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有理数的加法(精选16篇)七年级数学教案

98e范文网 时间:

2.4 有理数的加法(精选16篇)

2.4 有理数的加法 篇1

  1.3.1 有理数的加法(一)

  教学目标1,在现实背景中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2,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3,能积极地参与探究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活动,并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4,能较为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间题.5,在教学中适当渗透分类讨论思想

  教学难点异号两数相加

  知识重点和的符号的确定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

  设置情境

  引入课题回顾用正负数表示数量的实际例子;在足球比赛中,如果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它们的和叫做净胜球数.若红队进4个球,失2个球,则红队的胜球数,可以怎样表示?蓝队的胜球数呢?  师:如何进行类似的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一起与大家探讨的问题.(出示课题)让学生感受到在实际问题中做加法运算的数可能超出正数的范围,体会学习有理数加法的必要性,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

  分析问题

  探究新知如果是球队在某场比赛中上半场失了两个球,下半场失了3个球,那么它的得胜球是几个呢?算式应该怎么列?若这支球队上半场进了2个球,下半场失了3个球,又如何列出算式,求它的得胜球呢?(学生思考回答)思考:请同学们想想,这支球队在这场比赛中还可能出现其他的什么情况?你能列出算式吗?与同伴交流。学生相互交流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可以把两个有理数相加归纳为同号两数相加、异号两数相加、一个数同零相加这三种情况.    2,借助数轴来讨论有理数的加法.i    一个物体向左右方向运动,我们规定向左运动为负,向右为正,向右运动5m,记作5m,向左运动5m,记作-5 m.    (1)(小组合作)把我们已经得出的几种有理数相加的情况在数轴上用运动的方向表示出来,并求出结果,解释它的意义.    (2)交流汇报.(对学习小组的汇报结果,数轴用实物投影仪展示,算式由教师写在黑板上)(3)说一说有理数相加应注意什么?(符号,绝对值)能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如何相加吗?(4)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教师出示有理数加法法则.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相加,仍得这个数.再次创设足球比赛情境,一方面与引题相呼应,联系密切,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此情境中感受到有理数相加的几种不同情形,并能将它分类,渗透分类讨论思想.估计学生能顺利地得到(+)+(+),(+)+(一),(一)+(+),(一)十(-),0+(+),0+(一).但不能把它归的为同号异号等三类,所以此处需教师.点拔、指扎,体现教师的引导者作用. ①假设原点0为第一次运动起点,第二次运动的起点是第一次运动的终点.②若学生在学习小组内不能很好地参与探究,也可以让其参照教科书第21页的“探究”自主进行.③让学生感受“数学模型”的思想.④学会与同伴交流,并在交流中获益.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能力,也许学生说得不够严谨,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足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所发现的规律

  解决问题解决问题 例1计算:(1)(-3)+(-9);  (2)(-5)+13;(3)0十(-7);    (4)(-4.7)+3.9.教师板演,让学生说出每一步运算所依据的法则.请同学们比较,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与小学时候学的加法有什么异同?(如:有理数加法计算中要注意符号,和不一定大于加数等等)例2足球循环赛中,红队4:1胜黄队,黄队1:0胜蓝队蓝队1:0胜红队,计算各队的净胜球数. (让学生读数,理解题意,思考解决方案,然后由学生口述,教师板书)学生活动:请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用到有理数加法的例子。注意点:(1)下先确定是哪种类型的加法再定符号,最后算绝对位.(2)教教师板演的例通要完整体现过程,并要求学生在刚开始学的时候要把中间的过程写完整.(3)体现化归思想.(4)这里增加了两道题目,要是让学生能较为熟练地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堂练习教科书第23页练习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自己总结。

  本课作业必做题:阅读教科书第20~22页,教科书第31习题1.3第1、12、第13题。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1,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注重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归纳(用自己的语言叙迷)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   2,注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不可能立即见效,也不可能靠一朝一夕让学生理解、掌握,所以,本节课在这一方面主要是让学生感知研究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分类、辩析、归纳、化归等).如在探究加法法则时,有意识地把各种情况先分为三类(同号、异号,一个数同0相加);在运用法则时,当和的符号确定以后,有理数的加法就转化为算术的加减法.  3,注意学生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与他人合作中受益,学会交流,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附板书:1.3.1 有理数的加法(一)

2.4 有理数的加法 篇2

  教学目的: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初步

  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

  教学重点:法则

  教学难点 :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教学教程:

  一、复习提问:

  1、如果向东走5米记作+5米,那么向

  西走3米记作__.                           

  2、已知a=-5,b=+3,

  ︱a︳+︱b︱=_

  已知a=-5,b=+3,

  ︱a︱-︱b︱=__

  -1      0        1       2        3        4        5        6        7        8

  二、授新课

  小明在一条东西向的跑道上,先走了5米,又走了3米,能否确定他现在位于原来位置的哪个方向?与原来相距多少米?

  规定向东的方向为正方向

  提问:这题有几种情况?

  小结:有以下四种情况

  (1)两次都向东走,

  (2)两次都向西走

  (3)先向东走,再向西走

  (4)先向西走,再向东走

  根据小结,我们再分析每一种情况:

  (1)向东走5米,再向东走3米,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5               +3           

  (+5) +(+3)   =+8

  (2)向西走- 5米,再向西走- 3米,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  5

  -  3

  ( -3 )+ ( - 5) = - 8

  (3)先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3

  +5

  (+5) +( -3) =2

  (4)先向西走5米,再向东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5

  +3

  (-5)+(+3) = -2

  下面再看两种特殊情况:

  (5)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5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5

  +5

  (+5)+(-5)=0

  (6)向西走5米,再向东走0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 5

  (-5)+0 = -5

  小结:总结前的六种情况:

  同号两数相加:(+5)+(+3)=+8

  (-5)+(-3)=-8

  异号两数相加: (+5)+(-3)=2

  (-5)+(+3)=-2

  (+5)+(-5)=0

  一数与零相加: (-5)+0=-5

  得出结论: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

  3、一个数与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例如:

  (-4)+(-5)                (同号两数相加)

  解:=- (        )      (取相同的符号)

  =-9                 (并把绝对值相加)

  (-2)+(+6)           (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

  解:=+( )           (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

  =+4                    (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练习:

  口答:

  1、(-15)+(-32)=      

  2、(+10)+(-4)=       

  3、7+(-4)=               

  4、4+(-4)=               

  5、9+(-2)=                     

  6、(-0.5)+4.4=                         

  7、(-9)+0=                 

  8、0+(-3)=               

  计算:

  1)(-3+-9)(2-1/2)+(+1/3)

  解略

  练习:

  (1)15+(-22)=

  (2)(-13)+(-8)=

  (3)(-0·9)+1·5=

  (4)2·7+(-3·5)=

  (5)1/2+(-2/3)=

  (6)(-1/4)+(-1/3)=

  练习三:

  1、填空:

  (1)            + 11  =27     (2)7+                     =4

  (3)(-9)+               =9      (4)12+               =0

  (5)(-8)+               =-15   (6)           +(-13)=-6

  2、用“<”或“>”号填空:

  (1)如果a>0,b>0,那么a+b        0;

  (2)如果a<0,b<0,那么a+b        0;

  (3)如果a>0,b<0,|a|>|b|,那么a+b        0;

  (4)如果a<0,b>0,|a|>|b|,那么a+b        0

  小结:

  1、掌握法则,正确地进

  行加法运算。

  2、两个有理数相加,首先判断加法类

  型,再确定和的符号,最后确定和的绝对值。

  作业 :课本第3823

  4012

2.4 有理数的加法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中的符号法则和绝对值运算法则;

  2.能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弄清有理数加法与非负数加法的区别;

  3.三个或三个以上有理数相加时,能正确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化运算过程;

  4.通过有理数加法法则及运算律在加法运算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5.本节课通过行程问题说明法则的合理性,然后又通过实例说明如何运用法则和运算律,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依据法则熟练进行运算。难点是法则的理解。

  (1)加法法则本身是一种规定,教材通过行程问题让学生了解法则的合理性。

  (2)具体运算时,应先判别题目属于运算法则中的哪个类型,是同号相加、异号相加、还是与0相加。

  (3)如果是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如果是异号两数相加,应先判别绝对值的大小关系,如果绝对值相等,则和为0;如果绝对值不相等,则和的符号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和的绝对值就是较大的绝对值与较小的绝对值的差。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二)知识结构

  (三)教法建议

  1.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同学,在学习新课以前可以适当复习小学中算术运算以及正负数、相反数、绝对值等知识。

  2.法则是规定的,而教材开始部分的行程问题是为了说明加法法则的合理性。

  3.应强调加法交换律“a+b=b+a”中字母a、b的任意性。

  4.计算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加法算式,应建议学生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不要盲目动手,应该先仔细观察式子的特点,深刻认识加数间的相互关系,找到合理的运算步骤,再适当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加法运算更为简化。

  5.可以给出一些类似“两数之和必大于任何一个加数”的判断题,以明确由于负数参与加法运算,一些算术加法中的正确结论在有理数加法运算中未必也成立。

  6.在探讨导出法则的行程问题时,可以尝试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用动画演示人或物体在同一直线上两次运动的过程,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有理数运算法则。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初步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运算.

  2.通过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熟练应用法则进行加法运算.

  难点:法则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有理数是怎么分类的?

  2.有理数的绝对值是怎么定义的?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3.有理数大小比较是怎么规定的?下列各组数中,哪一个较大?利用数轴说明?

  -3与-2;|3|与|-3|;|-3|与0;

  -2与|+1|;-|+4|与|-3|.

  (二)引入新课

  在小学算术中学过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这些运算是在正有理数和零的范围内的运算.引入负数之后,这些运算法则将是怎样的呢?我们先来学运算.

  (三)进行新课 (板书课题)

  例1 如图所示,某人从原点0出发,如果第一次走了5米,第二次接着又走了3米,求两次行走后某人在什么地方?

  两次行走后距原点0为8米,应该用加法.

  为区别向东还是向西走,这里规定向东走为正,向西走为负.这两数相加有以下三种情况:

  1.同号两数相加

  (1)某人向东走5米,再向东走3米,两次一共走了多少米?

  这是求两次行走的路程的和.

  5+3=8

  用数轴表示如图

  从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在原点0的东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8米.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了8米.

  可见,正数加正数,其和仍是正数,和的绝对值等于这两个加数的绝对值的和.

  (2)某人向西走5米,再向西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显然,两次一共向西走了8米

  (-5)+(-3)=-8

  用数轴表示如图

  从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在原点0的西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8米.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了-8米.

  可见,负数加负数,其和仍是负数,和的绝对值也是等于两个加数的绝对值的和.

  总之,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例如,(-4)+(-5),……同号两数相加

  (-4)+(-5)=-( ),…取相同的符号

  4+5=9……把绝对值相加

  ∴ (-4)+(-5)=-9.

  口答练习:

  (1)举例说明算式7+9的实际意义?

  (2)(-20)+(-13)=?

  (3)

  2.异号两数相加

  (1)某人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5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由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又回到了原点,两次一共向东走了0米.

  5+(-5)=0

  可知,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和为零.

  (2)某人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由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在原点o的东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2米.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了2米.

  就是 5+(-3)=2.

  (3)某人向东走3米,再向西走5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由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在原点o的西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2米.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了-2米.

  就是 3+(-5)=-2.

  请同学们想一想,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是怎么规定的?强调和的符号是如何确定的?和的绝对值如何确定?

  最后归纳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例如(-8)+5……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

  8>5

  (-8)+5=-( )……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符号

  8-5=3 ……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8)+5=-3.

  口答练习

  用算式表示:温度由-4℃上升7℃,达到什么温度.

  (-4)+7=3(℃)

  3.一个数和零相加

  (1)某人向东走5米,再向东走0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显然,5+0=5.结果向东走了5米.

  (2)某人向西走5米,再向东走0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容易得出:(-5)+0=-5.结果向东走了-5米,即向西走了5米.

  请同学们把(1)、(2)画出图来

  由(1),(2)得出: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总结有理数加法的三个法则.学生看书,引导他们看有理数加法运算的三种情况.

  有理数加法运算的三种情况:

  特例:两个互为相反数相加;

  (3)一个数和零相加.

  每种运算的法则强调:(1)确定和的符号;(2)确定和的绝对值的方法.

  (四)例题分析

  例1 计算(-3)+(-9).

  分析:这是两个负数相加,属于同号两数相加,和的符号与加数相同(应为负),和的绝对值就是把绝对值相加(应为3+9=12)(强调相同、相加的特征).

  :(-3)+(-9)=-12.

  例2

  分析:这是异号两数相加,和的符号与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相同(应为负),和的绝对值等于较大绝对值减去较小绝对值..(强调“两个较大”“一个较小”)

  解:

  解题时,先确定和的符号,后计算和的绝对值.

  (五)巩固练习

  1.计算(口答)

  (1)4+9; (2) 4+(-9); (3)-4+9; (4)(-4)+(-9);

  (5)4+(-4); (6)9+(-2); (7)(-9)+2; (8)-9+0;

  2.计算

  (1)5+(-22); (2)(-1.3)+(-8)

  (3)(-0.9)+1.5; (4)2.7+(-3.5)

  探究活动

  题目 (1)在1,2,3,4四个数的前面添加正号或负号,使它们的和为0;

  (2)在1,2,3,…,11,12十二个数的前面添加正号或负号,使它们的和为零;

  (3)在1,2,3,4,…,99,100一百个数的前面添加正号或负号,使它们的和为0;

  (4) 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你能总结出一些什么数学规律?

  参考答案  我们不妨不妨以第二问为例探讨,比如,在12,11,10,5这四个数的前面添加负号,则这12个数的和是:-12-11-10+9+8+7+6-5+4+3+2+1=2.

  现在我们将各数的符号加以调整,考虑到将一个正数变号,其和就要减少这个正数的两倍,因此可得到两个(明显的)解答:

  (1)得+1变为-1,有-12-11-10+9+8+7+6-5+4+3+2-1=0; ①

  (2)将(+6-5)变为-(6-5),有-12-11-10+9+8+7-6+5+4+3+2+1=0.②

  又如,在11,10,8,7,5这五个数的前面添加负号,得

  12-11-10-9-8-7+6-5+4+3+2+1=-4,

  我们就有多种调整的方法,如将-8与+6变号,有

  12-11-10+9+8-7-6-5+4+3+2+1=0. ③

  经过几次试验,我们发现了规律:欲使十二个数的和为零,其中正数的和的绝对值与负数的和的绝对值必须相等.但

  1+2+3+4+5+6+7+8+9+10+11+12=78

  因此我们应该使各正数的和的绝对值与各负数的和的绝对值均为

  为了简便起见,我们把①式所表示的一个解答记为(12,11,10,5,1),那么②,③两式所表示的解答就分别记为(12,11,10,6)与(11,10,7,6,5).

  同时我们还发现:如果(12,11,10,5,1)是一个解答,那么(9,8,7,6,4,3,2)也必定是一个解答.同样,对应于②,③两式,还分别有另两个解答:(9,8,7,5,4,3,2,1)与(12,9,8,4,3,2,1).这个规律我们不妨叫做对偶律.

  此外我们还可发现,由于最大的三个数12,11,10其和33<39,因此必须再增加一个数6,才有解答(12,11,10,6),也就是说:添加负号的数至少要有四个;反过来,根据对偶律得:添加负号的数最多不超过八个.

  掌握了上述几条规律,我们就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许多解答.最后让我们告诉你,第(2)问的解答个数并非无数多,其总数是124个.

2.4 有理数的加法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中的符号法则和绝对值运算法则;

  2.能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弄清有理数加法与非负数加法的区别;

  3.三个或三个以上有理数相加时,能正确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化运算过程;

  4.通过有理数加法法则及运算律在加法运算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5.本节课通过行程问题说明法则的合理性,然后又通过实例说明如何运用法则和运算律,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依据法则熟练进行运算。难点是法则的理解。

  (1)加法法则本身是一种规定,教材通过行程问题让学生了解法则的合理性。

  (2)具体运算时,应先判别题目属于运算法则中的哪个类型,是同号相加、异号相加、还是与0相加。

  (3)如果是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如果是异号两数相加,应先判别绝对值的大小关系,如果绝对值相等,则和为0;如果绝对值不相等,则和的符号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和的绝对值就是较大的绝对值与较小的绝对值的差。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二)知识结构

  (三)教法建议

  1.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同学,在学习新课以前可以适当复习小学中算术运算以及正负数、相反数、绝对值等知识。

  2.法则是规定的,而教材开始部分的行程问题是为了说明加法法则的合理性。

  3.应强调加法交换律“a+b=b+a”中字母a、b的任意性。

  4.计算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加法算式,应建议学生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不要盲目动手,应该先仔细观察式子的特点,深刻认识加数间的相互关系,找到合理的运算步骤,再适当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加法运算更为简化。

  5.可以给出一些类似“两数之和必大于任何一个加数”的判断题,以明确由于负数参与加法运算,一些算术加法中的正确结论在有理数加法运算中未必也成立。

  6.在探讨导出法则的行程问题时,可以尝试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用动画演示人或物体在同一直线上两次运动的过程,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有理数运算法则。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初步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运算.

  2.通过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熟练应用法则进行加法运算.

  难点:法则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有理数是怎么分类的?

  2.有理数的绝对值是怎么定义的?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3.有理数大小比较是怎么规定的?下列各组数中,哪一个较大?利用数轴说明?

  -3与-2;|3|与|-3|;|-3|与0;

  -2与|+1|;-|+4|与|-3|.

  (二)引入新课

  在小学算术中学过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这些运算是在正有理数和零的范围内的运算.引入负数之后,这些运算法则将是怎样的呢?我们先来学运算.

  (三)进行新课 (板书课题)

  例1 如图所示,某人从原点0出发,如果第一次走了5米,第二次接着又走了3米,求两次行走后某人在什么地方?

  两次行走后距原点0为8米,应该用加法.

  为区别向东还是向西走,这里规定向东走为正,向西走为负.这两数相加有以下三种情况:

  1.同号两数相加

  (1)某人向东走5米,再向东走3米,两次一共走了多少米?

  这是求两次行走的路程的和.

  5+3=8

  用数轴表示如图

  从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在原点0的东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8米.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了8米.

  可见,正数加正数,其和仍是正数,和的绝对值等于这两个加数的绝对值的和.

  (2)某人向西走5米,再向西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显然,两次一共向西走了8米

  (-5)+(-3)=-8

  用数轴表示如图

  从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在原点0的西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8米.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了-8米.

  可见,负数加负数,其和仍是负数,和的绝对值也是等于两个加数的绝对值的和.

  总之,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例如,(-4)+(-5),……同号两数相加

  (-4)+(-5)=-( ),…取相同的符号

  4+5=9……把绝对值相加

  ∴ (-4)+(-5)=-9.

  口答练习:

  (1)举例说明算式7+9的实际意义?

  (2)(-20)+(-13)=?

  (3)

  2.异号两数相加

  (1)某人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5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由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又回到了原点,两次一共向东走了0米.

  5+(-5)=0

  可知,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和为零.

  (2)某人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由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在原点o的东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2米.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了2米.

  就是 5+(-3)=2.

  (3)某人向东走3米,再向西走5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由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在原点o的西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2米.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了-2米.

  就是 3+(-5)=-2.

  请同学们想一想,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是怎么规定的?强调和的符号是如何确定的?和的绝对值如何确定?

  最后归纳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例如(-8)+5……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

  8>5

  (-8)+5=-( )……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符号

  8-5=3 ……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8)+5=-3.

  口答练习

  用算式表示:温度由-4℃上升7℃,达到什么温度.

  (-4)+7=3(℃)

  3.一个数和零相加

  (1)某人向东走5米,再向东走0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显然,5+0=5.结果向东走了5米.

  (2)某人向西走5米,再向东走0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容易得出:(-5)+0=-5.结果向东走了-5米,即向西走了5米.

  请同学们把(1)、(2)画出图来

  由(1),(2)得出: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总结有理数加法的三个法则.学生看书,引导他们看有理数加法运算的三种情况.

  有理数加法运算的三种情况:

  特例:两个互为相反数相加;

  (3)一个数和零相加.

  每种运算的法则强调:(1)确定和的符号;(2)确定和的绝对值的方法.

  (四)例题分析

  例1 计算(-3)+(-9).

  分析:这是两个负数相加,属于同号两数相加,和的符号与加数相同(应为负),和的绝对值就是把绝对值相加(应为3+9=12)(强调相同、相加的特征).

  :(-3)+(-9)=-12.

  例2

  分析:这是异号两数相加,和的符号与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相同(应为负),和的绝对值等于较大绝对值减去较小绝对值..(强调“两个较大”“一个较小”)

  解:

  解题时,先确定和的符号,后计算和的绝对值.

  (五)巩固练习

  1.计算(口答)

  (1)4+9; (2) 4+(-9); (3)-4+9; (4)(-4)+(-9);

  (5)4+(-4); (6)9+(-2); (7)(-9)+2; (8)-9+0;

  2.计算

  (1)5+(-22); (2)(-1.3)+(-8)

  (3)(-0.9)+1.5; (4)2.7+(-3.5)

  探究活动

  题目 (1)在1,2,3,4四个数的前面添加正号或负号,使它们的和为0;

  (2)在1,2,3,…,11,12十二个数的前面添加正号或负号,使它们的和为零;

  (3)在1,2,3,4,…,99,100一百个数的前面添加正号或负号,使它们的和为0;

  (4) 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你能总结出一些什么数学规律?

  参考答案  我们不妨不妨以第二问为例探讨,比如,在12,11,10,5这四个数的前面添加负号,则这12个数的和是:-12-11-10+9+8+7+6-5+4+3+2+1=2.

  现在我们将各数的符号加以调整,考虑到将一个正数变号,其和就要减少这个正数的两倍,因此可得到两个(明显的)解答:

  (1)得+1变为-1,有-12-11-10+9+8+7+6-5+4+3+2-1=0; ①

  (2)将(+6-5)变为-(6-5),有-12-11-10+9+8+7-6+5+4+3+2+1=0.②

  又如,在11,10,8,7,5这五个数的前面添加负号,得

  12-11-10-9-8-7+6-5+4+3+2+1=-4,

  我们就有多种调整的方法,如将-8与+6变号,有

  12-11-10+9+8-7-6-5+4+3+2+1=0. ③

  经过几次试验,我们发现了规律:欲使十二个数的和为零,其中正数的和的绝对值与负数的和的绝对值必须相等.但

  1+2+3+4+5+6+7+8+9+10+11+12=78

  因此我们应该使各正数的和的绝对值与各负数的和的绝对值均为

  为了简便起见,我们把①式所表示的一个解答记为(12,11,10,5,1),那么②,③两式所表示的解答就分别记为(12,11,10,6)与(11,10,7,6,5).

  同时我们还发现:如果(12,11,10,5,1)是一个解答,那么(9,8,7,6,4,3,2)也必定是一个解答.同样,对应于②,③两式,还分别有另两个解答:(9,8,7,5,4,3,2,1)与(12,9,8,4,3,2,1).这个规律我们不妨叫做对偶律.

  此外我们还可发现,由于最大的三个数12,11,10其和33<39,因此必须再增加一个数6,才有解答(12,11,10,6),也就是说:添加负号的数至少要有四个;反过来,根据对偶律得:添加负号的数最多不超过八个.

  掌握了上述几条规律,我们就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许多解答.最后让我们告诉你,第(2)问的解答个数并非无数多,其总数是124个.

2.4 有理数的加法 篇5

  1.3.1    有理数的加法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会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数学思考 用数行结合的思想方法得出有理数加法法则.

  情感态度 通过师生活动\学生自我探究,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来

  重点 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会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难点 有理数加法中的异号两数如何进行加法运算.

  关键 和的符号的确定.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情境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一

  复习提问

  活动二

  探究有理数加法

  看下面的问题

  一个小球作左右方向的运动,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向右运动4米记作4米,向左运动4米记作-4米.

  问题与情境

  1. 如果小球先向右运动5米,再向右运动3米,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两次运动后小球从起点向右运动了8米,写成算式就是:5+3=8

  2. 如果小球先向左运动5米,再向左运动3米,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两次运动后小球从起点向左运动了8米,写成算式就是:(-5)+(-3)=-8. 

  如

  3. 如果小球先向右运动了5米,又向左运动了3米,那么两次运动总的结果是什么?

  4. 如果小球先向右运动3米,又向左运动了5米,那么两次运动总的结果是什么?

  5. 小球先向右运动了5米,又向左运动了5米,小球从起点向_______运动了__米.

  6. 小球先向左运动了5米,又向右运动了5米,小球从起点向______运动了___米.

  7. 如果小球第一秒向右或左运动了5米,第二秒原地不动,两秒后小球从起点向______运动了____米.

  活动三

  问题1. 你能给算式分类吗?

  问题2.你能发现有理数加法运算的法则吗?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⑴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⑵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⑶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活动四

  1.                        2.

  活动五

  小结:(1)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

  (2)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关键问题

  (3)本节课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

  作业:

  第18页练习12题;第24页习题1.3第1题和第12题.

  (2)思考题

  1)a+|a|=0,a是什么数? 

  2)若|a+1|=2,那么a=?  

  1. 教师展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2. 根据3.中列出的算式引出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小球在数轴上的各种运动,.

  师生活动

  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回答问题.从而得出有理数加法的各种算式.

  5+3=8   ①

  -5+-3=-8  ②

  5+-3=2   ③

  3+-5=-2  ④

  学生探究,得出相应的结果,依次填:

  ⑴ 左或右  0;

  ⑵ 左或右  0;

  ⑶ 右或左  5.

  这三种情况运动结果的算是就是:

  5+-5=0   ⑤

  -5+5=0   ⑥

  5+0=5   ⑦

  -5+0=-5  ⑧

  教师引导学生对上面8个算式分类总结.

  有理数加法有三种情况:

  1. 同号两数相加.

  2. 异号两数相加.

  3. 一个数同0相加.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以上三

  种情况,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方面下手,得出运算法则.

  学生默记法则.

  1.   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教师与学生一起联系,巩固所学的知识,并总结解题的步骤:

  (1) 先判断题的类型(同号或异号);

  (2) 再判断和的符号;

  (3) 后进行绝对值的加减运算.

  2.

  教师出示练习题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完成,交流.师生评价.

  练习3强化加法法则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内容。

  学生回忆、交流。

  教师和学生一起补充完善,使学生更加明晰所学的知识。

  教师布置作业。 

  复习提问既复习前面的知识,又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第三题的出现,产生了矛盾冲突,使学生认识到进一步学习的必要性,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自然的过渡到下一个环节中去。

  利用数轴的目的使让学生了解用数轴表示加法运算的方法,从而为后面利用数轴探究其他情况作准备。

  设计意图

  在一条直线上的两次运动的实例中,要说明以下几点:

  ⑴原点是第一次运动的起点.

  ⑵第二次运动的起点是第一次运动终点;

  (3)由第二此运动的的终点与原点的相对位置得出两次运动的结果;

  (4)如果用正数表示向右运动,用负数表示向左运动,就可以用算式描述相应的运动问题。

  运算法则是从实例引出的,这说明运算法则的合理性。了解法则的合理性,对理解这个规定,进而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是有益的。

  在给出运算法则后,通过这两个例子介绍运算法则的运用。

  这一组练习,,巩固有理数加法法则

  练习1是运用法则进行运算的基本题,对这些比较简单的练习,要求学生能熟练的掌握。

  练习2、3是在没有具体数字的情况下锻炼学生运用加法法则的能力。

  回顾、总结 、梳理所学的知识,将所学的知识与以前的知识进行紧密联结,完善认知系统。

  学生课后巩固、提高、发展。

2.4 有理数的加法 篇6

  教学目标1,在现实背景中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2,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3,能积极地参与探究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活动,并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4,能较为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间题.5,在教学中适当渗透分类讨论思想

  教学难点异号两数相加

  知识重点和的符号的确定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

  设置情境

  引入课题回顾用正负数表示数量的实际例子;在足球比赛中,如果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它们的和叫做净胜球数.若红队进4个球,失2个球,则红队的胜球数,可以怎样表示?蓝队的胜球数呢?  师:如何进行类似的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一起与大家探讨的问题.(出示课题)让学生感受到在实际问题中做加法运算的数可能超出正数的范围,体会学习有理数加法的必要性,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

  分析问题

  探究新知如果是球队在某场比赛中上半场失了两个球,下半场失了3个球,那么它的得胜球是几个呢?算式应该怎么列?若这支球队上半场进了2个球,下半场失了3个球,又如何列出算式,求它的得胜球呢?(学生思考回答)思考:请同学们想想,这支球队在这场比赛中还可能出现其他的什么情况?你能列出算式吗?与同伴交流。学生相互交流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可以把两个有理数相加归纳为同号两数相加、异号两数相加、一个数同零相加这三种情况.    2,借助数轴来讨论有理数的加法.i    一个物体向左右方向运动,我们规定向左运动为负,向右为正,向右运动5m,记作5m,向左运动5m,记作-5 m.    (1)(小组合作)把我们已经得出的几种有理数相加的情况在数轴上用运动的方向表示出来,并求出结果,解释它的意义.    (2)交流汇报.(对学习小组的汇报结果,数轴用实物投影仪展示,算式由教师写在黑板上)(3)说一说有理数相加应注意什么?(符号,绝对值)能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如何相加吗?(4)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教师出示有理数加法法则.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相加,仍得这个数.再次创设足球比赛情境,一方面与引题相呼应,联系密切,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此情境中感受到有理数相加的几种不同情形,并能将它分类,渗透分类讨论思想.估计学生能顺利地得到(+)+(+),(+)+(一),(一)+(+),(一)十(-),0+(+),0+(一).但不能把它归的为同号异号等三类,所以此处需教师.点拔、指扎,体现教师的引导者作用. ①假设原点0为第一次运动起点,第二次运动的起点是第一次运动的终点.②若学生在学习小组内不能很好地参与探究,也可以让其参照教科书第21页的“探究”自主进行.③让学生感受“数学模型”的思想.④学会与同伴交流,并在交流中获益.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能力,也许学生说得不够严谨,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足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所发现的规律

  解决问题解决问题 例1计算:(1)(-3)+(-9);  (2)(-5)+13;(3)0十(-7);    (4)(-4.7)+3.9.教师板演,让学生说出每一步运算所依据的法则.请同学们比较,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与小学时候学的加法有什么异同?(如:有理数加法计算中要注意符号,和不一定大于加数等等)例2足球循环赛中,红队4:1胜黄队,黄队1:0胜蓝队蓝队1:0胜红队,计算各队的净胜球数. (让学生读数,理解题意,思考解决方案,然后由学生口述,教师板书)学生活动:请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用到有理数加法的例子。注意点:(1)下先确定是哪种类型的加法再定符号,最后算绝对位.(2)教教师板演的例通要完整体现过程,并要求学生在刚开始学的时候要把中间的过程写完整.(3)体现化归思想.(4)这里增加了两道题目,要是让学生能较为熟练地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堂练习教科书第23页练习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自己总结。

  本课作业必做题:阅读教科书第20~22页,教科书第31习题1.3第1、12、第13题。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1,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注重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归纳(用自己的语言叙迷)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   2,注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不可能立即见效,也不可能靠一朝一夕让学生理解、掌握,所以,本节课在这一方面主要是让学生感知研究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分类、辩析、归纳、化归等).如在探究加法法则时,有意识地把各种情况先分为三类(同号、异号,一个数同0相加);在运用法则时,当和的符号确定以后,有理数的加法就转化为算术的加减法.  3,注意学生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与他人合作中受益,学会交流,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附板书:1.3.1 有理数的加法(一)

2.4 有理数的加法 篇7

  2.4 有理数的加法(1)

  江苏省溧阳市南渡初级中学 陈建芳

  (邮编:213371;联系电话:806)

  教学目标:

  1、 知道有理数加法的意义和法则

  2、 会用有理数加法法则正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3、 经历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探究过程,体会分类和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有理数加法则的探索及运用

  教学难点: 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的理解及运用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展示足球赛图片,你知道足球赛中“净胜球”是怎么回事吗?

  (学生口答,教师介绍净胜球的算法:只要把各场比赛的结果相加就可以得到,由此揭示课题。)

  二、 探求新知

  1、甲、乙两队进行足球比赛,

  (1)、如果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又赢了2球,那么全场累计净胜几球?

  (2)、如果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输了2球,那么全场累计净胜几球?

  足球比赛中赢球个数与输球个数是一对相反意义的量.若规定赢球为正,输球为负,例如赢3球记为“+3”,输2球记为“-2”,你能把上述结果用加法算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得到两种情况下的净胜球数,从而列出算式:(+3)+(+2)= +5;(+3)+(-2)= +1,教师板书。)

  (3)、除了上面所说的“赢了再赢”,“先赢后输”,你还能说出其它可能的几种情况并用加算式表示吗?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输赢球其它可能的情况,尽可能完整地说出所有的可能,由此感受两个有理数相加的各种情况,让学生自由发言,相互补充,教师板书算式:(-3)+(+2)= -1,(-3)+(-2)= -5,(-3)+0= -3,0+(+2)=+2,教师还可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补充: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输了3球;上半场打平,下半场也打平,最后的净胜球情况,由学生说出结果并列出算式:(+3)+(-3)= 0,0+0=0 )

  2、你能举出一些运用有理数加法的实际例子吗?

  (学生列举实例并根据具体意义写出算式)

  3、学生活动:

  (1)、把笔尖放在数轴原点处,先向正方向移动3个单位长度,再向正方向移动2个单位长度,这时笔尖的位置表示什么数?你能用数轴和加法算式表示以上过程及结果吗?

  (2)、把笔尖放在数轴原点个单位长度,再向负方向移动2个单位长度,这时笔尖的位置表示什么数?你能用数轴和加法算式表示以上过程及结果吗?

  (3)、你还能再做一些类似的活动,并写出相应的算式吗?

  (教师示范活动(1)的操作过程,学生列出算式并完成(2)(3),得到一组算式,教师板书。这一活动目的是让学生从“形”的角度,直观感受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4、 归纳法则:

  观察上述算式,和小学学过的加法运算有什么区别?你能归纳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吗?

  (由前面所学的内容学生已经知道:有理数由符号和绝对值两部分组成,所以两个有理数的相加时,确定和时也需要分别确定和的符号和绝对值,教师可引导学生对照情境中输赢球的情况分别探索和的符号和绝对值如何确定,学生相互交流,自由发言,不断完善。通过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学生体会分类和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

  5、 例题精讲:

  例1 、计算

  (1)、 (-5)+(-3)     (2)、(-8)+(+2);;   (3)、(+6)+(-4)

  (4)、 5+(-5);         (5)、 0+(-2); 

  (学生口答计算结果,并对照法则说说是如何确定和的符号和绝对值的,教师板书解题过程,让学生体会“运算有据”。)

  解:(1)、(-5)+(-3)

  = -(5+3)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减)

  = -8            

  (2)、(-8)+(+2)

  = -(8-2)        (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 -6

  (4)、5+(-5);

  =0               (互为相反的两数之和为0)

  6、 训练巩固:

  1、 p33练一练2

  (学生利用扑克完成本题,通过游戏进一步巩固有理数加法法则,体现“做中学”的新课程理念。)

  7、 延伸拓展:

  (1)、一个数是2的相反数,另一个数的绝对值是5,求这两个数的和

  (2)、在小学里,计算两个数相加时,它们的和总是小于任何一个加数,学了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后,你认为这个结论还成立吗?请你举例说明

  (这两题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第(1)题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数学思想方法。第(2)题具有开放性,可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法则。)

  三、课堂小结: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谈自己对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及如何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

  四、布置作业:

  1、 课本p41 第1题

  2、 列举一些生活中运用有理数加法的实际例子,并相互交流。

  上一篇:案例:有理数的加法2

  下一篇:案例 有理数加法3

2.4 有理数的加法 篇8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足球赛中的净胜球数,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在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2.数学思考

  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得出有理数加法法则。

  3.解决问题

  能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4.情感与态度

  认识到通过师生合作交流,学生主动叁与探索获得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5.重点

  会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运算.

  6.难点

  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二.教材分析

  “有理数的加法”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的第三节内容,本节内容安排四个课时,本课时是本节内容的第一课时,本课设计主要是通过球赛中净胜球数的实例来明确有理数加法的意义,引入有理数加法的法则,为今后学习“有理数的减法”做铺垫。

  三.学校与学生情况分析

  冲坡中学是乐东县利国镇的一所完全中学,学生都来自农村,学生的基础及学习习惯是比较差。学生对新的课堂教学方法不是很适应;不过,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旧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逐步淡化,而是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及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能力。现在,班级中已初步形成合作交流和勇于探究的良好学风,学生间互相评价和师生互动的课堂气氛已逐步形成。

  四.教学过程

  (一)问题与情境

  我们已经熟悉正数的运算,然而实际问题中做加法运算的数有可能超出正数范围。例如,足球循环赛中,通常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它们的和叫作净胜球数。章前言中,红队进4个球,失2个球;蓝队进1个球,失1个球。于是红队的净胜球为

  4+(-2),

  黄队的净胜球为

  1+(-1)。

  这里用到正数与负数的加法。

  (二)、师生共同探究有理数加法法则

  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有理数的一些基础知识,从今天起开始学习有理数的运算.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两个有理数的加法.

  两个有理数相加,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形?

  为此,我们来看一个大家熟悉的实际问题:

  足球比赛中赢球个数与输球个数是相反意义的量.若我们规定赢球为“正”,输球为“负”,打平为“0”.比如,赢3球记为+3,输1球记为-1.学校足球队在一场比赛中的胜负可能有以下各种不同的情形:

  (1)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赢了1球,那么全场共赢了4球.也就是

  (+3)+(+1)=+4.

  (2)上半场输了2球,下半场输了1球,那么全场共输了3球.也就是

  (-2)+(-1)=-3.

  现在,请同学们说出其他可能的情形.

  答: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输了2球,全场赢了1球,也就是

  (+3)+(-2)=+1;

  上半场输了3球,下半场赢了2球,全场输了1球,也就是

  (-3)+(+2)=-1;

  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不输不赢,全场仍赢3球,也就是

  (+3)+0=+3;

  上半场输了2球,下半场两队都没有进球,全场仍输2球,也就是

  (-2)+0=-2;

  上半场打平,下半场也打平,全场仍是平局,也就是

  0+0=0.

  上面我们列出了两个有理数相加的7种不同情形,并根据它们的具体意义得出了它们相加的和.但是,要计算两个有理数相加所得的和,我们总不能一直用这种方法.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比较这7个算式,你能从中发现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吗?也就是结果的符号怎么定?绝对值怎么算?

  这里,先让学生思考,师生交流,再由学生自己归纳出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三)、应用举例 变式练习

  例1 口答下列算式的结果

  (1)(+4)+(+3);   (2)(-4)+(-3);     (3)(+4)+(-3);    (4)(+3)+(-4);

  (5)(+4)+(-4);   (6)(-3)+0;        (7)0+(+2);       (8)0+0.

  学生逐题口答后,师生共同得出

  进行有理数加法,先要判断两个加数是同号还是异号,有一个加数是否为零;再根据两个加数符号的具体情况,选用某一条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时,通常应该先确定“和”的符号,再计算“和”的绝对值.

  例2(教科书的例1)

  解:(1)(-3)+(-9) (两个加数同号,用加法法则的第2条计算)

  =-(3+9) (和取负号,把绝对值相加)

  =-12.

  (2)(-4.7)+3.9 (两个加数异号,用加法法则的第2条计算)

  =-(4.7-3.9) (和取负号,把大的绝对值减去小的绝对值)

  =-0.8

  例3(教科书的例2)教师在算出红队的净胜球数后,学生自己算黄队和蓝队的净胜球数

  下面请同学们计算下列各题以及教科书第23页练习第1与第2题

  (1)(-0.9)+(+1.5); (2)(+2.7)+(-3); (3)(-1.1)+(-2.9);

  学生书面练习,四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交流,师生评价。

  (四)、小结

  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本节课你有什么感受?(由学生自己小结)

  (五)练习设计

  1.计算:

  (1)(-10)+(+6);    (2)(+12)+(-4);     (3)(-5)+(-7);     (4)(+6)+(+9);

  (5)67+(-73);      (6)(-84)+(-59);    (7)33+48;         (8)(-56)+37.

  2.计算:

  (1)(-0.9)+(-2.7);        (2)3.8+(-8.4);         (3)(-0.5)+3;

  (4)3.29+1.78;            (5)7+(-3.04);          (6)(-2.9)+(-0.31);

  (7)(-9.18)+6.18;         (8)4.23+(-6.77);       (9)(-0.78)+0.

  4.用“>”或“<”号填空:

  (1)如果a>0,b>0,那么a+b ______0;

  (2)如果a<0,b<0,那么a+b ______0;

  (3)如果a>0,b<0,|a|>|b|,那么a+b ______0;

  (4)如果a<0,b>0,|a|>|b|,那么a+b ______0.

  五.教学反思

  “有理数的加法”的教学,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设计方案.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较快地由教师给出法则,用较多的时间(30分钟以上)组织学生练习,以求熟练地掌握法则;另一类是适当加强法则的形成过程,从而在此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能力,相应地适当压缩应用法则的练习,如本教学设计.

  现在,试比较这两类教学设计的得失利弊.

  第一种方案,教学的重点偏重于让学生通过练习,熟悉法则的应用,这种教法近期效果较好.

  第二种方案,注重引导学生参与探索、归纳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主动获取知识.这样,学生在这节课上不仅学懂了法则,而且能感知到研究数学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这种方案减少了应用法则进行计算的练习,所以学生掌握法则的熟练程度可能稍差,这是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但是,在后续的教学中学生将千万次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故这种缺陷是可以得到弥补的.第一种方案削弱了得出结论的“过程”,失去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能力的一次机会.权衡利弊,我们主张采用第二种教学方法。

  六.点评

  潘老师对本节课的设计是比较好的,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叁与者。的确,新课程的实施给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在新课程中,教学观念的转变和课程意识的建立是首要的,教学不是教“教科书”,而是经由“教科书”来教,新课程给教师留下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在教学中要站在课程标准的角度挖掘教材,把教材内容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结合起来,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4 有理数的加法 篇9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中的符号法则和绝对值运算法则;

  2.能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弄清有理数加法与非负数加法的区别;

  3.三个或三个以上有理数相加时,能正确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化运算过程;

  4.通过有理数加法法则及运算律在加法运算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5.本节课通过行程问题说明法则的合理性,然后又通过实例说明如何运用法则和运算律,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依据法则熟练进行运算。难点是法则的理解。

  (1)加法法则本身是一种规定,教材通过行程问题让学生了解法则的合理性。

  (2)具体运算时,应先判别题目属于运算法则中的哪个类型,是同号相加、异号相加、还是与0相加。

  (3)如果是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如果是异号两数相加,应先判别绝对值的大小关系,如果绝对值相等,则和为0;如果绝对值不相等,则和的符号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和的绝对值就是较大的绝对值与较小的绝对值的差。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二)知识结构

  (三)教法建议

  1.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同学,在学习新课以前可以适当复习小学中算术运算以及正负数、相反数、绝对值等知识。

  2.法则是规定的,而教材开始部分的行程问题是为了说明加法法则的合理性。

  3.应强调加法交换律“a+b=b+a”中字母a、b的任意性。

  4.计算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加法算式,应建议学生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不要盲目动手,应该先仔细观察式子的特点,深刻认识加数间的相互关系,找到合理的运算步骤,再适当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加法运算更为简化。

  5.可以给出一些类似“两数之和必大于任何一个加数”的判断题,以明确由于负数参与加法运算,一些算术加法中的正确结论在有理数加法运算中未必也成立。

  6.在探讨导出法则的行程问题时,可以尝试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用动画演示人或物体在同一直线上两次运动的过程,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有理数运算法则。

  第 1 2 3 页  

2.4 有理数的加法 篇10

  教学案例一、设计思路借助生活中熟悉的例子“数轴”比赛中的加减分,使学生着先理解(+1)+(-1)=0和(-1)+(+1)=0,然后利用正负抵消的思路,讨论整理加法的几种情形,并借助数轴加深理解后由特例归纳出法则。二、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和运算法则和运算律的过程理解法则和运算律。2.能熟练进行整理加法运算,并能用运算律简化运算。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能熟练的进行整数加法运算法则。难点:理解法则和运算律。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举出比赛中加减计分的例子板书:有理数加法(2)师生互动,探索规律出示题目:31+76+69问题:小学的加法交换律的内容,能否利用它来解答有理数加法的题目呢?出示例2:31+(-28)+28+29请两位同学上黑板,一位同学用加法法则计算,一位同学用加法交换律计算,其余学生自己动手解答,互相交流。2、总结规律,得出结论运用加法结合律可以使有理数运算简化,由此得出,小学的加法结合律、交换律对于有理数同样是适用的。3、  示例3、学生板演,强调使用交换律、结合律4、  课堂练习: ①(-25)+(-7)+25             ②2+[(-3)+(-8)]③43+(-77)+27+(-43)由学生完成,教师指导5、  课堂小结①这节课你学会了一种什么运算?②你有何体会?6、  作业 :五、教学反思:这节课我为学生创造了思考、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合作交流。但计算中个别学生仍有漏符号的问题。

2.4 有理数的加法 篇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并能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及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有理数加法运算律.

  2.难点:灵活运用运算律使运算简便.

  课堂教学过程 设计

  一  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叙述法则.

  2.“有理数加法”与小学里学过的数的加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答: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先要根据具体情况正确地选用法则,确定和的符号,这与小学里学过的数的加法是不同的;而计算“和”的绝对值,用的是小学里学过的加法或减法运算.

  3.计算下列各题,并说明是根据哪一条运算法则?

  (1)(-9.18)+6.18;               (2)6.18+(-9.18);      (3)(-2.37)+(-4.63);

  4.计算下列各题:

  (1)[8+(-5)]+(-4);  (2)8+[(-5)+(-4)];  (3)[(-7)+(-10)]+(-11);

  (4)(-7)+[(-10)+(-11)];  (5)[(-22)+(-27)]+(+27);

  (6)(-22)+[(-27)+(+27)].

  二、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有理数运算律

  通过上面练习,引导学生得出:

  交换律——两个有理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用代数式表示上面一段话:

  a+b=b+a.

  运算律式子中的字母a,b表示任意的一个有理数,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或者零.在同一个式子中,同一个字母表示同一个数.

  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用代数式表示上面一段话:

  (a+b)+c=a+(b+c).

  这里a,b,c表示任意三个有理数.

  三、运用举例  变式练习

  根据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推出:三个以上的有理数相加,可以任意交换加数的位置,也可以先把其中的几个数相加.

  例1  计算16+(-25)+24+(-32).

  引导学生发现,在本例中,把正数与负数分别结合在一起再相加,计算就比较简便.

  解:16+(-25)+24+(-32)

  =16+24+(-25)+(-32)                (加法交换律)

  =[16+24]+[(-25)+(-32)]           (加法结合律)

  =40+(-57)                               (同号相加法则)

  =-17.                                    (异号相加法则)

  本例先由学生在笔记本上解答,然后教师根据学生解答情况指定几名学生板演,并引导学生发现,简化加法运算一般是三种方法:首先消去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其和为0),同号结合或凑整数.

  例3

  10袋小麦称重记录如图所示,以每袋90千克为准,超过的千克数记作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作负数.

  总计是超过多少千克或不足多少千克? 10袋小麦的总重量是多少?

  教师通过启发,由学生列出算式,再让学生思考,如何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解:7+5+(-4)+6+4+3+(-3)+(-2)+8+1

  =[(-4)+4]+[5+(-3)+(-2)]+(7+6+3+8+1)

  =0+0+25=25.

  90×10+25=925.

  答:总计是超过25千克,总重量是925千克.

  课堂练习

  1.计算:(要求注理由)

  (1)23+(-17)+6+(-22);  (2)(-2)+3+1+(-3)+2+(-4);

  (3)(-7)+(-6.5)+(-3)+6.5.

  2.计算:(要求注理由)

  四、作业 

  1.计算:(要求注理由)

  (1)(-8)+10+2+(-1);  (2)5+(-6)+3+9+(-4)+(-7);

  (3)(-0.8)+1.2+(-0.7)+(-2.1)+0.8+3.5;

  2.计算(要求注理由):

  (1)(-17)+59+(-37);                               (2)(-18.65)+(-6.15)+18.15+6.15;

  3.当a=-11,b=8,c=-14时,求下列代数式的值:

  (1)a+b;                        (2)a+c;

  (3)a+a+a;                     (4)a+b+c.

  利用解下列各题(第4~8题):

  4.飞机的飞行高度是1000米,上升300米,又下降500米,这时飞行高度是多少?

  5.存折中有450元,取出80元,又存入150元以后,存折中还有多少钱?

  6.一天早晨的气温是-7℃,中午上升了11℃,半夜又下降了9℃,半夜的气温是多少?

  7.小吃店一周中每天的盈亏情况如下(盈余为正):

  128.3元,-25.6元,-15元,27元,-7元,36.5元,98元

  一周总的盈亏情况如何?

  8.8筐白菜,以每筐25千克为准,超过的千克数记作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作负数,称重的记录如下:

  1.5,-3,2,-0.5,1,-2,-2,-2.5

  8筐白菜的重量是多少?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过去不少人错误地认为,推理训练是几何教学的目的,代数可以不讲理由.其实,计算本身就是推理.计算法则、运算性质都是进行计算的根据.学生要知道每进行一步运算都要有根有据.这样通过运算就能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4 有理数的加法 篇12

  一、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能熟练进行整数加法运算。 二、教学重点、难点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异号两数相加 三、教学思路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对有理数的加法进行一定的分类,从而进一步归纳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四、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创

  设

  情

  景

  问

  题

  ,

  引

  入

  课

  题(1)随着我们认知能力的提升,可以知道,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又最终运用到生活中去的一门学科,数学概念的发展就是一个例子。我们引入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将数的概念延展到有理数,通过前面的学习易知:要确定一个数,一是符号,二是绝对性(2)出示幻灯片:我班足球队,第一场比赛赢了1个球,第二场比赛输了1个球,问我班在这两场比赛的净胜球数是多少?答:我班足球队两场比赛的净胜球数是0(3)我们已经学了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所以一般情况下,遇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时,用正、负数比较恰当,当然,方法并不惟一。第一场赢一个记为“+1”,第二场输一个记为“-1”,这时该队的净胜球数为:(+1)+(-1)=0,若该队第一场比赛输1球,第二场比赛赢1球,那么该队这两场比赛的净胜球数是多少?用式子怎样表示?还是零,用式子表示为(-1)+(+1)=0(4)同学们能否再举出一些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加法应用题呢?大家可以开动脑筋想一想学生举例(5)将学生的例题列出式子写在黑板的一侧略(6)引出课题:有理数的加法(1)

  讲

  授

  新

  课    (1)我们用1个 表示+1,用1个 表示-1, 表示0,同样 也表示0,下面我们用摆图的办法来计算  2+3 (-2)+(-3)    

  下面让一位同学上黑板通过摆图计算(-3)+2, 3+(-2)      学生摆出      

  (2)很好,谁还能通过摆图计算(-4)+4,(-3)+0学生讲,教师摆(3)通过摆图,移动可以计算有理数的加法,除此之外,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加法运算过程学生回答:数轴(4)大家开始画数轴,规定以原点为起点,向东为正方向,则向东走一个单位记为“+1”,向西走一个单位记为“-1”。用数轴分别表示出上述六个式子的运算过程。学生一边画,教师一边演示(5)前面谈到:一个有理数是由符号和绝对值确定的,那么两个有理数相加,和的符号怎么确定?和的绝对值如何确定呢?逐步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6)归纳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有理数加法运算的步骤:(1)确定结果的符号;(2)再进行绝对值的加减。(7)讲评例题 1、(-15)+5    2、17+6 3、(-8)+18    4、(-4)+(-8) 5、(-9)+2    

  课堂练习计算 1、(-25)+(-7)  2、(-13)+5 3、(-23)+0      4、45+(-45)学生练

  回顾小结有理数的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有理数加法运算的步骤:(1)确定结果的符号;(2)再进行绝对值的加减。

  作业

  课本第48页,习题2、4

  五、教学设计说明    考虑到本节内容概念性较强,采取通过学生熟悉的情景问题来导入有理数加法法则,学生易于接受。在教学设计时,注重了学生的尝试和探究,如对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归纳,学生列举若干实例进行分析、探究,画数轴时的动手尝试,小结时的自我概括和归纳等。在教学时使学生的尝试和探究贯穿课堂全过程,同时重视教师的引导、指导和示范,如在概念出示时必要的板书,画图象时的示范,对关键之处的启发、点拨和讲解,还有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等。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2.4 有理数的加法 篇13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中的符号法则和绝对值运算法则;

  2.能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弄清有理数加法与非负数加法的区别;

  3.三个或三个以上有理数相加时,能正确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化运算过程;

  4.通过有理数加法法则及运算律在加法运算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5.本节课通过行程问题说明法则的合理性,然后又通过实例说明如何运用法则和运算律,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依据法则熟练进行运算。难点是法则的理解。

  (1)加法法则本身是一种规定,教材通过行程问题让学生了解法则的合理性。

  (2)具体运算时,应先判别题目属于运算法则中的哪个类型,是同号相加、异号相加、还是与0相加。

  (3)如果是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如果是异号两数相加,应先判别绝对值的大小关系,如果绝对值相等,则和为0;如果绝对值不相等,则和的符号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和的绝对值就是较大的绝对值与较小的绝对值的差。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二)知识结构

  (三)教法建议

  1.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同学,在学习新课以前可以适当复习小学中算术运算以及正负数、相反数、绝对值等知识。

  2.法则是规定的,而教材开始部分的行程问题是为了说明加法法则的合理性。

  3.应强调加法交换律“a+b=b+a”中字母a、b的任意性。

  4.计算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加法算式,应建议学生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不要盲目动手,应该先仔细观察式子的特点,深刻认识加数间的相互关系,找到合理的运算步骤,再适当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加法运算更为简化。

  5.可以给出一些类似“两数之和必大于任何一个加数”的判断题,以明确由于负数参与加法运算,一些算术加法中的正确结论在有理数加法运算中未必也成立。

  6.在探讨导出法则的行程问题时,可以尝试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用动画演示人或物体在同一直线上两次运动的过程,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有理数运算法则。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初步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运算.

  2.通过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熟练应用法则进行加法运算.

  难点:法则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有理数是怎么分类的?

  2.有理数的绝对值是怎么定义的?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3.有理数大小比较是怎么规定的?下列各组数中,哪一个较大?利用数轴说明?

  -3与-2;|3|与|-3|;|-3|与0;

  -2与|+1|;-|+4|与|-3|.

  (二)引入新课

  在小学算术中学过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这些运算是在正有理数和零的范围内的运算.引入负数之后,这些运算法则将是怎样的呢?我们先来学运算.

  (三)进行新课 (板书课题)

  例1 如图所示,某人从原点0出发,如果第一次走了5米,第二次接着又走了3米,求两次行走后某人在什么地方?

  两次行走后距原点0为8米,应该用加法.

  为区别向东还是向西走,这里规定向东走为正,向西走为负.这两数相加有以下三种情况:

  1.同号两数相加

  (1)某人向东走5米,再向东走3米,两次一共走了多少米?

  这是求两次行走的路程的和.

  5+3=8

  用数轴表示如图

  从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在原点0的东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8米.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了8米.

  可见,正数加正数,其和仍是正数,和的绝对值等于这两个加数的绝对值的和.

  (2)某人向西走5米,再向西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显然,两次一共向西走了8米

  (-5)+(-3)=-8

  用数轴表示如图

  从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在原点0的西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8米.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了-8米.

  可见,负数加负数,其和仍是负数,和的绝对值也是等于两个加数的绝对值的和.

  总之,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例如,(-4)+(-5),……同号两数相加

  (-4)+(-5)=-( ),…取相同的符号

  4+5=9……把绝对值相加

  ∴ (-4)+(-5)=-9.

  口答练习:

  (1)举例说明算式7+9的实际意义?

  (2)(-20)+(-13)=?

  (3)

  2.异号两数相加

  (1)某人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5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由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又回到了原点,两次一共向东走了0米.

  5+(-5)=0

  可知,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和为零.

  (2)某人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由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在原点o的东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2米.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了2米.

  就是 5+(-3)=2.

  (3)某人向东走3米,再向西走5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由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在原点o的西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2米.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了-2米.

  就是 3+(-5)=-2.

  请同学们想一想,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是怎么规定的?强调和的符号是如何确定的?和的绝对值如何确定?

  最后归纳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例如(-8)+5……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

  8>5

  (-8)+5=-( )……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符号

  8-5=3 ……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8)+5=-3.

  口答练习

  用算式表示:温度由-4℃上升7℃,达到什么温度.

  (-4)+7=3(℃)

  3.一个数和零相加

  (1)某人向东走5米,再向东走0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显然,5+0=5.结果向东走了5米.

  (2)某人向西走5米,再向东走0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容易得出:(-5)+0=-5.结果向东走了-5米,即向西走了5米.

  请同学们把(1)、(2)画出图来

  由(1),(2)得出: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总结有理数加法的三个法则.学生看书,引导他们看有理数加法运算的三种情况.

  有理数加法运算的三种情况:

  特例:两个互为相反数相加;

  (3)一个数和零相加.

  每种运算的法则强调:(1)确定和的符号;(2)确定和的绝对值的方法.

  (四)例题分析

  例1 计算(-3)+(-9).

  分析:这是两个负数相加,属于同号两数相加,和的符号与加数相同(应为负),和的绝对值就是把绝对值相加(应为3+9=12)(强调相同、相加的特征).

  :(-3)+(-9)=-12.

  例2

  分析:这是异号两数相加,和的符号与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相同(应为负),和的绝对值等于较大绝对值减去较小绝对值..(强调“两个较大”“一个较小”)

  解:

  解题时,先确定和的符号,后计算和的绝对值.

  (五)巩固练习

  1.计算(口答)

  (1)4+9; (2) 4+(-9); (3)-4+9; (4)(-4)+(-9);

  (5)4+(-4); (6)9+(-2); (7)(-9)+2; (8)-9+0;

  2.计算

  (1)5+(-22); (2)(-1.3)+(-8)

  (3)(-0.9)+1.5; (4)2.7+(-3.5)

  探究活动

  题目 (1)在1,2,3,4四个数的前面添加正号或负号,使它们的和为0;

  (2)在1,2,3,…,11,12十二个数的前面添加正号或负号,使它们的和为零;

  (3)在1,2,3,4,…,99,100一百个数的前面添加正号或负号,使它们的和为0;

  (4) 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你能总结出一些什么数学规律?

  参考答案  我们不妨不妨以第二问为例探讨,比如,在12,11,10,5这四个数的前面添加负号,则这12个数的和是:-12-11-10+9+8+7+6-5+4+3+2+1=2.

  现在我们将各数的符号加以调整,考虑到将一个正数变号,其和就要减少这个正数的两倍,因此可得到两个(明显的)解答:

  (1)得+1变为-1,有-12-11-10+9+8+7+6-5+4+3+2-1=0; ①

  (2)将(+6-5)变为-(6-5),有-12-11-10+9+8+7-6+5+4+3+2+1=0.②

  又如,在11,10,8,7,5这五个数的前面添加负号,得

  12-11-10-9-8-7+6-5+4+3+2+1=-4,

  我们就有多种调整的方法,如将-8与+6变号,有

  12-11-10+9+8-7-6-5+4+3+2+1=0. ③

  经过几次试验,我们发现了规律:欲使十二个数的和为零,其中正数的和的绝对值与负数的和的绝对值必须相等.但

  1+2+3+4+5+6+7+8+9+10+11+12=78

  因此我们应该使各正数的和的绝对值与各负数的和的绝对值均为

  为了简便起见,我们把①式所表示的一个解答记为(12,11,10,5,1),那么②,③两式所表示的解答就分别记为(12,11,10,6)与(11,10,7,6,5).

  同时我们还发现:如果(12,11,10,5,1)是一个解答,那么(9,8,7,6,4,3,2)也必定是一个解答.同样,对应于②,③两式,还分别有另两个解答:(9,8,7,5,4,3,2,1)与(12,9,8,4,3,2,1).这个规律我们不妨叫做对偶律.

  此外我们还可发现,由于最大的三个数12,11,10其和33<39,因此必须再增加一个数6,才有解答(12,11,10,6),也就是说:添加负号的数至少要有四个;反过来,根据对偶律得:添加负号的数最多不超过八个.

  掌握了上述几条规律,我们就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许多解答.最后让我们告诉你,第(2)问的解答个数并非无数多,其总数是124个.

2.4 有理数的加法 篇14

  《有理数的加法》是有理数混合运算的第一堂课,所谓万事开头难,由此可见这堂课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向作用。下面是我上这堂课的总结: 一.在引入部分和同学们一同探讨书上的问题,采用了让学生相互先探讨的方法,发现学生非常的投入,课堂气氛被充分调动起来了,但后来的教学中没能将这个好气氛维持下去。主要原因是问题的难度一下跨越太大,太抽象,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多多反思,怎样深化问题的难度,并容易让学生接受。二.在一些细节部分还是没有处理到位。比如说解应用题的步骤,应将它的完整步骤都在黑板上演示一下。三.在推导有理数加法法则时,学生的回答和我自己的预期不一样,我一味引导他跟随我的思路走,所以卡住了。实际上应该让学生说完他的思路,然后引导他将其他情况补充完整。这个说明我的课堂应变能力不够灵活,所以还须锻炼提高。四.整堂课的语言需要改进,应更加精练,简洁。本堂是概念课,对于概念课来说,概念不要重复太多遍,尤其是一些说出来比较拗口的概念,容易混淆,所以当表述的差不多的时候就可以写出来,不必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不清。

2.4 有理数的加法 篇15

  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和同学们共同学习

  昨天,老师在七年级三班上课时,把他们分成七个小组,每个小组回答问题的情况以抢答赛的形式记分。你们看(出示投影)这是七年级三班七个小组回答问题的表现情况。答对一题得一分,记作+1分;答错一题扣一分,记作—1分。第几组最棒?老师还没来得及计算出每个小组的最后得分,咱们班哪位同学能帮老师算出最后结果?(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回答)

  我们已得出了每个小组的最后分数,那么哪个小组是优胜小组?(第一小组),回去以后,老师就把小奖品发给他们,相信他们一定会很高兴。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愿不愿意也分成几个小组,看一看那个小组的同学表现得最出色?(原意)那么老师就按座次给同学们分组,每一竖排为一组。老师把组号写在黑板上,以便记分。

  希望各组同学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得到老师的小奖品?(有)同学们加油!

  我们已得到了这7个小组的最后得分,那位同学能试着用算式表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列算式)

  以上这些算是都是什么运算?(加法),两个加数都是什么数?(有理数),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板书课题)。

  刚才老师说要给七年级三班的优胜组发奖品,老师手里有12本作业 本,优胜组共6人,老师将送出的作业 本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二分之一)分数最低的一组共7人,他们每人交给老师一个作业 本,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十二分之七)如果,老师得到的作业 本记为正数,送出的作业 本记为负数,则老师手里的作业 本增加或减少几分之几?同学们能列出算式吗?(学生列式)对于这个算式,同学们还能轻易的感知出结果吗?(不能)

  对于,有的同学们能直接感知得到结果,有的靠感知是不够的,这就需要我们共同探索规律!(出示投影),观察这7个算式,每一个算式都是怎样的两个有理数相加?(引导学生回答)你们还能举出不同以上情况的算式吗?(不能),这说明这几个算式概括了有理数加法的不同情况。

  前两个算式的加数在符号上有什么共同点?(相同),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这是什么样的两数相加?(同号两数相加)同学们还能观察出那几个算式可归为一类吗?(3、4、5、异号两数相加,6、7一个数同0相加)

  同学们已把这7个算式分成了三种情况,下面我们分别探讨规律。

  (1)    同号两数相加,其和有何规律可循呢?大家观察这两个式子,回答两个问题。(师引导观察,得出答案),那位同学能填好这个空?

  (2)    异号两数相加,其和有何规律呢?大家观察这三个式子回答问题。(引导学生分成两类,容易得到绝对值相同情况的结论。再引导学生观察绝对值不相同的情况,回答问题)哪位同学能概括一下这个规律?(引导学生得出)

  (3)    一个数同0相加,其和有什么规律呢?(易得出结论)

  同学们经过积极思考,探索出了解决有理数加法的规律,顾一下(出哪位同学能带领大家共同回顾一下?(出示投影,学生大声朗读)我们把这个规律称为法则。

  同学们都很聪明,积极参与探索规律,每个组都有不错的成绩。个别落后的组不要气馁,继续努力,下面老师就给大家一个得分的机会,看哪一组能[出题制胜]!(出示)

  (活动过程 1后评价、加分;教师以其中一题为例,讲解题格式及过程;活动过程 2后:让每组第三排同学评价加分)

  同学们已经基本掌握了法则,并会运用它,但七年级三班有几位同学对这一内容掌握的不是太好,以致在作业 中出了毛病,他们为此很苦恼。希望咱们同学能帮帮他们,看哪位同学能像妙手回春的神医华佗一样“药”到“病” 除!(师生共同治“病”)

  看来同学们对已经掌握得很好了,大家还记得前面那个难倒我们的题呢?那位同学能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口述 师板书)。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终于攻破了这个难关。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学生回答)同学们都有很多收获,老师认为收获最多的是优胜组的同学,因为他们能得到老师的小奖品,大家赶紧看看那一组获胜?欢迎优胜组上台领奖,大家掌声鼓励!

  同学们,希望你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都能积极进取,获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2.4 有理数的加法 篇16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有理数加法的实际意义;

  2.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

  3.感受数学模型的思想;

  4.养成认真计算的习惯.

  【对话探索设计】

  〖探索1〗

  1.第一天赢利,第二天还赢利,两天合起来算,是赢利还是亏本?

  2.第一天亏本,第二天还是亏本,两天合起来算,是赢利还是亏本?

  3.一个物体作左右方向的运动,规定向右为正.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5m,再向左运动3m, 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假设原点为运动起点,用数轴检验你的答案.

  〖法则理解〗

  有理数加法法则第1条是:同号两数相加,取___________,并把绝对值_________.

  这条法则包括两种情况:

  (1)两个正数相加,显然取正号,并把绝对值相加,例(+3)+(+5)=+8;

  (2)两个负数相加,取_____号,并把______相加.例如(-3)+(-5) = -(3+5) = -8.答案"-8"之所以取"-"号,是因为______________,"8"是由_____的绝对值和______的绝对值相______而得.

  〖练习〗

  1.上午6时的气温是-5℃,下午5时的气温比上午6时下降3℃, 下午5时的气温是多少?

  2.第一场比赛红队胜黄队5:2,第二场比赛蓝队胜黄队3:1, 两场比赛黄队净胜几个球?

  3.第一天向北走-30km,第二天又向北走-40km,两天一共向北走多少km?

  4.仿照(-3)+(-5) = -(3+5)= -8的格式解答:

  (1)-10+(-30)=

  (2)(-100)+(-200) =                  

  (3)(-188)+(-309)=

  〖探索2〗

  1.第一天营业赢利90元,第二天亏本80元,两天一共赢利多少元?如果第二天亏本120元呢?

  2.第一天赢利,第二天亏本,两天合起来算,是赢利还是亏本?

  3.正数和负数相加,结果是正数还是负数?

  〖法则理解〗

  有理数加法法则第2条的前半部分是: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_________________的符号,并用_______________减去_________________.

  例如(+6)+(-2) = +(6-2) = +4.答案"+4"之所以取"+"号,是因为两个加数(+6与-2)中________的绝对值较大;答案"+4"的绝对值4是由加数中较大的绝对值______减去较小的绝对值____得到.

  又例,计算(-8)+(+3)时,先取______号,这是因为两个加数中,______的绝对值较大.然后再用较大的绝对值____减去较小的绝对值____,得_____,于是最后得到答案是______.计算的过程可以写成(-8)+(+3) = -(8-3) = -5.

  〖议一议〗

  有人说,正数和负数相加时,实质就是把加法运算转化为”小学”的减法运算.他说的对不对?

  〖练习〗

  1.第一场比赛红队胜黄队5:2,第二场比赛黄队胜蓝队3:1, 两场比赛黄队净胜几个球?

  2.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米,再向右运动-8米,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3. 检查3包洗衣粉的重量(单位:克), 把其中超过标准重量的数量记为正数,不足的数量记作负数,结果如下:

  -3.5,+1.2,-2.7.

  这3包洗衣粉的重量一共超过标准重量多少?

  4.仿照(-8)+(+3) =-(8-3) = -5的格式解题:

  (1)(-3)+(+8)=

  (2)-5+(+4)=

  (3)(-100)+(+30)=

  (4)(-100)+(+109)=

  〖法则理解〗

  有理数加法法则第2条的后半部分是: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_____.

  例如(+3)+(-3) = ______,(-108)+(+108) = ______.

  〖例题学习〗

  p21.例1,例2

  p22.练习2(按例1格式算.)

  〖作业〗

  p29.习题 1, p32.习题 8,9,10

  【备选素材】

  用一个□表示+1,用一个■表示-1.显然□+■=0,

  (1)■■+□□□=(■+□)+(■+□)+ □=_____.

  这表明-2+3=+(3-2)=1.

  想一想:答案为什么是正的?为什么转化为减法运算?

  (2)计算■■■■■+□□□□□=_____.

  (3)计算■■■■■+□□=(■■+□□)+ ■■■=______.

  这说明-5+(+2)=-(___-___)=_______.

  (4)计算■■■+□□□□□=?

相关专题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