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事业单位个人工作计划范例(精选3篇)
机关事业单位个人工作计划范例(精选3篇)
机关事业单位个人工作计划范例 篇1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xx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区组织工作会议要求,以增强素质、提升能力为目的,本着实际、实效、实用的原则,不断用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武装党员,培养和造就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耻战线党员队伍,努力为推进首善之区建设提供组织、人才和智力支持。
二、主要内容
坚持把党员教育培训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组织党员以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央和省市区的重要文件以及相关辅导材料为主要内容,切实加强党员队伍学习。
1.加强思想理论教育。在党员中集中开展坚定信念、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职守、转变作风、爱岗敬业、服务群众教育活动,深入贯彻学习党的xx大精神,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权力观、利益观和方法论,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性和自觉性。
2.加强党性修养教育。坚持对党员加强《党章》、党史、党的基本知识和党的优良传统教育,加强爱国主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努力增强局系统党员的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自觉加强党性锻炼。抓好基层党组织书记的教育培训,全年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3天。
3.加强党员发展教育。按照“控总量、优结构、提质量”的要求,注重抓好入党积极分子、确定发展对象、预备党员转正三个关键节点,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通过群众推优、组织推荐等方式,将基层一线岗位工作中有文化、有品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骨干人才吸收到党员队伍中来,同时按照区委组织部安排,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培训,不断提高新党员素质。
4.加强党风廉政教育。突出抓好权力观、党风党纪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遵守党章、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坚持运用正面典型进行宣传引导,运用反面典型加强警示教育,使党员干部能够经受住各种考验,清正廉洁,一身正气,永葆_员的高尚情操和本色。
5.加强形势任务教育。对党员干部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形势任务、时政国情教育,围绕首善之区建设目标和工作任务,解读区委区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结合城市管理工作实际,深刻理解和把握重点工作,自觉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统一思想和行动,进一步增强应对挑战、战胜困难的信心。
6.加强党员技能培训。结合城市管理实际,针对环卫作业、市政维修、城监执法等业务工作,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党员队伍业务能力和整体素质。
三、主要方式
(一)集中教育培训。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开展集中教育培训。把“三会一课”制度作为提高党员干部理论素养的基本制度和重要课堂,围绕党员干部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领导干部上党课,深入浅出的做出解答,使党员思想上受到启发,理论上得到武装、能力上得到提高。
(二)分散自主学习。积极倡导开展党员读书活动,加强自主学习、自我完善、自我提高,激发党员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他们在实践中更好的提升服务发展的能力。
四、保障措施
1.落实领导责任。战线各支部要把“双育”计划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调查研究和组织领导。各单位书记要亲自谋划、亲自部署、督促落实,确定专人负责,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开展好此项工作。
2.强化目标管理。健全和完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目标化管理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培训计划,明确教育培训任务,确定教育培训目标,使学习教育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同时,建立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档案,完善教育培训考勤制度,把参加教育培训情况作为党员考核的重要内容,促进教育培训学习效果落到实处。
3.加强督导检查。实施党员“双育”计划,要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督促、有考核,确保各项任务目标落到实处。局党委将开展督促检查工作。重点检查年度培训计划落实情况、党员参加技能培训的比例和效果等。
4.注重舆论宣传。注重树立“双育”计划的先进典型,及时推广特色做法和典型经验,促进工作开展。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报道“双育”计划,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机关事业单位个人工作计划范例 篇2
20xx年是中心上台阶、增实力、扩影响、创新业的一年。这一年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县委宣传部的工作部署,坚持“团结、稳定、鼓劲”的宣传工作方针,强化新闻策划,锐意改革创新,提升办刊质量,严格内部管理,加快事业发展,着力营造“干事创业、共建共享、创新发展、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为我县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持,为我县的“三个文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具体工作计划如下:
一、强化新闻策划,提升办刊质量
新闻策划是新闻工作的基本功,也是提升办刊质量的不二法门。新的一年,我们要以改出彩报为契机,按照“期期有重点,月月有专题,全年有主线”的报道工作要求,坚持新闻的栏目化、品牌化经营思路,强化报道策划,提升办刊质量。一是明晰版面特点,突出报道重点。一版在做好常规性报道的同时,重点要经营好“关注重点工程”、海螺论坛、热点报道、“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谋求新跨越”等重点栏目,要在新闻的深度、广度、立意上下功夫,体现精品意识。二版在做好经济报道的同时,重点要经营好“聚集”专版、经济时评、科技之窗等重点栏目,要求“聚集”专版年刊发10个专题,经济时评保证一月一期、全年不少于12期。三版在关注民生、做好服务性报道的同时,重点要经营好“文化旅居”、新闻广角、理论专版,要求“文化旅居”专版全年不少于10个,新闻广角专版全年不少于8个,理论专版全年不少于6期。二是围绕工作中心,强化新闻配合。这一项工作有待县委、县政府全会和全县两会之后再作进一步明确。基本设想是,新的一年,我们要在服务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的宣传上要加大力度,在热点难点问题的引导上要有新的思路,在战略举措的报道上要有新的形式。三是强化新闻策划,确立报道主线。新的一年,我们初步计划在一版开设“三大战略看点”专栏,重点回顾“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居兴县”三大战略确立和实施以来所取得的成就,以激励全县干部群众积极投身于三大战略实践,加快发展。二版计划开设“头号民生工程巡礼”(暂定名)专栏,全面报道我县民房改造工程,加快推进全县的新农村建设。三版配合县委宣传部开展的古村落和特色村评选活动,开设“走进古村落(特色村)”专栏,全面挖掘、宣传古村落、特色村,推动旅居兴县战略的深入实施。四是规范通讯员队伍管理,延伸办刊触角。新的一年,中心要落实专门领导具体分管通讯员队伍建设,在原有通讯员队伍的基础上,力求建立一支半紧密型的通讯员队伍,以延伸办刊触角,增加基层报道分量和基层新闻线索。
二、拓展宣传平台,增强办刊实力
新闻网是一个全新的宣传平台,也是中心办刊的一个有益的补充。新的一年,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新闻网的建设和管理,一是开辟“理论在线”栏目。设立干部论坛、理论动态、百家讲坛、经济观察、新书推荐等栏目,为全县党员干部构建“理论学习网”,促进全县理论理论宣传水平再上新台阶。二是争取开通在线交流平台。进一步加大对新闻网的投入,落实技术措施,积极争取有关方面的支持,力争开通在线交流平台,为全县干部群众增加沟通渠道,便于各级领导干部掌握社会舆情。三是进一步提升办网水平。要坚持政治家办网的理念,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严格网络监管,确保信息的正确性和网络的安全性。要进一步提高页面的设计水平和专题的制作水平,以丰富、生动的页面和内容吸引更多的读者,增加网站的点击率。
三、严格内部管理,激发办刊活力
新的一年,中心要以单位性质的提升转换为契机,将201x年确立为中心的“整改提高年”,按照“严管理、多关心”的原则,全面检查中心办刊的薄弱环节,进一步梳理内部管理存在的不足之处,严格内部管理,调动全体采编人员的工作积极心,以激发办刊活力。一是进一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要进一步调整充实记者调派制度、稿件审批制度、工作考核制度、差错追究制度,建立和完善评报制度,坚持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增强全体采编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二是努力构建办刊质量外部监督机制。计划建立县新闻传媒中心行风监督员队伍和办刊质量监督员队伍,构建外部监督机制,促进中心采编人员的作风转变,提高办刊质量。三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人文关怀措施。要切实改善中心干部职工的办公条件,建立干部职工业务培训机制,尽可能地丰富干部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以激发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中心的向心力。
机关事业单位个人工作计划范例 篇3
20__年全市科技创新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主线,强化落地落实,强化提质增效,聚焦体制改革、资源集聚、科技服务、产业培育四大任务,突出科技惠民、队伍建设两个重点,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全力打造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创客之岛。
主要工作目标:全社会研发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到2。87%;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6800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力争达到1600家;技术合同交易额超过120亿元。
一、聚焦科技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
1。加强统筹谋划和协同创新。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意见,出台配套细则,构建符合新时期要求的“1+N”政策体系。围绕“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实施和“三中心一基地”建设,做好科技创新规划布局,加强科技创新有机化组织和精准化施策。充分发挥市科创委作用,凝聚科技创新合力。
2。推进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完善科技计划管理模式,从对具体项目支持转变为对创新过程的全链条设计和一体化实施,逐步将项目遴选、绩效评估、管理验收等职能转移给第三方专业机构。改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扩大项目承担单位自主权。加强科研严重失信行为记录和联合惩戒,构筑诚实守信的科技创新环境。
3。深化科技奖励和评价改革。立足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发挥科技奖励导向作用,优化奖项结构。拓宽申报渠道,完善推荐提名制度,全面提高奖励质量,强化对人的激励。进一步提高奖励活动公开透明度,全方位接受社会监督。推进制定科技成果评价地方服务规范,打造服务品牌。
4。完善科技创新决策机制。组建科技创新专家咨询委员会,加强对发展战略、规划、政策及重大项目等决策咨询。建立基于大数据的高水平科技智库,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建立科技创新综合评价制度,发布青岛科技创新指数。
二、聚焦高端创新资源集聚,加快提升城市科技创新能力
1。加快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积极对接国家战略,谋取发展位势和先机,争取更多资源进入国家战略布局。加快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建设,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更多领域开展先行先试。推进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速列车创新高地。
2。加快“四系”高端资源引进发展。围绕“中科系、高校系、企业系、国际系”,强化大院大所和科技企业引进建设。全面落实与中科院第二轮合作协议,重点推进西海岸中科院青岛科教园、高新区青岛中科院先进产业研究院建设。推进西北工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研发机构落户,加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大基因等机构青岛研究院的建设。深化与中国电科集团在智慧城市、智慧海洋、5G、仪器仪表产业等领域战略合作,推进与中船重工集团在船舶与海工装备、深海潜器等方面合作。加快西门子青岛研究院等海外研发机构引进建设。强化跟踪服务和绩效评估,着力引导院所更好地发挥作用。
3。加快高端科技人才集聚。切实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完善高层次人才团队、创业创新领军人才、青年创新人才等多层次、梯队式的科技人才引进培养体系。全面实施高层次人才团队引进计划,优化遴选方式和标准,选准人才、用好团队,树立青岛发力引才大旗。争取更多科技人才入选“___”“万人计划”等,提升人才发展质量。
4。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落实国际城市战略,加快推进与沿线国家的科技交流与合作,鼓励高校院所、企业“走出去”。积极推进山大中美创新园、阿斯图中俄合作园等国际创新平台建设。组织召开20__鳌山欧亚科技论坛暨青岛国际技术转移大会等大型国际交流会议,不断提升我市的国际影响力。
三、聚焦科技服务提升,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1。强化科技研发服务。支持高校院所面向市场提供专业化的研发服务。鼓励研发类企业专业化发展,积极培育市场化新型研发组织、研发中介和研发服务外包新业态。积极引导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向社会开放服务。
2。强化创业孵化服务。积极推进孵化器、众创空间专业化发展和提质增效。完善创业孵化链条,加快孵化器国际化发展。不断提高孵化服务能力,建设职业化孵化服务队伍,培育创业企业家队伍。力争全年市级以上众创空间、孵化器建设专业技术平台达到20个,服务创业企业5000家。
3。强化技术转移服务。优化技术市场基本架构,健全技术转移人才培育体系。加快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国家专利技术(青岛)交易中心建设。争创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积极参与绿色技术银行建设。
4。强化科技金融服务。完善科技金融风险补偿机制,调动金融机构服务科技企业积极性。推动科技金融专营机构设立与运行。完善企业债权融资风险分担和增信机制,做强科技股权投资体系,推进“投保贷”联动等股债联动融资产品落地。扩大知识产权金融服务联盟,加大专利权质押保险贷款工作力度。
5。强化知识产权服务。深化知识产权管理改革,争创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开展专利运营试点,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支持重点企业知识产权国际化布局。以崂山区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为核心,引导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完善知识产权维权和执法体系建设。
6。强化科技综合服务。深入推进仪器设施开放共享,探索建立大型仪器共享服务评价体系。加快推进科技大数据平台建设。运用互联网手段创新服务模式,实现“科技服务到眼前”。
四、聚焦高端新兴产业培育,不断壮大创新发展新动能
1。加快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创新研发组织模式,优化资源要素配置,重点推进海洋生物医药、高速列车等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支持以企业为主导、联合高校院所组建创新联盟,承担创新中心建设运营,试点将科技项目立项权和资金分配权下放给相应建设运营单位。
2。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实施“千帆计划”,加快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构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对入库企业纳入“千帆计划”支持范围。实施“瞪羚”企业培育计划,遴选具有跳跃式发展态势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切实加大国家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企减免税等优惠政策落实力度,加强政策宣传解读和实施情况监测评估,提高对企业的精准服务能力。全力推进国家双创基地城市示范建设。
3。加快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积极推动山东半岛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进一步加快政策先行先试,释放创新创业活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和产业链条延伸,建设和壮大3-5个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培育3-5个创新型产业集群。积极争取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省)创新型产业集群,推动省级高新区升级。
4。推进军民融合深入发展。建立军地合作协同创新机制,支持具备开放条件的军事院校、科研单位和军工集团来青共建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探索军民融合重大科研任务形成机制,推动军民技术双向转移转化。积极争取国家军民融合科技创新试点城市。
五、突出科技惠民,充分发挥科技对民生改善的支撑作用
1。深化农业科技创新。积极推进西海岸省级农高区和大沽河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组建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农业农村领域“星创天地”。组织实施科技特派员工程,深入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和农业科技创新创业。继续实施“一带一路”农业科技国际合作工程。
2。加快医疗健康研发创新。优化医学创新链条和组织模式,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关键技术研发,积极争创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推进高水平研发平台建设,重点打造肿瘤精准医学、基因检测、脑科学等创新中心。加大创新药物等重大专项开发,着力搭建基于大数据、云服务的智慧健康移动医疗平台,
3。加强社会发展科技支撑。围绕公共安全、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领域,开展海水淡化、食品安全快速检测、雾霾治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低品位能源等技术研究与集成应用,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探索可持续发展新路径,积极争创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
4。深入开展科技精准扶贫。瞄准贫困地区科技需求,通过开展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应用、园区平台建设、创业扶贫、脱贫技术带头人培养、科普进乡入村等行动,深入探索科技精准扶贫新模式,着力形成脱贫和贫困地区创新驱动发展长效机制。
六、突出队伍建设,全面提升科技创新组织保障能力
1。全面落实从严治党。深入贯彻落实届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强化压力传导。将全面从严治党与科技创新工作进一步融合,确保权力规范运行。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抵制“四风”变相反弹回潮。
2。加强党组织建设。全面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切实加强基层党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深化改革,推动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制度创新。
3。提升干部队伍素质。深入学习贯彻科技创新思想,抓好科技系统干部队伍理论和业务培训,全面做好科技工作。完善干部培养选拔进入机制,强化考核,努力建设一支勇于担当、奋发有为、干净干事的高素质科技管理干部队伍。