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和同为一家” 教学设计示例(通用2篇)七年级历史教案

98e范文网 时间:

第四课 “和同为一家” 教学设计示例(通用2篇)

第四课 “和同为一家” 教学设计示例 篇1

  ——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

  北京五中 索冬梅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突厥的兴衰及其与唐朝的关系;回纥的发展及其与唐的友好关系;

  南诏的发展及其与唐朝的关系;吐蕃的统一及其与唐朝的联姻,并受到唐朝的深远影响。

  2.思想教育:

  (1)突厥、回纥、靺鞨、南诏、吐蕃等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都对祖国边疆的开发做出过重大的贡献,都有过灿烂的文化。

  (2)唐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开放的政策、强盛的国力和先进的文化,唐朝吸引着各族人民与之交往,与唐朝加强了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原的技术与文化传播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其中,吐蕃与唐朝的关系更是与唐“和同为一家”。

  3.能力培养:通过列表学习五个少数民族的情况及其与唐朝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概括能力:在列表的基础上提炼出相同之处,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4.学习方法:指导阅读历史资料和阅读概括课文内容。

  教学要点

  民族

  起源及政权控制地区

  经济发展

  著名首领

  与唐朝的关系

  受影响事例

  突厥

  阿尔泰山,6世纪建立突厥汗国,后分裂为东西突厥

  游牧生活善于冶铁

  颉利可汗

  东突厥南下骚扰唐朝,唐太宗出兵打败并俘获颉利可汗。都被唐灭。

  战败以后,向西迁移

  回纥

  色楞格河一带回纥汗国。改名为回鹘

  游牧生活居住毡车

  骨力裴罗统一

  长期友好相处,唐玄宗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回鹘衣装回鹘马”

  商人到唐经商居住

  靺鞨

  黑龙江、松花江一带,粟末部强大

  种植谷物穴居酿酒

  大祚荣统一建立政权

  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国号渤海。贸易频繁都城仿长安建筑,贵族子弟到长安学习。“海东盛国”

  “车书本一家”

  南诏

  云南洱海一带,南诏强大

  皮罗阁统一六诏

  唐玄宗封皮罗阁为云南王。派贵族子弟、工匠到长安学习,手工业发展

  千寻塔

  吐蕃

  青藏高原一带,统一后定都逻些

  游牧或农耕为业

  尚武

  松赞干布统一

  求婚,唐太宗派文成公主和亲,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

  和同为一家

  大昭寺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以诗句为标题,讲述了唐朝时期周边主要五个少数民族的发展情况及其与唐朝的关系。突厥在六、七世纪形成了强大的帝国,入侵中原,唐朝集中兵力打败东西突厥,解决了北部边患,建立了对西北的有效统治。继之而起的回纥明智地与唐朝保持长期友好关系,双方经济、文化交流密切。东北的粟末靺鞨首领大祥荣接受唐朝册封,成为渤海郡王,形成“海东盛国”。云南的南诏受唐朝册封,积极学习先进技术与文化,千寻塔成为历史的见证。松赞干布统一吐蕃,向唐朝求婚,和文成公主对汉藏两族的友谊和吐蕃社会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唐蕃的两次联姻使双方“和同为一家”。

  重点:回纥、吐蕃及其与唐朝的关系。(1)回纥是与中原王朝保持和好关系时间比较长的北方少数民族,吸取匈奴和突厥失败的教训,知道和平对自己有利,于是与唐朝建立外交关系。唐朝也不把回纥列为敌人。两国边境平静无事,出现历史上罕见的和好关系。(2)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了建立与唐朝的友好关系做了很大的努力。文成公主远嫁吐蕃不同于一般的和亲,而是传播友谊与先进生产技术、文化的使者,推动了吐蕃社会的进步。

  难点:(1)概括唐朝与各民族关系的共同之处。因为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的观念、强盛的国力和先进的文化,唐朝吸引着各族人民与之交往。与唐朝加强了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原的技术与文化传播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特色物产和风土人情也进入中原地区,丰富了人民的生活。其中,吐蕃与唐朝的关系更是与唐“和同为一家”。(2)记忆许多陌生的地名、人名和族名有一定难度,因此采用列表法。

  教学建议

  1为提高教学效果,宜尽量采用电教手段(手法可多样,如为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可采用教师边讲述边写投影形式,重要的年代、地点、人名、族名亦可由学生书写投影,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为讲清楚各民族的发展线索,教学宜采用图示法,结合讲述议论法。

  3.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课本图画,以期使学生对历史现象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本课讲述的内容都是发生在我国现在的边疆地区,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利用历史地图,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地理概念。

  教学过程 

  导入  :大家知道,汉朝和唐朝都是中国历史上十分强盛的时期。为什么说它们是非常强盛的呢?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除了政治上统治时间长、经济发展水平高和文化繁荣以外,也体现在和周边少数民族的相处中,有密切的交流,推动了他们的发展。不过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汉朝又有很大的区别,究竟是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第四课“和同为一家” ——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

  一、突厥汗国的兴衰

  唐朝初年,在北方有一个强大的帝国,是突厥人建立的地域辽阔的大汗国。请看地图《唐朝前期的疆域》。我们前面学习过哪些北方的少数民族?

  学生回答:匈奴、柔然、鲜卑

  继鲜卑之后,在隋朝统一全国之前,居住在阿尔泰山一带的突厥人兴起了,和前面的少数民族一样,突厥人也是游牧生活。除了放牧,他们还善于冶铁,并且形成了自己的文字。因此很快迅速建立了一个大汗国,中心是蒙古草原,北到贝加尔湖,南到长城一带,东到辽海,西到中亚。不仅草原上的游牧部落都臣服于它,连西域的许多国家也都是它的属国。(显示突厥的政权和经济状况。)

  隋朝统一中原以后,突厥分裂成两个汗国,实力削弱,曾经归附过隋朝。但是隋朝末年和唐朝初年,东突厥的首领颉利可汗却屡次率领军队侵犯中原。直到唐太宗即位后,还上演了一次“兵临城下”。唐太宗即位的第二十天,颉利可汗率兵偷袭,竟然到了长安城外的渭水便桥旁,还派了使者到城里打探虚实。当时长安城里的兵力不多,因此人心惶惶。该怎么办呢?(显示突厥的首领)

  唐太宗临危不乱,他果断地扣押了东突厥的使者,只带了六个骑兵出了玄武门,来到渭河边,与颉利可汗隔河相对。他义正词严地责备颉利,使颉利可汗理屈词穷。另一方面,唐太宗派将领整顿军队,列队而出,表示决一死战。颉利可汗摸不清唐朝的实力,看到唐军队伍严整,不敢贸然进攻,只好退兵,这真是一出惊险的“空城计”。

  兵退以后,唐太宗亲自训练大量骑兵,每天召集几百人练习弓箭。他对将士们说:“无事之时,朕当你们的教师;突厥来犯,便做你们的将军。”这样奋发图强,唐军的战斗力很快提高了。几年以后,乘突厥内部混乱,唐太宗派李靖率领十万大军征讨突厥,颉利可汗措手不及,仓皇逃走。唐军经过一番万里长途追击,加上略施小计,终于擒获了颉利可汗,打败了东突厥。怎样对待他们呢?请看材料——

  学生回答:

  唐太宗不仅没有杀一个俘虏,反而封突厥贵族做新设立的都督府的将军,统领原来的部众。还允许上万突厥人居住在长安。(显示突厥与唐朝的关系)一些民族的首领,到长安朝见唐朝皇帝,尊称太宗为“天可汗”。这个称号说明唐太宗是当时各个民族首领公认的皇帝。不久,古老的“丝绸之路”恢复了畅通,西域各国重新纳入中原王朝的统治下。唐高宗时,灭了西突厥。为了进行有效的管理,建立了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北地区。请看地图。

  在突厥的南面就是青藏高原,现在高原上居住着什么少数民族?

  学生回答:藏族

  对。其实他们的祖先在秦汉以前就居住在这里了,被称为唐旄发羌,由于草原辽阔,水草肥美,以畜牧业为主,饲养绵羊、山羊、牦牛;战胜了高山和风雪,农业以种植青稞为主。藏族在血缘上属于黄种人华南族群,与华夏族很接近;在语言上属汉藏语系,与汉语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到了隋唐时期,称为吐蕃,开始与汉族中国交往。

  二、“和同为一家”

  唐朝时期,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高原,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国家。吐蕃东临中国,西临新崛起的阿拉伯帝国,南临印度戒日王朝和尼婆罗(尼泊尔),北临突厥。为了进行统治,把战略位置重要的逻些作为都城,就是现在的拉萨。(显示吐蕃的政权和经济)

  松赞干布热心地接受周围各族的先进文化,派贵族子弟到天竺留学,招揽了天竺的学者、尼婆罗的技师、大食的医生。所有这些国家中,以中国的文明程度最高,松赞干布非常仰慕中原文明,决心要和唐朝建立友好关系。公元634年,第一批吐蕃使臣来到了长安。(显示《松赞干布像》和《吐蕃赞普图》)

  唐朝很快派使者到吐蕃,松赞干布见到唐朝使者的礼物,更增加了他对中原文化的无限向往,两次向唐朝皇家求婚。尤其是第二次,派宰相禄东赞携带大量珍宝到长安。(显示《步辇图》)

  唐太宗认识到吐蕃是西部疆域重要的力量,要保证安宁,与吐蕃建立友好关系是必要的,准备答应松赞干布的请求。但是几位年龄合适的公主都害怕到吐蕃吃苦,太宗很为难。江夏王李道宗的女儿得知以后,很欣赏大宗讲的“一桩婚姻顶得上十万雄兵”这句话,自愿前去。但是又怕边远地区的人是不是太粗俗?因此她出了三个难题,如果使臣能够答上,她就自愿嫁到吐蕃。太宗非常高兴,封她为文成公主(显示《文成公主像》);禄东赞也接受了挑战,不仅顺利地解答了难题,还在公主面前展示了吐蕃人的机智和能歌善舞。

  经过了充分的准备,一支庞大的送亲队伍出发了。下面请几位同学来讲一讲文成公主嫁吐蕃的故事。(经过准备的三位学生分别讲述下面的故事)

  学生甲:公主带着乳娘、宫女、乐队、工匠,加上江夏王率领的3000羽林军,组成一支庞大的队伍。他们带着华贵而丰富的妆奁。其中有金银、珍宝、绸帛,显示了唐朝国力的充沛:有经史、诗文、佛经、佛像以及种树、工艺、医药、历法等书籍,送去了中原文化的精英;他们还带着种子、工具等物,成为传播中原先进的农业手工业技术的队伍。

  学生乙:一行人浩浩荡荡出了长安,长安城的居民纷纷赶来送行。大路两旁有几十万人,排出二十里长的队伍。人们挥舞着香花和彩带,祝愿他们的“女儿”一路平安。先向西,后向南,穿过青海到达西藏。因为青海的吐谷浑首领早已接受了唐朝的册封,娶了唐朝的公主,所以热烈欢迎文成公主的到来。他们在事先建好的“行馆”里休息了三个月,以适应高原的气候和吐蕃的风俗习惯。继续行进中,公主看到青海的土地平坦,河流纵横,但是居民只会种植疏朗的青稞,于是让随行的工匠教他们种植大麦和燕麦,还为他们装上水磨。当地人为了纪念公主,在山上树立了一尊公主的石刻像。

  学生丙:松赞干布听说公主快进入吐蕃了,便率领军队亲自赶来迎接。看到他娶的是一位仪态大方的美丽公主,并带着典雅华美的中原物品,鲜明的仪仗,十分高兴。他穿上汉族的服装,打扮成唐朝的驸马,以女婿的身份拜见了江夏王,举行了降重的婚礼。文成公主经过长途跋涉到达拉萨时,吐蕃人民万人空巷喜迎这位汉妃。文成公主笃信佛教,由她选址设计建成了大昭寺、小昭寺,至今我们都可以在大昭寺看到文成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像。松赞干布在创制藏文的同时,还派遣贵族子弟到长安学习诗书,聘请汉族文人人蕃代典奏疏。公元648年,王玄策去西域,被天竺抢劫,于是向吐蕃军队求援;松赞干布当即出兵天竺,击败天竺为王玄策出气。公元649年,唐太宗卒,唐高宗即位,松赞干布特派专使吊祭。

  同学们讲述得特别好。

  今天,在拉萨布达拉宫的墙壁上,保存着蔚为壮观的两组壁画。一组记述着禄东赞用智慧争取到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的故事。另一组壁画则描绘了唐中宗时期接受尺带珠丹的请求,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的故事。金城公主和文成公主一样,也在吐蕃地区留下了许多美好的民间传说和历史古迹……

  (显示材料二,学生回答问题,把吐蕃一栏完成)

  唐蕃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三、“回鹘衣装回鹘马”

  到了唐朝后期,北方又兴起了一个强大的少数民族——回纥。回纥兴起于色楞格河一带,和突厥有许多相似之处。在突厥向西迁移以后,首领骨力裴罗统一各部,建立回纥汗国。回纥人与其他北方少数民族最大的不同就是,看到突厥的兴衰,明白南下侵扰暂时能得到一些好处,但是不能长久。于是回纥吸取匈奴和突厥失败的教训,知道和平对自己有利,主动与唐朝交往,是与中原王朝保持和好关系时间比较长的北方少数民族。唐朝也不把回纥列为敌人,唐玄宗还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共有12位可汗接受唐朝的册封。两国边境平静无事,出现历史上罕见的和好关系。在唐朝发生“安史之乱”时,回纥出兵帮助唐朝收复洛阳和西安。

  (填充回纥一栏)

  为了体现本民族的勇猛彪悍,回纥改名为回鹘。后来由于内部混乱和自然灾害,回鹘政权解体。一部分迁往中亚,一部分迁到甘肃、新疆,成为现在维吾尔族的祖先。

  四、“车书本一家”的靺鞨和苍山洱海间的南诏

  在唐朝的周边,还有两个少数民族,是什么民族呢?请看书查找。

  学生回答:靺鞨和南诏。

  现在请大家对照课本,把这两个民族的情况在表格中完成,由我来填写。

  (学生阅读,几个学生阐述,屏幕出现相应内容。)

  这节课的内容学习完了,大家会发现唐朝和这几个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有共同之处,那么谁来归纳一下呢?

  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小结:唐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时期,唐朝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中多数是友好的。由于开明的民族政策、强盛的国力和先进的文化,唐朝吸引着各族人民与之交往;在交往中与唐朝加强了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原的技术与文化传播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促进了少数民族的社会发展和进步,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其中,吐蕃与唐朝的关系更是“和同为一家”。

  我们来做两个小游戏,请看屏幕,一是在唐朝后期疆域图中指出各民族生活的地区。二是唐朝的族名和现在的族名用线连起来。(显示演示文稿的十五、十六页)

  做课后练习

  附录 POWERPOINT演示文稿大纲:

  第一页 第四课 “和同为一家” ——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红色美术字)

  第二页(地图)《隋朝的疆域》和《唐朝前期的疆域》(闪烁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的名称)

  (突出突厥汗国的地域范围)

  第三页(逐项填写表格突厥一栏,中间穿插插图《渭水之盟》)

  民族

  起源及政权控制地区

  经济发展

  著名首领

  与唐朝的关系

  受影响事例

  突厥

  阿尔泰山,6世纪建立突厥汗国,后分裂为东西突厥

  游牧生活善于冶铁

  颉利可汗

  东突厥南下骚扰唐朝,唐太宗出兵打败并俘获颉利可汗。都被唐灭。

  战败以后,向西迁移

  第四页 材料一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

  提问:唐太宗对少数民族是什么态度?

  这样的态度对唐朝和周边各民族的关系会有什么影响?

  第五页 唐朝前期疆域图(添加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点击青藏高原,出现

  吐蕃及其范围)

  第六页《松赞干布像》和《吐蕃赞普图》

  第七页《步辇图》和《文成公主像》

  第八页 文成公主入吐蕃路线图

  第九页 材料二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

  百姓,普皆安乐。

  ——尺带珠丹给唐朝皇帝的上书

  提问:吐蕃人认为唐朝和吐蕃是什么关系?

  这种关系是怎样形成的?

  第十页(填表吐蕃一栏)

  吐蕃

  青藏高原一带,统一后定都逻些

  游牧或农耕为业

  尚武

  松赞干布统一

  求婚,唐太宗派文成公主和亲,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

  和同为一家

  大昭寺

  第十一页 唐朝后期疆域图(点击回纥)

  第十二页 (填表回纥一栏)

  回纥

  色楞格河一带回纥汗国。改名为回鹘

  游牧生活居住毡车

  骨力裴罗统一

  长期友好相处,唐玄宗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回鹘衣装回鹘马”

  商人到唐经商居住

  第十三页 (填表靺鞨和南诏部分)

  靺鞨

  黑龙江、松花江一带,粟末部强大

  种植谷物穴居酿酒

  大祚荣统一建立政权

  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国号渤海。贸易频繁都城仿长安建筑,贵族子弟到长安学习。“海东盛国”

  “车书本一家”

  南诏

  云南洱海一带,南诏强大

  皮罗阁统一六诏

  唐玄宗封皮罗阁为云南王。派贵族子弟、工匠到长安学习,手工业发展

  千寻塔

  第十四页《渤海石灯塔》和《千寻塔》

  第十五页(要求学生在空白的《唐朝后期疆域图》中标出吐蕃、回纥、靺鞨和南诏的居住地区,并及时显示)

  第十六页(要求学生把唐朝的族名和现代的族名用线连起来)

  回纥 藏族

  靺鞨 白族、彝族

  吐蕃 维吾尔族

  南诏 满族

  附录二 《隋朝的疆域》(图略)

第四课 “和同为一家” 教学设计示例 篇2

  ——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

  北京五中 索冬梅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突厥的兴衰及其与唐朝的关系;回纥的发展及其与唐的友好关系;

  南诏的发展及其与唐朝的关系;吐蕃的统一及其与唐朝的联姻,并受到唐朝的深远影响。

  2.思想教育:

  (1)突厥、回纥、靺鞨、南诏、吐蕃等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都对祖国边疆的开发做出过重大的贡献,都有过灿烂的文化。

  (2)唐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开放的政策、强盛的国力和先进的文化,唐朝吸引着各族人民与之交往,与唐朝加强了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原的技术与文化传播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其中,吐蕃与唐朝的关系更是与唐“和同为一家”。

  3.能力培养:通过列表学习五个少数民族的情况及其与唐朝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概括能力:在列表的基础上提炼出相同之处,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4.学习方法:指导阅读历史资料和阅读概括课文内容。

  教学要点

  民族

  起源及政权控制地区

  经济发展

  著名首领

  与唐朝的关系

  受影响事例

  突厥

  阿尔泰山,6世纪建立突厥汗国,后分裂为东西突厥

  游牧生活善于冶铁

  颉利可汗

  东突厥南下骚扰唐朝,唐太宗出兵打败并俘获颉利可汗。都被唐灭。

  战败以后,向西迁移

  回纥

  色楞格河一带回纥汗国。改名为回鹘

  游牧生活居住毡车

  骨力裴罗统一

  长期友好相处,唐玄宗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回鹘衣装回鹘马”

  商人到唐经商居住

  靺鞨

  黑龙江、松花江一带,粟末部强大

  种植谷物穴居酿酒

  大祚荣统一建立政权

  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国号渤海。贸易频繁都城仿长安建筑,贵族子弟到长安学习。“海东盛国”

  “车书本一家”

  南诏

  云南洱海一带,南诏强大

  皮罗阁统一六诏

  唐玄宗封皮罗阁为云南王。派贵族子弟、工匠到长安学习,手工业发展

  千寻塔

  吐蕃

  青藏高原一带,统一后定都逻些

  游牧或农耕为业

  尚武

  松赞干布统一

  求婚,唐太宗派文成公主和亲,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

  和同为一家

  大昭寺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以诗句为标题,讲述了唐朝时期周边主要五个少数民族的发展情况及其与唐朝的关系。突厥在六、七世纪形成了强大的帝国,入侵中原,唐朝集中兵力打败东西突厥,解决了北部边患,建立了对西北的有效统治。继之而起的回纥明智地与唐朝保持长期友好关系,双方经济、文化交流密切。东北的粟末靺鞨首领大祥荣接受唐朝册封,成为渤海郡王,形成“海东盛国”。云南的南诏受唐朝册封,积极学习先进技术与文化,千寻塔成为历史的见证。松赞干布统一吐蕃,向唐朝求婚,和文成公主对汉藏两族的友谊和吐蕃社会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唐蕃的两次联姻使双方“和同为一家”。

  重点:回纥、吐蕃及其与唐朝的关系。(1)回纥是与中原王朝保持和好关系时间比较长的北方少数民族,吸取匈奴和突厥失败的教训,知道和平对自己有利,于是与唐朝建立外交关系。唐朝也不把回纥列为敌人。两国边境平静无事,出现历史上罕见的和好关系。(2)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了建立与唐朝的友好关系做了很大的努力。文成公主远嫁吐蕃不同于一般的和亲,而是传播友谊与先进生产技术、文化的使者,推动了吐蕃社会的进步。

  难点:(1)概括唐朝与各民族关系的共同之处。因为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的观念、强盛的国力和先进的文化,唐朝吸引着各族人民与之交往。与唐朝加强了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原的技术与文化传播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特色物产和风土人情也进入中原地区,丰富了人民的生活。其中,吐蕃与唐朝的关系更是与唐“和同为一家”。(2)记忆许多陌生的地名、人名和族名有一定难度,因此采用列表法。

  教学建议

  1为提高教学效果,宜尽量采用电教手段(手法可多样,如为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可采用教师边讲述边写投影形式,重要的年代、地点、人名、族名亦可由学生书写投影,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为讲清楚各民族的发展线索,教学宜采用图示法,结合讲述议论法。

  3.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课本图画,以期使学生对历史现象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本课讲述的内容都是发生在我国现在的边疆地区,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利用历史地图,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地理概念。

  教学过程 

  导入  :大家知道,汉朝和唐朝都是中国历史上十分强盛的时期。为什么说它们是非常强盛的呢?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除了政治上统治时间长、经济发展水平高和文化繁荣以外,也体现在和周边少数民族的相处中,有密切的交流,推动了他们的发展。不过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汉朝又有很大的区别,究竟是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第四课“和同为一家” ——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

  一、突厥汗国的兴衰

  唐朝初年,在北方有一个强大的帝国,是突厥人建立的地域辽阔的大汗国。请看地图《唐朝前期的疆域》。我们前面学习过哪些北方的少数民族?

  学生回答:匈奴、柔然、鲜卑

  继鲜卑之后,在隋朝统一全国之前,居住在阿尔泰山一带的突厥人兴起了,和前面的少数民族一样,突厥人也是游牧生活。除了放牧,他们还善于冶铁,并且形成了自己的文字。因此很快迅速建立了一个大汗国,中心是蒙古草原,北到贝加尔湖,南到长城一带,东到辽海,西到中亚。不仅草原上的游牧部落都臣服于它,连西域的许多国家也都是它的属国。(显示突厥的政权和经济状况。)

  隋朝统一中原以后,突厥分裂成两个汗国,实力削弱,曾经归附过隋朝。但是隋朝末年和唐朝初年,东突厥的首领颉利可汗却屡次率领军队侵犯中原。直到唐太宗即位后,还上演了一次“兵临城下”。唐太宗即位的第二十天,颉利可汗率兵偷袭,竟然到了长安城外的渭水便桥旁,还派了使者到城里打探虚实。当时长安城里的兵力不多,因此人心惶惶。该怎么办呢?(显示突厥的首领)

  唐太宗临危不乱,他果断地扣押了东突厥的使者,只带了六个骑兵出了玄武门,来到渭河边,与颉利可汗隔河相对。他义正词严地责备颉利,使颉利可汗理屈词穷。另一方面,唐太宗派将领整顿军队,列队而出,表示决一死战。颉利可汗摸不清唐朝的实力,看到唐军队伍严整,不敢贸然进攻,只好退兵,这真是一出惊险的“空城计”。

  兵退以后,唐太宗亲自训练大量骑兵,每天召集几百人练习弓箭。他对将士们说:“无事之时,朕当你们的教师;突厥来犯,便做你们的将军。”这样奋发图强,唐军的战斗力很快提高了。几年以后,乘突厥内部混乱,唐太宗派李靖率领十万大军征讨突厥,颉利可汗措手不及,仓皇逃走。唐军经过一番万里长途追击,加上略施小计,终于擒获了颉利可汗,打败了东突厥。怎样对待他们呢?请看材料——

  学生回答:

  唐太宗不仅没有杀一个俘虏,反而封突厥贵族做新设立的都督府的将军,统领原来的部众。还允许上万突厥人居住在长安。(显示突厥与唐朝的关系)一些民族的首领,到长安朝见唐朝皇帝,尊称太宗为“天可汗”。这个称号说明唐太宗是当时各个民族首领公认的皇帝。不久,古老的“丝绸之路”恢复了畅通,西域各国重新纳入中原王朝的统治下。唐高宗时,灭了西突厥。为了进行有效的管理,建立了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北地区。请看地图。

  在突厥的南面就是青藏高原,现在高原上居住着什么少数民族?

  学生回答:藏族

  对。其实他们的祖先在秦汉以前就居住在这里了,被称为唐旄发羌,由于草原辽阔,水草肥美,以畜牧业为主,饲养绵羊、山羊、牦牛;战胜了高山和风雪,农业以种植青稞为主。藏族在血缘上属于黄种人华南族群,与华夏族很接近;在语言上属汉藏语系,与汉语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到了隋唐时期,称为吐蕃,开始与汉族中国交往。

  二、“和同为一家”

  唐朝时期,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高原,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国家。吐蕃东临中国,西临新崛起的阿拉伯帝国,南临印度戒日王朝和尼婆罗(尼泊尔),北临突厥。为了进行统治,把战略位置重要的逻些作为都城,就是现在的拉萨。(显示吐蕃的政权和经济)

  松赞干布热心地接受周围各族的先进文化,派贵族子弟到天竺留学,招揽了天竺的学者、尼婆罗的技师、大食的医生。所有这些国家中,以中国的文明程度最高,松赞干布非常仰慕中原文明,决心要和唐朝建立友好关系。公元634年,第一批吐蕃使臣来到了长安。(显示《松赞干布像》和《吐蕃赞普图》)

  唐朝很快派使者到吐蕃,松赞干布见到唐朝使者的礼物,更增加了他对中原文化的无限向往,两次向唐朝皇家求婚。尤其是第二次,派宰相禄东赞携带大量珍宝到长安。(显示《步辇图》)

  唐太宗认识到吐蕃是西部疆域重要的力量,要保证安宁,与吐蕃建立友好关系是必要的,准备答应松赞干布的请求。但是几位年龄合适的公主都害怕到吐蕃吃苦,太宗很为难。江夏王李道宗的女儿得知以后,很欣赏大宗讲的“一桩婚姻顶得上十万雄兵”这句话,自愿前去。但是又怕边远地区的人是不是太粗俗?因此她出了三个难题,如果使臣能够答上,她就自愿嫁到吐蕃。太宗非常高兴,封她为文成公主(显示《文成公主像》);禄东赞也接受了挑战,不仅顺利地解答了难题,还在公主面前展示了吐蕃人的机智和能歌善舞。

  经过了充分的准备,一支庞大的送亲队伍出发了。下面请几位同学来讲一讲文成公主嫁吐蕃的故事。(经过准备的三位学生分别讲述下面的故事)

  学生甲:公主带着乳娘、宫女、乐队、工匠,加上江夏王率领的3000羽林军,组成一支庞大的队伍。他们带着华贵而丰富的妆奁。其中有金银、珍宝、绸帛,显示了唐朝国力的充沛:有经史、诗文、佛经、佛像以及种树、工艺、医药、历法等书籍,送去了中原文化的精英;他们还带着种子、工具等物,成为传播中原先进的农业手工业技术的队伍。

  学生乙:一行人浩浩荡荡出了长安,长安城的居民纷纷赶来送行。大路两旁有几十万人,排出二十里长的队伍。人们挥舞着香花和彩带,祝愿他们的“女儿”一路平安。先向西,后向南,穿过青海到达西藏。因为青海的吐谷浑首领早已接受了唐朝的册封,娶了唐朝的公主,所以热烈欢迎文成公主的到来。他们在事先建好的“行馆”里休息了三个月,以适应高原的气候和吐蕃的风俗习惯。继续行进中,公主看到青海的土地平坦,河流纵横,但是居民只会种植疏朗的青稞,于是让随行的工匠教他们种植大麦和燕麦,还为他们装上水磨。当地人为了纪念公主,在山上树立了一尊公主的石刻像。

  学生丙:松赞干布听说公主快进入吐蕃了,便率领军队亲自赶来迎接。看到他娶的是一位仪态大方的美丽公主,并带着典雅华美的中原物品,鲜明的仪仗,十分高兴。他穿上汉族的服装,打扮成唐朝的驸马,以女婿的身份拜见了江夏王,举行了降重的婚礼。文成公主经过长途跋涉到达拉萨时,吐蕃人民万人空巷喜迎这位汉妃。文成公主笃信佛教,由她选址设计建成了大昭寺、小昭寺,至今我们都可以在大昭寺看到文成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像。松赞干布在创制藏文的同时,还派遣贵族子弟到长安学习诗书,聘请汉族文人人蕃代典奏疏。公元648年,王玄策去西域,被天竺抢劫,于是向吐蕃军队求援;松赞干布当即出兵天竺,击败天竺为王玄策出气。公元649年,唐太宗卒,唐高宗即位,松赞干布特派专使吊祭。

  同学们讲述得特别好。

  今天,在拉萨布达拉宫的墙壁上,保存着蔚为壮观的两组壁画。一组记述着禄东赞用智慧争取到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的故事。另一组壁画则描绘了唐中宗时期接受尺带珠丹的请求,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的故事。金城公主和文成公主一样,也在吐蕃地区留下了许多美好的民间传说和历史古迹……

  (显示材料二,学生回答问题,把吐蕃一栏完成)

  唐蕃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三、“回鹘衣装回鹘马”

  到了唐朝后期,北方又兴起了一个强大的少数民族——回纥。回纥兴起于色楞格河一带,和突厥有许多相似之处。在突厥向西迁移以后,首领骨力裴罗统一各部,建立回纥汗国。回纥人与其他北方少数民族最大的不同就是,看到突厥的兴衰,明白南下侵扰暂时能得到一些好处,但是不能长久。于是回纥吸取匈奴和突厥失败的教训,知道和平对自己有利,主动与唐朝交往,是与中原王朝保持和好关系时间比较长的北方少数民族。唐朝也不把回纥列为敌人,唐玄宗还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共有12位可汗接受唐朝的册封。两国边境平静无事,出现历史上罕见的和好关系。在唐朝发生“安史之乱”时,回纥出兵帮助唐朝收复洛阳和西安。

  (填充回纥一栏)

  为了体现本民族的勇猛彪悍,回纥改名为回鹘。后来由于内部混乱和自然灾害,回鹘政权解体。一部分迁往中亚,一部分迁到甘肃、新疆,成为现在维吾尔族的祖先。

  四、“车书本一家”的靺鞨和苍山洱海间的南诏

  在唐朝的周边,还有两个少数民族,是什么民族呢?请看书查找。

  学生回答:靺鞨和南诏。

  现在请大家对照课本,把这两个民族的情况在表格中完成,由我来填写。

  (学生阅读,几个学生阐述,屏幕出现相应内容。)

  这节课的内容学习完了,大家会发现唐朝和这几个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有共同之处,那么谁来归纳一下呢?

  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小结:唐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时期,唐朝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中多数是友好的。由于开明的民族政策、强盛的国力和先进的文化,唐朝吸引着各族人民与之交往;在交往中与唐朝加强了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原的技术与文化传播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促进了少数民族的社会发展和进步,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其中,吐蕃与唐朝的关系更是“和同为一家”。

  我们来做两个小游戏,请看屏幕,一是在唐朝后期疆域图中指出各民族生活的地区。二是唐朝的族名和现在的族名用线连起来。(显示演示文稿的十五、十六页)

  做课后练习

  附录 POWERPOINT演示文稿大纲:

  第一页 第四课 “和同为一家” ——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红色美术字)

  第二页(地图)《隋朝的疆域》和《唐朝前期的疆域》(闪烁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的名称)

  (突出突厥汗国的地域范围)

  第三页(逐项填写表格突厥一栏,中间穿插插图《渭水之盟》)

  民族

  起源及政权控制地区

  经济发展

  著名首领

  与唐朝的关系

  受影响事例

  突厥

  阿尔泰山,6世纪建立突厥汗国,后分裂为东西突厥

  游牧生活善于冶铁

  颉利可汗

  东突厥南下骚扰唐朝,唐太宗出兵打败并俘获颉利可汗。都被唐灭。

  战败以后,向西迁移

  第四页 材料一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

  提问:唐太宗对少数民族是什么态度?

  这样的态度对唐朝和周边各民族的关系会有什么影响?

  第五页 唐朝前期疆域图(添加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点击青藏高原,出现

  吐蕃及其范围)

  第六页《松赞干布像》和《吐蕃赞普图》

  第七页《步辇图》和《文成公主像》

  第八页 文成公主入吐蕃路线图

  第九页 材料二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

  百姓,普皆安乐。

  ——尺带珠丹给唐朝皇帝的上书

  提问:吐蕃人认为唐朝和吐蕃是什么关系?

  这种关系是怎样形成的?

  第十页(填表吐蕃一栏)

  吐蕃

  青藏高原一带,统一后定都逻些

  游牧或农耕为业

  尚武

  松赞干布统一

  求婚,唐太宗派文成公主和亲,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

  和同为一家

  大昭寺

  第十一页 唐朝后期疆域图(点击回纥)

  第十二页 (填表回纥一栏)

  回纥

  色楞格河一带回纥汗国。改名为回鹘

  游牧生活居住毡车

  骨力裴罗统一

  长期友好相处,唐玄宗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回鹘衣装回鹘马”

  商人到唐经商居住

  第十三页 (填表靺鞨和南诏部分)

  靺鞨

  黑龙江、松花江一带,粟末部强大

  种植谷物穴居酿酒

  大祚荣统一建立政权

  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国号渤海。贸易频繁都城仿长安建筑,贵族子弟到长安学习。“海东盛国”

  “车书本一家”

  南诏

  云南洱海一带,南诏强大

  皮罗阁统一六诏

  唐玄宗封皮罗阁为云南王。派贵族子弟、工匠到长安学习,手工业发展

  千寻塔

  第十四页《渤海石灯塔》和《千寻塔》

  第十五页(要求学生在空白的《唐朝后期疆域图》中标出吐蕃、回纥、靺鞨和南诏的居住地区,并及时显示)

  第十六页(要求学生把唐朝的族名和现代的族名用线连起来)

  回纥 藏族

  靺鞨 白族、彝族

  吐蕃 维吾尔族

  南诏 满族

  附录二 《隋朝的疆域》(图略)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