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教学设计示例(精选2篇)八年级历史教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教学设计示例(精选2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教学设计示例 篇1
导入 :
回顾中国近代史的几个阶段、以及每阶段的政权性质,引导学生分析中国人民要建立一个怎样的国家,将由中国人民及其代表来商讨决定。
讲解新课:
一、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学生概括这次会议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教师指出:党的工作中心从乡村转移到城市;党的总任务是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建设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新中国建立之后的总目标、总原则,一切工作围绕这一目标进行。强调这次会议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问题。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阅读教材大字和小字,讨论回答。“新中国成立的条件成熟了,指的是什么条件?”
1.人民解放战争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取得基本胜利。
2.国民党反动政府已被推翻。
3.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和毛泽东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为新中国成立作了理论准备。
4.全国人民热烈拥护在共产党领导下迅速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
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1.新政协筹备会议。
小字内容,教师简介即可。要注意这次政协会议在筹备期间曾称为“新政协”,以区别于1946年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这次大会召开于1949年9月。地点北平。参加会议的代表除中国共产党外,还有来自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部队、团体、各地区、民族和华侨的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也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大团结。会议中心议题是讨论新中国的成立问题。包括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及主席、副主席;确定国旗、国歌、首都等。
“共同纲领”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还规定了国家政权机关、军事制度、经济政策、文教政策、外交政策的总原则,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教师要正确解释国旗图案的含义,对学生进行热爱和尊敬五星红旗的教育。用人民英雄纪念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学生用典型史事进行分析。
讲完本目后,教师可适当联系现在的政协会议进行小结,突出其民主性和历史作用,明确要点。
三、开国大典
1.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
小字内容,学生阅读即可。要明确会议的时间和内容。
2.开国大典。教师重点介绍开国大典的盛况。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首都北京30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盛典,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这部分内容教师可利用书中彩图或电影剪辑、录像(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代现代史教学录像带》下(新中国的诞生部分)、录音等,加强教学的感染力和直观性。
由学生朗读海内外各方面的贺电。
课后由学生收集家长参加开国大典的感受,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四、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1.国内意义。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国的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一百多年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从此结束,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由学生归纳、概括后,进行讨论:
为什么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点?
得出结论:因为中国110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结束了,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2.世界意义。在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国里,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由学生朗读,不必展开。
3.基本经验。围绕课文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启发学生联系已学过的典型史事加以阐明,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
小结本课:
点明中国历史从此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联系今天中国的强大,探讨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教学设计示例 篇2
导入 :
回顾中国近代史的几个阶段、以及每阶段的政权性质,引导学生分析中国人民要建立一个怎样的国家,将由中国人民及其代表来商讨决定。
讲解新课:
一、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学生概括这次会议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教师指出:党的工作中心从乡村转移到城市;党的总任务是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建设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新中国建立之后的总目标、总原则,一切工作围绕这一目标进行。强调这次会议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问题。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阅读教材大字和小字,讨论回答。“新中国成立的条件成熟了,指的是什么条件?”
1.人民解放战争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取得基本胜利。
2.国民党反动政府已被推翻。
3.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和毛泽东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为新中国成立作了理论准备。
4.全国人民热烈拥护在共产党领导下迅速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
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1.新政协筹备会议。
小字内容,教师简介即可。要注意这次政协会议在筹备期间曾称为“新政协”,以区别于1946年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这次大会召开于1949年9月。地点北平。参加会议的代表除中国共产党外,还有来自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部队、团体、各地区、民族和华侨的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也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大团结。会议中心议题是讨论新中国的成立问题。包括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及主席、副主席;确定国旗、国歌、首都等。
“共同纲领”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还规定了国家政权机关、军事制度、经济政策、文教政策、外交政策的总原则,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教师要正确解释国旗图案的含义,对学生进行热爱和尊敬五星红旗的教育。用人民英雄纪念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学生用典型史事进行分析。
讲完本目后,教师可适当联系现在的政协会议进行小结,突出其民主性和历史作用,明确要点。
三、开国大典
1.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
小字内容,学生阅读即可。要明确会议的时间和内容。
2.开国大典。教师重点介绍开国大典的盛况。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首都北京30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盛典,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这部分内容教师可利用书中彩图或电影剪辑、录像(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代现代史教学录像带》下(新中国的诞生部分)、录音等,加强教学的感染力和直观性。
由学生朗读海内外各方面的贺电。
课后由学生收集家长参加开国大典的感受,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四、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1.国内意义。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国的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一百多年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从此结束,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由学生归纳、概括后,进行讨论:
为什么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点?
得出结论:因为中国110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结束了,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2.世界意义。在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国里,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由学生朗读,不必展开。
3.基本经验。围绕课文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启发学生联系已学过的典型史事加以阐明,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
小结本课:
点明中国历史从此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联系今天中国的强大,探讨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