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当代神农氏》教案(精选13篇)六年级语文教案

98e范文网 时间:

关于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当代神农氏》教案(精选13篇)

关于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当代神农氏》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二单元的第一篇主题课文。单元的主题是“科学精神”。所选的几篇文章中的人物显然时代不同,身份不同,国籍不同,但他们对科学严谨,执着的态度,献身科学的精神,却同样令人软佩,让人感动。《当代神农氏》就是这样一篇真实感人的记叙文。作者用纪实的手法叙述了袁隆平经过几十年的艰辛试验,终于成功地培育杂交水稻的过程,歌颂了袁隆平不畏艰难困苦,热爱科学事业,献身科学事业的伟大精神。因此,教学中不仅要教育学生学习这种精神,而且要培养他们具备这种高尚的品质。

  学情分析

  六年级第二学期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教材中个别的能力点和知识点,而是致力于综合性的学习活动。在学习实践中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广泛的文化积累。所以,自主学习语文,让学生又一次体验到了语文学习的快乐。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并积累:骤增 笼罩 忧心忡忡 心急如焚 痛哭流涕 痛苦不堪 晨曦初露 阴雨霏霏等词语。

  2、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当代神农氏”——袁隆平不畏艰难困苦的献身科学事业的伟大精神。

  3、合作研读,给文中四个片断拟小标题。

  学习重、难点:

  1、整体感知课文,给每个片断概括一个小标题。

  2、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主人公对研究成功的珍爱,对科学的热爱。

  自学流程:

  一、课前预习,引入新课。

  1、收集神农氏的传说故事以及袁隆平其他方面的资料,交流收集到的信息和资料。

  2、朗读课文,自学生字,初步理解生词。

  3、“神农氏”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当代神农氏”又是谁?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赞誉呢?让我们进入到今天的课文学习中去。

  二、小组合作研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文章的开头两段对袁隆平在什么方面的成功进行了高度的评价?(杂交水稻)是怎样评价的?(世界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当代神农氏”)

  2、熟读课文,学习第二部分四个片断的内容。

  方案一 :

  认真阅读每一个片段,说说每一部分分别从哪些方面表现袁隆平的科学精神。(画出相关的词句,仔细品读)

  片断一:

  (1) 袁隆平是在什么情况下萌发培育杂交水稻这个惊人的念头的?(国内面临严重饥荒)

  (2) “忧心忡忡”“心急如焚”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袁隆平怎样的情怀?(忧国忧民)

  (3) 袁隆平在这样情况下是怎样做的?(决计……,驱走……。)

  片断二:

  (1) 当西方学者断言:“搞杂交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时。”袁隆平又是怎样对待这个舆论的?(迎难而上)

  (2) “偏偏”和“硬骨头”说明了什么?(迎难而上的决心和这一任务的艰巨)

  片断三:

  (1) 袁隆平和助手是如何找到“雄性不育的水稻植株的”?(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大海劳针”充分说明了什么?(寻找工作的艰难)

  (2) “袁隆平和助手们跳进水沟,小心翼翼把水稻连根带泥挖出来。”这句话表现了科学家们什么精神?(表现了科学家们对试验成果的'珍爱和成功时的喜悦)

  片断四:

  (1) 袁隆平是怎样取得成功的,哪句话最能说明试验研究的艰辛?(开头第一句话)

  (2) “夜色下袁隆平捧起劫后余生的四钵稻苗又惊又喜,像慈母似的抚摸着……”这个比喻句生动地表达了袁隆平怎样的心情?(再现了袁隆平当时兴奋、喜悦、失而复得的复杂心理)

  方案二:

  整体阅读四个片段,归纳出袁隆平取得成功的过程中经历的种种艰辛。(画出相关的词句,仔细品读)

  (1)压力大:国内的饥荒形势严峻;国外科学家的断言。

  (表现了袁隆平忧国忧民的情怀和不畏困难的决心)

  (2)困难多:西方舆论的压力;找“雄性不育植株”如“大海捞针”;“文革”期间人为的破坏。

  (表现了袁隆平迎难而上的精神和对科学事业的热爱)

  (3)时间长:整个研究历时十多年,其中寻找雄性不育水稻植株就化了六年时间。

  (表现了袁隆平坚持不懈的追求和献身科学事业的伟大精神)

  (4)挫折重:“十年动乱”几乎断送了他全部试验成果。

  (表现了袁隆平不计个人得失,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

  3、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四个片断是按什么顺序组织在一起的?(时间顺序)

  4、研读后给每个片断概括一个合适的小标题。

  5、文章最后的两个自然段,再一次对袁隆平的科研成果进行了赞誉,称之为中国对世界的“第五大贡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三、总结课文

  1、就全篇来说,全文采用的是什么样的叙述方法?(倒叙)这种写法对于歌颂袁隆平献身科学事业有什么作用?(突出了杂交水稻试验成功的伟大意义)

  2、本文以“当代神农氏”为题,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怎样的思想感情?(歌颂和崇敬之情)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什么?(从小立志报国,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献身科学;不畏艰难困苦,坚持不懈的追求,发扬勇往直前的科学精神。)

  四、课后作业

  1、搜集摘录科学家名言。 2、根据研读的收获写一篇学习心得。

  评析:

  本课设计针对自读和小组研读的学习方法,大胆创新而设计。重点部分拟两套方案,不拘泥文本的限制,不局限课堂的生成,力求适应不同学情的课堂教学的指导。

  1、设计把握住了课标对第三学段在阅读方面的要求: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会文章基本是表达方法。

  2、设计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指导学生能够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

  3、设计在重点部分设立了两种方案,但要求都要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实施。方案一的学法指导虽然精细,但注意不要着眼于支离破碎的分析,而应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来感悟对科学精神的理解;方案二是个整体的粗线条,但如果不仔细地分片段品读课文,也是不容易概括出来的。因此,无论哪一种方案,必须借助文中的重点词句,才能达到理解的目的。

关于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当代神农氏》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读写 “神鞭 恶魔 小心翼翼  坛坛钵钵  馥郁  气人心脾  晨曦初露  阴雨菲菲  郁郁葱葱”

  2、读课文,通过研究杂交水稻,体会不畏艰苦,热爱科学事业,献身科学事业的精神。

  3、揣摩文章首尾呼应,倒叙等手法对激起读者兴趣的作用。

  4、领会袁隆平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给每个片段拟小标题,并探究四个片段分别从那些方面表现袁隆平的科学精神。

  教学难点:

  通过品味语言文字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当代神农氏。

  2、你知道什么是“神农氏”吗?

  3、教师简介神农氏。(出示课件)

  神农氏是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

  他本为姜水流域姜姓部落首领,后发明农具以木制耒,教民稼穑饲养、制陶纺织及使用火,因功绩显赫,以火得王,故为炎帝,世号神农,曾建都山东曲阜,并被后世成为农业之神。神农氏又曾跋山涉水,尝遍百草,找寻治病解毒良药,以救夭伤之命,后因误食“火焰子”肠断而死。

  4、那么,你知道当代神农氏指的是谁吗?(袁隆平)

  5、过渡:人们为什么成袁隆平为“当代神农氏”呢?今天,我们就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二、默读课文。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能不能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教师随机解决)

  三、认读生字新词。

  1、师:哪些字容易读错、容易写错,请同学们提出来。 教师提请学生注意这二个字的书写:虐、曦

  注意分清这二个字的读音:焚fen 萌meng

  2、根据意思说出词语

  形容十分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

  十分忧愁的心情。

  急得心里像火在燃烧一样。

  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历尽灾难后幸运地活下来了。

  各种声音都安静下来。

  四、小组讨论

  师:给课文的四个部分各拟一个小标题。

  第一部分:勤奋学习,立志攻坚;

  第二部分:反复研究,大胆设想;

  第三部分:苦苦寻觅,苍天不负;

  第四部分:历尽劫难,终告成功。

  五、研读课文,体会特点。

  让学生独立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重点体会倒叙手法的作用。 老师小结:文章采用了倒叙的写作手法,开篇先介绍了杂交水稻培育成功的意义,从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之后文章从四个方面,使用典型事例,具体讲述了袁隆平先生的感人事迹,使得文章结构严谨,思路清晰,最后呼应文章的开篇,用具体数字进一步说明袁隆平先生为世界人民做出的巨大贡献,非常具有说服力。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摘录课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3-5句

关于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当代神农氏》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认识并掌握“岌岌可危、沁人心脾、万籁俱寂、肆虐、晨曦”等词语。

  2、学习袁隆平具有的坚持不懈、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

  3、通过重点句子体会人物品质。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人物的心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袁隆平坚持不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

  2、理解课文中对袁隆平的描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当代神农氏。

  2、你知道什么是“神农氏”吗?

  3、教师简介神农氏。(出示课件)

  神农氏是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

  他本为姜水流域姜姓部落首领,后发明农具以木制耒,教民稼穑饲养、制陶纺织及使用火,因功绩显赫,以火得王,故为炎帝,世号神农,曾建都山东曲阜,并被后世成为农业之神。神农氏又曾跋山涉水,尝遍百草,找寻治病解毒良药,以救夭伤之命,后因误食“火焰子”肠断而死。

  4、那么,你知道当代神农氏指的是谁吗?(袁隆平)

  5、过渡:袁隆平到底做出了什么贡献,被人们称为“当代神农氏”呢?今天,我们就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扫请文字障碍。

  2、指名读本文词语,并说说对这些词语的理解。

  3、学生说说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袁隆平的事迹。

  4、教师简介袁隆平。

  5、把文章分为四个部分,并给每部分加上一个小标题。

  第一部分:奇思妙想。

  第二部分:迎难而上。

  第三部分:艰难寻找。

  第四部分:终获成功。

  三、学习新知

  1、自由读文,思考:袁隆平为什么会被誉为“当代神农氏”?从文中找出具体说明的句子来。

  课件出示:袁隆平先生培育杂交水稻的成功,是世界的一大奇迹。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袁隆平先生是杂交水稻的创始人,是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⑴、齐读这句话。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袁隆平是一个让中国人为之骄傲的人,他的成就让世界瞩目,让国人自豪。)

  ⑵、你知道“奇迹”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吗?(奇迹:出乎意料的不平凡的事。)

  ⑶、为什么说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的成功是世界的奇迹呢?(因为在全世界,这是一个不可攻克的难题,在此之前,没有人取得成功。现在,我们中国的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终于获得了成功,这是出人意料、举世瞩目的,所以称为奇迹。)

  接下来,让我们回顾文本,了解这位当代神农氏请看课文第一部分,请同学们轻声读第5、6、7自然段,你认为哪个词最揪动人心?

  【岌岌可危 忧心忡忡 心急如焚】

  2. 能说说这两个词的意思吗?(忧心忡忡:形容忧愁不安的样子。心急如焚:心急火燎)

  3.袁隆平为什么而忧?为什么而急? 指名读课文。

  4.出示补充资料。

  令人心忧的饥荒

  1959年,由于在制定国家农业生产计划时出现了重大失误,当年全中国的粮食播种面积减少了13%;再加上自然灾害的侵袭,导致粮食亩产量深受影响;1960、1961年,尽管粮食播种面积有所增加,但由于自然灾害加剧,农业资金投入不足等原因,1961年国家粮食总产量比1959年减少了530亿斤。

  受粮食产量的影响,1959年我国农村、城镇人均口粮供应逐年下降。除了数量有限的大米、面粉,人们吃得更多的是玉米、高粱、红薯干、代食品(糠、藕渣、树根、野菜、芋梗、榆树叶……)。食用油、肉类奇缺,1960年农村户口仅能供应人均每年3斤油,2.4斤猪肉。

  由于供应的严重不足,全国出现大面积的饥荒。据《当代中国安徽》记载,1959年—1960年,中国人口净减少1000万人……

  5.袁隆平为中国大地遭受饥荒而忧,为人民吃不上粮食而急,说明什么?(表现他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6.谁能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句话?评价:你注意了这两个词,所以你读得很好;从你的朗读中我深深地感受到袁隆平忧国忧民的情怀

  7.直接引读,面对这样的现状,袁隆平脑海里突然萌发出一个惊人的念头:……

  四、细读品味

  1.谈话:袁隆平是如何实现他的奇妙构想,成为一个令世界为之称道的当代神农氏的,大家预习过了课文,知道袁隆平的成功是辉煌的,是举世瞩目的,但他成功之路却是——?书上有个词说明他经历了很多困难,是哪个词?。(引导学生说出“百劫千难”随机板书:百劫千难)“百劫千难”是什么意思?(“劫”和“难”都是困难、挫折的意思, “百”和“千”形容经历的困难多)他都遇到哪些困难和挫折呢?默读课文的二三四部分,划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在旁边简单写下你的感受

  2.交流,相机出示有关段落

  迎难而上,敢于挑战

  然而,水稻杂交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世界性大课题,难度非常大。外国许多有过这种设想的研究人员经过努力都放弃或中断了研究。不少西方学者断言:“搞杂交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但是,神农氏的子孙袁隆平,偏偏要啃这块“硬骨头”。

  ①外国研究人员的放弃,西方学者的断言,无形中给袁隆平施加了……(压力)(相机板书:外界压力)

  ②但是神农氏的子孙袁隆平却——(偏偏要啃这块硬骨头)

  “硬骨头”在课文中指什么?(搞杂交水稻)

  为什么称之为硬骨头?(水稻杂交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世界性大课题,难度非常大)

  说的对,知道什么叫 “前无古人”吗?(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

  而袁隆平却决定要——(“啃”)

  ③ “啃”可以用什么词代替?(咬、 嚼) 可以换吗?为什么? (因为“啃”更能体现出困难大,不易克服)

  ④前人没有做过的世界性大课题,西方学者都为之却步,就是这样一块“硬骨头”,袁隆平却偏偏要“啃”,你感受到什么?(迎难而上、敢于挑战、勇于尝试、不畏惧困难)随机板书——、迎难而上、敢于挑战、勇于尝试、敢于挑战

  ⑤ 把这些词读好了,句子就一定能读好,谁来试试?(引导学生朗读)

  评价:老师听出你把“硬骨头”重读了,让我感受到这是迎难而上的袁隆平;重读“偏偏,”这是一个勇于尝试的袁隆平,“啃”这是一个敢于向困难挑战的袁隆平

  艰难寻找,坚持不懈

  他卷起裤腿,脚踩污泥,头顶烈日,手持放大镜,像大海捞针似的在稻田里逐株逐穗地寻找。灼人的阳光晒黑了他的皮肤;小刀似的稻叶刮得他脸上、手上、腿上发痒发痛;汗水如注,一行行、一滴滴的透过稻叶,滴进水中。他找啊,找啊!

  第一天, 没找到。

  第二天, 没找到。

  第三天, 还是没找到。

  十多天过去了,雄性不育植株无影无踪。连续十几天烈日得烤晒。袁隆平的皮肤更黑了。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六年过去了。袁隆平跑遍了半个中国。

  ①你很会读书,知道抓关键词语帮助理解课文

  ②再读读这部分内容,看看那个词最能表现出寻找的艰难,(大海捞针,随机板书)大海捞针在文中指什么?寻找雄性不育植株就像在辽阔的大海中寻找一根针一样,足以体现出艰难。

  还有那些词体现出艰难,你分析得很好,能带着你的感受读一下吗?

  ③渲染:老师仿佛看见,炎炎烈日下,袁隆平挥汗如雨,他弯着腰,弓着背……你仿佛看见怎样的情景?(指生叙述)

  ④谁能想象着当时的情景,读读这部分?

  ⑤烈日当头,袁隆平就是这样艰难的找啊,找啊……(引读)到底找了多长时间?(六年)

  ⑥整整长达六年啊,一年是365天,六年呢?(随即在黑板上板书)2190天啊,历尽千辛万苦,就为寻找一株“雄性植株”,此时,你感受到什么?(寻找的艰难、坚持不懈、锲而不舍)随机板书——(坚持不懈)谁来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段?——

  ⑦这六年来,袁隆平仅仅在一个地方找?而是——跑遍了半个中国,什么叫跑遍了?(踏遍了每一寸土地,走过了每一个角落,叫跑遍)

  小结:为了寻找一株雄性不育植株,历经2190天,足迹遍布半个中国,让我们再一次感受袁隆平的坚持不懈,让我们和袁隆平一起艰难的寻找(齐读这段话)

  过度:从文章第四部分,你还能感受袁隆平经历了哪些困难,他又是如何面对的?

  不顾安危,终获成功

  那是一个阴沉的黄昏……污水搅拌成一团

  1. 十年动乱期间,人为的破坏,令袁隆平——痛哭流涕 痛苦不堪,他为什么“痛哭流涕、痛苦不堪”?(“十年动乱”几乎断送他的全部实验成果,稻苗被毁坏)板书:十年动乱

  2.这场劫难令每一个人都感到心痛,但令我们喜出望外的是袁隆平的助手保存了四钵稻苗,这是四钵怎样的稻苗(失而复得劫后余生),面对这四钵稻苗,袁隆平……的神态是怎样的?

  夜色下,袁隆平捧着劫后余生的四钵稻苗又悲又喜,像慈母似的抚摸着。

  ①通过这个句子,你充分体会到什么?(对稻苗的珍爱,对科研成果的热爱)

  ②谁能深情地读读这句话?

  ③小结: “十年动乱”期间,人人自危,可是袁隆平一心挂念的只有他的科研和科研成果,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不顾个人安危、不计个人得失、热爱科学)随机板书:【不顾安危】

  过渡语:在研究杂交水稻的过程中,可谓困难重重,袁隆平顶住了西方舆论压力,大海捞针般艰难寻找雄性不育植株,经历了十年动乱的人为破坏,熬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坚持不懈地追求,终于在1975年成功研制出早熟高产的水稻。

  (二)过渡语:那么杂交水稻的研制成功,到底给人类带来了什么样的收益呢?(指读32.32自然段)

  (三)过渡语:袁隆平最终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国际友人是怎样评价他的?读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找出相关的句子,(随机板书:第五大贡献)

  (四)、总结:培育杂交水稻成功,这不仅是袁隆平一个人的光荣,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更是造福人类的奇迹。袁隆平不计个人得失、献身科学事业的伟大精神,以及他为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这一切都说明他不愧是——“当代神农氏”

  四、总结全文,了解文章结构

  1、这篇课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本文全篇采用倒叙手法,开篇下那突出杂交水稻培育成功的伟大意义及获得的高度赞誉,同时也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这么写,有什么作用?

  (更能突出人物的伟大精神品质。)

  五、布置作业

  整理袁隆平的事迹,积累更多科学家的事迹。准备进行“我最喜爱的科学家事迹交流会”

关于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当代神农氏》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新词,特别是理解和积累四字词语。

  2、感受袁隆平献身"水稻杂交"事业的奉献精神,以及他为了科学研究矢志不渝,知难而上,敢于拼搏的奋斗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重点句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

  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默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能不能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教师随机解决)

  三、认读生字新词。

  1、师:哪些字容易读错、容易写错,请同学们提出来。

  教师提请学生注意这二个字的书写:虐、曦

  注意分清这二个字的读音:焚fen 萌meng

  2、根据意思说出词语:

  形容十分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

  十分忧愁的心情。

  急得心里像火在燃烧一样。

  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历尽灾难后幸运地活下来了。

  各种声音都安静下来。

  四、小组讨论:

  师:给课文的四个部分各拟一个小标题。

  第一部分:勤奋学习,立志攻坚;

  第二部分:反复研究,大胆设想;

  第三部分:苦苦寻觅,苍天不负;

  第四部分:历尽劫难,终告成功;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摘录课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3-5句。

  第二课时

  一、默读课文,思考:

  师:国际友人是怎样评价袁隆平的?请在课文中划

  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第五大贡献

  二、深读课文,思考:

  师:袁隆平的成功是辉煌的,是举世瞩目的,但袁隆平的成功之路又是充满艰辛的,一路走来,他遇到了哪些困难?请在课文中划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1、难度大--许多外国研究人员都放弃或中断了研究。

  袁隆平知难而上。

  2、时间长--整个研究历时十多年,其中单是寻找雄性不育的水稻植株就化了六年之久。

  袁隆平矢志不渝。

  3、挫折多--"十年动乱"几乎断送了他的全部试验成果。

  袁隆平坚持不懈。

  师:找出课文中那些最让你感动的句子,说说体会,并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

  三、讨论交流:、

  袁隆平的成功经历给你什么启示?你有什么话要说?

  四、给自己立一句勉励自己的成功格言。

  如:

  成功贵在坚持。

  五、以"走近科学家"为主题,要求同学在课外搜集一些科学家的故事,在班内作一个交流。

关于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当代神农氏》教案 篇5

  一. 本周教学内容:

  第七单元:科学精神

  单元课文:《当代神农氏》《一个这样的老师》《詹天佑》《床头上的标签》《炸药工业之父——诺贝尔》

  《当代神农氏》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概括每个片段的内容,或给每个片段拟小标题。

  2、通过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中人物的高尚品格,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3、激发献身科学事业的热情,渗透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教学重难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概括每个片段的内容,或给每个片段拟小标题,分别从哪些方面表现袁隆平的科学精神。

  跟老师一起学

  1、有这么一个人,他成功地培育了杂交水稻,掀起了粮食生产上的“绿色革命”,席卷了神州,震惊了世界。西方世界称杂交水稻是“东方魔稻”。他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甚至把杂交水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他是被誉为“当代神农氏”的科学家,在国际上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就是袁隆平。

  2、读通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1)

  袁隆平lóng 召 zhào           迹 jì               誉 yù         耒耜lěi sì

  骤zhòu      岌jí                    忡chōng          焚fén        肆虐sì nüè

  孕yùn        秆gǎn             馥郁fù yù        脾pí         灼zhuó  

  穗suì        痒yǎng      挫cuò               坛tán         钵bō 

  涕tì            搅jiǎo               籁lài                  辗转zhǎn  zhuǎn

  笃dǔ  曦xī           霏fēi

  (2)岌岌可危:形容十分危险,快要倾覆和灭亡。

  沁人心脾:指呼吸到新鲜空气或喝了清凉饮料使人感到舒适。

  万籁俱寂:各种声音全部停止。

  肆虐:任意残杀或迫害;起破坏作用。

  忧心忡忡:忧愁的样子。

  馥郁:形容香气浓厚。

  3、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分为三段

  第一段:袁隆平被世人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第二段:袁隆平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取得了大面积栽种杂交水稻的成功。

  第三段: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使国产粮食增产,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2)第二部分的每个小段加一个小标题。

  片断一:奇思妙想;片断二:迎难而上;片断三:艰难寻找;片断四:终获成功。

  4、介绍资料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1930出生于北京,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

  袁隆平从60年代开始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经过12年的努力,成功培育出了“三系杂交稻”。1976至1987年间,他培育的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累计达到11亿亩,增产稻谷1000亿公斤。1979年,杂交水稻作为我国第一个农业技术专利转让美国。以后,他又研制出一批比现有三系杂交水稻增产5%—10%的两系品种间杂交组合。

  1997年,袁隆平在国际“超级稻”的概念基础上,提出了“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技术路线,引起国际上的高度重视。为进一步解决大面积、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难题奠定了基础。

  袁隆平热爱祖国、品德高尚,他的成就和贡献,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反响。杂交水稻的研究成果获得我国迄今为止唯一的发明特等奖。他还先后荣获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金质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英国让克基金会“让克奖”、美国费因斯特基金会“拯救世界饥饿奖”、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奖”、日本“日经亚洲大奖”、作物杂种优势利用世界“先驱科学家奖”、“日本越光国际水稻奖”等八项国际奖。国际同行称他为“杂交水稻之父”。

  如今,袁隆平虽已70余岁,仍然一如既往地活跃在科研与生产实践的第一线,从不间断地进行着研究、实验与应用。

  中国科学家绘出水稻基因组草图

  水稻基因组草图的意义

  2002年4月5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的封面出现了中国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原来,这份世界权威学术期刊,以封面文章形式,登出了中国科学家绘出的关于水稻基因组草图的论文。

  《科学》杂志总编肯尼迪说:“毫无疑问,中国基因组学研究已达到世界水平。”破译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作物——水稻的遗传密码,将加速改进农作物的营养、产量和可持续农业的发展,以满足世界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从近期应用和改进人类福利方面来说,水稻基因组草图也许比人类基因组草图还要有意义。

  水稻基因比人多但并不比人聪明

  酵母有4000多个基因、人类有3万到4万个基因,而我国科学家发现,水稻竟有4.6万至5.5万个基因。中国科学家的研究着实让人们吃了一惊:作为低等生物的水稻,基因数目竟然比“万物之灵”的人还多。那为什么比我们低等许多的水稻却比我们的基因要多呢?

  专家解释说,虽然水稻的基因总数要比人类多,但是这并不表明水稻比人类要进步。在进化历史上,人类无疑是最智慧的生物。打个比方,人类的基因就好像一把多功能的瑞士军刀,它可以让你用一个基因干很多不同的事;如果你没有瑞士军刀,那你只能在口袋里携带一大堆工具,就像水稻基因那样。

  草图用处何在?

  “民以食为天”,正如专家们所说,绘出水稻基因草图最大的贡献在于世界粮食安全,它会成为提高粮食生产的利器。

  水稻基因组的价值,不仅在于水稻是人类的主食之一、地球上最重要的谷物,还在于它是研究玉米、小麦、大麦、高粱和甘蔗等其他作物的理想模型。它为科学家们识别抗病等基因、分析基因功能,并进而改良物种、甚至改进其他谷物的生产提供了可能。

  5、这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记叙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自20世纪60年代到1975年这十多年里,顶着巨大的压力,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故事。

  6、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1)袁隆平为什么决心攻克“人工杂交水稻”这一世界难题?

  (2)袁隆平搞人工杂交水稻的试验有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3)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给世人带来哪些好处?

  (4)袁隆平是怎样的一个人?

  (5)为什么把袁隆平称作“当代神农氏”?

  7、(1)为什么说袁隆平是“当代神农氏”?

  题目将它比作神农氏,运用比喻的方法,体现他对人类贡献之大,这是对他的高度赞美和评价,同时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吸引读者兴趣。

  (2)哪些重点词句体现出袁隆平的科学精神?

  “忧心忡忡”,“心急如焚”表现他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当西方学者断言:“搞杂交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时,袁隆平偏偏要啃这块“硬骨头”。用“偏偏”表现他迎难而上的决心,“硬骨头”突出了这一任务的艰巨。

  “他卷起裤腿,脚踩污泥,头顶烈日,手持放大镜,像大海捞针似的在稻田里逐株逐穗地寻找。灼人的阳光晒黑了他的皮肤,小刀似的稻叶刮得他脸上、手上、腿上发痒发痛;汗水如注,一行行、一滴滴透过稻叶,滴进水中。”本句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细节的描写方法,比喻的修辞,表现了寻找的困难,即这种试验的难度之大,体现了袁隆平坚忍不拔的精神。

  “第一天,没找到”。“第二天,没找到”。“第三天,还是没找到”体现时间漫长,表现袁隆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精神。

  “袁隆平和助手们跳进水沟,小心翼翼地把稻株连根带泥挖出来”表现了科学家们对实验成果的珍爱和成功时的喜悦。

  “像慈母似的抚摸着”。比喻句再现袁隆平当时兴奋、喜悦、失而复得的复杂心理。表现他对自己研究成果的珍爱,对科学事业的热爱。

  “不论晨曦初露,或是日落黄昏;不论晴空万里,或是阴雨霏霏”,时刻都能够体现他一丝不苟、对工作认真的态度,执著,坚持不懈的精神。

  8、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的内心都有哪些想法或感受呢?

  《一个这样的老师》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结构;

  2、学习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学习正、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方法。

  3、学会通过重点词句理解人物的高尚品德和作者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

  4、学习科学家们科学严谨、执著的态度以及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1、学习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学习正、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方法。

  2、学会通过重点词句理解人物的高尚品德和作者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

  跟老师一起学

  1、在你的学习生活中,哪位老师给你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呢?有这样一位老师,他使大卫难以忘怀,为什么呢?

  2、阅读课文,读通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1)觑qù  狡黠jiǎo  xiá  抿mǐn  驳bó  纠jiū  惕tì  骇hài

  (2)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狡黠:聪明而狡猾。

  饶有兴趣:有很大的兴趣。饶,丰富、多。

  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考虑,也写作成竹在胸。

  3、课文故事发生的先后顺序。

  叙述了在一节科学课上,怀特森老师运用“故弄玄虚策略”教给学生“新怀疑主义”的故事。

  4、(1)“我”对怀特森先生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

  喜爱→怀疑→不满→敬佩。以对怀特森老师感情的变化作为线索,把所有情节贯穿在一起,使情节完整,结构紧凑。

  (2)文中两次写“比利”的反应有什么作用?

  “比利”在“生物比赛得过奖”,他在生物课上最有发言权,写他很有代表性,侧面烘托怀特森的与众不同。

  (3)为什么两次提到“正视”别人的眼睛,并告诉他“你错了”呢?

  这样写是强调怀特森老师对我们教育的成功。使我们认识到,当面对科学的时候要看到自己身上的不足。使我们培养自己的新怀疑主义。这是通过一个侧面来进行表现的。

  (4)本文通过怎样的角度描写人物?

  本文最大的写作特点是正侧面相结合的描写人物的方法。文中有对怀特森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正面描写,也有通过对学生的心理描写侧面烘托怀特森的形象,还有就是作者不惜笔墨地续写怀特森的教育结果,这样写也是为了侧面烘托怀特森老师教育的成功,对学生产生的深远影响。

  《詹天佑》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杰出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它们的含义。

  3、结合具体事例,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才华和爱国精神,同时在他的科学态度和刻苦精神中受到启迪。

  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了解杰出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

  2、结合具体事例,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才华和爱国精神,同时在他的科学态度和刻苦精神中受到启迪。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事例,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才华和爱国精神,同时在他的科学态度和刻苦精神中受到启迪。

  跟老师一起学

  1、课文是以什么来命题的?我们还学过哪些用人物姓名命题的课文?这些课文有什么特点?根据经验你猜想一下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读课文。

  3、思考:你认为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展开的?文章围绕这句话安排了什么内容?

  4、京张铁路的提前竣工,使全国上下欢欣鼓舞。詹天佑无愧是中华人民的优秀子孙,他没有辜负全中华人民的期望,用铁一样的事实,给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一个响亮的耳光。

  5、请你放开思路为这条铁路起一个更有意义的名字,并说说理由。

  6、想像一下当时当地的中国官员、普通百姓、外宾、帝国主义者,他们在听到京张铁路竣工的消息后,会有怎样的表现?

  《床头上的标签》

  教学目标:

  1、学习围绕中心选取材料;

  2、学习巧妙的细节描写方法。

  3、学会通过重点词句理解人物的高尚品德和作者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

  4、学习科学家们科学严谨、执著的态度以及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1、学习围绕中心选取材料;

  2、学习巧妙的细节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

  1、学习巧妙的细节描写方法。

  2、学会通过重点词句理解人物的高尚品德和作者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

  跟老师一起学

  1、李比希,德国著名化学家,在化学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被称为“化学史上的巨人”。在他的科学研究故事中有一则特别值得我们读一读,故事的名字很有特点,叫“床头上的标签”。                   

  2、读课文,读后说一说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1)与本单元的前几篇文章相比,本文的题目有什么特点?本文为什么要以此为题?

  (2)本文是怎样围绕中心选材的?

  (3)找找文中的细节描写,想想从这些细节描写中你有哪些感受?

  4、(1)标题别具匠心。本单元其它文章均以人名或人物职业为题,而本文却以一件看似毫无关系的事物“床头上的标签”为题。“床头上的标签”是李比希“浅尝辄止”而导致失败的见证,他用这个标签时刻提醒自己在做科学研究时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标签也是本文的线索。

  (2)本文选了两件事,而且是一成一败,一得一失。这样选材让读者感受到科学家也是普通人,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痛苦。同时也让读者明白:只有不断地吸取失败的教训,才能迎来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3)本文有两处精当的细节描写:一处表现了李比希对科学研究慎重的态度和懊悔的心情。另一处再现了他求实、自律的形象。

  《炸药工业之父——诺贝尔》

  教学目标:

  1、学习侧面烘托的描写方法。

  2、学会通过重点词句理解人物的高尚品德和作者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

  3、学习科学家们科学严谨、执著的态度以及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1、学习侧面烘托的描写方法。

  2、学会通过重点词句理解人物的高尚品德和作者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通过重点词句理解人物的高尚品德和作者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

  跟老师一起学

  1、每年12月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和挪威首都奥斯陆都要进行诺贝尔将的颁奖仪式,这一世界性的盛会越来越引起全球各界人士的关注。诺贝尔奖从1901年正式颁发已经走过了102年的历史。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个奖项的设立者——诺贝尔。

  2、在了解诺贝尔的过程中,你觉得诺贝尔是个怎样的人?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第一部分(1)

  第二部分(2—8)

  第三部分(9)

  3、读第3节:在课文中,我们了解到诺贝尔一生在_______,他由看到工人在荒山野岭里用      ,萌发了想发明一种能        的东西,这种东西就是后来的炸药。

  4、十几年中,诺贝尔不断发明越来越安全的炸药,你从中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5、在炸药发明的过程中,有着许多令人感动的事例,学习第3---9节。

  (1)读课文,用“——”划出诺贝尔在发明炸药过程中令人感动的语句。

  (2)抓关键字体会诺贝尔的精神、品质。

  6、诺贝尔“百折不挠、献身科学”的精神令人敬佩,更令人敬佩的是他临终的时候做出的决定,把他财产的一部分献给了科学事业。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一、选词填空。

  尊敬   敬爱   敬仰   敬佩

  1、(    )师长,是我们学生的美德。    

  2、纪念碑前的棵棵松树,象征着全国人民对先烈的怀念和(    )。

  3、我们怀着(    )的心情访问了战斗英雄们。

  既然……就……              即使……也……          不但……而且……

  如果……就……              既然……也……          只要……就……

  4、(    )来到了山脚下,山再高再陡,我们(    )要爬上山顶。

  5、我们(    )来到了山脚下,(    )要鼓足勇气爬上山顶。

  6、(    )这座山再高再陡,我们(    )要爬上山顶。

  二、按要求把句子换个说法,句子的意思不能变。

  1、看到天安门广场这璀璨的华灯,我怎么能够忘得了这位亲爱的战友?

  陈述句:

  2、读了《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我们怎么能够不受教育?

  陈述句:

  3、把“小草终于掀翻了阻止它生长的石块”改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把”字句:

  “被”字句:

  4、扩句和缩句。                                                        

  扩句:小河流水。

  缩句:端庄典雅的居里夫人与异常简陋的实验室,给这位美国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三、读下面一段话,找出修改的地方,把它修改过来。

  我画了枚火箭飞象月球。别的同学有画商人的,有画海面浮着大楼的、李君全神贯注地弯着腰,挥着笔。好像大家说话的声音似乎一点也没传到他的耳朵里。他只是鼓起脸颊,闭着嘴,拼命地画着。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病床上的作家》

  《灰尘的旅行》是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它的作者是现代著名微生物学家、科普作家高士其爷爷。高士其爷爷是在全身瘫痪的情况下(从   重)事写作的。

  高士其爷爷生于1905年,年(青  轻)时去美国留学,(攻  功)读细菌学。1928年,23岁的高士其,在一次试验中染上(恼   脑)炎病毒。病情逐(渐  惭)恶化,致使他全身瘫痪了,头向左歪,语言不清,两眼发直,四肢不能动,连饮食都很困难。

  但是他(完  玩  顽)强地活着,几十年来,为我们少年儿童写下了一百多万字的作品,如《我们的土壤妈妈》《太阳的工作》《时间伯伯》……写(作  做)时,他先是吃力地口述,请别人(纪记 计 )录。由于他说话不清,别人很难听明白,他就要反复好几遍。半天下来,往往只记下一二百字。而他却已累得满头大汗。(即  既)使这样,他仍然顽强地(坚  艰)持着。《灰尘的旅行》也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写出来的。

  1988年,敬爱的高士其爷爷永远离开了我们。

  1、划出短文括号中使用正确的字。

  2、联系句子和上下文理解词语。

  攻读:              恶化:               吃力:             离开:

  3、用“______”划出短文中具体描写高士其爷爷写作时很困难的句子。

  4、用“      ”划出短文中具体描写高士其爷爷病情严重的句子。

  5、“即使这样”中的“这样”是指什么?

  【试题答案】

  一、选词填空。

  尊敬   敬爱   敬仰   敬佩

  1、(尊敬)师长,是我们学生的美德。   

  2、纪念碑前的棵棵松树,象征着全国人民对先烈的怀念和(敬仰)。    

  3、我们怀着(敬佩)的心情访问了战斗英雄们。

  既然……就……       即使……也……         不但……而且……

  如果……就……          既然……也……              只要……就……

  4、(只要)来到了山脚下,山再高再陡,我们(也)要爬上山顶。

  5、我们(既然)来到了山脚下,(就)要鼓足勇气爬上山顶。

  6、(即使)这座山再高再陡,我们(也)要爬上山顶。

  二、按要求把句子换个说法,句子的意思不能变。

  1、看到天安门广场这璀璨的华灯,我怎么能够忘得了这位亲爱的战友?

  陈述句:看到天安门广场这璀璨的华灯,我不能够忘了这位亲爱的战友。

  2、读了《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我们怎么能够不受教育?

  陈述句:读了《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我们很受教育。

  3、把“小草终于掀翻了阻止它生长的石块”改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把”字句:小草终于把阻止它生长的石块掀翻了。

  “被”字句:阻止它生长的石块终于被小草掀翻了。

  4、扩句和缩句。                                                       

  扩句:小河流水。略

  缩句:端庄典雅的居里夫人与异常简陋的实验室,给这位美国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居里夫人与实验室,给记者留下了印象。

  三、读下面一段话,找出修改的地方,把它修改过来。

  我画了枚火箭飞象月球。别的同学有画商人的,有画海面浮着大楼的、李君全神贯注地弯着腰,挥着笔。好像大家说话的声音似乎一点也没传到他的耳朵里。他只是鼓起脸颊,闭着嘴,拼命地画着。

  我画了枚火箭飞向月球。别的同学有画商人的;有画海面浮着大楼的。李君全神贯注地弯着腰,挥着笔。好像大家说话的声音似乎一点也没传到他的耳朵里。他只是鼓起脸颊,闭着嘴,拼命地画着。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病床上的作家》

  《灰尘的旅行》是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它的作者是现代著名微生物学家、科普作家高士其爷爷。高士其爷爷是在全身瘫痪的情况下(从  重)事写作的。

  高士其爷爷生于1905年,年(青  轻)时去美国留学,(攻 功)读细菌学。1928年,23岁的高士其,在一次试验中染上(恼 脑)炎病毒。病情逐(渐  惭)恶化,致使他全身瘫痪了,头向左歪,语言不清,两眼发直,四肢不能动,连饮食都很困难。

  但是他(完  玩  顽)强地活着,几十年来,为我们少年儿童写下了一百多万字的作品,如《我们的土壤妈妈》《太阳的工作》《时间伯伯》……写(作  做)时,他先是吃力地口述,请别人(纪  记  计)录。由于他说话不清,别人很难听明白,他就要反复好几遍。半天下来,往往只记下一二百字。而他却已累得满头大汗。(即  既)使这样,他仍然顽强地(坚  艰)持着。《灰尘的旅行》也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写出来的。

  1988年,敬爱的高士其爷爷永远离开了我们。

  1、划出短文括号中使用正确的字。

  2、联系句子和上下文理解词语。

  攻读:用功学习                 恶化:病情严重    

  吃力:很费劲、费力的样子       离开:逝世

  3、用“______”划出短文中具体描写高士其爷爷写作时很困难的句子。

  4、用“      ”划出短文中具体描写高士其爷爷病情严重的句子。

  5、“即使这样”中的“这样”是指什么?

  略

  【励志故事】

  宋朝司马光出生于官宦世家。从小机智过人,勤奋好学。刚满二十岁即考上进士。他为官清廉,公务之余常利用时间读书,立志写一部通志,作为人们的借鉴。为了把握时间读书,他特意制作一个圆木枕头,枕头的妙用是睡觉时身子只要一翻动,它就会滚动,人也就惊醒了,可以继续研究学问,因此称「警枕」。每当司马光需休息时,便枕着「警枕」,如此学习的结果,就是他终于成为一位学问渊博的人。

关于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当代神农氏》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会读写 “神鞭 恶魔 小心翼翼  坛坛钵钵  馥郁  气人心脾  晨曦初露  阴雨菲菲  郁郁葱葱”

  2、读课文,通过研究杂交水稻,体会不畏艰苦,热爱科学事业,献身科学事业的精神。

  3、揣摩文章首尾呼应,倒叙等手法对激起读者兴趣的作用。

  4、领会袁隆平的科学精神。

  二、重难点

  重点:给每个片段拟小标题,并探究四个片段分别从那些方面表现袁隆平的科学精神。

  难点:通过品味语言文字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

  1、预习探究

  (1)、熟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并积累词语。

  (2)、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通过袁隆平研究水稻的过程,学习他不畏艰难,献身科学的精神。

  (4)、给文中四个片段拟小标题。理解课文内容。

  2、讨论理解

  (1)、袁隆平是在什么情况下研究水稻的?

  一、国内面临严重饥荒。二、西方断言不成功。

  (2)、研究中遇到那些困难?

  1、条件差  2、西方舆论压力。  3、植株的寻找困难   4、“文革”期间人为破坏。

  (3)、他是怎样对待的?

  袁隆平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熬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打击。

  (4)、对人类作出的贡献、人类对其赞誉?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占全世界水稻总产量的20%。

  袁隆平先生是世界杂交水稻的创始人,是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5)、总结文章的写作顺序:

  1、首尾呼应,首尾圆合,浑然一体。

  2、中间四个片段按时间顺序组织在一起。

  3、教师指导

  (1)、通过品味文字来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

  1、“忧心忡忡、心急如焚”表现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2、“硬骨头、偏偏”表现他在迎难而上的决心。

  3、“他迎难而上的决心——挖出来”表现对成果的珍爱和成功的喜悦。

  4、“夜色下——抚摸着”表现了对科学事业的热爱。

  (2)、学习“第一天,没找到。第二天,没找到。第三天,还是没找到

  。”这三句话极短却又都独立成段,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这样写能起到强调作用。

  4、达标测试

  (1)、从那以后,不论是------,或是--------,不论是-------,或是---,袁隆平都时刻守护在试验天边,精心培育。

  补充句子,并用带点词语仿写一句话。----------------------

  (2)、仔细读下面一段话,完成后面的问题。

  “这时,---------找啊。”

  1、本段主要写的是----------。

  2、填空后,读读所填的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巧妙。

  3、读完片段,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和同学交流,并  把自己的体会写在下面。

关于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当代神农氏》教案 篇7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结构;2. 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3.学习袁隆平以及怀特森先生共同具有的坚持不懈、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自己的怀疑精神。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情况:字词、内容、有关袁隆平的事迹。二、展示目标(同上)三、学习新知:1、 生速读课文,熟悉内容。2、 概括每部分内容。分四个片断来分析。拟采用小标题的形式把握其内容。例如:片断一:奇思妙想;片断二:迎难而上;片断三:艰难寻找;片断四:终获成功。同学们可自行设计小标题,但要注意每部分的小标题要能够概括出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标题力求简洁、有吸引力。       3、设计思考题:为什么说袁隆平是“当代神农氏”?题目将它比作神农氏,运用比喻的方法,体现他对人类贡献之大,这是对他的高度赞美和评价,同时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吸引读者兴趣。四、学生谈感受。五、作业:练习册内容,.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如何围绕中心选取材料。2、学习科学家们科学严谨、执著的态度以及献身精神。3. 学会通过重点词句理解人物的高尚品德和作者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教学过程:一、回顾上节课内容。二、展示目标:(同上)三、学习新知:这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记叙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自20世纪60年代到1975年这十多年里,顶着巨大的压力,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故事,表现袁隆平不计个人得失,献身科学事业的伟大精神,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的歌颂和崇敬之情。1、哪些重点词句体现出袁隆平的科学精神?(1)“忧心忡忡”,“心急如焚”表现他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当西方学者断言:“搞杂交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时,袁隆平偏偏要啃这块“硬骨头”。用“偏偏”表现他迎难而上的决心,“硬骨头”突出了这一任务的艰巨。“他卷起裤腿,脚踩污泥,头顶烈日,手持放大镜,像大海捞针似的在稻田里逐株逐穗地寻找。灼人的阳光晒黑了他的皮肤,小刀似的稻叶刮得他脸上、手上、腿上发痒发痛;汗水如注,一行行、一滴滴透过稻叶,滴进水中。”本句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细节的描写方法,比喻的修辞,表现了寻找的困难,即这种试验的难度之大,体现袁隆平坚忍不拔的精神。(2)“第一天,没找到”。“第二天,没找到”。“第三天,还是没找到”体现时间漫长,表现袁隆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精神。(3)“袁隆平和助手们跳进水沟,小心翼翼地把稻株连根带泥挖出来”表现了科学家们对实验成果的珍爱和成功时的喜悦。(4)“像慈母似的抚摸着”。比喻句再现袁隆平当时兴奋、喜悦、失而复得的复杂心理。表现他对自己研究成果的珍爱,对科学事业的热爱。(5)“不论晨曦初露,或是日落黄昏;不论晴空万里,或是阴雨霏霏”,时刻都能够体现他一丝不苟、对工作认真的态度,执著,坚持不懈的精神。2、了解文章结构特点,体会倒叙手法的作用。本文全篇采用倒叙手法,开篇先突出杂交水稻培育成功的伟大意义及获得的高度赞誉,同时也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3、生朗读最喜爱的段落。四、练习巩固五、作业:积累词句。板书设计:                                             萌发奇想               当代神农氏                        迎难而上                热爱科学                                                        艰难寻找                献身科学                                                        终获成功

  袁隆平,农学家、杂交水稻育种专家。江西德安人。1930年9月7日生。1953年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历任研究员、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农科院名誉院长、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袁隆平长期从事杂交水稻育种理论研究和制种技术实践。1964年首先提出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法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并进行科学实验。1970年,与其助手李必湖和冯克珊在海南发现一株花粉败育的雄性不育野生稻,成为突破“三系”配套的关键。 1972年育成中国第一个大面积应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二九南一号a”和相应的保持系“二九南一号b”,次年育成了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强优组合“南优二号”,并研究出整套制种技术。1986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分为“三系法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到一系法远缘杂种优势利用”的战略设想。被同行们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农学家、杂交水稻育种专家。江西德安人。1930年9月7日生。1953年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历任研究员、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农科院名誉院长、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袁隆平长期从事杂交水稻育种理论研究和制种技术实践。1964年首先提出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法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并进行科学实验。1970年,与其助手李必湖和冯克珊在海南发现一株花粉败育的雄性不育野生稻,成为突破“三系”配套的关键。 1972年育成中国第一个大面积应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二九南一号a”和相应的保持系“二九南一号b”,次年育成了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强优组合“南优二号”,并研究出整套制种技术。1986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分为“三系法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到一系法远缘杂种优势利用”的战略设想。被同行们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关于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当代神农氏》教案 篇8

  一、看拼音写汉字

  zajiao  chuangshiren  guojihuiyi  peiyu  zhishichanquan  fuyin  ronghuo  yuwei  zhuangjia

  (    )  (          )  (        )  (   )  (            )  (   )  (     )  (   )  (      ) 

  gengzhong  shengcun  yanxu  zhouzeng  laiyishengcun  jijikewei  youxinchongchong  jueji

  (       )  (      )  (   )  (      )  (           )  (       )  (              )  (   ) 

  xinjirufen  mengfa  sinue  jihuangemo  zhashi  yunyu  zhongzhi  changgui  shexiang  fangqi

  (       )  (     )  (   )  (        )  (    )  (   )  (      )  (       )  (     )  (    )

  zhongduan  duanyan  yichuan  jingdianlilun  genju  fanfu  yiwen  fuyu  qinrenxinpi 

  (       )  (      ) (     )  (           )  (   )  (   )  (   )  (  )  (        )       

  zhuoren  zhuzhuzhusui  wuyingwuzong  tianyahaijiao  zacaocongsheng  xiongrui  xiaoxinyiyi

  (     )  (          )  (          )  (           )  (            )  (      )  (         )

  cuozhe  wanlaijuji  tongkubukan  zhanzhuanfance  xichuwangwai  jiehouyusheng  chenxichulu

  (    )  (        )  (         )  (             )  (         )  (           )  (         )

  yinyufeifei  baijieqiannan  tiaozhan  yuyucongcong  leiji  tuiguang  zhenjing  fengshuo

  (         )  (           )  (      )  (          )  (   )  (      )  (      )   (     )

  tongji  chengsong  gongxian  hanshuiruzhu  tongkuliuti  canzhuang  jiaoban

  (     )  (       )  (      )  (          )  (         )  (       )  (      )

  二、给下列字注音

  召(  )开  誉(  )为  耒(  )  耜(  )  骤(  )增  赖(  )以生存  岌岌(  )可危  忧心忡忡(  )

  心急如焚(  )  萌(  )发  肆(  )虐(  )  孕(  )育  馥(  )郁(  )  逐株(  )逐穗(  )  灼(  )人

  坛坛钵(  )钵  劫(  )后余生  晨曦(  )初露(  )  丰硕(  )  阴雨霏(  )霏  称颂(  ) 挫(  )折

  三、多音字组词

  种  累  遗  挑

  四、形近字组词

  培(  )粱(  )萌(  )疑(  )蕊(  )挫(  )堪(  )劫(  )颂(  )

  赔(  )梁(  )盟(  )颖(  )芯(  )锉(  )勘(  )却(  )诵(  )

  陪(  )

  五、把词语补充完整.

  ( )( )子孙  ( )以生( )   ( )( )可( )  ( )心( )( )  心( )如( )  ( )人心( )  功夫(         )

  无( )无( )  天( )海( )   ( )草丛( )   ( )心( )( )  ( )哭流( )  ( )苦不( )  夜色( )( )

  万( )俱( )  ( )( )反( )  ( )出( )外   ( )后( )生   晨( )初( )  ( )雨( )( )  百( )千( )

  郁郁 ( )( )

  六、回答问题.

  1、为什么称袁隆平为当代神农氏?

  2、课文分别从哪些方面写了袁隆平的科学精神?

  3、摘抄文中的比喻句,并体会句意。

  4、中国的四大发明是什么?

  5、两次绿色革命分别指什么?

关于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当代神农氏》教案 篇9

  《当代神农氏》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记叙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自20世纪60年代到1975年这十多年里,顶着巨大的压力,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故事,表现袁隆平不计个人得失,献身科学事业的伟大精神,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的歌颂和崇敬之情。

  教学中从他的科学精神入手,重点体会文章内容,我重点设计了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

  哪些重点词句体现出袁隆平的科学精神?

  “忧心忡忡”,“心急如焚”表现他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当西方学者断言:“搞杂交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时,袁隆平偏偏要啃这块“硬骨头”。用“偏偏”表现他迎难而上的决心,“硬骨头”突出了这一任务的艰巨。

  “他卷起裤腿,脚踩污泥,头顶烈日,手持放大镜,像大海捞针似的在稻田里逐株逐穗地寻找。灼人的阳光晒黑了他的皮肤,小刀似的稻叶刮得他脸上、手上、腿上发痒发痛;汗水如注,一行行、一滴滴透过稻叶,滴进水中。”本句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细节的描写方法,比喻的修辞,表现了寻找的困难,即这种试验的难度之大,体现袁隆平坚忍不拔的精神。

  “第一天,没找到”。“第二天,没找到”。“第三天,还是没找到”体现时间漫长,表现袁隆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精神。

  “袁隆平和助手们跳进水沟,小心翼翼地把稻株连根带泥挖出来”表现了科学家们对实验成果的珍爱和成功时的喜悦。

  “像慈母似的抚摸着”。比喻句再现袁隆平当时兴奋、喜悦、失而复得的复杂心理。表现他对自己研究成果的珍爱,对科学事业的热爱。

  “不论晨曦初露,或是日落黄昏;不论晴空万里,或是阴雨霏霏”,时刻都能够体现他一丝不苟、对工作认真的态度,执著,坚持不懈的精神。

  通过讨论,学生对袁隆平有了深入地了解,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当代神农氏》教学反思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给四部分定了小标题,迅速抓住主要内容,效果较好。围绕问题学生品读词句,深入品析,从字里行间体会感悟袁隆平的科学精神,感悟他的人格魅力,又是比较成功的。

  《一个这样的老师》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思路清晰,重点突出,以“我”的心理变化为线索,在阅读中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品味人物形象,了解怀特森老师独特的教育方法、教育思想以及对学生的深远影响,并能够写出对他的评价。

  《詹天佑》教学反思

  在我的开场白介绍的感染下,将学生带到詹天佑的“画像”面前,使学生对这个人物产生兴趣,做到激发动机时入情。而且在整堂课中教师都很有激情,在语言上努力打动学,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对于教学难点的处理采用了比较直观的方法。这篇课文理解的难点就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型线路”这两部分内容。这两个技术性比较强的问题,我让学生看课件,充分感受詹天佑的伟大和杰出。

  《当代神农氏》教学反思

  “命运,总是朝敢于向他挑战的人微笑。经过百劫千难,最后的成功,属于不懈的追求者。”——读完《当代神农氏》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西方学者断言搞杂交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在成功的背后,袁隆平付出了比平常人多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努力和时间,他常常是把一分钟当两分钟来用,是呀我们只知成功却不知在成功背后那些发明人员是多么辛苦呀!

  学了这篇文章,我更加佩服袁隆平了,在炎热的夏天,在烈日下辛勤地工作着,寒冷的冬天在凛冽的寒风里寻找着.即使在十年动乱中几乎失去了信心也没有放弃!但是命运是会冲着努力者来的,袁隆平终于培育出了杂交水稻.....世上没有不可能的事,对自己说行,那你就行,说不行,那是你没自信心。

关于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当代神农氏》教案 篇10

  教学要求:

  1、认识并掌握“岌岌可危、沁人心脾、万籁俱寂、肆虐、晨曦”等词语。

  2、学习袁隆平具有的坚持不懈、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

  3、通过重点句子体会人物品质。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人物的心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袁隆平坚持不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

  2、理解课文中对袁隆平的描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当代神农氏。

  2、你知道什么是“神农氏”吗?

  3、教师简介神农氏。(出示课件)

  神农氏是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

  他本为姜水流域姜姓部落首领,后发明农具以木制耒,教民稼穑饲养、制陶纺织及使用火,因功绩显赫,以火得王,故为炎帝,世号神农,曾建都山东曲阜,并被后世成为农业之神。神农氏又曾跋山涉水,尝遍百草,找寻治病解毒良药,以救夭伤之命,后因误食“火焰子”肠断而死。

  4、那么,你知道当代神农氏指的是谁吗?(袁隆平)

  5、过渡:袁隆平到底做出了什么贡献,被人们称为“当代神农氏”呢?今天,我们就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扫请文字障碍。

  2、指名读本文词语,并说说对这些词语的理解。

  3、学生说说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袁隆平的事迹。

  4、教师简介袁隆平。

  5、把文章分为四个部分,并给每部分加上一个小标题。

  第一部分:奇思妙想。

  第二部分:迎难而上。

  第三部分:艰难寻找。

  第四部分:终获成功。

  三、学习新知

  1、自由读文,思考:袁隆平为什么会被誉为“当代神农氏”?从文中找出具体说明的句子来。

  课件出示:袁隆平先生培育杂交水稻的成功,是世界的一大奇迹。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袁隆平先生是杂交水稻的创始人,是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⑴、齐读这句话。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袁隆平是一个让中国人为之骄傲的人,他的成就让世界瞩目,让国人自豪。)

  ⑵、你知道“奇迹”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吗?(奇迹:出乎意料的不平凡的事。)

  ⑶、为什么说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的成功是世界的奇迹呢?(因为在全世界,这是一个不可攻克的难题,在此之前,没有人取得成功。现在,我们中国的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终于获得了成功,这是出人意料、举世瞩目的,所以称为奇迹。)

  接下来,让我们回顾文本,了解这位当代神农氏请看课文第一部分,请同学们轻声读第5、6、7自然段,你认为哪个词最揪动人心?

  【岌岌可危 忧心忡忡 心急如焚】

  2. 能说说这两个词的意思吗?(忧心忡忡:形容忧愁不安的样子。心急如焚:心急火燎)

  3.袁隆平为什么而忧?为什么而急? 指名读课文。

  4.出示补充资料。

  令人心忧的饥荒

  1959年,由于在制定国家农业生产计划时出现了重大失误,当年全中国的粮食播种面积减少了13%;再加上自然灾害的侵袭,导致粮食亩产量深受影响;1960、1961年,尽管粮食播种面积有所增加,但由于自然灾害加剧,农业资金投入不足等原因,1961年国家粮食总产量比1959年减少了530亿斤。

  受粮食产量的影响,1959年我国农村、城镇人均口粮供应逐年下降。除了数量有限的大米、面粉,人们吃得更多的是玉米、高粱、红薯干、代食品(糠、藕渣、树根、野菜、芋梗、榆树叶……)。食用油、肉类奇缺,1960年农村户口仅能供应人均每年3斤油,2.4斤猪肉。

  由于供应的严重不足,全国出现大面积的饥荒。据《当代中国安徽》记载,1959年—1960年,中国人口净减少1000万人……

  5.袁隆平为中国大地遭受饥荒而忧,为人民吃不上粮食而急,说明什么?(表现他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6.谁能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句话?评价:你注意了这两个词,所以你读得很好;从你的朗读中我深深地感受到袁隆平忧国忧民的情怀

  7.直接引读,面对这样的现状,袁隆平脑海里突然萌发出一个惊人的念头:……

  四、细读品味

  1.谈话:袁隆平是如何实现他的奇妙构想,成为一个令世界为之称道的当代神农氏的,大家预习过了课文,知道袁隆平的成功是辉煌的,是举世瞩目的,但他成功之路却是——?书上有个词说明他经历了很多困难,是哪个词?。(引导学生说出“百劫千难”随机板书:百劫千难)“百劫千难”是什么意思?(“劫”和“难”都是困难、挫折的意思, “百”和“千”形容经历的困难多)他都遇到哪些困难和挫折呢?默读课文的二三四部分,划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在旁边简单写下你的感受

  2.交流,相机出示有关段落

  迎难而上,敢于挑战

  然而,水稻杂交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世界性大课题,难度非常大。外国许多有过这种设想的研究人员经过努力都放弃或中断了研究。不少西方学者断言:“搞杂交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但是,神农氏的子孙袁隆平,偏偏要啃这块“硬骨头”。

  ①外国研究人员的放弃,西方学者的断言,无形中给袁隆平施加了……(压力)(相机板书:外界压力)

  ②但是神农氏的子孙袁隆平却——(偏偏要啃这块硬骨头)

  “硬骨头”在课文中指什么?(搞杂交水稻)

  为什么称之为硬骨头?(水稻杂交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世界性大课题,难度非常大)

  说的对,知道什么叫 “前无古人”吗?(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

  而袁隆平却决定要——(“啃”)

  ③ “啃”可以用什么词代替?(咬、 嚼) 可以换吗?为什么? (因为“啃”更能体现出困难大,不易克服)

  ④前人没有做过的世界性大课题,西方学者都为之却步,就是这样一块“硬骨头”,袁隆平却偏偏要“啃”,你感受到什么?(迎难而上、敢于挑战、勇于尝试、不畏惧困难)随机板书——、迎难而上、敢于挑战、勇于尝试、敢于挑战

  ⑤ 把这些词读好了,句子就一定能读好,谁来试试?(引导学生朗读)

  评价:老师听出你把“硬骨头”重读了,让我感受到这是迎难而上的袁隆平;重读“偏偏,”这是一个勇于尝试的袁隆平,“啃”这是一个敢于向困难挑战的袁隆平

  艰难寻找,坚持不懈

  他卷起裤腿,脚踩污泥,头顶烈日,手持放大镜,像大海捞针似的在稻田里逐株逐穗地寻找。灼人的阳光晒黑了他的皮肤;小刀似的稻叶刮得他脸上、手上、腿上发痒发痛;汗水如注,一行行、一滴滴的透过稻叶,滴进水中。他找啊,找啊!

  第一天, 没找到。

  第二天, 没找到。

  第三天, 还是没找到。

  十多天过去了,雄性不育植株无影无踪。连续十几天烈日得烤晒。袁隆平的皮肤更黑了。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六年过去了。袁隆平跑遍了半个中国。

  ①你很会读书,知道抓关键词语帮助理解课文

  ②再读读这部分内容,看看那个词最能表现出寻找的艰难,(大海捞针,随机板书)大海捞针在文中指什么?寻找雄性不育植株就像在辽阔的大海中寻找一根针一样,足以体现出艰难。

  还有那些词体现出艰难,你分析得很好,能带着你的感受读一下吗?

  ③渲染:老师仿佛看见,炎炎烈日下,袁隆平挥汗如雨,他弯着腰,弓着背……你仿佛看见怎样的情景?(指生叙述)

  ④谁能想象着当时的情景,读读这部分?

  ⑤烈日当头,袁隆平就是这样艰难的找啊,找啊……(引读)到底找了多长时间?(六年)

  ⑥整整长达六年啊,一年是365天,六年呢?(随即在黑板上板书)2190天啊,历尽千辛万苦,就为寻找一株“雄性植株”,此时,你感受到什么?(寻找的艰难、坚持不懈、锲而不舍)随机板书——(坚持不懈)谁来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段?——

  ⑦这六年来,袁隆平仅仅在一个地方找?而是——跑遍了半个中国,什么叫跑遍了?(踏遍了每一寸土地,走过了每一个角落,叫跑遍)

  小结:为了寻找一株雄性不育植株,历经2190天,足迹遍布半个中国,让我们再一次感受袁隆平的坚持不懈,让我们和袁隆平一起艰难的寻找(齐读这段话)

  过度:从文章第四部分,你还能感受袁隆平经历了哪些困难,他又是如何面对的?

  不顾安危,终获成功

  那是一个阴沉的黄昏……污水搅拌成一团

  1. 十年动乱期间,人为的破坏,令袁隆平——痛哭流涕 痛苦不堪,他为什么“痛哭流涕、痛苦不堪”?(“十年动乱”几乎断送他的全部实验成果,稻苗被毁坏)板书:十年动乱

  2.这场劫难令每一个人都感到心痛,但令我们喜出望外的是袁隆平的助手保存了四钵稻苗,这是四钵怎样的稻苗(失而复得劫后余生),面对这四钵稻苗,袁隆平……的神态是怎样的?

  夜色下,袁隆平捧着劫后余生的四钵稻苗又悲又喜,像慈母似的抚摸着。

  ①通过这个句子,你充分体会到什么?(对稻苗的珍爱,对科研成果的热爱)

  ②谁能深情地读读这句话?

  ③小结: “十年动乱”期间,人人自危,可是袁隆平一心挂念的只有他的科研和科研成果,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不顾个人安危、不计个人得失、热爱科学)随机板书:【不顾安危】

  过渡语:在研究杂交水稻的过程中,可谓困难重重,袁隆平顶住了西方舆论压力,大海捞针般艰难寻找雄性不育植株,经历了十年动乱的人为破坏,熬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坚持不懈地追求,终于在1975年成功研制出早熟高产的水稻。

  (二)过渡语:那么杂交水稻的研制成功,到底给人类带来了什么样的收益呢?(指读32.32自然段)

  (三)过渡语:袁隆平最终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国际友人是怎样评价他的?读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找出相关的句子,(随机板书:第五大贡献)

  (四)、总结:培育杂交水稻成功,这不仅是袁隆平一个人的光荣,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更是造福人类的奇迹。袁隆平不计个人得失、献身科学事业的伟大精神,以及他为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这一切都说明他不愧是——“当代神农氏”

  四、总结全文,了解文章结构

  1、这篇课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本文全篇采用倒叙手法,开篇下那突出杂交水稻培育成功的伟大意义及获得的高度赞誉,同时也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这么写,有什么作用?

  (更能突出人物的伟大精神品质。)

  五、布置作业

  整理袁隆平的事迹,积累更多科学家的事迹。准备进行“我最喜爱的科学家事迹交流会”

关于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当代神农氏》教案 篇11

  学科:语文

  本课:2课时

  本课选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六年级(下) 第7单元 第31课

  课题:第31课<<当代神农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新词,特别是理解和积累四字词语。

  2、感受袁隆平献身"水稻杂交"事业的奉献精神,以及他为了科学研究矢志不渝,知难而上,敢于拼搏的奋斗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重点句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

  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默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能不能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教师随机解决)

  三、认读生字新词。

  1、师:哪些字容易读错、容易写错,请同学们提出来。

  教师提请学生注意这二个字的书写:虐、曦

  注意分清这二个字的读音:焚fen 萌meng

  2、根据意思说出词语:

  形容十分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

  十分忧愁的心情。

  急得心里像火在燃烧一样。

  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历尽灾难后幸运地活下来了。

  各种声音都安静下来。

  四、小组讨论:

  师:给课文的四个部分各拟一个小标题。

  第一部分:勤奋学习,立志攻坚;

  第二部分:反复研究,大胆设想;

  第三部分:苦苦寻觅,苍天不负;

  第四部分:历尽劫难,终告成功;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摘录课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3-5句。

  第二课时

  一、默读课文,思考:

  师:国际友人是怎样评价袁隆平的?请在课文中划

  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第五大贡献

  二、深读课文,思考:

  师:袁隆平的成功是辉煌的,是举世瞩目的,但袁隆平的成功之路又是充满艰辛的,一路走来,他遇到了哪些困难?请在课文中划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1、难度大--许多外国研究人员都放弃或中断了研究。

  袁隆平知难而上。

  2、时间长--整个研究历时十多年,其中单是寻找雄性不育的水稻植株就化了六年之久。

  袁隆平矢志不渝。

  3、挫折多--"十年动乱"几乎断送了他的全部试验成果。

  袁隆平坚持不懈。

  师:找出课文中那些最让你感动的句子,说说体会,并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

  三、讨论交流:、

  袁隆平的成功经历给你什么启示?你有什么话要说?

  四、给自己立一句勉励自己的成功格言。

  如:

  成功贵在坚持。

  五、以"走近科学家"为主题,要求同学在课外搜集一些科学家的故事,在班内作一个交流。

关于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当代神农氏》教案 篇1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首篇。

  教材分析:

  本文以《当代神农氏》为题,把“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比作我们的祖先炎帝,这是作者及全世界人民对袁隆平的高度评价。文章讲述了他从1964年到1975年这10多年里,顶着巨大的压力,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故事。文章从四个方面表现了袁隆平不计个人得失,献身科学事业的伟大精神,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的歌颂和崇敬之情。

  学生分析:

  学生对写人的记叙文已经熟悉,文章采用倒叙的方法,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文章结构特点鲜明,学生在熟读课文之后,可以概括每个片断内容(或拟小标题),并通过合作探究可以总结这四个片断从哪些方面表现了袁隆平的科学精神。

  设计理念:

  依据课改精神,以学生为主体,提高人文素养,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指导,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

  1、体现教材的思想情感教育价值:培养青少年从小立志报国,热爱科学、崇尚科学、不畏艰险、献身科学的精神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通过教学发挥杰出人物的榜样作用和本文的熏陶和感染作用。

  2、体现知识传播教育价值:学生在阅读中通过查阅资料,对水稻育种知识,袁隆平、神农氏等人物有一个再认识。

  3、体现技能训练价值: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方面,通过四个片断中重点词句理解,来体会如何表达文章中心,同时学习通过几个生活工作片断来写人和倒叙的手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并掌握“岌岌可危、沁人心脾、万籁俱寂、肆虐、晨曦”等词语。

  (2)学习袁隆平具有的坚持不懈、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

  (3)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中人物的心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读、有感情地朗读,达到理解本课的目的。

  (2)抓住关键词,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3)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袁隆平具有的崇高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会袁隆平具有的科学严谨、执著追求的精神。激发学生培养自己的怀疑、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岌岌可危、沁人心脾、万籁俱寂、肆虐、晨曦”五个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结构。

  3、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宝鸡是炎帝故里,你们知道炎帝的传说吗?(学生讲有关炎帝神农氏的故事)。那么,同学们知道当代神农氏指的是谁吗?(板书:袁隆平)。人们为什么称袁隆平为当代神农氏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词。

  2、学生互相交流,扫清文字障碍。

  3、小组合作读课文,读中巩固识字,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4、学生根据预习情况介绍袁隆平的事迹。

  5、教师简介袁隆平。

  三、理解课文

  1、再读课文,熟悉内容

  2、根据每部分内容。

  3、分四个片断来分析。采用小标题的形式把握其内容。

  (片断一:奇思妙想;片断二:迎难而上;片断三:艰难寻找;片断四:终获成功。)

  同学们可自行设计小标题,但要注意每部分的小标题要能够概括出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标题力求简洁、有吸引力。

  四、自主学习,提出质疑

  1、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断进行学习。

  2、同桌互相谈谈自己的学习感受。

  3、提出质疑:

  (1)为什么说袁隆平是“当代神农氏”?

  (2)学生根据题目讨论、交流。

  (3)反馈学习讨论情况。

  (将袁隆平比作神农氏,是运用比喻的方法,体现他对人类贡献之大,这是对他的高度赞美和评价,同时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吸引读者兴趣。)

  五、学生感悟

  1、学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读一读。

  2、简单谈谈对句子和人物的感受。

  3、读了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你知道袁隆平被誉为“当代神农氏”的原因是什么吗?找出具体说明的句子来。

  4、一起朗读这句话。

  5、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了袁隆平是一个让中国人为之骄傲的人,他的发明让世界瞩目,让国人自豪。)

  6、你知道“奇迹”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吗?

  (“奇迹”:出乎意料的不平凡的事。)

  7、为什么说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成功是世界的奇迹呢?

  (因为在全世界,这是一个不可攻克的难题,在此以前,没有人取得成功。现在,我们中国的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终于获得了成功,这是出人意料、举世瞩目的,所以称为奇迹。)

  六、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课外收集有关袁隆平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如何围绕中心选取材料。

  2、学习科学家们科学严谨、执著的态度以及献身精神。

  3、学会通过重点词句理解人物的高尚品德和作者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本文为什么以神农氏为题?

  2、课文中四个描写袁隆平克服困难,成功为杂交水稻育种的事情,分别用小标题概括。

  二、探究学习,理解重点内容

  1、过渡:同学们,这篇课文记叙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故事,表现袁隆平不计个人得失,献身科学事业的伟大精神。那么,课文中哪些重点词句体现出袁隆平的科学精神?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

  2、教师引导

  粮食,粮食,有什么办法能增加粮食产量呢?袁隆平,这个普通的湖南省安江农校教师,忧心忡忡,心急如焚。

  (1)指名朗读这句话。

  (2)你知道“忧心忡忡”“心急如焚”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吗?

  (3)这两个词语表现了什么?

  (“忧心忡忡”、“心急如焚”表现他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当西方学者断言“搞杂交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时,袁隆平偏偏要啃这块“硬骨头”。你体会到了什么?

  (用“偏偏”表现他迎难而上的决心,“硬骨头”突出了这一任务的艰巨)。

  3、重点品读

  “他卷起裤腿,脚踩污泥,头顶烈日,手持放大镜,像大海捞针似的在稻田里逐株逐穗地寻找。灼人的阳光晒黑了他的皮肤,小刀似的稻叶刮得他脸上、手上、腿上发痒发痛;汗水如注,一行行、一滴滴透过稻叶,滴进水中。”

  (1)指名朗读这两句话。

  (2)你从这两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这两句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细节的描写,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寻找的困难,即这种试验的难度之大,体现袁隆平坚忍不拔的精神。)

  4、教师引导

  “第一天,没找到。”

  “第二天,没找到。”

  “第三天,还是没找到。”

  (1)你从上面的三个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

  (体现时间漫长,表现袁隆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精神。)

  (2)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一是要体现时间的漫长,二是要体现袁隆平持之以恒的精神品质来。)

  5、重点品读

  “袁隆平和助手们跳进水沟,小心翼翼地把稻株连根带泥挖出来。”

  (1)这句话,表现了科学家怎样的心情?

  (表现了科学家们对实验成果的珍爱和成功时的喜悦。)

  (2)你能读出这种心情吗?(指名朗读这句话)

  6、重点品读

  “像慈母似的抚摸着。”你体会到了什么?

  (比喻句再现袁隆平当时兴奋、喜悦、失而复得的复杂心理。表现他对自己研究成果的珍爱,对科学事业的热爱。)

  7、重点品读

  “不论晨曦初露,或是日落黄昏;不论晴空万里,或是阴雨霏霏”,袁隆平都时刻守护在试验田边,精心培育。”

  (1)你从这个句子的描写中,体会到了什么?

  (能够体现他一丝不苟、对工作认真的态度,坚持不懈的精神。)

  (2)句子中的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这种精神?

  (不论……都……守护、精心。)

  三、总结全文,理清文章脉络

  1、这篇课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本文全篇采用倒叙手法,开篇先突出杂交水稻培育成功的伟大意义及获得的高度赞誉,同时也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这么写,有什么作用?

  (更能突出人物的伟大精神品质。)

  3、学生朗读最喜爱的段落。

  四、拓展延伸

  袁隆平在研究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样对待的?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五、布置作业

  1、积累词语。

  2、完成课后练习。

  3、把袁隆平的事迹讲给父母或朋友。

  板书设计:

  萌发奇想

  当代神农氏         艰难寻找       热爱科学   献身科学

  袁隆平            迎难而上 

  终获成功

关于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当代神农氏》教案 篇13

  一、教学目标

  1、会读写 “神鞭  恶魔  小心翼翼   坛坛钵钵   馥郁   气人心脾   晨曦初露   阴雨菲菲   郁郁葱葱”

  2、读课文,通过研究杂交水稻,体会不畏艰苦,热爱科学事业,献身科学事业的精神。

  3、揣摩文章首尾呼应,倒叙等手法对激起读者兴趣的作用。

  4、领会袁隆平的科学精神。

  二、重难点

  重点:给每个片段拟小标题,并探究四个片段分别从那些方面表现袁隆平的科学精神。

  难点:通过品味语言文字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

  1、预习探究

  (1)、熟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并积累词语。

  (2)、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通过袁隆平研究水稻的过程,学习他不畏艰难,献身科学的精神。

  (4)、给文中四个片段拟小标题。理解课文内容。

  2、讨论理解

  (1)、袁隆平是在什么情况下研究水稻的?

  一、国内面临严重饥荒。二、西方断言不成功。

  (2)、研究中遇到那些困难?

  1、条件差    2、西方舆论压力。    3、植株的寻找困难      4、“文革”期间人为破坏。

  (3)、他是怎样对待的?

  袁隆平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熬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打击。

  (4)、对人类作出的贡献、人类对其赞誉?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占全世界水稻总产量的20%。

  袁隆平先生是世界杂交水稻的创始人,是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5)、总结文章的写作顺序:

  1、首尾呼应,首尾圆合,浑然一体。

  2、中间四个片段按时间顺序组织在一起。

  3、教师指导

  (1)、通过品味文字来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

  1、“忧心忡忡、心急如焚”表现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2、“硬骨头、偏偏”表现他在迎难而上的决心。

  3、“他迎难而上的决心——挖出来”表现对成果的珍爱和成功的喜悦。

  4、“夜色下——抚摸着”表现了对科学事业的热爱。

  (2)、学习“第一天,没找到。第二天,没找到。第三天,还是没找到

  。”这三句话极短却又都独立成段,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这样写能起到强调作用。

  4、达标测试

  (1)、从那以后,不论是------,或是--------,不论是-------,或是---,袁隆平都时刻守护在试验天边,精心培育。

  补充句子,并用带点词语仿写一句话。----------------------

  (2)、仔细读下面一段话,完成后面的问题。

  “这时,---------找啊。”

  1、本段主要写的是----------。

  2、填空后,读读所填的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巧妙。

  3、读完片段,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和同学交流,并    把自己的体会写在下面。

  板书设计:当代神农氏

  赞誉     

  研究背景

  遇到困难  科学品质

  寻找植株

  获得成功

相关专题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