学生在生活经验中又接触得较少,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对此,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分数,本单元采取情景教学并结合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水平,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和理解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能够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同时本课时是学习分数的第一课时,学习的内容是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分数,并能说出相应分数的实际含义,是本课时的核心内容,学好本课时可以为以后继续学习分数和小数的相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材的出发点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基本知识点,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在创造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间接的引导,创设合理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在思考、探究、验证等数学活动中学习知识,并且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最终可以实现数学化的过程,真正达到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说教学目标

  我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具体分析了教材的结构特点,认真审视了教学内容,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制定了由表及里,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学目标,并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心理发展水平,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具体的情景教学与直观地操作,让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同时能够让学生准确地读、写分数,并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能力目标:通过用折纸、涂色等方法表示简单的分数,并以此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善于通过合作交流来系统认识分数,帮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的重点:本课时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各个组成部分,并能够通过折纸、涂色等手段理解和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

  2、教学的难点:本课时教学的难点是能够让学生根据实践案例说出相应分数的实际含义。

  教学的关键:本课时教学的关键在于提供学生尽可能多的材料,通过学生折、涂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分数的意义,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并重视学生智力水平的开发,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

  四、说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这不仅对教学目标如期达到标准产生影响,更加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因此,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采用情景教学并结合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并倡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现问题,通过探究、假设、试验、验证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我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实践操作能力的锻炼。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的结构特点和教学目标,我采用启发式的教学过程,整个过程中以学生自主探究为重点,因此我制定了如下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课时的导入至关重要,在以往的“分数初步认识”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分蛋糕、分苹果、分水等情景教学,而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为了充分体现“平均分”这一概念,我创新地采用整数简单的带余除法运算进行导入,创设一系列的问题情景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中,我将九块蛋糕平均分给三位同学,并要求列出算式。再此,利用整数简单的带余除法可以直接引出“平均分”这一概念,同时也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相结合,在理解层次上容易接受。进而,我将九块蛋糕分给两位同学,此时会得到一个余数“1”,学生会产生困惑,剩余的一块蛋糕该如何分才公平呢?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实问题发生了认知冲突,产生了求知的欲望,这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在具体情境的启发下,自己思考“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然后让学生交流讨论。

  (二)、实践操作,采用启发式教学。

  在第一步教学中产生的疑惑转入到第二阶段的教学中,可以利用已经准备好的圆形纸片作为蛋糕,并将其折出一半,从直观的视觉角度理解“一半”这一概念,接着引出一半在数学上用二分之一这一分数表示。随之介绍分数的各个组成部分,并结合分蛋糕这一案例解说二分之一的实际含义。同时利用实现准备好的各种图形纸片折出不同的二分之一,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直接发现同样是二分之一,它们表示图形的大小可能不一样,形状可能不一样。在这一阶段,我会反复强调分数的实际含义与“平均分”这一概念。

  (三)、采用类比教学,进行知识拓展。

  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我可以利用第二阶段已建立的知识基础,进行类比教学,进行知识的拓展。同样在这一阶段我可以充分利用折纸、涂色等活动折出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巩固练习,检验教学目标是否达到。

  在这一阶段主要教学目的是为了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预测教学目标是否达到目标,为课后的教学反思做好前期准备。

《认识分数》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五单元)《认识分数》。有关分数的的教学,教材分成两个学段进行,本册学习的内容是初步认识分数;而在五年级教材学习中将系统地认识分数,根据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及思维接受能力的阶段性,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时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为以后继续学习分数和学习小数的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分数的是一个原发性概念,因此要通过大量的操作实践,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丰富的表象。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扩展,是一次质的飞跃,无论在意义,读、写方法、还是在计数单位以及计算法则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别。

  对于平均分,学生在学习整数除法时已有过接触;对于分数,大多数学生有所了解,但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还不很清楚,对分数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认识不清。

  三、教学目标:

  参照新课标,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方面: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能用折纸、涂色等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在充分理解“平均分”的基础上,初步感知和体验分子、分母的含义;能正确读、写简单的分数。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参与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观察探究、动手实践、分析概括等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情感与态度: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价值,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会写简单的分数。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圆纸片、正方形纸、水彩笔。

  六、预设教学流程:

  为了使上述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切实落实,我预设如下的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认识分数。在本步骤教学中,我设想由特殊到一般,从认识1/2迁移至认识几分之一。

  “分数的初步认识”必须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第一环节:玩中学。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入郊游时分食品的情境,把4个苹果2瓶矿泉水和1个蛋糕都平均分成2份,让学生用鼓掌的次数来表示分的结果,学生在拍完2下、1下后,立刻会产生困惑,半个蛋糕该怎么表示呢?这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在具体情境的启发下,自己思考“怎么表示心中的半个”,然后让学生展示在黑板上交流,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解释,教师在肯定学生创造的基础上,揭示“半个”在数学上可以用1/2表示,结合多媒体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强调每份都是它的1/2。

  接着教师指导学生试试:把一个长方形纸平均分成两份,涂出长方形纸的1/2。教师在示范两次分数的书写后,让学生说一说分数的书写方法,并试着写一写,教师在明确分数各部分表示的意义时向学生渗透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这样教学不仅在发展学生符号感上有意义,而且容易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加深对1/2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智慧和创造力的展示提供了舞台。

  本节课设计的第二个教学环节就是做中得。在这一环节中,我主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创造,拓展知识。以游戏和讨论的方式完成。

  (二)、探究交流、发展思维。

  1、认识1/4

  在学生认识了1/2后,我会让学生进行折一折,画一画的游戏:让学生用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纸,自己折出1/4,并涂上颜色,然后展示在黑板上进行对比。提问学生:大家看他们的折法不同,涂色的部分也各不相同,但它们都可以用1/4来表示,那是为什么呢?让学生观察发现:平均分的图形大小相同,他们的1/4也相同;平均分的图形大小不同,他们的1/4也不同。

  2、认识其他分数

  学生了解了1/4后,我接着提问:同学们认识了分数,你还想认识哪些分数?谁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过手中的材料把它表示出来呢?学生可以表示出来几分之一,也可能表示出几分之几。

  这部分内容我将采用自主创造的方式学习。学生利用学具折叠、涂色等方式,表示自己想认识的分数。然后师生互动,学生展示自己的想法,教师引导深化分数的含义。接着让学生把表示分数的图形贴在黑板上并写出相对应的分数。

  3、练一练:这里设计了两个练习,主要考察学会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课件出示练习内容)

  (三)实践理解、深化提高

  接着我设计了一个猜数游戏。国王给他的三个儿子分田地,涂色部分表示三个儿子分得的田地,先不画出等分线,让学生猜是几分之一,猜对后再画出等分线,并比较三块田地的大小。这个游戏练习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对数的感觉,同时也通过直观图形让学生体会了1/3、1/6、1/8和1的关系,为后面学段继续学习分数的大小比较打下伏笔。

  (四)、总结延伸

  本节课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总结延伸,我设计了以下三个问题:

  1、我学会了什么?

  2、我体会到了什么?

  3、我还有哪些问题想与老师或同学交流?

  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并让学生说说身边哪些地方还存在分数,让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既做到了梳理新知、反馈评价,有能提高教学效益,培养学生归纳小结的良好习惯。

《认识分数》教案 篇6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十单元的第一课时《认识分数》。分数的认识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在数学基础理论中,分数的形式定义相当抽象,现有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对分数的理解仅突出它在现实生活中测量与均分的含义。本册“认识分数”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扩展,是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读、写方法、还是在计数单位以及计算法则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别,并且学生在生活经验中又接触得较少,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本单元只是“初步”,对分数概念的教学仅定位于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初步认识和理解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本课时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继续学习分数和学习小数的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如何在本单元教学时做到到位而不越位?我参照新课标,以“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为纬度,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方面: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能用折纸、涂色等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在充分理解“平均分”的基础上,初步感知和体验分子、分母的含义;能正确读、写简单的分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通过参与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观察探究、动手实践、分析概括等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价值,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是探索和发现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几分之一来表示,认识几分之一,并能正确表示出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的几分之一。能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三、预设教学流程:

  为了使上述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切实落实,我预设如下的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认识分数

  在本步骤教学中,我设想由特殊到一般,从认识1/2迁移至认识几分之一。

  1、认识1/2

  “分数的初步认识”必须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学第一个环节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入郊游时分食品的情境,把4个苹果2瓶矿泉水和1个蛋糕都平均分成2份。当分到一个蛋糕时,学生发现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整数来表示,这时,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实问题发生了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了求知的欲望。这里我设计了一个寻找活动,“寻找数字王国里的新朋友”,这样就转入第二个环节:揭示“半个”在数学上可以用1/2表示。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强调每份都是它的1/2。并结合1/2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以及各部分的具体意义,这样教学不仅在发展学生符号感上有意义,而且容易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加深了对1/2的理解。

  2、认识几分之一

  我设计了又来了两个小朋友,变成四个小朋友分一个蛋糕,问学生“应该怎样分?”,这里还是要强调“平均分”,并结合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认识: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4份,每份都是它的1/4。在认识1/2的基础上认识1/4。接着出示了一道练习题,让学生判断这些图还可以用1/4来表示吗?主要是对平均分的理解,进一步强调一定要平均分。

  认识几分之一的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利用各种学具纸片长方形、正方形、圆,还有铅丝,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表示出1/4,贴在黑板上,并说说为什么可以用1/4来表示。这时再追问学生:用的东西不一样,折的方法也不同,涂色部分形状更是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1/4来表示呢?让学生思考讨论发现:平均分的图形不同,它们的1/4形状也不一样,但相同的地方都是把一个图形(或物体)平均分成了4份,所以每份都可以用1/4来表示。教师重点指出“要讲清是谁的1/4”。这里为今后分数应用题中分率与对应单位1埋下伏笔。

  接着是利用课本想想做做第一题的四幅图,组织学生讨论“每个图形是怎样分的,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引导学生完整地叙述几分之一,并学会写分数。因为前面已突出认识了1/2和1/4,学生在此基础上通过直观图形认识几分之一相对来说比较容易。

《认识分数》教案 篇7

  一、说“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的这套教材,分数这部分知识是分两次进行教学的。第一次是三年级的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二次是五年级的系统学习分数知识。《数学课程标准》中对第六册的要求是: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因此本课教材一开始就创设了分一分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分一分”的活动中产生用什么数字来表示一半的疑问后,通过讨论得出用1/2来表示一半。然后再安排“涂一涂”“折一折”“说一说”进一步体验分数的基本意义。最后,教材安排了一些有层次性的练习,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题。

  这一课是分数教学的起始课。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加减计算等知识的基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平均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认识整数发展到认识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学生第一次接触过分数,在理解分数的意义上会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重点:1.理解分数的基本意义。

  2.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基本意义。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圆形的纸

  学具准备:正方形的纸长方形得纸水彩笔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究学习的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2、过程与方法:玩中学——学中做——做中得——乐中验。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渗透了学习方法。

  3、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活跃学生的思维,更深入的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认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如下:

  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难点: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灵活应用分数表示物体、图形等。

  4、教材与学生

  教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淘气和笑笑分一个苹果入手,引导学生讨论和探索“一半”的表示方法,让学生知道现在全世界通用的表示“一半”的方法是1/2。接着让学生在“涂一涂”的过程中体会1/2还可以表示很多的事物,从而更深刻的理解分数的意义,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对初学分数知识会有极大的兴趣,但对分数意义的理解部分同学会有困难,读、写分数也会有一定的困难。要在逐步的实践探索中加深理解,逐步掌握。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靠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法与学法的设计着眼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只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并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创设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氛围,让学生会学、爱学。

  学法:

  课刚开始,教师就设疑:一半要用什么数字表示?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新知。认识了二分之一后,让学生动手操作,以各种不同的折法折出1/4,并与同伴交流,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获得新的知识。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为了更好地实施课堂教学,我在教学中将鼓励他们采用小组活动的方式来学习。这样可以使他们在活动中充分展开推理和想象,作到人人参与、人人热情高涨,发挥他们在课堂中的主题地位。此外,我还将把多媒体教学应用到本节课当在中,使学生能更加直观地理解分数,从而达到增加课堂容量和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

  四、说“教学流程”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中,我力求体现“五为主”即以发展为主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索为主线、以认识分数为主载。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强化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从以下四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上课一开始,我会与学生谈话交流:你们喜欢玩游戏吗?和同学玩拍手游戏。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采用谈话导入新课,把学生引入到情境之中,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认识1/2

  在上面的情境图中引导学生思考:一个苹果要怎样分才公平?用什么数字来表示一半?同桌之间商量后再全班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我会故意拿一张苹果的纸代替任意撕成两半并说:“这样也可以用1/2来表示。”从而引导学生反驳我的理解并说出“平均分”。

  2.领会1/2的含义

  在已经认识1/2之后,引导学生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教材“涂一涂”中各图的1/2。师有选择的投影出学生的作品。接着由学生来说一说:发现了什么?从而达到引出每样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1/2来表示、进一步加深对1/2意义的理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平均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1/2的意义。同时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突破重难点。

  3.认识1/4

  每个人先用自己喜欢的折法折出正方形纸的1/4,再与小组内各成员交流不同的折法并讨论为什么折法不同却都表示这张纸的1/4。这里我会引导学生想出尽可能多的方法。

  设计意图:这部分的教学是本节课的主体部分。通过1/2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分数的含义。再让学生去进行自主创造、拓展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学生的折法会是五花八门,但只要是学生自己创造出来的,就给予肯定。学生可以在小组交流中分享收获的喜悦。

  4.认识其他的四分之几

  在上一环节中学生已经折出1/4的基础上,引导每个小组在已经折出1/4的几张纸上分别画出2/4、3/4、4/4。然后把学生的作品贴到黑板上,同时板书1/4、2/4、3/4、4/4。

  5.学习分数的读写法

  结合板书引导学生总结出:像1/4、2/4、3/4、4/4这样的数我们就叫做分数。接着以3/4为例分析分数的写法和读法。然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探究分数各部分名称及表示的意义。设计意图:使学生初步学会自己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在组内交流,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这一阶段的教学让学生明确认识,形成分数的完整概念。在这里,难点得以突破,教学的各项目标得以集中实现。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我设计了具有层次性、针对性、灵活性的练习。练习分为三个层次:基础练习、综合练习和拓展练习。

  1、基本练习:课本P55练一练的1、2题。

  2、综合练习:下面哪个图形的涂色部分的1/4,在里面“∨”并说明其他三图为什么不能用1/4来表示。(题目在课件上)

  3、拓展练习:判断下面的分数表示的阴影部分对吗?(题目在课件上)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多层次练习的主要目的是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把刚刚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四)自我总结,分享收获

  在本节课即将结束时,我准备让学生找一找身边能用分数表示的例子,同桌之间说一说。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在自我总结中,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真体会生活中是数学与学习数学的价值。

  附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可以说是“微型教案”能具体、直观地帮助学生开启思路、排疑解难、掌握新知识,所以我精心设计如下板书:

  认识分数

  把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1/2像1/2、2/4、3/4、4/4这样的数我们就叫做分数

  写法:先写分数线,再写分子,最后写分母

  读作:四分之三

《认识分数》教案 篇8

  一、教材地位:

  本课内容是苏教版国标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十单元的第一课时《认识分数》。分数的.认识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在数学基础理论中,分数的形式定义相当抽象,现有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对分数的理解仅突出它在现实生活中测量与均分的含义。本册认识分数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扩展,是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读、写方法、还是在计数单位以及计算法则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别,并且学生在生活经验中又接触得较少,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本单元只是初步,对分数概念的教学仅定位于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初步认识和理解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本课时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继续学习分数和学习小数的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如何在本单元教学时做到到位而不越位?我参照新课标,以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为纬度,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方面: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能用折纸、涂色等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在充分理解平均分的基础上,初步感知和体验分子、分母的含义;能正确读、写简单的分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通过参与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观察探究、动手实践、分析概括等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价值,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是探索和发现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几分之一来表示,认识几分之一,并能正确表示出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的几分之一。能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三、预设教学流程:

  为了使上述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切实落实,我预设如下的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认识分数

  在本步骤教学中,我设想由特殊到一般,从认识1/2迁移至认识几分之一。

  1、认识1/2

  分数的初步认识必须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学第一个环节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入郊游时分食品的情境,把4个苹果2瓶矿泉水和1个蛋糕都平均分成2份。当分到一个蛋糕时,学生发现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整数来表示,这时,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实问题发生了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了求知的欲望。这里我设计了一个寻找活动,寻找数字王国里的新朋友,这样就转入第二个环节:揭示半个在数学上可以用1/2表示。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强调每份都是它的1/2。并结合1/2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以及各部分的具体意义,这样教学不仅在发展学生符号感上有意义,而且容易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加深了对1/2的理解。

  2、认识几分之一

  我设计了又来了两个小朋友,变成四个小朋友分一个蛋糕,问学生应该怎样分?,这里还是要强调平均分,并结合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认识: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4份,每份都是它的1/4。在认识1/2的基础上认识1/4。接着出示了一道练习题,让学生判断这些图还可以用1/4来表示吗?主要是对平均分的理解,进一步强调一定要平均分。

  认识几分之一的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利用各种学具纸片长方形、正方形、圆,还有铅丝,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表示出1/4,贴在黑板上,并说说为什么可以用1/4来表示。这时再追问学生:用的东西不一样,折的方法也不同,涂色部分形状更是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1/4来表示呢?让学生思考讨论发现:平均分的图形不同,它们的1/4形状也不一样,但相同的地方都是把一个图形(或物体)平均分成了4份,所以每份都可以用1/4来表示。教师重点指出要讲清是谁的1/4。这里为今后分数应用题中分率与对应单位1埋下伏笔。

  接着是利用课本P99想想做做第一题的四幅图,组织学生讨论每个图形是怎样分的,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引导学生完整地叙述几分之一,并学会写分数。因为前面已突出认识了1/2和1/4,学生在此基础上通过直观图形认识几分之一相对来说比较容易。

  (二)在感受几分之一中比较分数的大小

  这个环节分两个层次。首先,我出示了书本第99页第三题,先出示一条红纸条,告诉学生可以用1来表示,再出示涂了一半颜色的纸条,(书本上是没有的,加入这一内容第一为比较分数的大小作准备,第二是为估计1/3做铺垫)让学生估计出1/2。这时再出示涂1/3颜色的纸条,让学生估计出是1/3后,教师问:同一张纸条的1/2和1/3哪一个大?这里只要让学生从图上直观的看出哪个分数大就可以了,简单的说一下为什么。接着再来估计1/6,可能有一些难度,但有了前面的1/3作铺垫,学生应该可以估计出。最后再比较1/6与上面两个分数的大小。这个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几分之一的认识,让学生在经历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思维活动后自主探索出结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和对数的感觉,也通过直观图形让学生体会了1/2、1/3、1/6和1的关系,为后面学段继续学习分数打下伏笔。

  第二是让学生动手自己解决课本第100页第5题,通过涂出指定的分数,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和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三)面向全体,分层练习

  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学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在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能有所发展,但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差异,分层练习,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个环节我设计了这2个练习:①想想做做第6题,《科学天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一?《艺术园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一?哪一部分大些?②播放生活中的一段广告,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广告中的动态画面让你联想到了几分之一?最后一幅图又是两人分蛋糕,每人半个,让学生体会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

  接着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分数。

《认识分数》教案 篇9

  学生认识分数,是从三年级(上册)开始的。在那册教材里,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能进行简单的分数加、减计算。本单元继续教学分数,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是把由若干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这样的分数表示这个整体里的一份或几份。二是应用对分数的理解,解决求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是多少个物体的实际问题。这两个内容,前者是重点、是基础,后者为前者服务。全单元内容分成四段安排,编写了四道例题、三次“想一想”(“试一试”)、四次“想想做做”和一个练习,还有两道思考题和一篇“你知道吗”。

  1. 教学整体的几分之一。

  从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到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认识分数的一次发展。理解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并不难,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就不那么容易了。把一盘桃平均分给4只猴,每只猴分得其中的一份,例题从情境图到集合图,始终把4个桃显示成一个整体,其中的一份是这盘桃的1/4。“想一想”把这盘桃平均分给2只猴,在集合图的帮助下,让学生说出每只猴分得“这盘桃”的1/2。通过例题和“想一想”的教学,学生能初步体会到这一盘桃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是这盘桃的几分之一。在教学例题的时候,语言要准确、精炼、富有节奏,让学生结合图听明白这些话。要讲清“这盘桃平均分成4份”,“每只猴分得这样的一份”,“一份是这盘桃的1/4”。

  “想想做做”围绕认识整体的几分之一设计,内容分成两部分。第1、2题是一部分,看图写出几分之一。这部分内容的安排是有层次的,从实物组成的整体到几何体组成的整体是一次发展,从一个物体是整体的几分之一到若干个物体是整体的几分之一又是一次发展。第3、4题是另一部分,用图或实物表达自己认识的几分之一。如8个萝卜的1/2是把这8个萝卜平均分成2份,给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又如12根小棒的1/3应该把这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取出其中的一份。在完成“想想做做”第1~4题时,都要让学生认真地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写、这样涂、这样拿。

  2. 求整体的几分之一是多少。

  这部分内容是应用分数的意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进一步理解什么是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教材的主要意图。

  例题是盘里有4个桃,一只猴分得这盘桃的1/4,可以分到几个桃?从“这盘桃的1/4”可以想到就是把这盘桃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通过分实物能得到结果,通过4÷4也能算出得数。教学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充分说说“什么是这盘桃的1/4”,只要把分数的意义激活了,问题就容易解决。教材希望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用除法计算。“试一试”让学生求这盘桃的1/2是多少个,仍然要求学生通过操作和计算解决问题。通过例题和试一试,要让学生清楚地看到,求4个桃的1/4或1/2是几个桃,都是平均分,所以都可以用除法计算。

  “想想做做”的前四题也可分成两部分。第1、2题先动手分一分,体会平均分,再列式计算。第3、4题利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还应该注意到,第1、3题各有两小题,组成整体的物体与个数都是相同的,12个草莓的1/3与1/4的个数是不同的,16个大字的1/2与1/4的个数也是不同的,教材在这两题里设计了可以比较的内容。第2、4题都是求整体的1/2或1/3是几个,由于整体里物体的个数不同,相应的几分之一的个数就不相同,这些也应该让学生感受到。

  3. 认识整体的几分之几。

  在认识整体的几分之一基础上,认识整体的几分之几就容易了。例题仍然用教学几分之一时的情境,突出“3个1/4就是3/4”,既清楚地展示了3/4的内涵,又体现了渗透分数单位及分数组成的意图。“想一想”里,先根据题意在集合图中把10个萝卜平均分成5份,并在其中的3份上加了红色,学生看图说出涂红色的萝卜是萝卜总数的3/5并不难。为了促使学生再次体会分数的意义,要让他们说一说: 把10个萝卜平均分成了几份、3只兔分得其中的几份,是这些萝卜的几分之几。

  “想想做做”中的前半部分和教学几分之一时有相似的安排。第7题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10小段,其中的一小段或几小段都可以用十分之几的分数表示。这道题为下面第8~10题的教学以及今后继续学习分数的知识提供了比较简捷形象的操作方法。第8~10题教学把几厘米写成十分之几分米、几分米写成十分之几米、几角写成十分之几元等内容,这些内容是以后理解小数意义的基础。教学这些题的关键是突破1厘米=1/10分米、1分米=1/10米、1角=1/10元这三个难点。可以利用直尺和钱币实物,也可以利用第7题那样的线段图,抓住分米与厘米、米与分米、元与角之间的十进关系,如先画一条线段表示1元或1米,把这条线段分成10等份之后,其中的一份是1角或1分米,也是1/10元或1/10米,难点就被解决了。从第8、9题到第10题是一步提高,第10题将直接为教学小数服务。

  4. 求整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在已经会求整体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基础上求整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关键在于突出对分数几分之几的理解。12个蘑菇的3/4是把12个蘑菇平均分成4份后其中的3份,无论是操作实物还是列式计算都要先把12平均分成4份(即12÷4=3),再求这样的3份是多少(即3×3=9)。教学时,不能只注重列式计算,要关注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让学生通过形象思维体会算法。也不能过分追求抽象的理性分析,要联系分数的具体含义体会算法。

  “想想做做”第1、2题都要求先“分”再“算”,分的时候思考比较具体形象,算的思路比较抽象。先“分”后“算”能突出思考过程,再次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第3、4题虽然只要求算,仍应重视引导学生抓住题中的数量关系,从分析分数的具体含义入手,组织推理,并给学生充分交流思考的机会。

  练习七整理了本单元教学的内容并解决实际问题。第1、2题把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整合起来,帮助学生全面体会分数的意义。第5题学生对折后可以说说能知道哪些分数,并发现规律。

《认识分数》教案 篇10

  小学数学《认识分数》说课稿怎么写?下面应届毕业生小编特为大家推荐一篇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用。

  一、教材地位:

  本课内容是苏教版国标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十单元的第一课时《认识分数》。分数的认识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在数学基础理论中,分数的形式定义相当抽象,现有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对分数的理解仅突出它在现实生活中测量与均分的含义。本册“认识分数”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扩展,是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读、写方法、还是在计数单位以及计算法则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别,并且学生在生活经验中又接触得较少,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本单元只是“初步”,对分数概念的教学仅定位于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初步认识和理解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本课时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继续学习分数和学习小数的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如何在本单元教学时做到到位而不越位?我参照新课标,以“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为纬度,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方面: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能用折纸、涂色等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在充分理解“平均分”的基础上,初步感知和体验分子、分母的含义;能正确读、写简单的分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通过参与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观察探究、动手实践、分析概括等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价值,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是探索和发现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几分之一来表示,认识几分之一,并能正确表示出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的几分之一。能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三、预设教学流程:

  为了使上述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切实落实,我预设如下的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认识分数

  在本步骤教学中,我设想由特殊到一般,从认识1/2迁移至认识几分之一。

  1、认识1/2

  “分数的初步认识”必须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学第一个环节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入郊游时分食品的情境,把4个苹果2瓶矿泉水和1个蛋糕都平均分成2份。当分到一个蛋糕时,学生发现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整数来表示,这时,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实问题发生了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了求知的欲望。这里我设计了一个寻找活动,“寻找数字王国里的新朋友”,这样就转入第二个环节:揭示“半个”在数学上可以用1/2表示。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强调每份都是它的1/2。并结合1/2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以及各部分的具体意义,这样教学不仅在发展学生符号感上有意义,而且容易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加深了对1/2的理解。

  2、认识几分之一

  我设计了又来了两个小朋友,变成四个小朋友分一个蛋糕,问学生“应该怎样分?”,这里还是要强调“平均分”,并结合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认识: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4份,每份都是它的1/4。在认识1/2的基础上认识1/4。接着出示了一道练习题,让学生判断这些图还可以用1/4来表示吗?主要是对平均分的理解,进一步强调一定要平均分。

  认识几分之一的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利用各种学具纸片长方形、正方形、圆,还有铅丝,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表示出1/4,贴在黑板上,并说说为什么可以用1/4来表示。这时再追问学生:用的东西不一样,折的方法也不同,涂色部分形状更是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1/4来表示呢?让学生思考讨论发现:平均分的图形不同,它们的1/4形状也不一样,但相同的地方都是把一个图形(或物体)平均分成了4份,所以每份都可以用1/4来表示。教师重点指出“要讲清是谁的1/4”。这里为今后分数应用题中分率与对应单位1埋下伏笔。

  接着是利用课本p99想想做做第一题的四幅图,组织学生讨论“每个图形是怎样分的,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引导学生完整地叙述几分之一,并学会写分数。因为前面已突出认识了1/2和1/4,学生在此基础上通过直观图形认识几分之一相对来说比较容易。

  (二)在感受几分之一中比较分数的大小

  这个环节分两个层次。首先,我出示了书本第99页第三题,先出示一条红纸条,告诉学生可以用“1”来表示,再出示涂了一半颜色的纸条,(书本上是没有的,加入这一内容第一为比较分数的大小作准备,第二是为估计1/3做铺垫)让学生估计出1/2。这时再出示涂1/3颜色的纸条,让学生估计出是1/3后,教师问:同一张纸条的1/2和1/3哪一个大?这里只要让学生从图上直观的看出哪个分数大就可以了,简单的说一下为什么。接着再来估计1/6,可能有一些难度,但有了前面的1/3作铺垫,学生应该可以估计出。最后再比较1/6与上面两个分数的大小。这个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几分之一的认识,让学生在经历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思维活动后自主探索出结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和对数的感觉,也通过直观图形让学生体会了1/2、1/3、1/6和1的关系,为后面学段继续学习分数打下伏笔。

  第二是让学生动手自己解决课本第100页第5题,通过涂出指定的分数,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和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三)面向全体,分层练习

  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学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在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能有所发展,但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差异,分层练习,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个环节我设计了这2个练习:①想想做做第6题,《科学天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一?《艺术园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一?哪一部分大些?②播放生活中的一段广告,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广告中的动态画面让你联想到了几分之一?最后一幅图又是两人分蛋糕,每人“半个”,让学生体会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

  接着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分数。

《认识分数》教案 篇11

  学生在三年级教材里初步认识了分数,其中三年级(上册)教材是一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下册)教材是若干个物体组成的整体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本单元继续教学分数的意义,涉及的有关知识比较多,大致分成五部分编排。

  第36~37页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

  第38~43页真分数与假分数,用分数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

  第44~46页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

  第47~50页带分数,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分数与小数相互改写。

  第51~54页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

  编排的三道思考题都与本单元教学的知识直接有关,对理解分数意义和发展数感十分有益。

  1 教学分数的定义,重点是建立单位“1”的概念。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这是关于分数的描述式定义,单位“1”、平均分、表示一份或几份的数是定义里的三个主要内涵。相对于后两个内涵,单位“1”较难理解,是教学分数意义的关键,是必须突破的难点。

  例1的教学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用分数表示一块饼、一个长方形、一根表示1米的线条、一个集合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并结合图说说写出的每个分数的含义。引起对已有知识的回忆,感受被平均分的对象是非常广泛的,为建立单位“1”的概念积累具体的感性材料。第二步告诉学生,被平均分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这里把“自然数1”作为建立单位“1”的台阶,出于两个原因: 首先是被平均分的对象都是“一个”,即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集合,“一个”用自然数“1”表示,学生容易接受。先理解可以用自然数1表示,再提升成单位“1”,降低了认知的坡度。其次是体现了分数与自然数是有联系的,有利于后面教学假分数。第三步回答“大象”卡通提出的问题,再认各个分数的单位“1”是什么,使抽象的概念回归到具体实例中去。第四步揭示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由于在前三步的教学中建立了单位“1”的概念,这一步的教学就顺理成章了。

  “练一练”和练习六通过写分数和解释分数,进一步体会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如“练一练”写分数时,要看懂每幅图里把什么看成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几份涂了颜色。思考和交流都是围绕分数意义展开的。又如练习六第2题在三个图里涂色表示23,从中体会看作单位“1”的对象不同,各次涂色的桃的个数也不同。第3题说分数的意义,是以后分析分数乘、除法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基本思路。由第(1)小题作了示范,要求说清楚把什么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另一个数量有这样的几份。第5题写成的两个分数有相同的单位“1”,由于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所以表示1份的分数也不同。通过这些练习,学生对分数意义的三个内涵会有整体的感受。

  2 以分数单位为新知识的生长点,教学真分数和假分数。

  在例2之前,学生接触的分数都是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例2和例3陆续引出分子和分母相等以及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然后把以前认识的分数和例题里新认识的分数进行比较、分类,得出真分数和假分数。

  例2以分数单位为知识生长点,通过推理表示出假分数。先在三个同样的圆里涂颜色分别表示14、34和44,从已经认识的分数带出44,并通过说说每个分数各有几个14,理解44的意义,初步体会几个14是四分之几;再在图形中涂颜色表示5个14,利用“5个14是几分之几”这个问题,引导学生结合看图写出54,再次体会几个14是四分之几。理解1个圆只能表示4个14,表示5个14需要2个圆非常重要,不仅直观感受54的意义,而且有利于以后认识带分数以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

  例3继续教学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先出现三个分母都是5的分数,说说这些分数各有几个15,并在图形里涂颜色表示。这样的安排充分利用例2的基础,紧紧抓住分数的意义,让学生在说和画的活动中主动理解这些分数的意义。而且,学生经历四分之几到五分之几的扩展,对其他分母的分数意义也能理解了。

  例2和例3先后出现七个分数,有分子比分母小的、分子比分母大的以及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各种情况,这就具备了教学真分数、假分数的条件。教材的安排是先比较各个分数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再把七个分数分成两类,分别定义真分数和假分数。学生按分子、分母的大小,往往把七个分数分成三类,这是正常的现象。教学时只要把分子比分母大和分子与分母相等这两类分数合并起来,指出它们都是假分数。

  练习七第1~4题是配合真分数、假分数的教学编排的。第1题在直线上指出表示各分数的点,是再次体会分数的意义。三小题里的分数分别表示几个12、几个13和几个15。依次读读各组的分数,找出其中的真分数和假分数,能巩固真分数与假分数的概念。看看表示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点各在直线的哪一段上,初步体会真分数比1小,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假分数等于1,分子比分母大的假分数大于1,进一步充实对真分数和假分数的认识。在解答第4题时,需要运用这些认识,才能比较每组两个数的大小。

  3 用分数表示同类两个数量的关系,扩展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分数的意义表达的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如地球表面有71100被海洋覆盖,地球的表面是整体,把它看作单位“1”;被海洋覆盖的是其中的一部分,占整体的71100。事实上,分数的应用不局限于部分与整体关系的范畴,还经常用来表示两个同类数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体会分数能表示两个同类数量的关系,扩展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有利于应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些正是例4、例5的编排意图。

  例4利用直观的图画,引导学生把已有的分数概念迁移到新的情境中来。图画里一条红彩带平均分成4份,另一条黄彩带和红彩带中的一份同样长,很容易看出黄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14。教材要求学生表达得出14的思考,仔细体会其中的推理: 红彩带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是它的14;因为黄彩带与红彩带的1份同样长,所以黄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14。学会思考是这道例题的教学要求,但不要机械套用某种语言模式。要抓住分数的意义,体会黄彩带与红彩带的长度关系。“试一试”是例题的延伸,红彩带仍旧平均分成4份,蓝彩带的长与红彩带里的3份同样长,是红彩带的34。从黄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14到蓝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34,学生初步体会到分数可以表示两个长度的关系。

  例5在红彩带的下面画绿彩带,体会“绿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54”这个关系的含义。以画促思是例题的编写特点,如果让学生先猜一猜画出的绿彩带比红彩带长还是短,并说出理由,既能激起兴趣,又能引发思考。“试一试”把花彩带的长与红彩带的长相互比较,提出了两个问题。体会两个问题不同,辨清各是什么彩带与什么彩带相比,才能正确地用分数表示两个长度的关系。要联系图画,理解前一个问题是花彩带与红彩带比,把红彩带平均分成4份,花彩带的长有这样的7份。后一个问题是红彩带与花彩带比,把花彩带平均分成7份,红彩带的长是这样的4份。

  练习七第5~8题配合例5的教学。这些题分别通过线段图、平行四边形、实物图、统计图呈现数量,能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经常用分数表示数量关系。更重要的是深刻体会,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必须分析谁和谁比,找到作为单位“1”的数量。

《认识分数》教案 篇12

  教学内容:认识几分之几 第101—10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几份可以用分数几分之几来表示;

  2、能用分数表示实际操作的结果;

  3、会读、写几分之几,并能比较几分之几的大小。

  4、体会分数来自与生活实际的需要,了解分数产生与发展的大致历程。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几分之几的含义。比较熟练地比较分数的大小。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准备同样大小的圆形纸、长方形纸,绳子,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并情境导入几分之几

  1同学们,我们昨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知道分数是在什么情况下要用到呢?

  (师读几个分数,学生根据老师所读写出分数。师请学生相互报几个分数,学生写出分数。)

  2、接着:大家还记得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途中吃西瓜的故事,如果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8份,猪八戒吃其中的两份,,那么,可以用什么分数来表示呢?请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折成同样大的8份,再把2份涂上颜色。

  3、学生先在小组里相互说一说:我涂的是8份中的几份。还剩下几份?你涂的部分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你是怎样想的?

  4、全班交流。

  5、光碟出示第101页的试一试,填上适当的分数。

  二、比较几分之几的大小

  1.请大家把长方形的纸拿出来,四人为一组,折成5份,并涂一涂,比较一下:五分之三和五分之二哪个大?

  2、在小组相互说的基础上,在班级里进行交流:我是看五分之三涂色部分大,五分之二的涂色部分小,所以五分之三大于五分之二。学生也可以这样说:把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平均分成了五份,取的越多,表示的分数就越大,取的越少,表示的分数就越小。

  3、光碟出示第103页第4题。

  (1)先涂一涂,再比一比。

  (2)同桌之间进行交流。后全班交流评价。

  4、用你准备的圆片或细绳,折一折。同桌比一比,说一说。你从中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先在小组里相互说一说,再在班级里进行交流。)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2题。

  (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了8份,一个吃了1块,另1个吃了2块,他们各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在每个图里涂上颜色表示所要求的分数。学生先完成在书上。再组织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的第3题。

  (1)用两张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纸,分别折出它的四分之三和八分之五,并涂上颜色。你还能折出一张纸的几分之几?

  (2)进行展示交流、鼓励。

  3、光碟出示第103页第5题。

  (把1个西瓜平均分成8份,一个吃了这个西瓜的1份,另一个吃了这个西瓜的3份。)

  (1)用分数怎样表示?谁吃的更多一些?

  (2)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

  四、学习阅读《你知道吗?》

  1、自主阅读,思考

  2、交流: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哪些疑问?

  3、读了这些图文,你想到了什么?

  五、质疑问难;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六、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认识分数》教案 篇13

  教学内容:认识几分之一 第98——100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几分之一来表示,并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

  2、正确认识和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

  3、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

  4、会直观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认识几分之一的分数。知道平均分才能用分数表示,会直观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准备同样大小的圆形纸、长方形纸,绳子,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动画课件展示)星期天,小红和小明去郊外野餐,看看他们准备了什么好吃的?(课件出示4个苹果、2瓶矿泉水、1个蛋糕)如果你是他俩,你打算怎么分这些食品呢?

  2、结合学生口答,老师出示下列图案:

  两个苹果、1瓶矿泉水、半个蛋糕

  3、比较这三个数字,哪个数字比较特别?

  4、“半个”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吗?揭示二分之一,写作 ,读作二分之一。

  5、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像 这样的数,它们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分数。(板书:认识分数)

  二、研究二分之一

  1、那么什么样的数是分数呢?

  (边说边用动画课件演示切蛋糕)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这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 (老师指着左半个蛋糕,在蛋糕上出示分数)。老师指着另一半蛋糕问:那这一份呢?(学生回答后,动画出示分数)也就是每份都是它的 。 就是分数。

  2、你能说说 是怎么得来的?(先学生自己说,后指名说。)

  3、老师小结,并用课件出示文字,读一读。

  三、操作活动,经历二分之一的产生过程

  1、在我们桌上有一些纸片和绳子,你能找到它们的 吗?

  (学生动手操作)

  2、交流:你是怎么得到二分之一的?

  3、小结:不管怎样,只要把一样物体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 。

  4、 这个分数里,1表示什么?横线和横线下面的数又分别表示什么呢?

  交流,结合回答板书:   ……分子……分数线……分母

  5、分数的写法: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后写分子

  四、导入其它的几分之一

  1、你觉得还有哪些分数?(指名学生口答并板书出分数)

  2、你能用你准备的纸片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吗?(学生操作交流)

  3、下面的图形的涂色部分你能用分数表示吗?(书本第99页第1题)

  五、比较大小:

  1、取出同样的纸片折出的不同分数,直观比较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小结(同样的物体,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小。)

  3、练习:(书本第100页第5题)

  六、分析判断:

  1、仔细观察下列图形,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能用 来表示?

  2、观察第99页,第2题,判断,说一说为什么?

  3、观察第100页第6题,思考并讨论交流。

  七、轻松一刻:

  (课件)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途中吃西瓜的故事。思考:四分之一与六分之一到底谁吃得多?

  八、总结:

  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认识分数》教案 篇14

  教学内容:简单分数的加、减法 第105—106页

  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分数的实际意义;

  2、探究并学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计算,并能与他人交流自己计算的方法。

  2、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机会,锻炼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能进行简单的分数相加、相减。

  教具学具准备:光碟、长方形纸片、卡片

  教学过程:

  一、操作与复习

  1、1请大家拿出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把它平均分成8份,想一想:每一份都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2、再把它的3份涂上红色,再想一想:涂红色的部分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再把它的2份涂上绿色,也请大家想一想:涂绿色的部分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二、情境导入

  1、据刚才前后两次所涂的颜色,你能想到怎样的数学问题?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再在班级里组织交流。

  2、学生可能会提到:两次涂色部分一共是这个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学生也有可能会提出:红色部分比绿色部分多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两个数学问题。师作巡视。

  4、组织交流:要求两次涂色部分一共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可以怎样列算式?如何算?要求红色部分比绿色部分多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又应该怎样列算式?如何算?

  5、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相应板书。

  6、观察列式与计算,你有什么发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第1次大约喝了这杯水的五分之一,第二次大约喝了这杯水的五分之二。两次大约喝了这杯水的几分之几)?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

  2、完成书上“想想做做”的第3题。

  (小红用一张纸的八分之五做红花,小明用这张纸的八分之二做小旗。)

  (1)两人一共用去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小明比小红少用的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学生先独立列式计算完成在本子上,再组织全班交流。

  3.完成书上“想想做做“的第4题。

  (1)学生自由阅读理解:(一块地的五分之三种西红柿,五分之一种茄子,根据这两个条件,请同学提一些数学问题。)

  (2)学生可能会提:西红柿和茄子一共种了这块地的几分之几?西红柿比茄子多种了这块地的几分之几?(或茄子比西红柿少种了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3)学生先自己解答提出的问题,再组织交流。

  (4)思考:还有这块地的几分之几可以种些什么?

  4.学习思考题。

  (1)光碟出示第106页思考题:

  (2)先请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再同桌相互说一说,再填一填。

  (3)然后组织交流。

  四、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完成“想想做做”的第2、3、4题。

《认识分数》教案 篇15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认识分数〉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64~65页)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课是基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也就是“学生在掌握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就表示这个物体的几分之一”的知识储备上,进行深入和拓展。教材在编排意图上秉承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的有机递进,体现层次性,彰现渐进性,为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做了有效的预设和安排。

  3、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就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2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亲历探索过程,亲尝收获快乐,从而进一步构建分数“几分之一”的实际概念;

  3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感受“认识分数”的生活价值和数学价值。

  二、说教材

  1、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

  2、依据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前沿理论,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合理、有效地采用多媒体图、文、声三维动态呈现的优势,突破重点,化解难点。

  三、说教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很好地诠释了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除了要使学生学会,更要使学生会学。基于以上理念,让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真正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进而能让学生提炼出有效的学习方法,感悟数学学习的生命价值,体验学习的快乐。

  四、说教学过程

  (一)以境激请、导入新知

  多媒体呈现猴王分桃的情境,教师以故事的形式叙述:花果山猴王给4只小猴分桃,猴王把一只桃分给4只小猴,但是分的大小各异,4只小猴不接受,没法,猴王只好重新分的一样多,小猴们才欣然接受。承接着故事,教师提问:小猴们为什么不接受第一次分桃的结果呢?(重点揭示“平均分”)第二次平均每只小猴分得这只桃的几分之几?

  [通过猴王分桃的情境,复习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就表示这个物体的几分之一,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有效回馈,旨在调动学生的先前经验,寻找到“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到“把一个整体平均分”的认知突破点。强调“平均分”是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进行必要的凸现和强化,能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一座互通的桥梁。]

  (二)互动探究、学习新知

  变换多媒体呈现情境,以叹息的口吻叙述新情境:猴王为了避免再次出现分桃不均的场面,吸取了前面的教训,将一盘桃(4个)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一呢?将问题直接抛给学生,学生们都情趣高涨,跃跃欲试。此时,教师并没急于求“案”,而是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分一分(用学具来分,用画图来分,用折纸的方法分等等)。接着,让小组讨论,每只小猴分得几个桃?是其中的几分之几?怎样用一个分数来表示每只小猴分得的桃?让学生各抒己见。因为学生是在自己动手操作,实践感知的基础上获得认识的,都说的头头是道。教师在点头嘉许的情况下,适时小结:把一盘桃(4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盘桃的四分之一。接着教师马上安排练习,多媒体出示想想做做1的前两个填空,用分数表示,并能说说表示的含义。

  [这部分其实是“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后,每份是一个物体”的知识点内容的教学,通过学生合作探究,操作发现,让学生在直观的基础上,形成逐渐抽象的认识,提炼出具体的表示方法,为后续的学习开辟了更宽广的空间。结合这个知识点,及时的练习,必要的巩固和强化,能有效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以调控下限的学习。]

  在基本练习之后,继续深入,来学习“每份是几个物体”的知识点。为了让学生更具有直观体验,教师跳出了“猴王分桃”的多媒体虚拟情境,为学生准备了一些实物(9个小正方体,4个苹果,8枝铅笔),让学生来平均分一分。以小组的形式来展开,并思考:你把这些物体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个物体?你能用分数表示吗?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展开探究,你分我摆,你数我记。当然,我们不排除学生仍然把这些物体以一个一份的形式来分,我们教师就要发挥巡视指导的作用,让学生的合作探究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在一定时间之后,全班交流,学生上实物展台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情况。在此之间,教师可以作出合理的筛选,既选一、二个分得比较合理的来引领学生的思维,形成公识,达成一致,又选出分得不合理或者不成功的例子,让学生进行个人自诊和全班会诊,找出存在的问题,教师适时点拨和引导,去伪存真,和全体同学共同发现: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与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的联系和区别。继而完成想想做做1中的剩余两空。

  [这部分知识点的教学,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分数的意义: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分就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每份是几个物体),通过学生的合作探讨,互动交流,使学生从具体的实物中得到感悟,从操作中获得认识,从现象中发现本质,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综合练习、有效反馈

  1、完成想想做做2(用分数表示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和想想做做3(每个图里填上它上面的分数),并进行全班汇报交流。

  [此练习是为了对学生学习的新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巩固强化,及时反馈存在的问题,针对2、3两个练习,教师要做好排查,能发现情况,事实点拨,有效补救。]

  2、拿一拿

  一堆小棒12根,请分别拿出这堆小棒的1/2和1/3。

  这题是新知识的有效运用,先让学生说一说,所要拿的分数所表示的含义,根据这两个分数的意义,来具体分一分,拿一拿,并说一说,分别是几根。之后,可对这题进行提升,你还能拿出这堆小棒的几分之一?并比较拿的这几个不同的分数,发现了什么规律?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开放的练习,给学生充分探索的空间和展示的机会,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首先让学生谈谈学习本课后的具体收获,从结合自己的学习过程到所获得的知识等方面谈出自己的体会。接着,让学生观察我们身边的物体,能用学到的知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来说一说,我们身边的分数吗?(学生可以把我们的课桌,作业本,以及我们的同学等等看最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

  [必要的总结,加深学习的印象,让学生在知识、情感、能力方面都有收获的体验,同时,让学生自己造分数,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初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审视我们显示的生活世界,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做到学用结合。]

《认识分数》教案 篇16

  课例: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教学重难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

  彩笔、贴纸、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孩子们,我们的老朋友笑笑和淘气在分苹果呢。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分的?(课件演示)

  笑笑说:“现在有两个苹果,要分给我们两个人,可以每人分到一个苹果,这样比较公平、合理,用到了我们以前学过的  平均分的知识。淘气,你同意吗?”

  淘气:“两个苹果每人分到一个,是平均分,即公平又合理,我同意。”

  他们是怎样分的呢?(他们是把两个苹果平均分的,每人分到一个。)(板书:平均分)

  那你们都同意他们的分法吗?(边说边演示)

  你们可真是一群讲求公平、合理的好孩子。

  二、新授

  1、认识“一半”的表示方法

  (课件:笑笑和淘气说,怎么办呢?怎么办呢?)笑笑和淘气好象遇到困难了。我们看看他们怎么了?(课件:淘气:现在只有一个苹果,我和笑笑有两个人。该怎样分呢?)现在只有一个苹果笑笑和淘气不知道该怎样分了,你们愿意帮他们吗?

  现在请你和你同桌两人,分别扮演淘气和笑笑分这个苹果。

  (开始动手分苹果)

  现在谁能给笑笑和淘气出主意了,告诉他们该怎样分这个苹果?汇报:我们要公平、合理。我和我同桌平均分这个苹果,把苹果从中间切开,一人一半。评:你真是个有思想的孩子。是啊,在生活中,人人都是平等的,老师同意你的观点,要平均分。

  那“一半”该怎样来表示呢?(小组讨论)

  (0.5、 1/2)(课件:演示1/2)

  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和小数。那1/2和我们以前学的数一样吗?(不一样)

  它叫什么数呢?(分数)

  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动手分一分,来认识分数。(板书:认识分数)

  分数是数家族中的重要成员,也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1/2就是表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的到一半,也就是1/2。

  2、读、写,认识各部分名称

  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1/2这个新朋友,你想学会写它吗?(首先,我们写一条“——”,表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再在“——”的下面写“2”,表示把这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最后在“——”的上面写“1”,表示每人分到这个苹果的一半。读作:二分之一)(板书:读作:二分之一)(齐读)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这个分数怎么读,怎么写了。你知道它的各部分名称都是什么吗?

  (中间的“——”,叫做分数线,表示平均分。

  下面的“2”,叫做分母。              (同时板书)

  上面的“1”,叫做分子。)

  现在你是不是和1/2更熟悉了?

  请同学们把书翻开53页,看涂一涂。想一想,怎样才能涂出这些图形的1/2?(利用我们以前学过的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先确定对称轴,然后就可以涂出它的1/2了。)

  请同学们迅速涂出它们的1/2。

  汇报:(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老师把第一幅图涂出来了。把一片树叶平均分成两份,其中涂色部分占这片叶子的1/2。)

  谁来汇报第二幅图?(把一件衣服平均分成两份,(课件:画对称轴)其中涂色部分占这件衣服的1/2。)(课件演示)

  (把一个六边形平均分成两份,其中涂色部分占这个六边形的1/2。)

  (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两份,其中涂色部分占这个圆的1/2。)

  (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两份,其中涂色部分占这个正方形的1/2。)评:孩子们,你们真是太让老师佩服了,说的和做的都这么好。

  3、认识几分之几

  现在,老师相信你们一定和1/2成为好朋友了。

  请看大屏幕:(判断下面图形能不能用1/2来表示)

  (圆,是。

  三角形,不是。因为它不是平均分成2份。

  正方形,不是。因为这个正方形是平均分成了4份,其中涂色部分占整个正方形的1/4。)(课件1/4的图片,并出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涂色部分占整个正方形的1/4。)评:你可真聪明,不但和1/2成为了好朋友,还由1/2认识了一个新的朋友1/4。

  你能把这个新朋友1/4写在黑板上吗?(生板书:1/4)

  (课件1/4的图片)看到了这个图形,你还想到了什么?(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没涂色部分占整个正方形的3/4。)(课件出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没涂色部分占整个正方形的3/4。)(师板书:3/4)

  那,怎么能把这个图形用2/4来表示呢?(把其中的两份涂上颜色(课件演示),其中涂色部分就占整个图形的2/4。)(课件出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涂色部分占整个正方形的2/4。)

  (老师,我有补充,其中没涂色部分也占整个图形的2/4。)(课件演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没涂色部分占整个正方形的2/4。)(师板书:2/4)

  如果全涂上颜色呢?(课件演示)(课件出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涂色部分占整个正方形的4/4。)(师板书:4/4)

  4、分数定义

  你们能通过一幅图,找到这么多知识,真是棒极了。

  (师指着黑板说)像1/2,1/4,3/4,2/4,4/4,   都是分数。(板书)

  你还能再说几个分数吗?

  能说完吗?分数这么多,说也说不完。(补充板书“……”)

  三、练习:54页说一说

  请同学们把书翻开54页,看说一说。请同学们先自己写一写,读一读,这三个分数。然后再想一想。他们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1、 表示把一条绳子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一份是1/3。

  2、表示把一个五角星平均分成5份,其中涂色部分占这个五角星的是3/5。

  3、方框里有6个大小一样的圆,其中5个涂上了颜色,表示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5/6,没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1/6

  四、拓展延伸

  1、动手折分数

  我们已经和这么多的分数成为了好朋友,你还想有更多的分数朋友吗?

  你想和哪个分数成为好朋友,就请你折一折或涂一涂的办法,把这个分数朋友找到了。找到了就请把你的分数朋友贴到黑板上,向全班朋友展示。

  (找分数)

  (贴分数)

  (汇报:自己找的是那个分数)

  2、说生活中的分数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分数朋友,你找到了吗?

  (我们班有48名同学,加上老师,我们这个集体里一共有49个人,其中老师就占总人数的1/49。)

  评:你们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可真强,这么快就在生活中又找到了这么多的分数朋友。

  五、总结

  同学们,老师觉得你们这节课表现很精彩。特别的棒。现在请你用一句话来评价一下,你这节课的表现。

  这节课我们初步相识了分数朋友,以后我们还会接触更多的分数朋友,了解它们更多的秘密。希望你还能象这节课一样精彩。

  反思:

  本节课我是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学习和理解分数的。分数概念是学生初次接触的重要知识,要建立这个过程需要一段时间,所以我创设了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并且本节课的教学,我还充分利用了实物操作、图形等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逐步了解了分数的意义。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所以本节课我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造作、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充分认识了分数。了解了分数的意义。并为学生提供了大量自主学习的机会,比如“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圈一圈”“试一试”“练一练”等,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自主的数学活动中理解数学、体验数学。

  但对学生精彩的回答,没有及时的给予评价。评价语言比较简单,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这是应该注意的。而且对于1/2的意义没有给学生多说的机会,孩子掌握的不是很好。如果这里能更好的处理,孩子就能更好的掌握这些知识了。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