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教学设计(精选15篇)_中班艺术教案
《元宵节》教学设计(精选15篇)
《元宵节》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认字:认识10个生字,进行渗透性识字。写字:书写8个生字。
2.复习看拼音识字,学习多音字“正”。
3.学习偏旁:方框。
4.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并会背诵。
5.进行热爱我国传统文化,重视家人亲情和亲近大自然的美好情愫的渗透教育,让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1.继续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2.感悟儿歌的情感,并有节奏地读出来。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元宵节”的资料。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说说过春节的时候,你觉得最快乐的事是什么?
① 同桌互相说一说。
② 大声讲给同学听。
2.出示元宵,这是什么?前些日子我们刚刚过了什么节?(元宵节)
3.你们对元宵节有什么了解?
(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得名,是因为其民俗活动在每年阴历的第一个月(元)月十五日夜(宵)举行。元宵节还叫“灯节”。正月十五夜,街上到处火树银花。五彩缤纷的花灯上有各种谜语,供人们观赏和猜测。正月十五吃元宵有团圆、甜蜜之寓意,象征全家团团圆圆,和睦幸福,象征各民族的大团结。)
4.你们还记得今年的元宵节是公历的几月几日?世界上还有哪些地方的人们过元宵节?
点评:
① 元宵节是每个孩子都有的经历,而且刚刚过去,记忆犹新。课堂开始就由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新课,拉近了学生与课堂的距离,使学生很快融入到课堂学习中。
② 学生通过自己查找元宵节的资料,从而培养动手、动脑收集资料的能力。
③ 学生通过元宵节的经历,可以感悟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体会家人团聚的亲情可贵。
二、师生共同参与探究
(一)朗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在不认识的字下面点点儿。
2.老师大声读课文,你们做好指读姿势,会读的同学可以小声跟着读。
3.同桌互相帮助,要求:不会的字请同桌帮助。
4.自己练习读儿歌。
5.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学生读,学生评价。)
点评:在评价过程中培养学生面对面地进行评价,体现了课堂上师生、生生都是平等的。
(二)学习生字
1.元宵节虽然过去了,但是老师还是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元宵”,请大家品尝。
我带来的元宵可不是那么容易吃到的,请你们先把“元宵”背后的字学会了,才能品尝到元宵的味道。(同学们认识的读读就行,把较难的字贴在黑板上。)
2.在课文中读一读大家都认识的生字。(出示课件)
点评:测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已知情况,从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已有经验,进行有效的教学。
另外,采用“元宵”进行测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方法记忆这些较难的生字。
4.反馈学生中出现的问题。
刚才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有两个字问题较大。(出示:“吃”、“团”)
请小老师教学生字,说一说记忆这些生字的好方法?
5.认识新偏旁:方框儿
与“团、圆”二字相结合,说明其表示“围起来”的意思。
(三)观察田字格,看一看这些字是怎样占格的。
1.自己观察“团、欢”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指导书写。
3.学生独立书写生字。
三、游戏
摘灯笼的游戏。
方法:能正确读出并能组词的同学可摘到小灯笼。
附:板书设计
1.元宵节
《元宵节》教学设计 篇2
之一
作者:官桥中心小学 王建土
教学目标 :
1、认识10个生字,写字8个。
2、正确、流利地朗诵并背诵课文。
3、培养收集资料的能力。
4、了解元宵节的民俗风情,感受元宵节的快乐及过节时的融融亲情。
教具、学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
一、放飞想像,体验幸福
1、请生闭上眼睛,想像一下去年的元宵节,你是怎样度过的?(指名作答)a.元宵节要吃。。生:汤圆。板书汤圆,齐读。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出示课题),齐读二遍
你是怎么记住这几个字的?(提示:“圆”的部首是“方框儿”,全包围结构)红笔标出部首。
3、小组合作识字。(会的帮不会的)
4、全班认读生字。
5、指名口头扩词练习:宵汤圆
二、初识课文,随文识字
1、师范读课文,生用手指。
2、请会读的学生来试读一下?你是怎么学会的(表扬预习的)
3、小组认字比赛:(随机指)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4、这些生字中哪个字最难记?你是怎么记住的?
5、齐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
1、出示挂图
图上画了什么?两个小朋友急着回家干什么?他们和家人是怎么过元宵节的?
小结:多快乐的元宵节呀,也许他们在过节时还一起朗读《元宵节》这首诗呢?你们愿意再读一读吗?齐读课文。
2、指名读。(表扬大胆的学生,请生点评)
3、小组比赛读课文。(评出最佳朗读小组)
4、全班拍节奏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
我为小组争光:你从课文中知道了哪些元宵节的知识?你还知道过元宵节有哪些风俗习惯?(写对联、猜灯谜、闹花灯)
五、作业
背诵课文,写生字,收集对联以开展“我的展区”)
>
《元宵节》教学设计 篇3
之二
第一课时
一、谈话。请学生谈谈前一天晚上参加灯展活动的收获。
长见识,看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适当小结: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这一天,全家人齐聚一堂,一起赏月、吃汤圆。还有元宵灯会,猜灯谜等传统游艺活动。元宵节还叫“灯节、上元节”。(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收集资料的能力;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家人团聚的亲情可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
读课文,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课文的,里面不认识的字是怎么学会的。
二、学习生字。
1 交流学习方法。认识新偏旁:方框儿。与“团、圆”二字相结合,说明其表示“围起来”的意思。
2 把自己认得不熟的字挑出来,记一记,再请同桌帮忙考一考,熟练识记。
3 小组长当小老师,考考本组同学,抢答,抗税认得熟练。
4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请学生快速认读,然后练习组词。
5 多音字分辨。读一读这些话,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1)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2)他正在吃早饭。
三、总结识字成就,激励学生读好儿歌,背诵儿歌。
师:大家这么快就认了这么多字,还能组那么多词,真了不起。我们再来比一比,看谁能把课文读得特别好听,有感情。
1 自己试着读一读。再指名读,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读的时候心情怎样?想到了什么?(说一说元宵节全家团圆的情景)(教给学生边读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读得绘声绘色)
2 同桌互相听对方朗读,评价,说说哪里读得好,哪里还需要改进。(学习用心倾听别人的朗诵、正确评价别人。)
3 试着背诵儿歌,同样要有感情。分小组、男女生背诵。
四、质疑:学完课文,你还想知道些什么?你想知道世界上还有那些国家的人过元宵节吗?你还知道那些节日?回家在日历上找一找,和同学交流。
第二课时(主要任务:学写生字)
一、词语接龙游戏。
如:团——团圆——圆球——皮球------
二、说说自己了解到的节日及其含义。
三、认读生字,主要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加强复习。
四、指导学生写生字。
五、作业 :收集灯谜、对联,小组合作,办一份手抄报。
>
《元宵节》教学设计 篇4
之三
北京市海淀区二里沟中心理工附小 苑 伟
教学设想:
《元宵节》是小学语文第二册(北师大版)第一单元第一篇主体课文。根据教材及学生年龄特点,我在教学本课时,做了如下设想:
一、充分利用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之所以把《元宵节》这一主题安排在第一单元,一是从时间上看,刚刚过完春节、元宵节时间相隔不远,可调动学生相关的情感体验,从而对学习内容产生亲近感;二是从国情上看,元宵节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而且相关活动都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有朗朗上口且生动有趣的诗歌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目——元宵节的习俗,同时体会亲情、友情、更加热爱生活。我在设计导入 新课这一环节时,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的开始,我先请同学们说说在过春节时,你感到最快乐的事情,让大家共同感受一下你的快乐。由于学生们有这样的亲身体验,积极性很容易就被调动起来,当有学生谈到元宵节或有关团圆等内容时,就请学生们延续这一话题,请大家讲一讲关于元宵节的知识(这是课前,同学们已收集好的资料,这时讲给同学听)。在了解了元宵节的知识后,请大家回忆今年的元宵节在公历的几月几日,由此导入 新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儿歌《元宵节》。在学习这首儿歌时,学生们会带着“元宵节”的这种情感体验进行学习,应该具有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利用教材训练学生有节奏的朗读课文
《元宵节》是一首儿歌,全诗4句28言,其中1、2、4句押韵,韵脚全都押在“圆”字上,诗句节奏明快,语言朴素,琅琅上口,孩子们读起来倍感轻松欢快,是朗读训练的好教材。在朗读时,要读出节奏来,我采用拍手朗读的方法,让学生在明快的节拍中感受节日的欢乐。
三、充分发挥课堂评价的激励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互相评价等,都具有激励功能。它能让学生体验进步和成功的愉悦,认识自我的价值,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课堂评价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他们刚刚跨入校门,对于老师、同学的肯定是非常重视的。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大多注了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评价,而忽视了学生间的评价。其时,学生之间的那种评价才是最真实的,有什么就会说什么,用儿童的语言去评价儿童,这样学生间更容易交流、合作。学生在互相评价的过程中,可以互相帮助,互敬互爱。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进行同学间的互相评价,可能有些难度,那么在开始评价时,教给学生一些评价的方法。多挖掘同学身上的优点,找到自身的差距,对存在的问题,要以建议的形式提出。如:在课堂上学生可以根据同学的发言进行评价,“xx同学读的特别有语气,我喜欢你,我要向你学习。”“xx同学,我想帮你补充一点。”“xx同学,刚才你第三个字读错了,我来帮帮你。”
教学目标 :
1、识10个生字,进行渗透性识字。学习书写8个生字。
2、复习看拼音识字,学习多音字“正”。
3、学习偏旁:方框。
4、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并会背诵。
5、进行热爱我国传统文化,重视家人亲情和亲近大自然的美好情愫的渗透教育,让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元宵节”的资料。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 新课
1、说说过春节时,你觉得最快乐的事。
2、出示元宵,这是什么?前些日子我们刚刚过了什么节?(元宵节)
3、你们对元宵节有什么了解?
(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得名,是因为其节俗活动在每年阴历的第一个月(元)月十五日夜(宵)举行。元宵节还叫“灯节”。正月十五夜,街上到处火树银花。五彩缤纷的花灯上有各种谜语,供人们观赏和猜测。正月十五吃元宵有团圆、甜蜜之寓意,象征全家团团圆圆,和睦幸福,象征全民族的大团结。)
4、你们还记得今年的元宵节是公历的几月几日?世界上还有哪些地方的人们过元宵节?
二、师生共同参与探究
(一)、朗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在不认识的字下面点点儿。
2、老师大声读课文,你们坐好指读姿势,会读的同学可以小声跟着读。
3、同桌互相帮助,要求:不会的字请同桌帮助。
(二)、学习生字
1、元宵节虽然过去了,但是老师还是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元宵”,请大家品尝。
我带来的元宵可不是那么容易吃到的,请你们先把“元宵”背后的字学会了,才能品尝到元宵的味道。(同学们认识的读读就行,把较难的字贴在黑板上。)
2、在课文中读一读大家都认识的生字。(出示课件)
3、请同学们用自己方法记忆这些教难的生字。
4、小老师教学生字,说一说记忆这些生字的好方法?
5、认识新偏旁:方框儿
与“团、圆”二字相结合,说明其表示“围起来”的意思。
(三)、观察田字格,看一看这些字是怎样占格的。
1、自己观察“团、欢”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指导书写。
3、学生独立书写生字。
三、游戏
摘灯笼的游戏。
方法:能正确读出并能组词的同学可摘到小灯笼。
>
《元宵节》教学设计 篇5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喜欢过节吗?这是什么节?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放元宵节动画)
2.那天,你们都做了哪些有趣的事?和谁在一起?(指名说)谁能照样子再说说!(屏显:元宵节的晚上,______在一起______。)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再来过一次元宵节好吗?(板书课题:元宵节)
[点评:通过看动画激发兴趣;激发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观察;联系生活实际,适时安排“语文天地”中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老师这儿有一首儿歌,能把元宵节的欢庆场面都表现出来,现在就读给大家听!(范读)
2.大家想读吗?自己试一试!并注意哪个音节出现的次数最多。(指名答,板书:yuán)
3.找一找,yuán都藏在哪些词里?(指名说)用笔把它们圈起来!然后四人一组,互相帮助,试读这些词。
4.指名读,大家一起试一试!(屏显:元宵节 汤圆 团圆 圆又圆)
5.给“圆”字开花,了解“圆”的意思,渗透“团圆”含义。
6.反复认读,强化识字。自由带拼音读→师指字(屏显)学生读→同桌互相检查、正音→去掉拼音自由读课文→随机指字读
7.四人一个小组,把你识字的方法、窍门说一说。
8.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识字情况,并进行扩词、说话练习。
9.渗透“元宵节”的来历,创设意境,“送生字宝宝回家”。(屏显:学生喊出生字宝宝的名字,认对后生字宝宝归位)
10.游戏:“摘灯笼”。(想一想,本课生字都会认了,再举手“摘灯笼”。)
11.“开火车”读词卡,为朗读儿歌做准备。
[点评:先让学生感知yuán,是因为本课生字有许多都跟它有关系,这样教学提高了效率,还让学生感到轻松而乐于接受,并能很自然地把“语文天地”中 “圆”的扩词穿插进去; 再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认读, 扎实地完成识字任务;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感受合作的氛围,同时有效地使学生掌握了识字的方法。]
三、指导朗读
1.自由读儿歌。
2.学生读,学生互评。
3.师范读,引导学生有节奏地读。
4.同桌互读。
5.今年的元宵节过得怎样?你能用一个词来表达吗?(学生自由发言)让我们把这种心情带入课文再读一读!
6.刚才在读课文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边想边读)
7.请读得最有感情的同学上台表演。(创造性地朗读)
8.还有哪些有趣的活动也在今天举行?(拓展学生思路)
9.让我们把美好、团圆、幸福、有趣的元宵节读出来吧!(想读的同学可以站起来,能背的同学就背)
[点评:创设意境,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自由地表达,从而达到最佳效果。]
四、创新拓展
1.我们中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你能用这样的句式给大家说一说吗?(屏显:______, _______在一起______ 。)
2.有一个节日,和元宵节很像,月儿也是圆圆的,你能猜出是哪个节日吗?
3.如果我们把《元宵节》改成《中秋节》,你觉得行吗?试一试!
[点评:既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尝试创作童谣,又进行了创新实践。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元宵节》教学设计 篇6
教学设想:
《元宵节》是小学语文第二册(北师大版)第一单元第一篇主体课文。根据教材及学生年龄特点,我在教学本课时,做了如下设想:
一、充分利用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之所以把《元宵节》这一主题安排在第一单元,一是从时间上看,刚刚过完春节、元宵节时间相隔不远,可调动学生相关的情感体验,从而对学习内容产生亲近感;二是从国情上看,元宵节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而且相关活动都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有朗朗上口且生动有趣的诗歌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目——元宵节的习俗,同时体会亲情、友情、更加热爱生活。我在设计导入新课这一环节时,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的开始,我先请同学们说说在过春节时,你感到最快乐的事情,让大家共同感受一下你的快乐。由于学生们有这样的亲身体验,积极性很容易就被调动起来,当有学生谈到元宵节或有关团圆等内容时,就请学生们延续这一话题,请大家讲一讲关于元宵节的知识(这是课前,同学们已收集好的资料,这时讲给同学听)。在了解了元宵节的知识后,请大家回忆今年的元宵节在公历的几月几日,由此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儿歌《元宵节》。在学习这首儿歌时,学生们会带着“元宵节”的这种情感体验进行学习,应该具有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利用教材训练学生有节奏的朗读课文
《元宵节》是一首儿歌,全诗4句28言,其中1、2、4句押韵,韵脚全都押在“圆”字上,诗句节奏明快,语言朴素,琅琅上口,孩子们读起来倍感轻松欢快,是朗读训练的好教材。在朗读时,要读出节奏来,我采用拍手朗读的方法,让学生在明快的节拍中感受节日的欢乐。
三、充分发挥课堂评价的激励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互相评价等,都具有激励功能。它能让学生体验进步和成功的愉悦,认识自我的价值,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课堂评价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他们刚刚跨入校门,对于老师、同学的肯定是非常重视的。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大多注了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评价,而忽视了学生间的评价。其时,学生之间的那种评价才是最真实的,有什么就会说什么,用儿童的语言去评价儿童,这样学生间更容易交流、合作。学生在互相评价的过程中,可以互相帮助,互敬互爱。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进行同学间的互相评价,可能有些难度,那么在开始评价时,教给学生一些评价的方法。多挖掘同学身上的优点,找到自身的差距,对存在的问题,要以建议的形式提出。如:在课堂上学生可以根据同学的发言进行评价,“xx同学读的特别有语气,我喜欢你,我要向你学习。”“xx同学,我想帮你补充一点。”“xx同学,刚才你第三个字读错了,我来帮帮你。”
教学目标:
1、识10个生字,进行渗透性识字。学习书写8个生字。
2、复习看拼音识字,学习多音字“正”。
3、学习偏旁:方框。
4、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并会背诵。
5、进行热爱我国传统文化,重视家人亲情和亲近大自然的美好情愫的渗透教育,让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元宵节”的资料。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说说过春节时,你觉得最快乐的事。
2、出示元宵,这是什么?前些日子我们刚刚过了什么节?(元宵节)
3、你们对元宵节有什么了解?
(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得名,是因为其节俗活动在每年阴历的第一个月(元)月十五日夜(宵)举行。元宵节还叫“灯节”。正月十五夜,街上到处火树银花。五彩缤纷的花灯上有各种谜语,供人们观赏和猜测。正月十五吃元宵有团圆、甜蜜之寓意,象征全家团团圆圆,和睦幸福,象征全民族的大团结。)
4、你们还记得今年的元宵节是公历的几月几日?世界上还有哪些地方的人们过元宵节?
二、师生共同参与探究
(一)、朗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在不认识的字下面点点儿。
2、老师大声读课文,你们坐好指读姿势,会读的同学可以小声跟着读。
3、同桌互相帮助,要求:不会的字请同桌帮助。
(二)、学习生字
1、元宵节虽然过去了,但是老师还是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元宵”,请大家品尝。
我带来的元宵可不是那么容易吃到的,请你们先把“元宵”背后的字学会了,才能品尝到元宵的味道。(同学们认识的读读就行,把较难的字贴在黑板上。)
2、在课文中读一读大家都认识的生字。(出示课件)
3、请同学们用自己方法记忆这些教难的生字。
4、小老师教学生字,说一说记忆这些生字的好方法?
5、认识新偏旁:方框儿
与“团、圆”二字相结合,说明其表示“围起来”的意思。
(三)、观察田字格,看一看这些字是怎样占格的。
1、自己观察“团、欢”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指导书写。
3、学生独立书写生字。
三、游戏
摘灯笼的游戏。
方法:能正确读出并能组词的同学可摘到小灯笼。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请学生谈谈前一天晚上参加灯展活动的收获。
长见识,看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适当小结: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这一天,全家人齐聚一堂,一起赏月、吃汤圆。还有元宵灯会,猜灯谜等传统游艺活动。元宵节还叫“灯节、上元节”。(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收集资料的能力;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家人团聚的亲情可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
读课文,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课文的,里面不认识的字是怎么学会的。
二、学习生字。
1 交流学习方法。认识新偏旁:方框儿。与“团、圆”二字相结合,说明其表示“围起来”的意思。
2 把自己认得不熟的字挑出来,记一记,再请同桌帮忙考一考,熟练识记。
3 小组长当小老师,考考本组同学,抢答,抗税认得熟练。
4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请学生快速认读,然后练习组词。
5 多音字分辨。读一读这些话,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1)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2)他正在吃早饭。
三、总结识字成就,激励学生读好儿歌,背诵儿歌。
师:大家这么快就认了这么多字,还能组那么多词,真了不起。我们再来比一比,看谁能把课文读得特别好听,有感情。
1 自己试着读一读。再指名读,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读的时候心情怎样?想到了什么?(说一说元宵节全家团圆的情景)(教给学生边读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读得绘声绘色)
2 同桌互相听对方朗读,评价,说说哪里读得好,哪里还需要改进。(学习用心倾听别人的朗诵、正确评价别人。)
3 试着背诵儿歌,同样要有感情。分小组、男女生背诵。
四、质疑:学完课文,你还想知道些什么?你想知道世界上还有那些国家的人过元宵节吗?你还知道那些节日?回家在日历上找一找,和同学交流。
第二课时(主要任务:学写生字)
一、词语接龙游戏。
如:团——团圆——圆球——皮球------
二、说说自己了解到的节日及其含义。
三、认读生字,主要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加强复习。
四、指导学生写生字。
五、作业:收集灯谜、对联,小组合作,办一份手抄报。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写字8个。
2、正确、流利地朗诵并背诵课文。
3、培养收集资料的能力。
4、了解元宵节的民俗风情,感受元宵节的快乐及过节时的融融亲情。
教具、学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一、放飞想像,体验幸福
1、请生闭上眼睛,想像一下去年的元宵节,你是怎样度过的?(指名作答)a.元宵节要吃。。生:汤圆。板书汤圆,齐读。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出示课题),齐读二遍
你是怎么记住这几个字的?(提示:“圆”的部首是“方框儿”,全包围结构)红笔标出部首。
3、小组合作识字。(会的帮不会的)
4、全班认读生字。
5、指名口头扩词练习:宵汤圆
二、初识课文,随文识字
1、师范读课文,生用手指。
2、请会读的学生来试读一下?你是怎么学会的(表扬预习的)
3、小组认字比赛:(随机指)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4、这些生字中哪个字最难记?你是怎么记住的?
5、齐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
1、出示挂图
图上画了什么?两个小朋友急着回家干什么?他们和家人是怎么过元宵节的?
小结:多快乐的元宵节呀,也许他们在过节时还一起朗读《元宵节》这首诗呢?你们愿意再读一读吗?齐读课文。
2、指名读。(表扬大胆的学生,请生点评)
3、小组比赛读课文。(评出最佳朗读小组)
4、全班拍节奏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
我为小组争光:你从课文中知道了哪些元宵节的知识?你还知道过元宵节有哪些风俗习惯?(写对联、猜灯谜、闹花灯)
五、作业
背诵课文,写生字,收集对联以开展“我的展区”)
《元宵节》教学设计 篇7
活动目标:
1、引起幼儿的谈话兴趣,萌发幼儿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喜爱之情;
2、鼓励幼儿勤观察、大胆发言,体验与同伴分享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已有的关于广饶文化广场变化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谈话的兴趣
师:孩子们你们发现咱们的广饶文化广场上与以前有什么不同么?
幼儿:广场上挂了好多的灯笼。
幼儿:有鱼灯、还有孙悟空呢?广场的大柱子上都挂满了灯笼,还有……
(孩子们的谈话欲望调动起来了,他们相互谈论着,高兴的表情挂在小脸上。)
二、给予幼儿与同伴分享的机会
师:你们观察的很仔细,能不能把自己看到的给全班的小朋友详细的讲一讲呢?
(孩子们积极的举手,来前面把自己的新发现与大家分享。)
三、总结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为什么要挂灯笼么?
教师引出元宵节,告诉小朋友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正月十五前后,人们赏灯、猜谜、吃元宵、放烟花等非常热闹,激发孩子们晚上和爸爸妈妈一起赏灯的兴趣。
《元宵节》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的:
1、进行“宵、节、窗、圆、吃、汤、正、户、庆、团”的渗透性识字。学习生字“节、欢、吃、正、五、户、庆、团”的书写。
2、复习看拼音识字,学习多音字“正”。
3、学习偏旁:方框。
4、有节奏地朗读、背诵《元宵节》。
5、进行热爱祖国传统文化,重视家人亲情和亲和大自然的美好情愫的渗透教育,让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教学准备:
1、布置预习,让学生收集有关“元宵节”的资料。
2、相关课件制作。
教学过程:
一、热身活动
1、说说:过春节时你感到最快乐的经历,让大家感受到你的快乐。
①先随意对身边的伙伴说,再鼓励自愿说给大家听。
②大声说出自己的心情:“春节真快乐!”
2、背一首以前的儿歌,要求有节奏、好听。(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训练口语表达,为背诵作一定的准备。)
二、教学活动
1、汇报资料收集成果。
①学习小组进行资源共享,感受课前准备活动:收集资料的快乐。
②汇总资料,由代表发言:我了解到的“元宵节”。
③了解概念:“农历”、“正月”、“传统习俗”、“团圆”、“灯谜”。
④适当小结: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这一天,全家人齐聚一堂,一起赏月、吃汤圆。还有元宵灯会,猜灯谜等传统游艺活动。元宵节还叫“灯节”。
⑤提问:中国赏月、家人团圆的节日还有哪个?在传统习俗上有些什么不同?答: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吃月饼。(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收集资料的能力;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家人团聚的亲情可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
2、阅读大比拼。
①自读课文。要求:注意坐姿正确;眼睛和书本保持一定的距离;把不会的字圈出来。
②互帮互助小组学习。要求:虚心请教、学习识字;当当小老师,主动帮助同学学习;读通读顺课文。
③拼音识字大比武。要求:出示标注拼音的生字“宵、节、窗、圆、吃、汤、正、户、庆、团”,拼读准确,速度快。奖励:“一级棒”奖章。
④朗读争冠。要求能读出儿歌的节奏来。奖励:“顶呱呱”奖章。
(通过教学活动环节,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进行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完成儿歌学习任务。)
3、拍手朗读,感受节日的快乐。窗外/月儿/圆又圆,全家/欢聚/吃汤圆。正月/十五/元宵节,家家/户户/庆团圆。(加强朗读练习)
三、愉快学习新知识
1、认识新偏旁:方框儿。与“团、圆”二字相结合,说明其表示“围起来”的意思。认识偏旁表。
2、掌握多音字“正”,让学生分别用常用读音四声和本课读音一声组词。奖励:“小机灵”奖章。
3、学写新字。
①认真观察生字书写“节、欢、吃、正、五、户、庆、团”。
②作重点指导:a提醒学生注意“欢”字第四笔是横钩,不是横折。b示范“吃”字书写,用红笔标出第五笔,第六笔。请学生说说这两笔为什么用红笔标出来?使学生知道第五笔是横。和“欢”写的横钩不一样,第六笔的横折弯钩起笔应写在田字格的正中。c请学生说说“团”字是什么结构?什么偏旁?怎么写好看?使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知道“团“字是方框作偏旁
的全包围结构的字,写方框时应注意距田字格上、下、左、右的距离要相等。(掌握本课基础知识点)
四、教学延伸
1、学习了这课后想不想过“元宵节”?查一下今年的元宵节是公历的几月几日?你知道世界上还有哪些地方的人们过元宵节吗?
2、收集灯谜,做做花灯。
3、练习正确书写生字。(教学巩固,为下一课学习作铺垫。)
《元宵节》教学设计 篇9
今天是正月十五,虽说春节已经走近尾声,但各个地方却仍然洋溢着浓厚的春节气息和喜洋洋的氛围。而对学生来说,元宵节亦余味犹存。值此佳节,教学《元宵节》再适合不过了。《元宵节》这篇课文是北师大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课文。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热爱我国的传统文化、重视亲情和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能正确把握基本的流程和环节,做到以图为凭,激情激趣。在导入的设计上也是下足功夫。鉴于低年级的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图片资料对于他们而言更有吸引力,所以,我试着让孩子按照我的要求去收集关于元宵节的资料、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报纸图片,教学反思《《元宵节》教学反思》。这样做,不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收集的过程中感受我国的传统文化魅力和家人团聚的可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使得课堂教学更具实效性。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使他们感到学校和学习是有趣的。比如以图为凭,引导学生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人们在过元宵节。同时,多鼓励他们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比如在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时,引导他们互相评价各自在元宵节时做些什么。学生在《元宵节》这课上“过”足了瘾,整个课堂上喜庆气息韵味十足。我觉得这种快乐学习的模式就是自己本节课用得最成功的地方。在教学过程中,我能正确把握基本的流程和环节,做到不脱节,在课文引入上也颇费心思,以激趣为主,让孩子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孩子能够在这个“小家庭里”感受到节日的'喜庆。
但由于今天是开学的第二天,孩子们学习激情还是不够高,学习的心思还是花的。所以在本周我要做的的是提高心思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集中精力学习。
《元宵节》教学设计 篇10
活动目的:
1、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风俗,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
2、寒假作业评选。
活动过程:
一、解释“元宵”的含义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2、有谁知道“元宵”一词的含义呢?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二、了解元宵节的由来
那么元宵节是怎么来的呢?一起分享两个小故事
1、点彩灯的来历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
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就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
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2、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这一则传说与吃元宵的习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年冬天,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五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三、知晓元宵节的习俗
我国民间有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民间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燃灯放火,自汉朝时已有此风俗,唐时,对元宵节倍加重视;在元宵节燃灯更成为一种习俗。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元宵节燃灯的习俗,经过历朝历代的传承,节日的灯式越来越多,灯的名目内容也越来越多,有镜灯、凤灯、琉璃灯等等。元宵节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四、畅谈元宵节的意义
1、同学们,你们将如何度过这次元宵节呢?
2、学生畅谈
五、寒假特色作业评选
寒假是我们少先队员放松身心、体验实践,充实自我的时机。希望队员们都能度过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寒假,为此,大队部给大家布置了寒假特色作业。
1、过中国年做文明娃
做一个知礼仪、懂礼貌、重礼节的少先队员。
(1)、培养好习惯,把自己所学到的或发生在身边的良好“礼仪、礼貌、礼节”,以不同形式影响家人、影响社区。
(2)、围绕“过中国年做文明娃”的主题创作一幅儿童画。作品规格:A3
(3)、谈谈你是怎样做的?作品展示
2、心灵洒满阳光健康相伴成长
做一个阳光、诚实、勇敢、坚毅、善良的少先队员。
(1)、阅读美德故事书籍,写一篇读后感。
(2)、绘制四格漫画或一组摄影作品。作品规格:A3
(3)、谈谈你是怎样做的?作品展示
3、献上我的爱心与祝福
做一个心中有爱,懂得感恩的少先队员。
(1)、主动给长辈、邻居、老师、同学打电话或发短信拜年,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和祝福。
(2)、用自己的力量关心帮助身边或小区里的老人、残疾人、贫困小伙伴。送上你新年的祝福。
(3)、你是怎样做的?
六、班会总结
同学们,愉快的寒假已经结束了,春节、元宵节也过了,请大家赶快调整好状态,迎接新学期的校园生活。快乐学习,快乐生活!
《元宵节》教学设计 篇11
主 题: 《元宵节》
——以民族节日为主题的网络整合式中班教育活动
单位:邹城市机关幼儿园
班级:中班
设计者:黄静
目录
一、 主题的来源
二、 主题教育目标的预设
三、 主题思考网络的预设
四、 主题活动网络的预设
五、 主题探究计划的预设
六、 可利用的教育资源
七、 主题探究活动展开与生成
八、 主题预设网与生成网
九、主题探究活动评价与反思
十、 主题探究活动资料超市
研究方向:民族文化艺术教育研究
主 题 :民 族 节 日 《 元 宵 节 》
--以民族节日为主题的网络整合式中班教育活动
一、 主题的来源
元宵节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民俗节日,每逢元宵节,全国各地的人们会以不同的方式来欢庆这一共同的节日,从而体现了我国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本主题设计旨在以横向、纵向;多学科多种形式,多种内容。通过唱歌、舞蹈、儿歌、灯谜、传说故事、折纸、绘画、体育游戏等一系列的民间艺术教育活动,让幼儿加深对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认识,感知元宵节的欢乐、喜庆、祥和的气氛,了解元宵节的一些风俗习惯,培养幼儿愉快的情趣,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从而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几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二、主题教育目标的预设
1、情感目标: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幼儿体验元宵节的快乐,感受集体活动的快乐。
2、态度目标: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参加集体活动,培养为集体做好事,关心集体的品质。
3、能力目标:通过折叠“移动的花灯”、学习花灯儿歌、组织观灯猜谜等活动,使幼儿丰富知识经验,体验民间习俗和节日欢乐,感知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4、知识目标:知道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元宵节,以及这个传统节日的来历、有关的趣事。
5、技能目标:幼儿在学、说、跳、唱中充分感受到过年的喜悦心情,使幼儿萌发科技发展意识,培养幼儿对民族文化和传统艺术的情感,进一步促进幼儿对各种事物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三、主题思考网络的预设
吃面叶
踩 高 跷
四、主题活动网络的预设
五、 主题探究计划的预设
1、整体计划:主题探究进程的预设
谈话活动:元 宵节的来历
收集有关元宵
节的的资料。
参观灯展
2、周计划预设
第一 周 教育活动计划
本周要点 以元宵节为主题组织活动,使幼儿使幼儿丰富知识经验,体验民间习俗和节日欢乐,感知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家长工作 请家长带孩子逛逛灯具店;领孩子参观元宵灯会,并给予指导。
生活活动
察观个别幼儿的情绪。引导每个幼儿积极投入活动。1、指导幼儿观察幼儿园和家中的各种各样的灯具。 2、教 育幼儿注意午休。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晨间活动 跑步 自选活动 跳绳 欣赏故事 欣赏音乐
学习活动 儿歌
闹元宵 语言活动
儿歌:
元宵节 认知活动:
观 灯 会
民俗文化——赏花灯、猜灯谜 数学区:
有趣的图形
学习活动 语言:
元宵节的故事
民间音乐
卖汤圆 谈话:
元宵节趣事
体育活动
传花灯
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 语言区:猜谜 建构区:玩积木
美工区: 添画:花灯
益智区:玩橡皮泥 做元宵
美工区:折纸 移动的花灯
学习活动 音乐活动
挂红灯
民间食品制做——元宵 数学区:
复习7的守恒
区域活动 谈话
元宵节趣事
户外活动 玩大
型玩具
跳绳
扔沙包
玩沙 玩大
型玩具
学习活动
自选区域 音乐活动
律动
敲敲打打
智力游戏
赏灯猜谜 健康活动:
长长和圆圆
自选区域
离园活动 形体训练,收拾衣物离园。
本周要点 以元宵节为主题组织活动,使幼儿使幼儿丰富知识经验,体验民间习俗和节日欢乐,感知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家长工作 请家长给孩子讲讲有关元宵节的故事,带孩子逛逛灯具店;领孩子参观元宵灯会,并给予指导。
生活活动
1、察观个别幼儿的情绪。引导每个幼儿积极投入活动。
2、指导幼儿观察幼儿园和家中的各种各样的灯具。
3、教 育幼儿注意午休。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晨间活动 跑步 区域活动 跳绳 欣赏故事 欣赏音乐
学习活动 民间儿歌卖汤圆 数学区:
有趣的图形 比较7、8两数的关系 民俗活动——舞龙 语言:
观灯会
学习活动
自选区域 学习8的形成与数数
区域活动 认知
香椿与垂柳
自选区域
区域活动 益智区:赏灯猜谜
美工区: 添画:花灯
益智区:玩橡皮泥 做元宵
美工区:折纸 灯笼
学习活动 儿歌
元宵节数花灯 民间文学——儿歌 《闹元宵》
民间美术 折纸 《 灯笼》
区域活动
故事
狼和小羊
户外活动 玩大
型玩具
跳绳
扔沙包
玩沙 玩大
型玩具
学习
活动 欣赏民歌:
正月十五 那一天
区域活动 民间歌曲:
闹元宵
区域活动 绘画
灯笼
离园活动 形体训练,收拾衣物离园。
第 二 周 教育活动计划
六、 可利用的教育资源
1、环境创设
室内: 主墙——为了给幼儿营造一个身临其境的活动氛围,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我们为幼儿选取了各式灯笼、烟花、鞭炮等道具。
活动区——语言区:收集有关元宵节的照片、画报、简报、谜语等。表演区:投放一些鼓、锣、灯笼等供幼儿表演。美工区:投放一些橡皮泥供幼儿操作。
2、家长参与——鼓励家长参加这一活动中来,向老师、幼儿介绍元宵节的不同风俗习惯。
3、社区与社区资源的利用——组织幼儿到铁山公园参观元宵节灯展。
七、 主题探究活动展开与生成
活动一:民间文学——儿歌 《闹元宵》 活动形式:集体
活动二:认知活动 观灯会 活动形式:小组
活动三:民间故事——《 十五闹正月元宵 》 活动形式:集体
活动四:民间故事——《灯谜的故事》 活动形式:集体
活动五:民间文学——儿歌 《元宵数花灯》 活动形式:集体
活动六:民间歌曲 《闹元宵》 活动形式:集体
活动七:民间歌曲 《卖元宵》 活动形式:集体
活动八:民间美术 折纸 《 灯笼》 活动形式:小组
活动九:民间美术 《移动的花灯》 活动形式:小组
活动十:民间食品制做——元宵 活动形式:小组
活动十一:民俗活动——舞龙
活动形式:小组
活动十二:民俗文化——赏花灯、猜灯谜 活动形式:集体
活动一
民间文学——儿歌 《闹元宵》
活动形式:小组
一、活动目标
1、知道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了解元宵节吃元宵、观花灯、猜灯谜、踩高跷等民间风俗习惯。
2、学习儿歌《闹元宵》,了解其内容。
3、丰富词汇:元宵、花灯、高跷。
二、活动准备:
录象片:元宵节的热闹情景。
三、活动过程
1、 引导幼儿观看录象片,。
2、 教师示范朗。
3、 领幼儿朗诵。
让幼儿你一句我一句的连接背诵。
活动二:
观 灯 会
活动形式:集体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我国元宵节的意义及民俗习惯。
2、引导幼儿成分体验传统节日的欢乐气氛。
3、培养幼儿尊老爱幼的社会性品质。
二、活动准备
1、活动前请家长带幼儿看灯会,给幼儿讲灯,丰富他们对花灯的认识;请家长为幼儿准备一盏花灯,带到幼儿园在教室或室外一角布置灯会。
2、请五六位幼儿分别化装成老人和孩子。
3、元宵、花灯挂图各一幅。
三、活动过程
1、忆元宵
出示元宵和花灯的图片,引起幼儿对元宵节的回忆和谈元宵节的兴趣。
(1)看了这幅图想起什么事情。
(2)元宵是用什么做的?吃起来什么味?
(3)元宵表示什么意思?
2、观灯会
(1)教师向幼儿提出观灯要求:要仔细观看灯的颜色、形状几特点。
(2)幼儿自由结伴观花灯,可与同伴相互介绍自己的花灯特点,然后请同伴到灯会中找出它。
(3)插入情景:“老人”带“孩子”观灯,其中一个孩子吵着看不到,老人无奈。观察幼儿怎样处理,必要时给予指导,是幼儿懂得相互关心和照顾。
3、总结性谈话。
活动三:
民间故事——《 十五闹正月元宵 》
活动形式:集体
活动目标
通过故事学习,让幼儿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及有关风俗,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挂图、故事磁带。
活动过程
1、教师讲述故事。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边看挂图边听故事。
3、教师讲解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4、分组游戏。
活动延伸
请家长带领幼儿参观十五灯展。
活动四:民间故事——《灯谜的故事》
活动形式:集体
活动目标
通过看图讲述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感受民间文学作品,了解猜谜的来历。
活动准备
挂图、故事磁带。
活动过程
1、教师讲述故事。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边看挂图边听故事。
3、教师讲解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4、分组游戏。
活动五:
民间文学——儿歌 《元宵数花灯》
活动形式:集体
活动目标
1、知道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了解元宵节吃元宵、观花灯、猜灯谜、踩高跷等民间风俗习惯。
2、学习儿歌《元宵数花灯》,了解其内容。
3、丰富词汇:元宵、花灯、高跷。
活动准备
1、事先让幼儿观看灯展,了解一些灯的知识。
2、各种花灯及图片。
活动过程
4、引导幼儿观看花灯。
5、教师示范朗诵。
6、领幼儿朗诵。
7、让幼儿你一句我一句的连接背诵。
活动六:
民间歌曲 《闹元宵》
活动形式:集体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了解正月十五闹花灯,舞狮子、扭秧歌等民间习俗。
2、 注意唱准附点音符,学会听前奏、间奏。培养幼儿的乐感和节奏感。
《元宵节》教学设计 篇12
活动目标:
1、引起幼儿的.谈话兴趣,萌发幼儿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喜爱之情;
2、鼓励幼儿勤观察、胆发言,体验与同伴分享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已有的关于广饶文化广场变化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谈话的兴趣
师:孩子们你们发现咱们的广饶文化广场上与以前有什么不同么?
幼儿:广场上挂了好多的灯笼;
幼儿:有鱼灯、还有孙悟空呢?广场的柱子上都挂满了灯笼,还有……
(孩子们的谈话欲望调动起来了,他们相互谈论着,高兴的表情挂在小脸上。)
二、给予幼儿与同伴分享的机会
师:你蜜察的很仔细,能不能把自己看到的给全班的小朋友详细的讲一讲呢?
(孩子们积极的举手,来前面把自己的新发现与家分享。)
三、总结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为什么要挂灯笼么?
教师引出元宵节,告诉小朋友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正月十五前后,人们赏灯、猜谜、吃元宵、放烟花等非常热闹,激发孩子们晚上和爸爸妈妈一起赏灯的兴趣。
思:谈话活动只是让幼儿从感性上对元宵节有了一个体的了解,激发了幼儿对元宵节的兴趣,那么元宵节是怎么来的呢?接下来我设计了故事《元宵节的来历》。
《元宵节》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写字8个。
2、正确、流利地朗诵并背诵课文。
3、培养收集资料的'能力。
4、了解元宵节的民俗风情,感受元宵节的快乐及过节时的融融亲情。
教具、学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一、放飞想像,体验幸福
1、请生闭上眼睛,想像一下去年的元宵节,你是怎样度过的?(指名作答)a.元宵节要吃。生:汤圆。板书汤圆,齐读。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出示课题),齐读二遍
你是怎么记住这几个字的?(提示:“圆”的部首是“方框儿”,全包围结构)红笔标出部首。
3、小组合作识字。(会的帮不会的)
4、全班认读生字。
5、指名口头扩词练习:宵汤圆
二、初识课文,随文识字
1、师范读课文,生用手指。
2、请会读的学生来试读一下?你是怎么学会的(表扬预习的)
3、小组认字比赛:(随机指)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4、这些生字中哪个字最难记?你是怎么记住的?
5、齐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
1、出示挂图
图上画了什么?两个小朋友急着回家干什么?他们和家人是怎么过元宵节的?
小结:多快乐的元宵节呀,也许他们在过节时还一起朗读《元宵节》这首诗呢?你们愿意再读一读吗?齐读课文。
2、指名读。(表扬大胆的学生,请生点评)
3、小组比赛读课文。(评出最佳朗读小组)
4、全班拍节奏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
我为小组争光:你从课文中知道了哪些元宵节的知识?你还知道过元宵节有哪些风俗习惯?(写对联、猜灯谜、闹花灯)
五、作业
背诵课文,写生字,收集对联以开展“我的展区”)
北师版一年级下册第1课《元宵节》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识10个生字,进行渗透性识字。学习书写8个生字。
2、复习看拼音识字,学习多音字“正”。
3、学习偏旁:方框。
4、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并会背诵。
5、进行热爱我国传统文化,重视家人亲情和亲近大自然的美好情愫的渗透教育,让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元宵节”的资料。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说说过春节时,你觉得最快乐的事。
2、出示元宵,这是什么?前些日子我们刚刚过了什么节?(元宵节)
3、你们对元宵节有什么了解?
(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得名,是因为其节俗活动在每年阴历的第一个月(元)月十五日夜(宵)举行。元宵节还叫“灯节”。正月十五夜,街上到处火树银花。五彩缤纷的花灯上有各种谜语,供人们观赏和猜测。正月十五吃元宵有团圆、甜蜜之寓意,象征全家团团圆圆,和睦幸福,象征全民族的大团结。)
4、你们还记得今年的元宵节是公历的几月几日?世界上还有哪些地方的人们过元宵节?
二、师生共同参与探究
(一)、朗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在不认识的字下面点点儿。
2、老师大声读课文,你们坐好指读姿势,会读的同学可以小声跟着读。
3、同桌互相帮助,要求:不会的字请同桌帮助。
(二)、学习生字
1、元宵节虽然过去了,但是老师还是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元宵”,请大家品尝。
我带来的元宵可不是那么容易吃到的,请你们先把“元宵”背后的字学会了,才能品尝到元宵的味道。(同学们认识的读读就行,把较难的字贴在黑板上。)
2、在课文中读一读大家都认识的生字。(出示课件)
3、请同学们用自己方法记忆这些教难的生字。
4、小老师教学生字,说一说记忆这些生字的好方法?
5、认识新偏旁:方框儿
与“团、圆”二字相结合,说明其表示“围起来”的意思。
(三)、观察田字格,看一看这些字是怎样占格的。
1、自己观察“团、欢”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指导书写。
3、学生独立书写生字。
三、游戏
摘灯笼的游戏。
方法:能正确读出并能组词的同学可摘到小灯笼。
《元宵节》教学设计 篇14
一、活动目标:
1、幼儿初步了解元宵节的意义及民俗习惯,共享集体活动的快乐。
2、形成幼儿互相关系、友爱相处的良好品质。
二、活动准备:
1、将幼儿事先收集的花灯布置在教室内,老师准备一些新式的灯。
2、准备若干简单的有关灯的谜语。
三、活动过程:
1、请幼儿欣赏下我们一起布置的教室,请幼儿说说看:谁知道这样的布置是什么节日的特色呢?
A、幼儿回答
B、教师总结:元宵节是家人团聚的意思,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节日。有它独特的传统节日气息。
2、请幼儿回忆过去过元宵节的时候,都做了哪些有趣的事?
四、做元宵、吃元宵、赏花灯等。
1、教师出示花灯,提出请幼儿观赏灯的要求:观察灯的种类、颜色、形态等。
A、可与同伴自由结伴观赏花灯,并向同伴介绍自己所带的花灯的名称及主要特点。
B、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最喜欢的花灯的名称、外姓特征等,也可讲述买灯时的情景,注意引导幼儿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进行表述。
C、教师总结,帮助幼儿了解花灯的特点,并且告诉幼儿:扎灯是一们民间艺术,是中国人特有的本领。
五、活动结束及延伸:
小游戏:出示关于灯的谜语,请小朋友们猜猜看。
在天气晴好的时候,可带幼儿到湖外玩灯,在玩的过程中提醒幼儿爱惜灯,注意安全,鼓励幼儿用礼貌用语同伙伴进行交往。
活动目标:
1、知道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了解一些元宵习俗。
2、进行猜谜游戏,体验快乐。
3、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4、感受节日的欢快气氛。
材料准备:
1、花灯的图片。
2、谜语若干。
活动过程:
一、看花灯,引出主题
小朋友今天陈老师带来了很多花灯,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图片)
二、知道元宵节及一些习俗
1、什么时候我们看花灯?——正月十五是元宵节
2、除了看花灯,元宵节还要干什么?——吃汤圆、猜灯谜、舞龙舞狮
3、教师讲解这些习俗的意义。
三、猜灯谜
师:我们也来猜猜灯谜吧,看看谁最厉害!
师幼猜灯谜,猜对的奖励一个纸折的小兔灯笼!
反思和建议:
正月十五元宵节,在大班孩子的印象中只有吃汤圆,为什么要吃汤圆?元宵节还有哪些习俗呢?我们的孩子很少接触,知之甚少。我们的传统节日正被大家所忽略,所以在本周周末活动开展了一个迟来的元宵节活动。根据大班孩子直观形象的思维特点,我利用正月十五拍来的花灯照片和图片给孩子直接的感官冲击,并让他们在看一看、说一说中了解元宵节的习俗,并知道是“团团圆圆”“期盼来年顺利”的意义。
在猜灯谜的游戏中达到高潮,孩子们积极踊跃,因为猜对了可以得到一个兔子花灯,他们非常喜欢!通过本次活动相信孩子们对元宵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元宵节》教学设计 篇15
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有品尝元宵的习俗。
2.通过做、煮、品尝元宵,享受制作食物的乐趣。
3.能用简短的语言讲述元宵的味道以及自己品尝元宵时的心情。
4.参与节日游戏。
5.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面粉、点心盘、围裙、电饭煲、糖、小碗、小勺等。
活动过程:
1.激发做元宵的兴趣和愿望。
①今天是什么节?元宵节有一种特别的食品,是什么?
②元宵是什么样子的?小朋友们想不想自己做元宵?
2.观察制作材料,了解做元宵的方法。
(1)观察并知道做元宵需要的材料。
(2)了解做元宵的方法和要求。
①我们怎样才能做出圆圆的元宵?
②老师煮元宵时,小朋友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3.做元宵、煮元宵。
(1)提醒幼儿穿好围裙并洗手。
(2)幼儿尝试用搓、团圆、在盘中滚一滚等方法做元宵。(提醒幼儿注意不把面粉团弄碎,不要将面粉撒在盘外。)
(3)教师煮元宵。
4.加糖品尝元宵,说说元宵的味道和自己的心情。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的设计激发了幼儿兴趣,让幼儿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习俗是吃元宵,点花灯和猜灯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