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世界传统医药日主题演讲稿(通用7篇)

98e范文网 时间:

2025年世界传统医药日主题演讲稿(通用7篇)

2025年世界传统医药日主题演讲稿 篇1

  “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古代宫廷的养生之道”……如今,打开微信朋友圈、微博、QQ空间,有着“中医养生”的链接出现频率越来越高。然而,在一些老中医眼里,传统的中医文化却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困境。中医靠的是积累经验,成才往往需要二十年以上的经验积累,这个漫长的过程常常吓退了年轻人,让老中医们几十年的经验面临着无人传承的困境。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悠悠五千年,我们的先人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和独一无二的传统技艺。这些都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灵魂,是独一无二的个性标签,如果失去了这些精气神,抽离过去千百年的积淀,国家也就失去了独有的魅力和特色。增强文化自信、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是一句简单的空话。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影响世界,而不是被同化,需要我们借助“世界传统医药日”这样的节日提升公众的文化记忆和认同,更离不开国家和政府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保护和传承这些传统文化和技艺。但愿“世界传统医药日”能唤起更多人守护民族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别让传统文化丢了传人,别让中国的传统特色失了颜色。

  虎骨、熊胆、麝香、鹿茸……在中医药学里,这些都是常用动物药材。虎骨可强筋健骨,熊胆能清热镇痉,麝香活血散瘀,鹿茸生精养髓,从最早的《神农本草经》到明朝的《本草纲目》,一直到今天,医药宝库里留下了中国劳动人民反复提炼的智慧结晶。然而东北虎、棕熊、林麝、梅花鹿……又都是濒危动物。早在1949年,我国已有数十种药用动物灭绝或濒危,珍贵药用动物分布区显著缩小,种群数量骤减。在全球大力提倡生态保护的今天,传统医学一撞上环保旗帜,就立刻招来了大量的批判和抨击,如活取熊胆带来的虐待动物和破坏野生种群问题,药品中重金属超标问题等等。今天的中医药学不得不面临这样一个巨大的挑战———是继续承担行医救人的重任,还是从此放弃宝贵文化遗产?中医药也应像其他学科一样,不断创新发展,要重视探索研究哪些药可以不用或找到代用药。如用水牛角代替犀牛角,使用人工牛黄和人工合成麝香等。对祖先遗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也是发展中医药新药的途径。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悠悠五千年,我们的先人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和独一无二的传统技艺。这些都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灵魂,是独一无二的个性标签,如果失去了这些精气神,抽离过去千百年的积淀,国家也就失去了独有的魅力和特色。但愿“世界传统医药日”能唤起更多人守护民族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别让传统文化丢了传人,别让中国的传统特色失了颜色。

2025年世界传统医药日主题演讲稿 篇2

  人类健康需要传统医药。顾名思义,传统医药与现代医药相对应,通常指运用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医药经验和技术,或现代医药以前的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医药经验和诊疗技术。世界各国的传统医药是国际医药界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去年中医确实骄傲了一把——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从中医古籍得到启发,并用现代医学技术提取青蒿素,在抗疟领域作出突出贡献而荣获20xx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一时间,媒体狂欢,举国同庆,有点儿中国“中医药”冲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味道。

  与此同时,也让用现代医学研究中医成为热点,而中医标准化作为一项现代技术和方法,长期以来存在不同意见。有相当多的人认为:中医能否标准化,实质上是中医能不能大规模推广应用的问题。因为要大规模推广应用,就必须制定标准,否则无法执行。中医只有标准化了才能方便教学,方便验证疗效,方便分辨庸医良医。

  但也有更多的人认为,过去中医的传承模式就是师带徒,而师父的观点就是传承于上一代人的经验加上对中医经典著作的理解,但其实发展到今天,现代人对经典著作的偏好和理解程度其实都是不同的,如今各“医学流派”的连观点都无法统一标准,更不用说临床诊断的标准了。中医就是经验医学,无法“标准化”。

  中医该不该标准化?中医该如何标准化?我国中医标准化的进程如何?10月22日,是世界传统医药日,咱们来简单梳理梳理。

  简单讲,中医标准化无非是采取一套标准对中医进行量化,它的目的在于在一定范围内追求最佳秩序,在一定范围内形成共识,能在一定范围内共同使用和反复使用。

  “如果硬是拿西医的标准来套,很荒唐!”国家级名老中医徐志瑛认为,流传几千年的中医,其实本身就有一套自己的标准。

  《伤寒杂病论》等中医四大经典,是中医标准化最早的基础之一,“旁人看不懂、觉得玄就不是标准了吗?”

  比如中医诊疗中的针灸,针对不同的疾病针刺不同的穴位,才能治病;

  比如中药炮制,中药发挥应有的药效,是有一套严格的“炮制”规范的。

  作为徐志瑛中医传承工作室的核心人物,徐志瑛本人其实早就意识到了标准化这个问题。既然都在讨论标准化问题,无非是因为中医没有足够的样本,没有足够的对比数据,也没有像西医一样的对照组。

  近十年来,她和她的“弟子”搜集了大量典型的临床治疗案例,并录入电脑,整理中医的量化标准,以期为实现中医大数据贡献一点点力量。

  但是,现代科学往往都是数据表达,如果不制订一套通用标准,中医的现代化发展极其困难。浙江中医药大学药物研究所所长吕圭源教授不反对中医标准化,但他一再强调,这套标准一定要适合中医辨证施治、个性化治疗等特性,照搬西医的标准化是行不通的,需摈弃“拿来主义”的做法。

  因为目前中医的诊断或疗效指标中定性较多,很多都是用描述性的语言来表达,不同中医师对同一病人开出来的药方不同很正常,因此,中医现行的标准相对是原则性标准。

2025年世界传统医药日主题演讲稿 篇3

  现在一提到“老中医”,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就是那些街头巷尾的小广告:骗钱的;一提到“中药”,就觉得是老古董们用来养生延寿的,年轻人根本用不着;一提到“中医疗法”,就想到了针灸:“不明觉厉”,却只是出现在古装剧里。

  不得不说,现在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一代对待传统中医药的态度是复杂的。一方面,我们深知传统中医药是“传家宝”,是老祖宗们的智慧;另一方面,我们又对它的科学性表示怀疑。这些年,随着西方医学理念的日益深入人心,我们更加对它不闻不问了。

  你知道10月22日是“世界传统医药日”吗?我猜大多数人的答案是否定的,今年它已经走过24个年头了。其实不仅我们普通人不知道,就连许多中医药的从业者、专家也都并不了解。种种迹象表明,中医药似乎正在渐渐走向衰落。然而我们的“传家宝”就真的只是“老古董”,中看不中用吗?别急着下结论,先看看屠呦呦是怎么说的——

  去年屠呦呦在获得20xx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后说,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给世界的礼物”。她也曾经表示,自己之所以选择生药学专业,是因为觉得生药专业最可能接近探索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药领域,符合自己的志趣和理想。

  事实上,虽然当今社会冒充“老中医”行骗牟利的现象屡见不鲜,但无法否认,传统中医药蕴藏着巨大的智慧。

  之所以说中医药学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不仅因为它的一些具体疗法、药方功效显著,更因为它的一些独特的理念至今深入人心。

  举个例子,中医强调情志与健康的关系。按照中医的说法,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若太过,或情绪波动太大、过于激烈,都会引起疾病。我们平时说得最多的“怒伤肝”也是这其中的道理。

  此外,中医还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本草纲目·序言》云:“夫医之为道,君子用之以卫生,而推之以济世,故称仁术”体现了中医药“仁”的理念,等等。

  细细一想,这些理念放于今天,何尝不是一种生活甚至是人生的智慧?中医药看似古老而遥远,其实就在身边。

  中医药在许多现代疾病的防治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许多难治的重大疾病(如癌症、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等),在某一治疗阶段运用中医药辩证论治,往往能减轻西医治疗的毒副作用,或减少复发以提高远期疗效。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治疗疟疾、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活血化淤药防治冠心病介入后再狭窄等等实例也再次证明,传统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献给世界人民最好的礼物。

2025年世界传统医药日主题演讲稿 篇4

  近年来,中医药的独特疗效正为全世界所关注,众人瞩目之下,中医药如何走向世界也愈发凸显为焦点问题。

  我国传统医药之所以历经数千年而不衰,至今在医疗保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在世界传统医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是由自身理论的科学性和优势所决定的。随着疾病谱的变化,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健康观念的转变,中医药学的优势越来越显现出来,其科学性和先进性越来越被学术界、产业界所重视。进一步认识这些特色和优势,并在实践中加以发挥极为重要。

  中医药的标准化取得了一些进展。近年来,传统医药与现代医药相对应,通常指运用历史上遗传下来的医药经验和技术,或指现代医药以前的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医药经验和诊疗技术。世界各国的传统医药是国际医药界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随着化学药品毒副作用不断出现,药源性疾病日益增加,以及生化药品研制成本昂贵等问题的存在,人们开始呼唤回归大自然,希望用天然药物和绿色植物来治疗疾病和保健。从北美、西欧等国家草药市场的兴起到“世界传统医药日”的确定,都表明一个有利于传统医药发扬光大的社会氛围正逐步形成。我国的中药是世界传统医药的主要代表之一。已经有数千年历史的中药,在新时代里日渐迸发出新的光彩。目前,我国中药己在东南亚、日本、韩国等国得到广泛应用,美、欧等西方发达国家也逐渐开始重视中医中药。

  中医药及其它传统医药为保障世界人民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具有独特的优势。充分挖掘和发展中医药和其它传统医药,对于人类战胜疾病、保障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人类疾病谱的变化和“回归自然”潮流的兴起,中医药及其它传统医药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世界传统医药发展迅速,国际地位不断上升。

  中医药是我国医学科学的特色,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并且对世界的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要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的有是特色,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2025年世界传统医药日主题演讲稿 篇5

  今天是世界传统医药日,这个被人们遗忘的日子显得异常安静,就连平日里对中医争论不休的网友似乎都忘记了它的存在。其实,外界永远都在争论的这些永远也没有结果的“大问题”,都能在陈主任看病的一点一滴中找到明确的答案。

  “抑制,控制,替代。”西医有着自己完整的诊疗规范。疼了,可以麻痹神经抑制痛感;血压高了,可以使用降压药控制血压;得了糖尿病,那就用胰岛素替代胰腺的分泌。所以,西医治的是人的病。

  而中医看病则有很大不同,它是针对病的人。王阿姨患过敏性哮喘七八年了,每次发病也吃了不少抑制免疫的西药,但仍有间断发作,就好像人们说的,“疗效快,但不治本。”陈志刚在问诊把脉时发现,王阿姨平时几乎不出汗,还常有口干、心烦、大便干燥、喜冷恶热等一系列症状。“这些症状说明里面的热以及炎性反应,是因为不出汗的表闭以及大便不通畅的里实所致。由于机体能力的限制,人体想出汗却出不来,想通便却通不开,于是内热不安。对于这样的患者,我们就要想办法把他的热和汗发出来,顺应人体自身的抗病趋势,在体表和体内打开一条疏解通路,郁热得以宣散,病自然就好了。”

  “就像把小兔子关在笼子里,它不停地蹦跶,想出来,那我们就想办法让它出来。出来了,就不蹦跶了。”在他看来,中医不但要对病,更要对人。治人,才是中医的精髓所在。

  中医很神奇,但总有那么一些“大师”让中医变得很离奇;还有一些年轻人不信中医,总觉得中医抽象得太离奇,就像抓不住脉络的“玄学”。“中医看病有一套建立在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理论模型,它跟现代医学明确的概念相比,确实比较模糊,好像解释不清楚,这也就容易造成一些披着中医外衣的人浑水摸鱼。”陈志刚主任说,但是,虽然模糊,中医诊治依然有一定的依据,并不是随便使用的。而且,能否恰到好处的掌握这种规范,与年龄无关。

  中医治病,就是讲究整体的观念。病人的每一个主诉都是人身体状态反应出的一方面,想治疗有效,就不能只抓单一表现,要从整体体察患者的身体状况。同样的过敏性紫癜,有的人体热无汗,喜冷恶热;有的人疲乏无力、恶风怕冷。紫癜之外,其他症状的表现更能说明疾病的性质,由于这些疾病外的症状不同,总结出来的阴阳属性就不同,他给病人用的药方自然就不同。也是这个原因,那些因焦虑、抑郁来看病的患者,在治好心理疾病的同时,一身的毛病也都能慢慢地消失了。

2025年世界传统医药日主题演讲稿 篇6

  中医作为一种文化,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力,中医药及其他传统医药为保障世界人民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具有独特的优势。如能把源远流长的中医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把中医作为健康的终身伴侣,那你我的生活会更加美好。

  中医药是至今仍立于世界医学之林的唯一具有系统理论体系的古老传统医学,对于人类战胜疾病、保障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中药国际化的不断深入,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施治方法在慢性病和复杂疾病治疗上的优势越来越突出。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医药企业和传统药学研究人员走向世界舞台,中医药逐渐被国际认识、认可。

  就拿肝脏疾病来说,肝脏疾病病因多样,病变复杂,临床治疗必须整体与局部结合,既治疗疾病,又需要调节和改善人体整体机能状态,才能收到理想的综合疗效。西医针对性较强,但治标不治本,而中医药学辨病辨证结合调治所独有的特点恰恰能满足这一要求,这也是中医药学在肝脏疾病治疗中能取得良好效果的原因所在。

  在治疗肝纤维化方面,已明确可通过使用中药达到对肝纤维化的缓解,甚至逆转作用。中医对于肝纤维化治的优势在于可有效改善肝脏微循环,防止肝细胞变性坏死,减少胶原纤维产生或增强胶原酶活性等,具有多重疗效。第一个在肝纤维化领域进行探索、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中成药扶正化瘀正是抗肝纤维化中成药中的佼佼者。

  近十年来,中医临床研究借鉴循证医学理念和方法,遵循国际临床研究通行原则,结合中医药临床研究自身特点,探索和积累了促进中医临床研究整体水平提高的经验和措施,扶正化瘀是首个通过美国FDA批准进行 II期临床试验的肝病类中成药,采用了“肝活检”这一金标准验证了它的安全性、耐受性以及疗效,被国际上第一部肝纤维化诊疗指南列为治疗肝纤维化的首选药物。

  目前经过国家SFDA 批准的抗肝纤维化中成药有,扶正化瘀胶囊/片、复方鳖甲软肝片、安络化纤丸及其他如强肝胶囊等。其中,扶正化瘀胶囊/片也是唯一一个具有I级循证医学证据采用肝活检证实能够有效治疗肝纤维化,成功在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上市的中药。20xx年11月3日,上海现代中药股份有限公司在第64届美国肝病年会(AASLD)上举办卫星会,宣布扶正化瘀片成功完成美国Ⅱ期临床试验。扶正化瘀片此次亮相美国肝病年会,是第一个登上国际最高学术会议舞台,向世界展示创新成果的中药。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中医承载着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如何将这一瑰宝结合现代技术,用于造福人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屠老的获奖,不会是中国中医界的一阵旋风,中医药这棵老树正迎来了应季的暖风,传承中医药国粹精髓,让中医文化走向世界是每一个传统医学领域人的梦想,中国还有成百上千个“屠呦呦”在坚持着被世界认可。

2025年世界传统医药日主题演讲稿 篇7

  你知道10月22日是“世界传统医药日”吗?我猜大多数人的答案是否定的,今年它已经走过24个年头了。其实不仅我们普通人不知道,就连许多中医药的从业者、专家也都并不了解。种种迹象表明,中医药似乎正在渐渐走向衰落。然而我们的“传家宝”就真的只是“老古董”,中看不中用吗?

  近些年,中医药凭借其独特的功效逐渐走向世界。“自然疗法”“绿色疗法”等特色、以及“预防胜于治疗”“治未病”等观念得到了许多外国人的认同。在中国传统医药走向世界的过程中,针灸尤其受到欢迎,很多国家甚至出现了“针灸热”。20世纪8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对针灸治疗43种疾病进行推广,更进一步促进了针灸在世界各国的发展。据统计,截至20xx年,美国大概有针灸师2万人,全美有40多所针灸学校。又如据德国一项民意调查,70.4%的德国病人愿意接受针灸治疗,其中31%的患者已经接受过中医的治疗,而且大部分人对疗效十分满意。

  当然,正如前面所说,受限于各种因素,中医药还有很大的发展和进步空间。

  中医药发展过程中最主要的障碍就是其科学性饱受质疑。它本身是一门经验性的学问,中医的诊断和描述往往又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中药的成分不明确、疗效和作用机理难以阐明……现代人处处讲究“科学”,关乎生命健康的大事当然也绝不能含糊,中医的这些问题是人们所难以接受的。

  另外,中医药在运用和吸纳现代科学技术方面仍有待加强,其发展远远不能满足人类的健康需求,同时,中医药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法律地位有待加强。此外,目前还没有传统医药国际标准,这严重制约了中医药及其它传统医药优势的发挥。

  这些年我们常说“民族复兴”、谈“中国梦”,到底我们应该复兴什么?我们的未来应该是怎样的?大的图景我们可能难以构筑,但是像传统中医药这些具体的项目,是我们可以把握的。换言之,这些传统文化的精华,就是我们应该复兴的东西。而只有当我们了解它、深刻理解它,才会主动地去保护它、传承它、发展它。

  在传承和发展传统中医药的过程中,社会各界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法律界正加快建设传统医药知识产权制度,为知识创新提供坚实的土壤;20世纪50年代后,各地中医药高等院校相继建立,加速了中医药教材统一编写和学科体系的规范建设;医学界不断探索“中西结合”的理念和方法,以激发传统医药学的新活力;同仁堂等中药行业老字号也在向世界输出着中医药的品牌……

  祖先们跨越千百年,用他们的汗水和智慧,带给后代们的,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生命的健康和长寿,就回馈这份恩情而言,我们有什么理由不传承和发展这份“传家宝”?

相关专题

相关栏目

演讲技巧 公众演讲 竞聘演讲稿 征文演讲稿 英语演讲稿 运动会演讲稿 小学生演讲稿 教师演讲稿 家长会演讲稿 感恩演讲稿 大学生演讲稿 国旗下演讲稿 爱国演讲稿 中学生演讲稿 诚信演讲稿 青春演讲稿 和谐社会演讲稿 典礼演讲稿 爱岗敬业演讲稿 比赛演讲稿 发言稿 竞选演讲稿 五四青年节演讲稿 五一劳动节演讲稿 七一建党节演讲稿 八一建军节演讲稿 十一国庆节演讲稿 领导讲话稿 六一儿童节演讲稿 三八妇女节演讲稿 教师节演讲稿 护士节演讲稿 母亲节演讲稿 清明节演讲稿 一二九演讲稿 师德演讲稿 安全演讲稿 环保演讲稿 学生演讲稿 演讲稿范文 幼儿教师演讲稿 竞争上岗演讲稿 演讲与口才 文明礼仪演讲稿 元旦演讲稿 爱党演讲稿 就职演讲稿 开学典礼发言稿 中秋节端午节演讲稿 春节演讲稿 节日庆典演讲稿 毕业典礼发言稿 高考百日冲刺演讲稿 演讲稿写作 演讲手势 即兴演讲 克服紧张 演讲比赛 励志演讲稿 民族团结演讲稿 三分钟演讲稿 班主任演讲稿 开学演讲稿 即兴演讲稿 辩论演讲稿 师生演讲稿 升旗仪式演讲稿 理想演讲稿 梦想演讲稿 奋斗演讲稿 人生演讲稿 热爱生活演讲稿 读书演讲稿 美德演讲稿 植树节演讲稿 父亲节演讲稿 雷锋日演讲稿 企业演讲稿 军训演讲稿 重阳节演讲稿 新年演讲稿 期末演讲稿 朗诵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