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的认识》教案(通用14篇)一年级数学教案
《1~5的认识》教案(通用14篇)
《1~5的认识》教案 篇1
教学内容:教材第53--54页和练习八第1、2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熟练的数出8和9、会读、会写这两个数,并会用它们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6—9数的顺序,会用“〉”、“7 9>8
师引导学生观察这4道题,发现每竖行对着的这两道题之间的关系。
4、感受8和9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的区别。
指导学生给54页蝴蝶涂色。
5、写数字:师示范书写,并讲解要领。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8的第1题,让学生巩固1-9的顺序,学会正数和倒数。
2、完成练习8的第2题,问:你是怎样连的?
四、家庭作业
1、你发现生活中8和9还可以表示什么?说一说。
教学反思:
1.在教授学生能正确的`数出数量是8和9的物体个数时,我充分利用了挂图,创设情景,使学生在有趣的情景中正确的数数量是8和9的物体个数。并且我在指导学生看图时,有意的培养学生有序的看图,有序的数数的方法。
2.在教授8和9以内的数的顺序时,我使用了直尺。学生通过学习直尺上的0-9的数字很直观的掌握了8和9以内的数的顺序。并且我安排学生看着直尺整着和倒着数直尺的数。
3.在比较9以内的大小时,我使用了挂图、点子图和计数器。使学生在比较了8和9的大小后,非常直观的了解到9大于8,8小于9。
4.在教授8和9的写法时,我采用先在黑板上示范,再让学生书空,最后才在课本上描红。这样安排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掌握的比较好。
5.在教授“几”和“第几”时,我采用了做游戏的方式,让班级中的一个小组起立,听老师口令,“请从前往后的第8个同学站起来!”“请从前往后的8个同学站起来!”这样的安排,学生直观而形象的理解了“几”和“第几”的区别。
《1~5的认识》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熟练数出数量是8、9的物体,体会8和9的基数含义,并会正确读写。
2、了解8和9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0——9各数的大小,知道8和9的序数含义。
3、培养学生有序看图,有序数数的方法。初步向学生渗透统计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8和9的序数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数学王国里的故事。
今天,数字王国里非常热闹,数字娃娃们在做游戏呢?数字娃娃0觉得自己太胖了(出示海绵制作的数字0),他想减肥,于是在腰间系了一根腰带(在0的中间系上一根绳子),结果,它变成了几?(8)数字娃娃6看见了直笑(出海绵做的数字6),于是对它说:你怎么变成8了呀?要减肥得多做运动,我来做个倒立给你看(将数字6倒过来),数字娃娃0一看也笑了:你也变了!你也变了!小朋友,你们看看6变成了几?(9)那我们今天就来和8、9交朋友。(板书课题:8和9的认识)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8和9的基数含义
提问:生活中哪有8和9呢?我们一起到校园里去走一走,看一看,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请你数一数,它们的数量是多少?然后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
出示教材第53页“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挂图学生同桌互相说,再汇报、交流。
花坛的两边有8棵松树,花坛里有8朵美丽的花,黑板上写着“热爱自然,保护环境”8个大字。
黑板的前面摆放着9盆花,有9只蝴蝶在花丛中飞。有8个小朋友和1位老师共9个人整理花坛。
教师:我们怎么数才能把蝴蝶一只不漏地数出来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方法:按一定方位数蝴蝶的只数或者数一只做一个记号。
同学们观察得真细致,图中树、花朵、大字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图中的盆花、蝴蝶、人物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呢?
在黑板上画8个点,问学生:这有几个点子?8个小点子想加入9的队伍你们有办法吗?
2、教学8和9的顺序。
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先拨7个珠子,再拨1个,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老师拨珠子的过程,重点让学生感受拨7颗珠子以后再拨1颗是8颗珠子的过程。然后再拨1颗珠子就是9颗珠子。
出示尺图,引导学生在直尺上认识数:这些数在尺子家族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展示尺子),你们猜一猜7的后面是几,8的后面又是几呢?你会读吗?还可以怎么读?(从大到小读或从小到大读)
拍手游戏:请你拍的和我同样多,请你拍的比我多一个,请你拍的比我少一个。同桌互相玩游戏。
3、教学比较7、8、9的大小。
请学生从这三个数中随便选择两个,用以前学过的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大小。学生的答案有以下6种:
77 9>8 9>7
4、用“>”、“<”号写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让学生在书上填空,注意提醒学生书写要整洁、美观。
5、教学8和9的序数含义
这里有一群蝴蝶,它们想穿上漂亮的衣服。大家愿意帮帮它们吗?
给左边的8只蝴蝶涂上蓝色。给从左数第9只涂上红色。
6、教学8、9的书写
(1)指导8的书写
首先让学生看课本第53页的黑体字8,问学生8字像什么?师:你们看,8像一个小葫芦,9呢?就像是我们吃饭用的小勺子。看来8和9离我们真的好近。然后看第54页8的书写顺序图形,再出示田字格小黑板,边板演边讲解:8字是一笔写成。从田字格的左半格右上起笔,自上而下,先写一个S字,接着自下而上过S字腰间,与起笔处连接,一笔而成。最后请学生看着黑板上的“8”字空写,再让学生用食指在桌面上练习写“8”。
(2)指导9的书写
9字是一笔写成,它的上部像个0,它的竖像个1,上半部这个0要写在上边的小格里面,注意要圆滑,不能右棱角,写到0的起笔处,再往下方斜竖,一直到下线为止。学生练习在课本54的写字格里描9。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各小组“开火车”报数:从1到9,从9到1。
2、帮一帮:这些小帆船的船号顺序排错了,你能帮助改正过来吗?
4 7 1 2 5 8 9 6 3
3、完成课本59页的第1、2
《1~5的认识》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8、9、10并了解其意义。
2、认识数字8、9、10,能够将数字与相应数量的物体匹配。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大数字卡片1-10(2套)
2.果树3棵
3.苹果8个 4、梨9个 5、桃子10个
活动过程:
1、“拍手应数字”复习数字1-7 2、参观果园导入活动,认识数字8、9、10
(1)认识数字8、9、10,,初步感知数量8、9、10。
(2)请幼儿说说水果可以用几表示?例:出示数字8,说出8可以表示什么?
3、幼儿操作练习
(1)请幼儿给相应的水果送上数字。
(2)请幼儿听声音匹配相应数字。
4、游戏:“1234567”
(1)介绍游戏规则:“我们围成圆圈边走边唱歌曲《1234567》,当老师说3个小朋友是一家时,大家就要找三个小朋友,抱在一起组成一个家。”
(2)幼儿游戏3-4遍,教师引导能力较弱的幼儿找朋友。
5、游戏:“数字蹲蹲”
介绍游戏玩法:老师选4个小朋友分别拿上7-10的数字卡,教师手拿数字卡7,为游戏开头,如“数字7蹲,数字7蹲,数字7蹲完数字9蹲”“数字9蹲,数字9蹲,数字9蹲完数字8蹲”以此类推,直至4位小朋友全蹲完。
6、教师总结,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虽说每堂课都会有瑕疵,但只要善于反思修正就是在进步,所以在后面的复习中,我会尽量填补一下之前课堂中有些没讲到的内容和单独指导学习进度稍慢的幼儿。增强巩固幼儿所学的知识,是每天都要进行的事,教师的持之以恒才能让幼儿的知识开出花,结上丰硕的果实。
《1~5的认识》教案 篇4
游戏目标:
帮助幼儿巩固1—9的物珠数对应;练习看珠记数、看数记数。
游戏准备:
1、利用彩色的图片(最好是动物或风景),把它分成10份,在它们的反面画上珠码0—9。
2、两张比彩图大的硬纸板(其中一张上有数字0—9。
游戏玩法:
1、家长把分成10份的彩图打乱,让孩子根据彩图上的珠码,找到硬纸板上相应的数字进行排列,直到拼完为止。
2、先把一张硬纸板合在排列好的彩图上,然后把两张硬纸板合拢,翻个面,打开上面一张硬纸板,如果找对了,彩图便拼出来了。
3、也可在彩图的背面画上多位珠码(多位数字),在硬纸板上写上相应的数字,练习看珠记数、看数记数。
对家长的话:
9以内数的认识已经全部结束了,家长在空闲时可以经常问问孩子:“珠宝宝7是怎样的?”当孩子回答“珠宝宝7是上面1颗珠、下面2颗珠时(1—9交替着问),请您表扬鼓励孩子,这说明孩子脑中1—9的珠映象已基本形成了,恭喜您的孩子取得进步!
回家练习:听一听、拨一拨(配套音带一)A面一位数5笔第5—8组。
幼儿园珠心算教案:9以内数的直加直减综合活动
游戏名称:买水果。
游戏目的:熟练掌握9以内直加直减,提高心算能力。
游戏准备:水果若干种类,上有9以内直加直减的算式题。
游戏玩法:
1、孩子和爸爸妈妈一起买水果,做对水果上的题目就能买到水果,看谁买得多又快。
2、爸爸参加,妈妈当裁判;妈妈参加,爸爸当裁判。
附:限时听心算和看打算。
2 3 3 7 9 2
1 1 - 2 - 5 -7 5
5 5 6 1 - 2 - 6
- 7 - 6 2 5 4 3
6 - 2 - 5 1 5 5
—— —— —— —— —— ——
对家长的话:
祝贺您的孩子在本学期取得的进步,学会了9以内数的认识和直加直减珠心算,这与您的支持和鼓励是分不开的,老师深表谢意!
下学期,我们要进入百以内数的认识和两位数的直加直减,要建立两档的珠映象了,是有一定的挑战哦,希望家长您能继续配合我们的教学,让孩子学有所获。
我们下学期再见了!
回家练习:听一听、拨一拨(配套音带一)B面的四笔、五笔9以内数的直加直减。
《1~5的认识》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数数量是8、9的物体,体会8和9的基数含义。
2.了解8和9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0~9各数的大小,知道8、9的序数含义。
3.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4.结合8和9的学习,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和劳动教育。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3~54页。
教具、学具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收集8和9的数据。
2.课件、学习纸等。
教学设计
联系生活,谈话引入
利用南昌正在创建花园城市这一人人皆知的事实,配合书上的主题图,引入8、9的认识。激发学生爱美、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8、9的基数含义
1.教学主题画。引导学生看一看图上有什么,它们的数量各是多少。主题图为师生提供了数量为8、9的物体有:
a.校园两旁有8棵树。
b.花坛里有8朵花。
c.黑板上有8个字: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d.黑板下摆放着9盆花。
e.有8个同学和1位老师在花坛旁劳动。
f.有9只蝴蝶在花坛上飞舞。
学生数以上8、9的物体时,开始是凌乱的、无序的,教师小结时,应引导他们按一定的方位、一定的顺序来数。如从上往下、从外到里、从大到小等等。
蝴蝶只数难数一些,可以让同学在小组内互相数一数,然后教师再引导同学按一定顺序(从上到下)数一遍,每数一只,就做上一个记号。
2.展示课前每人收集的数量是8、9的物体的作业。
拿出课前收集的关于8和9的数据,先在小组内向同伴们交流;然后每组推选出一份在全班交流、评议。最后全班同学都把自己收集的数据张贴在教室四周,全班同学自由交流、评议。
3.摆学具。
从学具中数出8个圆、9个三角形,摆两个图形,喜欢摆什么图形就摆什么图形。
教学8、9的顺序
1.课件出示计数器,教师逐一拨珠,让学生数。当拨到第8颗、第9颗算珠时,算珠闪动变颜色。并问学生:7颗算珠再拨一颗是几颗?8颗算珠再拨一颗是几颗?
2.课件出示直尺图:
教师将教材中直尺图里的括号作了一些调整,让学生通过填空,熟记0~9各数的顺序。
填好后再让同学们顺着数一遍,倒着数一遍。
最后可以让小组内的同学看着直尺上的数,提几个问题,让学生间互问互答。
教学比较7、8、9的大小
1.出示点子图。
先让学生数出这三幅点子图的点子数,然后让学生说出很快数出点子数的方法。
2.比较7、8、9的大小。
请同学们从这三个数中随便选择两个,用以前学过的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大小。学生的答案有以下6种:
7<8 8<9 7<9
8>7 9>8 9>7
3.用>、<号写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让学生在书上填空,注意提醒学生书写要整洁、美观。
教学8、9的序数含义
1.做改编题(每个学生发一练习纸)。
左数第8盆开了( )朵花。
开了8朵花的是第( )盆。
给左边的8个花盆涂上红色。
给从左数第9个花盆涂上绿色。
教材提供的这部分内容过于简单,所以将这部分内容作了一些调整,设计了将8、9的基数、序数含义糅合在一起的练习,让学生通过此练习,弄清8、9的序数含义,又将它与基数含义区分开来。此练习虽有一些难度,但由于有6、7的序数含义的认识作基础,所以一般学生都能正确地完成这个作业。
2.把做好的练习放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讲评。对完成好的学生作业,教师给予奖励,并将学生每一次的奖品放入成长纪录袋。
教学设计说明
教材把8、9的认识放在同一节课中完成,编排与前面6、7的认识基本上一样。在教学设计时,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可利用的教学资源,让学生亲身感受8、9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在安排时我把教材作了如下处理:
1.联系生活,切入主题。
教材提供给学生数数的画面是一幅以热爱自然,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生动画面,这个画面与南昌正在创建花园城市十分吻合,因此我就从南昌创建花园城市谈话切入,给学生美好熏陶,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情感。
2.收集数据,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
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一组生活中表示数量是8和9的数据,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活动,使学生亲身感受8、9的基数和序数含义,同时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在教学比较数的大小时,我先出示三幅点子图,让学生数一数,并说出数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每幅点子图左边都有5个点子,只要看右边的点子数就能很快数出每幅图的点子数。在比较7、8、9这3个数大小时,我让学生任意选择两个数来比较大小,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比较空间。这样处理问题开放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另外在区分基数和序数的含义时,我把6、7的认识和8、9的认识中的例题糅合在一起,设计了10盆花,让学生来区分基数和序数,这样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了深化和拓展。
4.利用小组活动,改变评价方式,让学生的情感信心在交流中得到发展。整个课堂教学我以小组活动的形式为主,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给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同学都有学习成功的感受。
专家评析
本节课的设计有以下特点:
1.有一条清晰的逻辑教学思路。这条思路展示的纵线结构是:联系生活,谈话引入教学8、9的基数含义(教学主题画,展示学生课前收集的数量是8、9的物体的作业,用8(9)个学具摆图形)教学8、9的顺序(利用计数教具教学8、9的顺序,利用直尺图整体认识0~9的顺序)教学比较7、8、9的大小(利用点子图比大小,看数比大小,用关系符号写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教学8、9的序数含义(做改编题,评价学生练习)。
由于教师对整堂课的教学有一个整体的合乎逻辑的教学思路,使学生对8、9的认识沿着一条由浅入深的通道缓缓前进,每跨一步都留下一个深深的脚印。如教学8、9的基数含义时,学生通过收集生活中数8、9的活动,对8、9的基数含义就有了一个难以忘却的记忆,它将长久地储存在大脑中。
教师的逻辑思路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在教师的这种长此以往的教学中,逐渐学会如何有条理地进行思考。
2.注意创设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情境。让学生有成功感。
本节课教学中,教师创设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课前收集如下信息:生活中哪些物体的数量是8和9的?将课堂教学空间延伸到了课外,使每一位学生在收集有关8、9的信息活动中,真真切切地领会了8、9的基数含义,感知了8、9符号的作用。在课堂上,教师又将学生收集的信息在全班展示,让每个学生感到自己是成功的。
3.注意提出推理性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课堂教学中能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教师能否提出探索性、创新性的问题密切相关。本节课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地提出了一些探索性、推理性的问题。如:当学生数出3张点子图上的点子数是7、8、9时,教师马上提问:怎样数,能很快得出卡片上的点子数?又如:比较7、8、9中任两个数的大小时,教师提问:从这3个数中选出两个,你能比出它们的大小吗?你能选出几组?这样的提问,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的思考空间,使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推理。
《1~5的认识》教案 篇6
教学内容:11~20各数的认识例1、例2,练习十第1题、第2题教学目标:
1、认识11~20,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
2、认识计数单位“十”和“一”,初步知道“十位”“个位”教学重点: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理解位置值的概念
教学准备:幻灯片、计数器、学生准备2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朋友(出示幻灯片:糖宝,播放音乐《一年级》)
师:你能做到吗?
师:糖宝最喜欢吃叶子了,我们来帮他数数吧!学生数,师依次出示1~10
师:还有一片叶子,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比10大的数(板书11~20各数的认识)
二、互动新授
(一)教学例1
1、初步认识“十”
幻灯片出示一堆小棒
问:你能帮糖宝悄悄地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吗?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数
问:有多少根小棒?你是怎么数的?抽生回答
师:聪明的糖宝说1根1根的数太麻烦了,看我把10根小棒捆成了1捆(师幻灯片演示捆小棒),以后我只要看到这样的1小捆小棒我就知道是10根了。
抽生回答(板书10个一)
问:我们知道1根小棒是1个一,2根小棒是2个一,3根小棒是3个一,那么这10根小棒是多少个一呢?
抽生回答(10个一)
师:那么这一捆里有多少个1?也就是说这一捆是多少个十?抽生回答(这一捆里有10个一,这一捆是1个十)
师:现在请同学们也数出10根小棒,把它用橡皮筋捆起来生动手操作
师举起1个同学的小棒问:这1捆是多少个十?抽3个学生回答
2、学习例1
幻灯片出示1捆小棒加1根小棒
问:这一共是多少?生答11根
问:你是怎么数出来的?抽生回答,评析
引导学生理解并板书:1捆小棒就是1个十,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十一11
齐读十一(两遍)问:同学们真棒,这么快就认识了数字11,那这
又是多少呢?(幻灯片出示1捆小棒加3根小棒)
学生数后抽生回答板书: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十三13齐读十三(两遍)
师:现在你能像老师一样用你的1个十和其他的小棒再摆一些比10大的数吗?摆的时候想一想你用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得到了十几。抽生回答自己摆的数,师根据学生回答依次板书11~20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11~20,我们一起来读一遍吧
。齐读
3、游戏“幸福拍手歌”
(二)教学例2
1、认识计数器
师:刚才我们用小棒摆出了11和13,其实还可以用计数器来表示。师拿出计数器,引导学生观察“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2、用计数器表示数
幻灯片出示例2第一幅图
师边示范拨珠边讲解:在十位上拨1颗就表示有1个十,在个位上拨1颗表示有1个一,写的时候十位上有一颗珠子,我们就在十位上写1,个位上有5颗,就在个位上写5,读作十五.
问:这又应该怎么拨呢?幻灯片出示例2第二幅图
抽生问答师引导学生拨珠:这里有2个十,我们就先在十位上拨2颗珠子,表示2个十,个位上没有,我们就不拨。写的时候十位上有2颗珠子,我们就在十位上写2,个位上没有珠子,我们就在个位上
用0占位,读作二十
问:这又应该怎么拨呢?谁再来教教大家
抽生上台示范拨珠师引导:这里十位上1个十,我们就先在十位上拨1颗珠子,表示1个十;个位上有3个一,我们就在个位上拨3颗珠子,表示3个一。写的时候十位上有1颗珠子,我们就在十位上写1,个位上有3颗珠子,我们就在个位上写3.
3、学生用计数器表示数
问:你还能在计数器上表示出11~20中的哪些数呢?拨的时候想一想:先在十位上拨1颗表示什么,再在个位上拨几颗,表示几个一,读作多少
学生自己动手拨一拨,同桌内一人拨一人说
抽生上台展示
三、巩固练习
1、数一数,填一填(练习十:第1题)
幻灯片出示题目,生思考后抽生回答
2、看图写数(练习十:第2题)
幻灯片出示题目,生思考后抽生回答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1~5的认识》教案 篇7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各部分的名称。
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4、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圆规、实物投影仪、计算机软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我想问一下,大家喜欢动画片吗7(喜欢)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一段动画片,想看吗?(想)请大家看屏幕,(出示课件)这四个小动物在举行自行车比赛,最后结果怎样呢?请往下看,现在比赛还没有结束,你能猜一下,最后谁能得第一?(小狗),为什么呢?(因为小狗的车轮是圆的)。那小白兔的车轮也是圆的,那你为什么不说它得第一呢2(因为小白兔的车轮的车轴没在中间)那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车轴装在中间,跑起来就又快又稳呢?学完这节课,你就会明白的。
二、新课教学
1、实物举例。
一年级的时候,咱们已经初小认识过圆了,谁来说一说,除了车轮是圆的以外,在我们周围的物体上哪里还有圆?
圆和咱们原来学过的三角形。四边形相比有什么不同?
三角形和四边形都是由什么围成的?(线段)我们就把它们叫做平面上的直线图形。而圆是什么围成的。(曲线)所以,我们就把圆叫做平面上的曲线图形。
2、尝试画圆,初步感知圆的特征。
对于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特征,咱们前面已经研究过了。
而作为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圆来说也有自己的特征,下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
为了便于咱们研究,咱们先来画一个圆,大家会画圆吗?(会)
谁能到黑板前快速画一个圆。(评价。你能敢上来画一个圆,已经很好了,请回。)
看来只用一只粉笔,是不太容易把圆画好的,想画好,咱们就得借住工具。下面就请大家拿出圆规试着画出一个圆,如果你画的时候有什么困难,就打开课本108页,看书是怎样说的。
(学生用圆规画圆。)
请大家坐好,谁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怎样用圆规画圆。
(让学生总结用圆规画圆要注意什么,教师适当补充。)
3、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
针尖固定的这一点我们就把它叫做圆心,也就是圆中心的一点,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板书:圆心O)
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也就是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一条线段。像这样的线段,我们就把它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谁来说一下什么叫半径?(学生回答。)
大家看,我在圆里再画一条线段,注意观察,我是怎样画的?
也就是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
像这样的线段,我们就把它叫做圆的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板书:"直径d" 。
谁来说一下,什么叫直径?(评价:很好很完整。)同桌同学互相说一下,什么叫直径。
4、分组讨论圆的特征。
刚才我们认识了圆心、半径和直径,下面请大家结合刚才咱们画圆的过程,讨论一下在同一个圆里(板书)半径有什么特征?直径有什么特征?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请各小组开始讨论一下。(指导学生讨论。)
现在我请一个同学把你们组讨论的结果说一下。(同学反馈。)
评价:你们组讨论出了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很好。其他同学又做了补充。
过渡:刚才大家讨论出了这么多圆的特征,到底是不是这样呢?请大家看屏幕。(计算机演示特征。)
大家看,计算机演示的和大家讨论的结果一样吗?(一样。)
也就是说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有多少条?并且所有半径的长度都怎样?(板书:无数条长度都相等)
也就是说,直径也具备这些特征。(完成板书。)
刚才大家还讨论出了半径与直径的关系,你能用字母表示一下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板书:d=2r
或r=d/2
5、巩固练习。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又知道了圆的特征,下面我们一起做两组题,看哪些同学掌握得最好。先来看第一组,请你读一下题目要求(微机出示第一组,指名回答。)刚才我们知道了在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现在咱们如果知道了半径的长度,能求出直径的长度吗?知道了直径的长度,能求半径吗?做完共同订正。
通过这两组的练习,可以看出,刚才大家掌握还是很不错的,下面请大家还得继续努力?
下面就请大家用这种方法再出几个圆,先画一个小点的,换个地方再画个大点。
再请大家画出一个半径为3厘米的圆;并分别用字母标出它的圆心、半径、直径。
请同桌同学互相用尺子检查一下,画对了吗?
请大家坐好,刚才咱们进一步巩固了怎样用圆规画圆,结合刚才画圆的过程,大家体会一下。画圆时圆心和半径各起了什么作用?
师:也就是: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6、全课总结。
大家回忆一下,通过刚才的学习,咱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①认识圆的各部分的名称。
②知道了圆的特征。
③学会了用圆规画圆。
三、实际应用,深化知识。
记得刚上课看动画片时,大家都猜小狗能得第一,结果是不是这样的呢?请大家继续片下看。(播放动画。)
小狗果真得了第一,谁来说一下,小狗为什么能得第一?为什么车轴装在圆心上,谁跑得又快又稳呢?
学生发言(略)。
师总结:因为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是相等的,所以,车轴装在回心上,就能保证车轴到地面的距离始终不变,因此,车子跑起来就又快又稳,大家明白了吗?
《1~5的认识》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了解数的产生,认识自然数。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 “十亿”“百亿”“千亿”,掌握整数数位顺序表,认识十进制计数法。
2.在经历数的产生过程中,感受“一一对应”的思想和“实践第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使学生了解古老的数学文化,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数的产生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和十进位值制的价值。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数的产生
(一)导入
1.师:我们身边有很多数,找一找。(人数、男生数、女生数、年龄、身高、体
2.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可是数的产生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二)了解古代计数方法
1.师:你知道远古时代的人是以什么为生吗?(打猎)对,他们以打猎为生,每次捕到猎物或捞到鱼需要知道捕获的数量,他们也需要数数,记录数的多少,但和那时的方法和现在不同,你知道他们用的是什么方法吗?(摆石子、刻痕、结绳计数)
2.课件出示:图片
师:比如,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在木头上刻道来计捕鱼的条数的道理也是一样。刻道计数和结绳计数也是如此。
3.课件出示:
师:这是我国挖掘出来的“甲骨文”上的“数”字,这个字就源于结绳记事。
4.师:大家想,随着人们捕猎技术的进步,捕猎工具的发展,打到的猎物就会越来越多,相应的计数时,摆的石子就会越来越多,还是很不方便。怎么办?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数的产生,感受“一一对应”的思想,体会古代计数方法的不便,产生对数字的需求。】
(三)符号记数
1.师: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数词。以后又随着文字的发展,逐渐发明了一些记数的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
2.通过介绍古埃及人记数符号,揭示计数法就是表示计数单位的个数,体会没有位值带来的不便。
(1)课件出示:
师:这是古埃及人设计的计数单位。
(2)课件出示:
师:看看这个数用到了哪些计数单位,是多少?(4217)你是怎么想的。
(3)师:要想知道这个数表示多少,就必须看清有什么计数单位和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4)师:你能用古埃及的计数方法表示出太阳的直径1389000千米吗?试一试。
(5)课件出示:
(6)师:通过自己的尝试,你有什么感觉?(麻烦)
(7)师:请你想一想,这种计数方法为什么会这么麻烦?(每个计数单位都要用不同的符号,表示数时,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就要画几次)
3.介绍阿拉伯数字
(1)课件出示:
(2)师:由于每个国家的文化背景不同,所以各国的数字也不一样。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流的增多,数字不同很不方便,就需要有统一的数字。这就是“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是谁发明的?
公元八世纪前后,印度发明的数字传入了阿拉伯,在公元十二世纪又从阿拉伯传入欧洲,人们就误认为这些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后来就叫“阿拉伯数字”。
【设计意图:在用古埃及记数符号表示太阳直径的过程中,体会没有位置制时记数的麻烦。通过介绍其他各国的记数符号,体会同意数字的必要性。】
二、认识自然数及新的计数单位等,整理数位顺序表,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一) 认识自然数
1.师:用这10个数字能表示多少数?
2.师: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
3.看教材第17页
4.师:通过看书,你还了解到了自然数的哪些知识。
(二)十进制计数法的原则,体会位值制的价值。
1.师:为什么仅仅这10个数字就能表示出许许多多的数呢?比如:999,都是9,它们表示的意思一样吗?(9在不同的数位)
2.师:对,因为9在不同的位置,在右边表示9个一,在中间表示9个十,在左边9个百。同样的数字在不同的位置表示的大小就不同,这样不用发明那么多的符号了,记数也不用那么麻烦了。(课件演示)
3.师:如果再加1个石子,右边的9就达到10个,就可以放到中间,中间又够10组,就可以放到更高的位置,同样再够10组,就要再往左进一位。(课件演示)
4.师:这就是人类的进步,能用位置来区分计数单位的不同,它使记数变得简单。
【设计意图:以“999”为例,认识位值制,感受它给计数带来的便利。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原则,即“满十进一”。】
(三)认识新的计数单位,数位、数级,整理数位顺序表
1.师:这里的位置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数位”,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数位?它们的计数单位分别是什么?
2.师:你还能继续说出新的计数单位吗?它们所在的数位又叫什么呢?还有更高的吗?
3.师:这些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作十进制计数法。
4.师:我国习惯从个位起,每四位一级,分别是哪几个数级?
课件出示:数位顺序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类推迁移规律认识新的计数单位、数位及数级,掌握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三、知识运用
1.教材第22页第1题。
2.教材第22页第2题。
《1~5的认识》教案 篇9
教学目的:
探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知道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
通过动手操作与实验,让学生在做中学,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及初步的空间观念。
创设互相协作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探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教学准备:
师:课件;平行四边形图片;
生:钉子板、七巧板、剪刀、平行四边形图片、小棒。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觉得我们的学校漂亮吗?今天陈老师带大家去参观一所漂亮的学校好吗?现在我们就一起去参观这所学校。
出示课件: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所学校,你能找到哪些图形朋友?
(根据学生的发言课件出现长方形、正方形及平行四边形图片。)
小朋友找的这些图形中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现在陈老师想来考考你们,(课件)这是刚才小朋友找到的长方形,你能说说长方形有什么特点吗?
生: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现在老师要来变个魔术,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这个长方形变成了什么图形?(平行四边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位图形朋友。
(板书课题)请小朋友再观察一遍,长方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你还发现了什么?你认为平行四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变化?
生1:我发现了长方形的一组对边变倾斜了,它们的对边还是相等的。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
生2:我发现了平行四边形有两个钝角和两个锐角。
刚才小朋友通过观察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这些特点,但这是用眼睛看的,是不是准确呢?你们想通过做实验来验证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验证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探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实验要求:篮子里有一些平行四边形,你们可以借助剪刀、直尺、三角板、活动角等工具,想办法来验证平行四边形的特点,看能不能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其它秘密,比一比哪一组想出来的方法最多?
小组实验。
汇报:小组派代表说说你是用什么办法验证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生1:我用笔把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画在纸上,再用它的另一条对边去比,发现了两条对边重合在一起,另外一组对边我也用相同的办法去做,我们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师:真聪明,真是一个好办法。
生2:我用剪刀把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剪一条细线下来,再用这条细线去和它的对边相比,发现这两条边重合在一起,我也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师:另外一组对边也用相同的方法证明相等,是吗?(生:对)真棒,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生3:我用尺子量,也发现了对边相等。
生4:我用剪刀沿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剪下来,变成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把两个三角形重合在一起,我发现了它的对边相等,一组对角也相等。
师:太棒了,这种方法不仅能证明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板书:对边相等),还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谁还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角的特点?
生5:我用活动角先量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再去量另一个对角,发现它的对角相等。
生6:我用剪刀把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剪下来,把这个角和它的对角比,发现两个角重合在一起,另个一组对角也用相同的方法来做,我们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师:能想出这么棒的办法来,真不简单。
生7:我用铅笔把一个角画在纸上,再拿它的对角来比,它们也一样大。
师:这个办法真不错。
(板书:对角相等) 小结。小朋友可真了不起,先观察推测出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再自己动手做实验,验证并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这些特点,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说一说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8生: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看来小朋友已经和平行四边形交上朋友了,现在老师想来考考大家,请看屏幕(课件):下面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老师随意指到一个图形,如果你认为是平行四边形小朋友就做这个手势,如果不是平行四边形,小朋友就做这个手势,比一比哪个小朋友的反应最快?
围平行四边形。刚才小朋友不仅反应快,而且判断准确,真了不起,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游戏,每个小朋友在钉子板上围出两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边围边想围平行四边形时要注意什么?
哪个小朋友愿意上来展示自己围的平行四边形的?你能介绍一下你是怎么围的吗?第三条边你是怎么围的?
用七巧板拼出平行四边形。
小朋友喜欢玩七巧板的游戏吗?平行四边形。
《1~5的认识》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 经历初步认识“倍”的过程,联系实际问题初步理解“倍”的含义,经过自己探索,找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会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数学教案-"倍"的初步认识。
2、 在认识“倍”的数学活动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出示星星图让学生观察。提问:在美丽的夜空中,有什么?数数金星有几颗?(2颗)蓝星有几个2颗?(2个2颗)2个2是多少?你会列式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2=4)再数数红星有几个2颗?(3个2颗)3个2颗是多少?算式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2=6)
2、小结:求几个几相加得多少,我们用什么方法计算?
3、谈话:这些星星这么美,想摘吗?只要你肯动脑筋,你就能摘下它。
二、 学习新课
1、 教学“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3倍”。
(1)(出示图片)谈话:春天来了,公园里真美呀!看,花坛里开出了什么花?(板书:蓝花有2朵)黄花和蓝花一样2朵2朵地开出来了,开了几个2朵?(3个2朵)为了能清楚地看出黄花和蓝花的关系,我们来摆一摆,好吗?
(2)小朋友用蓝、黄花片进行操作,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倍"的初步认识》。
(3)指名到黑板上摆。数一数,黄花摆了几个2朵?
(4)讲解:蓝花有2朵,黄花有3个2朵,这时我们就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出示这句话,并让学生读。
(5)同桌互相说说为什么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
2、 巩固对“倍”的认识。
(1)谈话:小明有3本书,小红有2个3本,(出示图)这时我们可以说小红的书是小明的几倍?(学生回答,并说说为什么。)
(2)谈话:妈妈买了4个苹果,草莓有4个4,(出示图)这时谁又能用“倍”来说一句话。(指名回答,并说说为什么。)
3、 教学计算黄花的朵数。
提问:要求黄花有几朵?怎样列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你怎么想到用乘法计算的?
4、 教学计算红花的朵数。
(1)谈话:红花也和蓝花一样,2朵2朵地开出来了,开了几个2朵?(4个2朵)现在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
(2)学生操作学具,同桌合作讨论,讨论好的打开书列算式。
(3)反馈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摆的,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三、 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小朋友这么了不起,把米老鼠也吸引过来了,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请把书翻到第82页,做“想想做做”的第1题。学生填写在书上后提问:为什么红带子的长是绿带子的4倍?如果红带子再添上2段,现在红带子的长是绿带子的几倍?如果红带子仍然是4段,绿带子添上1段。那么红带子的长是绿带子的几倍?
2、“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看,又来了一位小客人,它是小熊贝贝,它想出一道题目考考大家,愿意接受考验吗?把书翻到第83页,做“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相互检查。
3、“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自己摆道具,填括号,写算式。做完后,一人报结果,全班学生一起订正。
4、拍手游戏。
请一位学生拍2下,教师拍6下,让该学生说说老师拍的是自己的几倍。然后采用教师说要求、学生拍手,学生说要求、教师拍手,同桌互拍等多种形式进行练习。
5、 数星星。
谈话:小朋友这节课上的表现都很棒,看看哪些小朋友摘到了星星。上来排排队。
(1) 数一数金星、红星、蓝星各有几颗。
(2) 你会用今天学的“倍”说一句话吗?
三、课堂总结
数学教案-"倍"的初步认识
《1~5的认识》教案 篇11
开发区小学 一 年级 数学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 1~5的认识
本课初备
课时
共 8课时,本课第 1课时
个人复备栏教学目标:使学生能熟练地数出1~5以内物体的个数,理解1~5每个数的实际含义,会读会写数字1~5。重点难点:理解1~5每个数的实际含义课前准备:学具盒。教学过程:一、从现实中抽象出数
1.谈话:观察第11页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数一数有几个?
学生小组内交流,并且教师参与到个别组的交流中,引导学生按不同事物类型分类数数,并且进行有序观察。
2.学生汇报。
3.老师根据汇报情况适时把卡片1~5贴在黑板上进行认读
同时让学生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并摆在桌子上。二、反馈实践:
1.谈话: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
2.谈话:老师拿出3个苹果,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和老师同样多的苹果数吗
请告诉你的小伙伴你是用哪种方式来表示这个数的。
3.同桌之间考一考,教师参与到个别组的活动中。三、感知数的顺序:
1.逐次感知1~5的顺序。课件演示,学生跟着摆。
学生先摆1个圆片,再摆1个是几?这个2是怎么得来的?再摆1个得到几个?......依次感知3、4、5的来源。
2.整体感知。
a.出示点子图,你来给它们5个排排队。请两名学生上台摆,其他学生在下面自己动手摆。
b.摆好后提问:“5的前面一个数是几?”“3的前面一个数和后面一个数各是几?”然后同桌间互问互答。
c.让学生从1数到5,再倒着数一遍。四、开放性活动:
1.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谈话: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能用1~5表示?用你自己的话来告诉你周围的小伙伴。a.小组交流,教师参与到活动中,并适时指导,注意表述的广泛性。
b.请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学生汇报。
c.教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数量为1、2、3、4、5的物体,看来只要小朋友们认真观察,你会发现在我们的周围有好多的数学问题。
2.猜数游戏。
提问:
a.这个数在2的后面,可能是几?还可能是几?
b.这个数在4的前面,有可能是几?
c.这个数在3的后面,而且在5的前面,可能是几?还有可能是其它数字吗?为什么?3.张开想象的翅膀,创造学生心中的美丽世界。
师:用你们桌子上的圆片、小棒、卡片等摆出你喜欢的图形,并跟你的小伙伴说说你摆的是什么?用什么摆的?用了几个?五、书写各数:
1、教师教拿笔姿势
2、教写每个数字的起笔,运笔、落笔。先教师示范,紧接着,学生书空,然后学生在书中描红。六、完成想想做做1. 看图连线,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你是怎么连的?2. 看数涂○,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 看图写数,练习完成后分小组说一说有几个梨、几个菠萝、几根香蕉、几个草莓?4. 排一排,读一读新课标第一网师:刚才我们认识了1~5这几个数字。大家按一定的顺序把这几个数字娃娃排队。5.数一数,写一写先组织学生数一数,再独立写一写6.画出花瓶里缺少的花,按花瓶上表示应该有的朵数,分别补上缺少的花:1朵,2朵,2朵。板书设计: 1~5的认识1 2 3 4 5练习设计: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开发区小学 一 年级 数学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 几和第几
本课初备
课时
共 8课时,本课第 2课时
个人复备栏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活动、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并在实际中加以运用。2、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语言表达的能力。重点难点: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课前准备:1~5的数字卡片、水彩笔、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新知1、出示排队买票图。过渡:动物园一大早就有人来排队买票了,你们看。出示课件。2、谈话。(1)这时有几个人在排队?(2)请小朋友数一数小明排在第几?小刚排在第几?(3)排在第1的是谁?原来老爷爷排第几?老爷爷怎么又排到第一了呢?(进行礼貌教育。)(4)黄头发的小姑娘前面有几个人?后面有几个人?说明:排队的时候我们都从前面数起,在生活中有很多这样要数第几的时候。二.进一步感悟新知1.“想想做做”第2题(左图)。过渡:小明买好票来找小丽(1)问:小丽住在第几层呢,你是怎么数的?(同桌讨论后交流)指出:一般楼房的第几层,是从下往上数的。(2)问:如果小丽住在3楼应该出现在哪个阳台?(3)问:老师想了解哪些同学住的是楼房?你家住几楼?2.“想想做做”第1题。过渡:小明、小丽要进动物园要做对点灯笼的游戏才行?你想试一试吗?(1)老师点灯笼学生回答。○●○○○问:点的是第几个灯笼?你是怎么数的?注意数的时候要说清楚是从左边数起还是从右边数起。○○○●○问:现在点的是第几个灯笼?○○○●●问:从右边看点了几个灯笼?(2)老师提要求学生涂色。左边第3个,左边3个。右边第2个,右边2个。问:这里的第2个和2个意思一样吗?(3)书上练习。过渡:大家都想来点灯笼,下面我们打开书一起来涂一涂。从左边起点4个灯笼?(●●●●○)指名上黑板涂色从左边起点第4个灯笼?(○○○●○)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几和第几。(板书:几和第几)3.“想想做做”第2题。过渡:来到动物园,小红和小明首先看到了猴子捞月亮的表演。问:同学们看哪只猴子比较特别?它是第几只猴子,你是怎么数的?(说:老师将这个问题交给小组讨论,每组选个同学汇报你们讨论出的答案)得出:可以从上面数起,戴帽子的是第2只,也可以从下面数起,戴帽子的是第4只。问:猴子能捞起月亮来吗?为什么?让我们来看一看。4.“想想做做”第3题。过渡:动物园里的小动物们听说山那边有场精彩的比赛,正兴高采烈地去看比赛呢!(1)问:上山的动物有几只?谁第一?谁第二?问:上山的动物有几只?谁第一?谁第二?5.“想想做做”第5题。问:4号车前面有几辆车?是哪些车?问:5号车前面是几号车?后面又是几号车?问:4号车前面是几号车?后面又是几号车?问:除了这几个问题外,你还想到什么考考大家?(小组讨论)交流:1号车前面是5号车;5号车前面是2号车;1号车后面是4号车和3号车;前3名的是2号、5号、1号车;最后一名是3号车……追问:刚才说的是前3名和第3名一样吗?为什么?小结:“几”和“第几”是不一样的,“几”表示一共有多少个,“第几”只表示其中的某一个。6.“想想做做”第4题。上山的动物有几只?谁第一?谁第二?下山的动物呢?三、总结评价。通过今天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安排学生相互说一说,再交流板书设计: 几和第几 练习设计: 小兰 小红 小华一共有( )小朋友,从左数小华排第( )个,小红排第个。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课题: 0的认识
本课初备
课时
共 8课时,本课第 3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1、理解0的具体含义,会读、写02、掌握0——5的顺序,加深认识数的排列顺序3、体会0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初步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重点难点:理解0的两种含义。课前准备:小袋子、几只千纸鹤、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拿出一只小袋子,里面装有几只千纸鹤。请学生猜一猜,袋子里装有几只千纸鹤。(告诉学生“不超过5”,请学生理解“不超过5”的含义)学生猜测;教师根据学生猜测,贴出数字卡片,提示学生继续猜测。拿出一只,在学生面前示意一下,并指一下黑板上的数字,让学生跟读。2、这时候盒子里没有千纸鹤了,指名学生回答(盒子里是否有千纸鹤)。根据学生的回答追问“没有”在数字王国里怎么表示,引出今天 的课题。3、揭示课题(板书:认识0)二、数字0的写法1、出示课件,教师读数字好朋友“0”的自我介绍。让学生伸出食指,一起边念儿歌边写0.提问0像什么。(溜溜一个圆,从上往下写,从左往右弯,写完像鸭蛋。)2、翻开书16页,找到田字格,用铅笔将红色虚线的0描写一遍。(提问在书写0是应该注意什么)三、数字0的含义教学(一)数字0表示没有1、出示课件“小白兔采蘑菇”。(1)第一个小白兔采了几个蘑菇?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板书:3(2)第2、3只小白兔呢?分别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板书:2、1(3)第4只小白兔采到蘑菇了吗?(一个也没有)老师说明:第4只小白兔一个蘑菇也没有采到,我们就用“0”来表示。(板书:0)领读:“0”,0和2、1一样,也是一个数。2、地里原来有几个萝卜?小白兔拔走了几个?地里的萝卜还有吗?(没有)老师说明:没有了也可以用“0”来表示。3、今天我们认识了“0”,在什么时候要用“0”来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和没有了就用“0”来表示)(二)数字0表示起点 1、拿出直尺,找“0“的位置想一想,我们也有一样文具,静静地躺在我们的铅笔盒里,它上面也有数字是从0开始排起的。你们知道是谁吗,看谁先找出来。2、提问,尺子是用来干什么的?你在尺子上发现了哪些数字,读一读它们3、师:观察尺子左边的0,(点击课件0)猜猜看,这个0也是表示没有吗?(生思考,自由发言)想想看,尺子上的刻度是从哪里开始的?(生:从0开始的)对,从0开始,我们就可以说,0表示的是起点(板书:起点)师:观察尺子,从0这个起点开始,越往右走,数字越大,离起点0也就越来越远。你还见过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0表示起点吗?(几生举例)出示生活中用0表示起点的图片,学生欣赏。(①.起跑图;②.立定跳远图) 四、神奇的0——扩展0的认识1、小结本堂课中所学的数字“0”的含义(请学生小结)师:生活中的0很神奇,当0和其他数字组合在一起的时候,0的意义也不一样了。(教师先把0和一张数字卡片拼在一起,展示神奇的“0”)五、巩固练习 独立完成想想做做1~4,集体订正。六、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朋友0,回家后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还能见到它?并试着想想它在此处表示什么意思?我们下节课再一起进一步学习“0”。板书设计: 0的认识练习设计: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1~5的认识》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初步同学认识分米、厘米、毫米,知道这些单位的实际长度,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以和它们之间的进率。
(2)掌握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会用尺量较短物体的长度。
(3)通过直观演示、操作、观察、概括等方法,培养同学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明、能力。
教学重点
让同学建立分米、厘米、毫米的具体观念,这也是难点所在。
课前谈话
1.谈话(出示直尺):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直尺)对,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直尺,那你们知道人们为什么要发明直尺呢?
过渡:人们为了准确的知道物体的长度发明了直尺。那直尺是通过什么信息告诉我们物体的长度的呢?现在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直尺。
2.同学观察自身的直尺,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全班整理。
(1) 同学观察直尺上有什么?(尺子上有长长短短的线,有数字,大格,小格。)
指导并板书:直尺上这些长长短短的线有个名字叫做刻度线。(板书 刻度线)
(2)找一找:数字和线是怎么排列的?
指导并板书:数字0对的长刻度线取名叫0刻度线,你知道这个0表示什么意思吗?(这里的0不是表示没有,而表示起点)你也能学着给数字1对长刻度线取名吗?(1刻度线),数字5对的长刻度线就叫( )?
(3)描述:相邻的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我们称它为小格的长度怎样?相邻的长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我们称它为大格,数一数你的直尺一共有( )个大格。一个大格里面有( )小格。
3.小结:直尺就是通过这些刻度线和数字告诉我们长度的。
《1~5的认识》教案 篇13
教学内容:国标苏教版数学第八册P43-45。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
2、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学会用不同方法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能正确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能测量或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
3、学生感受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进一步发展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会画高。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教学准备:配套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生活导入。
1、(课件出示学校大门关闭和打开的录象,最后定格成放大的图片)教师谈话:同学们每天都要经过校门进入校园,但是你们注意观察我们的校门了吗?从图片中你们能找到一些平面图形吗?根据回答,教师板书:平行四边形。
2、你们还能找出我们生活中见过的一些平行四边形吗?学生回答后,教师课件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如活动衣架、风筝、楼梯栏杆等。
3、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进一步研究平行四边形,相信通过研究,我们将有新的收获。板书完整课题:认识平行四边形。
[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选择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素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让学生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
二、探究特点。
1、刚才同学们已经能找出生活中的一些平行四边形了,那我们能不能利用身边的一些物品,自己来想办法来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呢?你们可以先看一看材料袋中有哪些材料,再独立思考一下准备怎么做;如果有困难的可以先看看学具袋中的平行四边形再操作。
2、大家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创作,现在请你们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说说自己的做法和为什么这样做,然后派代表上来交流。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并进行一定的辅导。
3、哪个小组派代表上来交流?注意把你的方法展示在投影仪上,然后说说这么做的理由,其他小组等他们说完后可以进行补充。
(1)方法一:用小棒摆。请你说说你为什么这么做?要注意些什么呢?
(2)方法二:在钉子板上面围一个平行四边形。你介绍一下,在围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怎样才能做一个平行四边形?
(3)方法三: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你能提醒一下大家吗?应该怎样才能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
(4)用直尺画一个平行四边形。
……
(评:这个个环节的设计,本着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敢于放手,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平行四边形的一些特点;既实现了探究过程开放性,也突出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体现那了学生为本的理念。)
4、刚才我们已经能用多种方法来制作平行四边形,现在请大家在方格纸上独立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想想应该怎么画?注意些什么?
(评:本环节的设计,通过在方格纸上画,让学生再次感知平行四边形的一些特点,为下面的猜想、验证和画高作了铺垫。)
5、我们已经能够用不同的方法制作平行四边形,并且能够在方格纸上话一个平行四边形。那么这些大小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到底有什么共同特点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
根据你们在制作平行四边形的时候的体会,你们可以猜想一下:平行四边形有哪些特点?(友情提示:课件中出示提示:我们可以从平行四边形的那些方面来猜想它的特征呢?边?角?)
6、学生小组讨论后提问并板书猜想:
对边可能平行;
对边可能相等;
对角相等;
……
7、你们真行,有了这么多的猜想,那我们能够自己想办法来证明这些猜想是否正确呢?请每个小组先认领一条,时间有多余可以再研究其他的猜想。
学生每小组上台认领一条猜想,学生分组验证猜想。
8、经过同学们的努力,我们已经自己验证了其中一条猜想,现在我们旧来交流一下,其他小组认真听好,他们的回答是否正确,你觉得怎样?
9、小组派代表上来交流自己小组的验证方法,其他小组在其完成后进行评价。
(1)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学生介绍可以用对折或用直尺量的方法来验证对边相等后,教师用课件直观展示。
(2)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学生汇报的时候如果不一定很完整,教师用课件展示:两条对边分别延伸,然后显示不相交。
(3) 对角相等:学生说出方法后,教师让学生再自己量一量。
……
最后,教师板书出经过验证特点: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并且相等;
对角相等;
内角和是360°
(评:这个环节的设计蕴涵了“猜想-验证-结论”这样一个科学的探究方法。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制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先猜测特点,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验证和交流,使学生在碰撞和交流中最后的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思维过程,在交流中与倾听中把自己的方法与别人的想法进行了比较。)
10、完成“想想做做1”。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理由。
三、认识高、底。
1、出示一张平行四边形的图,介绍:这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你能量出平行四边形两条红线间的距离吗?应该怎么量?把你量的线段画出来。
学生自己尝试后交流。
2、老师刚才发现,大家画的高位置都不一样,你们想想这是为什么呢?这样的线段到底有多少条呢?(一组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有无数条。)
说明: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它对边的垂直线段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对边是平行四边形的底。
3、你能画出另一组对边上的高,并量一量吗?学生继续尝试。
完成后,让学生指一指:两次画的高分别垂直于哪一组对边。板书:高和一组对边对应。
4、完成“试一试”:(1)先指一指高垂直于哪条边;(2)量出每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各是多少厘米。
5、想想做做5,先指一指平行四边形的底,再画出这条底边上的高,注意画上直角标记。如果有错误,让学生说说错在哪里。
(这个环节的设计,通过学生自己去量、去画,从而很方便得到了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的概念,在的出高和底对应的时候比较巧妙,学生学得轻松、明了。设计的练习也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很好地让学生领悟了高的知识。)
四、练习提高。
1、想想做做1,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为什么。
2、想想做做2,用2块、4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分别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在小组里交流是怎样拼的。
3、想想做做3,用七巧板中的3块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出示,你能移动其中的一块将它改拼成长方形吗?
4、想想做做4,想把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木板锯开做成一张尽可能的的长方形桌面,该从哪里锯开呢?找一张平行四边形纸试一试。
5、想想做做6,用饮料管作成一个长方形,再拉成平行四边形,比一比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评:在巩固练习中,注意通过学生动手、动脑来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来年系的层次清楚、逐步提高,学生容易接受,并且注意了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五、阅读调查
自主阅读“你知道吗?”,说说有什么收获,再到生活中去找找类似的例子。
六、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重点研究了哪种平面图形?它有什么特点?回想一下,我们通过哪些活动进行研究?
《1~5的认识》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坐数出数量是10的物体个数,会读、写数字10.
2.使学生知道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重点
1.会数数量是10的物体,会读、写10.
2.知道1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比较及10的组成.
教学难点
10的组成及写10.
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图、投影仪、计数器、直尺、点子图、小棒、红花、学具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从1数到9,从9数到1.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进行有关的思考教育.
学生观察图,看懂了什么?使学生明确:有10个人,10个气球.
2.出示有关印刷体10,启发学生10是怎样得到的?
学生用学具摆10个物体,多次感悟10是数出来的.
3.出示计数器,启发学生10是怎样得到的?
同桌或小组进行操作,使学生明确9再添1是10.
4.出示尺子,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了什么?
同桌或小组进行操作.然后从1数到10,从10数到1,从2数到10,从10数到5……
5.比较数的大小.
观察点子图,互相交流,并在○填写,用手势表示.说一说9小于10,10大于9.
6.10的组成.
(1)同桌同学用小棒摆一摆,把10根小棒分成两堆.学生填书.学生说一说,看到每一组,还能想到什么?
(2)进行对口令练习.
7.10的书写.
1)教师指导10是一个数,由1和1组成,写成两笔.
2)电脑演示动画“10的写法”,学生在书上田字格里练习写10.
三、巩固发展.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2.连线.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数数量是10的物体个数,知道了9添上1就是10,10在9的后面,9在10的前面,10比0~9这几个数都大,写10要占两个日字格,左边写1,右边写0.通过摆小棒,我们还知道了10的组成情况,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布置作业.课后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10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