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教案(通用8篇)八年级数学教案

98e范文网 时间:

《旋转》教案(通用8篇)

《旋转》教案 篇1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六册第24—2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生活图片,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将简单图形平移。 2、在探索物体或图形的运动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世界,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情感。

  教学重、难点:能将一个图形沿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进行平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课件,演示火车、电梯、缆车、风扇、旋转木马、钟摆摆动的动画。

  师:这几种物体的运动方式相同吗?它们分别是怎样运动的?请大家用手势比划。你能根据它们的运动方式分类吗?先在小组里商量商量吧,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要这么分?

  学生说分类的方法

  师:像上面这三种(火车、电梯、缆车)都是沿着直线运动的,我们把这样的运动方式称为平移;而像(风扇、旋转木马、钟摆)都是绕着一个固定的点转动的,这样的运动方式我们就称为旋转。

  平移和旋转是物体的两种不同运动方式,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是很多的,你还见到过那些物体的平移和旋转?学生举例说明。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平移”和“旋转”。

  二、新知探索

  1、观察讨论,感知平移的距离。

  师:出示小兔搬家图,看这三只小兔正忙着搬家呢,出示简化的格子图,瞧,小房子的运动方式是什么?(平移)向哪个方向平移的?(右边)

  小兔子们觉得累了就停下来休息。(出示3段录音)

  第一只小兔说:“你们看,我们的房子向右平移了3格。”

  第二只小兔说:“不对,向右平移了5格。”

  第三只小兔说;“你们说的都不对,我们的房子向右平移了7格。”

  师:你们同意哪种说法?在小组里说说。

  学生汇报各自的想法。(结合画面指一指,动态演示平移的过程。)

  2、动手实践,理解平移的距离。

  师:请同学们拿出练习纸(例图),在左边的图上找到一个你最喜欢的点,再到右边的图上指出它平移后的位置,并数一数,说说它向右平移了几个。

  师:你选的是哪个点?它平移后的位置在哪里?平移了几格?

  指名学生回答

  师:还有谁和他选的不一样?你们找的点向右平移了几格?都是7格吗?

  我们再来看看,小房子到底向右平移了几格?(小房子整体动态演示)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总结并板书。

  3、师:把书翻到第24页,看看金鱼图和火箭图分别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请仔细观察后完成书上的填空然后相互交流。

  4、师:观察三组图形,在平移前和平移后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学生发表意见。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物体或图形在平移前后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大小和形状都是不变的。

  5、看图填一填,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三、巩固练习

  1、做书上25页的“试一试”。

  你能画出三角形向右平移6格后的图形吗?

  (1)先在小组里交流你打算怎样画,再画一画。

  (2)相互交流方法。可能是:

  a)先把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右平移6格,再根据三角形中另外两点与这点的关系,画出三角形。

  b)把三角形的三个顶点都向右平移6格,然后把三个点连起来。

  (3)小结:同学们的方法都很好,实际他们的意思是一样的,都是先吧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向右平移6格,然后再把三个点连起来。

  为了表示平移的方向,还应该画上箭头。

  (4)那么大家画的对不对呢,你认为可以怎样检验?

  a)看看方向对不对。

  b)找两个对应点,数数它们中间的格子数对不对。

  c)看看图形的大小、形状有没有改变。

  d)同桌互相检验,对的握手祝贺对方。

  2、谈话:请大家独立画出平行四边形向下平移5格后的图形,组织反馈。

  3、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然后同桌检验。

  四、拓展延伸

  教你一招:在音乐声中多媒体演示将一个简单的图形通过平移或旋转变成一组美丽的图案。

《旋转》教案 篇2

  二   对称、平移和旋转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结合实例,感知身边的平移、旋转和对称现象。

  2、会举例说明生活中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技能目标

  1、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2、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会识别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结合图案的欣赏与设计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图形变换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对图形的知觉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北师大版第六册12-26页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并认识对称、平移和旋转等图形的变换,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本单元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要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一些丰富有趣的实例,以直观现象让学生感知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从而感受到对称、平移和旋转等现象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学重点

  1、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感知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体验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难点

  1、能正确判断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2、能准确地在方格纸上画出符合要求图形(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三、教学建议

  教学本单元内容时,应注重以下几点:

  1、要挖掘和利用身边丰富有趣的实例,充分感知平移、旋转和对称现象。因为这些现象是图形变换(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知识的基础和源泉,如果对这些现象缺乏充分的感知和浓厚的兴趣,不仅导致图形的变换的知识与生活经验脱节,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起来抽象、乏味,而且人也由于缺乏来自生活现象的启示,而逐渐丧失想象力和创造的灵感。

  2、要体验图形变换的知识并形成技能,必须加强在“做中学”。要充分利用教材中为学生所创造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如“折一折,剪一剪”、“移一移”、“画一画”和“做一做”等。在做中学,能深刻体会和把握图形变换的特征;在做中学,动作逻辑能内化为心理的逻辑,促进技能的生成;在做中学,也有利于培养实际能力和创新意识,获得良好情感体验。因此,空间与图形的教学要进一步开发课程资源,为学生创设更多“做中学”机会。

  3、要重视培养学生对图案的审美情趣。让学生欣赏、收集图案,鼓励他们发现美;让他们举办图案展览,鼓励他们展示美;让他们尝试设计图案,鼓励他们创造美。只有对生活中美的事物有健康追求的人,才会有高尚、充实的精神生活,才会有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四、教学案例

  案例一:

  《对称图形》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结合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图案,以及服饰、工艺品与建筑等图案,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

  2、通过折纸、剪纸、画图、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归纳概括能力。

  德育目标

  渗透图形美的教育,培养学生对图形的知觉能力、审美情趣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对称图形的特征,能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判断对称图形,按要求画出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

  1.教具:投影片、图片、剪刀、彩纸。

  2.学具:蝴蝶几何图片、彩笔、剪刀和三张手工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一些对称图形,引导学生观察:

  你们看这些图形好看吗?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你能举出一些特点和上图一样的物体图形吗?

  从哪儿可以分为左边和右边?请同学到前边来指一指。

  你怎么知道图形的左边和右边相同?还有别的办法吗?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

  活动一:用手中的蝴蝶图形动手试一试,同桌互相讨论。(对折,图形左右两边完全合在一起,也就是完全重合。)

  活动二:你能不能很快剪出一个图形,使左右两边能完全重合?可以小组讨论,看一看其他同学是怎么剪的。(把纸对折起来,再剪。)

  2、认识对称图形

  板贴展示学生剪出的图形。

  问:你们剪出的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特点?

  师:像这样的图形就是对称图形。(板书课题)

  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画在图上)。

  问:现在你能说一说什么是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吗?

  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自己刚才剪的图形叫做什么图形?为什么?

  3、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图形是对称的?

  三、巩固练习

  (一)反馈练习:

  1、投影出示第13页“看一看、说一说”题: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不是对称图形?为什么?

  生:蝴蝶、脸谱、天安门等是对称图形。花布图不是对称图形,因为无论怎样折,两侧都不能完全重合,因此它不是对称图形。

  2、拿出自己课前准备的图形,折一折,看一看哪些是对称图形?找一找它们的对称轴。

  投影展示,让学生说明是否是对称图形,并指出对称轴在哪里?

  (二)拓展练习: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与数字、汉字和字母打交道,你们知道吗?在它们中有许多也是对称的,不信你找找看。

  1、你的学号是多少?哪个数字是对称的?

  2、你的名字中的哪个汉字是对称的?

  3、你名字的拼音中,哪个字母是对称的?

  4、你还发现了哪些有趣的对称图形?

  四、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对这节课学习的内容还有什么想法吗?请同学们课下交流一下。

  案例二:

  《对称图形》教学设计(二)

  教学内容:对称图形(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1、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2、通过拼图,折纸等操作活动,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

  3、理解对称轴的含义

  教学重点:通过各种操作活动认识对称图形,会画对称轴。

  难点:识别轴对称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各种平面图形

  学生准备:剪刀、彩纸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么?

  生:喜欢

  师:这节课我们就做拼图游戏。

  二、探究新知

  (一)让学生拼图游戏,感知对称图形

  1、 拖动拼接,不改变图形大小

  2、 思考、为什么选择这个图片?

  (1)学生描述选择拼图答案的理由。

  (2)师板书描述中的关键词(大小相等,形状相同)

  3、 让我们设想一下,若将这种图形对折的话会发生什么情况?

  4、 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就叫做对称图形.

  (二)、举例

  师: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对称图形或对称物体?

  生:人体、昆虫、房屋、衣服……

  (三)、剪

  1、 小组讨论怎么剪。

  2、 总结剪的步骤:折——画——剪

  3、 动手操作。挑选作品粘贴。

  (四)、对称轴的定义。

  师:把剪出的图形为例,贴在黑板上。

  问:你们剪出的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特点?

  生:有一条折痕

  师: 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画在图上)

  师:在自己剪的作品上画出对称轴

  三、巩固概念

  1、 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不是对称图形?如果是,请说说对称轴在哪里。

  2、 折一折、画一画、数一数。

  小组合作,数一数有几条对称轴

  3、 欣赏,感受对称美。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如何评价自己的表现?

  五、教学反思

  案例三:

  《镜子中的数学》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镜子的反射的图案有什么特点。

  2、能够根据镜子的反射画出对称图形。

  能力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的一些特征的过程,培养并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

  2、充分挖掘课程资源,进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多观察、多思考,意识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存在。

  教学重点:

  结合实例和具体活动,感知镜子中形成的图案是对称的、并且和实际的图形的左右方向是相反的。

  教学难点: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一面小镜子、美术字“王”、对称图片;教师:机灵狗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还记的我们的老朋友机灵狗吗?(板贴)。它昨天下午要去看一场五点半的电影,可是每看成,你知道为什么吗?原来,机灵狗为了晚上看电影精力充沛,下午就睡了个懒觉,一觉醒来,估计时间差不多了,赶紧到家中的镜子前化妆,巧的很,它家的时钟在镜子对面的墙上,机灵狗从镜子中一看,时针刚好指到5,吆,路上用半个小时,现在出发正好。就在它兴高采烈地赶到电影院时,电影院却已经关门了。售票员阿姨说:“现在是7点半,电影早就散场了。”

  咦,我明明从镜子中看到的是5点半,怎么一下子7点多了呢?

  2、小组讨论,为什么晚了?

  生1:路上太慢了。

  生2:时间看的不对。

  3、师:时间到底对不对呢?镜子中有什么数学问题吗?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好吗?

  板书课题:镜子中的数学

  二、展开活动,探究新知

  1、活动一: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对称图片(美术字“王”、α、8、喜喜),把镜子放在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上,看一看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再指名汇报。

  2、活动二:

  a、将镜子放置物体的一侧,摆一摆,发现了什么?

  b、让学生用右手遮住自己的右眼,照着镜子看一看,说说镜子中的你是用哪只手遮着自己的一只眼睛?它在镜子中是左眼还是右眼?

  3、你发现镜子中有什么数学学问?

  a、小组交流

  b、汇报总结:镜子中看到的物体与原物体是对称的,但左右对称。

  三、利用知识,解决问题

  1、机灵狗当时看到的是几点?

  教师板画时钟的对称轴,使学生明确:左右所指时刻不同,时间不同。当时镜中的时针指着5,实际镜子外的时针是指着7,当时已经7时了,因此机灵狗晚了2个小时。(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得到正确时间)。

  2、师:如果我们来看一片树叶,会怎样呢?

  完成课本18页练一练的第1题。

  (再次使学生体会:镜子内外,左右错位,而不是上下错位。)

  四、拓展练习,提高认识

  1、师:如果机灵狗想从镜中看时间,在镜中几时才不会晚了看电影呢?

  (让学生探讨:实际的5时,在镜中应当是几时,再次体会左右错位)。

  2、讨论:用镜子观察物体时需要注意什么?镜子有什么作用?它能帮我们做什么?你能用镜子作哪些事情?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五、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小小的一面镜子中蕴藏了哪些知识?

  2、布置作业:课本18页的第2题及实践活动。

  附板书设计:

  镜子中的数学

  镜子内外,左右错位

  案例四:

  《镜子中的数学》教学设计(二)

  教学内容:镜子中的数学(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25—26页)

  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和具体活动,感知镜面对称现象

  2、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的一些特征的过程发展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感知镜面对称现象

  难    点:发展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师用的示范镜子,学生每人一面小镜子

  教学过程:

  一、操作导入:

  ①出示镜子,引导学生照身边的物体,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②小组同学互相说说你的发现

  ③全班同学汇报

  二、探究验证:

  ①用镜子完成p17“试一试”第(1)题看看整个图形是什么,看和你的发现是不是一样。

  ②同桌互相合作,完成第(2)题,摆一摆,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③帮助机灵狗:

  在观察机灵狗的发现,看看是不是对呢?

  三、巩固应用:

  1、 完成p18“练一练”第1题

  先想想,再用镜子验证一下你的选择是否正确

  2、 把镜子放在图中适当的位置,使你们能看到图的全部

  四、实践活动

  利用周末的时间,收集对称的图形,图案和照片在全班交流展览。

  五、教学反思:

  案例五

  《平移和旋转》教学与设计(一)

  一、教学内容

  课本第19~21页的内容及练习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例,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并会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

  2、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4、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1、使学生在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的基础上会区别这两种现象,并能正确地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2、使学生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四、教学难点

  正确地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五、教具准备

  “看一看”的图片,方格纸。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去过雪山游玩吗?那里有哪些游乐设施?(滑草、飞龟、遨游太空……)

  你知道它们是怎样过运动的?(让学生用手比划一下)

  (二)探索新知

  1、投影片出示课本“看一看”中的四幅图。

  1同桌互相说一说在哪里见过这些画面?它们是怎样运动的?并用手比划一下。

  2全班交流。

  3小结:缆车、国旗的运动都是平平直直地走而直升飞机的螺旋桨风车的运动是在固定地转动。

  4让生上台演示升旗和缆车的运动。

  5让全班学生用手演示升旗和缆车的运动。

  小结:我们把像、缆车、升国旗这样的运动成为平移。(板书:平移)

  6让生说一说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物体做平移运动。

  7让生动手演示飞机的螺旋桨、风车的运动。

  小结:我们把像螺旋桨、风车这样绕一个固定点转动的运动称为旋转(板书:旋转)

  8说一说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做旋转运动?

  2、判断平移、旋转运动。

  1出示课本第19页的“说一说”。

  先独立思考判断,在书上完成,然后在组内交流。

  雪撬、火车的运动是平移;

  转盘、水龙头的运动是旋转。

  2做一做:先做一个平移运动,再做一个旋转运动,让同学先在小组内做、交流,然后每组推荐一人做给全班看。

  3、出示课本20页试一试。

  1移一移,说一说。教师演示,学生数格说一说,向下平移了几格。

  2填一填,教师演示,学生数格,说一说蜡烛向右平移了        格。小鱼向       平移了     格。

  3小结:看一个图形移动多少,只需看这个图形上的某一点移动了多少格。(先让学生试着说一说,最后师总结。)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20页“试一试”的(3)。先让小组讨论,找学生到黑板演示。

  2、让学生做课本21页练一练1。

  3、让学生做课本21页练一练2、3题。

  七、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平移和旋转的知识。像升降电梯、收害机这样的运动就是平移,如果一个物体绕一个固定点转动这样的运动称为旋转。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的例子还有很多,希望大家平时注意观察,把收集到的与同学分享。

  案例六

  《平移和旋转》教学与设计(二)

  教学内容:对称图形(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19—20页)

  教学目标:

  1、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例,感知平移与旋转的现象,并会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

  2、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我校每周一都要举行升旗仪式……

  国旗沿着旗杆徐徐上升,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一运动现象叫“平移”。缆车沿笔直的索道滑行也是平移。还有另一种运动方式叫“旋转”。如:风车迎风旋转,直升飞机起飞时的螺旋桨运动等。

  二、探究新知

  (一)  说一说

  1、 独立思考,判断哪些运动是平移,哪些运动是旋转。

  2、 全班交流

  师可适时问一问:为什么这一运动是平移(或旋转)?

  3、 你还见过哪些平移和旋转运动?

  a小组交流

  b全班交流

  (二)  做一做

  试着做一个表示平移或旋转的动作。

  1、小组进行    2、选好的全班做一做

  三、拓展练习、运用

  1、 移一移,说一说。

  2、 填一填。

  3、 画一画。

  四、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五、教学反思

  案例七

  《欣赏与设计》教学设计(一)

  一、教学内容

  欣赏与设计

  课本第23~26页的内容及练习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和对称在图案设计中的广泛应用,并能应用这一知识创作自己喜欢的图案。

  2、使学生通过欣赏身边熟悉的图案,感受到复杂、美丽的图案其实可通过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得到,进而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3、使学生通过参与收集、设计图案的活动感受到数学中蕴含的内在美,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三、重点难点

  1、使学生体会到平移、旋转和对称在图案设计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2、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准备

  各种图案,不同规格的纸,剪刀。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课本第23页的四幅图:

  1、你们知道这四幅图吗?他们分别表示什么?

  学生甲:第一幅图是紫荆花图案,它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徽。

  学生乙:第二幅图是奥运五环图,它代表世界的五大洲。

  学生丙:第三幅图是我国的风筝图样——燕子。

  学生丁:第四幅图是一个美丽的圆形图案,可以应用于织毯、绘制陶器等方面。

  2、这些图案美吗?美在哪里?

  学生甲:美在它们组合很有规律。

  学生乙:美在它们都有相同的规律。

  学生丙:美在都是通过旋转或平移得到的图形。

  3、导入新课。

  请大家仔细观察,每幅图的图案是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二)探究新知

  1、观察体会图案中的平移和旋转。

  (1)先独立观察,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

  (2)集体交流。

  “紫荆花”是由一个花瓣绕中心旋转得到的。

  “奥运五环”可以说是由一个圆环平移后得到的,也可以说是绕圆环的交点经过多次旋转得到的。

  “风筝”是由一只燕子平移后得到的。

  图形图案,可以说是每朵花绕圆的圆心旋转后得到的。

  (3)上面的哪幅图案是对称的?

  “奥运五环”、“风筝”图、“圆形图案”都是对称图形。

  (4)拿出你收集到的图案,在小组里说说,它是怎样得到的。

  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2、动手设计、绘制图案。

  (1)打开课本第25页,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

  学生:先独立画,然后与伙伴交流、分享。

  教师:注意发现有创意的作品,及时进行表扬、赞赏。

  (2)完成课本第25页“练一练”的第2题。

  学生:可合作完成。

  教师:(同上)

  (3)完成课本第25页“实践活动”的第(2)题。

  教师:注意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指导,引导学生互帮互助,使学生能够从伙伴中得到启发。

  (4)动手制作“雪花”,课本第26页的第(1)题。

  (5)动手制作“装饰物”,课本第26页的第(2)题。

  3、作品展览、鉴赏。

  全体同学一起欣赏大家的作品,寻找作品中的平移、对称和旋转现象,并评选出最佳创意奖、最佳作品奖、巧手奖、互助奖等等,使学生得到美的启示。

  (三)练习巩固

  1、课本第24页的第1题。

  2、下面的图形是旋转得到的画“○”,是平移得到的画“—”。

  (     )    (     )       (          )         (     )

  3、课本第24页的第2题。

  4、下面的图形都是利用我们学过的平移、对称和旋转的知识设计的图案,请你把它们补充完整。

  5、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

  (四)课堂小结

  平移、旋转和对称知识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艺术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及到其它领域,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如果有兴趣你也可以成为一个杰出的设计师。

  案例八

  《欣赏与设计》教学设计(二)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23--24页

  教学目标:

  1、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和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

  2、参与收集、设计图案的活动,感受图案的美,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设计图案

  教具准备:图案或图案图片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

  淘气和笑笑星期天去科技馆看美展,发现了很多美丽的图案,(出示图案或图片),咱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二、探索新知

  1、 欣赏图案

  出示一组图案或图案的图片

  (1)出示问题:

  ①上面每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把这个图形涂上颜色。

  ②上面哪幅图案是对称?

  (2)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后,汇报讨论结果。

  (3)总结:

  师:看到这些美丽的图案,你想说些什么?

  生:把一个图形重复出现很多次,会很漂亮……

  生汇报:1和4是旋转得到的

  2和3 是平移得到的

  2、3、4都是对称图形

  师:复杂、美丽的图案其实可以用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得到。

  2、设计图案

  提供材料:

  ①p25页用树叶设计

  ②附页2中图4,用蝴蝶设计

  ③自选喜欢的图形,用纸剪一幅图案,也可以选自己喜欢的图形来设计。(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绘制图案。

  3、比一比

  你认为谁设计的图案最美?美在哪里?相互说一说,选出设计较好的图案。

  三、应用练习:

  p24页练习题:

  画对称图形中出现的错误可集体订正。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旋转》教案 篇3

  范文一

  众所周知,数学课不仅是为了学数学,而且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旋转是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中的内容,旋转的现象在生活中处处可以见到,如:钟表表针、风车、电风扇、行走的车轮的旋转等,让学生认识它们是怎样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图形的特征和性质。所以在教学中,我不仅是让学生初步认识旋转,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这种数学思想渗透到生活中去,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认识旋转的实质。同时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旋转的图形,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和兴趣。

  在这堂课教学中,我设计了玩一玩、看一看、画一画、剪一剪、摆一摆等大量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性质和变换,发展空间观念。上课伊始,我抓住学生爱玩的兴趣爱好,把风车发放到每个小组里,让他们边玩边回答问题;其次,出示钟表,让学生看一看钟表的指针,独立思考描述出“指针从12到1是怎样旋转的”,再通过交流,使学生弄清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的含义。再次,运用三角形在方格纸上摆一摆,变一变,转一转,说一说是如何旋转的,这样使学生感到既轻松又愉快地学到应有的知识,体会到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也轻松地完成了自己的教学任务,这种实物化的教学方法,不但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而且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向深层次的探索。这样就逐步引导学生从感知到认识,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既学到了应有的知识,也学会了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节课就旋转概念的表述来说,学生对旋转角度的表述不够准确,画旋转后的图形也找不准方向,以后还需加强这两个方面的训练。

  范文二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从中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就在直接的生活中。课始,通过学生熟悉的摩天轮、钟表、车轮、风车、旋转木马等物体运动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上的运动现象,并根据学生的感知规律,让学生经历观察对比的思维过程,再通过交流,对旋转运动的特点的认识就更加深刻了。这是旋转运动现象的前提,由于前面的观察、模仿做动作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较为深刻的表象,所以让学生到生活中找一找物体旋转的现象时,学生视角较为广阔,但是在表述现象时还不是很清楚。

  活动化的数学教学,自主化学习方式。数学教学是活动教学,课中我创设机会让学生“做数学”,在活动中进行观察、操作、探索。在整个数学中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开展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合作探究,大胆创新。

  最后让学生欣赏图案,逐步发现数学具有很强的趣味性,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学习数学的情感得到鼓舞。总之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综合运用了所学知识,充分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课堂的综合性、实践性。

《旋转》教案 篇4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第5-6页例3、例4。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旋转变换。结合生活实际,能初步感知旋转现象,探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

  3、初步学会运用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1、理解图形旋转变换的含义。

  2、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 学 环 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景导入 1揭示课题 课件出现:摩天轮、电风扇、风车等旋转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旋转,并感知旋转现象 观察物体的旋转,并感知旋转现象 由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引入,使学生感知旋转现象,建立旋转的表象。     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物体是怎样运动的。     师:刚才,同学们反复地提到“旋转”,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旋转”(板书课题) 用语言描述这些物体是怎样旋转的。还可以用肢体动作来表现这些物体的旋转。 体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旋转。         2联系生活 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师: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生活中像这样的旋转现象很多,那到底什么是旋转呢?

  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概括出旋转含义,并板书。 师:今天咱们就从与我们日常生活关系最密切地钟表和风车开始研究吧! 风扇、陀螺、旋转木马、钟表、车轮……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旋转变换。       把学生的生活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内化为学生的知识。 二学习新课   11探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课件出示教材例3中旋转的表针和风车。 师:同学们认真观察表针和风车的旋转有什么不同?教师适时讲解“顺时针”,“逆时针”。 课件出示教材例3中的问题后说: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共同来解决书中给我们提出的问题。   组织全班交流,教师适当引导。(教师边做小结边演示)     从画面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风车旋转后,每个三角形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那么什么是没有变的呢?       师:用我们手中的三角板验证一下我们的发现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旋转的方向不同。       小组活动   小组汇报: (实物投影展示) 重点交流出: 1、风车绕点o逆时针旋转了90。 2、根据三角形变换的位置、对应的线段、对应的点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 学生交流出: 1:三角形的形状、大小没有变。 2:点o的位置没有变。3:对应线段的长度没有变。 4:对应线段的夹角没有变。 找出图形中其对应的线段并用三角板来验证。 学生欲言不能时,我穿插介绍了旋转的方向,这时的启发最有效。

  通过让学生认真观察表针和风车的旋转过程,使学生认识这些实物怎样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明确旋转的含义。引导学生从图形到线段再到点的角度,来观察、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既重结果,又重验证,让所有学生经历用三角板来验证的过程,到例4作图时则只是一种知识的应用,难点轻松突破。   22应用旋转知识 绘制图形

  出示例4 师:先想一想怎样画,然后自己试着完成。 教师随机指导。 画完之后与同桌互相说说画法。       师∶谁愿意来展示一下你的作品?说说你是怎么画的?(无论用哪种方法只要能按要求画对即可) 教师提炼学生语言总结画法,并板书。(必要时可借助学具操作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互相介绍画法。       汇报,并说说是怎样画的:我们在画一个旋转图形时,首先要确定它围绕的点,然后找到这个图形各个点的对应点,最后连线。 相信学生自己的能力,让学生自主画图。再让学生互相讨论又理清了自己的思路又是互相学习的过程,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是提高的过程 通过让学生画一画的活动,借助学生已经掌握的旋转的指示,使学生学会在方格纸上把一个图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 三课堂练习   出示做一做第一题。 师:想想它们分别是由哪个图形旋转而成的? 独立完成第二题,并说说自己是怎样画的。 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独立完成后交流画法   四知识拓展   教材第9页第4题,利用旋转设计图案。     学生自学教材第6页中的“生活中的数学”,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感受旋转创造出的美,激发利用所学旋转知识创造美的热情。 五作业延伸   布置自学第6页“生活中的数学”。   巩固所学知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旋转》教案 篇5

  知识目标:

  1、了解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理解旋转的三要素(点、方向、角度);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并灵活运用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能力目标:通过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悟数学的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课前:

  1、猜谜语

  师:听说同学们非常喜欢猜谜语,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出一个(唱):会说没有嘴,没走没有腿,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生异口同声:钟表。

  师出示时钟:钟表与我们朝夕相伴,想一想,它的指针是怎么旋转的?伸出手比划比划。

  抽一生上台播动指针,其余学生用手比划。

  师:像这样顺着指针旋转方向就叫顺时针。反之叫做逆时针。

  2、游戏——我说你转

  师:下面,我们来玩个“我说你转”的游戏。右手顺时针旋转;左手逆时针旋转;两手都顺时针旋转;两手都逆时针旋转;左手顺时针旋转,同时右手逆时针旋转。

  教学过程:

  一、图形魔术,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知道吗,图形王国奇妙无比,现在,咱们就去看看,好吗?哇,我们真幸运,图形王国正在表演魔术呢。我有个小小的要求:边看魔术边想这些图形是用什么方法变出漂亮的图案的?

  播放课件:依次出示4个基本图形经过旋转得到新图案

  生1:这些图形都是用旋转的方法变出图案的。

  生2:有的图形是顺时针旋转,也有的是逆时针旋转的。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这些漂亮的图案都是由一个简单的基本图形旋转变来的。你们想不想试试,也用一个简单的基本图形旋转变出一个漂亮的图案?

  生:想(情绪高涨)

  师:好,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图形的旋转》。板书课题:图形的旋转。

  二、旋转指针,引出度数

  师:课前,我们已经知道旋转有两种方向:顺时针和逆时针。

  师出示时钟并播动指针:分针从12转到3,怎么旋转的?

  师播分针顺时针、逆时针各旋转4次,巩固旋转方向,引出度数。

  三、旋转小棒,引出旋转点

  1、转小棒引出旋转点师:指针的旋转有方向、有度数,小棒能不能也这样旋转?

  师出示方格纸和小棒:方格纸上有一根小棒,谁能将这根小棒顺时针旋转90度?

  师:同样是顺时针旋转了90度,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呢?

  师:哪一点不动就是绕哪一点旋转,绕不同的点旋转,结果就不一样。看来小小的旋转点不可轻视。(指板书)我们在描述图形的旋转时必须说清楚这三点。(点、方向、度数)

  2、旋转小棒,巩固三要素

  请学生当小指挥官,旋转小棒。

  四、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1、用学具画图案

  师:小棒大家旋转得很好。那么,例题中的图案用不用老师教大家画?(示图)请大家用学具画出例题的图案,并思考三个问题。

  (1)这个图案的基本形状是什么?(2)图形每次旋转了多少度?(3)是绕哪个点旋转的?

  生5:方格纸上横线和竖线都是垂直的,交*的角都是90度。旋转一次正好是一个直角。

  师:这位同学多善于思考啊!大家听清楚了吗?

  师:哦,我明白了,你是以这条边为标准来旋转的。这条边从这个位置旋转到了这个位置,是绕o点顺时针旋转了90度,所以整个图形就绕o点顺时针旋转了90度。这个方法真好。刚才这个同学是顺时针旋转90度,谁有不同方法?生6:图案的基本图形是三角形,我每次都是绕o点逆时针旋转90度,也是共旋转了3次。

  引导学生发现:无论是顺时针旋转还是逆时针旋转都能得到图案;旋转时只以一条边为标准,这条边绕o点顺时针旋转了90度就说明整个三角形绕o点顺时针旋转了90度。

  2、用等腰直角三角形学具画图案,巩固新知

  师:大家真棒,果然不用老师教,自己就画出来了。这个图案也一定难不倒大家吧。再在3号方格纸上选用合适的学具试试。老师有个小小的建议:你上一次是顺时针旋转的,这次就逆时针旋转;上一次是逆时针旋转的,这次就顺时针旋转。

  3、不用学具旋转三角形

  师:借助学人大家会旋转了,不用学具,你还会旋转吗?看4号方格纸,把这个三角形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度,旋转2次。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找一个画得又快又好的学生交流。

  生7:刚才我们不是说将这个三角形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度,那么三角形的这条边应该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度,很显然这个角是锐角不是直角,如果是直角的话,就该在这个位置,也就是在这条边的下面。

  师:这两个同学说得太好了,一个运用了想像的方法,一个活学活用,把刚刚学到的知识用来解决新知识,真值得我们学习。

  四、实践体验,拓展应用

  1、学生设计、创造

  师:不用学具大家也会旋转,现在你已经有资格当小设计师了。下面,就充分发挥同学们的聪明才智,在5号方格纸上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学具用我们今天学的知识自己设计、创作,比比在规定的时间,谁设计的图案最有创意、最具魅力。别忘了给你的作品起个好听的名字哟。学生设计。

  2.结课

  师:把一个基本图形旋转,可以增添图形的魅力,使图形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同学们不仅会欣赏美,更会创造美,老师相信:有了大家的创造,世界会变得更加美丽!下课!

《旋转》教案 篇6

  课题:旋转

  课时:第一课时(共一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⒈学生通过观赏多媒体课件,掌握旋转变换的有关概念。

  ⒉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用变换的思想来理解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并能用变换的思想来加以解释。

  教学准备:制作flash文档,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学生掌握旋转变换的有关概念。

  教学难点:学生能用变换的思想来理解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教学过程:

  动脑筋

  1.     手表的指针是怎样走动的呢?在课件中先提出问题,然后利用flash文档展示走动的手表指针,再由学生讲述问题的答案,之后教师总结。

  2.     电风扇启动后,它的叶子是怎样运动的呢?

  3.     你玩过纸糊的小风车吗?在其中心插入转轴后,小风车就会动起来。那么小风车是怎样转动的呢?

  运用课件中的动画展示运动的电风扇和转动的小风车,再由学生讲述问题的答案,之后教师总结。

  抽象

  像前面三个例子那样,将一个平面图形f上的每一个点,绕这个平面内一定点旋转同一个角a,得到图形f′,图形的这种变换就叫作旋转。这个定点叫作旋转中心。角a叫作旋转角。原位置的图形f叫作原像,新位置的图形f′叫作原图形f在旋转下的像。图形f上的每一个点p与它在旋转下的像点p′叫作在旋转下的对应点。

  显然前面的三种图像的变换都是旋转,结合多媒体课件,可让学生分别找出它们的旋转中心。促进学生理解旋转的相关概念。

  做一做

  将⊿abc以o为旋转中心旋转60°得到⊿a′b′c′。p点在这个旋转下的像是p′点。

  制作动画使得对应点一对一对的展现出来,加上线条的不同颜色,以便学生能较容易的找出旋转变换的性质。先让学生自己寻找,老师最后总结。

  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且等于旋转角。

  旋转不改变图像的形状和大小。

  说一说

  1.     你能举出生活中有关旋转的例子吗?

  让学生充分发挥,老师适当指点。

  2.  图3—5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区徽,这个区徽可由一个紫荆花花瓣经过怎样的变换得到的?

  此题由学生自己作答。

  练习:课后第1题和课后习题3.1的第1题,第2题,第3题。

  作业:课后第2题。

  教学后记: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能使学生较直观的感受旋转变换;也能浓缩教学内容,增添课堂容量。真好。因此以后我要加强学习,多做这方面的努力。

《旋转》教案 篇7

  篇一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增强空间观念。

  3.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旋转现象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旋转现象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教师用课件演示:(1)钟表的转动;(2)风车的转动。

  提问:观察课件的演示,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在交流汇报时可能会说出

  (1)钟表上的指针和风车都在转动;

  (2)钟表上的指针和风车都是绕着一点转动;

  (3)钟表上的指针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风车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

  教师:像钟表上指针和风车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的这种现象就是旋转。(板书课题:图形的旋转变换)

  2.提问:旋转现象有几种情况?

  生回答后板书。

  3.师: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旋转现象?学生自己举例说一说。

  二、新课讲授

  出示课本第83页例题1的钟面。

  (1)观察,描述旋转现象。

  观察:出示动画(指针从12指向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指针的旋转过程。

  提问:谁能用一句话完整地描述一下刚才的这个旋转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叙述完整)

  观察:出示动画(指针从1指向3)。

  提问:这次指针又是如何旋转的?

  观察:出示动画(指针从3指向6)。同桌互相说一说指针又是如何旋转的?

  提问:如果指针从“6”继续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会指向几呢?

  (2)教师:根据我们刚才描述的旋转现象,想想看,要想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说明?

  小结:要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不仅要说清楚是什么在旋转,运动起止位置,更重要的是要说清楚旋转围绕的点,方向以及角度。

  四、课堂练习

  完成课本第85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3题。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活动,我们知道要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不仅要说清楚是什么在旋转,运动起止位置,更重要的是要说清楚旋转围绕的点,方向以及角度。

  教学板书:

  旋转

  顺时针旋转

  逆时针旋转

  相对应的点到O点的距离都相等。

  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

  能正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方法:

  1、创设情景,引发思维。

  2、组织讨论,深化思维。

  3、加强练习,发展思维。

  预习作业:

  1.概念

  (1)钟表的指针在不停的转动,从3时到5时指针转动了多少度?请画图表示

  (2)像这样,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 旋转 ,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图形的旋转;

  称为旋转中心; 称为旋转角

  (3)如何找到旋转角?

  2.性质

  你能根据图形总结出旋转的性质吗?

  3.画图研究

  将三角形ABC完成以下旋转画图

  (1)以B为中心,把这个三角形顺时针旋转60°

  (2)以AC中点为中心,把这个三角形旋转180°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课件出现游乐场情景: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

  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

  在游乐园里,像滑滑梯、小朋友推车、小火车的直行、速滑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板书:平移)。

  而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我们把他叫做旋转(板书:旋转)。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旋转”。

  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生活中的平移。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着直线移动。

  说得真棒,瞧,我们见过的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是平移。

  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

  2.生活中的旋转

  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不仅认识了平移的现象还学会了平移的方法。刚才我们还见到了另一种现象,是什么呀?(旋转)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像钟面的指针,指南针它们都绕着一个点移动,这些都是旋转现象。

  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旋转的现象吧!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轻松轻松,去看看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吧!

  3.学习例题3

  (1)与学生共同完成其中的一道题,余下的由学生独立完成。

  (2)对于有错误的学生,在全班进行讲评。

  4.学习例题4

  (1) 引导学生数时要找准物体的一个点,再看这个点通过旋转后到什么位置,再来数一数经过多少格。

  (2)课件演示画图过程,并帮助学生订正。

  三、课内练习

  四、课后作业

  你能根据他们不同的运动变化分分类吗?

  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先说给你同组的小朋友听听!再请学生回答。

  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我们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可多了,能用你桌上的物体做平移运动吗?

  “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先说给同桌听听,然后汇报。

  起立,一起来左转2圈,右转2圈。旋转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一下旋转吗?

  先说一说画图的步骤,再来画图。

  让学会先选择几个点,把位置定下来,再来画图。

  1.第6页2题。

  2.第9页4题、

  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板书设计:

  旋 转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

  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教学反思

  旋转是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中的内容,旋转的现象在生活中处处可以见到,如:钟表表针、风车、电风扇、行走的车轮的旋转等,让学生认识它们是怎样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图形的特征和性质。所以在教学中,我不仅是让学生初步认识旋转,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这种数学思想渗透到生活中去,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认识旋转的实质。同时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旋转的图形,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和兴趣。

  在这堂课教学中,我设计了玩一玩、看一看、画一画、剪一剪、摆一摆等大量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性质和变换,发展空间观念。上课伊始,我抓住学生爱玩的兴趣爱好,把风车发放到每个小组里,让他们边玩边回答问题;其次,出示钟表,让学生看一看钟表的指针,独立思考描述出“指针从12到1是怎样旋转的”,再通过交流,使学生弄清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的含义。再次,运用三角形在方格纸上摆一摆,变一变,转一转,说一说是如何旋转的,这样使学生感到既轻松又愉快地学到应有的知识,体会到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也轻松地完成了自己的教学任务,这种实物化的教学方法,不但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而且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向深层次的探索。这样就逐步引导学生从感知到认识,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既学到了应有的知识,也学会了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节课就旋转概念的表述来说,学生对旋转角度的表述不够准确,画旋转后的图形也找不准方向,以后还需加强这两个方面的训练。

《旋转》教案 篇8

  教学设计表

  学校                焦作市武陟县小董乡南耿学校                                               

  学科   数学    授课年级    五年级     教师姓名     许秋芬             

  章节名称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第二课时《旋转》

  计划学时

  1

  课堂改革

  设计理念

  从生活实际出发,把课本内容带到生活中去世。 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给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空间。 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 借助多种教学设备,让课堂成为学生探索知识的窗口,为孩子的将来奠定基础。 学习内容分析

  (可附加知识导图)

  《图形的变换》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在不同的学段要求也不同。在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有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本单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的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和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度后的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教材先设计了话对称轴,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活动,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从而在学生拥有的纸上基础上探索新知识;教材不仅设计了看一看、画一画、剪一剪等操作活动,还设计了让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习者

  分析

  一般特征

  五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已经加强,自己有能力独立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这样可以很好地掌握所学习的知识。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所学的知识才能内化为本人的东西,学到的知识才能牢固。

  初始能力

  1.预备技能分析:在图形转换方面,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二年级时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有了轴对称的概念。少数同学已经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转。

  2.目标技能分析:根据对称图的特点,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可以说出日常所见到的对称图形,发民空间观念。

  3.学习态度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制能力,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动手操作。

  教学

  目标

  课程标准

  1.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把生活中感受到的图形与相应的知识联系起来,不断增强直观体验,认识图形。

  2.进一步学习图形变换,继续采用观察、操作和实验等手段,加深对图形变换的规律的认识。

  3.挖掘和利用身边的实例,充分感知平移、旋转和对称现象。

  4.让学生体验图形变换的知识,丰富对现实生活的认识,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发展,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及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知识与技能

  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体验、观察、想象、分析和整理的学习方法,培养和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悟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能正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的现象,理解旋转的含义,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和简单的旋转90度图形。

  教学难点:画出逆时针旋转的图形。

  解决措施:

  1.给学生提供直观的、形象的学习材料,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体验观察的方法。

  2.由抽象图形到实物图形的练习,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策略

  选择与设计

  在课堂中主要引导学生运用观察—体验—思维—操作为一体的探究性学习方式,通过小组的交流合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借助实物、多媒体课件等技术手段,形成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和谐氛围,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环境

  □ dvd+tv                           教师机+投影(上网/不上网)

  □ 教师机+投影+电子白板          □ 教师机+投影+应答分析器

  □ 电脑教室+投影(上网/不上网)  □ 电脑教室+电子教室控制

  其他:                                                     

  资源与媒体应用分析

  知识点

  媒体内容

  与形式

  使用方式与时机

  使用目的

  资源与媒体

  来源

  旋转和平移

  实物和课件

  课件展示图片

  实物的操作

  提供直观形象的观察材料

  实物

  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钟表

  展示旋转现象,说明旋转特性

  让学生明白旋转的特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旋转图形的画法

  图片

  展示图形绘制过程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自制

  教学过程(可续页)

  教学环节

  教学

  内容

  所用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策略、方法

  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引出课题

  3分

  出示游乐场情景: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

  师: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

  你能根据他们不同的运动变化分分类吗?

  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

  通过观察感知物体移动的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学习新知

  (一)生活中的平移。

  5分

  引导学生总结物体的变换现象: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着直线移动。 师: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先说给你同组的小朋友听听! 师: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 学生和老师一起进行总结 学生回答: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是平移。 按教师的引导,全体起立,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

  由物体的变换现象引入,激发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联系实际,回顾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体验平移现象。加深对平移的理解。

  (二)探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12分

  1.课件出示教材例3中旋转的表针和风车。

  师:同学们认真观察钟表指针和风车的旋转有什么不同?教师适时讲解“顺时针”和“逆时针”。

  2.课件出示教材例3中的问题后说: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共同来解决书中给我们提出的问题。

  3.组织全班交流,教师适当引导。(教师边做小结边演示)

  从画面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风车旋转后,每个三角形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那么什么是没有变的呢?

  师:用我们手中的三角板验证一下我们的发现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旋转的方向不同。

  小组活动

  小组汇报:

  (实物投影展示)

  重点交流出:

  1、风车绕点o逆时针旋转了90。

  2、根据三角形变换的位置、对应的线段、对应的点来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

  学生交流出:

  1:三角形的形状、大小没有变。

  2:点o的位置没有变。

  3:对应线段的长度没有变。

  4:对应线段的夹角没有变。

  找出图形中其对应的线段并用三角板来验证。

  学生在无法用组织好语言时,适时插入,介绍旋转的方向,这时的启发最有效。

  通过让学生认真观察表针和风车的旋转过程,使学生认识这些实物是怎样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明确旋转的含义。引导学生从图形到线段再到点的角度,来观察、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既重结果,又重验证,让所有学生经历用三角板来验证的过程,到例4作图时则只是一种知识的应用,难点轻松突破。

  (三)应用旋转知识绘制图形

  10分

  出示例4

  师:先想一想怎样画,然后自己试着完成。

  教师随机指导。

  画完之后与同桌互相说说画法。

  师∶谁愿意来展示一下你的作品?说说你是怎么画的?(无论用哪种方法只要能按要求画对即可)

  教师提炼学生语言总结画法,并板书。(必要时可借助学具操作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互相介绍画法。

  汇报,并说说是怎样画的:我们在画一个旋转图形时,首先要确定它围绕的点,然后找到这个图形各个点的对应点,最后连线。

  相信学生自己的能力,让学生自主画图。再让学生互相讨论又理清了自己的思路又是互相学习的过程,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是提高的过程

  通过让学生画一画的活动,借助学生已经掌握的旋转的指示,使学生学会在方格纸上把一个图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

  课堂练习

  5分

  出示做一做第一题。

  师:想想它们分别是由哪个图形旋转而成的?

  独立完成第二题,并说说自己是怎样画的。

  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独立完成后交流画法

  回顾知识点,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旋转过程。

  知识拓展

  2分

  教材第9页第4题,利用旋转设计图案。

  学生动手绘制自己喜欢的旋转图案

  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感受旋转创造出的美,激发利用所学旋转知识创造美的热情。

  作业延伸

  2分

  布置自学教材第6页中的“生活中的数学”。

  学生自学“生活中的数学”,并相互交流自己的感受

  巩固所学知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课堂小结

  1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回顾知识点

  对所学知识加深巩固

  教学评价

  学习目标

  练习与检测

  1.能正确描述物体运动的现象,感知物体的旋转特征和性质。

  2.根据描述可以绘制出所需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小组观察物体,并组织相关语言进行描述。

  2.根据叙述,判断钟表指针的位置。

  3.根据描述,绘制相应的图形,检测学习的效果。

  教

  学

  反

  思

  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经常会见到,对学生来说这些运动并不陌生,在二年级都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旋转是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中的内容,旋转的现象在生活中处处可以见到,如:钟表表针、风车、电风扇、行走的车轮的旋转等,让学生认识它们是怎样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图形的特征和性质。所以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初步认识旋转,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这种数学思想渗透到生活中去,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认识旋转的实质。同时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旋转的图形,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的能力,同时提升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首先,从生活实际出发,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身边的小事物逐渐渗入到课堂内容,让学生去观察,去发现,并能用语言说出它是如何旋转的?旋转了多少度?使学生感到既轻松又愉快地学到应有的知识,体会到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也能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这种实物化的教学方法,不但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而且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向深层次的探索。这样就逐步引导学生从感知到认识,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既学到了应有的知识,也学会了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次,亲身体验,动手操作,促进学生的理性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教学活动,多多的参与,比如,在绘制旋转图形的过程中,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按照“想—折—画—作—转”的过程,进行小组交流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让学生动手旋转,进一步体会旋转的方向和度数。旋转变换带给学生奇妙的感觉,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欲望。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都能参与到数学学习的活动中去,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让我认识到只有学生自己体验到的,才是真实的,才是深刻的,别人无法代替。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