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精选3篇)七年级生物教案

98e范文网 时间: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精选3篇)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篇1

  课题

  第十章  第四节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教 学 目 标

  知识

  目标

  知道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

  知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

  能力

  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让学生走上讲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

  与

  方法

  本节课首先通过活动——“吹泡泡”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演示动画、视频等,将重点知识化难为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通过探究和观察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重点

  说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

  难点

  说出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

  板

  书

  设

  计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教 学 过 程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探究学习:

  向石灰水中吹气。

  板书:

  课题: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学习内容

  ◆出示玩具:“九彩吹泡泡”。

  ◆设疑提问:气泡内外的气体成分是否相同?

  ◆展示探究学习的目的、器材、指导要求。

  ▲            小组内巡回指导。

  ▲            展示饼图:呼吸前后气体变化情况示意图。

  导入新课并板书。

  教师活动

  ◇比一比:看谁吹的气泡大。

  ◇回答问题。

  ◇分组探究:

  前后6人分为一小组,观察探究。

  1、按要求操作。

  2、观察并记录现象。分析实验,得出结论。

  3、认真填写“分组探究学习报告表”。

  4、表达交流。

  ◇分析并得出“气体变化”的结论。

  学生活动

  ▲以吹泡活动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设计意图

  板书: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板书:

  组织里的气

  体交换

  课堂小结

  自我评价

  情感教育

  ◆展示课件:复习旧知识

  ——氧气进入肺泡的过程。(引入“肺泡内的气体交换”部分)

  ◆出示问题:(副板书)

  1、气体在哪里进行交换?

  2、什么气体在进行交换?

  3、气体交换前后血液如何变化?

  4、交换后气体到哪里去了?

  ◆指导学生看书:60页第二段文字。

  ◆巡回指导,释疑问难。

  ◆动画演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课件展示:请你欣赏——空气进入肺泡的视频。

  ◆指导学生看书:60页第三段文字。(仍结合副板书中的4个问题)

  ◆小组内巡回指导。

  ◆动画演示: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课件演示:小结。

  ◆课件演示:课堂总结。

  ◆演示并组织练习评价。

  ◆展示图片:空气污染的有关录像。

  ◇观察动画,回忆旧知识。

  ▲            带着问题阅读,小组讨论统一认识。

  ◇表达交流,回答问题:

  1、肺泡里

  2、氧气、二氧化碳

  ◇解释动画。

  ◇回答问题:

  3、动脉血     静脉血

  4、氧气:随血液运到全身各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后排出体外。

  ◇按照学习“肺泡里的气体交换”的过程来学习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解释说明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走上讲台,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加强知识的理解。

  ◇完成并抢答自我评价练习。

  ◇欣赏录像。

  ▲任务驱动式学习,学生学得明白,变难为易。

  ▲动画演示,激发兴趣,直观明了。

  ▲走上讲台,提高信心,锻炼胆量,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巩固提高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体会空气污染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环境保护意识,进行情感教育,达到人与生物圈的和谐统一。

  教

  后

  记

  本节课首先通过活动——吹泡泡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演示动画、视频等来处理重点知识,学生学得容易。探究活动中,分组出现了问题,以后要细心,做到精细无纰漏。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篇2

  教学目标:

  1、说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

  2、出组织内里的气体交换过程

  教学重点:

  1、说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

  2、出组织内里的气体交换过程

  教学难点:

  气体交换的原理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引导探究法

  教学设计:

  (一)引入:人体吸收的空气是怎样在体内进行交换呢?

  (二)学习新课:

  探究实验:呼吸时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

  学生4人一组,设计实验探究,最后全班交流实验结果,相互评价各小组探究计划中的创新之处

  讨论:呼吸时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生:讨论,交流

  师:氧气被吸入肺泡内以后接着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生:经气体交换进入肺泡外的毛细血管里。

  师:(启发思考)氧气为什么会由肺泡交换到血液中?交换的方式怎样?(教师拿出一瓶空气清新剂喷洒了几下)大家闻到香气了吗?教室后排的同学呢?

  生:点点头。

  师:这就是气体的扩散作用,一种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或者说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在平时的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气体扩散现象?

  师:肺的换气是指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也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来实现的。小组讨论气体交换的方向和结果。

  生:观察课本图10—7,分组讨论。交流:新鲜空气被吸入肺后,肺泡中的氧气含量高于血液里的氧气含量,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血液里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肺泡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肺泡与血液之间气体交换的结果,使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师:氧气进入血液后,是怎样被血液运输的吗?

  生:与血红蛋白相结合。

  师:对,氧气以氧合血红蛋白的形式在血液中运输(板书:氧合血红蛋白);大部分二氧化碳则在血浆中运输。这些氧气最终会被运到哪里去呢?

  4.组织气体交换

  生:组织细胞。因为人体的每个细胞都能够利用氧气将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释放出其中的能量,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师:在组织细胞处,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又要进行气体交换,我们称为组织气体交换。同肺泡气体交换一样,组织气体交换也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师生交流:组织细胞分解有机物,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使细胞内的氧含量远远低于血液中的氧含量,而二氧化碳含量远远高于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因此,氧气由血液扩散到组织细胞,二氧化碳由组织细胞扩散到血液。经过组织气体交换,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三)学生谈收获

  通过本节的学习,你在知识、能力和等方面有哪些收获或感想?

  (四)自我评价 1、2  思维拓展

  板书设计:

  第四节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人体内的交换:

  1、肺泡 和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肺泡        氧气      毛细血管     

  二氧化碳

  2、组织细胞和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组织细胞  二氧化碳 毛细血管

  氧气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篇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气体交换是人体呼吸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为进一步学习人体的能量供给奠定基础,从而明确静脉血和动脉血的转变过程,巩固体循环和肺循环的相关知识。 

  2、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具体的教学要求,针对初中学生的实质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确定一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分子扩散的现象,理解体内气体交换的原理。  

  b、说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 

  c、说出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学习小组活动,加强学生设计探究方案、开展和总结探究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实事求是、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 

  3、教具准备:烧杯、澄清石灰水、塑料管、塑料袋、吸耳球、含量70%的酒精等 

  4、教学重点:以课程标准和本节目标为依据,改变原有的学习方式逐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以及气体交换的原理是理解肺泡内、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的基础,故本课重点应为:

  (1).探究呼吸时气体成分变化的实验设计的改进。 

  (2).说出肺泡内、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 

  5、教学难点:针对气体交换过程是抽象的过程,它需要具备一定的物理和化学知识作为理解的基础,还需要思维过程中的推理,联想、分析、判断等的支持。根据初一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特点以及缺乏相应的物理、化学知识对气体交换的原理难以理解因此,本课的难点是:气体交换的原理。 

  突破方法:以探究实验为中心组织教学,运用多种直观手段,联系实际突破难点,提高教学效果。气体交换的原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而气体扩散的现象他们有感性认识,教师通过描述屋里有人抽烟使得周围的人都闻到呛人的烟味,利用有香味的空气清新剂做实验使得教室充满香味,借助多媒体的课件演示气体扩散的现象,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突破重、难点。 

  二、教学方法: 

  本课安排学生课前预习并按协作小组填写探究实验报告,课堂上讨论各小组的实验设计而后针对老师的实验设计和装置提出修改意见,同时为教学需要学生所设计的实验和老师设计的实验同时进行,并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呼吸前后的部分气体的成分的变化。所以,本人采用以探究实验为重心,运用讨论式和启发式教学及发挥小组协作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流程如下: 

  提出问题→观察讨论→探究性实验→归纳→演示实验、多媒体课件演示→归纳→小结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注意观察方法的指导,即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且密切新旧知识的联系,预留知识拓展的空间。对于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的内容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变得更加直观,利于学生理解记忆,再通过课堂练习得以巩固。 

  三、学法指导: 

  本节课给学生展示自己小组的实验设计、大家互相质疑达成共识、动手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同时,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通过学生学习小组活动,加强学生设计探究方案、开展和总结探究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励学生科学探索的精神,激发学习生物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识:(1)动脉血和静脉血有何特征?肺静脉中的血液是静脉血还是动脉血?(2)分别请一位同学叙述人体的血液循环中体循环的过程及物质交换和肺循环的过程及气体交换。 

  (一)新课引入 

  创设问题导入激发求知欲:在进入肺泡的气体中,氧气是怎样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又是怎样排出体外的呢?这就涉及体内气体交换和运输的问题。 

  (二)知识点讲授 

  一、   探究呼吸时气体成分的变化 

  通过实物展台展示各小组讨论后所填写的实验报告。其他小组分析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教师评价学生的创新设计后,展示自己的设计由学生评价) 

  实验方法的改进:用塑料袋替代吸耳球或见附图实验装置 

  注意:(1)塑料管一端不要插到烧杯底部,以免影响吹气。 

  (2)吹气时间要适当,以吹至石灰水浑浊为宜。 

  讲述结论:由于澄清的石灰水遇到二氧化碳后回变得浑浊,证明了呼出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和空气中也含有二氧化碳。但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的量较少,因此浑浊较少。说明呼出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量比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量多。 

  讲述:人体吸入的空气中,气体种类很多,氧气(占21%)、二氧化碳(占0.03%)、氮气(占78%)、水蒸气(占0.5%)。在肺泡里通过气体交换后,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约占16%,二氧化碳约占4%,水蒸气约占6%,氮气约占74%。尽量呼吸前后氮气的含量从78%下降到74%,但是不能因此而认为氮气在呼吸过程中被人体利用。这主要是由于受到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的百分比的影响,只是相对地起了变化,其绝对含量并无变动。 

  设疑:呼出气体中的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这与体内进行气体交换有关。那么,体内的气体是如何进行交换的呢? 

  二、体内的气体交换 

  (一)、气体交换的原理:扩散作用 

  当一个人抽烟时,烟雾会向四周扩散,在其周围我们可以闻到呛人的烟味,这是由于气体扩散作用而产生的结果。所谓的扩散作用是指:一种气体总是由含量相对多的地方向含量相对少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也正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大家还能举出哪写例子?)如:成语“烟消云散”,教师示范喷空气清新剂使得教师内充满香味。 

  讲述: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肺泡里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二)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指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请同学们观察课本P72图11-21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与运输示意图。 

  提问: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怎样进行的? 

  (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肺泡,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 

  O2 

  讲述:确切地说,肺泡中的氧气扩散到血液中,静脉血中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 

  肺泡    血液 

  CO2 

  静脉血   动脉血 

  转变 

  提问:为什么在肺部静脉血中的氧不向肺泡扩散,肺泡里的二氧化碳不向血液扩散? 

  (这是因为在吸入肺泡内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静脉血中的多,而二氧化碳含量比静脉血中的少。因此,当静脉血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二氧化碳由静脉血扩散到肺泡中,这完全符合气体扩散的原理。) 

  由此可见,当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后,静脉血就变为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动脉血中的氧通过体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绝大部分氧与血红蛋白结合) 

  (三)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请大家再看图11-21 

  提问: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指什么?(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提问:根据气体扩散的原理谁能说出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怎样进行的? 

  (由于组织细胞不断消耗氧,产生二氧化碳,因此组织细胞中的氧气含量较低,而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所以动脉血流经组织细胞之间的毛细血管时,动脉血中的氧与血红蛋白分离,再扩散到细胞里;细胞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中。) 

  提问:经过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动脉血变成了什么血?(变成含氧较少的静脉血。)-------------回答正确,说明大家理解了静脉血与动脉血的概念。 

  CO2 

  O2 

  动脉血   静脉血 

  转变 

  在组织中: 

  血液    组织细胞 

  (四)人体的呼吸过程 

  人体的呼吸过程包括四个连续的过程:肺泡和外界环境间的气体交换、肺泡和血液间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血液和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通过这四个过程,人体内的细胞就可以获得氧和排出二氧化碳。 

  总结:回忆上课时提的几个问题,指导学生采取"一看、二想、三说"的方法进行小结,"一看"即看板书;"二想"即对今天的课进行"过电影";"三说"即由学生用正确的语言回答课前的问题。 

  课堂巩固: 

  (1)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____________来完成的。一种气体总是由____________的地方向________________的地方扩散,直到__________________。 

  (2)一般人进入高海拔地区后会出现头晕、气喘、易疲劳等症状(高山反应),而中长跑运动员却在比赛前一段时期内到高海拔地区作强化训练,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五、说课综述: 

  1、本节探究实验难度大创新方法多样,用到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上课时要做到有条不紊,运用自如,适时调控,并充分发挥好观察的指导作用以及调动学生的主动探究的学习热情。 

  2、对于学生设计的实验,其知识结论大多是未知的,探索成分多,而且,要求有对照实验组只能选择一个变量,因此本人事先安排小组设计实验,通过学生探讨分析设计的可行性和易操作性,再观察得出结论,有助于培养观察分析和思维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本人讨论式的教学法。 

  3、对于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的内容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变得更加直观,利于学生理解记忆。 

  4、由于本课的教学是以实验为中心开展的,因此板书设计力求条理清晰,简洁明了,重点突出,反映主题。没有做过多的修饰,说课案中标明下划线即为板书的内容。 

  澄清石灰水 

  塑料袋 

  (人体呼出气体) 

  B 

  澄清石灰水 

  塑料袋 

  (空气) 

  A 

  附:实验装置示意图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