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遗传 教学建议(通用2篇)九年级生物教案
生物的遗传 教学建议(通用2篇)
生物的遗传 教学建议 篇1
教学建议
本节是本章的重点节,内容也比较多,可以用两课时来完成。
在上课的前一周,要布置学生按照课本上C看一看,想一想)中提出的五项特征,向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作调查。在布置调查任务时,要教会学生具体识别这些性状的相对性状(识别方法见“参考资料”部分)。要提醒学生注意,如果某人的“双眼皮”是经过美容手术而造成的,则不能当做双眼皮。上课以前,教师还应该了解学生调查的情况和在调查中发现的问题,以便在上课时心中有数。
因为是调查自己和亲人的特征,学生们会有很大的兴趣,往往会在课上或课下提出许多问题,课堂上也容易活跃甚至会很热闹。因此,教师必须把握住课堂秩序。上课时教师可以根据对学生调查情况的了解,提出一两个具体的问题请某个同学回答。事先要了解好,最好选取的是该生的一种隐性性状,其父母一方为显性性状,而另一方为隐性性状。如该生为卷舌的,其父母一方为卷舌而另一方为不卷舌的。通过提问只要能够说明遗传和变异现象就可以了。要避免在课堂上泛泛地问全班学生哪些性状与父方相同,哪些性状与母方相同。因为这样问,同学们都想说说自己调查的情况,课堂上容易混乱。课堂上不要引导学生去讨论那些性状本身,而要在认识到遗传现象后,立即转入讲解“性状”的概念和“遗传”的概念。
关于性状,课本上只举了形态特征的例子。教师还可以补充一两个生理特征方面的例子。例如,一般人都能分辨各种颜色,称为正常色觉。但有的人对各种颜色都不能分辨,称为色盲。也有的人对大部分颜色能够分辨,只是对红、绿色分辨不清,称为红绿色盲。又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相同的温度和阳光的照射下,有的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高,积累的有机物多,如玉米、甘蔗等,而有的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就低一些,有机物积累得也少一些。
关于遗传途径,可以结合学生已经学过的关于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方面的知识来讲述。在说明了父母的性状是通过他们的生殖细胞传给子女以后,还可以提一下:一个多细胞生物体的全部体细胞,都是由最初的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逐渐发育而来的。这为后面讲述生物体所有的细胞内都含有本物种所特有的遗传物质,以及讲述体细胞内都含有一定数量的染色体奠定必要的基础。
遗传的物质基础——染色体、DNA和基因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要注意讲清以下几个要点。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主要的遗传物质是DNA。
2、生物的某个具体性状是由遗传物质上的一个小片段(即一个小单位) 基因决定的。
3、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而染色体是存在于细胞核内的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4、每种生物都有一定的稳定不变的染色体数。
5、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因此决定某一性状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
6、在形成生殖细胞进行细胞分裂时,成对的染色体要彼此分开,分别存在于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因此,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只是成单存在,即只有每对染色体中的一个;染色体上的基因也是成单存在的,即只有每对基因中的一个。
7.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具有显性、隐性之分,分别称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因此,它们控制的同一性状就有显性表现和隐性表现两种。
由于学生没有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知识,使得这部分内容很难讲清。为了帮助学生能够理解,教师可以制作一个简单的活动挂图来讲解(若做成投影幻灯的叠片,使用更为方便。做法见“参考资料”)。
在讲清这些要点之后,还可以介绍一下卷舌和不卷舌的遗传实例。这可以通过和学生一起讨论来解决。在所讨论的实例中,要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1)父母双方控制卷舌和不卷舌的成对基因,是由一个显性基因(A)和一个隐性基因(a)组成的。
(2)在形成生殖细胞时,由于同一对染色体的分开,这一对基因必然会分离,因此会形成两种不同的生殖细胞(精于或卵细胞),即带有A基因的精子或卵细胞和带有a基因的精子或卵细胞。
(3)在受精过程中,不同的精子和卵细胞相融合的机会是均等的,也就是说:带有a基因的精子有可能与带有A基因的卵细胞相融合,也有同等的可能性与带有a基因的卵细胞相融合;同理,带有a基因的精子与带有A或a基因的卵细胞相融合的可能性也是同等的。因此,其子女就有可能出现三种基因的组合方式,即AA、Aa、aa。
(4)由于显隐性的关系,子女最后表现出来的性状一般只会有两种情况,即卷舌或不卷舌。
关于人类的遗传病,重点是阐明遗传病的病因是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先天性愚型病的病因则是由于染色体发生了异常改变,从而造成先天智力低下。至于遗传病的各种症状,像课文所写的那样简单地介绍一下就可以了,不必多讲。
生物的遗传 教学建议 篇2
教学建议
本节是本章的重点节,内容也比较多,可以用两课时来完成。
在上课的前一周,要布置学生按照课本上C看一看,想一想)中提出的五项特征,向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作调查。在布置调查任务时,要教会学生具体识别这些性状的相对性状(识别方法见“参考资料”部分)。要提醒学生注意,如果某人的“双眼皮”是经过美容手术而造成的,则不能当做双眼皮。上课以前,教师还应该了解学生调查的情况和在调查中发现的问题,以便在上课时心中有数。
因为是调查自己和亲人的特征,学生们会有很大的兴趣,往往会在课上或课下提出许多问题,课堂上也容易活跃甚至会很热闹。因此,教师必须把握住课堂秩序。上课时教师可以根据对学生调查情况的了解,提出一两个具体的问题请某个同学回答。事先要了解好,最好选取的是该生的一种隐性性状,其父母一方为显性性状,而另一方为隐性性状。如该生为卷舌的,其父母一方为卷舌而另一方为不卷舌的。通过提问只要能够说明遗传和变异现象就可以了。要避免在课堂上泛泛地问全班学生哪些性状与父方相同,哪些性状与母方相同。因为这样问,同学们都想说说自己调查的情况,课堂上容易混乱。课堂上不要引导学生去讨论那些性状本身,而要在认识到遗传现象后,立即转入讲解“性状”的概念和“遗传”的概念。
关于性状,课本上只举了形态特征的例子。教师还可以补充一两个生理特征方面的例子。例如,一般人都能分辨各种颜色,称为正常色觉。但有的人对各种颜色都不能分辨,称为色盲。也有的人对大部分颜色能够分辨,只是对红、绿色分辨不清,称为红绿色盲。又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相同的温度和阳光的照射下,有的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高,积累的有机物多,如玉米、甘蔗等,而有的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就低一些,有机物积累得也少一些。
关于遗传途径,可以结合学生已经学过的关于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方面的知识来讲述。在说明了父母的性状是通过他们的生殖细胞传给子女以后,还可以提一下:一个多细胞生物体的全部体细胞,都是由最初的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逐渐发育而来的。这为后面讲述生物体所有的细胞内都含有本物种所特有的遗传物质,以及讲述体细胞内都含有一定数量的染色体奠定必要的基础。
遗传的物质基础——染色体、DNA和基因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要注意讲清以下几个要点。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主要的遗传物质是DNA。
2、生物的某个具体性状是由遗传物质上的一个小片段(即一个小单位) 基因决定的。
3、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而染色体是存在于细胞核内的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4、每种生物都有一定的稳定不变的染色体数。
5、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因此决定某一性状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
6、在形成生殖细胞进行细胞分裂时,成对的染色体要彼此分开,分别存在于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因此,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只是成单存在,即只有每对染色体中的一个;染色体上的基因也是成单存在的,即只有每对基因中的一个。
7.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具有显性、隐性之分,分别称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因此,它们控制的同一性状就有显性表现和隐性表现两种。
由于学生没有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知识,使得这部分内容很难讲清。为了帮助学生能够理解,教师可以制作一个简单的活动挂图来讲解(若做成投影幻灯的叠片,使用更为方便。做法见“参考资料”)。
在讲清这些要点之后,还可以介绍一下卷舌和不卷舌的遗传实例。这可以通过和学生一起讨论来解决。在所讨论的实例中,要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1)父母双方控制卷舌和不卷舌的成对基因,是由一个显性基因(A)和一个隐性基因(a)组成的。
(2)在形成生殖细胞时,由于同一对染色体的分开,这一对基因必然会分离,因此会形成两种不同的生殖细胞(精于或卵细胞),即带有A基因的精子或卵细胞和带有a基因的精子或卵细胞。
(3)在受精过程中,不同的精子和卵细胞相融合的机会是均等的,也就是说:带有a基因的精子有可能与带有A基因的卵细胞相融合,也有同等的可能性与带有a基因的卵细胞相融合;同理,带有a基因的精子与带有A或a基因的卵细胞相融合的可能性也是同等的。因此,其子女就有可能出现三种基因的组合方式,即AA、Aa、aa。
(4)由于显隐性的关系,子女最后表现出来的性状一般只会有两种情况,即卷舌或不卷舌。
关于人类的遗传病,重点是阐明遗传病的病因是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先天性愚型病的病因则是由于染色体发生了异常改变,从而造成先天智力低下。至于遗传病的各种症状,像课文所写的那样简单地介绍一下就可以了,不必多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