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板》资源(精选17篇)八年级语文教案
《活板》资源(精选17篇)
《活板》资源 篇1
】《活板》教案
】《活板》说课范例 译文
】《活板》同步练习
】《活板》练习测试(二)
】《活板》练习测试 1
】《活板》同步练习(无答案)
】《活板》ppt课件6
】《活板》ppt课件5
】《活板》ppt课件4
】《活板》ppt课件3
】《活板》ppt课件2
】《活板》ppt课件1
上一篇:《活板》教案2
下一篇:沁园春·雪 资源
《活板》资源 篇2
教学目的:
一、学习本文按照工作程序依次说明事物的方法;
二、掌握课文中一些文言词语的近义词;
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创造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说明事物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二、借助注释运用“阅读提示”自读课文。
三、引导讨论:
1讨论第一段,重点了解活板印刷是从木制印刷发展而来的。
小结第一段,交代活板印刷的前身——木制印刷术及发展。
2讨论第二段重点了解活板印刷出现的年代及其发明者的姓名、身份。接着从三个方面介绍活板印刷技术。
1)制字印、排版技术,及活板制作技术,先介绍制字印、再介绍排版。
2)指出活板印刷之所以能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
3)说明字印不用木制而用燔土的原因。
3讨论第三段时着重领会这一段交代了活字的下落,表达了作者对我国古代的灿烂文化技术的珍爱之情。
4讨论本文写作上的特点:
1)围绕“活”字说明,作者从制作字印,排版印刷技术等方面作了重点的说明;而对于“活”的特点无关或关系不甚密切的内容则一字不写。
2)按工作程序依次说明,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四、练习:
1完成书后练习一、二、三。
2参观附近工厂、学习用“按工作程序依次说明”的写法写一篇600字左右的参观记。
《活板》资源 篇3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文言文实词的含义,会认读课文,读准句词;2.过程与方法:体会文章的结构形式,理解说明语言的简明、生动,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民间艺术的神奇。 【教学过程】一、 新课导入由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导入,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代人民伟大的创造力和智慧。(配以图片) 二、简介作者沈括,北宋著名政治家,科学家,“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均有所论著”(《宋史·沈括传》)。代表作为《梦溪笔谈》,共30卷,详细记载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上的卓越贡献,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 三、了解活板印刷1. 看资料片2. 在《辞海》中,对“印刷术”是这样介绍的:我国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早期的印刷方法是把图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的,称“刻板印刷术”。刻板印刷在我国唐代已开始盛行,并先后传至日本、朝鲜、越南、菲律宾、伊朗等国,影响到非洲和欧洲。宋代庆历年间(1041—1048),毕昇首创泥活字板,使书籍印刷更为方便。之后,又陆续出现用木、锡、铜和铅等金属制成活字板印刷书籍。1450年左右德人谷登堡用铅合金制成活字板,用油墨印刷,为现代金属活字印刷术奠定了基础。
可见,毕昇的活字印刷早于西方四百多年,毕昇开创了现代印刷术的先河。 四、听范读,练诵读(听范读)(1)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2) 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3) 持/就火炀之 (4) 则以一平板/按其面
(5) 每一字/皆有数印 (6) 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7) 有奇字/素无备者 (8) 沾水/则高下不平
(9) 用讫/再火令药熔 (10)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五、疏通语义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书下注释,借助工具书 将文章译成白话文。2.一人一句逐句翻译。 六、分析课文1.逐段概括大意。2.重点分析第二自然段,抓住语言标志将本段分为三层。并结合课件归纳活版印刷的步骤。(详见课件)3.设计思考题,加深对内容的进一步理解。第一段:刻板印刷发展情况。第二段:第一层——介绍活板发明的时间,发明时间,发明人的身份及姓名。(又:呼应上下文,说明活板是在印刷术上继刻板之后的“又”一大发明) 第二层——介绍活字印刷的制板印刷程序。(其法:总领后文,引出活板的制作及下文活板的用法和功效等)第三层——介绍活字印刷的有关事项。第三段:交代字模的下落。 七、整理文章结构(见课件) 八、探究与思考(一)“活板”的“活”字体现在哪里?(二)本文是按什么说明顺序来说明的? 九、课外扩展中国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按其在工艺技术发展上的阶段性,可划分为源头、古代、近代、现代四个历史时期。其中:“源头”为印刷术的准备时期。内容包括印刷术的萌芽、雏形和成熟;织物、笔、墨、纸等印刷材料之具备;文字的产生、发展和规范。时间上从约公元前二十六世纪到公元六世纪末的隋朝,时跨三千余年。我们称其为“源头期”。“古代”为印刷术的手工操作时期。内容包括中国传统的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套版印刷的应用和发展。时间上处在公元六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清朝,时跨一千二百余年。我们称其为“古代期”。“近代”是印刷术的机械操作时期。内容包括以平印、凸印、凹印为主的西方近代印刷术的传入和发展。时间上恰处中国近代前后,大约在公元十九世纪初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们称其为“近代期”。“现代”为印刷术以电子控制为主的自动化控制时期。内容包括电子排版、电子分色、电子雕版,辅以由电子控制的平版印刷和装订自动化。时间上起于本世纪七十年代,现仍在蓬勃发展中。我们称其为“现代期”。 十、布置作业1.将重点词语整理出来。(1)通假字:已、板、止(2)一词多义:为、印、火、以、就 2.查资料,写一篇介绍造纸术的说明文。
上一篇:《活板》教案4
下一篇:《活板》资源
《活板》资源 篇4
教学目的 1.学习文章抓住事物特点,运用程序说明顺序,使用简明、平实、准确的语言说明事物的特色。 2.掌握“为”、“就”、“火”、“印”、“之”、“以”、“则”等文言词语的词义和用法,初步认识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了解把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的翻译文言文的方法。 3.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认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设想 1.本文文字比较浅易,文章也较简短,结合课文下注释,学生大体可读懂。因此,在扫清文字障碍的基础上,可以帮助学生对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加以归纳,并辅导学生掌握文言中单音节词的翻译方法。 2.学习按工作程序说明的顺序,是学习本文的重点,可以结合疏通文字初步提出,之后再强调分析。行文的简洁,语言的准确也应作适当讲解。 3.准备《辞海》一部和若干铅字印模,备用。 4.安排两课时,连上最好。第一课时教学重点 1.介绍毕昇和他的活板印刷术,沈括和他的《梦溪笔谈》。 2.疏通文意,朗读、背诵。教学过程 一、解题。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纸、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它们都是由中国相继传入世界各地的,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在《辞海》中,对“印刷术”是这样介绍的: 我国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早期的印刷方法是把图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的,称“刻板印刷术”。刻板印刷在我国唐代已开始盛行,并先后传至日本、朝鲜、越南、菲律宾、伊朗等国,影响到非洲和欧洲。宋代庆历年间(1041—1048),毕昇首创泥活字板,使书籍印刷更为方便。之后,又陆续出现用木、锡、铜和铅等金属制成活字板印刷书籍。1450年左右德人谷登堡用铅合金制成活字板,用油墨印刷,为现代金属活字印刷术奠定了基础。 可见,毕昇的活字印刷早于西方四百多年,毕昇开创了现代印刷术的先河。 这篇课文就是介绍毕昇活字印刷术的一篇科技说明文。 板书:活板(科技说明文) 这篇文章的作者沈括,也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的《梦溪笔谈)是中国科技史上的重要著述。请同学朗读“阅读提示”的有关介绍。 板书:北宋、沈括、《梦溪笔谈》 二、范读全文,要求同学参照注释,注意字音。 板书下列汉字(或出示卡片),提问学生,其中多音字要求学生连同词一起读。 昇shēng、薄bó、唇chún、和huò、炀yáng 砥dǐ、更gēng、瞬shùn、帖tiē、韵yùn、贮zhù 粘zhān、燔fán、沾zhān、予yú、从zòng 旋xuàn。 三、学习课文第1段。 指名朗读第1段,教师指导学习。 疏通文意:板,刻板、雕板,这里义为“用雕板”;印,动词,印刷。唐,唐代,公元618—907年;尚,还;盛,广泛的,大规模的;为,动词,使用;之,代词,指“板印书籍”这种方法,可译为“它”。五代,公元907—979年;时,时候;始,开始;五经,指易、书、诗、礼、春秋五种儒家经书。已后,以后;典,经典,例如“五经”;籍,一般书籍;皆,都;为,判断动词,是;板本,雕板(印刷的)本子。 总结:(一)专用名词:朝代、书名、人名、地名、官职等不译。(二)文言文省略较多,译为现代汉语时,要疏通上下文意,补上。(三)文言文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译时有很多单音节词要补上一字变成双音节词。采用这种方法要注意:(1)照顾上下文,准确搭配,(2)不可只拘泥于这一种方法。 请同学译出第1段全文:用雕板印刷书籍,唐代的人还没有广泛的使用它,从五代的时候开始(用雕板)印刷五经,以后(各种)经典书籍都是雕板(印刷的本子)。 分析:介绍活板,先说雕板,既说明了活板渊源又提出了比较对象。“尚未盛为”,并非绝无,用词考究。“尚未……始印……皆为”,干净利落的交代了雕板印刷的发展过程,自然的引向说明中心——活板。 提问:课文这一段介绍了什么? 归纳:简述我国雕板印刷发展状况。(加黑字板书) 学生齐读。 四、疏通第2段文意。 这一段是全文主体,具体说明了活板的发明、制作、印刷及有关事项。(加黑字板书) 1.学习第一层。 指名学生朗读第一句,教师指导,看注释,疏通文意。 为,动词,发明。庆历年间,有(个)平民毕昇,又发明了活板(印刷)。 提问:第一段中“唐人尚未盛为之”的“为”译为“使用”,这里的“为”译为“发明”,根据什么? 归纳:根据上下文意。前一处宾语“之”指“板印书籍”的方法,“为”译为“使用”;这一处宾语是“活板”,所以“为”译为“发明、创造”。 提问:这一句十二个字,介绍了什么? 归纳:活板发明时间、发明人身份及姓名。(加黑字板书)“布衣”二字,表现了人民的创造力,也表明作者不以地位取人的进步态度。“又”字呼应第一段,说明活板是在雕板印刷基础上的新创造。 2.疏通第二层文意。 指名学生朗读第二层(“其法……瞬息可就”),教师指导,看注释,逐句疏通文意。 (1)其,他的,指毕昇;胶泥,有粘性的泥土;一印,一(个)印模,省略量词;火,名词,在这里是“用火”义。全句意:他的方法是使用胶质泥土雕刻文字,薄厚好像铜钱的边缘,每个文字制作一个印模,用火烧烤使(它)坚硬。——这句介绍制作活字的工序。同学们注意单音节词译成双音节词的方法。 同学齐读这一句(“其法……火烧令坚”)。 (2)其,那,代铁板;以,介词,用;两个“之”用法不同,前一个,助词,可省去,后一个,代词,指铁板,可译为“它”。 请学生译文,同学校正,教师评判。(以下各句同) 译文;预先设置一块铁板,那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一类东西蒙盖它。 同学齐读这一句(“先设……冒之”)。 (3)“置”后省略介词“于”(在)”;乃,于是;满,用作动词,排满;三个“则”字,都是顺承关系连词,可译作“就”。 译文:想要印刷时,就拿一个铁框放在铁板上面,于是密密排布字模,排满铁框子就算作一块活板,拿着(它)靠近火边烧烤它;等药物稍微熔化,就用一张平板按压它的表面,字模就平整得像磨刀石一样了。——以上两句介绍制作活板的工序。 同学齐读这一句(“欲印……字平如砥”)。 (4)止,通“只”;为,认为,算做;神速,极快、快得惊人。 译文:如果只印刷两三本,不能算作简单方便;如果印刷几十几百甚至上千本,却快得惊人了。——这句介绍印刷工序中的一板单印。 同学齐读这一句(“若止印……极为神速”)。 (5)请学生译文,同学校正,教师评判。 译文:经常准备两块铁板,一块铁板印刷,一块铁板另外排布字模,这一块印刷的刚刚印完,那第二块板已经备好,交替轮流使用它们,转眼间就能够完成。——这句介绍两板交替。 同学齐读这一句(“常作……瞬息可就”)。 以上是第二段第二层,介绍活字印刷的制板印刷程序,是文章的说明重点。 3.疏通第三层文意。 这一层介绍活字印刷的有关工艺事项。共四句话,分别请四位同学朗读、翻译。 (1)第一句译文:每一个文字都有几个印模,例如“之”、“也”等文字,每个文字有二十多个印模,用来准备一块板面内有重复出现(这些字的时候用) (2)第二句译文:(活字)不使用时,就用纸条标记它们,每个韵部标上一个标签,用木格(分别)贮藏它们。 (3)第三句译文:有生僻文字平时没有准备的,随即雕刻它,用草火烧烤,转眼间就能够制成。 (4)第四句译文:不用木头雕刻活字的原因,因为(木头)的纹理疏密不匀,沾水浸湿后就会高低不平,并且(字模)和药物粘结在一起,(拆板)时不能够取下;不好烧烤泥模,用完后再用火烧烤使药物熔化,用手轻轻一摸擦它们,那些印模就自动脱落,一点也不会沾药弄脏。 同学齐读第三层。 五、学习第3段。 指名同学朗读,教师指导,看注释,疏通文意。 为,介词,被;予,我。 学生翻译。译文:毕昇死后,他的印模被我的侄子们得到,到现在还(妥善的)保存收藏着。——这段介绍了毕昇活字模的下落,证明自己所介绍的活字印刷术是确切无疑的。这段说明是必要的。 六、朗读、背诵。 同学齐读全文。背诵第二段,教师可将每句起首的词语写在黑板上作为提示。布置作业 1.根据第2段第二层的说明,思考活字印刷的具体工作程序,参照完成练习二。 2.根据第2段第三层的说明,思考活字印刷的有关工艺的具体事项是什么,用四个短语归纳概括这一层的四句话,参照完成练习一。 3.反复朗读全文,争取能够背诵。 第二课时教学重点 1.分析课文第二段。 2.处理课文后练习。教学过程一、分析第2段第二层。 1.指名学生朗读或背诵这一层介绍第一道工序中制活字的有关内容。 教师分析:“其法”既总括这一句,又总领这一层。因为“活字”是“活板”的关键环节。选“胶泥”为原料,因为它有粘性,可塑,易雕,可烧坚;“薄如钱唇”,用比喻写刻字深度的精巧。“每字为一印”点出与雕板不同的特点。从选材到雕刻、烧制、毕昇一定经过多次实验,小小印模闪射着智慧、毅力和科学精神的光辉。现代铅合金印模、铅字就是在它的基础上的发展起来的。(传示铅字字模) 提问归纳:这一句介绍了制活字的原料、刻法、特点、成型四方面内容,真是言简意赅。 2.指名学生朗读或背诵这一层,介绍第一道工序中制活板的有关内容。 教师分析:“冒”、“就”、“炀”、“烧”,用词准确。两句写了制板工序,工具、原料、成法都写得具体详尽,层次清楚,文字简洁。 提问:这道制活板工序都包括哪些步骤? 归纳:包括:设铁板、冒药物、置铁范、排字模、就火炀、平模面六个步骤。其中,“密布”、“稍熔”、“字平如砥”写出了具体技术要求。 3.指名学生朗读或背诵这一层介绍第二道工序:印刷的有关内容。 教师分析:用“神速”形容,前加一“板”字,表明活板印刷术的先进;形容适度,未超出说明文语言平实的总体要求。两板交替,更灵活快速。试想雕板印刷就无法“更互用之”。“瞬息可就”。“瞬息”呼应“神速”,体现了活板印刷的先进。其特点一言以蔽之:“活”。 二、分析第2段第三层。 指名学生分别朗读或背诵这一层的四句话,要求同学具体分析各项工艺要求怎么体现“活”的特点的,并用短语归纳各句大意。 1.第一句。多备常用字字模,以备重复使用,体现了“活”的特点。这一句讲的是:一字多印。 2.第二句。雕板印后,大量堆积,除非再印,毫无用处。活字拆板后,可以再制新板,非常方便灵活,为避免因“活”而乱,分类贮藏,考虑周到,办法实用。这一句讲的是:按韵贮印。 3.第三句。制板时,难免遇上生僻字,对此,毕昇也想出了办法。又一个“瞬息”,说明有“奇”字也不会误工,的确十分灵活。这一句讲的是:奇字旋刻。 4.第四句。补充说明不以木头制字模的原因,解释了胶泥字模的优越性,比较说明,扣住一个“活”字,并与本段开头相呼应。这一句讲的是;舍木取泥。 同学齐读第2段。 三、总结。 1.提问:本文写了什么?反映出了什么?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归结:本文介绍了宋代发明家毕昇创造的活板印刷术,反映了我国古代科技的伟大成就和劳动人民高度的聪明才智和卓越的创造精神。启发我们:中华民族有光辉的历史,也必将有更灿烂的未来。 2.提问: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归纳:(1)抓住事物特点加以说明。活板先进在“活”上。文章以雕板为比照,突出一个“活”字,既介绍了怎样“活”,又说明了为什么这样“活”。 (2)按工作程序的顺序说明。活板印刷是一种新工艺,按程序说明是合理的顺序。 (3)说明的语言简洁、平实、准确,形容适度。为了说明清楚,用了列数字、打比方、做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 四、检查、解答上节课留的作业。 1.同学回答,教师归纳。 2.根据板书订正。 3.同学回答后,教师归纳: (1)印。“五代时始印五经”,孤立看这一句,解为“印刷”也可以了,但结合上下文,就觉得欠精确。上文“板印书籍……”,可推知这个“印”应是“板印”的略写,译为“用雕板印刷”。它在句中是谓语,动词。“其印自落”,印模。在句中是主语,名词。“密布字印”,印模。在句中是宾语,名词。 (2)火。“火烧令坚”,“火”本来是名词,在这里表明烧的方法,解为“用火”。“再火令药熔”,使药熔化的方法是“用火烧”,“火”,动词。 (3)以。“不以木为之者”,“以”和后面的“木”,构成介词短语,用来修饰动词“为”,“以”,介词,用。“以备一板内重复者”,上文是“……每字有二十余印”,两句是目的关系,“以”是表示目的的连词,解为“来、用来”。 (4)就。“瞬息可就”,动词,用来陈述活板印刷,译为“完成”。“持就火炀之”,动词,支配的宾语是“火”,译为“靠近”。 (5)为。“唐人尚未盛为之”,“为”,动词,它的宾语“之”,代指“板印书籍”的方法,解为“使用、采用”。“满铁范为一板”,动词,它的宾语是“一板”,解为“算作、当作”。“右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前一个“为”,动词,宾语是“简易(简易之法)”,解为“算是、认为是”;后一个“为”,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因为“极神速”也讲得通,“为”在这里起加强语气的作用。 补充,“为”之在本文中用法很丰富,多为动词,具体解释,以与宾语搭配为标准。此外,“其印为予群众所得”,“为”,介词,被,也应注意。 总结:由这题可以看出辨别一词多义需:(1)顾及上下文意(2)分析本句成分(3)注意搭配对象。布置作业 1.在积累本上总结一词多义现象。 为、就、火、印、之、以、则2.完成练习四。
上一篇:向沙漠进军
下一篇:《活板》资源
《活板》资源 篇5
说课:江苏省评优课一等奖获得者 顾咏梅
整理:江苏省邳州市明德实验学校 赵秀成
各位专家、评委,各位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要说的课文题目是《活板》。(1、介绍课题)《活板》是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的代表作《梦溪笔谈》中的一篇说明性的文章。文章详细介绍了北宋毕昇发明的活板印刷术,赞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度的智慧和创造精神。(2、介绍作者、文体特点、课文思想内容)《活板》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试用课本苏教版第三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第三册第三单元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之后的第二个说明文单元。《活板》位于这一单元的第三篇。在这一单元中,它前承《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后接知识短文《谈谈说明文》,可以说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又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个棋子;是从掌握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架桥梁。(3、介绍课文位置、所在单元的特点、课文的地位)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教材编排意图以及本课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第一,基础知识目标。了解活板,认识生字词,看懂内容,能够顺畅的朗读课文。第二,能力目标。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分析,能了解说明对象的特征,并理清说明顺序,初步掌握程序说明的方法。 第三,思想教育目标。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精神。(4、教学目标及其确立的依据)《活板》是一篇文言说明文,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接触过《核舟记》、《愚公移山》、《诗六首》等古文,而《活板》一文从字词上来讲并没有多大难度。学生通过看注释、查字典基本上都能自行解决。因而我认为,字词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教会学生整理、教会学生整体把握字词上面。相对于字词教学来说,这篇文章的说明顺序是教学的重点、难点,因为从学生已学过的说明文章来看,《活板》是唯一的一篇以程序为说明顺序的文章。教适应帮助学生打开思路,自然求得。(5、教学重点、难点的解释)遵循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原则,根据课文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决定采取朗读与练习、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的方法。(6、教学方法及其确立的依据)语文教学应重视整体教学,实现整体教学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朗读。朗读,可以让学生把握文章字词句的结构,为进一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而练习则是知识的应用与巩固。在练、读当中,让45分钟发挥最大的效益。我所借助的教学用具是投影仪和自制的幻灯片。新大纲明确指出,要贯彻启发原则,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动脑、动口、动手,培养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遵循这一原则,我决定引导学生掌握粗读、精读,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这篇课文,我准备安排一课时完成。(7、对教法、教具、课时安排的解释)首先是预习指导。通读课文,圈点不认识的字词,然后查字典解决。第二,大致弄清文章内容,能较流利的通读全文。第三,在预习中如果有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写在小纸条上,交给课代表,交给我。第二步就是教学步骤。首先,由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正字音,正字形。第二,教师范读课文,使学生巩固刚学的知识,同时掌握正确断句,更好的了解课文。鉴于字词并不难,学生完全能够自行解决,所以首先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然后再练习巩固。第三,分析课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学生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借助形象思维理清全文,找出说明顺序、说明对象的特征。第四,在已讲解的基础上,快速阅读课文,再进行练习,检查学习效果。最后一步是集体朗读课文,再一次整体感知课文。最后的知识迁移训练我准备让学生作一篇口头作文,向同学介绍一道菜的制作,要求按照程序顺序进行说明。 (8、教学的具体步骤)好,这就是我对《活板》这篇文章的一个不太成熟的设想。
根据录像带听记整理、评点
赵秀成 2000年 8 月5 日
《活板》资源 篇6
教学设计思路
这篇文章以平实浅显的文字,介绍了毕昇创造活版和活版印刷术的有关情况。文章紧扣活板“活”的特征,因此在设计本篇教学设计时,注重引导学生认真体会程序的条例清楚、层次分明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对文中出现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同义词要注意比较辨析,整理归纳。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掌握文言文实词的含义,会认读课文,读准句词。
(二)过程与方法体会文章的结构形式,理解说明语言的简明、生动,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民间艺术的神奇。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和《梦溪笔谈》。
2、疏通全文。
(二)教学难点
1、课文第二段的分析。
2、本文的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
1、朗读法:文言文必须在熟练朗读下才可以理解其基本意思。
2、讨论法:学习文言文比较枯燥,应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媒体
(一)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素材准备印刷术的发展资料,活字印刷模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课堂导入)同学们,咱们都知道手头上的课本、练习册等都是印刷而成的,可是同学们了解印刷术的演变过程吗?不知道吧,好,这节课我们就一同学习一下,看我们的印刷技术是如何演变提高的。(板书)课题
(讲授新课)
一、课前热身,疏通文意
1、简介作者和《梦溪笔谈》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纸、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它们都是由中国相继传入世界各地的,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在《辞海》中,对“印刷术”是这样介绍的:
我国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早期的印刷方法是把图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的,称“刻板印刷术”。刻板印刷在我国唐代已开始盛行,并先后传至日本、朝鲜、越南、菲律宾、伊朗等国,影响到非洲和欧洲。宋代庆历年间(1041—1048),毕昇首创泥活字板,使书籍印刷更为方便。之后,又陆续出现用木、锡、铜和铅等金属制成活字板印刷书籍。1450年左右德人谷登堡用铅合金制成活字板,用油墨印刷,为现代金属活字印刷术奠定了基础。可见,毕昇的活字印刷早于西方四百多年,毕昇开创了现代印刷术的先河。
这篇文章的作者沈括,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的《梦溪笔谈)是中国科技史上的重要著述。
2、要求快速阅读课文。检查朗读(准确程度、流畅程度)
3、听录音,注意断句和特殊字的读音。
4、解题:活板,即为活字板,“板”同“版”。
5、疏通全文。以“开火车”的形式,一人一句,遇到疑难句,同桌帮忙。
提醒学生特别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将注释中的重要词语划出。
二、整体感知
1、指名朗读第1段,教师指导学习。
疏通文意:板,刻板、雕板,这里义为“用雕板”;印,动词,印刷。唐,唐代,公元618—907年;尚,还;盛,广泛的,大规模的;为,动词,使用;之,代词,指“板印书籍”这种方法,可译为“它”。五代,公元907—979年;时,时候;始,开始;五经,指易、书、诗、礼、春秋五种儒家经书。已后,以后;典,经典,例如“五经”;籍,一般书籍;皆,都;为,判断动词,是;板本,雕板(印刷的)本子。
总结:(一)专用名词:朝代、书名、人名、地名、官职等不译。(二)文言文省略较多,译为现代汉语时,要疏通上下文意,补上。(三)文言文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译时有很多单音节词要补上一字变成双音节词。
请同学译出第1段全文:用雕板印刷书籍,唐代的人还没有广泛的使用它,从五代的时候开始(用雕板)印刷五经,以后(各种)经典书籍都是雕板(印刷的本子)。
分析:介绍活板,先说雕板,既说明了活板渊源又提出了比较对象。“尚未盛为”,并非绝无,用词考究。“尚未……始印……皆为”,干净利落的交代了雕板印刷的发展过程,自然的引向说明中心——活板。
提问:课文这一段介绍了什么?
提示:简述我国雕板印刷发展状况。(板书)我国雕板印刷发展状况
学生齐读。
2、疏通第2段文意。
这一段是全文主体,具体说明了活板的发明、制作、印刷及有关事项。(板书)活板的发明、制作、印刷等
①学习第一层。(指名学生朗读第一句,教师指导,看注释,疏通文意)
为,动词,发明。庆历年间,有(个)平民毕昇,又发明了活板(印刷)。
提问:第一段中“唐人尚未盛为之”的“为”译为“使用”,这里的“为”译为“发明”,根据什么?
提示:根据上下文意。前一处宾语“之”指“板印书籍”的方法,“为”译为“使用”;这一处宾语是“活板”,所以“为”译为“发明、创造”。
提问:这一句十二个字,介绍了什么?
提示:活板发明时间、发明人身份及姓名。(加黑字板书)“布衣”二字,表现了人民的创造力,也表明作者不以地位取人的进步态度。“又”字呼应第一段,说明活板是在雕板印刷基础上的新创造。
②疏通第二层文意。
指名学生朗读第二层(“其法……瞬息可就”),教师指导,看注释,逐句疏通文意。
(1)其,他的,指毕昇;胶泥,有粘性的泥土;一印,一(个)印模,省略量词;火,名词,在这里是“用火”义。全句意:他的方法是使用胶质泥土雕刻文字,薄厚好像铜钱的边缘,每个文字制作一个印模,用火烧烤使(它)坚硬。——这句介绍制作活字的工序。同学们注意单音节词译成双音节词的方法。
同学齐读这一句(“其法……火烧令坚”)。
(2)其,那,代铁板;以,介词,用;两个“之”用法不同,前一个,助词,可省去,后一个,代词,指铁板,可译为“它”。
请学生译文,同学校正,教师评判。(以下各句同)
译文;预先设置一块铁板,那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一类东西蒙盖它。
同学齐读这一句(“先设……冒之”)。
(3)“置”后省略介词“于”(在)”;乃,于是;满,用作动词,排满;三个“则”字,都是顺承关系连词,可译作“就”。
译文:想要印刷时,就拿一个铁框放在铁板上面,于是密密排布字模,排满铁框子就算作一块活板,拿着(它)靠近火边烧烤它;等药物稍微熔化,就用一张平板按压它的表面,字模就平整得像磨刀石一样了。——以上两句介绍制作活板的工序。
同学齐读这一句(“欲印……字平如砥”)。
(4)止,通“只”;为,认为,算做;神速,极快、快得惊人。
译文:如果只印刷两三本,不能算作简单方便;如果印刷几十几百甚至上千本,却快得惊人了。——这句介绍印刷工序中的一板单印。
同学齐读这一句(“若止印……极为神速”)。
(5)请学生译文,同学校正,教师评判。
译文:经常准备两块铁板,一块铁板印刷,一块铁板另外排布字模,这一块印刷的刚刚印完,那第二块板已经备好,交替轮流使用它们,转眼间就能够完成。——这句介绍两板交替。
同学齐读这一句(“常作……瞬息可就”)。
以上是第二段第二层,介绍活字印刷的制板印刷程序,是文章的说明重点。
③疏通第三层文意。
这一层介绍活字印刷的有关工艺事项。共四句话,分别请四位同学朗读、翻译。
(1)第一句译文:每一个文字都有几个印模,例如“之”、“也”等文字,每个文字有二十多个印模,用来准备一块板面内有重复出现(这些字的时候用)
(2)第二句译文:(活字)不使用时,就用纸条标记它们,每个韵部标上一个标签,用木格(分别)贮藏它们。
(3)第三句译文:有生僻文字平时没有准备的,随即雕刻它,用草火烧烤,转眼间就能够制成。
(4)第四句译文:不用木头雕刻活字的原因,因为(木头)的纹理疏密不匀,沾水浸湿后就会高低不平,并且(字模)和药物粘结在一起,(拆板)时不能够取下;不好烧烤泥模,用完后再用火烧烤使药物熔化,用手轻轻一摸擦它们,那些印模就自动脱落,一点也不会沾药弄脏。
同学齐读第三层。
3、学习第3段。
指名同学朗读,教师指导,看注释,疏通文意。
为,介词,被;予,我。
学生翻译。译文:毕昇死后,他的印模被我的侄子们得到,到现在还(妥善的)保存收藏着。——这段介绍了毕昇活字模的下落,证明自己所介绍的活字印刷术是确切无疑的。这段说明是必要的。
三、课后练习
1、根据第2段第二层的说明,思考活字印刷的具体工作程序,参照完成练习二。
2、根据第2段第三层的说明,思考活字印刷的有关工艺的具体事项是什么,用四个短语归纳概括这一层的四句话,参照完成练习一。
3、反复朗读全文,争取能够背诵。
第二课时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已基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重点分析课文第二段以及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一、精读课文
1、分析第2段第二层
①指名学生朗读或背诵这一层介绍第一道工序中制活字的有关内容。
教师分析:“其法”既总括这一句,又总领这一层。因为“活字”是“活板”的关键环节。选“胶泥”为原料,因为它有粘性,可塑,易雕,可烧坚;“薄如钱唇”,用比喻写刻字深度的精巧。“每字为一印”点出与雕板不同的特点。从选材到雕刻、烧制、毕昇一定经过多次实验,小小印模闪射着智慧、毅力和科学精神的光辉。现代铅合金印模、铅字就是在它的基础上的发展起来的。(传示铅字字模)(板书)第一道工序
提问归纳:这一句介绍了制活字的原料、刻法、特点、成型四方面内容,真是言简意赅。
②指名学生朗读或背诵这一层,介绍第一道工序中制活板的有关内容。
教师分析:“冒”、“就”、“炀”、“烧”,用词准确。两句写了制板工序,工具、原料、成法都写得具体详尽,层次清楚,文字简洁。
提问:这道制活板工序都包括哪些步骤?
归纳:包括:设铁板、冒药物、置铁范、排字模、就火炀、平模面六个步骤。其中,“密布”、“稍熔”、“字平如砥”写出了具体技术要求。(板书)步骤:设铁板、冒药物、置铁范、排字模、就火炀、平模面
③指名学生朗读或背诵这一层介绍第二道工序:印刷的有关内容。
教师分析:用“神速”形容,前加一“板”字,表明活板印刷术的先进;形容适度,未超出说明文语言平实的总体要求。两板交替,更灵活快速。试想雕板印刷就无法“更互用之”。“瞬息可就”。“瞬息”呼应“神速”,体现了活板印刷的先进。其特点一言以蔽之:“活”。(板书)第二道工序
2、分析第2段第三层。
指名学生分别朗读或背诵这一层的四句话,要求同学具体分析各项工艺要求怎么体现“活”的特点的,并用短语归纳各句大意。
①第一句。多备常用字字模,以备重复使用,体现了“活”的特点。这一句讲的是:一字多印。
②第二句。雕板印后,大量堆积,除非再印,毫无用处。活字拆板后,可以再制新板,非常方便灵活,为避免因“活”而乱,分类贮藏,考虑周到,办法实用。这一句讲的是:按韵贮印。
③第三句。制板时,难免遇上生僻字,对此,毕昇也想出了办法。又一个“瞬息”,说明有“奇”字也不会误工,的确十分灵活。这一句讲的是:奇字旋刻。
④第四句。补充说明不以木头制字模的原因,解释了胶泥字模的优越性,比较说明,扣住一个“活”字,并与本段开头相呼应。这一句讲的是;舍木取泥。
同学齐读第2段。
二、写作特点
提问: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板书)写作特点
提示:1、抓住事物特点加以说明。活板先进在“活”上。文章以雕板为比照,突出一个“活”字,既介绍了怎样“活”,又说明了为什么这样“活”。
2、按工作程序的顺序说明。活板印刷是一种新工艺,按程序说明是合理的顺序。
3、说明的语言简洁、平实、准确,形容适度。为了说明清楚,用了列数字、打比方、做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
打比方:“薄如钱唇”、“则字平如砥”。
作用:使人们对胶泥字模的形状、活版的平整程度有了一个具体的认识,使说明更准确形象。
作比较:“若止印三二本……极为神速”“不以木为之者……殊不沾污”。
作用:说明印刷的特点和胶泥刻字的优点。
举例子:如“之、也”等字。
列数字。
总结:本文说明紧扣中心,条理清楚、自始至终抓住一个特征“活”字作文章。
(课堂总结)
本文介绍了宋代发明家毕昇创造的活板印刷术,反映了我国古代科技的伟大成就和劳动人民高度的聪明才智和卓越的创造精神。启发我们:中华民族有光辉的历史,也必将有更灿烂的未来。
三、课后练习
1、背诵全文,掌握文中特殊词的用法。
2、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活板
沈括
我国雕板印刷发展状况
活板的发明、制作、印刷等
写作特点:列数字、打比方、做比较等
《活板》资源 篇7
教学目标:
1、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掌握重点文言文词语;
2、理解文章内容,了解活字印刷的过程及其效能;
3、理清课文有条不紊的说明顺序;
4、体会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掌握重点文言词语;
2、了解活字印刷的过程及其效能;
3、理清课文有条不紊的说明顺序。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
二、简介作者、作品
沈括,北宋著名科学家,政治家,代表作《梦溪笔谈》,是一部包括天文、地理、数学、物理、文艺、历史等各个方面多种知识的笔记巨著,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三、指名朗读,读通课文
毕昇(shēng) 和纸灰(huò) 炀(yáng) 砥(dǐ) 更互(gēng)
帖之(tiě)贮(zhù) 相粘(zhān) 燔(fán) 讫(qì) 拂(fú)群从(cóng)
四、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或同学间相互讨论,串译课文
板(同“版”) 盛(大规模) 已(同“以”) 唇(边缘) 令(使)
和(混合) 冒(盖) 范(框子) 具(准备好) 更互(交替)
奇字(生僻字) 素(平素) 旋(立刻) 文理(纹理) 兼(又) 燔(烧)
五、 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文章先后介绍了活板哪些方面内容?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
2、活版的特点是什么?体现在哪些方面?
3、活版具有哪些优越性?文章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六、小结课文
本文详细介绍了毕昇发明活版印刷术的方法和优越性,赞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度的智慧和创造精神。
七、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复习巩固
2、掌握重点文言词语
《活板》资源 篇8
基础知识
一、给黑体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将它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1 其上以松脂( )、蜡和( )纸灰冒之
a zhǐ b zhī c hé d huò
2 持就火炀( )之
a yáng b tāng c tàng
3 更( )互用之
a gèng b gēng c jīng
4 则以纸帖( )之
a tiē b tiè c tiě
5 兼与药相粘( )
a zhān b nián
6 不若燔( )土,用讫( )再火令药熔
a fān b fán c qì d qǐ
7 以手拂( )之
a fú b fó
8 木格贮( )之
a chǔ b zhù
9 殊( )不沾污
a shū b zhū
10 其印为( )予( )群从( )所得
a wéi b wèi c yú
d yù e zòng f cóng
二、对加黑的字解释完全正确的是( )
a 唐人尚未盛(大规模的)为之
此印者才毕(完结、完成)
有奇字素(平时)无备者
用讫再火令药熔
b 一板已自(另外)布字
其上以松脂、蜡和(混和)纸灰之类冒之
不若燔(烧)土
乃密布(排列)字印
c 旋(旋转)刻之
薄如钱唇(边缘)
则第二板已具(准备好)
更互(交替)用之
d 则字平如砥(磨刀石)
若止(停止)三二本
以一铁范(框子)置铁板上
瞬息可就(完成)
三、黑体的字的意思都不相同的是( )
a 每字为一印
此印者才毕
每一字皆有数印
乃密布字印
b 持就火炀之
火烧令坚
以草火烧
用讫再火令药熔
c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
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不用,则以纸帖之
d 唐人尚未盛为之
满铁范为一板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四、对句子的意思理解有误的是( )
a 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每个字制成一个印模,用火烧使它坚硬。
b 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药灰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压字面,于是(所有排在板上的)字就平得跟磨刀石一样。
c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字印不用的时候,就(把活字分类)用纸条标记它,每韵归为一类,(分别)放在木格里。
d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
不用木料刻制字印的原因,是因为木料的纹理有疏有密,沾了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并且和药物粘在一起,所以不可取。
阅读
五、①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②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③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④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⑤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⑥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⑦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⑧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⑨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⑩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1 活板的主要特征是 ( )
a 印刷速度快 b 印刷质量好
c 制版比较容易 d 印完,可以拆版
e 发现错误可以改正 f 活
2 划分这段文字的层次正确的是( )
a ①ㄧ②③ㄧ④⑤⑥ㄧ⑦⑧⑨⑩
b ①ㄧ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 ①ㄧ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d ①②ㄧ③④⑤⑥ㄧ⑦⑧⑨ㄧ⑩
3 这段文字说明的顺序是 ( )
a 时间顺序 b 空间顺序
c 逻辑顺序 d 程序顺序
4 这段文字中介绍活板的排版先后有五个步骤,它们的正确顺序是怎样的?请将它们的字母按顺序写在横线上。
a 以火熔药 b 用药物蒙盖铁板
c 按平版面 d 设置铁板
e 排列字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这段文字中说明活板印刷速度快的原句是“ ”和“ ”。
6 这段文字的⑦⑧⑨句说明的是( )
a 每一字皆有数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b “之”“也”等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c 活字的存放。
d 活板对印刷中会遇到的一板内有重复的字和生僻字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7 活字的印模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这种材料有什么优越性?
8 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填入括号内,并简析它们的表达作用。
a 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 ( )
作用 。
b 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 )
作用 。
c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 )
作用 。
d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 )
作用 。
e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 )
作用 。
答案:
一、1 b、d 2 a 3 b 4 a 5 a 6 b、c
7 a 8 b 9 a 10 b、c、e
二、b
三、d
四、d
五、1 f 2 b 3 d 4 d、b、e、a、c
5 极为神速,瞬息可就
6 d
7 活字印模是用胶泥制作的,它的优越性是遇水不变形,不与药物相粘,拆板方便。
8 a 打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刻字的深度。
b 打比喻。形象的说明了活板字面平整的程度。
c 列数字、作比较。突出了活板能提高印刷速度的优点,印得越多越快。
d 作比较。突出了胶泥所制印模的优越性。
e 举事例、列数字。具体说明了字印数目是活的,突出了活板的“活”。
《活板》资源 篇9
教学题目:《活板》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掌握文言文实词的含义,会认读课文,读准句词。
(二)过程与方法
体会文章的结构形式,理解说明语言的简明、生动,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民间艺术的神奇
教学重点:疏通全文
教学难点:
1、课文第二段的分析。
2、本文的写作手法。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纸、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它们都是由中国相继传入世界各地的,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其中,毕昇的活字印刷早于西方四百多年,毕昇开创了现代印刷术的先河。本文就是介绍毕昇活字印刷术的一篇科技说明文。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了解作者作品
1、作者简介
沈括(1031—1095),字存中,北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我国古代著名科学家,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誉之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上最卓越的人物”。他出身于封建官僚的家庭,幼时嗜好医学,33岁中进士。
政治上比较进步,是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助手之一。47岁拜翰林学士,55岁时王安石变法失败,便退居江苏润州(今镇江市)附近,建梦溪园,写成《梦溪笔谈》一书,享年65岁。
2、作品简介
《梦溪笔谈》是笔记文学体裁的综合性论著。全书包括《补笔谈》、《续笔谈》共30卷,计609篇。其内容广博,天文、历法、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地质、医学、军事、历史、文学、哲学、等几乎无所不包。
其中以自然科学为主。它总结了古代,特别是宋代自然科学领域的光辉成就,记录和赞扬了当时劳动人民的创造,阐述了自己在自然科学方面的
见解,是我国和世界科技发展史上一部重要文献,受到国内外广泛重视和高度评价。被称为“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四、疏通文意
1、读准字音
和(hu) 炀(yáng)更(gēng)互
燔(fán)土讫(qì) 予群众(zng)
2、认真听课文朗读录音(播放《活板》音频)。
3、自己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停顿正确。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朗读课文)
4、翻译课文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自己翻译,并释疑解难)
5、概括段落大意
①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每段大意;
②为第二段划分层次并概括每个层次的大意。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看书,完成学习任务,时间5分钟)
讨论后明确:
第一段:介绍我国雕版印刷发展的情况。
第二段:具体说明活版印刷的发明、制作、效能和使用方法。
第一层:活版发明的时间和发明人。
第二层:活版的制作方法,包括制活字模与排版、制版两项。
第三层:活版印刷的效能,在于印得越多越快。
第四层:活版的印刷使用方法及应注意的事项。
第三段:交代活版的下落。
6、归纳全文内容
请同学们在概括段意的基础上,用一句话来归纳全文的内容。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文章重点介绍了由毕昇发明的活版的制作和使用流程及显著效果。
五、合作探究:
本文着重采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
明确:全文采用了时间顺序;主体部分采用了程序顺序:刻字——排版——印刷——拆版。
六、课堂复习整理(指导学生自主完成)
七、布置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并完成课后练习三。
2、熟读课文第二段,口述活版的制作过程。
《活板》资源 篇10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掌握文言文实词的含义,会认读课文,读准句词。
(二)过程与方法
体会文章的结构形式,理解说明语言的简明、生动,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民间艺术的神奇
教学重点:
疏通全文
教学难点:
1、课文第二段的分析。
2、本文的写作手法。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纸、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它们都是由中国相继传入世界各地的,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其中,毕昇的活字印刷早于西方四百多年,毕昇开创了现代印刷术的先河。本文就是介绍毕昇活字印刷术的一篇科技说明文。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了解作者作品
1、作者简介
沈括(1031—1095),字存中,北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我国古代著名科学家,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誉之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上最卓越的人物”。他出身于封建官僚的家庭,幼时嗜好医学,33岁中进士。
政治上比较进步,是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助手之一。47岁拜翰林学士,55岁时王安石变法失败,便退居江苏润州(今镇江市)附近,建梦溪园,写成《梦溪笔谈》一书,享年65岁。
2、作品简介
《梦溪笔谈》是笔记文学体裁的综合性论著。全书包括《补笔谈》、《续笔谈》共30卷,计609篇。其内容广博,天文、历法、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地质、医学、军事、历史、文学、哲学、等几乎无所不包。
其中以自然科学为主。它总结了古代,特别是宋代自然科学领域的光辉成就,记录和赞扬了当时劳动人民的创造,阐述了自己在自然科学方面的
见解,是我国和世界科技发展史上一部重要文献,受到国内外广泛重视和高度评价。被称为“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四、疏通文意
1、读准字音
和(hu) 炀(yáng)更(gēng)互
燔(fán)土讫(qì) 予群众(zng)
2、认真听课文朗读录音(播放《活板》音频)。
3、自己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停顿正确。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朗读课文)
4、翻译课文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自己翻译,并释疑解难)
5、概括段落大意
①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每段大意;
②为第二段划分层次并概括每个层次的大意。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看书,完成学习任务,时间5分钟)
讨论后明确:
第一段:介绍我国雕版印刷发展的情况。
第二段:具体说明活版印刷的发明、制作、效能和使用方法。
第一层:活版发明的时间和发明人。
第二层:活版的制作方法,包括制活字模与排版、制版两项。
第三层:活版印刷的效能,在于印得越多越快。
第四层:活版的印刷使用方法及应注意的事项。
第三段:交代活版的下落。
6、归纳全文内容
请同学们在概括段意的基础上,用一句话来归纳全文的内容。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文章重点介绍了由毕昇发明的活版的制作和使用流程及显著效果。
五、合作探究:
本文着重采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
明确:全文采用了时间顺序;主体部分采用了程序顺序:刻字——排版——印刷——拆版。
六、课堂复习整理
七、布置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并完成课后练习三。
2、熟读课文第二段,口述活版的制作过程。
《活板》资源 篇11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
1、了解作者及《梦溪笔谈》。
2、了解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的说明顺序。
3、掌握“溶、帖、旋、拂、砥、讫”等6个字。
(二)能力训练:
初步学会翻译文言文;能指出课文的说明顺序。
(三)思想感情教育:
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
一、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作者和《梦溪笔谈》。
2、疏通全文。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简介作者和《梦溪笔谈》
要求快速阅读注释一和注释二。
合上书本比赛掌握情况。(幻灯,填空)
教师补充。
(三)解题:活板,即为活字板,“板”同“版”。
(四)听录音,注意断句和特殊字的读音。
(五)检查朗读。(准确程度、流畅程度)
(六)疏通全文。
以“开火车”的形式,一人一句,遇到疑难句,同桌帮忙。
提醒学生特别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
将注释中的重要词语划出。
(七)注意下列词的落实:
第一段:板印、盛为之、已后、皆为扳本
第二段:布衣、又为活板、薄入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持就火炀之、则字平如砥、止印、未为简易、已字布字、更互用之、瞬息可就、重复者、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不以木为之者、文理又疏密、兼与药相粘、燔土、用讫、拂、殊不
第三:其印、为、予、群从
(八)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用现代文翻译第二段。
3、找出三个词类活用、四个通假字、五个一词多用。
《活板》资源 篇12
一、 教学目标:
(一) 知识教学:
1. 了解作者及《梦溪笔谈》。
2. 了解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的说明顺序。
3. 掌握“溶、帖、旋、拂、砥、讫”等6个字。
(二) 能力训练:
1. 初步学会翻译文言文;能指出课文的说明顺序。
(三) 思想感情教育:
1. 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二、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教学重点、难点:
1. 了解作者和《梦溪笔谈》。
2. 疏通全文。
二、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二) 简介作者和《梦溪笔谈》
要求快速阅读注释一和注释二。
合上书本比赛掌握情况。(幻灯,填空)
教师补充。
(三) 解题:活板,即为活字板,“板”同“版”。
(四) 听录音,注意断句和特殊字的读音。
(五) 检查朗读。(准确程度、流畅程度)
(六) 疏通全文。
以“开火车”的形式,一人一句,遇到疑难句,同桌帮忙。
提醒学生特别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
将注释中的重要词语划出。
(七) 注意下列词的落实:
第一段:板印、盛为之、已后、皆为扳本
第二段:布衣、又为活板、薄入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持就火炀之、则字平如砥、止印、未为简易、已字布字、更互用之、瞬息可就、重复者、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不以木为之者、文理又疏密、兼与药相粘、燔土、用讫、拂、殊不
第三:其印、为、予、群从
(八) 布置作业:1. 熟读课文。2.用现代文翻译第二段。3.找出三个词类活用、四个通假字、五个一词多用。
第二课时
一、 教学重点、难点:
1. 分析结构层次。
2. 了解说明顺序。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课时的内容。(出示幻灯。)
一、解释下列各词:
1. 板印____2.盛为之____3.已后______4.皆为扳本___5.布衣__6.又为 活板___
7.薄如钱唇 8.每字为一印9.火烧令坚10.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______
11.以一铁范置铁板上_____12.乃_____13.持就火炀之____14.则字平如底____
15.止印___16.未为简易___17.已自布字18.更互用之__19.瞬息可就__20.重复者
21.以纸帖之__22.每韵为一帖__23.奇字24.素无备 25.旋刻之 26.不以木为之者
27.文理___28.兼与药相粘__29.燔土___30.用讫__31.拂__32.殊不__33.其印___
34.为予群从所得______
二、写出四个通假字:
三、写出三个词类活用字:
(二)完成课后练习二。
(三)分析全文的结构层次和说明顺序。
1. 思考:本文三个自然段各记述了什么情况?
简要交代活版发明之前用雕版印刷的具体时间和使用情况。
详细介绍活版的制作、用法、功效以及有关的问题。
交代毕升所制字模的下落。
2. 由以上分析看出本文总体上是以什么为序?
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说明。
3. 本文课题是“活板”,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活版,而是从雕版印刷写起的?
从雕版印刷到活版印刷是印刷术的一个飞跃。试问,雕版印刷的缺点是什么?
(死,不灵活。)只有通过比较才能看出活版印刷的优点和特点。
(四) 分析第二段:(重点段)
1. 齐读,思考:按照活板制作和使用的程序,本段可分几层?
第一层(1):简介活板的发明时间和发明者。
第二层(2—4):介绍活版的制作方法。
第三层(5—9):说明活版印刷的功效和提高印刷效率的方法。
第四层(10):说明用胶泥刻字的原因忽然拆版的方法。
2. 分析第二层。
① 齐读。
② 提问:
这一层共有三句话,每一句话记述了活版制作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要求各用两个字加以概括。(制字——制版——排版)
排版部分又是怎样的一个程序?(布字——火炀——按平)
这是根据什么顺序介绍的?(活版制作的程序或以工艺流程。也就是时间顺序)
采用这样的顺序有什么好处?(符合事物自身的规律,显得科学、精确、条理。不仅使读者对事物有充分的认识了解,而且使文章具有珍贵的文献价值。)
活版印刷的特点使什么?(极为神速。)
提高功效的措施使什么?(一使“常作二铁板,更互用之”;二是“一字有数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不用木头二用胶泥作字模的原因,使我们更清楚地知道活版印刷地特点使什么?(活)
介绍活版的功效、字印的贮存、用胶泥刻字的好处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逻辑顺序。)
3. 总结:本文说明紧扣中心,条理清楚、自始至终抓住一个特征“活”字作文章。
(五) 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三。2.完成作业本。3.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 教学重点、难点:
1. 理解课文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2. 感受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精神。
二、教学过程:
(一) 复习已学知识。(各部分的说明顺序。)
(二) 分析说明方法。
1. 齐读全文。
2. 思考本文运用哪些说明方法,要举出实例。
打比方:“薄如钱唇”、“则字平如砥”
作用:使人们对胶泥字模的形状、活版的平整程度有了一个具体的认识,使说明更准确形象。
作比较:“若止印三二本……..极为神速”“不以木为之者…….殊不沾污”
作用:说明印刷的特点和胶泥刻字的优点。
举例子:如“之、也”等字。
列数字。
(三) 总结全文。
(四) 巩固练习:
1.指出下列一词多义字的意义和用法。
唐人尚未盛为之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
为 每字为一印
未未简易
其印未予群从所得
满铁范为一板
极为神速
不以木为之者
不以木为之者
唐人尚未盛为之
之 更互用之
旋刻之
火烧令坚
火 持就火炀之
用讫再火令药熔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其 则以一平板按其面
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其法:用胶泥刻字
持就火炀之
就 瞬息可就
每韵为一帖
帖 则以纸帖之
2.校对作业本。
(五) 布置作业:1.订正课堂上错误的地方。2.预习。
板书:
一、雕版印刷——“死”
时 1.发明:时间、人
二、活板印刷 制字 时间
间 制版
2.制作 排字
活板 排版 火炀 顺序
顺 按平
3.印刷:特点、功效 逻辑
4.拆版 顺序
序 三、字模的下落
《活板》资源 篇1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文,了解作者及《梦溪笔谈》;了解时间(工作程序)、逻辑相结合的说明顺序;掌握“帖、旋、砥、就……”等字的含义及“火、为、帖”等字的不同用法。
2、能力教学目标:学生在掌握文言字词含义及用法的基础上,初步学会结合注释翻译文言语句;通过口述活版的制作过程,画简要的工作流程图,从而能指出课文的说明顺序。
3、思想教学目标:学生在了解活版“活”的特点和它在印刷史上的划时代意义中,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激发热爱科学、开拓创新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疏通文言语句;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三、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文言词语;理解课文的说明顺序。
四、教具准备
1、录音机、磁带
2、投影仪、投影片
3、铅字打印机的字模、字框
五、教学方法
能力型教学模式(省级教改课题)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以简短的导语提示课文知识重点,凝聚同学们的注意力)
利用教具字模、字框引出“活字印刷”的话题,然后导入新课:同学们,我手上这一个个的是铅字打印机上的字模,如“是”“我”“国”“中”“人”,一字一印,我按照句子排列:如“我是中国人……”,把整篇文章的字模,放于字框中,固定,压平,就可以反复印刷了,印完之后这些字模拆下来可以反复使用。这可以说就是“活字印刷”的雏形。你知道印刷技术在哪个国家的什么时代发明的?(学生参与回答)我可以很自豪地告诉大家,这“活字印刷”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900多年前,北宋的平民毕升发明的,比德国的答凳堡活字印刷要早400年,这是多么伟大的创举啊!今天我们有幸在语文中学习《活板》一文(板书课题),了解活字印刷在当时的制作、印刷情况。
2、教师报导读题
(教师按课文重点归纳出五六个知识点,化解为若干个问题,抛砖引玉,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掌握课文的经络重点。报导读题时,要求学生不看书,不作记录,静听默记)
a、对照注释阅读课文,用圈点勾画法疏通词句,做到能口译全文。
b、在原文中找出练习三及投影片上的字,理解其不同含义及用法。(投影片1)
请你根椐说明内容,画出简要的工作流程图。然后说说第二段在具体介绍活版时是按什么说明顺序介绍的,
c、按这样的顺序说明有什么好处?
d、文中用到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
e、学习了这篇课文后,结合你现有的历史知识,谈谈对你有什么启示?
3、听课文录音
(学生听课文录音初步感受课文,明确一些字词的读音,并思考导读题)
默读课文,做书间笔记
(学生用铅笔在课文中圈点勾画,作批注)
a、快速在每个自然节前,依次编上节码,例:1、2、3……
b、给生字、生词注音释义(文言文还应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的理解)。
c、用( )括出打比方、举例子等说明方法的句子。
《活板》资源 篇14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
1、了解作者及《梦溪笔谈》。
2、了解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的说明顺序。
3、掌握“溶、帖、旋、拂、砥、讫”等6个字。
(二)能力训练:
初步学会翻译文言文;能指出课文的说明顺序。
(三)思想感情教育:
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二、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作者和《梦溪笔谈》。
2、疏通全文。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简介作者和《梦溪笔谈》
要求快速阅读注释一和注释二。
合上书本比赛掌握情况。(幻灯,填空)
教师补充。
(三)解题:活板,即为活字板,“板”同“版”。
(四)听录音,注意断句和特殊字的读音。
(五)检查朗读。(准确程度、流畅程度)
(六)疏通全文。
以“开火车”的形式,一人一句,遇到疑难句,同桌帮忙。
提醒学生特别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
将注释中的重要词语划出。
(七)注意下列词的落实:
第一段:板印、盛为之、已后、皆为扳本
第二段:布衣、又为活板、薄入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持就火炀之、则字平如砥、止印、未为简易、已字布字、更互用之、瞬息可就、重复者、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不以木为之者、文理又疏密、兼与药相粘、燔土、用讫、拂、殊不
第三:其印、为、予、群从
(八)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用现代文翻译第二段。
3、找出三个词类活用、四个通假字、五个一词多用。
第二课时
一、教学重点、难点:
1、分析结构层次。
2、了解说明顺序。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课时的内容。(出示幻灯。)
一、解释下列各词:
1、板印____
2、盛为之____
3、已后______
4、皆为扳本___
5、布衣__
6、又为活板___
7、薄如钱唇
8、每字为一印
9、火烧令坚
10、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______
11、以一铁范置铁板上_____
12、乃_____
13、持就火炀之____
14、则字平如底____
15、止印___
16、未为简易___
17、已自布字
18、更互用之__
19、瞬息可就__
20、重复者
21、以纸帖之__
22、每韵为一帖__
23、奇字
24、素无备
25、旋刻之
26、不以木为之者
27、文理___
28、兼与药相粘__
29、燔土___
30、用讫__
31、拂__
32、殊不__
33、其印___
34、为予群从所得______
二、写出四个通假字:
三、写出三个词类活用字:
(二)完成课后练习二。
(三)分析全文的结构层次和说明顺序。
1、思考:本文三个自然段各记述了什么情况?
简要交代活版发明之前用雕版印刷的具体时间和使用情况。
详细介绍活版的制作、用法、功效以及有关的问题。
交代毕升所制字模的下落。
2、由以上分析看出本文总体上是以什么为序?
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说明。
3、本文课题是“活板”,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活版,而是从雕版印刷写起的?
从雕版印刷到活版印刷是印刷术的一个飞跃。试问,雕版印刷的缺点是什么?
(死,不灵活。)只有通过比较才能看出活版印刷的优点和特点。
(四)分析第二段:(重点段)
1、齐读,思考:按照活板制作和使用的程序,本段可分几层?
第一层(1):简介活板的发明时间和发明者。
第二层(2—4):介绍活版的制作方法。
第三层(5—9):说明活版印刷的功效和提高印刷效率的方法。
第四层(10):说明用胶泥刻字的原因忽然拆版的方法。
2、分析第二层。
①齐读。
②提问:
这一层共有三句话,每一句话记述了活版制作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要求各用两个字加以概括。(制字——制版——排版)
排版部分又是怎样的一个程序?(布字——火炀——按平)
这是根据什么顺序介绍的?(活版制作的程序或以工艺流程。也就是时间顺序)
采用这样的顺序有什么好处?(符合事物自身的规律,显得科学、精确、条理。不仅使读者对事物有充分的认识了解,而且使文章具有珍贵的文献价值。)
活版印刷的特点使什么?(极为神速。)
提高功效的措施使什么?(一使“常作二铁板,更互用之”;二是“一字有数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不用木头二用胶泥作字模的原因,使我们更清楚地知道活版印刷地特点使什么?(活)
介绍活版的功效、字印的贮存、用胶泥刻字的好处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逻辑顺序。)
3、总结:本文说明紧扣中心,条理清楚、自始至终抓住一个特征“活”字作文章。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三。
2、完成作业本。
3、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2、感受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精神。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已学知识。(各部分的说明顺序。)
(二)分析说明方法。
1、齐读全文。
2、思考本文运用哪些说明方法,要举出实例。
打比方:“薄如钱唇”、“则字平如砥”
作用:使人们对胶泥字模的形状、活版的平整程度有了一个具体的认识,使说明更准确形象。
作比较:“若止印三二本……极为神速”“不以木为之者……、殊不沾污”
作用:说明印刷的特点和胶泥刻字的优点。
举例子:如“之、也”等字。
列数字。
(三)总结全文。
(四)巩固练习:
1、指出下列一词多义字的意义和用法。
唐人尚未盛为之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
为每字为一印
未未简易
其印未予群从所得
满铁范为一板
极为神速
不以木为之者
不以木为之者
唐人尚未盛为之
之更互用之
旋刻之
火烧令坚
火持就火炀之
用讫再火令药熔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其则以一平板按其面
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其法:用胶泥刻字
持就火炀之
就瞬息可就
每韵为一帖
帖则以纸帖之
2、校对作业本。
(五)布置作业:
1、订正课堂上错误的地方。
2、预习。
板书:
一、雕版印刷——“死”
时1、发明:时间、人
二、活板印刷制字时间
间制版
2、制作排字
活板排版火炀顺序
顺按平
3、印刷:特点、功效逻辑
4、拆版顺序
序三、字模的下落
《活板》资源 篇15
教学设计 [教师心语]
300字,却准确、朴实、洗练地介绍了印刷史上的飞跃——活字印刷。程序说明,以“活”为征,给人以明晰、完整、系统的印象。锐化工具、涵盖人文,如何融合?初步思路为:先读其“文”再品其“味”,以线(文含内容)串珠(文言词句),活而不乱。
[课程三维目标]
知识和能力
1.着眼培养学生自读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
过程和方法
在整体感知前提下,合作探究,创造性学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与创造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热情。
[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
2.有条不紊的说明顺序
3.准确、朴实、简洁的语言。
二、教学难点
对文章中活板的“活”的特征的理解
三、教学时间:在自读基础上,一教时完成
四、教学方法:自主阅读,探究发现。(多媒体辅佐)
五、课前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
2.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二、 内容呈现,整体感知
1.结合注释,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边读边圈点勾画,自主质疑
2.教师范读引领,学生齐读体味
3.感知内容
△ 从说明对象看,本文除介绍活字印刷外,还介绍了什么?
△ 通过初读,你了解活字印刷的哪些知识?
三、 师生互动,合作学习
1.学生就文意质疑(合作释疑,教师点拨)
2.知识积累
△ 积累多义词
△ 做知识卡片
四、交流对话,探究学习
1.分析程序说明的顺序
2.了解活板“活”的特征
五、时空连线,创造性学习
1.穿越时空隧道,参观印刷厂,现场采访。
2.请用一句话说出你的参观感受。
六、板书设计
制字
设版
制版 排字
炀版
平字
活字印刷
一板印刷
印刷
一板布字
《活板》资源 篇16
一、在括号中给下列黑体字注音,并在横线上做解释。
1、炀( ) 2、砥( )
3、燔( ) 4、讫( )
5、更互用之( )
6、松脂、腊和纸灰之类( )
7、为予群从所得( )
二、在括号中写出下列黑体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词语。
1、满铁范( )为一板
2、蜡和纸灰之类冒( )之
3、殊( )不沾污
4、唐人尚( )未盛( )为之
5、有奇( )字素( )无备者,旋( )刻之
6、不若燔( )土,用讫再火( )令( )药熔
三、在题后的括号中注“为”字的用法。
1、唐人尚未盛为之( )
2、未为简易( )
3、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
4、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
四、阅读课文第2段说明活板印刷的部分,写出层次提纲,并指出这篇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说明的。
1、课文说明活板印刷部分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其法……火烧令坚)
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先设一铁板……则字平如砥)
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若止印三二本……瞬息可就)
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文章主要按 说明的。
五、翻译下列句子。
1、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沾,不可取。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1、yáng 烤 2、dǐ磨刀石 3、fán 烧
4、pì 完 5、gēng 交替 6、huò混合
7、zòng次于最亲的亲属
二、1、框子 2、盖上 3、特别 4、还 大规模
5、生僻 平素 立即 6、烧 火烤 使
三、1、做(采用) 2、算是 3、是 4、被
四、1、第一层:制作活字
第二层:活板用法
第三层:活板功效
2、主要按制成活板的程序安排说明顺序的。
五、
1、这一块刚印完,那一块已经排好了版,两块交替使用,很短时间就可以印完(一本书)。
2、活字不用时,就贴上纸签标明,并按照字的韵部分开,分别存放在木格子内。
3、字印所以不用木料来刻,是因为木料的纹理疏密不匀,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跟松脂等物粘在一起,拆版时不易拿下。
《活板》资源 篇1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文言文实词的含义,会认读课文,读准句词;
2、过程与方法:体会文章的结构形式,理解说明语言的简明、生动,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民间艺术的神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由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导入,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代人民伟大的`创造力和智慧。(配以图片)
二、简介作者
沈括,北宋著名政治家,科学家,“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均有所论著”(《宋史·沈括传》)。代表作为《梦溪笔谈》,共30卷,详细记载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上的卓越贡献,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
三、了解活板印刷
1、看资料片
2、在《辞海》中,对“印刷术”是这样介绍的:
我国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早期的印刷方法是把图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的,称“刻板印刷术”。刻板印刷在我国唐代已开始盛行,并先后传至日本、朝鲜、越南、菲律宾、伊朗等国,影响到非洲和欧洲。宋代庆历年间(1041—1048),毕昇首创泥活字板,使书籍印刷更为方便。之后,又陆续出现用木、锡、铜和铅等金属制成活字板印刷书籍。1450年左右德人谷登堡用铅合金制成活字板,用油墨印刷,为现代金属活字印刷术奠定了基础。
可见,毕昇的活字印刷早于西方四百多年,毕昇开创了现代印刷术的先河。
四、听范读,练诵读(听范读)
(1)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2)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3)持/就火炀之
(4)则以一平板/按其面
(5)每一字/皆有数印
(6)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7)有奇字/素无备者
(8)沾水/则高下不平
(9)用讫/再火令药熔
(10)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五、疏通语义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书下注释,借助工具书将文章译成白话文。
2、一人一句逐句翻译。
六、分析课文
1、逐段概括大意。
2、重点分析第二自然段,抓住语言标志将本段分为三层。并结合课件归纳活版印刷的步骤。(详见课件)
3、设计思考题,加深对内容的进一步理解。
第一段:刻板印刷发展情况。
第二段:
第一层——介绍活板发明的时间,发明时间,发明人的身份及姓名。
(又:呼应上下文,说明活板是在印刷术上继刻板之后的“又”一大发明)
第二层——介绍活字印刷的制板印刷程序。
(其法:总领后文,引出活板的制作及下文活板的用法和功效等)
第三层——介绍活字印刷的有关事项。
第三段:交代字模的下落。
七、整理文章结构(见课件)
八、探究与思考
(一)“活板”的“活”字体现在哪里?
(二)本文是按什么说明顺序来说明的?
九、课外扩展
中国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按其在工艺技术发展上的阶段性,可划分为源头、古代、近代、现代四个历史时期。其中:
“源头”为印刷术的准备时期。内容包括印刷术的萌芽、雏形和成熟;织物、笔、墨、纸等印刷材料之具备;文字的产生、发展和规范。时间上从约公元前二十六世纪到公元六世纪末的隋朝,时跨三千余年。我们称其为“源头期”。
“古代”为印刷术的手工操作时期。内容包括中国传统的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套版印刷的应用和发展。时间上处在公元六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清朝,时跨一千二百余年。我们称其为“古代期”。
“近代”是印刷术的机械操作时期。内容包括以平印、凸印、凹印为主的西方近代印刷术的传入和发展。时间上恰处中国近代前后,大约在公元十九世纪初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们称其为“近代期”。
“现代”为印刷术以电子控制为主的自动化控制时期。内容包括电子排版、电子分色、电子雕版,辅以由电子控制的平版印刷和装订自动化。时间上起于本世纪七十年代,现仍在蓬勃发展中。我们称其为“现代期”。
十、布置作业
1、将重点词语整理出来。
(1)通假字:已、板、止
(2)一词多义:为、印、火、以、就
2、查资料,写一篇介绍造纸术的说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