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概念(通用2篇)八年级物理教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概念(通用2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概念 篇1
· 1:物理学研究声、光、热、电、力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现象。
第一章:声现象
2: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说话时声带在振动,刮风时空气在振动)
震动可以发声。
3:声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4:真快不可以传声。
5:声以波的形式传播,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6: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m是长度单位,读作米,s是时间单位,读作秒;m/s也可写作m•s的负一次幂,是速度单位,读作米每秒)
7:振动产生声音→空气传播→鼓膜振动→其他组织→听觉神经,大脑。
8:耳聋分为传导性耳聋,神经性耳聋。
9:骨传声: 头骨,颌骨→听觉神经→大脑。
骨传声的效果比空气传声的效果更好。
10:双耳效应:正是由于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准确的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所以说,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立体的。
如果想得到更好的立体声音的效果,可以在声源的四周多放几只话筒,在听众的四周多放几只扬声器,这样听众就可以感觉声音来自四面八方,立体效果就更好。
11音调和频率(每秒内运动的次数)有关。
12频率的单位为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物体在一秒内如果振动100次,频率就是100hz。
13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XX0hz。人们把高于XX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因为他们分别高于和低于人类听觉的上限和下限。
14:声音的波形可以在示波器上展现出来。
15: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16: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的响度越大。
17:音色和发生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18:噪声的发生体是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19: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0:人们以分贝(符号为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0db是人们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的环境;70db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并产生神经衰弱,头疼,高血压等疾病;如果突然暴露在高达150db 的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双耳完全失去听力。
21为了保护学习,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
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22控制噪声
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有这样三个阶段:
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
控制噪声的三种方式:
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23声的利用
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b超,清洗钟表的精细的机械)。
第二章 光现象
1:光源{人造光源;天然光源、(月亮不能发光,而是反射阳光)
2:光沿直线传播)(激光束,且在同一种介质中。)
3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济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 →
4光速为c=3×10的八次幂m/s。
5:光遇到水面,玻璃以及其他许多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6:光的反射定律:
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局发现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楼
7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8 凹凸不平的表面把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
9 由于平面镜后并不存在光源s',进入眼睛的光并非真正来自那里,所以把他叫做虚像,。
10凹面镜使平行光速会聚,凸面镜使平行光速发散。
11光从一种介质中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11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像发现偏折。
12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
13品红、蓝、青是颜料的三原色。
14 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他的色光决定。
15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16色散:红橙黄绿蓝靛紫,把他们按照这个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17太阳的能量以光的形式辐射到地球。
光谱上红光以外的部分叫做红外线,紫光以外的部分叫做紫外线。
18适当的紫外线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紫外线能杀死微生物。使荧光物质发光。
19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十分有害,轻则使皮肤粗糙,重则引起皮肤癌。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1 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做凸透镜。
2 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做凸透镜。
3 凸透镜或凹透镜两个表面(或至少一个表面)是球的一部分。
4 凡是通过光心的光,其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做光心。
5 实验表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6 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
7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照相时:物体离照相机镜头比较远,像是缩小,道理的。
8 投影仪也是利用凸透镜来成像的。(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凸透镜的镜头,来自投影片上的图案的光,通过凸透镜呈现在天花板上,形成图案的像。物体离投影仪镜头比较近,像是放大的,倒立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得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在屏幕上成像。
9 放大镜是一个凸透镜,是最常用的光学仪器之一。放大镜所成的像是放大的,正立的。
10 近视眼镜是凹透镜,使来自远处无力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
11 老花镜是凸透镜,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
12 显微镜和望远镜。
13 在第三章的地方可以添加,
当物体距离凸透镜焦距以内,成放大正立的虚像;一倍焦距到两倍之间是放大倒立的实像;两倍焦距以外是缩小倒立的实像...
你那么说不是太具体
八年级上册物理概念 篇2
第四章,物态变化
1要准确的判断和测量温度,就要选择科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
2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看清他的量程,或者说要看清它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温度范围,然后看清他的分度值,也就是一个小格代表的值。这样才能正确地测量所测得温度,并不会损坏温度计。
3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正确的方法如下:
(1) 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侵入被测得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 温度计玻璃泡侵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后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书。
(3)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 体温计用于测量人体的温度。每次使用前,都要拿着体温计把水银甩下去。(其他温度计均不允许甩)
5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
3楼
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6熔点和凝固点
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做晶体。反之,是非晶体。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9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变,但是必须继续加热,熔化过程才能完成,这表明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要吸热。反过来,非晶体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也要吸热和放热,但是温度在变化。
10汽化和液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
沸腾时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蒸发
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蒸发和沸腾时汽化的两种方式。
加快蒸发的方法:
1:提高液体的温度。
2提高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
3增大液体蒸发面积。
增大压强,使汽体液化。
升华和凝华: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体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物质叫凝华。
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
1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就是摩擦起电的现象。
2大量的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3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4 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电荷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
5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比原子小的多,原子核的半径大约只有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如果把原子比作一个直径为100m的大球,原子核只相当于一颗绿豆大小。
6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子绕荷运动。
7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数在电荷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也就是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
8有的物体善于导电,叫做导体。 有的物体不善于导电,叫做绝缘体。
9把正电荷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10 电池,发电机都是电源,灯泡.电动机.门铃都是用电器。电源,用电器,再加上导线,往往还有开关,就组成了电路。
11 只有电路闭合时,电路中才有电流。
12 画图时如果把电池,电灯等物体原样画出来,即麻烦又不清楚,所以我们常用的符号代表他们,这样画出来的就是电路图。
13 两个小灯泡首尾相连,我们说这两个灯泡是串联的,两个小灯泡的两端分别连在一起,然后接到电路中,我们说这两个灯泡是并联。
14 电流就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通常用字母i表示,他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
15 这些设备中,电流很小,这是我们常用一个比较小的电流单位——毫安,它等于千分之一安培。
16 还有一个更小的电流单位——微安,他等于千分之一毫安,或者说等于百万分之一安培。
17 怎样在电流表上读数,
(1) 明确电流表的量程,即可以测量的最大电流,也就是说,表针指到最右端线时电流是0.6a还是3a,
(2) 确定电流表分度值,即表盘的一个小格代表多大的电流。例如,如果电流表的量程时3a,表盘上从0到最右端共有30个小格,那么每个小格就代表0.1a。
(3) 接通电路后,看看表针向右总共偏过了多少个小格,这样就能知道电流是多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