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的水循环(通用11篇)高一地理教案
自然界的水循环(通用11篇)
自然界的水循环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学习水的若干运动转化、更新规律,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当一个人昏迷不醒的时候,他开口说的第一句话,一般说第一个字是什么呢?(学生齐答“水!”)可见水为生命之源,其对人类是非常重要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自然界的水循环”。
[投影显示]
资料一:“世界水日”的来历
1992年6月参加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100多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联笔写下了这样的警句:“水不仅为维护地球的一切生命所必须,而且对一切社会经济部门都有生死攸关的重要意义。”继而,联合国大会决定,自1993年起,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在这一天就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开展活动,以提高公众意识。
资料二:人类面临空前的水资源危机。
21世纪,世界人口将增长3.6倍,农业用水将增加5倍,工业用水将增加26倍,城乡各地生活用水将增加18倍。在非洲有12个国家常年缺水,4亿多人饮水不足,而在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等国,许多大河滔滔人海,水资源未得到有效地利用。
[教师引导]从以上出示的有关“水”的报道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水对人类生存和发展起着生死攸关的重大意义;意识到当今水资源问题不仅是区域性的,也是全球性的。水资源问题需要全球每一个人的关注,同样我们也不例外。
[教师提问]地球上的水体主要有哪些?它们所占的比例大概是多少?
[学生回答]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其中海洋水占到全球的96.53%。
[教师提问]哪些水体是方便人类利用的呢?
[学生回答]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教师追问]那么,这些水体在地球水体中所占的比例是多少呢?
[教师引导]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要指陆地上各种为人们所利用的淡水资源。结合这一概念,读此统计图表,你有何认识?请利用数字定量回答。
[学生回答]淡水资源及方便人类利用的水体所占的比例太少了!淡水资源占地球水体总量的3.5%,方便人类利用的淡水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教师提问]陆地上哪种淡水资源储量最多?
[学生回答]冰山是陆地水资源的主体。
[教师追问]冰是否方便人类利用?水资源的利用性质与什么因素有关系?
[学生回答]不,主要是冰川的更新周期比较长,不便使用。
[教师提问]那请说一说为什么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主要依赖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作为水资源?
[学生回答]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更新周期较短,利用后在较短时期可恢复。因此,它们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也是我们目前开发利用的主要水体。
[分组活动]阅读教材图3.2思考:
(1)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图中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
(2)河流与湖泊关系十分密切。假设河流水位与湖泊水位有差异,分析它们的补给关系。
[学生讨论](略)
[教师补充]大气降水是大多数陆地水体的直接来源,所以,我国东部绝大多数河流的径流与降水量季节变化关系密切,有明显的季节和年际变化;靠雨水补给的河流,其汛期出现的时间与降水量出现的季节一致。但是一定要注意:汛期都在雨季,而非夏季,因为不同的气候类型,降水的季节并非都在夏季。在内陆地区,河流主要靠冰川融水补给,所以,河流径流变化与气温变化有直接的相关性,河流的汛期出现在夏季。但是应该注意:南北半球的季节是相反的。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因此,在冬季,我国大多数河流进入枯水期,河水主要靠地下水补给。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湖泊对河流水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洪水期,沿河湖泊及水库会起削减洪峰的作用。
[问题过渡]我们已经知道,地球上的水资源数量是有限的,但是为什么没有用完呢?(因为地球上的水处在不断的循环运动之中)。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图3.37《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上找出构成海陆间水循环的八个主要环节,标出每个环节的含义。
2、海陆间循环、陆地循环、海洋循环分别包括哪些环节?
[教师要求]请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海陆间水循环的过程。
[学生回答]地球上的海洋水,在太阳辐射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大气降水、陆地径流等环节,最后又返回海洋,形成了海陆间水循环。
[教师补充]在海洋内部和陆地内部也存在着水循环运动。陆地循环通过蒸发或植物蒸腾形成水汽,水汽凝结又形成陆地水。这就是水的陆地循环,但不论是其发生的空间领域,还是参与的水量,陆地循环都不如海陆间水循环的规模大。因此,海陆间水循环对自然环境及人类影响最大。
[学生活动]通过学习“水循环”示意图,设想沿海的a地和内陆的b地,水循环对这两地气候、水文、植被会有什么影响,进而归纳水循环地全球气候和生态的影响。
[学生回答]略
[教师补充]正如同学们所归纳的那样,海陆间水循环时a、b两地影响有所不同。沿海的a地降水多,植被稀少,流水作用对地貌的影响也相应减弱。由此可见,水循环对气候和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影响。
[教师提问]海陆间水循环除对自然环境有影响外,对人类社会是否也有重要意义呢?请同学们观察水循环示意图回答。
[学生回答]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更新。
[逆向思维讨论]如果自然界不存在水循环,那地球将会出现什么状况?
[学生分组讨论]各小组自由发言,各抒己见。
[教师补充]正是海陆间水循环,使海洋水蒸发,源源不断变为水汽输送到陆地,实现了海洋水、大气水和陆地水之间相互转化,维护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了陆地淡水资源的不断更新。所以,海洋水汽能够到达的区域,生态环境充满了生机。宜人的自然条件使农业成片分布,也使人口和城市相对密集。这也正是前面讲到的目前全球有50%多的人口生活在海岸的重要原因。可见,海陆间水循环对于地理环境乃至地球生命的影响是既广泛又深刻的。
[教师承转]陆地之间不断地进行相互转换运动,也在促进陆地水资源更新转换方面与水循环运动发挥着异曲同工的效应;根据水循环的原理和转化规律,我们了解到水资源具有永续利用的性质,那么是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呢?为什么在全球范围内还会发生水资源的严重危机呢?目前造成水资源危机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有哪些呢?请同学们就此问题展开讨论,各抒已见。
[教师小结]并布置学生活动]由讨论得知,水资源分布不平衡和季节、年际变化大等自然原因以及人口膨胀、过度开采、利用不合理、环境污染等人为原因都是造成“水荒”肆虐的重要原因。
[学生活动]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北方地区的缺水问题,目前,我国正在实施一项伟大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总体格局定为东、中、西三条线路。东线从扬州附近的江都抽长江水,利用京杭运河及大致与其平行的河道作为主干线,逐级提水北送到天津。主要解决黄淮地区东部、山东、冀东和天津等城市的缺水问题;中线从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引水,北送至北京、天津。重点解决沿线城市用水并且兼顾农业和其他用水;西线从长江干支流(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引水入黄河上游。主要解决西北干旱缺水问题。目前,东、中线工程实施方案基本敲定、整个工种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成。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1.自然原因2.人为原因。
(2)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最根本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但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
(3)跨流域调水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原理解决水资源在地区上分布不均的方法。为了缓解天津和青岛两市水资源紧张的局面,我国已经别建成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工程。
自然界的水循环 篇2
课型:新授课
教具:多媒体设备、课件
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到地球上的水是由不同形式组成的,并认识其相互的关联性以及水的循环过程和意义。
(2)对学生进行水资源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重点难点:水循环的过程
教学过程:
“水是生命之源,同时和不断运动变化的自然界一样,大自然的水也是处于运动更新的状态之中。这堂课我们来学习自然界的水循环”
多媒体展示课题名称:“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在探讨地球上的水是如何循环之前,我们首先得弄清楚自然界的水体是怎么组成的。大家知道水的存在有三种形式:气态、液态、固态。那么大家想想地球上这三种形式存在的水有那些水体呢?”
多媒体展示板书内容:“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学生思考半分钟,同时提示看多媒体展示的图3.1“水圈的构成”
“对照图,我们看到不同的水体分成了不同的板块,并且他们所占的水体总量是不一样的,其中海洋水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而最小的水体是生物水,仅占0.0001%。,但是他们之间却是有着联系的。大自然是个统一体,不同的水体之间依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之间的交换,下面我问一个问题,上述两种水体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
学生答:“生物水通过植物蒸腾作用,变成大气水,大气水通过降雨形成河水、冰川水、土壤水、湖泊水、地下水,这些水体通过各种形式的运动比如地表径流、地下径流,都可以变成海洋水。”
“答的很对,这些水体之间的联系是很紧密的,他们不仅具有水源的相互补给关系,他们在能量、质量、数量上都是息息相关的。那么大家再思考一下这是为什么?注意我说的两个词:质量和数量”
学生答:“河水少了土壤水也可能变少,海水可能会变多……”
学生答:“河水污染了,土壤水也会被污染,海水也是……”
“嗯,没错,自然界的水体是不断运动的,在物质上和能量上都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一条河流被污染可以造成一片土地被污染,同样可以造成海水的污染。大气水被污染同样值得我们重视,我们所说的酸雨的形成就是大气水被污染的结果。同时呢,我们也应该放眼全世界,比如一条河流如果流经多个国家,处于上游的国家如果污染了河水,下游的国家就会遭殃。我们还可以看到,人类赖以生存并能开发利用的淡水资源在全球水储量中仅占了1.7%左右!并且目前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都是相当严重的,水资源的保护迫在眉睫。地球上的水应该由我们共同来珍惜和保护。”
多媒体展示:图3.2“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联系刚才我说的,大家思考“读图思考”这里的两个问题。”
学生自主讨论2分钟
提问1: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图中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
回答1:大气水、冰川、生物水、地下水
提问2:河流与湖泊的关系十分密切。假设河流水位与湖泊水位有差异,分析他们之间的补给关系。
回答2:湖泊水的蓄积和排泄起到水体之间的缓冲作用。当湖泊水位较低,河流水补给给湖泊;当湖泊水位较高,湖泊水补给河流水。
引申思考:对于第二道题,大家想想看我果哪些湖泊和河流有这种补给关系?(例:洞庭湖、洪泽湖……)
“以上的内容充分说明,自然界的水体由很多部分组成,但是他们都处于相互转换、相互影响的过程,他们是相互联系的。”
“刚才说了,自然界的水处于不断的运动循环的状态之中,但是宏观上他们是怎样运动的呢?这就是下面要介绍的水循环的过程并了解它的意义。”
多媒体展示板书内容:“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首先我们来观看这个flash动画,大家在看的过程中注意看这种运动被分成了几个部分,各自有何特点?”
多媒体展示海上内循环flash动画
多媒体展示陆地内循环flash动画
多媒体展示海陆间循环flash动画
学生答:“分成了四个部分,三种循环。”
老师分别结合动画讲解: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海陆间循环
“我们看到的这三种循环,他们并不是孤立地进行的,而是同时在进行着的,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某个环节出现问题了,比如海陆间循环停止了会出现什么状况?”
学生思考,结合“活动”的两道题目。充分发挥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积极鼓励学生的课堂活动。
解题、总结
这堂课的设计利用了多媒体教学,更直观演示了课堂内容,学生更容易理解并融入到教学当中。同时,探究性的教学很好的启发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培养了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的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下地理教学的新形式新思维。
自然界的水循环 篇3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水圈的构成和特点。
理解并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节。
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谈话法,讨论法。
2.读图分析法。
3.多媒体课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确立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水循环的形成过程和地理意义。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教学难点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件展示课题:地球上的水 同时播放音乐《高山流水》)
[新课导入]
水是地球上分布最广和最重要的物质,地球因为有了水才变得丰富多彩,生机勃勃。那么,地球上的水分布在哪里呢?它们又是如何运动的呢?从今天这一节课开始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地球上的水。
(课件展示本节课题:自然界的水循环)
(课件展示图片:南极冰川、湖泊、河流、植物柔嫩的叶子)
[教师精讲]
师:大家注意观察图片,地球上的水以哪几种形式存在于我们的地球上?
生: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式。
师:我们所看到的这些图片中都有地球上的水体,地球上的水体是多种多样的,除了老师给你们看的图片还有哪些类型呢?请大家阅读教材第58页图3.1以及课文,注意图中各水体所占的比例。
师:这些存在于不同空间的水体共同组成了一个圈层,也就是——
生:(齐答)水圈。
师:读了图3.1,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水圈的主体是——
生:海洋水。
师:对!它的水量约占全球水储量的——
生:(齐答)96.53%。
师:可是海洋水是咸水,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所必需的淡水多不多呢?陆地淡水的主体是哪一种水体呢?
生:不多。陆地上淡水的主体是冰川。
师:目前冰川还不能大量地直接利用,由此可见,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非常——
生:有限的。
师: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地球上的各种水体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可以相互转化,但同时各种水体的数量和空间分布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水圈具有怎样的特点呢?
生:水圈是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
师:组成水圈的各种水体在运动的过程中是相互联系的,请大家阅读教材第58页图3.2,注意观察陆地水体是如何联系的?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8页图3.2,思考讨论图右的“读图思考”。
第一个问题的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的读图观察能力。通过读图观察,可以得出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有大气降水、冰川融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等。其中雨水补给是世界大多数河流的主要补给来源。第二个问题的设计,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当河流与湖泊之间存在补给关系时,假若河流水位与湖泊水位有差异,则存在两种情况,即当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时,由河水补给湖泊水;反之,当湖泊水位高于河流水位时,由湖泊水补给河水)
师:图中河水可能有哪些来源?
生1:有冰川融水、湖泊水。
师:还有吗?
生2:大气降水。
师:对。还可能有地下水,我们可以看到,一条河流的河水往往有多种来源,也就是说有多种补给。我们举一个生活中的实例来研究一下,谁来说说长江水的补给?
生: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源头有来源于高山上的冰川融水,长江的中下游地区有许多湖泊与之相连,可以得到湖水的补给,长江大部分河段处于季风气候区,有丰富的降水,所以还有大气降水补给。
(板图:长江中下游河段及与之相连的鄱阳湖和洞庭湖)
师:非常好!在长江的中下游地区,当湖水水位高于长江水位时,湖水会补给河水,但当雨季到来时,长江水位高涨,当河水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时,它们之间的关系又会怎样?
生:(齐答)河水补给湖水。
师:对,所以长江水和湖泊水之间存在相互补给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在长江处于洪水期时,湖泊对河流起到了什么作用?
生:调节洪水的作用。
师:非常好!这种现象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吗?
生:我们可以通过修建人工湖泊——水库来防洪。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好!事实上,不仅河流与湖泊之间可以相互补给,河流和地下水之间也存在类似的相互补给关系,补给的方向均取决于两者的水位高差。俗话说“井水不犯河水”,从我们研究的水体相互联系的角度来看就不科学了。我们再来看看下面这个例子:
(课件展示:“黄河下游‘地上河’示意图”,思考该河段河水和地下水之间的补给关系)
师:这是黄河下游,河床远远高出周围地面,最大的高差要达到7~8米,那么河水和地下水之间会是怎样的补给关系?
生:河水补给地下水。
师:很好!李白曾写下这样的诗句吟诵黄河:“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之水奔流到海后真的就不复回了吗?我们先来看下面的动画
(动画演示:水循环)
师:从动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自然界的水在不断地进行着连续的循环运动,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水循环。下面请同学们结合屏幕上的问题,阅读教材第59页“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注意图文结合,观察图中每一个箭头的含义。
(屏幕展示思考题)
水循环将哪几个圈层联系了起来?
水循环主要发生在哪些领域?
水循环可划分为哪几种类型?
你能用更简单的示意图表示出各种类型的水循环吗?
(学生阅读完课文后回答所列问题)
生1:水循环联系了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四大圈层。
生2:水循环发生的领域主要有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生3:水循环可划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三种类型。
师:大家都回答得很正确!三种水循环中最重要的也是环节最完整的是海陆间循环,下面我想和大家一起用简单的示意图画出这一循环过程,大家要注意每一个箭头所代表的环节的名称。
(用边讲边画的方式调动学生参与教学,加强学生对海陆间水循环每一个环节的记忆)
师:海陆间循环我们一起完成了,下面我想请两位同学上来完成其余两个水循环。
(两学生板画完成后,师生共同指认所画箭头的含义)
师:正是生生不息的水循环给地球和人类带来了生机,同时人类活动也在时时影响着水循环。教材第60页的活动题给我们列举了两个例子,我们在课前布置大家分别收集与这两个例子有关的资料,下面就请两组同学派出代表分别上台谈谈各自的研究结论,可以在投影仪上投影你们收集到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课前先让学生分组收集相关资料,目的是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学生自己收集资料的过程也可以更好地拓宽自己的视野,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比被动接受教师提供的现成资料得到的感受和效果要好得多)
生:20世纪90年代末,黄河下游出现了严重的断流现象,其自然原因是气候干旱,但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是黄河沿河地区,特别是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造成的。它对下游依靠黄河供水的地区所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断流给沿岸地区人们生产和生活用水造成极大困难,此外也对黄河下游的自然生态环境带来极大影响。目前我国对黄河断流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统一协调上、中、下游水资源开发与使用数量,对黄河水资源进行跨地区的合理调配;运用大型水利工程(如小浪底水库)对河流水资源的季节变化进行合理调节;在农业生产中大力推行节水灌溉技术和节水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等等,目前这些措施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相应补充,注意培养学生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根据学生提供资料的情况,可补充自己准备的图片资料,让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到黄河断流的严重性)
(课件展示:黄河断流图片和资料)
师:刚才我们第一小组的同学代表的发言非常精彩,语言表达思路非常清晰,前因后果的分析也是有条有理,并且还收集了黄河断流的图片,大家看了是不是很揪心啊!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我们一代一代炎黄子孙,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可由于我们无节制地对她进行索取,致使出现断流,而且断流的时间越来越长,1997年断流时间竟长达226天。黄河断流,除了刚才我们同学所说的原因外,黄河源头的过度放牧导致草原大量退化,黄河上游河段的森林大量砍伐使乔木林覆盖率几乎不到0.35%,这些都是黄河断流日趋严重的原因。水是生命之源,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反思我们的行为!
师:我们再来看看第二小组又是如何解答另一个同样让我们忧虑的问题的。
(第二组代表上台发言)
生:济南近几十年来的泉水断流现象,也主要与人为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的是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使用,导致地下水位的下降。确保泉水长流的措施,一方面可以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入手,如通过增加植被的覆盖率、保持水土等措施,增加地下水的渗入量;另一方面应采取果断而有效的措施,如关闭自备水井、实行地下水开采许可证制度等,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防止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
师:这位同学说得也很好!由于人们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明显下降,泉眼枯竭在全国很多地区极为常见。随着对水资源需求的增加,人们常常不顾客观自然规律,盲目向自然界要水。上面两个事例都体现了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不良影响,你们有没有发现主要是影响了水循环的哪些环节?
生: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师:对!我们可以看到,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必然对水循环产生不合理的影响,那么,人类能否通过改变水循环的某些环节,促进水循环的形成呢?能不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些例子来?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生1:人类可通过人工催云、人工降雨改变降水这一环节。
生2:还可以修水库、跨流域调水、引水灌溉改变地表径流。
师:很好!譬如我国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大家说得都非常好,还可以通过补充地下水、植树造林、改变地下径流等。
师:通过上面内容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到水循环原理在我们生活中普遍存在,水循环对地理环境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视频1:“滚滚长江东逝水”)
师:长江水属于水循环中哪一个环节?
生:地表径流。
师:它为什么能源源不断地东流入海而不枯竭呢?
生:因为不断地有降水补充。
师:正因为不断进行的水循环,使长江水得到了不断的——
生:(齐答)更新。
师:对!水循环促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得到不断的更新。我们再来看一下其他几个素材又体现了水循环的哪些意义?
(图片:“黄土高原地貌”)
师:黄土高原当初形成的时候地表是平坦的,是什么使它形成今天这种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生: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疏,再加上夏季降水集中,而且多暴雨,流动的地表径流对高原表面的长期侵蚀形成了今天的黄土高原。
师:回答得很好!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动力的循环运动,它不断地塑造着地表形态。
(图片:舟山渔场)
师: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它为什么能成为我国最大的渔场呢?与水循环有什么关系呢?
生1:处于大陆架,阳光充足。
师:还有原因吗?
生2:暖流与沿岸北下的冷水相遇。
师:很好,它的成因还和长江、钱塘江在其附近入海有关,谁来具体讲讲?
生3:因为长江、钱塘江入海带来了大量的营养物质,所以这里饵料很丰富。
师:不错!下面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的材料分析和总结一下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学生讨论后发言,课件展示结论)
促进水资源更新,维持水量平衡;
促进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
塑造地表形态。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水圈的构成和特点,各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1.“水资源是可以更新的,所以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写一篇小论文,课后评比。
2.请你提出10条节水建议。
自然界的水循环 篇4
一、 课标的要求
课标中对本节的要求是“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主要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分析这条标准,与旧教材的教学要求有些不同,要注意把握如下几点:
1、 旧教材一般将水循环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分为海陆间循环(又称大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种。“标准”并不要求对水循环作这样的划分或出现三种循环的概念,而是要求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
2、 教学重点应引导学生通过绘图方式加深理解认识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与环节。
3、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标准要求的重点,对水循环意义的学习应注意形成一些基本的认识,如水循环将水圈、岩石圈、大气圈和生物圈联系起来;水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因子之一;水资源处在不断更新知中,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等。
二、 教材分析
1、 教材先阐述水圈的概念与构成,接着说明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互补的关系,从而引出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其中教材所附的读图思考题让学生思考分析陆地水之间相互转化补给的关系。活动题让学生结合水循环原理去分析说明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2、 教材中出现了三种水循环的概念,与“标准”要求不大符合,教学中对这部分内容要淡化。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
(2) 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 通过学习水的若干运动转化、更新规律,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 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四、教学重点
1.认识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2.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
3.分析洋流对地理环节的影响。
五、教学难点
1.水循环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洋流的分布规律。
六、教学方法
1.小组式讨论法;
2.多媒体教学法;
3.读图分析讨论法;
4.案例分析法;
5.启发式讨论法;
6.自主学习法。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当一个人昏迷不醒的时候,他开口说的第一句话,一般说第一个字是什么呢?(学生齐答“水!”)可见水为生命之源,其对人类是非常重要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自然界的水循环”。
[投影显示]
资料一:“世界水日”的来历
1992年6月参加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100多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联笔写下了这样的警句:“水不仅为维护地球的一切生命所必须,而且对一切社会经济部门都有生死攸关的重要意义。”继而,联合国大会决定,自1993年起,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在这一天就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开展活动,以提高公众意识。
资料二:人类面临空前的水资源危机。
21世纪,世界人口将增长3.6倍,农业用水将增加5倍,工业用水将增加26倍,城乡各地生活用水将增加18倍。在非洲有12个国家常年缺水,4亿多人饮水不足,而在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等国,许多大河滔滔人海,水资源未得到有效地利用。
[教师引导]从以上出示的有关“水”的报道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水对人类生存和发展起着生死攸关的重大意义;意识到当今水资源问题不仅是区域性的,也是全球性的。水资源问题需要全球每一个人的关注,同样我们也不例外。
[计算机显示] 地球水储量百分比图
[教师提问]地球上的水体主要有哪些?它们所占的比例大概是多少?
[学生回答]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其中海洋水占到全球的96.53%。
[教师提问]哪些水体是方便人类利用的呢?
[学生回答]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教师追问]那么,这些水体在地球水体中所占的比例是多少呢?
[教师引导]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要指陆地上各种为人们所利用的淡水资源。结合这一概念,读此统计图表,你有何认识?请利用数字定量回答。
[学生回答]淡水资源及方便人类利用的水体所占的比例太少了!淡水资源占地球水体总量的3.5%,方便人类利用的淡水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教师提问]陆地上哪种淡水资源储量最多?
[学生回答]冰山是陆地水资源的主体。
[教师追问] 冰是否方便人类利用?水资源的利用性质与什么因素有关系?
[学生回答] 不,主要是冰川的更新周期比较长,不便使用。
[教师提问]那请说一说为什么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主要依赖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作为水资源?
[学生回答]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更新周期较短,利用后在较短时期可恢复。因此,它们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也是我们目前开发利用的主要水体。
[分组活动]阅读教材图3.2思考:
(1) 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图中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
(2) 河流与湖泊关系十分密切。假设河流水位与湖泊水位有差异,分析它们的补给关系。
[学生讨论](略)
[教师补充]大气降水是大多数陆地水体的直接来源,所以,我国东部绝大多数河流的径流与降水量季节变化关系密切,有明显的季节和年际变化;靠雨水补给的河流,其汛期出现的时间与降水量出现的季节一致。但是一定要注意:汛期都在雨季,而非夏季,因为不同的气候类型,降水的季节并非都在夏季。在内陆地区,河流主要靠冰川融水补给,所以,河流径流变化与气温变化有直接的相关性,河流的汛期出现在夏季。但是应该注意:南北半球的季节是相反的。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因此,在冬季,我国大多数河流进入枯水期,河水主要靠地下水补给。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湖泊对河流水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洪水期,沿河湖泊及水库会起削减洪峰的作用。
[问题过渡]我们已经知道,地球上的水资源数量是有限的,但是为什么没有用完呢?(因为地球上的水处在不断的循环运动之中)。
【播放录像】有关台风及其影响的新闻报导(或图片)。
【教师提问】xx年8月12号晚浙江省遭遇台风“云娜”袭击,在13个小时内,台风夺去了115条生命,卷走了153亿元的财产,有859万人不同程度受灾,给浙江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请同学们思考,台风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
【教师点评】台风有三大危害和一大好处:(l)暴雨灾害,(2)狂风灾害,(3)台风风暴潮灾害,(4)带来大量降水,可使干旱缓解。
【引入新课】台风为什么会带来大量降水及暴雨灾害?这与台风输送大量的水汽有关。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有关水循环的知识。
【板书】 一 、水循环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思考绘出地球上水循环的示意图。请1—2名同学到黑板上绘图,其他同学在坐位上自己绘图。
【学生讨论】同学们绘出的水循环示意图是否正确、完整?地球上的水循环有哪些主要环节?
【板书】1.水循环的概念
【教师讲解】地球上的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形态和物理状态的变化。
【放投影图】或教师画水循环示意图。
【板书】2.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学生归纳】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
蒸发、植物蒸腾和蒸发、水汽输送、
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
【学生讨论】根据水循环发生的范围可以把水循环分为哪几类?分别说明其循环过程中的主要环节。
【学生探讨归纳】:海陆间循环(也叫大循环),陆地水循环,海上水循环。
大循环:海洋水→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大海
陆地循环:陆地→蒸发(蒸腾)→降水
海上循环:海洋→蒸发→降水
【学生活动】
1.读图p59页图2-40,想一想,驱动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是什么?
2.大量砍伐树木会对当地水循环带来什么影响?
3.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主要对水循环的哪些环节产生影响。
【教师点评】 在太阳能及地球重力的作用下,水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通过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以固、液、气三态的转化形成了总量平衡的循环运动。
森林能涵养水源、增加蒸发和下渗、减少地表径流、促进水的良性循环,被称为“绿色天然水库”。大量砍伐树木会破坏当地水的良性循环,使水资源减少或枯竭。
水循环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巨大,人类目前只能以增加或减少地表蒸发、人工降雨及跨流域调水等方式,去影响水循环的个别环节。
【教师提问】水循环这种规律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下面请同学们思考:我国许多地方修建水库,以及“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解决什么问题,有何作用?
【教师归纳】修水库,主要是解决水资源年内分配不均(季节变化大)的问题。水库的作用是在河流的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从而调节河流水量的季节变化。
“南水北调”工程,以及前些年搞的城市引水工程,如“引黄济青”、“引滦入津”、“引黄入晋”等,均属跨流域调水工程,主要是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地区分布)不均的问题。
【过渡】阅读p60页“黄河输沙造陆”。
【教师提问】水循环有什么意义?
【板书】3.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学生讨论】学生就近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发言。
【教师归纳】① 水循环既是物质流,又是能量流,它联系了地球的各圈层。
② 水循环维护全球水量平衡,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滋润土地,养育生命。
③ 水循环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塑造地表形态。
水循环的作用及其意义——概括起来有四点:
一是维护了全球水量平衡(通过各个环节,把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有机地联系成为一个水循环系统,水在不断地运动、转化);
二是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水循环使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乃至与海洋水之间相互交换转化,促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水循环系统);
三是使地球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
四是水循环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并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板书】(1)维护了全球水量平衡
(2)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
(3)使地球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
(4)水循环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并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教师提问】地球上的各种水体都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中,在其运动过程中水的总量是否发生变化?这说明什么?
【学生讨论】看书得出答案:全球总水量在长时间范围内保持不变,说明整个水圈的水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教师提问】既然自然界中的水总处于动态平衡状态,那么我们人类是不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利用水资源呢?
【学生讨论】播放讨论案例:
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我国的华北地区,水资源不足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例如,作为我国能源工业基地的山西省,十年九旱,煤多水少。人口密集、工业集中的太原、大同等城市,缺水更为严重,有些工矿企业由于缺水不能正常生产,甚至被迫停产。华北平原重要粮食产区之一的河北省,因为缺水,使粮食大幅度增产受到限制。首都北京的缺水情况也日益严重。北京主要的供水源地密云水库、官厅水库的蓄水量均在减少;地下水的开采也越来越深。 我国水资源总量并不少,为什么北方地区却严重缺水呢?
1991年,环境保护部门对全国大江大河总河长的4万多千米河段进行了评价,发现大约44%的河流因受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质较差,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和生产用水,加剧了水资源危机的程度。
我市的哪些河流存在水污染,已污染的水会产生怎样的危害呢?
【学生集体讨论】归纳出结论:如果人类不合理利用水资源,不顾水循环和平衡的原理,就会造成水资源的枯竭。
【教师点评】①强调: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水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人类取用水量超过了水资源更新的数量,或者遭到了污染,就会造成了水资源的枯竭,因此,一定要保护水资源。一是合理利用,即利用量不能超过水的更新数量;二是保护水质,免受污染,这样才能保证水资源的永续利用。②用数据说明水资源是有限的:水资源通过水循环得以更新,因此水资源可以永续利用,但是人类目前真正有效利用的水资源是很少的(如下表)。
水量 水体类型 占全球水量
全球水量 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
(淡水+咸水) 100%
人类目前可利用的水资源 淡水 2.53%
人类目前比较容易利用的
淡水资源 河流水、淡水湖泊水、
浅层地下水 十万分之七
人类目前真正有效利用的
淡水资源 每年只有9000km3
水循环在总体上受到自然规律的支配,虽然说水是洁净的可再生资源,但是水循环过程在地
球表面各个区域又是不平衡的,尤其是有些地区淡水资源奇缺,我们必须很好地珍惜。
[学生活动]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北方地区的缺水问题,目前,我国正在实施一项伟大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总体格局定为东、中、西三条线路。东线从扬州附近的江都抽长江水,利用京杭运河及大致与其平行的河道作为主干线,逐级提水北送到天津。主要解决黄淮地区东部、山东、冀东和天津等城市的缺水问题;中线从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引水,北送至北京、天津。重点解决沿线城市用水并且兼顾农业和其他用水;西线从长江干支流(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引水入黄河上游。主要解决西北干旱缺水问题。目前,东、中线工程实施方案基本敲定、整个工种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成。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分析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1.自然原因 2.人为原因
(2)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最根本的措施是 ,但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 。
(3)跨流域调水是利用和的原理解决水资源在地区上分布不均的方法。为
了缓解天津和青岛两市水资源紧张的局面,我国已经别建成了和工程。
课后练习:
1、水循环的意义主要是( )
a.使陆地淡水得以更新 b.使海洋水体更新
c.增加陆地水体总量 d.减少海洋水体总量
2、能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的水循环是( )
a.陆地循环 b.海洋循环 c.海陆间大循环 d.地表水、地下水互补
3、下列地理事物中,不参与海陆间循环的是( )
a.长江水 b.台风 c.刚果河 d.昆仑山冰雪融水
4、.塔里木河的补给主要是( )
a.大气降水 b.地下水 c.冰川融水 d.湖泊水
5、读我国四条河流径流量图回答:
(1)a河流在4月份出现涨水主要是由于靠 _______________ 补给的结果。
(2)b河流主要是靠___________ 补给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d两河流中,靠冰雪融水补给的是______ 河,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四条河流中,水量最大的要数______ 河,最小的应该是________ 河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择填空)
a. a河可能位于我国东北地区 b. b河是长江中游段
c. c河可能位于我国南方地区 d. d河可能位于我国南方地区
自然界的水循环 篇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其数量是有限的。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及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学习水的若干运动转化、更新规律,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
1.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学生在学习后,应能绘制简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重点把握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维持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促进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对气候、生态、地貌产生深刻影响。
三、教学方法
1.读图分析。
2.讲练结合。
3.学生绘图训练。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当一个人因干渴而昏迷不醒的时候,他开口说的第一句话,一般说第一个字会是什么呢?(学生齐答“水!”)1992年6月,参加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100多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联笔写下了这样的警句:“水不仅为维护地球的一切生命所必须,而且对一切社会经济部门都有生死攸关的重要意义。”可见水为生命之源,对人类是非常重要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自然界的水循环”。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构成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水圈。
读图3.1“水圈的构成”,了解水体的构成:
【过渡】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分组活动]阅读教材图3.2思考:
(1)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图中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明确河流水体的补给可能涉及大气降水、冰川融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等。
(2)河流与湖泊关系十分密切。假设河流水位与湖泊水位有差异,分析它们的补给关系?从水往低处流的道理,理解当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时,水的运动方向是:河流→湖泊;而湖泊水位高于河流水位时,水的运动方向是:湖泊→河流。这就是河流与湖泊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湖泊对河流水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洪水期,沿河湖泊及水库会起削减洪峰的作用(案例:洞庭湖对长江水的调蓄作用)。
[学生讨论](略)
[教师补充]大气降水是大多数陆地水体的直接来源,所以,我国东部绝大多数河流的径流与降水量季节变化关系密切,有明显的季节和年际变化;靠雨水补给的河流,其汛期出现的时间与降水出现的季节一致。但是一定要注意:汛期都在雨季,而非夏季,因为不同的气候类型,降水的季节并非都在夏季(如地中海式气候,雨季在冬季)。在内陆地区,河流主要靠冰川融水补给,所以,河流径流变化与气温变化有直接的相关性,河流的汛期出现在夏季。但是应该注意:南北半球的季节是相反的。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因此,在冬季,我国大多数河流进入枯水期,河水主要靠地下水补给。
[问题过渡]我们已经知道,地球上的水资源数量是有限的,但是为什么没有用完呢?(因为地球上的水处在不断的循环运动之中)。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是自然环境中主要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基本过程之一。
1.阅读教材图3.37《水循环示意图》,思考以下问题:
(1)水循环发生在哪些水体之间?
(2)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有哪些?(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3)水循环的过程中有哪些主要的环节?
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归纳主要环节:海洋水-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水-地表、地下径流汇入大海。
2.学生活动:让学生画出水循环的简单示意图。
附:练习巩固
3.活动探究:教材p.60,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可以对水循环的环节产生影响。
活动参考答案
(1)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末,黄河下游出现了严重的断流现象,其原因主要是黄河沿河地区,特别是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造成的。它对下游依靠黄河供水的地区所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断流给沿岸地区人们生产和生活用水造成极大困难,此外也对黄河下游的自然生态环境带来极大影响。目前我国政府对黄河断流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统一协调上、中、下游水资源开发与使用数量,对黄河水资源进行跨地区的合理调配;运用大型水利工程(如小浪底水库)对河流水资源的季节变化进行合理调节;在农业生产中大力推行节水灌溉技术和节水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等等。目前这些措施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2)济南近几十年来的泉水断流现象,也主要与人为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的是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使用,导致地下水位的下降。确保泉水长流的措施,一方面可以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入手,如通过增加植被的覆盖率,保持水土等措施,增加地下水的渗入量。另一方面应采取果断而有效的措施,如关闭自备水井,实行地下水开采许可证制度等,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防止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
(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教师引导学生,让学生举例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水循环维持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联系各个圈层,促进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水循环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但要明确水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3.水循环对气候、生态、地貌等方面都产生深刻影响。
(1)分析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1.自然原因。
2.人为原因。
自然界的水循环 篇6
课标解读:
课标中对本节的要求是“学生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主要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分析这条标准,与旧教材的教学要求有些不同,要注意把握如下几点:
1、 教学重点应引导学生通过绘图方式加深理解认识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与环节。
2、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标准要求的重点,对水循环意义的学习应注意形成一些基本的认识,如水循环将水圈、岩石圈、大气圈和生物圈联系起来;水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因子之一;水资源处在不断更新知中,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等。
学情分析:本节是本章的开篇,学生的已有知识是知道自然界水的存在形态、能够概括出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各圈层的特点。已有的技能是有一定的读图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不会的知识是河流的补给和水循环,河流的补给学生不容易理解全面,但这不是本节的重点,可以少花费时间。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是难点,特别是水循环的意义学生理解难度大,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完成。教材分析
1、 教材先阐述水圈的概念与构成,接着说明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互补的关系,从而引出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其中教材所附的读图思考题让学生思考分析陆地水之间相互转化补给的关系。活动题让学生结合水循环原理去分析说明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2、 教材中出现了三种水循环的概念,与“标准”要求不大符合,教学中对这部分内容要淡化。
学生学习目标
1、学生根据水循环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类型、过程和主要环节。
2、学生举例说明水循环的意义。
3、学生运用水循环过程能够说出物质的运动是客观存在的,且有其自身的运动规律,人类活动应遵循自然规律。
学生学习重点
学生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学生学习难点
学生举例说明水循环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生学习方法
1.小组式讨论法;
2.多媒体教学法;
3.读图分析讨论法;
4.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还记得我们学过的第一章的内容吗?为什么说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对,因为地球有生命之源—水。水又以气、液、固三种形态存在,你知道这三态中各个圈层是如何分布的吗?
〔学生讨论〕这三态中各个圈层是如何分布的吗?
[教师引导]从形态和空间分布上来理解水圈的特点----连续而不规则
[教师提问] 读图3、1 水圈的构成,说出地球上的水体主要有哪些?它们所占的比例大概是多少?我们可利用的是哪些?为什么只能用这些?
[学生回答](略)
[教师提问]那请说一说为什么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主要依赖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作为水资源?
[学生回答]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更新周期较短,利用后在较短时期可恢复。因此,它们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也是我们目前开发利用的主要水体。
[分组活动]阅读教材图3.2思考:
(1) 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图中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
(2) 河流与湖泊关系十分密切。假设河流水位与湖泊水位有差异,分析它们的补给关系。
[学生讨论](略)
[教师补充]大气降水是大多数陆地水体的直接来源,所以,我国东部绝大多数河流的径流与降水量季节变化关系密切,有明显的季节和年际变化;靠雨水补给的河流,其汛期出现的时间与降水量出现的季节一致。但是一定要注意:汛期都在雨季,而非夏季,因为不同的气候类型,降水的季节并非都在夏季。在内陆地区,河流主要靠冰川融水补给,所以,河流径流变化与气温变化有直接的相关性,河流的汛期出现在夏季。但是应该注意:南北半球的季节是相反的。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因此,在冬季,我国大多数河流进入枯水期,河水主要靠地下水补给。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湖泊对河流水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洪水期,沿河湖泊及水库会起削减洪峰的作用。
[问题过渡]我们已经知道,地球上的水资源数量是有限的,但是为什么没有用完呢?(因为地球上的水处在不断的循环运动之中)。
【板书】 一 、水循环
【学生讨论】我们所用的水从哪里来?怎么来的?绘制我们所用水的来龙去脉。
【教师讲解】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放投影图】或教师自绘板图边画边讲,讲清水循环的概念。
【板书】2.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学生归纳】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
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
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
【学生讨论】根据水循环发生的范围可以把水循环分为哪几类?分别说明其循环过程中的主要环节。
【学生探讨归纳】:海陆间循环(也叫大循环),陆地水循环,海上水循环。
大循环:海洋水→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大海
陆地循环:陆地→蒸发(蒸腾)→降水
海上循环:海洋→蒸发→降水
【教师提问】
1.想一想,驱动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是什么?
2.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主要对水循环的哪些环节产生影响。
【教师点评】 在太阳能及地球重力的作用下,水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通过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以固、液、气三态的转化形成了总量平衡的循环运动。
水循环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巨大,人类目前只能以增加或减少地表蒸发、人工降雨及跨流域调水等方式,去影响水循环的个别环节。
【教师提问】水循环这种规律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下面请同学们思考:我国许多地方修建水库,以及“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解决什么问题,有何作用?
【教师归纳】修水库,主要是解决水资源年内分配不均(季节变化大)的问题。水库的作用是在河流的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从而调节河流水量的季节变化。
“南水北调”工程,以及前些年搞的城市引水工程,如“引黄济青”、“引滦入津”、“引黄入晋”等,均属跨流域调水工程,主要是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地区分布)不均的问题。
【过渡】阅读p60页“活动”讨论相关内容。
【师生归纳】(略)
【过渡】水循环有什么意义?
【板书】3.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学生讨论】学生就近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发言。
1、 举例说明水循环可以维持全球水量平衡。
2、 举例说明水循环可以更新陆地淡水资源。
3、 举例说明水循环可以调节全球热量平衡
4、 举例说明水循环可以塑造地表形态
【教师归纳】
水循环的作用及其意义——概括起来有四点:
一是维护了全球水量平衡(通过各个环节,把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有机地联系成为一个水循环系统,水在不断地运动、转化);
二是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水循环使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乃至与海洋水之间相互交换转化,促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水循环系统);
三是使地球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
四是水循环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并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板书】(1)维护了全球水量平衡
(2)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
(3)调节全球热量平衡
(4)调节全球热量平衡
【教师提问】地球上的各种水体都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中,在其运动过程中水的总量是否发生变化?这说明什么?
【学生讨论】看书得出答案:全球总水量在长时间范围内保持不变,说明整个水圈的水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教师提问】既然自然界中的水总处于动态平衡状态,那么我们人类是不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利用水资源呢?
【学生讨论】 用事例说明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学生集体讨论】归纳出结论:如果人类不合理利用水资源,不顾水循环和平衡的原理,就会造成水资源的枯竭。
【教师点评】强调: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水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人类取用水量超过了水资源更新的数量,或者遭到了污染,就会造成了水资源的枯竭,因此,一定要保护水资源。一是合理利用,即利用量不能超过水的更新数量;二是保护水质,免受污染,这样才能保证水资源的永续利用。
板书设计
一 、水循环
1.水循环的概念
2.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3.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维护了全球水量平衡
(2)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
(3)调节全球热量平衡
(4)塑造地表形态
学习评价
教师评价(40分) 小组评价(40分) 学生自评(20分)
学生在小组讨论
中的参与情况
学生在小组中
的探究效果
学生回答问题情况
学生在本节课的
收获情况
自然界的水循环 篇7
[从容说课]一、教学内容分析
水循环是自然界物质运动的重要规律,因此该节在本章乃至全书中具有重要地位。本节教材主要围绕“水的运动规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来编排,第一部分“相互联系的水体”教材首先介绍了地球水圈中的各种水体类型,并指出淡水的储量不足及其巨大作用,然后以“读图思考”的开式,说明陆地水体的相互联系,从而阐明了地球上各种水体是相互系着的,是运动变化的。第二部分“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阐述:一是水循环的类型、过程,主要环节,发生的领域及其意义;二是以“活动”的形式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三维教学
1、了解水圈构成和特点,理解水循环过程及其地理意义,并可起用水循环知识分析常见人类活动与水资源关系。
2、通过绘制水循环示意简图,学会用图说明问题,通过水循环三种类型的比较,感受地球各圈层,各地理要素的相互联系性
3、通过学习淡水的有关知识,树立水资源优患意识,树立科学资源观通过水循环知识学习,学会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1、水循环的形成过程和地理意义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影响
教学难点:1、水循环地理意义
二、数学思路设计
1、长歌 引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及学生学习兴趣。
2、"相互联系的水体"该部课标虽未做要求,但它是水循环知识的铺垫,因此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根据"水圈构成图",找出我们平常用到的淡水类型及其占水圈的比例培养学生科学的资源观。"读图思考"是让学生了解各种水体之间是怎样相互联系的,并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河流量如何随补给水源变化而变代。
3、根据"相互联系的水体"来说明水循环过程,并注重理解水循环的各个环节、绘图、回到课前问题"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并引出一江春水向东流"为什么流不尽?"导入水循的意义,并据此分析"人类对水循环的哪些环节可以施加影响?水循环持续不断更新?
4、学习延伸设计:收集家乡河的资料,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并对该河流的治理和开发提出自己的设想。
自然界的水循环 篇8
一.背景分析
(一)说教材分析
《自然界的水循环》作为高中地理教材必修1第3章《地球上的水》的开篇内容,涉及内容既是水资源基础知识,激发学生求知欲,又为后面章节的学习作铺垫。
本节课由“相互联系的水体”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部分内容组成。“相互联系的水体”部分内容主要是对水圈的构成、自然界的各种水体之间的关系作了简要的介绍,为学习水循环的学习作基础知识方面的铺垫。“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紧紧围绕 “水循环示意图”以海陆间循环(又称大循环)为主介绍了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分析了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二)说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具备由盲目阶段向自觉阶段发展过渡的心理特点;他们的认知能力的发展将接近于成熟,能运用抽象的适用形式、逻辑的推理方式去思考解决问题,可进行独立探究活动和研究性学习。
高一学生对一些地理表面现象的认知较多,对原理性认知较少。学生已有知识是知道自然界水体存在形态、能够概括出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各圈层的特点;已有的技能是有一定的读图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基本掌握了物质三态变化,对物态变化中吸、放热也有一定的了解;学生要掌握的是水循环过程及其意义、河流的补给等内容。
(三)说教师自身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教师只有清晰地认识自己,意识到自身的优缺点,才能更好的扮演好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
根据mbti心理类型理论,在四个指标,八个偏爱所组成的16种类型中,我是enfp型,所以我的教学风格是情感型。在解决探究性问题时,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成绩、性别等组成异质小组,采用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交流,营造一种自由、活跃、和谐的环境,从而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
二.教学目标
(一)说课标
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标准是“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其中“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为“了解”的水平;“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为“理解”的水平,为本节课的重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课标的分析,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确定本节教学目标如下:
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水的三态变化,说出水圈的构成。
2)绘制水循环示意图,结合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
3)举例说明水循环在塑造地表形态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绘制“水循环示意图”,学会绘制简单地理示意图的方法。
2)通过结合“水循环示意图”、分析其过程,学会分析相关地理事物的方法。
3)通过小组讨论黄河断流问题,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水体有关知识,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2)通过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主动探究生活中的地理知识的兴趣。
3)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体会到物质的运动有自身的运动规律,人类活动应遵循自然规律。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说教学重点: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教学重点的确定,能使学生树立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从而对我国的“黄河小浪底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的观念。
(二)说教学难点:不同水体相互补给的关系
目前学生对各区域的特征了解不多,同时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比较缺乏,对各种水体之间的补给关系不易理解。
四.教学策略
(一) 说教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以此为出发点,本节课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的能力,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式:
1、地图法:学会观察图3.2和图3.3运用示意图,提取地理信息基础上,师生共同绘制水循环示意图,利用水循环示意图来说出水循环的过程与主要环节。
2、案例分析法:(黄河断流问题)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可以对水循环的环节产
生影响,不断完善知识体系,真正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目的。
3、探究教学法:概括出水循环意义是通过收集来的一些直观性较强的图片、视频材料以及文字、
数字资料,用扑捉到的生活中的地理事例,共同分析探讨,培养分析、探究的能力。
(二)说学法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会是中心,会学是目的。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学法:
1、学会析图、绘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3.2和图3.3,运用示意图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并学会绘制水循环示意图;
2、学会分析:在分析黄河断流案例过程中,学生收集相关资料、通过讨论、共同分析出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3、学会探究:通过资料的展示与小组讨论,运用具体的实例探究出水循环的意义,学会扑捉生
活中的地理事例,共同分析探讨,进而进行提炼、概括。
自然界的水循环 篇9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课标解析
1.通过阅读有关资料,理解陆地水体的组成以及相互关系;
2.知道什么是水循环;
3.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并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
4.能理解并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5.运用水循环的原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
★重点
1.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
2.能理解并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思路
复习引入→复习地球的外部圈层,引入水圈
案例分析→引入长江为案例,分析水体相互关系和水循环
案例内容 学习目标
长江流域水体的分布→地球水体的类型
长江水源的来源分析→水循环的环节、动力、类型→归纳水圈的特点
水的三相如何变化,水的空间分布如何变化→水体之间通过水循环的环节相互联系,并伴随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长江各水体的作用,长江上、中、下游景观图的分析→水循环的意义
引用黄河断流案例→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归纳总结
★学习过程与方法
[复习引入] 在第一章我们学过地球的圈层结构,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地球的外部圈层有哪些?这当中能以固、液、气三相并存且能相互转化的是哪个圈层?水圈里的水主要分布在哪里?(学生回答)
水是地球上分布最广和最重要的物质,水不仅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因素。正因为有了水,地球才变得丰富多彩,充满生机。这一章我们将探讨和学习地球上的水圈的基本运动规律和水资源对我们的影响。今天首先让我们一起探讨地球上的水是如何循环运动的?水循环对自然地理环境有何影响?
[案例分析] 打出以下歌词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设问和读图分析]
1.你能说出这首歌曲的歌名吗?请你从地理的角度分析长江的地理特点。
2.从空间分布上来看,长江属于哪一类水体?读长江流域地形图和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图,试在图上指出长江流域上存在哪些陆地水体?
结论:(1)地球上的水体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
(2)陆地水体包括:河流水、湖泊水、冰川水、地下水、生物水、土壤水、沼泽水。
3.读图思考、讨论:长江的水源来自哪里?歌词里为什么说“你是无穷的源泉?”
回答:(1)长江的水源来自冰川融水、大气降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的补给,其中最主要是来自大气降水。
(2)大气降水是来自大气水,而大气水是来自海洋水和陆地水的蒸发。
(3)水蒸发的动力来自:太阳辐射
(4)海洋水通过水汽输送(大气运动)到达陆地上空。
(5)长江水最终流入海洋,这说明水完成了从海洋à陆地à海洋的水循环的运动过程。这种水循环发生在海洋和陆地之间,因此称为海陆间大循环,这一循环过程使长江水源源不息,并且不断得到更新。
4.根据以上分析,请你归纳水循环是通过哪些环节完成的?你认为哪些环节对我们人类影响最大?今年入秋以来我省出现大旱是水循环的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结论:(1)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是: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2)对人类影响最大的是: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
5.请在《评价手册》上画出水循环的示意图。
6.水循环过程中,水的三相是通过哪些环节产生变化的?水在空间分布产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系列的变化对地理环境有何影响?
结论:(1)液态水通过蒸发变成气态水,气态水通过降水变成液态水或固态水,在三相的转变过程中,使能量得到不断的转换,也使各种水体得到不断更新。
(2)在水循环过程中,水的空间分布也在不断变化,从海洋à大气à陆地(生物圈、岩石圈)à海洋,说明水循环使水在四大圈层中不断转换,同使也通过水循环使四大圈层紧密联系在一起。
7.假如你是太平洋中的一滴水,有机会通过水循环到长江流域进行一次旅行,请你说一说你的经历及沿途的所见所闻。(注意水的形态变化、流速变化和地形的变化)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出示长江干流地形图和上游、下游的景观图,思考为什么长江的上、中、下游景观会有如此大的差异?
回答:长江属于地表径流,长江能塑造地表形态,上、中游河流侵蚀形成峡谷,下游河流沉积形成冲积平原和三角洲。
8.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维持全球水量平衡,不断更新陆地淡水资源
(2)联系四大圈层,促进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调节全球水热平衡,还塑造地表形态。
([活动:讨论] 课本p60活动题,通过分析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并举出实例。
结论:1.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水循环的环节有: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2.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水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人类取用水量超过了水资源更新的数量,或者遭到了污染,就会造成了水资源的枯竭,因此,一定要保护水资源。)
[板书]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一、水循环—水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二、水循环的主要环节: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类型:海陆间大循环、海洋循环、陆地循环
三、水循环的意义
1.维持全球水量平衡,不断更新陆地淡水资源
2.联系四大圈层,促进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调节全球水热平衡,还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四、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1.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水循环的环节有: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2.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水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人类取用水量超过了水资源更新的数量,或者遭到了污染,就会造成了水资源的枯竭,因此,一定要保护水资源。)
[布置作业] 完成《评价手册》p63-64 第1、2、3题
自然界的水循环 篇10
教学目标
⑴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陆地水体的组成及主要类型,能够分析掌握陆地各种水体之间相互运动和相互转化的关系,掌握陆地水体的运动更新过程和规律,明确水循环对整个地理环境的作用和意义。
⑵ 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判读地理原理示意图的方法,培养学生从图像中提取、认定、加工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
⑶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陆地水体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明确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应合理利用水资源使之能够可持续利用下去,使学生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逐步树立人地协调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水圈的组成及主要的水体类型;
2.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3.陆地水体的补给关系。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考情分析】高考中多以水循环示意图、区域图、热点材料为载体,突出查水循环的原理、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以及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高考预测】1.以大型工程建设如南水北调,三峡大坝,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及城市化建设为切入点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2.以区域图、水资源分布及利用图表为背景,考查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结合有关水资源的重要工程、重要政策,以案例的形式考查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措施。
水圈的组成
1.图解水圈的组成
2.特点:地球上各种水体共同组成的一个________但不规则的圈层。
知识点一:水循环的类型及环节
【双基落实】
1. 概念:自然界的水在地球表层通过各个环节
________运动的过程。
2.类型及主要环节:画出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
(在右中画出水循环环节箭头方向,标注各环节
及水循环的三种类型)
【真题选粹】
(20xx山东卷)下图是我国某地区略图,图中景观图片为黄土塬(黄土高原地区面积广阔、地面平坦的黄土高地)。黄土塬上水循环过程不同于黄土高原其他地貌类型区,其最弱的环节是
A.降水 B.下渗
C.蒸发 D.地表径流
知识点二: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因素
【高频考点】
【真题选粹】
(20xx课标卷II)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根据大屏幕展示图片可知: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河流众多,沼泽广布。
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8分)
提示:沼泽广布的原因从水循环的角度考虑主要是地表水来水量大,排水不畅、下渗少、蒸发量小,其影响因素与地形、气温、冻土、凌汛等有关。
【深度探究】
(分组讨论,利用水循环的原理分析以下四个问题的形成原因)
1.分析死海面积缩小的原因
2.分析修水库对河流径流及库区的影响
3.分析土地盐碱化的形成原因
4.分析城市内涝的原因
【高考选粹】
(20xxo新课标I卷)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结合大屏幕上的图片完成下列小题。
1. 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
A.为植物提供养分 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C.吸附雨水污染物 D.保持土壤水分
2. 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
A. 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 B. 种植土层和砂层
C. 砂层和砾石层 D. 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
知识点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双基落实】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实现了________、大气圈、岩石圈和____________的相互联系;
(2)促进了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更新,维持了全球水的________________;
(3)调节圈层间的________________,进行能量的转换,改造地表形态;
(4)使地表物质发生________。
【高频考点】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措施
提示:自然原因(空间分布不均、时间分布不均、气候干旱,水资源总量少)
人为原因(人口剧增,工农业发达,需求量大;水资源浪费;水资源污染)
【考向透视】
亚马逊雨林在地球的水循环和碳循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读“亚马孙平原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来自本地区的水汽经上升、冷却形成降水降到地面,相当于亚马孙河流域总降水量的50%,另外50%降水量来自( ) 带来的水汽。
(2)据调查,近年来亚马孙河流域某些地区空气湿度下降,降水量减少约20%,但是流入亚马孙河的水量及洪水次数反而有所增加。结合水循环原理,解释以上现象。
自然界的水循环 篇11
地理必修1人教新课标
3.1.自然界的水循环 学案
一、课标解析
了解水圈内的各种水体类型的数量和分布,了解淡水有限性,增强合理用水的意识。
理解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水体的相互关系,加深对地理现象相互联系的理解。
掌握水循环的概念、领域、类型、环节和地理意义,根据人类活动与水循环的关系,调整自己的作为,趋利避害。
二、主干知识梳理
存在形态: 、 、 , 分布最广、数量最少的是 ,分布最少,数量居中的是__。
相互联系 存在空间: 、 、 ,海洋水是最主要的
的水体 陆地水:地表水 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水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 的关系。
自然
界的 概念:指自然界的水在 、 、 、 四大圈 层中通过各个 连续运动的水循环过程。
水循环 时空特点:
动力: 、重力能等
水循环的 环节: 、 、 、 、下渗
过程和意义 类型: 、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意义:维持全球水量平衡,更新陆地淡水资源:在水循环这个系统中,水在连续不断地 、 ,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的 状态,并维持了全球水的 。
调节全球的热量平衡:水循环对地表太阳辐射能起着 、
和 作用,缓解了不同纬度的 平衡。
塑造地表形态: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 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 地表形态。
三、典题解析
[例1](xx年上海地理)水循环是地球表层最为活跃,影响最为深刻的动力过程之一。地球上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请回答下列两题:
(1)古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从河水补给角度可理解为 。
古诗曰“百川归大海,何日复西归”。从水循环角度理解,通过 环流实现水汽输送,形成水的海陆间循环。
(2)在全环水循环中,陆地水主要通过 方式进入到大气层中。
解析:(1)题借用古诗句考查河流补给来源以及形成陆地径流雨水补给的原因。黄河流域河水补给形式上有多种形式,但是降水补人是主要方式。陆地上地表径流主要通过大气环流(含季风环流)实现水汽输送和以降水的形式补充地表水。
(2)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的环节等知识,应扣住“陆地水进入大气层”这一环节进行分析。
答案:(1)雨水是主要补给 季风 (2)蒸发、植物蒸腾作用
[例2](03全国文科综,36)读图,甲地年降水量为680mm,丙河年径流总量为118亿m3(黄河年径流总量为575亿m3)。回答。
(1)丙河的汛期在 季,其主要补给水源为 、 。
(2)甲地降水的水汽来源于 、 ,其降水量较多的原因是
。
(3)乙湖具有明显的咸淡分区,它的 (东部或西部)盐度较高,成因为 ;另一部分盐度较低,成因为 。
(4)丁地所在的国家是 。
解析:(1)首先确定图示中的范围位于我国新疆西部和中亚东部。这是答题的关键。(2)该地区以北、以西地形以平原为主,因此北冰洋和大西洋的水汽可以长驱直入到达中亚地区。(3)甲地位于天山山脉迎风坡,故降水右达680mm。(4)丙河地处内陆,其补给主要靠高山冰川和甲地区雨水补给。(5)乙湖为内陆湖,应属咸水湖,湖泊东西狭长,注入湖泊的河流分布在西部,因此西部盐度较小,东部盐度较大。
答案:(1)夏 雨水、高山冰川融水(2)大西洋、北冰洋 海洋水汽进入山区,由于山地的阻挡抬升作用,多形成地形雨。(3)东部乙湖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少、蒸发量大,河流注入淡水对东部地区影响小,盐度偏高。西部地区因有丙河大量淡水注入,因此盐度较低。(4)哈萨克斯坦
四、课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 地球上除冰川外占淡水总储量多的水体是( )
a、冰川 b、海洋水 c地下淡水 d大气水
2、 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水体是( )
a河水 b 冰川 c井水 d湖泊水
3、 水循环的最主要动力是( )
a太阳辐射能 b重力能 c大气运动 d太阳月球对地球的引力
4、对长江、黄河水的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参与海陆间循环 b、只参与陆上内循环
c、只参与海上内循环 d、既参与海陆间循环,又参与陆上内循环
5、下面关于水源补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长江中下游众多的湖泊对长江径流的调蓄功能经1998年的洪水证明已完全丧失
b.中亚咸海面积由20世纪50年代的6万km2快速缩减到目前的不足4万km2,这表明这里气候正在变干,降水越来越少
c.东北地区冬季积雪融化后水量较少,不能算是河流的补给
d.陆地各种水体不断运动更新和和转化,所以一般河流的补给来源往往不只一种,而有多种补给来源
若大气降水是100%,以前渗入某城市地下和转化为城市地表径流的数量分别占降水的50%和10%。随着城市化的进程,现在渗入地下与转化为地表径流的数量分别占降水的32%,43%,据此回答6-7题
6、导致城市地表径流比重增强的原因是( )
a城市气候异常导致大气降水量显著增加
b城市化进程与径流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c城市开挖了数条人工运河
d城市绿化面积减少,道路与建筑面积增加
7、该变化不可能导致的后果有( )
a城市清洁用水需求量会相应增加
b城市地表的蒸腾数量会相应减少
c城市河流中悬浮固体和污染物含量会相应增加
d城市河道发生积水的频率会相应增加
8、关于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资源可以循环更新,因此不必节约使用
b海陆间循环、陆地循环都能使水资源得到更新
c由陆地循环更新的水资源数量较少,因而陆地循环对各地的影响意义不大
d水循环能影响全球环境,但影响力度不大
(广东)图3为某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曲线示意图,读图3回答10~11题。
9.该河流位于( )
a.亚热带季风区
b.亚热带大陆西岸
c.温带季风区
d.高寒地带
10.能正确反映该河流水文特征是
a.由雨水和地下水补给
b.冬季断流
c.有一个汛期
d.年径流总量大
(二)综合题
11、(广东综合)对绝大多数生物来说,没有水就不能存活。地球上如果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请回答下列各题
(1)水在植物生活活动中的意义是① ② ③ 等功能。
(2)在全球水循环中,陆地水主要通过 和 方式进入到大气层中。
(3)我国西部地区干旱缺水,为改善这种状况可采取植树种草的措施,因为森林和草地具有保持水土、 和 的作用。
12、(广东)图5为某地区的平面图,图6为图5中河流r的纵剖面图,表2为图5中p地的月平均温度和月平均降水数据。据此回答(1)-(2)题。
(1)根据表2的气候数据,判定p地所在的地区属于:( )
a.亚热带 b.温带 c.季风气候 d.大陆性气候
(2)河流r的水源补给主要来源于:( )
a.夏季降水 b.春季降水 c.深层地下水 d.冰川融水
(3)近年来,河流尾闾地区的农业区不断缩小,尾闾湖基本消失,主要原因可能是:( )
a.中上游地区工业生产发展 b.臭氧层空洞
c.中上游地区沙尘暴增加 d.中上游地区农业用水量增加
(4)近年来,分布于冲积—洪积扇前缘的泉水大量消失,主要原因可能是:( )
a.温度下降 b.温度升高 c.上游森林被大量砍伐 d.过量抽取地下水
(5)协调本地区发展和环境之间关系的途径有:( )
a.增加移民 b.控制人口数量 c.扩大耕地面积 d.保育天然植被
五、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地下水是一种宝贵的水资源。回答26-27题。
图 9
(江苏卷)1.图9为某地两条河流两侧的潜水位等值线示意图,可反映河流与潜水补给关系的一般情况。图中数字表示潜水位(单位:米)。读图判断。( )
a.a图河流和b图河流均自南向北流
b.a图河流自北向南流,b图河流自南向北流
c.a图潜水补给河流,b图河流补给潜水
d.a图河流补给潜水,b图潜水补给河流
2.近年来,苏南地区封闭了大量的机井,其原因主要是(江苏卷)
a.加快地面沉降 b.保护地下水资源
c.地下水开采成本高 d.苏南地表水丰富,不需要开采地下水
读图,回答3—4题。
3.该河流的补给主要来源于 ( )
a.降雨和少量地下水 b.春季融雪和夏季降雨
c.地下水、融雪和降雨 d.冰川融水和夏季降雨
4.该河所在的地区可能是 ( )
a.东北三江平原 b.浙江南部
c.新疆塔里木河流域 d.青藏
(江苏)图4为“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读图回答7-9题。
5.a 位于( )
a.太平洋 b.亚洲大陆 c.非洲大陆 d.印度洋
6.若箭头还表示洋流流动方向,该处洋流是( )
a.西风漂流 b.日本暖流
c.墨西哥湾暖流 d.北太平洋暖流
(二)综合题
7 .“水循环示意图” 回答下列
问题
(1) 在图中直线的一端加绘箭头以正确表示水循环过程。
(2) 写出图中名字母代表的水循环。环节的名称:a ;b ;c ;f ;g 。人类修建水库工程影响的是 环节。
(3) 选择左上图中的字母填入右上图中相应的方格内,以正确表示海陆间大循环过程。
(4) 海陆间大循环的重要性表现在 。也能在这一方面起到一定作用的水循环类型是 。
(5)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南水北调与 (环节)最密切。
(6) 最能代表我国夏季东南风的环节是 。
8.xx年12月27日,我国南水北调东红线工程正式开工。读“南水北调东线方案”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a) 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南水北调工程实现人类活动对 施加的影响。
b) 在东线方案工程中,可利用 河主干线及周边平行水道作为输水渠道。
c) 东线方案主要能缓解我国水落石出资源最缺水的地区(自北向南依次为) 河、 河、 河三大流域用水的紧张情况。
六、课后学习反思
参考答案
课堂练习1.c 2.a 3.a 4.d 5.d 6.d 7.c 8.b 9.c 10.c
11.:(1)①有利于新陈代谢各种反应的进行 ②有利于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输送 ③有利于维持植物体内的温度
(2)蒸发 植物蒸腾作用 (3)涵养水源 调节气候
12. (1).bd (2).ad (3).ad (4).cd (5).bd
能力提升1.c 2.b 3.a 4.b 5.a 6.d 7.(1)图略 (2)蒸发 降水 水汽输送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f (3)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次是:bcfhge
(4)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 (5)f (6)c
8.(1)地表径流(2)京杭大运河(3)海 黄 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