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植物体的基本结构(精选2篇)七年级生物教案
第一章 植物体的基本结构(精选2篇)
第一章 植物体的基本结构 篇1
第一章 植物体的基本结构
第二节细胞(课2)
本课可采用实验与教学同步进行。先指导制作临时装片,当学生在显微镜下找到所要观察的物像时,可出示挂图,让学生对照挂图找到视野中相应的细胞结构,同时仔细地观察,完成后让学生停止操作,以课前设计好的一系列问题将细胞的结构、相应的功能以及细胞的分裂和生长等知识结合学生的实验,一步步地展示出来。每讲完一步都要及时归纳,使学生将刚才看到的与现在老师讲到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必然的联系,从而对细胞的认识、对细胞间联系的认识以及植物的生长与细胞的关系等问题有一个整体的理解,一些疑问可能会迎刃而解。当然,这样的教学方法需要老师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同时又要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才能达到教学目的。例如,怎样将学生从实验观察引入到对观察内容的进一步了解,怎样去设计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从观察到思考,从思考到认真听取老师的讲解,怎样将细胞的结构与其功能相联系……等等。这些都要求老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上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去完成。总之,从实际观察出发,从结构到功能,从感性到理性,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1.引言设计:本课因为还要在实验室或临时专用教室来进行,所以,引人语可简单明了,直接切入主题。例如:“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临时装片的制作,今天我们就来用这个方法看一看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细胞的结构和它们所具有的功能。”再例如:“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构成植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细胞。首先让我们利用上节课学到的方法制作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先看看细胞有什么结构特点¬¬¬¬¬¬¬¬…… ”这样引入的原因是前两次课学生在练习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的过程中已经对显微镜下的物体的细微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再有,本课的内容较多,没有必要在引言上占用太多的时间,所以,简洁的引入语比较妥当。
2.新课的引入:
(1)指导学生制作洋葱表皮或大蒜瓣鳞叶表皮的临时装片,需要讲明的问题是:①严格按照操作步骤来制作装片和使用显微镜,这是强化正确操作,形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步骤,否则,学生会出现一些错误的动作,再不及时纠正就会形成一些不正确的习惯动作,对其将来的学习产生影响。②本次制作装片的目的是要观察细胞的结构,所以,装片制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观察的效果,务必要制作出高质量的装片,要达到:“少、薄、透”,这是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③要提醒学生抓紧时间,用最快的速度制成装片,因为本课的重点不是装片的制作,而是观察了解装片中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在此可以采取表扬最先完成装片制作并在显微镜下看到物像的学生。
(2)出示挂图。让学生对照挂图找到视野中相似的细胞,并仔细观察与挂图所示相对应的各个结构,也许学生一时难以找到,这时老师就应采取一些措施,如指导学生对装片内的材料进行染色(可在制作装片时一并完成),或者调整视野的亮度;或者移动装片,在视野中找到一个合适的细胞等等。总之,要让学生切实找到与挂图相对应的结构,并认清它们的位置。例如:细胞中央明亮的部分是液泡,它并不是裸露着的,而是包在透明的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内。当然,视野中的液泡与细胞其他结构的关系并不清晰,这就要求学生参照挂图了,观察完成后应该让学生将看到的细胞结构画出来(此时可不要求画图方法,只是将看到的细胞如实地画在纸上即可)。这里要强调如实画出,不要照课本或挂图去描绘,因为这样画图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了,到此处用时不得超过20分钟。
(3)停止观察。老师利用挂图和细胞立体模型来讲述细胞各结构的特点、位置和基本功能,要注意的是讲述顺序应由表及里,这是一般的认识规律,绝不能由内向外或从学生感兴趣的部位开始,这并不是不考虑学生的兴趣,而重要的是让学生获得清晰的系统知识,使学生养成有序的学习习惯,避开兴趣点会使学生对其产生更大的兴趣,在期待中集中注意力,这是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在此不多赘述。
在讲述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细胞壁只起支持和保护作用,是不具有生命活动的,而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则是生活着的。可能学生会产生疑问: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胞是一动不动的,怎么能说它是活的呢?此时,老师应将课前准备好的黑藻的小叶或鸭跃草的叶表皮毛制成临时装片演示其细胞质的流动(让1~3个学生到演示镜前看一下,证实即可),以此说明活细胞内的各个结构都是在工作着的。并不能用动与不动来衡量细胞的死活,许多生命活动的过程是化学反应的过程,是我们不能够直接看到的,所以,纠正学生的片面认识,以实验来说明问题是有效的教学手段。
另外,强调细胞核在细胞的结构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能忽视,这是因为它含有在传种接代中起着重大作用的物质——遗传物质。在初一还没有学过“遗传”的概念,“遗传物质”这个名词不要做过多的解释,可以举例说明,“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就是细胞核中遗传物质的作用。
(4)提出问题,引入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在学生对细胞的结构了解之后,老师可以提出问题:“一粒种子为什么能够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可能学生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因为它吸收了水分和营养。”针对这样的回答,老师就要加以引导了。例如:“我们将树木或其他植物解剖开并没有发现它们体内堆积着水和养料,而这些植物体内都是许许多多的各种各样的细胞,不信,你们观察一下茎的横切装片、叶片的横切装片或者根尖的压片,看一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指导学生观察完装片后得出结论:植物体是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植物体从小到大是体内细胞增多和增大的结果,而不是水和养料堆积增多使植物体长大的。那么,细胞又是如何增多和长大的呢?以下老师可以演示细胞分裂的可动模型或挂图,讲述细胞分裂的过程,有条件的学校,老师可以自制一个可抽动的投影片,边讲边抽动胶片,使细胞图形由一个最后变成两个。要注意的是,可动模型或胶片一定要依核、质、膜、壁的顺序变化,这样既生动又不失科学性(模型设计见课后的小资料)。
关于细胞的生长,可让学生比较一下教材第19页图1-7中三个细胞内变化最大的结构,那就是液泡。所以,细胞的生长主要是细胞内液泡增大的结果,这一点学生容易理解,但液泡增大的原因以及细胞为什么不能无限生长的原因应该作适当的解释。
(5)再提出问题,引入胞间连丝。在以上讲述细胞的结构、功能和分裂生长时,是按照单独一个细胞讲述的,那么,随之就会产生一个问题:一个个单独的细胞是各自孤立的还是互相联系的?如果是互相联系的,要靠什么来联系呢?学生从观察中看到,洋葱表皮细胞虽然是一个紧挨一个,却看不出它们之间存在的实际联系,由于以后的课程中要依次讲到组织、器官和整体,所以这个问题在此要说清楚,老师可以将柿胚乳的切片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见到细胞间的细丝——胞间连丝,获取感性认识。然后再让学生打开教材,看彩图二,同时简单说明植物体内的细胞间靠胞间连丝来互相联系,使植物成为一个整体。
(6)小结本课内容,指出重点,并布置作业(让学生阅读教材第19页“生物图的画法和注意事项”。将课堂上画的细胞草图按要求绘制成一幅完整的细胞结构图)。
第一章 植物体的基本结构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主要功能,并了解细胞的分裂和生长过程及其意义。
2.通过制作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实验让学生进一步练习显微镜的使用和临时装片的制作。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通过本章的观察实验,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进行爱护实验设备、遵守实验纪律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
1.关于细胞结构及各部分主要功能的知识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学生只有了解清楚细胞的结构,才有可能理解细胞的分裂和生长,才有可能理解组织、器官、植物体的概念。另一方面,细胞是构成生物体(除病毒及类病毒外)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都是在细胞内进行的,后面教学内容中关于植物根、叶、茎以及分类等都要以细胞作为基础。如根毛细胞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茎尖生长点细胞和形成层细胞的分裂等等。无一不是以细胞的功能作为植物生命活动现象讲述的重点内容的。所以,让学生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是本课要达到的首要目标。但是,构成植物体的细胞形态和种类各异,而教材中只是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来概括性他讲述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显然论据不充分。所以,要让学生理解所有植物细胞不论形状如何,都具有相同的基本结构,教师应该多选一些实验材料,不妨将植物茎横切永久装片,叶横切永久装片或根尖永久装片拿来让学生比较着进行观察。最后让学生自己形成一个结论:所有植物体或植物体上的任何部分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结构单位。关于细胞各结构的功能,由于学生不能亲眼见到,所以,是本节课教学的一个难点。显微镜下的植物细胞都没有明显的活动迹象,那怎么能说它是活的还是死的呢?在此,教师应该强调细胞的各个结构并不是静止不动的。例如:细胞质是在不停地流动(可演示黑藻细胞的胞质环流)、细胞核也在不断地发出大量的信息来控制调整细胞的各项活动,达到指导整个植物体的生长发育的目的。在这个问题上要防止学生产生错觉,教师要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细胞是一个进行着各项生命活动的、繁忙而有序的综合性“大工厂”。另一个难点是关于细胞的形态和内部各结构的相对位置问题,从学生角度讲,从教材中到显微镜下所看到的细胞皆是平面的,不是立体的,所以,利用细胞的立体模型结合立体挂图来讲解是必要的。关于细胞内各结构的相对位置学生一般会认为细胞核在中央,周围是细胞质,最外层是细胞膜和细胞壁,但对于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来说,由于液泡的不断增大,其周围的细胞质及细胞核都被挤到了边缘。显微镜下看到的洋葱表皮细胞皆为成熟细胞,若学生还在细胞的中央去寻找细胞核,怎么能找到呢?要提醒学生,液泡是在细胞质中,只不过由于液泡的增长将其周围的细胞质挤到了边缘,而位于细胞质中的细胞核也随之到了细胞的边上,它不可能进入液泡的,用细胞的立体模型或让学生注意在细胞质中去寻找细胞核就可以把这个问题讲清了。
2.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也是本课的重点。从教材内容上看,详细地、图文并茂地列出了临时装片制作过程的七个具体步骤。要让学生熟练地掌握这七个步骤,并充分理解每一步对装片的质量都是有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做植物的临时装片是相对比较简单的,是今后制作切片和其他生物装片的基础。这个基础打不好,将直接影响到今后课程中的一系列教学内容。例如,观察植物体的根、茎、叶需要做装片;观察藻类、细菌和真菌也需要做装片。因此,让学生熟记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步骤并得到初步的练习是至关重要的内容。
3.制作和观察临时装片也是难点,如何让学生正确地完成装片的制作和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的全过程,由于我国农村或偏远地区学校的条件参差不齐,完成教学任务首先面对的就是条件问题。例如,没有显微镜怎么办?没有载玻片和盖玻片怎么办?没有滴管,没有镊子,没有吸水纸,甚至没有教材中所提及的实验材料又怎么办?这些问题在条件相对较好的大中城市的学校中并不成为难题,但在条件较差的学校这就是我们面对的现实问题了。有人认为教学内容中的某个知识点不好讲清楚才称其为难点,对于实验来说,怎样满足实验课所需的物质条件才是最大的难点。所以,想方设法让每一个学生都亲自动手制作一张临时装片,并在显微镜下看到自己的制作成果是我们课前要充分考虑的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参考课时为1~2课时。
条件允许可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先学习制作临时装片并观察;第二课时,可采用实验与教学同步进行,通过实验归纳学习细胞的结构及其功能。
二、第一课时:
本课主要学习临时装片的制作,其重点是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所以,采取同步教学的方法比较好,即教师讲一步,示范一步,学生做一步,当完成整个过程后,留出15~20分钟时间,让学生独立地再完成一次制作过程的操作,应该注意的是,教师不能解释太多太细,关于每一个操作步骤为什么要这样去做只要提一个即可,而主要是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去理解,去体会,讲得太多会浪费时间,同时也会使学生失去对实验的兴趣。
1.引言设计:本课的引言可以从上节课的显微镜使用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开始。例如,可根据显微镜使用过程中学生没有弄清的问题来设计几个简单的提问,帮助学生弄清楚,以便为本节课的顺利进行扫清障碍。具体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口头提问;有课前写在小黑板或大纸上的文字提问;有选择题;有填空题;有讨论题……等等。还可以采取反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提出问题,老师来回答。当然,学生的问题是发散型的,这就要求老师有较强的组织教学的能力,在时间允许的前提下,尽量回答学生的问题。当时间不允许或学生的问题不好用几句话说清楚的时候,就应该认真记下学生的问题,并告诉学生课后再详细解释。总之,要给学生一个满意的答复。这样的过程最多不能超过5分钟,否则会影响下面的进程。
另外一种引入方法就是直接将学生带入本课的主题,例如:“这节课我们来亲手制作临时装片,什么叫临时装片呢?我先简单解释一下,然后大家再动手制作,并且用显微镜来观察自己所做的装片,你将看到一些神奇的结构。”接下来,老师简单介绍几种玻片标本,时间也控制在5分钟之内,因为有了第一次实验课做基础,本课的引言就简单多了。各位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计新颖的、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引人语,我们在此只是抛砖引玉罢了。
2.制作过程安排:
(1)介绍实验用具:载玻片、盖玻片、滴管、碘酒……等等。同时提出要求,在不知道其用途和用法之前不能动实验用具或用品,要养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生物实验的用具多是一些易损物品,材料也多为活体材料,所以要仔细认真,不要损坏和浪费实验用具及材料。
(2)让学生按上次课的要求将显微镜取出并安放好,选好镜头,对好光源,此步骤是学生复习巩固知识的一步,应提醒学生正确地操作。
(3)制作临时装片:①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老师先示范正确的擦拭动作(一手用食指和拇指轻轻夹住玻片的边缘,另一只手拿纱布将玻片放在两层纱布之间,用食指和拇指夹住轻轻擦拭,用力要均匀。然后让学生进行,注意纠正错误动作,可以在学生操作的时候提问为什么要将玻片擦干净,这样可以让学生理解擦拭的重要性。②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学生在初次参与生物实验时,往往会认为无论材料还是试剂越多越好,这时要提醒学生以适量为最佳,水滴太小容易产生气泡或干涸,影响观察,水滴太大容易溢出载玻片而污染显微镜。所以,适量的概念要从此开始反复地强调,使学生树立一个科学的实验观。③用镊子撕取蒜瓣表面或洋葱鳞茎表面的薄膜,以0.5cm×0.5cm为宜。同上一步一样,强调适量,将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镊子将其仔细展平,这时学生就会亲身体会到,撕下的薄膜越大就越不容易展平。④盖上盖玻片,按照教材第16页右上图的方法来进行,目的是防止盖玻片下出现气泡(可以采取简单的方法让学生认识气泡,详见课后的小资料)。⑤将制成的装片放在显微镜物载台上,让盖玻片下的实验材料位于通光孔的中央,调焦观察,此步应注意:a.用低倍镜观察。b.严格按照显微镜的操作规程来进行,因为此时学生对显微镜的使用处于半生不熟的阶段,又急于想看到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的内容。所以,极易出现错误操作,老师必须强调按操作规程来使用显微镜。③染色,将装片从显微镜物台上取下,放在桌面上进行染色。这里要告诉学生,不能直接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进行染色,否则会污染显微镜,染色后的装片一定要擦干净周边的液体再用显微镜观察。
(4)在完成上述过程后应让学生独立地再做一次(可以准备几种不同的材料,详见课后的小资料)。
(5)留出3~5分钟做本课的小结,可以重复强调一下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步骤,为了便于学生记忆,用一个字表示一个步骤。如,“擦”、“滴”、“取”、“放”、“展”、“盖”“看”(染色不是必须的基本步骤,因为有些活体装片是用来观察运动状态的,一经染色将细胞杀死后就无法达到观察的目的了。例如,观察胞质环流现象以及动物实验中对草履虫的观察等等)。另外,小结也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下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当然,有些问题是要学生在多次实验课后才能解决的。例如,操作的熟练程度,取材的适量等等。在此,老师要就本课中学生出现频率较高的问题加以解释,对于这些普遍出现的问题还是及时纠正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