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和湖泊》教案(精选4篇)七年级地理教案

98e范文网 时间:

《河流和湖泊》教案(精选4篇)

《河流和湖泊》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我国河湖众多的特点及其河湖在人类活动中的作用。

  2、知道外流区(河、湖)、内流区(河、湖)的概念及分布特点。

  3、理解内、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差异。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河流水文特征及成因的能力。

  2、能够运用地图和统计资料说明中国河、湖的基本概况,培养学生归纳地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逐步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1、中国河流的基本概况

  2、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难点

  1、中国河流的空间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2、运用资料分析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教学方法

  读图、探讨、讲练结合为主的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出示《中国水系图》或者《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图》,引导学生看图并说出自己看到地图的第一印象或感受是什么?

  学生:中国河湖众多(有众多的河湖)

  教师:是的,同学们说的很对,我国是世界上河湖众多的国家之一,我国疆域辽阔,有许多大江巨川源远流长,大小不一的天然湖泊星罗棋布。(阅读图2.28小资料,并将重要内容勾画出来)

  (板书) 第三节 河流与湖泊

  一、众多的河湖

  [教学新课]

  (提问)同学们想一想,被人们誉为大地动脉的河流、大地明珠的湖泊,给我们人类带来了什么好处?

  (学生回答)有丰富的水资源,便于人们灌溉、航运、游泳、养殖水生动植物等。

  (教师小结)教师补充:河湖的好处在于除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淡水资源、灌溉水源、水能资源、航运的便利外,还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渔盐便利等。

  (提问)河湖给人类带来好处,有没有坏处呢?

  (学生回答)河湖可带来“洪水灾害” “水污染”等。不仅造成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

  (教师小结)河湖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它们既可兴利,又可作害,而且许多灾害还是人为造成的。人类要想世世代代持续地发展下去,必须自觉遵循自然规律,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保护好地球上的河湖。

  (板书)1、我国主要河流

  (读图观察) 1、引导学生阅读《中国水系图》找出我国主要河流。让学生上讲台在挂图上指出我国的主要河流。

  (教师点拨)纠正学生指图缺点。着重指出:在图上指河流或观察河流,要顺着源头→下游方向指或观察。

  2、引导学生读《我国主要的河流和湖泊图》,观察并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1)我国绝大多数河流注入什么大洋?(学生:太平洋)

  (2)新疆北部的额尔齐斯河和西藏南部的雅鲁藏布江各自最终注入什么海洋?(学生:北冰洋、印度洋)

  (3)塔里木河和弱水(黑河)与其他河流有何不同?(学生:塔里木河和弱水最终没注入海洋)

  (归纳小结)引导学生回答以上问题后归纳外流河、内流河、外流湖、内流湖的概念。

  (读图思考)引导学生阅读外(内)流湖图后思考:为什么外流湖是淡水湖,内流湖是咸水湖?

  (学生回答)外流湖湖水靠外流注入其他河流输出,水中盐度大大降低,因而成为淡水湖;内流湖湖水靠蒸发输出,水中盐分较高,因而成为咸水湖。

  (提问)什么是外流区、内流区?它们是如何划分和分布的呢?

  (板书)2、我国外流区与内流区的划分与分布

  (课堂活动)1.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外流区和内流区图”(图2.31)

  (1)给图中的空白图例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

  (2)判断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布范围,并根据所选颜色进行填涂。

  (3) 在完成以上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图2.28资料,进一步明确外流区与内流区的面积之比、水量之比,并用彩笔勾画。

  (读图思考)引导学生对照《中国陆上主要山脉》(图2.6)和《我国的内流区和外流区》(图2.31),仔细观察我国内、外流河各分布在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哪一侧地区?(学生:内流河分布在它的西北地区,外流河分布在它的东南地区)

  (提问)西北地区有没有外流区,东部地区有没有内流区呢?(学生:西北地区有外流区,新疆北部的额尔齐斯河最终注入北冰洋;东部地区有内流区,如大兴安岭以东地区就有一小块地区为内流区。)

  (教师小结)由此可见,我国内、外流河(湖)的大致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思考)同学们想一想,我国西北多内流河,东南多外流河,这和地形(地势)、气候有没有关?

  (学生回答)有。

  (过渡)我国河流的`空间分布与地形(地势)、气候有什么关系呢?

  (课堂活动)2.认识中国河流的空间分布及其地形、气候的关系。

  (1)阅读《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图》(图2.28),并对照《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图2.4)、《中国陆上主要山脉图》(图2.6)和《中国行政区划图》(图1.7)完成表内内容。

  (教师点拨)学生答后,教师补充: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自西向东流经我国11个省级行政区: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苏、沪,注入太平洋边缘东海;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自西向东流经我国9个省级行政区: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鲁,注入我国最大的内海渤海;松花江发源于我国东北大兴安岭和长白山区,流经3个省区: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向东向北注入太平洋。

  (2)结合你了解的我国地形与气候的基本情况,分析它们对河流分布有什么影响。

  (读图)引导学生对照阅读《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图》《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提问)①联系我国的地形地势特点,想一想我国绝大多数河流为何滚滚东流,注入太平洋?(学生: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②外流河与内流河的分界线与我们曾学过的什么区域的分界线相一致?(学生: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③我国东部外流区河流的水量受什么气候的影响很大?为什么?它的主要补给水源是什么?(学生:季风气候;夏季风盛行时,降水多,河流水量就大,反之,河流水量就小;东部外流河主要补给水源是天然降水)

  ④我国西北内陆河水的主要补给水源是什么?(学生:高山冰雪融水)

  ⑤我国西北内陆季节和气温的变化对河流水量有何影响?(学生:夏季,气温升高,高山冰雪融水增多,河流水量就大;冬季,气温下降,高山冰雪融水消失,河水大大减少,河流结冰,甚至断流)

  (教师小结)

  (课堂活动)3.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上述四条河流分布在我国什么地区?(学生:松花江在东北,湘江、西江分布在南方)

  (2)从北到南,河流汛期开始时期和结束时间有何不同?汛期长短有何变化?(学生:①北方河流汛期开始时间晚,结束时间早;南方河流情况正相反。②松花江汛期3个月;湘江汛期长达6个月;西江汛期长达7个月。我国东部河流的汛期由北向南越来越长)

  (3)四条河流什么季节流量最大?(学生:夏季)什么季节流量最小?(学生:冬季)为什么?(学生: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4)东北松花江为什么在冬季出现枯水期,甚至断流?(学生:松花江位于北方地区,冬季平均气温很低,降水很少,结冰期长,人们生产生活用水量大,上游地区蓄水多)

  (5)以黄河花园口站和西江梧州站为例,说一说这两条河流流量年内变化有何不同?这些变化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可能会产生什么影响?

  (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各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及时肯定并鼓励学生。补充:①黄河(花园口站)流量年内变化不大,汛期短(仅将近3个月),不利于长期航运、捕鱼、灌溉、淡水供应,容易造成冬季水源供应紧张,冬季气温很低,容易结冰,产生凌汛,影响航运。②西江(梧州站)流量年内变化很大,汛期长达7个月,有利于长期航运、捕鱼、灌溉、淡水供应,夏季水位很高,水量很大,有可能发生洪水灾害,影响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的正常生活。

  (阅读地图)引导学生阅读《塔里木河和罗布泊》(图2.3),观察思考我国西北内陆河流有何特点?为什么?

  (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略

  (读图)引导学生结合《京杭运河示意图》,重点阅读资料《京杭运河》,了解京杭运河是世界上长度最长、开凿时间最早的人工河流,全长1800千米,自北向南沟通了我国二市四省五大水系,在历史上和南水北调工程的作用。

  (过渡)我国的外流河有些什么共同的水文特征?为何会形成这些共同的水文特征?

  (板书)3、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1.外流河共同的水文特征及成因

  (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河流的水量大小、水位高低、有无结冰期或结冰期长短等方面,分析讨论河流的水文特征。讨论后小组派代表发言。

  (教师小结)

  (过渡)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虽有共性,但各地也有很大差异。

  (板书)2.我国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差异

  (读图)引导学生阅读《我国东部主要河流年径流量变化曲线图》,比较各河流量的大小和汛期的长短。

  (提问)①图中四条河流,哪条河流流量最大?哪两条河流流量较小?②珠江、长江、黄河的汛期分别从何月开始至何月结束?③我国东部河流(除东北河流外)的汛期变化自南向北有何规律?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小结归纳“四最”)

  黑龙江。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外流河(湖)、外流区、内流河(湖)、内流区的概念,认识了我国主要的内(外)流河,了解了我国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分析了季风气候对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影响。同时也懂得了由于我国季风气候面积广大,各地区气候、地形、植被等自然条件不同,因而河流的水文特征又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性。

  ● 板书设计

  第三节 河流与湖泊

  一、 众多的河湖

  1、我国主要河流

  2、我国外流区与内流区的划分与分布

  3、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第二课时 黄河的治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黄河的自然特征;了解黄河的三个奉献;理解“地上河”的成因;知道如何根治黄河。

  (2)技能目标

  力求通过读图、填图,使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得到提高;通过分析下游“地上河”的成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

  通过黄河治理的今昔对比,培养爱国情感;通过黄河多沙的人为原因分析,加深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通过黄河利与弊共存的事实,增强辩证观,学会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黄河下游“地上河”成因;

  (2)根治黄河的措施。

  教学难点:分析下游“地上河”成因。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活动探究法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齐唱“黄河大合唱”歌曲。创设情景,营造气氛。

  (导入新课)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简要介绍水循环,为高中地理学习打下伏笔)。要想知道黄河之水哪里来,又流到哪里去?就让我们来学习《黄河的治理》这部分内容。

  (板 书)二 黄河的治理

  1.源流概况

  (过 渡)要了解黄河,必须先了解黄河概况,首先我们来看看黄河的形状。

  (学生活动)照课本画出黄河干流图。并归纳黄河形状为“几”字型。

  (提 问)黄河水真的是从天上来的吗?这里的“天上”指的是哪里?“海”又指的是哪个海呢?

  (学生阅读《黄河流域图》并回答,教师纠正)

  (提 问)1、黄河的上游、中游和下游是怎样划分的?谁能在图上找出黄河流经的省区,并按源头→下游方向说出来?

  2、说出黄河流经的地形区。

  (学生找出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河口,旧孟津,并标注在黄河干流图上,强调其位置特征;主要支流汾河、渭河;强调其流经省区,地形区。教师纠正。)

  (承 转)黄河像一条巨龙,蜿蜒在华夏大地上。它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具体讲都有哪些贡献呢?

  (学生在阅读书本之后,结合其他学科知识回答)

  (板 书)2、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教师小结)

  (1)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2)提供丰富的水能资源(黄河上中游于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建国前,黄河上没有一座大坝。新中国成立后,已陆续建成了龙羊峡、刘家峡、三门峡等八座大型水利枢纽和水电站,(说明位置特点),并对黄河水能实行梯级开发。(板画示意梯级开发,并指出龙羊峡到青铜峡之间是梯级开发集中地段,建有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大峡、黑山峡、青铜峡等水电站,让学生知道梯级开发成串分市的特点。)

  (3)塑造平原和灌溉作用(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和华北平原。黄河流经地区,一般降水量都不足,黄河水使一块块的干涸土地展现了生机。早在二千多年前,宁夏人民就揭开了引黄灌溉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又修建了许多引黄灌溉的水利工程,使黄河流域的灌溉面积大大增加。也正是黄河水塑造了“塞上江南”。说明华北平原主要是由黄河、淮河和海河冲积而成。)

  (承 转)千百年来,黄河流域的人民,正是在黄河的哺育下,创造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但是,历史上黄河也曾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的灾难,直至今天,它仍是中华民族的一大忧患。

  (板 书)3、黄河水患

  (读 图)黄河下游“地上河”示意图,黄河下游河床一般都比两岸地面高出3—4米,有些地方甚至高出近 10米。因此,黄河成了举世闻名的“地上悬河”。历史上黄河几次大决口都发生在下游地区,都与河床远远高出地面有直接的关系。

  (展示资料)历史上黄河决口泛滥时房倒屋塌,人们流离失所的凄惨景象。

  (提 问)高悬于空中的地上河是怎样形成的呢?

  (提示学生结合图2.33,图2.34从黄河含沙量大,联想到泥沙来源,进而分析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来考虑。)

  (教师小结)黄河下游地上河-------泥沙含量大(世界上泥沙含量最大的河流)-----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

  展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图”,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①黄土土质疏松,容易被冲刷;

  ②黄土高原地区的植被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覆盖很差,加大了冲刷之便;

  ③黄土高原地区降水往往集中于7—8月份的几场暴雨,冲刷力强,加剧了冲刷程度;

  ④本区支流众多,冲刷量大。因此,一遇暴雨,黄土高原上泥沙俱下,一起汇人黄河,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启发提问]携带了这么多泥沙的黄河,出黄土高原,浩浩荡荡地进入下游的华北平原。水流速度怎样变化?携带泥沙的能力又会怎样变化?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分析归纳)流速减慢——泥沙沉积——“地上河”

  (提 问)我们分析了黄河带来的忧患以及形成的原因。那么你认为治理黄河该采取哪些措施呢?(组织学生讨论完成活动1)。

  (板 书) 症状 治理方案

  上游: 荒漠化问题、凌汛 建设大型水库

  中游: 水土流失问题 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根本)

  下游: 地上河 加固黄河大堤

  (归纳小结)黄河上、中、下游的三个治理措施:加固堤防,保持水土,修建水库。加固堤防是权宜之计,根本问题是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修建水库,使治沙与防洪并举也是治黄的重要手段。已建的三门峡水利枢纽,在防洪和减淤方面就发挥了显著作用,现在另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小浪底正在建设之中。请看来自小浪底工地的报道。

  (录 像)小浪底截流实况录像,小浪底工程模型及其防洪、减淤、防凌、供水、发电、灌溉功效介绍。

  (课堂小结)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奉献。但由于它饱含泥沙,下游成为“地上河”,始终有决口的危险,因此它也是中国的一大忧患。治理黄河,每一个炎黄子孙责无旁贷。各段治理措施不尽相同,其中中游保持水土是治黄的根本。黄河的问题,历来是指它的水患问题,然而历史发展到今天,它面临的问题已不仅仅是水患问题了,近年来下游地区频繁发生的断流现象,局部地区的生态问题,以及日益严重的污染问题等,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保护母亲河呢,刻不容缓!

  六、板书设计

  二 黄河的治理

  1.源流概况

  2.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1)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2)提供丰富的水能资源

  (3)塑造平原和灌溉作用

  3、黄河水患

  症状 治理方案

  上游: 荒漠化问题、凌汛 建设大型水库

  中游: 水土流失问题 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根本)

  下游: 地上河 加固黄河大堤

  第三课时《长江的开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读中国地形图、长江水系图,说出长江的发源地、流经省区、注入的海洋、长度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对长江中上游地区丰富的水能资源有初步的感官认识;通过长江航运图认识长江“黄金水道”的作用;通过有关图文资料的分析,了解长江的开发利用状况。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学会用地图等资料,说明长江的基本概况;能初步提出长江开发利用的方向及措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长江开发的案例,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兴利除弊的观念、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树立保护环境、保护“母亲河”的思想,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理解长江“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称号的意义,

  教学难点:

  运用资料分析探究长江作为“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的含义,今后开发利用方向及措施。

  教学方法:

  1、“问题解决式”教学。

  2、小组合作学习。

  3、角色扮演。

  4、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具准备:

  挂图、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播放长江全貌的视频或图片(播放背景音乐《长江之歌》),激发学生兴趣。

  [师语言过渡]吻别圣洁的唐古拉山,走过岁月的悠久绵长,牵手平原和高山,挽起东海的臂膀。它一路奔腾着,从我们门前经过,今天,让我们以一颗感恩的心,走近我们的母亲河——长江!

  [新课展示]

  一、 初识长江

  [读图思考]读《中国地形图》,学生在《中国地形图》上找出“母亲河”——长江,思考:根据中国的地形地势,长江的流向是什么呢?(西高东低,东流入海)

  [读图思考]展示《长江流域图》,指导学生读图、思考,填注以下问题:

  长江源头: 注入海洋:

  流经省(区、市):

  长江上、中、下游分界处:

  主要支流: 沿途湖泊:

  [讨论归纳]学生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回答。教师纠正、归纳,强调四大支流及湘江、赣江通过湖泊注入长江,指出沿途重要的四大城市(重庆、武汉、南京、上海)。

  [过 渡]长江是我国当之无愧的第一大河,是不是仅仅因为它的长度呢?它的“大”体现在哪些方面?

  [思考回答]不是,“大”体现在它是我国长度最长、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过 渡]同学们,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是世界最长的吗?

  [学生回答]:不是。尼罗河世界最长,其次有亚马孙河、……,

  [过 渡]同学们,长江是我国流量最大的河流,是世界最大的吗?

  [学生回答]:不是。有亚马孙河、刚果河……,

  二、 水能宝库

  [过 渡]长江从唐古拉山出发,流经我国一级阶梯的(青藏高原),穿过二级阶梯中的(四川盆地),通过巫山,来到三级阶梯上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水能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我国的“水能宝库”。

  [读图思考]展示“长江干流剖面图”,分析其丰富的水能资源。指导学生读图:

  1、 找出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处。观察哪一段起伏最大?(上游)

  2、 计算唐古拉山、宜昌两地的高差(6000多米),看看宜昌、湖口、上海的高差(小)。上、中、下游,哪段高差最大?(上游)说明什么资源丰富?(水能资源)

  [归纳总结]教师归纳:长江落差最大的是上游河段,水能资源十分丰富,蕴藏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可利用水能资源占全国一半。特别是源头至宜宾一段水能资源更是占到整个资源的百分之九十。这么丰富的水能资源,如何开发利用?(修水电站)最著名的有哪些?

  [学生活动]学生谈谈自己知道的水电站(二滩、葛洲坝、三峡),教师指导学生在图2.36找出来。

  [讲 解]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大坝横跨长江天堑,电能照亮半个中国,万吨巨轮直达重庆,下游六省再无水祸”形象的说明了三峡工程的功效,而为了实现这一梦想,三峡百万移民背井离乡。

  [播放移民视频]

  三、黄金水道

  [过 渡]长江不仅具有丰富的水能资源,而且具有非常重要的航运价值。

  [读图思考]阅读“长江航运图”,思考:

  1、 长江的支流有多少?哪个城市以下可终年通航?(3600多条,宜宾)

  2、 它的通航里程、货运量情况如何?(近8万千米,占全国三分之二,货运量占百分之六十,黄金水道)

  [过 渡]长江是不是一开始就具有如此巨大的航运能力?(不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对长江的许多河段进行了整治,如滩多流急的川江(炸礁),九曲回肠的荆江河段。

  [讲 解]荆江河段的治理

  [过 渡]即使这样,长江的航运依然还存在一些障碍,如何更好的发挥“黄金水道”的作用?

  [学生活动]同桌讨论:(活动1),教师巡视,学生只要回答2-3点即可。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港口建设

  2、疏通航道,消除浅滩

  3、更新船舶设备,确保航行安全

  4、干流修建水利设施,调节航道水位(三峡工程)

  四、长江洪灾

  [过 渡]就是这条亘古流淌的河流,就是这条赋予我们生命的河流。它养育着我们,可它在历史上也多次发生大洪水,吞灭我们的家园,吞噬我们的同胞。

  [学生活动]阅读活动2,寻找长江洪水频发的原因。

  思考:

  1、长江洪水的主要来源?(宜昌以上干支流,鄱阳湖、洞庭湖两大水系,北面的汉江)

  2、长江洪灾频发的自然原因?(流经地区降水丰富,遇暴雨同时涨水)

  3、长江洪灾频发的社会原因?(中上游滥砍滥伐,植被破坏,湖泊面积缩小,生态环境恶化、围湖造田等)

  4、如何解决?(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退湖还田、平垸行洪、兴修水利等)

  [教师小结]长江洪灾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长江生态已不堪重负!我们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人和自然必须和谐相处。面对长江频发的洪灾,人类也明白:防止洪涝灾害就是为了更好的利用长江资源,开发其潜能。就在10月27日,三峡工程成功实现156米蓄水目标,滚滚长江从此泽被天下,平静安澜。长江必将更好的发挥其作用,为子孙后代造福。

  五、课堂小结

  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收获。

  板书设计

  三、长江的开发

  初识长江

  中国第一大河

  源头 注入海洋 流经省(区、市) 上、中、下游分界处 主要支流 沿途湖泊

  水能宝库

  上游河段水能资源十分丰富,蕴藏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可利用水能资源占全国一半 三峡工程

  黄金水道

  通航里程 货运量

  长江洪灾

  长江洪灾的原因 可持续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河流和湖泊》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通过读图,使学生知道我国主要河流的位置、流向和流入的海洋;我国主要湖泊分布的省区和特点。

  通过读图,使学生能在图上确认内外流区域的界限;并结合地形图指出它与地形区的关系,结合季风区非季风区图指出它与气候区的关系。

  通过阅读珠江流域图和广州降水量柱状图及中国地形图,帮助学生理解珠江水量大、汛期长、水运发达的特点;理解红水河段水能丰富的知识内容。

  通过引导阅读京杭运河示意图,使学生能够读出运河的起止点、经过的省区、勾通的水系。

  通过学习我国河湖众多、京杭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等知识点,使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

  通过珠江的水文特征是结合流域内降水、地形特点分析得出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初步建立起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影响,即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意识。

  教材分析

  引言这部分简要概括地说明河流湖泊的意义,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并通过“想一想”提出河湖对人类提供了“利”,同时也造成“害”。

  正文中四个标题,实际上可归纳为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内容是“内流区和外流区”:介绍了外流河、内流河;外流湖、内流湖。通过这部分内容,可看出我国河湖众多,且多大江大河的特点。教材在后两节对长江和黄河做专题介绍,但珠江水量在我国居第二位,也是学生应该有所了解的一条河流。因此,第二部分内容是“南方大河——珠江”:介绍了珠江的源流概况、水量、水能、航运等知识。第三部分是“京杭运河”:介绍了运河在世界上的地位、长度、在历史上的作用、现状,并通过读图练习的形式,使学生读出运河的起止点、经过的省区及沟通的水系。

  教法建议

  建议以学习指导法为主结合讲授法进行本节的教学。教学中要注意读图环节。由于河湖的分布、河流的走向、水文特征等是在地形和气候要素的影响下形成的,因此,除要充分利用本章节的各种地图外,还要引导学生查阅中国地形图、三级阶梯示意图、我国降水量分布图 、某地的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等。即通过阅读本章的地图,归纳得出现象和特征;通过阅读前两章的相关地图,分析得出这些现象和特征的成因,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逐渐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

  关于内流区和外流区的教学,可从读图练习入手。通过查找主要河流及各自注入的海洋,总结出外流河、内流河的概念,进一步得出外流区、内流区的概念。然后引导学生读图,观察内、外流区的界线,与季风区、非季风区的界线进行比较,并给出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外流河的特点。(生源较差的学校可不讲水文特征。)

  关于我国的湖泊的教学,可把此标题提前至第二个标题。在讲完内流河、外流河后,自然过渡到湖泊,湖泊也分为内流湖、外流湖,内流湖多为咸水湖,外流湖为淡水湖,两大湖区也分别为咸水湖、淡水湖的集中分布区。这样安排,教学过程会比较顺畅。

  关于南方大河--珠江的教学,要讲清这里所说的南方与以秦岭-淮河为界线划分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中的南方是不同的概念,其含义应该是南疆的大河。其水资源丰富、水量居全国第二的特点,要结合广州的降水量柱状图分析;其水能蕴藏丰富的特点,要结合地形图分析;其他特点读图即可。

  关于京杭运河的教学,结合课本中的读图练习,指导学生通过读图完成练习题即可,因为这里没有难点。但要顺便补充一点关于南水北调工程中,古运河的现实作用,为后面讲南水北调时埋下优笔。

  教学设计方案1

  〈教学重点〉

  我国主要河流湖泊的分布,内流区和外流区,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难点〉

  我国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内流湖,外流湖的含盐度的差异。

  〈教学手段〉

  地图:我国季风区、非季风区图;降水量分布图;降水量柱状图;我国地形图;我国的外流区和内流区图;我国主要水系图。

  景观图:鄱阳湖、青海湖

  〈教学过程〉

  (引课)

  有一首歌有这样几句歌词:“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些歌是赞美长江的。

  在我国广阔的土地上,分布着许许多多“从雪山走来,奔向大海”的大江大河。河流被称为大地的动脉,湖泊被誉为大地的明珠。本章我们来学习河流湖泊的知识。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河流和湖泊能给我们生活提供哪些便利?也给我们造成了哪些灾害?

  (教师总结)今后的生产活动中,我们将更多地开发、利用其“利”,防治其“害”。

  (板书)第1节 河流和湖泊概况

  (学生活动)完成练习:查阅地图册,找出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各注入哪个大洋。

  (展示)我国的外流区和内流区图

  (讲述)我们把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外流河的区域叫做外流区。

  (学生活动)找出塔里木河河水的去向,与长江、黄河、珠江等的区别?

  (讲述)我们把流入内陆湖泊或中途消失的河流称为内流河,内流河的流域叫做内河区。

  (板书)一、内流区和外流区

  1、 外流区、内流区的界线

  (学生活动)读图找到内流区、外流区的分界线,观察其位置,思考:1、与气候一章中的哪条气侯区的分界线位置接近?(可查阅地图)2、外流区的气候特征和外流河的水文。(给出广州的降水量柱状图)3、内流区的气候特征和内流河的水文特征。(给出乌鲁木齐的降水量柱状图)

  (板书)2、外流河和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讲述)除河流外,我国还拥有众多的湖泊。分布在内流区的叫内流湖,多为咸水湖,分布在外流区的叫外流湖,是淡水湖。

  (学生活动)观察“咸水湖和淡水湖”示意图,分析说明内流湖多为咸水湖,外流湖则为淡水湖的原因。

  (板书)3、外流湖和内流湖

  (讲述)这些湖泊的分布相对集中在两大湖区,即青藏高原湖区和东部平原湖区。

  (学生活动)读图,找出两大湖区的主要湖泊。

  (展示):青海湖和鄱阳湖的风光图片

  鄱阳湖

  青海湖

  (1)青藏高原湖区:青海湖

  (2)东部平愿湖区:鄱阳湖

  〈板书设计〉

  第五章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第一节 河流和湖泊的概况

  一、外流区和内流区

  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

  2、外流区和内流区的水文特征

  3、外流湖和内流湖

  (1)青藏高原湖区:青海湖

  (2)东部平原湖区:鄱阳湖

  教学设计方案2

  〈教学重点〉

  珠江水资源丰富的特点;京杭运河的起止点及途径地区。

  〈教学手段〉

  地图:我国季风区、非季风区图;降水量分布图;我国地形图;珠江流域示意图;京杭运河示意图。

  景观图:西江、京杭运河

  〈教学过程〉

  (讲述)在我国众多的河流中,长江、黄河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文明的两条大河,在后面会做专题介绍。在祖国的南疆还有一条大河,在我国也占有重要地位,这就是珠江。

  (展示)珠江流域示意图

  (板书)二、江南大河—珠江

  (讲述 )珠江长2214千米,流域面积45.3万平方千米,水系由西江、东江、北江汇合而成。

  (学生活动)珠江的位置有何特点?结合地形、气候,想一想,珠江的主要水文特征是什么?

  珠江位于我国南方,因而雨季长,所以珠江的风期最长,水量丰沛,仅次于长江,是黄河的7倍。珠江流经地势二、三级阶梯,加之水量丰沛,因此水能丰富。

  (展示)西江的风光

  (讲述)除天然河流外,我国还有很多人工河,如刚提到的灵渠等,其中京杭运河为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运河。

  (板书)三、京杭运河

  (展示)京杭运河示意图

  (学生活动)读“京杭运河示意图”,完成教材中的读图练习:

  从京杭运河示意图上看:

  1、京杭运河北起___________市,南至___________市;

  2、京杭运河自北向南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省、市;

  3、京杭运河自北向南沟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大水系。

  (展示)有关京杭运河的图片

  京杭运河扬州段景观

《河流和湖泊》教案 篇3

  一、教学设计(课堂实录)

  二、案例分析

  一、《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会搜集并运用地图与统计资料说明中国河流、湖泊的基本情况;

  2、  通过地图、喷鼻息和资料的分析,能够解释黄河各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能够初步提出长江各段河流开发利用的方向与措施;

  3、  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1、中国河流、湖泊的基本情况;

  2、黄河各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长江各段河流开发利用的方向与措施;

  教学难点:

  1、黄河各段产生灾害的原因;长江各段河流开发利用的方向;

  2、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分层次提问学生。

  1、内流河、外流河的特征是什么?

  2、我国南北河流流量年变化呈现什么特点?

  3、什么是河流汛期?研究河流汛期有什么意义?

  二、预习:学生阅读“黄河的治理”。

  1、任务1:黄河的忧患主要是什么?

  2、任务2:如何治理黄河忧患?

  三、研习:

  1、指导学生读图2.32黄河流域水系,然后请学生说说自己掌握了什么内容。

  ①、发源地:巴颜喀拉山、约古宗列曲

  ②、干流形态:“几”字形

  ③、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山西、陕西、河南、山东

  ④、注入的海洋:渤海

  ⑤、上、中、下游各段:河口、孟津

  2、指导学生读图2.33黄河干流泥沙沿途变化,然后请学生说说自己掌握了什么内容。

  ①、黄河在流经哪个地段产生泥沙最多?

  中游。

  ②、黄河中游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多泥沙?

  自然原因:黄土高原土质疏松、雨水集中(多暴雨)

  人为原因:植被破坏严重、过度放牧、滥砍滥伐等造成水土流失

  ③、学生谈谈如何治理。

  可以提示学生针对人为原因不回答。

  3、指导学生读图2.34历史上黄河下游泛滥范围,然后请学生说说自己掌握了什么内容。

  ①、黄河下游有什么特点?

  下游为华北平原,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水流速减慢。

  ②、黄河下游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形成的“地上河”。

  ③、黄河下游如何治理?

  加固大堤、疏浚河道

  4、教师补充介绍上游治理情况:

  上游因气候变暖、过度垦荒、过度放牧、滥砍滥伐等,也存在水土流失问题;还有工农业用水量增大,造成河流上游缺水、断流、污染等现象。

  治理措施:植树种草、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合理布局工农业等。

  5、结合“阅读材料”,教育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6、总结本节课。

  四、练习:

  1、绘制黄河流域图;

  2、完成课本中“活动”内容。

  3、教师评价作业。

  五、作业:完成填充图册相关作业。

  第三课时(略)

  二、案例分析

  本节课的整体教学思路是:复习-预习-研习-练习。

  安排“复习”,是因为“温帮而知新”,特别是地理学科,每周只有两课时,往往让学生忽视它的存在,做好复习,不仅是提醒旧知,还能导入新知。安排“预习”,是因为现在地理还不是中考科目,学生、家长不重视这一学科,课余要求学生预习,学生是不会预习的,为了提高实效性,在课堂上安排“预习”,非常必要。“研习”部分,主要引导学生自己归纳知识,教师进行纠正、拓展、引申。课堂练习能及时反馈教学成果,在课堂上挤出时间“练习”,务求教学实效。

  整个教学过程是依照上述思路进行的。

  从教学设计看,备课比较充分,注意安排好学生活动步骤、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教学重点、难点明确。从教学过程看,每一步骤,突出学生主体作用,教师处在引导地位;由中游教学作为起始,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好让学生把握“黄河的治理”这一主题;补充上游的治理的内容,安排在后,与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紧密结合,教学处理巧妙;抓住地图教学,突出学科特点。从教学效果看,学生完成“活动”内容较好,绘制“黄河流域水系”图基本符合要求(形态明晰、河口和孟津标注准确、各省级行政区位置基本正确)。从学情看,这个班级学生整体成绩要好一点,理解力强一点,所以在活动过程中消耗的时间较少。

  教法探讨基本符合学生实际和农村地理学科教学现状。

  “复习-预习-研习-练习”这“四习”教法,是在地理学科教学现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教学实践的产物,特别是课内预习,有效地解决学生自主“研习”前提问题。

  存在问题:有关黄河的视频没有,直观性未能充分挖掘;“四习”教法需要理论支持,也有待进一步探索。

《河流和湖泊》教案 篇4

  各位领导、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选自人教版教材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和湖泊》,在讲授新课之前,我先就我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重点难点的确立等方面的内容作简单的说明。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水资源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它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全部生命。在当今世界上,很多国家、地区、城市都存在着严重的水危机,水的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河流、湖泊是人类重要的水源地。我国是一个河湖众多的国家,丰富的河流和湖泊,既给我们提供了灌溉、航运、旅游之便利,又蕴藏着丰富的水产、水力资源,但是,在我国因为各地自然环境的差异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河流湖泊表现出来的问题也大不相同。所以了解我国河流的分布情况,认识河流、湖泊的水文特征,对抵御各类自然灾害,实现人地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教学内容

  本节的教学内容从结构上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即众多的河流、湖泊、黄河和长江。从知识体系的设置来看,前两个知识点是从总体上研究我国河流湖泊的基本状况,而黄河、长江是我国最重要,对我国影响最大的两条河流,教材也专门设置一定的篇幅加以介绍。

  在众多的河流中,教材从活动入手,借助我国外流区、内流区分布图,让学生明确外流河、内流河、外流区、内流区的概念,认识我国一些主要河流的空间分布状况,并在读图过程中,认识外流区、内流区的分布特点。教材把内流河、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和内部差异作为一个重点内容讲述,意在让学生掌握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以便更好地了解河流、利用河流,为生产生活服务。此外教材还补充了典型内流河——塔里木河的阅读材料,意在加深学生对内流河的认识,并了解在干旱地区如何协调水与人类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除了对天然河流研究外,教材也提到了京杭运河这样典型的人工河,让学生了解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对自然的改造、利用,也渗透着爱国主义教育。

  关于湖泊,教材没有浓墨重彩的介绍,而是通过学习活动和补充阅读材料,了解我国湖泊的分布情况,并探究湖泊对河流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对于黄河、长江这两部分教学内容,由于教学环节的设置的影响,在这里就不加以分析了。

  3、我对教材的处理

  明确了教学的地位、作用和教材的内容体系后,我结合自身的业务素养、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环境的特点等条件,对教材进行如下的处理:

  1)确立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并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我觉得这个标准是对学生的最低要求。为了更好地掌握河流、湖泊情况,辨析各自然要素对河流湖泊的影响,探究河流湖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我决定在本次教学活动中,确定下面这样的学习目标和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主要河流湖泊的基本状况。

  2、在地图上能描述出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位置、界线,并能阐述他们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3、掌握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并理解河流水文特征与地形、气候等自然要素的关系。

  4、知道京杭运河时世界最长的运河,了解它在古代和今天的航运意义。

  5、掌握我国主要湖泊的名称和空间分布情况,了解湖泊对河流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6、在知识掌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用图以及辨析自然要素间相互影响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反复阅读地图信息,使学生在读图的过程中,掌握我国河流、湖泊的基本状况,建立河流、湖泊空间分布的观念。通过教师的提示和学生的讨论,掌握河流、湖泊的空间分布、水文特征的形成与其它自然要素间的关系。

  态度、情感、价值观

  教学中,通过学习我国河湖众多、京杭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等知识点,使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通过河流水文特征的研究,使学生初步建立起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影响,即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意识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主要河流湖泊的名称、分布状况,外流区和内流区,外流河和内流河的水文特征,湖泊对河流的影响。

  难点:辨析河流与地形、气候等自然要素间的影响关系,外流河和内流河的水文特征,湖泊对河流的影响。

  2)确定教学策略——说教法

  明确了课程标准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要求后,结合教材的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可操作性,我决定在教学中以讲授法为主,结合读图分析、讨论和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板图板画等方法和手段,完成课标要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在能力上得到发展,知识上有所收获。

  3)课时安排

  因为教学过程需要连续性,同时在教学中,我能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和板图板画等教学方法,所以我把本节教学内容安排在3个课时进行。众多的河流、湖泊作为一课时,长江、黄河各一课时。这样的安排既能体现教学的整体性,同时又能实现由一般到特殊,由普遍到个例的研究,从而从横向和纵深两个维度认识我国的河流、湖泊,加深对中国自然环境的认识。

  二、教学流程

  1、导言:

  在导言中我由学生熟悉的家乡入手,设置了几个小问题。我觉得这样的设置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同时,在讨论中还可以挖掘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丰富教学。

  2、新课讲授

  一、众多的河流

  在这部分教学内容中,我设计让学生在3.22图中找出长江、黄河、珠江和塔里木河这几条河流,判断河流河水最终流向哪里,从而认识什么是外流河、内流河,进而掌握外流区、内流区的概念。同时,可以借助中国主要山脉、季风区非季风区示意图,掌握内流区外流区的界线。

  对于河流的水文特征,我借助对东部主要河流流量图的分析,结合前面学习过的中国的一月气温分布、降水空间分布等示意图,认识外流河的共同水文特征和差异。内流河的水文特征,主要是借助对内流河分布地区自然环境的研究,认识内流河河水的来源,掌握内流河水文特征。同时又研究了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并通过对塔里木河文字材料的阅读,了解河流在利用过程中,应该怎样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京杭运河是通过教材上设置的两个问题和补充的学习材料,来了解京杭运河的历史和现实意义的。

  我国是一个湖泊众多的国家,但湖泊的分布、性质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湖泊对河流和人类生产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在这部分教学中,我以学生的研究为主,认识我国外流湖、内流湖的分布,咸水湖、淡水湖的成因,及几个重要湖泊的分布情况,并在研究中了解湖泊的作用。

  3、巩固练习

  把知识的检验,融合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掌握知识。

  4、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讲授的主要内容,并为下一节讲授长江做好铺垫。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