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教案(通用2篇)八年级地理教案

98e范文网 时间: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教案(通用2篇)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教案 篇1

  第一节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相关课件]

  教学要求

  1.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自然资源,以及自然资源的分类。

  2.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以及中国资源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国情现状。

  3.教育学生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并倡导节约资源的崭新观念,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结构分析

  本节内容知识结构如下:

  内容点析

  1.自然资源与我们

  自然资源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界中关系国家经济发展、产业布局、人民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使学生从实际生产、生活的实例出发,从身边用到的、看到的物品出发,体会“自然资源与我们”的密切联系。在“活动”课文中,又安排学生从衣食住行各方面,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充分挖掘学生的自身体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自然资源的相关知识。

  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包括哪些基本的种类?教材没有使用一些概念化、抽象化的文字叙述,而是举出实例,说明其“存在于自然界中,并对人类有利用价值”这两个基本属性。并以图3.1四组图片代表性的说明了自然资源从自然界中的原始状态到各种利用形式的转化。

  图3.2以土地和小河流水的例子让学生体会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差别,并提出了对于不同种类的资源应有区别的进行合理利用和保护:对于可再生资源,要注意培育和保护;对于非可再生资源,要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在“活动”课文中,又安排学生对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说法进行讨论。以此层层深入地把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渗透给学生。

  图3.3以黄河断流、淮河水污染和土地荒漠化为内容,既说明了可再生资源如果不被合理利用和保护,就可能失去其“永续利用” 的特性;又让学生直面我国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现实问题;引起学生对这类问题的关注,并培养学生保护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2.资源丰富,人均不足

  科学辩证地认识“地大物博”这个常用的形容词,对合理利用和保护我国的自然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一段课文中,通过数字说明、文字分析和阅读资料等形式,将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突出特点客观地展示给学生。应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我国“资源大国”的优势,特别是和上学期学习过的世界上一些资源贫乏的国家和地区进行对比(例如日本、西欧),更可增强学生们的爱国热情,鼓励学生们富国强民的信心。同时,也应启发学生分析“人口大国”对以上优势的负面影响,对学生进行“危机教育”。

  图3.4通过三个学生的对话将问题引向深入,提出了人口与资源的矛盾还将继续激化:一方面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还会不断大量增长;另一方面,生活水平和生产能力的提高,自然资源的消耗量也将持续增长。再加上我国资源利用不当、保护不力、管理不善等问题突出,导致破坏和浪费严重,更加剧了我国资源问题的严峻性。由此,节约资源、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呼之欲出。这种课文形式活泼,内容简洁,避免了刻板的说教。

  对于学生而言,环保教育的成果应落实在行动上。“活动”课文启发学生从自身体验出发,关注社会;从身边小事做起,参与环保;提出具有现实意义和可行性的行动计划和倡议,这些都很好的体现了教材注意挖掘学生体验和生活经历,密切联系社会实践,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图。

  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

  建议本节安排1~2课时。

  【新课导入】

  建议提出一个与学习新课有关的问题,引起学生想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兴趣。

  例如:“是不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都是自然资源?你知道的自然资源有哪些?”继而通过学生的讨论,以及阅读课文,明确自然资源的相关概念和种类。

  【自然资源与我们】

  教学时应充分挖掘学生的自身体验。可让学生从课桌上、教室里的纸笔、书包、桌椅开始联想,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生产中的原料、燃料,都和哪些自然资源密切相关?要鼓励学生的发散思维,并指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

  进而指导学生阅读和分析图3.1的四组图片。从资源到成品的转化过程不必细讲,但应引导学生就“是否可以循环或重复利用”这一问题,结合图3.2,引导学生区别矿产资源和其他资源的不同。并可由此得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概念。

  这里,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实例,让学生判别哪些是可再生资源,哪些是非可再生资源。例如:太阳能、石油、风能、铁矿、动物、草原等。

  结合图3.3,可从更多方面对我国的自然资源遭到破坏的情况进行介绍。最好由学生收集相关资料、信息,在班内进行交流。最后使学生由大量的实例认识到:可再生资源如果不能被合理的利用,也会枯竭的。至于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建议在这里先不必展开,可在讲完“人均不足”后,结合我国的人口数量及人口素质问题,再展开拓展讨论。

  【资源丰富,人均不足】

  在这一部分教学中,既要突出我国资源总量丰富的特征,又要引导学生说出人口问题对我国资源产生的压力。可以多补充一些相关数据,总量和人均的对比,使学生对我国资源现状有辩证的了解。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的人口要与本国资源环境的承载力相平衡,中国的经济要走符合我国人口与资源环境国情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活动】

  结合教材中的“活动”,可开展多种形式的探究学习。例如开展小组讨论:“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或由学生收集资料,进行相关题目的讲演;或开展辩论赛,注意设计的辩题应有充分的争议性和现实意义,例如正方辩题为“在我国,可再生资源的破坏和退化是可以避免的”,反方辩题为“在我国,可再生资源的破坏和退化不可避免”等。相关可进行拓展的讨论题目还有:

  黄河断流是天灾还是人祸?

  昔日草原为何变成沙漠?

  水资源第六大国为何还有水荒?

  沙尘暴为何越刮越烈?

  ……

  教材中的“活动”,目的是使学生意识到,自然资源的问题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即使是中学生也可以从身边小事做起,为保护我们的资源和环境做出贡献。在这里可以启发学生,提出更多可行性建议或计划,并在班内或学校内开展例如垃圾分类、收集废旧电池、节水宣传等方面的实际行动。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什么是自然资源,有哪些主要类型;

  2.知道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国情特征;

  3.能正确评价我国自然资源的优势和劣势。

  过程与方法

  1.举例说明什么是自然资源,我们在生产、生活中都用到哪些自然资源;

  2.讨论以上提到的自然资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两类;

  3.结合课本图文资料,谈谈怎样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4.通过课本资料的数字,明确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

  5.讨论我国自然资源特点形成的原因:

  6.讨论,为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能辩证的认识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的意义,进而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

  本节重点

  1.自然资源的分类;

  2.我国的自然资源国情特征: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本节难点

  树立保护资源的意识,在生活中自觉保护资源。

  教法学法

  读图分析法、讨论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出示一幅生活资料图片,让学生追本溯源,明确这些生活资料最终来自自然界。

  讲授新课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一段,完成下面问题。

  1.自然资源的概念(注意概念中的关键词: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

  2.请同学们举例说出你知道的自然资源:

  3.判断下列资源哪些是自然资源;水、阳光、草地、动物、森林、小麦、雷电、玉米、核桃。

  二、请同学们阅读图3.1,回答问题。

  1.上述自然资源哪一种与其它自然资源不同?

  2.我们可以把自然资源分为哪两类?(可再生资源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能够循环使用;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等,总是用一些就少一些)

  3.举例说明你所知道的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三、读图3.2和3.3,回答问题。

  1.可再生资源具有什么特性?

  2.可再生资源是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据图说出你的理由;

  3.根据上述内容你认为应该怎样利用和保护资源?

  四、出示我国陆地、矿产、耕地、河流年径流量、森林等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的比值资料,据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填写下表

  自然资源

  居世界位次

  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比值

  陆地面积

  矿产资源

  耕地面积

  河流年径流量

  森林面积

  2.据图总结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

  3.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我国自然资源国情形成的原因。

  4.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怎样评价我国的自然资源的国情。

  5.同学们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认为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样节约资源,谈一下你是怎样保护资源节约资源的?

  作业: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出一期手抄报。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