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一单元(精选3篇)五年级语文教案

98e范文网 时间:

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一单元(精选3篇)

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一单元 篇1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马”为主题,编选了三篇主体课文,包括《马》《古诗二首》《巩乃斯的马》。语文天地中提供了一篇课文《马背小学》然后提供了三个练习.:《畅所欲言》《初显身手》《笔下生花》。这三个练习都涉及到了和马有关的知识,《畅所欲言》是收集和马有关的成语和成语故事。《初显身手》教材中出示了几幅和马有关的图片,引导学生找出和马有关的艺术品,进行介绍。《笔下生花》提供了三个作文题目,分别是收集资料进行介绍、马的故事、想象作文。

  教学目标:

  了解马在历史上的作用,探讨马现在的用途。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能用自己的方法自学生字、词语。能有目的的搜集资料,整理资料。提高自学古诗的能力,掌握学习古代文言的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难点:

  理解每篇课文借助写马表达的中心。

  课时安排:

  《天马》              2课时

  《古诗两首》          2课时

  《巩乃斯的马》        2课时

  《马背小学》          1课时

  语文天地            3课时

  备注:

  自读课文、畅所欲言随文解决,《初显身手》《笔下生花》采用由说到写的方式。

  天马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说明文。文中介绍了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的“天马”样子,它的由来、独特之处,以及这件古代工艺品的价值。文章语言凝练,层次清晰,读后令人倍感振奋,同时文章开头点出天马是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结尾呼应开篇,点出它的象征意义。有力的深化了主题,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教学目标:

  能在读准“鞍镫”、“璎洛”、“冶炼”等词语读音的基础上,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结合上下文理解“体态轻盈”、“神形兼备”、“璎络”等词语的意思,进一步感受课文内容,同时练习积累本篇课文的词语。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借助交流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天马的象征意义,增强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

  体会"天马"所体现的奇特艺术想象力。了解铜奔马在整体上保持平衡所包含的科学原理。从构思设计上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教学难点:

  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构想:

  教学时,通过展示图片等给学生创造直观形象的感受,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且将课后“金钥匙”的阅读方法融入到学习中来,课后要进行拓展性学习。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有关马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感知课文。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大家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谁来说说和马有关的成语?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和马有关。(板书课题)

  二、细读课文,感知内容。

  1、看到课题,你最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学生提出问题)

  2、出示词语,检查预习:哪些不懂的词语,咱们互相解答。

  3、你的问题解决了吗?(学生问题集中在“什么是天马”。)

  4、请你再仔细阅读课文,途中有问题做出标记,找出答案。

  交流:你遇到了哪些问题,你有是怎样解决的。(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互相补充,互相完善。)

  学生的问题有可能集中在:为什么以“天马”作为中国路有的图形标志呢?“天马”什么样子?为什么说“天马”是我国悠久文化历史的代表杰作?

  5、再次细读课文,哪些词语、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将你的感受随时写下来。(如,“天马”昂首扬尾,四蹄腾空……)

  交流:借助这种学习,使学生深入读书,学会在读中思考,然后通过学生的相互补充,教师点拨,总结出文章的中心:那就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国——中国,正在腾空飞速前进。

  三、教师小结。

  作业设计:

  1.摘抄本课的好词好句。

  2.搜集带“马”字的成语。

  板书设计:

  天   马

  旅游标志

  样子       设计巧妙  令人叹服

  象征意义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快速阅读,完成“日积月累”。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本课词语。

  1、交流摘抄的好词语。

  2、听写词语,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强调。

  二、学习快速阅读。

  1、出示“金钥匙”:引导学生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

  2、练习用这种方法阅读《天马》。

  3、用这种方法阅读,你认为有什么好处?(学生谈各自的体会)

  4、快速阅读的运用。

  (1)自由练习。

  (2)指名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检测学生掌握这种阅读方法的实效性。

  三、练习:

  1、运用这种方法阅读课外两篇文章。

  2、选择一件自己喜爱的工艺品,仔细观察一下,再学习课文的写法,把观察到和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四、交流马的成语

  1、出示练习:

  马

  马

  马

  马

  2、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马

  到

  成

  功

  一

  马

  平

  川

  人

  高

  马

  大

  瞎

  人

  摸

  马

  作业设计:

  1、搜集和马有关的词语。

  2、预习《古诗二首》

  板书设计:

  天  马

  快速阅读           日积月累

  课后反思:

  古诗二首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诗的风格豪迈遒劲,凛凛有生气,反映了青年杜甫锐于进取的精神。诗的前四句正面写马,是实写。诗人恰似一位丹青妙手,用传神之笔描画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马”,那骨相、耳相、跑相是一流的。后面四句转写马的品格,用虚写手法,由咏物转入抒情。杜甫此诗将状物和抒情结合得自然无间,这是匹志向远大、一往无前、忠诚可靠的骏马。字里行间,我们还感受得到杜甫、房兵曹与骏马具有同样的奔腾不息的生命活力:万里横行去啊!

  教学目标:

  理解、积累“剽悍、驯良、遒劲、阔绰、慷慨以赴、相得益彰、有过之无不及”词语。品味、积累优美的词句,体会语言的生动形象,整体感知马的形象。了解杜甫,感受诗人所要表达的志向。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马的形象,体会语言的生动形象

  教学难点

  品味、积累优美的词句。

  教学构想:

  教学时,整体感知诗意,不用逐词逐句的诗句对译,然后熟读成诵,让学生充分地读,读充分,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加以背诵。加强对比,了解诗人的背景资料。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房兵曹胡马》,理解诗意。

  学生学习过程:

  一、播放课件,激发兴趣

  1、播放大沙漠,大草原的录像,谈一谈各自的感受。

  2、在这一泻千里的地方,空阔辽远的地方,骏马驰骋,那是多么令人畅快啊!今天来学习唐朝诗人杜甫的《房兵曹胡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歌

  1.自由读,注意读准诗中的几个字的读音。

  2.指名读,纠正:骁、宛、堪“这几个字的读音。

  三、质疑学习

  1.细读《房兵曹胡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做出标注。

  2.交流有问题的地方,学生互相解答,老师点拨、纠正。

  (骁腾、竹皮双耳峻,借助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方法,同时借助参考书,引导学生自学理解诗意。)

  理解诗句意思

  要点:

  (1)篇首直接点题,交代出胡马产地,令人感到它不同寻常。因为“大宛”一向以出产汗血马而著称于世。接下来写马的形态:骨相瘦劲,状如锋棱。这里表现出了诗人对马的审美情趣:他总是重视马的清骨神韵,偏爱瘦马而厌弃肥马。这种审美情趣在以胖为美的盛唐时期,不能不说是超然脱俗的。

  (2)颌联写了马的外部形态。诗人略去胡马的首尾、毛色等不写,只取具有特征性的“双耳”和“四蹄”来写,形容“耳峻”,象竹筒削成;夸张“蹄轻”,能急速生风。这是对也的气质、品格的刻划,同时也借以言志,寄托情怀。

  (3)颈联承接上句,品评之意,赞美之情,溢于言表。能有这样纵横飞驰、勇往直前的马,主人真是可以与它同生共死、共患难了。

  (4)尾联更是因马及人,人马合写,表达了对马主人的殷切希望之情。“骁腾有如此”是对上文的总结,“万里可横行”希望友人能够英勇杀敌,保卫祖国横行于疆场之上,立功于万里之外。这也是诗人壮阔胸怀的自我写照。

  3.配乐朗读:体会古诗意境,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1)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同时指出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及生平也是理解诗歌情感的方法之一。

  (2)学生根据查阅的资料介绍。教师做适当补充:这是诗人早期的作品,显示出了健康积极的思想。这与他后来的艺术风格有所不同。

  (3)学生谈自己体会到的情感。

  作业设计:

  1、背诵古诗,说说诗句的含义。

  2、自学生字

  3、搜集有关马的诗词。

  板书设计:               

  房兵曹胡马

  唐  杜甫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马诗》,理解诗意。

  学生学习过程:

  一、回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引出新课。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关于马的诗歌。虽然也是唐代的诗人所作,虽然也是关于马的诗,但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却不尽相同。希望大家将上节课所用到的方法来学习这首诗。

  三、学习《马诗》。

  1、这是我们第一次接触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哪位同学对李贺有所了解,讲给大家听一听。教师做适当的补充。

  李贺是唐代的著名诗人,字长吉,又称“李昌谷”。李贺为唐宗室之后,自幼家贫,却才华横溢,有“少年心事拿当云”的壮志,他七岁时,就以诗歌之制名动京华。但由于他父亲名“晋肃”,“晋”与“进士”的“进”谐音,因此朝廷不许他参加科举考试,后韩愈上文为他辩解,也未获成功。李贺一生抑郁不得志,只做过一个奉礼郎的小官,终年二十七岁。

  2、生初读古诗。

  (1)学生自己尝试读通顺

  (2)读给自己的同位听,注意将字音读准确,最好能读出古诗的抑扬顿挫。

  (3)全班的范围内读一读。

  3、理解诗意。

  (1)学生在小组内根据自己以前学习古诗时运用的方法来读懂诗意。

  (2)全班交流这首诗的意思浅显,教师只对个别难以理解的字加以指导即可。

  金络脑:把黄金笼头套在马的脑袋上。络,戴、套。

  何当:什么时候。

  快走:指马飞奔。

  全诗的意思:

  大沙漠里,黄沙像厚厚的白雪;燕山山头,弯弯的月亮像钩子一样挂在天空。我什么时候才能骑上戴着黄金笼头的骏马,在秋天的大地上飞奔呢?

  4、结合诗人李贺的生平及创作风格来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马诗》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悲愤,带着幽冷、凄婉的色彩。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诗并背诵。

  四、两首古诗进行比较。

  两位唐代诗人杜甫、李贺均写了与马有关的诗歌,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不同?

  五、拓展

  1.背诵两首古诗。

  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马的古诗,说一说。

  作业设计:

  1、写本课的生字。特别指导“骁”。

  2、背诵《马诗》。

  3、尝试说一说两首诗有什么不同。

  板书设计:

  马诗

  唐  李贺

  课后反思:

  巩乃斯的马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读后使人回味无穷的文章。文章描述了我在新疆巩乃斯草原在一场来势凶猛的暴雨冲击下,我见到了最壮阔的马群奔跑的场面。文章描述的场面令人震撼,又使人倍感鼓舞,赞颂了在困难面前临危不惧、镇定、从容的品格。

  教学目标:

  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结合上下文理解“争先恐后、“前呼后拥”、“淋漓尽致”等词语的意思,进一步感受课文内容,同时练习积累本篇课文的词语。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借助交流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描写的马群奔跑的壮阔场面。

  教学重点:

  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难点:

  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能结合课文谈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构想:

  读中感悟,知道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受到感染,并且要加以想象,想象群马奔腾的场面,指导学生边读边领会。读写结合,学习语言文字,学习其中的比喻句等。

  教学准备:

  录音机、录音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感受文章描写的马群奔跑的壮阔场面。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天马》和两篇有关写马的古诗。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当代散文家周涛写作的《巩乃斯的马》。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将字音读准确,将课文读通。

  2、理解词语,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3、指名读课文,说说读完后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学生自由交流,鼓励学生运用文中优美的词语,做到活学活用。)

  4、出示草原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师:谁能来描述一下你看到的画面。

  同学们想象一下,此时此刻一阵暴雨来了,来的很快,你来想像一下有多快。

  5、出示课文第一段,说说课文是怎么描写的,你感受到了什么?

  6、交流课前查阅的“巩乃斯”草原的知识简介。

  三、精读课文

  1、就在那场暴雨的冲击下,我见到了最壮阔的马群奔跑的场面,那是一种怎样的场面呢?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感受一下,都描写了哪些场面?(学生在默读的过程中形成感知,了解作者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

  2、学生交流感受,推举中心发言人表达小组的意见。

  3、刚才我们了解了暴风雨来后万马奔腾的场面,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作者给我们描述的这段文字特别有震撼力,那么再一次默读课文,找出你感触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在旁边做出批注。

  (借助这次交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句子感受临危不惧、从容镇定的品格。)

  4、集体交流感受,注意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争先恐后、“前呼后拥”、“淋漓尽致”等词语)谈体会。

  五、指导朗读

  1、这么美的课文,这么壮阔的场面,同学们一定想美美的读一读,找出你喜欢的段落认真的朗读。

  2、用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朗读。

  六、总结

  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

  2、收集和马有关的绘画、摄影、邮票、音乐等艺术品。

  板书设计:               

  巩乃斯的马

  暴风雨来后万马奔腾的场面

  争先恐后、前呼后拥、淋漓尽致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再读课文,学习生字

  学生学习过程: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说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说明理由。

  二、拓展想像,体会课文

  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看眼前会出现怎样的画面

  教师放的录音,教师配乐吟诵

  2、交流自己看到的景象

  3、你看到的画面和你想象中的一样吗?

  如果此时此刻,就站在草原上,面对这样的景象,你想说些什么?

  4、美读第3段。

  三、朗读全文:

  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1、小组交流:从对暴雨中马群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结合课文谈一谈,你的感受?

  2、面对这样壮阔的场面,你想说些什么?

  两段描绘的夏日雨中群马狂奔的场面,是力量的展示,是生命的赞歌。生命的潮流在自然的鞭策下纵横驰骋,所有的外界的羁绊都不放在它们的眼里。它们自由,它们奔放。

  作者这样就将对马的描写和自己对生命的思考有机地结合起来。对马的赞美和对自己追求自由的情感从而得到自然的流露。借助于特定的物来表现特定的情感,让读者在对物的感知过程中,自觉地理解文章主题,获得水到渠成的效果。

  3、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概括段意。

  4、课文第二自然段用了不少比喻句,找出来读一读,体会课文描写的马群奔跑的壮阔场面。

  四、学习生字

  1、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字形,指导写法。

  2、教师巡回指导,将容易出错的字进行集体订正。

  五、摘抄佳句

  1、朗读课文,划出你喜欢的好词、好句与小组同学交流。

  2、摘抄好词好句。

  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

  2、预习语文天地

  板书设计:               

  巩乃斯的马

  奔驰的骏马           比作     尖兵  大将

  大喊大叫声           比作     小石片落在大河的声音

  课后反思

  马背小学

  教材分析:

  本次语文天地共安排了四项内容,包括:拓展阅读《马背小学》、畅所欲言、初显身手和笔下生花。这些练习内容比较灵活,不仅让学生巩固了学过的字,而且锻炼了学生组词、用词造句的能力。

  教学目标:

  针对景物思路严整地提问方法。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积累词语和名言警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积累词语和名言警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针对景物思路严整地提问方法。

  教学构想:

  本文中在知道学生进行朗读、感悟上,可以采用齐读、指名读、比赛读、男女生对读等方式进行,并且要加以想象,陶冶美的情操。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读一读《马背上的小学》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采用学到的各种方法。围绕“马背上的小学”写了哪些内容?

  2、读课文之后,有什么疑问提出来。

  3、小组交流。

  能在小组解决的就在小组内解决,不能解决的进行全班交流。注意在学生提问的时候教师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对于那些提问比较有意义的同学进行及时表扬。

  4、全班讨论。

  5、全班进行朗读,分小组朗读,自己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

  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短文的意思。

  二、运用掌握的学习方法再次阅读短文《马背上的小学》。

  1、划出你感兴趣的词语。

  2、短文有几个自然段?

  3、逐段指名读课文,思考每段主要说的是什么?对较难归纳的自然段,教师加以指导。

  4、分小组朗读。

  三、完成“日积月累”中的马的成语及马的故事。

  1、完成成语

  (1)将课前搜集的有关马的成语与小组同学交流。

  (2)小组整理大家搜集的成语,用竞赛的形式各小组展开交流。

  2、讲有关马的故事

  (1)我们已经认识了杰出的艺术品天马,看到了巩乃斯的马,你还了解哪些与马有关成语故事,我们今天进行交流。

  (2)先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收集与本诗有关的材料:关于词作家李幼容、哈萨克族等。也可以收集其他少数民族的相关资料。

  板书设计

  马背小学

  李幼容

  生活        希望           

  知识实现

  课后反思 

  语文天地

  教材分析:

  “初显身手”教材中出示了几幅和马有关的图片,引导学生找出和马有关的艺术品,进行介绍。“笔下生花”提供了三个作文题目,分别是收集资料进行介绍、马的故事、想象作文。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积累词语的能力。培养学生从不同渠道及不同角度来收集资料,并能对收集来的资料进行合理整理的能力。养成学生会听的习惯。使学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难点:

  “初显身手”环节中对于学生整理收集来的资料进行整理。在今后的学习中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的习惯。

  教学构想:

  组织学生搜集带“马”的成语和成语故事,然后在课堂上交流,主要采用学生课下提前收集材料课上指导的方法,并辅之以课件。

  教学准备:

  电脑

  教学时间:

  3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初显身手:

  1、课前准备:

  找找有关马的绘画、摄影、邮票、雕塑、音乐等艺术品,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作品,介绍给大家。

  2、上课交流:

  首先小组内交流,然后小组推荐全班交流。

  在交流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对作品的样子进行细致的描述,同时介绍清楚艺术品的年代,价值,影响,以及由此自己产生的联想。

  3、评选最佳解说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笔下生花:

  1、与初显身手紧密结合,让学生写一写有关马的艺术品。

  选出学生感兴趣的艺术品,进行展示,然后指导学生说说样子,让学生自由发言,运用恰当的比喻句,进行修饰,然后写下来。

  2、有的学生通过各种途径看过马术表演,因此引导学生将看到的精彩场面描述出来。包括马的样子,在表演过程中马的神态、动作,由此产生的心理活动等。

  3、从马作为交通工具这方面,引导学生将马和汽车进行对比,从和写出马和汽车的故事。

  4、想象作文:出了可以想象教材中提供的《马的未来》,还可以引导学生写一写马的寓言故事,以此开发学生的思维。

  以上的四个课题让学生针对自己的生活体验,选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题目来写,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知识的运用能力。

  作业设计:

  1、继续搜集有关马的成语与故事,办手抄报。

  2、学习修改自己的作文。

  板书设计

  语文天地

  初显身手    笔下生花

  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一单元 篇2

  人教版语文第九册第一单元:我爱阅读    

  课  文《窃读记》、*《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走遍天下书为侣》、*《我的长生果》

  单元主题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跨越时间和空间,同睿智和高尚的人对话,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并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从而走上了成功之路。让我们养成爱好阅读的习惯,一生都与好书相伴吧!

  词  表读读写写:招牌  担忧  急切  惧怕  环境  知趣  光顾  恐怕  充足  理由  屋檐  其实  支撑  鼓励  环绕  娱乐  感叹  周游  思考  品味  片段  忽略  意义  方式  倾盆大雨  毫不犹豫读读记记:贪婪  通顺  可靠  培养  起码  比喻  心扉  呐喊  饱览  过瘾  报偿  驳杂  馈赠   磁石  锻炼  借鉴  饥肠辘辘  滚瓜烂熟  流光溢彩  津津有味  天长地久  如醉如痴  浮想联翩  囫囵吞枣  不求甚解  悲欢离合  牵肠挂肚  如饥似渴  不言而喻  千篇一律  别出心裁  与众不同  大显身手  心安理得  念念不忘  呕心沥血

  易错字词招牌   惧怕   毫不犹豫  锻炼 饥肠辘辘  浮想联翩  囫囵吞枣  别出心裁  呕心沥血  片段

  易读错音滚瓜烂熟  津津有味  馈赠   驳杂   倾盆大雨

  形近字惧—俱; 倾—顷;毫—豪;炼—练  裁—载  理—里  沥—历 

  同音字段—断; 饥—肌;  联—连;  心—新;  忧—优;  抱—报

  识字方法惧—具;踮—店;辘—鹿;檐—詹;娱—吴;诵—甬;编—扁;豫—象趟—尚

  多音字转身、转圈; 绿地、绿林好汉; 传说、传记  ; 藏身、宝藏; 供给、口供重要、重复; 似乎、似的;播撒、撒手;给予、送给词语积累

  词语搭配急切地寻找      贪婪地读着     心安理得地接受毫不犹豫地回答  浩瀚的天地     流光溢彩的画页   沉甸甸的果实  呕心沥血的创造  念念不忘的词句   宽大的衣衫

  句式训练

  反问句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窃读记》

  设问句如果你独自驾走环游世界旅行,如果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哪一样?……如果你问到我,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选择一本书。”《走遍天下书为侣》

  比喻句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段式训练

  如何把一段话

  写具体

  《窃读记》第二自然段(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抓住作者的一系列准确的动作,表现了作者读书的如饥似渴。第二自然段、第七自然段(自语式独白描绘心境):通过对复杂的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读书的渴望。

  《金色的草地》第十、十一自然段(访谈录式写法):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写出了季老根据苗苗提出的偏科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并向二十一世纪青少年提出了“三贯通”的更高要求。新课标第一网

  《走遍天下书为侣》第七自然段(运用多种说理方法):说明如何以书为侣。

  《我的长生果》第二自然段(通过形象的比喻):通过两组生动形象的比喻突出了作者读书时的愉悦感受。

  背诵积累

  课文《走遍天写书为侣》第七自然段。园地一“日积月累”中的五句读书名言。

  学习方法

  阅读方法《窃读记》:抓住重点词语体会。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内容。 《我的长生果》:边读边想像画面。

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一单元 篇3

  学科:语文       授课年级:五年         设计人:柳彬 

  章节名称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一单元《古诗两首》

  计划学时

  2

  学习内容分析

  课文的两首古诗均是五言绝句,语言清新、平白。

  《寻隐者不遇》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诗歌记叙以诗人前往山中寻访隐者而没有遇到这件事。课文主要写了诗人与童子的问答,体现了隐者高洁的性格以及诗人对他的仰慕。本诗的特点是寓问于答,平白如话。

  《所见》是清代诗人袁枚的作品。诗人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牧童行歌捕蝉图。画面动静结合,活泼有趣。作者在对乡村自然的描摹过程中,抒发了自己对乡村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学习者分析

  对象是城里的孩子,他们相对农村孩子来讲,可以说是“见多识广”,表达欲望强。新课标倡导,要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多元化思考、独特性表达、创造性运用”。因此,教学中,我特别注意了“三基”中的“基点——生发点”,“四步”中的“精读——感悟”环节,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来读课文,用自己的心灵来想问题,用自己的嘴巴来做评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不知处”和“意欲”的意思及诗句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诗中意境,感受人物鲜活形象。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1、重点:能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解决措施:在疏通诗意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想象画面,角色体验等方式感悟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1、难点: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2、解决措施:在疏通诗意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想象画面,角色体验等方式感悟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媒体内容与形式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出示:所学过的一些古诗的画面,让学生观图吟颂其诗句,谁背得多,谁最棒。精美的图画一下子就把学生深深地吸引住了,我适时启发学生“你是怎样学会这些古诗的?”

  让学生回忆,总结学习方法

  以图为导入,训练学生的观察力。从图入手,认识诗人,猜想诗人在做什么,调动了学生思维,训练学生观察与想象能力。

  读写结合,扩展思维

  (一)范读:我出示古诗插图,配着优扬的轻音乐范读古诗。

  (二)初读: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画出难点字,要求读准字音,再由我简介诗人及所处的时代背景,然后把难点字词写一写。

  (三)细读:学生读通每行诗句,并借助字典理解字词在诗句中的真正含义,配合画面展开想象,串说句意。在松树下,我询问童子,他说师父采药去了。只知道他就在这座山里,然而山高云深,真不知道他在哪里。

  (四)赏读:学生读通整首古诗,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串说诗意。一唱三叹,一波三折使短短的小诗具有了无穷的韵味。诗中有一「问」三答,将三番问答精简为二十字。既写出了诗人感情的逐步深入及对友人的关切,又表现出作者构思谋篇的匠心。

  (五)诵读:在优扬的轻音乐声中,学生闭上眼睛背诵整首古诗,接着想象其诗景,结合诗意,把自己所想到的情景用简笔画板书在黑板上,最后再次伴着轻音乐默写古诗。

  读:范读、初读、细读、赏读、诵读。

  写:写字词意、画简笔画、默写古诗。

  以图入境,培养学生想象力。让学生看图想象仿佛看到了什么并向隐者表达心声,放飞了学生思维,使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也使得学生的情感活动得以主动参与,有效地加深了对这首诗的内在思想与情感的理解和体验。

  剧本表演,感悟诗意

  发挥他们相互合作、协作的精神。在讨论、表演的过程中,使学生对诗意有更深一层的了解。在各小组汇报表演后注意从学生的评价中引导全班学生进一步理解诗人当时起伏的心情。

  学生已完成了本课的学习内容,但是教师要注意提高学生继续学习,主动发展的能力,在学生吟颂、板画、默写的基础上,又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将整首诗编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上台表演。

  图文结合,训练学生语言素质。图文结合,扮演角色,发展了学生语言和思维,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

  第二课时

  创设情境,初读古诗。

  1、在夏天的时候,小朋友都喜欢玩些什么呀?

  2、袁枚到底看到了些什么?轻轻打开我们的课本,听老师读这首诗。

  3、听出来了吗?袁枚看见了些什么?

  4、原来他看到了一个可爱的小牧童。多有意思的一首诗呀!现在,我们自己读读这首诗,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好好地读一读。

  5、现在,调皮的字宝宝跑回了家,躲进了课文中,但是,我们还是认识他们,我们一定会把这首诗读好的。

  6、齐读古诗。

  学生谈话,了解学生的想法。

  学生听教师范读古诗。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后,教师了解学习情况。

  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在情境的再造中觅得诗趣。

  再读古诗,入情入境。

  1、播放笛子曲:《快乐的小牧童》,课件出示画面: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快乐地唱着歌儿。

  2、我们来读一读这两行诗。

  3、你们都是快乐的小牧童,那小牧童是怎样骑黄牛的?

  4、做上动作,你再来读这两行诗,看看是什么感觉?

  5、好神气呀!小朋友们是不是都想骑一骑黄牛呀?那我们一起做上动作再读这两行诗,每个人的动作可不一样哦! 6、小牧童高高地坐在牛背上,他的歌声那么嘹亮! “嘘!咦?歌声怎么停了?你们看,小牧童怎么不唱歌了?他为什么不唱了呀?”

  7、你为什么这样想啊?

  8、小牧童太喜欢这只蝉了,特别想把它捉回家,于是,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在树下。咱们读这两句的时候,可要小点声,千万别把蝉给吓跑了!”9、你们说,小牧童捉到蝉了吗?

  10、那我们记住这个可爱的小牧

  童,我们把这首诗背下来。

  学生自由练读──点读──点读──男生读齐读

  练习背诵。

  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在吟诵中吟出情,诵出趣。

  指导书写。

  一、  示范指导:这节课,还有

  几个生字朋友,我们要会写。

  二、自由练习书写

  三、集体评议:引导学生观看一个小朋友的字,观察他哪儿写得好?如果把哪一笔改一改,就更漂亮了?

  拓展延伸。

  学生齐背古诗后教师讲述:不止

  这一首,其实还有很多古诗是写

  农村的事儿,老师这儿有几首,

  把它送给爱诗的孩子。

  板书设计

  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     问

  言师采药去。      不遇     推敲

  只在此山中,      能遇

  云深不知处。      难遇

  所见

  牧童/骑黄牛,    歌唱图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捕蝉图

  忽然/闭口立。

  教后反思

  见博客“回复”部分。

相关专题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