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应用》知识点整理(精选17篇)六年级数学教案

98e范文网 时间:

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应用》知识点整理(精选17篇)

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应用》知识点整理 篇1

  本单元主要延续了我们之前学过的百分数的认识一课,下面我把知识点进行以下归纳总结。

  有两个数,分别为a&b,并两数均不为0.{除号用/表示,/为分数中的代分数线,如b除以a等于a分之b等于a/b}

  求a是b的百分之几,a/b

  求b是a的百分之几,b/a

  求a比b多百分之几,{a-b}/b或a/b-1

  求a比b少百分之几,{b-a}/b或1-a/b

  口诀:求单位1用除法,已知单位1用乘法。增加就用加,减少就用减。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利息/本金=利率}

  盈利率={售价-进价}/进价

  易错点:

  1.一件商品的价格,先提价百分之a,再降价百分之a,价格降低了。

  2.利息税    在收利息时上缴国家的钱,

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应用》知识点整理 篇2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学习了解答“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基础上,学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析方法,能够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

  2.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比较、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培养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这类应用题的分析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列式。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解答“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什么方法?(用除法)

  2.解答“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关键是什么?(找应用题中的标准量,也就是单位“1”,谁是标准量,谁就做除数。)

  3.口答,只列式不计算。(用投影出示)

  (1)5是4的百分之几?4是5的百分之几?

  (2)甲数是50,乙数是40,甲数比乙数多多少?甲数比乙数多的数是乙数的百分之几?

  (3)甲数是48,乙数是64,甲数比乙数少多少?甲数比乙数少的数是甲数的百分之几?

  4.板书应用题。

  一个乡去年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分析:通过读题,在这道题中,谁是标准量?

  你是从哪句话中找出来的?应怎样列式呢?

  如果将这道题的问题变为“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应该怎样分析解答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继续研究的比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

  板书课题:百分数应用题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3。

  例3 一个乡去年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

  (1)学生默读题。

  (2)例3与复习题4比较,有什么异同?

  (两道题条件相同,问题不同。)

  问题不同在哪儿?

  (复习题4求的是实际造林是计划造林的百分之几,例3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

  教师在例3中用红笔画出“多”字。

  (3)在这道题中,谁是单位“1”?是从哪句话中找到的?

  教师用双引号画出单位“1”。

  (4)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学生分组讨论。

  (意思是: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板书:多的公顷数是计划的百分之几?

  (5)根据多的公顷数是计划的百分之几这句话,怎样列文字表达式?

  板书: 多的÷计划的

  (6)怎样列式计算呢?

  板书:

  (14-12)÷12

  =2÷12

  ≈0.167

  =16.7%

  答: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16.7%。

  问:14-12是在求什么?

  问:为什么除以12,而不除以14呢?

  (7)还有其它的解法吗?(学生讨论)

  汇报讨论结果:

  板书:

  14÷12-1

  ≈1.167-1

  =0.167

  =16.7%

  答: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16.7%。

  问:14÷12得到的是什么?再减去1又得到什么?

  2.把例3中的问题改为“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

  问:你怎样理解“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这句话的?

  问:谁做单位“1”?(实际公顷数)

  问:怎样用文字算式表达?

  板书:少的÷实际的

  问:怎样列式计算?

  投影订正:

  (14-12)÷14

  =2÷14

  ≈0.143

  =14.3%

  答: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14.3%。

  问:14-12得到什么?为什么再除以14呢?

  问:还有不同的解法吗?

  板书:1-12÷14

  问:为什么例3与改变后的题得数不同?(单位“1”不同。)

  问: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之处?(解题思路完全一样。)

  3.把例3的一个条件改变。

  一个乡去年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2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

  (1)学生独立思考解答。

  (2)指名说解题思路。

  (3)板书算式:

  多的公顷数÷计划的

  2÷12≈0.167=16.7%

  答: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16.7%。

  问:此题和例3相比较,哪儿相同,哪儿不同?(条件不同,问题相同,解题思路相同。)

  4.把3题的问题稍作改变。

  一个乡去年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2公顷。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

  (1)学生只列式不计算。

  (2)说解题思路。

  板书:少的÷实际的

  2÷(12+2)

  (三)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解决这类题的关键是什么?

  师述:今天我们学习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解决这类题的关键就是要找准单位“1”,然后根据问题列出文字算式来帮助大家列式计算。

  (四)巩固反馈

  1.分析下面每个问题的含义,然后列出文字表达式。

  (1)今年的产量比去年的产量增加了百分之几?

  (2)实际用电比计划节约了百分之几?

  (3)十月份的利润比九月份的利润超过了百分之几?

  (4)1999年电视机的价格比1998年降低了百分之几?

  (5)现在生产一个零件的时间比原来缩短了百分之几?

  (6)第二季度的产值比第一季度提高了百分之几?

  (7)十一月份比十月份超额完成了百分之几?

  (8)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百分之几?

  2.在练习本上只列式不计算。(投影出示)

  (1)某校有男生500人,女生450人。男生比女生多百分之几?

  (2)某校有男生500人,女生450人。女生比男生少百分之几?

  (3)一种机器零件,成本从2.4元降低到0.8元。成本降低了百分之几?

  (4)某工厂计划制造拖拉机550台,比原计划超额了50台。超额了百分之几?

  3.判断题。

  男生比女生多20%,女生就比男生少20%。( )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时抓住这一知识的连接点以旧引新,使学生很自然地由旧知识过渡到新知识。两个知识点连成一线,融会贯通。在新课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题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在教学方法上采取一题多变的方法,让学生在比较、区别中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和思维水平。

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应用》知识点整理 篇3

  一、纵横联系,说教材

  《百分数的应用一》是位于北师大版教材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就是“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是在学生掌握了 “百分数的意义”、|“小数、百分数、分数之间的互化”、“百分数的简单应用”、“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

  根据分数乘法应用题与百分数一般应用题及学过的百分数的知识,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能计算出实际问题中“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对现实生活中的有关数学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并尝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百分数问题;能试图探索出解答百分数一般应用题的方法,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关目标:体验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中的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的。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质疑的能力,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

  掌握百分数应用题的特征及解答方法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二、设计教具,说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 【尽管本节课的知识如用小黑板展示,效果也许还可以,但多媒体生动的画面、丰富的情境的加入会使教学效果锦上添花,所以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将例题、习题通过课件的形式来呈现,同时这也有助于例题间的比较。】

  三、激发参与,说教法

  1、情境创设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会和理解数学。”我在上课伊始,就创设了水结成冰的生活情境,并说明在这种自然现象中也有数学问题,正好有个问题解决不了,激起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2、自主探索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的应有之义,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这节课在新知的获得过程中,教师充分让学生动手画、动脑想、动口说,去探究新知,使学生获得较准确的知识。

  3、联系生活法:“数学教学要立足于社会现实生活,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最终要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服务于社会生活。”因此,我在导入新课、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弹性练习的各个环节尽量用学生熟悉的例子来教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培养了学生数学意识。

  4、激励评价法:“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我在学生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发现有独特见解的,都给予激励的评价,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四、自主探索,说学法

  新课程不但倡导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而且着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有:

  1、转化法:学生在理解“增加百分之几”的意义时,学生能结合百分数的意义,把知识转化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帮助理解新知识。我给予了及时的肯定,并说明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多加利用。

  2、比较法: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中,出现了两种方法,学生就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3、合作交流法:在获得新知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开展小组合作,在小组中分工明确,提高了学习效益,使学生的智力得到最佳的开发,树立的主人翁的意识。

  4、反思法:方法注重反思,学生才能学得牢。在课将结束,学生对自己的获得的知识和学习方法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取长补短。

  五、着眼互动,说程序。

  (一)、生活导入,激发兴趣。

  (1)生活导入。

  我觉得教材给我们创设的“水结成冰的”生活情境,很贴近学生。所以直接选用了教材创设的情境。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不知道你们注意观察没有,在生活中水结成冰,体积有什么变化”,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很容易回答出问题“体积变大”。我又适时的追问一句,那有谁知道为什么体积变大吗?学生根据以往的经验或课外学习能大概说出原因,教师不做细说明,只是调动一下学生的兴趣,与科学学科进行一下整合。

  (2)激发兴趣。

  学生在明确“水结成冰,体积会变大的”的结论后,及时说明有一个同学在这种自然现象中发现了一个数学问题,但一时不会解,让我们帮忙。以此激发了学生的好强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这一环节,从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中寻找数学题材导入新课,不但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的内驱力,而且可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觉得数学问题是那么的鲜活,形成问题意识。】

  (二)、相互合作,探究问题: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在这一环节,我及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李刚同学制作冰块时的条件“用45立方厘米的水,制作冰块,结成冰后,体积约是50立方厘米”,并提出问题 “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增加百分之几”。(边说边板书45立方厘米的水——50立方厘米的冰,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增加百分之几)同时结合问题,揭示出是一道关于百分数的题,(板书“百分数”),再对百分数的意义进行复习,为后面理解增加百分之几做好铺垫。

  2、讨论分析,理解问题。

  既然是要帮助李刚,就及时说明帮助的原因是“一时没能理解增加百分之几的”意思,把问题集中,让学生分组研究。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在分组讨论时,可提示学生结合学过的百分数的意义和百分数一般应用题,画线段图对问题进行分析。画线段图对于六年级的同学来说已经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方便学生发现数量关系的方法。

  教师在学生分组讨论时,下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探讨,既做到了师生的互动,又能及时发现找到结论的同学,到前面板书线段图。(画出线段图)

  3、找到方法,解决问题。

  ①让板眼同学,结合板书说说对“增加百分之几”的理解,教师适时的补充说明,最终找出结论“增加百分之几”是“冰比水多的体积与水比,多的体积是水的百分之几”(指图),转化成以前学过的简单百分数应用题“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在此教师及时渗透“转化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进行学法的指导。

  ②结合学生的汇报,及通过课件展示李刚的参与,找到第一种解法“冰比水多的体积除以水的体积”,学生板眼计算。(板书第一中算法:(50-45)÷45=11%)

  ③再结合线段图,让学生找到第二种解法。学生根据以前学过的分数应用题,会想到把水的体积看作单位1,百分数就是100%,用冰的体积除以水的体积,求出整体的冰的体积是水的体积的百分之几,再减去水的100%,就是增加的百分之几。(指图说)在及时出示课件李刚理解了的公式“冰的体积÷水的体积 -100%”,让学生列式解答。(板书:50÷45-100%=11%)

  ④找到两中算法后,教师补充说明根据自己的理解,用那种算法解题都可以。

  4、教师质疑,深入探究。

  学生在帮助李刚同学解决完问题后,教师又马上利用课件,提出了自己的疑惑“把这50立方厘米的冰,再化成45立方厘米的水,水的体积比冰的体积减少百分之几?是11%吗?(板书50立方厘米的冰——45立方厘米的水,水的体积比冰的体积减少百分之几?)

  学生可能会有疑惑,教师组织学生再分组画图探讨,并且只列式不计算。学生通过画图(画图),分析出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是减少的体积与冰比,用减少的体积除以冰的体积就能求出问题(板书(50-45)÷50)。再与前面的算式比较得数一样吗?学生经过分析,发现除数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

  我这样设计的目的,除了让学生理解“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还让学生明确多百分之几和少百分之几不是一个数,因为他们对比的量不同,也就是单位一不同。(指板书说)。最后在引导学生找到不同算法。(板书:100%-50÷45)

  5、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教师结合板书说明,刚才的学习内容,是教材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知识:百分数的应用一(板书:应用一)也就是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我们要接着五年级下学期学过的百分数知识,继续探讨百分数在生活当中的一些应用。

  (三)、加强训练,巩固新知。

  1、完成试一试第1题。

  2、完成练一练第三题。

  教师结合现实生活叙述各提条件,同时课件出示。因为有新知学习的基础,所以先找同学继分别说出“降低了百分之几”和“增长了百分之几”的意义,再让学生独立解答,最后集体反馈结果。

  (四)、联系实际,拓展思维。

  结合明年即将召开的2008年奥运会,出示一组我国申办奥运会时我国和其他国家得到的票数,让学生自主提出关于百分数的问题。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这一环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让学生感悟到数学源于生活,而用于生活。】

  (五)、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总之,本节课教学活动我力求充分体现以下特点:以学生为主体,思维为主线的思想;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对一个问题的解决不是要教师将现成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给学生一把在知识的海洋中行舟的桨,让学生在积极思考,大胆尝试,主动探索中,获取成功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应用》知识点整理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通过“做数学”,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意义和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自主建构使知识系统化;能结合自学、交流、探索等活动准确理解生活中绿化率等概念。

  数学思考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发现、创造、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问题解决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认识世界、解释生活,逐步形成“数学地思维”的习惯。

  情感态度以“生活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和愉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过程

  一、感悟情景,出示课题

  欣赏昆山的美景,解读教师的心情。(背景音乐:《我想有个家》2分钟)

  猜猜老师心里在想什么?板书:购房

  二、真情互动,同步梳理

  (1)购房要考虑哪些因素?

  环境、面积、楼层、房价等。

  (2)研究绿化率。

  生:交通、地段、绿化、保安……

  出示A、B、两个小区的占地面积及绿化面积。你帮老师选择哪个小区?

  生1:选择B小区,因为这个小区的绿化面积多。

  生2:应该选择A小区,因为A小区的绿化面积所占总面积的百分比大。

  学生交流,明白绿化面积是占地面积的百分之几也就是绿化率。

  出示绿化率的计算公式。

  学生计算A、B小区的绿化率,得54%、50%)

  师小结:都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板书)

  根据绿化率的意义,你还可以研究哪些问题?学生探究。

  出示C、D的绿化率,分别求绿化面积、占地面积。

  (3)分析房型面积。

  投影显示房型数据,理解使用面积所占的百分比。

  房型三室两厅两室两厅

  建筑面积106㎡90㎡

  使用面积所

  占的百分比72%76%

  学生帮老师出主意,谈方案。求使用面积是多少。

  师小结:都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

  三、开放练习,整体回顾

  参观样板房(投影图片),计算房间的面积。

  出示:卧室A的面积比卧室B多25%

  卧室A的面积比客厅少20%

  客厅的面积是餐厅的300%

  师:你想知道哪个房间的面积?还要知道什么条件?

  告诉一个卧室的面积,小组自由设计问题,交流解题思路。

  比较使用面积和建筑面积。

  在《美梦成真》的钢琴曲中想象。

  四、点击生活,享受数学

  总结全课,指出百分数的广泛应用,板书完整课题。(购房中的百分数)

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应用》知识点整理 篇5

  设计说明

  通过复习,系统、全面地整理了本学期所学的百分数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概念、意义和解题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本节课对百分数及百分数的应用的相关知识做了系统的复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突出核心知识,围绕重点展开复习和训练。

  本课时的复习紧紧围绕百分数的认识及应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这两方面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回顾、交流,进一步巩固对百分数的认识和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以“抓重点,带相关”的复习方式展开训练,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2.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本节课通过对比学习,进一步明确了百分数的意义和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提高了学生的审题能力,使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要求,灵活选择不同的解题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整理复习

  1.回顾本学期学习的百分数知识。

  师:本学期即将结束了,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本学期你们学到了哪些关于百分数的知识?

  (百分数的认识、百分数的应用)

  师:这节课我们就复习关于百分数的知识。

  2.复习百分数的意义。

  (1)意义。

  ①什么叫百分数?

  像84%,28%,90%,117.5%…这样的数叫作百分数。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也叫百分率、百分比。

  ②巩固练习:组织学生完成教材102页1题。

  (2)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有什么不同?

  结合学生的回答,用课件展示,列表对比。

  百分数

  分数

  意义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1份或几份的数叫作分数。

  区别

  百分数通常只表示两个数的比。

  分数既可以表示两个数的比,又可以表示一个具体数量。

  联系

  百分数可以看作是分母是100的分数。

  3.复习百分数、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

  (1)百分数、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是怎样的?

  结合学生的回答,用课件展示。

  (2)巩固练习:组织学生完成教材102页2题。

  4.复习常见的百分率问题。

  (1)(课件出示)取小麦500g,烘干后,还剩428g。计算小麦的烘干率和含水率。

  (2)复习其他常用的百分率公式。

  (3)巩固练习:组织学生完成教材103页8题。

  5.复习百分数的应用。

  复习百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1)知识回顾。

  百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与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一样。单位“1”已知,求比较量用乘法解答;单位“1”未知,求单位“1”用除法或用方程解答。

  (2)巩固练习。

  ①小红家去年产水稻5500kg,今年比去年增产10%,那么今年比去年增产多少千克?今年产水稻多少千克?

  ②小红家今年产水稻5500kg,比去年增产10%,那么今年比去年增产多少千克?去年产水稻多少千克?

  ③光明小学上学年有学生1200人,毕业215人,本学年又招收新生180人。本学年与上学年相比,学生人数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大约增加或减少了百分之几?(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

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应用》知识点整理 篇6

  【教学预想】:

  这节课的概念可能比上节课要难学,因为对于储蓄大多数学生可能是陌生的,我们这里对于学生的“理财教育”几乎是零。学生对于那些专业术语可能比较容易混淆。本课需要理清应该有以下几个关键词:

  本金、利率、利息、利息税

  需要重点理解的关键词:年利率、月利率(利率会根据时间、存款方式等的不同而不同)

  税前利息和税后利息、应得利息和实得利息

  需要记忆的关键词:

  5%的利息税率

  对于这些专业术语的理解,我想在教学时还是应该还原到生活中进行理解,可以举些简单的例子帮助学生来理解,如:你存入银行1000元就叫做本金,取出时变成了1010元,这样多出的10元就是利息。

  【教学实效】:

  1、课堂反馈

  课堂上,我们还是一起和学生通过举例的方式来理解本课的一些术语,通过理解逐步的显现出计算利息的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公式虽然简单易记,但是要让学生能够灵活的进行运用那么就必须做到真正的理解。

  为了理解利息的计算公式,我始终抓住这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你认为利息会和哪些因素有关?”。如:“本金”一般存入的钱越多获得的利息就越多;接着再追问学生,是不是存入的钱多获得的利息就一定多呢?还要考虑什么因素?(时间:假如你存入10000元,一天后就取出了,而我虽然存入100元,但我10年再取出,你说哪个得到的利息会高一些?)

  在课堂上虽然学生能够意识到时间的长短也决定着利息的多少,但是对于为什么计算公式中要乘以时间,还是没有讲清楚,所以在练习时有近一半的学生在计算利息时没有乘以时间,比如:三年的年利率是5.22%,大多数学生就以为只要用本金乘以5.22%就行了,它不是3年的利率吗?为什么还要再乘以时间呢?很多学生就是在这里有疑问。

  为了弥补课堂中的不足,在订正讲评时,我重点也讲了讲为什么在计算利息时要乘以相应的时间?假如你存入银行1000元,存10年和只存一年获得的利息会一样吗?用本金乘以年利率求出的是一年的利息,你存10年应该每年都有利息,所以在计算利息时应该乘以时间。

  虽然大多数同学都示意的点了点头,但我看得出来,有的学生还是没有理解,另外,我自己也感觉到这样的解释好像还没有足够的说服力。

  2、作业反馈

  今天我们只练习了5道习题,上午完成的课堂作业全班只有3人全对,所以下午我评讲完要求学生在练习本上重新再做一次,然后再订正课堂作业,结果到放学仍然还有一半的学生没有完成订正。

  很多学生计算不过关,遇到数位比较多的小数乘法时,计算的结果就不能保证正确了。

  典型错题:

  银行的定期三年的利率是5.22%,小李存入3万元,到期后他应得利息(   )元,按规定缴纳利息税后,实际可得利息(   )元。

  错因分析:

  一、忘记乘以时间“3年”,做错的有26人;

  二、“5.22%”在参与计算时化成小数时写错;做错的有8人;

  三、“3万元”在计算时,学生就把它写成了“3元”参与计算;做错的有8人;

  四、瞎写的有3人。

  【教学反思】:

  一个疑问:

  计算的钱数如果是三位小数,如:74.385元,要不要根据实际情况把它写成近似数,74.39元?

  在新授课时,还是要加强对于初始概念的理解,作为教师应该多提高自己解释概念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做到通过你的讲解,使更多的学生更容易的理解。

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应用》知识点整理 篇7

  【教学预想】: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可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教学纳税的相关术语;第二部分:实际运用。其实本课的重点应该是放在第一部分,帮助学生理解相关术语,因为这些内容虽然都是我们身边的,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仍然是比较陌生的,有的甚至都没有一点的生活经验。对于第一部分的教学我主要采取直接讲解法,为了不让学生觉得学起来那么枯燥,我准备在导入时,先逗他们一下,“陶老师受税务部门的委托向我们六(4)班同学进行一次纳税知识普及。”

  【教学实效】:

  1、课堂反馈

  整堂的学习气氛还民比较轻松、愉快的,在学生练习时,也闹出了一些“笑话”,比如:“李华买了一辆12万元的汽车,按规定买汽车要缴10%的购置税。他买的这辆汽车一共要付多少元?”这题的问题是求一共需要付多少元,很多学生在练习时根本就没有认真的看清问题,直接就用“1210%”,这样算出的结果这是1200元。在评讲时,我问学生,“大家看一看,这几个同学分别花了多少钱买回了一辆汽车?”大家一看结果,都笑了。我就和那几个做错的学生开玩笑了,陶老师看到你们算出的结果非常激动也想请你帮我去买一辆汽车。(那几个做错的学生不好意思的笑了)。

  2、作业反馈

  (1)课堂作业

  课堂中的效果应该还是不错的,学生作业完成的速度也很快,基本上在下课的时候,大多数同学的作业都交了。可是,作业的正确率不高,全对的只有18人,下面两题错误较多:

  1、张叔叔的小说发表了,得了2000元的稿费。按规定应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张叔叔实际得到稿费多少元?

  这题学生主要是没有看清问题,是求“实际稿费”,和上面买汽车是属于同一种类型。教师应该提醒学生在练习时一定要先看问题想一想,“什么是实际稿费?”“应该怎么求?”。

  2、某风景区“十一”黄金周接待游客15万人次,按门票收入的3%缴纳营业税,共缴纳了9万元营业税,这个风景区“十一”黄金周实际门票收入多少万元?

  这题是错误最集中的一题,我在课上虽然已经注意了“公式的逆运用”,也就是如果告诉你“应纳税额”和“税率”,如何求“总的收入”,这题学生都知道不能用“93%”而应该用“9÷3%=300(万元)”。但是还是犯了上面的毛病,不认真看清问题,本题不是要求“门票收入”而是要求“实际的门票收入”,所以300万元求出的应是门票的收入还应该减去9万元求出实际的收入。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学生对于“门票收入”和“实际门票收入”这两个概念还是有点模糊。

  (2)数学书中的练习

  下午花了10分钟时间把教材中4道练习题做了一下,发现问题还是蛮多的,特别是第4题,在上课时,我也补充了“个人所得税”的练习,但是这道题目是属于“分段计税”的,开始我也理解错了,结果翻看了教参才明白,应该是“超过500元~2000元的部分”,按10%征税。爸爸收入2500元一共超过900元,这900元应该分成两个部分,“500元和400元”前面的500元按5%收税,后面的400元按10%收税。为了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我们也可以将超过的部分画成一条线段,然后把它分成两段。这样直观些学生可能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些。

  这题全班只有4个同学全对。

  【教学反思】:

  继续加强“如何分析问题”的训练,做到“先思考再列式”,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另外,在练习时要求学生做完题“再回头想一想”,养成检查的习惯,这样一些错误就能及时的发现。但问题时,在平时的练习时,学生都是争时间做练习,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检查意识,真正等全部做完了,再去一题一题的检查,是不太现实的事情。我要求学生是每做完一题就回头检查,说是说了,但是学生究意有没有按要求去做,我也是无法去检查。这样,使我想到了一个问题,或者也可以说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如何使学生养成自觉检查的习惯?”。

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应用》知识点整理 篇8

  一、教材分材:

  教材通过介绍某实验田普通水稻与杂交水稻的产量,引出“增产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通过男孩提出“增产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再一次体会百分数的意义。教材中的算一算提供了两种不同的解答方法,这样安排,开拓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画线段图理解。学生明确了“增产百分之几”的意思后,就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需要注意的是,教学时要鼓励学生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增产百分之几的意义解决问题,而不是依靠记忆题型和套用方法来解决问题。

  二、学生分析

  在此学习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百分数的定义和读写、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百分数的简单应用、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百分数的应用。

  三、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解决有关“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线段图是把握数量关系的重要方法之一

  你能用线段图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吗?

  在学校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中,参加围棋班的有32人,参加航模班的人数比参加围棋班的多25%

  学生独立完成线段图

  展示学生成果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

  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再一次体会百分数的意义。

  从复习中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二、百分数的应用

  1、 出示教科书P23上面的问题

  2、 思考:“增产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评价。

  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增加的产量是普通水稻产量的百分之几,学生独立解答问题,通过介绍某实验田普通水稻与杂交的产量,引出“增产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3、 班内交流

  方法一: 7 - 5.6 = 1.4(吨)

  1.4 ÷ 5.6

  = 0.25

  = 25%

  方法二: 7 ÷ 5.6

  = 1.25

  = 125%

  125% - 100% = 25%

  引导学生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答,开拓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试一试

  1、出示教科书P23下面的问题

  2、“几成”是什么意思?

  成数主要用于农业收成

  几成就是十分之几。

  一成就是1/10 ,也就是10%

  二成五就是2.5%,也就是25%

  重点理解“几成”的意思。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发展学生的思维。

  3、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2.61 - 2.25) ÷ 2.25

  = 0.36 ÷ 2.25

  = 0.16

  = 16%

  四、练一练

  1、教科书P24练一练第1题

  2、科书P24练一练第2题

  3、教科书P24练一练第3题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教学反思:

  整节课教学完成之后,可以说自己感触很深。这节课是百分数的具体应用。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能力,综观整个课堂,由于学生在课前调查收集的资料准备充分,所以在导入环节,学生兴趣浓厚,气氛较好。

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应用》知识点整理 篇9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页及“做一做”中的题目,练习一的第1、2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有关利息的初步知识,知道“本金”、“利息”、“利率”的含意,会利用利息的计算公式进行一些有关利息的简单计算。

  教具准备:

  将例题写在小黑板上,活期储蓄、定期储蓄的存款凭条和取款凭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提问:

  “如果你家中有一些暂时不用的钱,将怎么办?”让几个学生说一说,当有学生说要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时,接着提问:

  “为什么要把钱存入银行呢?”多让几个学生发表意见。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再指出: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有两个好处:一是国家可以把这些钱集中起来,用在建设上,所以说储蓄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二是参加储蓄的人用钱更加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得到利息,所以说储蓄对个人也有好处。

  “你们知道利息是怎样计算的吗?”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些有关利息的知识。

  板书课题:“利息”

  二、新课

  出示例题:小丽1998年1月1日把100元钱存入银行,存定期一年。到1999年1月1日,小丽不仅可以取回存入的100元,还可以得到银行多付给的5.67元,共105.67元。

  先请学生读题,然后教师再说明:题目中有“存定期一年”表示什么呢?一般来讲。储蓄主要分定期存款、活期存款、大额存款等方式。所谓活期存款是指储户可以随时提取的一种储蓄方式,定期存款是有一定期限的一种存款方式。现在银行的定期存款有三个月、六个月、一年、二年、三年、五年、八年的等等。小丽存的是“定期—年”,即小丽在银行存的100元在一般情况下要在银行存一年;如果有特殊情况也可以提前提取。

  教师:在银行储蓄要弄清三个概念:本金、利息和利率。小丽在银行存入100元,也就是说她的本金是100元。板书:“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存款到期时,小丽到银行取回105.67元,银行多付给小丽5.67元,这是100元定期一年的存款所得到的利息。板书:“取款时银行多付的钱叫做利息”

  这5.67元的利息是根据什么给小丽的呢?是银行的工作人员根据利率计算出来的。板书:“利率就是利息与本金的比值”这是由银行规定的。利率有按年计算的,也有按月计算的。小丽存的是定期一年的存款,年利率是5.67%,也就是说如果存100元,在银行存一年可得100元的5.67%的利息,即5.67元的利息,再加上本金100元共105.67元。

  根据国家经济的发展变化,银行存款的利率有时会有所调整。1997年10月中国工商银行公布的定期整存整取一年期的年利率是5.67%,二年期的年利率是5.94%.三年期的年利率是6.21%。五年期的年利率是6.66%。

  按照上面的利率,如果小丽存300元钱定期存款二年,到期时她应得利息多少元?提问:

  “二年期的定期整存整取的年利率是5.94%是什么意思?”(到期取款时每100元可得5.94元的利息。)“小丽的本金是300元,到期时她每一年应得利息多少元?”(300元的5.94%。)学生口述,教师板书:300×5.94%。

  “二年应得利息多少元?”学生口述,教师接着板书:×2

  小丽的存款到期时可以得到的利息是35.64元。

  “想一想,存款的利息应该怎样计算呢?”先让学生说一说,教师再板书: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小丽的存款到期时,她可以取出本金和利息一共多少元?”(335.64元。)如果有条件可以让学生看一看活期储蓄、定期储蓄的存款和取款的凭条。

  三、巩固练习

  做第2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一的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做,然后再共同订正。

  订正练习一的第2题时,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活期储蓄每月的利率是0。1425%,表示什么意思?再引导学生分步说出:280元每月可得利息多少元?6个月的利息是多少元?本金和利息一共多少元?

  四、作业

  练习一的第1题。

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应用》知识点整理 篇10

  课堂教学目标:

  1.正确计算一些含有百分数的式题,正确求出有关含有百分数的方程的解。

  2.进一步理解税率、折扣、利率的含义,正确解答有关纳税、利息和打折以及其他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单元练习讲评:

  填空部分:

  重点讲评以下题目:

  第3小题,学生错误原因是没有分析题中两个数量的关系,没有按照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来分析。讲评时重点教给学生方法。

  第9小题,学生错误原因是把题中已知的工作时间就当成工作效率来计算。讲评时帮助学生从问题入手,分析一下问题是求什么,是哪两个数量进行比较。

  第10小题,本题有一定难度,讲评时重点帮助学生从含糖率的含义着手,然后用方程来解答这一题。(不要求全体学生全部掌握。)

  第12小题,先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教师再有针对性地指导,可以借助画线段图来分析,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判断:

  第2小题错误率较高,需要举例说明,通过计算帮助学生理解这里由于单位“1”发生变化,得到的百分数也是不同的。

  选择:

  第1小题,先请学生来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教师及时组织学生分析这样做的错误之处,还可将题目更改为54减少了0.54,减少了百分之几?帮助学生辨析这两题的不同之处。

  第5小题,请做出正确选择的学生来交流各自的思考过程,本题还要教会学生做出选择后应进行检验。

  计算部分:

  “解方程”部分出现错误较多的是第3小题,重点讲评这一题。

  “计算下面各题”中出现错误较多的是第1、4小题,第1小题可重点指导学生运用简便方法来计算。

  解决问题部分:

  第5小题,部分学生画线段图和写等量关系存在错误,要重点讲评。

  第6小题,学生错误原因之一是把“优惠5%”和“打五折”混淆起来,错误原因之二是没有正确理解“共需付费多少元”的含义。

  第8小题,本题有一定难度,要重点帮助学生分析题中两个“20%”分别表示占了哪个数量的20%,启发学生思考:要知道是赔还是赚需要先求出什么,怎样求。

  第9小题,本题共三小题,学生错误集中在第3小题,重点分析第3小题。

  二、补充相关练习。

  见《天天练》上《第一单元单元测试》。

  课前思考:

  这份练习卷主要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解决一些相对而言有难度的题目。对于个别的一些题目,只要大部分学生掌握即可,不要求每一个学生都掌握;对于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稍微放低些要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不同的知识技能。

  课前思考:

  从学生做题情况来分析,对于有一定难度的,学困生无法正确理解题意,可见,学生对于较复杂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还没有达到灵活应用、灵活解答的程度,他们往往缺乏生活经验、不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还有一些题,用方程来解答比较简单,但还是有许多同学用数学方法来解答,导致许多错误。归咎原因,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对基本的算理混淆不清,独立阅读和理解能力差,对于难题缺乏征服的信心和毅力,选择退缩或放弃。

  在评讲时,要教给方法,对于难理解的要给必要的解释,对学生要有层次的要求。加强补条件和问题的训练,培养学生辨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或通过自编应用题,加深学生对应用题结构和题意的理解,提高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

  课后反思:

  从学生做下来的情况下,计算的确是个很大的问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都有待提高,对应用题的理解能力实在是不行。而且有的学生比较偷懒,有些题目明显是解方程比较简单或者不容易出错,可大部分学生都不会选择用方程来解答。

  今天让学生做了天天练的单元测试,对于填空题第5题学生错的比较多,“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和路程问题结合起来做比较,学生就不难理解了。令我比较满意的是在一个班思考题居然有好几个学生提出不同的方法解答。

  课后反思:

  今天的数学课上,我先心平气和地给学生们介绍了全班整体练习情况,让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在班中处于什么水平能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也便于学生给自己以后的学习能制定一个奋斗目标,有一个努力方向。

  讲评时,我选出每一大题中学生错误率较高的题目进行了重点讲评,并且请个别学生分析一下自己当时是怎样思考的,出现错误的原因是什么。我想,只有让学生明白自己的错误原因,那么下次遇到同样类型的问题时才有可能会避免再出现同样的错误。

  面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我想反思自己这一单元的教学,可能由于高估了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而在专项进行分析数量关系方面缺少力度,训练不够扎实。在接下来学习其他单元知识时可以补充这一单元的内容,继续辅导学生,帮助他们提高解决百分数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需要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

  课后反思:

  评讲前我没有一一公布分数,而只是公布最高分、最低分、分数段分布以及平均分,让学生清楚自己在班级中的定位,使其保持适度的压力和动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为自觉地投入学习,争取更大的进步。

  为了让学生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解题中的错误,更为扎实地纠正错误,对一些较为典型、普遍的错误,请几名出现类似解题错误的同学走上讲台,分析其思维过程,剖析其错误原因,提出改正的办法。

  最后对表现好的进行表扬,对存在问题的提出善意批评的同时也包含殷切的期望,使学生面对现实,找到自己努力的目标,振作,积极地投入到学习过程当中去。

  单元:

  1、检测调整情况:由于检测内容比较多,一节课时间来不及,所以在周四完成填空、判断与解决实际问题三大部分,且将应用题的第8题与第9题的第三小题作为思考题,不作统一要求来处理。将剩下题目作为回家作业。周五先分析周四的内容,再集体边分析讲评边互批回家作业。自己核算单元检测情况。

  2、检测情况分析:由于部分内容没有当堂完成,所以学生的成绩可能有部分误差,有些出入。但总体情况与平时课堂表现相类似。从总体情况看,只有24人优秀,但及格率比我想象的好,有2人不合格。大部分学生主要问题出在对概念的理解上,对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的解答方法没有完全掌握好。

  3、主要错题及分析:

  (1)类似于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习题,在填空题与应用题的第一题,错误比较多。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掌握这类问题的解题方法,对单位“1”的意识不强。

  (2)填空题是要用工程问题来理解,或者从分数的意义上来理解,且从工作时间转化成工作效率需转个弯,很多学生没有理解到这个层次。

  (3)填空题的第10小题,难度太大,超出学生的理解,全班没有一个学生解答正确。

  (4)选择题第3题,因为平时基本上强调在单位“1”未知的情况下,一般采用方程解答,只有部分学生已到了用方程解和算术解都会的程度,所以对算术方法解这题,大部分学生有困难,即使做对的学生,有些也是蒙对的,可能并不是很理解。

  (5)应用题第6题,对打八折后再优惠5%,很多学生理解为打八折再按5%计算,对题目意思理解错误。

  4、改进措施:

  (1)利用以后自习课时间对百分数应用题还需进一步强调解题思路的分析。

  (2)加强个别辅导,有2人不合格,还有部分学生成绩也很不理想。

  (3)加强对检查方法的指导。例:加强估算意识。应用题第6题,买12台优惠的程度还没有到打对折的程度,所以学生将原价打八折后再优惠5%,计算得到12台总共460元肯定有问题。还有生活中打折问题,打折后的价格肯定比原价少等等。

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应用》知识点整理 篇11

  百分数这个内容在五年级的下册就已经接触到了,那时候只是初步的认识了百分数以及百分数的一些基本的运算。但是在那时候,就已经反映出学生对于百分数这个内容的掌握就是已经不好了。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的。从实施情况来看,整堂课学生情绪高涨、兴趣盎然。在教学中,教师一改往日应用题教学的枯燥、抽象之面貌,而是借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有效地理解了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实用价值。

  1、改变应用题的表述形式,丰富信息的呈现方式。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出示例题、习题时,呈现形式应力求多样、活泼,让学生多种感官一起参与,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本课的教学中,我大胆地改变了教材中的知识例题,重组和创设了“实验活动”这样一个情境,从而引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即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又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学习的实际需要,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更好地为下一环节的自主探索、主动发展作好充分的准备。

  2、突出数学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要让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本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例题从学生的游戏中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自己的探究,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又能运用掌握的知识去研究解决生活的其它数学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同时,例题的教学注重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创设民主氛围,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民主、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是学生主动参与、敢于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前提条件。在本课的“请你选择感兴趣的百分数尝试编一个百分数应用题”中,学生卸下了书本应用题、教师思维的束缚,大胆设想、讨论,从实际效果来看,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解决方法,使学生的个性学习发挥的淋漓尽致。更培养了学生自己收集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应对学生多一份“放手”的信任,少一点“关爱”的指导,大胆地让学生在学习的海浪中自由搏击,让学生自己寻找问题解决的策略、学习的方法,有头脑、有个性、有能力的学生才能应运而生。

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应用》知识点整理 篇12

  【教学预想】:

  备教材:

  本课内容共安排了5道练习题,如果直接按教材的顺序教学的话,第一没有层次、第二学生也没的兴趣,本课的学习任务就是巩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问题”,所以,我觉得还应该从基础开始训练,然后结合变式训练,以达到巩固理解的效果。

  刚好,在me上看到了一位老师提供的本课的课件,我感觉很不错,实用性强,所以,明天我就想按照他的教学思路上,看看效果究竟怎样?至于教材中的习题,我们可以作为习题给学生去练习。

  备学生:

  对于“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问题”的基本解题思路,大多数学生应该是掌握的,问题在于有的学生在实际运用,特别是将各种问题混合在一起的时候,就有点“瞎写”了,这充分说明他们对于此类问题还没有“吃透”,所以有必要进行巩固练习,另外,也说明这些学生缺少很好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就单独的一类问题解决起来比较“轻松”但是一旦数量关系没那么明显,他们就不知道如何去分析了,这时往往都是“思维定势”的“瞎列个算式”。

  【教学实效】:

  1、课堂反馈

  第一个教学环节:“分析数量关系”

  1.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百分之几?

  2.实际超产百分之几?

  3.一种服装售价降低百分之几?

  4、用水量九月份比八月份节约百分之几?

  这里的几句话实际就是应用题中常见的“问题语”,在实际练习时,有的学生往往没有经过认真的分析就直接列式解答了,为了让学生在“题目”和“列式”之间架起有效的“桥梁”,于是我“忽悠”了学生一回,我说今天今天陶老师再传授一种“武功”给大家,只要你们好好的学,经过这个节的练习,以后再遇到此类问题你们都能统统的解决。

  我在黑板上大大的写了三个字“分析法”,学生觉得奇怪什么分析法,我向学生解释所谓的分析法通俗点说就是在思考问题时从后面往前想,在解答应用题时,也就是由问题想条件,比如:“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百分之几?”要求这个问题,你首先想应该知道哪些条件?(男生和女生人数)怎么做?当问到这个问题时,学生一点不知道应该怎么回答,(因为学生可能一下子从文字直接抽象出数量关系还是有点难度的)于是我给出具体数据,假设男生有10人,女生有8人,学生很快的就会列出两个不同方法的算式,这时,我再反问学生这样的算式你是怎么列出来的?这时候学生就能说出相应的数量关系了,下面第二题的要求,我就变成如果我不给出具体的数据,假设这就是一个题目的的问题,你应该怎么思考?请你说出数量关系式?经过3题的训练学生基本上能够顺利的说出数量关系式了,其实我重点还不是一定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表达出数量关系式,而是希望每一个学生在列式之前要先想一想数量关系,真正做到先思考再列式,其实这也是一个思考习惯的培养,我想这不仅仅针对这节课内容有效,它对于任何内容的学习都是有效的,而且也是每一个学生应该达到的要求。这样做学生就不会感觉到自己学习数学就是一直在做题目,至少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数学并不是一件很枯燥、很困难的事情。

  2、作业反馈

  (1)课堂作业

  全对的有30人,做错的有26人,其中大多数是因为计算结果的原因。对于这个结果我还是比较满意的。

  (2)数学书中的练习一第4~8题

  全对的只有16人,比较令人失望。主要是下面两题错误率较高,特别是最后一题:

  本题很多学生计算的结果出错,其实这题在计算时如果先把这个算式进行化简:“150÷135=10÷9=”,这样就可以很容易地看出结果是一个循环小数。

  这题的解答方法没有问题,问题就出在很多学生不能准确地看懂题目中的数据,把“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的用户数量相混淆。所以,从这题的解答可以看出训练学生分析、选择题目中“有用的信息”是十分的重要。另外,我们也可以利用像这类表格、图文结合等多种形式呈现应用题,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选择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负面的“思维定势”。

  【教学反思】:

  1、在平时的习题训练中多加强应用题的呈现方式多样化的训练,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适当直接传授一些具体的解题方法,有助于学生的练习正确率。

  3、“能力>方法”,我们应该在练习中传授方法,在方法的获得中提高能力,每节课我们在头脑中应该有具体、明确的能力目标培养,而不是落在备课笔记上。

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应用》知识点整理 篇13

  [学习目标]

  1、掌握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方法,会解答一至三步计算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会有条理地说明它们的思路,会按照题目的具体情况选择简便的解答方法,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其他教案-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2、知道百分数在实际中的应用,并会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1、正确判断作为单位“1”的量是学习的重点。

  2、百分数的应用是学习的重点。

  3、在发芽率的公式中为什么要乘以100%是学习的难点。

  4、在工程问题中,用“1”表示工作总量,用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总量的几分之几表示工作效率,是学习的难点。

  5、有条理地说明解题思路是学习的难点。

  第一课时:10、30

  一、复习分数乘法的意义

  一个数乘以分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

  二、要解决的问题

  1、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

  2、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求这个数。

  如:(1)15的 是多少?

  (2)已知一个数的 是12,这个数是多少?

  三、应用

  例1、一条公路长2400米,已修了全长的 ,还剩下多少米?

  分析:根据题意,已修了全长的 ,是把全长(2400米)看作“单位1”,未修的路程是全长的(1- ),要求还剩下多少米就是求2400米的(1- )是多少。

  答:还剩下960米。

  例2、修路队要修一条公路,已修了1440米,正好占全长的 ,还要修多少米?

  分析:已修的正好占全长的 ,是把全长看作“单位1”,已修的1440米是 对应的数量,可以求出全长。已修了占全长的 ,那么未修的占全长的(1- ),要求出还要修多少米才完成任务,就是求全长的(1- )是多少?

  答:还要修960米才完成任务。

  练习:分课时总复习

  P98 Ex1:5、6、7、8

  P98 Ex2、Ex4

  作业:P99 Ex6:1、2

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应用》知识点整理 篇14

  教学内容:

  第十一册,百分数的应用。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使学生沟通分数应用题和百分数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百分率的意义,探求百分率的计算方法并学会计算。

  3.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百分数来源于实际,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在应用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掌握简单的百分数应用题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探索百分率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开展活动,产生问题。

  1.师:同学们,上课前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土豆能浮在水上吗?

  (边说边做)老师这里有一杯凉开水,另一杯凉开水中有一些盐,如果教师把同一只土豆分别放入杯中,观察发现了什么?

  2.师:你能根据老师刚才的实验,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吗?

  生提,师随机板书,如:盐占盐水的几分之几?这个问题同学们会解答吗?

  (板书提供数据:盐80克,水170克)

  现在能解答吗?指名口答。80÷(170+80)=80÷250 =8/25

  3.小结: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这类题的解答方法是──一个数÷另一个数。

  二、探索新知

  (一)如果求“盐占盐水的百分之几”该怎样解答呢?(生尝试)

  1.与前面的算法比较一下,你想说什么?(引导学生比较异同)

  3.师小结:它们的解法是相同的,都是用一个数÷另一个数,只是这类百分数应用题的结果要用百分数表示。

  (二)百分率

  1.师:通过刚才的计算,我们知道盐占盐水的32%。生活中,盐占盐水的百分之几一般叫含盐率。(板书:含盐率)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百分率的应用。(板书课题)

  反问:什么叫含盐率?怎样求含盐率?

  师:计算百分率的公式通常这样写:含盐率=盐的重量/盐水的重量×100%(板书)

  同学们,对这个公式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吗?(解释:为什么×100%)

  2、出示例题

  一号杯中:倒入200克清水中放入10克糖。

  二号杯中:倒入200克清水中放入20克糖。

  师:你会求这两杯糖水的含糖率吗?含糖率=糖的重量/糖水的重量×100%(板书)

  3、想想这两杯糖水的口味会怎样?谁愿意尝一尝。为什么?

  因为含糖率9.5%比0.5%大,说明了什么?含糖率越高,糖水就越甜。

  三、知识迁移、完善揭题。

  1、 师:百分率在我们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除了含糖率、含盐率外,你还能举出一些吗?老师这里也收集了一些。

  读一读

  实行科学种田,播种前需要进行种子发芽实验,计算发芽率;

  用花生仁、油菜籽等榨油,可计算出油率;

  每次考试后,老师要了解本班的及格率、优秀率;

  护林工人了解小树苗的成活情况,可计算成活率;

  工厂检验所生产零件的质量情况,需计算合格率;

  根据学生每天的出勤情况,可计算出勤率;

  调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可计算正确率;……

  2.小组活动:请大家组成四人小组,每人挑一个你感兴趣的百分率说说它表示什么意思,并尝试着像老师一样编一道求百分率的应用题,并算出结果。学生讨论后交流。

  四、比赛、调查、应用延伸

  (一)只列式,不计算

  1、加工400件产品,经检验,合格的有390件,求这批产品的合格率。

  2、六(1)班今天有48人到校,2人事假,求六(1)班今天的出勤率。

  3、某电视台调查了500个家庭,有462个家庭收看该电视台的节目,求该电视台的收视率。

  (二)判断

  (1)我校五年级共有100名学生,今天缺勤2人,今天五年级学生的出勤率为98%。

  (2)林场种了杨树100棵,成活了98棵,杨树的成活率是98%棵。

  (3)一批零件的合格率为85%,那么这批零件的不合格率一定是15%。

  (4)工厂加工了105个零件,合格率达100%,则这批零件有100个合格。

  (5)小麦的出粉率达到100%。

  (三) 六(2)班学生近视情况统计表,计算每组近视率。

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应用》知识点整理 篇15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计算出实际问题中“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提高与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意义。

  教学难点:

  能计算出实际问题中“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关键: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集合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

  师:关于百分数,你们已经学过那些知识?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回忆已学的有关百分数的知识。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百分数的意义

  小数、百分数、分数之间的互化

  百分数的应用

  利用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

  2、引入

  师:从这节课开始,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百分数的知识。

  二、探索新知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盒中有45立方厘米的水,结成冰后,冰的体积约为50立方厘米。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约增加了百分之几?

  根据这一情景,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认识“水结成冰,体积会增加”这种物理现象。

  师:你认为“增加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

  指名回答,如果学生感到困难,教师可以通过画以下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增加百分之几”的意思是“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多的部分是水体积的百分之几”

  师:你能独立解决这一问题么?那就请你试一试。

  2、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自主探索。

  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情景图中提出的问题。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中典型的算法。

  (2)合作交流。

  指名板演,学生可能会提供以下两种算法

  方法1:(50—45)÷45

  =5÷45

  ≈11%

  方法2:50÷45=111%

  111%—100%=11%

  全班交流时,教师要让学生说一说具体的想法。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

  方法1:先算增加了多少立方厘米,再算增加了百分之几。

  方法2:先算冰的体积是原来水的体积的百分之几;再算增加百分之几。

  3、即时练习。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全班学生交流。全班交流时,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降低百分之几”的意义。在本题中,“降低百分之几”的意思是降低的钱数占原来的百分之几。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练一练中的第1题至第5题。

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应用》知识点整理 篇16

  一.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老师准备与同学们一起应用百分数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出示课题:百分数的综合应用)

  二.基本练习

  师:老师想向大家了解一些情况,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师:你的身高是多少?

  生1:我的身高是1米58。

  生2:我的身高是152厘米。

  生3:我的身高是145厘米。

  师:你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生1:我的体重是43千克。

  生2:我的体重是38.5千克。

  师:自己的身高和体重都知道,但你知道自己体内大约有多少千克的血液在流动吗?(生茫然并窃窃私语。)

  师:你们称过吗?(生:没有)能称吗?(生:不能)

  师:是呀!称体内的血液这不要了大家的命了(众人笑)。所以老师去查了一些资料,终于找到了一个科学研究的结果。(课件出示:人体中血液的重量约占体重的7%)现在能知道了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重来计算体内的血液重量。

  反馈:

  生:我的体内有4.7千克的血液。

  师:是怎样计算的?

  生:用自己的体重乘以7%。

  师:你们都是这样来算的吗?

  生:是。

  (学生讲述计算过程,教师板书算式。)

  生:我的体重是44千克,所以是44×7%。

  师:对呀!用这样一条简单的百分数知识就可以解决体内血液的重量问题,其实类似的问题在我们身上还可以找到许多,比如说:12岁左右的少年,头高占自己身高的14.28%。(课件同步出示)看到这里,你能知道什么?

  生:能知道自己的头有多高。

  师:你想知道自己的头高吗?(生:想)请算一算吧!(学生计算,师巡回。)

  反馈:

  生:我的身高是155厘米,头高就是155×14、28%=22.134厘米。

  生:我的身高是141厘米,头高就是141×14、28%=20、13厘米

  师:与上面同学的计算结果比较一下,我们的头高都一样吗?为什么?

  生:头高不一样,是因为身高不相同。

  师:老师的头高是21.7厘米,你能帮老师算算身高吗?(课件同步出示)

  (学生计算,师巡回。)

  反馈:

  生:老师的身高是21.7÷14、28%=151厘米。

  师:都一样吗?(生:一样)噢,老师谢谢你们啦!(个别学生开始举手)你想说什么?

  生:不对,这里是12岁左右的少年头高是身高的14.28%,老师是成年人了。

  师:讲得有道理,人在各个不同的生长时期,头高与身高的百分比是不相同的,老师忘了告诉大家了(课件出示人在各个生长时期头高与身高的百分比)。33.3%

  胎儿的头高约占身高的33.3%

  婴儿的的头高约占身高的25%

  12岁左右的少年,头高约占自己身高的14.28%

  成人的头高约占身高的12.5%

  请你选择合适的条件,再为老师算算身高。(学生计算)

  生:老师的身高应该是21.7÷12.5%=173.6厘米。

  师:大家一样吗?(生:一样)这才差不多,虽然第一次计算身高时选择的条件是错误的,但是思考的方法是(生:正确的)。

  :我们用百分数的知识,能解决这些问题,你还知道日常生活中哪些方面也经常用到百分数的知识?

  生:商店打折的折扣。

  生:银行的存款利率。

  生:小麦的发芽率。

  生:产品的合格率。

  三.巩固深化

  师:看样子,百分数的知识作用可不小啊!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这方面的材料(课件出示)这些问题你们有信心解决吗?(生:能)

  如果在解决过程中碰到困难可以同桌讨论,也可以向老师求援,能用多种方法解决那就更好了。

  (学生练习,巡回指导。)

  反馈讲评:

  (1)某班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男生人数比女生多百分之几?

  反馈时提问:为什么除以20,而不除以25呢?还有其它方法吗?

  (2)根据会务组统计,本次活动浙江省参加听课的老师约130人,比江西省参加的老师少90%。江西省参加听课的老师有几人?

  反馈时提问:你是怎样思考的?

  (2)小明家刚买了一套新房,向银行贷款40000元,月利率是0.466%,期限一年,到期时应付利息多少元?

  反馈时提问:利息如何算?12从哪里而来?

  (4)如右图,练市到南昌的总路程约是985千米,其中练市到杭州约占总路程的10%,老师坐汽车从练市到杭州用了2小时。

  照这样计算,从练市到南昌要多少小时?

  解法一:985÷(985×10%÷2)=20小时

  你是怎样思考的?

  解法二:2÷10%=20小时

  师:这样简单,你解释一下好吗?

  生:路程是全程的10%,在速度不变的情况下,那么从练市到杭州所用的时间应是全部时间的10%。

  师:从刚才的练习中可以体会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那么在解决百分数的问题时,你们一般是怎样来思考的呢?

  (学生讨论,同组互说。)

  归纳:一般是先找关键句,确定单位“1”的量,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地分析。

  四.综合练习

  1.课件出示:练市小学的基本概况。

  练市小学创办于1920年,已有80多年的历史。创办初期只有13位教师,8个班级,而现在已有25个班,占地8400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占总面积的20%,学校教师数比创办初期增加了400%,现在在校学生1220人,相当于创办初期的488%。

  师:根据这些情况,你还能知道一些其它的问题吗?

  生:可以知道练市小学现在有多少位教师。

  生:可以知道练市小学的绿化面积是多少。

  生:可以知道练市小学创办初期有多少学生。

  师:请把你最想知道的问题计算出来。

  反馈:

  师:(指着8400×20%=1680平方米)能说一说你算的是什么吗?

  生:我算的是绿化面积有多少平方米。

  师:指着“13×(1+400%)=65(人)”你猜一猜他算的是什么?

  生:他计算的是现在学校教师的人数。

  师:还有其它的吗?

  生:(指着25÷18=312.5%)我算的是练市小学现在的班级数相当于原来的百分之几?

  师:讲的真不错,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练市小学在不断地发展,为了给我们同学更好的学习环境,我校正在新建一座现代化的新校。(出示新校设计效果图)

  课件出示:

  有62吨砂子准备运往建校工地,甲乙两人都想承运这批砂子。

  甲说:我有一辆载重10吨的大卡车,每次运费元。如果这些砂子全部由我运,运费可以打九折。

  乙说:我有一辆载重4吨的小卡车,每次运费90元。如果这些砂子全部由我运,运费可以打八五折。

  师:根据这样的情况,请你们设计几种不同的运货,并算出总运费。(同桌合作)

  生:我们决定全部由甲运:总运费是:62÷10≈7次;7××90%=1260元

  生:我们决定全部由乙运:总运费是:62÷4≈16次;90×16×85%=1224元

  生:我们决定由甲乙合运:甲运5次,乙运3次,总运费是:5×+3×90=1270元。

  师:你怎么会想到由甲运5次,乙运3次呢?

  生:这样运可以不运半车的,效率比较高。

  师:上面有三种不同的运货,你们最喜欢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生:我喜欢第二个,运费比较省。

  生:我喜欢第三种,同时合运比较快。

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应用》知识点整理 篇17

  在六年级(上册)“认识百分数”里,教学了百分数的意义,并联系后项是100的比,体验了百分数又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教学了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尤其是百分数与小数的相互改写,为应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做了必要的准备;还教学了简单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初步应用了百分数。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继续教学百分数的应用,包括四个内容,依次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根据已知的税率求应缴纳的税款以及根据已知的利率求应得的利息,与折扣有关的实际问题,较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编排了六道例题、四个练习,把全单元的内容分成四段教学,最后还有单元的整理与练习。 1.以现实问题中百分数的意义为突破口,通过推理分析数量关系,探索算法。解答例1的关键是理解问题的具体含义,教材借助直观的线段图,让学生思考“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应该怎样理解。明确这个问题是求实际造林面积超过原计划的公顷数相当于计划造林公顷数的百分之几,从而产生先算出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4公顷,再求4公顷是计划造林面积16公顷的百分之几这样的思路。或者先算出实际造林面积是原计划的125%,再得出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25%的结论。两条思路、两种算法都是把原计划造林公顷数看作单位“1”(即100%),在线段图上能清楚地看到,两种解法最终都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部分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练习一第1题利用已知的“是百分之几”求“增长百分之几”,或者利用已知的“增加百分之几”求“是百分之几”,通过百分数之间的相互转化,进一步理解“增加百分之几”的含义,还带出了“下降百分之几”这个概念。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与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前者是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与原计划造林公顷数相比,后者是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的公顷数与实际造林公顷数相比,解决两个问题的算式中,被除数的意义不同,除数也不同。教材编写“试一试”的目的就是要突出这些不同,要求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组织学生将“试一试”和例题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研究为什么得数不同,进一步理解这两个问题的含义与数量关系。练习一第5题里,第(1)、(2)题的条件相同,问题不同,第(2)、(3)题的条件不同,问题也不同。通过解题与比较,能使学生更正确地理解“是百分之几”与“高百分之几”的含义。第7题分别求巧克力的单价比奶糖、水果糖和酥糖贵百分之几,要依次把巧克力比奶糖、水果糖、酥糖贵的单价与奶糖、水果糖、酥糖的单价相比,反复体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解题思路与方法。第8题以表格形式呈现求百分数的问题,首次把百分数应用于统计表中。2.把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经验,向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迁移。例2结合纳税教学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先找到数学问题“60万元的5%是多少”,然后把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经验迁移过来,得到“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也用乘法计算”,于是列出算式60×5%。在上面的过程中,关键在于寻找数学问题,只要理解了缴纳的营业税是60万元的5%,学生就会想到用乘法计算,把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纳入原有的经验系统,从而发展认知结构。在计算60×5%时,可以把5%化成5/100,也可以化成0.05,前一种算法又一次体验了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一致的,用乘法计算是合理的。在“练一练”里,由于6.2×5/100的计算比6.2×0.05麻烦,所以计算含有百分数的乘法一般把百分数化成小数。练习二第1~4题是配合例2编排的,要引导学生抓住“求什么的百分之几是多少”进行思考。如,第1题是求门票收入的3%,因此接待游客18万人次是多余的信息。又如,第4题是求月收入超过1600元的部分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因此要先算出应纳税部分的元数,并找到相应的税率。例3计算利息,应用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方法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由于多数学生缺少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因此教材在底注中解释了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并给出了计算利息的方法:利息=本金×利率×时间。要结合例题里的表格,让学生知道利息和本金、年利率、存期有关,一般情况下,本金越多,存期越长,年利率越高,到期后获得的利息就多。还要让学生知道,存期一年,到期可得的利息是本金的2.25%;存期二年,每年的利息是本金的2.70%……这样,学生就能理解计算利息公式里的数量关系。“试一试”利用例3求得的应得利息,继续计算缴纳利息税以后的实得利息。要让学生懂得实得利息是应得利息扣除缴纳的利息税以后剩下的利息,明白为什么先算出利息税是多少元的道理。从例题到“试一试”的全过程,就是我国现行的银行存款实得利息的计算方法:先根据本金、存期和利率算出应得利息,再扣除缴纳的利息税得到实得利息。学生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二第5~7题就有思路了。要注意的是,计算实得利息的步骤比较多,“练一练”和第6、7题都采用连续提问的形式,适当降低了解题时的思维难度。3.列方程解决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例4教学与折扣有关的问题,也是百分数的实际应用。教材先对“打折”作了具体的解释,让学生明白几折就是百分之几十,知道八折就是80%,从而把打折的实际问题与百分数的应用联系起来。“原价和实际售价有什么关系”是这道例题的教学重点,要从“原价打八折出售”得出“原价×80%=实际售价”。这个数量关系能起两点作用,一是进一步理解打折扣的含义:图书按八折出售,实际售价只是原价的80%。二是形成求《趣味数学》原价的解题思路,在数量关系式里已知积与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可以列方程解答。本册教材里,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都列方程解答,充分利用百分数的意义,加强对百分数乘法的理解,避免人为地把实际问题分类型,体现了各种百分数问题的内在联系。求出《趣味数学》的原价15元以后,对学生提出检验的要求,而且采用了两种检验方法。依据折扣的含义,既可以用实际售价除以原价,看是不是打了八折;也可以看原价的80%是不是实际售价12元。这样安排,不仅检验了原价15元是正确的,还多角度表现了原价、实际售价、折扣三者的关系,在进一步理解折扣的同时,沟通了三种简单的百分数问题的联系。“练一练”求《成语故事》的原价,也要求检验,让学生独立经历与例4同样的学习过程,再次体会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练习三的编排大致分成两段,第1~4题是第一段,在理解折扣含义的基础上正确应用数量关系。第1、2题分别求打折后的实际售价与打折前的原价,都可以根据“原价×折扣=实际售价”来解答。第4题求折扣,教材先让学生回答第3题,把按原价的百分之几出售改说成打几折出售,体会求“几折”只要求“百分之几”,为第4题作了铺垫。第5~9题是第二段,仍然以求实际售价或求原价为主要内容,灵活应用数量关系。第5题分别求实际售价与实际比原来便宜的元数,这里有简单问题与稍复杂问题的比较。第6题分别求实际售价与原价,是两种折扣问题的比较。第7、8题让购物问题更复杂一些,有利于学生在变化的问题情境中把握基本的数量关系。例5和例6是较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都列方程解答。两道例题分别把相并关系和相差关系作为列方程的相等关系,虽然相并与相差是学生早就认识的数量关系,但在复杂的百分数情境里不容易看到。为此,例题利用线段图给予直观帮助,让学生在例5的线段图右边的括号里填“36”,体会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合起来是美术组的总人数。例6在线段图上突出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用水的那一段,引导学生注意两个月用水量之间的相差关系。教材完整地写出两道题的等量关系,让学生感受等量关系式右边美术组的总人数、十月份用水的吨数都已知,在这样的情况下,列方程是解题的有效方法。虽然有了等量关系,但列方程还会遇到一个问题,即为什么设男生人数为x,设九月份的用水量为x。要引导学生抓住题目中已知的那个百分数,分析它的意义,体会这样的设句是合理的,不仅用x表示了单位“1”的数量,还很容易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女生人数,表示出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用水的吨数。两道例题列出的方程里都有两个“x”,还含有百分数,解方程时要先化简方程的左边,再应用等式的性质。例题呈现了解方程的过程,并在练习四里安排三道解方程的习题,提醒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地解方程。检验不是把未知数的值代入方程,而是要检验得数是否符合实际问题里的数量关系。具体地说,例5要检验男、女生的人数之和是不是36,还要检验女生人数是不是男生的80%。例6要检验十月份用水的吨数是不是比九月份节约20%,或者检验九月份的用水量节约20%,是不是440立方米。只有符合实际问题的得数才是正确答案。“练一练”要先说数量关系再解答,突出寻找等量关系是解答这些题的关键,也是指向解题难点的基础训练。要引导学生从分析题目里已知的那个百分数开始,有条理地思考。如第11页“练一练”,种蓖麻的棵数是向日葵的75%,向日葵的棵数是单位“1”的量,蓖麻的棵数是单位“1”的75%,它们一共有147棵,等量关系就是“蓖麻的棵数+向日葵的棵数=147”;向日葵比蓖麻多21棵,等量关系就是“向日葵的棵数-蓖麻的棵数=21”。再如第12页“练一练”,美术组的人数比舞蹈组多20%,舞蹈组的人数是单位“1”的量,美术组比舞蹈组多的人数是单位“1”的20%,等量关系是“舞蹈组的人数+美术组比舞蹈组多的人数=美术组的人数”。解答练习四里的实际问题,也应经常让学生说说数量关系。练习四第1~4题配合例5编排,第4题第(1)题曾经在六年级(上册)教过,那时也是列方程解答的,从第(1)题到第(2)题带出了稍复杂的分数问题。整数、分数、百分数都能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倍数关系,第4题把貌似不同的问题组织在一起,凸现这些问题在本质上的联系。第5~9题是配合例6编排的,在第9题里把简单的百分数问题和较复杂的百分数问题编排在一起,可以适当进行比较。第10~16题是一堂练习课的内容,第11~13题是百分数的问题,进一步熟悉两道例题的解题思路,第14~16题是三道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求这个数的问题,促使例题的思考方法水平迁移。在六年级(上册)只教学稍复杂的分数乘法问题,另一些分数实际问题则安排在这里教学。教学例4、例5、例6以及练习里的内容,要更新观念,改变习惯了的教学方法。首先是不要求学生识别分数乘法与分数除法两类不同的问题,尤其不要机械套用已知单位“1”用乘法,单位“1”未知用除法这些所谓的规律。过去这样教的解题效果虽好,但严重制约了学生的思维,把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变成了依据个别词语的简单判断。改进教法要加强对分数、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充分利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个数量关系,合理选择列算式还是列方程解题。其次,不必进行有关分率与百分率的联想训练。如从用去25%想到还剩(1-25%);从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5,第二天看了全书的1/6想到两天看了全书的1/5+1/6,这些联想是为列除法算式服务的。要引导学生充分挖掘和利用实际问题里的相并、相差等最基本的数量关系,作为列方程或列算式的依据,让小学与初中的教学相衔接,为学生的后继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