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精选2篇)八年级地理教案

98e范文网 时间: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精选2篇)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篇1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一节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不同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的类型;结合生活体验,以某一类型的区域为例,举例说出不同尺度、不同级别的区域。

  2、初步学会在简单的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的方法。

  3、阅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能够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通过对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界线的分析,知道我国四大区域划分的自然、人文综合原因,初步了解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2.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三)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二、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一)教学重点: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二)教学难点:

  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三)教学突破:

  举一反三,理解其他的地理区域的分区方法

  三、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师用书

  (二)学生准备:

  课本、地图册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新疆山地牧场景观图、西双版纳景观图、东南沿海景观图和长江三角洲景观图与四位扮演者口述台词(课文中的叙述)配套,打开。

  讲授新课:

  这项活动完成后,再同学试着描述自己家乡的特点。

  (学生回答)我所在的行政区域是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教师承转)那么,我们看看这段描述里面,既有行政区域,也有自然区域。

  (教师总结)可见:同一地理区域,可能同时兼有多重身份。不仅如此,而且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者不同级别的区域。例如说,我国的行政区域可以划分成三个级别;而我国的温度带可以划分成五个尺度的温度带,大家想一想,分别是哪些呢?

  (学生回答)……

  承转(课件展示)我们看看下面两封信封,想想它们和我们所讲的区域有什么关系。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邮政编码的前两位表示省级行政单位,第三四位表示州县级行政单位,第五六位表示乡镇级行政单位或者街道。这里的75表示宁夏的邮编,00表示

  银川的邮编,01表示解放西街的邮编。

  (教师提问)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反映出区域的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呢?

  如:长途电话号码:区号+电话号码

  (承转)(课件展示)下面大家看看下列几幅图各是哪个地区的景观?

  (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那么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四个地理区域是按照什么标准划分的呢?

  (学生回答)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来进行划分的。

  课后活动题:

  (课件展示)我们首先观察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和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看看它们有没有相似性。

  (教师提问)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哪些结论呢?

  1、我国西北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分界线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体一致。

  2、我国西北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分界线,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看是否受夏季风的影响,即季风因素的影响。

  (课件展示)中国1月等温线图、年降水量线图,来完成课本活动题2

  (学生观察,得出结论)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1月0°等温线,与我国800mm等降水量线,以及秦岭—淮河一线相似。其主导因素与气温和降水相关,即气候因素。

  (课件展示)中国地势图、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分界线图,观察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分界线与哪个地势界线基本吻合?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学生回答)……

  1、青藏地区和其他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相一致;

  2、其主导因素是地势因素。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人们可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地理区域,一个地区可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在此基础上,我们重点学习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位置和范围。正是由于区域间存在的差异性较大,而同一区域内相同或相似性较多,我们才有必要对它们进行区域划分,有利于人们因地制宜安排生产、生活。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篇2

  教学反思就是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下面小编为您推荐3篇关于初中地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反思的范文,赶紧一起来学习吧。

  初中地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反思一

  《中国的区域差异》是中国地理总论和中国区域地理的衔接点,是在上册讲述中国地理概况,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我国不同地理区域的差异。

  其中《四大地理区域》内容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是“认识不同的地理区域”,第二是从宏观角度认识“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按照区域名称,区域位置范围,区域划分依据的顺序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四大区域的自然地理差异。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教学难点是: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结合本人本节教学实例,教学反思如下:

  一、反思教学过程:引入自然,承转过渡连贯,层层推进。创设的情境、问题都较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如:

  1、从复习上学期的章节目录开始,到打开新课本浏览目录,既使学生了解本学期所学内容,又启迪学生目录说明与上学期有何不同?让学生清晰认识:上学期内容是中国地理总论部分,今个学期进入区域地理学习。而本节课是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

  2、在“认识不同的区域”教学中,按照“感受区域的存在”, “尝试划分区域”、“认识不同类型和不同级别的区域”顺序逐步推进,引导学生加深对区域的认识。如设计有以下问题情境: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感受到区域的存在,请同学们在生活中找一找。(如长途电话号码、家庭住址、邮政编码)

  2)长途电话号码、家庭住址、邮政编码,让我们更多感受行政区域的划分,其实区域的划分有许多,想一想,有哪些?(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三级阶梯的划分、干湿地区的划分、温度带的划分、内外流区域的划分)。同学们会划分地理区域吗?

  3)让学生完成第三页活动,让学生初步学会在简单的地图上进行地理区域的划分,体会划分地理区域的方法。

  初中地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反思二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是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的不同类型的区域。同一地理区域,可能同时兼有多种“身份”。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我国可以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四大地理区域。关于区域地理方面的知识,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思路上还比较陌生,因此在课堂上,不仅让学生掌握不同的地理区域类型,还要注意学习方法的培养。让学生能够读图分析四大地理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植被等方面的特点,最终达到爱学地理、会学地理、活学地理的教学目的。

  读图5.4“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首先要通过界线A、界线B、界线C的具体分布,明确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界线A是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界线B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把界线C说为青藏地区与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效果会更好,学生对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更加明了清晰。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既是对教学内容选择的要求,同时也是对教学方法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就会有学习兴趣,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我积极充当学生的“向导”——把学生引向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的向导,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在主动学习中,学生自能乐学、善学。在教学中,对于西北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特色、气候特色、产业特色、人文特色及资源特色这些基础知识,我改变了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做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找,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初中地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反思三

  通过本节教学,我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少缺点和不足。要适应新课改、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要求,我必须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素质。

  作为新课的导入,我以介绍24节气的“小满”作为开始。对于二十四节气,很多学生只是略懂一二,所以兴趣相当高学生想不到的,感到意外。讲授时间正好在五月二十一日附近,时令节气本来就是气候的因素在农业生产,生活上的反应,而对于不同的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又有所不同。学习完不同的地理区域一目,对区域类型以及区域的划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实践。我又设计了一个给本校划分区域的活动,很有实践性。利用生活中现成的材料学习地理,来印证地理原理,不正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吗。身边的例子更直观更生动更易于理解,不必舍近求远,非举千里之外的例子。活动结果是学生积极参与。有按院落划分的:有按学习区活动区划的;有按平房楼房划的。一下子就把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也深刻理解地理区域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而且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标准不同,划分的区域不同。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感知地理与生活密切相关,并初步懂的具备地理知识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以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画中国轮廓图。画简笔画是地理教师的基本功。画出这个图,再画出地理界线A、B、C。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一目了然。再讲解界线A、B、C为什么在这个地方?我做了一个启发:我们学校与外界有没有界线?学生:有。又问:是什么?学生说:砖墙和大门。同理让学生看中国地形图,看界线A、B、C位置有什么典型的地理事物,学生马上找出有关的山脉河流。至此,学生在探究P5探究活动1、2、3会很轻松自然地完成。

  不足之处:教学环节与环节之间不流畅,缺乏丰富的语言做润滑剂;对学生激励性评价单一缺乏多样性,就是“好”、“你很棒”、“非常正确”等语言贫乏;时间没有安排好造成教学内容没有在规定时间完成,又不能及时调整思路应对,在适当的地方做结尾,缺乏教学机智。总之是教学素质不过硬。

  反思教学效果:本节课学生能够在老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参与活动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做到了从“学会地理”向“会学地理”的转变。不足之处是我没有将准备的所有知识都展示给学生,非常遗憾。

  如果在上这节课我做这样调整:将让学生阅读P2---3正文与图5.1移到展示图5.1之前效果会更好。其次丰富课堂语言,尤其是环节与环节之间的链接语言多加推敲与锤炼。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语言要丰富多彩。

  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工作学习,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将自己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技术顺畅地结合。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