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四节《生态系统》(精选12篇)七年级生物教案

98e范文网 时间:

第二章 第四节《生态系统》(精选12篇)

第二章 第四节《生态系统》 篇1

  第二章            第四节《生态系统》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2.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概念。3.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懂得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生态平衡的概念和维持生态平衡的意义。2.教学难点:生态平衡的概念。教学过程:一、导入。回忆之前两节课学习了两个实验《光对鼠妇的影响》、《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都是说明了什么原理?(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环境。)这就说明了我们的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我们把这个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第二章第四节生态系统。二、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先在书本上找出生态系统的概念,p22,画出概念。怎么样的环境才算是一个生态系统呢?那么我们的课室算不算一个生态系统?比较一个农田、一个森林与我们的课室的区别,从而更准确地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那生态系统是由什么组成的呢?生态系统里面有无数条食物链,食物链交错又成了食物网。我们小学的时候学习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看一下书本是怎么样对这两个概念下定义的?p24。让学生读出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并举例。草    兔    狼。(强调箭头应指向捕食者)。那在森林中这几种生物还有跟其他生物有联系吗?(昆虫吃草,老鼠吃草,老虎吃兔,狼吃鹿…)强调每条食物链的连接箭头都是指向捕食者。并简单介绍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介绍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简单介绍各营养级。课件图示几种生物,让学生自行连接成食物链,看哪个小组连成的食物链最多 ,最准确。根据食物链的连接讲解处于食物链的不同位置的生物介绍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强调食物链的起点必须是生产者。那为什么植物叫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让学生记忆更深。从树叶、蝉、黄雀、螳螂四种生物组成一句话,是什么话?(激发学生积极性)。以这四种生物为例介绍各营养结构和营养环节。巩固前面介绍的知识。以今天或昨天的午餐为例,说出一条以学生为终点的食物链。讨论书本p23练习。四、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列举一食物链,让学生讨论这里面的植物会不会逐渐减少,动物会不会无限量增加从而引出生态系统有自动调节能力,使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再举一动画实例。强调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五、如果人类加入到生态系统中,使生态系统失去平衡。看图片介绍例子,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关注地球的意识。1、我国有天然草原4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41.7% 。天然草原面积每年减少  约65—70万公顷,草原生产力下降。草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导致植被覆盖度下降、草原鼠虫害加重,沙尘暴频繁发生。 2、人类大量饲养山羊,山羊吃草,斩草除根,对草场的破坏程度相当于绵羊的20倍。由于生态恶化无草可吃,导致骆驼严重营养不良,使得驼峰下垂,骆驼无法站立。 3、砍树容易种树难,生态危机一旦出现,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得到恢复。六、做练习教学后记:对于前面的食物链,食物网,因为学生小学时已有学过相关的知识,但没有学到概念,所以这节课的重点放在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学生对食物链的连接比较感兴趣,可以以食物链为每个知识点的连接点,让每个知识点通过食物链来相联系。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很多学生不能理解什么叫生态平衡,可以通过一些动画来加深他们的印象。比如课件中可以设计某种捕食者增加后,被捕者会减少,但这种情况并不会持久发生,要让他们了解,最好有一个动态的动画。教学反思:对于知识点的衔接不够娴熟,知识点与知识点的过渡过硬。要懂得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连接技巧,让课堂上得更系统。

第二章 第四节《生态系统》 篇2

  第二章第四节 生态系统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2)掌握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理解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能力目标:对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观察能力的培养。

  情感目标:加强对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2)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及描述。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好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

  复习提问:举例说明生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

  生答师总结:无论是什么样的生物,它的生活都离不开环境,也就是说生物都要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那么它要想能够生存,就必须要有它特殊的方式来适应环境,所以生物和环境是不能分割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同学们有谁去过原始森林,如西双版纳或是四川的九寨沟,请他为大家来描述一下那里的景色,看看那里都有些什么生物,它们都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

  生答:……

  师总结:在那样美丽的一个地方,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这些生物会同时受到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一种生物的数量发生变化,就会影响到许多生物,它们之间既和谐又统一的发展,在我们生物学上,这样的一个地方就可以叫做一个生态系统。这就是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生态系统。

  板书:第四节  生态系统

  新授:

  把我刚才所总结的语言再规范一下,就是生态系统的概念。

  一、 生态系统的概念

  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范围是人们为了研究方便人为划分的,所以可大右小,例如我们可以把我们的北大附中的校园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来研究,也可以把昆明市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来研究,再大可以把云南省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来研究,还可以把整个的中国、亚洲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来研究,那么请问:你们说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什么,可以大到哪?

  学生讨论:地球、太阳系、宇宙等等。

  师总结:请同学们注意,生态系统是生物和环境的统一的整体,前提可是要有生物的,请问宇宙有生物吗?

  学生恍然大悟,是生物圈!

  对了,我们在第一章时学过生物生活的最大范围就是在生物圈,所以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过渡: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中都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样两幅图片,讨论下面的两个问题:

  1、 图中树皮里面有昆虫的幼虫。树、昆虫幼虫和啄木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2、右图中腐烂的树桩最终会消失吗?

  生讨论、总结:1、树、昆虫幼虫和啄木鸟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关系,昆虫幼虫以树为食、啄木鸟以昆虫幼虫为食。

  2、 腐烂的树桩会消失,但是需要很长的时间,可能要几十年。

  在任何一个生态系统中,都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有植物,有动物,有一些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这些生物的生存还要依赖它们的生存环境。就是生态系统的组成。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生物的生命活动就要依靠这些有机物氧化时释放出来的能量。植物可以自已制造有机物,不但养活了自己,还为其它所有的动物提供了食物,所以我们给植物一个新的称谓——生产者。

  1、 生产者——植物

  有的同学说我爸爸是钢铁厂的工人,他们每年可以大量生产钢铁,所以我爸爸是生产者。那么这种说法对不对,从政治学来就是对的,但是从我们的生物学的角度来说就是错误的,这个一定要区分好。

  动物依靠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来维持生命,有些动物直接以植物为食,是植食动物,而有些动物是吃肉的,是肉食动物,但是它们吃的可能就是植食动物,所以是间接以植物为食物的。总之,这些离不开生产者——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我们把这些动物叫做消费者。

  2、 消费者——动物

  随着动物的摄食过程,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流入动物体内。

  在刚才的第二幅图片中,大家看到在树桩上长出一些真菌,它们的生长最终会把这个树桩分解成小的碎片,使树桩慢慢腐烂,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一些我们看不到的微生物——细菌在起作用。它们可以把生物体内残留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再重新归还到土壤中,供植物体重新利用。我们把这些真菌和细菌叫做分解者。

  3、 分解者——真菌和细菌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光有这三种成分还是不行的,因为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它们的环境,所以在生态系统中,除了这些生物成分外,还有非生物成分的存在,如阳光、空气、水等等。

  4、 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和水等等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这四种成分之间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我们可

  以用下面这个图来表示:

  非生物成分

  非生物成分               消费者

  消费者

  生产者

  分解者

  过渡:刚才我们讨论过的第一幅图片,树、昆虫幼虫和啄木鸟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关系,如果我们把这三种生物连接在一起看,那么就是这样:

  树        昆虫幼虫        啄木鸟,在这里表示的这三种生物之间就是吃与被吃的关系,我们把这种关系叫做食物链。这是我们今天研究的第三个问题

  三、 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例如:树        昆虫幼虫        啄木鸟

  在这条食物链中,“      ”表示的含义是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是通过捕食过程进入下一级消费者体内的,所以箭头一定要指向捕食者或是吃的那种动物。

  下面大家看这个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多种生物,画出这个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的食物链,最后数一下总共有多少条食物链。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等他们画完之后,提问看一下总共有多少条食物链?

  同学们,看一下你们画完的这个生态系统中,所有的食物链是完全独立的,(学生肯定会回答不是)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可以捕食多种生物为食物,而一种生物可能又被多种生物所捕食,所以使这此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网络,一个以食物为联系的网,所以我们把它叫食物网。

  2、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四、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一个生态系统中,如一片草原,本来正常有100只兔,某年雨水丰富,气

  候适宜,所以草长得非常好,食物多了,所以兔的数量增加到120只,但是第二年大旱,草多数都死了,兔由于食物少,很多都死了,只有60只了。在这里通过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总是保持兔与食物之间的平衡,这就是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那么这种是不是无限大的呢?事实证明不是,如一条河轻度污染后,可以自动调节恢复原状,但是如果污染严重了,那么就再也恢复不了了,所以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当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后,有毒物质就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越在食物链后面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就越多,因为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往往是难分解的,难排出的,所以这种破坏生态系统的行为会危害生态系统中的许多生物,最终会威胁到人类自身。所以我们要珍惜我们的生存环境,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做一个文明公民。

  随堂练习:

  1、下列能够完整地表示食物链的是:

  a、 青蛙吃螟虫,螟虫吃水稻

  b、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c、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 猫头鹰捕食田鼠,蛇也捕食田鼠

  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

  a、 全部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b、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食物网

  c、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d、 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3、在一个淡水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是微小水生植物        剑水蚤        蜻蜓幼虫     小鱼       大鱼,当这个生态系统中被排放的难分解的有毒物质污染后,就体内有毒物质含量而言:(     )

  a、微小水生植物最多     b、大鱼最多

  c、各种生物一样多       d、活的时间长的

  4、                   植物————        

  生物部分            ——消费者

  生态系统              细菌、真菌——       

  非生物部分——              

  总结:一节课的时间真的是很快,请问: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什么内容?你都掌握了吗?如果没有,请你记住下面的这三个问题是你必须理解掌握的。

  1、 生态系统的概念

  2、 生态系统的组成

  3、 食物链和食物网

  板书设计:

  §2、4    生态系统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二、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产者——植物

  生物成分  消费者——动物

  生态系统              分解者——细菌、真菌

  的组成

  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和水等等

  三、 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例如:树        昆虫幼虫        啄木鸟

  2、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四、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第二章 第四节《生态系统》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2、技能目标:

  (1)初步具有搜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2)学生自学能力培养,观察能力、提出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培养。

  (3)学会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环境、社会等实际问题相联系,并运用到生活中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鼓励学生通过分析活动自己找出答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爱护我们的家园——生物圈。

  (3)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生态系统的组成。

  2、认识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3、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难点:1.理解生产者这一概念。

  2.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是有限的。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搜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启发式教学法。

  ●课前准备:

  1、学生:草、兔、鼠、狐、蛇和鹰6种生物面具的准备;

  小组收集环保资料。

  2、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引言: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先让我们跟着一段录像一起去领略大自然的魅力。

  明确本节课的主题,观看录像,融入本课的学习氛围之中。 简短的引言带出当堂的课题后,播放录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众多的生态系统。

  知识归纳

  结合录像启发学生说出在录像中所看到的生态系统类型。

  仍结合录像,引导学生分清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作用。

  根据学生所答,归纳出生态系统的组成及食物链。 小小组合作:

  思考并积极回答问题:(1)在录像中,你看到了哪些生物?这些生物之间有什么关系?(2)这些生物的生存,还需要哪些条件?

  尝试归纳出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组成。

  完成生态系统组成图解 (1人上前完成) 通过播放录像,启发学生回忆所看、所学知识,积极参与问题的思考,并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师生共同小结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活动激趣 组织学生做食物链游戏:

  屏幕显示6种生物,组织好所有学生参与游戏。对于积极参与6种生物角色扮演的学生给予大力的肯定,并与其他学生一起理清6种生物相互间的关系。最后带出食物网的概念。 各小组按要求做游戏(既快又准确的小组代表发言)

  6位学生代表分别扮演草、兔、鼠、狐、蛇和鹰6种生物,找出其中的食物链并逐一展示。其余学生纠错。 通过游戏,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学生能

  巩固所学知识。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以致用 播放小动画“阿宝种草记”。(阿宝参与到西部的大开发中去。他想让草原上的牧草避免给鸟吃光,使之长得更好一点,他给牧草加上了网。结果他好心办坏事,牧草反倒被虫吃光了。)

  小结:在草原上,草、虫、鸟之间形成一条食物链。

  显示对比图表(加网前和加网后,草原上,草、虫、鸟之间数量变化的曲线图),指导学生正确利用图表 ,并参与小组的讨论。

  图一说明在自然界中,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图二说明生态系统具有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观看动画,思考:

  (1)阿宝遇到了什么问题?

  (2)分析屏幕上的图表小组讨论,组内成员补充:什么才是生态平衡?(提示:比较加网前和加网后各种生物数量的变化)

  (3)小组讨论,组内成员补充:如果要保护草,要怎样做?(提示:杀虫,打鸟,自生自灭)

  引导学生发散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学会聆听,并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积极的肯定。

  知识升华 组织学生小组交流:

  达成一致的观点: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中,由于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在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必须了解生态规律,依据生态规律办事,采取措施,保持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这样,才能使人和自然和谐发展。人类还可以在遵循和利用生态平衡规律的前提下,使生态平衡朝着有益人类的方向发展。事实上,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各小组代表介绍小组收集的一系列典型的事例(环保资料),学生观看交流后,讨论:

  (1)人类在自然界的生存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2)联系实际,说说怎样从自身做起,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 通过学生小组交流、讨论、评价和总结

  培养学生主动、合作学习精神,树立爱护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反思:

  生态系统的组成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如何将突破这个知识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了。

  1、教学方式的转变。学习生物这门课程关键在兴趣。死板记忆,学生是反感的。如在“生态系统的组成”安排角色扮演各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表达的能力,另外,利用一些问题稍作变通以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学生在热烈地讨论着这样的问题,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虽然只是粗浅的问题,但它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实践证明学生自主学习效果是很好的。

  2、教师要转变教学观,重视学生的学习方式。扮演“消费者”的小组的一位同学发言,不象其他同学只会从书本的字里行间找现成的答案,他不是简单地、被动地接受课本的知识,而是凭着自己已有的经验再加上自己的想象去解决新问题,虽然,由于知识基础的局限,他对知识的猜想和整合仍显得有点不合常理,然而,他有了一套解决新问题的方法,这比起正确的知识更有价值,遗憾的是我当时“忘记”了表扬他,假如我利用好这个契机,给予激励、鼓舞,无疑将会促进全班学生从传统单一的、依赖性的学习方式,向现代的学习方式转变。很显然,今后的教学,我最需要的是转变教学观,重视学生的学习方式,的确,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学生如何去掌握知识,即学习知识的能力,教师要作为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促进者、组织者。

  3、不能过分扩大课件作用。在上课时我全部使用课件,而且课件做得很精美,但是课后却发现课件中背景过于美丽,有“喧宾夺主之意”。我对学生作了调查,大多都说当时只注意了画面,而对知识点的许多内容忽略了。由于只运用了多媒体,而忽略了板书这种传统的教学手段在课堂上的直观效果。作为教师,我只站在了教师的立场上,想怎样上课,而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领悟,忽略了学生的立场。在新课改的指导下,教师在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传授知识的同时,要让多媒体成为自己的工具,是课程的点缀。

第二章 第四节《生态系统》 篇4

  在新教材中,《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这一节重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既了解不同的生态系统;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本节课的概念性知识很少,主要是让学生明确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树立学生保护环境,爱护生物圈的环保理念。重在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注重的是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只强调知识技能的培养。由此在教学目标制定中我把本节课定位成: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为基础,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本节难点,培养学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是本节重点。

  在教学目标落实中做到了,通过多媒体展示生物圈范围示意图及图片观察生物圈范围示意图,学生能掌握生物圈的范围。多媒体影像资料放宽了学生的视野。再利用多媒体展示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学生观察图片并阅读课文P28-29页图文内容,阐述每一种生态系统特点和作用,以“多姿多彩的生态系统”为题,选代表用口头作文的形式表达。做到了学生能了解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并进行交流活动,实现了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但是,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学生理解还是不透彻,原因是以“多姿多彩的生态系统”为题,选代表用口头作文的形式表达,每一种生态系统特点和个认识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后,学生往往难以从这个认识过程飞跃到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需要老师给以适当的指导,时间不够,指导不到位,不能有效调控。

第二章 第四节《生态系统》 篇5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教”,学生“学”,从字面上看“教”这个动词是一种主动的行为,而“学”则是一种被动的过程,学生在被的学习过程中,不能有效的发挥主观能动性,久之而导致兴趣缺乏,厌学情绪自然而生。而新课程倡导的是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则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学习过程,师生在平等和谐的情境中去学习,教师通过有效问题的设置,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上参与的人数明显增多了。通过主动探究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充分体现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本课的教学目的性强。

  本节课重在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注重的是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只强调知识技能的培养。

  2、师生关系具有很大的平等性

  整节课老师都非常和蔼,融入学生中间,课堂气氛轻松、和谐、融洽,师生间犹如朋友,充分体现了师生关系是“平等中的首席”。

  3、设计思路具有很好的'逻辑性

  本节课的整体设计是一环扣一环,逻辑性很强,且每个环节采取了不同的手段、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方法,但无论哪种手段、哪种形式、哪种方法都充分体现了本次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⑴课下自学探究调查

  ⑵多媒体影像资料放宽了学生的视野

  ⑶活动实现了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

  ⑷分组合作培养了自信心和集体主义感

  ⑸DDT事件唤起学生对环境的保护

  ⑹学生畅所欲言为环保献计献策

  4、教学不足应以重视

  ⑴教师要充分体现自身的指导作用不够。

  ⑵学生答题错误时激励性的语言较少。

  ⑶教师把控教材的能力不足,当教学内容较多时应当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增减。

第二章 第四节《生态系统》 篇6

  新课标强调要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初步形成正确的科学自然观。根据这一要求以及我们这段时间一直进行的“多媒体在学科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层层深入。

  在本课的教学中,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知识方面:引导学生认识食物链、食物网,认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时,由简单的食物链到复杂的食物网,由容易分辨的生产者、消费者到重难点的分解者。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技能方面:由画一些比较简单的食物链到画比较复杂的食物网。由发现问题“凯芭森林的变化”到解决问题“怎样维护生态平衡”,将分析与综合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情感价值观方面:由引导学生感受“人类对食物链、食物网的影响”到激发他们到生活中自己调查分析“人类对食物链、食物网的影响”,从而认识到爱护生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感悟到:蓝色地球是生物的共同家园,我们只有保护她才能更好地拥有她!

  2、动画、短片的展示化抽象为直观。

  教学伊始,我就通过形象的动画,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什么是食物链”,轻而易举地帮学生建立了食物链的科学概念,同时为画食物链、食物网打下了基础。中间部分关于“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屎壳郎”的短片,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为辨别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降低了难度,也为了解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在食物链中、在大自然中的作用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在感知“每一种生物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作用”时,动画演示了食物网崩溃的过程,学生受到了极大的震颤,深切的感受到人类对食物链、食物网影响是巨大的,由衷地发出了“不能破坏生态平衡”的心声。

  3、多媒体运用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

  本课的教学中,画食物链和认识食物网都是重点,我将二者巧妙地结合起来,先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在多种生物间画食物链,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运用多媒体的注解功能汇总学生画出的食物链,学生说哪一条就当堂画哪一条,最终,纵横交错的食物链形成网状,从而又形象地认识了食物网。

  本课教学基本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多媒体也确实发挥了有效的作用。在教学中有待改进的还有以下几点:

  1、课堂上对学生评价的语言要再个性化一点。

  2、讨论第二个事例“粮食—→田鼠—→蛇—→人”时,还可以再深入一步。如:通过计算来了解“人们非常喜欢吃蛇,不法商人大量地捕杀野生蛇类”的影响程度后,可以结合本校1500多名学生(或汶川某地区人民),每人每天吃0.5公斤大米,这些损失的粮食可供我们(他们)吃多少年?这样再一计算,人类不合理的做法最终会伤害自己的这种内在联系就更鲜明,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究竟损失多少粮食,破坏生态平衡的后果有多惨重,他们的印象就更深刻了。

  3、对“多媒体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的教学探索还要继续下去,力求更娴熟更有效。

第二章 第四节《生态系统》 篇7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生态系统”是人教版生物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的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的第四节内容。课时安排:2课时。

  本节课从宏观的生态学角度展示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通过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学习,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本节课是在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的基础上的 提升与总结,第五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也是本节课的延伸与补充。本节课也为初二《生物》“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高中《生物》必修三 中“生态系统”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因此本节课是本章乃至本学期的重点。

  2.教学目标

  据以上分析及生物课标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图片分析 ,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观察能力和识图能力;发展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思维迁移能力。

  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通过讨论,角色扮演,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

  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产生热爱环境、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感。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生态系统的组成。

  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书写。

  教学难点: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书写。

  二、教法与学法设计

  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法:采用课件以增大教学容量,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学生所画的食物链。

  2.启发式教学法:学生自学、阅读、讨论与教师的点拨、启发、引领相结合,使课堂气氛活跃,体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3.角色扮演法:通过学生扮演生态系统中不同的成分,进行辩论“谁最重要”

  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分析概念的核心;指导书写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要点,如箭号方向的意义,食物链的起点和止点,食物网书写顺序等;指导学生辩论进行的准备、角色扮演中的分工组织等;指导学生进行分析资料、观察与阅读等。

  三、教学程序

  一、 本节课的导课环节。

  情景引入:

  1.初识生态系统: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观察几幅学生熟悉的校园图片、厦门市区、国家景点图片,说说看到哪些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熟悉的图片不仅亲切,也更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导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3.概念辨析:

  (1)生态系统范围可大可小:大到生物圈,小到一滴水滴。

  (2)类型多种多样:一片树林、一块农田、一个湖泊

  (3)概念的核心: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

  通过以上由表及里、环环相扣的分析,使学生对生态系统形成一个整体的印象。

  二、小至一个水滴、一块草地,大至整个海洋、整个地球等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那么,生态系统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呢?这也是高中的一个学习重点,要打好基础。

  1.让学生观察p23的“资料分析”,阅读课文,讨论,并回答问题。学生在完成以上学习后初步了解“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名字来由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2.教师引导:如果生态系统中没有分解者,可能发生什么现象?没有消费者或生产者呢?没有非生物部分呢?为角色扮演作准备。

  3.角色扮演与辩论——“谁更重要?“:四个小组分别承担一种角色,每个组先用1—2分钟说出自己重要的理由,在““过把演员瘾”:几个学生扮演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成分,说出自己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每个组用2-3分钟相互攻击,相互辩论。通过该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热情,并使学生在辩论中的过程学会倾听他人,而且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想象等智能。

  4.师生归纳:通过辩论显而易见归纳出各种生物无法独立生存,生态系统是个统一的整体,加深学生对生态系统组成的理解。

  课堂小结:

  提问: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学学习什么?

  教师对学习内容进行归纳,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点评。

  以上内容为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引入: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出示螳螂、蝉、黄雀的图片),提出问题:蝉吃什么?黄雀会成为谁的食物?(展示蝉吸树叶的汁液的图片、鹰的图片)。让学生明确即取食与被取食的食物关系。按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画出相应的箭头“→”。(提醒学生注意箭头要从被取食者指向取食者,代表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学生易错。)

  新知识部分:

  三、食物链和食物网

  1.认识食物链 通过以上铺垫,让学生在充分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进行“食物链”概念的抽象 。

  2.阅读课本25页的观察与思考,对学生进行阅图指导:

  (1)“图中有哪些动植物?你能说出这几种动物和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吗?你能用箭头“→”表示出它们之间的食物联系吗?看哪些同学连得又快又好。”

  (2)教师指导:以兔子为例,与兔子有关的2条食物链。

  (3)连线时由下至上,由左至右,逐个分析生物之间的关系。

  (4)请3位同学上台板书:1个写与老鼠有关的食物链,2个写与食草昆虫有关的食物链

  (5)观察写的几条食物链,思考:这几条食物链是从什么开始的?

  为什么从绿色植物开始?这几条食物链到什么结束?提醒学生注意: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分解者不属于食物链中的环节。

  讨论交流:你画的食物链是否合理?这些食物链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许多食物链会互相交错?大家看这幅图象不象一张网?(板书)食物网

  3.让学生阅读课文88页第一段,明确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拓展探究:你有没有想到我们自己在食物网中处于什么位置呢?请学生探究人在食物网中的位置。把学生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并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四、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1.阅读课本26页,分析以上所学食物网,讨论“兔子的数量会不会无限制的增加呢?”

  “放养的牲畜太多,草场会发生那些变化”

  2.教师展示生态系统被破坏的图片

  3.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生态系统被破坏

  4.归纳: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有一定限度的。

  与上一节课内容相呼应:生态系统是统一的整体,其中的生物种类、生物数量发生了变化,都会对其他的生物产生影响。

  5.“资料分析”,通过学生的讨论,认识有毒物质的“富集作用”,并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破坏,而一旦生态系统被破坏,那么最终受到危害的正是我们人类自己。

  通过阅读日本水俣病的资料(一个著名的有毒物质富集,而造成人身伤害的事例),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生物富集现象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加深了学生对环境污染的危害的认识,使学生自然产生同情受害者的美好情感和对环境污染现象深恶痛绝的情感,进而产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产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感。

  课堂小结

  本节课采取边学边练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而且练习的形式灵活性大、开放性强、趣味浓、注重应用,使学生参与度高。

  课后活动:课后活动的设计注重对课堂的延伸。通过搜集环境污染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加深对目前的环境污染现状的了解,激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第二章 第四节《生态系统》 篇8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生态系统”是人教版生物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的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的第四节内容。课时安排:2课时。

  本节课从宏观的生态学角度展示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通过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学习,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本节课是在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的基础上的 提升与总结,第五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也是本节课的延伸与补充。本节课也为初二《生物》“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高中《生物》必修三 中“生态系统”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因此本节课是本章乃至本学期的重点。

  2.教学目标

  据以上分析及生物课标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图片分析 ,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观察能力和识图能力;发展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思维迁移能力。

  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通过讨论,角色扮演,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

  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产生热爱环境、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感。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生态系统的组成。

  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书写。

  教学难点: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书写。

  二、教法与学法设计

  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法:采用课件以增大教学容量,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学生所画的食物链。

  2.启发式教学法:学生自学、阅读、讨论与教师的点拨、启发、引领相结合,使课堂气氛活跃,体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3.角色扮演法:通过学生扮演生态系统中不同的成分,进行辩论“谁最重要”

  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分析概念的核心;指导书写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要点,如箭号方向的意义,食物链的起点和止点,食物网书写顺序等;指导学生辩论进行的准备、角色扮演中的分工组织等;指导学生进行分析资料、观察与阅读等。

  三、教学程序

  一、 本节课的导课环节。

  情景引入:

  1.初识生态系统: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观察几幅学生熟悉的校园图片、厦门市区、国家景点图片,说说看到哪些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熟悉的图片不仅亲切,也更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导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3.概念辨析:

  (1)生态系统范围可大可小:大到生物圈,小到一滴水滴。

  (2)类型多种多样:一片树林、一块农田、一个湖泊

  (3)概念的核心: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

  通过以上由表及里、环环相扣的分析,使学生对生态系统形成一个整体的印象。

  二、小至一个水滴、一块草地,大至整个海洋、整个地球等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那么,生态系统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呢?这也是高中的一个学习重点,要打好基础。

  1.让学生观察P23的“资料分析”,阅读课文,讨论,并回答问题。学生在完成以上学习后初步了解“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名字来由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2.教师引导:如果生态系统中没有分解者,可能发生什么现象?没有消费者或生产者呢?没有非生物部分呢?为角色扮演作准备。

  3.角色扮演与辩论——“谁更重要?“:四个小组分别承担一种角色,每个组先用1—2分钟说出自己重要的理由,在““过把演员瘾”:几个学生扮演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成分,说出自己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每个组用2-3分钟相互攻击,相互辩论。通过该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热情,并使学生在辩论中的过程学会倾听他人,而且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想象等智能。

  4.师生归纳:通过辩论显而易见归纳出各种生物无法独立生存,生态系统是个统一的整体,加深学生对生态系统组成的理解。

  课堂小结:

  提问: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学学习什么?

  教师对学习内容进行归纳,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点评。

  以上内容为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引入: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出示螳螂、蝉、黄雀的图片),提出问题:蝉吃什么?黄雀会成为谁的食物?(展示蝉吸树叶的汁液的图片、鹰的图片)。让学生明确即取食与被取食的食物关系。按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画出相应的箭头“→”。(提醒学生注意箭头要从被取食者指向取食者,代表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学生易错。)

  新知识部分:

  三、食物链和食物网

  1.认识食物链 通过以上铺垫,让学生在充分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进行“食物链”概念的抽象 。

  2.阅读课本25页的观察与思考,对学生进行阅图指导:

  (1)“图中有哪些动植物?你能说出这几种动物和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吗?你能用箭头“→”表示出它们之间的食物联系吗?看哪些同学连得又快又好。”

  (2)教师指导:以兔子为例,与兔子有关的2条食物链。

  (3)连线时由下至上,由左至右,逐个分析生物之间的关系。

  (4)请3位同学上台板书:1个写与老鼠有关的食物链,2个写与食草昆虫有关的食物链

  (5)观察写的几条食物链,思考:这几条食物链是从什么开始的?

  为什么从绿色植物开始?这几条食物链到什么结束?提醒学生注意: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分解者不属于食物链中的环节。

  讨论交流:你画的食物链是否合理?这些食物链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许多食物链会互相交错?大家看这幅图象不象一张网?(板书)食物网

  3.让学生阅读课文88页第一段,明确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拓展探究:你有没有想到我们自己在食物网中处于什么位置呢?请学生探究人在食物网中的位置。把学生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并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四、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1.阅读课本26页,分析以上所学食物网,讨论“兔子的数量会不会无限制的增加呢?”

  “放养的牲畜太多,草场会发生那些变化”

  2.教师展示生态系统被破坏的图片

  3.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生态系统被破坏

  4.归纳: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有一定限度的。

  与上一节课内容相呼应:生态系统是统一的整体,其中的生物种类、生物数量发生了变化,都会对其他的生物产生影响。

  5.“资料分析”,通过学生的讨论,认识有毒物质的“富集作用”,并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破坏,而一旦生态系统被破坏,那么最终受到危害的正是我们人类自己。

  通过阅读日本水俣病的资料(一个著名的有毒物质富集,而造成人身伤害的事例),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生物富集现象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加深了学生对环境污染的危害的认识,使学生自然产生同情受害者的美好情感和对环境污染现象深恶痛绝的情感,进而产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产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感。

  课堂小结

  本节课采取边学边练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而且练习的形式灵活性大、开放性强、趣味浓、注重应用,使学生参与度高。

  课后活动:课后活动的设计注重对课堂的延伸。通过搜集环境污染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加深对目前的环境污染现状的了解,激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第二章 第四节《生态系统》 篇9

  在上生态系统这节课时,在课堂上引入了几个与知识有关的资料,结果学生的兴趣大增,是我深深感到,好的资料能更好的引导学生的学习。这几个资料是:资料一、在草原的一个大牧场上,牧民放养着很多马、牛、羊等家畜,这里还生活着鹰、狼、兔、蛇、鼠、食虫鸟、食草昆虫等动物。这一片草长得非常好,可美中不足的是狼常常危害牧民的家畜。牧民们齐心协力,大量猎杀狼群。狼少了,家畜也不再丢失了,可牧民们很快发现了另一个问题:草地被严重破坏了,牧场上不能放养这么多家畜了。同样的在草原的一个到牧场上,本来青草茵茵,虫飞鸟鸣,牛羊成群,一片生机昂然,由于连续的干旱天气,大片草原变成了干地,牧场上也不能放养这么多家畜了。

  资料一

  1.在某一地区,由于雨量充沛,气候适宜,草木繁茂,使得兔的数量剧增。如果兔的数量无限增加下去,必然会将草吃光,将树皮啃掉,生态系统就有崩溃的危险。但是,兔的数量增多,能够捕食兔的狐、鹰等动物就有了足够的食物,数量也增多了,结果兔被大量捕食,数量也就减少下去,整个生态系统仍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2.在本世纪30年代,美国由于大规模开垦西部草原,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地面失去保护,终于导致一场“黑风暴”事件,刮走了3亿多吨土壤,全国冬小麦一年减产50多亿公斤。

  资料二

  1.印度北部山区由于森林资源全部被砍光,引起1978年的特大洪水,结果20xx多人淹死,4万头牲畜被冲走。

  2.在某地区由于有人大肆捕捉青蛙,用来喂食肉鸡,使得该地区的青蛙几乎濒于灭绝,结果黏虫失去了青蛙的控制,就大量繁殖起来,造成农作物严重减产。

  3.1953年,日本的水俣市出现了病因不明的“狂猫症”和人的“水俣病”,成群的家猫狂奔乱跳,集体跳入水中,病人感到全身骨痛难忍。直到1965年查明,此病是由该市60km以外的一家公司排出的含汞废水进入水体引起的。汞在水体中沿着食物逐级富集,水体→硅藻浮游植物→食硅藻的水生昆虫及其幼虫→石斑鱼→肉食性鲟鱼和鲶鱼→人或猫。鲶鱼体内含汞量达到10-20mg/kg,最高大50-60mg/kg,比原来含汞废水中的汞浓度高1万-10万倍。

  资料三

  1.我国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桑基鱼塘“,使桑、蚕、鱼的生产相互促进。

  2.“北大荒”之称由来已久。清代一位著名诗人曾赋诗描绘“北大荒”情景:“百里无人断午烟,荒原一望杳无边。”1947年解放军第一支垦荒部队开进北大荒腹地,创立了第一个“公营农场”,50年代中期王*将军率十万转业官兵进军北大荒,60年代七十余万支边青年、知识青年投身垦荒事业,90年代十数万省内外农民挥汗黑土地,历经半个多世纪艰苦奋斗、开发建设,昔日的北大荒,如今已是良田无际、稻麦飘香、城镇相望的北大仓。1998年,垦田产量86.85亿公斤,占全省粮食总产的28.86%,粮食商品率达84%。

第二章 第四节《生态系统》 篇10

  生态系统是初中生物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而且和我们的生活实际是联系比较紧密的。如说今年年初的南方雪灾,还有五月十二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以及生态农业的建设都不同程度的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也影响到了我们现实的生活。所以说关于生态系统的概念理解以及学习对于学生了解现实有很大的帮助,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就应该发挥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通过现实的例子去掌握新知识。

  一、什么是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在这里要让学生真正明白生态系统的含义,知道它既包括特定区域内的生物,还有这些生物所生活的无机环境。我们可以把学生领到学校的小池塘,在池塘边让学生通过观察来总结什么是生态系统,当然老师要有相应的总结,从而使学生真正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

  关于生态系统的结构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关系。

  1、组成成分

  生态系统有四个主要的组成成分。即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我们可以在池塘边让学生去发现哪些因素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那些属于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通过学生的寻找,最后老师总结,像水、空气、温度、湿度,包括池塘里的泥沙、石头、无机盐等等都是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这一范畴的;像绿色植物、浮游藻类等呢我进行光合作用的都是在生态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的生产者;而水塘中的小鱼小虾等以其他生物为食的各种动物,包括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和寄生动物都是消费者;当然其中还有像细菌真菌这样的生物都是分解者,还包括蚯蚓、秃鹰等腐食性的动物也是分解者。这样的话既可以让学生联系到现实生活,又让他们学到了知识。

  还有在这里要重点向学生讲解生态系统这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包括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

  2、营养关系

  所谓营养关系实际上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可以让学生自己在池塘里自己找出食物链,画出食物网。在这个内容重要重点让学生探究的是什么是食物链,食物链中第几营养级和几级消费者的关系,知道是哪一级的消费者就知道是第几个营养级。还有就是在食物网中人一种生物的消失对其他生物的影响,是增加还是减少。当从不同的路线分析出现不同的结果时,应当遵循一个重要的原则--就近原则。这些都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找出答案,最后老师总结。

  二、生态系统的功能

  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两个方面:能量流动、物质循环。

  1、能量流动

  让学生思考“没有人像池塘中投过食物,为什么鱼儿还是能够快乐的活着?”这样学生们就会主动的找出能量的来源,老师可以主动引领他们去寻找能量流动的过程,总结能量流动的特点。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基础,一切生命都存在着能量的流动和转化。没有能量的流动,就没有生命和生态系统。流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能量的流动和转化是服从于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因为热力学就是研究能量传递规律和能量形式转换规律的科学。

  2、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又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化学元素,从周围的环境到生物体,再从生物体回到周围环境的周期性循环。这一概念最好让学生自己去寻找,通过提问“为什么这么多年来这个池塘中的物质没有消耗尽?”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最好老师要强调地球上物质循环的过程(碳循环和氮循环)。

第二章 第四节《生态系统》 篇11

  上课伊始,教师应该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和所学内容相关的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带着强烈的学习的欲望进入角色。生物圈这节课开始,我首先利用多媒体出示课件,并用激情豪迈的语言引起学生注意:同学们,在浩瀚无垠的星空中,有一个蓝、绿、白相称编织成美丽图案的地球,悬浮在茫茫的宇宙中,孕育着无数的生命,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都在这里繁衍、生息……这是一个充满生机勃勃的世界!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欣赏这美丽的地球吧!于是,一幅美丽的太空画面展示在学生面前,容易激活学生的兴奋点,以饱满的热情走进情境。然后,提问学生:观看了美丽的地球风景,你们认为生物应该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地球上所有地方都有生物吗?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探知生物圈的范围创设了良好的开端。

  把舞台留给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通过“角色扮演”能挖掘学生的潜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加自我展示的机会,并体验到合作所带来的成功喜悦,从而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荣誉感,寓教于乐,使学生能在轻松、和谐、愉悦的气氛中主动获取知识。

  众所周知,信息能力是21世纪公民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培养信息能力就是实现搜集信息与课程整合,即:知识不是教师灌输进去的,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探索、自我构建而获得的。所以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生物圈及各大星球的资料,组织学生课上讨论、整理分析资料,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合作的学习环境,并通过我的引导答疑,最终弄清动植物生存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等,认同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条件,从中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学会科学的方法与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的观点,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对学生给予了及时的评价,让他们有一种兴奋和喜悦。然后接着说:可以看出,人类可以借助自己的智慧突破自然的限制。请同学们继续想象,人类是否可以移居到月球或其他星球上呢?学生虽然众说纷纭,见解不一,但是从课堂的气氛中足以看出他们积极主动、乐于参与,经过学生相互点评后我总结道:人的智慧虽然伟大,但是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生物圈,那么,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都提供了哪些基本条件呢?解惑的同时也顺理成章地过渡到下一个问题。

  总之,通过教学实践我深深地感受到,有效的教学能唤起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思维,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彰显独立的人格,弘扬主体性。所以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职责应该不仅仅局限于传授知识,应更多地激励思考,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去解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一个接纳、支持与宽松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情感体验和成功的喜悦。

第二章 第四节《生态系统》 篇12

  1、在生态系统的组成中,学生常常错误将人类社会中生产者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混淆。如将自己的父母错误理解为生态系统中生产者。

  2、在连接食物链时,学生经常将箭头方向指向上一营养级。如草←兔←狐等。

  3、在食物链:草、老鼠、鹰中,如鹰的数量大大减少,老鼠的数量有什么变化?学生容易理解成老鼠数量迅速增加,而不会想到随后又大大减少。

  4、生态系统的组成一定要有生物和环境。如一条鱼、一个鱼群就不是一个生态系统,而一个池塘就是一个生态系统。

  5、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所以必须有生产者才能成立。如草→兔→狐是一条食物链,但兔→狐就不是一条食物链。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